《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前沿》课程论文12

《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前沿》课程论文12
《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前沿》课程论文12

工程热物理前沿探讨

摘要:概述了工程热物理学科及其重要性。从工程热物理的学科体系出发分析它们的发展方向,综合各分支科学的内涵、发展趋势、发展目标,预测工程热物理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发展方向

Prospect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what is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s and its importance . Form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we analyze their development .Combining the content, development tendency withdevelopment target of various scientific branches of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we have predicted its possible development tendency.

Key word: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s, development tendency

1.工程热物理学科概述

工程热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能量以热的形式转化的规律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它研究各类热现象、热过程的内在规律,并用以指导工程实践。按其应用又可包括:能源利用、热机、流体机械、多相流动等。工程热物理学有着自己的基本定律: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Newton力学的定律、传热传质学的定律和化学动力学的定律。在这些定律和反映其本质的基本方程的基础上,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特点,在特别设计的实验装置上进行多种细致、可靠的试验,以发现其特有的规律和基本特征,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并在工程实践加以应用、验证、不断完善。由此可见,作为一门技术科学学科,工程热物理学的研究既包含知识创新的内容,也有许多技术创新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

热物理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自然趋向,对不同的技术领域成为必须予以考虑的主要或者耦合因素。动力机械的噪声污染; 制冷工质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各类燃料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以及粉尘、微粒等有害排放物对大气的污染等等[1],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都和工程热物理的各分支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的各分支学科拓宽了各自的边界,深入到材料、化工、信息、生命、冶金、建筑、轻工等等科技领域, 并推动着其迅速发展。因此,工程热物理的不断开拓,是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工程热物理学科体系的研究方向

工程热物理学科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近年来更是和现代高新技术学科相互如何交叉,创造衍生出众多前沿热点领域与方向,学科间的界限越来越淡化和模糊,具体包括工程热力学、内流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多相流、可再生能源等分支学科。

2.1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向

从工程热力学本身的发展看,主要有四个特点:①学科交叉、综合已成为当代能源科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与特征,能源科学的各分支学科之间,能源科学与化学、物理学、生物学、数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等都在不断交叉。②随着经济与社会对能源科技的需求愈来愈高,能源科学研究被放到更大系统中来发展,能源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等领域的渗透与综合成为能源科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③能源科学是能源高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先导,两者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当代能源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引导着能源科学发展的趋势。工程热力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如下:

2.1.1工程热力学基础

①新型热力循环。此研究方向应用新概念、新机理、新材料、新技术去探索发明新颖热力循环,为开拓新一代发动机和动力系统奠定理论基础。其发展前沿:燃煤联合循环(CFCC)、湿空气透平循环、新型核能联合循环、化学链燃烧反应动力系统(CLSAS)、直接发电热力循环相结合的多重联合循环[2]。②基础学科深化与交叉综合发展的热力学分支。包括非平衡、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有限时间热力学、热力学微观理论、热力学优化理论、能源利用仿生学、生物热力学等。

③制冷与低温工程基础。其研究重点:新型制冷循环与系统、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CFC替代物、热化天然气冷能的利用。④中低温能源利用和储能基础研究。其前沿课题:可逆型供热系统、热泵与热品位转化你远离、中低温余热回收利用、化工余压、余热回收、绿色建筑能源系统。⑤热力系统动态学。它是工程热物理和自动控制、优化理论与方法等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其前沿包括:动态、实时理论建模、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智能仿真。

2.1.2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的主体,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风能、水能及氢能等。①太阳能光热转换。太阳能集热、储热与热动力循环、太阳能制冷与泵热、光电化学、光敏及光分解作用。②生物质能。微生物电池;高效低污染生物质发电;固体生物质气化、液化;生物质废弃物综合治理与利用、生物质能多联产总能系统。③氢能。氢能将是未来最主要的优质

清洁能源载体之一。其前沿课题:氢的规模经济制备,包括高分子电解水制氢、太阳能热化学制氢、生物制氢和等离子体分解制氢;氢的储运;高效洁净氢能转换利用系统,包括氢燃料电池、氢内燃机和氢氧联合循环[3]。

2.1.3能源转换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学

本课题研究各种能源转换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现象和规律,为开拓新能源、储能、发电技术等技术提供科学支持。其前沿课题:①新型发电方式与原理基础。电化学反应直接发电,如燃料电池(MCFC/PEMFC/SOFC);热与热离子直接发电,如磁流体发电;生物质发电,如生物燃料电池和微生物发电。②新型储能机理。物理储能(水位势、空气压缩),化学储能(相变、浓度差)、储能材料。高容量蓄能电池与电容器。③新型能量释放机理。无火焰燃烧,部分氧化,高温空气燃烧。

2.1.4能源环境基础理论

本方向研究能源转换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的理论。其前

回收和利用,脱硫灰渣对沙漠改沿课题如下:①燃煤生态工程。燃烧产生的CO

2

造和盐碱土壤改良的理论。②能源转换利用系统环境污染与温室效应问题控制。

③低污染、无公害排放的能源动力系统。

综上所述,工程热力学学科的发展方向是:构建高效洁净的能源动力系统;大力开拓与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中低品位能源转换利用水平;实施能源、资源与环境一体化理论与技术。

2.2燃烧学的研究发展方向

燃烧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能源、交通、航天航空、环境工程和火灾防治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诸如高强度燃烧、低品位燃料燃烧、流化床燃烧、燃烧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或在起因及防止、燃料合成制备、燃烧先进诊断技术等。进一步发展将与湍流理论、多相流体力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燃烧过程数值模拟将向多参数耦合和直接数值模拟方向发展。

2.2.1基础燃烧理论

其研究重点问题是:①化石能源以及常规碳氢化合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污

等。②用做替代燃料和添加剂的各类新型燃料染物生成机理,包括颗粒物、NO

X

如生物质燃料的燃烧化学动力学[4]。③有助于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燃烧污染物的辅助燃烧技术,如催化辅助燃烧、等离子体辅助燃烧。

2.2.2燃烧数值模拟

建立描述湍流的多相流燃烧过程的物理模型,是现在燃烧数值模拟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自适应化学理论AdapChem的提出和发展较为详细反应机理在反应

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但其在复杂的湍流反应流中的应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格子Boltzmann方法在多孔介质燃烧、微尺度燃烧等非常规燃烧方式的应用方面前景良好;而商用的CFD软件今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只有耦合了具体的燃烧过程子模型下其模拟结果才可靠。

2.2.3燃烧污染物控制

对NO X和SO X的控制,国外已有相当成熟的技术,国内目前仍很难普及应用。研究其生成机理适合中国国情的控制技术仍是目前的一个重点。根据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最新标准,我国现有电厂的污染物排放都严重超标,近期应继续研究炉内添加剂、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及烟气脱硫技术,同时研究各种低污染燃烧设备,要求在不降低或少降低机组热效率的前提下,能控制NO X和SO X的排放,达到国家最新排放标准。

2.2.4燃烧诊断

燃烧诊断的重点研究方向:①在层流火焰的氮氧化物、烟熏等污染物生成方面,开拓具有特色的基于激光检测、光谱检测的燃烧诊断。②继续发展基于辐射图像处理和火焰光谱分析的燃烧诊断技术,燃料工业燃烧过程检测控制要求。③发动机燃烧诊断检测的新手段。④火灾检测的新手段。

2.3传热传质学的研究发展方向

传热传质学在新型和边缘工业与应用领域都有涉及,其基本发展趋势可概括为:纳米尺度下的传热、超温环境与极端条件下的传热、微宏观结合与跨尺度关联和学科的交叉融合等。

2.3.1微纳米尺度下的传热

微纳尺度传热是伴随微纳米技术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支设计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在许多为那热流器件中(如为电子芯片、微扰动泵、生物芯片、微型芯片燃料电池等)都有广泛的应用微纳尺度传热受尺度影响而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近年来学者运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探索,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3.2超常环境与极端参数

近年来能源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超常环境和极端参数下的传热传质应用广泛。它主要包括以下领域:①高热流电子器件冷却:研究有限空间内的超高热流传输排放技术应是传热传质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将多种高效强化传热技术尤其是微加工、流体相变及射流冲击冷却技术相结合,同时如何减小或消除接触热电阻是目前传质传热学解决超高热流密度电子设备冷却的研究发展趋势。②高温高压和高热流传热技术: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必须不断强化炉内各传热表面与燃气烟气之间的换热。核反应堆中则要强化燃料体元件和载热剂之间的换

热。对于太阳能发电,如何强化吸收器的传热,使其能够将高的太阳辐射能传给传热流体,传热流体又如何将高热流密度传给能量转换装置是传热传质学面临的重大挑战。采用多孔介质、熔融盐传热、液膜直接接收辐射和气固两相流传热是太阳能高温高热流吸热器的研究发展方向。③低温传热传质:在低温环境下的隔热保温系统是传热传质学的重大挑战,同时低温流体的传热传质机理和规律也是许多与常温流体不同的地方。因此低温隔热技术、低温流体的对流传热以及辐射传热机理,尤其是氦的传热传质机理等,都是低温传热的重点研究方向。④微重力传热的研究:微重力环境能抑制自然对流效应,因此微重力环境下的对流传热规律与地面上所不同。微重力两相传热研究是当前微重力流体物理和传热学研究的一个前沿和热点。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微重力下气泡动力学研究,另一方面集中在如何强化微重力沸腾换热的研究。

2.3.3复杂系统和多场耦合

复杂系统与多场耦合传热传质问题涉及到多个不同的研究领域,过程中包括了力、电、磁、热、光、和流场等多个物理场的相互作用。主要领域有:快速和急速导热过程中的非傅里叶现象和考虑导热与热应力相耦合的热导规律以及导热过程中的热滞后现象;复杂结构和可变性固体结构中的接触热阻、界面热阻及动态接触热阻;在微纳尺度下,传热传质过程呈现多驱动力、多因素耦合,表面粗糙度、固体表面亲水性、表面几何形状、固体表面静电场、尺度效应等的影响已经成俄日研究热点;燃料电池中的传热传质过程涉及到电渗、粒子扩散、电化学反应和热应力等方面;多孔介质中的传热传质,是一类发生在复杂系统中,同时受到多个物理场和多种驱动力耦合作用的传热传质过程,其目前的研究趋势是由单场驱动向多场驱动、由饱和向非饱和、由单一的宏观水平研究到微观水平和空隙尺度的研究[5]。

2.3.4传热传质问题的数值计算

近年来计算传热学的发展趋势是:①数值模拟范围大幅度托看。介观和微观层次的模拟方法发展迅速,包括格子波尔兹曼、MC、MD[6]。②有限容积方法仍处于主导地位。③区域离散方法发展迅速④商业软件的应用日益普及。

2.4多相流分支科学的研究方向

多相流是一门从传统能源转化与利用领域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多相流数理模型及数值模拟方法当前的研究重点仍在两相流,三相流已在起步阶段,将逐渐成为重点。近年来单相湍流流动中兴起的细观模拟方法, 主要是直接模拟和大涡模拟,也逐渐引入到两相湍流研究。数值模拟方法在气(汽)液、液液界面气固;液固多相流;气液固三相离散流动;双流体、多流体等方面的研究展现出新的思路和前景。此外在颗粒动力学,多相流中波的产生、传播及其不稳

定性理论、多相流与传递参数测试方法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研究,形成了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它的重点研究方向有以下几点:①多相流非线性动力学与热质传递的基本现象、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研究;②能源高效和可再生转化地微多相流光化学预热化学反应理论;③离散气固两相流理论和实验研究;④多相流及传递问题的实验与测试技术;⑤多相流与其他科学的相互渗透及交叉。

3.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工程热物理学科在面向国际学科前沿和注重原始创新的同时,继续结合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取得突破。从研究内容上分析,工程热物理前言的发展趋势为:1)从单一分支的研究向综合研究发展。本学科包括热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燃烧学、传热传质学。从前搞燃烧的就很少去研究燃烧过程中的传热和流动, 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研究燃烧过程的同时,还须研究传热、流动的综合过程,使研究工作提高到新高度。2)从单一学科向交叉学科发展。该学科的方法理论应用到相邻学科,同时,和相邻学科紧密交叉,两方面的专家共同合作,揭示其过程的本质,大大拓宽了本学科的内涵,也促进本学科和其他科的发展。新兴物理、数学等基础科学的概念、理论引入本学科,例如:群集论、有限元、分数维理论、边界元、混沌理论、模糊数学[7]等,使原来难解的问题,有了新的理论结果。

3)开拓形成本学科的高深层次课题。多维、瞬时、随机、多相、不稳定、不定常等情况下的真实热物理问题。极端参数下的热物理问题, 像高速和超声速的气动热力学,低温及接近绝对零度区域的传热, 200MPa下高速和超高速的传热和多相流,超高温下的热物理问题等[7]。从宏观向微观发展,比如微尺度和分子传输问题。从以上对工程热物理的各分支科学的分析,我们得到工程热物理未来将在以下方面重点发展并有可能取得重大成就:

3.1研发低碳能源技术与动力系统,推动工程热物理进展的传统领域

近期以开发节能增效技术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中期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为重点,远期以CO2捕获和封存(CCS)技术为主线。CO2捕获和封存技术的难点在于CO2回收能耗过高,这不仅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下降,且使CO2减排成本居高不下。国际上的CCS技术尚不能满足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寻求能够同时解决能量利用与CO2减排的“革命性”技术,并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温室气体控制技术路线。开辟构建高效、洁净的新型煤炭利用技术能源动力系统是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以及分布式供能系统能够大幅度改善能源系统的节能与环保性能,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是学科发展的热点。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是通过系统集成把化工生产过程和动力系统有机耦合在一起,在完成发电、供热等能量转换利用功能的同时,生产替代燃料或化工产品,从而同时满足

能源、化工以及环境等多功能、多目标综合的能源利用。分布式供能系统与当前集中供能系统互补是未来能源系统的发展方向。分布式供能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能源综合梯级利用原理指导下,掌握多能源互补、考虑系统全工况性能的分布式供能系统集成方法,突破燃料化学能释放、循环耦合、全工况集成等理论方法,进一步通过攻关,建立一批分布式供能示范工程,研发一批适合分布式供能技术的核心动力设备,解决燃气轮机设备研制中的关键技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技术。

3.2能源可再生转化利用的理论研究

①燃料电池多尺度复杂结构中多相多组份热质传输与电化学反应耦合的基

本问题。燃料电池内与电化学反应耦合的复杂传输过程的数学模拟还不完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这不仅依赖于多孔介质内多相传输理论的突破,还依赖于对燃料电池内部微观结构和传输过程等相关信息的掌握程度[8]。②高效低成本规模化的储氢理论与技术。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是氢能发展的“瓶颈”,研究高效低成本规模化的储氢理论与技术,全面实现以氢为能源载体、储氢材料为载能材料、燃料电池和微型燃气轮机为用氢装置的制氢、储氢、用氢一体化技术突破,将为能源可持续发展开辟全新的道路;③太阳能规模制氢与燃料电池耦合系统及其内部多相多物理及化学过程的理论及关键技术。根据太阳能光催化和生物质热化学规模制氢技术以及质子交换膜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各自的特点,对其进行耦合,并针对耦合系统内部的复杂多相多物理过程理论及关键技术开展深入研究,以最终实现高效、洁净、便捷利用太阳能的目标。

3.3大力发展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众所周知,可再生能源有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六大形式。其中,风能源于太阳辐射使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导致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均而使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所获得的动能。风力发电是当今新能源发电中技术最成熟、最具有大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前景的发电方式。风电的科学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科技创新,通过基础研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国外技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努力实现产、学、研三者的成功对接,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设计水平和研发实力,培养出自己的既掌握风电理论又具有风电工程设计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使我国风电研究得到健康发展[9]。

3.4微细尺度化是高技术发展中物理研究面对的新兴前沿热点

纳米加工、微米技术的兴起,促进了微细结构的迅猛开发。这种微细化尺寸的空间,气体将产生“稀薄性”效应,就是说介质连续性假设有待修正。超级抛光材料表面的空穴或粗糙度尺寸已可以小于500nm,但还不能单纯使用分子运动论, 不能与微观层面相混淆,微米级仍处于由宏观向微观过渡的“细观”层面, 仍须

考虑分子群体的相互作用,包括边壁的相际界面效应和表面力, 毕竟有别与熟悉的由宏观法则所预计的,产生一些“超常性”。空间尺寸微细化后, 重力对流体的影响削弱、直到消失, 趋向于航天失重情况下因零重力、微重力引起流体浮升力的消失,液、气相变也将由重力主空型向表面张力主控型,使蒸气泡形成、跃离、运动的动力动力学机制为之改善,壁面粗糙度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增大,并且在非常薄的贴壁层内流体的行为也将受到壁面固体分子的扰动作用,使流体的导热系数和粘性发生变异。

3.5研究能源、资源与环境一体化理论与技术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科发展的目标。实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就是要在能源、资源与环境一体化原则指导下,建立稳定、经济、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协调好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摒弃传统的“链式串联”模式,走出一条资源、能源与环境相容的发展新模式。新的发展模式的关键在于开拓可持续能源新渠道和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尝试解决

能源利用与环境相容协调的难题,包括温室气体控制、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发展方向。能源资源综合互补需要研究不同品质能源、资源的互补利用新方法,揭示多种能源、资源互补利用过程不可逆损失减小的科学本质,提出互补利用过程中燃料化学能转化与释放的热力学分析方法;分析互补利用过程,能源、资源综合梯级利用的特殊规律,以及开拓能源、资源互补的新型能源动力系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工程热物理研究已不只是停留在宏观问题的层面,也在向微观领域进发。如今,各种微动力装置和热设备应运而生,微、纳尺度下特有的种种现象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研究课题,这将是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的一个崭新的方向,也是其今后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邓鑫.工程热物理的发展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 2010,20.

[2]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6~2010年)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郭烈锦.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氢与分布式氢能动力系统研究[J].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2005.

[4]周怀春.炉内火焰可视化检测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王补宣.工程传热传质学[M].科学出版社(上册,1982,下册,1998).

[6]刘朝.湿空气性质及相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研究[J].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进展报告,2007.

[7]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 .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报告(2006-2010).

[8]李淑芬,史绍熙,王补宣.对发展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的看法与建议[J].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9]王宏华.风力发电的原理及发展现状[J] .技术研究,2010,39(1).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模特排时法

一、取题背景 (2) 台钻厂简介 (2) 产品介绍 (2) 产品零件来源 (2) 课题选择及课程设计目的 (3)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3) 二、应用的基本原理 (3) 模特法的基本原理 (3) 模特法的21种基本动作 (4) 三、现行方案 (5) 现行方案的生产现场布置分布图 (5) 运用MOD法对台钻的装配流程进行记录、分析 (6) 四、问题分析 (20) 五、改进方案设计 (21) 改善后现场布置图 (22) 改善后的各工位动作因素表 (23) 六、计算正常时间及标准时间 (36) 计算正常时间 (36) 确定宽放率 (36) 计算标准时间 (36) 七、对比分析及改善评价 (37) 八、设计总结与心得体会 (38)

一、取题背景 本次课程设计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取自于福州台钻厂。 (一)台钻厂简介 福州台钻厂创建于1958年,是福建工程学院的校办工厂,其前身是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台式钻床定点生产企业,国家渔业机械仪器行业定点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福建工程学院雄厚的技术和科研支持,如今已成为具有上千万资产的小型企业,其出产的台钻床由于品质卓越、性能稳定连续多次被评为部优产品,增氧机获得了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正因为福建工程学院科研与技术的支持和台钻厂自身坚持质量第一的宗旨,福州台钻厂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并被评为一级信用企业、福州工业利税“百强企业”、福建省小型工业企业“百佳明星”企业和出口创汇先进单位等。企业的主导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欧美等地。 多年来,台钻厂以经营为主体,同时又承担学校学生的认知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实习任务。 (二)产品介绍 企业主导产品有:“武夷山”牌台式钻床系列和水产养殖设备。 1.“武夷山”牌台式钻床,主要包括Z4112、4012、Z4116、Z4016、ZM406、Z4416、Z4416A、Z4020、Z4025、Z4032、S406、S4112等产品。其中Z4112台式钻床于1980年、1986年和1991年被国家机械部评为部优产品。 2.“武夷山”牌水产养殖机械,包括YC0.37、YC0.75、YC1.5、YC4.5等水车式增氧机和YL1.5叶轮式增氧机。企业建有专用的增氧机试验场所,定期开展整机测试工作,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等指标均高于国家行业标准。 (三)产品零件来源 1. 自制件 该企业主要从事五大零件的自制,包括台钻的主轴、主轴套筒、主轴箱、底座、立柱(Z4112、Z4116系列还包括中间工作台的制造)。 2. 外购件 该企业外购零件主要有电机和轴承等标准件。 3. 外协件 该企业选择固定的三家认证厂家购买外协件。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C语言)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成绩

课程实际报告 实验一:秦九韶算法 题目 用选列主元高斯消去法解线性方程组 ???????=+- =-+-=-+-=--02 02 0 21 34343232121x x x x x x x x x x 算法语言: 利用c 语言的知识编写该算法程序 算法步骤叙述: 秦九昭算法的基思路是v[0]=a[0]*x+a[1] v[i]=v[i-1]*x+a[i+1];利用秦九昭算法计算多项式函数。 程序清单: #include void main() { float a[5],x,sum; int i; printf("presase input the value of x="); scanf("%f",&x); for (i =5;i >=0;i --) { printf("please input the value of a%d=",i); scanf("%f",&a[i]); } sum =a[5];

for(i=5;i>=1;i--) {sum=sum*x+a[i-1]; } printf("f(x)=%f/n",sum); } 输出结果计算:

实验总结: 通过运用C 语言,解决了秦九韶算法手写的复杂。为以后的雪地打下基础。 实验二:用选列主元高斯消去法解线性方程组 题目 用选列主元高斯消去法解线性方程组 ???????=+- =-+-=-+-=--02 0 2 0 21 34343232121x x x x x x x x x x 算法步骤叙述 第一步消元——在增广矩阵(A,b )第一列中找到绝对值最大的元素,将其所在行与第一行交换,再对(A,b )做初等行变换使原方程组的第一列元素除了第一行的全变为0; 第二步消元——在增广矩阵(A,b )中第二列中(从第二行开始)找到绝对值最大的元素,将其所在行与第二行交换,再对(A,b )做初等行变换使原方程组的第二列元素除了第一和第二行的全变为0; 第三步消元——在增广矩阵(A,b )中第三列中(从第三行开始)找到绝对值最大的元素,将其所在行与第三行交换,再对(A,b )做初等行变换使原方程组的第三列第四行元素为0; 第四,按x4-x3-x2-x1的顺序回代求解出方程组的解,x[n]=b[n]/a[n][n],x[i]=(b[i]-Σa[i][j]x[j])/a[i][i],i=n-1,…,2,1 程序清单: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4 static double A[N][N] = {-3,-1,0,0,-1,2,-1,0,0,-1,2,-1,0,0,-1,2}; static double B[N]={1,0,0,0};

课程论文格式模板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大气环境学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授课教师裴世鑫 成绩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 2 - 课程论文撰写说明: 1、 题目布置。大气环境学是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交叉的分支学科,是从人类环境的角度研 究地球大气,其主要研究内容是组成大气的气体和气溶胶粒子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它们与人类活动、气象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大气环境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它包括大气环境的监测技术、理论和模式研究以及应用,主要涉及大气环境状态及其演化规律,大气环境污染及其控制,大气环境中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大气坏境评价和管理,大气环境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请根据大气环境学的研究内容,请围绕“此处填写我们布置的论文内容”,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课程论文。(打印时,此段文字要保留,但括号内的内容要删掉) 2、 评分标准。本课程论文将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分,一是论文的撰写是否与围绕布置 的题目进行,二是撰写论文的态度是否端正,三是文中是否有、有多少作者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以上三个方面分别占总分的40%,30%和30%。 3、 论文要同时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电子版直接将文件名以“学号姓名”格式命名,发送 到邮箱peishixin@https://www.360docs.net/doc/7c9983350.html, 或peishixin@https://www.360docs.net/doc/7c9983350.html, 中。 4、 论文提交截止日期:2012年1月6日。 标题(居中,二号黑体,一般在20字以内) 英文全部使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除各部分标题、插图和表格外,一律用五号宋体,正文为1.25倍行距。 0 引言(四号,黑体) 应简要回顾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研究目的,一般400~600字,不超过800字。 1 一级标题(同上)(参考文献出处及注释序号不可标注在文中题目、摘要及一二三 级标题上) 1.1 二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科技论文一般用至三级标题,个别有的用至四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图表名称的格式:图片名称标注在下方,表格名称标注在表格上方,居中,汉字用黑体,数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 , 罗马字用Symbol ,字号小五。 表1 名称……表格要求见注4 Tab. 1 …… 表格以序号、名称的格式标注,居中,中英文对照,表格为三线表(表格套用格式为简明型1)。 x /cm I /mA v /(m s -1) h /m p /MPa 10 30 2.5 4 110 12 34 3.0 5 111 注:表注和图注用小五号宋体,表注左对齐,图注居中。 1.1.2 三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050 100 1 2 3 4 t /s m /k g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重庆邮电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姓名: 李金徽 王莹 刘姝楠 班级: 1131001 1131002 1131002 学号: 2010213542 2010213570 2010213571 设计时间: 2012-6-4 指导教师: 朱伟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在科学计算与工程设计中,我们常会遇到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对于系数矩阵为低阶稠密矩阵的线性方程组,可以用直接法进行消元,而对于系数矩阵为大型稀疏矩阵的情况,直接法就显得比较繁琐,而迭代法比较适用。比较常用的迭代法有Jacobi 迭代与Gauss - seidel 迭代。本文基于两种方法设计算法,并比较他们的优劣。 二、课程设计内容 给出Jacobi 迭代法和Gauss-Seidel 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思想和MATLAB 程序实现,并对比分析这两种算法的优劣。 三、问题的分析(含涉及的理论知识、算法等) Jacobi 迭代法 方程组迭代法的基本思想和求根的迭代法思想类似,即对于线性 方程组Ax = b( 其中n n n R b R R A ∈?∈,),即方程组 )1(2211222221211 1212111?? ???? ?=+?++??=+?++=+?++n n nn n n n n n n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将系数矩阵A 写为 )2(000000 21122 12122 11U L D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n --≡??? ?? ? ? ??---- ??????? ??----??????? ??= 若选取D M =,则U L A M N +=-=,方程组)1(转化为等价方程组 b x U L Dx ++=)(

课程论文格式范文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数学类课程) 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名称:数学模型 课程论文题目: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分析 姓名: 系:应用数学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2005级 学号: 指导教师:姜永 职称:副教授 2008年6 月23日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数学类课程 课程论文结果评定

目录 摘要-------------------------------------------------------------------- 1关键字-------------------------------------------------------------------- 1 1、问题重述--------------------------------------------------------------- 2 1.1问题背景------------------------------------------------------------------------------------------ 2 1.2数据来源------------------------------------------------------------------------------------------ 2 2、问题分析--------------------------------------------------------------- 2 2.1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 ----------------------------------------------------------------- 2 2.2研究意义------------------------------------------------------------------------------------------ 2 2.3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特征 ----------------------------------------------------------------------- 3 2.4 研究目的----------------------------------------------------------------------------------------- 3 3、模型假设--------------------------------------------------------------- 3 4、符号约定--------------------------------------------------------------- 4 5、模型建立与求解--------------------------------------------------------- 4 5.1 数据挖掘与分析-------------------------------------------------------------------------------- 4 5.2 系统聚类分析----------------------------------------------------------------------------------- 6 5.3 方差分析----------------------------------------------------------------------------------------- 6 5.4 相关分析----------------------------------------------------------------------------------------- 7 5.5 线性拟合----------------------------------------------------------------------------------------- 8 5.6 层次分析----------------------------------------------------------------------------------------- 8 6、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11 7、结论和模型的评价------------------------------------------------------ 12 7.1 系统聚类分析的优点------------------------------------------------------------------------- 12 7.2 结论 ---------------------------------------------------------------------------------------------- 12 参考文献 -------------------------------------------------------------------------------------------------- 13 附录 -------------------------------------------------------------------------------------------------- 14

河北科技大学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1 引言 (1) 2 系统调查与可行性研究 (3) 2.1 初步调查 (3) 2.2 可行性研究 (6) 3 系统分析 (8) 3.1 业务流程分析 (8) 3.2 数据流程分析 (8) 3.3 数据字典 (11) 4 系统设计 (19) 4.1 功能结构设计 (19) 4.2 数据库设计 (19) 4.3 代码设计 (28) 4.4 输入输出设计 (29) 4.5 系统配置设计 (30) ……………… 参考文献 (47) 附录 (48)

1 引言 9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算机在酒店中的普及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酒店管理系统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期,新的系统平台、新的系统特点及发展方 向不断涌现,主要体现在系统基本转到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下的Windows版,功能 更加细致完善,系统更加稳定可靠。酒店管理系统市场前景广阔,利润回报丰厚。但事实上,酒店业本身早就进入了微利甚至亏损时代,加之市场竞争激烈,软件 开发商的单个项目利润大不如前,从而导致一些实力不足的开发商被淘汰出局。 在现代化的酒店中,酒店为了能高效地管理客房资源、顾客信息、结算信息,做出了一系列的管理体系,通过管理信息和了解各个环节信息的详细情况的变化,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和应对策略,对信息的各个环节能变更,有利于提高酒店 管理效率。 现代化的酒店是集客房、餐饮、通讯、娱乐,商务文化及其他各种服务与设施为一体化的消费场所,酒店组织庞大,服务项目多,信息量大,要想提高劳动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经济效益,必须借助计算机来进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酒店管理系统正是为此而设计。一套优秀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是一套适用于星级宾馆使用的优秀系统,操作简单、灵活性好、系统安全性高、运行稳定,是管理者的理想选择。我的毕业设计题目就是设计一个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在前期的考察和分析之后,对系统进行了设计,虽然受水平所限,实践经验十分匮乏,独立完成一套完备的优秀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我努力在实践中巩固以及整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尽量把这个系统设计的更好。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数值分析》 题目:数值分析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要求 1、研究第一导丝盘速度y与电流周波x的关系。 2、数据拟合问题运用样条差值方法求出温度变化的拟合曲线。 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编程加深对三次样条插值及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的理解; 2、学习用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主要包括数据处理与分析。 课程设计环境 visual C++ 6.0 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1: 合成纤维抽丝工段中第一导丝盘的速度对丝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第一丝盘的速度和电流周波有重要关系。下面是一组实例数据: 其中x代表电流周波,y代表第一导丝盘的速度 课程设计题目3: 在天气预报网站上获得你家乡所在城市当天24小时温度变化的数据,认真观察分析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样条差值方法求出温度变化的拟合曲线。然后将该函数曲线打印出来并与原来的温度变化数据形成的曲线进行比较,给出结论。写出你研究的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步骤 1、利用最小二乘法写出题1的公式和算法; 2、利用excel表格画出数据拟合后题1的图像; 3、在Visual C++ 6.0中编写出相应的代码; 4、搜索11月12日南通当地一天的温度变化数据; 5、在Visual C++ 6.0中编写出相应的代码; 6、利用excel表格画出数据拟合后题3的图像 课程设计结果 课程设计题目1 数值拟合

解:根据所给数据,在excel窗口运行: x=[49.2 50.0 49.3 49.0 49.0 49.5 49.8 49.9 50.2 50.2] y=[16.7 17.0 16.8 16.6 16.7 16.8 16.9 17.0 17.0 17.1] 课程设计题目3 数据为:X=[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Y=[12,12,11,12,12,12,12,12,13,15,16,17,17,18,17,17,17,16,15,15,15,15,14,14]; 源代码为: 第一题: #include #include"math.h" using namespace std; //double x[100],y[100]; int main(){ int i; double k,b; double sum1=0,sum2=0,sum3=0,sum4=0; double x[10]={49.2,50.0,49.3,49.0,49.0,49.5,49.8,49.9,50.2,50.2}; double y[10]={16.7,17.0,16.8,16.6,16.7,16.8,16.9,17.0,17.0,17.1}; for(i=0;i<10;i++){ sum1+=x[i]*y[i]; sum2+=x[i];

课程论文模板-

青岛农业大学 题目: 姓名: 学院: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10 月15 日

反刍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微生态制剂是由活体微牛物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它能促进动物消化道内微生态平衡的建立,提高机体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效率和自身抗病能力,达到防治疾病和促进生长的双重作用。主要对微生态制剂的种类、作用以及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应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反刍动物;微生态制剂;研究进展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得到的有益微生物通过特殊工艺制成的只含活菌或者包含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活菌制剂。1965年Lilly和Stillewll最早将微生态制剂描述为微生物产生的促生长物质。1989年Fuller把微生态制剂定义为一种能够促进肠道内微生物平衡,对宿主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添加剂。我国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微生态制剂已被应用于农业、饲料、医药保健和食品等各个领域。 一.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一)按微生态制剂的物质组成分 它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益生菌(Probiotics), 1965 年,LillyDM 首次提出, 益生菌是指对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有益的促进物质或微生物。1989 年, FullerR 将其修改为:益生菌是补充喂养活的微生物,而且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对宿主动物产生良好的健康效应。SchaasmaG 定义,益生菌是摄入的一定数量的活体微生物。 益生元(probiotics)是指“不消化的食物成分,并且这些成分可通过选择刺激一个或几个结肠生理性细菌的增值和活性,对宿主产生有益的健康效应”。另一种说法是“不被机体小肠内的消化酶类所消化,但可被结肠内的生理细菌所利用,并促进其生长且对机体无害的物质”。 合生元(synbiotics)为益生菌和益生元结合的生物制剂,特点是可同时发挥益

(最新版)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取题背景…………………………………………………1 二、应用的基本原理…………………………………………2 三、现行方案…………………………………………………2 四、问题分析 (13) 五、改进方案设计 (13) 六、计算正常时间及标准时间 (22) 七、对比分析及改善评价 (23) 八、设计总结与心得体会 (23)

一、取题背景 本次课程设计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取自于福州工大台钻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台钻厂创建于1958年,是福建工程学院的校办工厂,其前身是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台式钻床定点生产企业,国家渔业机械仪器行业定点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福建工程学院雄厚的技术和科研支持,如今已成为具有上千万资产的小型企业,其出产的台钻床由于品质卓越、性能稳定连续多次被评为部优产品,增氧机获得了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正因为福建工程学院科研与技术的支持和台钻厂自身坚持质量第一的宗旨,福州台钻厂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并被评为一级信用企业、福州工业利税“百强企业”、福建省小型工业企业“百佳明星”企业和出口创汇先进单位等。企业的主导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欧美等地。 多年来,台钻厂以经营为主体,同时又承担学校学生的认知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实习任务。 (二)课题选择及课程设计目的 本次的课程设计主要选择Z4116的总装过程进行模特排时法研究。 此次的课程设计主要通过现场观摩收集数据和相关资料。现场观摩是进行工程训练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场学习,是进一步的理解、消化、掌握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步骤,是培养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主要手段。通过现场观摩及实验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工业工程的方法研究,作业测定,现场管理的知识、技术及技能,学会综合应用这些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程序,以实际生产系统及其运行的不断优化,达到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此次进行模特排时法的研究是为了找出适合不同操作者劳动强度的操作方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2009 级工业工程专业 0905073 班级 课程名称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纸篮子生产线的工作研究与改进姓名芦文鹏学号090507319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二О一一年6月2日

课程设计报告 0 1.课程设计简介 (2) 1.1选题背景 (2) 1.2 工作研究理论及方法 (2) 2纸篮子生产线现状分析及其问题分析 (3) 2.1现行方案 (3) 2.2存在的问题分析 (3) 2.3 改善措施: (5) 3纸篮子生产线的改善方案 (5) 3.1改善后的流水线布局图 (5) 3.2改善前后的双手作业分析 (8) 3.4效果评价 (16) 4个人工作描述及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课程设计答辩评语 (20)

1.课程设计简介 1.1选题背景 由于学校各种条件所限,不能提供太多的工具和实验场所,所以选择了对场地要求不高,而且易于操作的纸篮子的生产。并且纸篮子的生产流水线比较有代表性,更容易让学生明白和了解生产线的设计和改善,这就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回报。 通过纸篮的生产流水线的设计中,我们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原理和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生产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 2、通过课程设计,熟悉工业工程的各种图表,掌握基础工业工程运用的一般过程。 3、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基础工业工程及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程设计 1.2 工作研究理论及方法 1.流程程序分析:是以产品或零件的加工制造全过程为对象,运用程序分析技巧对整个流程程序中的操作、搬运、储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加以记录和考察、分析。流程程序分析是对生产现场的宏观分析,但它比工艺流程分析跟具体,内容更详细,用途更广泛。 2.用“5W1H”提问技术,对“操作”、“检验”、“储存”、“搬运”、“暂存”五方面进行考察、逐项提问,从而打到考察、分析、发掘问题的目的。 3.用“ECRS”原则建立新程序。 4.模特法:是预定动作标准法的一种,作业测定的一种新技术。运用模特法,无须经过现场测时,只要根据工作物蓝图、工作地布置图和操作方法,就能预先计算出一项做工作所需要的正常时间。 5.秒表时间研究:它是在一段时间内运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对操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附件2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一、课程论文的组成及写作要求 (一)课程论文的组成 课程论文包括:封面、声明、目录、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可选)等。 (二)写作要求 1.题目 题目应该简洁明了、有概括性。论文题目一般中文字数不超过20个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不使用标点符号,中外文题名应一致。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2.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 3.摘要 摘要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以200-300字为宜,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5.正文

正文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实验方案的拟定;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论证理论在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得出的结论等。 6.注释 采用脚注。所引资料来自刊物需注明:作者、篇名、发表的刊物名、出版年号、期号;所引来自著作需注明:作者、著作名、出版单位和出版年号、页号。每页注释编号均从①开始。 7.参考文献 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以近期发表的杂志类文献为主,且要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原则上要求有一定的外文参考文献,网络资料参考文献不得超过四分之一。参考文献附在全篇正文之后,每条另起一行,序号用[1][2]等形式标注,并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 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文献类型标志代码文献类型标志代码 普通图书、专著M汇编G 会议录、论文集C标准S 学位论文D专利P 报告R电子文献来源网络EB/OL来源光盘EB/CD 报纸文章N数据库来源网络DB/OL来源光盘DB/CD 期刊文章J计算机程序来源网络CP/OL来源光盘CP/CD 8.附录 学生可具体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列出该栏目,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程序代码、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以及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其他补充信息。 二、书写及打印要求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业工程》 课程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114120301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时间:2016.11.28

一、装配线概况 本课程设计研究的是一级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装配过程。在这条装配线上,计划月产量为4800件,每月工作28天,每天工作8小时。一级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装配结构图如图1所示,BOM(Bill of Materials)表如表1所示。 图1减速器装配结构图 表1减速器BOM表 各操作工人的生产负荷尽量均衡,减少工人忙闲不均现象,使之按生产节拍运转和高效率生产,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一级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装配主要包括右端盖的安装、左端盖的安装、轴的安装、箱盖的安装、后箱盖的安装、注油塞安装等工序组成。在该装配线上共有6

个工位,实际生产流程及各工位操作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减速器装配流程 二、生产线现状及问题 1、生产线的作业测定 作业时间是核算生产线平衡率的基础数据,也是找出瓶颈工位的依据。本研究采用秒表测时方法对生产线6个在线工位进行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各工位的标准时间 从以上搜集到的时间数据可以看出,除工位1、工位2和工位3基本符合生产节拍以外,其余各工位均远小于生产节拍,其中,工位4、工位5和工位6的标准时间分别为53s、56s、30s远小于其他各个工位,能力过剩,造成资源浪费,操作工人一直十分空闲,多数时间处于等待状态。如果能将过剩的生产能力有效利用起来,生产效率必定会有大幅度提高。 2、生产线平衡分析 生产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

%100m ??= ) 节拍()实际工位数目() 任务时间总和(平衡率CT T P 生产不平衡损失率=1-平衡率=1-61.52%=38.48% 由以上计算可知,在生产过程中,有38.48%的时间由于产线配置不平衡而损失了。生产线生产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为106s ,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非常大,该生产线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1.3生产线的第一次优化分析 1、作业分解与重排 由于该生产线各工位时间差相当大,各操作工人的生产负荷不均,我们希望对各工位的生产作业进行重新分配,以优化生产线平衡现状。首先,我们对各工位进行作业分解,如表2所示: 表2 各工位作业分解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一、取题背景 (2) 台钻厂简介 (2) 产品介绍 (2) 产品零件来源 (2) 课题选择及课程设计目的 (3) 课程设计容及要求 (3) 二、应用的基本原理 (3) 模特法的基本原理 (3) 模特法的21种基本动作 (4) 三、现行方案 (5) 现行方案的生产现场布置分布图 (5) 运用M0法对台钻的装配流程进行记录、分析 (6) 四、问题分析 (20) 五、改进方案设计 (21) 改善后现场布置图 (22) 改善后的各工位动作因素表 (23) 六、计算正常时间及标准时间 (36) 计算正常时间 (36) 确定宽放率 (36) 计算标准时间 (36) 七、对比分析及改善评价 (37)

八、设计总结与心得体会 (38) 一、取题背景 本次课程设计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取自于台钻厂。 (一)台钻厂简介 台钻厂创建于1958年,是工程学院的校办工厂,其前身是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台式钻床定点生产企业,国家渔业机械仪器行业定点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工程学院雄厚的技术和科研支持,如今已成为具有上千万资产的小型企业,其出产的台钻床由于品质卓越、性能稳定连续多次被评为部优产品,增氧机获得了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正因为工程学院科研与技术的支持和台钻厂自身坚持质量第一的宗旨,台钻厂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并被评为一级信用企业、工业利税“百强企业”、省小型工业企业“百佳明星”企业和出口创汇先进单位等。企业的主导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欧美等地。 多年来,台钻厂以经营为主体,同时又承担学校学生的认知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实习任务。 (二)产品介绍 企业主导产品有:“武夷山”牌台式钻床系列和水产养殖设备。 1.“武夷山”牌台式钻床,主要包括Z4112、4012、Z4116、Z4016ZM406Z4416 Z4416A Z4020、Z4025 Z4032、S406 S4112 等产品。其中Z4112 台式钻床于1980年、1986年和1991年被国家机械部评为部优产品。 2.“武夷山”牌水产养殖机械,包括YC0.37、YC0.75、YC1.5、YC4.5等水车式增氧机和YL1.5叶轮式增氧机。企业建有专用的增氧机试验场所,定期开展整机测试工作,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等指标均高于国家行业标准。 (三)产品零件来源 1.自制件 该企业主要从事五大零件的自制,包括台钻的主轴、主轴套筒、主轴箱、底座、立柱(Z4112、Z4116系列还包括中间工作台的制造)。 2.外购件 该企业外购零件主要有电机和轴承等标准件。 3.外协件 该企业选择固定的三家认证厂家购买外协件。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龙格—库塔法分析Lorenz 方程 200820302033 胡涛 一、问题叙述 考虑著名的Lorenz 方程 () dx s y x dt dy rx y xz dt dz xy bz dt ?=-???=--???=-?? 其中s ,r ,b 为变化区域内有一定限制的实参数,该方程形式简单,表面上看并无惊人之处,但由该方程揭示出的许多现象,促使“混沌”成为数学研究的崭新领域,在实际应用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问题分析 Lorenz 方程实际上是一个四元一阶常微分方程,用解析法精确求解是不可能的,只能用数值计算,最主要的有欧拉法、亚当法和龙格- 库塔法等。为了得到较高精度的,我们采用经典四阶龙格—库塔方法求解该问题。 三、实验程序及注释 (1)算法程序 function [T]=Runge_Kutta(f,x0,y0,h,n) %定义算法,其中f 为待解方程组, x0是初始自变量,y0是初始函数 值,h 是步长,n 为步数 if nargin<5 n=100; %如果输入参数个数小于5,则步数 n=100 end r=size(y0);r=r(1); %返回初始输出矩阵的行列数,并将 值赋给r(1) s=size(x0);s=s(1); %返回初始输入矩阵的行列数,并 将值赋给s(1) r=r+s; T=zeros(r,n+1); T(:,1)=[y0;x0]; for t=2:n+1 %以下是具体的求解过程 k1=feval(f,T(1:r-1,t-1)); k2=feval(f,[k1*(h/2)+T(1:r-1,t-1);x0+h/2]); k3=feval(f,[k2*(h/2)+T(1:r-1,t-1);x0+h/2]); k4=feval(f,[k3*h+T(1:r-1,t-1);x0+h]); x0=x0+h; T(:,t)=[T(1:r-1,t-1)+(k1+k2*2+k3*2+k4)*(h/6);x0]; end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 云南农业大学回族食堂服务效率的评析与改善 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专业班级: 10 级工业工程学生姓名: 学号: 目录1. 食堂简介 2. 选题背景 3. 课程设计及其目的 4. 农大回族食堂场景描述 4.1. 农大回族食堂平面布置线路图 4.2. 对目前食堂就餐流程进行记录、分析 4.3. 模特排时法对改进前的动作分析 4.4. 改进前流程程序图(物料型) 4.5. 改进前人员流程程序图 5. 作业分析 5.1 双手作业分析 5.2 人—机作业分析 6. 现场管理 7. 食堂就餐存在问题及改善方案7.1 存在的问题 7.2 就餐要点改进 7.3 改进后食堂就餐要点 7.4 改进后人员流程程序图 7.5 模特排时法对改进后的动作分析7.6 改进后流程程序图(物料型) 7.7 改善后分析及结论 8. 总结

一、食堂简介 温饱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不管你是在哪里,你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先解决温饱问题,而食堂就是帮你解决温饱问题的一个场所。由于每个地方的风俗以及外界环境不同,每个食堂的管理制度也是不相同的,因此,不同地方的食堂都有不同的现状。回族食堂位于集中片区食堂中的一个,是服务全校回族以及部分非回族学生及老师的食堂。 二、选题背景 大学食堂的状况与大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回族食堂来说,由于回族食堂的地理位置比较好,处在东校区众多宿舍的中央,且处在塑胶篮球场和足球场之间,运动的学生比较多,价格实惠,因此回族食堂已经成为东校区这边的多数大学生就餐的首要选择。回族食堂的经营方式是以私营为主,它的规模不大。回族食堂以学生为主要消费人群,价格较低,通过向大学生提供经济快捷的餐饮服务来赚取利润。 三、课程设计及其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选择大学生在回族食堂就餐过程进行流程程序分析。 此次课程设计主要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作为一名工业工程的学生,养成敏锐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过程。通过观察生活,把工业工程方面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进一步的理解、消化、掌握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我们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以及思考,能够更好的使学生掌握工业工程的方法研究,时间研究和现场管理的知识、技术及技能,同时也让我们及早的学会综合运用工业工程专业方面的知识去解决生活方面的问题的方法和程序。通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和节约时间的目的。此次进行流程

生产运作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 题目:某企业20××年度一季度生产计划的编制 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指导教师:xx 时间:....... 小组成员: 2010311324 高文花 2010311306 方敏 2010311343 王红燕 2010311320 江灿 2010311315 世贞 2010311338 木浩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在学完《生产运作管理》专业课程后,通过企业生产计划编制的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要求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按设计任务要求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并在两周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具体要求: (1)对各类原始资料进行分析; (2)进行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的平衡;并绘制加工中心负荷图; (3)掌握物料需求计划——MRP的编制方法; (4)编制零件的生产作业计划,并绘制出零件加工工序进度表。 二、课程设计组织形式 课程设计过程按分组的方式进行,由指导教师向学生发放有关的课程设计背景资料,并向学生讲述课程设计的方法、步骤和要求,设计过程采取课堂集中辅导,分散设计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按5~6个人为一组,每组设小组长一名,负责本组的分工与协作工作。要求各小组在组充分讨论、相互启发的基础上形成设计方案,课程设计结束要求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书,必要时可要求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课程设计方案演示和答辩。 三、课程设计容 以某企业为对象(见设计任务书中的资料),以该企业的生产资料为设计依据,根据该企业生产条件和产能、所接订单任务及交货期要求,进行产能平衡,并制定该企业生产计划。具体容和步骤如下: 1.设计所需资料: ⑴某企业的生产计划编制的部分资料;包括:产品品种、数量、交货期要求等; ⑵各订单产品的工艺流程、各工序的工时定额; 2.产能平衡与生产计划编制设计步骤: (1)按要求将预测的产品综合生产计划转化为具体产品的主生产计划;

数值分析课程课程设计汇总

课 程 设 计 我再也回不到大二了, 大学是那么短暂 设计题目 数值分析 学生姓名 李飞吾 学 号 x x x x x x x x 专业班级 信息计x x x x x 班 指导教师 设 计 题 目 共15题如下 成绩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 1.1 水手、猴子和椰子问题:五个水手带了一只猴子来到南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发现那里有一大堆椰子。由于旅途的颠簸,大家都很疲惫,很快就入睡了。第一个水手醒来后,把椰子平分成五堆,将多余的一只给了猴子,他私藏了一堆后便又去睡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水手也陆续起来,和第一个水手一样,把椰子分成五堆,恰多一只猴子,私藏一堆,再去入睡,天亮以后,大家把余下的椰子重新等分成五堆,每人分一堆,正好余一只再给猴子,试问原先共有几只椰子?(15621) 试分析椰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利用逆向递推的方法求解这一问题 解:算法分析:解该问题主要使用递推算法,关于椰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可以设起初的椰子数为0p ,第一至五次猴子在夜里藏椰子后,椰子的数目分别为01234,,,,p p p p p 再设最后每个人分得x 个椰子,由题: 14 (1)5 k k p p +=- (k=0,1,2,3,4)51(1)5 x p =- 所以551p x =+,11k k p p +=+利用逆向递推方法求解 15 1,4 k k p p +=+ (k=0,1,2,3,4) MATLAB 代码: n=input('n= '); n= 15621 for x=1:n p=5*x+1; for k=1:5 p=5*p/4+1; end if p==fix(p), break end end disp([x,p]) 1.2 设,1 5n n x I dx x =+? (1)从0I 尽可能精确的近似值出发,利用递推公式: 11 5(1,2,20)n n I I n n -=-+= 计算机从1I 到20I 的近似值; (2)从30I 较粗糙的估计值出发,用递推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