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作文素材


②不要临急抱佛脚;

③要有忧患意识;

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⑤防患于未然;

⑥在积极审慎的心态下才能尽量避免犯错;

⑦在顺境中发现危机。
未雨绸缪未可知

世人皆知诗仙嗜酒,若在饮酒处早些添置围席栏杆,诗人也许不会溺水而去;世人皆知李煜好文,若在被俘之时注意诗词用句,君王也许不会饮药而亡;世人皆知项羽冲动,若在兵败之后保持镇定,也许卷土重来未可知。

一切史实告诉后人:未雨绸缪未可知。

日本是个岛国,多火山、地震。于是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他们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预灾系统,接受最早期的防灾教育。尽管日本几年来发生了几次严重灾害,但是无重大伤亡。中国的云南也有类似情况。因地处热带,雨多洪涝灾害也多。当地人将地基设得很高,即使在如今洪涝鲜见的境况下,仍用旧习。这样一来,若真有大水,也冲不走云南了.

建筑如此,做人更应当如此。

一代贪官和坤,当初就应思前想后,如若自己贪多必失,就不应伸手第一笔赃款。靠和坤深受皇帝欣赏的才华,并不比纪大学士差,更何况先天俊秀,定能讨更多人的好感,可和坤并不善于未雨绸缪,只剩下千古骂名。

不得不提起那昏庸的商纣王,如果他在左拥右抱之时,能想想国家是否处于危机之境地,早些振奋起来,专心国事民生,商朝便不会落得这般凄凉下场,千门万户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人生如梦,能做到未雨绸缪者,一定有过人之处。

著名小提琴家,在一次盛大的音乐会中,断了弦丝。正当所有人为他捏了一把汗时,他用残缺的琴弦拉出了美妙、不可思议的音乐。当人问起时,他这样答:“我必须有特殊能力,去预防未知的情况,正如这次的断弦。”

我们从不为吃穿担心,但如果不幸突然降临,我们必须具备生存的本领。

动物界的蟒蛇便有这样的本领。在食物充足,不愁吃穿时,蟒蛇一口吞入体积大于自己许多倍的猎物。而后,在缺水少食的旱季,靠着贮存的能量,继续生存。

未雨绸缪者,人有之,动物也有之。明天会发生什么,别理它。只要今天做足了准备,明天就没什么可怕,甚至,令人期待……

环抱山色听松风,未雨绸缪未可知。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作文素材
近似的句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 糖衣炮弹,防微杜渐
???????????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安危相易,祸福相生”,这是
自然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有一种说法,叫作“青蛙效应”,是指先将青蛙置于常温水中,而后一点一点注入热水,青蛙就会在浑然不觉中,舒舒服服地被烫死。这个事例表明生物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下都容易麻痹大意。这也警示人们,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自然发展规律如此,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同样如此。在中外的历史上不乏一些居安思危“忧患意识”的事件。有一些统治者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导致亡国的一些事例,比如说安史之乱,比如说清朝的中后期,统治者因循守旧,最后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历史已经证明居安思危是实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条件。

??? 寓言: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
??? 事例:曾经有个人,在某地是一个大老板,资产5个多亿,孩子在国外留学,由于投资失误,瞬间变成了一个穷光蛋,留学的儿子没有钱继续在国外呆下去了,只好提前回国。据说这个破产的老板,其聪明才干绝非一般人所比。讲这个事例想让你知道一个道理,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静止地看待一切。要居安思危,明白坐吃山空的道理。无论你有万贯家产,消极地吃下去,也会吃光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丈夫只是一个高级打工者,饭碗也不一定有多牢靠。其实,一个人靠别人活着,时间一长就会乏味了,也是很痛苦的。”

?? 事例:《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小主人公在悬涯上遇到艰难险阻时,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把大困难化解成一个个小困难,最后战胜大困难。《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流落荒岛,也绝不所气馁,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 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


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
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所谓忧患意识,就是居安思危。任何时候都要想到挫折与失败,想到不幸与灾难。这样,才会在苦难面前应对自如。
??? 每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坦途与荆棘,顺境与逆境,常常交替出现。所以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事业成功的时候,要想到失败和挫折;在生活富裕的时候,要想到贫穷和困苦;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要想到疾病和伤亡;在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时候,要想到老年的衰朽和辛酸。居安思危是我们人生的格言。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政治经验。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便提出了为政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孔子主张“安而不忘危,存而不亡,治而不忘乱”;孟子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哲们告诉我们社会政治中的“安危”、“存亡”、“忧患”、“安乐”之理,是从当时社会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之谈。如果没有忧患意识,是成就不了伟大业绩的,比如,清朝末年,慈禧夜郎自大,没有居安思危,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因循守旧,最终使中国陷入了半封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历史证明,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一种超前的忧患意识。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就是这种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者,则昌、则盛;反之则衰、则败、则亡。翻开历史长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夫差之于苟践、项羽之于刘邦……国家如此,企业何尝不是这样?唐朝有位才华出众的宰相魏征,他为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魏征政治管理的核心就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终”。他常常以隋朝灭亡作为教训,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终”。他认为自古失国之主、亡国之君,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唐太宗接受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要居安思?危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由于事物的发展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一些突发的偶然事件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意外的突发事件,往往会使人陷入困境,甚至会改变人的命运。因此,在平时要有应付突发事变的准备,

以免
事变发生之后手足无措,陷于被动。所以作为商人,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还懂得留一半清醒,来观望竞争对手;作为农
夫,在春播秋收时分,也要抬头看一看老天的脸色,以备不测;作为小贩,在忙忙碌碌的时候,也不忘记揣摩一下市场的供求;作为明星,在掌声如潮的舞台中央陶醉时,会想到落幕的一刻。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样丰富的哲理,不仅对国家、对企业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对于个人亦然,能居安而思的人,必然是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成为生活的强者,是对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智者。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人定胜天,才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 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围攻郑国。郑国忙向晋国求和,晋国表示同意,其余11国因为惧怕晋国,也就停止了进攻。

? ?郑国为了答谢晋国,赠送给晋国许多兵车、乐器、乐师和歌女。晋悼公十分高兴,于是把歌女的一半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并对他说:“你这几年中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很顺利,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们一同来享受享受吧!”然而,魏绛却不肯接受,劝晋悼公说:“现在您能团结和统率许多国家,这是您的能耐,也是大臣齐心合力的结果,我并没有什么功劳,怎能无功受禄呢?不过,我很愿意您在享受快乐的时候,能够想到国家以后的许多事情。《书》上说:‘安居的时候,应该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能够这样做事才会先有准备,有准备才可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到来。”
???? 《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

其谋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分析:
??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
的一篇奏疏。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魏征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


温水煮青蛙效应由来 “青蛙效应”源自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他们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到后来热度难忍而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
科学家经过分析认为,这只青蛙第一次之所以能“逃离险境”,是因为它受到了沸水的剧烈刺激,于是便使出全部的力量跳了出来,第二次由于没有明显感觉到刺激,因此,这只青蛙便失去了警惕,没有了危机意识,它觉得这一温度正适合,然而当它感觉到危机时,已经没有能力从水里逃出来了。
青蛙效应与危机管理 “青蛙效应”告诉人们,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热式的,如果管理者与员工对环境之变化没有疼痛的感觉,最后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一个企业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既得利益,不要沉湎于过去的胜利和美好愿望之中,而忘掉危机的逐渐形成和看不到失败一步步地逼近,最后像青蛙一般在安逸中死去。
而一个人或企业应居安思危,适时宣扬危机,适度加压,使处危境而不知危境的人猛醒,使放慢脚步的人加快脚步,不断超越自己,超越过去。 事实上,造成危机的许多诱因早已潜伏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之中,只是由于管理者麻痹大意,缺乏危机意识,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有时,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事,经过“连锁反应”、“滚雪球效应”、“恶性循环”,有可能演变成摧毁企业的危机。
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企业要避免“温水煮蛙”现象,首先要求其最高管理层具备危机意识,企业才不致在战略上迷失方向,不经意之间滑入危机的泥潭之中。值得重视的是,危机管理并非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或

某些
职能部门,如安全部门、公关部门的事情,而应成为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位员工共同面临的课题。在最高管理层具备危机意识的基础上,企业要善于将这种危机意识向所有的员工灌输,使每位员工都具备居
安思危的思想,提高员工对危机发生的警惕性,使危机管理能够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实际行动中,做到防微杜渐、临危不乱。
青蛙效应案例启示 青蛙效应强调的便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人天生就是有惰性的,总愿意安然现状,不到迫不得已多半不愿意去改变已有的生活。若一个人久久沉迷于这种无变化、安逸的生活时,就往往忽略了周遭环境等等变化,当危机到来时就像那青蛙一样只能坐以待毙。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有危机意识是我们应该从中领悟的。在生活和职业上都是如此,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回顾一下过去,当我们遇上猛烈的挫折和困难时,常常激发了自己的潜能;可一旦趋向平静,便耽于安逸、享乐、奢靡、挥霍的生活,而不断遭遇失败。 一个人就像一个公司,如果他陶醉现在已有的“卓越”中,那么他就只会走下坡路。
可口可乐,作为世界软饮料行业的最卓越的公司。当Roberto Goizueta接任可口可乐的CEO时,他向高层主管们提出了这么几个问题: “世界上44亿人口每人每天消耗的液体饮料平均是多少?” “64盎司。”(1盎司约为31克) “那么,每人每天消费的可口可乐又是多少呢?” “不足2盎司。” “那么,在人们的肚子里,我们市场份额是多少?” Roberto Goizueta这一系列问题正是说明一个公司和个人都应该时刻充满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今天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明天的成功。你只有不断地保持自己的饥饿意识,设定远大的目标,才不会在生活中各方各面的竞争中被打败;你只有时刻保持有面临着危机的心态,你才能在真正危机到来时,临危不乱。
青蛙效应告诉我们:居安思危,给自己设定一个远大的、不断追求的目标。
青蛙毕竟是低级动物,如果是人的话…… 说句大实话,如果是人的话,不一定比青蛙强。这话乍听起来不合逻辑,但如果仔细琢磨一下,也不怎么别扭。
你看,就说人对生态环境的态度吧。谁都知道,生态环境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但真到了具体问题上,人往往就淡忘了,麻木了,冷漠了。
例如:水土流失会使土层变薄,土壤沙化,肥力减退,这大概无人否认。但为了那一点点收成,人们还是在陡坡上开荒,顺坡种植,任其流失而不惜;乱砍滥伐林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一点连幼儿园的小

朋友都
懂。但为了眼前的那点经济利益,非法采伐林木的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过度放牧,超负荷“啃青”,会对草原带来破坏,从而导致沙漠化,尽管专家学者们喊破嗓子,但有些地方仍充耳不闻,我行我素;
工厂排放的有毒化学物质会造成水质
的污染,对此,政府三令五申,严禁向河流排放,但个别企业白天不排晚上排,明里不放暗里放;
工矿企业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对人体有害,且使地球温度升高,对此,电台电视里讲,报刊网络上谈,但有些厂矿该怎么排,还怎么排,毫无收敛之意;等等。
综上所述,人们对待生存的环境并不友好,并不珍惜,而且逐而蚕食,步步紧逼,以致有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以下我国生态环境方面的几组数字可作说明: 据测定,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相当于每年毁坏土地100万公顷。目前,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据统计,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而且每年还以极快的速度递增。 据报道,扬沙、浮尘和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在明显加快,20世纪60年代是8次,70年代是13次,80年代是14次,90年代是30次,而近年来每年都发生多次,其中2002年3月18日至21日,一场10年来强度最大的沙尘暴席卷我国北方10省(区、市),覆盖范围17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1。5亿。 据有关专家测算,全国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黄河每年淤积的16亿吨泥沙,有12亿吨来自沙化。土地沙化直接危及1亿多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全国受沙化影响的人口目前已达4亿之多。在这些地区,土地沙化加重了贫困,贫困又加快了土地进一步沙化,走进恶性循环的怪圈,以致有的地区出现了生态难民。
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青蛙所处的凉水变温水、温水变热水的环境,就是量变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渐进的,水温对青蛙的伤害是轻微的,轻微到几乎使青蛙感觉不到。然而,正是由于这渐进的、轻微的变化,才使青蛙放松了警惕,而当水温发生质的变化,即水温达到沸点时,青蛙即使想跳,也已无力回天了。
青蛙是这样,那么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正像以上所述,人屡屡向自然界挑战,“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语),但这种报复通常不是致命的,甚至是微弱的。而正是这种非致命的、微弱的报复,使人长期处于陶醉的甚至麻木的状态。这种状态恰是“慢慢烧火加温”的量变过程,与“青蛙效应”如出一辙。当人所处的环境彻底崩

溃之时,
青蛙的下场即是人的下场。 不过,人与青蛙相比,具有十分显着的差别。人是高级动物,有思想,会思维。青蛙在逐渐加温的水中是无知的,而人在蚕食环境时是有知的,即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这一点就很重要。如果人能接受教训,知错改错,从此珍爱自然,善待环境,那么
便真能对得起这个大写的“人”字了。否则,还不如青蛙,因为青蛙是无知的,不知者无罪;人是有知的,明知而故犯,耻也。
在一个又一个全球变暖的新证据面前,人类是否也会面临像青蛙一样的命运呢?据报道,联合国将于2月2日在巴黎公布的一份报告,向全世界的人类发出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警告。报告称,如果人类像在冷水里慢慢被加热的青蛙一样,对日益升高的全球气温继续熟视无睹的话,我们生存的地球将以更快的速度变热,而大自然也将遭受无法挽回的破坏。
联合国即将公布的这份报告由2500名科学家起草。报告将指出,过去50年来全球气温的升高,至少有90%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其中又以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主。
报告称,气温升高将导致更为频繁的洪灾、热浪、干旱以及海平面的上升。 事实上,科学家对二氧化碳危害的警告,经常都被人们忽视。早在一个世纪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瑞士科学家斯凡特阿列纽斯就首次指出,全球变暖与工业释放的二氧化碳存在联系。然而,在目前几百万人无法戒烟,无法避免患上肥胖症的情况下,对抗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青蛙效应”的故事也许并不全是真的。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动物学系的退休教授维克托哈奇森说:“‘煮熟的青蛙’完全是一个城市神话。”经过研究他发现,“如果把动物放进一个容器里,然后慢慢对它进行加热,当到达一定温度时,动物还是会试图逃生的。”那么我们人类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