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

2004年10--11月

第四章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词义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部分既是学习的难点,又是重点。学习是时要注意掌握常用词,常用词以实词为主;除此以外,要勤查工具书。古代汉语词汇学虽然很重要,但在整个古汉语的研究中,是很薄弱的。总的说来,其研究方法陈旧,没有一套很完善的专著,有的书虽然引用了西方语言学理论,特别是引用了现代语义学的术语,如义位、义素、语义场等,但还不能把它们彻底地贯穿于词汇研究中,还显得有些囫囵吞枣。教学中尽量避免太多的新名词,紧密结合古书实际,以期达到帮助大家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的目的。

参考书目: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许威汉《汉语词汇学引论》、张联荣《古汉语词义论》、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教学内容:

1.字和词

2.单音词和复音词

3.词汇的发展

4.古今词义的异同

5.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6.同义词

7.典故性语词

第一节字和词

研究古汉语词汇,首先就得从字谈起。在传统语言学中,字和词的区分是不大严格的。传统语言学家所谓的字,往往就是词,而实际上字和词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字和词的区别:简单地说,字是记录词的书写符号,而词是音、义结合的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因此,字和词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在文言中,大多数情况是:一个汉字就记录一个词。《左传·庄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七个字就是七个词。但有的时候,一个汉字记录的只是词的一个语素,如“朋友”。有时一个汉字只记录词中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如“蟋蟀”。

在一般情况下,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词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因为在造字之初一般是一词造一字,一字记一词,字、词对应较整齐。但是在汉字和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异字同词和异词同字的现象。

异词同字:同一个字,可以代表几个意义毫无关系的词。如同形字、假借字、通假字(记录本字和通假字)。

同形字,如:

怕:①(bó):恬淡、淡泊。司马相如《子虚赋》:“怕乎无为,憺乎自持。”(dàn恬静,清静)《说文》:“怕,无为也。”这个词后来用“泊”字表示。②(pà)害怕,惧怕。元稹《侠客行》:“侠客不怕死,怕死事不成。”

醜①形容词,相貌难看。《西门豹治邺》:“呼河伯妇来,视其好醜”②名词,类。《尔雅·释鸟》:“凫,雁醜。”

刀:①本义是一种兵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于安平之世而刀剑不离于身。”②小船。《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后来又专造一个“舠”表小船。吴均《赠王桂阳》:“行衣侵晓露,征舠犯夜湍。”

夫:①成年男子。贾谊《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假借为②指示代词“那”。《战国策·齐策四》:“乃歌乎长铗归来者也。”③句末语气词,《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表感叹语气。

耐:①从而(颊毛)从寸(表法度)。剃除胡须,古代一种轻刑。《后汉书·陈宠传》:“今律令死刑六百二十,耐罪千六百九十八。”②通“能”。《论衡·率性》:“所以耐取火者,摩拭之所致也。”

异字同词:同一个词可以采用不同的书写形式。如异体字、通假字、古今

字、繁简字。“期”,表示“周”义,期年、期月,也可用“朞”。记录“背叛”义

可用“叛”,有时也可用“畔”。“娶妻”这个意义,可用“取”,也可用“娶”。表

“抵押”的“质”,可用“質”,也可用“质”。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古代汉语中字和词是有区别的。学习古代汉语词汇学,

是以词为单位而不是字。

注意:古代的注释书、字书、韵书所说的“字”实际上指的是词,如“虚

字”、“连绵字”实际是虚词、连绵词。而说“词”“辞”时则专指虚词。 =表音符号(联绵词的组成部分)

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

=词

第二节 单音词和复音词

一、古汉语单音词占优势

所谓单音词,是指一个音节代表一个词,在书面语言里是一个汉字记录一

个词。单音词在古代汉语中占优势,特别是在先秦汉语里这一点尤其明显。据统

计,《诗经》中单音词占90.3%,《左传》89%,《史记》、《尔雅》占用80%。而现

代汉语普通话的一般词汇中,复音词却占了80%左右。古代汉语中单音词不仅数

量多,而且使用频率远比复音词高。

古汉语词汇主要由单音词构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一)汉字的特点

汉语词汇是以单音节的方块汉字作为表达意义的符号,而汉字又是表意体

系的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具有极大的独立性,这为单音词

的产生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可以说,古汉语单音词占主导地位,是古汉语词汇

与作为表意符号的汉字的单音节、表意性、独立性等特点相适应的必然结果。

(二)书写条件

我们知道,上古时代的书写条件是相当困难的。在纸张发明以前,古人是怎

字 单音词

=语素

样书写的呢?最初是把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些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就是那个时代的“书籍”。稍后,古人发明了简札,把字刻在竹简和木札上(至发明笔墨后,才改用笔墨书写),再串联起来成为“书”。这样的书写条件,当然就要求文字越简单越好。因此,古人在写文章时,总是力求用最少的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单音词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因而在古汉语词汇中所占的比例就非常大。

(三)书面语与口语分离

古人写的文章是当时的书面语,书面语主要是供人看的,与口语差别较大。我们很难想象,古人说的话就跟他们写的文章一样简略。比较合乎情理的结论应该是:古代书面语与口语是分离的。古汉语书面语虽然以口语为基础,但却有许多与口语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固定下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突出。口语则成为另外一种语言形式,它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发展紧密相关。当然口语的发展也不断地影响着书面语的发展,但始终未能像现代汉语一样与书面语逐渐合流。书面语作为古代汉语的正宗,一代一代流传下来,而口语反而长期被人们忽略。虽然偶尔有一两部作品记录了口语,但与书面语比较起来,那就微不足道了。我们所讲的古代汉语,实际上只是古代汉语书面语,并不包括口语。古汉语书面语与口语有许多差别,如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但主要差别在于词型,书面语以单音词为主,口语以复音词为主。因此,书面语与口语的分离是造成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的重要原因。

了解了单音词在古代汉语词汇中占优势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一般来说,古书中一个字就是一个词。难怪古人往往是字词不分。我们在阅读古书时,注意不要以今天的双音词去误解古代由两个单音词组成的词组或其他结构。(正由于单音词占优势,一个字就是一个词,难怪古人会字词不分)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

..味不同。

《晏子春秋·内篇·杂说下》

云髻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长恨歌》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

..相亲。《汉书·霍光传》

有非常

..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易经·丰卦》

且赵与诸侯阴谋

..久矣。《韩非子·存韩》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

..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荀子·解蔽》

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老师费财,亦无益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荀子·王制》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周易·革卦》

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韩非子·外左上》故圣人以身体之。《淮南子·汜论》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蔺列传》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齐策》

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当然,现代汉语的复音词,有一部分是从古代汉语继承下来的。古代两个经常连用的单音词,有的很早就成为一个复音词,表示一个完整的概念。如“地方”,在古代就成为一个复音词,表示“领域”“区域面积”的意思,《管子·地势》:“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地方甚大。”“当时”在古代作为一个复音词使用,其意义和现代的“当时”相同,《孙子·作战》:“虽当时有用兵之术,不能防其后患。”同样两个字,在古书中有时是一个复音词,有时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词,两者意义不同,要注意根据上下文分辨清楚。

二、复音词

复音词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

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主要优势,但单音词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造成过多的同音词和多义词,影响交际。因此单音词必须向复音词发展。同时,单音词构成能力强,演变为复音词也就有了可能。事实上,在两汉时期,复音词就逐渐多了起来,有的词在先秦时是单音词,《左传·隐公元年》:“于是缮甲兵,具卒乘”。《左传·僖公四年》:“君梦齐姜。”在汉代就变为双音词。《史记·郑世家》:“段至京,缮治甲兵。”《史记·晋世家》:“君梦见齐姜。”唐宋以来,新词的产生就以双音词为主了。

关于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原因,学术界有争论:

1980年6月出版的王力《汉语史稿》中册:“汉语复音化有两个主要的因素:第一是语音的简化;第二是外语的吸收。”

黄志强、杨剑桥《论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90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指出:上古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复辅音声母(中古不同声母的汉字在谐声时代能够使用同一声符,如“各(k-):洛(l-)”、“剥(p-)、录(l-)”˙k l、˙p l。上古有相当一批阴声韵字也具有辅音韵尾-b、-d等。因此由于具有大量的复辅音声母和辅音韵尾,所以上古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复杂。从西周、春秋一直到东汉乃至魏晋,是汉语语音大为简化的时期,复辅音声母逐渐丧失殆尽,具有辅音韵尾的阴声韵字也脱落韵尾。语音的剧烈变化,必然影响交际,要求运用其他手段补偿。但是语音的简化只是词汇复音化的最重要的外部原因。

汉语词汇复音化的重要的内在原因是词汇系统本身的急剧发展,首先是词汇量的迅猛增长。西周、春秋时期社会日新月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词汇必须极大地丰富起来。而一种语言的声韵系统再复杂,音节的数量毕竟有限,在词汇量激增的情况下,继续维持词汇的单音节体系显然是不可能的,汉语词汇向双音节、多音节的方向发展已是势在必行。荀子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指出:“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这是对当时汉语词汇复音化趋势的深刻描写。汉代以后的训诂家不再象《尔雅》那样主要以单音词训释单音词,而是经常采用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训释单音词,也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其次,词汇系统本身的急剧发展还表现在词义的发展上。词义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多义词的产生。过多的单音多义词的存在势必影响交际。汉语双音词比单音词表义精确、明晰。一个单音词有多个词义,一旦进入复音词中其意义也就单一了。因此为了明确表义,也促使汉语词汇的双音化。

苏新春《汉语双音词化的根据和动因》(91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

皮鸿鸣《汉语词汇双音化演变的性质和意义》(92年1期《古汉语研究》) 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杨琳《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等都谈到词汇双音化的原因。

由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过程中,有的单音词一方面从古到今一直作为能独立运用的单音词出现,而另一方面它们又作为复音词中合成词的一个语素出现;

有的还可以作为单纯词的一个音节出现。

古代汉语复音词的类别:

(一)单纯词(单纯复音词)

只由一个语素组成的复音词。

组成单纯复音词的每一个字只代表一个音节,而不表示任何意义,只有两个(或多个)音节合起来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意义。

1、联绵词

两个字合起来成为一个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这种词叫连绵词。有的书又称为“联绵字”、“连语”、“骈(并列、对偶)语”、“骈字”。王国维说它是“合二字而成一语,其实犹一字也。”

联绵词可分为:

①双声连绵词

古声母相同或相近而意义单纯的联绵词。

今太子肤色靡曼。枚乘《七发》

靡曼皓齿。《吕氏春秋·本色》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又如:参差、栗烈、蜘蹰、流离、倜傥、恍惚、邂逅、鸳鸯、憔悴、唐突、踌躇、踊跃、浩瀚。

②叠韵连绵词

古韵母相同或相近而意义单纯的联绵词。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孟·梁上》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逍摇于门。《礼记·檀弓上》《释文》:“逍摇本又作逍遥”逍遥,“宵”部。

又如:绸缪(、侏儒(朱儒)、扶疏(踈)、窈窕、逶迤、逡巡、差池、望羊、崔嵬、仓皇、徘徊、荒唐、朦胧、婆娑、须臾、芍药。

③双声迭韵连绵词

古声、韵相同或相近而意义单纯的连绵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周南·关雎》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缱绻从公,无通外内。《左传·昭25年》

优游尔休矣。《诗经·大雅·卷阿》

又如:间关(婉转)、绵蛮(小鸟的样子)、蔽芾

④非双声叠韵

古音无任何关系而意义单纯的连绵词。

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孟子·万章上》

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诗·秦风·权舆》又如;科斗(蝌斗)、滂沱、颠沛、狼藉、芙蓉、葡萄、扶摇等。

学习连绵词时应注意:

①绝大多数联绵词是双声叠韵,但并非双声叠韵的复音词都是联绵词。

双声:亲戚、将军叠韵:刚强、人伦

上四词都可以拆开,各以其语素义进入该词。

②判断联绵词的声韵必须以上古音为准。

蟋蟀,今非双声,但古音同为“心”母字

芣苢,今非叠韵,但上古音同为“之”部字。

③联绵词的每个字与所表示的意义无关,因此不能拆开分析。

联绵词的两个音节有的本来都没有意义,联缀在一起,才成为一个语素,表示一种意义,如“葡萄”、“徘徊”等;有的分开来虽然可以作为两个独立的单音词,各有意义,但当它们联缀在一起组成联绵词时,就只代表两个没有意义的音节,成了一个新词,表示一种新的意义,如“依稀”、“从容”等。因此,联绵词虽然有两个音节,但实际上是只有一个语素的单纯词,是不能把两个字拆开来加以分析和理解的。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秋水》

“望洋”若理解为“望着海洋”,似乎也通,但这个词在它书中又作“望羊”、“望阳”、“盳(盲的异体字)羊”。如果拆开理解,则五花八门。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洋”在宋以后才有“海洋”义,在先秦没有称海为洋的说法。由于有人将“望洋”理解为“望着海洋”,于是产生了成语“望洋兴叹”。“望洋”“阳”部,叠韵连绵词,仰视貌。旋,改变。面目,态度。若,海神名。抬起头对海神若叹息说。

将连绵词拆开分析的情况古已有之

犹豫:“餘”母双声,拿不定主意。

《颜氏家训·书证》:“《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超越)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此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谓不决为犹豫。”

《颜氏家训·书证》:“狐之为兽,又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后敢渡,今俗云狐疑虎卜,则其义也。”

《诗·周南·关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郑笺:“卧而不周曰辗。”朱熹《诗集传》:“辗者转之半,转者辗之周。”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史记·项羽本纪》

张守节《史记正义》:“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开张易旧处”不可解。其实“辟易”是叠韵,“锡”部,义即“倒退”。

何为首鼠两端?《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裴駰《史记集解》:“首鼠,一前一却也。”老鼠的头时伸时缩。其实,“首鼠”又作“首施”“首摄”,皆“清”母双声,指进退不定,迟疑不决,瞻前顾后。近人朱起凤因不解“首鼠”“首施”,招人笑话,发愤写成《辞通》

①联绵词只求语音相同或相近,不求字形相同,故写法比较自由。

匍匐,又作蒲服、匍伏、蒲伏、扶服、扶伏。如: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诗·邶·谷风》

《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礼记·檀弓下》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秦策》

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史记·苏秦列传》例中“匍匐”、“扶服”“匍伏”“蒲服”虽然字形不一致,但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描摹伏地而行的样子。

又如:犹豫,又作:犹与、犹预、犹夷、犹予、由豫、由夷、由与、优与、容与、游移。

逶迤:又作:委蛇、委佗、委它、委维、倭他、威夷、威迟、郁夷等三十余种写法。

联绵词写法自由,但不是乱写,随便说了算。除从语音上判断外,还要取古书作旁证。

2、叠音词

重叠两个相同的单音节字所组成的有了新义的单纯词。旧称“重言词”“重言形况字”“叠字”。

叠音词大多是描写景物或状态的形容词以及摹拟声音的象声词。如: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诗·王风·黍离》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诗·卫风·氓》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诗·小雅·伐木》

启呱呱而泣。《书·皋陶谟》

叠音词的意义比较灵活,往往一个相同形式的叠音词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

老冉冉其将至兮。《楚辞·离骚》

冉冉孤竹生。《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竹生》第一个“冉冉”,渐进貌。第二个“冉冉”指柔弱下垂貌。

仓庚喈喈。《诗·小雅·出车》

鸡鸣喈喈。《诗·郑风·风雨》

鼓钟喈喈。《诗·小雅·鼓钟》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诗·大雅·思齐》

(毛传“肃肃,敬也”)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毛传“肃肃,疾貌。”)

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诗·小雅·鸿雁》

(毛传“肃肃,羽声也。”)

叠音词与词的重叠不同,它们不属于同一范畴。叠音词的意义与组成它的单字的意义无关;而词的叠用却和原来的单字意义有关。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诗·邶风·燕燕》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古诗十九首》

(二)合成词(合成复音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组成的复音词。包括派生式和复合式。派生式由词根和词缀合成。复合式由词根和词根合成。

派生式合成词也叫附加式合成词。

加前缀的:有、老、阿、第

“有”产生于周代,常用于国名、朝代名、部族名等名词前。如:在夏多罪,天命殛之。《书·汤誓》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五蠹》

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论语·为政》

“老”产生于唐代,“阿”产生于汉代,“第”产生于汉代。

加后缀的有:然、如、若、而、尔、焉、乎等。加在形容词、副词后,表示“……的样子”这些词尾在先秦典籍中出现较多。如: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

《孟·梁上》

色勃如也,足躩如也。《论语·乡党》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突而弁兮。《诗·齐风·甫田》

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另外,《诗经》中语助词(词嵌,补凑音节)言、于、曰、爰、薄、聿等不视为词缀。“有、其、言、于、薄”,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认为是词头,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构词编》也认为是词头(他称为“前附语”)。而白兆麟《衬音助词再论》(91.2《中国语文》)认为是“衬音助词”,作用是增足音节,调谐节奏,舒缓语气。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也不赞成词头之说,称其为“词嵌”,作用是补足音节。

言私其豵,献豣于公。《诗·豳风·七月》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我东曰归,我心西归。《诗·豳风·东山》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魏风·硕鼠》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诗·周南·桃夭》

聿来胥宇。《诗·大雅·绵》

古代汉语合成词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跟句法关系基本一致。

偏正式:农夫、公子、黄昏、黔首、百姓、庶人。

联合式:对义联合:父母、往来、安危、宇宙、春秋、寒暑、干戈、稼穑近义联合:钟鼓、琴瑟、爪牙、光明、庖厨、休息

述宾式:将军、执事、得罪、屏风、当路。

述补式:扑灭、削弱、感动

主谓式:自然、政治、自杀、屋漏(屋的西北角开有天窗,日光由此射入,故称屋的西北角为屋漏。)、肢解。

几种构成方式中,以偏正式、联合式居多。

在古代汉语中特别是先秦,复合式合成词还处于临时组合阶段,还不十分稳定,表现在:

①语素和语序不太稳定,只能根据上下文判断

仓库:

邯郸之仓库实。《国语·晋语九》

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国语·吴语》

今天下之府库不盈,囷仓空虚。《韩非子·初见秦》

仓廪实而知礼节。《管子·牧民》

甲兵:

其民殷众,以多甲兵。《国语·吴语》

又非惧吾兵甲之强也。(同上)

兵革大强。《战国策·秦一》

②有时分用,有时合用。

这类词语素往往有两面性,既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同时仍然可以各自保持独立性,作为单音词独立使用。因此在由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过程中,单音词和复音词并存。

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战国策·秦二》

地削兵弱。《战国策·秦五》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左·宣二年》

居处恭,执事敬。《论语·子路》

两个单音词长期使用,暂时组合成复合词后,还是有反复,还处于临时组合阶段,直到它在指物上或概念上表现出稳定性、单一性,能产生新义与偏义时,其复合词的性质就比较牢固了。因此,在阅读古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偏义复词

由两个单音近义或反义语素所组成的复音词,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代表了整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这种复音词称为“偏义复词”,古人称“复词偏义”或“连类而及”。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刺客列传》

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被废后)《后汉书·何进传》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孟·梁下》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也。《论积贮疏》

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玉藻》

“车马”与《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车牛”一致,定语在中心语后,即“马车”,“牛车”。非偏义复词。

十人,车牛一两,见牛者一人。

偏义复词与语言学家所称“连及”这种修辞手法有关。

偏义复词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显示出它的偏义特点,如果把它单独提出来,很难确认它是偏义的。

有人认为:严格地说,偏义复词并不科学,因为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单音词并没有象现代汉语中有些词那样已固定成一个表偏义的双音词,(如窗户,不指户。兄弟,好歹,忘记等。)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中一个语素不起作用,由另一个语素代替两个语素的意义,显示出其偏义性,但有的则仍是两个单音词。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史记·刺客列传》:“燕太子丹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两个单音词组合后,产生了新义或转义,那么其双音词的性质也已确立,不要再看作单音词。

诸侯祭社稷。《礼记·王制》

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汉书·苏武传》“春秋”本表“季节”,组合成复音词后表“年龄”、“时令”的新义。

布帛寻常,庸人不释。《五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有些词由两个对义单音词组合以后,产生了新义,也就成了双音词。如:首尾-长短斤两-重量

旦暮-早晚尊卑-等级、秩序

古今同形词语的辨析:

①词义上:如果两个单音词语连在一起得不到一个完整的概念或意思重复或语意矛盾,那么就可能与现代汉语形式或意义不同。

窦宪椒房之亲。《汉书·第五伦传》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以上结构形式不同。

有的结构形式古今一致,但语意有别。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积贮疏》

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左传·襄八年》

②语法形式上看:一个词进入句子,就要受到别的成分的制约,通过语法分析,可以辨析。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周易·丰卦》如前“交通”带宾语,不可能是名词。“行李”若指物件,就不能发出动作“告”

③从修辞方式上看:

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礼记·乐记》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唐·王元竟《巫山》

第三节词汇的发展

词汇的发展表现在:

一、古词的消亡的新词的产生

古代一些事物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很重要,有自己的名称,后来这些事物不存在了,随着这些事物的消失,这些词就消失了。

珽:天子用的玉笏,一种大圭,长三尺。天子与群臣相见时手上拿的狭长的玉板,上可记事。

璋:古代贵族们举行祭祀、朝聘、丧葬时用的一种礼器,形状象珪。

珪:上圆下方,天子诸侯在行隆重仪式时用。同“圭”

珑:古人求雨时使用的玉器,上面刻有龙。

这些玉,作为当时的礼器,各有名称,随着事物的消失已不再单独使用了。

古代有些事物虽然还存在,但不重要,有的变了称呼,有的概括用一个词,因此有些词不存在了。

沐:洗头。沬:洗面。浴:洗身。

盥、澡:洗手。洗:洗脚。

现在用“洗”为动词,后加被洗的事物名,不再细分。

新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新事物的出现或者是人们认识的深化。

春秋以前没有“楼”这个词,战国时出现了两层的房子,因而也就有了“楼”这个词。

先秦时期没有“茶”这个词,因为那时的人们没有饮茶的习惯,到汉代才出现“茶”这个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和六朝以来佛经的翻译,给汉语带来了大量的外来词。骆驼、葡萄、石榴、胭脂,两汉时已经产生。六朝后,佛教用语袈裟(法衣)、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佛、浮屠(塔、佛)、和尚等佛教用语也进入了汉语词汇中。唐代的长安是当时亚洲的文化、贸易、金融中心,在那里首次开展了汇兑这种便于交换的金融业务活动,于是产生了“便换、飞券、飞钱”这些类似今天汇票的词语。

1279年忽必烈统一中国,1644年清人入关,汉语受蒙语、满语的影响,产生了许多新词。

歹:蒙语音译,意即“不好,坏”《窦娥冤》:“地也,你不知好歹何为地!”

蘑菇:蒙语音译,今仍用,指食用菌。

站:蒙语,指驿站、车站。

阿马,又作“阿妈”,女真语音译,指父亲。

阿哥:满语音译,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萨其玛:满语音译,(今用“洒琪玛”)

汉代以前,表示瞎子的词很多。“瞍”没有瞳人(“瞳人”也叫“瞳仁”,瞳孔中有人像。瞽:眼睛闭着,只有一条缝。但没有今天的“瞎”。“瞎”产生于六朝,《说文》中无,梁·顾野王《玉篇》收,“瞎,一目合也。”仅一只眼。现在“瞎”可指所有的瞎子,这是由于认识发展了抓住瞎子的共同点:眼看不清,丧失视力。

词汇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词的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上,还表现在词义的演变上。

二、词义的演变

有关语义方面的术语:义位

义位:一个词的每一个意义称为一个义位。一个词可以只有一个意义,但多数情况下有多种意义。

一个词有多少个意义就有多少个义位。如“树”,在先秦时有三个主要义位,一是动词,种植、栽种。《孟子·梁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二是名词,树木。《左传·昭二年》:“有嘉树焉,宣子誉之。”三是动词,抽象意义,树立、建立。《战国策·秦策》:“内自虚而外怨于诸侯。”

义位与义项有联系也有区别:

“义项”是属于辞书学的范畴,是辞典中同一条目内按意义列举的项目。传统的语义学把义项作为意义的基本单位。这种认识有问题。义项和义位并不相同。辞书学中完整的义项是由释文、书证、用例三部分组成。在某种程度上说,其中释文部分所反映的就是词的义位的内容,而书证、用例都不能直接反映义位,只起间接地帮助反映义位的作用。由于辞书划分义项时很难做到准确,有时把一个义位分为两个义项,或一个义项含有两个以上义位。因此这种义项和义位不是相对应的。另外,义位是指同一词有联系的意义,而辞书中往往把同音词互不相干的意义划分为并列的义项,而这些义项更不能笼统地看作一个词的义位的。

当然,一个词义位的确定肯定要继承辞书中义项的成果,因为义位的确定、建立实际也是人为的。

词义的演变包括义项增加、义项减少、义项改变。

1.义项的增加

实际指一个旧词产生了新义。新义产生后,原有的意义并未消亡。

信:从先秦到两汉,经常用作形容词、动词、副词。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听其言而信其行。《论语》

子皙信美矣。《左传.昭公元年》

从汉代开始,“信”指信使,使者,送信的人(取其守信用之意)。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六朝时,“信”有了“书信”义。

王羲之《杂帖》:“朱处仁今何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

输:在上古有“输送、转运”义和“缴纳、献纳”义。

秦於是乎输粟於晋。《左传·僖三十年》

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盐铁论·本议》

中古以后产生“失败”义。

此局全输矣。杜光庭《虬髯客传》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时。白居易《放言》

桓宣武少家贫,戏大输,债主敦求甚切。《世说新语·任诞》快:上古表“喜悦、快乐”义,或“舒畅、畅快”义。

文信侯去而不快。《战国策·秦策五》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中古产生新义:

①迅速:《世说新语·汰侈》:“彭城王有快牛,甚爱惜之。”

②锋利:《齐民要术·杂说》:“调习器械,务令快利。”

⒉义项的减少

一个词原来有几个意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在历史的发展中消失了。

坟:古义有:水边高地、土堆。

登大坟以远望兮。《九章·哀郢》

有“大”义,如:

纵禁财,发坟仓。《韩非子·八》

有“典籍”义:

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后汉书·郭太传》

有“坟墓”义。

驻马别孤坟。杜甫《别房太尉墓》

现代只有“坟墓”义。

舅:上古有两个主要义项:①母亲的弟弟。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诗·秦风·渭阳》

②夫之父,公公。

昔者吾舅死於虎。《礼记·檀弓》

后一义消失了。

爱:古有两个义项。①喜爱。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战国策·赵策》

②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成语“甚爱则大费”现今只有一个义项。

⒊义项的改变

义项的改变在这里专指一个词的某一个意义发生了质的变化。如“走”的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去”的古义是“离开”,“孟子去齐”;今义是“到…去”

义位的改变,导致了词的古今意义的差异,这是学习的重点,下面专项讨论。

第四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词义变化的大小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绝大多数词的意义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这种词义的演变,仍然属于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这个大的范围。古今词义的异同,从词义变化的大小看,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古今词义基本没有变化,现代汉语还在继续使用。如:

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刀、马、牛、羊

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牧等。

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

数词:一、二、三、四、

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正是由于这些词的意义在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中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才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客观事物本身发生了变化。

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所以“坐”与“跪”同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坐行而入”(坐行,膝行)。南北朝时有了坐具“椅、凳”,“坐”的姿势发生了变化,词义发生了变化。了解这一点,就能明白《鸿门宴》中樊哙闯帐时,项羽为什么有“按剑而跽”的动作。这“跽”就是顺坐之势把臀部抬起来,两腿直跪着的警戒动作。

人们认识的变化:

雷:古人认为是天神驱车而过发出的轰鸣,由于科学的发展,人们揭开了“雷”的秘密,知道雷声是由阴电、阳电相击而发出的轰鸣,其内涵发生了变化。

2.迥异

有些词,从形式上看,古今相同;从意义上看,古今毫无关系或差异很大。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左传.僖公年》

今“行李”指出门时携带的东西。

苦山有木,服之不字。《山海经.中山经》“字”古指“生孩子”,今指文字。

折琼枝以为羞兮。《离骚》

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左传·隐三年》

“羞”的今义为“害羞、不好意思”,古今义完全不同。

素锦绸杠。《尔雅·释天》

词汇学论文

词汇学论文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摘要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是沟通和交流的基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具有文化内涵。文化,是语言发展的成果,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影响着社会生活,也影响着词汇的发展和变迁。英汉词汇因所属国的文化历史国情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在构词、语义和词义上等等。本文通过分析对比英汉词汇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及其原因,旨在指导读者正确认识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更好地联系文化内涵深入地了解词汇的相关知识,从而在对语言的把握上提高一个层次。 关键词:词汇,对比,文化内涵,文化差异 1. 引言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语言和文化,在语言的各个组成成分中,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征的是该民族语言的词汇,词汇背后反映的是该民族的文化认知方式。英汉词汇因本民族的文化成就而有所差异,通过对比研究这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凸显被对比语言的共性和特性,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和教学策略,更可以为语言的综合研究提供相关资料,为词汇学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文化内涵 2.1 文化内涵的定义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于1871年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这是以后文化被重复和扩展定义的基础。文化具有传承性,动态性,民族性和多样性,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不同民族拥有不同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作为社会河文化成员的人以及使用的语言环境。 2.2 文化与词汇的联系

3.3 谚语 谚语是心理,语言与文化的综合产物。英汉中存在具有共同比喻的谚语,如:火上浇油——pour oil in the flame 半斤八两——sin and half dozen 破釜沉舟——burn one's boats 以牙还牙——a tooth for a tooth 但由于两个民族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因此谚语联想,引申和比喻上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汉语“拍马屁”取自古人讨好某人时,用手拍主人的马的屁股,说,“好马,好马”,而英语对应的意思是lick one's boots,舔靴子之意,再如:害群之马——black sheep;一箭之遥——at a stone’s throw; 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one’s eye; 棋逢对手——diamond cuts diamond.这些谚语后都蕴含着各自的文化信息。英语有时从字面上表达一个意思,实际上整体意义完全不同,如pull one’s leg——拉后腿,前者是“戏弄人”的意思,后者是“阻挠或牵制别人的行为”。再如,move heaven and earth 不是天翻地覆的意思,而是竭尽全力的意思。类似的谚语还有很多。 4.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差异产生的原因 4.1 构词方法不同 英汉语在构词法上既有共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各自的特殊性。汉英语属于两种差异较大的语言类型,从来源来看,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从类型上讲,汉语属于分析语,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汉语是象形表意文字,英语是表音文字,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这些都取决于汉英两种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素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素质就会产生不同的语言形式,这些自然也会在构词上有所体现。 4.2 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不同 总体而言,汉族人的认知方法倾向于感性和具体,而西方人认知方法比较理想和抽象。汉语数词的使用频率远高于英语的数词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如,“五体投地”,“八面埋伏”,“九死一生”,“十全十美”,“三思而行”等等。西方文化是一种重分析性,实证性和逻辑性的认识文化,要求周密,精确和明细

词汇学第四章考试题

CHAPTER 4 1. The expansion of vocabulary in modern English depends chiefly on_______. A. borrowing B. word-formation C. conversion D. the number of the people speaking English 2. _______ doesn't belong to the most productive means of word-formation. A. Affixation B. Compounding C. Conversion D. Blending 3. Conversion gives us _______ of the new vocabulary. A. 30% B. 28% C. 26% D. 28% to 30% 4. Word formation excludes _______. A. affixation and compounding B. conversion and shortening C. chipping, acronymy and blending D. repetition and alliteration 5. The most productive word formation are _______. A. affixation B. compounding C. conversion D. all the above 6. Of the following word-formation processes, _______ is the most productive. A. clipping B. blending C. initialism D. derivation 7. 30% to 4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new words in English are produced through _______. A. compounding B. affixation C. conversion D. shortening 8. The prefixes in the words of irresistible, nonclassical and apolitical are called _______. A. reversative prefixes B. negative prefixes C. pejorative prefixes D. locative prefixes 9. Affixation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formation of words by adding word-forming or _______ to stems. A. affixes B. suffixes and prefixes C. inflectional affixes D. derivational affixes 10. The words formed by affixation are called _______. A. affixes B. derivations C. derivatives D. derivationals 11. According to the _______ which affixes occupy in words, affixation falls into two subclasses: prefixation and suffixation. A. functions B. positions C. ways D. none of the above 12. Prefixes do not generally change the _______ of the stem but only modify its meaning. A. word-class B. meaning C. form D. structure 13. Accordingly, prefixes are classified on a semantic basis into _______ groups. A.7 B. 8 C.9 D. 10 14. These are negative prefixes except _______.

《英语词汇学教程》论文(中文版)

英语词汇学论文(中文版) 单词记忆法细谈 一,读音规则记忆法 它就是按照元音字母、元音字母组合、辅音字母及辅音字母组合在开音节和闭音节的读音规律记忆。例如:ea,ee,er,ir,ur,or分别能发[i:][:][:]等。还有些固定的字母组合,例如:ing发[i],ly发[li],ty发[ti]和各种前缀、后缀,例如:a-,re-,un-,dis-,im-;-ed,-ing,-ly,-er,-or,-ful,-y等都有其比较固定的发音。掌握了这些规则,记单 词时就不必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记忆了。 二.字母变化记忆法 英语单词中以某个单词为基础,加、减、换、调一个字母就成了另一个新单词。具体方法 如下: 1.前面加字母。例如:is/his,ear/near/hear,read/bread 2.后面加字母。例如:hear/heart,you/your,plane/planet 3.中间加字母。例如:though/through,tree/three,for/four 4.减字母。例如:she/he,close/lose,star/tstar 5.换字母。例如:book/look/cook,cake/lake/wake/make/take 6.调字母(即改变字母顺序)。例如:blow/bowl,sing/sign, from/form 三.联想记忆法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所处的环境,所见到、所摸到的事物,联想相关的英语单词。例如: 打球时联想到:ball,(play)basketball,(play)football,(play)volleyball,playground等等;吃饭时联想到:dining-room,(have)breakfast,(have)lunch,(have)supper等等;睡觉 时联想到:bed,bedroom,gotobed,sleep,gotosleep,fallasleep等等。如果长期坚持下支,效果就会很好。 四.归类记忆法 众所周知,单词本身、单词与单词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英语词汇中 有许多单词有着其近义词、反义词、一词多义、一词多音、同音词或形音形似词等内 在或外在的联系。因此,记忆单词的主要方法是把单词之间存在的这种联系挖掘归纳 出来,通过对比、对照的方式把学过的单词从各个方面进行归类 1.按词的构造归类 按词跟、前缀、后缀、合成词归类,找出词与词最本质 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使新词记得快、记得牢、记得久,而 且也同时复习了大量的旧词。合成词,如: schoolbag,school-boy,classroom,football,blackboard,etc. 前缀后缀词,如:unhappy,unhealthy,unfriendly,unlucky,worker,writer,visitor,us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 (2011年12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要,具有创意写作能力的多元化应用性人才。具体包括机关高级文秘,语文和对外汉语教师,报刊、出版社和网站编辑,广告文案策划师,以及报考研究生深造者和作家。 2.培养规格 本专业人才应具有科学世界观、思想方法和开拓精神,掌握现代化办公自动化技能,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有较强创意写作能力。 ①热爱生命、追求真理、执著本职、报效祖国。具有高尚的理想、道德、情操,有实事求是、勤奋创新的科学精神,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自觉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②具有扎实的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有宽广文化视野、科学思维方式和独立创新精神。有较强的创意写作、阅读和表达能力,以及办公自动化基本技能. ③具有组织协调、独立获取信息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 ④掌握一种外国语,能较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一般的听说能力。 ⑤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健全心灵人格、高雅审美情趣和健康体能体魄。 二、学制 本科标准学制为4年。 三、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修完有关课程,获得156学分以上,其中普通教育课程48学分,专业基础课40学分,专业选修课56学分,专业实习6学分,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6学分,符合毕业条件者,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 根据国家有关学位授予的规定,符合学校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进程 1。普通教育课程

Lecture 4-《英语词汇学》第四章教案

Lecture 4 讲授题目: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English Words 所属章节:《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之第2章 计划学时:2 periods 教学方法:传统讲授法 参考资料:《英语词汇学教程》、《英语词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词的 形态结构、词的构成要素—词素、词干、词根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 1) Morpheme; 2) Types of morphemes. 教学难点: 1) Concept of morpheme; 2) Morpheme、stem 、root. Lecture 4 Before we actually deal with the means of word-formation, we need to analyze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gain a working knowledge of the different word-forming elements which are to be used to create new word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English Words 1. Morpheme (词素/语素/形位) It seems to be generally agreed that a word is the smallest unit of a language that stands a lone to communicate meaning. Structurally, however, a word is not the smallest unit because many words can be separated into even smaller meaningful units. Look at the following item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English Words ? yes yes ? unhappiness un-happi-ness ? horses horse-s ? talking talk-ing Yes has no internal grammatical structure. We could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绪论 一、古代汉语及其性质和内容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1、时限(文字产生——关于古代汉语下限涉及汉语史的分期)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综合考察,并以“语法作为主要的根据”,分汉语史为四个阶段:①上古期(公元三世纪)②中古期(公元四世纪至十二世纪)③近代(公元十三世纪至十九世纪鸦片战争)④现代(二十世纪五四以后) ?吕叔湘先生认为,汉语史分期在第一层面上应该是二分的,以晚唐五代为界分古代和近代两个阶段,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的一个分期,不能与古代、近代鼎足。 ?蒋绍愚主张三分:古代汉语(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后世作家仿古作品的语言);近代汉语(唐初—清初);现代汉语。 ?一般教材多以五四为界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部分,即古代汉语的下限是五四,但不要绝对化。 ?2、古代汉语的形式 ?任何一种有文字的语言都有两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共同语和方言的差异。 古代汉语也有共同语和方言的区别 ?古代称共同语为“通语”或“雅言”。《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说明古代方言很复杂,分歧也很大,西汉扬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吴语与中原雅言有很大差异。 ?北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开平元年,梁太祖即位,封钱武镠为吴越王……是年省茔垄,延故老……镠起执爵为席,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时父老虽闻歌进酒,都不为之晓。武肃觉其欢意不甚浃洽,再酌酒高揭吴喉唱《山歌》以见意……歌阙,合声赓赞,叫笑振席,欢感闾里。” ?齐语和楚语也是两种不同的方言。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古代汉语的定义 ?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指的是有文字以后到五四以前我国汉民族所使用的书面形式的语言。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1、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作家仿古作品的语言——文言文。 ?先秦时期的书面语是记录口语的,言与文基本上是一致的。 ?秦汉时期,口语发展得快一些,方言也更加复杂,而汉字记录的书面语言发展得很缓慢,其结果是书面语言与口语的距离越来越大。《后汉书·班昭传》:“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隋唐以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文言文(官方文体、科举考试),另一方面如唐宋八大家等文人也大力提倡并亲身实践(古文运动),使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成了正统的文学语言,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种书面语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古文”,或称“文言文”。 ?2、六朝以后以北方话为基础形成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古白话。 (三)古代汉语的研究内容 ?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传统小学的三个分支:文字、音韵、训诂。 ?语音(音韵学):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北音学等。 ?文字:古代汉字的产生、构造方式、字体的演变以及古代汉语用字的几种情况。 ?词汇(训诂学):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训诂学的有关理论及内容。 ?语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以及虚词的用法等。

文学语言学期末论文

中国儿童文学写作的语言学意识 [摘要]中国儿童文学的写作,不同于成人文学而有其独特的语言学意识,主要表现为语音学意识、词汇学意识和修辞学意识。当然,语言并不是儿童文学写作的全部,但它直接决定儿童对作品的接受。 儿童文学是指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里,文学从来只属于成人。所以尽管古典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却很难找到作家明确为儿童创作而又在语言上切合儿童口味的作品。虽然《西游记》中的许多故事使儿童倾倒,但它并不是为儿童写的。清末以来,萌发状态中的儿童文学逐渐出现了自成一宗的趋向。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等著作中,曾论及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和某些创作要领。与此同时,许多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出现,如梁启超的《爱国歌》,黄遵宪的《幼稚园上学歌》等。“五四”之后,中国儿童文学更是蓬勃发展,大家层出不穷,如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高士其、陈伯吹、叶君健、严文井、金近、鲁兵等,举不胜举。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音、词汇、修辞等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到儿童对文学的接受。因此,儿童文学的创作不同于成人文学,而应有其独特的语言学意识。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语言学家一般把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诗歌中的押韵,就是同一个收音的字(即韵母相同的字,一般是元音,或者是元音后面再带辅音)在同一个位置上的重复。押韵可以充分利用语音的审美特质,通过韵脚的关联,把诸多散漫的音群组织结合为一个审美整体,使诗歌具有回环之美,便于记忆传诵。例如儿歌《下雨》,在这首小诗里,答、啦、吧、芽、花、大等字都押a的韵,而且每个字的发音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之感,整个画面就是人格化后的种子、梨树、麦苗和小孩站在一起,怀着同样的心情,欢迎春雨的到来。我们的小读者在感情上,也会象诗中的小孩一样,和它们产生共鸣。 韵律和节奏比普通语音更能唤起孩子的直感情绪体验,更讨孩子喜爱,这点是与成人不同的地方。成人可以喜欢不同文体的作品,不管有无韵律和节奏,其关键取决于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水平。如果内容贫乏,艺术水平低劣,就是节奏感很强,也不会受成人欢迎。而对儿童来说,一首韵律强烈和节奏明快的儿歌远比一篇散文更具有吸引力。因为音韵和节奏能增强作品的音乐性,唤起他们,愉快的直感。 另外,汉语的词汇宝库里,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双声迭韵组成的复音词。这类词汇可以调度韵节,构成语言本身的和谐,增强语言的音乐美。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时,若适当选用,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方轶群的《找谁玩》: 作者在这首小诗里,利用汉语语音的特点,不仅运用了押韵,如“家”与“蛙”少高”与“猫”少歌”与“鹅”等,而且选用了“找谁”少看家”少就去”、“(青)蛙玩”等双声词,“小鸭”、“跳高”、“小猫”、“跳下”、“划呀划”、“小虾”等迭韵词,根据它们的起音部位相同或收音协韵,适当地搭配,依照口语的规律,自然地加以排列,使语句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全诗语言充满和谐与音乐美。 鲁迅在《表》的序言《译者的话》中说:“想不用什么难字,给十岁上下的孩子们也可以看。但是,一开译,可就立刻碰到了钉子,对孩子的话,我知道得太少……”由此看来,儿童文学的写作还要避免使用艰深的词汇和单字,否则儿童是无法接受的。然而要写出能为儿童读得懂、听得明白的作品,必须有意识地多用“孩子的话,不用或少用“成人的话”。就是说,必须注意用字遣词。如果写出了艰深的词汇,那么用浅近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来代替

现代汉语词汇学考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生(07·假期)课程班考试题 考试时间:2007年7月(孙银新副教授) 科目:现代汉语词汇学班别:07假期姓名:_____ 学号:______分数:_____ 考试题: 一、关于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及其特点,你是如何理解的?试加以评述。(20分) 1. 基本词汇 普通话词汇里,有些词是全民族使用得最多的,一般的生活当中所必需的,意义最明确,为一般人所共同理解,几乎用不着什么解释的。这样的词是词汇当中最主要的成份,叫做基本词。基本词的集合体叫做基本词汇,是词汇的基础。 2. 基本词汇的特点 ⑴全民性 ⑵稳定性 二、现代汉语的词和词素有哪些不同?举例说明应该如何判定现代汉语的词?(20分)词素又叫语素,是汉语中最小的语法单位,是构成词语的要素。词是汉语中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法单位;1. 词,由语素组成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里的独立,就与“词素”区别了,词素是不能独立的最小的音意结合体。例“乡”这是个“xiang"和字形的结合,但不能独立运用,”乡村”就是一个词了。区别词和词素,用替换法。 三、汉语的造词和构词,造词法和构词法有何不同?试举例分析说明。(20分) 造词法和构词法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是研究词是用什么语言材料,什么样的造词方法来创造词,是一种造词方式。后者是从词的构造来分析,分析词成分的意义,作用及其间的关系,是一种结构方式。所以:构词法不涉及单纯词,造词法说明一些单纯词如何创造出来,如:咕咚用的是语音学造词的“单纯拟声“。 另外两者都是分析词语的方法,但侧重点不同。比如“银币”和“银耳”这两个词: 1. 按构词法分析:都属限定式,前一个成分限定后一个成分; 2. 按造词法分析:“银币”属于句法学造词中的主从式,“银耳”属于修辞学造词中的比喻式。

文学院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分流培养的实施意见

文学院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分流培养的实施意见 2009年12月11日 根据穆树源董事长关于人才分流培养的意见,为了使中文系学生就业时能够在一个专业领域有较深造诣和多元技能,并贴近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学生打好中文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学生大约在2年级下学期开始,将实施按专业方向进行分流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潜在能力特长,选择一个主攻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的学习,同时还可以兼学其他专业方向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程,从而达到专业素养及技能的全面发展。 所有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管他个人的潜在特长是什么,准备将来从事哪种工作,他们都必须打好专业基础。我们将为学生开设相对稳定的10门基础课程:阅读与写作、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语文学科教学论、语言学概论和办公自动化。这是学生今后向特定专业方向发展的立足点和基础。这个基础不打好,任何专业方向的发展都将是一句空话。 这些基础课程也有着相关联的选修课程,不同的专业方向可以共享和选修。它主要包括语

言和文学两大块选修课程。 语言系列选修课,每个学生必须选修6学分。

文学系列选修课,每个学生必须选修6学分。 目前,中文系有着3个主要的专业方向,它们有着自己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群。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中文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相关的合格教师。其中包括通过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而获得准入许可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外汉语教学教师,以及报考研究生进一步深造者。 二、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业 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中文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与文秘策划和办公自动化相关的应用性高级文秘。其中包括机关管理人员、国家公务员,以及报考研究生进一步深造者。

词汇学 第4章要点 1 Derivation

Key Points of “English Lexicology” Chapter 4 Word Formation (1) The expansion of vocabulary in modern English depends chiefly on word-formation. The most productive means of word formation are affixation, compounding and conversion. Affixation: 30%-40%, compounding: 28%-30%, conversion: 26%, shortening (clipping and acronymy): 8%-10%, blending and others 1%-5%. Rules themselves are not fixed but undergo changes. There are always exceptions to rules of word-formation. 4.1 Affixation Affixation is defined as the formation of words by adding word forming or derivational affixes to bases. According to their position, affixation falls into prefixation and suffixation. 1. Prefixation Prefixation is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ds by adding prefixes to bases. Prefixes do not change the word-class of the base but only change its meaning.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31019(秘书学、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 0933060(小学教育)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总学时数:48学时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如秘书学、新闻学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授课对象为本科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以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言现象及其理论知识,以便为阅读古代汉语作品、为理解古今汉语的语言现象提 供必要的理论知识。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的概括论述。 教学要求: (1)掌握古代汉语常见的语言现象,并了解其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力求贯通古今,注重沿流讨源,通过古今汉语比较来把握古今代汉语的异同。 (3)课堂讲授与课后辅导、课外练习相结合。 4.教学重点、难点 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现象与规律的认知与把握,是古代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难点之所在。 5.教学方法与手段 概述通论,指导阅读,加强练习。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主要参考书目: 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5月第3版 2.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6月版 3.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4.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3版 5.许威汉《训诂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版 6.裘锡圭《汉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9月版 7.蒋绍愚《古汉语词汇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8.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版 9.杨伯峻《古汉语虚词》,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5月版

词汇学论文

在认知语言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摘要:英语教学追根溯源是一种语言的教学,因此若想要成功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就要引用语言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词汇是英语学习中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词汇不足是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针对中小学英语 课堂词汇教学的实际问题,本文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如何找到 更为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词汇教学,培养学生有效地词汇学习方法,提出 词汇教学中要重视基本范畴词的学习,重视词汇讲解方法,从而提高学 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言学习理论;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在认知语言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英语教学离不开基础理论——语言学,词汇知识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学习的发展过程中,语言学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起初阶段语言学家的研究领域在语音—语言学和音位学方面,后来集中在语法学方面,而忽视了对词汇学的研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能够系统地讲授语音学和语法学理论,很少在课堂上系统地讲授词汇学原理,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学习和掌握词汇。 一.与词汇教学密切相关的认知语言学理论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从20世纪90年代起认知语言学在我国得到蓬勃的发展,对于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词汇研究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范畴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在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过程中,把世界上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在认知中组织在一起,并赋予它们语言符号,于是形成了范畴。基本等级范畴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最基本的心理等级,是人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最直接,相关性最大的关联点。基本范畴理论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基础。范畴化是人们对事物分类时的心理过程,范畴是范畴化得到的结果[1]。范畴化是人类基本认知能力之一。一个范畴是一个模糊的集合,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有些认知语言学家已经在改理论的启迪下进行了语义范畴的研究。如P. Kay 和 C. K. McDaniel 在模糊集合论的引导下设计了一系列关于颜色光谱性质和人类视觉神经系对颜色词范畴的感知实验,在颜色词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发现(吴世雄,陈炜振,2004)[2]。 2.隐喻研究 隐喻的本质问题一直是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等所共同关注讨论的问题,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隐喻更多是作为横跨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多维性研究课题。七十年代后欧美学者对隐喻的研究出现了狂热时期,他们从语言学的角度透视隐喻的实质,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讨论隐喻在人类认知社会活动的重要作用。 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代表两种不同的概念域,将本体和喻体并置将产生两种不同事物不能融合的矛盾,但是本体和喻体特征之间的互动将会使得本体和喻体在一定的意义中达到一定的统一并获得隐喻的意义。Lakoff & Johnson [3] 指出,“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其实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他们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一类事物的方式,是人类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用具体的、已知的、熟悉的事物来理解抽象的、未知的和不熟悉的事

古汉语词汇学

小议“古汉语的词类活用” ——读《古汉语词义论》有感 文学院对外汉语系10级八班赵锦颖1100100268 学过古代汉语的人都对词类活用这一现象有所接触和了解,这是古代汉语中很普遍的一种现象。但是,到底什么是词类活用?大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十分了解。作为一名对外汉语的学生,古代汉语是专业必修课程,又因为自己对于古典文学始终偏爱有加,所以在这门功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虽然没能学精,但还是收获了很多。而古汉语词汇学这门课更使我对其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 汉语历经了千年的岁月,虽始终没有出现断代,但时光还是给了它很多改变。这些变化涵盖了方方面面,如字形、语法、词汇系统、语音等等。那些古代典籍,如今我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才能有所理解,同时不能确定自己的理解是否没有偏差。而正确理解古代典籍,对词义的正确把握是必要的功底。 《古汉语词义论》这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对古汉语词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其中,我最感兴趣和印象最深的便是古代汉语词汇的活用。下面我就自己的收获谈谈对词类活用的认识。 词类活用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十分常见。要掌握词类活用,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词类活用。同词类活用常会一同出现的词有“转化”、“兼类”、“引申”等。很多人都混淆了这几个概念,下面我就自己所学到的东西谈谈这几者的区别和关系。 其中“转化”和“引申”的关系较为亲近,它们同是字或词从旧义产生新义的途径,但不尽相同。它们的不同在于:引申是通过语义变化的手段产生新义,即通过义素的增减变化而产生新义。如果是直接引申,那么旧义与新义之间总有共同的义素,但一般说来不会是旧义的全部义素整个的进入新义;如果是间接引申,那么旧义与新义之间可能没有共同的义素。由引申产生的新义,可以与旧义属于不同的词类,也可以和旧义属于同一词类。“转化”则是通过语法变化的手段产生新义,即:是一个词具有某种新的语法功能,使它改属另一个此类,从而也就使它的词义发生改变。有转化所产生的新义,其词性一定是与旧义不同的。例如: 《史记·陈涉世家》:“皆指目陈胜。”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 《左传·成公十七年》:“我师师于刍扬。”

词汇学名词解释,复习提纲

第一章: A word can be defined as a fundamental unit of speech and a minimum free form; with a unity of sound and meaning, capable of performing a given syntactic fun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Vocabulary.①Old English (OE) (449-1100)OE is chracterized by the frequent use of compounds. Some OE compounds involving alliteration have survived in Modern 85% of OE words are no longer in use.②Middle English (1100-1500)M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ong influence of French following the Norman Conquest in 1066.(law and 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on)③Modern English (1500-the present) The rapid growth of present-day English vocabulary and its causes:A. marke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ftware, hardwar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hanges (credit card, fringe benefit, pressure cooker)C.influence of other cultures and languages (maotai, sputnik)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wor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riteria 1. By origin:native words and loan words。Native words(Anglo-Saxon origin of OE) Loan words(borrowed from other language) features of basic word stock: to form collocations. level of usage(1)Common words: stylistically neutral, appropriate in both formal and informal writing and speech(2)Literary words:chiefly used in writing, especially in books written in a more elevated style, in official documents, or in formal speeches .A. archaic words: They are sometimes employed in poetry, business letters, legal documents, religious speeches, and proses. words(the deep (the sea), slumber (sleep) maiden( girl), etc.) (3) colloquial words:mainly used in spoken English, or in informal writing.(4) slang words(kick the bucket, top-notch teachers, buzz( telephone call)(5) technical words(psychoanalysis, interlanguage, discovery, assault and coversation) 3. By notion Function words: determiners, conjunctions, prepositions, auxiliaries.Content words: nouns, main verbs, adjectives, adverbs. 第二章:The morpheme is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linguistic unit of language, not divisible or analyzable into smaller forms. The classification of morpheme:and bound morphemes:A free morpheme is one that can be uttered alone with meaning. It can exist on its own without a bound morpheme. A bound morpheme cannot stand by itself as a complete utterance. It must appear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汉语词汇学

1、词是一种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造句单位。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 1)词必须是一种音义结合体,这种音义结合体是固定化的,既不能随意改变,也不能再被分割; 2)词是一种造句的单位,而且是最小的造句单位,其他一切属性和特点都在造句单位的限制下成立。例如: “天”“好”“刚”“和”“蟋蟀”“迪斯科” “思考”“虽然”“火车”“小说”等等。 单音节的如“天”等无法再分, 复音节的如“蟋蟀”“迪斯科”分割之后不成词; “思路”“虽然”分割之后,有的成分可以独立成词如“路”“虽”,有的成分不可以独立成词如“思”“然”; “火车”“小说”分割之后虽都可以独立成词,但不能表达原来的概念。 所以它们都是最小的造句单位。 2、固定结构是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短语。 包括了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熟语成分,也包括了“山东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专有名称。 它们不同于自由短语的临时组合; 在任何情况下,无论静态还是动态的形式都有着不可任意改变的凝固性; 其定型性特点和造句的功能都与词是相当的,所以它理所当然的成为词汇的构成单位和内容的一部分。 3、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结构的总汇。 因为固定结构如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在结构与意义的定型化、造句的备用单位等方面与词是等价的,符合语言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因而成为“词汇”内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们不赞同“词汇就是词的总汇”或“词汇就是词语的总汇”等将固定结构排除在词汇之外的说法。 4、单纯词与合成词 (一)单纯词 单纯词是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无论音节多少,只要由一个语素组成就是单纯词。如“山”“好”“蝴蝶”“莫斯科”等词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再如“树”“摇”“好”“二”“很”“的”“了”“扑通”。 (二)合成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无论是词根语素还是词缀语素(当然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词根语素),只要有两个或更多的语素组成就是合成词。如“报纸”“腐败”“哥哥”“黑乎乎”等词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再如“思想”“睡觉”“提高”“自卫”“胖子”“星星”“白茫茫”“计算机”。 5、(一)复合式 复合式是由词根和词根组成的合成词。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该种合成词内部结构方式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联合式 联合式复合词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成。例如“城市”“艰难”“制造”“头绪”“骨肉”“禽兽”“岁月”“动静”“得失”“来往”等。构成联合式的各部分之间是平等并列的关系,没有主次之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