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集解》所引注家新考

《史记集解》所引注家新考
《史记集解》所引注家新考

第38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1月 Vol.38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Nov. 2016

────────── 收稿日期:2016-04-19

作者简介:肖于琳(1991-),女,四川彭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 -91-

《史记集解》所引注家新考

肖于琳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史记集解》乃《史记》“三家注”之一,是现存最早的《史记》古注,保存了大量汉晋时期的文献材料。长久以来,人们对《史记集解》引据的典籍并未完全整理与研究。今人应三玉独辟蹊径,从注家着眼,曾考述裴骃所引注家,定为75人。经笔者重新统计,认为《史记集解》征引注家实为81人。补考遗漏注家,并对注家进行文献学的计量分析,聊为《史记集解》研究引玉之砖。

关键词:《史记集解》;注家;补考;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6)06-0091-04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6.021

A Study on the Annotators of The Collected Annotations for “The Records of

Grand Historian”

XIAO Yu-lin

(School of Liberal Arts,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The Collected Annotations for “The Records of Grand Historian” is one of the three most famous annotations for The Records of Grand Historian , and also the oldest one. The book contains plenty of documentary materials about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Jin dynasty. There has been no complete study of the books referred to in the collection. Ying Sanyu has examined the book and found that Pei Yin cited 75 annotators. However, it is found by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that the actual number of annotators is 81. This paper aims to point out the annotators left out by Pei Yin, and carry out data analysis for all annot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book.

Key Words: The Collected Annotations for “The Records of Grand Historian”; annotators; addition; data analysis

《史记集解》(下文皆省称为《集解》)是《史记》“三家注”之一,由于征引繁富,注释详尽,保存了大量汉晋时期已经失传的文献材料,故在《史记》“三家注”中历来以广征博引为盛。但经过历代学者的研究,对于《集解》征引典籍的数量与种类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今人应三玉先生撰著的《<史记>三家注研究》是目前最为通行的研究《史记》“三家注”的著作。安平秋先生评价该书是“从《史记》产生以来唯一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史记》三家注的专著”[1,序

]。此书问世后,

书中的数据被广泛引用。但由于某些统计上的失误,遗漏了部分注家。笔者对《集解》进行研读后,拟对其中漏考的注家进行补考,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集解》一书中所征引的注家进行文献学的计量分析,以期

有助于学者对《集解》进行深入研究。

一、《史记集解》所引注家补考

《<史记>三家注研究》第二章《<史记集解>考释》所含“《史记集解》引各家说例”一节,首次对《史记集解》引注家做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并一一考述,包括以下75位:

范子、荀卿、韩婴、孔安国、刘向、刘歆、桓谭、贾逵、班固、包氏、郑众、许慎、马融、周氏、服虔、王逸、赵岐、郑玄、何休、胡广(胡公)、蔡邕、荀悦、应劭、卫宏、刘熙、伏俨、郑氏(德)、李斐、李奇、邓展、文颖、张揖、苏林、宋忠(宋衷)、张晏、如淳、虞翻、唐固、韦昭、宋均、陈群、何晏、孟康、王肃、薛综、孙炎、谯周、麋信、夏侯玄、皇甫谧、傅玄、瓒(臣瓒)、张勃、卫瓘、杜

第38卷第6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11月

-92- 预、刘逵、向秀、荀勖、张华、司马彪、张莹、晋

灼、吕忱、吕静、孙检、左思、郭璞、张载、蔡谟、

张璠、干宝、李充、徐广、栾肇、綦毋邃。[1,p60]

在应三玉先生《<史记>三家注研究》之前,我们所

能见到的各种材料,都主要着力考察《集解》引典情况。因引典多言及所征引注家,兹举例如下:

唐人张守节在《史记正义·论注例》中云:

《史记》文与《古文尚书》同者,则取孔安国注。若与伏生《尚书》同者,则用郑玄、王肃、马

融所释。与《三传》同者,取杜元凯、服虔、何休、

贾逵、范宁等注。与《三礼》、《论语》、《孝经》同

者,则取郑玄、马融、王肃之注。与《韩诗》同者,

则取毛《传》、郑《笺》等释。与《周易》同者,则

依王氏之注。与诸子诸史杂书及先儒解释善者,而

裴骃并引为注。又徐中散作音训,校集诸本异同,

或义理可通者,称‘一本云’‘又一本云’。自是别

记异文,裴氏亦引之为注。[2,p4059-4060]

追溯《集解》引典情况,这段材料是最早的记载。张守节在梳理《集解》引典情况的过程中,认为裴骃引用的有孔安国、郑玄、王肃、马融、杜预、服虔、何休、贾逵、范宁、徐广等人的注释。

到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张守节的考证有如下评述:

如《国语》多引虞翻注,《孟子》多引刘熙注,《韩诗》多引薛君注,而守节未著于目。知当日援

据浩博,守节不能遍数也[3]。

这段材料中虽然补充了虞翻、薛君二人的注,但并没有得出更进一步的结论。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由于《集解》引典浩博,统计绝非一人之力可为。

再,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裴骃所引书目”条云:裴注于《尚书》则引郑玄、马融、王肃注,不但引伪孔安国;于《左传》则引贾逵、郑众、服虔

注,不但引杜预;于《谷梁传》则引麋信注,不但

引范宁;于《国语》则引贾逵、唐固注,不但引韦

昭;于《孟子》则引刘熙注,不但引赵岐;于《战

国策》则引綦毋邃、孙检注,不但引高诱。又引《尚

书大传》、《韩诗章旬》、《司马法》、《孙子兵法》、《尸

子》、《鲁连书》、《皇览》、《楚汉春秋》、《茅盈内纪》、

刘向《别录》、谯周《古史考》、皇甫谧《帝王世纪》

及宋忠《世本注》、左思《齐都赋注》、王肃《礼

记注》。诸书今皆亡,藉其采用,存干百之一二,

亦为有功。所引虽系随手掇拾,非有鉴裁,然亦博

雅。[4]

王氏又再补充郑众、麋信、唐固、韦昭、刘熙、赵岐、綦毋邃、孙检、高诱、刘向、谯周、皇甫谧、宋忠、左思等14人的注释。不难看出,自张守节备述《集解》所引目次始,前人的相关著述,均有零散的研究。但因裴骃“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豫是有益,悉皆抄纳”[2,p4038],时代即远,征引亦广,引典研究至今无定论。故应三玉先生独辟蹊径,通过对《集解》所引注家的统计研究,侧面展现了裴骃保存古籍材料的功绩,是很有意义的。

上已言及,由于某些原因,应先生漏考了6位注家。经过逐篇核对,笔者将仿照应先生的研究模式,对6位注家进行补考。希望通过这些考述,能够完善《集解》引典研究,方便其他研究者对《集解》展开更深入的考察。

按照被引用次数多少排序,这6人分别是:魏武帝、太史公、车胤、李熊、王孙子、高堂隆。现略述如下:(一)魏武帝

即曹操(155-220),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其著作有:

《孙子兵法》注、《续孙子兵法》、解《太公阴谋》、《兵书接要》、《兵法接要》、《兵书略要》,《隋书·经籍志》载。

《孙子兵法》注、《兵书接要》,《旧唐书·艺文志》载。

《孙子》注,《新唐书·艺文志》载。

《孙子》注,《宋史·艺文志》载。

《集解》引魏武帝4次:

《司马穰苴列传》“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一句,《集解》注释为“魏武帝曰:‘苟

便于事,不拘君命。’”[2,p2627]

《孙子吴起列传》“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一句,《集解》注释为“魏武帝曰:‘蹶犹挫也。’”[2,p2635]

《田单列传》“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

一句,《集解》注释为“魏武帝曰:‘先出合战为正,

后出为奇也。正者当敌,奇兵击不备。’”[2,p2976]

《田单列传》“后如脱兔,适不及距”一句,《集解》注释为“魏武帝曰:‘如女示弱,脱兔往

疾也。’”[2,p2977]

(二)太史公

即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90)。围绕司马迁及其著述的相关研究,论述已多,此不详述。

《集解》引太史公2次:

《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事越王句践。”一句中《集解》注释为“太史公《素王妙论》曰:‘蠡本南

阳人。’《列仙传》云:‘蠡,徐人。’”[2,p2113]

肖于琳:《史记集解》所引注家新考

-93-

《太史公自序》“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一句,《集解》注释为“张晏曰:‘春秋万八千字,当言【减】,而云【成数】,字误也。’骃谓太史公此辞是述董生之言。董仲舒自治《公羊春秋》,《公羊》《经传》凡有四万四千余字,故云‘文成数万’也。不得如张议,但论经万八千字,便谓之误。”

[2,p4004]

(三)车胤(约333- 401)

字武子,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人。东晋大臣。 其著作有:

《孝经》注,《隋书·经籍志》载。 《讲孝经义》注,《旧唐书·艺文志》载。 《讲孝经义》注,《新唐书·艺文志》载。 《集解》一书中引车胤1次:

《苏秦列传》“东有夏州”一句,裴骃《集解》注释为“徐广曰:‘楚考烈王元年,秦取夏州。’骃案《左传》‘楚庄王伐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而注者不说夏州所在。车胤撰《桓温集》云:‘夏口城上数里有洲,名夏州。’‘东有夏州’谓此也。”

[2,p2744]

另司马贞《史记索隐》亦引车胤1次。

(四)李熊

生卒年不详,西汉末年为蜀郡功曹,公孙述称蜀王后被拜为大司徒。

《集解》引李熊1次:

《楚世家》“于是楚为扞关以距之”一句,裴骃《集解》注释为“李熊《说公孙述》曰:‘东守巴郡,距扞关之口。’”

[2,p2073]

(五)王孙子

生平事迹无考。《集解》引王孙子1次。

《李斯列传》“是故城高五丈,而楼季不轻犯也”一句,《集解》注释为“许慎曰:‘楼季,魏文侯之弟。’王孙子曰:‘楼季之兄也。’”

[2,p3258]

(六)高堂隆(?-约238)

字升平,平阳(今山东新泰)人。三国魏经学家。西汉高堂生之后。建安中,为曹操军议。明帝时,任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散骑常侍。《三国志·魏书》有传。

其著作有:

《魏台杂访议》、《张掖郡玄石图》、《杂忌历》、《隋书·经籍志》载。

《魏台杂访议》、《张掖郡玄石图》、《新唐书·艺文志》载。

《集解》引高堂隆1次:

《张丞相列传》“诸为大夫而丞相次也,其心冀幸丞相物故也”一句,《集解》注释为“高堂隆答魏朝访

曰:‘物,无也。故,事也。言无复所能于事。’”[2,p3258]

二、《史记集解》所引注家的文献学计量分析

依托于应先生的考证,并参考上面的研究结果,笔者拟对《集解》所引注家进行文献学的计量分析。为了方便探讨,首先列表来看一看裴骃所征引的81位注家的时代来源,若有不可考注家,则列入“不明”类中。

表1 《史记集解》引历代注家情况

历史时期 引注家/人

总引用/频次

引用比例/%

先秦 2 3 0.044 西汉 6 493 0.73 东汉 26 1 877 27.74 三国 18 1 361 20.11 两晋 28 3 032 44.81 不明 1 1 0.015 总计

81 6 767

其次,再通过表2来继续分析一下征引频次最高的前20位注家的一些情况。

表2 《史记集解》高频征引注家

注家 年代 次数主要著作

徐广 晋末宋初 2 239《史记音义》

郑玄 东汉 525

《左传》注、《尚书》注、《三礼》注、

《论语》注、《孝经》注 孔安国西汉 470 《古文尚书传》

服虔 东汉 399 《汉书音训》、《左传》注 如淳 三国魏 342 《汉书》注

韦昭 三国吴 328 《汉书音义》、《国语》注 杜预 西晋 279 《左传》注 贾逵 东汉 228 《左传》注 张晏 三国魏 208 《汉书》注

应劭 东汉 197 《汉书集解》、《汉书集解音义》等 王肃

三国魏

160

《尚书》注、《国语》注、《周易》注、《礼记》注、《论语》注、《三礼》注等马融 东汉 153

《尚书》注、《周易》注、《三礼》注、

《论语》注、《孝经》注 臣瓒 晋人 150 《汉书》注 郭璞 西晋 134 《汉书音义》 晋灼 西晋 122 《汉书》注 孟康 三国魏 112 《汉书》注 苏林 三国 101 《汉书》注 文颖 东汉 89 《汉书》注 李奇 东汉 66 《汉书》注 何晏 三国魏

44

《论语》注 合计

6 346

注:按征引次数由多到少排序。

第38卷第6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11月

-94- 从表1、表2可以看出,裴骃征引注家有明显的特

点:征引数量最多的是两晋时期,计有28人,征引次数已达到3 032次;最少的是先秦,只有2人,征引次数只有3次。征引注家数量从高到低依次是:两晋、东汉、三国、西汉、先秦。两晋时期征引次数最多,究其原因,两晋时期距离作者生活的时代最近,图书收集方便,图书保存也较为完好,征引最多。先秦最远,图书毁损最为严重,流传艰难,故征引最少。另征引频次最高的前20位注家有7位是东汉人,都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大师,如郑玄、杜预、服虔、马融、贾逵等人,证明裴骃雅好经学,征引东汉注家比较丰富。而三国从成立到结束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作者的征引也出现了相应的减少。

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裴骃以徐广《史记音义》为本,征引大量注家进行增演

《集解》一书引徐广《史记音义》的内容高达2 239次,达到征引总量的33.09%,印证裴骃《集解序》“以徐为本,号曰‘集解’”之言不虚,可见徐广《史记音义》一书实在不愧为裴骃撰著《集解》的“底本”。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其他的注家也非常重要,占到总量的近67%,体现了裴骃“聊以愚管,增演徐氏”的“增演”在《集解》一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总体看来,徐广和其他注家都是《集解》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邵晋涵在《南江文抄》“史记提要”一节中评价裴骃《集解》“引徐广《音义》,多识古文奇字,复取经传训释以为《集解》,扶微学而阐隐义,赖以不坠,是迁能述经典之遗文,而骃能存先儒之轶书,考诸经古文者必归焉,不仅史法为后人所遵也”,可见通过以徐广《史记音义》为“底本”和征引大量其他注家对徐广的“增演”,大部分已经失传的注家作品,赖《集解》得以保存,有功于文献学。

2. 裴骃承继家学,完善了史注体例

自汉晋以降,史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著史、注史、续史成为一种风尚。裴骃之父裴松之曾为《三国志》作注,以补缺、备异、纠谬、论辨的四种体例,开创了史书注释的新范式,成为当时著名的史书注本。裴骃受到父亲的影响,承继家学,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为《史记》作注,完善了何晏《论语集解》以来形成的史注体例“集解体”。《集解》一书成为当时研读《史记》的必备之作,价值甚高,为史家推重。

3. 裴骃雅好经史,广泛征引经注、史注

一定程度上,如果一个注家被作者大量引用,说明这个注家的观点对作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资料价值。也就是说如果某位注家被征引的频次越高,说明作者对被引注家的认可度越高,与被引注家的学术旨趣、研究方向比较吻合。经过统计,表2中的20位注家总体引用频次已经达到《集解》所引总频次93.78%,而剩下的60位注家仅占不到7%。可见上面的20位注家是裴骃疏解《史记》的重要部分,他们的作品是裴骃撰著《集解》的参考材料来源。裴骃引用频次最高的这20位注家的作品,一则是解经之作,如《论语》注、《尚书》注、《三礼》注;一则是史注,如《左传》注、《汉书》注,虽是史注,但这些注释主要还是以注音、释义为主,考证不多。可见裴骃注释《史记》还是以传统的经义注释为主,体现了他“多闻阙疑”、不以志害意的撰著宗旨。

三、小结

综上,裴骃承继家学,雅好经史,很好的继承了汉晋以来的经义注释传统,征引著作多以注音、释义为主,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秉承“注不破经”的原则和体例,为我们保存了大量古籍的原貌,有功于文献学、版本学、注释学和校勘学。其价值正如朱东润先生在《史记考索》“裴骃《史记集解》说例”一节所言:“今所传《史记》注本之最古者,独有裴骃《集解》,其后刘伯庄、司马贞、张守节诸家训释《史记》,兼为《集解》下注,此则比诸《毛传》《郑笺》,同为不刊之作矣。”[5,p87]

[参考文献]

[1] 应三玉.《史记》三家注研究[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2]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

[3] 永瑢.纪昀,主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5:398.

[4]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60.

[5] 朱东润.史记考索[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87.

(责任编辑、校对:郭 静)

高中物理所有物理学史资料的汇总

高中物理所有物理学史资料的汇总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高中物理常识大集合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他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程序如下: 提出假说: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对时间均匀变化的最简单的变速运动; 数学推理:由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v的匀变速运动平均速度和得出;再应用从上式中消去v,导出即。 实验验证:由于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直接验证有困难,伽利略用铜球在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上百次实验表明:;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运动,位移与时间平方的比值不变,说明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相同;不断增大斜面倾角,重复上述实验,得出该比值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小球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 合理外推:把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为90°的情况,小球的运动成为自由落体,伽利略认为这时小球仍保持匀变速运动的性质。(用外推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还需经过实验验证 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回忆理想斜面实验 2.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它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定律。②F合=ma ③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

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6.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7.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的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8.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相互接近,f增大;相互远离,f减少 二、热学: 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 3.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共3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标量的运算一定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 B .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在减小的过程中,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 C .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并且推翻“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和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亚里士多德、牛顿. D .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可能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B .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被看作质点 C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不一定恒定 D .马拉车加速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3.沿平直轨道以速度v 匀速行驶的车厢内,车厢前壁高为h 的光滑架上放着一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运动,如图,若车厢突然改为以加速度a 向前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将脱离支架而下落,在车厢内的乘客看来……………………………………( ) A .小球的运动轨迹为向后的抛物线 B .小球作自由落体运动 C .小球的运动轨迹为向前的抛物线 D .小球的运动轨迹为斜向后的直线 4.图中所示A 、B 、C 为三个相同物块,由轻质弹簧K 和轻线L 相连,悬挂在 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若将L 剪断,则在刚剪断时,A 、B 的加速度大小a A 、 a B 分别为( ) A .a A =0、a B =0 B .a A =0、a B =g C .a A =g 、a B =g D .a A =g 、a B =0 5.质量为10kg 的物体置于一个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5 2 = μ,从t =0开始,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行,经过 时间t 1时滑动到最大位移处。则下列图中反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f 随时间t 变化规律的是(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g =10m/s 2)(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 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关于物理量或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时间为三个基本物理量 B .后人为了纪念牛顿,把“牛顿”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 C .1N/kg =1m/s 2 D .“米”、“千克”、“牛顿”都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 7.在高h 处以初速度v0将物体水平抛出,它们落地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s ,落地时速度为v1,则此物体从抛出到落地所经历的时间是(不计空气阻力)( ) A 、 B 、 C 、 D 、 8.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反映作直线运动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9.某科技兴趣小组用实验装置来模拟火箭发射卫星.火箭点燃后从地面竖直升空,t 1时刻第一级火箭燃料燃尽后脱落,t 2时刻第二级火箭燃料燃尽后脱落,此后不再有燃料燃烧.实验中测得火箭竖直方 向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设运动中不计空气阻力,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推力大小恒定.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 2时刻火箭到达最高点,t 3时刻火箭落回地面 B .火箭在0~t 1时间内的加速度大于t 1~t 2时间内的加速度 C .t 1~t 2时间内火箭处于超重状态,t 2~t 3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K K A B C L F f /N 60 -60 t 1 t/s C F f /N 50 -60 t 1 t/s D F f /N -60 t 1 t/s B t/s F f /N t 1 A 340- 3 v O t 1 t 2 t 3 第9题图 1 2 2 x/m t/s O A v/ms ?1 t/s O B t/s O C t/s O D v/ms ?1 v/ms ?1 1 2 ?2 ?2 2 2 2

高中物理课本物理学家及历史资料汇总

高中物理课本物理学家及历史资料汇总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褰;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褰;创立了把一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察;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察;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 /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19、赫兹:德国科学寨;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寨;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

高中物理科学家

高中物理课本中的科学家及其发现 =kx)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 弹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 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 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 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 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7、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 律”。 8、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9、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 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0、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1、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2、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 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3、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 步。 14、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 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5、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6、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 场理论。 17、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 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18、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19、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 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 20、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 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一、选择题 1.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 A.保持不变B.不断减小 C.不断变大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却不一定越大 B.同一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D.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抛出两个质量不同的石子,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速度大的先落地 B.两个石子同时落地 C.质量大的先落地 D.无法判断 4.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20t-2t2(x的单位是m,t单位是s).则该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 A.18m B.32m C.48m D.50m 5.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 A.速率B.速度C.位移D.静摩擦力 6.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它在一条河宽300m,水流速度为4m/s的河流中渡河,则该小船() A.能到达正对岸 B.渡河的时间可能少于100s C.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它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为400m D.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大小为300m 7.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说法错误的是( )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一定不等于零

教学案例小小科学家

教学案例小小科学家 自从学校开设了小创客,没有加入小创客的学生都渴望能做一次科学性的实验。在临近学期末,我带着孩子们做一次科学动手实验,学生都很兴奋。这节课我把它作为一次科学上的过程性评价,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小组合作体会到科学的魅力。 本节课以“小小科学家”为主题,分两部分内容进行。第一部分内容,用五官观察水:学生通过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分辨醋水,盐水,白糖水,红糖水,水,以此了解了水的基本特性。在五官的帮助下,学生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通明的。知道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合理、有效的利用五官去观察事物,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第二部分内容,实验证猜想: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水能溶解什么。学生思考,并提出猜想。根据猜想进行实验来验证。学生的脑子里藏着各种想法,需要我们去引导。我们的实验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每组四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在实验过程中,为了让同学明白实验的目的性,以及实验过程中保持好的纪律,在开始前强调实验的科学性和

严谨性,提出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的事项。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热情高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己的实验,他们遇到问题就先小组交流,然后再举手询问教师。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最终得出结论,检验自己的猜想。虽然孩子们已有基本的知识常识,但是这次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影响,也知道在实验过程中应该能注意的一些事项,为以后的科学实验奠定了基础。动手验证了水能溶解盐,糖,味精等一些粒状物体,但是不能溶解沙子,食用油等物体。 科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实验,本节课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处处留心,皆科学,相信只要我们的孩子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都能找到科学的踪迹。 自从学校开设了小创客,没有加入小创客的学生都渴望能做一次科学性的实验。在临近学期末,我带着孩子们做一次科学动手实验,学生都很兴奋。这节课我把它作为一次科学上的过程性评价,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小组合作体会到科学的魅力。 本节课以“小小科学家”为主题,分两部分内

高中物理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及其发现

基本物理学史实 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kx) 2.胡克(英国):发现了胡克定律(F 弹 3.伽利略(意大利):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首先研究了惯性运动(理想斜面实验)和落体运动的规律,做了理想斜面实验和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开创物理学研究的新纪元。伽利略研制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17世纪,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1638年,伽利略: ①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②伽利略的通过斜面理想实验和牛顿逻辑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③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周期只与摆的长度有关),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摆钟。 4.牛顿(英国):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认为光是一种粒子;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光的微粒说。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5.哥白尼(波兰):《天体运行论》日心说的创立者。 6.开普勒(丹麦):根据第谷·布拉赫观察的大量数据,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7.卡文迪许(英国):1798年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人类对天体的认识从“地心说—托勒密”到“日心说—哥白尼”到“开普勒定律”再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直到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万有引力定律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8.焦耳(英国):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9.富兰克林(美国):1752年, ①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②命名正负电荷。 ③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使缝衣针磁化。 9.库仑(法国):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库仑发明了库仑扭秤,利用扭秤,他根据实验得出了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库仑定律。把同样的结果推广到两个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标志着电学和磁学研究从定性进人了定量研究。库仑定律,利用库仑扭秤测定静电力常量。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测定了电子的电量,得到了基本电荷e。 11.欧姆(德国):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2.奥斯特(丹麦):1820年,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即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长沙市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学段(期末)考试 高一级物理科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和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2s内的位移为-9m B.前2s内的位移为4m C.最后3s内的位移为5m D.前5s内的路程为31m 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会改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可能会增加 3.图1为甲、乙两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甲向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 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 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高一级物理科试题第1页(共7页) 4.如下图2所示,细线悬挂的物体重力均为G,对A、B两弹簧秤的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示数为0,B的示数为0 B.A的示数为G,B的示数为0 C.A的示数为0,B的示数为G D.A的示数为G,B的示数为G 图2 5.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其主要目的是()A.减小过桥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B.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 C.减小过桥车辆对引桥面的压力 D.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 6.某时刻,质量为2.0kg的物体甲受到的合外力为8.0N,速度为10.0m/s, 质量为5.0kg 的物体乙受到的合外力为4.0N,速度为10.0m/s,则() A.甲和乙的惯性一样大 B.甲的惯性比乙的大 C.甲的惯性比乙的小 D.无法判定哪个物体的惯性大 7.物体静止在一固定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t/s 2 1 -1 -2 B

语文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课时练习(I)卷

语文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课时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04分) 1. (4分)选一选。 可爱的________A.风景 明亮的________B.小猫 鲜艳的________C.灯光 美丽的________D.花朵 2. (6分)给划线的字注音 ①书中藏________着无穷无尽的宝藏________。 ②相________国崔杼要太史伯隐瞒历史真相________。 ③他不但蛮横________无礼,而且横________行霸道,鱼肉乡亲。 3. (5分)给词语排队,连成一句话,并加上标点。 英勇地牺牲王二小在山间 4. (5分)看拼音,写词语 kǎo shìxiōng dìbiāo běn tián zī zīguài mú guài yà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5分)看生字,写拼音 标________ 鬼________ 揭________ 忍________ 粘________ 6. (2分)读课文《孩子考科学家》选段,回答问题

第二天清早,兄弟俩拿着竹竿和网兜,来到树林里,东奔西跑,忙了整整一天,捉了许多虫子。回到家里,他俩悄悄关上房门,忙开了。他们剪下了知了的翅膀和脚,留下了光光的身体,用花花绿绿的蝴蝶翅膀和带着小钩子的蚱蜢大腿,还有天牛的长角须,拿胶水粘成一只怪模怪样的虫子标本。他们想考考达尔文,看他是不是真的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 这一段写的是________,可以看出________。 7. (5分)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甜滋滋: ②著名: ③怪模怪样: 8. (5分)读句子,想想标点符号用得对不对。 兄弟俩高兴极了。调皮的弟弟眨巴着眼睛,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哥哥点着头,连说:“好!好!” 9. (8分)比一比,再组词 须________ 粘________ 标________ 鬼________ 项________ 沾________ 际________ 瑰________ 10. (6分)比一比,写一写 考________ 弟________ 捉________ 孝________ 第________ 促________ 11. (2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________ 著名——________ 12. (4分)写出反义词

高中物理涉及科学家及其成就

高中物理涉及科学家及其成就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发现摆震动的等时性;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_( Word版含答案)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_( Word 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小明同学在水平面上用水平恒力推动木箱做与加速直线运动.小明在思考,怎么样才能使木前的加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 ) A .将水平推力增大到原来的2倍 B .将阻力减少到原来的 12 C .将物体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 D .将物体的推力和阻力都增大到原来2倍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物体的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则( ) A .a a '< B .2a a a <'< C .2a a '= D .2a a '> 3.放假了,小明斜拉着拉杆箱离开校园。如图所示,小明的拉力大小为F ,方向沿拉杆斜向上,与水平地面夹角为θ.与拉杆箱竖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且不受拉力相比,此时拉杆箱对水平面的压力( ) A .减少了sin F θ B .增大了sin F θ C .减小了cos F θ D .增大了cos F θ 4.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线下面分别悬挂两个小球,细线上端固定在同一点,若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绕共同的竖直轴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个摆球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当物体浮在水中时,所受重力比在地面上时要小 C.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D.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6.某中学举行秋学期运动会,在100m竞赛中,测得某一运动员5s瞬时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2m/s。则他在此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2m/s B.10m/s C.10.3m/s D.10.4m/s 7.如图,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A.B. C.D. 8.如图所示,小孩用玩具手枪在同一位置沿水平方向先后射出两粒弹珠,击中竖直墙上M、N两点(空气阻力不计),初速度大小分别为v M、v N,、运动时间分别为t M、t N,则 A.v M=v N B.v M>v N C.t M>t N D.t M=t N 9.如图是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它的运动情况应该是() A.先加速,后减速

孩子考科学家 公开课 教案

核心提示:S版三年级上册《孩子考科学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课文写的是英国有一对兄弟特别喜欢捉虫子玩,当他们得知达尔文要来时,临时拼凑了一只虫子想考考达尔文,结果被达尔文 S版三年级上册《孩子考科学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课文写的是英国有一对兄弟特别喜欢捉虫子玩,当他们得知达尔文要来时,临时拼凑了一只虫子想考考达尔文,结果被达尔文识破了,兄弟俩对达尔文更加尊敬了。课文重点写了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又贴近儿童心理和生活实际,学生喜欢读,从读中体会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和语言特色。二是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设计理念:紧密围绕三维目标,让学生在乐趣中认识生字,学习语文,简单的应用语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知生字能力,训练其表达能力以及培养朗读热情和语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自主积累词语,必须掌握的词语有:兄弟、捉虫、蜜糖、著名、长角须、粘成、标本、鬼脸、盖子、忍不住。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难点是理解达尔文为什么称兄弟俩是“小叫虫”,以及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达乐文的有关资料 本课我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介绍

第一课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读课题后对课题进行质疑,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并让他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根据教师提示,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解决“达尔文是怎样考科学家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解决这部分内容主要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兄弟俩为考达尔文而做的准备工作。然后指导学习8——17自然段,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让学生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第一课时 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 (2)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 教师梳理问题,加以板书。 3、教师小结导入读文: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文中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二、初读识字,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将不会读的生字加注拼音。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读文中纠正字音,理解生词,学习每段出现的生字,大体了解段意。重点强调钩与钓忍著与着眨是翘舌音目字旁多音字模和粘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自主识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让学生大体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大体讲了什么,然后再次将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完整概括。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高中物理科学家及常用物理量集锦

高中物理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及其发现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 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 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 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 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 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 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 论。 19、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 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 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 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 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 与频率υ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 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 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A 类题《满分60分,时间40分钟,g 均取10m/s 2》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 B.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 2.如上图所示,地面上有一个物体重为30N ,物体由于摩擦向右做减速运动,若物体与地面间 的动摩擦因素为0.1,则物体在运动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 A.0.1m /s 2 B.1m /s 2 C.3m /s 2 D.10m /s 2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越难让它停止运动,故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静止的物体惯性最大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才有惯性 D.行驶车辆突然转弯时,乘客向外倾倒是由于惯性造成的 4.某同学为了测出井口到井里水面的深度,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落下,经过2s 后听到石块落到 水面的声音,则井口到水面的深度大约为(不考虑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 ) A.10m B.20m C.30m D.40m 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6N 、3N 和8N ,其合力最小值为( ) A.1N B.3N C.13N D.0 6.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 7.力F 1单独作用于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 1=2m/s 2,力F 2单独作用于同一物 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 2=4m/s 2。当F 1和F 2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小不可能...是( ) A .2m/s 2 B .4m/s 2 C .6m/s 2 D .8m/s 2 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则球对 挡板的压力为( ) A.mgco s θ B. mgtan θ C. mg/cos θ D. mg 9.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 的某同学站在升降机中的磅秤上,某一时刻该同学发现磅秤的示数为 40kg ,则在该时刻升降机可能是以下列哪种方式运动?( ) A.匀速上升 B.加速上升 C.减速上升 D.减速下降 10.如图所示为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 ,在时间t 内,物体的平 均速度- v 和加速度a 是( ) A.20v v v +>-,a 随t 减小 B.20v v v +=-,a 恒定 C.2 v v v +<-,a 随t 减小D.无法确定 二、计算题(共40分) 11.(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10kg 的物体,在F =60N 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 v t v v 0 t v

高中物理学史高考中常见知识点汇总

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及热学、原子物理考点总结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 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 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 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 动物体。 5.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 抛体运动。 6.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7.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8.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 测出了引力常量; 二、相对论: 9.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②热辐射实验 ——量子论(微观世界); 10.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11.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 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 不变。 12.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 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 三、电磁学: 13.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 电力常量k的值。 14.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