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2.7戊戌变法问题评价单 新人教版

2.7戊戌变法

一、选择题

1.使康有为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警醒并要求变法的事情是()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

C.鸦片战争的失败 D.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

2.康有为发动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联名上书的事件发生于()

A.1894年 B.1895年 C.1897年 D.1898年

3.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天演论》的发表 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4. 下列人物中哪一个人物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5. 光绪帝积极支持维新派并实施变法的主要原因有()

①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②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

③变法可巩固以他为首的“帝党”的势力④根据慈禧太后实行“新政”的旨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 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做的最多的一项工作是()

A.创办工厂B.游说太后C.资产阶级思想宣传D.组织武装斗争

7.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8.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9.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政变的实质反映了()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派势力的斗争

C.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斗争 D.光绪帝和慈禧争夺统治的斗争

10.某学堂负责人因废八股,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

“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A.咸丰帝 B.道光帝C.光绪帝 D.同治帝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这些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康有为请回答:

(1)材料中的内容表达了康有为的什么观点?代表了哪个阶层的思想?

(2)康有为的这种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3)为了实践这种思想,在“祖宗之法”没有变之前,康有为做了哪些工作?

(4)“祖宗之法”变了以后,康有为的遭遇如何?

三、简答题

1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问题训练—评价单答案:

1.B

2.B

3.B

4.D

5.C

6.C

7.D

8.C

9.C 10.C

11.(1)“法”要为国家现实利益服务,现在祖宗之法已经不合时宜了,维新变法是使国家摆脱危难的惟一出路;民族资产阶级;(2)在寻找使国家摆脱被侵略、压迫的办法时,了解到日本和俄国变法成功的事例,而受到启发,逐步形成;(3)组织“公车上书”、创办《万国公报》和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并多次上书努力说服光绪皇帝支持变法;(4)变法很快就失败了,康有为成了被清政府追捕的人,被迫逃亡海外。

12.(1)变法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

(2)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失败原因:①主观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又寄予幻想,脱离了人民群众,终于失败。②客观上: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4)结论: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 专题综合测评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专题综合测评(九)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本试卷共6个非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8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可知主要意图是抵制革命,挽救民族危亡,维护清朝统治。第(2)问根据材料三、四可知是由皇帝主持变法;依据是俄日改革。第(3)问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评价:变法以救亡图存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依据:日俄变法取得成功;中国风气未开。 (3)原因:维新派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维新派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1)精编版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戊戌变法·重点难点 本课简要介绍了戊戌变法运动从开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 本课的重点之一是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维新变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此前康梁虽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但在社会上影响不大。 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本课的难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只有在逐项分析变法法令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变法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和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戊戌变法·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戊戌变法·教法建议 1.学生历来崇敬英雄人物。教师可就导入框中谭嗣同在刽子手面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史实进行描述,提出问题。例如:“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的是盗贼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等等。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导入新课。 2.“公车上书”一目,教材所占篇幅很少,教师可利用“公车上书”的插图和康有为寻求出路的资料设计如下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根据这些提问组织学生讨论。为使讨论能深入进行,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原因,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老师则从多方位加以引导。如让学生从帝国主义侵略方面,从清政府内部矛盾方面,从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从民族资产阶级经济政治要求方面对比归纳,帮助学生构思对变法原因的历史

高中历史戊戌变法知识要点

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包括变法的背景、代表人物以及变法内容以及产生的各种意义等,小编整理了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戊戌变法的内容给大家作为参考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了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 变法过程:康有为的两部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所有内容中唯一没有被废除的是“京师大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 戊戌变法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6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感知历史,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归纳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得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地主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失败,在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探索斗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第6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群情激愤。“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如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二、百日维新 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2.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等六人被捕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对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了解康有为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完成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处理的方法:公车上书这一内容通过教师讲述、出示公车上书的书影,由学生观察思索来解决。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通过出示幻灯片,以表格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四个方面来理解记忆并为后面突破难点做下铺垫。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变法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使学生能客观地理解变法历史意义,并在互动探究中通过学生讨论得到解决。

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渗透点 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树立科学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资源 教材、课件、网站资料。 板书设计 见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 创设情境: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

2018年高中历史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9.3戊戌变法的失败练习北师大版选修1

第九章第三节戊戌变法的失败 一、选择题 1.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 ) A. 光绪帝没有实权 B.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 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 D.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各省官员或是顽固派的代表人物,或担心顽固派的反对而损害自身利益,大都反对变法维新,这反映了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 与题干材料没有必然联系; B 项因表述绝对化而与史实不符。 答案:C 2.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 横目,徒具深悲,平日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 A. 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 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 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 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该段材料,“茫无可倚”反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 的依靠力量而感到茫然的一种心态,故应选B项。 答案:B 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 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C.变法不符合中国社会需要 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 解析:“184 条”体现了变法急于求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体现了变法贪大求全,“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体现了形势紧迫,民族危机严重。 答案:C 4.“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的这段话表明了他的( ) A.烈士精神 B.种族成见 C 浪漫性格 D 厌世心态 解析:材料表明谭嗣同想以个人的牺牲来唤醒民众进行变法的决心,因此这段话体现了他视死如归的烈士精神。 答案:A

初中八年级历史:戊戌变法 教案(一)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戊戌变法教案(一)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戊戌变法教案(一) 教学目标 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教学思想: 本课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把讲述、体温、讨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心时政的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然后教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发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维新 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分析。 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 生:改革旧制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具体内容) 师:对。这样变法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优质课教案_6

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近代伟大的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戊戌变法的失败后,被封建顽固派囚于狱中,行将就义前夕所写的一首题壁诗,音调激昂,情怀壮烈,近一百年来传遍了华夏大地,感染每一个怀有爱国热情的中华儿女,激起人们对为改革中国而献身的爱国志士们的无限的敬仰与怀念,也促使人们对中国近代改革的危难险阻进行深入的思索。谭嗣同是维新四杰之一,当时还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与他一起共同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 【讲授新课】 一、早期改良思潮 (1)产生时间:l9世纪60、70年代; (2)产生条件: ①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 ②思想来源是即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又来源于林则徐、魏源等的新思想; ③洋务运动表现出种种弊端促使新型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寻找新出路。 (3)主要代表人物:薛福成、王韬、郑观应 (4)思想主张: ①提倡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 ②振兴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主张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此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③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局限:他们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5)性质:早期改良思潮主要代表人物代表着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思

想的特征。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6)历史作用是什么: 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过渡:1894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其结局是堂堂的中国败在了一个岛国日本的手上,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激起了中国人的“普天忠愤”,也引起了中国人的普遍反思,上至皇帝、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几乎得出相同的结论:中国人必须发奋图强。一部分知识分子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搞洋务、学西方、买兵器、练海军,这么些年还经不起日本人一击?改良主义者认为中国人应该在政治上有一个改变,弃旧图新。他们逐渐形成了派别和规模。在政治领域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康有为的生平简历 康有为,广东南海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身高约合现今1.7米,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广东佛山市南海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或南海先生。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接受传统教育,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1879年他游历香港,初步接触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产生出了解西方文化的要求,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1888年,他在北京参加乡试,第一次上书光绪帝,陈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上书虽然失败,但在具有爱国思想的人士中广为传播,产生一定影响。 2.康有为的主要思想和著作 (1)提出人类社会“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康有为回到广东后,决定以聚众讲学为形式,深入研究并传播维新思想,培养变法人才。1891年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讲授传统科技、儒家经典、西学,学生逐渐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康有为致力于研究变法理论,写了不少书籍和文章。他运用今文经学三统三世的学说,认为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段,逐步由低级向高级演变,并把它附会为君主专制时代、君主立宪时代和民主共和时代。把所希望的资产阶级民权、议院、选举、平等说成是孔子所创,依照这种进化论,康有为强调了当时中国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的必然性,为变法寻找理论支持。 (2)编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 在他的学生陈千秋、梁启超等人协助下,完成两部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这两部著作借用孔子的权威,打击维护封建理论基础和封建教条 1891年8月《新学伪经考》利用历史考证的方法,论证了被历代统治者奉为神圣的古文经《周礼》《易经》《左传》等均为西汉末刘歆所伪造,因此是伪经,当时刘歆伪造古文经是为王莽篡权提供理论依据。为维护清朝统治,大清帝国把四书五经作为万古不变的治国纲领,神圣不可侵犯,要打破黑暗,就必须动摇传统思想,有思想解放作用。 1898年刊行的《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将今文经学观点与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结合起来,为变法维新制造理论依据。一方面,《孔子改制考》发挥了托古改制的思想,认为”六经“全是孔子自己所写,是孔子为了按照自己理想实行改制而假托古代议论创作出来的,是范本。它在理论上否定了敬天法祖的守旧思想,同时又企图借用孔子的权威来为变法制造历史依据,为变法维新扫除思想障碍。 两部著作观点新颖,惊世骇俗,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和影响。梁启超把它比作火山大喷火,大地震,有着推动思想解放作用。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课时作业本06 戊戌变法(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时作业本06 戊戌变法 1.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散,但作为一场更广 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 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3.在《时务报》上大声疾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维新派人物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孙中山 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5.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 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6.今年是“公车上书”120周年,小张想实地考察当年它发生的地方,他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广州 B.北京 C.南京 D.武昌 7.被鲁迅称为“19世纪最敏感的人”的严复在其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 存”的进步思想。这表明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抗外国侵略 B.效仿西方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 C.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D.兴办工厂,实业救国 8.为挽救民族危机,康有为提出:“下诏豉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得天下之势,变 法成天下之治”四项建议。你认为最根本的是哪一条?( ) A、下诏鼓天下之所(皇帝下诏书鼓舞人民的斗志) B、迁都定天下之本(迁都南京稳定局势) C、练兵得天下之势(加强军队的建设,抵御外敌) D、变法成天下之治(改革先行的统治政策) 9.他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面对沉重的民族灾难,他发出了“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仓冥 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福州?”的感慨;变法失败后,他在狱中题笔: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最新教案设计

第6课戊戌变法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

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诗歌里“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假如有一台时光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会有何感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资产阶级维新派是如何救国的,翻到课本第6课。 提示:“多事之秋”指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他们站出来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图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公车上书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和大致经过。 2.教师解释: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作“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3.材料引入: 材料一: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 材料二:《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 4.图片展示:展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图片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七十一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七十一 第1题【单选题】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讨论戊戌变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故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C、戊戌变法由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 A、强学会成立 B、《万国公报》创办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开始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于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材料中的“朕”应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同治帝 D、光绪帝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若“百日维新”能实现的话,不久可能会出现( ) ①人们能看到新创办的报纸 ②考生在考场上仍为写八股文而发愁 ③陆海军的士兵们要接受新式训练

④增加部分衙门吸收有才能的人任职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关于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②宣传维新思想的是《民报》 ③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④提倡民主、提倡科学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知识点复习:戊戌变法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知识点复习:戊戌变法精选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知识点复习:戊戌变法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二)国际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2.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 (一)序幕:“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 2.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3.领导人:康有为和梁启超 4.上书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5.结果:由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上书到光绪帝手中。 6.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展开: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后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三)高潮: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2.内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四个方面(见书) 3.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革命为“戊戌变法”。 (四)结果: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五)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势力远远大于维新派。 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光绪帝。 (六)教训: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七)历史意义: 1.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或者说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2.戊戌变法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精选初二上册历史第7课知识点复习:戊戌变法,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教案9 人教版

《戊戌变法》教案 【课程导入】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加紧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侵略,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以及大量主权进一步丧失的厄运。 如何摆脱被瓜分的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承担起这两大任务,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这是先进的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又一次探索。 同学们,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马关条约》是清政府何时、与哪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一介书生康有为、梁启超为什么在这时能发起这么一场极具影响的变法运动? *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 *这次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是如何镇压变法运动的? *有哪些维新志士为变法而流血牺牲? 上述种种疑问,同学们都可以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而一一破解。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逐步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国力不断强盛。结合戊戌变法发生的背景,请你猜猜:这次变法主要是向哪一国学习?为什么? 2.为了减少在变法中遇到的阻力,康有为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书,把古代圣人孔子视为“托古改制”的“素王”,从而为自己的变法活动找到理论依据。你怎么看待他这种做法呢? 3.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按照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政令,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结合这些政令的具体内容,你认为这次变法究竟要“变”什么呢? 4.戊戌政变发生后,有人劝谭嗣同赶快出逃。谭嗣同却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这体现了谭嗣同怎样的一种精神?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还有谁?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B.《万国公报》的创办 C.强学会的成立D.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2.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阶级力量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 C.地主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B.顽固派的势力过于强大 C.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D.光绪帝没有实权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足矣。” 请回答:(1)康有为主张中国的变法当学习哪国的经验?为什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近代化是指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戊戌变法上接洋务运动,下启辛亥革命,是近代化探索中重要的一步。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对戊戌变法有一些浅显的认知。但在思维能力上,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戊戌变法的影响有一定困难。基于以上学情,在课程的重点内容上,我尽量减少理论性的陈述,辅之以图片和生动的材料,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探究问题,感悟历史,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阅读图文材料,知道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时间,内容,经过,结果及主要代表人物。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对历史材料进行解析,探究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及其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整体感知 通过播放戊戌变法情景视频,引领学生了解“戊戌变法”概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介绍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领导人,内容,经过,结果及其影响。 2、介绍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 1 )形式: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 2 )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高一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

高一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了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康有为的两部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所有内容中唯一没有被废除的是“京师大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 戊戌变法收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戊戌变法的教训: 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他们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因此,维新运动失败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 一、背景 《》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序幕——“公车上书” 时间:年春 地点:北京 人物:、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 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未上达光绪帝。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三、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学会——等 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 宣传变法的人物代表:梁启超、严复(进化论思想)等 四、高潮——“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时间:.6.11——9.21 标志: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内容: 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五、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1898.9.21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失败原因: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妥协性、软弱性) 六、历史意义 1、性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的改良运动。 2、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作用(最突出)。 3、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亡之时。 2公车上书 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失败。 影响: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无答案)-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中历史选修1导学案

高二历史导学案:戊戌变法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 (1)资本输出:筑路——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借款——进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大在华政。开矿——阻碍民族工业发展;办厂 (2)瓜分狂潮:租借地——门户开放(美);势力范围。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财政危机——转嫁人民——激化矛盾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时间:19世纪末 (2)原因: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二)概况: 1、酝量: (1)著书立说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特点:把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 (2)兴建学堂:时务学堂 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国的政治运动 创办报刊:《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仁学》 (北京)(上海)(天津) 建立组织:强学会,保国会 2、高潮:百日维新: (1898) (1)政治:广开言路;精简机构 (2)经济:发展工商;奖励发明 (3)文化:教育改革;倡导西学

(4)军事:新式军队 (三)结果:变法失败 1、标志:戊戌政变(1898) (1)囚光绪——中南海瀛台 (2)杀志士——六君子 (3)废新法——留京师大学堂 2、败因 (1)领导阶级:弱小+软弱 (2)组织结构:缺乏坚强组织[来源:学科网ZXXK] (3)群众基础:脱离人民群众 (4)手段方式:依靠无权皇帝/幻想列强支持 3、意义 (1)背景看:救国图存(爱国) (2)内容看:发展资本主义(进步) (3)过程看:解放思想(觉醒) 【重难点突破】 1、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成败原因。 ①日:推翻幕府为前提,改革阻力较小;中: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②日:天皇掌握实权,改革派势力强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光绪帝无实权,资产阶级弱小,脱离群众。 ③日:列强集中侵略中国,有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列强瓜分中国,变法图强为列强所不容。 2、有人认为戊戌法令,除一个京师大学堂外,全被推翻,无任何进步意义;有人认为戊戌变法为中国近代化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说明理由。 同意前者。理由:戊戌政变废除新法,变法失败;变法理论借助儒学,仍有封建烙印; 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变法未触动专制政体和土地制度。[来源:学科网] 同意后者。理由:较洋务运动更全面学习西方;传播新学,促进思想解放和民众觉醒;培养人才,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其变革理念、建立社团、创办报刊、改易风俗,成为中华文明宝贵遗产。 3.百日维新的特点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公开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公开课戊戌变法教 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对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了解康有为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完成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处理的方法:公车上书这一内容通过教师讲述、出示公车上书的书影,由学生观察思索来解决。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通过出示幻灯片,以表格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四个方面来理解记忆并为

后面突破难点做下铺垫。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变法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使学生能客观地理解变法历史意义,并在互动探究中通过学生讨论得到解决。 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渗透点 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树立科学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资源 教材、课件、网站资料。 板书设计 见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教案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教案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本史实过程。 2、水平目标: (1)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2)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的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逐步形成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了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懈努力的史实基础上,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祖国前途命运,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质。 4、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体验学习、分组讨论、列表分析等方式,组织学生阅读分析、交流探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维新变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维新运动的*,变法法令的内容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即使这些改革措施带有很多

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发展资本 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教育四个层面对变法内容逐项分析,加深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理解,全面把握变法在社会上所起到的思想 启蒙作用和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在《走向共和》主题曲的背景音乐中导 入课)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实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戊戌变法。 (通过介绍当时中国社会背景实行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当时 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更好地理解内容,便于解决重点和难点。) 教师出示:第7课戊戌变法 设计情境模拟题目——“献计献策”: (二)自主学习(出示幻灯片,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0分钟) (三)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阅读教材,回答问题。(20分钟) 自学指导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