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及对策探讨

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及对策探讨
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及对策探讨

X X X X X X X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

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及对策探讨

姓名XXXXX

学号XXXXX

学科专业社会学

研究方向女性社会学

指导教师XXXXXXX

研究生部

2011年5月30日

XXXXXXXXXXXXX学院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成果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本论文属于

1、保密□,在年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保持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基本平衡。我国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已经产生并将继续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将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障碍。2010年11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出生性别比仍然高达118.06,可见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仍然是当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一大挑战。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运用社会学的结构功能等理论,通过参考文献资料、案例分析、人物访谈等研究方法,考察分析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危害及产生这一问题的文化因素、心理因素、政策制度等因素,针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男性偏好等问题,提出解决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问题的建议,力争构建一个男女平权、男女出生性别比例协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对策探讨

Abstract

It is required to maintain the basic balance of sex ratio at birth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Because of a serious imbalance in sex ratio at birth in China, it has causced and will continue to bring a series of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and it will become a major obstacle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November 2010 the sixth national census, China's birth sex is still as high as 118.06, showing that treatment imbalance sex ratio at birth is still the issue of China's population is currently a major challenge. This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 the use of sociological theories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rough reference materials, case studies,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figur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balance between analysis of the sex ratio at birth and rise to the issue against the cultural factors, psychological factors , policies and systems and other factors, for the presence of men in society at that time preferences and other issues,propose solutions to a serious imbalance in sex ratio at birth of China's population problem of the proposals, and strive to build an equality between the sexes, male and female sex ratio at birth coordinated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Key words: Sex ratio at birth;Unbalanced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目录

导论 (1)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二)研究综述 (2)

1、国内出生性别比研究现状 (2)

2、国外出生性别比研究现状 (5)

(三)研究理论 (6)

(四)研究方法 (7)

一、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对社会的危害 (7)

(一)婚姻挤压,家庭稳定与家庭伦理受到冲击 (7)

1、“过剩”男性增多,娶妻难 (7)

2、婚龄差增大,家庭稳定性下降 (8)

3、贫困地区,童养媳陋习卷土重来 (8)

(二)危及社会稳定与安全 (9)

1、侵害家庭婚姻类的案件上升 (9)

2、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案件上升 (9)

3、婚外性行为增多,助长性病传播,危害社会安全 (10)

(三) 权益受损,女性的歧视被进一步强化 (10)

1、女性的生命权、健康权受损 (10)

2、女性发展权受损 (11)

3、性别暴力加剧 (12)

二、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分析 (13)

(一)男孩偏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文化根源 (13)

1、传宗接代的传统生育观,造成了强烈的“男孩偏好” (13)

2、传统的婚姻家庭制度,造成了女性地位的低下 (14)

(二)计生政策:出生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 (15)

1、国家政策的干预,强烈挤压了人们的“极限生育空间” (15)

2、严紧的计生政策,催生出孩子的数量质量替代 (16)

(三)理性选择:性别取舍的成本-效益分析 (16)

1、生育孩子的成本分析 (17)

2、生育孩子的效用分析 (17)

(四)技术滥用:性别选择有了便捷的通道 (18)

1、性别选择技术手段的应用 (18)

2、选择性人工流产是造成出生性别比居高的重要原因 (19)

三、促进出生性别比平衡的对策建议 (19)

(一)营造性别平等文化,全面提升女性地位 (20)

1、加强对女性的培养和教育,提升她们的竞争力 (20)

2、就业方面也应打破性别歧视,为女性就业提供更多空间 (21)

3、注重女性政治参与度的提高 (21)

4、女性的家庭地位同样应提升 (22)

(二)倡导先进生育文化,关爱女孩健康成长 (23)

1、提倡女婚男嫁的嫁娶模式 (23)

2、强化责任生育理论,转变男孩偏好的生育观 (24)

3、大力推进“关爱女孩”行动 (25)

(三)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26)

1、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出生性别比失衡的重要措施 (26)

2、建立和完善医疗体系、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机制 (26)

(四)调整现行计生政策,健全社会监管机制 (27)

1、适当调整现行关于农村的生育政策 (27)

2、社会各部门齐动员,加大对性别选择行为的监管 (27)

结语 (29)

参考文献 (30)

附录1 (32)

致谢 (33)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98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计划生育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标志着我国一胎化计生政策的全面展开。目前,我国生育率的情况,据人民大学人口所的调查,中国农村的生育率是1.9,城市是1.23,平均是1.6,低于1.8,已经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可见,30年来,我国的计生政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人口数量问题得到了有效控。

2006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作出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在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主要任务、政策制度和保障措施,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稳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伴随着我国低生育率所出现的问题是:人口结构①不平衡,出生性别比②偏高,人口老龄化③等问题。

30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地区从东部向西部,从农村向城市迅速蔓延,几乎覆盖全国各地,由于出生性别比偏高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④也日益凸显。

2010年8月5日,《新华网》报道了一则消息,题目是:《广西警方侦破拐卖妇女儿童案件解救22人》看后很令人震惊,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全国各地拐卖妇女儿童的恶性案件还在层出不穷,在案件背后揭示着怎样的

①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年龄 2.性别3.人种4.民族5.宗教 6.教育程度7.职业8.收入9.家庭人数等等。在本文中主要是指男女性别

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

②出生性别比:是指人口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活产婴儿中男女性别的比率,国际上通常以每100个女婴人口相对应的男婴人口数值来表示,公认的常态标准值为103-107。高于或者低于这个标准都将对人口性别平衡产生影响,由而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

③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

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④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是指由于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

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社会问题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①呢?

电视新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些贫困村,有20%以上30岁以上的适婚的男性村民没有结婚,并且这种“娶妻难”的趋势还在进一步扩大。这些存在着“娶妻难”的贫困村,经常会发生“买妻”、“骗婚”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及家庭的和谐稳定。很多地方,虽然没有经过媒体的报道,仍然存在大量地下买卖妇女的活动。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发生无不与我国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有着莫大的关系。

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男盈女亏时代,直接导致的后果之一是婚姻挤压②,家庭稳定性下降,家庭伦理③受到巨大冲击,贫困地区的男性娶妻难,很多男性婚不能婚,连一个家都没有,匡论和谐社会?后果之二是拐卖妇女、强奸、卖淫嫖娼、侵害婚姻家庭、涉黑类刑事犯罪率的上升,危及社会稳定与安全;后果之三是女性的权益受损,女性的歧视将会进一步被强化。

出生性别比失衡造成的社会问题已经日益凸显,且还在持续,因此,考察分析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对策,对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内出生性别比研究现状

(1)关于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现状研究

伴随着我国人口生育率下降、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控制的同时,出生婴儿性别比的不断攀升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从历次人口普查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看,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从1982年起超出正常水平,此后呈持续上升的态势(具体数据见表一)。到2005年达到118. 6,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也达到118.06,虽然略有下降,但仍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相

①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②婚姻挤压:是指超常规的性别比例失衡最直接导致的后果。简单地说,就是由于婚龄男女人口出现较大落差,有可能导致大批一种性别的人找不到配偶。

③家庭伦理:指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原则与规范。家庭关系中的核心是夫妻关系,由此发生上至父母下至子女及相应的一些亲属关系。家庭道德在不同的社会形态里有着不同的内容。现时就应做到:夫妻相爱,志同道合,这是维护家庭道德的关键,尊敬和赡养老人,抚养和教育子女,尊重家长,爱护弟妹等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讲家庭道德不单单是个人的私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

比分别上升了1. 7和1.16个百分点,已超出国际公认正常范围10个百分点以上。

(表一) 2000年来我国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数

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资料推算出农村对出生性别比升高的贡献率为69. 3%,城市约为30%;从孩次的贡献率来看,一孩贡献率为6. 97%,二孩高达77. 03%,三孩及以上为16% (蔡菲,2007)。有学者采用非线性分形分析R/S法,对1950-2003年中国出生性别比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中国出生性别比在未来53年间持续偏高的概率很大(聂坚、孙克,2008)。

对近年来人口统计反映的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状况与教育统计反映的小学在校生出生性别比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2001-2007年全国小学各年龄在校生性别比均在110以上,超出正常范围;利用小学在校生回推的相应年份(1996-2000年)的出生性别比超出正常范围5-7个百分点,处于性别比失衡状态,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是客观事实,并呈现持续升高的态势(徐岚、崔红艳,2008)。

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及2005年1%人口抽样资料分析中国总人口性别比演变动态及地理分布特征,认为各省区之间及城乡之间的性别结构差异由大变小,山区性别比性别比高于平原,重工业城市高于其他城市,大城市高于小城市(张海峰、白永军,2008)。

有学者认为,个体选择结婚对象是动态的,可以跨年龄、地域,甚至是国界,从个体上看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严重性并不像从总体估计出的结果看那么严重(乔晓春,2008)。[1]

(2)关于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研究

生育政策、生育观念、制度安排等影响因素是学者们讨论的主要方面。

在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与现行生育政策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调与现行生育政策没有关系,至少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出生性别比失调最严重的是实行“一孩半”政策的地区,生育政策越宽松,出生性别比越接近正常。有学者认为生育政策压缩了人们的生育空间,间接影响到出生性别比(陈友华,2008)。[2]

生育政策本质上并不是形成和实现男孩偏好的根本原因和路径,对女性生存的影响可能是次要和有限的。影响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因素中,直接原因是源于女婴的漏报、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背后的制度性原因(李树茁,2008)。也有学者认为,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中,女婴漏报因素约占23. 97%,人为的性别选择性因素约占76·03%,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后的选择性人工流产时导致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徐岚、崔红艳,2008)。

庞丽华等学者利用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的数据,试图分析人工流产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研究发现只生过女孩的妇女流产后生男孩的概率高于生女孩的概率,中国存在强烈的男孩偏好,中国的人工流产跟性别选择和政策有很强的相关关系。有学者研究发现,广东省出生性别比的升高是“客观生育空间”狭小和“偏男生育意愿”强烈冲突和挤压的结果,广东省的意愿生育性别偏好是“生男即止”(梁宏,2008)。[3] 根据在湖北的访谈资料实证分析了刺激农民生育儿子的潜在因素和制度因素,认为是根深蒂固的家族政治制度、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体制和积重难返的社会文化惯习导致了偏高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外来人口对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杨菊华,2008)。

陈卫等学者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0. 95%抽样原始数据,考察外来人口对中国城市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外来人口生育的性别偏好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都存在强烈的生男意愿,外来人口并不是造成中国城市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唯一或主要的原因(陈卫、吴丽丽,2008)。[4]

(3)关于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后果研究

我国的出生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偏离正常值且居高不下,伴随着80后出生的人口进入就业及婚龄期,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后果日益凸显,引起关注。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后果是男性婚姻挤压,间接后果是农村贫困单身

老人的产生,给农村的养老带来挑战(朱婷,2008)。出生性别比偏高形成男性婚姻挤压,影响家庭关系的稳定(汤兆云,2008)。有学者对韩国的出生性别比失衡后果进行研究,认为女性严重短缺,造成男性婚姻挤压,用金钱跨国买来的婚姻因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存在很多的弊端(韦艳、梁义成,2008)。[5] 婚姻挤压由于存在连续性,靠扩大婚龄差无法解决(刘成斌、风笑天,2008)。[6]

事实上,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后果不仅是婚姻挤压问题,有学者利用1991年和2000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实行“一孩半”生育政策的地区,家庭层面的男孩偏好是导致男女儿童健康差异的根本原因(宋月萍、谭琳,2008)。出生性别比的偏高强化了社会性别的不平等,女性数量相对不足,会产生女性被物化和商品化现象,妇女和女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汤兆云,2008)。

(4)关于国内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的研究

有学者提出了“关爱女孩行动”要建立以“政府为责任主体”、“机会与能力创造核心”、“社区为载体”的理论框架以及新型性别文化,使关爱女孩行动真正落到实处(戴鱼兵、周学馨,2008)。高莉娟对180位市、县“关爱女孩行动”执行者进行调查,发现不少被调查者对社会政策实施中的性别问题缺乏社会性别敏感性,倡导执行者提高对社会性别的意识。[7]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根本治理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淡化家庭对男性的依赖(杨军昌、王希隆,2008)。有学者建议积极引入社会工作,促进社会性别的正常化(李立文、余冲,2008)。

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要从三方面着手:加快城市化的步伐,缓解性别比偏高的地缘因素;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养老制度,缓解偏高的经济基础;提倡招赘婚居模式和核心家庭,缓解偏高的心理情节(杨菊华,2008)。

2、国外出生性别比研究现状

(1)关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现状研究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都保持在于105±2(即103-107)的范围内。在20世纪80-90年代,在数据可获得并被统计的62个国家(地区)中,绝大多数的人口平均出生性别比都处于平衡状态,它们占到全部被统计国家(地区)的91.9%;其中又以出生性别比居105水平的国家(地区)最多(占到被统计总数的46.8%)。偏离105±2的只是极个别国家(或地区)。而且国家的人口规模大小对出生性别比水平并未产生明显

的影响(每年只出生数千人口的“小”国家出生性别比基本都在正常值范围内)。

(2)关于东亚出生性别比的现状研究。

在世界上,其它各洲出生性别比大都比较正常,而以亚洲国家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情况比较多见,特别是东亚。东亚又以韩国和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最严重。我国处于亚洲,研究亚洲各国的出生性别比现状对于我国的研究更有参考的价值和意义,以下我们就以亚洲各国的研究现状进行对比。

(3)关于亚洲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原因研究

直接原因是B超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传统的婚姻生育文化、性别歧视和与此相关的政策、制度安排。以及统计上的瞒报、漏报、出生性别比的生物学的差异、溺弃女婴。(穆光宗,2006)。

(4)关于亚洲出生性别比发生转变的措施研究

近期亚洲一些区域出生性别比数据表明,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现象出现缓解趋势。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女性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从而弱化男性为基础的社会传统和习俗,促进家庭中的性别平衡。韩国是亚洲出生性别比最早出现缓解并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国家,主要是女性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上升促进了性别偏好观念的淡化及消失。有学者研究发现,强调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男性为准则的社会价值的改变,促使出生性别比迅速回到正常水平(Chuang,Das,2007)。1980年代开始的法律环境的变化,是韩国出生性别比发生缓解的另外一个显著的因素,一些新的性别敏感的法律,如实施性别平等雇佣法案等(Cho,2004)。

(三)研究理论

社会性别理论:社会性别即一般所说的性别,它区别于以人的生物特征为标志的“生理性别”,指的是以社会性的方式构建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人类社会中两性不平等的实质和根源,认为:男女两性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而主要是后天的、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如男高女低、男优女劣),关于性别的成见和对性别差异的社会认识等等,更主要的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又反过来通过宗教、教育、法律、社会机制等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巩固,在国家参与运作下被规范化、制度化、体制化、两极化(男女二元对立)、社会期待模式化。社会性别是维持性别歧视的基本手段,应当而且也可以被改变甚至被清除。社会性别理论向人们展示

了这样一个观点:社会性别是在社会制度和文化中形成的,可以通过政治和宣传的影响进行重构,因此,政府应该注重妇女在社会性别发展中的作用,有责任也有可能在决策中引入社会性别意识。

功能分析理论:也称: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这种理论是由孔德和斯宾塞创造的,他们把社会看做某种活的有机体,他们认为:正如人和动物有一起发挥功能的各种器官,社会也是如此,像有机体一样,如果社会要运行顺畅,它的各个部分必须协调工作。

(四)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有关出生性别比问题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通过现有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形成对出生性别比这一问题的全面、客观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搜集文献的渠道有:中国知网期刊和论文库、网上新闻报道、图书馆藏资料等。

人物访谈法:通过对部分已经生育的妇女和男子、未生育的男女,按照区域、文化层次、职业不同的对象,针对有关生育性别的观念和态度的问题进行访谈,从而了解影响她(他)们生育行为、生育性别方面最深层次的原因。

一、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对社会的危害

(一)婚姻挤压,家庭稳定与家庭伦理受到冲击

1、“过剩”男性增多,娶妻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19岁以下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平均每年新进入结婚年龄的男性,比女性多120万人,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2400万。

[8]经测算,届时将有上千万适龄男性面临“娶妻难”。同龄适婚女性短缺,男性就会向低年龄女性中择偶,挤压到一定程度,就要向别的地区发展,城里哥找乡下妹,富裕地区的男性找欠发达地区的女性,“婚姻剩余男性”最后沉积在经济落后不发达的农村,低收入的贫困阶层。据报道,在贵州省贵阳市牌坊村,村里几乎没有适龄未婚女孩,在册的60名其实早已“逃离”这里在外打工。相反,这个2249人、665户的山村有282条光棍,约占男性

总数的1 / 5,30岁以上的光棍俯拾皆是,最大的光棍65岁。[9]像这样的村子,在我国并不少见。

2、婚龄差增大,家庭稳定性下降

近年来,受到婚姻挤压下结合而成的家庭,夫妻双方大都年龄、文化层次、成长的背景差距较大,夫妻双方缺乏共同语言,婚姻幸福指数下降,我国离婚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全国离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1990年为0.59%,1998年为0.89%每年登记结婚的和办手续离婚的比例已接近20%。[10] 2011年5月公布的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我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较去年同期增长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这些状况都与我国男多女少而发生的婚姻挤压有着莫大的关系。

3、贫困地区,童养媳陋习卷土重来

童养媳从宋代产生到新中国成立中止。起因是一些家贫如洗者,父母为了能让孩子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不惜用较少的钱去购买一些年幼的女孩蓄养在家,待成年后与儿子婚配,以实现婚姻“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重要功能。不难看出,女孩成为童养媳的最终目的就是生育、从事家务、服侍公婆、丈夫,其一生就是男方家的工具、奴隶。而这样的婚姻对男女双方都是一种痛苦,这种低质量的婚姻早在本世纪初的《申报》个案中就有大量的反映,比如:“宗夏氏供儿子年仅十四岁,聘钱氏女为妻,过门童养,迩者不守妇道,时回母家与余苟合,余供小的与宗夏氏相近,私与钱氏往来,自知不合,尚求恩典……。”(《申报》1902年12月11日)如果童养媳仅仅是不尊重女性或早婚习俗而产生的,那么,这一丑恶现象应该会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随着立法的完善、妇女地位的提高而销声匿迹。然而,近年来,这一陋习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却再次卷土重来。据《半月谈》报道:2005年2月中旬,福建省莆田市东海镇坪洋村发生了一起杀人案:该村朱世文用板凳打死了自己的妻子朱秀美。这起刑事案件因朱秀美的“童养媳”身份而显得不同寻常。由此,一个“童养媳”村落也渐渐浮出水面。……坪洋村有900多户人家,几乎每家都抱“童养媳”,村里大大小小的“童养媳”近千名。……记者在径里小学作了一个调查,该校6年级有学生60人,女生33人,其中“童养媳”14人,占女生总数的42.4%;五年级有学生63人,女生31人,其中“童养媳”7人,占女生总数的22.6%。

由此可见,童养媳等婚姻陋习并非仅仅是传统的问题,更是与农村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息息相关,只要男性累积性过剩越来越严重,婚姻就成为一场日益激烈的资源争夺战,那么,贫穷男性就只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得女孩,储存资源,从而实现婚姻目的。[11]

(二)危及社会稳定与安全

1、侵害家庭婚姻类的案件上升

当婚而不能婚的男性剧增,会危及婚姻和家庭、社会治安稳定,大大增加买卖婚姻、拐卖妇女、卖淫嫖娼、强奸、虐待危害儿童等犯罪率的上升。浙江省公安厅统计资料显示,该省近20万外来媳妇中,被拐卖妇女达3.6万人,她们多来自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欠发达地区。据报道,2010年从5月至8月,广西警方侦破28起拐卖妇女儿童系列案件,成功解救22人。[12]时间如此之短,案件如此之大,受害的人数如此之多,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是令人震惊的。由此可见,全国各地拐卖妇女儿童的恶性案件还在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发生与贫困落后地区男多女少及我国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可以说有着某些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2、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案件上升

自从80年代以来,我国整体犯罪率也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危害公共安全,对政府和群众发泄不满等违法犯罪行为更是有所增长。许多游离在家庭之外的适婚男性,因不能成家,将不满向社会或者某些弱势的群众发泄,危害公共安全。据报道,2010年3月23日早上7点24分,南平实验小学门口发生一重大凶杀案,当场死亡3人,送医院救治10人,抢救无效后又死亡5人,嫌犯郑民生当场被抓。郑民生的具体资料如下:

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学历身高婚姻

郑民生男 42岁福建南平人中专毕业 1.75米左右未婚

据报道:郑民生原为马站社区诊所医生,2009年6月辞职,他在行凶时曾高喊:“他们不让我活,把我逼疯了,我也不让大家活。”南平警方调查后初步判断,凶手郑民生疯狂杀人的动机有两点:一是与原工作单位领导有矛盾,去年辞职后,一直未谋到新职;二是至今未婚,且谈恋爱多次受挫。这些都带给他不小的压力。[13]

2010年4月28日15时,陈康炳混入广东省湛江雷州雷城第一小学,持

刀砍伤15名学生和一名为保护学生而与歹徒搏斗的老师。陈康炳具体资料如下:

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

陈康炳男 31岁雷州市纪家镇人未婚

从上述两个恶性案件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嫌犯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均为男性;二是均为未婚。由此可见,确实有这样一部分未婚男性游离在家庭之外,把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在一些无辜人群身上,对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

有关研究表明:由于离婚率的增长,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是隔代养育型的家庭中,这样的家庭要么对孩子疏于管理,放任自流,要么过度愵爱,致使许多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心理发育失常,许多犯罪的青少年成长于解体的家庭。这些因素都助长了我国犯罪率的增长。

3、婚外性行为增多,助长性病传播,危害社会安全

单身男性的过剩,女性的缺失有可能引发非法性交易的泛滥,许多单身男性将会通过嫖娼等非法手段满足自己的性需求。日益泛滥的性交易将会导致性疾病的迅速传播。尤其是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的人群,由于缺乏性知识,性病的传播将更加难以控制。当性病泛滥到一程度,将威胁到很多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和婚姻的稳定,必将极大地危害社会公共安全。

(三) 权益受损,女性的歧视被进一步强化

1、女性的生命权、健康权受损

胎儿阶段,有着“男孩偏好”的传统生育文化观念的人们,在生育政策的强化下,很多原本应该出生的女孩,在腹中就被通过性别选择的技术手段坠胎了,被剥夺了出生权。婴儿和童年阶段,由于大量的溺婴和弃婴现象,很多女婴刚睁眼看世界就被扼杀了。成年后,好不容易成了家,成家后的从夫居婚居制度,以及随之而来的住房、土地分配政策对女性更为不利。已经成家的农村女性,又成为我国自杀率高发的人群,自杀的方式大多数是采用喝农药、上吊等方式。据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报告》的蓝皮书说明:中国目前不但是世界上惟一一个女性自杀率远比男性自杀率高的国家,而且每年有近16万的中国农村妇女自杀,占世界自杀妇女数的一半,可见农村女性的生存压力已经过大。有一句话说:中国社会生

活在最底层的是贫困的民工和贫困的农民,但还有一个生活在他们的底层之下的,就是中国的贫困民工和贫困农民的妻子,她们没有社会地位也没有家庭地位,往往成为丈夫泄愤的工具,她们的生命权同时也受到极大的危胁。

很多在重男轻女家庭出生的女孩,当她们生病的时候,往往不受父母重视,不及时予以救治,听任病情发展,而导致死亡,健康权严重受损。中国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女孩存活率低于男孩存活率的国家之一。

走访中,笔者了解到,在农村,很多家庭都有不生一个儿子不罢休的现象。很多家庭因为想生一个男孩逃避计划生育,而到处东躲西藏,生了一个又一个,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成为了超生游击队。在城市,有些在国家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上班的男性,因妻子生育了一个女儿而选择与妻子离婚,再另娶妻生儿子。也有些没有在单位上班的城镇户口的夫妻,第一胎生育了一个女儿,则千方百计躲避计划生育,即使被罚款也要生育一个男孩。在《武汉晚报》也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有一名赵姓妇女为迎合婆婆“传宗接代”15年间竟然打胎8次求子,因赵女士夫家的哥哥就因嫂子没有生儿子而被迫离婚了,赵女士吸取“前车之鉴”的教训,从生下女儿开始便准备怀第二胎,但因每次怀的都是女儿,赵女士便陷入怀了打,打了又怀的恶性偱环中,最后连人工授精都用上了,直到赵女士40岁,最后这次人工授精又以自动流产失败告终,造成赵女士身体状况已经极度虚弱,却还要面临被婆婆逼着离婚的困境。[14]以上案例仅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例,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使女性进一步沦为了生育的工具,导致了妇女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健康权受损。

2、女性发展权受损

突出表现为就业性别挤压。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婴儿出生性别比升高并带动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升高,会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将产生某些影响。带有性别特色的职业将会感受到危机,幼教、护士等职业将会变得奇货可居。而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男性职业将更加拒绝女性的参与,女性在就业中的歧视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 75 家企业中,有42 家表示,在工薪相同的情况下,愿意招收男大学生,只有 3家表示愿意招收女大学生。在许多招聘会上,有不少用人单位打出了“只限男生”、“男生优先”的招聘条件。女生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据上海市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女大学生如要找到满意的工作,远要比男大学

生付出更多。并且在所有调查者的性别与收入比较中,男性在试用期内的月净收入是 1915 元,比女性高出 95 元;转正后,男生月均收入为 2706 元,比女性高出了 265 元。以上一系列数字充分地说明男女两性在就业方面存在不平等。[15]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一些服装厂男女工比例已达4∶6,不少纺织厂因招不够女工而改用愿意接受低薪的男工。很多服务行业,如保姆、幼师、招待员等过去男性不愿意涉足的行业,将会有大量的男性加入。据此分析,男性劳动力过剩会增强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竞争,在某些有性别歧视的就业单位,会加剧女性就业难度;某些就业岗位也会因为男性激烈争抢,造成用人单位压低工资,劳动者收入减少,引起社会整体福利降低,也将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

3、性别暴力①加剧

出生性别比持续走高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产前的性别选择,这是做为生育的承担者--女性,在怀孕时经过性别鉴定后以流产或者引产等方式实现的。流产或者引产等产前性别选择的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妇女的身体健康。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把“对妇女的暴力行为”作为12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并把“溺杀女婴和产前性别选择”(第114节)包括在对妇女的暴力行为中。[16] 联合国关于《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19号一般性建议”(1992)指出:基于性别的暴力是严重阻碍妇女与男子平等享受权利和自由的一种歧视形式(第1条);歧视的定义包括基于性别的暴力,即因为女人是女人而对之施加暴力,或女人受害比例特大(第6条);强制绝育或堕胎对妇女的身心健康有不利的影响(第22条);建议“防止在生育繁殖方面的胁迫行为……例如非法堕胎”(第42条)。[17]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可以听到有些妇女为了生个儿子,多次流产,导致身体极度虚弱,甚至有些死在流产的手术台上的事例。因生育中的男性偏好问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妇女身体遭受到巨大的创伤,使女性进一步沦为了生育的工具,加剧了对女性的歧视。

①性别暴力:即不同性别的人之间的由性别导致的暴力事件,主要是指男人对女人使用暴力,原因有多种,

比如家庭暴力,性别歧视暴力等。这个名词是由反对性别暴力引申出来的,是由世界妇女权益组织提出的概念。当然,性别暴力也包括女性对男性的暴力行为,但这不是主要内容。基于性别的暴力是严重阻碍妇女与

男子平等享受权利和自由的一种歧视形式。有一项关于消除性别暴力的16日行动是一项全球性活动,它源于1991年妇女全球领导中心(Center for Women's Global Leadership)赞助成立的第一届妇女全球领导协会。16日行动主要的组织策略是通过个人和群体的力量通过各种来倡导消除针对妇女的各种形式的暴力活动。

二、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分析

出生性别比失衡造成的问题单身,问题人群,问题家庭等社会问题已经日益显现,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影响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探索分析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因素,对于寻找并制定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男孩偏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文化根源

1、传宗接代的传统生育观,造成了强烈的“男孩偏好”

中国一直沿袭着“从夫居”、“从父姓”、“子继承”等,以男性为主的传统婚姻家庭模式,受到传统婚姻家庭观影响的具有强烈的“男孩偏好”的生育文化观,也无时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表现在有关婚丧嫁娶、养老生息、家族活动、社区交往的无形的观念、知识,行为模式,习惯,还表现在有形的场所运作和复杂的结构系统上。这些结构性的组织、制度、惯例在互相牵扯作用,建构着、指导着、实行着,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农村中,我们现在还经常可以听到有关的一些俗话,说生了女儿的:女儿户,老绝户,家里门头立不住;与村里人吵架,别人就会说:你有本事咋不生个男孩!生女孩的妇女见人说话没底气,感觉自己不中用,不敢出门;丈夫感到窝囊,爷爷奶奶觉得上辈子亏人家了。说生了儿子的:积德好呀,后继有人啦;香火不会断了;吃了定心丸啦;自己站在人前高一等,走路都气势,说话有气势了,觉得自己很争气。[18] 心理学上,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受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从而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做“从众”。这种生男偏好的现象,也可以用“从众心理”的现象进行解释,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传统的”多数人要求生子“传宗接代”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强烈的“生男偏好”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所以,正是这种心理,形成了农村家庭都想生育一个男孩的强烈愿望。这种传宗接代的生育文化观,对人们的生育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导致我国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的根源。

2、传统的婚姻家庭制度,造成了女性地位的低下

(1)我国传统的婚姻习俗助长了男尊女卑的家庭地位。男婚女嫁从夫居的习俗就是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为了嫡长子继承制度而将男内(娶)女外(嫁)、一夫一妻多妾婚制固定下来而流传至今,尽管有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自由恋爱、废除多妻妾的婚姻革命和妇女解放的运动,但至今没有人质疑过男婚女嫁、娶妻生子,养儿防老这些父权制婚姻家族制度及其风俗,反认为这些是开天辟地以来的金科玉律,很少有人探究和愿意接受黄帝可能是“倒插门”、他的姬姓是从妻子家族得到的事实。这种从夫居的嫁娶模式,沿传至今,使女性结婚后,离开了自己生长的环境,进入夫家的陌生环境,需要重新适应,迎合夫家人的一些喜好,若是在夫家稍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便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即使在夫家受了气,也只能忍气吞声,大多数女性只能靠给夫家生儿子“立功”,在家里才稍有话语权,这些都进一步助长了生男偏好的行为。

(2)我国传统的继承习俗削弱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在中国几千年的风俗习惯中,女儿是没有继承权的,传子不传女一直是古代中国人奉行的金科玉律。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虽然在这部法律的第二十四条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但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按照这个规定执行,仍然是按照传子不传女的风俗习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自一九八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地位的提高,人们经济文化观念的转变,部分人开始关注生活中女性的主体意识,有一部分女性开始获得了一定的继续权,但在农村及一些落后的地区,女性在继承方面与男女平权的地位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3)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降低了女性的培养价值。晚于周公七百年的孟子说过“娶妻为养”,就是以男婚女嫁从夫居婚姻制度为基础的。“娶妻为养”就是“养儿防老”的经典论述,男子娶妻养自己的父母,这是男子的孝,出嫁的女子自然对生身父母不能尽孝了。孟子更经典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深刻地影响中国人生育观念习俗两千多年。这些习俗沿传至今,女性出嫁后从夫居,就算是没有迁移户口,她原先在娘家的田土和山的承包权也往往被收回,而在新迁入村又不能及时得到相应的土地使用权。且即使能够获得土地,土地的质量与数量上与男性相比,也明显不如男性。失去原先的土地的妇女,往往在家庭中处于不利地位,很难与男性平等地参与家庭决策,女性自身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又比如:现在很多城郊结合部存在拆迁补偿的事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不断创新完善领导机制、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保障体系,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整体水平逐步提高,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但是应当看到,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正常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据统计,20xx年xx县综合性别比为100:115.57,高于正常值8.97个比点,二孩、多孩性别比更是 偏高于正常范围。这表明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情况仍然复杂,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这也是影响我县人口安全、有效化解社会隐患的最大障碍因素之一,务必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是群众的婚育观念落后。中国是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愚昧、落后的封建意识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及生育观念,农民“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不生男孩就断了后,只有男孩才能延续香火,光耀门庭。加上目前农村的生育政策是一胎为女孩的可以有计划地批生二孩,于是对现行政策采取了一种制度化规避行为,在生育二胎及二胎以上胎次时基本倾向于生男孩。 二是落后生产力的制约。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尤其是农村地区,生育男孩首先是生产上的需要。因为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沿用着传统的生产方式,重体力劳动主要靠男性承担,女性由于生理、体力方面的差异,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劳动力。此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养老送终主要依靠自己的儿子孙子。许多人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断了香火便是大逆不道,对祖宗之“大不敬”,因而相当一部分人不得不倾向于“养儿防老”。 三是打击“两非”案件查处力度不够。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b超的普及应用,某些 从医人员受不法利益的驱使,在孕检的名义下为孕妇作性别鉴定大开方便之门,轻者给亲朋好友大开绿灯,拿胎儿性别的“答案”送人情;重者在金钱攻势下,丢掉原则,忘却职 业道德,接受贿赂,违反规定泄露“b超”透视结果,牟取暴利,尤其是二胎及二胎以上 的性别鉴定及性别选择性中止妊娠更为猖獗。 二、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衡带来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婚姻挤压加剧。婚姻挤压是出生性别比失衡最直接的后果,表现在婚姻市场上就是男性数量大大地多于女性。据预测,我国在2020年时,25至40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口和婚姻模式的重大变化,中国在未来必然会面临一个有大量男性因无法找到配偶而终身不能结婚的状况,这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压力。特别在贫穷落后的乡村,不少年轻女性涌入发达地区,造成适龄女青年奇缺,形成一批“光棍”大军。有的地方很多大龄男青年只能跨越年龄界限,找年龄比自己小很多的女人作妻子,造成严重的“婚姻透支”现象,不少条件较差的男人只能“望女兴叹”。

人口性别比

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成因及对策 姓名:郭玥专业:统计学班级:二班 摘要:我国自80年代初开始,人口出生性别比例持续升高,由此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带来了“婚姻挤压”问题;加大了女性就业压力;加大了社会养老的压力;对家庭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冲击。造成性别比失衡的原因,除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外,还有医疗条件的改善及先进医疗手段在胎儿性别鉴定上的应用和计划生育监管工作的缺欠。鉴于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与举措切实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关键词:人口;人口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失衡;成因及对策 Causes of China’s Imbalance Sex Ratio at Birth and Its Countermeasure 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980s, our country has been increasing unbalanced ratio in sex, which triggers many social issues: marriage squeeze, women’s employment pressure, social care for old ages, and stability of family and society. Imbalanced sex ratio at birth results from less-perfect medical conditions, low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medical treatment to fetus sex identification, etc. besides backwar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s well as stereotype of regarding sons as better than daughters. In view of such situation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s some measures which will be contributed to solving the imbalance sex ratio at birth. Key words: population; population sex; ratio of sex; imbalance of ratio 一、引言 性别的划分是基于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区别,是人口最基本的属性之一。人口性别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体人口中男女人数的比例关系。通常我们用人口性别比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性别结构,即用男女人数之比(以女性人口数为100)来表示。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性别比在95—105之间,一般把这一范围内的性别比视为基本平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男性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女性人口数量,或者女性人口数量大大超过男性人口数量都称为“人口性别比失衡”,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后果,如未来婚姻市场的失衡和家庭关系的不稳定等,可以说,男女两性发展的平衡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稳定和发展基本前提。 根据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7即我国的男性与女性

性别结构失衡

《中国人口结构问题》李建新 重点:我国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之一—性别结构失衡。具体探讨什么是性别结构失衡,其原因的讨论,以及造成的不良后果。 当今中国人口一个显著的也非常令人担忧的特点是性别结构失衡,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男性的人数比女性的人数多。这无疑跟我国实行的人口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性别结构是指出生性别比,出生性别比是指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出生婴儿中男婴与女婴之比,一般以每100个女婴对应多少个男婴来表示。出生性别比是决定人口性别比结构的基础。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出生性别比应该是个常数,即在没有外部因素干预生育行为的条件下,出生性别比应该是稳定在105左右的常数。 但我国人口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出生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直至2006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人口出生性别比仍高居不下,高达119.25.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长期偏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我国人口性别比结构有两个特点。其一,城乡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动的方向是一致的,两者都偏离正常值。其二,存在着城乡差异,乡村人口出生性别比明显高于城镇,而且城乡差距在扩大。而导致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多种多样,具有复杂性、多元性和变化性。但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看法。以往某些观点受到关注,比如以下所提几种。第一种,“社会经济基础论”,即认为经济因素是影响人们男性偏好选择的重要变量。男性劳动力是农村家庭生活的保障,且社会经济基础越薄弱、发展越落后,对男性的偏好。第二种,“生育文化论”,如男尊女卑、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传宗接代的观念。第三,“少生动因论”,即少生孩子是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一个原因。第四,“技术论”,胎儿性别检测技术和选择性流产是每年男婴出生的数量高于女婴。但是,究其根本,我国实行的生育政策才是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20世纪80年代一来的生育政策,无论是城市的“一孩”政策还是农村的“一孩半”政策,都直接阻止了许多人通过生育数量实现生育男孩的愿望,严格的生育数量规定会直接影响到人们通过生育数量达到生育性别的要求。因而人们才会进行人为干预,如选择性流产和钻政策空子等。 出生性别比失衡造成了一些不利的社会后果。第一,女婴生存的健康条件下降。实行计划生育后,女婴的死亡率较男婴死亡率偏高,与正常情况下相反。这是因为过严的政策生育下,特别是存在性别歧视的某些地区对女婴的健康条件漠不关心,直接导致其死亡率上升。第二,性别结构失衡会造成婚姻挤压。我国男多女少的人口现状造成一部分男性找不到可以结婚的女性对象,无论是寻找同龄的女性还是低龄的女性都存在这个问题。第三,性别结构失衡对社会稳定与安全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婚姻拥挤造成的“剩男”问题容易滋生各种社会犯罪现象如买卖婚姻、拐卖妇女、性犯罪等。男女性别结构失衡的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 现在男女比例不平衡是我国非常明显也非常值得重视和去解决的一个问题。在七根本原因的探讨上,有关部门却否认现行生育政策不是造成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认为生育政策不应为出生性别比失衡负责。着中观点是错误的。相关部门应该正视我国人口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公正地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而不应一味否认其政策存在的不足。在正确分析其原因后我们更要对这个问题足够重视并致力于寻求相关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减缓当前我国性别结构比失衡带来的一系列社会负面效果,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环境。

内蒙古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第二章人口性别年龄构成 一、性别构成 人口性别构成是衡量人口结构是否合理的最重要指标。性别比例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家庭生活,合理的性别比例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由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偏高,引起了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国务院有关部门曾联合启动了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行为。专家学者也对此进行了见仁见智的分析评论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内蒙古人口性别构成确实存在偏高的现象,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更为严重。对这一问题应该以历史的、现实的观点客观地分析和对待。 (一)内蒙人古人口性别构成现状 历次普查数据显示,内蒙古总人口性别比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第一、二次人口普查时比较明显,性别比严重偏高,分别达到128.62和118.64。1982年下降到了109.02,这是因为解放后较低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对总人口性别结构的稀释作用,使总人口性别比直线下降。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后,虽然内蒙古人口的性别比仍然高于全国,但差距比较小,而且接近正常值(见图2-1)。 图2-1内蒙古及全国历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性别比 单位:女=100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5.20,而内蒙为108.05,在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由高到低居第五位。排在前四位的是天津市、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其性别比分别为114.52、110.90、109.00和108.26。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内蒙古总人口的性别比还是偏高的。 总人口性别构成是以往历年出生人口性别构成、死亡人口性别构成长期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历年出生人口性别构成的影响较大,近期的或个别年份出生、死亡人口的性别构成影响较小。如果是开放型的人口,即人口流入、流出比较频繁的地区,其性别构成还受到流动人口性别构成的影响。对于整个内蒙古地区来看,最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构成。早期总人口性别比偏高是历史原因,近期总人口性别比升高是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上升的结果。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内蒙古2010年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09,而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之间,也就是说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远远超过合理范围警戒线。 图2-2内蒙古历次人口普查出生婴儿性别比 单位:女=100 19641982199020002010普查年份 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2000年之前,内蒙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108左右,稍有上升的趋势,但是2010迅速达到112.09的水平。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主要发生在近几年,这点可以从分年龄人口的性别构成也可以得到印证。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0岁—3岁人口的性别比超过了110,而9岁以上人口的性别比

调查10年后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中国人口发展面临挑战,人口问题专家彭希哲接受本报专访时认为:出生性别比长期失衡以及出生率常年偏低将成未来十年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 据《羊城晚报》11月18日报道彭希哲认为,在实施了30 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面临的与人口有关的挑战更加复杂和严峻。老龄化趋势已无法逆转,民工荒、婚姻挤压等矛盾也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应当尽快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将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8 左右的水平,以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的长期均衡协调,避免过快的老龄化进程和人口总量在未来迅速下降。十年后,中国或有三千万男人被迫打光棍 羊城晚报:与人口发展相关的话题中,目前公众比较熟悉的一个词汇是“剩女”,您怎么看? 彭希哲:人口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感受在时间上可能不同。比如说,民工荒一出现马上就感受到了,但婚姻挤压现在还不明显,会在未来十年间凸现,而且主要不在城市。在偏远穷困的农村,问题严重的不是大龄未婚女性(剩女)的问题,而是男光棍的问题,是娶不起老婆、娶不到老婆的矛盾。由于这些地区与外界联系不紧密,研究者包括媒体看到的,可能跟实际情况有脱节。

未来10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结构失衡的后果会逐渐凸显,这就是婚姻挤压。我国目前的出生性别比还是118,就是每出生一百个女孩,会出生118个男孩,这种状况已经存在了近30年。中国人一般在20岁到44岁结婚,现在这个年龄段的男性比女性多了1500万,这个比重在未来10年中会持续上升,结果是,也许会有将近3000万男性找不到老婆。 男光棍与剩女是不一样的,剩女的问题大多是个人主动选择的结果,而男光棍常常是被动的,是因为中国人口里少了几千万女性,必然有人不得不打光棍。 羊城晚报:近两年,民工荒也备受关注,有人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即将或已经到来。您怎么认为? 彭希哲:“刘易斯拐点”本身存在争议,我也基本持否定态度。“刘易斯拐点”有很多限定条件,许多条件我们现在都不符合。我们现在每年新增加劳动力人口在1300万到1400万,这个数字在未来还会逐年减少,主要是过去人口出生减少的结果。尽管这会导致劳动力供应的变化,但不会因此而产生这么严重的民工荒。 民工荒与我国经济布局的变化相关联,原来大量民工到东南沿海,现在随着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全面铺开和新农村建设,民工能去的地方越来

性别比失衡问题调研报告

性别比失衡问题调研报告 1、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不断创新完善领导机制、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保障体系,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整体水平逐步提高,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但是应当看到,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 2、加大法制与监管力度,从源头上堵塞性别比失调的漏洞。计生、卫生、公安、纪检等部门要联手形成强大合力,集中整治b超市场和技术服务市场,严厉打击非法利用b超进行鉴别性别行为和非法进行选择性终止妊娠行为,并且要将打击“两非”的突击性工作变成一种经常性工作来抓。对性别鉴定、选择性别流引产、遗弃女婴等行为实行重奖举报制度;所有医疗机构、单位要严格遵照《湖南省生育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育龄妇女尤其是第二胎孕妇进一步加强孕情生育监测跟踪服务;对残害欺负女婴、女孩者一定要从重从严惩处,力争公捕公判,以增强威慑效果,坚决刹住性别比居高不下的势头。 3、加强宣传教育,以形成全社会“关爱女孩”的浓厚风尚。要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正常的新生儿性别比是维持人类社会稳定的基础,新生儿性别比失

衡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危害。同时要大力倡导婚育新风,转变婚育观念,让人民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对不承担赡养义务的女儿给予道德上的谴责和法律上的惩罚,在全社会营造女儿积极赡养父母的良好氛围,让女性跟男性享有一样的权利,也承担同样的义务,真正做到男女平等。 4、进一步发挥利益导向机制作用,加大奖励扶助力度。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落实奖励优惠政策是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问题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女孩成长和计划生育女儿户的奖励扶助、土地分配、养老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优惠政策,并抓好落实。教育、科技、民政、财政、劳动保障、水利、农业、工商、扶贫等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时要落实对女孩及计划生育女儿户的同等优先原则,千方百计为他们多办好事,多办实事,充分发挥利益导向的作用,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5、加快发展,切实提高妇女地位。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尤其要尽快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和农村低保等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使他们逐步从“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同时要努力提高妇女地位,使女性与男性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参加工作的权利以及参政议政的权利。引导农村妇女发展生产,学习科学技术,为她们提供农业技术和

在校大学生性别比例失衡现象分析及应对措施

在校大学生性别比例失衡现象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校大学生女生越来越多,出现性别比例出现失衡的现象。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在校大学生性别比例的失衡对地区的发展和未来人才性别比例结构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急需各种人才,而在校大学生性别比例的失衡势必会影响我国未来的人才结构,从而影响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改善解决,以保证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教育;在校大学生;性别比例;社会发展;经济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据《证券时报》等报道,2010年二季度GDP总量上超过日本,昂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人均GDP等诸多领域,中国依然大大落后于日本,中国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虽然不考虑某些专家所预测的中国将在2020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即使在人均GDP上超过日本,中国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要使经济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有人才作为保证。而目前在校大学生性别比例问题无疑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隐患,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1. 在校大学生男女比例现状 在中国高校中,“阴盛阳衰”几乎成为普遍现象。据统计,1957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学生中,女生占总数的23.2%;1980年,恢复高考3年之后,女生仍只占23.4%。而1995年至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女生比例由35.4%升至45.7%。2007年,新入学的女生比重首次超过男生,达到52.9%。2010年,考上大学的女生数量比男生多33万。从2007年开始,国内普通高校招生中的女生数量首次超过男生,之后一直出现压倒性数量优势。 “阴盛阳衰”的情况在一些文科院系表现尤为明显。“以前工科院系女生是‘国宝’,现在文科院系的男生成了‘国宝’。”据《潇湘晨报》报道,2012年湖南师大文学院新生男女比例1:9成“女儿国”。而且阴盛阳衰这一现象再也不仅仅局限在师范类院校了,就连长沙理工大学,今年男女生比都到了6:4。据《燕赵都市报》报道,“红花多,绿叶少!”河北省内一所师范类高校招生人员从招生现场发出感叹说。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年计划招生328人,其中招录男生仅63人。 在一些男生占据绝对优势的传统工科院校,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面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等以前男生人数占优的专业,女生的身影在持续增多。而在代表高层次人才的硕博研究生培养上,很多学校的硕士研究生专业也都是清一色“娘子军”,男生成了“稀有动物”。 高校女生不仅在数量上超越男生,入学成绩和校内表现亦让人刮目相看。日前,一家媒体对外公布了其对国内27个省份的文理科状元调查情况。2012年27个省份63位获得文理科状元的学生中,女生数量超过五成。33名女生中,有24名获得文科第一名,占文科第一名总数的73%。相比较文科,在理科第一名的阵地上,男生仍然是主导。笔者在大学曾经带过两个班,班内男生人数一个为1/2、一个为2/3,但班级成绩排名,前十名女生都占70%,考研成绩也是女生远远好于男生。

人口性别比原文

透视我国新生婴儿性别比失调现象 丹阳市委党校王佳好 人口出生性别比指的是每新出生100个女婴相对应的男婴的数量。从国际经验来看,正常值一般在105.2左右——新出生男婴的数量较女婴稍多一点,人口学家把这个指标称为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恒定值。这样,在男性死亡率大于女性死亡率这个人类生物性特征的影响下,到婚龄年龄段人口的性别比就会大致平衡。如果出生性别比超过了107,或者大大低于103,那就会造成未来婚龄年龄段女性或男性的短缺,形成婚姻挤压,使婚姻市场上缺少竞争力的那些找不到配偶的人数大幅增加,从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并扰乱既有的婚姻秩序。 一、日趋严重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 近年来一个数字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不少媒体称,中国男女性别比例出现严重失衡,到2020年,中国处于育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 1990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男女婴儿比例为

112:100超过正常值6个百分点进入警戒线。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男女婴比例跃升到120:100,猛超了10多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应的数字是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而有的省份竟达到135:100,大大偏离了103~107的正常范围(形势不容乐观)。国际公认性别比例在106:100之间为正常。 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至今,据全国统计表明,2003年生一胎的性比别为107.1,生两胎的性比别为151.9,生三胎的性别比达159.4。而据海南省的一项统计表明,生一胎的出生性比别为118.3,生两胎的达到119.4,生三胎的则高达233.3。也就是说,生的胎数越多,选择生男孩的越多。据估计,在中国每诞生一个新生命,就有2.5个婴儿被堕胎。每年至少有30000胎儿因为是女婴而被流产。华龙网报道,重庆市新出生人口性别失衡有所加剧。据统计,2002年,重庆市新生儿性别比为137.1:100,而2003年11月,该市新生儿的性别比达到了139.61:100,特别是二胎生产,性别比高达177.9:100。 近20年来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积累效应已经显现

我国单身人数近 2 亿 其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我国单身人数近 2 亿其中男女比例严重失 调 西南证券的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份关于单身狗的专题报告:《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或在屏幕深处》。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单身人口近2亿,正面临第四次单身潮。造成单身人口越来越多的原因有5个,包括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择偶经济要求也越来越高等。(据统计,2020年深圳单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15920元,北京14900元,上海12065元,广州8975元。) 目前,我国单身人数近 2 亿,其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婚恋交友需求庞大。同时,伴随着离婚率的持续增长,二次婚恋需求也将持续扩大。 《2014 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和《2014 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20 岁至59岁年龄段单身人口总数为 1.7 亿人,其中男性为 1.04 亿人,占比 59.6%,女性为 0.7 亿人,占比 40.4%。男性比女性多近3500万人,未来此差异将不会改变。 历史上,我国曾出现过几次单身潮。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女性地位及自主意识的提高,主动选择单身的女性增多,第四次单身潮来临。 为什么单身狗越来越多? 1、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剩男”问题严重 中国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国家。重男轻女、

偏好男孩的思想观念是造成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 注:联合国明确认定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 102-107 之间,其他值域被视为异常。 而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长期失衡造成适婚年龄段男女比例失调,适婚年龄段的男性人数大大高于适婚年龄段的女性人数,导致女性人口紧缺。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 比 100,“70 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高达 206 比 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多女少造成“婚姻挤压”,不少男性被迫成为“光棍”。“剩男”社会问题越发严峻,适婚年龄段男性婚恋难度加大,单身问题难以解决。 当“90 后”进入婚育年龄,这种现象会更加严重。 2、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高学历女性更难找到相应配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和普及,女性与男性有着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近年来,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0年只有 0.88%的女性进行大学本科学习,2015 年这一比例达到 5.76%,涨幅近6 倍。另外,2015 年女性人数占研究生总数为 45.4%,相比 2000 年上升 15.2 个百分点。 女性受教育年限增加势必影响婚恋年龄,导致结婚年龄推后。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高学历女性更难找到相应配偶。 2000 至2010 年,男女的结婚率显著下降。2010年,女研究生的结婚率下降到 50%以下,其中 25-34 岁这个年龄段下降明显。 表:不同年龄阶段研究生有配偶比例( %)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加之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我国人口数量正在稳固平稳的增加。但是,在数量增加的背景下,出现了性别比失衡的社会问题,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通过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从原因入手进行对策概述,具体在更新原有计划生育政策、提高政府计划生育管理能力和转变性别歧视观念等方面进行解决问题。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计划生育工作部门提供一些思想指导和技术意见,为我国更好的迎合国际态势、发展和维护人权主义贡献力量。 标签:性别比失衡;计划生育政策;男女平等 0 引言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程度是相对一定范围而言的,我国的性别比失衡具有持续时间久、分布地域不均的特点。针对这个现象,我国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需要进行更新换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出台的“二孩政策”就是对原有政策的全新调整,通过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转变社会落后风气、落实社保制度等途径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解决。 1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具体现状和原因 1.1 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现状 伴随社会不断发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阻碍。从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出生性别比从80年代以来就有迅速升高的趋势:1982年的性别比为108.5,而到2004年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21.2,虽然在这个危险的峰值之后数据有些回落,但是性别比通常是在103到107的范围内进行波动,随后十余年的数据皆大大超过这个范围。我国人口基数大,约占世界人口比例的五分之一,即使是小数据也同样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性别比失衡存在着空间地区分布不均、持续时间久、城乡差异大等特点,治理解决方式较为复杂多样,需要在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总体来看,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较为严重,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反映了某些地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 1.2 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具体原因 造成我国多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有多重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家庭传统文化思想的牵制。中国传统的父系社会极大的提高了家庭对男孩的期盼,大多数家庭认为生育男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宗接代,也只有男孩才有资格成为家庭的继承人;二是“两非”非医学需要技术的兴起。提前鉴定婴儿性别,选择进行人工流产是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重要原因,这些技术严重违背了

【男女比例最大的国家】中国男女比例

【男女比例最大的国家】中国男女比例 中国因为社会重男轻女的风气,导致现在男女比例失衡,很多大龄男青年找不到老婆,那么小编带你来看看男女比例最大的国家。 男女比例最大的国家 拉脱维亚,世界上最愁嫁女儿的国家,不要以为是姑娘们不够优秀,只是男女比例差太大,名列世界第一。据说,这个波罗的海沿岸的小国的水土气候更适合于女性胎儿和婴儿的存活和成长。满大街都是单身的金发碧眼美女的感觉,绝对可以称得上男人们最向往的天堂!据拉脱维亚中央统计局统计,拉脱维亚男女比例相差8%,差别居世界第一。 关于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文:Latvijas Republika)是一个位于东北欧的国家。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于1991年独立。西邻波罗的海,与在其北方的爱沙尼亚及在其南方的立陶宛共同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方则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二国相邻。在2003年9月20日经由全国性的公投,拉脱维亚人投票决定加入欧盟,其会员国身份自2004年5月1日起生效。拉脱维亚并在2004年3月29日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会员国,在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拉脱维亚的经济改革彻底得改变了前苏联僵化的经济旧模式,最终建立起西欧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男女比例失衡的国家排名 第二位,爱沙尼亚,男女比例;0.86:1 第三位,乌克兰;0.86:1 第四位,白俄罗斯,男女比例,0.88:1 第五位,立陶宛,男女比例0.88:1

第六位,俄罗斯,男女比例:0.88:1;俄罗斯,是世界上男女比例失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最新人口普查结果,现在俄罗斯人口总数约为1.44亿,男女比例为1000∶1147,城市人口男女比例甚至达到了1000∶1167。俄罗斯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6700多万和7700多万,整整相差1000万。 第七位,匈牙利,男女比例:0.91:1; 第八位,摩尔多瓦,男女比例:0.91:1 近年来中国男女比例开始失衡,跟中国的重男轻女风气有关,虽然政府一直在提倡男女平等。在这里小编和大家说,女人男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组成,望大家不要有性别歧视,女人也能顶起一片天,不然过十几年我们也要和拉脱维亚了。 感谢您的阅读!

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现状与成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0431314.html, 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现状与成因 作者:程惠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3年第04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教师性别结构单一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幼儿教师性别结构不平衡所造成的诸多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为什么幼儿教师性别结构会单一化,他会带来什么不利影响,怎样改变这种不良局面,怎样培养幼儿园男教师并吸引他们从事这一项崇高而光荣的事业,以成为目前教育事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掌握并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当前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现状,也通过对幼儿园男教师的培养、使用情况的分析,揭示了幼儿园教师性别单一化对儿童成长、幼儿教育发展以及幼儿园管理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并提出解决对策,以达到优化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教师;性别结构;对策 【中图分类号】G533.40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29-01 在系统的发展变化中,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教师群体的功能也是由其一定的结构特质决定的,只有当结构体系趋向合理、和谐共生时,教师群体的育人功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核心力量”才能得以有效凸显。这样才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反之,幼儿教师结构不平衡,对幼儿的成长,对幼儿园的建设,以及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分析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问题和对策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主要从三个大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分别为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现状与成因、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不平衡引发的问题、改变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对策与建议进行论述,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论述,可以清晰的知道本篇论文的大概内容,在现有的教师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让相关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达到优化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目的,从而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现状 1.幼儿教师性别结构调查情况。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据包头市教育局幼教科统计的数据,2009年该市妇联幼儿园共有(3 )所,他们分别是新时代幼儿园、育才幼儿园、迎宾幼儿园。目前这些幼儿园中无一名男教师,可见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严重失调。 2.学校培养数量少。作者所调查的三所师范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培养幼儿园、小学教育工作的主体力量,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性别结构来看,目前,三所师范大学女生比例较高,男女生比例在总体上出现结构性的失衡。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上)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上) 早在 1993 年 4 月 19 日,当"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中国第三次人口普 查 1981 年全国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年出生婴儿性别比为 10847 之 后,出生性别比的问题就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有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研究,也成了国内人口研究最为关注的一 个课题。 1986 年,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提议与倡导下,在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经过充分的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与人口研究单位 联合召开了全国出生性别比专题研讨会,广泛、深入地分析与探讨了全国 及各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成因及其相关问题,当时在国内这是前所未有, 在国际上也实属罕见。 迄今为止,有关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研究成果,大多数都未突破 1986 年全国出生性别比专题研讨会对 1981 年出生性别比升高进行归因分析的 思维定势。 近期,一些西文学者及宣传媒体,对始于 80 年代初的中国出生人口 性别比逐年升高成因,所作出的种种猜测、质疑与分析基本是老调重弹。 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至今仍未有令人置信的相关成果可以诠释,使 尚存疑点得以消除、尚存问题得以圆满答复所致。 美国密西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主任巴巴拉。

安德森教授和布赖恩。 西尔弗教授,针对有关中国 80 年代来出生性别比变动研究的近期成 果与结论,在 1994 年关于中国的生育与出生性别比专题研究报告中,明 确而坦率地指出虽然我们对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升高进行了一些可能性解 释的探索,但要肯定地回答这一问题,只能期盼于今后的研究。 重新认识出生性别比的概念、理论及其值域问题所谓出生性别比,通 常是为了便于观察与比较所定义的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的出生男婴数。 出生性别比对某一人口一定时期内出生的婴儿总数而言,可有人口出 生性别比;出生性别比对分孩次而言,可有分孩次出生性别比。 所谓某人口出生性别比,是指该人口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 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 例如,某人口 1975 年的出生性别比为 105,则表明在 1975 年出生总 人口中,每出生 100 名女婴相对应的男婴出生数为 10520 世纪 50 年代中 期 1955 年 10 月,联合国在其出版的《用于总体估计的基本数据质量鉴定 方法》手册Ⅱ,Ⅱ认为"出生性别比偏向于男性。 一般来说,每出生 100 名女婴,其男婴出生数置于 102~107 之间。 "此分析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 102~107 之间。 从此,出生性别比值下限不低于 102、上限不超过 107 的值域一直被 国际社会公认为通常理论值,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 1967 年美国优生协会出版的《优生季刊》第 14 卷第 2 期,刊登了印 度孟买大学经济系普拉文。 维萨里亚的"登记相对完整的国家及地区出生性别比"一文。

性别比例失衡 Gender Imbalance (高中英语作文)

性别比例失衡Gender Imbalance 高中英语作文 It has been long recognized that the population between men and women lost balance, especially in the future, this problem will be more obvious. The result is that more men are thought to be the leftover men, which means being the bachelors. The root of this problem traces back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人们很久之前就意识到男女之间的人数失去了平衡,尤其是在不久的将来,这个问题将更加明显。结果是,越来越多的男人认为是剩男,这意味着单身汉。这个问题的根源要追溯到传统文化。 In the old days, men were meant to everything, they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in the family. They raised the family, what’s more, it was believed that only men had the right to make a deal. So women were in the very low status, they did not make a big difference in the society. Every family at that time only wanted to have boys, so some babies girls were even killed when they gave birth, how cruel it was.在过去,男人意味着一切,他们在家庭中是最重要的人。他们支撑了这个家庭,更重要的是,人们认为只有男人才有权利做交易。所以女性地位很低,她们在社会

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县1-4岁人口性别比

性别比:男性人口/女性人口*100 蓝色字体:性别比正常(107以下) 黑色字体:性别比偏高(107-120) 深红色字体:性别比严重偏高(120-140) 红色字体:性别比特别严重偏高(140以上)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年龄组人口性别比: 1-4岁120.8 5-9岁115.4 10-14岁108.8 15-19岁105.4 20岁以上104.1 总计106.2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县1-4岁人口性别比:全国120.8 北京市110.9 市辖区 东城区109.0 西城区113.0 崇文区109.1 宣武区107.3 朝阳区113.2 丰台区113.3 石景山区113.2 海淀区112.4 门头沟区105.9 房山区108.9 通州区109.8 顺义区112.5 昌平区107.3 市辖县 大兴县108.1

怀柔县104.1 密云县108.1 延庆县103.2 天津市112.6 市辖区 和平区99.7 河东区106.7 河西区105.8 南开区107.3 河北区105.6 红桥区105.6 塘沽区103.6 汉沽区117.2 大港区110.6 东丽区109.9 西青区108.4 津南区106.3 北辰区109.1 武清区108.3 市辖县 宁河县137.1 静海县121.3 宝坻县122.6 蓟县123.2 河北省116.2 石家庄市114.3 长安区104.1 桥东区105.1 桥西区107.5 新华区110.1 郊区111.2 井陉矿区107.5 井陉县117.4 正定县101.4

行唐县105.1 灵寿县105.0 高邑县133.2 深泽县120.2 赞皇县135.9 无极县116.7 平山县108.4 元氏县136.9 赵县144.5 辛集市109.3 藁城市109.5 晋州市113.3 新乐市113.6 鹿泉市108.1 唐山市106.8 路南区109.8 路北区106.8 古冶区104.2 开平区108.1 新区106.8 丰润县106.1 滦县103.6 滦南县105.7 乐亭县106.2 迁西县112.7 玉田县108.7 唐海县102.5 遵化市104.2 丰南市108.9 迁安市108.5 秦皇岛市111.7 海港区107.8 山海关区107.8 北戴河区111.2 青龙满族自治县130.9昌黎县107.4 抚宁县109.2 卢龙县107.9 邯郸市123.7 邯山区113.5

男女比例失衡后的社会思考

男女比例失衡下的社会反思 姓名:袁明珍学号:114010111061 [内容摘要]:男女比例协调是自然进化的规律,然而在我国,出现了“男 盛女衰”的现象,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疾病。这一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量的“光棍”的现象。性别比例超出正常范围,未婚青年的增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同时,也将给中国可持续发展带来弊端。上帝在创造亚当时,也创造了夏娃。不仅说明了男女的平等性,同时也说明了男女数量的比例接近1:1。 [关键词]:比例失调社会疾病可持续发展未婚青年 女孩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一出生时就表现的淋漓尽致,由于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当一个孩子出生后是女孩,大多贫困地区的家庭选择把自己的孩子遗弃。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社会将怎样发展下去,那么,谁是明天孩子的母亲,无论社会高科技怎样的发展,关于母亲这个角色,男人是无法代替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在2013年男女比例达到了117:100。在这一严峻的数据下,我们不仅仅看到了女生正在市场是供不应求的,更应该看到这严峻数据背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这一系列问题将会阻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也将会步入印度的后尘。 一、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是由生物学规律决定的,保持在103—107之间.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这一比例严重失衡。”男多女少,新生儿出生比例失调,中国会出现5000万人找不到老婆的光棍汉”【1】。 (一)经济因素是男女比例失调的直接动因 恩格斯指出“人类历史上的两种生产,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一是人类自身的生产”【2】 繁衍后代庸质疑是人类自然属性和需要,但生育数量多少和生男生女往往由当地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在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地区,男性人口往往决定了一地的经济发展。而今天的中国,虽然发展的很快,但贫富差距依然很大,很多地方依然不发达。而导致生育观念上偏重男孩的经济因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男孩的劳动能力和经济效益要比女孩高 在我国偏远的农村,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往往与劳动收入有着直接的联系,男孩子的收入明显高于女孩子。他们对于一个家庭的贡献往往也更大。在偏远地方,大多以农业为主,如果没有劳动力的话,他们的农业生产会受到很大的阻碍。2.男孩对于父母的养老期待值比女孩高 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并且受长期以来的观念影响,很倾向于男孩,比如“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们把男孩看着是“后代”,而女孩始终要成为别人家的人。即使在今天,很多女孩的经济能力比男孩高,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