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等。2.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1、管仲的心理学思想2、孔子的心理学思想3、荀况的心理学思想4、朱熹的心理学思想

古希腊的心理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2、亚里斯多德:《灵魂论》3、柏拉图:《理想国》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人类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学的实验工作。冯特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的三大流派: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说

格式塔心理学(由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柯夫卡和柯勃所创立):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他们主张人的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而是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经被动学习以后的结果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能够客观观察与测量的外显行为而不是意识经验

行为主义或称行为论和行为学派,系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所创立,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

精神分析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1.用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和力必多(Libido)等观念来解释人的行为动力 2.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性征期以及恋父、恋母情结等来解释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 3.用本我、自我、超我来解释人格结构,并以焦虑和各种心理防御机制解释在三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

基础心理学:1.普通心理学2、实验心理学3、生理心理学4、发展心理学5、社会心理学6、认知心理学7、人格心理学8、变态心理学9、动物心理学10、心理测量学

应用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2、临床心理学3、咨询心理学4、工业心理学5、管理心理学6、广告心理学7、消费心理学8、环境心理学9、法律心理学

主要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 2.调查法3.个案研究法4.实验法(0.1实验室实验0.2.自然实验)

观察法通过对人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而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叫观察法。优点:资料真实缺点:观察结果难以验证;难以进行精确分析;不能控制要研究现象的出现;观察结果易受无关因素影响;在质量上较多依赖于观察者的能力

自然观察法:在自然的情景中(儿童心理)例:“不同家庭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控制观察法:在设置的情景中例:“安全感”的研究。△讨论:“眼见为实”吗?魔术表演、特异功能(手掌识字、意念移物)、广场枪击案。

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与想法,依此分析心理特性的研究方法1、问卷法(含测验法)问卷法是指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2、谈话法:谈话法是指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的方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1.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剌激条件或实验条件。(如:照明))因变量(即反应变量。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如:工作

效率))无关变量(又称无关变量)。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如:设备、管理者、天气等)。为了避免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设法予以控制。)2.实验组与对照组3.自然实验与实验室实验

第二章

脑: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神经系统结构:1、神经元2、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由与骨骼肌和感受器相联接的神经组成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把来自眼、耳、、鼻、舌以及皮肤、肌肉、关节等外部刺激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使人感知光亮、声音、疼痛、温度等变化)

人脑包括大脑、间脑、中脑、脑桥、小脑和延脑等

脑的构造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即后脑、中脑和前脑

后脑包括小脑和延髓

中脑包括脑干的一部分,主要机能是视觉的皮层下反射中枢

前脑的主体是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结构

额叶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控制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大脑:从平面上看可分为:左半球,右半球从立体上看可分为:大脑皮层: 额叶、顶叶(灰质层) 枕叶、颞叶白质层

脑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应答性的反应。

无条件反射: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反射:后天形成的、易变的反射。

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自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包括天然的自然与人造的自然。

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社会现实)

三、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一)人的心理在社会实践中产生

(二)社会实践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途径

第三章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通过感觉才可以进行复杂的知觉、记忆和思维等活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客观事物

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感觉的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面对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感觉分为:外部感觉(1.视觉2.听觉3.嗅觉4.味觉5.肤觉)

内部感觉(1.运动觉2.平衡觉3.机体觉)

感受性:感觉的能力

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视觉的明暗适应)(2)感觉对比(对比现象)

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补偿

(3)联觉

3、视觉后像

4、感受性与训练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既相同又相异的心理活动过程

相同点: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

存在的区别: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则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觉是最简单的认知活动,知觉则是高于感觉的认知活动。感觉是单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总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种类: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

依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社会知觉效应: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例:恶人先告状、第一印象)

2.晕轮效应(例: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

3. 社会刻板效应(:男人豪爽,女人细腻)

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影响观察效率的因素分析(1)目的明确(2)计划缜密(3)知识准备与经验基础4)及时记录与分析概括

二、观察力的培养

1.要有明确的目的与计划性。

2.成功的观察有赖于一定的知识、经验与技能。

3.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

4.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5.观察时做好记录。

第四章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回忆现代信息加工理论:输入、储存、提取

记忆内容分: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记忆保持的时间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容量有限,为7+2个组块信息在记忆中的储存超过1分钟以上的记忆

识记是通过对事物反复感知而获得事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识记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识记的规律1.识记的目的: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 2.对材料理解: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3.材料的数量:材料数量越多,平均用的时间就越多。4.材料的性质:直观的优于词语,视觉的优于听觉的。 5.主体的情绪:积极状态的效果优于消极情绪状态的效果。

保持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识记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变化质的变化:内容加工、改造。量的变化:记忆的内容随着时间间隔的延长而减少。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回忆和错误回忆的现象。遗忘和保持是相对立的心理过程。

遗忘种类:暂时性遗忘:暂时的,可恢复。永久性遗忘:永久的,须重新学习。

遗忘的原因衰退说:得不到强化。干扰说: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动机性遗忘说:压抑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速度先快后慢,遗忘数量先多后少。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回忆的干扰作用

影响保持的因素:1、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的重要性3、识记材料的性质4、识记的数量和学习程度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合理组织复习(1)复习要及时。(2)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3)复习的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再认: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重新辨认出来的过程。

再认的条件:1.识记的准确性和保持的巩固性 2.再认的事物与识记所留下事物映象之间的一致性3.再认时的环境与识记时的环境相类似

回忆: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

能回忆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因此,再认容易,回忆困难。

影响回忆效果的因素:1.信息储存的组织水平2.联想线索3.干扰的影响4.主体的情绪状态

联想线索分为(1)接近联想(2)相似联想(3)对比联想(4)因果联想

有效地组织复述与复习:1.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复习时间 2.复习要适量 3.适当的超额复习——150%

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复习时间1.及时复习(依据“先快后慢”规律)和经常复习;2.复习方式多样化;3.采用阅读与尝试重现交替进行的方法;4.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

记忆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第五章

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性和内在联系

思维的基本特性:间接性(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概括性(玩具是可以供儿童玩耍的东西)根据思维过程凭借物的不同分: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指向性分:1.集中思维:求同2.发散思维:求异与创

思维的过程(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其分析和综合的思维的基本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1.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觉的情意功能固着的影响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原型启发定势的作用情绪与动机迁移的作用

第六章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1.情绪情感是人的主观体验

2.情绪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

3.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使人产生情绪情感

联系1.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2.情感是情绪本质内容

1.从需要角度来看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体验。情感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2.从反映角度看情绪:带有情境性、外显性、冲动性。情感:稳定性、深刻性、内隐和含蓄。

认识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例如: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爱国,首先要知国)情绪与情感反过来又影响认识过程

情绪的特性1.情绪的生理特性2.情绪的外显特征3.情绪的两极性4.情绪的情境性

情绪情感的功能1.动力功能(既可以是行为的动力,也可以是阻力)2.调节功能(情绪影响认知操作)3.信号功能(通过表情传递信息)4.保健功能(影响身心健康)5.感染功能(情

绪会互相感染)6.迁移功能

情绪状态划分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平静的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式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绝望暴怒,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

特点:一是激动性,二是冲动性;三是是短暂性

应激是出乎预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具有超压性和超荷性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第七章

意志是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的特征1.自觉地确定行动的目的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从形式上划分,动机斗争有:1.双趋式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双避式冲突:前有狼,后有虎……3.趋避式冲突:果实甜蜜,但汗水太苦…4.多重趋避式冲突:

从内容上划分,动机斗争有:原则性和非原则性动机斗争1

意志行动过程1.采取决定阶段:确定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法制定行动的计划

2.执行决定阶段:及时执行决定敢于克服困难

挫折是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由于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2.挫折原因挫折的心理起因有:自我估计不适当;抱负水平过高;动机冲突;不合理需要等

3.挫折反应:攻击,焦虑,退化,固执,冷漠,逃避等

挫折的心理原因:1.自我估计不适当2.抱负水平过高3.动机冲突 4.不合理、不切实际的需要

常见的心理防御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合理化作用(“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2.替代作用(失之东隅,收指桑榆)3.表同作用4.投射作用5.反向作用(自负的背后是自卑)6.压抑作用7.幽默作用

挫折的自我调节1.正确认识挫折,客观分析挫折的原因2.学习心理防御方式,减轻心理压力3.调节抱负水平(期望越高,失望越大)4.改善挫折情境5.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失败乃成功之母)

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布里丹效应;前怕狼,后怕虎)3.自制性(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坚持性(愚公移山,滴水石穿)

第八章

注意是意识的选择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停止。3.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一定目的,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随意注意。

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4.刺激物的开始与终止5.刺激物的新异性

有意后注意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特殊形式

注意的范围(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

响注意范围的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 2.与个人的活动任务有关 3.与知识经验有关

注意的持久性(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短。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广义的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保持稳定注意的条件 1.与主体状态密切相关 2.与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3.把内部注意和外部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

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地加深和减弱的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

注意的分配的因素:1.对活动的熟练程度 2.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注意的转移指根据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者在同一活动中由一种操作过渡到另一种操作。

注意转移的因素:1.原来注意的紧张度 2.新主意对象的特点 3.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正确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新颖的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 3.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4.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

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2.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严格而适当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4.组织学生实际操作 5.利用间接兴趣

第九章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特征。(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个性)

个性心理特征:指在个性的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需要的种类

按需要的起源分1.生理性需要(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一种需要

2.社会性需要(是社会的要求在个体中的反映。)

按对象分物质需要(人对物资对象的需求。)

精神需要(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

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后来又增加两种: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动机的分类

按起源分:1.生理性动机 2. 社会性动机

按内容的性质分:1.正确性动机2.错误性动机

按作用分:1.主导性动机 2.辅助性动机

按持续的时间分:1.近景性动机 2.远景性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1.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相结合2.及时反馈与评价3.以正面表扬为主4.适当使用奖赏与惩罚 5.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6.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

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需要和诱因是两个主要的因素,而需要又是更为基本的。诱因是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那些客体、情境和条件。

需要如:求知欲诱因如:奖励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表现在三方面:

(1)激活作用小王早上6点准时起床,背1个小时的英语单词。

(2)指向作用小王希望能顺利通过两个月后的大学六级考试。

(3)维持作用哪怕生病,小王的学习计划也从不中断。

学习反馈指对学习过程或结果的了解与知悉。

学习反馈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1)激励动机作用(2)提供信息作用

为了有效的激励学习动机,反馈应该是即时的、充分的。

赫洛克的实验可以证明奖励、表扬比惩罚、批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积极的归因模式1.: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2.成功→运气好→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期望。

消极的归因模式:1.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2.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的相对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的种类:1.物质的兴趣(对衣食住行的兴趣)2. 精神的兴趣(对文学、交往、艺术的兴趣)3.直接兴趣(对事物本身的兴趣)4.间接兴趣(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1、使学生明确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已有兴趣的迁移4、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第十章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只有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能力包括成就和潜能)

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所必需的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

天才:才能的高度的完善与创造性的发展。

优秀教师必备的八种基本的心理能力:组织教材的能力2.记忆力3.逻辑思维能力4.口头表达能力5.观察力6.注意分配能力7.板书能力8.管理能力

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 2.特殊能力 3.模仿能力 4.创造能力 5.认识能力 6.操作能力7.社会交际能力

一般能力(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注意力、思维能力)

特殊能力(美术能力、音乐能力等)

系统采用测验方法来测量人的智力,是在本世纪初,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医生西蒙提出来的。

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创制了新的智力测验量表

一般能力测验(又称智力测验)1比纳智力测验 2.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经统计处理得出的智商,称离差智商

能力测验应具备的条件1、标准化和常模标准化(常模: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

2、信度

3、效度

4、实施程序和记分方法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量的差异)1.超常儿童 2.智力中等儿童 3.智力落后儿童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例如:.“少年早慧”“大器晚成”

能力的类型差异(质的差异)

能力类型差异1.知觉方面 2.表象方面 3.记忆方面 4.言语和思维方面

影响能力的因素 1.先天的遗传素质 2.后天的教育和环境 3.实践活动

4.人的主观能动性

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对能力发展而言是无法分离的,没有环境的作用,遗传因素的影响无法体现;没有遗传因素作为最初能力形成的基础,环境对能力也无法产生影响

首先,遗传是父母把自己的性状结构和机能特点传给子女的现象,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其次,环境是指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最后,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在能力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十一章

气质是指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气质的特点:1.天赋性 2.相对稳定性 3.可变性

气质的一般特征 1.先天的、稳定的、变化缓慢的个性的心理特征。 2.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3.气质的可塑性

根据体液说气质可分为:多血质(奋而热情的人)汁质(泼而好动的人)

粘液质(着而稳重的人)抑郁质(感深厚而羞涩的人)

根据身体形式和组织,将人分为四种:1.运动型(斗志型) 2.肥胖型(矮胖型) 3.瘦长型(高瘦型) 4.畸形型(异常性)

决定气质特点的三种最主要的神经系统特性:

①兴奋和抑制的强度(指大脑皮层细胞和整个神经系统所经受强烈刺激或持久工作的性能)

②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性(指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之间的相对关系)

③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灵活性(指对刺激反应速度和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相互替代、相互转换的速度特性)

气质是由激素的优势地位决定的,气质激素说可分为:1.甲状腺型 2.脑垂体型 3.肾上腺型 4.副甲状腺型 5.性腺

气质类型与教育 1.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

2.要教育学生善于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改善自己的气质

3.要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势和不足,了解自己气质对于工作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

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的结构:1. 性格的态度特征2. 性格的理智特征3. 性格的情绪特征4. 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区别:1.气质先天、可塑性小;性格后天、可塑性大

2.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3气质表现范围窄;性格表现范围广

联系:1.对性格的作用:气质影响个体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个体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气质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被当成性格的特点。

2.在一定程度上可掩盖或改造气质。

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区别:概念不同;性格有一定的阶级性与民族性,能力没有明显的阶级性。

联系:能力的形成受性格特征的制约;良好的性格与能力的结合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性格的类型

心理机能上来划分性格类型: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心理活动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内向型外向型

个体独立性程度来划分性格类型:独立型顺从型

行为方式上来划分性格类型:优越型自卑型

社会形态来划分性格类型:理论型权力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宗教型

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1、生物学因素2、环境因素3、主观因素

现代人应具备的性格特征1、自尊心2、独立性3、自信心4、责任心5、自制力6、竞争心现代人性格培养1、榜样示范2、民主的教育方式3、发挥班集体的作用4、鼓励自我教育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 4 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4.横向研究11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博采众长的学习态度 ?案例: ?玛莎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严重抑郁,功课成绩下降,终日萎靡不振,几乎不与别的同学交谈。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要注意到,玛莎是与男朋友分手不久后变得情绪低落的。抑郁常常与失落感有关。玛莎也许在无意识中把自己的失落感、气愤或抵触情绪变成了对自己的责备和怨恨。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玛莎的抑郁出现之前,她的学习成绩属于中等水平,在出现心理问题后成绩有所下降。当人不能得到好的分数、感情支持、友谊或认可等奖励时,他在学习及其他活动中的努力就会停止。当玛莎变得抑郁时,她的行为也会有所变化,而那些变得更为消极的行为会使她更不可能得到好成绩、赞扬和关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玛莎在高中时学习成绩优秀。因此,她也许没有做好应对大学生活中的困难的准备。如果在她的自我形象中才智和能力非常重要,那么,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对她会是一个大的打击。与男友的分手也会使她感到自己无能。我认为,玛莎感到抑郁、脆弱和茫然,可能是由于她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受到打击而造成的。 ?认知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分析玛莎的思维模式解释她为什么产生抑郁。她可能过于“放大”了近来她所遇到的那些问题的严重性,也可能是她有一些不现实的想法,比如“如果我现在不能出人头地,将来就一事无成”等这类错误的思维模式会导致抑郁。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会给教育带来变革 –机能主义,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新教育运动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引起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基本目的是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教师是发展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情感教 育是教学的基本动力 ?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助于了解心理规律,比如注意的维持时间、两种注意的交替转换; –了解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第三章补充二、记忆内容储存的形式 (一)语词 语词记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对语词的形、音、义经过形码、声码、意码的编码后将语词信息储存在记忆中。在记忆语词时,声码优先,形码和意码次之。 (二)表象 1.什么是表象 过去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叫表象。 2.表象的特征 形象性。头脑中保持的表象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并以生动具体的形象的形式 浮现,和过去感知该事物时的形象非常相似。 概括性。表象所反映的事物形象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共有的特点,是一种 类化了的事物形象。 3.表象的意义 1)表象是介于感知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2)表象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必须广泛地运用记忆表象才能理解和获得知识。 保持内容在质的方面的变化表现为:

大学心理学师资培训练习系统试题附答案

大学心理学师资培训练习系统试题附答案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大学心理学 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 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 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A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B A.集中性与分散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D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 )的三种模式。C A.接受过程; B.认知过程; C.同化过程; D.学习过程 14、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 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B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 的解决。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6、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A A.人际沟通; B.人际交往; C.亲 和行为; D.人际关系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第二章脑与心理 1、脊神经发脊髓,穿椎间空外出,共31对。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脊髓和脑组成。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2、和第一神经的最下端为界。 3、脊髓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4、脑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5、大脑的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机器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地神经节组成,它从前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6、总之研究者比较一致认为左右半球都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在语言的较多方面,左半脑出现加工优势。 7、挖掘大脑的潜力:第一敞开心灵的大门。第二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第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重充电。第四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大脑潜能。 地三章行为和动力 第一节需要 1、什么是需要:需要时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脑中的反应、 2、需要的特征:第一对象性。第二动力性。第三社会性。 3、需要的种类:1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物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连 的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人类是无法生存的,更谈不上发展。我们把那些为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产品的需要称为物质需要。所谓精神需要就是个体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包括对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的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内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5、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3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中水平。马 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即从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即从求知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成长的需要。基本需要时个体在生活中因身体上或生理省某种的缺失而产生的需要。成长需要则u同,它虽然以基本需要为基础,他同时对基本需要具有引导作用。成长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满足这种需要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第二节动机 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2、诱因按其性质分为两种:凡能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称为正诱因。凡是驱使个体远离或回避目标者,称为负诱因, 3、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1激活功能2引导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4、动机分类1生理动机1)饥饿2)渴3)性4)睡眠2社会性动机1)兴趣2)权利动机3)交往动机。 5、动机冲突或动机争斗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6、动机冲突的分类:按性质和内容分类分为1)原则性动机冲突:个人愿望和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2)非原则行动机冲 突: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取舍的动机冲突。按表现分类1)双趋动机冲突:同时面对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到达,必须选择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2)双避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醒避开,但必须接受其一时产生的冲突。3)趋避动机冲突: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7、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1)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2)二是取决于个体行为质量。首先动机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 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一般来说当动机过弱时,行为者对活动持默然态度。行为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当然在动机强度过大时,有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其注意和直觉的范围变的国语狭窄,也会限制正常活动,从而是行为效率降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容易的的课题时,行为效果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耶基斯多德定律)其次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改善各种主观条件可以提高学习行为才是最关键的,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不一致,提高行为效果。 8、归因理论: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认为:对行为的归因有两种1环境归因2个人归因2)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把 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性”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觉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3)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2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3可控归因合格不可控归因。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9、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一下三方面: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 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10、学习动机的激发:1设置合理目标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第四章认知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对认识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第一节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注意可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由预定目的,需 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呢4注意的转移 4、造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责任2受外界影响的干扰3生理因素包括疲劳、生病等4心里 不适合障碍

华南师范大学2012级《心理学》试卷(A 卷)

心理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12级《心理学》试卷(A 卷) 专业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25×1=25分) 1.下列心理现象,表述全面的是()。 A、个体心理和认知 B、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D、认知过程和人格 2.下列心理活动,属个性倾向是()。 A、气质 B、能力 C、动机 D、性格 3.马斯洛是()理论创始人。 A、精神分析 B、人本主义 C、机能主义 D、行为主义 4.()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A、情绪 B、兴趣 C、价值观 D、个性 5.()心理学理论特别重视潜意识在心里活动中的作用。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机能主义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现象。 A、同时对比 B、即时对比 C、适应 D、感觉的相互作用 7.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心里现象的重要特点。 A、注意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8.人在感知事物时,会借助于已有知识经验对所感知到的信息进行解析说明,这是知觉的()。 A、集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9.“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品质。 A、注意的转移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性 10.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错误地再认或重现,都称()。 A、识记 B、保持 C、遗忘 D、回忆 11.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均衡发展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时快时慢12.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B.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的不同,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C.想象可客观反映现实 D.想象的内容不能超前于现实 13.下列不是思维特点的是()。 A、概括性 B、直接性 C、问题性 D、创造性 14.发动指引和维持个体好的内在心里过程或内部动力是()。 A、注意 B、动机 C、记忆 D、想象 15.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状态,它是人脑对社会要求反映()。 A、注意 B、记忆 C、思维 D、需要

大学心理学科目测试题完整版

大学心理学科目测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概念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2.心理发展:(广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狭义)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期间所发生的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 3.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 4.感知:感觉和知觉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合称“感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外部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外部整体的反映。 5.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也叫“思维知觉”。 6.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7.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8.遗忘:识记过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9.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0.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1.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包括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两种成分。 12.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3.意志:是指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4.意志行动:由意志支配和调节的行动 15.个性: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整合 16.需要:需要是指一个人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17.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动机即行为原因。 18.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爱好比兴趣程度深一些。 19.能力:是指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20.气质:气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动力特点的综合。俗称“脾气”、“秉性”、“性情” 21.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2.自我意识: 二.简答题 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2. 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很熟悉、同时也是很复杂的一种现象。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状态三个侧面。 意义:有助于了解自己,加强自我修养;有助于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助于按照心理学规律组织教育和教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大学生心理健康考试重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考试重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心理咨询的定义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依据心理学的理论,针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方法、技术,协助其维护、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人格发展和潜能开发的人际过程。 心理咨询中的重要原则 保密原则道德中立原则时间限制原则设置边界的原则自愿原则收费原则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常见误区 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有精神病心理咨询等于思想工作心理咨询师应该告诉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心理咨询师等于救世主 心理咨询的对象 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希望获得更好发展的人(全体大学生)需要给予适当疏导的人(心理困惑)存在一定心理问题需要提供专业帮助的人(个别有心理障碍) 需要求助心理咨询的情景 刚升入大学,对新环境适应困难与同学关系不和睦,渴望通过疏导改善生活中遇有重大选择时,犹豫不定经历了失恋、单相思后,心灵创伤无法自愈过分自卑,经常感到心情压抑经受挫折后,精神一蹶不振学习压力大,但又不能自行调节睡眠状态发生改变,出现了严重的失眠等 心理咨询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要有主动求助的动机要建立一个现实的心理咨询期望要打破“凡病需吃药”的老观念 心理问题的种类 心理困扰,由各种压力引起的,轻度心理失调。其强度较弱,持续时间较短,不属于疾病范畴,可自我调整或求助得到恢复。 遇到心理困扰该怎么办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主动求助心理咨询 分类:人格与适应不良神经症精神病性障碍

焦虑症,以无明确原因的不安和紧张为主的一类神经症。 令人不安的认知。 表现:躯体反应,如坐立不安、发抖口干、胸闷、头晕等 逃避倾向 主要形态:广泛焦虑症惊恐发作恐惧症强迫症社交焦虑症等 焦虑症治疗护理: 消除和减轻心理压力 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 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短期、少量)。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着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可伴有幻觉、妄想等症状。 表现: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睡眠及食欲障碍自杀的观念或行为!心境障碍治疗护理: 正确看待疾病,不避讳;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 及时处理现实中的困难; 谨防心理危机事件。 精神分裂症,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的精神障碍。 表现:幻觉妄想言语紊乱情绪障碍自知力障碍社会功能受损 精神分裂症治疗护理:早发现早治疗; 坚持足量用药; 康复期需多方面帮助。 自我意识的内涵 意识,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能动反映。

大学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基础心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和两大部分。 2、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和___。 3、有意后注意是在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的注意。 4、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 5、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和验证期。 6、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 7、马斯洛认为,人类有5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和。 8、气质的4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和。 9、从到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10、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2.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4.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5.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勒温 C.默里 D.罗杰斯 7.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8.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9.能力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10. "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自我意识 2、情景记忆 3、创造性思维 4、性格的理智特征 5、注意的范围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2、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正迁移。()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 2.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3. 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4. 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特征:整体性、意义性) 5.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6. 意志过程 二、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基本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3)问卷法(4)测试法(5)谈话法(6)个案法(7)教育经验总结法 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心理学一词源于“灵魂的学说”,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心理现象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中就论述了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年轻是因为直到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威廉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四、心理学的流派 1. 构造心理学 代表人物:特,铁钦纳(学生) 容: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可以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 方法:实验省份 缺陷:忽视个体差异,不考虑应用。 2. 机能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卡尔 容:意识流,强调意识在有机体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 代表人物:华生 容:反对研究意识,主研究行为 方法:客观实验 4. 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 容:反对把意识分析为要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专业 . .

大学心理学测试试题(.)

大学心理学试题(10.21)

————————————————————————————————作者:————————————————————————————————日期: 2

大学心理学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C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智力 5、人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A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6、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水平和个别差异的是()C A.遗传因素;B.学习; C.社会生活条件;D.经验

7、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B A.不平衡性;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差异性; D .发展的关键期 8、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B 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B.亲密感对孤独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D.勤奋感对自卑感 9、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C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10、社会知觉最早是有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C A.弗洛伊德; B.洛克; C.布鲁纳; D.斯滕伯格 11、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D A.自我熏陶; B.道德灌输; C.制度约束; D.榜样作用 12、在群体健康行为的传播理论的模式中,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整体性和互动性进行理解的是()D A.单向传播模式; B.双向传播模式; C.互动传播模式; D.整体互动模式 13、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B A.全体性; B.科学性; C.主体性; D.发展性

最新版精选大学《心理学》期末模拟考试题库358题(含答案)

2020年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358题(含参考 答案) 一、选择题 1.()是指通过观察实物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参观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式。 A.教具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像直观 D.言语直观 标准答案:B 2.下列量表中属于智力量表的是() A.斯坦福—比奈量表 B.韦克斯勒量表 C.16PF 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E.主题统觉测验 标准答案:A|B|D 3.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是()。 A.气质可以使同一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表现。 B.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C.性格是气质形成的前提。 D.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 E.性格可以任意塑造气质的类型。 标准答案:A|B|D 4.下列心理活动中,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有()。 A.需要 B.情绪 C.兴趣 D.动机 E.能力 标准答案:A|C|D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 A.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

B.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 C.预测与控制人的心理 D.治疗人的心理疾病 E.探讨人和动物的区别 标准答案:A|B|C 6.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有( )。 A.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不断组织自己的活动 B.培养间接兴趣 C.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内外干扰 D.增加刺激物的新异性 E.增加刺激物的对比度 标准答案:A|B|C 7.兴趣的品质包括()。 A.广度 B.专一性 C.稳定性 D.有效性 E.深刻性 标准答案:A|B|C|D 8.人的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主要包括() A.恐惧感 B.友谊感 C.道德感 D.美感 E.理智感 标准答案:C|D|E 9.饥觉、渴觉、内脏的痛觉等属于( )。 A.内部感觉 B.本体感觉 C.外部感觉 D.动觉 标准答案:A 10.应激是由意外的紧张情况引起的紧张情绪状态。标准答案:1

最新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 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要点归纳

心理学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的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不是 由意识控制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 4、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5、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 理倾向。人类的兴趣表现在力求认识世界,因此又叫认识兴趣。 6、意识:心理反应具有不同的形式,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 现象。广义的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印象,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 】 7、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是指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 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会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 1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12、创造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 原理的思维。 13、想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4、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 \ 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又称随意想象。 15、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16、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 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是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们顺利 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 18、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 式包括了个体独有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和。 19、性格是指人对现实具有评价意义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 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 20、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方面的心 理特征。 '

大学生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是什么、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任务、主要流派 一、判断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答案:错 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答案:对 观察法是在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下,通过被试的外部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答案:错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答案:对 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答案:错 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答案:对 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答案:错 被人脑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它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答案:错 从人的心理过程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障。答案:对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 答案:对 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并特别强调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错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答案:对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答案:错 人的心理过程总是体现在人的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受差异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 答案:对 二、填空题 心理学是研究___及其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过程和()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doc

心理学复习资料 1、三大心理学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第一势力:行为主义。强调客观和实证,提高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把人视为动物。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第二势力:精神分析。以潜意识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如自由联想、梦的解析、过失行为的分析等。把人视为精神病人。心理玄学。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认为人性本善,强调研究美好的人性。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2、心理现象框架图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注意 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 意志过程(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阶段)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3、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及其关系 总:揭示心理的本性和规律运用这些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主要任务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它们之间是层次递进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合理解释变量间关系的基础,只有合理的解释才能产生正确的预测,根据正确的解释和预测才能进行有效而合乎预测的控制。 4、感觉的定义和规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相应刺激的感受能力。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感觉阈限分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韦伯定律:增加的刺激量与原有的刺激量的比是一个常数。 感觉的适应:感觉器官在持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感受性变化的现象。视觉(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味觉(厨师做菜、喝茶、辣椒) 感觉的相互影响:感觉的对比(同时和继时),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拔牙) 感觉的补偿:盲人的听觉和触摸觉、空间障碍知觉 5、知觉的规律 ●选择性: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征、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 ●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 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动它。 ●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任然保持相对不变。 ●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有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组成的。当它们对人发生作用的时候,是分别作用或者先 后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但人并不是孤立地反映这些部分、属性,而是把它们结合成有机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6、注意的定义、特征 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特征:选择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7、记忆的过程

大学心理学试卷(仅供参考)教学提纲

大学心理学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C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智力 5、人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A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6、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水平和个别差异的是()C A.遗传因素;B.学习; C.社会生活条件;D.经验 7、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B A.不平衡性;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差异性; D .发展的关键期 8、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B 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B.亲密感对孤独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D.勤奋感对自卑感 9、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C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10、社会知觉最早是有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C A.弗洛伊德; B.洛克; C.布鲁纳; D.斯滕伯格 11、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D A.自我熏陶; B.道德灌输; C.制度约束; D.榜样作用 12、在群体健康行为的传播理论的模式中,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整体性和互动性进行理解的是()D A.单向传播模式; B.双向传播模式; C.互动传播模式; D.整体互动模式 13、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B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心理、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