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e11521741.html,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方芳于水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12期

摘要整体性治理是为解决由新公共管理带来的“碎片化”困境问题所提出的一种全新公共治理模式,主张通过协调与整合,使多元主体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实现多区域多部门的合作,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的政策目标的一种治理方式。研究从理论反思与现实依据的两个方面阐述了理论的缘起与价值,并就整体性治理兴起的原因进行分析,梳理了整体性治理的主要内容,强调了治理的整合性,整体性运作的目标实现,和整体性治理机制。整体性治理在我国公共危机治理、财政预算和大部制改革等方面的现实实践,以期给的政府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公共危机治理大部制改革

作者简介:方芳,南京农业大学2011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于水,管理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4-183-03

一、引言

公共行政的治理模式一直在西方学者的研究领域受到较高的重视,治理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政府管理活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同时在学术和实践领域也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末,在经历了对传统治理模式的变革之后,英国学者提出了一种被认为有可能成为21世纪关于政府治理的重大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这一理论的首倡者与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学者佩里·希克斯(Perri6)和帕却克·登力维(Patrick Dunleavy)。依据希克斯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整体性治理就是以整合作为其管理理念,通过网络式服务的组织形态,逐级扩大授权,通过政策的整合解决公民关注的生活问题,实现政府的政策与公民需求、科技、资源的一种高度整合。

二、理论反思与现实依据:整体性治理兴起的原因分析

(一)理论反思

1.官僚制。传统的官僚制是一种以功能为导向的组织之间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导致了一系列的弊端:狭隘的服务视野、公共服务分布于各部门间、政府机构设置出现重叠、资源运作重复浪费、政策目标与手段相互冲突等等。它具有较为明显的分散性和间断性、根本不可能从整体上提供公民所需求的服务,从而导致一种“功能分裂式治理”。豍

官僚制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的体现,等级式的官僚体制是实施严格的功能组织管理体系。它把社会演变成了一个框架,一个没有个性的社会机器,所有的社会行动都是建立在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