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萍乡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萍乡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前言

受萍乡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的修编工作。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是指导萍乡城市建设的一项宏伟蓝图规划,萍乡市作为赣西地区的重要城市、革命历史文化名城,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不仅能促进城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项目从2003年底开始以来,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2003年底,中规院与萍乡市规划局商讨总体规划编制事宜;

2004年3月17-30日,项目组开展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全面调研工作;

2004年7月14日,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向市主管领导、市规划局、市规划院有关领导汇报;

2004年9月2日,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各位领导充分肯定项目组在萍乡城市总体规划初步方案阶段所作的工作,对下阶段规划成果的编制提出要求;

2004年11月23日,纲要评审前向市主管领导、市规划局、市规划院有关领导汇报;

2004年12月7日,项目组向江西省建设厅有关领导作工作汇报;

2005年3月28-29日,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2006年6月-8月,项目组根据新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对成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2006年9月28日,江西省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和发改委同意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要求;

2007年6月,总体规划成果向建设部上报审核;

2007年7月—2009年2月,根据萍乡的发展情况对成果不断进行完善。

2009年3月,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2009年4月到2010年1月,项目组根据一系列的新要求,对成果进行了调整和修改。针对新型工业城市的要求,增加湘东地区产业用地,取消主城区五陂下居住旅游组团;依据2009年12月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最终定线,调整新客站位置及周边用地规划,最终形成成果评审稿。

本次规划从前期调研到成果编制,得到萍乡市委、市政府、市规划局、市规划院、各区县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协助和配合。在编制的各个阶段,也得到了省建设厅等有关厅局和专家学者的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组

目录

1 现状概况 (1)

1.1 地理位置和政区建制 (1)

1.2 自然条件 (1)

1.3 历史沿革 (2)

1.4 社会经济 (2)

2 规划背景与范围 (4)

2.1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4)

2.2 总体规划修编缘由 (5)

2.3 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8)

2.4 规划依据 (8)

2.5 规划期限 (9)

2.6 规划范围界定 (9)

3 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11)

3.1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11)

3.2 城市发展阶段判断 (17)

3.3 城市发展目标 (19)

3.4 城市发展战略 (22)

4 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 (27)

4.1 区域发展定位 (27)

4.2 城镇空间发展战略 (32)

4.3 城镇空间发展 (38)

4.4 城镇空间发展时序 (39)

5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41)

5.1 市域城镇现状特征 (41)

5.2 市域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与战略 (43)

5.3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47)

5.4 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49)

5.5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54)

5.6 重点城镇发展指引 (59)

5.8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62)

5.9 市域旅游规划 (76)

5.10 市域空间管制 (80)

5.11 资源保护与利用 (83)

5.12 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建议 (87)

6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89)

6.1 城市性质 (89)

6.2 城市人口规模 (92)

6.3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96)

7 中心城区总体空间结构 (98)

7.1 城市建设现状 (98)

7.2 城市发展方向 (99)

7.3 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101)

7.4 城市空间结构 (102)

7.5 土地使用强度分区 (103)

7.6 规划区空间管制 (104)

8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106)

8.1 居住用地规划 (106)

8.2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12)

8.3 工业用地规划 (118)

8.4 仓储用地规划 (120)

8.5 用地统计表 (121)

9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24)

9.1 现状概况 (124)

9.2 存在问题 (124)

9.3 交通发展目标与政策 (125)

9.4 对外交通规划 (126)

9.5 道路交通规划 (127)

9.6 公共交通规划 (138)

10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141)

10.1 概况 (141)

10.3 规划原则 (141)

10.4 绿地结构 (142)

10.5 绿地规划 (142)

10.6 绿地指标 (145)

10.7 城市河流岸线规划 (145)

11 中心城区城市景观与特色规划 (148)

11.1 中心城区景观现状与问题 (148)

11.2 中心城区景观规划目标和原则 (149)

11.3 城市景观规划 (149)

11.4 中心城区特色要素与问题 (152)

11.5 对萍乡城市空间特色的营造 (156)

12 中心城区旧区更新规划 (159)

12.1 旧区范围与主要问题分析 (159)

12.2 目标与原则 (159)

12.3 城市旧区更新的措施 (160)

12.4 实施对策 (161)

13 中心城区市政设施规划 (162)

13.1 给水工程规划 (162)

13.2 雨水工程规划 (169)

13.3 污水工程规划 (170)

13.4 供电工程规划 (173)

13.5 通信工程规划 (179)

13.6 燃气工程规划 (183)

13.7 环卫设施规划 (186)

14 中心城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188)

14.1 生态建设 (188)

14.2 环境质量现状 (188)

14.3 环境影响分析 (190)

14.4 规划原则目标 (191)

14.5 环境功能区划 (191)

14.6 实施对策和措施 (192)

15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195)

15.1 防洪工程规划 (195)

15.2 人防工程规划 (198)

15.3 消防工程规划 (200)

15.4 抗震工程规划 (202)

16 建设时序 (205)

16.1 近期建设规划 (205)

16.2 中期建设规划 (205)

16.3 远景发展构想 (206)

17 规划管理实施建议 (208)

1 现状概况

1.1 地理位置和政区建制

1、地理位置

萍乡位于江西、湖南两省交界处,素有江西“西大门”之称。古为吴楚通衢,今是赣西明珠,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萍乡距省会南昌294公里,距长沙149公里。市域东靠江西省宜春市、安福县,南临江西省永新县和湖南省茶陵县,西接湖南省醴陵市和攸县,北连湖南省浏阳市。地处东经''o o 11335-11417、北纬''o o 2720-2801之间,南北最大长度116.6公里,东西最大宽度71.8公里。

2、政区建制

萍乡现为地级城市,2007年末土地总面积3827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土地

总面积的2.3%。辖安源区、湘东区、芦溪县、上栗县、莲花县2区3县,另设萍乡经济开发区,共28个镇、18个乡和7个街道办事处。市辖区(即安源区、湘东区、安源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1080平方公里。

3、人口概况

2007年萍乡市总人口183.97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1人,是全

省平均水平的1.8倍。全年出生人口2.40万人,出生率为13.08‰;死亡人口1.09万人,死亡率为5.89‰;自然增长率为7.19‰,比上年上升0.01个千分点。

1.2 自然条件

气候情况:萍乡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

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较短、作物生长期长的特点,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1333.7毫米,年日照时数16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

地形地貌:萍乡境内地形属江南丘陵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其中山地面

积占42.9%,丘陵占21.6%,低丘岗地占35.5%。境内高差悬殊,地势北部、东南部高,中部低,并向东西两侧倾斜,似一马鞍形。全市平均海拔241.6米,最高点为武功山白鹤峰,海拔1918.6米,最低为老关镇陂头洲,海拔65.4米。

水系及水资源:萍乡是赣湘水系的分水岭,境内有袁水流入赣江,萍水、栗

水和草水流入湘江。由于全市地势比邻县市高,又无过境河流,故天然储水条件

较差。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4.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总量为1814立方米,仅占江西省人均水资源(3203立方米)的57%,占全国人均水资源(2076立方米)的87%。

土地资源:自然土壤主要类型为大面积的地带性红壤,耕地土壤主要是水稻土。2005年末全市土地面积38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60.22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2%,人均耕地0.38亩,仅为江西省平均水平的51%。

矿产资源:萍乡市以矿产资源丰富著称,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锰、铜、石灰石、粉石英、大理石、瓷土等。其中煤炭远景储量达8.52亿吨,铁矿储量6760万吨,优质石英石67亿吨。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萍乡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其中煤炭资源已有一百多年的开采历史,素有“江南煤都”之称。

1.3 历史沿革

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萍乡市就有三苗族生产劳动和繁衍生息。西周时,萍乡属扬州,春秋属吴国,战国为楚地,汉高祖刘邦时属豫章郡宜春县地。三国吴帝孙皓于宝鼎二年(公元267年)设立萍乡县,县治设在芦溪古岗,是萍乡建县的开始,至今已有1700多年。晋朝分荆州安成郡隶属江州(治所在今九江市),萍乡县属江州。隋朝废安成郡,于宜春县治设袁州,萍乡县属袁州。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县治从芦溪古岗迁至萍乡凤凰池(今市治所)。唐贞观元年属江南西道袁州府,元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萍乡由县升格为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州改为县。清时萍乡属江西省袁州府,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属庐陵道,民国十五年直隶于省。民国二十年属第八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属第二行政区。

建国后萍乡属南昌专区,1959年1月南昌专区改名宜春专区,萍乡属之。1960年9月萍乡撤县设市,由宜春专区代管。1970年3月萍乡为江西省直辖市。1971年经革命委员会批准设立城关、湘东、芦溪、上栗4个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莲花县从吉安地区划归入萍乡市。

现状萍乡市为地级城市,辖安源、湘东2个城区和上栗、芦溪、莲花3个县,市域范围内设有省级开发区1个,即萍乡经济开发区,位于市区东北部。

1.4 社会经济

萍乡市是江西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中心城市。

萍乡是依托资源开采发展起来的工矿城市。清末萍乡市创办萍乡煤矿和上埠瓷厂并修筑株萍铁路,萍乡煤矿是后来中国最大企业汉冶萍公司的组成部分。建国后,萍乡逐步建立起以资源型工业为主的十大支柱工业,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以“黑、白、红、灰”著称的煤炭、瓷业、鞭炮烟花和建筑材料。

2007年萍乡市实现生产总值316.28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3.9%,连续五年实现13%以上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3.2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4.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15%和

14.5%。人均生产总值17241元,三次产业结构为9.1:61.1:29.8,为“二、

三、一”型。

同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9.33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全年海关实现进出口总额2.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进口0.54亿美元,出口1.92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5.4%。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3%。

萍乡市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城乡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753元和5053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6.4%和14.9%。

2规划背景与范围

2.1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于2001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城市性质确定为“赣湘边界区域的中心城市,发展新型工业和改造传统工业相结合,二三产业并举的现代化综合性城市”。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40-45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34.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0平方米。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以来,萍乡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

——城市道路建设力度加大

319国道、中环东路、洪山路、金陵路和沪昆高速公路联络线等构筑城市框架性的道路均已建成,320国道城区段的拓宽改建正在进行。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为萍乡城市空间的有序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体而言,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对十余年来的萍乡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较好的引导了萍乡市城市空间发展。

但同时,受时代约束和发展条件变化,规划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主城区周边工业园区总体布局失衡

十余年来主城区周边新建了高新技术工业园(现已与萍乡经济开发区合并)、白源工业区等工业用地,工业项目的引进促进萍乡经济发展。但由于工业布局没有和城市远景发展充分结合,给城市进一步拓展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中心城+组团”的均衡城市空间结构没有实现,城市空间呈现不均衡发展状态

十余年来发展的工业用地并没有在城市规划所确定的范围内进行,而是主要沿着319、320国道等交通干线开发建设,造成城市功能与过境交通混淆。此外,原有老工业基地如丹江片区的改造并没有启动。

2.2 总体规划修编缘由

2.2.1 省域规划明确萍乡发展目标

江西省城镇基本沿交通干线轴带发展,形成以南昌为中心、浙赣线和京九线为发展主轴带的“一心二轴”的大十字格局。其中浙赣铁路沿线经济历来比较发达,尤其是萍乡所处的浙赣铁路西段已经成为江西省城镇最密集的地域之一。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提出以中心城市为节点、现代交通体系为依托,构建一核(南昌大都市区)、二轴(沿浙赣铁路和京九铁路二条发展主轴带)、三个城镇片(赣北东、赣西、赣中南)和六个城市分区(昌九景、上鹰、新宜萍、吉安、赣州、抚州)的总体布局结构。萍乡位于浙赣城镇发展主轴带,处于以新余、宜春、萍乡为复合中心的赣西城镇密集带片。

图2-1 江西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图图2-2 江西省综合交通规划图《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十一五专项规划》(2007)提出,通过加强各区域中心城市的合作与联系,以产业分工协作为基础,联动发展周边城镇,重点培育发展以南昌为核心、以九景鹰饶为支撑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积极培育和引导以新宜萍为中心的赣西城市群,有序发展以赣吉抚为核心的赣中南城市群。

江西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对萍乡的城市发展提出新要求,定位萍乡为湘赣边境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全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并要求2005年萍乡进入大城市行列,2020年萍乡主城区(不含湘东城区)人口达到60-6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8%左右。而全省城镇化十一五规划则要求萍乡市要加快资源型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新村料工业,发挥省际间纽带作用,建设湘赣边境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工业城市,2010年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

2.2.2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萍乡区位优势

京九铁路和浙赣铁路是江西省通往珠三角、长三角城镇群的主要通道,其中京九铁路昌九段和浙赣铁路西段城镇发育较为完善,带状城镇密集区处于发展雏形阶段。

萍乡市作为全国东西交通主干线上的节点,以及连接江西、湖南两省交通的咽喉,交通地位历来极为重要。萍乡境内现有有浙赣铁路、沪昆高速公路、320国道和319国道贯穿城区,其中浙赣铁路是江西省经济最发达的城镇带和东引西进的主要通道。

随着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长萍福铁路和萍洪高速公路的新建,及319、320国道的改造拓建,日益强化了萍乡市与长三角城镇群和珠三角城镇群的联系,使得萍乡东联昌九景城镇密集区、西引长株潭城市群的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有利于提升其作为赣湘边际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城市的发展也将获得更大的机遇。

2.2.3 城镇化快速进程客观上要求萍乡城市规模扩大和结构调整

自上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以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走势良好,萍乡市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增长态势。按可比价格计算,1995-2007年萍乡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3%。萍乡市经济增长主要受益于工业的快速发展,1999年以后在以房地产和汽车为龙头刺激国内居民内需的宏观背景下,萍乡的钢铁、水泥、机械等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壮大。

经济和产业的平稳发展产生了对建设用地的持续需求,自1995-2004年,萍乡中心城区内人口不断聚集,主城区城市人口年均增长3.5%,湘东城区城市人口年均增长4.5%。从建设用地来看,受行政区划限制,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仅在主城区内进行城市功能布局,不含湘东城区。规划2010年主城区人口规模为40-4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4.4平方公里。但到2004年底,萍乡主城区人口规模和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快速,原有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已不能满足城市快速发展

在城市空间形态方面,主城区依托安源新区、经济开发区向东南、向东北跳跃式发展,湘东城区则依托沪昆高速公路向北、向西延伸。同时,主城区和湘东城区的社会经济联系不断加强,要求主城区和湘东城区统一规划,以更好的建设萍乡中心城市。未来主城区工业布局整合和区域服务职能的提升、湘东城区结构调整和优化、市区多个工业园的整合等涉及到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大问题,都急需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予以引导。

图2-3 1995-2007年萍乡市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2.2.4 萍乡城市发展的新格局客观要求空间整合

萍乡是随着煤矿开采而兴起的工业城市,城市布局由于地形、矿产资源分布而呈现一城多镇的特点,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的发展紧密相关。

由于交通、地形等原因,萍乡市城镇主要分布在市域中部浙赣铁路、320国道沿线,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随着沪昆高速公路和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浙赣铁路改造、320国道改造等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东西向交通干道沿线城镇在市域中的重要地位。未来中心城市的发展不能仅限于现有主城区,需要考虑与湘东城区、上栗县、芦溪县等周边城镇进行经济联系和空间上的整合,以适应新形势下城乡统筹、区域共同发展的需要。

在城市内部,近年来随着沪昆高速公路联络线建设和萍乡经济开发区的设置,大量工业项目引发的城市用地需求使原有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主城区东北部、北部成为近年来城市建设的主要地域,上栗县彭高镇、福田镇、赤山镇已有大量用地被城市发展占用,城市发展现状已经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界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从更大的视野、更大的区域范围来调整城市整

2.3 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2.3.1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走地方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研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涉及资源利用、公共安全、公共利益、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方面明确强制性内容。

以城乡统筹、区域共同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作用的同时,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和高效管理。

充分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可能,编制规划期内的城市总体规划,使城市的发展具有弹性应变能力。

2.3.2 工作重点

1、搭建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总体框架。

2、协调城市布局与产业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3、研究萍乡的资源、环境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构筑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弹性、刚性相结合的城市空间结构。

5、重视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建设以及近远期相结合。

6、确立萍乡的良好山水格局,建成江南地区的宜居城市。

2.4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2号)、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国办函(1999)31号)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

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规[2002]112号)、《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规[2003]119号)、《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4号)、《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5号)

5、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

6、《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

7、《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8、《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9、《萍乡市湘东城区总体规划(2000-2020)》

1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2.5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其中:

近期:2008年-2010年;

中期:2011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20年。

考虑与《萍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萍乡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8—2010)》相衔接,确定近期期限为2008—2010年。

2.6 规划范围界定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即市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1。

1、市域

即萍乡市行政管辖范围,包含湘东、安源二区,上栗、芦溪、莲花三县和萍乡经济开发区,总面积3827平方公里。

2、规划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规划区、实施城市规划管理。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考虑到现行行政管理制度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向,为了全面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统筹城乡发展,体现行政事权,确定萍乡城市规划区为安源区(含萍乡经济开发区)和湘东行政辖区,面积1080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

本次总体规划中心城区用地范围包括主城区和湘东城区,其中主城区包含八

1因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城区用地现状调研在2004年进行,故本报告中关于城镇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建设用地均采用2004年数据。

一、凤凰、东大、丹江、后埠、白源六个街道办事处、萍乡经济开发区的全部地域,安源镇、青山镇、五陂镇的部分地域;湘东城区包含湘东镇全部以及荷尧镇的部分地域。

经规划研究,确定中心城区的空间增长边界控制在沪昆高速公路、萍水河及城区周边山体围合的范围内,约240平方公里,在此范围内编制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3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3.1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3.1.1 优势条件

1、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从以城市为主体转向区域整体发展为主体,在国家层面的报告中频繁出现以城市群为依托,辐射和带动区域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中,明确提出全国将形成以3个国家级城镇群、14个重要城镇群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萍乡属于国家中部地带,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两大国家级城镇群之间,这两大城镇群已经完成现代化进程的原始积累阶段,正在由以劳动力、土地等自然要素为主的增长方式向以规模投资、技术创新为主的增长方式转变。萍乡区位交通条件良好,工业基础较强,开发历史悠久,是一个人口较多、地上和地下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接纳这些地区成熟产业和传统产业扩散的区位优势。

图3-1 全国城镇发展空间结构规划图

资料来源: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同时,在江西省内,萍乡是赣西发展较早的城市,拥有全方位的综合交通体系,东接昌九城镇密集带,西邻长株潭城市群,这两个城市群分别是江西、湖南

两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带,在省域内有着不可估量的核心增长极作用,萍乡可发挥“内陆桥”的作用。

2、良好的经济基础

萍乡市是赣西地区主要的中心城市,2005年萍乡以占江西省2.3%的土地面积、4.2%的户籍人口,创造了江西省5.6%的生产总值和8.3%的工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12559元,在江西省11个地级市排在第4位。

同时,萍乡市经济发展步入快速轨道。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1%,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6.6%,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增长势头迅猛。可以看出,自进入新世纪以来,萍乡的经济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良好的经济发展将有力的推动城市建设,城市建设也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及平台。

表3-1 2005年萍乡与南昌、江西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比较

图3-1 2006年江西省各地市人均生产总值比较(元)

3、主导产业在全省具有一定优势

萍乡曾以“江南煤城”著称,逐步发展成为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2005年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9%,规模以上企业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6:94,重工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萍乡市的工业各行业中,钢铁、煤炭和水泥陶瓷三大行业发展早,现有规模较大,发展较为成熟,2005年三大产业占据工业总产值的75.9%,比1997年增加了19.1个百分点,且一直发展势头良好,是萍乡工业发展的支柱性行业。

萍乡历史上就是江西省内发展较好的地区,是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2005年萍乡生产的原煤、粗钢、钢材、生铁、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分别占全省产量的69.5%、35.0%、34.7%、33.9%和18.6%,钢铁、煤炭、建材、机械在全省具均有显著优势,为萍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表3-2 萍乡市1997与2005年五大优势行业

图3-2 2005年萍乡市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占全省比例

4、人力资源相对丰富

根据五普人口统计,2000年萍乡市15-64岁成年人口的比例为69.7%,依据国际上通用人口年龄类型标准,整体来看,萍乡市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人口自然增长将比较稳定。这是与我国总体人口状况、尤其是与东部地区人口出现了老龄化特征的现象不同的特点。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大则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资源。

同时,萍乡市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148人,高于江西省平均水平(130人),与南昌市水平差距不大(151人)。萍乡市万人拥有执业医生数14人,也高于江西省平均水平(12人),但与南昌市水平差距较为明显(20人)。

5、矿产、旅游资源较好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图文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图文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讨论稿) 古浪县人民政府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10 第一章规划依据、年限、范围、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 2006) 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5. 建设部《关于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若干意见》 6. 《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7. 《古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8. 《古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9. 古浪县统计年鉴 10.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11.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2.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13.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14.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15. 《古浪县志》

二、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2030年。 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中远期:2021-2025年; 远期:2026-2030年 远景:2031-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范围 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全县行政辖区,面积5046.54平方公里。 2. 规划控制区范围 西到古丰乡冰沟墩村;东到土门镇八步沙林场;南到黑松驿镇黑松驿村;北到土门、泗水镇北界。面积约591平方公里。 3. 县城规划用地范围 本次中心城区规划用地南以新建水厂、北以上胡庄子为界,西以平顶山麓、东以俞家岭山麓为界,总面积为33.41平方公里。 四、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强化城市对外职能;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城市资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城市内部人工环境建设与外部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把古浪县建设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竞争力的现代宜居城市。 五、规划原则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古浪县位于武威市域,其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应与周边的大背景相协调,服从于武威市乃至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服从于运城市域的人口和生产力布局的要求。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一、什么是城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制定 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在报请审批之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和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总体规划中包含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四)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二、重庆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一)陪都十年计划 重庆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在1946年4月,完成了现代重庆的第一个城市规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二)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重庆于1960年编制完成了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文章标题: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目录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1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33.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分析…………………………………64.县域人口规模预测原则…………………………………75.规划期___县人口增长途径分析…………………………………86.县域总人口和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97.县城城区的.人口预测…………………………………11专题二:___县城市城市用地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土地资源评价…………………………………142.___县土地利用现状…………………………………153.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供给需求分析…………………………………174.规划建设用地人均指标及规模确定…………………………………22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 ___县人口空间层次界定及人口规模确定可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___县县域总人口和城市人口两个层次。1.1___县域总人口 ___县现状管辖范围内的总人口,即所辖安文、尖山、新渥、方前、玉山、尚湖、仁川、大盘、冷水的总人口,据2001年统计年鉴显示:在册人口206080人,县域总面积为1196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85585人,非农人口20495人。具体见下表:表1:___县人口分布一览表总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乡村劳动力(人)城镇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总计206,08020495109634安文30,240163037541新渥15,1963839394尖山13,0305146488深泽13,2902017855双峰5,1611013114冷水9,2801765222仁川14,7602328324双溪6,7531174163墨林3,338411789窈川4,202941923大盘7,9033094863盘峰4,073732484维新2,769401651高二3,954452047方前11,4212086851玉山16,3387878677胡宅11,1051737467万苍9,4371905839尚湖17,65543510399九和6,175733543 1.2___县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指规划范围内安文、深泽、云山、新渥等四处人口总和,2002年底总人口为5.01万人。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 2.1___县是一个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

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服务首都外事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外事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首都外事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涉外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方复合型人才。外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积极推动力量。 长期以来,首都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在推动首都外事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首都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随着北京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活动日益增多,国际资源加速聚集,对首都外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以下简称“五个之都”)的战略任务需要,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外事人才整体布局不够合理,数量、质量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相对匮乏,专业结构有待改善;外事人才培养、选拔渠道不够畅通,人才发展和保障机制需要健全;外事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够系统完善;外事人才的成长环境有待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一支相当规模的立场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复合型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开创首都外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外事人才工作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

四川省施工图审查收费标准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部分建设项目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2011年4月25日川发改价格〔2011〕323号 省住建厅,省环保厅,各市、州及扩权强县发改委(物价局):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部分建设项目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53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现将贯彻意见和有关事宜一并通知如下: 一、为规范施工图设计审查费,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我省的施工图设计审查费具体收费标准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图审查费按投资额的1.6‰;其余的施工图审查费,均按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收取审查费:20万(含20万)平方米以下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按1.8元/平方米收取;20以上-50万(含50万)平方米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按1.5元/平方米收取;50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按1.2元/平方米收取。 二、其余事项和相关规定严格按照发改价格〔2011〕534号文件执行(见附件)。 三、本通知自2011年5月1日起执行。 附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部分建设项目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534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部分建设项目 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和全国纠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决定适当降低部分建设项目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降低保障性住房转让手续费,减免保障性住房租赁手续费。经批准设立的各房屋交易登记机构在办理房屋交易手续时,限价商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保障性住房转让手续费应在原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规范住房交易手续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1号)规定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减半收取,即执行与经济适用住房相同的收费标准;因继承、遗赠、婚姻关系共有发生的住房转让免收住房转让手续费;依法进行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租赁行为免收租赁手续费;住房抵押不得收取抵押手续费。 二、规范并降低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费。各地应加强施工图设计审查收费管理,经认定设立的施工图审查机构,承接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业务收取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费,以工程勘察设计收费为基准计费的,其收费标准应不高于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的6.5%;以工程概(预)算投资额比率计费的,其收费标准应不高于工程概(预)算投资额的2‰;按照建筑面积计费的,其收费标准应不高于2元/平方米。具体收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不高于上述上限的范围内确定。各地现行收费标准低于收费上限的,一律不得提高标准。 三、降低部分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标准。各环境影响评价机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文本)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THE URDA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FOR ADMINISTRATIVE OF HONGYA 说明书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SICHUAN INSTITUTE OF URBAN-RURAL PLANNING & DESIGN 二OO四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况 (1) 第二章规划背景 (5) 第三章规划依据、期限和重点 (10) 第四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11) 第五章县域经济与城镇体系规划 (15) 第六章城市性质与人口规模 (39) 第七章用地选择、城市远景发展及规划区范围 (42) 第八章县城总体布局规划 (47) 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4) 第十章城市风貌景观规划 (59)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64) 第十二章城市管线工程规划 (67) 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 (76) 第十四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78) 第十五章旧区改建规划 (81) 第十六章城市规划区综合规划 (82) 第十七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83) 第十八章强制性内容规定 (85) 第十九章土地使用控制管理规划 (86) 第二十章规划管理措施及实施建议 (87)

第一章基本概况 一、县域概况 (一)历史沿革 洪雅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青衣江畔,从事简单的劳动,从夏商到北周初洪雅县分属不同的相邻县份。至周武帝保定二年(公元562年)始置洪雅县,治地在丹棱县城厢镇,置洪川镇为洪雅镇,属嘉州所辖之县。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改洪雅县治所为丹棱县,洪雅镇置洪雅县,属眉山郡辖。以后随历代变革,南宋庆元十三年(公元1283年)洪雅并入夹江县,治所在夹江县城关,所属未变。明城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夹洪分置,复设洪雅县,至今治所不变。解放后洪雅县原为四川省乐山市辖县,1997年7月29日划属眉山地区现为眉山市辖县,辖11镇15乡265个村。总人口34.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86万。 (二)地理概况 1. 位置和面积 洪雅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理位置跨东经102°49′—103°32′,北纬29°24′—30°00′。东北与夹江县、丹棱县接壤,东南与峨眉山市、金口河区毗邻,西南与荥经县、汉源县交界,西北与雅安市、名山县相连。南北相距64公里,北宽43公里,南宽46公里。中狭仅15公里,形如哑铃,斜置于峨眉山、大相岭和总岗山之间。 全县幅员面积1930.54平方公里(1994年土地资源详查数据),折合为292.3万亩,其中耕地23987ha, 林地133117.27ha,牧草地182.27ha。 2. 经济地理区位 洪雅县地处四川省中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成都平原经济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11月2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第114次常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及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编制,以及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在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外国有土地上实施建设的,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当符合本规定。 临时建设、城镇房屋解危等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在本市制定城市规划和实施规划管理应当采用重庆市平面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基准,并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 ―1 ―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用地分类)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分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其详细规划编制应当符合本规定主城区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附表一)和远郊区县(自治县)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附表二)的规定。 第五条(用地功能混合)鼓励居住用地(R)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功能混合布局。用地性质编号排在首位的为主要用地性质,其后的为次要用地性质。 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明确建设地块中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的,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非居住用地不得用作住宅功能; (二)居住为主要用地性质与其他性质混合布局的用地,居住计容建筑面积不得大于总计容建筑面积的70%; (三)商业服务业设施(B)等为主要用地性质与居住混合布局的用地,居住计容建筑面积不得大于总计容建筑面积的40%。 第六条(零星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应当符合集约利用、整体实施的原则。零星用地应当与周边用地整合使用。不具备整合条件的零星用地,禁止实施经营性居住、公建项目,可以实施解危改造、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鼓励实施绿地、广场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实施其他建设项目的,应当先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依据―2 ―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总则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 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 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商南县城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概况 (一)区位条件 商南火车站位于商南县城东部,为客货两用的三级站。 火车站片区地处富家沟内,即火车站南北两侧,紧邻312国道,距城市中心约1km。属于商南县总体规划中强调的“东扩”的主要核心。片区通过富兴路、长新路与县城联系,是构建“山水园林旅游”新商南的城市二级结构中心。由于该片区处于商南城市发展的重要门户位置,对于打造旅游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城市特色,推动商南对外开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商南县城市建设近期发展的重点。 基地四面环山,有排洪渠从用地中穿过。西侧高地为商南县气象局,场地内有部分平整坡地。规划建设总用地28.22h㎡(423.3亩),现状居住人口约1500人,主要为富家沟村一、二、三、四组村民。片区内除部分质量较好的建筑及大量破旧的农宅外,其余均为空地。富兴路与长新路均已建成。排洪渠从用地中纵穿富兴路与长新路而过。富兴路长570米,道路红线宽30米。 场地内大部分用地平坦,西北部分局部地段坡度较大。用地坡向以南向坡和东向坡为主,局部地块为西向坡。 (二)开发建设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火车站片区是商南城市发展的二级结构中心,是打造商南“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一张王牌。铁路的全线贯通,使客源,物流快速增长,商贸旅游快速发展,土地价格升值,给火车站片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火车站片区紧邻312国道,也是城市的东入口。 (3)良好的环境资源:基地内四面环山,植被景观良好,部分地段坡度较为平缓,轮廓线较为优美。 2.不利因素 (1)大量现状质量较差的建筑给该片区的成片开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现状用地内多为破旧的民宅及部分破败的工厂、小作坊,布局零乱,道路狭窄且多为断头路,不成系统。 (2)排洪渠从规划地块穿越,使原本线状的用地更加狭窄,造成规划布局开发建设的不利。 富兴路东侧用地最窄处34米,最宽处50米,排洪渠的穿越更加剧了用地的不便,破坏了 规划用地的完整性。

2020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千米,南北最宽约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区县。到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万人。 二十世纪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的增长速度,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近期陆续安排了国家级公路、铁路、战略物资储备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重要的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建设项目,这些大型项目的落实,已经超出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改变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 .修编是保护好世界文化古都的需要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我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市拥有包括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等著名大遗址在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登记在册文物点处,其中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西安还拥有丰富的河湖水系、台塬、秦岭山脉等独特的历史地形地貌及国

师宗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豆丁网友(洪枫)倾情为您奉献,QQ:332985688,个人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7211568839.html,/chess95660 第一章基本概况 师宗县地处滇桂两省交界,位于云南省东南边陲,曲靖市东南部。地跨东经103°42′至104°34′,北纬24°20′至25°00′之间。东与罗平县接壤,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隔江相望,南与邱北县相邻,西南与泸西县交界,北同陆良县毗连。县城丹凤镇距云南省会昆明市198公里,至曲靖市130公里。 境内由东至西最长横距9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6公里。全县总面积2782.9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约占90%,坝区面积约占10%。总耕地面积35.0295万亩。 师宗的地形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平均海拔1800-1900米,最高为菌子山,海拔2409.7米,最低为东南河谷的坝子737米,县城驻地丹凤镇中心海拔1852米。 根据地形差异和地质营力作用的不同,师宗可分为四个小的地貌单元:(1)西北侵蚀切割中丘原地貌,山顶平缓,地形高差不大,山坡呈“凸”形,河谷呈“V”形;(2)中部岩溶地貌,山岭和溶蚀、断陷和盆地相互镶嵌组成山坝相间地貌,规划区即位于此处,主要特点是丘陵地形起伏,小型坝子杂布其间,孤峰和掩埋式峰林拔地而起,景象十分壮观。该区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也较丰富,且水位浅,利用方便,是师宗县农作物的主产区;(3)东南部剥蚀溶蚀地貌,山势崛起,错落崎岖,山顶一般仍较平缓,而山坡则凸凹不平,坡度较大,大部分地区灰岩裸露,溶洞、竖井、石林、石芽遍布,地表严重缺水。(4)南部深切河谷地貌,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沟谷多呈“V”字形,南盘江流经该地区,河流两岸形成宽窄不等的阶梯,或冲积堆积物。 师宗境内由于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13.8℃。极端最高气温32.6℃,极端最低气温-15℃。年平均日照1793.4小时,霜期121

《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解读

《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9年9月25日经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现就条例相关规定作如下解读: 一、《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出台背景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属性。温家宝总理指出,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为了加强和规范城镇和乡村规划工作,我市先后出台了《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和《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对推动城乡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两个地方性法规制定时间较早,诸多内容已难以适应当前新形势的需要。 2008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强调了城乡规划在引导城镇和村庄健康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作了很多新规定,亟需通过地方性法规予以落实,同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的一些授权性和原则性规定进行细化。 此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加快建设“五个重庆”,对新时期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直辖以来,我市根据特殊市情实施的城乡总体规划的制定、

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实践经验,也迫切需要在地方性法规中作进一步规范。 重庆市规划局作为《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起草部门,从2005年开始进行相关调研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经全国人大批准公布后,于2008年6月起草完成了《条例》(送审稿)并上报市人民政府,在市政府法制办主持下,经过近一年的反复论证、修改,《条例》于2009年5月4日经市人民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2009年5月、7月,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分别对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2009年9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并于9月25日审议通过。 二、《条例》的主要内容 《条例》包括总则、城乡规划的制定与修改、城乡规划的实施、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七章八十一条。 (一)第一章总则 1、紧扣城乡规划协调城乡空间布局的本质,突出体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先规划后建设等原则,凸显城乡规划的综合性。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创新城乡规划体系,以城乡总体规划统揽全局,各层次、各类别规划层层落实、逐步深化。明确了在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必须纳入规划管理。实现宏观把握、中观控制、微观管理。涉及条款:第一条为了科学制定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得首都,就是全国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就是世界著名古都与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得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得地位与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得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得就业与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得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得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与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与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与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得洲际航空门户与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 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得10%左右。 ■中心城人口850万人 积极引导人口得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得产业与人口,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与小城镇集聚。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新城人口约570万人,小城镇及城镇组团人口约180万人。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一、规划策略 1、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 2、生态空间发展策略 3、“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策略 4、集中紧凑发展策略 5、新区拓展与旧城更新相结合策略 6、交通适应及引导发展策略 二、城乡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乡协调发展 构筑都市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加强郊区小城镇建设,提升小城镇对郊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形成聚集效应,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护郊区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城镇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二)都市区空间层次 都市区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主城区为集中进行城市建设的区域,范围为2737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位于中梁山、铜锣山之间,是主城建设的主要区域和旧城所在地,范围为1062平方千米。郊区范围为2736平方千米。 (三)城市主要拓展方向 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 (四)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组成。多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主城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 三、城市规模 (一)人口规模 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万人;规划至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9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0万人。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520万人;规划至2020年,城市人口635万人。 (二)用地规模 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城镇建设总用地为580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88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镇建设总用地为865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3平方米。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总用地为401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77.1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为520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1.89平方米。 四、城市功能布局 (一)片区 以片区为格局有机组织城市人口和功能,各片区具有相当的人口规模,城市功能完善,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协调发展。每个片区包含若干组团和功能区。 中部片区为中梁山以东、铜锣山以西,长江和嘉陵江环抱的区域。主要为现状建成区。重点加强和提升城市中心品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逐步疏解人口和功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用地布局,大力发展以金融、商贸、现代物流以及都市区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以重钢搬迁为契机,提升大渡口的城市功能,分担杨家坪城市副中心的部分职能。 北部片区为嘉陵江以北,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的区域。以北部新区、江北城现代商务区为重点,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7月7日九龙坡政府便一口气推出34宗近7000亩土地 【重庆市政府网】本文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7211568839.html,/today/news/417076.htm 引用或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明确标注“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1568839.html,/experience05/experience05090922035_all.htm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2009年07月31日来源:网络 总则 (一)编制背景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