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网络课程作业1

近代史网络课程作业1
近代史网络课程作业1

一、结合史实比较说明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结果及影响的异同。

1、战争的原因

相同之处:两起战争皆因鸦片而起,都以清政府丧权辱国为结局。都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和掠夺中华民族罪行史的一部分。

不同之处: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夺取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决议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想通过对第一批条约的“修约”来扩大他们的在华利益。英、法、美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向清朝要求修约,即修改《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扩大它们的在华特权。咸丰皇帝拒绝修约,西方列强便准备发动战争,逼迫清朝就范。此时发生的“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他们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

2、战争的结果

相同之处:均是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

不同之处: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及各国强加给清朝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行政权、关税权、领海领土主权的完整。《南京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廷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使得外国列强对于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日益加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战争的影响

相同之处:

战争的失败说明了中国的锁国政策是不对的,闭关锁国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都反映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虽然处于腐朽落后的专制政治统治之下,在面对外来侵略时,仍能凭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展开了英勇壮烈的反侵略战斗,反映了中国人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当今世界,列强林立,以强凌弱,以富欺穷的霸权主义行径并未改变,亡我之心没变,要维护中华民族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必须振兴中华,坚持改革开放,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现状。不同之处: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及其两个附件,接着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同列强订立了中俄《爱晖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美、中法、中英《天津条约》和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国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中国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二、试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1、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历史背景的异同:

同:在商品经济和贤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方面,两国有近似的背景。日本在19世纪中叶,商品经济已经渗入到农村,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受到破坏。以丝织业和棉织业为代表的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商业资本的崛起促进了国内境一市场的逐渐形成。中国自明清以来,资本主义萌芽就在理慢发展。鸦片战争后,尤其是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也不亚于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也比较发达。在改革发生前,两国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都是封建落后的国家。

异:中日两国的封建制又存在着较大差异。从经济基础看,中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与日本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虽然都是封建制的基础.中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就缓解了很多矛盾,使得商人和高利贷者可以通过购买土地而转化为地主.从而形成了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在经济上的结合,地主土地所有制越来越巩固。而日本的领主土地所有制禁止土地买卖。新兴地主所获得的土地是非法的。这种僵化的土地私有制经不起商品经济的冲击,建立在它之上的幕藩领主阶级的统治自然也容易发生动摇。

2、外部历史条件也有同有异:

同:相同的是两国都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都已签订了内容相似的不平等条约,都有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异:中国市场、资源的吸引力远非日本能够相比。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争夺,以及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大大牵制了西方列强在东方的殖民势力。尤其是英国,它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中国,连续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又同清政府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样才把打开日本大门的机会“让”给了美国。这种状态在客观上减轻了列强对日本的懂略和干涉.给了日本一个极其必要的喘息机舍,使它得以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如果把辛亥革命和倒幕运动相比较的话,两者在推翻旧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权这个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但两者所面临的敌人却有所不同。日本的倒幕派只面对幕府一个对手,而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除了清政府一个敌人外,还有帝国主义的干涉。

3、宗旨目的:

同:戊戌变法走日本式道路,通过改良手段,在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明治维新,在推翻幕府的统治后,维护天皇的统治进行资本主义改革。

异:戊戌变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涉及面广。明治维新主要是政权建设。

4、领导阶级:

同:戊戌变法维新派都是出生在封建家庭,但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明治维新“维新三杰”等领导人大都是出生在幕府时代,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

异:戊戌变法维新派都自幼成长在书斋。参加社会实践少,改革的依据来源与书本,能力较差。明治维新维新派大都参加了倒幕派,斗争经验丰富,能力较强。

5、影响及意义:

戊戌变法变法的影响:近年亦有历史学家认为,维新运动自开始即不具有成功希望。除了光绪帝帝未具备足够的权力和威望推行改革外,维新派人物(特别是作为智囊的康有为)对政治现实的无知,和他们对西方社会制度的粗糙了解,亦注定运动的失败。

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明治维新取得的积极面主要是:(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

的资本主义国家;(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明治维新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这首先表现在,日本虽然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但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天皇制,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等。因此,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又是不彻底的。其次,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日本虽然通过明治维新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却迅速地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