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_第九课_我们崇尚公平(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_第九课_我们崇尚公平(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_第九课_我们崇尚公平(教案)

【课题】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

(2)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

(3)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

2.能力目标

(1)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

(2)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对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特征的理解能力。

(3)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践能力。

(4)善于公平问题的辩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识公平问题、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2)了解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

(3)知道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4)理解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针对学生在公平问题上的模糊认识。虽然学生已经对社会上的公平问题有思考,但对公平及公平的重要性等问题,学生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清晰的认识,不利于学生树立公平意识。

针对学生不能客观认识、处理对自己“不公平”事件的现实。

针对学生在合作认识上的偏差及不会合作的现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智面对不公平现象。

难点:维护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

突破方法:利用大量的案例,巧设问题,诱导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分析,让学生理解社会公平是相对的,并学会理智面对不公平现象。利用实例,开展活动探究,让学生明白公平是在规则基础上建立,要维护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维护。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阅读法、设疑讨论法、体验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故事、素材,制作课件。

学生:预做课本问题。

【课时计划】共3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课题

关于公平的名言警句:

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吕氏春秋〉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毕达哥拉斯:公平是天平上的平衡。

苏格拉底:公平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知道在特定环境中如何行动,知道在何种情况下

如何做是最好的。

柏拉图:公平即和谐,没有公平就没有和谐。

导入课题:

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P100,什么是公平?

教师归纳: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到的,分担自己该做的。

合作探究:说说发生在你身边的不公平的事,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选取一例分析后果,危害.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组讨论,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做好笔录,汇总小组成员意见,组织发言等。

教师补充: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的“红线”;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温州公管处“招领导亲属”; 从择校现象看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养老金双轨制”;等等。

探究活动:P101

(1)该公司推销人员最初跳槽的原因是什么?

(2)推销人员后来为什么纷纷提出辞职?公司后来为什么陷入混乱?

教师归纳:失去公平的严重后果

(1)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

(2)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

(3)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总之,社会的稳定需要公平.

探究活动:P102

(1)这两件事涉及他们的哪些权利?

(2)这些权利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他们的公平感受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归纳:

(1)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

(2)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3)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总之,社会的发展需要公平。

时政链接:

(1)十八大报告: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苏明娟成为银行白领。

(3)马贵莲,28岁,宁夏灵武市东塔乡宋桥村人。全家4口人。2000年接受幸福工程帮扶款2000元,饲养奶牛和山羊,三头奶牛每天可产130-140斤牛奶,纯收入50元,一年总收入将近15000元。如今马贵莲已经当选为村长,带领更多的贫困母亲脱贫致富。

问题探究:

(1)国家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而其他学生则无权享有。

(2)国家规定对外地农民工子女免收借读费这公平吗?

课堂小结

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但愿我们永远生活在一个平等、公平的社会。

课堂练习

略(详见课件)。

课后作业

1.理解记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预习P103-106,预做课本问题。

【板书设计】

第一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1.众说纷纭话公平

2.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教学反思】

为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活动与探究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本课在设计中采取时事材料与教材事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的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思考,也注重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对同一材料采取多角度设计问题,既能充分利用所举事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收集身边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2课时

引入课题

展示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对比照片,引出教育的不公平,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第二框维护社会公平

自主学习:P103第一段。

教师归纳:公平总是受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是相对的。

“是否公平大家谈”: 判断下面的情况是否公平,并说明理由,你将怎样维护公平?

1、班上只能选一名“优秀班干部”,并且这次的名额关系到初三中考能否加分,经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后,万兵和李超得票数相等,最后班主任决定万兵当选,因为他的成绩好。

2、期末语文考试,章卫的试卷被老师少给了5分,可语文老师说凡是6分以下的误差一律不改。

3、班级公开竞选班长,刘大海和钱小龙是两位候选人,钱小龙竞选前许诺如果他当班长,就请全班同学吃饭,最终钱小龙以微弱优势当选。

4、一次初三年级篮球赛,裁判误判一球,初三1班的参赛人员要求改判,裁判没有理睬,初三1班篮球队拒绝继续比赛,篮球赛不欢而散。

教师归纳:公平总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公平。理解公平,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待不公平,我们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理智的行为。为追求理想的公平,我们更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探究活动:P104

(1)他们的想法有什么道理?

(2)是什么影响着他们对公平与否的判断?

(3)他们该如何面对?

教师归纳: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第一:应该增强权利意识,用合法手段去寻求帮助,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第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保持平和心态。

第三: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合作探究:欣赏动漫“三个和尚”。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三个和尚才会有水喝?

教师归纳: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合作需要规则,规则必须体现公平。这样,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社会才能和谐地运转。

反躬自省:瞎子和跛子住在集体宿舍楼里,瞎子说:“跛子是天然的舞蹈家,左摇右摆。”跛子说:“你是夜里蝙蝠,靠耳朵定位。”二人在生活中多有摩擦。一天,楼里着火二人被困在楼上,跛子走路速度无法脱离困境,瞎子找不到安全通路。可二人最后都脱离困境。

思考问题:试问他们是怎样脱险的?

教师归纳:公平的合作,需要我们承担责任,因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公平合作需要发挥你的特长。

思考问题:如何与他人公平合作?

教师归纳:

(1)尊重别人,平等待人,一视同仁;

(2)心胸开阔,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自己小的得失;

(3)真诚地给别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4)以大局为重,从长远利益考虑,用发展的眼光来思考问题;

(5)诚信做人,恪守自己在合作中的诺言。

思考问题:公平合作意识的主要表现:第一、积极承担责任,不取不应得的利益;第二、合作双方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第三、合作双方互惠互利,努力实现“双赢”,共享合作成果。

课堂小结

公平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公平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公平情况发生时,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用合法的手段,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公平需要合作,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我们要树立合作意识。

课堂练习

略(详见课件)。

课后作业

1.巩固记忆本课所学知识点。

2.预习P107-111

【板书设计】

第二框维护社会公平

一、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1.没有绝对的公平

2.对待不公平现象的正确做法

二、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2.在合作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教学反思】

“维护社会公平”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做。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是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教学中教师通过审议故事来帮助学生认识到公平总是相对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探究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把认识应用到生活中。

第3课时

一、知识点回顾

1.你认为什么是公平?(p101)失去公平的严重后果(102)

2.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有哪些作用?(p102)

3.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p104--105)

二、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略,详见课件)

(二)非选择题

1.李伟是班上的宣传委员,一次学校进行黑板报比赛。班主任让李伟负责此事,他当即表示一定完成任务。放学后,他却说自己有事,把工作推给其他同学一走了之。其他同学很好地完成了任务,黑板报评比获一等奖,李伟因此获得优秀宣传委员的称号,受到表彰。

(1)你认为李伟受表彰公平吗?为什么?

(2)你是怎样理解公平的?

2.歌德与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两位伟大诗人,也是同时代旗鼓相当的两位竞争对手,在争霸诗坛的同时,他们又是一对朋友,歌德曾说:“我们两人,多年结合在一起,兴趣相投,相互影响,有许多诗意思是我提出的,而诗是他写的,有时情况正好相反……”

歌德和席勒的合作,给你哪些启示?(至少两点)

3.材料一:法律援助,就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指导和统一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法律制度。

材料二:来自湖南、广西的罗礼元等6名外来工人在珠海某花木场工作多年,无奈老板自1998年起拖欠工资,6名工人被迫辞职,靠卖垃圾维生。广东省中山市法律援助中心获悉此事后,指派律师代理此案,日前,终于为工人们讨回了50多万元的血汗钱。在上述案例中,律师没有收当事人一分钱,因为他们的工作都是以法律援助的名义进行的。

结合本课知识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哪些启示?(至少三点)

三、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崇尚公平,通过复习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了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并且学会了理智对待社会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2021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准备: 1、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三、教学过程: 1、【导语】: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学介绍。)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什么是家呢?” 2、【情景故事】: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我又有家了”。

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3、体验活动一:我眼中到的家。(并请说明理由) 【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4、【我说我家】: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5、【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财产留给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遗产的含义及其必备的条件,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及法定继承的顺序、范围、遗产分配原则;遗产继承方式、遗赠。 2、能力目标 学会协商解决遗产继承问题,受到侵权时学会依法维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让学生培养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协商解决遗产继承问题的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 1、“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此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遗产继承法律制度,学会依法继承遗产。 2、“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是本课的又一教学重点,此部分的主旨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继承问题,学会依法维护继承权,同时又要发扬传统美德。只有提高继承人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才能减少争议,化解矛盾。 三、教法学法的选择 1、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我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具体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通过讨论,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通过情景设置条件的变化和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不断思考、讨论、归纳以获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请同学收集实例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美丽的自然中,冬去春来、花开花落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人也一样。从懵懂少年到白发老者。我们在上节共同讨论了公民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那么,在公

民死亡后如何来处理他们遗留在世上的财产呢?这就涉及到财产的继承问题,本节课就来共同学习《财产留给谁》 (二)讲解新课 二、财产留给谁(板书)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今天和同学们共同讨论一个案例。(多媒体展示) 案例:不久,晓军的父亲因病去世,晓军的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准备继承遗产,可是在谁能继承,继承多少这些问题上争执不下。爷爷、奶奶认为遗产应该由五人平分,但母亲不同意,认为姑姑不能继承。 晓军的父亲尚未过世,其财产能继承吗?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有关继承的基本概念,请同学们看课本,把这些概念找出来: 1、我们享有继承权(板书) (1)有关继承的基本概念(板书)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多媒体展示) 死者被称为被继承人 接受遗产的人为继承人, 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遗产, 继承权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教师:明白了这几个关于继承问题的概念后,让我们再来看晓军家的事。 晓军父亲尚未辞世,财产能继承吗?是否所有的财产都可以继承?(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遗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答,) 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2,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3,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2)作为遗产必须具备的条件(板书) (学生分组讨论) 不久,晓军的父亲因病去世,晓军的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全册) 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 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对待文化差异存在的不同态度、什么是正确的态度;正确对待不同文化,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理解世界文化多元的情况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对文化不同会导致行为方式差异的理解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能力;对不同文化的批判、鉴赏及学习其他文化优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克服面对文化差异产生的不安和焦虑;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产生更强烈的自豪感,立志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促进派。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难点在于帮助学生面对不同文 化应树立平等、尊重、接纳的态度。 导入:播放《欢欢喜喜中国年》,让学生沉浸在喜庆的过年氛围中回忆我国一系列传统节日。活动一:让学生展示收集的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各种传统节日。 简明扼要地填写课本之如下表格,中国的传统节日: 外国传统节日采风活动,展示多彩文化:

即展示和交流学生在课前收集的其他国家和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节日文化,即使有些看似名称相同的节日,不同的国家又具有本民族的节日特色。如“母亲节”、“圣诞节”等等。 从各国传统节日这一文化可以得出结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不同文化的特色。 活动二:设计了评选文化代表人物的活动。( P57 ) 通过系列的探讨、评选活动,明确不同文化的民族背景,引导学生去发现以下结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形形色色的文化,将我们的世界装扮得绚丽多彩。展示了世界文化“丰富性”。 学生朗读( P58 )“汉译英”故事。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1、古诗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 (文化存在差异、差别,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2、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吗? 学生上讲台书写:[我们的现代用语中,也受到外来语的影响,如“酷”、“巧克力”、sofa(沙发),pudding(布丁),caffee(咖啡),curry(咖喱)、冰激凌、色拉油(Sola)、英特网、坦克等] 结论:文化没有优劣之别;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优秀)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 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单位:℃)与冷冻时间t(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反比例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中:①y= 3 2x;②3xy=1;③y= 1-2 x;④y= x 2.反比例函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①y= 3 2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1可化为y= 1 3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 ③y= 1-2 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④y= x 2是正比例函数,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要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其形式为y= k x(k为常数,k≠0),y=kx -1(k为常数,k ≠0)或xy=k(k为常数,k≠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值 已知函数y=(2m2+m-1)x2m2+3m-3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2m2+3m-3=-1,2m2+m-1≠0,然后求解即可.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练习题及答案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练习 一、选择题(每个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到题后括号里) 1、关于公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是公平②处理事情合情合理就是公平 ③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④公平体现着对权利的尊重和自身力量的肯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这是近5年来第5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它们共同奏响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气势磅礴的主旋律,是我国城乡社会走向和谐发展、致力于共同繁荣的时代最强音。对于以上措施,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这些措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 B.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这些措施不利于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公平相违背 D.这些措施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3、2006年9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新《义务教育法》。新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这表明了 ( ) ①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②教育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③教育公平才能使弱势群体平等地享受受教育权④国家正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某私营企业效益不错。但年终时,该企业老板仍借口“企业困难”,将农民工的工资扣掉20%。下面对此事评论正确的是 ( )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17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17 第一单元 1.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2、作者的思想感情。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1、象征的表现手法。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

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一、课标要求: 根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具有世界眼光”;“能力”目标中,提到“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知识”目标中,“了解我与社会的道德规范”。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了这一课。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实践、学习、升华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三、学情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新的网民。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吸引都是强烈的。其中,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网下生活与网络生活的区别,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而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的不成熟导致各种违纪违法现象频繁发生,造成很多家庭和社会问题。学校教育必须关注到这一问题。 沉溺于网络的垃圾信息、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乃至网恋的中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缺少关爱,或缺少朋友,或缺少成就感。现实生活对他们而言,是失意或失败的,是痛苦与烦恼的。这类学生容易沉溺网络,寻找寄托和慰藉。对此,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一方面,网络环境不干净,学生没有一定的自制力,很容易迷失自己; 另一方面,处于各种情感饥渴状态的学生不少,他们一旦上网,容易陷进去不能自拔。因此,针对学生的现实成长问题,教材设计了这一课。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教案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2、能力目标: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对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特征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 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公平的相对性和如何理智地面对社会不公平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表演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期中考试刚刚结束,试卷一发下来,你就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你和同桌的某一道题的答案和过程一模一样,他没扣分,而你却被扣了五分,你是什么感受? 学生:不公平、气愤…… 教师:公平是人类永恒追求的话题,是社会的稳定器,那么,如何理解公平?怎样维护社会公平?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有请咱们的几位表演天才为大家献上《新西游记》上集 (请四位提前演练好剧情的同学为大家激情表演) 剧情简介: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劫难后终于到达西天,如来大喜,准备论功行赏,师徒四人对如何论功行赏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教师:他们表演的精彩吗?谁来点评一下! 学生:…… 教师:(及时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亮点),师徒四人争论不休的原因都认为自己贡献大,赏赐少了就不公平,那么你认为怎样行赏才公平呢?师徒四人各应得到什么程度的赏赐才会各自满意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站在不同人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并不断鼓励学生) 小结: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话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而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个人价值、权利的尊重! 教师:通过以上的分析,请大家谈一谈,你认为什么是公平? 学生1:公平是不偏袒。 学生2: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到的。 学生3: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合情合理。 学生4:公平是分担自己该做的。 …… 教师:大家谈了那么多,究竟什么是公平呢?(结合字幕) 小结:你可以说,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到的;公平是分担自己该做的。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3《诚实守信》教学设计

《诚实守信》 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的第二框。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诚信,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诚信品质的做法,从而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为国家诚信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另外, 诚信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珍惜个人诚信记录、诚信智慧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结合具体情境去运用,作出正确选择等内容也是本框教材设计要点所在。 1、知道诚信的含义; 2、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3、懂得诚信是每个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珍惜 个人诚信记录。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课活动较多,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思考探讨诚信方面的知识,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另外,诚信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珍惜个人诚信记录与学生生活有些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诚信智慧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结合具体情境去运用,作出正确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教学重点】 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践行诚信的做法。

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诚实守信的典型事例。 一、导入新课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真的要杀猪?我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 思考: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明确:诚实守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了解诚信 (一)诚信的含义 活动一:解读诚信 阅读教材,思考:诚信的含义。 教师总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目标导学二:诚信的意义 (二)诚信的重要性 活动二: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学生阅读教材P41“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你怎么看待小方的言行? 2.你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吗? 教师讲述:不按时赴约耽误了同学的时间,影响了志愿者活动的进程,是不讲诚信的表现。我们不愿与不讲诚信的人交往,因为我们觉得他言而无信。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安身立世。 教师总结: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活动三: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思想品德八下第四单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一、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公平的认识,比较全面的是()。 A.付出就应该获得B.天平上的平衡 C.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D.我们要追求社会的绝对公平 2.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相同的理解 B.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C.公平并不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D.只要是付出就必须得到,才能认为是公平 (二)是非判断题 1.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2.理想的社会应该是绝对公平的。() 3.公平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 4.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公平有不同的理解。() 5.一个人承担着少于应承担的责任,或者取得了多于应得的利益,就是不公平的。()6.生活中经常有不公平的现象发生。() 7.当出现不公平现象时,我们应该理智对待。()

8.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合作,合作中没有公平可言。() (三)案例分析题 1.中学生小乙和好朋友小丁都递交了入团申请书,他们成绩不相上下,但小丁爱说爱笑,和同学关系好,老师也更喜欢他。后来,小丁入团了,小乙没有入团,觉得很不公平,找到你诉苦。你该怎样开导他? 2.某同学在考试时偷看了你的答案,考试成绩比以往考试提高了很多分,受到老师的赞扬,并被评为成绩进步生。你该怎样看待此事? 3.期中考试后,你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正在苦恼,这时,父母又对你痛加责备。面对困境,你有哪些方法排解苦恼? 4.你和好朋友同时进了一家公司,几个月后,努力工作、业绩突出的你没有得到上司的肯定,而能说会道的朋友业绩平平,却得到了提升。你会怎样释放心中的郁闷? 二、综合能力训练 1.安徽来京菜农杜宝良从2004年7月20日开始至2005年5月,在同一地点闯禁行105次、被罚款1.05万元的新闻在京城媒体刊登后,不仅引起司机们的广泛关注和议论,也引起法律专家和普通市民的关注和思考。北京市交管局为什么不能提供违章通知的服务?交管局称:警力不够。但人们的疑惑是,如果能早点将这些违章信息通知司机,司机知道自己违章了,下次就会注意,这样路上违章的车辆少了,警察维护交通时是不是也能更轻松?警力还会严重不足吗? 围绕此事,有人提出疑问:(一)菜农的钱该不该罚?有人会说,交通法规的权威性不容侵犯。但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曾制定多项政策要求各地国道、高速路给运菜车开通“绿色通道”。安徽菜农杜宝良为北京市的蔬菜供应作出了贡献,而我们的交警却缺乏责任心,从这一点上看,菜农的款不该罚,应该退。(二)法规该不该不断完善?所有法规都是人制定的,所有法规都会有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法规,可以促进交通发展。北京市交管局曾规定长安街上禁止富康、吉普等两厢车行驶,后来取消了该规定;交管局也曾规定车辆违法后,拖车费需交200元,后来也取消了。 你觉得这种处罚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和公正吗?如果你是杜宝良的话,会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交通警察,又有什么想法?你能为这种困境提供一些建议吗? 2.乒乓球的擦边球有时是裁判不易察觉的,以致造成误判。2005年5月4日,在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八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选手刘国正和德国名将波尔的交锋中出现这样一幕:第七局12比13,刘国正在回球击打时球落到了地板上,全场爆满的上海体育馆的空气好像立刻凝固了。“出界了吗?”如果是的话,那么刘国正就将以12比14输掉决胜局,从而输掉整场比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doc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杨明春 今年我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思想品德课,在工作中我爱岗敬业,努力奋斗,我始终以认真、严谨的的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能力的提升,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回想半年工作,自己感想颇深,为来年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来结束本期的教育工作。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尽管我已工作了二十多年,但在新课改教材面前仍然是新手,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同时,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并做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努力学习六环节教学法,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 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 三、加强培优补差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 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 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 (cm ),它的面积s (cm 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 厘米,则面积增加y 平方厘米,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 m 取哪些值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 02≠-m m . 解 若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则 02 ≠-m m . 解得 0≠m ,且1≠m . 因此,当0≠m ,且1≠m 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c bx ax y ++=2 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 取哪些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六课从众与自主:剖析从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了解从众的主要表现,明确从众心理行为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现象到领悟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思路: 首先通过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感悟从众现象的含义,然后通过例举身边从众现象的事例,找出从众现象的主要表现,最后通过对小品与材料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从众的作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上课 值日生:起立 (老师忽然抬头看天花板,并持续半分钟,然后再请学生坐下) 师:刚才我看天花板时,不少同学也跟着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什么也没看见。 师:那你们为什么抬头看? 生:因为你一直盯着天花板看,我们觉得好奇,所以也跟着看。 师: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做的现象叫什么现象? 生:这种现象叫从众现象。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六课“从众与自主”第一节内容“剖析从众” 【讲授新课】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什么是从众现象,老师再给你们讲两则笑话。 (笑话二则) 笑话一:一天,某人去买菜,看见街上有好长一条队伍,以为有便宜可以捞,便排在后面,一个多小时后,队伍转了一个弯,他发现前面有四个字:公共厕所! 笑话二:某人走在街上,鼻子忽然出血了,于是仰起头来,旁边的人看见他仰着头,以为在找什么东西,于是就跟着仰头,又过了一会儿,更多的人仰着头往天上看,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仰头…… 师:透过现象看本质,究竟什么是从众现象? 生: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跟着怎么做。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从众现象。 师:请你们列举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有哪些从众现象? 生:…… 师:刚才同学们列举的都是消极的、盲目的从众现象,难道从众现象就没有积极的一面吗? 生:有。 师:请你们说说看。 生:…… 师:下面有两组材料,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两种从众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材料一:开始我坚持,后来看到大家讲的与我不一样,就怀疑自己的眼睛有问题,有点害怕自己是错的,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 点。 材料二:刚开始认为这首歌曲不好听,后来听见大家都在唱也觉得好听。 生:都是多数人怎么想,自己就跟着怎么想,这两种现象都属于心理从众师:我们再看两组材料,下面这两种现象又有什么共同点? 材料一:开始我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后来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做的与别人不同,我就照他们的做了。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小结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文章来源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程根龙这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五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过程中本人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作为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同时,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并做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

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即将过去,总体来看,这学期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同仁的帮助下,在本人的刻苦努力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文章来源 .**.net

春思品八下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导学案昭资

课题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导学案9. 1《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号 2014.5.8 2014?5? 1、 了解公平的含义0 2、 能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3、 知道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左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公平意识。 公平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如何看待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平现象?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 一.预习及反馈:(阅读课本P98-102,完成下列任务。15分钟) 1、假如我们班有一个优秀团员的名额,我们班有那么多优秀学生,到底应 该选 谁呢?学校要求这节课选出来,我很难做出决宦,请大家说说应该选 谁,用什么方法选拔。说出理由。 二、交流与分享:(分组讨论,然后由小组发言人交换看法。10分钟) 1、在某市中学生篮球赛中?十五中球员高波在球队与对手比分相持不下的关键 时刻,远投入 篮,赢得同学们的一片欢呼,可被裁判误判而未能得分0此时, 髙波及K 队友应该怎么做? 2、在社会介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会产生什么后果? 3、为维护社会公平,我国目前实行了哪些制度? 三、学以致用(10分钟) (一)单项选择題 1、 公平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是否 公平?如何做到公平的问题。下列对“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公平就是绝对平均 公平就是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 C 、公平是一种好的机遇和命运D 、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 2、 下而关于公平,不正确的是( ) A 、公平关系到社会的稳企和安宁 ¥1 课时安排 执笔 1课时 陈培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学生姓名 班级 号数 2、 为什么人们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 3、 你认为什么是公平? 4、 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有哪些作用? 学习 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内容 教师二备 学生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 孝行经的情感。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 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准备: 1、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三、教学过程: 1、【导语】: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 学介绍。)

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什么是家呢?” 2、【情景故事】: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 “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3、体验活动一:我眼中到的家。(并请说明理由) 【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4、【我说我家】: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思想品德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三) 第三单元在合作中竞争 内容标准 二.1.6 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2.2 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二.2.3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二.2.4 知道人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二.2.5 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竞争和合作意识,既要勇敢地参与竞争,又要以开放的心态与人交往合作,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树立平等意识,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能够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不凌弱欺生,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3.在与他人的交往合作中做到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能够与人为善,友善地对待伙伴、同学和邻人。 4.在生活中努力做诚实的人,不说谎话,不做假事,积极践约守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能力 1.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在竞争中不忘合作,养成善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在与伙伴、同学发生不愉快、冲突乃至争吵时进行换位思考,能有效化解矛盾。 3.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分清义与不义的界线,要以义取信。合义者必信、必果,不合义者则不必信、不必果。合乎义则诺,不合乎义则不诺。 知识 1.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合作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2.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懂得合作不能没有竞争,竞争也不能没有合作。 3.知道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4.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掌握在与伙伴、同学发生不愉快、冲突乃至争吵时,解决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5.知道诚实守信是交友之道,为人之道。正确理解诚实的含义,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懂得与朋友合作交往要言而有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主题、地位和作用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是本单元的生活主题。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用5课时授完。第五课计划用2课时授完;第六课计划用2课时授完,单元实践创新活动及作业辅导用1课时授完。 第五课合作竞争求发展 教学重点:“生活需要合作”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