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实验指导书

spss实验指导书
spss实验指导书

第一次课:SPSS统计软件学习(1):建立数据模板实验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学习掌握数据模板的建立的方式方法

2、每个学生能够把自己实习小组的调查问卷录入SPSS

二、实验用仪器与设备:

PC机;SPSS统计软件;网络系统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教师讲明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每个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把自己实习小组的调查问卷录入SPSS,建立数据模板

四、实验步骤与参考资料

一、在SPSS建立一个数据模板(即把一份调查问卷的问题录到SPSS上)

1、在SPSS中定义问卷上的每一个问题的内容和含义

问卷每一个问题一个变量。所谓在SPSS建立一个数据模板,其实质就是在SPSS中V ariable View页面定义问卷上的每一个问题或变量。其内容包括定义或选择确定变量名、变量类型(type)、变量标签和值标签(label)、缺失值形式(missing value)、变量的列格式(column format)、变量对齐方式、变量测度方式(Measure) 1)定义变量名:即问卷中每一题的关键词

2)定义变量类型(type):有三种基本类型:数值型、字符型和日期型。一般后面的值标签即问题答案选项录入的是数值就是数值型、录入的是文字就是字符型、录入的是日期就是日期型。

3)定义变量长度:一般采用默认值即可

4) 定义小数位数:后面的值标签即问题答案选项录入的数值如是整数就选择0,否则按实际小数位数定

5)定义变量标签(label):定义问题或问题提要即调查问卷中该问题或概要

6)定义值标签(V alue Labels):定义问题答案选项。这需要点击下拉菜单,在对话框里录入。

7)定义变量缺失值(Missing Value):一般默认为空格

8)定义变量的列格式(column format)即显示宽度;

9)定义变量对齐方式:采用一般默认即可

10)定义变量测度方式(Measure):Scale,数据型测量方式,一般问题答案属定距、定比变量如身高、体重,工资、年龄等选择这种测量方式;Ordinal,排序型测量方式。问题答案属定序变量:如职称、职务、对某事物的赞同程度等选择这种测量方式;Nominal,定类测量方式。问题答案属定类变量:如民族、宗教信仰、性别、党派时采用这种测量方式

注意:1、SPSS的变量一般主要定义变量名和变量类型、变量标签(label) 和值标签、变量测度方式,其他可以采用其默认值。

2、单选题一般逐项定义即可;多选题和排序题选需考虑到被调查者的各种可能的答案都要有地方录入。详见下面内容

三、按不同的题型特点和要求定义录入

问卷题目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单选、多选、排序、开放题目四种类型,他们的变量的定义和处理的方法各有不同,举例介绍如下:

(1)单选题:答案只能有一个选项

例1 当前贵组织机构是否设有面向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

A有 B 正在开创C没有D曾经有过但已中断

编码:只定义一个变量,V alue值1、2、3、4分别代表A、B、C、D 四个选项。录入:录入选项对应值,如选C则录入3

(2)多选题:答案可以有多个选项,其中又有项数不定多选和项数定多选。但录入方法可以一样。

1)项数限定多选题可有两种方法

例2 你认为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最重要的目标是那三项:

A、提高党员素质

B、加强基层组织

C、坚持发扬民主

D、激发创业热情

E、服务人民群众

F、促进各项工作

编码:把每一个相应选项定义为一个变量,每一个变量V alue值均如下定义:“0”未选,“1”选。

录入:被调查者选了的选项录入1、没选录入0,如选择被调查者选ACD,则6个变量分别录入为1、0、1、1、0、0。

2)项数不限定的多选题:

例3:贵公司招聘广告及相关人才的方式有哪些?(可多选)

A、媒体招聘

B、校园招聘

C、人才市场招聘

D、中介招聘

E、其他

编码:把每一个相应选项定义为一个变量,每一个变量V alue值均如下定义:“0”未选,“1”选。

录入:被调查者选了的选项录入1、没选录入0,如选择被调查者选AC,则5个变量分别录入为1、0、1、0、0。

(3)排序题:对选项重要性进行排序,也有两种排序题

1) 仅是排序的题

例4 您购买商品时在①品牌②流行③质量④实用⑤价格中对它们的关注程度先后顺序是(请填代号重新排列)

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

编码:定义五个变量,分别可以代表第一位第五位,每个变量的V alue都做如下定义:“1”品牌,“2”流行,“3”质量,“4”实用,“5”价格

录入:录入的数字1、2、3、4、5分别代表五个选项,如被调查者把质量排在第一位则在代表第一位的变量下输入“3“。

2)选择排序题:

例5 你认为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最重的目标是哪三项,并按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序”

A、提高党员素质

B、加强基层组织

C、坚持发扬民主

D、激发创业热情

E、服务人民群众

F、促进各项工作

编码:以ABCDEF6个选项分别对应定义6个变量,每个变量的V alue都做同样的如下定义:排第一“1”,排第二“2”,排第三“3”。未选为“0”

录入:以变量的V alue值录入。比如选的是ECF,则该题的6个变量的值应该分别录入:0(代表A选项未选)、0、2(代表C选项排在第二)、0、1、3。

注:该方法是对多选题和排序题的方法结合的一种方法,对仅是排序的题(例4)也同样适用,只是两者用的分析方法不同(例4用频数分析、例5用描述分析),输出结果从不同的侧面反映问题的重要性(前一种方法从位次的频数看排序,后一种方法从变量出发看排序)。

(4 )开放性也有两种

1)开放性数值题和量表题:这类题目要求被调查者自己填入数值,或者打分

例六你的年龄(实岁):______

编码:一个变量,不定义V alue值

录入:即录入被调查者实际填入的数值。

2)开放性文字题和封闭题中的“其他——”选项: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按照含义相似的答案进行编码,转换成为封闭式选项进行分析。如果答案内容较为丰富、不容易归类的,应对这类问题直接做定性分析。

第二次课:SPSS统计软件学习(2):建立数据库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学习掌握建立数据文件或数据库和数据检查

2、实验要求:两人合作要完成一份所在实习小组的调查数据的录入即建立一个数据库并能够对所录数据进行审核检查

二、实验用仪器与设备:

PC机;SPSS统计软件;网络系统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教师讲明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两人合作完成一份所在实习小组的调查数据的录入即建立一个数据库并能够对所录数据进行检查和整理;

3、实习组一起检查核对,完成一份准确、完整的实习组问卷调查数据库

四、实验参考资料

(一)、在SPSS建立一个数据库(即把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录入在SPSS)

1、数据的录入

在SPSS数据编辑器的Data View窗口中是个二维表格。每行都是数据文件的一个记录,在统计学中称作“一个概率事件”---- Case

每个Case由各变量的一定的值组成,是对一个事件,或者说是对一个被观测对象的各种特征的实测值组成。因此,相对“变量”来说可以称之为“观测量”。单元格中的数值即是某个变量值也是某个观测量中的一个值

数据的录入:在数据编辑器Data View中按列(变量)、按行(观测量)、按单元格逐一输入

2、编辑数据文件

数据必须输入正确才能保证正确的分析结果。但很难一次输入正确,所以就需要进行修改,一般包括数据的插入、删除、修改等

1)插入一个变量:

在现存变量的右边:直接在V ariable View中定义

在现存变量的中间:

要确定新变量位置(两种方法:Data View或V ariable View)

Data+Insert V ariable

2)删除一个变量:

Data View选中一列数据,后按Del

V ariable View选中一变量名,后按Del

3)插入一个观测量

在最后:直接输入

在中间:Data+Insert Case(或工具栏插入观测量图标按钮)

4)删除一个观测量

选中观测量序号,后按Del

5)变量和观测量的复制和移动:与一般的应用程序相同

选择操作对象(变量、观测量、若干连续单元等)

剪切:Edit+Cut(Ctrl+X)

复制:Edit+Copy(Ctrl+C)

粘贴:Edit+Paste(Ctrl+V)

恢复删除或修改前数据

Edit+Undo (或工具栏Undo图标按钮)

3、检查数据文件

数据检查:

1)人工核对检查:对比调查问卷的原始数据核对

2)人工观察:查看数据库,查找异常值、极端值和缺失值

3)利用SPSS中的编制菜单中排序功能操作检查:个案排序(sort):将所有个案按照用户指定的某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变量值的升序或降序重新排列快速查找异常值、极端值

缺失值的处理:

(1)删去:1)删去缺失值所在变量:一般较少用这种方式,仅在该变量不重要或不合格等情况下采用

2)仅仅删去缺失值这个观测量:这种方式常在缺失值删去对于分析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2)替代:用一个统计量(均值或观测量的邻近的观测量均值)替代缺失值

4、整理数据文件

当数据窗中已经建立或读入了一个数据文件后,就可以对该数据文件进行分析了。但在许多情况下,SPSS的分析过程往往对数据的格式有特殊的要求,需要对数据文件进行调整,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般的包括:

观测量数据的排序(Data->Sort Cases)

为观测量排秩(Transform->Rank Cases)

数据转换(Transform->Count)

对变量值重新编码(Transform->Recode):经常需要将一些定距变量重新编码称为定序变量,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如年龄->老中青,收入->高中低,受教育年限->高中及以下、大专、大本及以上

对变量值自动编码(Transform->Automatic Recode)

计算产生新变量(Transform->Compute)

数据文件的转置(Data->Transpose)

拆分数据文件(Data->Split Files)

合并数据文件(Data->Merge Files)

第三次课:SPSS统计软件学习(3):基本的统计分析操作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学习掌握SPSS常用统计方法的基本操作并能够解读相关分析的数据图表;

2、实验要求:每个学生能够用自己实习小组的数据库做基本统计方法的操作;能够对自己小组的调查数据作出基本统计分析与解读

二、实验用仪器与设备:

PC机;SPSS统计软件;网络系统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教师讲明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每个同学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基本统计方法的演练

3、每个同学根据所在实习小组调查报告的需要对调查数据作出必要的统计分析与解读

四、实验参考资料

(一)SPSS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基本操作步骤

1、一维频数分析:

分析目的:利用频数分布过程可以方便地对数据按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变量的不同水平(分组)的频数分布表和图形,以便对各变量的数据的特征和记录分布状况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采用的方法:计算频分布表;绘制统计图形

适用于定序、定类、定距类型数据

主要操作步骤:打开了数据文件后,进行一维频数分布分析。

①在一个数据库的data界面的主菜单上依次单击Analyz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requencies,这时屏幕上即展开Frequencies对话框;

②在左边变量列表中选择统计频数的变量,移入右边V ariables(变量)

框中;

③选中左下角的Display frequency tables复选项,将显示频数分

布表。

④单击Statistics按钮,打开Frequency; Statistics(统计量选择)

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确定需要输出结果的统计量。

⑤然后单击对话框下边的(图表)按钮,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然后单

击Contiune,

⑥Format(格式)项接受缺省设置;

⑦最后单击OK, 运行频数统计程序

如下图:

2、交叉频数分析

交叉列表:用于统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交叉分组的频数及百分数。

交叉列表:又称交互表或列联表。最常见的是双变量交叉列表,超过两个变量的交互表被称为多维交叉列表

操作步骤:打开一个数据文件,单击Analyze,选择Deceptive Statistics,单击Crosstabs (交叉表)命令,打开Crosstabs对话框。

第一步:从左边变量清单中选择一个变量移至Row框中,作为交叉表的行变量:选择一个变量移至Column框中,作为交叉表的列变量。假如我们要分析雇员的性别不同,工作类别是否有差异。我们将Gender(性别)移入Row框中,将工作类别(Employment category)移入Column框中。如图

第二步:单击Cell按钮,在Counts(观测频数)栏选择Observed(观测值),在Percentages (百分比)栏中,选择Row或Column的百分比(本例选Row),然后,单击Continue。如

第三步:单击OK。输出结果。很容易看出在在474名雇员中,从事文秘的女性有206人,男性157人;从事保管的女性没有,男性有27人;从事经理的女性10人,男性84人。

工作类别有性别差异。(如图)

注意:以上操作的是交叉频数分析,也就是通过交叉频数和百分数的列联表观察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可能性。但是要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需要卡方分析或相关分析。3、描述性分析

描述性分析包括集中趋势分析和离散趋势分析

(1)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1)均值(mean):表示某变量所有变量值集中趋势或平均水平的统计量。适用于定距数据。特点:利用了全部数据,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2)众数(mode)(在frequency菜单中计算)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例:服装尺码);适用于各类数据,主要用于定类数据。特点:众数可能不唯一,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3)中位数:一组按递增或递减排列的数据中中间位置的数:如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中间位置的数值为众位数;如取值是偶数个,则中间位置的两个数值的平均数为中位数.特点:主要适用于定序变量,对极端值不敏感.

(2)描述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1)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td Dev)2)方差(variance)3)极差(range):最大值

(minimum)-最小值(minimum)极差很小表明所有数据几乎集中在一起;

应用于相同样本容量的两组数据离散程度比较

(3)分析目的:精确把握变量的总体分布状况;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

(4)采用的方法:计算基本描述统计量。

主要操作步骤:

(1)在数据窗中建好或打开一个数据文件。

(2)按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Descriptives打开Descriptives对话框。

(3)在左侧的源变量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变量作为待分析变量移入Variable(s).框中。

(4)选中Save standardized values as variables 复选项,对所选择的

每一个变量进行标准化产生相应的Z得分,作为新变量保存在数据窗中。其变量

名为相应变量名加前缀Z。

(5)单击Options 按钮,展开Options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可以指定其他统计量与输出结果显示的顺序

(6)单击OK按钮提交系统执行。

参见下图

4、推论分析

4.1推论分析的类型和概念

推论分析主要有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等,我们重点学习常用的是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相关分析

4.2 参数估计又分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1、点估计

点估计是用样本统计值直接估计总体的未知参数值。例如,估计某城市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我们从这座城市居民中抽取100个样本,,计算样本均值为10000元,那么我们估计这座城市的人均收入为10000元。这是一个点估计。点估计能给出一个明确的总体参数估计值,但没法得知这种判断的准确性。一般样本越大,抽样方法越严谨,这种估计方法越可信,在市场调查中点值估计用得较少。

点估计在市场调查中常用。

2、区间估计

区间估计是通过样本来估计未知参数可能所在的区间,且这种可能性可由置信度加以控制。也就是说,区间估计是用两个数值之间的间距来估计参数值。至于间距的大小,就要取决于我们在估计时所要求的置信度是多少。在样本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要求的置信度越大,则间距就会越大,这个间距,通常称为“置信区间”。运用区间估计法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自己选定置信度,但一般都为95%或99%。

4.3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参数检验;二是非参数检定法

参数检验的特点是要求总体具备某些条件,如总体呈正态分布、标准差相等、变量的数值有定距测量层次的特点。最常用的是均值检验,比如Z检定、T 检定、F检定。

二是非参数检定法,

非参数检定法其特点是不要求总体数值具备特殊条件,一般不要求是定距变量层次,因而适用于推论定类和定序资料。但是,由于非参数检定法不理会总体的情况,在推论时就较为困难,准确性也会因此而受影响。在总体具备某些条件时,参数检定法比非参数检定法更好。

尽管非参数检验存在一定不足,但只要样本足够大时,其检验力就会大大加强,广告调查抽取的样本量通常是很大的,所以运用非参数检验也是很有效的。常用的非参数检验有卡方(x2)检验、U检验。

我们重点学习均值检验和卡方(x2)检验

4.3.1均值检验

均值检验包括Z检验、T检验、F检验。Z检验、T检验都是针对单一样本的均值检验,总体方差已知或大样本(n≥30)情况下用Z检验;总体样本方差未知或小样本(n<30)情况下用T检验。F检验即方差分析是对多个样本(两个以上样本)的均值检验。

4.3.1.1T检验

(1)单样本T检验:

研究目的:研究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差异是否显著

操作步骤:单击主菜单Analaze,选择Compare Means(比较平均值),单击One-Sample T Test(单一样本T检验),然后选择并移动变量某变量A至右边的Test Variable框,并在Test Value(检验值)框中输入总体均值,最后单击ok.(注:结果中如果显著性检验估计值小于0.01,就拒绝原假设。原假设是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没有差异,所以就说明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差异显著) (2)独立样本T检验

研究目的:从两个独立样本的均值的差异,经过统计检验,推论两个独立总体均值差异是否显著。

操作步骤:单击主菜单Analaze,选择Compare Means(比较平均值),单击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独立样本T检验),然后选择并移动变量某变量A至右边的Test Variable框,选择并移动变量某变量B至Grouping Variable(分组变量)框,单击Define Groups(定义分组),在Group1框中输入变量A的第一个字母,在Group2框中输入变量B的第一个字母,单击Continue,最后单击ok.(注:结果中如果相伴概率值小于0.05,就拒绝原假设。原假设是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没有差异,所以就说明两个独立样本的均值差异显著) (3)配对样本T检验:

研究目的:由两个相关的样本的均值经统计检验,推论两个相关的总体均值的差异是否显著

操作步骤:单击主菜单Analaze,选择Compare Means(比较平均值),单击Paired- Sample T Test(配对样本T检验),然后选择并移动变量某变量A和某变量B至配对变量框,最后单击“确定”。(注:如果结果中的相伴概率小于0.05,就拒绝原假设。原假设是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没有差异,所以就说明两个配对样本均值差异显著)

4.3.1.2、F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研究目的:多个(三个或三个以上)样本的均值与多个总体均值的差异是否显著。

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 A)中的F检定,属于参数检验(一般要求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或方差齐性等条件)方法中的一种。主要用来推论总体中多个样本的均值是否存在差异。其适用要求有:随机样本;变量中有一个变量是定距变量;

操作步骤:1)打开数据文件,单击Analyze,选择Compare Mean(均值比较),单击One-Way ANOV A。

2)选择并移动变量如上网时间至Dependent List(因变量列表)中,选择并移动小组至Factor(因子)框中

3)打开Post Hoc复选框组,选择LSD多从比较。

4)打开Option复选框组,选择附加的统计分析项目,如选择描述性统计(Descriptive)和方差齐性分析(Homogeneity of variance test)。选择Mean plot,用各组的均数制图,以直观地了解他们。在Missing V alues复选框下,选择Exclude cases analysis by analysis:具体分析用到的变量有缺失值去除该记录。

5).完成设置后,单击“Continue”,返回One-Way ANOVA对话框。

6)所有设置确认无误后,单击“Continue”,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输出结果。(注:结果中如果F检验值小于0.05,就拒绝原假设。原假设是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没有差异,所以就说明这组样本的均值差异显著)

4.3.2卡方(x2)检验

卡方检验,是非参数检验(不要求总体正态分布或方差齐性等)的一种分析方法。卡方分析或卡方检验一般用两种应用。一是应用于检验某个随机变量是否服从某种特定的分布如正态分布;二是应用于对两个定类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4.3.2.1某个随机变量是否服从某种特定的分布的检验(参见教材P187-192)

4.3.2.2对两个定类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适合于研究两个定类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它的原假设是两个变量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在分析时,我们需要通过查看两个数值判断两个变量是否相关。一是卡方值(X2)即比较观测频数与期望频数的差。如果卡方值大于应有的卡方值(即该研究的显著水平又称概值就是解释原假设成立的概率。一般该值越小就越能拒绝原假设,反之则不能拒绝原假设,概值的大小通常以0.05来界定)和自由度(行数减1与列数减1的积)对应的卡方数(一般可查卡方表获得),就表明可以拒绝原假设,两个变量相关,反之就不相关。另一个数值是概值即如果概值小于0.05则拒绝原假设,反之,接受原假设。

操作步骤如下:

打开一个数据文件,单击Analyze,选择Deceptive Statistics,单击Crosstabs (交叉表)命令,打开Crosstabs对话框。左边变量清单中选择一个变量移至Row 框中,作为交叉表的行变量:选择一个变量移至Column框中,作为交叉表的列变量。假如我们要分析雇员的性别不同,工作类别是否有差异。我们将性别移入Row框中,将工作类别移入Column框中。如图:

单击Statistics,选择Correlations(相关性)。如果要分析的是两个定类变量,就在Normal栏中选择Lambda,这里我们选择Lambda。若均是定序变量则需用Ordinal栏的统计量,选择Gamma或Somers’d。若一个是定距变量,另一个是定类变量,则用Normal by interval栏中的统计量,选择Eta。

然后,单击Continue。最后单击OK。输出结果。

输出结果解读:在卡方检验中,将皮尔逊卡方检验(Pearson Chi-square test)显著性检验概率与0.05比较,如果小于0.05,说明行变量与列变量之间有显著关联;如果大于0.05,说明行变量与列变量之间没有显著关联。

4.4相关分析

市场调查中,我们按照要求抽取了样本,样本可能涉及很多变量,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寻找变量间的关系是市场调查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变量间的关系最简单的划分即是有关与无关。在统计学上,我们通常这样判断变量之间是否有关:如果一个变量的取值发生变化,另外一个变量的取值也相应发生变化,则这两个变量有关。如果一个变量的变化不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则二者无关。

两个不同层次和特点的两个变量用不同的相关系数检验。相关系数,是描述两个变量间的联系紧密程度。一般用r表示。r的取值在-1与+1之间,若r>0,表明两个变量是正相关。若r<0,表明两个变量是,负相关。若r=0,表明两个变量不是线性相关。

做相关测量分析时,首先要注意主要变量的测量层次:定类、定序和定距。属于不同测量层次的变量,就要用不同的相关系数测量。其次,要注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对称的,还是不对称得。对于两个变量,如果我们能确定自变量(X),因变量(Y),X影响Y,而Y不会影响X,这种情况称为不对称关系,反之,如果我们不知道影响的方向,这种情况就称为对称关系。有些相关测量法是假定变量与变量之间具有对称的关系,有些则假定不对称关系。

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关系的变量的相关性测量方法。

相关分析在SPSS中的基本操作:操作步骤:

(1)在主菜单单击Analyze,选择Correlate,单击Bivariate,会展开Bivariate Correlation对话框。

(2)Correlation Coefficients(相关系数)对话框提供了三种相关系数:Pearson(皮尔逊相关,适用于正态定距变量)、Kendall’s tau-b(适合于定序或不满足正态分布的定距变量)、Spearman(斯皮尔曼相关,适合于定序或不满足正态分布的定距变量)。

(3)Test of Significance(显著性检验)对话框提供两种检验方式:Two-tailed(双侧检验,如果不清除变量间相关的方向,选择此项),One-tailed (单侧检验,若清楚相关的正负,选择此项)。

(4)然后单击OK。

对相关系数大小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表的解读:

如果表中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0

相关分析目的是利用样本相关系数推断总体中两个变量是否是线性相关。一般用t值对总体相关系数为0的原假设进行检验。若t检验显著,则拒绝原假设,即两个变量是线性相关,反之,则不能拒绝原假设,即两个变量不是线性相关

注意:

1、在统计分析中,原假设默认是两个变量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

2、检验原假设是否成立,要根据相应的统计量和概值判断。

3、关于统计量:研究不同问题要选择不同的检验统计量。对总体均值进行检验时,选用t

统计量;做卡方分析时,选用X2统计量;做方差分析时,选用F统计量,相关分析时选用r统计量等等。

4、关于概值:即解释原假设成立的概率。概值较常用的标准是小于0.05。

5、Spss在做各种检验时,在计算统计量时,也计算了相应的概值,这些都可以作为输出结

果显示出来。

6、检验原假设:如果概值很小,就要拒绝原假设;如果概值较大,则不能拒绝原假设。概

值多小算小呢?这并没有统一规定,具体问题来判断。一般要小于0.01,较常用的标准是小于0.05。概值越小,对原假设拒绝得越有力。

7、SPSS等统计软件常用*号表示显著性水平的程度,通常一个*号表示0.05的显著水平,

两个* *表示0.01的显著水平。

(二)统计方法的选择

选择统计方法要考虑两个因素:

1、调研问题的性质:

描述性的问题:频率分析和描述性分析

关系性的问题:均值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2、数据资料的性质

质变资料(定类量表):频率分析;非参数检验,如卡方检验

量变资料(定距或定比量表):定序量表也可以转换量变资料:几乎所有的统计方法都可以用

(三)SPSS软件中常用的数据图有哪些?各适合什么情况运用?举例说明(1)线形图:适用于连续性数据资料的分析描述。常用于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或某种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趋势。案例见教材P161线性图及图11-1 (2)饼状图:常用于表示类别资料,其主要目的是显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较,所要显示的资料一般是百分数。如下面的关于济南市广告公司员工数的信息的饼形图

__

(3)柱状图

柱形图是以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低或长短表示数值关系的一种统计图形。柱形图的使用最灵活,各种数据资料或变量都可用柱形图表示。在SPSS中,柱形图有条形柱状图和直方柱状图两种。

1)条形柱状图

将饼形图表示的信息用柱形图表示出来。如下面关于济南市广告公司员工数的信息的条形柱状图

2) 直方柱形图:比条形柱状图表示的信息概括简明些。例如下图,还是关于济

南市广告公司员工数的信息,分0、20、40、60、80、100、120几大组表示,就比上面的本信息的条形柱状图表示得简洁的多了

统计学依据数据的计量尺度将数据划分为三大类,即定距型数据(Interval Scale)、定序型数据(Ordinal Scale)和定类型数据(Nominal Scale)。定距型数据通常指诸如身高、体重、血压等的连续性数据,也包括诸如人数、商品件数等离散型数据;定序型数据具有内在固有大小或高低顺序,但它又不同于定距型数据,一般可以数值或字符表示。如职称变量可以有低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取值,可以分别用1、2、3等表示,年龄段变量可以有老、中、青三个取值,分别用A、B、C表示等。这里无论是数值型的1、2、3还是字符型的A、B、C,都是有大小或高低顺序的,但数据之间却是不等距的。因为低级和中级职称之间的差距与中级和高级职称之间的差距是不相等的;定类型数据是指没有内在固定大小或高低顺序,一般以

数值或字符表示的分类数据。

spss基本描述性统计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PSS软件其它数据预处理; 2.掌握数据的频率分析与基本统计分析; 二、实验容 1、对“职工数据”进行转置; 2、对“居民储蓄数据”中户口和职业作出频数统计,并画出饼图 3、对“居民储蓄数据”中存款金额分成五组分别为小于500元、501~2000元、2001~3500 元、3501~5000元、5000元以上,形成新的变量,并做出频数统计与直方图。 4、“居民储蓄数据”中“存款金额”对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分别做出平均值、标准差、偏 度与峰度统计量。 三、实验步骤 1、对“职工数据”进行转置; 1)通过菜单“数据” “转置”如图一所示,进入图二所示的界面, 2)把“关键变量”职工号选入“名称变量”框中,使职工号成为变量名称,其余变量选入“变量”框中如图三所示 3)点击“确定”按钮,出现如图四所示结果。 图一进入转置界面

图二转置界面 图三转置操作 图四输出结果 2、对“居民储蓄数据”中户口和职业作出频数统计,并画出饼图 1)如图五所示进入频率分析界面 2)在图六所示的界面中,选择频率分析变量“户口”与“职业”,并选中左下角的“显示频率表格”

3)点击图六的“图表”按钮,出现如图七的界面,选择“饼图”4)点击“确定”按钮,出现如图八分析结果。 图五进入频率分析

图六选择频率分析变量 图七选择输出图表 户口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有效城镇户口223 71.2 71.2 71.2 农村户口90 28.8 28.8 100.0 合计313 100.0 100.0 职业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有效国家机关27 8.6 8.6 8.6 商业服务业73 23.3 23.3 31.9 文教卫生14 4.5 4.5 36.4 公交建筑业17 5.4 5.4 41.9 经营性公司26 8.3 8.3 50.2 学校22 7.0 7.0 57.2 一般农户43 13.7 13.7 70.9 种粮棉专业户 6 1.9 1.9 72.8 种果菜专业户9 2.9 2.9 75.7 工商运专业户17 5.4 5.4 81.2 退役人员17 5.4 5.4 86.6 金融机构38 12.1 12.1 98.7

环境监测实验知识讲解

环境监测实验

环境分析实验教案任课教师:赵艳琴 河北联合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五. 差值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微量苯酚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 掌握差值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微量苯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酚类化合物在酸、碱溶液中发生不同的离解,其吸收光谱也发生变化。 λ为210nm 例如,苯酚在紫外光区有两个吸收峰,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 max λ位移至235nm和288nm: 和272nm,在碱性溶液中, max 图1为苯酚在两种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分析中,有时利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光谱变化的规律直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测定。 图1 苯酚的紫外吸收光谱 曲线A:在0.1mol/L KOH溶液中苯酚的吸收光谱; 曲线B: 在中性溶液中苯酚的吸收光谱; 曲线A-B:苯酚的差值光谱

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机杂质,干扰苯酚在紫外区的直接测定。如果将苯酚的中性溶液作为参比溶液,测定苯酚碱性溶液的吸收光谱,利用两种光谱的差值光谱,就有可能消除杂质的干扰,实现废水中苯酚含量的直接测定。这种利用两种溶液中吸收光谱的差异进行测定的方法,称为差值吸收光谱法。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容量瓶(50mL 10个);吸量管(10mL,5mL)。 试剂:苯酚标准溶液:称取苯酚0.004 mol·L -1;KOH 溶液:0.1mol·L -1。 四、实验步骤 1. 配制苯酚的标准系列溶液 将10个50 mL 容量瓶分成两组,各自编号。按表1所示加入各种溶液,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苯酚的标准系列溶液。 表1 配制溶液数据表 2. 绘制苯酚的吸收光谱 取上述第3号的一对溶液,用1cm 吸收池,以水作参比溶液,分别绘制苯酚在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的吸收光谱(250nm-320nm)。然后用苯酚的中性溶液作参比溶液,绘制苯酚在碱性溶液中的差值光谱,将数据填入表2,找差值光谱中的最大吸收波长。 3. 测定苯酚两种溶液的光谱差值 从上述绘制的差值光谱中,选择288nm 附近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max λ,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固定测定波长为max λ, 然后以中性溶液为参

spss统计软件实验指导书(科大理学院)

统计软件实验指导书 河南科技大学理学院统计学系 2009年1月

目录 1.《统计软件实验教学大纲》 2.实验一 SPSS基本操作 3.实验二 SPSS数据录入与编辑 4.实验三数据文件的整理 5.实验四统计图的制作与编辑 6.实验五基础统计分析 7.实验六均值比较与T检验 8.实验七单因素方差分析 9.实验八多因素方差分析 10.实验九两变量的相关分析 11.实验十偏相关分析 12.实验十一线性回归 13.实验十二曲线拟合 14.实验十三聚类分析 15.实验十四判别分析 16.实验十五因子分析 17.实验十六非参数检验 18.实验十七一个完整的社会统计分析 19.实验十八操作考试 20.实验报告书写格式

课程代码:1010000940 统计软件 Statistical Software 学分:3.5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40 实验/实践学时:0/32 面向专业:四年制统计学本科专业 一、实验教学目标 统计软件主要介绍了SPSS软件的应用,结合若干实例全面讲述了SPSS的基本操作功能、图形功能、统计分析功能。学习本课程后,使学生能够依据数学原理,熟练操作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训练,要求达到: (1)掌握SPSS软件基本操作,包括SPSS基本特点和运行环境,SPSS中信息输入与输出,数据文件的编辑等比较基础的知识。 (2)掌握SPSS图形功能,包括二维、三维交互图。 (3)掌握SPSS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样本描述与数据准备、参数估计、假设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等。 三、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SPSS统计分析从基础到实践》,罗应婷等主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6月.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1.实验报告(40%) 2.上机检查(40%) 3. 上机考勤(20%) 五、实验项目设置

SPSS实验报告(一)

SPSS实验报告(一)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应用统计软件分析(SPSS)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副研究员 实验日期: 2016.4.19 成绩评定指导教 师 签字 签字 日期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序号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转换菜单和数据菜单的具体功能及操作,熟练应用两个菜单中的计算变量、重新编码、选择个案、个案排序、分类汇总等几个主要过程 实验要求 能够根据相关要求选用正确的过程对变量或者文件进行管理和操作,得到结果,并能对得出的结果进行解释。 二、实验描述及实验过程 实验描述一、下载数据(以下情况选一种): (一)分地区(31个省市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数据(2014年)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亿元) ,城市燃气建设投资额(亿元) ,城市集中供热建设投资额(亿元),城市排水建设投资额(亿元),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资额(亿元),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建设投资额(亿元)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万元) 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额(亿元) (二)分地区(31个省市区)经济发展总体数据(2014年)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量,城镇失业率,基尼系数等 (三)各省市房地产开发2014年相关数据 投资额,房地产开发企业个数,从业人员数,收入,税金,利润,资产,负债,平均销售价格,等等。 (四)各省市科技2014年相关数据 包括GDP,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GDP),R&D研发人员,专利授权数,发明专利授权量。 (五)查找相关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医药制造、工程机械、汽车制造业、旅游酒店行业、航空、电子商务企业等)上市公司2015年度数据。包括销售收入、利润、固定资产净值、总资产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营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样本

附录2: 实验指导材料 实验指导 实验1 水的物理性质检验 实验2 水中碱度的测定 实验3 水中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4 水中阴阳离子的测定 实验5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实验6 高锰酸钾指数的测定 实验7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8 生化需要量的测定 实验9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实验10 固体中有害物质的测定 实验一、水的物理性质检验 一、色度 ( 一) 铂-钴标准比色法 仪器: 1.50mL成套具塞比色管, 2.离心机。 试剂 : 1.铂-钴标准溶液: 称取1.246g氯铂酸钾K2PtCl6, 再用称量瓶称取1.000g 干燥的氯化钴CoCl2·6H2O, 共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00mL HCl , 将此溶液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 再稀释至标线, 此标准溶液的色度为500度。 步骤: 1.标准色列的配制: 取50mL比色管11支, 分别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mL,

加去离子水至标线, 摇匀。即配制成色度为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度的标准色列, 密封保存, 可长期使用。 2..水样的测定取50ml透明的水样于比色管中, 如水样色度过高, 可取适量水样, 用去离子水稀释至50mL与标准色列进行比色( 观察时, 可将比色管置于白磁板上, 使光线从管底部向上透过柱液, 目光自管口垂直向下观察) , 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计算 C =M V ×500 式中, C—水样的色度, 度; M—相当于铂钴标准溶液用量, mL; V—水样体积, mL 问题: 用铂钴标准法测定水的色度有何适用范围? ( 二) 稀释倍数法 仪器 50mL具塞比色管, 其标线高度要一致。 步骤 1.取100-150mL澄清水样置烧杯中, 以白色瓷板为背景, 观测并描述其颜色种类。 2.分取澄清的水样, 用水稀释成不同倍数, 分取50mL置于50mL比色管中, 管底部衬一白瓷板, 由上向下观察稀释后水样的颜色, 并与蒸馏水相比较, 直至刚好看不出颜色, 记录此时的稀释倍数。 ( 三) 分光光度法 仪器 1.分光光度计 2.离心装置。 步骤

SPSS统计软件使用指导(免费下载)

SPSS统计软件使用指导 管理统计学课程设计是在学习了《管理统计学》课程之后,进行此课程设计,是对这门课程的全面复习。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目的和任务 通过管理统计学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以管理统计学课程和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加强学生对所修相关课程的理解、掌握,训练并提高其在SPSS软件的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管理统计学课程设计的任务是:依据所提供的SPSS软件功能及相关资料,完成SPSS实现操作并选择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进行计算与分析,递交统计分析报告。 二、设计要求 1.时间要求:本课程设计安排在《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之后进行,设计时间为(30学时)。其中: 2学时: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课堂分析。 2学时:熟悉SPSS界面:①SPSS的启动,②SPSS的主窗口,③SPSS的菜单,④SPSS录入数据,⑤SPSS的退出,⑥SPSS的求助系统。 10学时:根据《管理统计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实地操作SPSS软件的主要功能:①SPSS的数据管理功能,②SPSS文本文件的编辑,③摘要性分析,即对原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④平均水平的比较:Means(平均数)过程、Indendent-Samples T Test(两组资料样本T检验)过程、Paired-Samples T Test (配对样本T检验)过程、One-Way-ANOV A(单因素方差分析)过程。⑤方差分析。⑥相关分析。⑦回归分析。 2学时:SPSS制图功能:主要练习SPSS中条形图、线图、控制图、散点图和直方图的绘制。 12学时:根据案例提供的样本数据,登陆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7412028229.html,/(或其他网站)选择有意义课题,选取4个自变量,即T、Y、X1、X2、X3、X4,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学时:总结设计过程,整理课程设计的书面材料,撰写并提交一份统计分析报告。 2.设计资料要求:尽可能选用具有说服力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趋势的数据作为该课程设计的基础内容。 3.工作量要求:学生3-5人分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本课程设计。小组成员明确独立完成的工作量,使每名学生工作量均饱满。 4.成果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任务,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累计字数不少于8000字。并按时、按质、按量提交规范格式的设计成果。交计算机打印稿及电子版。 5.设计步骤:首先运用SPSS软件,按着指导书的内容将SPSS的基本功能逐个练习掌握。其次登陆《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7412028229.html,/》或其他网站,选择有意义课题,选取不少于4个自变量,即T、Y、X1、X2、X3、X4,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提交一份统计分析报告。提交设计成果及装订顺序如下: (1)封面 使用统一封面,具体格式按给定的模版,不允许修改。 注意①“指导教师”一项为空;②“班级”一项统一规范,尤其是专业名称,如:05工商管理1班、05信息管理2班、05电子商务1班、05市场营销2班;③“日期”一项统一规范,统一为2007年6月10日。

生产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以下所附签名者代表已审阅并确认此份标准作业程序书所明列的细则且了解所有职责归属。

1.目的 1.1.为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提供微生物控制检测依据,最终保 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和检测。 3.职责 3.1.品管部:负责本标准的制定、修改、解释,对规定内容进行检测。 3.2.生产部:负责车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 3.3.储运部:负责配料间的微生物控制。 4.作业内容 4.1.车间(配料间)空气菌落总数内控标准 4.1.1.制作间<1200cfu/m3,即<8cfu/平皿。 4.1.2.预处理间、配料间(配料中转间)<1000cfu/m3,即<7cfu/平皿。 4.1.3.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含液洗库)、分装走廊、分装间、冷配间、净瓶储存室 <800cfu/m3,即<5cfu/平皿。 4.1.4.抽检频率:制作间、预处理间、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分装间走廊、分装间、 冷配间、净瓶储存室、配料间(配料中转间)每周至少抽检一次。 4.1. 5.包装间每周抽检一次,不作为判定依据,只作为空气质量跟踪和检查的参考依据。 4.1.6.取样数量:制作间6个,冷配间3个,包装间5个,预处理间3个,净瓶储存室3个, 膏霜半成品库3个,液洗半成品库3个,半成品中转间2个,分装走廊3个、分装间5个,配

料间4个,配料中转间2个。 4.1.7.取样方式:取样皿按取样区域面积均衡放置(不得放于风口处或进出口处),暴露 时间5分钟,离地面不得低于40cm,不得高于1.5m。 4.1.8.检测方法:按照《车间洁净度检测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 4.1.9.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2.车间(配料间)空气霉菌内控标准 4.2.1.分装间、分装走廊、净瓶储存间、冷配间、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500 cfu/m3 , 即<3cfu/平皿。 4.2.2.制作间<1000cfu/m3 ,即<7cfu/平皿。 4.2.3.预处理间、配料间(配料中转间)<800cfu/m3,即<5cfu/平皿。 4.2.4.每月至少抽检一次。 4.2. 5.取样数量同4.1.6;取样方式同4.1.7;检测方法:同4.1.8。 4.2.6.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3.纯水菌检内控标准。 4.3.1.纯水每天生产前抽检一次,内控标准<100cfu/ml。 4.3.2.取样:每天生产第一料加水前从出水口取样,分成两份作平行样,取平均值。 4.3.3.检测方法:同4.1.8。 4.3.4.判定: 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4.器具菌检内控标准 4.4.1.准灌装机料斗、输料管道、勺子(或铲子)、半成品桶内壁、导流槽等与膏体接触

Spss实验总结

本学期一共学习了七项spss使用方法,分别是数据整理、数据的转换、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分析与回归方程、图表的制作与编辑。 我觉得spss对我用处非常大,就平时学习来说,我用它计算了几道生物统计题,完成了spss作业和数学建模作业。因为实验指导书有几个实验实验方法与步骤很不详细,我还练习了写实验方法与步骤,但在写实验感受方面还有所欠缺。统计学是一门研究随机事件的学科,这类偶然现象是遵循统计规律的,当随机现象是由大量的成份组成,或者随机现象出现大量的次数时,就能体现统计平均规律。我们只有对数据资料作统计处理,才可能发现它们的内在规律,掌握现象的特征,检验研究的假设,才能得出准确的、可靠的研究结果。 每次实验我开始时都觉得很难,很多时候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做表格,比如做卡方检验的时候要交叉值表,一开始我都一直是认为应该把不同因素和不同水平放到不同列里,之后才发现同一因素要写在同一列里,然后在另一列里些他们的水平,这样就会被自动分开。相关分析我到现在还有一点不明白。相关分析和回归方程里的那几道题那些应该用相关分析做,那些应该用回归方程做,当然这是统计学方面的问题了。我以后还要加强对实验结果的解读能力,spss给出的计算结果往往有双侧sig.值等,而我还不太会查表(有个别不清楚查那个表),所以一些题目没有写最终分析。 Spss作为一个工具,本身并无太多原理可言,主要是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数据输入主要是分为数据列表和变量列表。和excel最不一样的是变量列表。变量列表可以对变量名,变量类型作出规定。而这些尤其是变量类型对后续的统计分析工作有很大影响。 数据整理很重要的一点是排序。Spss可以先按一个变量排,再在此基础上按另一个变量排。这是我以前不了解的一个功能。1.在数据文件中单击菜单项“Data→Sort Cases”,在变量列表中选定按哪(几)个变量的值排序,并用箭头按钮将其移入Sort by矩形框中,单击按纽即会对数据文件中的case进行排序。排列的顺序为:先按第一个变量的值排序,第一个变量的值相同的case按第二个变量排序,依次类推。2.再说变量的转换问题。选择菜单项“Transform→Compute”,在左上方的矩形框中输入要计算的变量(原有的变量和新变量都可以),在右上方的矩形框中输入数学表达式,单击OK按钮即可完成计算。左下方的矩形框中是当前数据文件的变量列表,右下方的矩形框中是SPSS可以使用的函数,选中后都可以用箭头按钮将其移入数学表达式框中,以代替键盘输入。在左上方的矩形框中输入要计算的变量后,可以单击“Type&Label”按钮,对变量进一步进行定义。3.如果要对数据重新编码,则选择菜单项“Transform→Record→Into Same Variables”,在左边的变量列表中,选中要重新编码的变量并将其移入右边的矩形框中(若选入多个,将一次性对其作相同的处理,而不是逐个处理),单击“if”按钮选择要进行重新编码的case(方法同前),然后单击“Old and New Values”按钮,将弹出如下定义新旧变量值关系的对话框,然后在“New Value”框中设定对应的新值。 均数比较(t检验):1.单样本t检验用于一个样本的均数检验,即检验某样本的总体均数是否等于某一特定值。选择菜单项“Analyze→Compare Means→One-sample T test”,把想要检验的变量移入“Test V ariables”框中,在“Test Value”后面的输入框中输入要检验的值即可。2.配对样本t检验中的配对样本可以是个案在前后两种状态下某种属性的两种状态,也可以是对某事物两个不同侧面或方面的描述。其差别在于抽样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选择菜单项“Analyze→Compare Means→Paired-samples T test”,左边矩形框中是变量列表,同时选中两个配对的变量(按住Ctrl键单击),用箭头按钮将变量对移入右边的Paired Variable框。3.独立样本t检验操作方法与配对样本t检验类似,只是成组样本之间是

实验指导一:spss简介(数据与画图)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PSS的数据编辑功能 利用SPSS的数据编辑器窗口,可以对打开的数据文件进行增加、删除、复制、剪切和粘贴等一般性操作,还可以对数据文件中的数据进行顺序、转置、拆分、聚合、加权等操作,对多个数据文件可以根据变量或个案进行合并。可以根据需要把将要分析的变量集中到一个集合中,打开时指定打开该集合,而不必打开整个数据文件。 2.掌握表格的生成和编辑 利用SPSS可以生成数十种风格的表格,利用编辑窗口或监视器可以编辑所要生成的表格。在SPSS的高级版本中,统计成果多被归纳为表格或图形的形式。 3.掌握图形的生成和编辑 利用SPSS可以生成数十种基本图形和交互式图形。其中基本图形包括条形图、线形图、面积图、圆饼图、高低图、帕雷托图、控制图、箱形图、误差条形图、散点图、直方图、ROC曲线图、P-P概率图、Q—Q图、序列图和时间序列图等。交互式图形比基本图形更漂亮,可有不同风格的2D、3D图形。交互式图形包括条形交互作用图、点形交互作用图、线形交互作用图、带形交互作用图、圆形交互作用图、箱形交互作用图、误差条形交互作用图、直方交互作用图和散点交互作用图等。 4.会用SPSS的简单统计功能 (1)摘要性分析摘要性分析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是统计工作的出发点。统计学的一系列基本描述指标,不仅让人了解资料的特征,而且可启发人们对之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SPSS统计软件通过调用摘要性分析,可完成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差等指标的 计算,对于计数和一些等级资料,可完成构成比率等指标的计算和 2 检验。SPSS的摘要性 分析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 Frequencies(频数)过程调用此过程可进行频数分布表的分析。频数分布表是描述性统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此外还可对数据的分布趋势进行初步分析。 2) Descriptives(描述)过程调用此过程可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并列出一系列相应的统计指标,且可将原始数据转换成标准Z分值并存人数据库。 3) Explore(探索)过程调用此过程可对变量进行更为深入详尽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即探索性统计。它是在一般描述性统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有关数据其他特征文字与图形描述,有助于思考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案。 二、实验指导 (一)SPSS的启动与主窗口 1.SPSS的启动 SPSS安装完毕后,系统会自动在Windows(窗口)菜单中创建快捷方式。单击Windows 的“开始”按钮,在“程序”菜单的SPSS for Windows中找到SPSS l3.0 for Windows并单击,即可启动SPSS。 2.SPSS数据编辑窗口 SPSS主界面有两个,一个是SPSS数据编辑窗口,另一个是SPSS结果输出窗口。 SPSS的数据编辑窗口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编辑栏、变量名称栏、内容区、窗

SPSS实验手册

PASW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 (实验手册)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2010年3月

Experiment 1:Creating and Editing a Data File 1. Set up the variables described above for the grades.sav file, using appropriate variable names, variable labels, and variable values. Enter the data for the first five students into the data file. 2. Perhaps the instructor of the classes in the grades.sav dataset teaches these classes at two different schools. Create a new variable in this dataset named school, with values of 1 and 2. Create variable labels, where 1 is the name of a school you like, and 2 is the name of a school you don’t like. Save your dataset with the name gradesme.sav.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variable names will SPSS accept, and which will SPSS reject? For those that SPSS will reject, how could you change the variable name to make it “legal”? age firstname @edu sex. grade not anxeceu date iq 4. Using the grades.sav file, make the gpa variable values (which currently have two digits after the decimal place) have no digits after the decimal point. You should be able to do this without retyping any numbers. Note that this won’t actually round the numbers, but it will change the way they are displayed and how many digits are displayed after the decimal point for statistical analyses you perform on the numbers. 5. Using grades.sav, search for a student who got 121 on the final exam. What is his or her name? 6. Why is each of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defined with the measure listed? Is it possible for any of these variables to be defined as a different type of measure? ethnicity Nominal extrcred Ordinal quiz4 Scale grade Nominal 7. Ten people were given a test of balance while standing on level ground, and ten other people were given a test of balance while standing on a 30° slope. Their scores follow. Set up the appropriate variables, and enter the data into SPSS. Scores of people standing on level ground: 56, 50, 41, 65, 47, 50, 64, 48, 47, 57 Scores of people standing on a slope: 30, 50, 51, 26, 37, 32, 37, 29, 52, 54 8. Ten people were given two tests of balance, first while standing on level ground and then while

数据挖掘试验指导书

《商务数据分析》实验指导书(适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编写人:戴爱明

目录 前言 (1) 实验一、SPSS Clementine 软件功能演练 (5) 实验二、SPSS Clementine 数据可视化 (9) 实验三、决策树C5.0 建模 (17) 实验四、关联规则挖掘 (30) 实验五、聚类分析(异常值检测) (38)

前言 一、课程简介 商务数据分析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大量商务数据中获取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数据挖掘的广义观点:数据挖掘就是从存放在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信息库中的大量的数据中“挖掘”有趣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又称为数据库中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 KDD),因此,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的协同工作,一方面,可以迎合和简化数据挖掘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和能力,确保数据挖掘中数据来源的广泛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数据挖掘技术已经成为数据仓库应用中极为重要和相对独立的方面和工具。 数据挖掘有机结合了来自多学科技术,其中包括:数据库、数理统计、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数据可视化、信息检索、图像与信号处理、空间数据分析等,这里我们强调商务数据分析所处理的是大规模数据,且其算法应是高效的和可扩展的。通过数据分析,可从数据库中挖掘出有意义的知识、规律,或更高层次的信息,并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浏览察看。所挖掘出的知识可以帮助进行商务决策支持。当前商务数据分析应用主要集中在电信、零售、农业、网络日志、银行等方面。

实验二--SPSS数据录入与编辑

实验二--SPSS数据录入与编辑

实验二 SPSS数据录入与编辑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掌握SPSS的基本运行程序,熟悉基本的编码方法、了解如何录入数据和建立数据文件,掌握基本的数据文件编辑与修改方法。 二、实验性质 必修,基础层次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 计算机及SPSS软件 四、实验内容 1.录入数据 2.保存数据文件 3.编辑数据文件 五、实验学时 2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时)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开机 2.找到SPSS的快捷按纽或在程序中找到SPSS,打开SPSS 3.认识SPSS数据编辑窗 4.按要求录入数据 5.联系基本的数据修改编辑方法 6.保存数据文件 7.关闭SPSS,关机。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不轻易改动SPSS的参数设置,以免引起系统运行问题。 2.遇到各种难以处理的问题,请询问指导教师。

3.为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上机过程中非经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 同意,禁止使用移动存储器。 4.每次上机,个人应按规定要求使用同一计算机,如因故障需更换, 应报指导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同意。 5.上机时间,禁止使用计算机从事与课程无关的工作。 八、上机作业 一、定义变量 1.试录入以下数据文件,并按要求进行变量定义。 学号姓名性 别生日身高 (cm) 体重 (kg) 英语(总 分100 分) 数学(总 分100 分) 生活费 ($代表 人民币) 200201 刘一迪男1982.01.12 156.42 47.54 75 79 345.00 200202 许兆辉男1982.06.05 155.73 37.83 78 76 435.00 200203 王鸿屿男1982.05.17 144.6 38.66 65 88 643.50 200204 江飞男1982.08.31 161.5 41.68 79 82 235.50 200205 袁翼鹏男1982.09.17 161.3 43.36 82 77 867.00 200206 段燕女1982.12.21 158 47.35 81 74 200207 安剑萍女1982.10.18 161.5 47.44 77 69 1233.00 200208 赵冬莉女1982.07.06 162.76 47.87 67 73 767.80 200209 叶敏女1982.06.01 164.3 33.85 64 77 553.90 200210 毛云华女1982.09.12 144 33.84 70 80 343.00 200211 孙世伟男1981.10.13 157.9 49.23 84 85 453.80 200212 杨维清男1981.12.6 176.1 54.54 85 80 843.00 200213 欧阳已 祥 男1981.11.21 168.55 50.67 79 79 657.40 200214 贺以礼男1981.09.28 164.5 44.56 75 80 1863.90 200215 张放男1981.12.08 153 58.87 76 69 462.20 200216 陆晓蓝女1981.10.07 164.7 44.14 80 83 476.80 200217 吴挽君女1981.09.09 160.5 53.34 79 82 200218 李利女1981.09.14 147 36.46 75 97 452.80 200219 韩琴女1981.10.15 153.2 30.17 90 75 244.70 200220 黄捷蕾女1981.12.02 157.9 40.45 71 80 253.00 1)对性别(Sex)设值标签“男=0;女=1”。 2)正确设定变量类型。其中学号设为数值型;日期型统一用“mm/dd/yyyy“型号;生活费用货币型。 3)变量值宽统一为10,身高与体重、生活费的小数位2,其余为0。

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指导

实验一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原理 2.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3.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4.通过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实验原理 邻菲罗啉(phen )和Fe 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 物Fe(phen)2+3 ,其lg K =21.3,κ508=1.1×104 L·mol -1·cm -1,铁含量在0.1~6μg·mL -1 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 3+全部还原为Fe 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有关反应如下: HCl OH NH 2Fe 223?++ ==== 22N Fe 2++↑+ 2H 2O + 4H + + 2Cl - N N Fe 2++ 3 N N Fe 3 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以溶液的浓度C 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Ax ,根据测得吸光度值Ax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Cx ,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分光光度计,1 cm 比色皿。 2.试剂 (1)100 μg·mL -1铁标准储备溶液,10 μg·mL -1铁标准使用液。 (2)100 g·L -1盐酸羟胺水溶液50mL 。用时现配。

SPSS实验指导书

SPSS统计分析软件概述 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三位研究生研制开发了最早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并于1975年在芝加哥成立了研发和经营SPSS软件的SPSS公司。随着微型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发展,SPSS公司相继推出了17个版本。 SPSS使用基础(安装和启动略) SPSS有两个基本窗口,分别是数据编辑窗口(Data Editor)和结果输出窗口(Viewer)。 数据编辑窗口(Data Editor) 是SPSS的主程序窗口,在软件启动时自动打开,直到退出。运行时只能打开一个数据编辑窗口,关闭该窗口意味着退出。该窗口的主要功能:定义SPSS 数据的结构、录入编辑和管理待分析的数据。SPSS的所有统计分析功能都是针对该窗口中的数据的。这些数据通常以SPSS数据文件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磁盘上,其文件扩展名为.sav。数据编辑窗口由窗口主菜单、工具栏、数据编辑区、系统状态显示区组成。 1、窗口主菜单 窗口主菜单将SPSS常用的数据编辑、加工和分析的功能列了出来。

2、工具栏 将一些常用的功能以图形按钮的形式组织在工具栏,使操作更加快捷和方便。 3、数据编辑区 显示和管理SPSS数据结构和数据内容的区域。(数据视图和变量视图) 4、系统状态显示区 显示系统的当前运行状态。 SPSS结果输出窗口(Viewer) 该窗口的主要功能是显示管理SPSS统计分析结果、报表及图形,允许同时创建或打开多个输出窗口。SPSS统计分析的所有输出结果都显示在该窗口中。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治理综合实验(指导书)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治理综合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治理综合实验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学时: 32学时 适用对象: 环境工程专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空气中甲醛、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监测分析方法。 2.提高对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综合治理能力。 二、实验要求 1.根据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的规定,甲醛(HCHO)测定选择GB/T18204.26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或室内空气甲醛快速测定法;二氧化氮(NO2)测定选择GB/T15435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可选择GB/T17095重量法,并预习实验内容,进行实验准备。 2.按照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室内空气监测技术导则”要求,在房间内设3个点,甲醛和二氧化氮测定取1小时均值;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取日平均浓度。 3.将采集样品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对照,指出室内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并提出可行性治理方案。 三、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 1.原理 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在高铁离子存在下,嗪与酚试剂的氧化产物反应生成蓝绿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本法检出限为0.1μg/5mL(按与吸光度0.02相对应的甲醛含量计),当采样体积为10L 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 2.仪器 (1) 大型气泡吸收管:l0mL。 (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 (3) 具塞比色管:l0mL。 (4) 分光光度计。 3.试剂 (1) 吸收液:称取0.10g酚试剂(3-甲基—苯并噻唑腙C6H4SN(CH3)C∶NNH2·HCl,简称MBTH),溶于水中,稀释至l00mL,即为吸收原液。贮存于棕色瓶中,在冰箱内可以稳定3d。采样时取5.0mL原液加入95mL水,即为吸收液。 (2) 1%硫酸铁铵溶液:称取1.0g硫酸铁铵,用0.10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l00mL。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 (环境监察专业用)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察教研室 二○○七年十月

目录 实验一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 (1) 实验二颜色的测定 (4) 实验三氨氮的测定 (6) 实验四水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12) 实验五水中铬的测定 (15) 实验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9) 实验七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25) 实验八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 (31) 实验九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36) 实验十污水和废水中油的测定 (41) 实验十一废水中苯系化合物的测定 (45) 实验十二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47) 实验十三大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54) 实验十四土壤中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6) 实验十五头发中含汞量的测定 (59) 实验十六环境噪声监测 (61) 实验十七工业废渣渗沥模型试验 (63)

实验一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前复习残渣和浊度的有关内容。 二、悬浮固体的测定 (一)、原理 悬浮固体系指剩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即为悬浮固体(总不可滤残渣)。 (二)、仪器 1.烘箱。 2.分析天平。 3.干燥器。 4.孔径为0.45μm滤膜及相应的滤器或中速定量滤纸。 5.玻璃漏斗。 6.内径为30—50mm称量瓶。 (三)、测定步骤 1.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在103—105℃烘干2h,取出冷却后盖好瓶盖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5g)。 2.去除漂浮物后振荡水样,量取均匀适量水样(使悬浮物大于2.5mg),通过上面称至恒重的滤膜过滤;用蒸馏水洗残渣3—5次。如样品中含油脂,用10mL 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3.小心取下滤膜,放入原称量瓶内,在103—105℃烘箱中,打开瓶盖烘2h,冷却后盖好盖称重,直至恒重为止。 (四)、计算 式中:A——悬浮固体+滤膜及称量瓶重(g); B——滤膜及称量瓶重(g); V——水样体积(mL)。

环境监测实习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习指导书 (环境工程专业) 工程学院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二○○七年九月

一、实习要求与目的: 通过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任务及在环境保护中所处的地位; 2、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流程,容; 3、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4、扩大知识面,补充课堂与学校实验室所学习不到的知识与容; 5、发现自身知识水平的不足,有利以后学习中有目的的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二、实习容: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结合水、气、土壤、噪声等校园环境,分组选题,开展监测方案设计,组织课堂讨论,形成实施方案;进行现场采样、现场分析和实验室分析,分析实验数据,编写总结报告,将研究结果在“工程学院”校园上发布。 本次实习容: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三、校园空气质量监测的有关事项 1、监测方案的制定: 拟订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预处理、采用方法、质量保证等有关容。要求学生选定不同环境要素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和要求制定出监测方案。 2、实验目的: ⑴根据布点采样原则,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布点 ⑵确定正确的采样时间和频率 ⑶掌握测定空气中SO2、NO X和TSP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⑷根据三项污染物测定结果,计算API,并能正确描述空气质量状况 3、实验方法 ⑴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⑵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⑶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4、实验仪器:

⑴多孔玻板吸收管(棕色和无色), 多孔玻板吸收瓶 ⑵双球玻璃管(装三氧化铬—石英砂)。 ⑶空气采样器 ⑷分光光度计 ⑸比色管10ml ⑹中流量采样器 (7)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8)气压计。 (9)温度计。 (10)分析天平:(感量0.1mg)。 5、实验操作方法 ⑴布点:按照布点采样原则,用功能区布点法进行布点 ⑵ SO2的测定: ①标准曲线的绘制:取14支10ml具塞比色管,分A、B两组,每组7支,分别对应编号。A组按下表配制标准溶液系列: B组各管加入1.00mL0.05%PRA溶液,A组各管分别加入0.5mL0.60%氨磺酸钠溶液和0.5ml1.5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再逐管迅速将溶液全部倒入对应编号并盛有PRA溶液的B管中,立即具塞混匀后放入显色15分钟,用1cm比色皿,在波长577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整个测定过程在25℃空调中进行. ②采样 短时间采样: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高低,采用装10.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min流量避光采样60分钟。采样时吸收液温度的最佳围在23—29℃围。 24h采样:用装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0.2~0.3L/min的流量采样。吸收液温度须保持在23℃~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