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宁夏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时间:2012-11-13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国计民生。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工业发展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本规划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点专项规划,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发展目标、总体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我区能源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努力开创能源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自治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全区能源发展新局面。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自治区成立以来能源发展最快的5年,基本建立起煤炭开采与深加工、煤电生产和新能源开发的能源发展格局,能源供应体系逐步完善,能源工业已成为我区经济的支柱和命脉,发展成就显著,为实现全区“十一五”规划目标及“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能源生产供应能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区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973万吨标准煤(等价值),是2005年的2.52倍,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煤炭产量达到6808万吨,是2005年的2.56倍,煤炭产量占全国的份额由2005年的1.17%提高到2010年的2.09%,占全区一次能源的比重达99%,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新增电力装机近1000万千瓦,发电装机成倍增长,是2005年的2.7倍,发电量为603.76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了95.6%,发电量占全国的份额由2005年的1.25%提高到1.45%。原油产量达到42万吨,比2005年增加了31万吨,石油勘探取得新突破,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396万吨。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列入国家重点开发区,5年累计完成投资1260亿元,建成和开工建设了一批千万吨级和百万吨级的大型安全高效矿井、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大型空冷火电机组和现代煤化工项目。2010年,宁东基地煤炭产量达4627万吨,占到全区原煤产量的68%;火电装机445万千瓦,占全区火电装机的33.7%;煤化工产品产能约500万吨/年。一批煤矿和电厂项目正在建设,煤炭间接液化、50万吨甲醇制烯烃、煤制烯烃二期等一批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正在形成。

能源结构逐步优化。新能源快速发展,5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65.5万千瓦,并网风电总装机达到76.7万千瓦,是2005年的6.85倍,位居全国前10位。建成大型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9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随着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2010年全区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量达31.7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了79%,在能源消费总量构成中的占比提高到2.5%。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在能源消费总量构成中的占比由2005年的3.51%提高到4.5%。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构成中的占比基本控制在85%左右。

节能环保成效明显。单位GDP能耗下降到3.308吨标准煤,实现了较2005年下降20%的节能降耗目标。5年共计关闭小煤矿66处,淘汰落后产能近421万吨;关停了中宁电厂(2×5万千瓦)、石嘴山电厂(4×5万千瓦)、大武口电厂(4×11+4×0.3万千瓦)共14台小火电机组,共计关停容量75万千瓦,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关停任务,优化了电力工业结构。新建机组全部同步建设了烟气脱硫装置,原有常规发电机组全部实施了脱硫改造,脱硫机组占燃煤火电机组的94.7%。

能源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兰州至银川天然气输气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工程建成投运,天然气供应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超高压输电与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初步形成了750千伏主网架并实现与西北主网联网,330千伏及以下输配电网同步实现协调发展,拥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53座,容量3277万千伏安,线路8900公里,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能源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升。建成了羊场湾、枣泉等一批安全高效矿井、质量标准化矿井和现代化选煤厂,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的采煤、掘进、洗选、运输等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煤矿机械化水平。2010年,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到92%,比2005年提高了36.24个百分点。电力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新建成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全部采用60万千瓦及以上高参数、大容量空冷机组。建成了西北地区最大的灵武电厂2×60万千瓦亚临界空冷机组和世界首创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机组,主要装备全部采用国内自主创新技术。全区在役火电机组中,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数量由2005年的8台增加到28台,比重由54%提高到86%;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容量占到46.4%。建成了神华宁煤集团煤制烯烃示范工程项目,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以煤为原料的聚丙烯装置。

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随着能源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全区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2010年,矿井瓦斯利用率达到60%,比200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火电供电煤耗341克/千瓦时,比2005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发电厂平均厂用电率7.9%,比2005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输电线路综合线损率4.65%,比2005年下降1.24个百分点。

能源区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跨区域电力外送取得历史性突破,宁东至山东±660kv直流输电工程2010年11月建成单级投运,实现宁夏电力外送200万千瓦,2011年2月工程双极建成投运,送电规模达到400万千瓦。上海庙矿区煤炭资源开发主体整合积极推进,神华宁

煤集团已成为上海庙矿区煤炭资源开发的合作主体,为促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内蒙古上海庙矿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二、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区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国家能源开发重点西移。根据国家能源战略布局总体思路,国家将重点加强西部大型综合型能源生产基地的规划和建设,蒙陕甘宁“金三角”能源综合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和供应基地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要求。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区内外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市场需求潜力大,将为我区煤炭、电力、煤化工等能源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崛起。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加强,新能源已经成为新的发展领域。我国已将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

能源转换技术日益成熟。以超超临界空冷机组和大容量风电机组等为代表的能源转换技术日益成熟,将大大提高传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新能源利用成本。目前,超临界空冷机组已成为我区新建煤电的主流机型,国内自主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已基本成熟,2000kw风电机组已成为生产和使用的趋势,将为传统能源加工转化和新能源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时,我区能源产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

我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特别是以煤炭为基础的电力、煤化工产业仍将是发展的重点,而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大规模开发受诸多因素制约,实现单位GDP能耗、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等约束性目标面临很大压力。

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与探明资源相对不足问题已逐渐显现,能源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难度增大,科技创新能力与建设国家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要求不相适应等,影响我区能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周边内蒙古、山西、新疆、陕西等省区都将能源产业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本省(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竞相扩大能源产品开发建设规模,能源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压力增大。

三、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我区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大力发展新能源为抓手,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

整,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全面提升能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能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同步建设,统筹区域能源合作,加快推进能源发展由传统开发模式向现代发展模式转变,努力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有效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实现能源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宁东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天然气产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能源产业,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引进当代能源领域新技术,加快煤炭资源的精深转化,依靠科技创新缓解能源资源约束。重点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和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以节能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坚持节能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严格能评、环评审查,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污染物排放增量,加强节能管理,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加快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构建“两型”社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合理确定能源开发及加工转化规模,推进能源资源税改革,保障国家资源所有者权益。

坚持以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为目标。推进城乡能源一体化发展,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农村能源清洁化发展和专业化服务,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普遍服务水平。

四、发展目标

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要求,综合考虑资源、市场、环境、经济等因素,2015年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能源消费总量与结构。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要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5520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含煤层气)、非化石能源消费量比重分别占78%、6.8%、7.7%、7.5%。

——能源生产与供应能力。综合考虑区内能源需求、各能源品种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9000万吨标准煤(等价值)。其中,原煤1.2亿吨、石油100万吨(区内统计口径6.87万吨)、非化石能源416万吨标准煤。火电装机3000

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640万千瓦、燃气及其他发电100万千瓦。一次能源净调出总量3480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调出2100万吨、电力调出1200万千瓦(约2600万吨标准煤)、石油净调入量160万吨(折合230万吨标准煤)、天然气净调入量35亿立方米(折合425万吨标准煤)。

——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单位GDP能耗较2010年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10年下降16%。火电供电煤耗较2010年下降16克/千瓦时。煤层气抽采量达到1.15亿立方米,利用量达到0.75亿立方米。

——城乡居民用能。天然气使用覆盖全区95%以上县级城市。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第二章优化能源发展布局

“十二五”时期,加快能源发展,必须统筹能源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进一步优化能源发展布局,增强发展的整体协调性和供应的稳定性。

一、继续加快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按照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成为国家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的要求,加快煤炭资源的开发,进一步提高煤炭产能;加快煤电转化,进一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稳步发展煤制油、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及煤焦化一体化产业,进一步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扩大新能源的开发规模。到2015年,力争使宁东煤炭产能达到1亿吨,煤电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以上,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50万千瓦,使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成为能源资源开发转化的集聚地。

二、推进区域能源协调发展

稳步推进中卫现有小煤矿整合,稳定石嘴山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加大对无烟煤等稀缺煤种的开发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煤层气和煤矸石、中煤、煤泥等低热值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城市热电,稳步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及农村沼气,生物质成型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稳步推进固原、红寺堡煤炭资源开发,加大盐池、彭阳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有序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积极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农村能源,加快天然气输配管网建设,提高天然气利用范围。

三、积极推进能源区域合作

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主动加强区域能源开发合作,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积极推动蒙陕甘宁“金三角”能源综合开发指导意见的出台和实施,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推动区域能源综合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分工与协作。加强

与华北、华东经济强省能源合作,进一步扩大我区电力外送规模,促进我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加快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快推进神华宁煤集团参与内蒙古上海庙矿区煤炭资源的整合开发,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提供煤炭资源保障。鼓励区内大型能源企业积极参与新疆煤炭资源的合作开发,依托中卫用水、土地、区位等综合优势,积极引进大企业集团开发建设能源化工项目。借助中阿经贸论坛,加强与中东、中亚能源合作。

第三章加快推进化石能源开发和高效清洁利用

按照安全、高效、清洁的原则,加快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的开发,大力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一、加强能源资源勘查和评估

加快煤炭资源勘探。围绕宁东煤炭基地建设,尽快完成红墩子、马家滩、积家井、萌城矿区和韦州矿区后备勘查区及甜水河井田等区域的勘探,在满足煤矿建设需要的同时,做好前期准备和项目储备。加大煤炭资源的勘探投入,进一步做好贺兰山煤田危机矿井接替资源勘探,加快香山煤田、固原煤田勘查工作,为我区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后备资源。

做好新一轮油气资源勘查。加强盐池、彭阳油气富集区成藏规律研究,加快彭阳油田新区外围盆地的红井子—古峰庄北、彭阳、六盘山盆地东南等三个勘探目标区的前期风险勘探,落实石油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后续发展准备新的增储目标区。

加强煤层气勘探。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重点推进石嘴山、汝箕沟、呼鲁斯太、石炭井矿区瓦斯抽采重点项目区勘探开发,形成我区煤层气产业化生产雏形。加强新的目标区块预探,以宁东横山堡南区块为重点,完成丁家梁井田煤层气勘探,兼顾横山堡区块和北部永利区块,并进行勘探评价和开采试验,增加后备有利区块。

二、加快煤炭资源开发

综合考虑区内煤炭资源储存、开发条件,按照加快东部、稳定北部、发展南部的原则,结合煤电、煤化工产业布局,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宁东煤田鸳鸯湖矿区、马家滩矿区、积家井矿区、韦州矿区、红墩子矿区和甜水河井田开发,加快推进萌城矿区、韦州矿区后备区前期工作,“十二五”新开工煤炭开发规模3250万吨,到2015年新增煤炭产能6000万吨以上,为煤电和煤化工基地建设提供资源保障,构建“以电和煤化工带动煤炭开发,以煤促电和煤化工,煤、电和煤化工协调发展”的格局,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稳定北部贺兰山煤田产能,延长矿井服务年限,限量开采优质稀缺“太西煤”资源,保护性开采稀缺煤种,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南部固原煤田王洼煤矿、银洞沟煤矿、炭山煤矿挖潜改造,新增煤炭开发规模930万吨,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加快煤矿升级改造,加强煤矿重大灾害和职业危害防治,实施瓦斯治理、水害防治、应急避险救援等重大安全工程,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深入推进小煤矿资源整合,继续关闭淘汰落后小煤矿。到2015年,力争使原煤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2。

三、稳步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

按照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的发展模式,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重点,稳步发展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大力推进下游精细化工产品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大焦炭行业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小炼焦炉,稳步发展大型煤焦化项目。加大煤炭洗选加工比例,减少低热值煤炭运输和原煤直接燃烧利用,2015年原煤入洗率达到60%。

四、加快煤电集约高效发展

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按照供需平衡、适度超前、技术领先、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根据电力外送和区内负荷增长需求,优先发展煤泥、中煤等低热值煤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重点建设以扩建为主的大型坑口电站,结合城市热网和工业园区建设,实施小锅炉替代工程,在热负荷集中城市和工业园区,支持集中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到2015年,争取使全区火电装机总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建成“西电东送”火电基地。

积极应用超临界、超超临界和循环流化床(CFB)等先进发电技术,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燃煤机组,新建常规燃煤机组单机容量不低于60万千瓦级。积极推进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清洁发电示范工程建设。加强节能、节水、脱硫、脱硝等技术的应用,新建机组必须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积极采用污废水循环利用,实现集约、清洁、高效的能源转换。

五、促进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

加大区内石油的开发规模,加快推进彭阳石油富集区增储建产,加强盐池新建油井高效开发和红井子、大水坑等老油田的扩边和调整,到2015年全区原油产量提高到100万吨。

积极寻求区外石油资源利用,增加可利用石油资源总量,提高石油加工转化和供给能力。建成中石油宁夏石化分公司500万吨/年炼油扩建项目,淘汰现有落后产能,积极推进二期500万吨/年炼化扩建,进一步提高石油炼化产品多样性和区域供给能力。

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提高天然气的普及率。在优先保障居民用气的条件下,适度发展燃气电站,积极推广天然气热电冷联供分布式能源,重点建设银川东部3×200MW天然气热电冷联产项目,改善首府城市环境质量。积极发展车用燃料,在天然气管道覆盖县级以上城市和重点道路旁,配套布局建设一定规模的天然气加气站。

加强与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石油集团战略合作,拓展合作领域,保障民生。

第四章大力发展新能源

依托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等新能源资源优势,坚持资源开发与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不断创新政策机制和发展模式,积极创建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力争到2015年,新能源占全区能源消费比重超过10%。

一、大力发展风电

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系统配套、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宁东、盐池、中卫、同心、红寺堡、海原大型风电场建设,引导风电规模化开发。鼓励风能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因地制宜开发小型风电场,形成集中开发与分散开发相结合的格局。加强电网建设,拓展风电接入途径和消纳规模,增强电网消纳风电能力,实现风电开发与电网系统建设协调发展,努力把宁夏建成全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示范区。坚持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快提升区内兆瓦级风电机组整机生产能力及重点核心部件的配套生产能力,构建风电产业链,促进风电产业化发展,提升风电装备制造水平,实现风电开发与配套产业协调发展。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风机制造能力达到300万千瓦。

二、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

拓宽太阳能发电领域。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积极拓展太阳能发电市场。利用荒漠化土地,集中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积极发展建筑一体化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及自发自用的屋顶光伏发电工程;结合塞上农民新居、生态移民安置房建设,加快农村屋顶光伏并网发电建设。不断推进太阳能发电的技术进步,建设太阳能热与燃气联合发电示范工程。鼓励在通信、交通、照明灯领域采用分散式光伏电源。鼓励光伏发电和光伏产业一体化开发,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能力达到30万千瓦。

扩大太阳能热利用。积极培育太阳能热利用市场,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加快太阳能热水器普及使用,建设农村阳光浴室工程,推进太阳能热水器下乡,鼓励在农村、小城镇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和太阳灶;在县级以上城市推广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项目;在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领域推广使用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技术。到2015年,太阳能光热集热面积达到40万平米。

三、合理开发生物质能

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鼓励在石嘴山市惠农区、盐池县、中宁县、南部山区清水河流域等生物质秸秆资源相对丰富区,稳步发展生物质能成型燃料,有序发展秸秆直接燃烧发电和气化发电。支持大型畜禽养殖场、城市污水处理厂、有机废弃物排放量大的企业

建设沼气发电工程。鼓励开发盐碱地、荒草地等闲置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能源作物种植基地。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10万千瓦,生物质能成型燃料达到15万吨。

四、积极推进水电开发前期工作

加快推进黄河干流大柳树水利水电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适应新能源开发需要,适度发展抽水蓄能电站,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充分发挥水电综合效益,促进水电开发与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五、因地制宜发展地热

加强地热和浅层地温能的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扩大地热供热规模,大力推进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在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前提下,积极采用地源热泵等地热高效利用技术。

第五章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衔接流畅、安全可靠的能源生产运输和供应服务体系。

一、加快外送电通道建设,完善现代电网体系

加快推进电力外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宁夏至浙江±800kv直流输电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促进宁东煤电基地建设。到2015年,新增外送电780万千瓦,使我区电力外送规模达到1200万千瓦。

加强骨干电网及城乡配电网建设。加快区内超高压及高压主网架建设,加强与西北电网主网750千伏联网工程建设,加快宁东(太阳山)地区电网发展,扩大电网覆盖面,提高供电能力和对下级电网的支撑能力,满足电源接入及送出需要;加强完善中卫、中宁等重点负荷区网架,提高供电能力;实施城乡电网一体化及高、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稳步提高城市配电网电压等级,全面提高综合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到2015年,330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3562公里, 330千伏及以上直流线路194公里。

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智能接入系统建设,推进适应电动车快充和慢充的配电网建设,积极开展智能小区建设和智能电表应用,推动终端用户智能模式升级。

二、加快油气输送管网建设

加快成品油输送管道建设,满足中石化宁夏石化分公司500万吨/年炼油扩建外输需要,加快焦炉气输气管道建设,提高油气输送的安全性。支持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四线及兰州至

银川、中卫至贵阳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加快沿线中卫市、固原市及各县区天然气输配管线建设,实现全区县及以上城市天然气供应,并逐步向农村延伸。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作用,调动企业对能源产品进行商业储备的积极性,加强液化天然气及储气库、城市应急调峰站建设,提高天然气调峰能力;积极争取建设宁夏国家物资储备局成品油战略储备库,增强应急保障能力,构建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能源储备体系。

三、加强宁东基地运输体系建设

加快完善宁东基地铁路专用线建设。形成宁东基地西与包兰铁路大坝站接轨,东与太中银铁路梅花井站接轨,南与太中银铁路太阳山车站接轨,北与三(北羊场)新(上海庙)铁路接轨的区域运输网,使各厂矿、园区铁路专用线均能与主干铁路就近的车站接轨,基本建成“一横(大坝—古窑子—梅花井铁路)两纵(鸳鸯湖—马儿庄—韦州矿区铁路和马跑泉—新上海庙铁路)”的主干铁路网框架,构建地方铁路、公路等煤炭综合运输网络。

四、加快新能源配套设施建设

有序推进新能源集中与分散并网接入工程建设,配套建设快速充电站、天然气加注站以及大型停车场充电系统等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提供专业化供能服务。2015年,全区建成10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和500个交流充电桩,建成30座天然气加气站,初步形成便捷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第六章加快农村能源发展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多能互补、清洁高效的原则,以农村炊事、供热、用电为重点,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能源管理和服务体系,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实现农村能源清洁化、优质化发展和能源服务均等化,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一、全面改造提升农村电网

结合新农村小城镇建设和生态移民安置房建设,按照“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经济合理”的原则,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着力解决农村电网电压低、网架薄弱、供电可靠性低等新的不适应问题,全面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与质量,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建成安全可靠、节能高效、技术实用、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完善农村电力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城乡全覆盖、同水平的电力服务。到2015年,农村10千伏主干线路基本实现手拉手供电,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6%。

二、因地制宜推进农村能源清洁发展

结合农村资源条件和用能习惯,推广普及经济实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大力发展农林废弃物、畜禽养殖废弃物、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促进农村炊事、取暖和洗浴用能清洁化和现代化,促进农村能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集中沼气、优化发展户用沼气,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和农林废弃物连户沼气工程建设力度,推进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工程。到2015年,农村户用沼气入户率达到40%,建设7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100个连户沼气工程。

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支持建设太阳房,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实施村镇阳光浴室工程,支持太阳房、太阳灶、节能炉等高效清洁能源技术和产品在农村家庭中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村用能清洁化。到2015年,太阳能热水器入户率达到25%,南部山区太阳灶入户率达到50%。

积极推进绿色能源示范县和新能源示范村建设,完善农村新能源技术服务体系,促进农村新能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到2015年,建成2个—3个绿色能源示范县。

三、推动城乡能源一体化建设

统筹城乡能源发展,以能源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结合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加快现代能源供应网络、技术和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打造城乡能源一体化供应体系。加强农村液化气供应站、加油(气)站、型煤加工点以及生物质燃气站和管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按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建设和运行管理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建立各类能源设施维修和技术服务站,培育农村能源专业化经营服务企业和人才,加快提高向农户供应常规能源和提供能源普遍服务的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生产生活用能需要。

第七章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根据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00亿元(2010年价),单位GDP能耗在2010年的基础上下降15%的目标要求,到2015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520万吨标准煤以内。

“十二五”期间,要以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为抓手,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强重点领域用能管理,提高能源开发转化效率,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限制过度用能,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优化产业结构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力度,形成煤炭采掘、洗选、发电、热电联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羊绒制品、枸杞加工、葡萄酿酒、乳制品、清真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世界一流的精品羊绒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枸杞生产加工基地。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为培育产业和拓展市场需求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快形成先导性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支持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先进工艺和新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完善鼓励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二、加强重点领域用能管理

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以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重点高耗能行业为重点,按照2020年能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目标,加快实施工业节能改造工程和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大力推进设备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等工作。开展“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抓好269家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实施能源审计和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到2015年,工业锅炉运行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提高3个百分点,水泥生产余热发电达到50%。

推行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行动方案。推行绿色建筑评级与标识。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加大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例,在12层以下住宅、公寓、宾馆等有热水需求的新建民用建筑推行太阳能光热(热水)建筑一体化。对公共建筑实行能效公示制度,逐步实行公共建筑能耗限额。加快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开展绿色建筑改造示范工程。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加大城市供暖管网改造力度。推进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扩大实施范围。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提升车用燃油品质,完善天然气加气站网络,加速淘汰高耗能老旧汽车,深入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倡导和鼓励低能耗、非机动车出行,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用好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装备,加快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推广节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和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资源,大力推进新型省柴节能炕灶、太阳能热水器,推进节能型农宅建设。

推动商业和民用节能。在零售业等商贸服务和旅游业开展节能行动,加快设施节能改造,严格用能管理,引导消费行为。宾馆、商厦、写字楼、机场、车站等要严格执行夏季、冬季空调温度设置标准。在居民中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家电、照明产品。

三、提高能源开发转化效率

强化能源资源开采和综合利用管理。加强资源开发综合监管,努力提高煤炭回采率。加强能源伴生资源以及煤矸石、煤泥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全面提高煤炭洗选比例。力争到2015年,煤层气利用率达到70%,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积极发展热电联产。统筹城市热力网、工业园区用气和热电联产建设,鼓励化工、造纸等领域新增热负荷实行热电联产供热,对现有工业供热锅炉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能效,加快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工业锅炉。加快推行集中供热和按热量分户计量,淘汰居民生活供热的分散小锅炉,力争到2015年,热电联产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

大力推进能源利用方式变革。积极采用煤炭气化、液化高效转化技术,加快发展煤基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鼓励建设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积极发展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

四、强化能源需求侧管理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强对用电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快制定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推动并完善峰谷电价制度,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加强无功管理,优化用电方式。鼓励电网企业为电力用户实施需求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鼓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需求侧管理咨询服务。

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大型企业集团结合行业特点发挥技术优势,组建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率先在本系统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分解落实机制

合理分解能源消费总量目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禀赋、能源生产与消费、生态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确定5个地级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5个地级市人民政府要将目标逐级分解到各县(区)人民政府以及重点耗能企业。

加强调控管理体系建设。对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实施目标责任制,将能源消费指标纳入各市、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内容。尽快建立和完善各级能源消费量预测监测、统计、监管审计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大合理控制能源消

费总量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对能源消费量的定期公布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相关社会团体的作用,加强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宣传力度。

第八章努力提高能源科技与装备水平

适应能源发展战略需要,加快先进能源科技与装备应用,加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强化能源人才培养,全面提升能源发展科技水平。

一、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

围绕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力争在重点领域达到世界和全国先进水平。推广煤炭开发信息化技术,鼓励企业积极应用低阶煤提质改性和先进的煤炭液化、气化等洁净煤技术,高参数的超超临界和大型循环流化床发电、先进空冷节水、洁净煤发电及脱硫脱硝技术,加快智能电网相关技术应用,大力推进大型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太阳能热发电和储热技术的应用。新建矿井全部采用机械化采掘装备,新建常规火电机组全部采用60万千瓦及以上级的高参数、大容量空冷机组,鼓励采用2兆瓦级大型风电机组和低风速发电机组。积极引进大型兆瓦级风电机组整机及大型齿轮箱、发电机、叶片、轴承、交流器等关键零部件和光伏电池生产装备及兆瓦级光伏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制造技术,促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

二、加快重大能源科技示范工程建设

抢抓全国加快推进重大能源示范工程的机遇,加快煤炭间接液化、煤制芳烃、洁净煤发电(IGCC)和煤基多联产等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实现产品结构灵活多样。结合煤炭间接液化和洁净煤发电(IGCC)示范项目建设,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试验,促进高碳能源经济向低碳利用模式转变。

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和体系,建立若干国家级或国家与地方联合能源重点研究中心、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及有开发能力的科研部门建立能源领域专业咨询和技术研究中心。

四、加强能源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能源发展需要,按照“创新优先、以用为本、高端引进、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依托区内外能源化工院校,扩大资源勘探开发、煤化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先进装备制造、智能电网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围

绕能源化工重大项目建设,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围绕发展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抓紧培养造就一批现代经营管理人才。

第九章加强能源领域改革与管理

继续推动能源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努力实现能源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加快推进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领域的改革,真正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增强市场适应能力。稳步实施天然气、居民阶梯电价、供热价格改革,积极推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取消电煤价格政府调控;继续推进以资源整合为目的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进煤、电、化工、电解铝等相关联产业联营或一体化改革,培育大型能源企业集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放宽能源投融资准入限制,鼓励民营资本、外资等多元投资主体参与法律法规未明确限制的能源项目开发。

二、完善财税调节机制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加大对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煤炭地质勘探、煤矿安全改造升级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加快完善区内农村电网供电能力,提高煤炭勘探程度,提升煤矿安全保障水平。加大新能源产业发展财税支持力度,支持新能源产业基地、重点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支持和鼓励自治区相关企业和机构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先进水平的新能源领域内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研究制定并完善新能源增值税地方分配办法,提高地方政府支持新能源发展的积极性。积极推进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切实保障国家资源所有权益。建立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形成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企业转产、职工培训就业等方面的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认真落实国家合同能源管理的财税政策,支持和引导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三、加强能源行业管理

加强能源发展规划管理。做好煤炭、电力、新能源等行业规划与能源总体规划衔接,确保行业规划与总体规划目标、任务的一致。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指导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建立新兴能源产业标准体系。在国家相关标准出台前,先行建立风电、太阳能发电、煤基和生物质替代能源、煤层气利用等相关产品、技术、装备及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地方标准。加强能源领域动态发展研究,健全能源统计、监测和预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发布制度,强化能源宏观调控和行业运行监测分析预警,引导企业理性投资,避免盲目重复建设。

第十章组织实施

本规划是自治区的重点专项规划,是自治区能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部门、各大型能源企业集团在制定和实施年度计划时,要与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相衔接,各司其职,对照本部门(单位)应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结合各自实际,制订行动计划或者工作方案,贯彻落实好本规划。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评估,适时提出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之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二O—O年十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 二、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1) 三、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分析 (14) 四、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 (16) (一)指导导方针 (16) (二)总体目标 (17) (三)重点任务 (18) 五、技术重点方向 (22) 六、政策措施 (39)

前言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全行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和化工 大国。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 别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率先实现 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至45%。这些都对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攻坚阶段,是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 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并组织实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 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整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行业稳定较快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纲要》在总结“十一五”我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分 析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科技需求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总体要求,充分吸纳《我

物联网建设与发展

中国物联网发展具有五大优势: 第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第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 第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 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 中国将采取四大措施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这些措施包括: 1.突破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同时结合物联网特点,在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时,研发和推广应用技术,加强行业和领域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应用技术为支撑突破应用创新。 2.制订中国物联网发展规划,全面布局。重点发展高端传感器、MEMS、智能传感器和传感器网节点、传感器网关、超高频RFID、有源RFID和RFID中间件产业等,重点发展物联网相关终端和设备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 3.推动典型物联网应用示范,带动发展。通过应用引导和技术研发的互动式发展,带动物联网的产业发展。 4.加强物联网国际国内标准,保障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满足产业需要,形成技术创新、标准和知识产权协调互动机制。 目前,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城乡,从繁华的城市到偏僻的农村,从海岛到珠穆朗玛峰,到处都有无线网络的覆盖。无线网络是实现“物联网”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安置在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上的电子介质产生的数字信号可随时随地通过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传送出去。“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或9月出台产业规模超5千亿元 备受关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完稿,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 今年5月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中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五千多亿的规模,形成万亿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在“十三五”后期。将锁定十大物联网应用重点领域: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建成50个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示范工程,5到10个示范城市。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创新2.0推动物联网健康发展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物联网及移动泛在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创新形态发生转变,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人为本的创新2.0形态正在显现,实际生活场景下的用户体验也被称为创新2.0模式的精髓。 目前,全球范围内物联网的产业实践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 第一个实践方向被称作“智慧尘埃”,主张实现各类传感器设备的互联互通,形成智能化功能的网络。 第二个实践方向即是广为人知的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网,该方向主张通过物品物件的标识,强化物流及物流信息的管理,同时通过信息整合,形成智能信息挖掘。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加快重点领域应用示范 https://www.360docs.net/doc/7c12182986.html,来源:人民邮电报 2012-02-27 15:15:16 导读:物联网将显著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生动力。物联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和机遇,对通信网络、基础电子、软件、信息服务等产业提出更高的创新需求,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选择。 一、充分认识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意义 要点1:重要意义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知识密集度高、成长潜力大、带动力强、综合效益好的特点。物联网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赋予了两化融合更多智能化内涵,将提升传统产业的经济附加值,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物联网将显著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生动力。物联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和机遇,对通信网络、基础电子、软件、信息服务等产业提出更高的创新需求,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选择。大力发展物联网是在行动上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 要点2:发展的阶段性 预计物联网发展将经历先导应用为主的起步阶段、以应用推广为主的规模应用阶段和具有显著经济外部特性(网络效应)的规模化应用阶段。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世界同步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产品成本不断降低,应用需求不断拓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明确提出“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是未来五年物联网发展的主要任务。《规划》将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针对“十二五”时期我国物联网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了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正确把握物联网发展的总体思路 要点1:指导思想和原则 物联网作为新生事物,制定首个发展规划是关系我国物联网发展全局和长远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以全球视野,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进行超前部署和系统布局,统筹兼顾,促进各地区协同发展;同时也要立足当前,根据阶段性发展目标,通过自主创新和市场与政府的导向作用,重点解决制约物联网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同步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 要点2:目标制定 《规划》在技术创新、产业体系构建、应用推广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 关于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衡量重要研究成果主要依据是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和显著的产业化前景。范围包括:RFID、传感器、位置感知、传感网、异构网络融合、M2M、数据库、海量信息存储、图像视频智能分析、应用软件,以及编码标识、信息安全、频谱管理、微纳制造、系统集成等技术成果。 关于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包括共性和关键技术,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行业标准。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面是我们的给大家推荐的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供大家参阅! “十三五”开篇在即,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转型跨越急需创新引领、投资结构急待提档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十三五”招商引资发展规划,对xxxx经济产业全面升级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我局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引,结合xxxx实情,立足资源优势,总结先前经验,明确发展需求,继续尽职尽责,充分发挥招商引资职能,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科学规划,努力实施,以项目为核心,以服务为重点,制定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与具体措施,全面勾勒xxxx未来五年招商引资发展新蓝图。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商务局外资处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积极招商选商,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加大对外交流和项目推介力度,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规范,服务意识和质量逐步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显著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局大力发掘引进重点产业、打造精品项目,使我区经济实现了质与量的协同发展。 (一)主要成绩

1、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我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xx年-xx年6月底,外来投资(市外国内投资)累计完成407.56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境外)68605万美元,名列全市各县区前茅。累计征集到39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140亿元,涉及到特色农业和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城中村改造及城市综合体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装备制造业、大型集团总部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 五年中,恒大地产、星河湾地产、保利地产、首开地产、万科地产等一线大型房地产企业来我区投资建设,先后引进了北美新天地、茂业天地、华宇商业广场、千禧世纪广场、汾酒文化商务中心等一大批商业项目落户我区,星河湾酒店、凯宾斯基酒店、万豪国际酒店、阳光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或已开业或正在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项目储备、项目落地、项目建设、项目投产等项指标均位列太原市前茅。外来投资逐年增加,特别是外来投资服务业速度明显加快,推动了xxxx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2、努力打造精品商业街区,我区发展质量全面优化。“十二五”期间,xxxx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精品特色商业街区。素有“山西中关村”之称的太原南内环街,已成为集批发、零售、开发为一体的电子一条街,云集了赛格、青龙、颐高、阳光、云天、赛博等综合批发市场,其辐射效应,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长风街--

2020年(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 划

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录 一、“十一五”回顾与总结 (1) (一)发展现状 (1) (二)存在问题 (6) 二、面临的形势 (7) (一)工业转型升级引导民爆行业健康发展 (7) (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拉动民爆行业市场需求增长 (7) (三)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民爆行业产能布局调整 (7) (四)一体化模式成为民爆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8) (五)倡导绿色发展和强化社会公共安全对民爆行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8)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发展目标 (9) 四、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 (11) (一)推动结构调整 (11) (二)促进行业科技进步 (11) (三)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13) (四)推行绿色发展 (13) (五)强化行业信息化建设 (14) (六)加快行业市场化进程 (14) (七)扩大国际贸易与交流合作 (15)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6) 五、保障措施 (16)

(一)坚持依法行政和政策引导 (16) (二)加快技术与管理标准化工作 (17) (三)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17) (四)强化产品质量监督 (18) (五)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 (18) (六)充分发挥中介组织服务功能 (18) (七)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18)

“十二五”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民用爆炸物品行业(以下简称“民爆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民爆行业是我国工业体系中的基础性产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使命。为继续促进行业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现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与总结 “十一五”是民爆行业发展较快的五年。在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能源及资源性工业品的需求持续旺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的拉动下,民爆行业产能逐步释放,结构不断优化,安全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效益明显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发展现状 1.行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民爆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效益状况明显改善,运行态势趋稳向好,经济规模总量和企业利润大幅提高。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总值分别由2005年的137.8亿元、137.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8.2亿元、278.3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1%、15.2%;销售企业的销售总值由2005年的12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8.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9%;产品和技术进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不足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亿美元以上;实现利润总额由2005年的13.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8.6亿元。

物联网的价值

物联网的价值 田屹-上海华申物联网这个概念从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智慧地球”,到近期经过温总理视察无锡提出“感知中国”、中移动王建宙先生到访台湾、工信部成立传感网标准工作组和即将出台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而持续升温,众多企业也纷纷拾起物联网的外衣包装自己,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也获得强烈追捧,仿佛我们一夜之间进入了一个物物相连、感知一切的时代。但是,在近日参加了一系列研讨会,与众多业内人士(包括院校研究人员、企业经营者、技术研发人员)深入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却不容乐观:如无法形成大规模、开放式的行业应用而导致的市场碎片化,市场推广和商业模式远不够成熟,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不多。物联网的价值究竟在何处,仍需我们进行仔细地思索和观察。 仅就概念而言,物联网这个概念从诞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阶段。 传统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EPCglobal1组织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2)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从而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今天我们所说物联网外延要大得多,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射频技术、分布式计算、传感器、嵌入式智能、无线传输及实时数据交换和互联网等等。通过多种传感技术和传输技术交叉与融合,建立一个“物物”相连的网络,从而完成远程实时数据交换与控制,逐步实现人们生活的智能化,更使得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参与到经济、社会和生活中间。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了全面部署,提出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政府和企业也看到了物联网在未来城市生活中的深远影响,意识到物联网行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有重要的推动作 11999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成立AUTOID CENTER,提出EPC 概念。后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主导下,EAN和UCC 成立EPCglobal,管理全球EPC标准、开发并实施市场和通信、管理EPC系统。自此,EPC系统的研发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整合,并进入了有计划的推广阶段。 2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vdΓ?ǔeê q

? ? q 8 ] ? @ q q) S??; Ф Ф9? ?e @ pJ?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最新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纲要

(2014年)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x医院创建于1950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变革与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xxx等医院,是xx县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综合医院,是xx县急救中心、xx县事故司法鉴定中心、xx 县医保定点单位、xxx实习医院、xxxxxx医院的网络医院。曾荣获xxx市“文明单位”、“物价信得过单位”、“药品抽检无假药单位”、“先进党总支”“xxx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光荣称号。“十二五”期间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现结合医院实际,对“十一五”期间工作做以回顾并制订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床位规模进一步扩大,门诊量、出院人次和业务收入明显增加;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得到加强;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有所突破;对外交流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医院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获得提升。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5年我院有职工xxxx人,副高职称xxx人,中级职称xxx人,初级xxx人,本科xxx人,大专xx,专1xxx人,医院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开设病床xxx张,设有有内一科(以神经内科、心血管为主)、内二(呼吸、消化、肿瘤)、外科(普外、胸外、脑外、烧伤、泌尿等专业)、妇产科(分妇科、产科专业)、儿科、骨一科、骨二科、急诊科、五官科、眼科、皮肤科、中医科、手术室等临床科室和放射、ct、检验、输血、功能科(心电、超声、脑电图、胃镜、脑超)、病理科、药剂科、供应室等医技科室。十一五期间医院传染病区、新外科大楼等工程先后竣工,新增建筑面积共计1.5万平方米;医院科室设置逐步完善,新建层流净化手术室、标准化消毒供应室、现代化产房,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截止2009年底医院实现实际开放床位xx0张,二级临床学科xx个,病区xx个,医技科室xx 个,神经内科科为市级重点专科。医院在职人员381人,聘用人员60人;拥有高级职称xxx人其中正高xxx人、副高xx人、中级职称xx人、执业医师xx 人,助理医师xx人,执业护士xx人。 (二)医疗技术发展情况 2005年医院拥有日本东芝螺旋ct、日本产500ma数字x光机,日本潘太克斯电子胃镜,美国产彩超、数字b超、自动生化分析仪、脑电图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血流变分析仪、乳腺检查治疗仪、体外震波碎石机、床旁监护系

国家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纲要简介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状及形势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和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使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

生产和使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取得突破。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开展了多年技术攻关,已取得许多成果。在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和通信网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取得进展,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2010年,我国主导提出的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国际标准获正式立项,同年,我国企业研制出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TD-LTE技术正在开展规模技术试验。 使用推广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使用,且使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界防入侵等使用已取得良好效果;在电力行业,远程抄表、输变电监测等使用正在逐步拓展;在交通领域,路网监测、车辆管理和调度等使用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在物流领域,物品仓储、运输、监测使用广泛推广;在医疗领域,个人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等使用日趋成熟。除此之外,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使用。 尽管我国物联网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使用拓展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和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使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使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等。 (二)面临形势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门户网站 2012年09月06日 国科发高【2012】8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推动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技部 2012年8月21日1 附件: 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显示产业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时代

的先导性支柱产业,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强。为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加速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全球新型显示技术发展迅速。 显示技术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产业发展迅速的黄金阶段。目 前主要的显示技术有阴极射线管显示、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有机发光显示、激光显示、三维立体(3D)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硅基液晶投影显示、数字光处理显示等。其中,阴极射线管显示已基本退出显示技术历史舞台,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已经成为显示主流技术,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机发光 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将是未来主流显示技术。我国激光显示是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3D 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 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是值得关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2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总产值超过 1000 亿美元,其中90%以上为液晶显示产业创造。在全球液晶显示产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出版《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关于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经管局,有关中央企业: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状及形势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技术研发和规范研制取得突破。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经管、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开展了多年技术攻关,已取得许多成果。在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相关技术规范的研究取得进展,成为国际规范化组织(ISO)传感器网络规范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2010年,我国主导提出的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国际规范获正式立项,同年,我国企业研制出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TD-LTE技术正在开展规模技术实验。 应用推广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前言 ”十二五”时期,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交通运输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根据国务院批准交通运输部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我部组织编制了《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以保障和改进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为着力点、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 积极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规划》包含了综合运输、公路交通、水路交通、民用航空、邮政服务以及城市客运管理等方面, 反映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加强养护管理, 强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提高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 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提高行业发展软实力等内容, 体现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描绘了交通运输未来发展的蓝图, 提出了交通运输发展的行动纲领, 对”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纵观国际国内形势, 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 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 发展格局面临深度调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 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 必须清醒地看到, 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面对新的发展形势, 交通运输发展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趋势, 紧紧抓住战略机遇, 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加快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 大力发展现 代交通运输业。 第一节发展需求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保障 能力 根据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预期, GDP将年均增长7%, 城市化率将从47.5%提高到51.5%, 外贸进出口将保持8%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交通客货运输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预计到”十二五”末, 公路客货运量分别达到400亿人、 300亿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8亿吨。内河货运量达到38.5亿吨。民航客货运量分别达到4.5亿人、 900万吨。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在的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