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 GB 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201-002  GB 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201-002  GB 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7-2003(2003-09-15发布,2003-10-01实施)代替 GB/T 15497-1995

前言

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结构如下:

——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代替GB/T 15497-1995《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主体,是企业组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技术依据。本标准修订时,考虑了企业标准体系与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等标准的有关要求,以便企业在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时能更好地与这些管理体系相结合。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以与质量有关的技术标准为主,包括能源、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信息等技术标准。

本标准阐述了建立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基本要素,企业可根据产品类型、生产特点、消费者需求等具体情况对各项要素或标准进行适当剪裁。

本标准与GB/T 15497-1995《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 将原标准名称修改为《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b) 扩大本标准适用范围,将“适用于工业企业”修改为“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

c) 对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内容做了较大修改,将“公用设施和环境卫生条件技术标准”、“工艺装备技术标准”和“设备技术标准”合并为“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将“包装技术标准”和“搬运、储存、标识技术标准”合并为“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

d) 在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基本要求中,增加“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技术标准内容和要求应满足GB/T 28001和GB/T 24001对技术性文件内容的要求”;

e) 为了使标准在指导工业企业建立企业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扩大到软件和服务行业,本标准在产品标准、工艺技术标准和售后服务技术标准中增加对软件和服务行业标准的制定要求。

本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协会企业标准化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协会、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标准化协会企业标准化分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分局、海尔集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清火、陈渭、袁华南、张庆华、宋丰华、贾自力、徐新忠、刘晓刚、杨敏强、赵祖明、吴楠。

本标准199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T 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结构、格式和制修订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

本标准规定的要求是通用的。不同类型企业可根据产品类型和生产特点,适当剪裁。剪裁不能影响企业提供产品与适用法律法规责任的要求和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ISO/IEC Directives, part3, 1997, Rules for the structure and drafting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NEQ)

GB/T 1.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GB/T 13017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6901(所有部分)图形符号表示规则产品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

GB/T 16902(所有部分)图形符号表示规则设备用图形符号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dt ISO 9001:2000)

GB/T 19022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

GB/T 20001 (所有部分)标准编写规则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dt ISO 14001:1996)

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3.2 技术标准体系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企业范围内的技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

4 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

4.1 概述

构成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包括企业所采用和贯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所有技术标准均应在标准化法律法规、各种相关法规和企业方针目标及《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的指导下形成。

4.2 技术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

4.2.1 序列结构

企业只生产单一类型的产品时,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可用序列结构表示,见图1。序列结构的技术标准体系包括以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为排列顺序的技术标准和能源、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信息等技术标准。

注:序列结构的技术标准体系,一般以产品(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服务)为中心,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技术标准按质量形成过程为排列顺序组成,同时考虑能源、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信息等技术标准。

图1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序列结构形式

4.2.2 层次结构

企业生产两个以上类型的产品时,可用层次结构表示,见图2。

注1:本体系表中的各类技术标准均表示企业内生产的各类产品所涉及到的该类技术标准的总和。

注2:层次结构的技术标准体系第一层是技术基础标准,其覆盖面是企业的产品标准、产品实现过程中所有综合性的技术基础标准。技术基础标准是指导企业产品标准和产品实现过程中技术标准制定的基础。

注3:第二层产品实现过程中的技术标准是以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为顺序的技术标准和能源、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信息等技术标准。

图2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形式

5 技术标准制、修订基本要求

5.1 纳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实施中都应严格执行的技术性文件,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5.2 企业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5.3 企业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的技术基础标准。

5.4 有关质量的技术标准内容和要求应满足GB/T 19001对技术性文件内容的要求。

5.5 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技术标准内容和要求应满足GB/T 28001和GB/T 24001对技术性文件内容的要求。

5.6 企业技术标准的各项要求应系统、协调、统一、切实可行。

5.7 企业技术标准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企业技术标准的存在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

5.8 建立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应编制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表。标准体系表可参照GB/T 13017规定的概念、原理、要求和方法编制。

6 技术标准的结构和格式

6.1 企业产品标准文本的结构和格式可参考GB/T 1.1的规定。

6.2 规程、规范、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的结构和格式也可按照有关行业指导性标准规定。

7 技术基础标准

7.1 概述

技术基础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企业技术基础标准是在企业范围内,作为企业制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基础。

7.2 技术基础标准内容

7.2.1 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化工作导则系指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包括:

a)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如GB/T 1.1;

b) 标准编写规则,如GB/T 20001;

c)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如GB/T 1.2的有关规定;

d) 各类标准的通用编写规定,如GB/T 1.1的有关规定;

e) 当GB/T 1.1不能满足企业特殊需求时,可制定标准编写规定,如:企业技术标准的编写规定。

7.2.2 通用技术语言标准。

为了使技术语言达到统一、简化、准确,以便于互相交流和正确理解,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的标准。包括:

a) 术语标准。

术语标准一般规定术语定义(或解释性说明)和对应的外文名称。包括:

1) 全国通用的综合性术语标准;

2) 行业通用的术语标准;

3) 企业术语标准。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可根据GB/T 20001.1制定企业常用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术语标准。

b) 符号、代号、代码、标志标准。

c) 技术制图标准。

1) 国家发布的通用技术制图标准和有行业特点的制图标准,企业应直接采用。

2) 对一些生产、技术中需要统一而又无现行国家标准的图形、符号、代号、代码或标志,企业可根据GB/T 16901~16902制定企业制图标准。

7.2.3 量和单位标准。

对于量和单位国家标准应强制执行,企业可直接采用,也可根据需要选择部分内容,转化为企业标准。

7.2.4 数值与数据标准。

数值与数据标准应包括:

a) 生产经营中各种极限数值的判定与表示标准;

b) 包含有特性值和数据表的标准。

7.2.5 互换性与精度标准及实现系列化的标准。

7.2.6 环境保护、安全通用标准。

7.2.7 各专业的技术指导通则或导则。

7.3 技术基础标准的编制方法

7.3.1 收集

企业应收集下列有关的基础标准:

a) 全国通用的综合性基础标准;

b) 行业通用基础标准;

c) 专业通用基础标准。

7.3.2 转化

企业对技术基础标准一般可直接引用,也可根据企业需要,选择其中部分内容转化为企业标准或规定,供企业内部使用。

7.3.3 编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方法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基础标准编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方法是:

a) 对于国家、行业的基础标准,企业可先将其编号和名称集中编入一个企业标准内,然后再将标准文本编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b) 将国家、行业基础标准编号和名称直接写进企业标准体系表中,然后再将标准文本编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7.3.4 企业技术基础标准编号

对于编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适用基础标准文本可以采用双重编号。即在国家、行业基础标准原编号基础上,再根据该标准在企业标准体系中的位置加上企业标准编号,以表明该项基础标准在企业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便于查找。企业制定的技术基础标准则直接按其在企业标准体系中的位置编号。

7.4 企业技术基础标准制定要求

应建立齐全、有效的企业技术基础标准。对制定企业技术标准有指导和制约作用或能够指导本企业生产技术的国家或行业基础标准均应纳入企业技术基础标准体系。没有国家或行业基础标准的,企业可自行制定企业技术基础标准。

8 设计技术标准

8.1 概述

设计技术标准是为保证与提高产品设计质量而制定的标准。

8.2 设计标准内容

设计标准的内容包括:

——设计符号、代号、术语标准;

——产品安全、环境和其他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设计准则;

——专业设计规范;

——设计参数与数据标准;

——设计计算方法标准;

——设计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设计中用于评价产品和工序的试验方法以及验收规则;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设计图样与文件的格式和编号标准;

——设计文件完整性要求。

8.3 设计标准制定要求

8.3.1 设计标准应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8.3.2 产品设计标准应满足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8.3.3 在设计标准中对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应做出明确而适当的规定,如接收和拒收准则,还应规定产品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须的产品特性。

8.3.4 设计标准应保证产品在生产、安装和使用下容易进行生产、验证和控制。

8.3.5 必要时,可把设计标准汇编成企业设计手册供企业设计人员使用。

8.3.6 根据产品特点可编制标准件、通用件手册,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

9 产品标准

9.1 概述

产品标准系指对产品结构性能、规格、质量特性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它可以规定一个产品或同一系列产品应满足的要求,以确定其对用途的适应性。产品可以是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或服务。9.2 产品标准分类

产品标准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产品交付标准和企业内使用的产品标准。

9.2.1 产品交付标准

9.2.1.1 产品交付标准系指作为产品生产、交付检验、验收和仲裁检验用的依据,是生产企业对消费者和社会的产品质量责任承诺。

9.2.1.2 产品交付标准必须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要求的合法标准。

产品交付标准应符合:

a) 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b) 有关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

c) 企业声明执行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注:企业声明系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产品的声明书、说明书、质量证明书、装货清单、交货单、标签上注明采用的标准。

d) 企业产品标准。包括:

1) 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时,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

2) 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并作为出厂交付依据的企业产品标准;

3) 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加以补充规定,并作为出厂交付依据的企业产品标准。

9.2.2 企业内使用的产品标准

系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的“内控标准”。该标准只作为企业内部质量控制使用,不作为交货依据,在企业交货或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判定质量是否合格时,仍以企业产品交付标准为依据。

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产品出厂标准的"内控标准"。企业可根据需要,制定企业内使用的产品标准,并在标准“范围”中写明该标准是作为产品出厂检验依据或产品质量内控依据。

9.3 产品标准制定要求

9.3.1 产品标准内容应满足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9.3.2 产品标准编写的基本原则、要求与方法可参考GB/T 1.1和GB/T 1.2要求。

9.3.3 产品标准内容应满足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9.3.4 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产品标准内容也应满足规定的产品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须的要求。

9.3.5 应有利于而不是阻碍技术的发展,主要规定产品性能要求。不规定产品设计要求及制造工艺要求。

9.3.6 产品标准内容应满足与产品有关的强制性标准要求。已有国家、行业或地方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其产

品标准必须严格执行。食品产品标准应规定包括产品技术性能和安全卫生要求两部分,如规定食品技术性能要求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生物性有害物质、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的限量要求。

9.3.7 根据产品用途不同,企业可在产品标准中对质量进行分等分级,以满足不同需要。

9.3.8 产品标准在企业标准体系中的编号要求:

a) 企业产品标准的代号和编号方法按规定编写,其标准顺序号可直接采用企业产品标准在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中的位置编号。

b) 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产品标准可采用双重编号,其编号方法同7.3.4。

9.3.9 软件和服务企业应制定服务标准和服务提供标准,规定某项服务和服务提供应达到的水平和要求。如结合服务项目的特点规定定量和定性质量指标要求,包括功能、经济、安全、舒适、时间和文明要求。

10 采购技术标准

10.1 概述

采购技术标准系指对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外购原料、辅助材料、燃料、零部件、元器件等(以下简称采购物资)的质量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10.2 采购标准内容

单项采购标准内容一般包括;

a) 采购质量要求

采购质量要求应规定采购物资适用的质量标准(如质量特性、品种、规格、等级),采购质量要求可以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产品标准,也可以直接规定具体技术要求。

外协件应规定外协件技术要求。

b) 进货验收规则

采购物资必须规定进货验收规则,检查采购物资质量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及其购买条件。进货验收项目可以是采购物资的原出厂标准质量检测项目的全部,也可以是部分项目。可根据需要与可能,规定进货验收的质量检测项目、数量、时间间隔或次数,但必须慎重地选择被检物资的质量特性。

c) 试验方法

对进货验收的项目,应规定相应试验方法。

d) 保管注意事项

主要规定采购物资在仓库中的保管事项和贮存期限,以及对不合格采购物资隔离存放的规定。若采购物资对保管无特殊要求,可在仓库管理标准中规定。

10.3 采购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10.3.1 采购标准应保证对采购物资进行适当控制,防止使用不合格的供应品。

10.3.2 在制定采购标准时,要特别注意对采购的原材料品种、规格的优化、压缩、选用。

10.3.3 在审批采购标准时,应加强对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审查。

10.3.4 确定进货验收规则时,应考虑对成本的影响以及不合格外购货物对生产流程的质量影响。

10.3.5 必要时,企业可以把一些常用的采购物资质量标准分类汇编成采购手册或材料手册供采购部门和检验部门作为采购物资和进货验收依据。

11 工艺技术标准(操作、运行、维修规程)

11.1 概述

工艺技术标准系指产品实现过程中,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装配和设备运行、维修的技术要求以及服务提供而制定的标准。

11.2 工艺标准分类

工艺标准可分为以下类别:

a) 工艺通用标准;

b) 工艺规程、操作规程、运行规程、维修规程、作业指导书、服务提供规范(以下简称工艺规程);

c) 投产前对原材料、辅助材料和零部件的工艺控制标准;

d) 特殊工序的工艺标准;

e)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信息接口标准。

11.3 工艺通用标准

工艺通用标准包括:

a) 工艺术语标准;

b) 工艺符号、代号标准;

c) 工艺分类、编码标准;

d) 工艺文件标准;

e) 工艺余量标准。

11.4 工艺规程

11.4.1 工艺规程表现形式

工艺规程根据行业的不同,可以是操作规程、运行规程、维修规程、作业指导书或服务提供规范。11.4.2 工艺规程内容

不同行业的工艺规程内容不一样,一般包括:

a) 机械加工企业的工艺规程内容,如专用工艺规程、通用工艺规程和标准工艺规程;

b) 流程性生产企业的单项工艺规程,如工艺流程、工艺配方、工艺参数或质量指标等;

c) 服务企业的服务提供规范规定提供服务的方法和手段,如服务提供过程中所要求的各项设施、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和服务提供技术与程序。

11.5 投产前原材料、辅助材料和零部件工艺控制标准

对投产前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零部件应根据生产需要制定相应的工艺标准,以作为投产前质量控制的依据,并在考虑对成本的影响及不合格外购物资对生产流程的影响后确定所需的试验和检验数量。若投料前的质量要求和采购质量标准不一致时应另行规定,如果一致,则可直接采用采购质量标准。

11.6 特殊工序的工艺标准

系指对不易测量或不能经济测量或其操作保养需要特殊技能的工序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是工艺规程的组成部分。

11.7 工艺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11.7.1 根据工艺灵活多变的特点,工艺标准除少数有通用性强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外,多数应结合企业特点制定企业工艺标准。

11.7.2 工艺规程、操作规程、运行规程、维修规程、作业指导书和服务提供规范应明确规定圆满完成产品标准和工艺标准要求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一般应规定技术操作前的准备、操作的一般步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对操作环境及设备的清理应达到的基本质量要求、使用的设备、工具的安全规定等内容。

11.7.3 制定服务提供规范,确定各工作阶段接口时,不应留有空白和空隙。

11.7.4 生产过程的工序都应制定工艺标准。工艺标准一般可按工序制定,并按产品实现过程顺序排列。11.7.5 企业应首先明确直接影响质量的生产和安装工序,确定之后,应制定相应的工艺标准。

11.2.6 各工序的工艺控制规范(尤其是工艺质量指标)应与产品质量标准协调。

11.7.7 制定特殊工序的工艺标准时,应注意考虑特殊的环境、温度、时间或其他影响质量的因素。

11.7.8 企业要积极引进和转化国(境)外企业有关的工艺标准或规范,以提高企业工艺水平。

12 半成品(中间体、半制品、元器件)技术标准

12.1 概述

半成品技术标准系指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已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阶段,经检验合格,尚待继续加工或

装配的半成品应达到的质量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12.2 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的技术标准

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应制定半成品质量标准,作为工艺控制的质量依据。

12.3 单项半成品的技术标准

单项半成品标准内容一般包括:半成品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存放和搬运要求等。

12.4 进入流通领域的半成品

半成品若同时作为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则应制定企业产品标准并进行标准备案,同时纳入产品标准子体系。

13 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

13.1 概述

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系指根据产品标准要求对企业生产设备、基础设施、工作环境和工艺装备的技术条件及设备维修保养后应达到的质量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13.2 设备标准

设备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a) 外购设备及其主要附件的技术标准。

设备购置前应该收集或编制设备外购技术标准,保证购进的设备能满足生产要求。购置时,应要求供方提供设备标准资料。设备投入使用后,其标准资料应归档保存。

b) 自制设备的技术标准。

自制设备应制定设备技术标准。其标准文本应纳入企业标准体系。

c) 设备的零部件、电子元器件、易损件技术标准。

企业应制定常用的设备零配件、易损件、电子元器件技术标准。若常用的备件已有上级标准,企业应收集并列出有关标准目录。若设备供方已提供了零配件图册清单和技术条件,可作为技术标准使用。无标准、无图册和清单的,企业应自行制定零配件技术标准。

d) 设备维修保养规程。

系指设备在运行使用时的维修保养以及进行各种修理时所应遵守的各项技术要求,应纳入设备技术标准。

e) 设备润滑标准。

企业应制定设备润滑标准,内容一般包括设备润滑油种类、牌号、质量特性、润滑点、润滑油加入量、润滑周期等。

f) 设备操作规程。

13.3 基础设施标准

系指对产品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基础设施[如工作场所、过程装置(硬件和软件)、运输、通讯等]和工作环境(如与产品质量有关的生产卫生条件、温度、湿度、清洁度)的质量要求制定的技术标准。13.4 工艺装备标准

系指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工具(包括刀具、夹具、模具、工位器具)的结构、尺寸、规格、材质、精度等要求制定的标准。

工艺装备标准内容,包括:

a) 夹具、模具、器具和工具样板标准;

b) 夹具、模具的零部件标准;

c) 工艺流转器具标准;

d) 工艺装备设计规范及编号方法标准等。

13.5 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13.5.1 设备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应规定其精密度和偏移度要求。

13.5.2 制定使用中的设备精密度标准可以与原设备生产厂规定的技术要求有所不同,但必须满足生产工艺的技术要求,保证生产的加工质量。

13.5.3 制定设备和工艺装备标准时,应考虑设备的完整性、清洁度、精度等技术要求。

13.5.4 企业应推选夹具、模具、工位器具等工艺装备的标准化、通用化、组合化,合理压缩工具的品种规格,并制定标准。

13.5.5 设备技术标准一般可按设备的品种类别分别制定,同类设备可以制定“设备通用技术标准”,但高精度设备或重要的专用生产装置应单独制定设备技术标准。

14 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

14.1 概述

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系指对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辅助材料等的质量进行感官检验、理化检验、抽样检验和生产过程控制指标进行分析检验或验收而制定的方法标准。

14.2 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标准内容

14.2.1 试验方法标准

试验方法标准内容一般包括试样的采取或制备、试剂或标样、试验用仪器以及试验条件、程序、结果的计算和评定等。

试验方法标准应首先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在无适用标准的情况下,可自行制定试验方法标准。

企业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可制定快速分析方法,作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使用,如果要作为产品出厂检测的试验方法标准则必须有科学的检测对比资料证明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可投入运行,但不能作为仲裁检验用。

14.2.2 检验、验收标准

14.2.2.1 检验或验收标准的内容一般包括:检验项目的取样地点、取样方法、试验方法、抽查频率及检验结果的判定、复检规则等。

14.2.2.2 检验、验收标准要求包括:

a) 采购物资检验或验收标准:对采购的原辅材料、燃料;零部件、元器件进厂验收时判定质量而制定的标准。应根据采购物资对成品质量影响大小及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慎重选择被检物资的质量特性,确定检验项目,并制定采购物资检验标准。

b) 工序检验标准: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质量指标或半成品转入下道工序前为判定质量而制定的检验标准。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中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性和检验复杂程度,确定被检项目的质量特性和必要的检验及检验频次;并在工序检验标准中规定。

c) 库存品检验标准:为判定库存品质量而制定的检验标准。

d) 成品检验标准:为判定最终成品质量而制定的检验标准。该标准应根据产品标准或合同要求确定,应确保批量产品质量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15 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

15.1 概述

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系指对测量、价验和试验设备(以下简称测量设备)质量要求和使用方法而制定的标准。

15.2 测量设备标准内容

测量设备标准内容包括:

a) 测量设备的性能,规定测量设备所处的环境条件、量程、偏移、稳定性、分辨率、不确定度等质量要求。

b) 测量设备使用技术规范(包括使用方法和范围)。

c) 测量设备检定规程及校准规范规定检定校准的时间间隔或校准状态以及调整、修理后再检定、校准、安装和使用程序,该规程和规范是法定的计量技术文件,是标准的一种形式。

15.3 测量设备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15.3.1 测量设备技术标准应对下列方面做出规定:

a) 所有的测量设备应进行计量确认;

b) 应规定生产控制中各种测量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和校准时间间隔并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校准或检定,使其量值能溯源到国家或国际的计量基准;

c) 测量设备维修和必要的调整后必须进行再校准;

d) 当不存在上述基准则时,企业应自行编制形成文件的校准规范并记录;

e) 采取封缄等措施防止造成校准、检定失效的调整;

f) 规定明确的标志,以识别校准状态,防止错误使用;

g) 应规定防止搬运、储存和使用中对测量设备损害的技术措施;

h) 当计算机软件使用于测量、检验和试验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

15.3.2 在没有国家或行业测量设备校准方法时,企业可制定校准规范,以企业标准形式发布和实施,用以满足测量设备检修的需要。但在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校准规范发布后,企业校准规范应废止(见GB/T 19022)。

16 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

16.1 概述

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系指为保障产品在包装、贮运、运输,销售中的安全和管理需要,以包装、搬运、贮存、标志的有关事项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

16.2 包装标准内容和要求

16.2.1 包装通用标准

企业一般采用国家、行业规定的通用包装标准或产品包装标准。也呵根据产品特点参照GB/T 1.1自行制定企业包装标准。

16.2.2 包装试验方法标准

包装试验方法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

16.2.3 包装材料、包装容器标准

一般包括以下规定:

a) 应按包装技术要求,合种规定包装材料标准。有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时,可引用有关标准;无现行适用标准时,应规定包装材料、包装容器的品种、规格及性能指标。

b) 包装食品、药品的包装材料标准应规定清洁卫生等要求;

c) 包装容器有外观要求时,在标准中做出现定,如表面缺陷、颜色均匀程度等指标;

d) 有特殊要求的包装容器还应规定抗压、防霉或防锈的技术要求。

16.2.4 产品包装质量标准

产品包装质量标准系指对产品包装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制定的标准。

16.2.4.1 产品包装质量标准制定要求

一般包括:

a) 应根据产品包装的等级和用户要求提出产品包装技术要求;

b) 产品包装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技术要求应能用试验方法加以验证。有适用试验方法标准时应采用有关适用标准,无适用标准时应在产品包装质量标准中规定相应的试验方法。

16.2.4.2 产品包装质量标准内容

一般包括:

a) 包装计量值:规定内装物的数量、质量、体积;

b) 包装方法;

c) 包装防护:规定所采用的支撑、衬垫、缓冲等防护方式及其材料的性能和使用要求;

d) 随货文件:规定随货文件的内容。

16.3 搬运技术标准

16.3.1 搬运(包括企业内搬运和产品出厂运输)技术标准内容

一般包括:

a) 企业内工序间的传输装置、装卸、堆码、搬运机械的技术标准;

b) 产品出厂后的运输及运输工具(手段)的技术要求。

16.3.2 搬运标准制定要求

企业内搬运应制定防止损坏或变质的搬运操作方法标准,尤其应注意对易腐、易燃、易爆等有害物品的搬运方式、方法的规定。

对产品出厂运输规定的运输和装卸要求应符合有关国家运输规章的规定。

根据产品的特性,可规定以下运输要求:

a) 规定运输方式,如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等;

b) 规定运输条件,如遮篷、密封、压力、保温、通风、堆码高度以及安全卫生措施等;

c) 根据产品的特性、大小、体积形状规定装卸要求。

16.4 贮存标准

16.4.1 贮存标准内容

一般包括对产品的贮存方式、方法、条件、期限等技术要求。

16.4.2 贮存标准制定要求

对产品的储存、条件、方式、期限应做出明确规定,特别是对有毒、易腐、易燃、易爆、放射性等产品应规定相应的特殊要求。

16.5 标志标准

16.5.1 产品标志技术标准内容

一般包括对标签、铭牌、标记或标志(如:安全标志、运输标志、操作标志、接地标志等)的规定。

16.5.2 包装运输标志标准内容

主要包括:

a) 包装贮运图示标志标准;

b)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标准;

c)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标准;

d) 其他有关标志标准。

16.5.3 标志标准的制定要求

制定产品标志标准一般应包括下列要求和内容:

a) 制定产品标志标准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

b) 企业技术标准应贯彻国家、行业有关的技术某础标准;

c) 产品或包装上的标志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单位、产地、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使用有效期、产品主要成分、条形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

d) 产品或包装上的标志字迹清楚、牢固而持久;

e) 从该产品的接收到交付,直至最终目的地或使用者之前的标志须保持完整;

f) 从标志上应便于识别,在必要时可追回需经特别检验的产品。

17 安装、支付技术标准

17.1 概述

安装、交付技术标准系指为满足和保证产品质量要求,对产品安装和交付的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17.2 安装、交付技术标准内容

包括:

a) 现场安装程序、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

b) 安装验收技术条件,即对安装完工后的试运行技术要求和方法做出的规定;

c) 交付验收程序、抽样及试验方法;

d) 安装、交付技术文件的完整性要求。

17.3 安装、支付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17.3.1 制定安装技术标准时,应包括防止由于安装不当而引起降低产品质量、可靠性、安全性等因素的规定。

17.3.2 对有贮存期限或经过运输、贮存后可能引起产品质量变化的产品,应规定交付时应检查的项目、检查方法和不能交付的规定。

17.3.3 对现场安装和试验中使用的安装、调试、测试设备应规定其技术要求和精密度,并应满足顾客要求。

18 服务技术标准

18.1 概述

服务技术标准系指对产品销售过程中、销售后和服务提供所涉及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18.2 服务技术标准内容

一般包括:

a) 对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缺陷进行处置的技术规范;

b) 产品使用故障维修规程。对产品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应制定对其进行排除、维护、修理的技术规程,以指导售后服务人员、维修点人员及用户维修。

c) 对服务及服务提供可能发生的质量不合格进行处置的技术规范。

19 能源技术标准

19.1 概述

能源技术标准系指以企业用能和节能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

19.2 能源技术标准内容

包括:

a) 能源通用标准

包括能源术语、符号、代号、图形、单位技术标准等。

b) 能源产品标准

包括煤、电、油、气体燃料、焦炭、热力(蒸气、热水)等产品质量标准。

c) 能源设备及其系统的经济运行标准

包括能源的转换设备、供能输送设备、用能终端设备的耗能定额标准,以及设备经济运行规范等。

d) 省能材料标准

包括载能、隔能材料及能量传导材料技术标准。

e) 能源方法标准

包括企业能量平衡通则、用能设备利用率测试方法、热工测试方法、用能设备经济运行测试方法等。

19.3 能源技术标准制走要求

19.3.1 应在贯彻国家、行业或地方节能法律、法规的同时,贯彻国家、行业有关的能源标准。

19.3.2 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能源技术标准,为节能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20 安全技术标准

20.1 概述

安全技术标准系指以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目的而制定的标准。

20.2 安全技术标准内容

20.2.1 安全通用标准

包括安全标志和报警信号标准、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分级标准。

20.2.2 产品安全标准

产品安全标准一般包括:

a) 电器、机械产品、儿童玩具安全标准;

b) 压力容器、锅炉安全标准;

c) 特种设备安全标准等。

20.2.3 工程安全标准

工程安全标准包括:

a) 贮运安全标准;

b) 爆破安全标准;

c) 燃气安全标准;

d) 建筑安全标准;

e) 防火防爆安全标准等。

20.2.4 生产过程安全标准

生产过程安全标准包括:

a) 安全操作规程;

b) 特殊工作环境(如矿井,高温,酸碱等腐蚀环境,易燃、易爆环境等)安全标准;

c) 设备安全标准等。

20.2.5 劳动防护用品技术标准

劳动防护用品技术标准的内容应符合有关规定。

20.3 安全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20.3.1 应将国际或国家有关的安全基础标准和产品安全技术要求纳入安全技术标准。

20.3.2 在产品安全标准中,需要顾客注意的安全技术要求应纳入到产品使用说明书和用户注意事项、维修手册、标签及宣传材料中。

21 职业健康技术标准

21.1 概述

职业健康技术标准系指为消除、限制或预防职业活动中的健康损害和安全危险及其有害因素而制定的标准。

21.2 职业健康标准内容

职业健康标准包括:

a) 尘埃浓度限量标准;

b) 有害物质浓度限量标准;

c) 噪声、振动、高温限量标准等;

d) 辐射防护标准;

e) 生物危险防护标准等。

21.3 职业健康标准制定要求

制定职业健康标准应考虑:

a) 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法规性技术文件要求;

b) 生产过程中涉及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有害因素;

c) 对生产场所和作业现场的安全卫生要求;

d) 对有害性的原材料、毛坯和半成品的使用、处理要求;

e) 安全卫生要求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方法等。

22 环境技术标准

22.1 概述

环境技术标准系指为保护环境和有利于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振动、电磁等环境质量、污染源、检测方法及其他事项制定的标准。

22.2 环境技术标准内容

包括:

a) 环境质量标准;

b) “三废”(废水、废气、废物)排放标准;

c) 环境保护监测方法标准等。

22.3 环境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22.3.1 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是强制性标准,企业必须依法严格执行。企业应根据国家环境标准选择适应本企业的部分,制定企业环境标准。

22.3.2 企业环境标准,一般应规定允许限量、测试地点和测定周期三个方面内容。

22.3.3 制定环境技术标准时,应考虑对下述因素控制的技术要求:

a) 向大气的排放;

b) 向水体的排放;

c) 废物处置管理;

d) 土地污染等。

23 信息技术标准

23.1 概述

信息技术标准系指对企业各种信息的收集、贮存、加工、传递、利用等信息技术活动制定的技术标准。

23.2 信息技术标准内容

23.2.1 信息通用标准

包括:信息术语、图形、符号、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条形码技术标准、数据元表示标准、设备与媒体标准、程序设计语言标准、中文信息处理标准、计算机图形标准等。

23.2.2 信息应用标准

信息应用标准系指信息技术在应用中所涉及的标准,包括:

a) 电子商务标准;

b) 电子政务标准;

c) IC卡标准;

d) 智能卡应用标准等。

23.2.3 网络标准

包括:网络总体标准、功能标准、一致性测试标准、典型网络标准、网络安全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

23.3 信息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23.3.1 应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将企业标准体系的全部标准文件和各种文件记录输入电子网络,实行网络管理,使全部文件处于受控状态和便于应用。

23.3.2 应在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标准的作用,为网络信息管理编制软件,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水平。

23.3.3 应积极收集信息技术标准,并积极组织实施。

工程技术标准及要求

工程技术标准及要求 一、施工单位资质要求: 1. 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的复印件(应加盖公章)及资格简介。 2.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住建部或山东省建委核定的工民建工程总承包贰级(含)以上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 3.必须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取得相应认证证书;有良好的市场信誉、雄厚的实力、完善的管理。 4.承包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的要求:必须具有国家贰级以上项目经理资质,能常驻现场负责组织施工。 5.承包单位提供的管理体系架构人员配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配置,管理人员必须按报表配置组建并实名制,项目管理体系不得变动。 6、必须提供本次招标工程竣工后的保修、服务方案。 7.具有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与质量检验测试手段。 二、现场条件和周围环境 招标人提供的现场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其他资料和信息数据如下(也可以附表的形式表现): 1、本工程现有场地已具备“三通一平”,发包人所提供的现场条件为承包人所见到的现场踏勘现状。 2、鉴于本工程所处现场位置和周边情况,提示承包单位充分考虑在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基础二次开挖工作对工期造成的影响,因此发生的费用在措施费用中予以充分考虑; 3、鉴于本工程所处现场位置和周边情况,提示承包单位须考虑设置施工围挡,因此发生的费用在措施费用中予以充分考虑; 4、鉴于本工程电梯设备、天燃气工程、户表前的电气设备设施发包人另行分包,提示承包单位充分考虑在施工中存在的施工配合工作; 三、承包(招标)范围: (一)甲分包施工的工程范围的详细说明: 二期机电工程除电梯设备、天燃气甲分包外,总包负责施工图纸中所有给排水、雨水、采暖、通风、空调工程、强弱电工程主体结构及二次装修全部及洽商内的工作内容等。含:

新闻稿件写作要求及评分细则

新闻稿件写作要求及评分细则 A.格式(20分,每项4分) 标题 时间:XXXX-XX-XX(活动时间)|作者:XXX|来源:XXX(社团全称) 正文 1.字体: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两项中有一项错误扣2分); 2.字号:标题小三;正文小四(两项中有一项错误扣2分); 3.字数在300——600为宜,对于大型重要活动需将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此项得4分或0分) 4.其他:标题居中,标题和正文均不加粗,不加下划线,不倾斜,无其它 附加内容(此项得4分或0分); 5.段落:全文1.5倍行距,首行缩进2个字符(两项中有一项错误扣2分)。 B.首尾段要求(20分) 1.标题简明扼要,不标新立异;(此项得2分或0分) 2.首段必须具备新闻五要素: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 件(what)、原因(why);也可加入第六要素:如何(How)(5分,每项1分) 3.尾段对整个活动小结、说明影响、阐释意义;(此项得5分或0分) 4.在标题和正首尾段中出现的社团名称、举办地点等应写全称,如“体舞” 应写为“四川大学体育舞蹈协会”,“社团联”应写为“四川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一教A111”应写为“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第一基础教学楼A座111室”,“综B111”应写为“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综合楼B座111室”;(此项得5分或0分) 5.人名、地点、领导名字、职位及排序要正确,对于多领导参加的活动,请 对其名字、职位、排序等问题加以核实;应特别注意“出席”、“莅临”等词

只可用于校党委书记及校长;(此项得3分或0分) C.内容(20分) 1.新闻稿件语言要概括精炼,避免口语化;(5分) 注:语言精炼,符合书面用语要求——5分 语言表达准确,符合书面用语要求——4分 语言表达一般,很少有口语化描述——3分 语言表达较差,口语化现象较严重——2分 2.要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实,主观色彩不可太浓,不可出现第一人称描 述,尽量避免对报道的新闻事件进行主观判断、评价和记者个人臆测内容的出现;(5分) 注:新闻报道客观公正,无第一人称性描述——5分 新闻报道带有少量主观色彩,无第一人称性描述——4分 新闻报道带有较多主观色彩,无第一人称性描述——3分 新闻报道主观色彩浓郁,以第一人称性进行描述——2分 3.不得出现语法错误,如错别字(主要为“的”“地”“得”的错用)、标点 (主要为逗号、顿号、分号的混用)、乱用成语、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要为逻辑不通、段落内容重复)等;(5分) 注:无语法错误——5分 出现1-2处语法错误——5分 出现3-4处语法错误——4分 出现5-6处语法错误——3分 出现6处以上语法错误——2分 4.内容充实,对活动的具体流程进行详细描述,语言要符合新闻要求但也 不应过于死板。(5分) 注:内容充实,对活动描述详尽,语言符合要求、使用灵活——5分内容丰富,对活动描述完整,语言符合要求、使用灵活——4分 内容丰富,对活动描述较完整,语言符合新闻基本要求——3分 内容一般,对活动描述粗略,语言违背新闻基本要求——2分

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要求

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要求 第一节一般要求 1.工程说明 1.1 工程概况 l.1.1 本工程基本情况如下:。 1.1.2 本工程施工场地(现场)具体地理位置如下: 1.2 现场条件和周围环境 1.2.1 本工程施工场地(现场)已经具备施工条件。施工场地(现场)临时水源接口位置、临 时电源接口位置、临时排污口位置、建筑红线位置、道路交通和出入口、以及施工场地(现场)和周围环境等情况见施工场地(现场)现状平面图。 1.2.2 施工场地(现场)临时供水管径:满足施工现场临时供水需要。 施工场地(现场)临时排污管径:满足施工现场临时排水需要。 施工场地(现场)临时雨水管径:满足施工现场临时排水需要。 施工现场临时供电容量(变压器输出功率) 满足施工现场结构及安装阶段用电负荷。 1.2.3 现场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其他资料和信息数据如下: / 。 1.2.4 承包人被认为已在本工程投标阶段踏勘现场时充分了解本工程现场条件和周围 环境,并已在其投标时就此给予了充分的考虑。 1.3 地质及水文资料 1.3.1 现场地质及水文资料和信息数据如下: 详细内容见地勘报告。 1.4 资料和信息的使用

1.4.1 合同文件中载明的涉及本工程现场条件、周围环境、地质及水文等情况的资料和信 息数据,是发包人现有的和客观的,发包人保证有关资料和信息数据的真实、准确。 但承包人据此作出的推论、判断和决策,由承包人自行负责。 2.承包范围 2.1 承包范围 2.1.1 承包人自行施工范围 本工程承包人自行施工的工程范围如下: 本标段工程的图纸、工程量清单、招标文件及答疑、补充文件(若有时)所包含的全部内容的施工。 2.1.2 承包范围内的暂估价项目 2.1.2.1 承包范围内以暂估价形式实施的专业工程见第五章“工程量清单”“专业工程暂估 价表”。 2.1.2.2 承包范围内以暂估价形式实施的材料和工程设备见第五章“工程量清单”“材料和 工程设备暂估单价表”。 2.1.2.3 上述暂估价项目与本节第2.1.1项承包人自行施工范围的工作界面划分如下: 发生时另行约定。 2.1.3 承包范围内的暂列金额项目 2.1. 3.1 承包范围内以暂列金额(包括计日工)方式实施的项目见第五章“工程量清单”“暂 列金额明细表”(不包括计日工)和“计日工表”,其中计日工金额为承包人在其投 标报价中按“计日工表”所列计日工子目、数量和相应规定填报的金额。 2.1. 3.2 暂列金额明细表中每笔暂列金额所对应的子目,包括计日工,均只是可能发生的 子目。承包人应当充分认识到,合同履行过程中所列暂列金额可能不发生,也可 能部分发生。即便发生,监理人按照合同约定发出的使用暂列金额的指示也不限 于只能用于表中所列子目。 2.1. 3.3 暂列金额是否实际发生、其再分和合并等均不应成为承包人要求任何追加费用和 (或)延长工期的理由。 2.1. 3.4 关于暂列金额的其他说明: / 。 2.2 发包人发包专业工程和发包人供应的材料和工程设备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2015标准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组织的背景4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4.1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2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4.3 质量管理体系4.4 领导作用5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5.2 质量方针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6.2 变更的策划6.3 支持7 7.1 资源7.2 能力意识7.3 沟通7.4 形成文件的信息7.5 8 运行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运行策划过程8.3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产品和服务开发8.5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8.6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不合格产品和服务8.8 绩效评价9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内部审核9.2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 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 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 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 直接顾客 b) 最终使用者 c) 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 立法机构 e) 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标准4.1 条款中提到的内部和外部事宜 b) 标准4.2 条款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应描述为组织所包含的产品、服务、主要过程和地点 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时,对不适用的标准条款,应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删减及其理. 由形成文件。 删减应仅限于标准第7.1.4 和8 章节,且不影响组织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和顾客满意的能力和责任。过程外包不是正当的删减理由。 注:外部供应商可以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之外的供方或兄弟组织。 质量管理管理体系范围应形成文件。

设计文件标准化管理规范

设计文件标准化管理规范 1 目的 最大限度提高设计文件的继承性和标准化程度。 2 范围 公司所有的设计资料文档,包括:软件、硬件、结构 3 参考文档 SJ/T 207-1999 《设计文件管理制度》第1-5部分 4 关键名词定义 4.1 设计文件 design document 记录设计信息的媒体。包括试制设计文件和定型设计文件。按其内容的表述可分为:图样、简图、文字内容设计文件和表格形式设计文件。 4.2 设计文件管理制度 management system for design documents 对产品设计文件的成套、符号、代号、格式、编号、编制和管理等所做的一系列规定。 4.3 零件 part 不采用装配工序而制成的产品。如车制的“轴”,用金属或合金铸成的“机壳”,无骨架的“线圈”,腐蚀的“印制板”,用塑料压塑的“把手”。 4.4 部件 subassembly 4.4.1 硬件部件 由材料、零件等以可拆卸或不可拆卸连接所组成的产品。它是在装配较复杂的产品时必须组成中间产品。例如:用塑料与金属轴圈压塑成的“手轮”;半导体材料上用掺杂方式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产品,如:半导体集成电路的“芯片”,半导体管的“管芯”。

部件亦可包括其他的部件和/或整件。例如:装有表头、开关的面板;装有 变压器的底板。 4.4.2 软件部件 是载有程序的机构独立的媒体,但不能独立使用。它是整件的组成部分 4.5 整件 assembly 4.5.1 硬件整件 由材料、零件、部件等经装配连接所组成的具有了独立结构或一定功能的产品。例如: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管、电容器。 整件亦可包括其他的整件。例如:收发讯机的放大器、电压表等。 具有一定通用性的部件,亦可作为整件。例如:元器件组成的单元等。 整件作为产品出厂时,有些整件又称整机,如发射机、电视机、录像机、电 话交换机、计算机、示波器等;还有些整件又称元器件,如电阻器、电容器、电 子管、半导体管等。 4.5.2 软件整件 是载有完整独立功能程序的媒体。它是部件的组合,整件的组合或部件和整 件的组合,或是载有一个或若干完整独立功能的程序的一个媒体。 4.6 成套设备 installation 由若干整件相互连接而共同构成的能完成某项完整功能的整套产品。这些整 件的连接一般要在使用地点完成。例如:计算机、雷达等。 成套设备亦可包括其他较简单的成套设备。 4.7 软件 software 与数据处理系统的操作有关的计算机程序、规程、规则,以及可能有的文件、文档及数据。 4.8 成套软件 installation software 是整件的组合,成套软件的组合或整件和成套软件的组合。并能独立运行或 独立使用。 成套软件内亦可包括其他较简单的成套软件。 4.9 成套件 complete object 随产品的具有某一特定作用的组合体。它包括成套安装件;成套备件;成套 工具、附件和材料;成套装放器材和成套包装器材等,并编为4级整件。

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管理制度

广西河池汉军龙江·帝景项目工程 工程技术、标准和规程管理制 度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河池项目 二一年四月七日O O 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加强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使技术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第一条 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和应变能力,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中建四局汉军龙江·帝景项目经理部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内容第二条 包括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工程测量、施工技术调查、施工作业指导书、技术资料管理、 工程试验和检验、工程施工技术总结及竣工验收、编制竣工文件等工作。 第二章职责 项目总工程师是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对项目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负责,并第三条 对施工技术工作负主要责任。 工程部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第四条规范及监理规程等,具体实施项目经理部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和有关办法,负责项目施工 技术和质量管理的实施工作,对现场施工技术负指导责任。 第五条安质部在总工程师领导下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 上级颁发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有关文件,熟悉监理程序,与监理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负责对现场进行质量检查,督促自检及自检记录的填写工作,负责对隐蔽工程及分项、分 部工程的检查验收。 第六条试验室在总工程师领导及指导下工作,执行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试验规程 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负责项目部的所有试验、检测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调试设备,保证 生产配合比达到设计要求,参与项目部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及工程中间交接检验。 第七条测量队执行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施工图设计文件等施 工技术资料。负责项目恢复定线和控制测量工作,负责现场交桩及测量资料的交付工作, 检查、指导架子队队的测量、放样。配合监理做好工程测量检查、报验等事宜,作好工程 质量检查及交工验收中有关测量方面的工作。. 第三章图纸会审

园林工程技术标准和要求

第一节园林工程技术标准和要求 一、苗木技术要求 (一)种植栽植要点 1、树丛栽植 风景树丛一般是用几株或十几株乔灌木配植在一起。选择构成树丛的材料时,要注意选树形有对比的树木。一般来说,树丛中央要栽最高的和直立的树木,树丛外沿可配较矮的和伞形、球形的植株。树丛中个别树木采取倾斜姿势栽种时,一定要向树丛外倾斜(角度不大于15°),不得反向树丛中央斜去。树丛内最高最大的主树,不可斜栽。 树丛内植株间的株距不应一致,要有近有远,有散有聚。栽得最密时,可以土球挨土球,不留间距。 2、遮荫树栽植 种植点与道牙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1.0m。栽植遮荫树时要注意解决好与地上地下管线的冲突,保证树木与各种管线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道路绿化种植选苗时,应力求做到苗木规格统一、分枝点高度统一。行车道苗木枝下高不小于 2.5m。栽植要求树干挺直整齐,种植后应用护树架支护,以防树木倾斜及倒下。护树架支撑高度略低于苗木枝下高。行道树种植要求如下: 配置要求:相邻两株植物之间的间距及每株植物与道路之间的间距都应相等。 种植要求:依配置要求种植,若遇到下水管道等阻碍物时,适当调整间距;且苗

木的分枝点高度必须一致(误差在20CM以内),自然高度应基本一致,出现不一致时,应将较高苗木种植在树列中间位置,使林冠线呈平滑的拱形,杜绝形成凹形。 3、水生植物栽植 应根据水生植物习性进行栽植,不同的水位深度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及植物品种栽种。水生植物的种植土采用原水体的淤泥较为理想,若获取困难,采用粘性重的种植土,回填后要给予一定时间的沉降、硬化,再种植水生植物。 4、草坪栽植 (1)场地准备土层厚度:草坪植物的根系80%分布在40CM以上的土层中,而且50%以上是在地表以下20CM的范围内。为了使草坪保持优良的质量,减少管理费用,应尽可能使土层厚度达到40CM左右,最好不小于30CM.土地的平整与耕翻:首先清除杂草与杂物,便于土地平整与耕翻,更主要是消灭多年生杂草。然后初步平整场地,施基肥及翻耕。局部土质欠佳或杂土过多的地方应换土。最后进行再平整。为确保新铺草坪的平整,在换土或耕翻后应灌一次透水或滚压2遍,使坚实不均的地方能显出高低,以利最后平整时加以调整土地。压实平整后,相临硬质地面交接处的种植土应低于硬质地面5CM.地形过于平坦的草坪或地下水位过高的草坪。运动场的草坪均应设置暗管或明沟排水。 (2)排水及灌溉系统:在场地最后平整前,应将喷灌管网埋设完毕。理想的缓坡草坪应中部稍高,逐渐向四周或边缘倾斜,草坪排水坡度为3%较适宜,最小不低于1%,最大坡度不超过45度。地形过于平坦的草坪或地下水位过高的草坪、运动场

ISO90012015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2015标准目录 范围1 规范性引用文件2 术语和定义3 组织的背景4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4.1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质量方针5.2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5.3 策划6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变更的策划6.3 支持7 资源7.1 7.2 能力7.3 意识7.4 沟通形成文件的信息7.5 8 运行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1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8.2 8.3 运行策划过程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4 产品和服务开发8.5 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产品和服务放行8.7 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 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 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 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 直接顾客 b) 最终使用者 c) 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 立法机构 e) 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标准4.1 条款中提到的内部和外部事宜 b) 标准4.2 条款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应描述为组织所包含的产品、服务、主要过程和地点 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时,对不适用的标准条款,应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删减及其理由形成文件。 删减应仅限于标准第7.1.4 和8 章节,且不影响组织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和顾客满意的能力和责任。过程外包不是正当的删减理由。

工程规范和技术要求园林景观

第四部分工程规范和技术要求 第一章适用于本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规范 1. 一般规定 本规范中使用的名词术语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部颁标准等标准文件中所列者。本规范与合同条款、图纸的规定和要求是一致的,应能相互解释,互为说明。 本规范与图纸、工程技术要求、合同文件、其他标准等如有矛盾、缺陷或错误之处,则以标准高者为准,视为乙方已综合考虑在固定总价/固定单价/固定费率和工期中 各分项(分部)工程均应严格按图纸的规定和要求,甲方或监理的指令进行施工,对图纸的任何变更,均应报甲方批准。 2. 工程实施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适用于本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包括但不限于: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CJJ/T82 城市园林绿化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J/T34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DB13(J)62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9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C 205 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 GB50203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C/T446 混凝土路面砖 GB/T 9755 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6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 1503 实木地板块 GB/T153 针叶树锯材

LY/T16365 防腐木材的使用分类和要求 GBJ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J 303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 50259 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35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126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在合同履行期间,本工程所采用的标准或规范若有修改或新颁,应按修改或新颁的内容执行。 倘若本规范及图纸中对材料和工艺并未做出规定,已颁布的现行标准也 无明确叙述,则乙方须在订购材料或施工前,应要求甲方、监理进一步 阐述有关事项。 对于本工程所采用的标准或规范的任何部分,当乙方报经甲方、监理审 批后,也可采用,但这种批准不免除或减轻此之外乙方根据合同规定应 承担的任何责任。关于原采用的标准或规范与所建议改用的其他标准或 规范之间的差异,应由乙方在向甲方、监理的报告中详细说明,并在期 望甲方、监理批准的日期前至少数14天提交。如甲方、监理认为乙方所 建议改用的其他标准或规范不能保证工程达到相同的质量时,则乙方仍 应执行原采用的标准或规范。 第二章工作范围 1. 工作范围说明 本款给出的本工程承包范围描述仅是概括性的,不能视为是完整无缺、绝对准确的。乙方被认为已详细阅读过构成本工程合同文件及其它有关文件,尤其是已充分研究了合同图纸并完全了解本工程的工程内容。 乙方应在投标报价前和开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踏勘,认真了解、咨询、调查施工区域内所有地下隐蔽工程情况。尤其是地下军用电线电缆和已有管线电缆、施工管网的标高和保护工作等费用已包含在合同价款中。

ISO90012015 标准关键点整理

ISO9001:2015 版标准关键点整理 一、2015 版标准哪个条款与组织的环境有关?如何理解?审核时如何关注? 1、2015 版标准有两个新的条款与组织的环境有关,它们分别是条款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和条款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这两个条款均要求组织确定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事宜和要求。 2、条款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每一个企业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组织在设计它的qms的时候都要考虑并确定与其战略和目标相关并影响体系达到预期结果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这是建立体系的出发点,是从根本上使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真正共处一个经营环境之中。內部因素包括: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外部因素包括:法律的、技术的、竞争的、市场的、文化的、社会的和经济的环境等。这些内外因素可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应定期对其进行监视和评审;审核时应关注:1)关注审核方案的策划,对于组织环境要做尽可能细致的了解。2)一阶段审核(包括文件审核)需要获取除企业提供的文件以外的更多的信息;3)审核计划要考虑分别从管理层、体系主管部门、主要生产部门、对顾客感受的监控部门收集证据4)审核时通过对4.1 条款涉及的有关活动及输出的了解,判断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与其环境的适宜性。4)审核报告应体现“评价技术”的价值,以适应新版标准“更加关注结果”的要求。

3、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相关方也称利益相关方。指影响或受组织的决策或活动影响或自认为受到影响的相关方,典型的利益相关方可以是:顾客、组织所有者、组织内部人员、供方、银行、联合会、合作伙伴或协会,可能包括竞争者或持反对意见的压力集团。组织的生存,客观上离不开相关方,所以组织不仅要确保关注顾客要求,而且对质量管理体系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也应进行确定,并监视和评审所确定的相关方及其要求;审核时应关注:1)关注审核前的策划,对于组织的利益相关方及要求要做尽可能细致的了解。2)审核计划要考虑分别从管理层、体系策划部门了解相关信息。3)审核时通过对4.2 条款涉及的有关活动及输出(收集信息的方式、建立相关的准则)的了解,判断组织利益相关方及要求的适宜性。4)利益相关方及其要求可能是不断变化的,审核时应关注组织定期监控及评审的情况。 二、“产品”和“服务”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产品”和“服务”同属输出,同为过程的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术语“产品”和“服务”会通常在一起使用。组织提供给顾客或外部供方提供给组织的大部分输出往往同时包含产品和服务。 2、区别: 1)是否与顾客接触:产品是指在供方和顾客之间未发生任何必然交易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产品的生产。服务是至少有一项活动必须在供方和顾客之间的接触面上完成。 2)产品的主要特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输出。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要求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 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为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和保持提出要求,这些适合于公司特定需要的文件的管 理是确保企业标准化工作有效运行所必需的。要求的使用有利于按适用的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形 成文件的体系。 本标准不仅适用于公司及其各单位、各部门按照标准化要求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形成文件,也适用 于按照相关要求实施其它管理体系形成文件。
注:本标准的初次使用,主要为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和文件编写提出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13016-2009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GB/T 13017-2008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GB/T 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GB/T 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SO 9001:2008,IDT) GB/T 19004-2011 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 质量管理方法(ISO 9001:2008,IDT) GB/T 19023-200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ISO/TR 10013:2001,IDT) GB/T 19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 GB/Z 19579-2012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GB/T 19580-2012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GB/T 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ISO 14001:2004,IDT) 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BS OHSAS18001:2007,IDT) YC/T 384-2011 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公司《企业标准体系表》 3 术语和定义 3.1 标准 standard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 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GB/T15496-2003,3.1]
3.2 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的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 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利实话标准的过程。 注 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技术壁垒,并便利技术合作。 [GB/T15496-2003,3.2]
3.3
1

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

评标标准和评分细则 一、评标因素 投标人的评标得分由商务和技术两部分组成,满分为100分,各评标因素占总分的权重为: 1.商务报价: 30% 2.设备技术性能: 55% 3.技术方案: 4% 4.供货、施工方案与组织保障措施: 4% 5.售后服务与承诺: 5% 6.投标文件质量: 2% 二、评分细则 (一)商务报价: 30分 以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且投标价格最低的投标报价为评标基准价,投标报价等于基准价得30分;投标报价高于基准价的,统一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投标报价得分=(评标基准价/投标报价)×30(百分点保留2位小数点,得分保留2位小数,第3位四舍五入,下同)。 (二)技术部分: 70分 由评标委员会成员对投标文件的技术部分充分审核、综合比较与评价后独立评分,每人一份评分表,打分后在评分表上签名。在统计得分时,如发现某一单项评分超过评分细则规定的分值范围,则该张评分表无效。投标人技术部分的最终得分为评标委员会成员的有效评分的算术平均值(7名及以上评委时,最终得分为评标委员会成员的有效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算术平均值)。 1.设备技术性能:55分 1)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实质性技术要求、参数的得基本分20分。 2)MCU设备在同类产品中性能优秀的得8分,中等的得5分,一般的得3分。 3)MCU设备支持720P(及以上)得2分,双主控板得1分,双电源得1分,板卡支持热插拔得1分。 4)终端设备在同类产品中性能优秀的得6分,中等的得4分,一般 的得2分。 5)高端摄像机在同类产品中性能优秀的得5分,中等的得3分,一 般的得1分。 6)录播流媒体服务器在同类产品中性能优秀的得3分,中等的得2分,一般的得1分。 7)液晶电视机在同类产品中性能优秀的得3分,中等的得2分,一

棚改工程技术标准和要求(通用)

棚改工程技术标准和要求 第一节一般要求 (以双方签订合同时明确) 1.工程说明 1.1工程概况 1.1.1本工程基本情况如下:XXX 招标范围为本工程的设计施工图纸和相应工程量清单所表达范围(工程量清单与施工图不一致时,以工程量清单为准)的施工和工程质量保修。工程建筑安装工程费为54494431.39元。资金来源为自筹。建设工期为730日历天。按一个标段发包。 1.1.2本工程施工场地(现场)具体地理位置如下:位于XXX区XXX。 1.2现场条件和周围环境 1.2.1本工程施工场地(现场)已经具备施工条件。施工场地(现场)临时水源接口位置、临时电源接口位置、临时排污口位置、建筑红线位置、道路交通和出入口以及施工场地(现场)和周围环境等情况见本章附件A:施工场地(现场)现状平面图。 1.2.2施工场地(现场)临时供水管径:以项目现状为准。 施工场地(现场)临时排污管径:以项目现状为准。 施工场地(现场)临时雨水管径:以项目现状为准。 施工现场临时供电容量(变压器输出功率)以项目现状为准。 1.2.3现场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其他资料和信息数据如下:现场已具备开工条件。 1.2.4承包人被认为已在本工程投标阶段踏勘现场时充分了解本工程现场条件和周围环境,并已在其投标时就此给予了充分的考虑。 1.3地质及水文资料 1.3.1现场地质及水文资料和信息数据如下:以项目现状为准。 1.4资料和信息的使用 1.4.1合同文件中载明的涉及本工程现场条件、周围环境、地质及水文等情况的资料和信息数据,是发包人现有的和客观的,发包人保证有关资料和信息数据的真实、准确。但承包人据此作出的推论、判断和决策,由承包人自行负责。 2.承包范围 2.1承包范围 2.1.1承包人自行施工范围 本工程承包人自行施工的工程范围如下:招标范围为本标段设计施工图范围内全部工程项目的施工和工程质量保修。 2.1.2承包范围内的暂估价项目 2.1.2.1承包范围内以暂估价形式实施的专业工程见第五章“工程量清单”“专业工程暂估价表”。 2.1.2.2承包范围内以暂估价形式实施的材料和工程设备见第五章“工程量清 单”“材料(工程设备)暂估单价表”。 2.1.2.3上述暂估价项目与本节第2.1.1项承包人自行施工范围的工作界面划分如下:无暂估价项目,不涉及。 2.1.3承包范围内的暂列金额项目 2.1.3.1承包范围内以暂列金额方式实施的项目见第五章“工程量清单”“暂列金

ISO90012015年质量管理体系版标准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ISO9001:2015标准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 8.3 运行策划过程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产品和服务开发 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

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文件标准化管理制度

文件资料标准化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文件管理,规范文件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办文效率,充分发挥文件上传下达的作用,确保公司政令畅通,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2.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文件资料的管理. 2.2 本制度指的文件资料包括公文、管理制度、计划、外来文件和资料等。 3职责权限 3.1行政办负责以公司名义上报、下发执行的各类文件资料的编号、发放、收回、归档和销毁。 3.2 其它各部门负责以部门名义上报、下发的各类文件资料的管理,行政办负责文件资料审查、打印、校对工作。 3.4各部门的对外文件,经行政部文字格式的审核,上报主管副总经理审批。 4 术语定义 4.1 公文——指总公司在处理各种公务时使用的应用型文书,包括:决定、决议、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4.2 管理制度——指要求公司成员共同遵守,按一定程序工作、达到一定标准,并进行考核的文件。 4.3 计划——指总公司为完成一定时期内的工作任务,而事先做出安排的文件。 5 工作内容及程序 5.1 文件资料的编写格式 5.1.1 文件资料的用纸标准 型纸张。图样表格等不宜减小时,该页必须按以上尺寸折叠装一般用型A 4 订。 5.1.2 文件和资料章、条、款的编排规则 5.1.2.1 根据文件内容的编排划分,章就是一个章节,包括条和款,条是章的一个部分,款就是章或条的一个层次。 5.1.2.2 章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一章就用“1”表示,以下按顺序依次类推。“章”应左起空两格书写,右侧空一格写该章的标题,该标题一行书写不够,可

另起一行,但这一行的第一个字与该标题的第一个字平排书写。章与章之间应空一行编排。 5.1.2.3 “条”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开章的标题另起一行,先左起空两格,书写该条所处章的编号,后加一个小圆点再写该条在该章所处的顺序,如第“4”章第一条,就用“4.1”表示,右侧空一格书写该条的标题内容。一章的各条根据需要再分为若干下一层次的小条,其编号表示方法同上,如第4章第2条,再分3小条,则分另表示为“4.2.1”、“4.2.2”、“4.2.3”,如果“4.2.1”再分为2个小条,则分别表示为“4.2.1.1、4.2.1.2”;条一般只划到第三层次,即只以4位数字表示为限,下一层次的内容用“款”的形式进行叙述。一章的各条和下一层次再分的条有无标题,原则上应一致,条一般要求都有标题,“款”没有编号。 5.1.2.4 “章条”编号最尾阿拉伯数字右下角不加小圆点,“章条”具体内容的第一行应从左起空两格书写,第二行起均应顶格书写。 5.1.2.5 公文的编排格式可不执行以上条款。 5.1.3 文件资料的字体、排版、装订标准 5.1.3.1 文件资料正文为三号仿宋字体、标题为二号宋体加粗;A4型纸左右页边距为上页边距为26mm、下页边距为26mm、左页边距为26mm、右页边距为26mm,普通文件上下行距为26磅,红头、黑头文件上下行距为单倍行距;公文排版按印刷的标准纸张使用。 5.1.3.2 文件资料印刷的文头文头字一律套红印刷、文头文字与正文用红线隔开,一般占文头纸三分之一,函件文头一般占文件首页,文头纸的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5.1.3.3 文件资料的页面、页眉、页脚编排格式见公司VI形象设计中相关规定。 5.1.3.4 文件资料一般左侧死页装订成册,一些处于需持续改进或修订的文件资料可采用活页装订,但应确保文件资料的完整。 5.2 文件资料的编写格式及内容 5.2.1 公文格式及内容 公文一般由发文机关、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成文时间、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时间等部分组成,格式要求参照5.1.3规定。

评分标准(参考格式)

2018年高职(专科)单独招生考试 数学(样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写相应答案代码。(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评分标准:(1)选对的得3分、(2)选错或不选的不得分。 标准答案:1. B 2. C 3. C 4. D 5. B 6. D 7. D 8. D 9. B 10. D 11. A 12. D 13. B 14. C 15. B 16. D 17. C 18. A 19. B 20. B (在答题卡上解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评分标准:(1)答对的得3分、(2)答错或不答的不得分。 标准答案:21. 7 22. -1 23. (0, 10](或 0 :: x^10) 24. x-2y 5=0 49 25. 36. 26.竺 8 27. -2 28. 48 29. 1 48. 30. - 2 三、解答题(本题型共7题,其中第31、32题各6分,第33、36题各8分,第34、37 题各10 分,35题12分,共计60分) (在答题卡上解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评分标准:本题按步骤给分,做到哪步,就给到哪步分? 标准答案: 31.本小题满分6分. 1 1 1 原式=丄2 -丄丄* 1 ------------------ 2 分 4 2 2 1 1 二丄2 -丄1 ------------ 2分 4 4 、填空题(本题型共10题,每题3分,共计30 分)

=3 --------------------------- 2 分

32.本小题满分6分. 2 2 1 原式=log2 2 Ig1「2lg10 log3 3 ------------- 2分 =2 0-2 2-1 --------------------------------- -2 分 =_3 -------------------------------------- -2 分33.本小题满分8分. 证明:左边=cos2:誥亠(sin :萤亠1)2—2sin、;-. ---- 2 分 一cos2二::sin2二::2sin t 1- 2sin :- ——2 分=11 ----------------------------- --2 分 -2 -右边--------------------------- ---1 分 原式成立------------------------ ---1 分34.本小题满分10分. 解:设原来的三个数分别是a, a , aq (q为公比)------1 q __、.一 a 由题意得:一x a x aq = 27 q ------------- 1 分 解得 a =3 -------- ------ 1 分 ???原来的三个数分别是3 q 3 , 3q ---------- 1 分 ??? 3 , 3, 3q-4成等差数列 q ------------- 1 分??? 3 3q -4 =2 3 q ----------- 1 分 即 3q2 -10q 3=0 -- - ---------- 1 分解得:q = 3或q = 1 3 ------------- 2 分?原来的三个数分别是1, 3, 9 或9, 3, 1 ——1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