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吉林师范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吉林师范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吉林师范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05——2020)

2000年12月,学校制定了《四平师范学院“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2002年3月,学校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按照省教育厅部署,学校重新修订《四平师范学院“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形成《吉林师范大学“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

在“十五”过去的四年时间里,以更名吉林师范大学和建成吉林省重点大学为主要标志,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体制创新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办学水平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高质量完成阶段性目标,为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46年艰苦奋斗,尤其是经过“九五”“十五”世纪之交的历史性跨越,吉林师范大学已经站在一个崭新的发展起点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有利的政策环境,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拓展教师教育专业化、一体化、多元化发展空间,引领和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变化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广阔的视角和更长远的眼光规划学校的未来,并在建设中进行动态调整。依据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在修订《吉林师范大学“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学校制定《吉林师范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05—2020)》,同时配套出台《吉林师范大学学科建设规划》、《吉林师范大学专业建设规划》、《吉林师范大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吉林师范大学校园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全局,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建设一流教师队伍为关键,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把吉林师范大学建成以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二)目标定位:到202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把学校建成吉林省中等教育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主要培养基地和社会急需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建成教师教育和区域文化研究基地;建成吉林省高校师资和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成以教师教育为主,更好地为基础教育、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三)办学类型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教学型师范大学。

(四)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其他类型教育。

(五)学科发展定位:保持发展教师教育和区域文化研究特色优势;重点建设中国思想史、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基础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等重点学科;构建教师教育、历史学、满族文化及东北地方文化、材料科学、数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艺术学等学科群,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形成围绕特色,教、文、史、理、经、法、管、工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六)服务面向定位:服务吉林,面向全国,为基础教育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

三、战略步骤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分两个阶段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

第一步,2005年到2010年,奠定基础,重点突破。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契机,为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2005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到2008年,建校50周年时,积

极争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到2010年,全日制本科生14000人,本科专业45个,研究生1500人,硕士点35个;专任教师1260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图书馆藏书160万册。

学校发展规模稳定,办学层次结构合理。学科布局合理,重点学科特色鲜明,几大学科群优势明显,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形成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

教育资源充裕,办学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完备,软硬环境建设协调发展,校园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教育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多学科协调发展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体系完善。教师教育专业与非教师教育专业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教职工物质生活更加富裕,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

第二步,2011年到2020年,全面提高,协调发展。把学校建成以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学校规模和结构更加合理,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思想深邃,文化底蕴厚重,办学特色鲜明,发展优势明显。拥有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知名专家、学者。人才培养质量高,学校社会声誉好,形成吉林师范大学品牌优势。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达到同类院校先进水平,逐步实现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四、战略思路

(一)特色兴校。只有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和特色,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46年精心打造,我校铸就了教师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优势品牌和优良校风学风,在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

继续强化教师教育优势。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模式创新,在教师教育专业化、一体化、多元化改革发展中,追求高水平和特色化,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进一步发扬我校学生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注重培养无私奉献的师魂、全面发展的师观、热爱学生的师德、教书育人的师能,铸造务实、踏实、朴实的职业品格。进一步发挥我校职业技能训练优势,优化职业技能训练体系,铸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专业化教师职业技能观。把学校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实践基地。

继续强化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不动摇。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性的服务机制,把学校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研究、教学和培训中心。在研究方面,重点抓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工作;在教学方面,重点抓好实习基地教师的培养,加强对附属学校和各类实验基地的管理工作;在培训方面,重点抓好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

继续弘扬我校优良校风学风。在近半个世纪办学历程中,我校逐步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历史传统,形成了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民主自由的时代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优良校风学风。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积淀和凝聚这一厚重文化底蕴,凝炼和升华这一优良校风学风,就是要始终做到“好学近知,力行近仁”的校训要求,即: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职业素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终身学习知行统一的行为准则;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想追求。并把校训精神内化为全体师生的精神气质、文化品格、坚定信念和行动力量。

(二)质量兴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牢固确立质量是生命线,强化发展质量,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质量、管理质量以及与培养人才有关的所有工作质量。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想教学之所想,急教学之所急,帮教学之所需。牢固确立本科教育立校之本地位,夯实本科教育基础,打造事业发展平台。

(三)人才兴校。坚持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衡量标准的人才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大学第一资源和一流大学就是一流教师的理念。教师是办学主体,确立教师在学校中的中心地位、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分配中的优先地位。政策朝着有利于激励人才的方向制定和调整,朝着干出事业、能出成果的人才倾斜。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活人才的用人机制,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制度环境与政策环境。

(四)学术兴校。坚持以科研为先锋,统筹教学与科研关系。倡导学术自由,鼓励学术交流,浓厚学术氛围。营造宽容、宽厚、宽松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环境,强化研究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形成研究氛围。师生养成在研究中教学和学习的习惯,学校在教师教育综合发展中增强实力。切实提高学术竞争力和科研水平,逐步实现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五)服务兴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挥省属重点大学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老工业基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贡献。面向基础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和强化我校“四个中心”,即吉林省中等教育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培养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东北地方文化研究中心的地位和作用,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出人才、出思想、出成果。产学研相结合,大力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五、主要任务

吉林师范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到2008年努力实现“二统筹”、“三突破”、“四打造”的目标任务,即统筹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统筹学校事业发展与教职工生活水平提高;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体系、科研水平与服务能力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打造大学精神,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打造示范专业和精品课程,打造吉林师范大学优势品牌。这些仍是我校未来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同时要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充实新的内涵,不断推进改革创新。

到2010年,要重点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一)学科建设

总体思路:加强重点,突出特色,扩大优势,协调发展。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汇聚人才队伍,以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和我校研究优势为重点凝炼学科方向,以营造一流学术氛围为基础构筑学科平台。以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带动多学科发展,以多类学科促进学科群的建立,实现学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优化结构。学科综合化,巩固优势学科,改造、提升和充实传统学科,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应用前沿学科,加强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建设,促进相关学科重新整合优化,努力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学科特色化,重点发展教育学科。到2010年,省重点学科和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达到10个。

专业布局与结构合理,形成有一定影响的优势专业。到2010年,校级示范专业达到10个。统筹教师教育专业与非教师教育专业,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适应需要的专业体系,教师教育专业要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进一步突出品牌优势;非教师教育专业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同时促进二者的重组与融合。

2.重点建设。保持发展教师教育学科特色优势;区域文化研究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地位;抓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好几大学科群,总体上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部分方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加强其他硕士点学科建设,总体上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重点学科有在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3.加强学位点建设。拓展学位点覆盖面。到2010年,硕士点数量达到35个;到2008年,建校50周年时,以专门史、材料科学、基础数学等学科为基础,积极争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二)人才培养

总体思路:适应需求,转变观念,注重质量,提高层次。稳定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以适应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需求。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确定特色培养目标,突出弹性和开放性,突出层次性和多样性,突出高素质和宽口径要求。创新以综合素质教育为特征的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在通识教育中夯实学生发展基础。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2.有效实施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落实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教育思想观念更新,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思路,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注重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开放灵活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力推进教育技术手段创

新,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省属高校和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3.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做到“少而精,新而实,博而通”。加强综合课程、研究课程、实践课程、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到2010年,省优秀课程35门以上;校级精品课程20门以上;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课时25%以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法律等专业的双语教学比例10%以上。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网络课程。

4.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研究生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完善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推行助研、助教和助管岗位制,推进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制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研究生参加科研团队和参与科技创新。

5.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观念,构建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完全学分制的实施进程,完善主辅修制、导师制。加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多种选择机会,扩大学生选择课程、教师、专业的范围和力度。

(三)队伍建设

总体思路:以提高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重点培养和积极引进相结合,采取超常举措,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形成一支适应事业发展需要、数量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学术有大师,教学有名师,管理有专家。

1.合理确定规模。在精干高效的原则下,择优引进、不断充实专任教师,特别是补充基础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和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教师。到2010年,专任教师达到1260人,师生比控制在1:14以内,充分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2.优化整体结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教师学历大幅度提高,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比例80%以上;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45%以上;学缘结构趋于合理,专任教师中,外校培养率80%以上。

3.培养拔尖人才。实施学术名家与学术新人培养计划,通过培养学术大师和学术带头人,造就领军帅才;通过培养一流学术骨干,积蓄中坚力量;通过培养创新团队和优秀群体,组建精锐团队。构筑大平台,争取大项目,创造大成果。造就50名左右有影响的知名学科带头人,建设创新团队和优秀学术梯队群体。

4.吸引杰出人才。完善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采取超常举措,广纳群贤。花大气力引进在当代科技前沿有重要影响的国内外知名专家。设立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等岗位。不断创新引进方式。

5.稳定骨干人才。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机制留人。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和学术骨干,鼓励成才,鼓励成名成家,确保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队伍基本稳定。

(四)科学研究

总体思路: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资源,联合作战,协同攻关,重点突破。加强产学研合作,营造崇尚学术、重视研究的良好氛围,形成一批国内领先、省内有重要影响的特色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

1.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力度,组建一批研究院所、一批交叉学科研究中心,若干个公用的学科基础平台,通过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使之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创建一批创新团队,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不断扩大和提高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的规模和质量,积极举办有影响的国内高层次学术研讨会、交流会,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研究项目。

2.提高科技实力。加强科技指导、组织管理和对外协调工作。积极拓展项目的申报与争取渠道,以申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扩大科技发展规模。抓好特色鲜明的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原创性研究。加强教育科研,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吸纳社会资本,制定科技人员转让科技成果或以技术入股、科技人员持股及重奖技术开发的政策措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3.优化科研管理。通过调整和优化科技管理政策,加大科研成果奖励力度,实施科学合理的科研工作评估考核体系,加强科研制度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调动和保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培育学校从事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成果转化的三支研究队伍。

4.取得一批高水平成果。到2010年,以承担“大课题”为重点,争取各类科研项目

达到5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100项。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项目30项。以发表、出版“大论文、大著作”为重点,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0篇,其中国内外权威或核心期刊600篇,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60篇;学术论文在全国师范院校中排序力争进入前20名;出版专著、编著、译著、教材100部;获国家、省(部)级科研和教科成果奖50项。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经济协作及联合研制项目,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到2010年,成立吉林师范大学出版社;《吉林师范大学学报》力争成为核心期刊;扩大《作文评点报》发行量。

(五)校园基本设施建设

总体思路:主辅明确,重点突出;设施配套,安全运行;动静分离,功能分区;注重环保,生态园林;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做到生态化、园林化、人文化、信息化、可持续化。建设品位高雅、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适应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校园。

1. 完成校园总体规划,加快硬件设施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分区。将校园整合为资源与功能配置合理、交通信息通畅的教学办公区、运动设施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住宅区四大部分。高质量完成基本建设任务,到2010年再建各类校舍10万平方米。以适当方式拓展教育用地,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

2. 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教学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任务。各类功能的教室齐备,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运动场及体育设施完备,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教学条件与利用达到国家规定的优秀等级标准。学生住宿条件达到规定标准,学生宿舍全部实现公寓化管理。

3.建设数字化校园。扎实开展校园网络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培训机制建设,建立开放的、分布式的、多媒体的信息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手段先进,运行良好。实现信息资源的有序流通和共享,提供现代办公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便于师生利用网络沟通信息和自主学习。

4. 加快校园绿化和美化。以植树为主进行立体绿化,优化树种结构,提高绿化质量。到2010年,绿化覆盖率35%以上,绿化面积占应绿化面积95%以上。

5. 不断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到2010年实现教授一人一间工作室。青年教师居住条件切实改善,教师有理想的住宅。积极与社会医疗保障部门协调,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六)学校文化建设

总体思路:以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导向,以铸造大学精神为灵魂和核心,以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为重点,用制度创新引导、约束和激励师生行为,培育弘扬优良的传统和校风学风,抓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教师有高尚的师德风范,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风气。

1.打造大学精神。培育和弘扬“好学近知,力行近仁”的校训精神,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校徽、校歌、校史和杰出校友等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知识创新和现代科学文化为载体,使师生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校园文化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既保持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又充分体现时代风貌。

2.营造校园文化。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质为基础,建设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育人功能、传播与辅助功能,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积极建设大学学术文化,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突出校园规划建设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大学个性,发掘校园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内涵。

3.规范校园管理。在学校的机关办公区努力营造高效、务实、勤政的文化氛围;学习区努力营造整洁、安静、雅致、勤奋的文化氛围;在学生生活区努力营造安静、安全、方便、舒适、整洁的文化氛围;娱乐区健全文化设施,发挥综合功能,努力营造轻松活泼、充满朝气、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完善制度建设,严肃校风校纪。管好用好校内电视台、校广播、校报、校园网络和宣传报栏,加强舆论环境建设,对外成为宣传窗口,对内成为教育阵地。

六、保障措施

本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导学校未来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实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复杂系统的工程,同时又是一个在动态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落实规划需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有统揽全局、统筹协调、准确判断、科学决策的能力。本

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重在落实的原则,积极采取措施,在组织上、思想上、机制上和政策上为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规划得以稳步实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为规划的实施提供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

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规划得以全面实施的强有力保证。要切实加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各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和渗透力。不断加强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抓住育人这个中心,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两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管理、服务各个方面,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全力维护学校稳定大局,形成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政治环境和舆论氛围,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

必须从增强执政能力的高度,进一步提高驾驭高校改革发展的能力,善于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和校长依法行政有机结合,把握方向,统揽全局,统筹协调,集中精力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善于在突出重点中实现学校全面发展。适时地抓住机遇,准确地判断形势,科学地作出决策,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前瞻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规划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和创新机制。坚持依法治校,形成领导依法决策、党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教师依法从教的良好秩序和环境;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真正做到依靠专家治学,集中群众智慧,形成团结、民主、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完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行政任命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的转变。加大学校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监督体系,特别是加强对体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实现情况的各项指标监测,自觉接受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

(四)坚持开放办学,扩充资源渠道,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

坚持走联合办学和开放式办学的道路,扩充教育资源,拓宽办学渠道。积极探索股份制联合办学的路子,抓住国家鼓励支持在教师培训方面具有优势的教育机构与师范院校合并的政策机遇,争取在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大国际和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力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创造条件与国内外名校及教育机构开展合作项目。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的能力与水平。采取有力措施,开源节流,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科学理财,合理规划资源配置方向,确保在办学的关键领域和环节加大投入,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

吉林师范大学数据库原理试卷(八)

数据库原理试卷(八) 一、择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 1、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 A、结构规范化 B、数据安全性 C、数据独立性 D、操作可行性 2、概念模型表示方法最常用的是。 A、ER方法 B、数据的方法 C、分布式方法 D、面向对象的方法 3、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操纵语言DML所实现的操作一般包括。 A、查询、插入、修改、删除 B、排序、授权、删除 C、建立、插入、修改、排序 D、建立、授权、修改 4、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三级模式组成,其中决定DBMS功能的是。 A、逻辑模式 B、外模式 C、内模式 D、物理模式 5、后选关键字的属性可以有。 A、0个 B、1个 C、1个或多个 D、多个 6、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模型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A、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B、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和安全性约束 C、数据结构、数据管理和数据保护 D、数据定义、数据管理和运行控制 7、关系模式中各级模式之间的关系是。 A、3NFС2NFС1NF B、3NFС1NFС2NF C、1NFС2NFС3NF D、2NFС1NFС3NF 8、保护数据库,防止未经受权的或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破坏。这是指数据的。 A、安全性 B、完整性 C、并发控制 D、恢复 9、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问题普遍采用。 A、恢复 B、封锁 C、存取控制 D、协商 10、日志文件是用于记录。 A、数据库文件 B、索引文件 C、对数据的所有更新操作 D、程序执行的结果 二、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根据数据模型的应用目的的不同,数据模型分为概念模型和。 2、层次模型中,根节点以外的节点至多可有个父节点 3、实体之间的联系可抽象为三类1:1, 1:M,和。 4、由于数据冗余,当进行更新时,稍不谨慎,易引起。 5、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三大类:实体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6、SQL语言提供数据库定义、________、数据控制等功能。 7、在数据库中对存取权限的定义称为。 8、视图是一个虚表,它是从中导出的表,在数据库中只存放对视图的定义。 9、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语义的,数据模型有概念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ER模型 是模型。 10、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硬件故障,使存储在外存上的数据部分损失或完全损失,这种 情况称为。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试述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2.并发操作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用什么方法能避免这些不一致的情况? 3.什么是数据的独立性?

论文

退火温度对TiO2粉末结构和光催化 性能的影响 辛曦光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08级2班0808416 指导教师:吴向尧(教授) 摘要:二氧化钛粉末为白色,俗称钛白,它是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当中,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退火温度对TiO2粉末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拉曼光谱来研究不同退火温度样品的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变化。 关键词:TiO2的晶体结构;TiO2的性质;退火温度;TiO2粉末结构;光催化性能Abstract: two titanium dioxide powder is white, commonly known as white, it is an important inorganic functional materials, are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of social lif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Study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structure an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iO2 powder effect, by means of Raman spectroscopy to the study of different annealing temperature sample structure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change. Key words: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iO2; TiO2; annealing temperature; TiO2 powder structur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Effect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structure an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iO2 powder effect Xin Xiguang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Physics Scholl Class2, Grade2008 Derective Teacher Wu Xiangyao (Professor) 0. TiO2的晶体结构 TiO2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有三种晶体结构,即金红石型、锐钛矿型和板钛矿型结构。这三种结构的共同点是,其组成结构的基本单元都是TiO6八面体,

吉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

吉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吉林师范大学学生管理规定》(吉师大校发字〔2011〕3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综合测评的结果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将作为学生入党及毕业生择优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综合测评成绩如实填入考核表,装入学生档案。 第三条 综合测评的总分由学习成绩分,能力素质考核分和思想品德考核分构成,分别占70%、20%和10%的比例,满分为100分,用公式表示如下: M=A (占70%)+B (20%)+C (10%) 其中M 为综合测评总分;A 为学习成绩分;B 为能力素质考核分;C 为思想品德考核分。 第四条 学习成绩分是每学期学生所学全部课程的累计平均学习成绩分,满分为70分,即A=70分。 累计平均绩点按照每学期所修读的全部课程进行绩点求和平均计算,满分为5分,用公式表示为: 累计平均绩点=累计所修课程学分之和相应课程绩点 累计所修课程学分 * 因此,学习成绩分的计算公式为: 学习成绩分=累计平均绩点*14'。 第五条 学习成绩分的计算以学院办公室下发的成绩单为依据。 第六条 能力素质考核分是根据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情况及获奖情况所给予的分值。满分为20分,即B=20分。

第七条能力素质考核分值加减分原则(各学院须依此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1.参加科技活动及学生职业技能方面比赛取得名次的,酌情加分如下: 国家级6—4分;省、市级5—3分;校级4—2分;院级3—1分。 2.参加体育比赛及文艺汇演等活动取得名次的,酌情加分如下: 国家级5—3分;省、市级4—2分;校级3—1分;院级2—1分。 3.在公开出版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及论文(新闻稿件加分酌减)多篇,加分如下: 国家级5分;省、市级3分;校级1分。 4.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或活动,表现突出,但未取得名次的,酌情加分如下: 国家级3分;省、市级2分;校级1分;院级0.5分。 第八条思想品德考核满分为10分,其中定量测评和定性评估各5分。思想品德成绩计算公式为:C=C1+C2。其中C为思想品德考核得分,C1为定量测评分,C2为定性评估分。C1由辅导员根据学生在思想品德考核的五大方面表现给学生打分;C2为根据考核内容的基本达标情况给予的基础分值。 第九条思想品德考核的五大方面为:思想素质、遵纪守法、品德修养、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 1.思想素质 是否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能否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遴选和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国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新形势,切实推动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家和吉林省有关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要求和规定,结合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明确标准,严格程序,公平公正,宁缺勿滥”的原则。在遴选过程中,以学术能力为标,师德师风为本,坚持以科研水平及成果为标准的同时,重视对教学工作及培养能力的科学评价。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三条学术型指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为人师表,身心健康,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履行导师职责,每年保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校内指导硕士研究生。 2.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不超过57(男)或52(女)周岁。对是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带头人或有重大贡献的,经校学位委员会同意,条件可适当放宽。 3.曾担任过研究生课程教学或系统讲授过本学科、本专业

的本科生基础课或主干课,并能够讲授本学科、本专业的研究生课程。 4.有明确且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具有较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掌握本学科的前沿领域及发展趋势。近五年取得较丰富的科研成果,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发表重要期刊论文3篇或CSSCI以上论文5篇(第一署名); (2)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 5.主持国家级项目(文科:国家社科项目;理科:科技部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者,对本条第4款不作要求。 6.对于导师严重短缺的学科专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同意,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四条专业学位指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熟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为人师表,身心健康,能较好地履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职责。每年保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校内指导硕士研究生。 2.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或科研成果突出、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年龄不超过57(男)或52(女)周岁。 3.掌握本专业学位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专业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解决所属专业学位领域实际问题

吉林师范大学校训

吉林师范大学校训 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坐落在"英雄城"四平市,始建于1958年。学校是吉林省高中骨干教师培养中心、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13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92个硕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覆盖了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 吉林师范大学校训:好学近知,力行近仁 语出《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内涵: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职业素养; 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 终身学习知行统一的行为准则;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想追求。 历史沿革 吉林师范大学前身是建于1958年9月15日的四平师范专科学校。建校之初,有教职员工29人,学生285人,分中文、数理、地生、政史四个专业。 1960年,四平师范专科学校开始招收首批四年制本科生129人。同年9月,校舍从四平一中西楼的二楼迁到新校址(原四平专署办公用房),结束了借地办学的历史。10月,四平师范学校从公主岭迁回四平并入四平师范专科学校,学校在校学生达到1070人,教职员工达到184人。 1962年至1966年,吉林省政府先后将通化师专、白城师专、吉林师专并入四平师专,校名为四平师范专科学校。1966年,学生总数达到1228人,教职员工总数达到393人,占地面积达到1500亩,分东西两校办学。 1973年,经上级批准,四平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四平师范学院。 1979年,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4年,学院设立外事机构,扩大学院对外交流。国际上,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乌克兰、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2017年暑期优秀大学生夏令营营员录取名单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2017年暑期优秀大学生夏令营营员录取名单 序号所在院校姓名 1内蒙古民族大学包碧莹 2东北师范大学卜文雅 3长春理工大学曾晟钋 4赤峰学院陈佳丽 5辽宁师范大学陈明霞 6曲阜师范大学陈清山 7曲阜师范大学陈婷婷 8辽宁师范大学陈垚彤 9天津师范大学陈影 10曲阜师范大学程爱防 11长春工业大学崔安妮 12东北师范大学代维坤 13海南师范大学戴安娜 14哈尔滨师范大学董安琪 15曲阜师范大学董晓春 16黑龙江工程学院董永辉 17东北师范大学杜鑫 18哈尔滨师范大学冯才鑫 19沈阳师范大学高婷婷 20河北师范大学高云逸 21北华大学关建文 22吉林师范大学郭梁 23沈阳师范大学郭彤 24沈阳师范大学郭婉滢 25广西师范大学国立言 26山东师范大学韩晓彤 27沈阳师范大学韩忠旭 28长春师范大学郝畅 29伊犁师范学院胡梦楠 30沈阳师范大学胡笑池 31辽宁师范大学胡洋洋 32北华大学姜楠 33大连民族大学姜小艺 34内蒙古大学荆艳梅 35大连民族大学寇千慧

36哈尔滨师范大学赖亚文37辽宁师范大学李峰38沈阳师范大学李皓月39长春大学李金磊40东北师范大学李卷英41辽宁大学李木子42哈尔滨师范大学李娜43哈尔滨师范大学李松美44沈阳师范大学李婷婷45曲阜师范大学李维杰46沈阳大学李文彤47内蒙古民族大学李小敏48沈阳师范大学李晓旭49东北师范大学李亚冰50河北师范大学李艳慧51沈阳师范大学李远璐52河北师范大学李远卓53辽宁师范大学梁佳冰54内蒙古师范大学刘吉林55沈阳师范大学刘天宇56东北师范大学刘璇57曲阜师范大学刘雪竹58东北师范大学刘杨59辽宁师范大学刘悦60内蒙古大学刘正东61广东工业大学罗晶62广西师范大学马娟莉63沈阳师范大学孟丹64江西财经大学牟玥玥65东北师范大学牟悦66辽宁师范大学曲澜67辽宁师范大学邵美慧68东北师范大学施岐69浙江师范大学苏日雅70安阳师范学院孙红影71辽宁师范大学孙佳倩72哈尔滨师范大学孙宁73北华大学孙伟俍74鞍山师范学院孙晓琦

固体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收稿日期:2004-08-18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和吉林省教育科学 十五规划 课题(B415042) 第一作者简介:华 中(1961-),男,吉林省松原市人,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2004年11月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第4期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 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Nov.2004 固体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华 中1,宋春玲2,刘 研3 (1.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吉林四平136000;2.通化市技工学校,吉林通化134001; 3.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学院,辽宁沈阳110043) 摘 要:为了满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固体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固体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措施,实践结果表明,固体物理教学改革促进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拓宽和保证了教师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固体物理;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学科前沿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840-(2004)04-0026-03 1 引言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固体物理作为我国大学物 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被讲授,当时开设这门基础课的 目的是为了赶上那个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此举 是当时物理专业课程设置上最显著的一项改革[1].然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固体物理课程的教学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碰到了许多难以 回避的新问题、新情况.一方面,固体物理经过半个多 世纪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物理学领域中最重要 的学科之一,它与当今最活跃的凝聚态物理和新材料 科学紧密相连,在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 的作用,许多科学技术新领域的兴起和发展,都是以固 体物理为基础的.同时,在固体物理中发展起来的基本 概念、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向其他相邻学科领域渗 透,从而将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2].另一方面,传统的 固体物理教学内容对固体物理前沿的新动态、新成果、 新概念介绍的不够,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和造 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和具有把所学固体物理知识用 于中学物理教学的人才,固体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1 注重课程建设,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现代教育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适 应当前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的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大学教育的中心任务.固体物理作为物理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不仅能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面向科技前沿的最新成果.因此,固体物理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自觉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固体物理理论性较强、体系庞大、内容丰富,比较抽象难懂.对传统的固体物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某些前沿知识的引入,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是固体物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固体物理教学内容的改革,总的要求是,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课程内容应当在围绕促进学生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寻找平衡点,有利于为个人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总体要求指导下,教学内容的设置,既要考虑高师物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要满足部分学生继续深造的愿望,这 就要求在加强传统的固体物理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有 适当的知识延拓.这种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强化了 固体物理的基础知识,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 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实现了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 26?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 吉林师范大学 二〇一四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一)办学定位 (2) 1.总体目标 (2) 2.发展定位 (3) 3.规模结构 (3) (二)专业设置 (3) (三)在校生情况 (5) 1.学生人数 (5) 2.生源结构情况 (6) 3.生源质量情况 (7) 4.体质测试达标率 (8)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9) (一)师资情况 (9) 1.职称结构 (9) 2.年龄结构 (9) 3.学位结构 (10) 4.人才引进 (10) 5.主讲教师 (11) 6.双师型教师 (12) (二)教学条件 (12) 1.教学经费 (12)

2.教学用房 (12) 3.仪器设备 (13) 4.图书资料 (13) 5.信息资源 (13)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4)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4)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15) 2.生物科学专业 (16) (二)课程结构 (16) 1.教师教育专业 (17) 2.非教师教育专业 (18) (三)专业建设 (19) (四)课程建设 (21) (五)团队建设 (23) (六)教学研究 (24) (七)教学成果 (25) (八)教材建设 (27) (九)实践教学 (27) (十)对外交流项目 (28) (十一)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29) 1.项目引领 (29) 2.竞赛驱动 (30) 3.创业孵化 (30) 四、质量保障体系 (31)

(一)全面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31) (二)全面启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32) (三)强化教学过程监控 (32) (四)重视发挥教学督导作用 (33) (五)完善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机制 (34) (六)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34) (七)完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规范教学运行 (35) 五、学生学习效果 (35) (一)学习满意度 (35) (二)毕业与就业 (36) 1.毕业生情况 (36) 2.毕业生就业情况 (36) 3 就业工作措施与成效 (37) 六、特色发展 (39) (一)顶岗国培,合作共赢 (39) (二)师范见长,继承发扬 (39) (三)非师改革,效果突出 (40)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41)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1) (二)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42) (三)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管理效率 (42)

项目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 (2002年5月) 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评定标准如下: 1.优秀 (1)理论性论文选题、立意新颖,内容充实,能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以正确观点提出问题,能进行精辟透彻的分析,实验性论文内容与方法有创新,综述性论文能全面反映某一领域的前沿与全貌,并能紧密地结合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独特的见解; (2)材料典型真实,工作量大,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3)论文结构严谨,文理通顺,层次清晰,语言精练,文笔流畅,书写工整,图表正确、清晰、规范,能与指导教师密切配合,论文格式符合要求。 (4)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全面,比较深刻,并有所发挥,口语清晰、流利。 2.良好 (1)理论性论文选题、立意较新颖,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并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验性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有创新,综述性论文能基本反映某一领域的前沿与全貌,对所论述的问题有较强的代表性,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和实用性,并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2)材料真实具体,工作量较大。对材料的分析较充分,比较有说服力,但不够透彻; (3)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行文规范,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书写工整,图表正确、清楚,数字准确,与指导教师配合较好;论文格式符合要求。 (4)在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中肯,口语比较清晰。 3.中等 (1)理论性论文选题、立意一般,内容较充实,实验性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一般,综述性论文能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概况,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2)独立完成,工作量一般,论点正确,但论据不充足或说理不透彻,对问题的本质论述不够深刻; (3)材料较具体,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比较清晰,有逻辑性,表达能力也较好,图表基本正确,运算基本准确,尚能与指导教师配合;论文格式符合要求。 (4)在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清楚,无原则性错误。 4.及格 (1)论文选题一般,基本上做到用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观点基本正确,基本独立完成,但内容不充实,缺乏自己见解; (2)材料较具体,初步掌握了调查研究的方法,能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加工; (3)文章有条理,但结构有缺陷;论据能基本说明问题,能对材料作出一般分析,但较单薄,对材料的挖掘缺乏应有的深度,论据不够充分,不够全面; (4)文字表达基本清楚,文字基本通顺,图表基本正确,无重大数据错误,写作态度不够认真;论文格式符合要求。 (5)在答辩中回答问题尚清楚,经提示后能修正错误。 5.不及格 凡论文,存在以下问题之一者,一律以不及格论: (1)文章的观点有严重错误; (2)有论点而无论据,或死搬硬套教材和参考书上的观点,未能消化吸收; (3)离题或大段抄袭别人的文章,并弄虚作假; (4)缺乏实际调查资料,内容空洞,逻辑混乱,表达不清,语句不通。格式不符合基本要求,他人代写者,其他严重不符合毕业论文要求的情况。 (5)在答辩中回答问题有原则性错误,经提示不能及时纠正。

吉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粉笔字大赛获奖名单

吉林师范大学2008年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粉笔字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44人) 文学院(5人):吕莹温暖冼俊涛杨海萌曾珣 教科院(6人):李宗美聂宇霍松月王一锦刘静高扬 政法学院(3人):符晓杨超周雪 历史文化学院(3人)李秋玲杨雪易锐 外国语学院(7人):王雨薇杨旭马丽伟于蕾郭婧王丹丹赵莹数学学院(4人):赵亮李核吕宏雷顾秀影 物理学院(2人):陈宝军张男 化学学院(2人):孙秋梅李洋 计算机学院(2人):王忠会王静 生命科学学院(3人):左东妮姜菲菲谷春龙 旅地学院(2人):李婷婷李金泽 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1人):马卓 音乐学院(1人):接峰 体育学院(1人):田书鸣 美术学院(2人):张凤婷王思聪 二等奖(59人) 文学院(6人):郭槟胡晶曹阳潘文琪许敬华吴比 教科院(7人):朱希玲柴精精方蕊王艳海丁一刘艳琳纪晓旭政法学院(3人):王世涛王芳孙娇

历史文化学院(2人)陈照明王婷婷 外国语学院(9人):刘超李妍慧吴琼曹卓李海晶 胡贝克唐燕乔时万天洁 数学学院(6人):梁盛楠祁心禹吕玲陈慧超张丹李宝石物理学院(4人):李影刘丹丹赵岩赵欣 化学学院(4人):张继艳张迪徐秋楠杨鑫 计算机学院(2人):刘思歧孙凌峰 生命科学学院(4人):刘伯优李阳崔丽丽刘欣 旅地学院(2人):焦文萃刘然 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2人):王婧博周丽岩 音乐学院(2人):隋满慧东庆珍 体育学院(3人):耿光水李富刚张浩 美术学院(3人):陈亮王允孟超超 三等奖(63人) 文学院(7人):张秋雨闫英英李秀秀李丹张西楠刘洋吕岩教科院(7人):易博刘娇邓琼王衍屏王影陆飞邸锐政法学院(2人):赵美英李晶 历史文化学院(2人):郝瑶吴杨秋 外国语学院(10人):布尔娜刘谦周朋姚瑶王辰卉 张琪李贺许扬王晓维薄丹 数学学院(5人):王源祺尹春威谭晓波赵亚男黄健 物理学院(4人):张研陈丹丹温晓雷莫恃标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吉林师范大学)》见面课之答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吉林师范大学)》见面课 之答案 1、问题:单片机系统常用的外围模块有哪些? 选项: A:数码管 B:液晶屏 C:按键 D:点阵模块 答案: 【数码管,液晶屏,按键,点阵模块】 2、问题:数码管驱动可以采用哪种方式? 选项: A:动态显示 B:静态显示 答案: 【动态显示,静态显示】 3、问题:用于驱动大功率器件的模块是?

选项: A:数码管 B:继电器 C:液晶屏 D:可控硅 答案: 【继电器,可控硅】 4、问题:蜂鸣器分为哪几种? 选项: A:有源蜂鸣器 B:无源蜂鸣器 答案: 【有源蜂鸣器,无源蜂鸣器】5、问题:点阵分为哪几种? 选项: A:8X8点阵 B:16X16点阵

C:单色点阵 D:彩色点阵 答案: 【8X8点阵,16X16点阵,单色点阵,彩色点阵】 见面课:MCS-51单片机的内部资源及编程 1、问题: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的方式寄存器是() 选项: A:TCON B:TMOD C:SCON D:TH1 答案: 【TMOD 】 2、问题: 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工作在方式2下,计数位数是() 选项: A:8位 B:16位

C: 32位 D: 4位 答案: 【8位】 3、问题: 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T0的启动位是()选项: A:TR1 B:TF0 C:TR0 D:TF1 答案: 【TR0 】 4、问题:51单片机有()个中断源。 选项: A:2 B:3 C:4

D:5 答案: 【5】 5、问题: 51单片机外部中断0的入口地址是()选项: A:03H B:0BH C:13H D:23H 答案: 【03H】 见面课:单片机的概述 1、问题:51单片机的复位引脚是 选项: A:VCC B:/WR C:RST

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2006年-2009年科研论文统计汇总表

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2006年-2009年科研论文统计汇总表第1作 者姓名成果名称 是否重要、核心 (SCI、EI、ISTP、 CSSCI收录情况) 刊物(出版社) 名称 发表(出版)时间 宋立新K个参数指数总体相等的假设检验核心东北师大学报2009年第2期 陈健 https://www.360docs.net/doc/7612625554.html,应用ProcessStartInfo类 实现对控制面板选项的调用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陈健谈谈PhotoImpact的特效字制作办公自动化2009年1月(总148期)刘银萍截断情形下几何分布的参数估计核心东北师大学报2009年第3期(第41卷)刘银萍截断情形下巴斯卡分布的参数估计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0卷第2期许静波复函数芽截断的相对S-C0-充分性的判定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9卷第2期 许静波“实变函数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5月第30卷第2

期 屈德宁 乘积FC-空间中有关 FC B-优化应象组的极大元问题核心西南大学学报 2009年2月第31卷第2 期 徐乃楠数学文化热与数学文化史研究重要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第3期刘鹏飞双时滞van der Pol 方程的数值Hopf分支核心东北师大学报 2009年3月 (第41卷第1期) 刘鹏飞 高师数学专业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 践核心大学数学 2009年8月 (第25卷第4期) 孙耀东分歧泊松自回归模型的渐近分布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9卷第2期孙耀东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判定准则的新证法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4月 (第30卷第4期)张双红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初探高等数学通报 2009年6月 (第三期总第七十五期)

Ce掺杂ZnO纳米棒的水热法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2010年2月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第1期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Feb.2010 收稿日期:2010 01 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778040),江苏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CX09B -01XZ) 第一作者简介:郎集会(1980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现为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通讯作者:杨景海(1960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半导体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光学性能研究. Ce 掺杂ZnO 纳米棒的水热法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郎集会1,2,李 雪1,高 铭1,刘晓艳1,王 睿1,杨景海1* (1.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吉林四平136000;2.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摘 要: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稀土铈(Ce)掺杂的ZnO 纳米棒,并利用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致发光谱(PL)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 成功的掺入到ZnO 中,掺杂的ZnO 纳米棒有较好的结晶质量,直径约为8nm.另外,随着Ce 的掺入,紫外峰峰位发生红移,这是因为掺杂后带隙变窄,从而导致了紫外峰的红移. 关键词:Ce 掺杂ZnO;纳米棒;光致发光 中图分类号:O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3873 (2010)01 0027 03 0 引言氧化锌(ZnO)作为一种宽禁带直接带隙(E g =3 37eV)半导体材料,在室温下有较大的激子束缚 能(60meV),可以实现室温下的激子发射,产生近紫 外的短波发光,并以其独特的光电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1 3].目前,掺杂是改变半导体物理性质的有效 手段,而将稀土离子掺杂到ZnO 材料中可以有效的 改善ZnO 材料的发光性能[4 6].这是因为:首先,稀土元素具有电子未完全充满的4f 壳层,这种特殊的壳层结构,使稀土元素具有不同于一般元素的磁、电、光的特性以及其它特殊性能.就三价稀土离子来说,因其有较多的能级和多个亚稳态,所以在近紫 外、可见和近红外光的波段内有许多的特征锐谱线, 作为发光材料的发光中心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也 是紫外到可见光区可调谐激光材料和荧光材料的优 良激活离子.其次,大多数稀土离子的光学激活对基质要求的条件是相似的.因此,适当地选择稀土掺进 共同的基质材料系统中,能够解决传统的p n 结二极管在满足全色显示和发光工艺中难以集成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选择稀土元素Ce 作为掺杂元素,采用水热法制备掺杂稀土元素Ce 的ZnO,并对其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1 实验1.1 试剂与ZnO 纳米棒制备 所用试剂醋酸锌(Zn(C H 3COO)2 2H 2O),硝酸铈(Ce (NO 3)3.6H 2O),氢氧化钠(NaOH ),无水乙醇 (C H 3CH 2OH)均为分析纯.首先将醋酸锌和硝酸铈按 一定的配比溶于无水乙醇中,再将溶解氢氧化钠的 无水乙醇溶液倒入其中,混合搅拌10min 后倒入高压反应釜中,将密封好的高压反应釜放入反应炉中150 条件下反应24h 后取出.晾至室温后,将生成的沉淀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离心清洗,置于反应炉中60 干燥即可.1.2 表征手段 采用日本理学D/max rA 转靶X 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测量角度范围为10 ~80 ,步长为0.02 ,滞留时间为0.1s;采用S 57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 M)和JE M 2100HR 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E M)对样品的形貌进行表征;采用He Cd 激光器(325nm)作为激发光源在室温下测量样品的光致发光谱(PL). 2 结果与讨论2.1 Ce 掺杂ZnO 的X 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图1为制备的样品的XRD 谱图.与标准图谱对比,我们发现没有任何Ce 或其氧化物的杂质峰存在,ZnO 是唯一的产物,这说明Ce 掺入到ZnO 中.另外,XRD 谱图的衍射峰较强,这说明用水热法生长 的ZnO 具有较好的结晶质量. 2.2 Ce 掺杂ZnO 的形貌分析 图2为制备的ZnO 的形貌图.图2(a)为样品的SEM 谱图,图2(b)为样品的TEM 谱图.从SE M 谱图 27

物理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目录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 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7)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2)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702) 一、学科简介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的基础学科。通过对物质微观结构及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能进行设计、表征、分析,达到对物质基本运动规律的认识,从而实现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并利用规律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物理学形成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等学科方向,这些学科方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协调发展。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始建于1958年,1985年开始与吉林大学等学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凝聚态物理二级学科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权,2001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3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资助学科,2006年被确定为吉林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学科;物理学一级学科2010年获硕士学位授权,2011年确定为吉林省“十二五”期间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4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高等学校“重中之重”建设学科。物理学科在纳米功能材料、半导体光电子学及器件、凝聚态物质理论、界面物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本学科现拥有吉林省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培育)1个。本学科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教师队伍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4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白山学者”讲座教授1人。本学科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先后有9人在国外高校访学或攻读博士学位,聘请中科院院士等10余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多次组织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扎实的物理学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学术素养,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胜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研究、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有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从事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等领域的教学、科研或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文献,能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和论文写作。 4.具有实验室工作的基本技能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范本(2011年12月修订)

学校代码:10203 研究生学号:071734259 分类号:TN383 密级:无 【宋体五号加粗】【宋体五号加粗】 硕士学位论文 【黑体小一加粗居中】 双量子阱结构OLED效率和电流磁效应的研究 【黑体二号加粗居中】 The research of magnetic fields on the efficiency of OLED of double quantum well structures 【Times New Romans三号加粗居中】 作者姓名:张三 指导教师:某某某 学科专业:物理电子学/学科教学(物理) 学位类型:学术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 【宋体四号加粗】 2012年6月

【首页与独创性声明之间空一页】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表示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吉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吉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吉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授权吉林师范大学根据需要将学位论文提交到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CNKI)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电子、网络及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或发表。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日期:

2020年吉林师范大学专升本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吉林师范大学关于选拔普通高校优秀考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一、报考事项安排 1.每年报考我校的考生很多,要早复习,早准备。按照考试范围复习。 2.我校考生,到学校考试中心,办理内部试卷。 3.每年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考试重点范围,不知道考试大纲要求,盲目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复习效果很差,影响考试。 4.每年有很多考生,选择错误的复习资料,解题思路及讲解答案都是错误的,具有误导性,不利于复习。 5.学校为考生正确复习,印刷内部试卷。 6.内部试卷:包含考试范围、历年真题、考试题库、内部复习资料。 7.专业课,学校出题。一定要按照内部试卷复习,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8.内部试卷联系QQ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安排邮寄,具体事项联系张老师。 二、选拔对象条件 1.普通高校专科毕业生,主干课程成绩合格,在校学习期间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招生专业计划 1.招生要求和专业,详见《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招生及专业总表》。 2.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考生,《专科升入本科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规定我校招生计划、各专业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我校部分专业将另设计划用于接收调剂生,具体专业及拟招生人数将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另行通知。 四、报名资格审核 1.报考考生按照《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以下简称《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选择报考专业,并填写《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

2018年吉林师范大学专升本

(一)报考条件: 根据文件规定,吉林师范大学专升本,本次考试选拔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 1.在校期间政治思想表现优秀,遵守校纪校规,文明礼貌,未受到任何处分。 2.学历要求:具有本科专业对口,无重考无重修记录,身心健康。 3.平时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学习成绩优秀和综合素质好。 4.以综合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首先按各专业实考人数划定分数资格线,再按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5.综合考试成绩将在录取前公示7天,录取过程中,如果有排名在录取名额内的考生自愿放弃,在名额外的学生按顺序递补。 (二)报考事项: 历年真题QQ在线咨询: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各相关学院成立工作小组,确定工作中的相关政策和办法研究重大事项;负责本学院考试工作的组织宣传事项和实施工作;完成报考成绩的统计及综合排名汇总材料并上报填表。 1.各学院要先完成报考专业的成绩进行排名,根据名单确定考生的具体范围。 2.符合上述条件的参加综合考试,根据报考专业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审核。 3.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汇总名单后,将公示7天,期满后不再提示。 4.各相关专业按照考试科目的顺序依次进行。

5.考试成绩以书面通知形式发到学生本人。 (三)考试流程: 1.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填写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自身研究潜能的材料,攻读大学阶段的研究计划、科研成果等。 2.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由领导小组进行审查,对考生料进行审阅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统计填表。 3.我校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以进一步安排加强进行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各种应用能力等。具体比例由学校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安排。 (四)复习方略: 1.要点内容考生贯彻各种各样的资料,其实关键要能保证你进行的系统性。因此整个阶段应该以真题为主,以精读的方式对考试的章节相关要点,对课本有一个纲领性的认识。对课后题必须要掌握,很多知识点题都出自课后。专业基础知识、该专业关注的研究方向。较为系统的了解都要以记忆为基础一定要做到对书的大体框架有全面的把握,把整个原理的前后概念贯穿起来。 2.在复习充分的情况下做完后对照答案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接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要根据专业课的真题都会出什么题型,总结其考察重点是什么是哪一章节。在熟悉这些之后安排,一定要必须的题目都整理出来行理解背诵。根据科目的先后顺序,因为通常前几年出现的题目会出现,根据政策方向考核对照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存量,正确的安排答题技巧针对有限的知识来最好地回答。专业课的难度绝不亚于英语,对掌握的侧重点范围解题

2020年吉林师范大学招生专业目录 附各学院专业设置 .doc

2020年吉林师范大学招生专业目录附各学 院专业设置 2020年吉林师范大学招生专业目录附各学院专业设置 更新:2020-01-11 15:05:06 每个大学开始的专业都不相同,本文为大家介绍关于吉林师范大学招生专业的相关知识。 包含吉林师范大学有哪些系、吉林师范大学各个系有什么专业和吉林师范大学相关文章推荐的文章。 一、吉林师范大学有哪些系和学院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管理学院经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音乐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物理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外语部二、吉林师范大学各个系有哪些专业学院专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本)汉语国际教育(本)外国语学院英语(本) 商务英语(本) 俄语(本) 日语(本) 朝鲜语(本) 德语(本) 西班牙语(本)化学学院化学(本)

应用化学(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本)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 运动训练(本)美术学院美术学(本) 视觉传达设计(本) 环境设计(本) 产品设计(本) 绘画(本)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本) 人力资源管理(本) 财务管理(本) 市场营销(本) 财务管理(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本) 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本)经法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 金融学(本) 社会工作(社会福利方向)(本) 金融学(ISEC项目)(本) 法学(本)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本)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本) 统计学(本) 应用统计学(本)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本) 生物技术(本)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 软件工程(本)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学(本) 新闻学(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