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讲义

专题一战争史

1.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及相关成语

晋楚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吴越争霸---------卧薪尝胆

魏齐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魏齐马陵之战----------减灶诱敌

秦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时间:公元前206年,影响: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法抵御秦军的进攻。为秦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明清反侵略斗争

(1)明朝:戚继光率“戚家军”平定倭寇。

(2)清朝:①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1685---1686年,康熙帝先后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大败沙俄侵略军,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1)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转战陕北:1947年,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3)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4)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7.抗美援朝

(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过程: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彭德怀任总司令。

(3)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4)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

专题二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民族关系与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民族融合的重要阶段

(1)远古时期: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的炎帝、皇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

(2)春秋时期: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江南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第二次民族融合高潮。

(4)辽宋夏金元时期: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第三次民族融合高潮。

2.与新疆的关系

(1)两汉: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东汉班超经营西域,密切了与内地的联系。

(2)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3)清朝:①1762年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②1884年设行省。

(4)1955年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

3.对西藏的管理

(1)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密切了唐与吐蕃的关系。

(2)元代时属宣政院管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一个行政区。

(3)清朝:①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②康熙帝赐予无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③1727年设驻藏大使,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5)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

4.台湾问题:①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同内地的联系。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台湾正式隶属中央政权。③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④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加强了两岸关系。⑤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⑥1895年日本据《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归祖国。⑦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败退台湾,此后长期两岸隔绝。⑧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两岸关系缓和

二、对外交往

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2.东汉:①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②汉光武帝授日本使者“汉委奴国王”金印。

3.隋唐:①日本遣唐使来华,以隋唐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文。唐朝赴日的友好使者是鉴真。②玄奘西游天竺取经,著有《大唐西域记》

4.元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行记》

5.明朝:郑和于1405---1433年七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6.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7.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活动:①1953年底,首次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②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④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⑤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专题三:中国近代化进程

一、近代化起步-----1949年前

1.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戊戌变法------政治近代化(民主化)的起步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救亡图存,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维护清王朝。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3.辛亥革命--------政治近代化(民主化)的第一次尝试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1911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4.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

陈独秀等提倡民主和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救国方案和主张

1.地主阶级

(1)“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实业救国”------张謇

(2)洋务派: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资产阶级

(1)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

(2)革命派:“三民主义”

(3)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

专题四“三农”

一、中国古代史的农业发展

1措施:(1)秦国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奖励耕种,重视水利兴修。(2)西汉,文帝、景帝轻徭薄赋、劝诫农桑,汉武帝亲临黄河治水。(3)唐朝,唐太宗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武则天亲自组织编写农书,指导生产。(4)元世祖治理黄河。(5)康熙、乾隆重视农业生产、推广技术。

2.表现:“文景之治”(西汉)、“开皇之治”(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康乾盛世”(清)

二、孙中山的土地政策“平均地权”

三、新中国农业生产政策与调整

1.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2.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制定《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3.三大改造中的农业改造:1953—1956年。

4.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5.1961年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分田到户。

启示:

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制定任何农村政策一定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实事求是,符合国情;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农业的发展,既要靠好政策,又要靠科学技术。

专题五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专题六科技、文学、艺术成就一、中国古代

1.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

3.交通:19世纪初,轮船、火车相继传入中国。(第一条正式营运的铁路是淞沪铁路)

4.通讯:19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5.文化生活:(1)照相、电影等成为时尚娱乐;(2)1872年上海创办了《申报》

(3)1897年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

6.科技:(1)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2)詹天佑设计人字形路轨、修建京张铁路。

7.近代教育

(1)、戊戌变法期间建立京师大学堂,是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2)、清政府1905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三、中国现代史

1.两弹一星:(1)1964年6月,我国导弹研制成功;1966年10月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2)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 863计划:

时间:1986年3月重要文件:《863计划纲要》涉及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第八个领域。

4.20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

5.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体育:(1)许海峰是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获得者;(2)容国团是中国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3)1990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亚洲运动会。(4)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专题七2012年周年大事

中国史大周年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170周年)

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刊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170周年)

1862年,洋务派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教育近代化)(150周年)

1872年,《申报》创刊(文化传媒近代化)(140周年)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100周年)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提出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90周年)

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废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80周年)

1932年1月28日,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80周年)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60周年)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40周年)1982年,邓小平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30周年)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周年)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周年)

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提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0周年)

小周年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85周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战争开始;12月,南京大屠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75周年)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65周年)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45周年)

1987年,中共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5周年)

1997年7月,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5周年)

世界史大周年

前492年—前449年,希腊—波斯战争(1520年)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1390年)

1492—1493年,哥伦布初次远航美洲(520年)

1519年—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490年)

1642年—1646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第一次内战(370年)

1782年,瓦特研制出联动式蒸汽机(230年)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220年)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惨遭失败(200年)

1862年,美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50年)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130年)

1921年—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与会九国签订《九国公约》(90年)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90年)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70年)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

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20周年)

小周年

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105年)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95年)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75年)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抛出“杜鲁门主义”,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65年)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55年)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45年)

1997年1月,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15年)

专题八思想解放吹响了社会进步的号角

A、提出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固然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但思想解放运动在启迪民智、掀起革命斗志等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家们适时地提出其思想主张,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开启人们的思想,号召人们为推翻旧社会而斗争,从另一个角度推动社会不断前进。

B、知识链接

一、世界史

(一)14—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反封建思潮(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1.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开启了明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促进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二、中国史

1.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对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产生重要影响。

2.严复(启蒙思想家) :译著《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3.戊戌变法(1898年)的思想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6.真理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思想理论基础。

7.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8.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果。

9.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全民族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1.各种精神的含义: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抗日精神、红都精神和苏区传统等。新课标第一网

三、启示:

1.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2.革命与改革必须有先进思想理论作指导才能成功。

3.实现近现代化的首要条件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4.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专题九列届中考非选择题

1.星火燎原旌旗展,开天辟地功业成。走进历史时空,品读峥嵘岁月。

(1)请将“中国共产党风雨历程”年代标尺内容补充完整。

开天辟地生死攸关当家作主伟大转折洗雪耻辱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978年②

中国共产党成立①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香港回归

①(1分)②(1分)

(2)1978年,中国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请回答:

①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城市改革的重点是。(2分)

②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标志是。(2分)

(3)回首中国共产党90年的革命和建设历程,谈谈你的感想。(4分)

[答案] (1)①遵义会议②1997年

(2)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

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或WTO)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革命和建设道路充满艰辛和曲折,应正视各种困难和挫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隋唐时期中日交流频繁。日本多次派使团到唐朝学习,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材料二清朝前期,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所以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格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厉行海禁“片帆不许下海”。造成了清政府的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材料三 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日本向欧美学习,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1)结合材料一,试举出唐朝时中日友好交流的一个事例。(2分)

(2)材料一中,“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是哪次改革?(2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是清朝前期实行的哪一政策?(2分)

(4)材料三中,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是哪次改革?(2分)

(5)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答案](1)遣唐使;鉴真东渡。(答出一例即可)

(2)大化改新。

(3)闭关锁国政策(闭关政策)。

(4)明治维新。https://www.360docs.net/doc/7d12647471.html,

(5)日本民族善于学习的精神;改革是社会或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对外交流与开放才能不断进步;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等;等。

3、阅读下列材料新课标第一网

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四、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们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请回答:

(1)请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前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核心主张。(6分)(2)上述前三则材料,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经历了哪些变化?(2分)

(3)材料四中说明“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这种“历史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案](1)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材料二,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材料三,要求民主和科学,实现思想解放。(2分)(2)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2分)

(3)政治: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

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分)

4. [2011·德州]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12分)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1分)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探究二经济篇

(3)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一例即可)(1分)

(4)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史上最典型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大变革。(2分)

探究三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5)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2分)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2分)

探究四感悟篇

(6)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答案](1)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度

(2)C

(3)水稻或粟。

(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5)宋词;元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或火药的广泛运用)。

(6)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

5. [2011·宁波]制作年代尺和探究主要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16分)

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材料二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关键词:

“五四风雷” “南昌枪声” “卢沟烽火” “开国大典”

(1)从材料二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分别选出恰当的关键词。(4分)(2)“卢沟烽火”点燃了哪场战争?把我国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时间标注在年代尺上。(4分)

(3)为A这一历史事件撰写一个合适的关键词,并说说它与“五四风雷”“南昌枪声”“开国大典”之间的联系?(8分)

[答案](1)开始:“五四风雷”;胜利:“开国大典”。

(2)抗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也可)。标注年代尺(要求时间标注位置正确)

(3)“开天辟地”等。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条件;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6.[2011·包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材料二下列图片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探索历程.

图1 中共一大会址图2 遵义会议会址图3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l978~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对比简表

(1)19世纪60年代“国人学习西方技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简述这一事件的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突出贡献。(6分)

(2)图1、图2反映的史实对中国革命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4分)图3《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民经济实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谈谈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

(4)分别举出一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世界性和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2分)

42. (1)开始:“五四风雷”;胜利:“开国大典”。

(2)抗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也可)。标注年代尺(要求时间标注位置正确)

(3)“开天辟地”等。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条件;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43. (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图1: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图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图3:中共七大。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不断提升。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世界贸易组织(或WTO)、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

专题十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提问方式及解答技巧

材料分析题是每年各地中考的必考题型,因此,中考冲刺阶段要进行专项训练,做好这类题型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备战、决胜中考。

从历年各省市中考试题的题例分析中,得出材料分析题的提问方式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

方式一:提问内容是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

解题技巧:这类题目的答案往往是原原本本地出现在材料中,这就要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

例:清朝中后期,中国的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对外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与此同时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通过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被迫对外开放,100多年间,由于经济落后和政治腐败,中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请根据材料概括,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落后的原因?解析:从“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由于经济落后”得出结论①。从“政治腐

败”得出结论②。从“对外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开始了工

业革命”、“被迫对外开放”得出结论③。从“中国小农经济仍占统

治地位”、“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得出结论④。(参考答案:①生

产力发展水平低②政治腐败③面对国际上的剧变,不能主动学习发达

国家的经验,闭关锁国④社会制度落后)。

方式二:提问内容是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解题技巧:这类题目的答案往往就出现在课本中,这就要指导学生用材料所给的信息去课本中寻找相关答案。

例:材料一: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后发表就职演说。他说:“我们今天聚在这里正是因为我们战胜恐惧选择了希望……”他呼吁全体美国民众端正心态,努力提高公民责任感,为克服危机、振兴国家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材料二:奥巴马任美国总统后,正在提倡自20世纪50年代公路扩建计划以来,规模最大的投资项目。他还透露打造现代化的美国教育系统,挽救汽车工业、创造250万个新工作岗位等计划。结合两则材料说出奥巴马的政策与美国历史上哪一个政策极为相似?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解析:材料一中的“恐惧”指的是发端于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裂的次贷危机加剧演变成的一场全面的国际金融危机。奥巴马现在面临的情况与罗斯福1933年面临的局势惊人的相似:同样面临严峻的经济危机。除了面临的局势类似外,奥巴马采取的政策与罗斯福的政策也十分相似。(参考答案:罗斯福新政;特点: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或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方式三:提问内容是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解题技巧:这类题目答案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去做。

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美国波音公司制造一架飞机要用一万多个零部件,而这些零部件基本上都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生产;日本由于地域和市场狭小,更是倚重于“海外投资立国”的方针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主动融入世界,中国的“海尔集团”、“澳柯玛集团”的产品不仅占领了欧美市场,并且在许多国家建立了跨国公司。

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什么──“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到加强”,我们怎么做──“实行对外开放”,为什么──“因为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参考答案: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得到加强,世界各地联系越来越紧密。所以我们要主动融入世界,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先进经验为我所用,赶超发达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作贡献,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贡献。)

方式四:提问内容是归纳材料的主题。

解题技巧:运用语文阅读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去解答。答案可以概括为:材料揭示了……表明了……反映了……等等。

例:某校初三学生,搜集如下图片。

图一:《辛丑条约》图二:抗战胜利图三:北京奥运图标

问:结合三幅图片,以你的历史知识判断他们探讨的主题是什么?

解析:图一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二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图三标志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由此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参考答案: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

方式五:提问内容是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

解题技巧:根据提问在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再结合课本有关知识,通过划分知识板块来回答。

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20~1850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生产的分布(%)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工业生产分布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1870~1913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生产的分布(%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各国工业生产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70年欧共体与美国经济对比表

(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1970年西欧与美国经济对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解析:三则图表的相同点都是反映欧美大国经济地位的变化。不同点是图表一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占据经济霸主地位;图表二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赶超英国占据经济霸主地位;图表三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经济腾飞动摇美国霸主地位的情况。参考答案:(1)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发展最快的国家。原因:英国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缓慢,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英法。变化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等国最先采用先进技术,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3)西欧在许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提出挑战;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总之,做这类试题的总体思路是:结合试题的设问,阅读、理解历史材料,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得出最佳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