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缺陷的软件测试性评估方法分析

基于缺陷的软件测试性评估方法分析
基于缺陷的软件测试性评估方法分析

17142011,Vol.32,No.5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0引言软件测试作为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测试有效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软件测试性作为软件重要的质量属性,是评估软件质量、验证软件测试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并能够用于指导和改进软件设计。软件测试性的研究对于保证软件质量、提高测试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对软件测试性的评估是软件测试性研究的重点,是软件测试性设计的基础。目前,主要存在基于控制流的方法[1]、基于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2]和基于缺陷的方法[5]。本文在分析缺陷导致失效的过程的基础上,对基于缺陷的软件测试性评估模型和评估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研究认为基于缺陷的软件测试性评估方法,以对缺陷行为的分析和统计为基础,源于对软件测试效果的直接度量,不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是一种客观的软件测试性定量评估方法。并从减小运算量和改善缺陷分布两方面,归纳了对该评估方法进行的改进,对各种改进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提出了该方法在工程中应用的解决思路。

1软件测试性基本概念

测试性的概念最早针对系统和设备提出,是指产品能及

时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一种设计特性。由于软硬件失效机理的不同,对软件的测试性有着不同的理解:IEEE 的软件工程术语中,软件测试性定义为系统或构件是否便于对其建立测试准则,以及基于该准则对其进行充分测试的性能;ISO 从测试代价的角度,定义软件测试性是与确认软件产品所需代价有关的软件属性;V oas 等人基于软件失效过程,定义件测试性是在某一特定的输入分布下,软件中包含的一个缺陷在下一次测试执行过程中失效的概率;Gao 将软件测试性定义为根据一定测试准则对软件进行测试,实现准则充分覆盖所需最小测试用例数量,并将测试性描述为可理解性、可观测性、可控性、可跟踪性和测试支持能力的综合[8],付剑平在其学位论文中,提出软件测试性是软件易于测试并暴露缺陷的能力[9]。

在IEEE 、ISO 和付剑平的定义中,从软件的内部属性出发,将软件测试性定义为软件固有的特征或能力,反映的是软件

收稿日期:2010-06-02;修订日期:2010-08-03。

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20080241)。

作者简介:刘子宜(1984-),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软件测试,软件可靠性、测试性,以及FPGA 高层测试;刘畅(1979-),男,北京人,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可靠性、软件体系结构;郑军(1969-),男,江西景德镇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软件测试、软件可靠性。E-mail :lzy9668@https://www.360docs.net/doc/7212819309.html,

基于缺陷的软件测试性评估方法分析

刘子宜,刘

畅,郑军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28)

要:为了对软件测试过程中发现缺陷能力的进行有效的度量,研究了基于缺陷的软件测试性评估方法。从缺陷导致失效的过程出发,描述了基于缺陷的软件测试性评估模型和评估方法,并对该方法针对运算量大以及缺陷分布不合理问题而衍生的改进方法进行了综述。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了各方法的原理、应用和局限性,并对软件测试性评估的应用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缺陷;失效;软件测试性;动态仿真;综述中图法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024(2011)05-1714-04

Analysis of software testabi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software defect

LIU Zi-yi,

LIU Chang,

ZHENG Jun

(China Aero-Polytechnology Establishment,Beijing 100028,China )

Abstract :To measurement the ability of default detection in the software test phase availably,the method of software testabi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defects is studied.The model and method are introduc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defects to failures,and the derived methods are summarized for improve the problem of complexity of estimation and the unreasonable of the defects distribution.The principle,applicability and shortage of those method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deeply,and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oftware testability evaluatio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defects;failures;software testability;dynamic simulation;review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刘子宜,刘畅,郑军:基于缺陷的软件测试性评估方法分析

2011,V ol.32,No.51715

达到一定测试效果的测试行为要求。而由于软件外部激励和响应的复杂性,从软件内部属性出发定义的软件测试性难以进行有效的量化评估,因此在V oas 和Gao 的定义中,将软件测试性与测试过程相联系,将软件测试性定义为在一定测试行为下的软件特性。

总之,软件测试性反映软件测试代价和测试效果之间的关系,软件测试过程就是一个缺陷被发现的过程,软件测试性可表示为在一定测试行为下,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缺陷能力的度量指标。

2软件缺陷基本概念

对软件缺陷发现过程的研究,是软件测试性评估的最直

接手段。软件缺陷是指软件与指定需求的不一致,以及对期望使用方式不满足的情况。软件缺陷由人为错误引入,是软件的静态固有属性,伴随软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在软件执行过程中,缺陷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导致软件出现的错误状态称为软件故障,软件故障表现为于构件、设备或者子系统中的异常情况;当软件故障无法被容错技术处理,而导致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丧失全部或部分功能、出现偏离预期正常的状态,则会发生软件失效。

因此,软件的测试过程就是一个缺陷被发现的过程,建立缺陷导致失效的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定量估计,是基于缺陷的软件测试性评估的关键。

3

基于缺陷的软件测试性评估方法

3.1

缺陷/失效模型

软件失效是揭发软件缺陷的直接方式,对软件缺陷导致

失效行为的研究,建立缺陷/失效模型,是研究软件发现缺陷能力的基础,是软件测试性评估的最直接手段。

基于软件缺陷的发展过程,Morell 提出的软件缺陷导致软件失效需要3个充分必要条件:①程序的输入使这个软件缺陷得到了执行;②被执行的缺陷使该程序缺陷所在位置之后的数据状态发生变化(产生故障);③错误的程序数据状态被传播到程序输出,并使输出结果错误(产生失效)。这3个充分必要条件实质上也反映了由缺陷产生失效的整个过程,该过程是一个顺序的过程,在程序执行缺陷之后,这个缺陷使该缺陷之后的数据状态被传染;接下来,经过若干次的迭代过程,错误的数据状态将该故障传播到程序的输出。

图1描述了缺陷/失效过程中缺陷发现的条件,这3个条件分别对应输入导致该位置执行的概率(

执行概率

)和改变的数据状态导

致程序输出变化的概率(

传播概率

=

×{缺陷得到执行},

=

?′DDμ?ê?è???êy£?1

à???′DD???ê

???ú??è?

μ?′ú??£?í3??è±?Y

×¢è??°oó?′DDoóêy?Y×′ì?2?ò???μ?′?êy£?

1

à??′?è????ê

?′DDoó?é?üμ?

oó′ú??£?í3??ê?3?ó??¤?ú2?ò???μ??′DD

′?êy

(4)

3.3测试性评估位置

灵敏度为1

存在故障时,通过测试揭露故障的最

小概率,灵敏度值越小则说明对该位置的测试越困难。通过对所有位置的灵敏度估计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得到程序的测试性评估结果。

图1软件缺陷的发现条件

缺陷暴露

缺陷

1-

1-

è±?Y

?′±???

17162011,Vol.32,No.5计算机工程与设计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4分析与比较

4.1特点分析

与其他类型的软件测试性评估方法相比,基于缺陷的方法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基于控制流的方法用软件的信息丢失或隐藏的程度衡量软件的测试性,但这仅是软件测试性的一个方面,不能对软件测试性进行全面的了解。

(2)基于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虽然能够全面的涵盖软件测试性的影响因素,但对各影响因素缺乏定量的评价手段,存在较大的人为不确定因素。

(3)基于缺陷的方法从缺陷导致失效的条件出发,以实验结果为评估的依据,能够准确、全面、客观的获得软件测试性定量评估结果。因此,基于缺陷的软件测试性评估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在测试性相关研究中作为标准评估结果,并已经开发成测试性自动评估工具,如PISCES、MSG-Infection 等,在软件质量评价和测试用例充分性评估中得到应用。

4.2存在的不足

基于缺陷的软件测试性评估方法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测试性评估过程中,需要覆盖所有代码位置,而在每个代码位置的动态仿真中,还需要大量的样本空间,以包含多样的缺陷类型和实现精确概率估计,由此造成的庞大的运算量成为了其应用的最大局限。例如,通过PISCES工具对一个3000行代码的C程序进行测试性评估,需要超过10个小时的时间,这对于当今百万行规模的大型软件是不可接受的。

另一方面,在传染概率的估算过程中,需要选取可能存在的变异进行缺陷注入,由于缺陷的多样性以及受运算量的局限,难以全面得覆盖所有可能的缺陷类型。例如,通常在PIE 算法中,都是基于缺陷只存在于一条语句内假设,并把缺陷局限于代码变异造成的语法缺陷;在缺陷的选取过程中,也一般采用随机选取的方法,并不能准确的反映实际软件开发过程中引入缺陷的分布。因此对缺陷的分布进行更合理的设置,从而使缺陷注入更真实的模拟实际缺陷的引入情况,是进一步提高评估方法精度和可信度的重要途径。

4.3改进与相关研究

针对前文所述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改进研究:

(1)针对运算量大的问题,Tsai等人提出了扩展PIE(EPIE)技术,采用基于控制流的分组技术,将相互依赖的状态分为一组作为代码的位置,计算每一个组的执行概率、传染概率和传播概率,以达到简化运算量的目的[8]。Jin-Cheng Lin等人通过静态分析源程序的方式计算程序中的语句执行概率、传染概率和传播概率,不需要运行程序,估计软件测试性。Taghi等人将PIE技术与基于因素分析的测试性评估方法相结合,使用PISCES工具产生测试性评估标准样本,利用前馈神经网络建立影响测试性的软件度量指标和测试性评估结果之间的模型,从而利用神经网络的泛化快速评估新软件样本的测试性。

(2)针对缺陷分布不合理的问题,WU等人提出基于混杂缺陷模型的缺陷注入方法,将代码级缺陷归纳为8类语法缺陷和9类语义缺陷,语法缺陷只能够覆盖编码阶段引入的缺陷,而设计阶段引入的通常为语义缺陷,解决了在PIE技术的传染概率计算中,仅考虑了语法缺陷的注入,不能覆盖设计缺陷的问题,提高了测试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信服力[11]。

除此之外,存在相关研究方法,对缺陷注入的位置和缺陷种类进行裁剪,依据软件特点,在影响软件质量的关键位置,注入特定类型的缺陷对软件的缺陷/失效行为进行评估。Mar-cio等人提出界面变异技术,关注模块集成级的界面缺陷,通过在函数的参数、返回值和全局变量等界面元素中注入缺陷,对模块界面的缺陷/失效行为以及集成级测试用例集的评估。类似的,Ioannis等人研究谓词逻辑缺陷,并针对其中严重等级最高的组合移动缺陷,提出括号移动变异方法,评估该缺陷的暴露能力。

4.4方法比较

上述各类改进方法,针对PIE方法的不足,主要从运算量和缺陷分布两个方面进行改进,表1对各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比较。

由此可见,运算量的减少总是以评估结果准确性降低为代价,软件测试性评估的准确性和成本之间的矛盾仍是该方法面临的首要问题。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评估需求和软件特征,对评估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

5结束语

基于缺陷的软件测试性评估方法以其成熟的理论基础,准确的统计方法,以及对测试性定义的良好追溯性,已经成为软件测试性评估的公认方法。该方法不但实现对软件测试性最全面的量化分析,而且对软件测试性设计和软件质量改善具有指导意义,具体表现为:

(1)对软件开发的指导。通过对先验软件的测试性评估结果分析,归纳影响软件测试性的瓶颈因素,指导制定软件测试性需求和测试性设计编码规则,在软件开发阶段提高测试性水平。

(2)对软件测试有效性的评估。软件测试性不但是对软件质量的评估,还能够在测试阶段用于评估测试用例设计的质

表1基于缺陷的软件测试性评估方法比较

评估方法优点缺点

PIE方法

扩展PIE方法

静态分析法

结合神经网络的方法混杂缺陷注入

针对性评估

从机理出发,全面、准确

代码分组,减少运算量

无需动态仿真,减少运算量

缺陷法和因素分析法相结合,对运算量和测试客观性的平衡

缺陷更加接近真实环境,评准确性高

更加深入的评估某一方面的缺陷

运算量大,对缺陷的选取和分布存在近似和局限

代码分组难以自动实现

近似结果,精确度差

存在人为影响和随机性

运算量进一步增大,语义缺陷难以全面覆盖

不能得到全面的评估结果

刘子宜,刘畅,郑军:基于缺陷的软件测试性评估方法分析2011,V ol.32,No.51717

量。通过对所设计的测试用例集激励下软件测试性的评估,能够反映当前测试用例集发现缺陷的能力,从而验证测试的有效性。

(3)对软件测试充分性的改善。帮助测试人员掌握测试性差的软件位置,指导测试资源的合理分配;并结合程序插装方法,例如加入缺陷激励和软件探针代码,消除代码在执行、传染、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丢失,从而改善软件的测试性[12]。

参考文献:

[1]Thanh Binh Nguyen,Chantal Robach,Michel Delaunay.Testabi-

lity analysis of reactive software[C].Washington:IEEE Interna-

tional Workshop on Testability Assessment.IEEE Computer So-

ciety,2004:15-25.

[2]Ming-Chih Shih.Ver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software com-

ponent testability[D].San Jose: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2004. [3]Tsai W T,Gao Jerry,Wei Xiao,et al.Testability of software in ser-

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C].Proceedings of the30th Annual In-

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IEEE Computer Society,2006:163-170.

[4]Frank Lammermann,Andre Baresel,Joachim Wegener.Evalua-

ting evolutionary testability for structure-oriented testing with

software measurements[J].Applied Soft Computing,2008,8(2):

1018-1028.[5]Jeffrey M V oas.PIE:A dynamic failure-based technique[J].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1992,18(8):717-727. [6]Zhao Liang.A new approach for software testability analysis[C].

Proceedings of the2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ACM,2006:985-988.

[7]Aristides Dasso,Ana Funes.Verification,validation and testing

in software engineering[M].US:IGI Global,2006:1-23.

[8]Gao Jerry,Shih Ming-Chih.A component testability model for

ver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C].Proceedings of the29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IEEE Computer Society,2005:211-218.

[9]付剑平.软件测试性度量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2008.

[10]Tsai Tsung-Han,Huang Chin-Yu,Chang Jun-Ru.A study of ap-

plying extended pie technique to software testability analysis[C].

33rd Annual IEEE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IEEE Computer Society,2009:89-98. [11]WU Ji,JIA Xiaoxia,LIU Chang,et al.Finds in testing experiments

for model evaluation[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10(3):298-303.

[12]Supaporn Kansomkeat.An analysis technique to increase testabi-

lity of class-component[D].Bangkok: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2006.

库方式能够简化专业人员的建库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可操作性。该系统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支持面向对象技术的建库方式。能够自动将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映射为关系数据库的模型。

4结束语

试验数据管理系统并非只是软件,它又是一种策略性的解决方法。符合试验数据管理思想。系统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功能化。平台以模块化的形式提供了一整套试验数据管理措施。

(2)集成化。平台采用集成化的管理方式,在逻辑上将各个部分连接起来。

(3)灵活性。系统构建于分布式系统之上,使用Web Service 技术,使系统具有灵活的适应性和扩充性,以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需求。

(4)安全性。平台具有灵活而周密的权限控制机制来保障对试验相关数据的安全管理,提供了独立于数据库的权限控制机制。

(5)兼容性。平台具备标准的外部接口,可以和现存系统之间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本文对试验数据的特点、目前试验数据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描述系统特点的同时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系统采用了元数据驱动的软件架构和多层架构浏览器模式,对设计同类系统软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目前,该系统正处于试用阶段,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参考文献:

[1]Anon.Automated test and data management[J].Microwave Jour-

nal,2006,49(5):284-290.

[2]应明.基于B/S模式的PDM项目开发[P].沈阳:东北大学,

2005-02-01.

[3]楼笑.基于元数据管理的OLAP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东

南大学,2005.

[4]YING Su,LEI Yang.Assuring image quality in spatial data sha-

ring platform for disaster management[C].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2008.

[5]Yusuke Mizuno,Yozo Fujino,Kei Kawamura.Development of

data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for bridge management[C].

Beijing,China:WCCMⅥ(The Sixth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in conjunction with APCOM'04(The Sec-ond Asian-Pacific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2004.

[6]Wang Juan Le,Zhu Yun Qiang,Song Jia,et al.Study o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data arehiving[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2009.

[7]王媛媛.国内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08

(3):89-91.

[8]林瑞峰,陈平华,林锦川.面向科技管理的数据共享平台关键技

术研究[J].现代计算机,2009(9):104-106.

(上接第1683页)

可靠性评估方法(可靠性预计、审查准则、工程计算)

电子产品可靠性评估方法培训 课程介绍: 作为快速发展的制造企业,产品可靠性的量化评估是一个难题,尤其是机械、电子、软件一体化的产品。针对此需求,本公司开发了《电子产品可靠性评估方法》课程,以期在以基于应力计数法的可靠性预计和分配、基于寿命鉴定的试验评估法两个方面提供对电子产品的评价数据。并在日常管理实践中,通过质量评价的方式,通过设计规范审查、FMEA分析发现评估中的关键问题点,以便更好地改进。 课程收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以及导致产品可靠性问题的问题点,为后期的质量管理统计和技术部门的解决问题提供工作依据。 课程时间:1天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标准协会培训中心 【协办单位】深圳市威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培训对象】本课程适于质量工程师、质量管理、测试工程师、技术工程师、测试部门等岗位。 课程特点: 讲师是可靠性技术+可靠性管理、军工科研+民品开发管理的综合背景; 课程包括开展可靠性评估工作的技术措施、管理手段,内容和授课方法着重于企业实践技术和学员的消化吸收效果。 课程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实践所检验”的思想,可靠性设计培训面向设计生产实际,针对具体问题,充分结合同类公司现状,提炼出经过验证的军工和民用产品的可靠性

设计实用方法,帮助客户实现低成本地系统可靠性的开展和提升。 课程大纲: 一、可靠性评估基础 可靠性串并联模型 软件、机械、硬件的失效率曲线 可靠性计算 二、基于应力计数法的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依据的标准 基于用户需求的设计输入应力条件 可靠性分配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基于应力计数法的可靠性预计 三、寿命鉴定试验评估方法 试验依据标准要求 试验过程 判定方式 四、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审查准则 基于失效机理的可靠性预防措施 系统设计准则(热设计、系统电磁兼容设计、接口设计准则) 机械可靠性设计准则 电路可靠性设计准则(降额、电子工艺、电路板电磁兼容、器件选型方法)嵌入式软件可靠性设计准则(接口设计、代码设计、软件架构、变量定义)五、DFMEA与PFMEA过程的潜在缺陷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

软件测试质量分析分析报告

软件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1编写目的 为了发现程序的错误和缺陷,通过测试,检查该程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2 这些标准的软件,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软件还应满足某些隐含的要求,例如希望有良好的可理解性、可维护性等,而这些隐含的要求可能未被写在用户规定的需求中,满足它的显性需求而不满足其隐含需求,那么该软件的质量是令人怀疑的。4:测试工具及方法 (1)单元测试 测试工具:Eclipse

Eclipse简介: Eclips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Java的可扩展开发平台。就其本身而言,它只是一个框架和一组服务,用于通过插件组件构建开发环境。幸运的是,Eclipse附带了一个标准的插件集,包括Java开发工具(JavaDevelopmentKit,JDK)。 虽然大多数用户很乐于将Eclipse当作Java集成开发环境(IDE)来使用,但 ( Eclipse 于 (structuraltesting)等,软件测试的主要方法之一,也称结构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程序本身的测试。 白盒测试法的覆盖标准有逻辑覆盖、循环覆盖和基本路径测试。其中逻辑覆盖包括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优点和缺点 1.优点

·昂贵 ·迫使测试人员去仔细思考软件的实现 ·可以检测代码中的每条分支和路径 ·揭示隐藏在代码中的错误 ·对代码的测试比较彻底 2. 划分了等价类后,就可以说,如果对该集合中某个元素所进行的测试没有发现错误的话,那么对该集合中其他元素所进行的测试也不大可能会发现错误。 使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测试用例主要有两个步骤:(1)确定等价类;(2)生成测试用例 黑盒测试的优缺点 优点:

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概念理解: 可靠性是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的完整性的最佳数量的度量。可靠性是指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环境下、规定的时间内、规定条件下无故障的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从广义上讲,“可靠性”是指使用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或对企业的信赖程度。 可靠性的技术是建立在多门学科的基础上的,例如: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材料、结构物性学,故障物理,基础试验技术,环境技术等。 可靠性技术在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制造阶段可靠性、使用阶段可靠性、可靠性管理。我们做的可靠性评估应该就属于使用阶段的可靠性。 机床的可靠性评定总则在GB/T23567中有详细的介绍,对故障判定、抽样原则、试验方式、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故障检测、数据的采集、可靠性的评定指标以及结果的判定都有规范的方法。对机床的可靠性评估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即时的方法,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数据的收集。 可靠性研究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产品历史经验数据的积累; 2)通过失效分析(Failure Analyze)方法寻找产品失效的机理; 3)建立典型的失效模式; 4)通过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建立试验数据和真实寿命之间的对应关系;5)用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标准代替产品的寿命认证; 6)建立数学模型描述产品寿命的变化规律; 7)通过软件仿真在设计阶段预测产品的寿命; 大致可把可靠性评估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前提工作、重点工作。 准备阶段:数据的采集(《数控机床可靠性试验数据抽样方法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张宏斌) 用于收集可靠性数据, 并对其量化的方法是概率数学和统计学。在可靠性工程中要涉及到不确定性问题。我们关心的是分布的极尾部状态和可能未必有的载荷和强度的组合, 在这种情形下, 经常难以对变异性进行量化, 而且数据很昂贵。因此, 把统计学理论应用于可靠性工程会更困难。当前,对于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却很少有人提及, 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目前,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基本上是以简单随机抽样为主,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只采用了某一个厂家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生产的机床进行统计分析。由此所引发的问题就是: 这样收集的数据不能够很好地反映数控机床可靠性的真实状况, 同时其精度也不能够令人满意。 由于现在数控机床生产厂家众多、生产量庞大、机床型号多以及成产的批次多,这样都对数据的收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数据采样时: (1)必须采用合理的抽样方法来得到可靠性数据; (2)简单随机抽样是目前普遍应用的抽样方法,但是必须抽取较大的样本量才能够获得较高的精度和信度; 针对以上的特点有三种数据采集的方法可以选择:简单随机抽样、二阶抽样、分层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单元中,抽取n个单元,保证抽取每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组合的概率相等。

软件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软件测试质量分析报告1编写目的 为了发现程序的错误和缺陷,通过测试,检查该程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发现其中的缺陷,确保程序可以正确执行。质量控制是为了保证每一件工作产品都满足对它的需求而应用于整个开发周期中的一系列审查、评审和测试,质量控制在创建工作产品的过程中包含一个反馈循环,通过对质量的反馈,使得我们能够在得到的工作产品不能满足其规约时调整开发过程。所有工作产品都应该具有定义好的和可度量的规约,这样就可以将每个过程的产品与这一规约进行比较。质量保证由管理层的审计和报告构成,目标是为管理层提供获知产品质量信息所需的数据,从而获得产品质量是否符合预定目标的认识和信心。 2 测试项目及说明 测试对象为一段计算基本运算加减乘除的代码,通过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方法来检测该程序的缺陷。软件质量保证是为了保证软件系统或软件产品满足用户要求的质量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其目的是生产高质量的软件。在软件质量方面必须强调三个要点:?软件必须满足用户规定的要求,与用户需求不一致的软件,就无质量可言。软件应遵循软件标准所定义的一系列开发标准,不遵循这些标准的软件,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软件还应满足某些隐含的要求,例如希望有良好的可理解性、可维护性等,而这些隐含的要求可能未被写在用户规定的需求中,满足它的显性需求而不满足其

隐含需求,那么该软件的质量是令人怀疑的。 4:测试工具及方法 (1)单元测试 测试工具:Eclipse Eclipse简介: Eclips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Java的可扩展开发平台。就其本身而言,它只是一个框架和一组服务,用于通过插件组件构建开发环境。幸运的是,Eclipse 附带了一个标准的插件集,包括Java开发工具(Java Development Kit,JDK)。 虽然大多数用户很乐于将Eclipse 当作Java 集成开发环境(IDE)来使用,但Eclipse 的目标却不仅限于此。Eclipse 还包括插件开发环境(Plug-i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PDE),这个组件主要针对希望扩展Eclipse 的软件开发人员,因为它允许他们构建与Eclipse 环境无缝集成的工具。由于Eclipse 中的每样东西都是插件,对于给Eclipse 提供插件,以及给用户提供一致和统一的集成开发环境而言,所有工具开发人员都具有同等的发挥场所。这种平等和一致性并不仅限于Java 开发工具。尽管Eclipse 是使用Java 语言开发的,但它的用途并不限于Java 语言;例如,支持诸如C/C++ 和COBOL 等编程语言的插件已经可用,或预计将会推出。Eclipse 框架还可用来作为与软件开发无关的其他应用程序类型的基础,比如内容管理系统。 测试方法:白盒测试

软件测试分析报告

软件测试分析报告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测试分析报告(GB8567——88) 1引言 编写目的 说明这份测试分析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阅读范围。 背景 说明: a.被测试软件系统的名称; b.该软件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安装此软件的计算中心,指出测 试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问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参考资料 列出要用到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测试概要 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每一项测试的标识符及其测试内容,并指明实际进行的测试工作内容与测试计划中预先设计的内容之间的差别,说明作出这种改变的原因。

3测试结果及发现 测试1(标识符) 把本项测试中实际得到的动态输出(包括内部生成数据输出)结果同对于动态输出的要求进行比较,陈述其中的各项发现。 测试2(标识符) 用类似本报告条的方式给出第 2项及其后各项测试内容的测试结果和发现。 4对软件功能的结论 功能1(标识符) 能力 简述该项功能,说明为满足此项功能而设计的软件能力以及经过一项或多项测试已证实的能力。 限制 说明测试数据值的范围(包括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列出就这项功能而言,测试期间在该软件中查出的缺陷、局限性。 功能2(标识符) 用类似本报告的方式给出第2项及其后各项功能的测试结论。 ......

软件测试缺陷报告

测软件名称XX测试缺陷报告书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定义 (3) 1.4参考资料 (3) 2测试环境 (4) 2.1硬件环境 (4) 2.2软件环境 (4) 3冒烟测试 (4) 3.1被测软件 (4) 3.2测试策略 (4) 3.3执行步骤 (4) 3.4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4) 3.4.1 管理员 (4) 3.4.2 匿名用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3 教师用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4 学生用户(待补充)............................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5 交叉功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结果分析和结论 (9) 4功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被测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测试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执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测试用例执行情况(自行补充).........................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管理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 匿名用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 教师用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 学生用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 交叉功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结果分析和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的分类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评估算法 配电系统可靠性的评估方法是在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特点而形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大致思路是根据配电系统中元件运行的历史数据评价元件的可靠性指标,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潮流分析、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元件的可靠性指标评价各个负荷点可靠指标,最后综合各个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得出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目前研究电力系统可靠性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解析法,另一种是模拟法。 一:解析法:用抽样的方法进行状态选择,最后用解析的方法进行指标计算。 (1)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通过对系统中各元件可靠性数据的搜索,建立故障模式后果表,然后根据所规定的可靠性判据对系统的所有状态进行检验分析,找出各个故障模式及后果,查清其对系统的影响,求得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适用于简单的辐射型网络。。 (2)基于最小路的分析法:是先分别求取每个负荷点的最小路,将非最小路上的元件故障对负荷点可靠性的影响,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折算到相应的最小路的节点上,从而,对于每个负荷点,仅对其最小路上的元件与节点进行计算即可得到负荷点相应的可靠性指标。算法考虑了分支线保护、隔离开关、分段断路器的影响,考虑了计划检修的影响,并且能够处理有无备用电源和有无备用变压器的情况。 (3)网络等值法:利用一个等效元件来代替一部分配电网络,并将那部分网络的可靠性等效到这个元件上,考虑这个元件可靠性对上下级馈线的影响,从而将复杂结构的配电网逐步简化成简单辐射状主馈线系统。 (4)分层评估算法:利用系统元件的可靠性数据与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建立了系统的可靠性数学模型,在基于故障扩散的分层算法来进行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可快速算出可靠性指标并找出供电的薄弱环节。 (5)基于最小割集的分析法。最小割集是一些元件的集合,当它们完全失效时,会导致系统失效。最小割集法是将计算状态限制在最小割集内,避免计算系统的全部状态,大大节省了时间,并近似认为系统的失效度可以为各个最小割集的不可靠度的总和。当每条支路存在大量元件时,计算量显著降低;且效率高,编程思路清晰,易于实现。本方法的关键是最小割集的确定。 (6)递归算法:先将网络用树型(多叉树)数据结构表示,利用后序遍历和前序遍历将每一馈线都用一包含了此馈线的所有数据节点来表示,由负荷点所在的顶端依次往上递归,并保留原节点,这样不仅可以算出整体可靠性指标,还可以算出所有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 (7)单向等值法:将下一层网络单向等值为上一层网络,将断路器/联络开关间的元件和负荷点等值为一节点,再由下而上削去断路器/联络开关,最终可等值一个节点,便可得出整体的可靠性。由于馈线中有熔断器、变压器等存在,因此在等值前后整个网络的可靠性指标

软件测试Bug之“缺陷分析“篇

软件测试Bug之“缺陷分析“篇 提到Bug,软件缺陷,除了记录一个问题出现的现象和原因以外,对于一个或者多个Bug的分析也非常重要,本文讲述了Bug分析的目的,介绍了IBM的ODC缺陷分析法,已提供给需要进行缺陷分析的测试小伙伴们参考。 Bug记录平台介绍 Bug记录平台,用比较文绉绉的话说是软件缺陷跟踪系统(DefectTrackingSystem,DTS)是软件测试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这里拿华为的缺陷管理系统来举例,网易以及其他互联网公司大部分会使用比较轻量级的开源平台比如Jira平台等。共同之处是对软件缺陷处理过程有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个处理过程应该是闭合的,即确保每一个被发现的问题在过程中都能得到解决,在整个过程中追踪缺陷的状态,问题记录在整个周期内都得到维护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Bug的状态流转,例如创建、进行中、已解决、关闭等2)每一个被发现的软件缺陷都应该按类别和优先级进行分类 3)对软件缺陷的改正应该进行验证,以确保问题确实被解决、不利的影响已经被消除,并且解决该问题所引起的变化不会带来新的问题 软件项目团队的全体成员就以软件缺陷跟踪系统(DTS)为工作的参照物,形成良好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构建如下所示的软件测试管理体系:1)测试人员向缺陷跟踪系统报告新bug,在新版本上执行回归测试验证bug 是否正确修改

2)开发人员每天浏览属于自己需要修改的bug,修正bug后及时更新bug 的状态 3)项目经理及部门经理根据缺陷跟踪系统的bug分布信息,跟踪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 4)技术支持人员根据缺陷跟踪系统的bug状况,估计软件的发布期限 BUG生命周期全流程: 测试人员提交BUG->开发人员处理->测试回归->关闭 问题单提交必填属性有:Bug主题、描述、重要性、测试类型、是否线上bug、影响的版本、经办人、回归人等 Bug分析目的 一、对测试执行过程进行度量和评估,给出版本质量评估及开发测试改进建议。 1)通过分析特定模块的缺陷发展趋势来给出模块的质量情况。包括缺陷数量增长趋势和关闭缺陷数量的增长趋势。原则上同一个模块的缺陷数量增长趋势是下降的,即缺陷收敛 2)通过分析缺陷所在的模块分布、缺陷引入的阶段点对开发活动及后续的测试活动加以调整和改进,例如模块缺陷多、且大多数是因为设计原因导致的需要考虑该模块是否需要重构,并且测试活动需要加大投入,缺陷少的模块需要综合评估测试覆盖情况,如果覆盖度高说明质量较好,如果覆盖度低需要加大测试投入力度 二、漏测分析及改进措施

软件测试分析报告模板

软件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2019年10月

1.引言部分 1.1项目背景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本测试报告为(系统名称)系统测试报告;本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及测试结果分析,描述系统是否达到需求的目的。 本报告预期参考人员包括测试人员、测试部门经理、项目管理人员、SQA人员和其他质量控制人员。 1.2参考资料 XXXX需求说明书 2.测试基本信息 2.1测试范围 2.2测试案例设计思路 根据上述测试范围测试点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3.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3.1.1测试组织 3.1.2测试时间 3.1.3冒烟情况 3.1.4测试用例统计 3.2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缺陷汇总: 列出本次实际发现缺陷数、解决的缺陷数、残留的缺陷数、未解决的缺陷数。 缺陷分析: 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按缺陷类型、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 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就其功能分布、测试阶段进行统计,分析软件缺陷倾向及其主要原因: 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对残留缺陷对系统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对未解决问题对项目的影响(如有,列表说明)

4.测试结论与建议 4.1风险分析及建议 有/无按实际写 4.2测试结论 本项目根据业务需求及开发人员的反馈意见,覆盖了所有的测试需求及案例,均已在ST环境测试完成,有效案例一共xx个,执行率xx%,,成功率xx%,缺陷关闭率为xx%,目前缺陷均已修复并回归关闭; 综上所述,xx需求达到ST项目测试出口标准,本项目ST测试(通过/不通过),可以进行验收测试 5.交付文档 《xxx需求_系统测试计划》 《xx需求_测试案例》 《xx需求_ST测试报告》

配电网论文题目

配电网故障恢复与网络重构 [1]邹必昌.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重构与故障恢复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 2012 [2]潘淑文加权复杂网络抗毁性及其故障恢复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1 [3]周永勇.配电网故障诊断、定位及恢复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 [4]丁同奎.配电网故障定位、隔离及网络重构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 [5]周睿.配电网故障定位与网络重构算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6]姚玉海.基于网络重构和电容器投切的配电网综合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2 配电网脆弱性分析与可靠性评估 [1]汪隆君.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2]何禹清.配电网快速可靠性评估及重构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 [3]王浩鸣.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4]任婷婷.改进网络等值法在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12 [5]吴颖超.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1 [6]王新智.电网可靠性评估模型及其在高压配电网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 2005 [7]郑幸.基于蒙特卡洛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1 配电网快速仿真与模拟 [1]周博曦.基于IEC 61968标准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系统开发[D].山东大学 2012 [2]徐臣.配电快速仿真及其分布式智能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 2009 [3]马其燕.智能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和自愈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4]康文文.面向智能配电网的快速故障检测与隔离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5]许琪.基于配电网的馈线自动化算法及仿真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 2012

软件测试总结报告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编写该测试总结报告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软件质量的评价 2.分析测试的过程,产品,资源,信息,为以后制定测试计划提供参考 3.评估测试测试执行和测试计划是否符合 4. 分析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修复和预防 bug 提供建议 1.2背景 1.3用户群 主要读者:***项目管理人员 其他读者:*** 项目相关人员。 1.4定义 基本功能点测试: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法、错误推测法、场景法 业务流程测试:根据业务逻辑,构建测试数据,执行业务流程,查看执行结果与预期是否一致 界面易用性测试:根据界面测试规范及日常使用习惯,提出软件的非功能实现问题 回归测试:对已修复的问题,根据测试出该错误的用例,重新执行该用例,验证问题是否真正被修复,以及是否又引起了其它错误 1.5 测试对象 对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全新测试,主要进行功能测试、系统测试 1.6测试阶段 第一阶段:对主业务逻辑及功能进行测试 第二阶段:对所有业务逻辑及功能进行深入测试 第三阶段:回归测试 1.7测试工具 BugFree缺陷管理工具 1.8参考资料 《***功能描述》 《***数据字典》

《***测试计划》 《***测试用例》 《***项目计划》 2 测试概要 ***系统测试从 2012年7月25日到2012年10月12日基本结束,历时近70个工作日。后续还有一些扫尾的工作,又增加一些工作时日。是一项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项目。 ***通过BugFree缺陷管理工具进行缺陷跟踪管理,在bugfree中有详细的测试用例以及用例执行情况记录 2.1 进度回顾 2.2 测试执行 此次测试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和测试计划执行,按时完成了测试计划规定的测试对象的测试。针对测试计划规定的测试策略,在测试执行中都有体现,在测试执行过程中,依据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对系统进行了完整的测试、 2.3 测试用例

城市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城市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08T10:45:19.2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4期作者:李壁辉 [导读] 摘要:配电网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文章第一步对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进行了相关论述,重点放在了可靠性的评估标准以及这些标准的特性上,针对现有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展开论述,运用对比分析的手法解析了现有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网络等值法和分块算法,深入解析了配电网自愈控制的必要性,及其对配电网可靠性影响,文末对今后配电网的走向进行了展望。 (广东电网揭阳揭西供电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揭阳市 515400) 摘要:配电网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文章第一步对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进行了相关论述,重点放在了可靠性的评估标准以及这些标准的特性上,针对现有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展开论述,运用对比分析的手法解析了现有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网络等值法和分块算法,深入解析了配电网自愈控制的必要性,及其对配电网可靠性影响,文末对今后配电网的走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网络等值法;分块算法 在现有的配电网可靠性分析方法中,最为有效的就是模拟法和解析法两种。在网络等值法和分块算法之上的混合算法有着很大的可行性,其在计算速度上有着很明显的提高,不过其要对复杂配电网展开等值或者分块是比较复杂的,必须要借助先进的拓扑分析理念,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故而,在实际条件下不是很合适,一般使用的是解析法。现在运行的配电网可靠性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同时也有各自的技术难题和不足之处。 1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指标和各个指标的特点 所谓的配电网可靠性,详细来说就是两点,一是其自身的可靠性,二是其向用户供电能力的可靠性。配电系统可靠性的评估标准一般是:平均故障率、故障状态下的断电时间、年平均持续断电时长。配电网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常配电网都是具有很大规模的,内部结构极为复杂,有兼具开环和闭环的环网,有联络断路器等。在线路的布置上也不一而足,同时还需要借助开关进行分割。不过,对于配电网可靠性指标而言,高阶失效事件一般也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它的辐射式乃至弱环网的特性,使得配电原件出现损坏的概率大大减小,同时断电的时间也变得极低。 2常用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方法 2.1网络等值法 2.1.1网络等值法的实现 配电网中一般都有着很多的馈线,其又可以再分为主馈线和分支馈线。后者的分支还可以继续延伸,分支馈线内有各种原件和相关联的负荷支路,借助配电网的这个特点,就很容易对配电网进行层次划分了。馈线及其含有的部件可以构成一个级,然后它的分支就可以划分在下一级了,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分支馈线需要列在同一层。所谓的区域网络,就是将馈线作为基础的各个区域的集成,在这里面的原件及负荷点具有相似的性能指标,比如同样的断电时间和可靠性指标,如此一来,在进行可靠性评估时,网络节点数和负荷点数就可以大大的降低了,进而也能够保证评估时的计算量。 2.1.2网络等值法的缺点 再繁杂的配电网都能够借助馈线分层来简化,但是这个过程的工作量是极大的,对于各个子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等效,节点需要不断地合并分解,在结果上就是将呈现一个连续的系统,同时还有负荷的可靠性,但是并不是单个的负荷可靠性指标,要得到这个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计算,这又是一个庞大的计算量。 2.2分块计算 2.2.1分块计算的实现 把系统列为很多块,其间含有多个元素,故障节点能够在块的基础上进行检索,运用的手段为故障扩散法,由此就能够得出负荷点,乃至于馈线和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也就有了。块是在邻接矩阵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存储方式上使用的是稀疏技术,如此一来就不用对元素逐一列举了,在时间上就有了很大的余量,进而也就减少了对系统的评估时间。分块算法自身的劣势也很大,当面对节点和开关数目较多的网络时,分块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这在实际环境下并不具有可行性。 2.2.2分块计算的缺点 运用稀疏技术的好处就是节省了大量对元素的列举时间,但是在节点和开关数目较多时,时间也会比较长,这样一来优势就会丧失。 2.3失负荷分析 2.3.1失负荷分析的实现 失负荷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失负荷,还有一种就是部分失负荷。如果故障点位于供电的最小割集中,负荷供电就会彻底瘫痪,转换为全部失负荷。但是当其出现在有容量约束的电力原件时,其他原件负载就会变大,进而变成部分负荷被割离,就是部分失负荷。实际情况下,配电网中多含有环状网和有容量约束的原件,因此在进行可靠性评估时,必须要注意部分失负荷对其的影响。在辐射型配电网中,如果具有能够进行负荷转移的联络开关,那么容量约束的作用就要重点关注了。笔者建议运用树状网二次潮流估计法来进行失负荷解析,其优势在于能够极大的简化计算。 2.3.2失负荷分析的缺点 使用此种方法来解析失负荷时,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计算,但是其花费在对故障潮流计算上的时间就已经很多了。 3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至于为何要进行配电网评估方法的研究,为的就是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去加强配电网的可靠性,就目前来看,发展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极有必要,其不但能够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能够避免大规模停电事件的出现,处理大量DG 接入的难题。配电网可靠性提升的关键就在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在配电网出现问题时,能够缩短非故障段的断电时长,但是也有一些因素限制了配电网自愈控制功能的达成,比如智能剖析和决策能力等,在今后的时间里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实现相关技术的突破。 在当前这个时期,不管是何种针对网络连通性的分析手段,都必须要对单个负荷点或失效事件展开一次全面的网络拓扑搜索,在特性上表现为规模巨大,同时花费时间也极长,这样一来其在实用性上也有一定的阻碍。有鉴于此,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必须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从其他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面展开剖析,当前的探究依旧处在前期阶段,各个方面都需要花费时间进行完善。除此之外,当前行业

软件测试报告 范本

xxxxxxxxxxxxxx 测试报告

目录 1.引言 (1) 1.1 编写目的 (1) 1.2 项目背景 (1) 1.3 系统简介 (1) 1.4 参考资料 (1) 2.测试概要 (2) 2.1 测试方法(和工具) (2) 2.2 测试范围 (2) 2.3测试环境与配置 (2) 3.测试结果与缺陷分析 (3)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3) 3.1.1测试组织 (3) 3.1.2测试时间 (3) 3.1.3测试版本 (4) 3.2覆盖分析 (4) 3.2.1需求覆盖 (4) 3.2.2测试覆盖 (4) 3.3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5) 3.3.1缺陷汇总 (5) 3.3.2缺陷分析 (5) 3.3.3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6) 4.测试结论与建议 (6) 4.1 测试结论 (6) 4.2 建议 (6)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 项目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 系统简介 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注意必要的框架图和网络拓扑图能吸引眼球。 1.4 参考资料 1. 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东西。 2. 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2.测试概要 测试的概要介绍,包括测试的一些声明、测试范围、测试目的等等,主要是测试情况简介。(其他测试经理和质量人员关注部分) 2.1 测试方法(和工具) 简要介绍测试中采用的方法(和工具)。 提示:主要是黑盒测试,测试方法可以写上测试的重点和采用的测试模式,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是否遗漏了重要的测试点和关键块。工具为可选项,当使用到测试工具和相关工具时,要说明。注意要注明是自产还是厂商,版本号多少,在测试报告发布后要避免大多工具的版权问题。 2.2 测试范围 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以及用这类方法(3-4句)。 提示:如果能够具体对设计进行说明,在其他开发人员、测试经理阅读的时候就容易对你的用例设计有个整体的概念,顺便说一句,在这里写上一些非常规的设计方法也是有利的,至少在没有看到测试结论之前就可以了解到测试经理的设计技术,重点测试部分一定要保证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用例设计方法。 2.3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提示:清单如下,如果系统/项目比较大,则用表格方式列出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CPU: 内存: 硬盘:可用空间大小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机器网络名: 局域网地址: 应用服务器配置

软件测试之缺陷管理

软件测试之缺陷管理 也许你觉得作为测试提一个缺陷很简单,但是要提一个好的缺陷其实是非常难的。在 这里其实还有个隐藏的属性,叫做缺陷的概念,也就是说什么是缺陷? 一般来说缺陷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违反了所谓的规则,还有一种是我们无法接受这样 的情况。比如对于美来说,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一种对美的定义,你会觉得她很美,但是 换个人来看待就未必。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应该是指个人需求下的狭义定义。而大众情 人就是那种所谓的约定俗成的广义规则。 我们做一个软件面向的对象是不同的,甚至我们需要超出用户需求来做一点东西的, 所以对于缺陷的判断成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这里只能说对于缺陷这种东西,不要用 肉眼去看要用心眼去看。 缺陷管理 缺陷管理是最开始也是最基础的测试必备技能。在工作了很多年后仍然会发现大量的 测试人员没有办法合理的做好缺陷管理。 在我眼中的缺陷管理包含以下几层概念: 1:缺陷的描述 2:缺陷的定义 3:缺陷的跟踪 4:缺陷的度量分析 缺陷的描述 关于缺陷的描述,无非就是当别人看到你写了一堆关于这个缺陷的巴拉巴拉后,是不 是明白了5w1h,然后能够根据你的建议开始进行缺陷的修改。本质上有一点就是缺陷的 描述就像议论文,一定要有说服力。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都不能让别人觉得有道理,你又 怎么让别人愿意按照你的逻辑去修改这个缺陷呢。 为了方便把缺陷写的更容易理解,所以现在无论是Excel的记录方式还是使用系统的 记录方式,我们都会将一个缺陷分割为很多个属性,来便于管理和理解,常见的属性包括:标题,详细说明,版本,环境,发现人,发现时间,修复人,修复时间,修复说明, 状态,严重级别,优先级别等。 本着不浪费笔墨和浪费阅读者理解的前提下,缺陷应该是写的越简单越说明问题是最 好的。但是在我遇到的大多数情况下,作为小白写出来的缺陷往往是无法阅读和理解的, 因为小白总会觉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别人肯定看得懂,而忽略了很多背景或者参考的说明,常见的问题无非是: 我的xx功能出错了;点击某个按钮无效果;无法启动软件等。 包括在各个QQ群的提问,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无头无脑,毫无内涵的提问,让别人完全无法回答。甚至常常让我想当你在工作几年后开始学习自动化或者性能测试的时候, 连一个问题或者缺陷都无法合理明确的描述出来,你做自动化和性能测试能靠谱么?能解 决问题么?

最新软件测试报告模板分析

(OA号:OA号/无)XXX产品名称XX版本(提测日期:YYYY.MM.dd) 第XX轮 功能/性能/稳定性/兼容性测试报告

修订历史记录 A - 增加 M - 修订 D - 删除

1.概述 (4) 1.1 测试目的 (4) 1.2 测试背景 (4) 1.3 测试资源投入 (4) 1.4 测试功能 (5) 1.5 术语和缩略词 (5) 1.6 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测试环境 (6) 2.1 测试软件环境 (6) 2.2 测试硬件资源 (7) 2.3 测试组网图 (6) 3.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7) 4.测试结果分析(大项目) (8) 4.1 Bug趋势图 (8) 4.2 Bug严重程度 (9) 4.3 Bug模块分布 (9) 4.4 Bug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测试结果与建议 (10) 5.1 测试结果 (10) 5.2 建议 (11) 5.3 测试差异分析 (11) 6.测试缺陷分析 (11) 7.未实现需求列表 (11) 8.测试风险 (12) 9.缺陷列表 (12)

1.概述 1.1 测试目的 本报告编写目的,指出预期读者范围。 1.2 测试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该项目历史做一些简介。 1.3 测试资源投入 //针对本轮测试的一个分析 //测试项: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找出软件的缺陷

判断题: 1、软件测试得目得就是尽可能多得找出软件得缺陷。(Y) 2.Beta 测试就是验收测试得一种。(Y) 3.验收测试就是由最终用户来实施得。(N) 4.项目立项前测试人员不需要提交任何工件。(Y) 5.单元测试能发现约80%得软件缺陷。(Y) 6.代码评审就是检查源代码就是否达到模块设计得要求。(N) 7.自底向上集成需要测试员编写驱动程序。(Y) 8.负载测试就是验证要检验得系统得能力最高能达到什么程度。(N) 9.测试人员要坚持原则,缺陷未修复完坚决不予通过。(N) 10.代码评审员一般由测试员担任。(N) 11.我们可以人为得使得软件不存在配置问题。(N) 12.集成测试计划在需求分析阶段末提交。(N) 二、选折 1.软件验收测试得合格通过准则就是:(ABCD) A. 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中定义得所有功能已全部实现,性能指标全部达到要求。 B.所有测试项没有残余一级、二级与三级错误。 C.立项审批表、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与编码实现一致。 D.验收测试工件齐全。 2.软件测试计划评审会需要哪些人员参加?(ABCD) A.项目经理 B.SQA 负责人C.配置负责人D.测试组 3.下列关于alpha测试得描述中正确得就是:(AD) A.alpha测试需要用户代表参加 B.alpha测试不需要用户代表参加 C.alpha测试就是系统测试得一种D.alpha 测试就是验收测试得一种 4.测试设计员得职责有:(BC) A.制定测试计划 B.设计测试用例C.设计测试过程、脚本D.评估测试活动 5.软件实施活动得进入准则就是:(ABC) A.需求工件已经被基线化 B.详细设计工件已经被基线化 C.构架工件已经被基线化 D.项目阶段成果已经被基线化 三、添空 1、软件验收测试包括:正式验收测试,alpha测试,beta测试。 2、系统测试得策略有: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负载测试,易用性测试,强度测试,安全测试,配置测试,安装测试,卸载测试,文挡测试,故障恢复测试,界面测试,容量测试,兼容性测试,分布测试,可用性测试,(有得可以合在一起,分开写只要写出15就满分哦) 3、设计系统测试计划需要参考得项目文挡有:软件测试计划,软件需求工件与迭代计划。 4、对面向过程得系统采用得集成策略有:自顶向下,自底向上两种。 5、(这题出得有问题哦,详细得5步骤为~~)通过画因果图来写测试用例得步骤为: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哪些就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得等价类),哪些就是结果(即输出条件),并给每个原因与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2)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得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对应得就是什么关系? 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3)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得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标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5)把判定表得每一列拿出来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结果及分析报告

***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报告报 告

目录 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品发布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测试情况概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功能测试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性能测试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界面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性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测试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性能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界面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性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缺陷和限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情况统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用例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代码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测试资源消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发布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