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_地理(三)课本_第5章 东南亚(二)[16页]

第5章東南亞(二)

學習目標

□能了解東南亞各國經濟發展條件及其限制

□能認識東南亞國家的合作途徑及其未來

□能認識印尼的人口問題與種族衝突

□能了解印尼環境保育與開發的衝突

殖民時期,東南亞以農、礦產品進入世界分工體系;近年來,逐漸轉型成為世界工業的生產基地,區域之間的合作隨著東南亞國協(ASEAN)的發展、東南亞經濟共同體的成立,進入新的境界。

第一節東南亞的經濟發展與區域結盟

東南亞大部分國家的經濟發展除了受自然資源條件影響,過去歐美國家長期的殖民結果,也持續左右其近代經濟的發展。然而,此區透過區域結盟方式進行經濟結合,同時強化其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地位。

一、第一級產業的發展與限制

東南亞氣候溼熱,適合稻米生長,產量豐富,足以供養眾多人口,泰國、越南等國糧食亦可外銷,其中泰國為世界稻米重要出口國。此外,東南亞糧食充足、海運便利、氣候溼熱、勞力充足且工資低廉,殖民母國為了滿足其需求,發展熱帶栽培業。現今東南亞為世界主要熱帶栽培業種植區之一,其中印尼、馬來西亞為世界油棕(表5-1)出口大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出口的天然橡膠則占世界73.1 %(2017 年)(照片5-2)。

名詞充電油棕(oil palm)

又稱為油棕櫚,是棕櫚樹的品種之一。油棕(照片5-1)榨出的油稱為棕油(棕櫚油),是製造奶油、口紅、冰淇淋、洗髮精、巧克力等產品的最主要成分。油棕因為出油率較高,在擔心石化能源短缺的當下,是理想的生質能源作物,目前東南亞種植面積不斷攀升。

▲照片5-1 油棕的果實

▼表5-1 油棕、咖啡、可可、橡膠出口量世界排名(2017 年)

排名油棕咖啡可可橡膠

1 印尼巴西象牙海岸泰國

2 馬來西亞越南迦納印尼

3 瓜地馬拉哥倫比亞喀麥隆象牙海岸

4 哥倫比亞印尼厄瓜多馬來西亞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國際咖啡組織、國際貿易中心。

▲照片5-2 泰國喀比府的橡膠園。泰國是世界橡膠重要的生產國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南部,近年逐漸在北部和東北部區域擴大種植。

東南亞林木種類繁多,林業具發展潛能,例如:南洋群島擁有廣大的原始熱帶雨林資源;中南半島北部山區的季風林為世界上最大的柚木產地,採伐柚木為當地重要經濟來源。

東南亞礦產資源豐富,早期馬來半島西側的山麓地帶盛產錫礦,為主要出口大宗,但目前則以南洋群島的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蘊藏的石油、天然氣為主要礦產,其中印尼更是世界最大的鎳、錫和煤礦出口國,近年規定冶煉或精煉後才能出口,以增加礦產品出口附加價值。

東南亞部分國家以原料出口指向產業為主,且具依賴式經濟特徵,其產品價格易受國際經濟景氣波動影響,風險較高,產業發展的技術與資金多來自外國企業,經濟發展受其牽制,容易停滯在以第一級產業為主的生產結構。另一方面,大量栽種熱帶經濟作物會造成生態環境破壞;而礦產資源為不可更新資源,有開採竭盡之時,應適時進行產業轉型與調整。

名詞充電依賴式經濟

依賴理論(Dependency Theory)認為一個國家落後,乃源於已開發國家對它的剝削。此種經濟型態包括:

1.殖民依賴式經濟:如十六世紀殖民主義之下,殖民者進占殖民地,掠奪土地、礦物等資源,改變當地

生產模式,以鞏固殖民母國的經濟利益。

2.資金及工業依賴式經濟:十九世紀後的剝削,以間接的經濟操控為主。已開發國家擁有較多資金與技

術,常在開發中國家投資,盈餘所得多歸投資者所有,而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完全受外國財團操控,使

得自主性發展的能力降低。

二、工商業發展

新加坡為東南亞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目前主要出口品為機械及設備(含電子產品)、石油製品等,是世界重要的金融服務與航運中心。

汶萊的原油和天然氣生產為國家收入主要來源,經濟深受國際油價漲跌影響,因此近年該國朝金融、清真食品、通訊科技、生態觀光業發展,以期多元化發展。

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於1980 年代起,以低廉工資發展出口導向工業,經濟快速成長,被稱為為亞洲四小虎。目前泰國主要出口商品為汽車及零配件、機械設備,是世界汽車主要製造國;馬來西亞以電子、石油製品等為主要出口品,與新加坡經濟合作關係密切(照片5-3);菲律賓2010 年推動貪腐改革,且適逢中國大陸薪資上揚與貨幣升值,外商投資增多,目前半導體、電子產品為主要出口品。此外,人民擅長英語與政府推動,成為歐美國家企業的服務流程委外之新選擇(照片5-4);印尼的石油、天然氣等為重要出口品,近年以資訊產業為發展重點,鼓勵國際大廠到印尼設廠(照片5-5)。

▲照片5-3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接鄰的新柔長堤。週間,馬來西亞人從柔佛州新山到新加坡工作。週末,新加坡人開車到新山採購。此外,馬來西亞設立依斯干達經濟特區,期望透過兩國合作發展金融、教育、醫療、娛樂產業。

▲照片5-4 菲律賓的電話客服中心。馬尼拉馬坎迪的服務人員處理來自美國跨國公司客戶的電話,如花旗集團、摩根大通。目前市場規模超越印度,有「客服中心之都」之稱。

▲照片5-5 印尼雅加達的手機組裝廠。印尼政府規定若要在當地銷售手機,生產流程的40 %得在印尼生產或組裝,華碩、三星、聯想等大廠因此陸續進駐。

寮國、柬埔寨、越南均受到越戰影響,且曾實施共產主義,經濟發展速度緩慢,近年進

行經濟改革,跨國企業才陸續投資寮國的水電、礦業和建築業、柬埔寨和越南的紡織業。

緬甸因軍政府長期違反民主與人權,1997 年起,歐美國家實施經濟制裁,中國大陸此時卻成為緬甸主要外資來源國。2010 年起,緬甸政府頒布民主改革與新外國投資法,歐美國家逐步放鬆經濟制裁,讓國際企業投資再度興起。

東帝汶歷經脫離印尼的獨立戰爭,經濟發展極為緩慢,國際援助與石油出口為經濟支柱。

除了工商業之外,泰國的觀光與時尚設計業、馬來西亞的清真產業(照片5-6)、菲律賓的遊學,皆有不錯的發展。

▲照片5-6 馬來西亞清真產業。馬來西亞是最早制訂食品「清真認證」的國家,除了食品加工、製造外,近年政府亦鼓勵企業在符合伊斯蘭教教義的前提之下,發展化妝品、醫藥、餐飲、旅遊、金融、物流等產業。

三、區域經濟結盟

□1東南亞國協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南亞各國紛紛獨立並各自發展。直到1967 年為了防堵共產勢力的擴張,追求東南亞區域的和平與穩定,成立東南亞國協(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 ASEAN)(圖5-1)。冷戰結束以及美洲與歐洲經濟板塊形成,東協轉以追求整體區域經濟成長為結盟的宗旨。

▲圖5-1 東南亞國協與自由貿易區(資料來源:東南亞國協網站)

□2東南亞自由貿易區

1992年,東協推動東協自由貿易區(ASEAN Free Trade Area, AFTA),藉由消除區域間關稅障礙(圖5-2),使全區貿易自由化,同時強化東協各國製造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吸引外商投資(圖5-3、圖5-4),促進東南亞區域經濟成長。

名詞充電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依據「RCEP 談判指導原則與目標」第6 條規定,申請加入RCEP 之要件包括:(1)須於RCEP 完成談判後;(2)申請加入者須為東協FTA 夥伴或外部經濟夥伴;(3)須經RCEP 成員之共識決同意。

「東協FTA 夥伴」是指與東協簽署FTA 者,包括中國大陸、韓國、日本、澳洲、紐西蘭及印度等國;「外部經濟夥伴」則尚未定案。

▲圖5-2 東協進口關稅變化圖。東協六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汶萊)在2010 年取消區域間所有貨品的進口關稅,而柬埔寨(Cambodia)、寮國(Laos)、緬甸(M y a n m a r )和越南(Vietnam)(簡稱CLMV)消除貨品進口關稅的時程延至2018 年。(資料來源:AECChartbook,2018 年)

▲圖5-3 東協歷年國外直接投資金額與來源(資料來源:ASEANstats,2018 年)

▲圖5-4 2017 年東協各國國外直接投資累積金額比例圖(資料來源: ASEANstats,2018 年)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重創泰國、印尼等國的經濟,加上中國大陸與印度經濟崛起,東協國家決議擴大整合範圍。2002 年,東協開始推動與其他國家各別建立自由貿易區,例如:中國大陸、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等,稱為「東協10+1」,其中2010 年東協與中國大陸建立「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區」,涵蓋約19 億人口,是現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而尚在談判中的「東協+ 3 」與「東協+ 6 」(圖5-1),因為進程緩慢,東協提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開放性質,給其他東協以外的經濟夥伴國參與。

此外,東協各國大多與區域外貿易夥伴往來(圖5-5),內部經濟整合進展不如預期。2003 年起,各國領袖醞釀建立「東協經濟共同體」(ASEAN Community, AEC),2015 年12 月將東協轉型為貨品、服務、資金與勞工自由流通的區域。

▲圖 5 - 5 東協貿易夥伴變化圖(資料來源:ASEANstats,2017 年)

然而,東南亞各國經濟發展程度差異大,如2017 年新加坡人均GDP 高達57,714 美元,而柬埔寨等發展較慢的地區卻只有1,384 美元左右。此外,各國的經濟發展條件頗為相似,多數國家採出口導向經濟發展政策,且各國產業發展層次相近,彼此聯繫程度低,在經濟上的合作與往來較少,甚至因輸往國際市場的產品同質性高,造成彼此相互競爭的現象,加上部分國家內部族群和文化不同、政治不穩定等問題,未來東協往區域整合方向邁進,成立一個擁有30 億人超大東協共同體,仍有許多需要解決的阻礙與困難。

在世界看見臺灣東南亞市場崛起─東南亞語系人才需求增加

東南亞市場興起,臺灣企業前往當地投資經商,對東南亞語系的人才需求增加(圖

5-6),甚至願意提供數倍高薪給外派人員。

▲圖5-6 企業徵才網頁。越南語言能力成為企業徵才條件之一。

目前有數家大學設立東南亞語文學分課程,提供在校生修習,例如:政治大學、輔仁

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而暨南大學更於2014 年成立「東南亞學系」;此外,政大公企中

心或各縣市終身學習中心,則是社會大眾進修東南亞語言的管道。目前,語言課程因應市

場的需求,以越南、泰國為主,印尼、馬來語次之。

學生活動5-1 投資東南亞

照片5-7 為某四位臺商考量政策、原料或技術等因素,選擇前往緬甸、印尼、菲律賓、新加坡等國家投資。請參考表5-2 資料,推測四位老闆最可能前往的國家名稱。

●1原本從該國進口玉石

原石到臺灣加工,後政

府禁止原石出口,因而

前往當地設立玉石加

工廠。

●2該國不產石油卻發展

石化專區,外銷石油產

品,因而前往當地調查

環境,評估發展石化產

業的可行性。

●3該國為橡膠出口大

國,人口規模是東協最

大,近年經濟轉好,對

機車的需求量大增。考

量在該國設置第二個

輪胎生產據點。

●4該國勞動人口年輕且

能以英語溝通,在該國

生產半導體或電子產

品,出口到歐盟享零關

稅待遇,為東協唯一有

此優惠的國家。

▲照片5-7 東南亞某四國的狀況

▼表5-2 東南亞各國的主要進出口商品資料來源:ASEAN、CIA,2017 年。

第二節印尼

印尼地跨赤道兩側,由散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之間的 1 萬7 千多個大小島嶼所構成,為東南亞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有「千島國」之稱。其境內雖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卻因依賴式經濟的結構和快速人口增長的壓力,引發族群紛爭,相互搶奪生存空間和資源,且因過度開發而破壞生態。

一、人口問題

□1人口數量大

印尼人口約2.63 億人(2017 年),名列全球第4,預測到2050 年人口將增加到 3.08 億人。龐大的人口將在醫療、教育、就業、住屋與供水等方面造成沉重壓力,而貧富差距問題也會愈形嚴重,因此推動計畫生育以減緩人口增加,是印尼當前要解決的重要議題。

□2人口分布不均

荷蘭統治時期,印尼大部分的資源與建設都集中在爪哇島,其面積只占全國的1/13,卻集中全國2/3 的人口,人口壓力極大。因此從荷治時代以來,印尼就一直實施人口遷移政策,推動人口遷移計畫,強制人民遷移至人口較少的其他島嶼(圖5-7),其中以蘇門答臘的人數最多。

▲圖5-7 印尼的人口密度與爪哇島的移民方向圖(資料來源: http://www.kemendagri.go.id,2013 年)

二、種族衝突

由於地形複雜及島嶼眾多,印尼境內有多元的種族、文化及語言,其中因族群複雜常引起種族衝突,使得政治不穩定。印尼的種族約有300 多族,方言則有365 種以上,主要源自中國大陸和中南半島,其中以爪哇族比例最高(照片5-8);另一個多數族群則是主要分布在印尼東部的美拉尼西亞人(照片5-9)。

▲照片5-8 印尼的爪哇族。印尼40%以上的人口為爪哇人(Javanese),他們主要住在爪哇島,後來因人口遷移計畫而移住其他群島。大部分爪哇人信仰伊斯蘭教,女生會包頭巾,男生戴著帽子。

▲照片5-9 新幾內亞島的美拉尼西亞人。外貌皮膚黝黑,頭髮捲曲,闊臉寬鼻,頜部突出;使用多種語言,屬南島語系。崇拜圖騰和首領,相信巫術和占卜,有專職巫師和祭司。

□1國內移民造成的族群衝突

將爪哇島的人口遷移到其他島嶼以紓解人口壓力,並將原住民的祖先所留下的土地規劃成單調而整齊的國營農園,主要種植熱帶經濟作物。致使原住民的文化認同和生活方式逐漸瓦解,使原住民深感權益受損而起來對抗,引發許多族群間大規模的械鬥仇殺事件,如發生在亞齊省、加里曼丹、摩鹿加和伊利安查亞的暴亂。印尼政府雖然放緩國內移民的腳步,但此政策在過去50 年間已造成許多難以彌補的缺失。

□2排華問題

印尼的華人約836 萬人(2014 年),占人口的 3.3 %,排華情緒是另一個種族衝突問題,其原因主要有三個:

(1)華人社群較為封閉:華人通常保有原鄉生活方式、相同的飲食習慣及家鄉語言,故通常聚

居在一起,與當地人互動較少,族群之間缺乏溝通與了解。

(2)宗教習俗上的差異:華人多信仰佛教、道教或基督教,年節習俗多保持過去在家鄉的傳統,

而印尼人則以信仰伊斯蘭教居多(圖5-8)。

▲圖5-8 印尼宗教信仰比例圖(資料來源:印尼統計局,2010 年)

(3)利益上的衝突:荷治時期,殖民者利用華人主導經濟和當地人掌握政治,以相互制約的矛

盾情結來鞏固殖民者的利益,導致華人與當地人嫌隙加深,加上部分華人的富豪資本主義權貴形象,讓當地人覺得自己的經濟利益受損。

三、環境保育與開發衝突

印尼的熱帶雨林面積曾名列世界第二。印尼政府為促使經濟繁榮,不斷擴大熱帶栽培業的耕作面積。以蘇門答臘島為例,為提供工作機會給從爪哇島來的移民,開發了9 個國營農場,此外由私人企業開發的農場也很多,造成廣大的熱帶雨林被橡膠、咖啡、可可、油棕(照片5-10)等熱帶栽培業作物所取代,雨林面積快速縮小(圖5-9)。

▲照片5-10 印尼蘇門答臘的油棕農場。棕油製成的產品,每年為印尼帶來40 億美元以上的外銷產值,並提供許多就業機會,也因此油棕種植面積愈來愈大。

▲圖5-9 東南亞的森林破壞分布圖

栽種熱帶栽培業經濟作物時,經常採用放火焚林的方式進行墾地,煙霧汙染空氣,造成霾害。而作物種植時亦會破壞地表植被,加上雨林地區降雨強度大,土壤流失嚴重、破壞生物棲地,造成無以數計的物種滅絕,威脅許多瀕臨絕種動物的生存(照片5-11)。

▲照片5-11 印尼被破壞的雨林。印尼和馬來西亞熱帶雨林中的紅毛猩猩。為唯一生活在亞洲的巨猿。印尼的鳥類多樣性排名世界第5,約有1,600 種,因雨林面積消失快速,目前400 種特有種鳥種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傳統火耕、伐木、跨國企業大批棕櫚油樹種植,使得印尼成為雨林消失速度最快的國家,其中以蘇門答臘的情況最為嚴重。根據世界銀行估計,每年約有200 萬公頃的雨林遭砍伐,其中約有73 %是被非法盜伐的,如不儘快保護,在幾年之內印尼的一些島嶼將會失去低海拔熱帶雨林。挽救森林、原始物種與當地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成為當務之急。

統整大挑戰1東南亞的霾害

一、目標:結合第一冊的氣候、自然景觀帶與第二冊的農業。

二、概念:1990 年代開始,印尼經濟快速發展,但環境問題隨之而來,其中又以空氣汙染最

為嚴重。自90 年代末期迄今,空氣汙染問題不僅影響航海與航空運輸,也損害居民的健康。此外,煙霾常隨著盛行風吹往北方,致使鄰近國家深受空氣汙染之苦(圖5-10)。

▲圖5-10 2004 年 6 月蘇門答臘島遭受焚林的衛星影像圖

三、操作步驟

印尼蘇門答臘島的空氣汙染災害,在哪些月分對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影響最大?

1.確認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的緯度。經判斷,其位置位在低緯地帶。

2.判斷此區的行星風系可能範圍,如圖5-11 行星風系圖。

\

▲圖5-11 行星風系圖

3.確認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的相對位置(圖5-12)。

▲圖5-12 南洋群島各國分布圖

4.確認風向:風由印尼蘇門答臘島吹向馬來西亞、新加坡,故風向應為由南向北吹。

5.確認季節或月分:I.T.C.Z.應移至北半球,東南信風經赤道轉向為西南風,所以為北半球的夏季,約在 6 ~9 月分(圖5-13)。

▲圖5-13 東南亞地區的間熱帶輻合區移動及風向示意圖

四、作業

1.請問蘇門答臘島的焚林活動為什麼要在6 ~9 月進行?

2.請問此種焚林的目的為何?

3.請問哪種氣候現象容易加重此區的霾害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