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乘法(一)(第7课时)练习

表内乘法(一)(第7课时)练习
表内乘法(一)(第7课时)练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法第一课时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法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相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1)8+8+8=()() (2)54=()+()+()+() (3)5个12是多少?列式为() 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二、引导探索,展示反馈 1、揭示课题。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分数乘法。首先学习分数乘整数。

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出示P8例1。 (2)表示什么意义? (3)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人走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5)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怎样列式? (6)++,这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可以怎样列式比较简便? (7)3表示什么意思? (8)把3和125的意义相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本部门分数乘整 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用加法算: (2)用乘法算: (3)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 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教学例2:6 学生试做,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5、尝试练习:P9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P9做一做第 2、3题。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课堂练习:P12练习二第1、2、4题。

最新小学二年级表内乘除法应用题专项练习

二年级表内乘除法应用题 1、56个桃子平均分给7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2、小兔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小兔子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 3、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4、学校买回3盒乒乓球;每盒8个;学校一共买了几个乒乓球? 5、操场上有30个同学;每5个一组做游戏;可以分成多少组? 6、二年级一班有20名男生;22名女生;平均分成6个小组;每组有几名同学? 7、一本应用题练习册;有应用题45道;红红每天做5道;几天做完? 8、二年级一班有8组同学;平均每组有6个;二年一班有多少人? 9、超市里买4袋饼干要付8元;买8袋饼干要付多少元? 10、数学课上小朋友做游戏;每8人一组;分了4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11、商店卖出5包白糖和2包红糖;平均每包3元钱;一共卖了多少钱? 12、有两群猴子;每群9只;现把它们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只猴子? 13、一些鱼;分给6只小猫;每只刚好可以分得2条。如果每只小猫分3条;可以分给几只小猫? 14、学生在操场上做操;其中女生有3排;每排6人。女生有多少人?

15、老师带4个同学去看电影;每张票5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16、熊妈妈端来2盘苹果;每盘6个;平均分给4只小熊。每只分几个? 17、一本故事书30页;吉祥每天看5页;几天可以看完?如果6天看完;每天看几页? 18、买3瓶饮料需要6元;买5瓶饮料需要多少元呢? 19、有6筐西瓜;每筐4个。把这些西瓜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几个? 20、3瓶饮料6元钱;8瓶饮料多少钱? 21、一条河堤长12米;每隔4米栽一棵树;从头到尾一共栽多少棵? 22、儿童票5元;成人票8元;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和小红去公园玩;买门票共需付多少元?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内容如下: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生具有很好的自主探究、团队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在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知识后,掌握了一些算式的规律,有了一些探究规律的方法和经验,只要教师注意指导、指点,就一定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探索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应用。 一、谈话交流,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今天又会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吧!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由前面学习的知识引入新课,继续学习、探索。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七课时 乘法估算_冀教版

第七课时乘法估算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教学内容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

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教材30~31页乘法估算。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教学提示学生已经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本课时主要学习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估算。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正确估算乘法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简单乘法估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探索、勇于尝试的勇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乘法估算。 难点: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情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分数乘法第7课时 分数简便运算》精品教学案

第1单元 分数乘法 第7课时 分数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2、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进一步培养、发展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交流合作,对学习有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理对于分数的适用。 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在整数乘法的运算中,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 ×b=b ×a 乘法结合律:(a ×b)×c=a ×(b ×c) 乘法分配律:(a +b)×c=a ×c +b ×c 2、简便计算。25×7×4 0.36×101 【自主预习】 3大胆猜测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乘法? 自学第8页例6、第9页的例6并补充完整。看有什么发现。 【新知探究】 1、通过利用例6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2、56 153??,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3、小组计算101(+)41×4,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 4、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⑴出示例题7。

⑵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板演: )(56 153?? 12)4165(?+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我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 )乘法,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仔细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随堂练习】 1、拆数练习 45 = 989 = 1920 = 356 = 3132 =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认为拆数的目的是什么? 2、在□或〇里填上合适的数字或符号,并说明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25×167 ×78 =( )×( × ) (2)25 34 ×4=□×□+□×□ (3)7×78 =□×□〇□×□ (4)54×(89 - 56 )=□×□〇□×□ 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712 - 15 )×60 47 ×613 + 37 ×613 2538 ×8 227 ×(15×2728 )×215 4、练习二的相关题目 学习小提示: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加油吧,孩子们!

二年级表内乘除法应用题专项练习

二年级表内乘除法应用题专项练习 1、56个桃子平均分给7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2、小兔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小兔子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 3、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4、学校买回3盒乒乓球,每盒8个,学校一共买了几个乒乓球? 5、操场上有30个同学,每5个一组做游戏,可以分成多少组? 6、二年级一班有20名男生,22名女生,平均分成6个小组,每组有几名同学? 7、一本应用题练习册,有应用题45道,红红每天做5道,几天做完? 8、二年级一班有8组同学,平均每组有6个,二年一班有多少人? 9、超市里买4袋饼干要付8元,买8袋饼干要付多少元? 10、数学课上小朋友做游戏,每8人一组,分了4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11、商店卖出5包白糖和2包红糖,平均每包3元钱,一共卖了多少钱? 12、有两群猴子,每群9只,现把它们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只猴子?

13、一些鱼,分给6只小猫,每只刚好可以分得2条。如果每只小猫分3条,可以分给几只小猫? 14、学生在操场上做操,其中女生有3排,每排6人。女生有多少人? 15、老师带4个同学去看电影,每张票5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16、熊妈妈端来2盘苹果,每盘6个,平均分给4只小熊。每只分几个? 17、一本故事书30页,吉祥每天看5页,几天可以看完?如果6天看完,每天看几页? 18、买3瓶饮料需要6元,买5瓶饮料需要多少元呢? 19、有6筐西瓜,每筐4个。把这些西瓜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几个? 20、3瓶饮料6元钱,8瓶饮料多少钱? 21、一条河堤长12米,每隔4米栽一棵树,从头到尾一共栽多少棵?

22、儿童票5元,成人票8元,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和小红去公园玩,买门票共需付多少元?

最新乘法分配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数学思考: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3、解决问题: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关键:通过举例,比较运算的顺序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 (1)出示练习。 第一组第二组 ①(3 + 2)×4 3×4 + 2×4 ② 2×(11 + 9) 11×2 + 9×2 ③ 20×5 + 4×5 (20 + 4)×5 (2)同桌分别计算①、②题中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 (3)比较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4)猜测③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5)观察、激趣、导入: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

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实例感知初探规律 1、创设情境。在同学们植树的情境中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分别发现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植树中的另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继续出示主题图。 (2)学生读题,看图弄清题意。 (3)独立列式解答,并展示不同的方法。(板演或投影展示,最好也有错误的算式) ①(4+2)×25 ② 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③ 25×(4+2)④ 25×4+25×2 =25×6 =100+50 =150(人) =150(人) 2、畅说思路。你是怎么思考的?这些算式分别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结果怎样?(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代表性的学生发言) 3、分类整理。如果按照算式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可以分成哪几类?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类:①和③,先算和,再算积; 第二类:②和④,先算两个乘积,再算和。 4、探索问题。两种算式,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计算顺序,但结果却都相同,这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找①和②这两个算式来研究研究。 (1)根据计算结果,两个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第七课时: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教案

第一单元 1 第七课时: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15页例2,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 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难点:1.正确分析关键句,找准单位“1”。 2.掌握分析思路,弄清所求问题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4 3。 (2)梨的筐数的43 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65 ,小新储蓄的是 小华的 3 2。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6 5”,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 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3 92?9 23? 7 612 5? 14 315 7? 5325?

第一单元 2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 3 2”,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 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65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6 5 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列式: 15 6 5186518==?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32 ”,把小华的钱数看 作单位“1”,就是求15的3 2 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10 3 2 153 215=? =?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18元 ? 小亮: 小华: 小新: 3 1 5 1 3 1 1

分数乘法(第6课时).doc

分数乘法(第6课时) 分数乘法(第6课时)教学内容:第48—49页第10~13题教学目 标:1、能够正确的计算分数乘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 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进一步巩固用分数乘法解决的 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的进行 分数乘法的计算。对策: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二、巩固 练习1、计算15/16×20/21 ×1/5 9/10×2/3×5/6 5/33×22×1/2 3/16×3/4×8/272、第49页第11题学 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比较:观察每组题目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让 学生明确: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一个数与比1大 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3、第49页第10题是高级单位数化成 低级单位数。引导学生复习方法之后,学生独立做,然后订正。4、 解决实际问题:(1)一台织布机平均每小时织布千米,某织布厂有 800台这样的织布机,3小时能织布多少千米?学生读题后,请学 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学生完成计算后,进行评讲,请学 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2)一筐苹果,第一次卖掉一半,第二次卖 掉的是第一次的一半,剩下的苹果是这筐苹果的几分之几?(3)一 个长方形正好可以平均分割成六个边长是米的正方形,求这个长方形 的面积和周长。引导学生画图表示分析,有两种情况。三、小结全课。 四、作业:见补充练习设计题

课前思考:本课时是分数乘法的一节综合练习课,要通过一些乘法的计算练习,进一步巩固前几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并灵活解决相关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第一环节与高教导设计的一样,先进行分数连乘的计算(完成补充的连乘计算和练习九的第10题、第11题),让学生齐练,这时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计算情况,及时纠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特别是学习困难生的计算情况要多关注。第二环节中先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13题,要注重对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先划出题中的关键句,思考题中两个分数的意义,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式,可以让学生先写写,然后和同桌进行交流,最后再让学生列式计算出结果。补充这样几道实际问题:(1)一台节能冰箱每天耗电约3/4千瓦时。小华家买了2台这样的冰箱,使用一个月(按30天计算),一共耗电约多少千瓦时?(2)甲、乙两站相距1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开往乙站,已经行了全程的3/5。这辆汽车离甲地多少千米?这辆汽车离乙地多少千米?这辆汽车离甲、乙两站全程的中点多少千米? 课前思考:由于上节课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这节课上要针对约分这一问题加强指导,对约分要连续两次的着重讲解。有人说练习课最能看出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是否到位,而今我真的感受到练习课是最不好上的课。数学课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练习课更是找不到什么好的方法,如果在课堂上用不同的方式,只能是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实效。练习课就是对于前一节课的巩固练习,只有对知识掌握熟练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除法口算专项练习题.doc

班级姓名学号 4×6= 56÷8= 63÷9= 3×8= 40÷8= 7×5= 5×3= 7×9= 3×4= 7×6= 9×3= 18÷2= 72÷8= 40÷5= 6×3= 25÷5= 8×7= 45÷9= 63÷7= 2×7= 64÷8= 12÷3= 18÷3= 5×6= 8×6= 24÷8= 28÷7= 10÷5= 42÷7= 3×6= 3×9= 9×2= 12÷2= 6×8= 6×4= 27÷3= 5×7= 6×5= 4×9= 28÷4= 9×7= 35÷7= 2×9= 7×6= 4×3=8×4=5×6=2×7= 5×8= 6×9= 9÷3= 18÷6= 6÷3=12÷4= 40÷8=48÷8=56÷8=64÷8=20÷4=24÷4= 28÷4=32÷4=3×6= 5×7=2×8= 4×9= 8×9= 7×2= 5×3= 6×4=35÷7=42÷7= 49÷7=56÷7=10÷2=12÷3= 14÷7= 16÷2= 9÷9=18÷2= 27÷3= 36÷9=30÷5= 36÷4= 42÷6=48÷6=4×6= 5×7= 8×8= 2×9= 5×6= 7×2=8×3=5×9= 6÷3= 12÷6= 18÷3= 24÷4= 18÷2=27÷3=36÷4=45÷5= 5÷5=10÷5=15÷5=20÷5=7×6=8×7= 5×8= 9×9=4×3= 9×2=7×3=5×4= 18÷2=27÷3= 36÷4=45÷5=5÷5=10÷2=

班级姓名学号 15÷5= 20÷5=2×5=3×9= 4×6= 7×5= 3×6= 9×2= 7×3=5×4=45÷9=54÷9= 63÷7= 72÷9= 16÷8=16÷4= 24÷6= 32÷8= 6×5=7×4= 8×7= 9×2= 6×8= 6×2= 5×3= 8×4=25÷5=30÷6= 35÷7= 40÷5= 4÷4=8÷2= 12÷3= 16÷8= 2×6= 4×7= 3×8=2×9=7×5= 5×2= 4×3= 6×4= 7÷7=14÷2= 21÷3= 28÷4= 54÷6=63÷9= 72÷8=81÷9=6×6= 5×7=2×8= 8×9= 9×4= 7×2=6×3=4×4=10÷5= 12÷2= 14÷7= 16÷2=20÷4=24÷6= 28÷7= 32÷4= 8×6=7×7=8×4= 9×9=9×5= 4×7= 9×8=9×9=2÷2=4÷2=6÷3= 8÷4= 15÷3=18÷6= 21÷7= 24÷3=40÷5= 6÷3= 3×6=18÷3=18÷6=15÷3=6÷3=25÷5= 20÷5=5÷5=30÷6=9÷3=4×3=16÷4= 12÷4=8÷2=24÷4=4×4=20÷4=24÷6= 2×5= 7×6= 2×1=2×5= 8÷2=10÷5= 9÷3=5×6= 9÷1=18÷6=6÷3= 2÷2=

分数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fraction multiplication (Se ssion 1)

分数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分数与整数相乘(第38~39页上的例1、例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探索中自己发现计算方法。 教学策略:从分数的意义中导入,从分数加法中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与计算方法。 教学预案: 一、导入 1、出示例1中的长方形直条,标出长是“1米”。

2、提问:做一朵绸花用3/10米绸带,你能从直条图上表示 出已知条件吗?你是怎样想的?(体会到3/10米就是1米的3/10) 二、探索 1、现在小芳要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要用多少米绸带? 请学生上台操作:在直条图上涂色表示要用的部分。并说说 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用算式来表示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该怎样列式? 生报,师板书。(可能有连加法算式,也可能有乘法算式) 3、你会计算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4、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从加法算式中体会到3/10与3相乘的意义与计算 方法。 5、揭示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 6、如果做5朵这样的绸花呢?该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 请大家在自备本上独立完成。 7、组织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还可以怎样列式?结果是 多少?为什么不列加法算式了? 学生说明理由。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可以作指导,分别介绍两种不同的计算 方法: (1)先分子与整数相乘,再约分; (2)先约分,再相乘。

《分数乘法》第1课时教案

1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乘整数 教材第2、第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1、第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 难点: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求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60 用乘法算:12×5=60 提问:12×5这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提问: 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老师: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法则:分子相加的和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 (1)用加法计算。

(3)提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出示例2。 (3)展示学生的做法,让他们分别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4)归纳总结。 老师:这一道题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解法,观察一下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发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没有变化。 提问: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老师强调: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比较简便,不易出错。 3.练习。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的第1题。 要求学生说清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 要求学生写出计算过程,在订正时叙述过程,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3)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1题。 要求学生讲清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再直接口算出结果。 加强计算方法的对比,可以请计算快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强化“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4)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先在正方形中涂出2个,再算一算涂色部分一共占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表内乘法练习题

2013-2014学年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练习题 一、我会口算: 5×8= 4×4= 3×9= 5×9-5= 8×4= 16+5= 4×7= 6×4+4= 9×2= 48+12= 5×5= 7×5+5= 二、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28分) 1、4+4+4+4+4=()×()=() 2、8×5=(),计算时用的口诀是() 3、5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4、将口诀补充完整 五()三十()七三十五()五二十三()二十七四八()四()二十四()四十六二()十八 5、先找出下面的规律,然后填数 (1)0、4、8、()、()、()、24、( ) (2)1、4、7、10、()、()、19、()、25、() (3)1×2、2×3、3×4、()、()、()、() 6、6×9可以表示()个()相加是多少。 7、3个7相加是(),再加上1个7是()。 8、8与()相乘得64,()个8相加是24。 9、我们所学过的乘法口诀中,积最大的算式是()。 10、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简便。 三、我会比大小(填>、<或=)(8分) 5×6〇35 2×7〇16 3+3+3+3〇3×4 5×5〇5+5

5×8〇8×5 4×6〇3×8 9×4〇4×8 4×7〇7×3 四、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48 ()×6<55 ()×9<57 ()×7<70 7×()<34 8×()<68 ()×6<20 34>5×()()×5<34 五、选择题。 1、9×6表示()。 A、9个6相乘 B、9和6相加 C、6个9相加 2、6×7和7×6的()。 A、乘法口诀相同 B、读法相同 六、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3+3+3+3=4×3 ( ) (2) 5+5+5+4=5×4-1( ) (3) ○○○○○○写成乘法算式2×3或3×2( ) (4)3×2=6 读作:3×2等于6(),还是3乘2等于6() 七、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十五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八、我会看图列式(18分) (1)、一共有()只小蝌蚪。 □○□=□( ) (2)、每束2元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说明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麻城小学四(1)班贺朝智教学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6页《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练习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本人对教材的理解:乘法分配律在小学教材中以“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形式出现,随着学生对所学容的逐步加深,在后面的练习题中又引申出“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三个数或四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容,在练习中演变出现许多扰乱学生视线的题目,甚至还推广到除法运算,给教学造成了多次重复教学的干扰,因此我大胆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把乘法分配律的定律归纳成“几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六年级上册数学.1 分数乘法练习课(第5~7课时)

爽爽文库汇编之 练习课(第5~7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12“练习二”中第12~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的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并能够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通过专题训练,体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 师: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情预设】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师:分数混合运算可以应用哪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吗? 【学情预设】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 =a×c+b×c。 师:大家掌握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活学生的经验,为本课的练习奠定基础。 二、基础练习 1.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2题。(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习题。【教学提示】 这组对比练习是学生平时容易混淆的,特别是上面的一组习题,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正确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通过以上对比练习,你认为怎样才能正确、合理、 简便地进行计算? (3)师生交流小结:要仔细观察运算符号和数字特征,能简便计算就简便计算, 不能简便计算就按照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灵 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3题。 (1)学生独立阅读题目,说说题目给出的信息和要求的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已知每袋装 1 2 kg,正好装了4箱。求这些糖果一共有多少千 克。(师:你知道了这些信息,不错!还有人补充吗?) 预设2:不完整,少了一个条件。还有包装箱上有“25袋”的信息,它表示每箱有 25袋。(师:真是会观察的好孩子,老师为你点赞!)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汇报,说清楚解题思路。 【学情预设】这道题可以先求每箱糖果的质量,再求4箱糖果的质量,列式为 1 2 × 25×4;也可以先求4箱共有多少袋糖果,再求一共有多少千克,列式为4×25× 1 2 。 4.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4题。 (1)学生自主阅读题目并独立解答。 (2)同桌交换检查,相互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练习 1.课件出示习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教学提示】 教学时要引导学 生通过观察发现包装 箱上隐藏着“每箱糖 果25袋”这一数学信 息,找到解决问题的 数量关系。

分数乘法专项练习

分数乘法专项练习 概念:1、分数乘整数意义:表示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如14 ×5表示的意义为:5个1 4 是多少。 2、一个数乘以分数意义: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14 ×56 表示的意义为:1 4 的5 6 是多少。 3、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用分母乘分母的积作分母,用分子乘分子的积作分子,能先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一、填空题。(仔细读题,注意关键词,如“多”,“少”等。) (一)理解概念。 1、27 +27 +2 7 =( )×( )=( ) 2、12个56 是( ),8个 3 4 是( ) 5个14 是( ),7个 114 是( ) 3、24的34 是( ),44的111 是( ) (二)单位间的换算。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吨=1000千克 1m 3=1000立方分米 25 米=( )厘米 34 米=( )厘米 5 4 米=( )分米 34 吨=( )千克 2 5 吨=( )千克 23 时=( )分 1 5 时=( )分 (三)解决问题。(找准单位“1”,注意关键词) 1、边长1 2 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面积是( )分米 2、六(2)班有25人,女生占12 25 ,女生有( )人,男生有( )人。 3、把一个4㎏的西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每一份重( )㎏。 4、把一根长4米的绳子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 ),每份重( )米。 5、一袋大米25㎏,已经吃了它的2 5 ,吃了( )㎏,还剩( )千克。 6、工程队要修一条12千米长的公路,第一周修了14 ,第二周修了1 4 千米,两周一共修了( )千米,还剩( )千米。 7、一段公路每天修全长的1 14 ,4天修了全长的( )。

乘法分配律第一课时导学案

《乘法分配律》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薛友利审核人:彭丽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6--57页。【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合情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对一些算式简便运算,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理的正确性和价值。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谐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乘法分配律,运用乘法分配律对一些问题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分配律对一些问题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学 出示生活情境,学生观察获得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生回答,师板书:贴了多少块瓷砖? 生独立思考,写出列式(综合算式优选),师板书 3×10+5×10 ,(3+5)×10 4×8+6×8 ,(4+6)×8

二、探究乘法分配律 1、说算理,初步感受规律 ①观察算式,说一说算式每一步表示什么?组织交流,互相补充和质疑,感受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②哪两个算式联系紧密?是否可以用等号联接?为什么? 生:因为等式两边都是求同一个问题。运算顺序不同,但是结果相同。(学生寻找有联系的算式,感受等值变形的特点,初步发现规律。)2、初步发现规律 (1)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①用三个不同的符号表示你的发现,图形,字母,数字都行,再说说你的发现。学生集体交流,汇报,其他同学质疑,追问,补充,修正。(先写几组这样的算式,再交流发现,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类比,迁移,发展归纳概括的能力。) ②怎样概括左边的特点?右边呢? 左边:c和ɑ相乘,c和b相乘,再把积相加。或ɑ个c加b个c 右边:c与ɑ加b的和相乘。或(ɑ+b)个c 3、表示规律 师:用ɑ、b、c代表三个数,你能表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学生说老师板书。 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六年级数学上册1分数乘法第7课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导学案人教版.doc

第7课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课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所要学习的是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需要以整数乘法的三大定律为基础。因此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简算的基础上,对分数乘法简便运算进行总结,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并且为学生形成准确的计算能力提供保障。 学习目标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并能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及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运用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并能根据题目特征,灵活、合理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口算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7分钟)1.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复习题,引导学 生说出整数乘法中学过的运算 定律。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 题。 2.5×98×0.4 1.25× 2.5×8×4 (8+0.8)×1.25 2.谈话导入新课。 1.学生独立计算,老师指名学生 说说计算时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1.用简便方法计算各题。 25×79×4=7900 (12.5+3.1)×8=124.8 15×7.9×6=711 (简算过程略) 二、探究新知。(20分 钟) 1.探究整数乘法的运算定 律对于分数乘法是否适用。 (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 中间的三组算式,引导学生先 分组计算每组中的两个算式的 结果,再进行比较。 (2)鼓励学生观察每组中 的两个算式的特点,并对照计 算结果,分别说出符合整数乘 法的哪个定律。 (3)师生共同总结发现。 2.应用乘法运算定律简 算。 (1)课件出示例7,引导学 生说出数据及运算符号的特 点。 (2)引导学生进行试做,并 组织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3)总结收获。 1. (1)分组计算每组中的两个算 式的结果,通过比较明确每组中的两 个算式的结果是相同的。 (2)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的特点, 发现第一组算式符合乘法交换律,第 二组算式符合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 式符合乘法分配律。 (3)同教师共同总结发现:整数乘 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 用。 2. (1)观察两道题的特点,交流 两道题分别符合乘法的哪个定律。 (2)独立试做,汇报算法,说明算 理,第一道题可以采用乘法交换律进 行计算,第二道题可以采用乘法分配 律进行计算。 (3)学生可以就分数乘法的简便 运算这一方面来交流收获。

六年级数学上册1 分数乘法第4课时 分数乘分数(2)

作品编号:8712358496587631697458912354698 学校:朱于南市格龟起镇安绸小学* 教师:绩安又* 班级:可汗自壹班* 第4课时分数乘分数(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例4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6“练习一”中第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数乘法的简便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过程中的简便方法。 2.经历探究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中不同的约分形式,提高计算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养成计算前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习题。 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师:同学们会游泳吗?速度快不快呢?大家知道吗,乌贼是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它每分钟可游910km。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与乌贼有关的新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海洋动物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4(1)。

(1)理解题意。 师:请你大声读题,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会很快知道:乌贼每分钟可游 9 10 km,李叔叔每分钟游的距离是 乌贼的4 45 ,或者说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 4 45 。 师:“4 45 ”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情预设】把乌贼的速度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45份,李叔叔的速度相当于 其中的4份,也就是占单位“1”的4 45 。 (2)解决问题并汇报交流。 ①师:先独立思考,试着解决问题。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和同学商量,共同解决。 ②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 预设2: 预设3: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板书。 (3)观察比较。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三个算式,他们的列式对吗?谁读懂他们的想法了?【学情预设】算式都列对了,但是第一个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其余的都是最 简分数。它们都是在求李叔叔的速度,就是求 9 10 的 4 45 是多少。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2)] 师:比较后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说说理由。 【学情预设】喜欢后两种算法中的第二种算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进行约分,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师:算式中的10和45可以进行约分吗? 学生通过讨论后明确:只有分子和分母之间可以相互约分。 (4)总结提升。【教学提示】 如果学生出现列式困难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借助线段图等直观手段帮助理解数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