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3课时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3课时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3课时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3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等重要问题。是对上一节课时大气运动的一个应用。又是接下来所要学习的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名称。

(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3)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4)掌握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三圈环流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

(2)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特别是东亚、南亚季风形成的区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3)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季风环流形成原因,东亚和南亚季风区别

难点: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季风环流形成原因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都是比较差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课时的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问:什么叫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形式有哪些?

问:大气环流的意义是什么?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挪威森林大面积遭受酸雨危害,却将英国告上法庭。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看书明确大气环流的概念。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的大气运动。2.大气环流的形成:

第一步

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传③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

位置不移动)

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冷热不均产生了赤

道带和极地带,成因为热力因素所致。

第二步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

置不移动)

阅读教材P41内容,结合图2-2-11思考:

小结:副热带气压带和副极地气压带在地球自转的

条件下产生,故为动力因素所致。高压控制下由于气流下

沉,降水较少;低压控制下由于气流上升,降水往往较多。

6个风带的形成过程。填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小结:①地表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

圈环流

②地表均匀的,太阳直射赤道圈环流。

③近地面出现个气压带个风带。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共同点是从较高纬吹向较低纬的,这样会使气流的温度升高,不易产生降水;相反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易产生降水。★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形的移动规律

读图2-2-12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并以赤道低压带为例,说明其移动情况。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移、冬季移;

★海陆热力性质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不考虑其他条件下,相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在同一季节(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受热快,温度高,温度低。冬季,放热快,温度低,温度高。

读图2 -2-13“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分析(以北半球为例):

1.该图所示为月份,北半球为季,陆地温度海洋温度。

2. 据前面所学完成如下分析:

比较同一纬度陆地与海洋气温与气压差异,并完成热力环流分析。

3.思考:7月份,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上。

4.读图观察南半球此季节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影响状况,南半球陆地面积较,海洋面积较,地表相对均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相对完整,呈状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高低压相间呈状分布。

读图2 -2-14“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分析(以北半球为例)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在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这就使它也仅保留在海洋上。

★季风环流的形成

1. 读图2-2-15,完成下表。

2.归纳:什么叫季风?。

3.结合图完成下表,具体分析各支季风的成因与特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多个学生展示)学生先说,然后课件展示知识框架。再次以课件形式对本节课做以总结。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这些规律具有全球性,那么对于小范围的天气、气候有有什么影响因素呢,下一节我们学习常见天气系统。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

九、板书设计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形成条件

2.过程

(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三)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三、季风环流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课前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把时间尽量多的留给了学生,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就整堂课来看有些内容处理还欠细致,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力求做的更好。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3课时)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掌握其基础知识二、二、预习内容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1. 大气环流

(1)概念:

(2)作用:

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分布:全球近地面共有___个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___个风带。其中,___个低气压带。

(2)季节移动:原因——地球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季____移,冬季____移;南半球夏季时____移,冬季时____移。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影响

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地表是海

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就使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大陆上为冷高压;夏季,陆地比海洋暖,大陆上为热低压。表现在随季节而改变的气压带和风带沿纬向的分布被破坏,北半球尤为明显。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根本原因仍是______作用,它是由海陆______差异和海陆______状况所决定的。即_____________差异导致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

(2)气压分布:

北半球7月: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被大陆上的__________切断。(此时大陆上为____压中心,海洋上为____压中心),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__________切断。(此时大陆上为____压中心,海洋上为____压中心)。

南半球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的特征。

4. 季风环流

(1)概念:盛行风向随________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

(2)成因:________________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但他并不是唯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3)东亚季风:成因________________ 风向:冬季________季风,夏季________季风

(4)南亚季风:成因________________ 风向:冬季________季风,夏季________季风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名称。

(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3)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4)掌握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重难点: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季风环流形成原因,东亚和南亚季风区别二、学习过程

1.看书明确大气环流的概念。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的大气运动。2.大气环流的形成:

第一步

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传③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

位置不移动)

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冷热不均产生了赤

道带和极地带,成因为热力因素所致。

第二步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

位置不移动)

阅读教材P41内容,结合图2-2-11思考:

小结:副热带气压带和副极地气压带在地球自转

的条件下产生,故为动力因素所致。高压控制下由于气

流下沉,降水较少;低压控制下由于气流上升,降水往

往较多。

6个风带的形成过程。填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小结:①地表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

道圈环流

②地表均匀的,太阳直射赤道圈环流。

③近地面出现个气压带个风带。信风带和极

地东风带的共同点是从较高纬吹向较低纬的,这样

会使气流的温度升高,不易产生降水;相反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易产生降水。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形的移动规律

读图2-2-12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并以赤道低压带为例,说明其移动情况。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移、冬季移;

★海陆热力性质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不考虑其他条件下,相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在同一季节(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受热快,温度高,温度低。冬季,放热快,温度低,温度高。

读图2 -2-13“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分析(以北半球为例):

1.该图所示为月份,北半球为季,陆地温度海洋温度。

2. 据前面所学完成如下分析:

比较同一纬度陆地与海洋气温与气压差异,并完成热力环流分析。

3.思考:7月份,气压带和风带 移动,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 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 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 上。

4.读图观察南半球此季节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影响状况,南半球陆地面积较 ,海洋面积较 ,地表相对均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相对完整,呈 状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高低压相间呈 状分布。

读图2 -2-14“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分析(以北半球为例)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在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 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 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这就使它也仅保留在海洋上。 ★季风环流的形成

1. 读图2-2-15,完成下表。 2.归纳:什么

叫季

风? 。 3.结合图完成下表,具体分析各支季风的成因与特点。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 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地球上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 .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 .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2.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北半球气压带基本成带状 B .1月份,亚洲高压切断赤道低压带 C .7月份,大陆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压带 D .南半球气压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有关季风的正确叙述是 ( ) 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因素 B .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在假设

的条件下形成

分布

赤道附近是

气压带

南北纬30°附近是

气压带 南北纬60°附近是

气压带

信风带在北半球是 风,南半球是 风 西风带在北半球是 风,南半球是 风

极地东风带在北半球是

风,南半球是 风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全

球共7

个气压带6

个风带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4.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①;②;③。

(2)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由于 ______________ 随季节变化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冬季向 ______ 移动。

(3)下列现象所出现的时间与图A所表示的时间相符的是()

A.东南沿海台风频繁

B.亚洲高压势力强大

C.华南开始进入雨季

D.印度一带盛行东北季风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极地高压和副热带高压成因相同

B.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是极地高压的一部分

C.南半球40°~60°之间吹西南

D.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

2.东亚东南季风的成因有 (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北印度洋洋流影响

C.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D.飓风

3.当亚洲高压势力强盛时 ( )

A .北半球为夏季

B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大

C .南半球为夏季

D .济南昼长夜短 4.1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极地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所有的气压带 5.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6.读图“亚洲季风图”,回答:

(1)图1代表的季节是 ,图2代表的季节是 。

(2)图1斜线部分的气压名称是 ;图2中位于世界最大大陆气压名称是 。

(3)图中A 表示 __ 季风,B 表示 季风。 (4)图2中C 季风的性质 。季风的成因: 。

(5)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原因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预习学案 1.大气环流

(1) 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叫作大气环流。

(2)①能够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②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热 冷 冷 冷

热 冷 热

热 冷 热

A

B

C

D

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7 6 3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北南南北

3.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热力热力分布 (2)副热带高热低压(亚洲低压)低高冷高压高低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4. 季风环流

(1)季节 (2)海陆热力性质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北东南

(4)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东北西南

当堂检测:

1.D

2.C

3.A 4.(1)东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西风带 (2)太阳直射点南(3)A

课后练习与提高

1.C

2.A

3.C

4. C

5. B

6.(1)冬季夏季 (2)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3)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4)湿热随着季节的变化,夏季气压带和风带的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为西南风

(5)亚洲东部,背依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比其他任何地区都显著。

初一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复习题及标准答案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知识导学: 短时间、经常变化 天气及其影响天气的特点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差别大 天气对人类的影响:交通、生活、生产、战争等 意义 天气预报生产过程 内容:阴晴、风、气温、降水等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卫星云图 天气符号识别简单天气预报图 污染指数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空气质量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 本节的重点是以熟练识别卫星云图中的基本色彩和常用天气符号的含义为基础,达到看懂简单天气预报图的目的。学习时,可以先从对比、区分不同颜色和符号的意义(形状)出发,结合制作天气符号卡片、识别天气符号竞赛、天气预报接力赛、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节目等活动,加强对它们的掌握。理解天气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本节的又一重点。学习时,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实例和亲身感受说明天气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天气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综合能力训练: 一、填空: 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的。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

气可能差别很大。 2、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风、和降水的情况。 3、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大小。温度是大气的程度。 4、风向是风的。风力是风的。 5、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来表示。 一、单项选择: 1、降水概率为100%表示;降水概率为0表示。 A、可能有雨,肯定无雨 B、肯定有雨,可能无雨 C、可能有雨,可能无雨 D、肯定有雨,肯定无雨 2、当天空布满云时,为;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 A、阴天、多云 B、多云、晴 C、阴天、晴 D、多云、阴天 3、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 A、大,有利;小,有害 B、大,有害;小,有利 C、小,有利;大,有害 D、小,有害;大,有利 4、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六级西风”的是。(图1) A、B、C、D、 5、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霜冻”的是。(图2) A、B、C、D、 6、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多云”的是。(图3) A、B、C、D、 7、下列天气符号,分别表示。(图4) A、小雪,中雨,暴雨,雨加雪 B、小雨,中雨,大雨,霜冻 C、中雨,大雨,暴雨,雾 D、小雨,大雨,暴雨,冰雹 8、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A、四季如春 B、长冬无夏 C、终年炎热 D、电闪雷鸣 二、综合题: 1、读城市天气预报图:(图5)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相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DOC)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气候学历经经典、天气气候到现代气候学的发展过程是科学观念的革命,它包括认识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变革,启示我们从系统中学习气候,学习气候又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个地球表层系统。 一、现代自然地理学与气象气候学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表层系统——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 2、气候系统与地球表层系统——几乎相互覆盖的研究客体,但重点不尽相同。 3、气候系统也包括了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几个子系统 4、其中,大气圈与自然地理系统其他圈层相互作用中,大气圈最为活跃,是联系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是形成自然地理要素地 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特点的主要背景之一,也是构成地球表层系统重要圈层 二、大气圈——是处于特定条件下及具有特定成分的气圈 1、气候系统如何起动与运动,其中的热力、动力过程 2、气候系统中各部分的联系,相互作用与耦合的整体过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候的综合性与地域的差异性,以及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与敏感性等 三、特定成分及其影响: 1、主要及微量成分 2、微量成分及其特殊作用:—温室气体 —平流层与臭氧层--生命保护层,

—三态共存,参与能量,辐射,及天气 过程 四、重力场对大气层的约束及影响: —在重力的作用下,以地面为下边界,绕地球旋转的圈层。 —影响之一:垂直层结的形成——大气分层: 水平尺度>>垂直尺度。 五、对流层: 是深受下边界(热力及动力)影响的大气最底层,集中了80%的大气质量,也是大气圈层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 六、水汽对大气状态影响之——湿空气状态方程 七、微量气体: 在气候系统中存在着短周期的微循环,成分可变。含量虽少,但对热辐射非常敏感,因而对大气热状态影响很大,人类活动参与了微循环一可造成对大气行为有意或无意的干扰。 影响举例:臭氧层 问题:地面条件如何影响大气活动(热力及动力)—相互作用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气候系统物理过程之一 太阳能启动气候系统的物理过程—形成全球温度差异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以及周期和非周期变化。地气间的热能交换过程是地表系统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它从能量上把几个圈层连接在一起。 一、太阳能进入气候系统 1、主要途径:太阳辐射能地面大气 太阳短波辐射经大气削弱到达地面,吸收成为地面热能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章节测试习题(18)

章节测试题 【答题】读图判断,世界最寒冷的地区位于______洲. 【答案】南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气候分布。 【解答】从图中可知,世界最寒冷的地区位于南极洲,原因是该大洲纬度高、海拔高。 【答题】根据以上分析,你认为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因素包括______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等. 【答案】纬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全球气温的分布特点。 【解答】根据以上分析,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因素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等。 1.【综合题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答题】A地气候类型是______,分布面积最广的大洲是______洲。该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与______图(填序号)相吻合。 【答案】热带雨林气候南美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气候类型的分布。 【解答】A地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大洲是南美洲。该种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与①图相吻合。 【答题】B地的气候是______,其气候特征与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相吻合的图是______(填序号),从图中可知该地气候的特征______该种气候分布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_。 【答案】热带沙漠气候②全年炎热干燥非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气候类型的分布。 【解答】B地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与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相吻合的图是②,从图中可知该地气候的特征全年炎热干燥,该种气候分布面积最大的是非洲。 【答题】C地气候是______,该种气候分布在______,该种气候的降水集中在 ______(季节)。 【答案】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夏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气候类型的分布 【解答】C地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该种气候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该种气候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答题】③图代表的气候类型是______,该种气候的特征是______,此种气候分布面积最大的大陆是D______大陆。 【答案】冰原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南极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的主要的气候类型、分布及特征。 【解答】③图代表的气候类型是冰原气候,该种气候的特征是终年严寒,降水稀少,此种气候分布面积最大的大陆是D,即是南极大陆。 2.【答题】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 A. 非洲 B. 南美洲 C. 亚洲 D. 北美洲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气候类型的分布。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 、 、 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 、 。 ⑶影响:天气对 、 、 、 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的内容: 卫星云图: 表示海洋、 表示陆地、白色表示 。 不同地区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 ,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1~50 优 二级 51~100 良 三级 100~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0~300 中度污染 五级 >300 重度污染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圈的组成 请同学们看课本35页的一二段内容,思考下 列问题。 (1)低层大气组成成分有哪些?各成分的主 要作用又是什么呢? (2)干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气体是什 么?有什么作用?CO2和O3呢? (3)形成降雨需要什么条件? 点拨:固体杂质作为一种凝结核,吸附周围大 气中的水汽,吸收的水汽越多,质量就越大。 当它的质量超过空气的承受力以后就往下落, 形成降雨 承转:我们人类活动会不会对大气产生影响? (连一连(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干洁空气、水汽、固体 杂质) (氮气和氧气) N2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O2 维持人类和生物生命活动的必需 物质 CO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 温度 O3大量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 护伞” 不会。(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 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学生回答)(工厂排放的气体废弃 物、乱砍滥伐、含氟的制冷设备) 的外部圈层 通过自 己探索一系 列的问题明 白底层大气 的主要成分 及各成分的 的作用 (强调 二氧化碳所 占比例不是 很高,但是对 我们生产生 活很重要) 树立辩 证的思维,人 类会影响大 气圈 课堂检 测巩固 承转:看来大家对大气的组成掌握的不错,接 下来我们看大气的垂直分层,结合课本36页, 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划分的依 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划分的依据: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 因为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 解释为什么 对流层与人 类的关系最 密切。

层反射) 【板书】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 展示:月球白天、夜晚气温对比图,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月球的昼夜温差那么大呢? 【板书】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教师:空气中的大分子和微小粒尘埃还会散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我们看到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颗粒较大的尘埃和小水滴对各种波长的光都具有散射作用,所以阴天天空灰蒙蒙的。 (学生回答) 因为月球没有大气,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吸收,温度高,晚上又把吸收的太阳辐射全部放出,温度急速降低。所以昼夜温差大。而地球表面有大气,白天,大气会削弱一部分太阳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不至于太高,晚上大气对地球表面具有保温作用,所以温度不会太低,昼夜温差小。 思考一:夜间,晴朗的天气和多云的天气,那种情况下气温高,为什么?(大气逆辐射) 思考二:比较甲乙两地的昼夜温差大小,并说明原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想一想:深秋到第二年早春,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 北方每到深秋,农民常常在田间燃烧柴草秸秆,人为的制造大量烟雾,这是为什么呢?(大气逆辐射)(学生回答)(多云的天气)晚间天空 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散失的热量少, 气温高。 (学生回答)甲地天气晴朗,乙地天 气多云。甲地昼夜温差大。因为天气 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弱,气温较高;夜间大气对地面的 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 乙地昼夜温差小。因为多云天气,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气温较低;夜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用强,气温较高。 通过对 案例学习和 探究,提高观 察问题、分析 问题的能力, 锻炼自主学 习和探究的 能力 巩固练 习,及时反馈 课堂效果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部分天气(含答案) 下图是北京天气预报软件截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示一周内的天气状况是 A.周三有雾霾B.周四雨夹雪 C.周五的气温日较差最大D.周五后降温,北风渐强 2.图示时期,北京可能在举办 A.玉渊潭冰雪节B.北海端午游园会 C.香山红叶节D.大兴西瓜节 3.造成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大气静稳无风②汽车尾气排放③燃煤污染④工业废气排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曾描写“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完成下题。 4.诗中描写的天气现象与其预报符号,组合正确的是 A.大雪——B.台风—— C.沙尘暴——D.微风—— 下表是小红从天气预报网站上查询到的北京某月10日和11日两天的天气及相关信息。据此,回答下题。

A.气温日较差大B.白天气温高C.白昼时间变长D.夜间气温低 6.11日的天气状况是 A.白天阴B.白天多云C.夜间有雾霾D.夜间雨夹雪 7.表中预报信息的日期最有可能出现在 A.1月B.4月C.7月D.10月 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中心城市某年7月29日的实时天气预报。读图,完成下题。 8.该城市是 A.广州B.拉萨C.北京D.乌鲁木齐 9.该城市居民当天出行,根据天气预报应做出的判断是 A.昼夜温差大,应备棉服保暖B.西北风强,应备面纱、口罩 C.有阵雨,湿度大,应备雨伞D.白天日照强,适合做日光浴 读东平县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A.正午12点B.约14时C.日出以前D.子夜11.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D城有__________雨,气温__________。 (2)若要去A城游览,需要带雨具,因为A城有__________。 (3)其中有城市明天可以正常举行运动会,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城。(填代号) 【参考答案】 1-5:CCBCC 6-10: BBBCB 11.(1)小;2-9℃ (2)有中到大雨 (3)F 第二部分气候(含答案) 1.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是气温年变化图B.该图是气温日变化图 C.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D.气温日较差大约是10℃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第3课时)

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一: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设计思路】 本课旨在通过对“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复习,让学生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及气候类型的分析与判断等重要考点,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建构“大气运动”“气压带与风带”“天气系统”的知识框架;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复习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学会用地理图表来分析掌握大气运动、气候特征、天气变化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在用图时,坚持图文结合,“以图释文”“以图代文”,从图中寻找地理事实和地理分布、地理概念等,培养读图能力和空间概念。 第三课时: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气压带与风带”。其具体要求是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的一般规律、结合气候统计资料说出主要气 候类型的特点。 2.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能够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3.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根据气候的分布、成因、特 征等方面判断主要气候类型。 4.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重难点分析】 依据《考试说明》,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掌握气候类型判断 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即根据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等方面判断主要气候类型”。 1、复习重点: 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即根据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等方面判 断气候类型。 2、复习难点: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课前准备】 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结 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 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读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略图和伦敦市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大不列颠岛南部地区() A. 全年温和湿润 B. 晴天多,光照强 C. 7月热浪滚滚,稻花飘香 D. l月白雪皑皑,天寒地冻 (2)一艘由上海开往伦敦的万吨货轮,走捷径需经过() A. 巴拿马运河 B. 苏伊士运河 C. 土耳其海峡 D. 霍尔木兹海峡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读伦敦市气候资料图可知,大不列颠岛南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故选A。(2)一艘由上海开往伦敦的万吨货轮,走捷径需经过太平洋-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所以选B。 【点评】(1)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常年受温和的盛行西风的控制,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温差较小,冬不冷夏不热。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 (2)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2.2019年1月25日,巴中市气象台发布,受北方强冷空气与寒潮影响,巴中市通江县出现最低气温-7.2℃,该温度是自建站以来的最低温。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8℃,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 A. 农业生产 B. 交通 C. 人们生活 D. 旅游(2)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每年夏秋季节,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一、单项选择题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A.天气 B.气候 C.温度 D.季节 2. 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A.1月、7月B.7月、1月C.6月、12月D.8月、2月 3. 有关气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 B、一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方突出 C、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气温高 D、沿海湿润地区年温差大 4. 下列地区中,降水较多的是() A、赤道地区 B、南极地区 C、大陆内部 D、山地背风坡 5. 全世界降水空间分布是:() A、由两极向赤道减少 B、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多于西岸 D、内陆降水多于沿海 6. 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A.气压和风力B.气温和降水C.温度和降水D.气温和温差 7. 在国际中长跑比赛中,一些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常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 A、他们长期适应东非高原热带草原地理环境的结果 B、他们为了改变贫困的生活,努力训练的结果 C、他们以野生动物为主要食物的结果 D、东非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东非高原的选手耐力好 8. 分布在南北纬300---400之间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图 3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9. 读右图,镇江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全年湿润。下列与这一气候 特征相一致的气温、降水坐标图是( ) 10. 夏季的白天,陆地和海洋受热情况是( ) A 、陆地增温快,比海洋热 B 、陆地增温快,比海洋温和 C 、陆地增温慢,比海洋冷 D 、海洋和陆地一样热 11. 按照一般规律,下列地点中温度最高的是 ( )A 、10°S B 、45°S C 、30°N D 、60°N 12.天气符号 表示的天气是 ( ) A .沙尘暴 B .寒潮 C .台风 D .霜冻 13.下列地区中,易受该种天气影响的是( )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西北地区 D .东部沿海地区 读图3“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3—15小题 13.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 A.1月 B.5月 C.8月 D.10月 14.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 ) A.5℃ B.10℃ C.20℃ D.30℃ 15.该气候类型为(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 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方法与过程: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 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说明]: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二.新课讲授 (一).天气及其影响什么是天气? ①天气 的概念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 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 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 夏短风和日丽天气与人类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 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 b.介绍最近这 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 ② 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 产的例子. 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

2.2.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难点】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读课本35-36页文字部分和图2-2-2了解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2、通过动画演示大气的受热过程,使学生直观的了解、理解大气的保温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对大气环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格陵兰岛冰川融化”视频。教师提问全球气候变暖的形成与哪些因素相关?设疑导入。 〈二〉预习交流 多媒体显示: 1、低层大气成分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其中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固体杂质各有什么作用? 2、大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否会发生变化?请举例说明。 3、根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大气可分为几层?各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 教师板书:大气——组成 学生活动:小组内交流,并展示预习情况

教师点拨: 、屏幕显示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并点拨重点掌握臭氧、二氧化碳、水汽1 的作用;、点拨“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的读法。2 教师板书:结构大气——〈三〉合作探究探究一 多媒体显示: 大气结构总结表格

特点与人类的 关系天气现气温垂气流运动状况直变化象 对流层平流层大高层气 学生活动:小组内合作探究,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并展示讨论的成果。 教师点拨:对流层中地面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上冷下热——对 流运动,并且多固体杂质和水汽,所以天气现象多变。 抢答:展示的题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过渡:对流层及平流层气温变化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大气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哪 里?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的能量源泉,让我们来了解太阳辐射的一些特性。 1 : 知识补偿太阳辐射指导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是可见光部分,属于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探究二 多媒体显示:大气削弱作用动画; 1、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哪三种形式?、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主要物质有哪些?分别吸收了太阳辐射的哪部分能2 量?? 3、为什么多云的白天通常气温较低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小组讨论完成探究二。教师点拨: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被吸收得很少,绝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含答案)5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全球气接变暖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 B.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 C. 大量人工造林 D.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 (2)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下列哪个做法不可取() A.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B. 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 C. 超市购物使用环保购物袋 D. 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人类活动可以对气候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里的化学肥料会污染土壤,对气候影响小;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灾害频繁。D符合题意。 (2)节能减排,绿色出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是对森林(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破坏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是错误做法;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2.读各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下图中阴影部分是一种热带气候的分布范围(赤道附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气候是: 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2.下面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能表示该气候类型的是: A.B.C. D. 3.有关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②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多于内陆 ③同纬度,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高④南半球等温线平直,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乞拉朋齐,当地降水格外丰富主要是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A.海陆因素B.纬度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 5.下列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B. C.D. 读甲、乙两大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甲洲气候类型大致以赤道为轴对称分布,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河流7.关于乙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高山高原气候为主 B.缺少寒带气候类型 C.温带气候类型面积广大 D.西部因海陆位置影响,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8.下列活动,哪项与地理有关() A.早睡早起B.步行上学 C.读书、看报D.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9.图中容易形成降水的地点是()

A.A B.B C.C D.都不易形成降水 10.读某月太平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图,太平洋海水表层水温的分布特点是() A.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稀疏 B.大致由低纬向高递减 C.北半球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D.沿北回归线,大洋西岸低于大洋东岸 11.每年四月前后,我们惠来大部地区会出现“回南天”的天气,空气湿度相当大,与之有关的气候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2.春季,河流流量显著增大的现象称为春汛,河流出现春汛的原因是多样的.读“哈尔滨气候资料表”(此数据亦可代表我国东北地区整体气候特征)和“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流量年变化曲线图”。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读“气温日变化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左右() A. 2时 B. 10时 C. 12时 D. 14时【答案】 D 【解析】【分析】气温日变化:日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读图可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左右。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学生能够从所给的图中找到信息并得到答案是学生能力的一种提升,平时要多加训练。 2.读各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2)对各地气候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B. 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C. 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D. 丁地是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1)A (2)D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地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属地中海气候;乙地终年温和湿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地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属热带季风气候;丁地全年高温多雨,属热带雨林气候。故选A。(2)甲是地中海气候,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丙是热带季风气候,丁是热带雨林气候,故选D。 【点评】(1)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温和的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大陆西岸,其中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2)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3.读郑州市2019年1月18﹣22日空气质量指数与天气状况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郑州市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一天是() A. 1月19日 B. 1月20日 C. 1月21日 D. 1月22日 (2)对郑州市空气质量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天气是() A. B. C. D.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题中郑州市1月19日空气质量指数达到209,在这几天中最为严重; (2)阅读表格资料可知,对郑州市空气质量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天气是西风6级;读图 可知,表示雾,表示西风6级,表示多云,表示阴;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B; 【点评】空气质量级别分为六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方地区的农业主要是() A. 河谷农业 B. 水田农业 C. 旱作农业 D. 绿洲农业(2)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能够反映北方地区的是()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 1.【答题】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图,数值关系为a>b>c。若三条线为等高线,则①、 ②两地代表的地形分别是() A.山脊山脊 B.山谷山谷 C.山脊山谷 D.山谷山脊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地图。 【解答】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为陡崖。据图可知:如果a>b>c,①则是向海拔高处凸出,所以为山谷,②则是向海拔低处凸出,所以为山脊,故本题选D。 2.【答题】关于南非所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非洲南部 B.位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 C.位于热带 D.位于高纬度地区 【答案】A 【分析】本题是对南非的基础知识考查。 【解答】读图可知,南非位于非洲南部,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位于南温带;位于中纬度地区;故答案选A。 3.【答题】甲乙两幅气候资料图,与德班的气候吻合的是() A.甲图 B.乙图 C.两图都是 D.两图都不是 【答案】A 【分析】本题是对世界气候知识考查。 【解答】读图可知,德班位于南半球,一月份气温应高,七月份气温最低,故答案选A。 4.【答题】对比甲乙的气候,说法最准确的是()

A.气温都是冬冷夏热 B.降水都是冬多夏少 C.气温年较差相差不大 D.气温年较差相差很大 【答案】C 【分析】本题是对世界的气候知识考查。 【解答】读图可知,甲图气温都是夏冷冬热;甲图中降水夏多冬少;气温年较差相差不大;故答案选C。 5.【答题】通常用下列哪种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A.等降水量线图 B.世界气候分布图 C.降水柱状图 D.气温年变化图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解答】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表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选:C。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学案及答案

临清实验高中高一年级地理新授课学案 编写人:冯继贞审核人:高一地理组使用日期:2013-11- 11序号:9 课题: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 【学习目标】 1、记住大气圈的概念、组成与结构 2、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自主学习】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 (1)____:含量最多,生物体内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氧:维持________________必需的物质。 (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________________。 (4)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气的垂直分层 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________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1、吸收:具有 太阳辐射: 2、大气保温作用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3、意义: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升高了晚上的最低气温;降低了气温的日较差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精讲点拨】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A________________到达地面,地面吸引A而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放出B______________(长波),大气强烈吸引B而增温。3.“大气返大地”:C________________把热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探究材料】 据报道,俄罗斯20XX年首艘货运飞船“进步号”,于20XX年2月5日与国际空间站实现自动对接。国际空间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昂贵的项目”,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 1.飞船“进步号”穿过的大气圈是由哪些物质组成? 2.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以将大气层分为哪几层?“进步号”运行轨道在哪层? 探究点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探究材料】 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第23集有这样的场景:深秋季节广袤的东北平原上,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霜就要来了,为了不让农作物受冻害,主人公朱开山一家决定堆草薰烟防霜冻。众乡里来帮助朱家抗霜,他们把农作物的秸秆和杂草运到田间地头,一堆堆放好。在霜头来临时,点燃一堆堆秸秆,田野上空弥漫着一层浓浓的烟雾,众人齐心协力抗击霜冻成功了。霜冻会对农作物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当地农民一般采取覆盖抗霜、喷水抗霜、加热抗霜、烟雾抗霜等方式,减轻霜冻造成的损失。 1.利用熏烟的方法防霜冻的原理是什么? 2.为什么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呈橘红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