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加工企业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价值流管理的应用研究

配套加工企业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价值流管理的应用研究
配套加工企业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价值流管理的应用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配套加工企业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价值流管理的应用研究

姓名:董宏德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物流工程

指导教师:杨东;滕毅

20080501

摘要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幅变迁,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已是不争的事实,顾客需求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近年来,在如此艰难的经营环境之下,企业为求生存与发展,精益生产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实现准时生产,消除生产过程中一切不必要的浪费。它要求企业只按订单生产必需的产品,并且仅按必需的数量,在必需的时间生产出来,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价值流图析是实施精益生产的起点。通过价值流当前状态图的绘制,可以使生产管理人员有效地发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利用精益化的技术和工具思考改善的方法和措施,进而制定价值流未来状态图。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对精益生产理论和价值流管理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的情况进行研究后,详细地介绍了价值流图分析的步骤和过程,然后运用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和手段,对飞鹏公司集流管组件项目进行了专门的实施应用研究,探讨了如何在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应用价值流图分析技术,降低成本,缩短生产提前期,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Abstract

The intensive competi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due to the enormous change of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which respond to customer’s requirement for fewer quantity and more variety. In recent years, Lean Production popularizes has been popular worldwide. The basic idea of Lean Production is to eliminate any waste i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realize Just-In-Time production. It demands enterprise to produce the necessary products at the necessary time and quantity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customer.

Value Stream Mapping is the starting point to achieve lean production. Via drawing the current value stream map, production managers can find the problem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ith lean production techniques, they can improve the process effectively and design the future value stream map. In our research, after studying the theory of lean production value stream management, we describe how to do value stream mapping. Finally, we analyze the value stream management project introduced in Feipeng Company, and show how this project can help them decrease cost, shorten production lead time, as a resul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Feipeng Company is increased.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董宏德

日期:年月日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董宏德指导教师签名:杨东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绪论

世纪的交替伴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幅变迁,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变化迅速的买方市场,这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不断地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

经济全球化已导致一国经济发展超越本国国界的范围,与国际经济的联系不断扩大和深化,进而达到相互融合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它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种形式:一是贸易自由化,二是金融全球化,三是投资自由化,四是生产全球化。现阶段WTO 是经济全球化的最新表现形式。

全球化不只是把产品销到别国或到某个海外地方办厂,一个企业只有真正整合运用全世界不同地区的资源和市场来发展,才算做到真正的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经营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保障。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使企业竞争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由原来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逐渐为企业所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供应链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各国的学者和企业家都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很多的探讨和研究。那些不能为最终顾客提供顾客承认价值的供应链终将遭淘汰。

就制造业的生产方式而言,已从大量生产方式向准时制以及精益生产方式变迁,并进一步向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以及精敏生产方式演变。精益生产方式源自于汽车制造现场的应用,与福特制的大量、充斥浪费的生产方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想法在于消除浪费。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供应链全球化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全球化市场里,中国企业有机会把产品销往全世界的同时,也要面对来自全世界的竞争,最终只有拥有最大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如何增大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不是由一个企业决定,而是由从原材料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管理过程决定。

我们在不少配套企业看到了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景:当有紧急的销售订单、部件短缺、促销方案计划调整,或者其它不确定的因素发生时,物流、

生产、仓储、主管和相关人员工作量普遍超负荷,救火和追料……成为配套企业特有的风景。配套企业如何来解决上述问题?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强调协同和整体效应。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配置思想和战略方法,它强调把相关的业务集成到一条链上,共同运行,共享资源,从而达到1+1>2的效应。大多数中国企业对资源的单一管理能力强,但在整体资源的整合上浪费较大,致使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与利用。所以,中国配套企业需要加强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学习,学会利用供应链管理来配置资源的能力。

1.1.2 大规模定制条件下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对供应链管理提出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制造业由工业化时代迈进信息化时代,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统一市场向多元化转变的速度在明显加快,需求变得不可预测;过去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客户越来越挑剔,已经不满足接受厂家提供的多样化产品;技术更新加快,产品开发周期、生命周期短,市场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来满足顾客对低成本、高质量、个性化的产品的渴求。大规模定制生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大规模定制,是指针对每一位顾客的特殊需求,在大规模生产和技术准备的基础上单独设计和制作某种产品,以符合每位顾客的特定需要。这是一种崭新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它把大规模生产的低成本和以顾客为中心的定制生产这两种生产模式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牺牲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大规模”与“定制”这一看似矛盾的组合,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管理模式的新的发展趋势。

大规模定制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它是一种拉动型的生产模式;大规模定制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为支持,它必须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这要求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保障,Internet 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企业能够快速地获取客户的定单,CAD 系统能够根据在线定单快速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柔性制造系统、CAM 等技术保证迅速生产出高质量的定制产品;大规模定制以模块化设计、零部件标准化为基础,大规模定制充分利用了大批量生产方式的优点,通过模块化设计、零部件标准化,可以批量生产各模块和零部件,减少定制产品中的定制部分,从而大大缩短产品的交货提前期和减少产品的定制成本;大规模定制以质量为前提,它要求企业的差错率只能为零,因为产品是定制的,客户退回的产品无法像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一

样还可以销售给其他客户,大规模定制企业必须尽最大努力保证产品的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大规模定制以精益为标志,在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中,企业与消费者是一对多的关系,企业以不变应万变,而在大规模定制经济中,企业与消费者是一对一的关系,企业面临的是千变万化的需求,因此,大规模定制企业是一种精益组织,这种精益不仅体现在柔性的生产设备、多技能的人员,而且还表现为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大规模定制以竞合的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在未来市场经济中,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大规模定制经济中,单个企业的能力是有限的,大规模定制企业必须与其供应商建立起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共同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企业如何在大规模定制的市场需求条件下管理、优化、整合、提高自己的供应链,满足客户要求,同时实现与同行之间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它向所有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3 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紧迫性

中国经济实现了连续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尤其近三年连续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10%。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动下,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面向国际市场。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进出口发展潜力仍较大。一是未来十五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我国GDP总量将超过26万亿元,人均GDP将超过2000美元。“十一五”规划将为进出口增长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二是国际市场空间仍然较大。未来十五年仍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按照国际贸易增长6%、我国出口增长10%左右计算,2020年我国可能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贸易大国。数量确实上去了,但质量和效益还不高,我国离贸易强国还有距离,我们急需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从出口看,目前“层次较低、档次较低、品牌较少、收益较少”的特征非常明显。我国出口的55%靠加工贸易或外资企业,处在低级的加工层次,自己掌握研发和营销这两个利润丰厚的核心环节的产品不多。如我国是DVD出口大国,但在DVD的57项关键技术中只掌握9项。我国企业拥有自主商标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不足10%,名牌更是寥寥无几。我们是“生产能力强,交换能力弱”。虽然有人称中国为“世界制造中心”,但很少有人称我们为营销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因为我们在利润丰厚的流通领域能力弱,只拿到一小部分利益,在国际交换中处于分工的低端。

形势所迫,我们必须加快转变我们制造企业的自身发展方式。首先是增强核心竞争力。抓好自主研发能力和国际营销能力两个关键环节,大力培育自有品

牌,支持自主知识产权商品出口,提高出口附加值,由“出口创汇”向“出口创利”转变。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创出自己特色,培育中国自己的世界级跨国公司。其次,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由简单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高端加工转变,改善国际分工地位,增强对产业和经济的带动作用。第三,发展绿色贸易。限制资源型和高耗能商品出口,保护我国战略性资源和自然环境,同时要注重进口资源、能源、技术。第四,对外发展服务贸易,对内加强自身供应链管理。今后必须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不断提高国内服务业层次和水平,推动我国服务贸易迈上新台阶。积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尤其是供应链的管理,向第三利润源(供应链)要效益。

中国企业如何加强自身管理,努力提高自身科技水平,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已成为目前最迫切要求。对于配套企业由于目前还是OEM的制作模式,自身花在研发的投入比较少,销售渠道也比较固定,但在激烈的竞争下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成为在市场中立足的关键。所以对于配套型制造企业来说,实施精益化生产,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缩短交货期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1.1.4 配套加工企业的特点

配套加工企业与品牌制造商之间有不同的特点,他们往往是一些品牌制造商的中间产品生产厂商,作为品牌厂商的零部件来源,配套加工企业具有下列一些特点:

第一,一些专业的配套加工企业对自己的定位越来越明确,并按照这种定位具体调整自己的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在专业化上做大做强。

第二,重视自己的OEM业内品牌建设,强调其在技术、质量、管理方面的优势。OEM专业制造商不需要做品牌形象,是说它无须向普通消费者做品牌宣传,而对业内的宣传、在行业中做OEM品牌,使更多的潜在的需求方了解自己的优势还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重视成本与质量改进,强调生产制造的柔性,以提升配套加工企业的客户化、定制化能力。配套加工企业往往没有自身的品牌,因此其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成本和质量上,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期是配套加工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此,精益生产的实施和运用对配套加工企业非常关键。

第四,配套加工合作深度加强,向着规范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诚信障碍在逐渐得到克服,产品质量在不断得到保证。过去,结算问题、价格问题、质

量问题一直是困扰合作双方的主要问题,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但近年来得到了改善。由于过去在质量-价格方面上当吃亏已经给了不少企业以教训,品牌企业对价格过低问题的害处看得越来越清。而不讲信誉、质量低劣的供应厂越来越难有生存的空间。市场竞争深化的结果是淘汰了一些弱势企业,规范了双方的合作行为。

1.2 精益生产与价值流管理的研究现状

1.2.1 精益生产的研究现状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LP) 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项目组(International motor vehicle program, IMVP)的研究者 John Krafoi 给日本汽车工业的生产方式起的名称,之所以用“Lean”这个词是因为与大量生产相比,精益生产只需要一半的人员、一半的生产场地、一半的投资、一半工程设计时间、一半新产品开发时间和少得多的库存就能生产质量更高品种更多的产品,一个精益产品一般有不多于10% 的浪费,精益产品的开发包含众多相关的技术,包括供应商的参与跨部门的团队并行工程,每个项目各方面的综合,以及每个项目的战略管理,精益生产是基于需求流而生成看板为根据的精益系统[1]。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原理又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是继大量生产(Mass production, MP)方式之后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一种生产方式是新时代工业化的象征通常通过采用精益生产方式生产率可提高20%生产周期可减少50%~90%[1]。

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于精益生产的研究领域可以大致分为:(1)制造领域的工艺、设备(缩短整备时间);(2)制造规划与控制;(3)人力资源;(4)产品设计;(5)供应链管理;(6)顾客关系(价值流)等议题。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制造规划、实施控制、精益企业生产流程的特性。国内关于精益生产的相关研究,虽然出现了一些,但大多是集中于制造管理与供应链两大层面,而缺乏系统性的串联和整理,片段思考对精益系统本质的理解和普及实施意义不大。

1.2.2 价值流管理的研究现状

精益思想要求精确地确定特定产品的价值,识别出每中产品的价值流,使价值不间断地流动,让用户从生产者方面拉动价值,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在

精益化过程中如何运用价值流分析解决从客户的角度确定价值,运用价值流识别浪费是价值流管理主要任务。

价值流中包括了增值和不增值的活动。顾客需求是价值流的源头,是驱动企业生产的原动力。价值必须得到最终顾客的承认。通过在价值流中找到那些是增值的活动、那些是可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的活动,就可以发现浪费现象并及时予以消除,从而使创造价值的各项活动顺畅地流动起来,企业必须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精益化革新活动来努力实现并加以保持。这就是价值流管理的核心思想[2]。

对于价值流的研究,最早是由丰田公司的总工程师Taiichi Ohno和Shigeo Shingo先生首先提出的,主要是帮助研究者或者是专业人员确认每一个价值流中存在的浪费环节,并且找到消除这种浪费或者说减少浪费环节的合适方法。但是这种模式的提出,最早是基于生产率为导向的,而不是以质量为导向的。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生产率的提高会造成更加精益的运作,因此有助于暴露系统中存在的浪费和质量问题。这样,系统地消除浪费也就是系统地消除造成产品质量低劣的各种因素,以解决制造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3]。

大野耐一认为,从内部制造环境的前后联系来看,基本上可以将业务活动分为3种类型:非必需的非增值业务活动、必需的非增值业务活动以及增值业务活动[4]。

由于价值流观注的是整个增值和非增值流程,也就是说从需求的形成到原材料的来源,再到顾客接受产品的过程,所以消除整个过程的浪费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琼斯将丰田生产系统哲学引入到仓储系统中,他将各种浪费重新命名为过量生产、等待运输、不适当的加工、不必要的库存、不必要的移动、瑕疵。

针对7种浪费,7种新的研究工具提出。他们分别是流程活动图来自于工业工程;供应链反应矩阵来自时间压缩;产品多样性漏斗图来自于作业管理;质量过滤图需求放大图来自于系统动力学;决策点分析以及实体结构图。这些工具的使用使原先没有凸显出来的浪费大量地显现出来,使我们更清楚地识别了浪费[5]。

为了能够在短期内更有效地更准确地使用工具去识别浪费,1995年研究人员提出了价值流图,它为种工具地选择组合提供了更有效地识别方法[6]。

目前研究的专业己经将价值流管理作为一项研究的课题,主要的研究成果有价值流管理的研究,关键流程创建全景图将公司活动视为价值流的一部分,价值分析时间图,精益物流游戏,供应链内需求放大的确定与其消除,以及流程再造等方面。

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学者和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很早就开始关注供应链,他们不仅仅在理论上研究,并且已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中。非常著名的像GE公司运用6西格玛优化企业全球供应链管理。关于价值流的研究主要有美国人唐?泰平等人写作的关于价值流管理的八个步骤[16],它详细描述了如何实施价值流方法;另外还有美国人詹姆斯?沃麦克和英国人丹尼尔?琼斯合著的精益思想[17],更进一步从理论高度系统地研究了精益理论,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价值流管理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尤其在消除浪费方面,它具有其他任何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1.3 价值流管理实施的成功案例与存在的问题

1.3.1 价值流管理实施的成功案例

50年代初,日本要发展汽车工业,年轻的工程师丰田英二到福特公司的汽车厂取经。他并没有向欧洲一样,全套搬用福特的大量生产方式,而是根据日本的国情,进行了一系列新的的探索和实验,提出了JIT的制造理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施证明丰田的JIT模式是当代最有效的管理模式。JIT的核心思想是消除一切浪费,它与价值流管理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所以可以说丰田模式是实施价值流管理最成功的典范[18]。

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商——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大挑战。首先由于冷战结束军用飞机发动机的需求急剧下降,而商用发动机的需求又不稳定。更令人担心的是各航空公司都使用库存的喷气发动机零件进行飞机维修,而不是从普拉特公司订购新备件。其次,更糟糕的是,普拉特公司及其两个竞争对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英国劳斯-莱斯公司此时都被为开发下一代喷气发动机所作的总计30亿美元的高额支出困住了。幸运的是,在这危机关头,联合技术公司的几位主要高级领导,都已经熟悉精益原则了。他们决心把贯彻精益思想作为挽救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最佳途径。结果,在销售额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经营业绩还是从1992年和1993年分别亏损2.83亿美元和2.62亿美元,反弹为1994年和1995年分别盈利3.8亿美元和5.3亿美元。普拉特-惠特尼公司为全面引进精益原则的工作赢得了时间,并且具有决定下一步做什么的极大自由度。

德国保时捷公司是欧洲企业实施精益制造,通过价值流管理度过难关的又一例证。上世纪80年代,保时捷公司由于管理理念的陈旧和德国马克的升值,使整个企业陷入了困境,销售额逐年下跌。任何一个理智的旁观者都会断言保

时捷公司即将死亡。然而,保时捷掌握了精益思想,从死亡边缘起死回生。象征公司新生的指标的变化令人吃惊。产品开发周期从1991年7年缩减到1997年的3年;产品生产周期从1991年的六周缩小到1997年的三天;人工从1991年的120下降到1997年的45;下线汽车缺陷指数从1991年的100下降到1997年的25;在销售额连续下降的条件下,利润从1993年的-2.39亿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2亿元。

1.3.2 当前我国价值流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价值流管理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但是我们还是看到很多失败的案例。

在我国已有很多企业实行过各种各样的先进的管理方法,但总体效果都不明显。甚至有些反而破坏原有的体系,而新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致使企业陷入困境。例如,广州某电容器制造企业花巨资购置和培训了大量人员花两年时间上马的ERP系统,由于企业内部整体管理落后,最终导致整个体系失效。企业不得不放弃先进的系统回到过去原始的手工操作系统。浙江某知名的民营企业在实行价值流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内部历史数据不完善和员工记录的随意性,导致管理层在运用这些数据决策时产生严重后果,直接经济损失愈亿元。同时,还有在过去几年中国家大力推广的6西格玛,现在很难在国内找到一两个可以称道的典范。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没有成功实施价值流管理,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高层没有充分重视,支持力度不够

价值流管理必须改变企业原有多年的运作模式,牵涉到多个职能部门,如果没有高层的强有力支持,是不可能实施成功的。而我国的许多企业老总认为该工作交给一个生产部门的领导就可以了,开一次会后就放到一边。

(2)不能贯彻持续改善的思想

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实施价值流管理中,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暂时的项目来对待,认为通过几个月的价值流改善项目就可以大功告成,以后什么都不用做了。许多企业刚开始搞得很热闹,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没有持续改善,一段时间之后就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又回到实施前的老状况了。

(3)精益思想淡薄,人员培训不足

价值流管理在开展阶段,由于员工的精益意识、技能等跟不上,会经常造成停线等问题,往往会让人觉得还不如过去的方式好,从而使部分员工丧失信

心。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前期的人员培训工作做得不够。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

1.4.1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作者在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参与了广东南海飞鹏塑胶金属有限公司集流管组件的价值流分析与改造项目,利用价值流图分析技术对飞鹏公司集流管组件的生产流程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运用工业工程技术、精益生产原理,结合飞鹏公司的生产实际情况,对集流管生产车间的计划管理、生产加工过程、现场物流、生产现场管理等进行分析,提出了集流管生产的价值流未来状态图以及相应的改进方案,并予以实施。该项目极大地优化了飞鹏公司集流管生产流程,降低了产品库存,同时也缩短了提前期。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为绪论,在绪论这一章我们首先提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接下来对国内外关于价值流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和研究,最后提出本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内容。

第二章为精益生产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这一章是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章里,我们首先回顾了生产方式的历史演进及精益生产方式的提出;接下来我们讨论了精益生产的五大原则;然后我们对精益生产的体系架构作了介绍;最后我们总结的几种重要的精益生产的方法与技术,

第三章为价值流图析技术,这一章是本文的技术基础,在这一章中,我们详细介绍了价值流图分析的基本流程。

第四章为改善前飞鹏公司的价值流分析,在这一章中,我们运用价值流图分析技术,通过对工艺流程的分析,关键工艺数据的获得以及物流和信息流状况的分析绘制了集流管组件的当前价值流图,并且提出了改善的机会。

第五章是如何设计飞鹏公司的未来价值流图,我们从需求、生产过程的流动性、生产的均衡性等方面设计了集流管组件的未来价值流图,并且分析了飞鹏公司实施后的效果。

第六章是对全文的总结。

图1 本文的研究框架

Figure 1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 this thesis

第二章精益生产与价值流实施应用的关键2.1 生产方式的历史演进与精益生产方式的提出

五十年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称汽车工业为“工业中的工业”。汽车工业对人类的重要性,不只在提供人类移动的便利性而已,在上个世纪,汽车工业先后两次改变了人类制造物品的方法与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亨利?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的艾尔弗雷德?斯隆将欧洲沿袭数百年之久的手工艺生产方式引领至大规模生产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倡导精益生产的观念。由于其他日本企业跟进学习与模仿这一生产方式,促使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为新的经济强国。在人类工业化历史上,生产方式经历了从手工艺生产到大规模生产再到兴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精益生产的演变过程[18]。

1)手工艺生产的兴衰

手工艺生产方式兴起于1900年代的欧洲,当时的欧洲单一机能工具机工业已趋向成熟,加工厂技师以精巧的手工而自豪,他们通常从学徒做起,逐渐学会全套技艺。当时手工艺制作的产业,从汽车车延伸至家具业、装饰艺术品行业等等。在制造业中,影响一个企业的竞争地位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成本、质量、交付可靠性、柔性以及创新性(Scully & Fawcett,1993)。对手工业生产而言,其成本非常高,质量是可以接受的,交付可以保证但通常不及时,有非常大的柔性和创新性。事实上,手工业生产的最大问题在于其价格太贵,并且产量很低,严重阻碍产品与技术的流通。

在手工艺生产中,每一个零件都是一个个地被制造出来的,而且,那些完全懂得机械设计原理和他们用以生产的原材料的手工工人,会将那些零件组合起来直到它们完全吻合客户的需要为止。所以,没有任何两辆汽车是一模一样的。使用掌握全面技能的高度熟练的工人和通用车床,没有精细的专业化分工,结果就导致了手工艺生产汽车的产量很低。这些以手工艺生产方式制造汽车的工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逐渐转型到大规模生产方式上,一些未能适应转型的厂商则相继倒闭。然而,还有极少数以手工艺生产为主的汽车公司,尤其在英国,竟然坚持到了21世纪,它们专门为那些愿意花很多钱,愿意等待更长时间,需要量身定做的顾客提供服务。

2)大规模生产方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企业实践中出现一个潮流:一大批工程师们致

力于管理问题研究(Urwick, 1956)。在此时代涌现出一批工程师出身的杰出管理学家,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W. Taylor)、弗兰克?吉尔布雷斯(Frank Gilbreth)夫妇以及亨利?甘特(Henry L. Gantt)等。在“劳动分工”这一基本原则基础上,科学管理理论发展出“作业方法和作业环境标准化”等原则,这些原则在1913年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T型车装配线上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1913年10月,福特的T型车装配线上生产一辆汽车所用的劳动时间从728分钟缩短到155分钟,6个月后,每天可以有1000辆T型车走下装配线,平均每辆车所用的劳动时间缩短为93分钟。产品成本下降,价格也随之降低,从而购买力增加,产品销量随之增长,这又反过来促进产量提高,成本下降,如此增加反馈。1908年福特公司所有车型汽车生产总量刚刚超过1万辆,而在1916年,当价格从1908年有每辆850美元降至360美元时,仅T型车的生产量就超过了50万辆,到1923年,生产总量增至200万辆。在大规模生产(mass production)中,规模经济登峰造极。

信奉单一品种原则的福特在其底特律的鲁奇厂将大量生产方式发挥到极至。然而福特公司缺乏与大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包括工厂、工程部门和销售系统在内的组织和管理体制。艾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Sloan)在20世纪20年代初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事业部制——使福特创造的大量生产方式趋于完善。为了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斯隆把通用汽车公司的产品按照售价,从低到高分为由雪佛莱到凯迪莱克等五个车型系列,并据此成立拥有相对独立的产品-市场、以利润为中心的事业部:5个轿车事业部和制造零部件的事业部。斯隆和他的高层决策部门主要进行战略决策,要求每个事业部经常而定期地对销售、市场占有率、库存及盈亏等情况作出详细地报告,而不干涉事业部的日常经营管理[7]。斯隆的创造性思想将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融合起来,解决了为降低制造成本要求产品标准化和千差万别的用户要求车型多样化之间的矛盾。他将许多机械部件(如泵和发动机)的生产计划在通用汽车公司的整个产品范围内都统一起来,生产提供给多种车型;同时不同车型外观不同,以及添加不同的独特部件从而产生功能差别,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福特和斯隆的革命,在20世纪50年代已普及世界各国[7]。

3)精益生产方式

福特和斯隆的革命,在大规模生产中将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发挥极至。这种方式在物质较为贫乏、市场供不应求时表现出极大竞争优势。然后随着物质世界的丰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变化,对许多行业的许多企业来说,大规模生产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衰退,70年代衰退速度加剧。

表2-1 1986年通用弗雷明汉总装厂与丰田高冈总装厂指标对比[7]

通用弗雷明汉厂 丰田高冈厂 每车总装工时

40.7 18.0 修正后的每车总装工时

31 16 每百辆车总装缺陷数

130 45 每车占总装面积

8.1 4.8 平均零件库存 2周 2小时

注:每车总装工时为工厂总工时除以生产总车数;修正后的每车总装工时是按

标准活动和产品特点进行修正过的;每车占总装面积为每年每车占平方英尺

数,并按车子尺寸大小修正过;库存是主要零件的大致平均数。

在图2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汽车工业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

Figure 2 The history of production systems in automobile industry

1950年春,丰田英二到底特律福特的鲁奇厂进行了3个月的朝觐。在对这个庞大企业(日产7000辆轿车)的每一细微之处作了审慎地考察之后,丰田英二在写给丰田总部的报告中说,“那里的生产体制还有些改进的可能” [7]。单纯地模仿鲁奇厂并在此基础上改进是极为困难的。回到名古屋后,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一起研究并得出结论,大量生产方式不适用于日本。从此设想开始,就产生丰田生产体制,并最终发展为“精益生产方式(lean production)”[24]。

由于规模与范围经济,大规模生产体系将成本一降再降,然而这种生产体系最大缺陷是重视生产成本,但忽视由于检修或待料等造成停工期、由于产品单

量产品种类

图2 汽车工业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7]

质量问题而修理或再生产、大量半成品和成品库存、产品转型缓慢、分工过细导致知识封闭而难以扩散等所产生的非生产成本(Drucker, 1990)。本质上忽视了速度经济。大量生产方式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有限的目标——容忍一定的废品率、接受最大限度的库存量、系列范围很窄的标准产品;而精益生产方式追求尽善尽美——零废品、零库存、多品种与灵活的产品变型。消除浪费是精益生产方式的精髓。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非把产品硬推给用户,这样便可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浪费[7]。不同于大量生产方式从规模和范围降低成本,精益生产方式尽可能地消灭价值流中的浪费,从“速度和灵活”中降低成本。通用公司弗雷明汉总装厂是经典的大量生产方式厂,丰田公司高冈总装厂是经典的精益生产方式厂,表1列示了两厂一些指标的比较,反映了精益生产方式的速度经济。速度经济还表现在许多价值活动中,如设计、新产品试制、模具开发、零部件供应、交货、顾客服务等。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丰田汽车公司已经全面制订出精益生产方式的原则,70年代精益生产方式在日本其他企业中开始使用,如1973年马自达公司用精益生产原则全面改造广岛的生产综合体。80年代,精益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普及。

2.2 精益生产的体系架构

丰田公司在长达近六十年的时间里,在工厂中顺利地应用并不断改进丰田生产方式,但自身却没有把这一系统理论化。1979年,大野耐一在《丰田生产方式》中较早介绍了丰田生产方式的思想、特征和基本构造。小川英次1991年在《丰田生产方式研究》一书中曾提到丰田生产方式的架构,如图2-2所示。这个架构充分显示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准时制(JIT)和自働化(jidoka)[19]。

Liker(2002)于《The Toyota Way》一书中提到:丰田汽车公司总裁张富士夫曾于丰田汽车内部提出“丰田生产制度架构屋”,此举为使丰田汽车在供应商间推进丰田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能更有效率,不致变成无止境一般的改善。架构屋的核心原则始于最佳品质、最低成本和最短提前期——屋顶,接着是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JIT和自働化(不要让任何一个瑕疵品进入下一道工序,并使员工不被机器绑住—即人性化的自动化)。架构屋的中心是人员,地基则是由几项要素构成,其中包括标准化、平稳化以及平准化——意指平均维持生产的数量与种类。平准化是为了维持生产体系的稳定,并使存货降至最低水平,预防单一产品产量过多[7]。

图3 丰田生产方式的架构

Figure 3 The framework of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图4 丰田生产制度架构屋

Figure 4 The hourse of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架构屋中的每一项要素本身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些要素彼此之间相

价值流图的一个案例分析

一、 VSM及其应用方法: 五月底去珠海参加了由美国顾问公司主导的为期5天的VSM Kaizen,让我对VSM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在这里,我很愿意分三个部分来分享我对VSM的认识: 一.什么是VSM? 二.VSM的组成。 三.如何应用VSM,它的步骤与方法。 一.什么是VSM VSM是Value Stream Mapping的简称,通常译为:价值流程图,是丰田精益生产系统框架下的一种用来描述物流和信息流的形象化工具;是精益生产用来识别目前和未来的价值状况,寻求改善机会,设定改善方向和愿景以及行动计划的工具。 VSM运用精益生产的工具和技术来帮助企业理解和精简生产流程,它的目的是为了辨识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VSM 往往被用作战略工具、变革管理工具。从购进原材料的那一时刻,VSM就开始工作了,它贯穿于生产制造所有流程、步骤,直到终端产品离开仓储。不仅如此,服务业亦可使用VSM进行改善活动。 二.VSM的组成 VSM的基本构成有四大部分(无先后): 1. 顾客部分。顾客发出信息,可能是订单,新产品,等等; 2. 公司系统部分。可能是ERP, SAP任何系统,顾客信息进入公司系统; 3. 供应商部分。 4. 内部物料流。主要指产线部分,至少需要人机料(Man, Machine, Material) VSM关注的重点部分(有次序): 1.原材料到成品整个制程、工艺上的信息; 2.成品到顾客; 3.关注信息流部分。顾客—〉公司系统〈--供应商 4.计算Lean Time, 同时包含VA(有价值),NVA(无价值)部分及VA Ratio(有价值比例)。 VAM常用图标:

三.VSM的应用(实战应用) 要素: 1. 职位功能交叉的团队成员。确保管理层支持,至少需要采购物流经理,生产计划经理,生产经理,工艺经理等部门参加; 2.确保参加组员受到良好的精益知识,VSM概念培训; 3.最好3天全职参与改善。 开始要点: 1.选择一个产品系列,具有订单量大而稳定的特点的系列产品; 2.需要一个有执行力和领导力的小组领导; 3.彻彻底底的开始,从原料进到成品出,所有工序都要关注到; 4.同时关注物流和信息流。 正式开始VSM的改善活动,按三天的计划安排如下: 第一天 1.将原料仓与成品库之间的工序根据流程图砍成几段大的部分(Macro Process)。这是因为很多产品的流程多达几十步,需分成几个大的部分易于进行下面的步骤,一般如流程在十个以内,则不需要这步; 2.将组员两两配对指派负责部分,这里需要将熟悉生产工序的人员尽量分到每个小组去; 3.清晰指派需要组员进行的任务,解释需要收集的数据; 这步很关键。一般来讲,典型需要收集的数据有以下一些: C/T--Cycle Time 周期时间,这里是完成一件产品的周期时间;

精益生产价值流的意义及使用场合

精益生产价值流的意义及使用场合 精益生产管理专家为大伙儿详细介绍精益生产价值流的意义及使用场合:价值流的思想起源于丰田公司,但在开始运用时并没有名称,之后以“物与信息流图(MaterialandInformationFlowDiagram)”称呼它,并在实践中采用边干边总结的方法流程来发展。 1991年,《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开启了研究及反思丰田之风气后,1996年,几位原作者,Womach等人又编撰了《精益思想》(LeanThinking)一书,轮廓性地阐述了精益生产的五大模块,把精益生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对于其中价值流的具体操作方法见于1998年麦克·鲁斯(MikeRother)和约翰·舒克(JohnShook)撰写的《LearningtoSee》,在这本书里作者总结了价值流及其应用方法,并在随后的推介中得到了制造业特别是汽车行业的一致认同和好评。但其时的价值流图析,也存在局限性,就是对象较多地局限在一个工厂内,我们知道,几乎所有产品都不能在一个工厂内完成,其价值流一般都要经过若干个工厂、供应商,甚至这些工厂在不同的国家。据以上管理咨询介绍可以看出仅对一个工厂进行价值流图析虽然可以消除这个过程中的浪费,但要完全消除浪费,就要对整个价值流进行分析。 一、价值流定义 价值流就是一个产品通过其生产工程的全部活动(包括增值及非增值价值的活动)。其中对于一个产品来说,有两个流程特别重要: 1、从原材料到交付客户手中的生产流程 2、从概念到投产的设计流程。 一个产品的流动,应该是至少不少于郎咸平先生所谓的“6+1”,包括顾客要求收集、分析、概念设计、产品设计、工程开发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供应商及订单管理、生产交付、销售(含渠道及终端)、客户服务等,将历经很多制程工序,需要许多公司工厂甚至要跨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狭义的VSM中,我们主要讨论工厂内的价值流,即精益生产相关联的产品中从顾客需求到产品交付的生产流,管理咨询认为它也是现阶段我们努力实施精益生产的主要领域。 二、价值流意义 1、发现浪费及问题的工具。它从宏观角度,从input-output的流程上审视业务及制程,可以让你轻易看到浪费源(隐蔽的工厂:过多的库存、重工、时间浪费、搬运、检测等),从而为企业进行持续的、系统化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2、通用语言。价值流可以作为流程、制程改善的通用语言,使得不同部门间容易沟通。 3、确定及区别改善重点的优先次序的工具,避免“只挑容易的”来改进,使改善的投入回收

生产中的价值流图分析法.doc

精益生产中的价值流图分析法4 精益生产中的价值流图分析法 1.概述 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不断改善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和运作效益显著改善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强调客户对时间和价值的要求,以科学合理的制造体系来组织为客户带来增值的生产活动,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显著提高企业适应市场万变的能力。 精益生产的理念最早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TPS(ToyotaProductionSystem)。TPS的核心是追求消灭一切“浪费”,以客户拉动和JIT(Just-in-Time)方式组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形成一个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的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时至今日,随着制造和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精益生产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当初的TPS。美国在研究了包括精益生产在内的各种管理模式后,又提出了二十一世纪的制造企业战略–敏捷制造。可以认为,精益生产是通向敏捷制造的桥梁。敏捷企业是指那些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迅速实现自我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具有敏捷的快速反应能力的企业。因此,没有精益生产管理为基础,企业难以实现敏捷制造。 实现精益生产管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消灭浪费。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浪费现象繁多,要消灭浪费,首先要判别企业活动中的两个基本构成: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 2.增值与非增值活动

增值活动是直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即生产顾客需要的产品,提供顾客需要的服务。例如:生产线上的组装过程,机械加工过程,医生给病人看病等。非增值活动包括必要但非增值的活动和不必要的非增值活动(即浪费)两种。必要但非增值的活动多数发生于支援部门的非增值行为,有些是必要的,但更多的是看似必要。例如:设备维护,来料/制品/成品的检验,由于变更导致的额外工作--产品/工艺设计更改、计划变更、人员流动,繁杂的审批过程,冗长的会议等。 浪费则顾名思义,比较容易被识别。大野耐一经过长期的实践,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归纳为以下的七种:纠错、过量生产、物料搬运、移动、等待、库存、过程。 统计研究发现,增值活动约占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5%,必要但非增值活动约为60%,其余35%为浪费。换言之,顾客只愿意冲着那5%的增值掏腰包。试图把其余的成本加进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中,就有可能超过顾客对该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的期望。因此,在顾客对价值的认同下,企业应加大力度消灭浪费,降低成本,以赢取更高的边际利润。在精益生产管理中,判别和消灭浪费的一个有效工具是价值流图分析。 3.价值流管理 在企业实践中,一个典型的现象是谁也说不准增值活动占企业生产活动的比例。当一位老总或厂长被告知,他的企业的增值活动还不到所有活动的5%时(实际上大部分工厂离5%还差得远),他会大吃一惊,甚至怀疑你可能搞错了。导致这种现象的基本原因有两种:其一,在大量生产模式下,部门按功能设置,彼此画地为牢,管理人员缺乏对企业运作的宏观了解。其二,管理人员缺乏对增值和非增值活动的认识和判别,难以运用系统的观点对企业的浪费现象进行分析和改善。

精益生产方式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Part six 精益生产方式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推进式控制系统与拉动式控制系统 第一种 推进式(PUSH )控制系统 [] 图6-1推动式生产系统 信息流 物流 工作点

信息流 物流 第二种 拉动式(PULL )控制系统 指令信息流 6-2 拉动式生产系统 Note:

6.2 精益生产中计划的特点 精益生产计划中最独特之处是,只向最后一道工序以外的各个工序出示每月大致的生产品种和数量计划,作为其安排作业的一个参考基准,而真正作为生产指令的投产顺序计划只下达到最后一道工序(如总组装线)。 图6-3 后工序按看板生产 推进式与拉动式系统对生产管理指标的追求 原料库存周转率=上月末库存金额/本月使用总额 成品库存周转率=上月末库存金额/本月出货总额 推进式(PUSH )生产系统 库存太 多,受不 准 时 库存 超 产 单位生产时间

拉动式(PULL )生产系统 生产计划种类 1.长期计划:即年度计划或3年计划等,其主要作用为年度财务预算、固定资产(设备等)、不动产(厂房等)的投入、预定新开发新产品类别及预定淘汰目前在生产产品类别,生产布局规划等等提供依据。长期计划的内容主要是预测各大类产品系列在市场要销售的数量,见图6-5。 图6-5 长期计划 2.中期计划:即未来数月的生产计划如季度计划以及月度计划等,评价在未来数月里,生产能力是否不够或有富余、供应商及采购部门能否对应、各部门人员是否不足(或富余)等等。 3.短期计划即当月计划、周计划、即日计划等。主要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企业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在精益生产方式里称之为主生产计划),

工厂精益生产管理的七大浪费及七大对策

工厂精益生产管理的七大浪费及七大对策 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精益生产七大浪费?所谓精益生产浪费就是对优质的产品与良好的服务不增加价值的生产活动或管理流程,浪费所增加的是企业的成本、时间、效率及效益。 精益生产的七大浪费 1 制造过剩的浪费

精益生产七大浪费之过量生产是大量制造方式用于对应不确定性的方法,由于各工序制造能力不同,而大量制造中设备又被要求不可以停止,因此,前工序的制造速度比后工序快,制造的速度比销售速度快,因此常常伴随着大量的库存发生。 在大量制造的系统中,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由于各种波动不断产生,过量生产可以缓冲或避免生产领域受到需求波动全面影响,不至于造成整个系统的混乱。 传统方法通过对库存的投入来补偿这种矛盾而不是去提高响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制造过程中库存材料的成本异常巨大,尽管它难以量化。 2 等待的浪费 等待时间或排队时间是大批量生产产生的另一个问题。 加工批量太大是造成等待的原因之一。允许大批量生产和建立起排队供应的系统是对原始顺序中可能会出现的干扰担心。 频繁交换品种可以减小批量,但通常人们认为频繁的交换品种会造成模具交换时间过长,而这样会形成巨大的浪费,所以可以通过加大批量降低制造成本。 这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关而不是和技术系统有关。 3 搬运的浪费 运输作为消除地域误差的手段似乎在系统上创造着价值,但站在客户的角度上看,运输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

消费者关心的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和会带来什么样的品质问题,而不是运输本身。 通过材料、搬运设备、间接劳力、和命令与控制系统来知道何时何地移动何物和怎样预防丢失和损坏,这些确实都需要成本。 4 库存的浪费 存货为防止异常发生而起着缓冲和平衡外部环境的被动作用,但由于库存并不被立即使用而仅仅是等待。 传统的计算方法把库存作为企业当前的一部分资产,但实际上只有他们卖出后才能成为资产,并且企业花了大量的金钱仅仅为了照顾他们直到消费者将他们买走为止。 5 加工的浪费 加工的浪费可能是生产工艺中本身就存在的缺陷。 他们的存在实际上是可以预测并通过不断的改善而逐渐进行消除的。 使用先进的工艺手段和工装可以有效地限制和消除这些浪费。

价值流图分析与应用

基于价值流图的供应链分析 中国加入WTO后,将我国的企业推入到与世界级企业同台竞争的大舞台,企业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呢?运用精益思想是中国企业目前最佳的选择,因为它追求的是人的观念的更新,过程的不断完善,企业潜能的充分发挥。而价值流图技术是实施精益生产的一个可视化的系统分析工具,可以指导人们科学地发现问题。系统化地改善问题。本文以L印刷机械厂生产线为例,应用价值流图技术找出了该厂生产线中所存在的设施布置、搬运、等待、设备不足等制约产能的瓶颈问题,结合工业工程的方法改善问题,解决了企业所面临的困境,证明了精益思想和价值流图的作用,值得其它企业推广使用。 1 价值流图 价值流图技术脱胎于精益生产,这种工具关注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也就是产品在整个工厂内的流动过程,运用标准化的图形来描述整个生产流。价值流图的分析通常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发现价值流中出现的各种浪费,包括库存、不合理的搬运及运输等。同时通过对价值流图的分析。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未来的目标价值流图。通过对当前生产体系的变革。来实现目标价值流图中绘制的远景。可使整个生产体系的浪费得到不断地消除,生产体系中的物料流和信息流更加顺畅,生产效率更高,能源、人工、原材料等的投入更少,资金的周转速度更快,从而使企业进入一个更加良性循环的运作环境当中。 2 L企业供应链流程图及现状分析 L印刷机械厂是一家生产印刷包装设备的中外合资公司。该公司采用的是单件价值较高的小批量生产方式及“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运作模式——自主研发,主要零部件自行生产、自行组装;非主要零部件的生产实行外包。由于产品品种较多,L公司的生产模式为推式生产。由销售部根据订单及销售预测来制定生产计划,这种生产方式带来大量的库存以及较长的生产交货期(Lead Time)。L公司的生产装配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零部件供应商与外协单位能否及时提供相应零件。如果供应链各环节无法协调一致,那么L公司在装配时就会遇到生产延迟甚至停滞的问题。产品线复杂,供应链管理困难,供应链反应速度较慢等等是当前公司面临的首要问题。其次是周转资金紧张。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采购原材料的

精益生产的优势及意义

精益生产的优势及意义 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日本所采用的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所需人力资源--无论是在产品开发、生产系统,还是工厂的其他部门,与大量生产方式下的工厂相比,最低能减至1/2; 2、新产品开发周期—最低可减至l/2或2/3; 3、生产过程的在制品库存—最低可减至大量生产方式下一般水平的1/10; 4、工厂占用空间—最低可减至采用大量生产方式下的1/2; 5、成品库存—最低可减至大量生产方式下平均库存水平的1/4; 精益生产方式是彻底地追求生产的合理性、高效性,能够灵活地生产适应各种需求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其基本原理和诸多方法,对制造业具有积极的意义。精益生产的核心,即关于生产计划和控制以及库存管理的基本思想,对丰富和发展现代生产管理理论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精益生产的支柱与终极目标 “零浪费”为精益生产终极目标,具体表现在PICQMDS七个方面,目标细述为: (1)“零”转产工时浪费(Products?多品种混流生产) 将加工工序的品种切换与装配线的转产时间浪费降为“零”或接近为“零”。

(2)“零”库存(Inventory?消减库存) 将加工与装配相连接流水化,消除中间库存,变市场预估生产为接单同步生产,将产品库存降为零。 (3)“零”浪费(Cost?全面成本控制) 消除多余制造、搬运、等待的浪费,实现零浪费。 (4)“零”不良(Quality?高品质) 不良不是在检查位检出,而应该在产生的源头消除它,追求零不良。 (5)“零”故障(Maintenance?提高运转率) 消除机械设备的故障停机,实现零故障。 (6)“零”停滞(Delivery?快速反应、短交期) 最大限度地压缩前置时间(Lead time)。为此要消除中间停滞,实现“零”停滞。 (7)“零”灾害(Safety?安全第一) 精益生产之管理工具—Kanban Kanban作为精益生产的一种核心

工厂车间必读精益生产现场落地式管制1.doc

工厂车间必读精益生产现场落地式管理 1 工厂车间必读: 精益生产现场落地式管理 何谓现场 ·现场包含“现”与“场”两个因素 ·“现”就是现在,现时的意思,强调的是时间性 ·“场”就是场所,地点的意思,强调的是区域性 ·“现”与“场”结合在一起,就是赋予了一定时间的特定区域 ·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现场就是生产车间 走进现场 (1)现场的“三忙”现象: 忙乱:表面上看每个人都很忙,其实,尽在做多余的事情,或者所做的是无功效(瞎忙) 盲目:由于太忙,人们总是机械地做事,没有工作方向,效率不高 迷茫:长期盲目的工作导致人们思想麻木,意识迷茫,整天不知自己在干什么,干什么都是糊里糊涂

(2)现场最关注的是产量: 分析现状----找出瓶颈---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产量(显示能力)(3)现场的功能:输出产品。 (4)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4M1E ·人员(Man):数量,岗位,技能,资格等 ·机器(Machine):检查,验收,保养,维护,校准 ·材料(Material):纳期,品质,成本 ·方法(Method):生产流程,工艺,作业技术,操作标准 ·环境(Environment):5S,安全的作业环境 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 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 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现象(表现出的特征) 当场采取暂行处理措施 发掘真正的原因并将它排除 标准化以防止再次发生 生产活动的6条基本原则 (1)后工程是客户 ·作业的好坏由后工程的评价来定

·不接受不合格,不制造不合格,不传递不合格 (2)必达生产计划 ·年计划、月计划、每日、每小时按计划生产----生产计划的保证 (3)彻底排除浪费 ·浪费是指:不做也可以的事,没有也可以的物 (4)作业的标准化 ·有标准作业书,作业基准书,不是标准化 ·标准化是作出规定,遵守而且改善这个规定,不停地进行改善---遵守---再改善的活动才可称为标准化 (5)有附加价值的工作 ·管理的目的是谋求更大的附加价值(利润) ·现场要有大局观,辨别生产瓶颈,采取最优对策 (6)积极应对变化 ·基本要求------决定标准书等作业的基本,养成遵守的习惯 ·先观察------事前收集情报,采取下一步措施 ·掌握实力------提高技能和扩大实力,提高设备稼动率等 现场的日常工作

(精益生产)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价值流图析方法的应用

(精益生产)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价值流图析方法 的应用

bycollectthedemandsofcustomer,drawthematerialflow,mainsuppl yandtheinformationflow,findthechanceandthekeyprocessestoimp rovecontinuouslybasedonthethinkingofeliminatewasteinLeanPro duction,andrealizethefuturestatemapofvaluestreamwithprocess method,thuscanprovideaeffectivewayandmethodtoimplementLeanP roductionforenterprisesbasedonthesite.Ihopethispaperwillgiv esomehelpsforenterprisestofindandeliminaterootsofwastesbett er,increasethepetitiveabilityofenterprises. Keywords:LeanProduction,ValueStream,ValueStreamMapping 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就是要根据精益思维的原则,在组织、管理、供应链、产品开发和生产运作方面建立有效的生产方式,以消除所有不增加价值的浪费为目标,逐步改善进而最大限度地谋求经济效益和提高竞争力。 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管理及服务顾客整个流程中实施精益生产所产生的巨大优势,已通过八十年代的丰田汽车公司、九十年代的戴尔公司以及其他一些企业的巨大成功,为世界企业界所公认。 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在导入精益生产理念和方法后,很少认真地对整个产品的价值流进行分析,就很快进入了大规模的消除浪费活动,这些改进活动虽然可能改善了产品价值流的一小部分,使之流动得更加顺畅,但是其它部分的问题仍会导致大量库存,最终的结果是

价值流图分析法--精益生产管理工具

价值流图分析法--精益生产管理工具 1.概述 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不断改善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和运作效益显著改善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强调客户对时间和价值的要求,以科学合理的制造体系来组织为客户带来增值的生产活动,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显著提高企业适应市场万变的能力。 精益生产的理念最早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 TPS(ToyotaProductionSystem)。TPS的核心是追求消灭一切“浪费”,以客户拉动和 JIT(Just-in-Time)方式组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形成一个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的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时至今日,随着制造和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精益生产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当初的TPS。美国在研究了包括精益生产在内的各种管理模式后,又提出了二十一世纪的制造企业战略–敏捷制造。可以认为,精益生产是通向敏捷制造的桥梁。敏捷企业是指那些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迅速实现自我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具有敏捷的快速反应能力的企业。因此,没有精益生产管理为基础,企业难以实现敏捷制造。 实现精益生产管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消灭浪费。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浪费现象繁多,要消灭浪费,首先要判别企业活动中的两个基本构成: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 2.增值与非增值活动 增值活动是直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即生产顾客需要的产品,提供顾客需要的服务。例如:生产线上的组装过程,机械加工过程,医生给病人看病等。非增值活动包括必要但非增值的活动和不必要的非增值活动(即浪费)两种。必要但非增值的活动多数发生于支援部门的非增值行为,有些是必要的,但更多的是看似必要。例如:设备维护,来料/制品/成品的检验,由于变更导致的额外工作--产品/工艺设计更改、计划变更、人员流动,繁杂的审批过程,冗长的会议等。 浪费则顾名思义,比较容易被识别。大野耐一经过长期的实践,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归纳为以下的七种:纠错、过量生产、物料搬运、移动、等待、库存、过程。 统计研究发现,增值活动约占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5%,必要但非增值活动约为60%,其余35%为浪费。换言之,顾客只愿意冲着那5%的增值掏腰包。试图把其余的成本加进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中,就有可能超过顾客对该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的期望。因此,在顾客对价值的认同下,企业应加大力度消灭浪费,降低成本,以赢取更高的边际利润。在精益生产管理中,判别和消灭浪费的一个有效工具是价值流图分析。

如何推行精益管理

精益生产不仅仅是很多的手法和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传承,就像顾问说的那样,建立精益生产的DNA。 “精益生产”是一套系统完整、逻辑清晰的管理模式。它起源、应用于制造业,今天已经延伸应用到各行各业,比如:精益物流、精益供应链管理、精益销售、精益办公、精益医疗、精益服务等等。 精益生产不仅仅是很多的手法和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传承,就像顾问说的那样,建立精益生产的DNA。那么,如何有效的推进精益生产?精益生产在推行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而预防推行失败呢?!下面总结一些国内推行的问题,给各位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推行成功的企业都是一样的,推行不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 1、企业管理基础太差,草草上马。 企业连最起码的5S或6S都没做好,现场管理混乱;中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差,管理凭借经验,做事凭感觉;过程质量控制无效,只有处罚…… 如此的企业加入精益推行行列,肯定是吃败仗。做精益生产推行的企业,首先要求企业自身做好基本的现场管理、具有一定改善基础的能力。切忌,不明自己,草率上马。 2、导入精益生产前没有端正思想,导入前的期望与导入后的结果产生落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中国推行精益生产需要有一个“汉化”的过程。日本丰田之所以在全球很出名,其生产制造模式使许多人膜拜和学习,这是经过60多年来不断持续改善和沉淀的结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也使许多企业在精益管理推行中夭折。企业管理者想快速把企业做好、做赚钱,思路本身是对的,选择精益管理也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冲着“利”去,容易让企业管理者在推行过程中被个体效率诱惑而忽视了整体效率;只看到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只看到企业的利益而忽视员工利益的共同成长与社会责任。要明白精益不是神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精益生产的导入与推行要有打持久战的打算,急切冒进的推进精益是不切实际的。要循序渐进地让大家了解精益变革对公司及个人带来的好处,减少激进式推进带来的阻力。 3、对咨询顾问或咨询公司依赖思想严重,期望过高。 许多企业,对精益有很高的热情,推行时将一腔热血都寄托在顾问身上。这时的角色定位要明确,“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辅助作用”,顾问是外因,企业的管理层是内因。顾问会受到以前的工作背景、行业背景、辅导经历、擅长领域、项目团队构成、企业诊断后的认知、甚至是项目的个人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提供出来的解决方案与企业当前条件下现实可行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最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永远是企业自身。引进顾问,要认识到顾问以引导传授管理专业知识为主,需要公司内部自己发动全员参与学习,并配合准时完成顾问安排的工作,在顾问辅导时要踊跃主动提出问题与心得。要了解顾问更多只是扮演催化角色(教练),落实需要内部热忱参与,使积极推动变革的人成为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要清楚公司的管理人员才是解决方案的最终决策者,顾问只是医生,只管诊断开药并提供保健建议,企业自身身体的强健还需有问题时按时吃药,平时加强身体锻炼。、

(价值管理)价值流图分析与应用最全版

(价值管理)价值流图分析 与应用

基于价值流图的供应链分析 中国加入WTO后,将我国的企业推入到和世界级企业同台竞争的大舞台,企业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呢?运用精益思想是中国企业目前最佳的选择,因为它追求的是人的观念的更新,过程的不断完善,企业潜能的充分发挥。而价值流图技术是实施精益生产的壹个可视化的系统分析工具,能够指导人们科学地发现问题。系统化地改善问题。本文以L印刷机械厂生产线为例,应用价值流图技术找出了该厂生产线中所存在的设施布置、搬运、等待、设备不足等制约产能的瓶颈问题,结合工业工程的方法改善问题,解决了企业所面临的困境,证明了精益思想和价值流图的作用,值得其它企业推广使用。 1价值流图 价值流图技术脱胎于精益生产,这种工具关注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也就是产品在整个工厂内的流动过程,运用标准化的图形来描述整个生产流。价值流图的分析通常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发现价值流中出现的各种浪费,包括库存、不合理的搬运及运输等。同时通过对价值流图的分析。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未来的目标价值流图。通过对当前生产体系的变革。来实现目标价值流图中绘制的远景。可使整个生产体系的浪费得到不断地消除,生产体系中的物料流和信息流更加顺畅,生产效率更高,能源、人工、原材料等的投入更少,资金的周转速度更快,从而使企业进入壹个更加良性循环的运作环境当中。 2L企业供应链流程图及现状分析 L印刷机械厂是壹家生产印刷包装设备的中外合资X公司。该X公司采用的是单件价值较高的小批量生产方式及“俩头在内,中间在外”的运作模式——自主研发,主要零部件自行生产、自行组装;非主要零部件的生产实行外包。由于产品品种较多,LX公司的生产模式为推式生产。由销售部根据订单及销售预测来制定生产计划,这种生产方式带来大量的库存以及较长的生产交货期(LeadTime)。LX公司的生产装配顺利和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零部件供应商和外协单位能否及时提供相应零件。如果供应链各环节无法协调壹致,那么LX公司在装

精益生产管理ppt

精益生产管理http://www.paretom. com/ 深圳柏拉图管理公司

精益生产的改善 u首先需要评估精益生产的现状与精益的程度,明确工厂实施精益应实现的目标、车间实施精益应实现的目标以及员工实施精益应实现的目标。

精益生产改善的步骤: 1.建立目标价值流-纵观全局; 2.局部改善-创建连续流; 3.流动改善-让物流流动起来; 4.统改善-创建均衡拉动系统。

一、工厂的精益生产评估 1、价值流方面 目前和未来状态价值流图已完成,对于所有产品都有价值流实施改进计划. 产品族用过程图及其它类似方法定义。 2、5S 方面 5S 所有项目是否被实施,5S 已成为日常行为,全面目视化控制,优良的安全等级,有场地组织和标示,所有工具检具已标准化. 工作区域和机器干净整洁,现场存放控制只有必须的物品,清除不必要项目已实施完成。 3、可视化控制方面 生产/质量及运作作为日常内容在信息板交流,信息每天更新,目视化易于理解,全面的可视化操作指南,异常情况目视化控制 andons.管理层评审单元实施情况,中心信息系统已建立并每周更新,工作指南辅以图形。

一、工厂的精益生产评估 4、TPM方面 TPM 方法已实施,TPM 培训按常规进行,工人/单元组长具有设备的主人感,OEE >85%,计划性维护>90%,预测性工具被使用,可视板用于PM计划,PM计划准时率误差不超过5%,工人进行日常清洁和检查,工人PM’s 完成率100%,设备校验率100% 无泄漏。 5、设置/换模方面 “零”设置(< 3 min.),所有设置均为内部设置,工具/检具成套存放且标准化,设置熟练并文件化,有正式的缩短设置计划,快速拆卸/安装/系列化,有防错措施。 6、标准化作业方面 所有工位张贴区域信息板的标准作业表、标准节拍、标准手持WIP,操作顺序和手工/自动时间,所有工序时间低于节拍时间,工序循环时间差距不超过20%. 零O.T(加班时间),.灵活的方法以应付自然生成的瓶颈,解决CT>TT的工序. 若瓶颈工序显著,采用缓冲弥补。

精益生产管理的11种方法

精益生产管理的11种方法 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结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与传统的大生产方式不同,其特色是“多品种”,“小批量”。 一、精益生产管理包含的方法有以下11种: 1、5S与目视控制 “5S”是整理(Seiri) 、整顿(Seiton) 、清扫(Seiso) 、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5S”,起源于日本。5S是创建和保持组织化,整洁和高效工作场地的过程和方法,可以教育、启发和养成良好“人性”习惯,目视管理可以在瞬间识别正常和异常状态,又能快速、正确的传递讯息。 2、准时化生产(JIT) 准时生产方式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3、看板管理(Kanban)

Kanban是个日语名词,表示一种挂在或贴在容器上或一批零件上的标签或卡片,或流水线上各种颜色的信号灯、电视图象等。看板是可以作为交流厂内生产管理信息的手段。看板卡片包含相当多的信息并且可以反复使用。常用的看板有两种:生产看板和运送看板。 4、零库存管理 工厂的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的一环,也是最基本的一环。就制造业而言,加强库存管理,可缩短并逐步消除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滞留时间,减少无效作业和等待时间,防止缺货,提高客户对“ 质量、成本、交期” 三大要素的满意度。 5、全面生产维护(TPM) TPM起源于日本,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创建设计优良的设备系统,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实现安全性和高质量,防止故障发生,从而使企业达到降低成本和全面生产效率的提高。 6、运用价值流图来识别浪费 生产过程中到处充斥着惊人的浪费现象,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ping)是实施精益系统、消除过程浪费的基础与关键点。 7、生产线平衡设计 由于流水线布局不合理导致生产工人无谓地移动,从而降低生产效率;由于动作安排不合理、工艺路线不合理,导致工人三番五次地拿起或放下工件。

精益生产经理岗位职责

精益生产经理岗位职责 1、精益生产经理岗位职责 1、协助管理层制订工厂精益生产的长期和短期规划; 2、负责精益生产工具的培训和推广应用; 3、负责推进公司现场基础管理工作的建立与完善; 4、负责精益生产、5S等先进生产管理的组织和实施; 5、负责导入精益管理方法与理念,推动设施布局、工艺创新,促进TPS(拉动式生产与看板管理)在制造系统建立; 6、负责精益生产的持续改进,解决现场工艺问题,落实成本节约措施。 2、精益生产经理岗位职责 1在工厂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制定精益生产/持续改进战略与目标、主要部署与实施计划。 2监督工厂内的精益生产/持续改进活动,并及时纠正或调整与精益生产目标/计划不一致的行动。 3协同工厂管理层及嘉士伯中国供应链精益生产团队,识别在精益生产中的阻碍因素并予以排除。 4主导高价值项目的合理性选择与优化。 5管理和辅导精益生产团队成员,为其提供绩效回顾与评估。 6与工厂管理层保持积极沟通,确保其知晓精益生产的进程。 7确保优秀的经验能在厂内得到分享与普遍应用。 8主导团队成员的投入管理。 3、精益生产经理岗位职责 1.协助公司质量部门进行体系改善及开展六西格码管理工作;

2.在整个企业内进行精益培训,提升关键流程的运作效率和有效性; 3.扮演整个企业的内部改善顾问; 4.主导推进精益生产项目和所有持续改善工作; 5.对车间管理进行监管,包括标准化工作、5S和可视化管理,如果需要的话,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建议; 6、配合制造总监组织建立稳定生产合格品的生产系统,确保预期的产量,制定生产计划及目标,满足现有与预计销售订购的要求。 4、精益生产经理岗位职责 1、负责华东地区所有分拣中心的精益改善、IE手法融入、Sixsigma运用与评判标准建立; 2、针对现场作业能深入调研、精益“产品研制”、方案撰写落实; 3、方案产品能对接培训体系; 4、能建立维护标准制定并联动其他部门实施考核; 5、负责华东地区所有分拣中心的场地设计(CAD); 6、负责场地设计落实后的项目跟进与排异; 7、负责跨部门会议沟通与接收执行上级领导其他工作任务安排。 5、精益生产经理岗位职责 1、参与制定并组织实施精益生产推进计划; 2、提供项目实施所需的精益工具和方法支持,推进全员改善,消除浪费,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3、组织、带领车间按计划推荐精益生产,持续稳固精益生产推进成果并实现部门职能化; 4、审核和监督各部门精益生产的实施情况,并就改善措施给出专业建议和方案,对公司精益生产体系的运营实时跟踪和反馈 5、结合产品的加工方式和生产组织方式,系统的提升制造和工艺保障能力

2-1. 104 干货:工厂精益生产管理的七大浪费及七大对策

干货:工厂精益生产管理的七大浪费及七大对策 精益生产浪费一直是众所周知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了解得不够透彻,首先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精益生产七大浪费? 所谓的精益生产浪费,就是对优质的产品与良好的服务不增加价值的生产活动或管理流程,浪费所增加的是企业的成本、时间、效率及效益。 1、制造过剩的浪费 精益生产七大浪费之过量生产是大量制造方式用于对应不确定性的方法,由于各工序制造能力不同,而大量制造中设备又被要求不可以停止,因此,前工序的制造速度比后工序快,制造的速度比销售速度快,因此常常伴随着大量的库存发生。 在大量制造的系统中,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由于各种波动不断产生,过量生产可以缓冲或避免生产领域受到需求波动全面影响,不至于造成整个系统的混乱。 传统方法通过对库存的投入来补偿这种矛盾而不是去提高响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制造过程中库存材料的成本异常巨大,尽管它难以量化。 2、等待的浪费 等待时间或排队时间是大批量生产产生的另一个问题。 加工批量太大是造成等待的原因之一。允许大批量生产和建立起排队供应的系统是对原始顺序中可能会出现的干扰担心。 频繁交换品种可以减小批量,但通常人们认为频繁的交换品种会造成模具交换时间过长,而这样会形成巨大的浪费,所以可以通过加大批量降低制造成本。 这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关而不是和技术系统有关。 3、搬运的浪费 运输作为消除地域误差的手段似乎在系统上创造着价值,但站在客户的角度上看,运输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 消费者关心的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和会带来什么样的品质问题,而不是运输本身。

通过材料、搬运设备、间接劳力、和命令与控制系统来知道何时何地移动何物和怎样预防丢失和损坏,这些确实都需要成本。 4、库存的浪费 存货为防止异常发生而起着缓冲和平衡外部环境的被动作用,但由于库存并不被立即使用而仅仅是等待。 传统的计算方法把库存作为企业当前的一部分资产,但实际上只有他们卖出后才能成为资产,并且企业花了大量的金钱仅仅为了照顾他们直到消费者将他们买走为止。 5、加工的浪费 加工的浪费可能是生产工艺中本身就存在的缺陷。 他们的存在实际上是可以预测并通过不断的改善而逐渐进行消除的。 使用先进的工艺手段和工装可以有效地限制和消除这些浪费。 6、动作的浪费 工人是工作过程的专家,应该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工作模式,这样他们可以更聪明,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工作效率学和行为经济学已经被使用了二十年,在重复的生产过程中,对于可避免的、组合、重新安排和重新排列动作的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消除紧张和不必要的动作可以产生效率。 7、不良品的浪费 过程中产生不良品即是浪费,又是过程中的一个极其危险的情况。 必须努力改变设计阶段的工作状况,考虑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以确保不良品尽可能少,有些工作可以通过误动作防止方法消除不良品。 精益生产浪费的七大对策 对策一:等待的浪费 等待就是闲着没事,等着下一个动作的来临,这种浪费是无庸置疑的。造成等待的原因

精益价值流图分析

主讲 马景勤
过去的好时光
二次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进入了一 个经济高速成长期,因为二战对全球经济的破坏,市场消 费品始终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欧美企业始终追求 采用大批量、大设备的生产方式,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利 润。 好景不长,1973年,因为中东战争导致全球的石油危 机,进而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消费市场低迷,从卖 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欧美企业普遍面临生存的挑战。

不能忘却的历史
此时,日本汽车开始逐步蚕食全球市场,尤其是丰田 汽车,以低价格、底油耗、高质量一路攻城拔寨。在市场 上,丰田的产品比欧美产品的价格低1/3左右,在欧美企 业的观念中,这是他们不可能实现的成本,有理由相信, 丰田采用了不正当的经营手段。为了保护自身的生存,欧 美汽车产业界普遍使用反倾销诉讼来阻止丰田的市场扩 张。 他们最终没能胜诉,但从此,一个革命性的生产方式 跃然于欧美企业面前,他们纷纷成立研究机构或通过与丰 田合资的方式学习领悟丰田的管理模式,最终,他们形成 了对丰田方式的自己的领悟,在结合了欧美管理的特色 后,将错方式命名为“精益生产方式”
西方的再次复苏
在英国,由国家和九家大型企业(包括钢铁、和汽车 业)联合资助,在加地夫大学成立了精益企业研究所 (LERC),专门学习、优化丰田的生产模式,力图于将丰 田方式应用于西方国家,该研究所先后发表了专著、论文 来推广他们的成果(包括:改变世界的机器、精益思想 等),并开发了高效的管理工具来帮助企业走向精益之 路。 从此,精益生产从丰田的经验越升为系统的理论和工 具集。

工厂管理工厂精益生产管理的大浪费及大对策.doc

工厂管理-工厂精益生产管理的七大浪费及 七大对策4 工厂管理| 工厂精益生产管理的七大浪费及七大对策 过量生产是大量制造方式用于对应不确定性的方法,由于各工序制造能力不同,而大量制造中设备又被要求不可以停止,因此,前工序的制造速度比后工序快,制造的速度比销售速度快,因此常常伴随着大量的库存发生。 在大量制造的系统中,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由于各种波动不断产生,过量 生产可以缓冲或避免生产领域受到需求波动全面影响,不至于造成整个系统的 混乱。 传统方法通过对库存的投入来补偿这种矛盾而不是去提高响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制造过程中库存材料的成本异常巨大,尽管它难以量化。 等待时间或排队时间是大批量生产产生的另一个问题。 加工批量太大是造成等待的原因之一。允许大批量生产和建立起排队供应 的系统是对原始顺序中可能会出现的干扰担心。

频繁交换品种可以减小批量,但通常人们认为频繁的交换品种会造成模具 交换时间过长,而这样会形成巨大的浪费,所以可以通过加大批量降低制造成 本。 这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关而不是和技术系统有关。 运输作为消除地域误差的手段似乎在系统上创造着价值,但站在客户的角度上看,运输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 消费者关心的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和会带来什么样的品质问题,而不是运输本身。 通过材料、搬运设备、间接劳力、和命令与控制系统来知道何时何地移动何物和怎样预防丢失和损坏,这些确实都需要成本。 存货为防止异常发生而起着缓冲和平衡外部环境的被动作用,但由于库存 并不被立即使用而仅仅是等待。 传统的计算方法把库存作为企业当前的一部分资产,但实际上只有他们卖出后才能成为资产,并且企业花了大量的金钱仅仅为了照顾他们直到消费者将他们买走为止。 加工的浪费可能是生产工艺中本身就存在的缺陷。他们的存在实际上是可

2-1. 83 工厂企业进行精益生产方式转变的四大要点

工厂企业进行精益生产方式转变的四大要点 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给工厂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阻碍,只有落实精益管理才是突破发展瓶颈的正确方向。但应该如何通过开展精益生产管理,实现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的精益生产方式转变,是目前许多工厂企业都面临着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对“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转变为“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 所谓“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是指在蹩个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阶段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都是以“产品为单位”流动和传递的;各生产阶段内的“物流”和“信息流”则是以“零件为单位”流动和传递的。 “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使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产生如下弊端:一是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相脱节,计划、控制力弱。二是各个零部件都以自己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进行生产使库存大量增加。三是生产缺乏柔性,对市场反应能力低。 现代生产管理要求“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所谓“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工艺设计、计划编制、生产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都以零件为单位组织安排。它不仅在生产阶段内部“物流”和“信息流”的传递是以零件为单位,而且在各阶段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也是如此。 “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的优点是:由于以“零件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在各生产阶段内部和各生产阶段之间,“物流”和“信息流”的单位是统一的,即以零件为单位,可使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成为“一揽子”计划。 它克服了“以产品为中心”方式由于其单位口径不一致造成的“物流”和“信息流”的割裂和脱节,使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之间的信息传递无障碍,从而使各生产阶段之间及其内部的“物流”和“信息流”都能受控于统一的控制中心,即整个生产过程受到严格、有序的控制。 其次要将由管理工作的非制度化、非程序化、非标准化转变为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 精益生产管理要求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将经常性的重复出现的工作和偶然发生的事件区分开。对于经常性的重复出现的管理工作,完全按照各种规章制度、作业标准、条例等执行,一切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按作业标准操作,按程序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