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_张华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_张华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_张华

第31卷第1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31,No .1

2004年1月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anuary ,2004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

教学中的尝试

张 华1

,谢祥琼

2

(1.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以母语学习为起点、以言语交际为平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合作学习将大大提高自身的实践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机制和教学反思,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思维;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4)01-0117-08

收稿日期:2003-10-15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规划课题“西方方法论与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之子课题“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合作学

习”系列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号:FAB011462.

作者简介:张华(1977—),男,四川省泸州市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助教,教育学硕士。

谢祥琼(1950—),女,四川省成都市人,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规划课题“西方方法论与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之子课题“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合作学习”课题组组长。

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合作学习,在当代日益成为一种颇具创意和实效的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事实上,在我国《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

陋而寡闻”里,就已经闪现出合作学习的智慧与光辉。所谓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1](9页)。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将4—6名学生按照性别、能力、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混合编组,形成一个异质学习团体,每个成员都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协同努力。在21世纪竞争与合作洋溢的学习化社会与终身教育时代,“如果没有协作的技巧与协作关系,就不可能学习和继续学习你所需要的尽可能多

的东西,以便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2](2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合作学习逐渐步入我国教育的中心舞台,各学科、各阶段的教育改革都尝试

运用合作学习来审视和解答当代的教育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关注语文教与学的核心和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在语言交际中获得开拓和丰富,个性在合作互动中获得发展和成长,通过合作阅读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就是旨在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自觉地感受语文,自为地学习语文,自由地创造语文,真正在合作过程中学会自主性、研究性和创造性,把单纯传授语文知识和工具性训练转移到教会学习、提升思维、

117

激励创新上来。可以说,合作学习为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开辟了新的视角和疆域。

一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厘定

就合作学习本身而言,它的目标、价值追求,它所要渗透和达成的教育理念在不同学科之间、在教育阶段之间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也决定了合作学习实施的内容和体现的特点各有不同。小学生对社会生活知之甚少,具有兴趣多、好奇心强但极易转移,有独立的要求但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比较弱,想像力和可塑性强但同时又对成人有着巨大的依赖性等特点。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适应语文的特色和学生身心以及社会、时代的发展,就应该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协商、交流、合作,以与个人进行意义建构、对话互动的方式去完成和实现教育目的。

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考察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宣科式”、“填鸭式”教学湮没了小学生对课文的敏感与惊奇,“牵牛式”、“放羊式”教学消弭了小学生对文本的浪漫与激情,他们与生俱来的天真与想像、憧憬与探索反而因为语文学习大打折扣。“少、慢、差、费”的教学现状使阅读教学失却了自己的课程本位和教育品格,丧失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文化风采。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3](3页)就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说,语文知识(语、修、逻、文),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语文品格(想像、联想、灵气、悟性)和语文旨趣(认知、情感、过程、修养)共同构成了合作学习首要关注的主题。

1.关注语境体验和语言实践

阅读是获取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生存体验展开的方式。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语文学习事实上首先是语言的学习,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体现为学生能规范性地运用母语、健康性地运用母语、创造性地运用母语和艺术性地运用母语,这也是一种交际能力、表达能力、言说能力和生存能力的表现。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以读攻读,诵读涵泳是一个有效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是这个道理。其实,学习语言并不是要学生去研究语言的基本方式,在小学阶段,则更多强调的是反复诵读,熟读精思,潜心涵泳,在语境中对课文能整体把握、明文达义、因文悟道。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告诉学生“是什么”的阶段,而是要激发学生敢于问“为什么”,要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敏感与惊奇、创造的力量与勇气。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自我发现、自我体验、自我创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通过言语活动的实践、人际交往的沟通,获得了对母语本身及相关社会知识的直接感受和深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3页),其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其核心思想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的机会”[5]。人类学习语言无外乎两个途径:一是口语交际,一是阅读引导。课文又是学生学习母语语言最主要的凭借和渠道,包括对母语语言的拼写规则、运用规范、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的掌握。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课文的阅读来引导学生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是更重要、更主要的一条语言学习的途径。因为课文本身收纳了众多的文字、词汇,特别是色彩缤纷、蕴藉悠远的语句,能够为学生语言的积累和丰富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其目标更强调学生交际能力、语用能力的达成,而不仅仅是对一般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更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劳动、共同学习、共同创造,在互动的对话与交际中增强语言的表达,丰富语言的内涵。

2.注重思维培养和个性发展

21世纪的语文素质教育提出了“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开发语文智力”、“塑造语文人格”的口号,特别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更是旨在改变教学过程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伴随年龄、阅历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丰富,小学生的伙伴意识逐渐增强。作为小学生全面地接触母语、规范地学习母语、审美地感受母语的最直接的

118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渠道,语文教学应该提供他们言语交际的平台和氛围。因此,“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上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造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从高高的体现教师权威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来,和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增强课堂调控艺术,适时地调整课堂教学”[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着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阅读教学中借助即兴发言、课本剧、文章鉴赏、课文改写等各种合作形式,能够碰撞学生思维的大门,解放他们的主体个性,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传统的阅读教学,老师的讲解分析充斥着语文教坛。即使有的老师开始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诱导,也只不过打着启发式、讨论式招牌的“问答法”在课堂中无限制地膨胀,课堂上,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一连串毫无启发性的提问,把学生往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结论上套,也不进行相互研讨,教师便匆匆归结。试想,这一堂课下来,究竟给了学生什么知识和能力?学生在琐碎的问答中收获了什么呢?在合作学习中,阅读的方式是开放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广阔的,学生的思维是互动的,他们观点的新颖性、大胆性常常出乎意料,学习收效远远胜过传统学习。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学习能动性、对知识内容强大的分析能力和强烈的创造个性、探索意识,通过主动、交互合作的学习,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推理的严密性、视角的广阔性都将得到有效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都可以充分显示,特长、才华都可以尽情展现,这也就为张扬生命、培养能力、拓展个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重视全员参与和人格陶养

合作学习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为目标,具体体现在:“发挥小组群体的主体功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从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运用小组群体的交往机制,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7]语文教育的逻辑起点是培养学生个性化言说能力、创造性思维素质和民族性人格情操的母语教育,其终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共事。通过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特点和疑点,“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从单向传授语言知识、符号信息转向学生言语生成、自主表达,语文教师要从个体独白走向与学生对话,学生要与文本对话,与伙伴交流,与教师合作,在言语活动中获得主动、全面和生动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合作学习的价值取向,并不在于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而是一场深刻的学习观念和教育思想的革新。

作为语文合作学习的价值选择,师生都需要积极参与到教学行列中,参与到新的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促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参与进来,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在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扭转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学生改变了被动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创造的勇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师生之间的人格意志、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思辨能力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中得到陶冶和整合。我国基础教育的方针是力求使儿童活泼、生动地得到最优发展,而最优发展问题就是个别差异问题,所以每个儿童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应该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予以保证,合作学习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和宽松的气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学生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势必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有利于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智商和情商的发展。

二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机制整合

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词之一,合作学习是以“专题”的内容而存在的。“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与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

119

张 华 谢祥琼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1](9—10页)。

在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是:教学目标呈现———集体讲授(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活动———测验———评价和奖励”[8]。语文教学改革并付诸实施的过程根本上体现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满足其主体需要、适合其个性发展的积极的、体验的、生动的、互动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科学高效、生动持久地进行,就需要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全方位思考与刷新,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教学机制,而“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完善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学生的主体人格,应成为建立这种合作机制的基本价值取向”

[9]。

1.工具学习与口语交际的整合

在阅读教学中,课文常常被弱化成符号的例子、知识的材料、考试的内容和教学的指挥,这种只强调课文的工具价值,只认识其工具手段功能就不可避免地陷入纯功利主义的怪圈,忽略甚至湮没了阅读的文本意义。难道课文只是知识与语法建构起来的吗?把课文所展现的思想内容讲清楚就完成语文教学了吗?课文仅仅是一种阅读文本、考试材料吗?因此,对儿童、少年、青年实施言语教育,“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从个体来讲保持一颗`童心',原始的、直觉的、具体的、统觉的思维还占主导地位。因此,言语教育中的`诗性语言'成分不宜减少,要设法保护和开发,使他们的`日常用语'更具灵性;这对言语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熏陶来说都极为有利”[10](211页)。一方面,阅读教学的工具性目标,旨在发展学生的言语技能和能力;另一方面,阅读教学的人文性目标旨在增进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形成态度,使学生能继承传统,增加和丰富经验。所以,“课文既是教学的例子,又是教学的对象,这就是言语范例在教学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例子,要求从中抽象、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对象,要求诵读记忆材料本身。这就是课文性质对教学方法的规定性”[11](107页)。在这个层面上说,合作学习便成为阅读教学中最富价值和潜质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从改善人际关系入手,吸引学生在团体激励的氛围中确立新的学习动机,乐于与他人合作,勇于与他人合作,善于与他人合作,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强大的学习推动力,使各个层类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与进步的快乐。有一位教师执教《荷花》一课,采用了分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教师让每个小组的4位学生,分别戴上头饰,扮演“我(荷花)”、“小鱼”、“蜻蜓”和“蝴蝶(课外补充角色)”,根据课文的语言描述,作人称转换的叙述、对话。如“蜻蜓”说:“荷花姑娘,今天清早,我和一群小兄弟一早就飞上了蓝天,掠过小河,为大伙儿消灭许多害虫,现在又能在你的身边享受美好的清香,别提有多快乐了。”又如“小鱼”说:“荷花姐姐,昨晚的月光真明亮,池子里又静又美,我甜甜地睡了一觉,还梦见了龙门。我一跃就跳了过去,游到了辽阔的大海。大海里的伙伴还夸我带着一身荷花的幽香哩!”……教师的主导行为是保证学生思维的目的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担任一个角色,充分调动了学生主体的情感因素和兴趣,在表演中感悟,在合作中相互评价、帮助,很好地体现了课文的语境,保证了全员参与、合作研读的实现。

2.独立学习与合作研究的整合

开展合作学习,同样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缺乏独立学习的合作学习是水上浮萍,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丧失。合作学习主要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时,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一定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参加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中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6]。在合作学习中,与同学、教师不同的意见,可以先在小组中提出来,变成小组的意见,然后再集体讨论。“合作文化是具有革新精神的,不仅在于相互之间提供支持,而且在于他们承认存在于组织内外的分歧的价值”[2](228页),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和多义性,阅读教学中同一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丰富多彩的,不具有唯一性和精确性,因此要善于在保证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一位教师在结束《麻雀》一课时总结说:课文通过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救护小麻雀的行为,表现了老麻雀深深的母爱之情。这时候,一个学生举手提出了质疑:课文自始至终都没有说明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怎么说是一种“母爱之

120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情”呢?这个提问立刻引起了全班的轩然大波,教师有些吃惊,备课时并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天真的问题。教师赞扬了该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庚即相机而导:“既然不能称为`母爱',不妨请同学们共同讨论一下,课文究竟表现了一种什么`情'?”于是,该教师按照座次东西南北、左右远近,让同学们分小组研究,并挑选一名代表作具体陈述,彼此交换意见。这一下,课堂气氛格外活跃,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认为就是“母爱”,并不能简单以“性别”作标准,因为生活中常常这么用“母爱”来表现温馨。有的说,既然不是“母爱”,那就是“父爱”吧,因为《动物世界》里面常常说动物的“父亲”才会担当保护者的角色。还有的说,索性不说究竟是“母爱”还是“父爱”,重新找一个词来替代。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经过讨论、筛选,教师和同学们共同选定了“亲子之情”作为课文中心思想的点睛之语。

3.文本学习与人本对话的整合

无论阅读有多么复杂的心理因素,每一个汉字的物理性质是在任何阅读理论下都不能够改变的。因此,按照一定意思排列的文字进入我们的视线之后,才是真正意义上阅读的开始。“语文教材的课文是作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智能操作写成的,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智力因素和语文技能因素,课文所具有的范例功能,主要就是这些因素对学生学习语文和发展心理所产生的积极影响”[12]。由此,学生在阅读中必然要考虑这个问题:作者怎么能够想到把这些文字如此排列组合呢。事实上,阅读不仅是文化的传承、精神的陶冶和言语的积累,语文教学还要通过阅读让学生正确、健康地表达,创造、艺术地运用,并且富有一定的技巧甚至是智慧。如果只是在感悟、品味、熏陶这些意义上来定位所谓的符合学生心灵和文学性质的阅读,那么,阅读对语言示范、积累、鉴赏、运用的价值是没有实现的,这在本质上也就没有实现学生言语智慧的飞跃。因此,阅读教学中需要文本学习与人本对话,就必然与课文特定的情节密切联系。教师应该在课文学习后,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做合作学习的课堂对话,以利于学生在交际训练中达到涵泳于课文语言示范、感受语言运用魅力的目的。

有一位教师教《捞铁牛》一课时,要学生先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捞”,然后围绕“捞”字交流认识:课文涉及了哪些问题。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相互讨论,共同研讨,最后归结为七个方面:1.捞什么;2.谁捞;3.什么时候捞;4.什么地方捞;5.为什么捞;6.怎样捞;7.捞得怎样。于是,教师布置学生初读课文,并把这七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几句话。学生说“宋朝时的怀丙和尚,为了造浮桥,在顺天府这个地方,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学生变换七个答案的顺序,还可以有哪些说法。有的学生说“在顺天府,宋朝的怀丙和尚曾经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造浮桥”,有的学生说“为了造浮桥,宋朝的怀丙和尚在顺天府捞铁牛,他利用水的浮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同学之间相互补充、完善各自的表达方式,力求做到言简意赅、清楚明了。显然,学生经过如此反复地说,接触的完全是课文的言语材料,表达的都是生活的语序习惯,合作学习的交流活动实际上已经使学生潜心徜徉在语文的乐趣之中了。

三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而其背后则是以一种思想的力量支撑起教育的大厦。由于这项实验还刚刚起步,人们对合作学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停留在经验描绘或感性呈述层面。各地区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设置、设计与开展,尽管反映了现实需要,但尚缺乏理论的合理支撑,对其认识并不明晰,“许多学校将合作性学习———指向目标的积极的相互依存———与简单地让学生聚在一起学习相混淆。如果不提供进行合作性学习的基本因素,不教学生如何一起学习,那么学生就不会从这样的学习中得到任何收获”[13](143页)。

客观地说,合作学习并没有特别赖以存在的学科领域和时间阶段,不论是语文学科还是数学学科,不论是小学学习还是大学学习,都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理念指导教与学。但如果偏离特定的课堂教学过程,包含的仅仅是课题研究类、项目设计类,一味地讲究合作活动的形式,那么,无论形成了多少课题论文,写了多少调查报告,出了多少科技制作,都将偏离合作学习的宗旨,学生的主体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发挥和尊重。在很大程度上说,这是背离了合作学习的本义和初衷。如果仅仅是就合作学习的理论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修修补补,那只会是一厢情愿,“画虎不成反类犬”,南辕北辙。没有具体内容的逻辑认识和引导,学生的

121

张 华 谢祥琼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合作往往成为“盲人摸象”。只有以阅读教学为主渠道,从实践中反思,实施合作的“教”,合作的“学”才能实现其功能目标。

1.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从只是获得教材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到同时重视通过言语活动、交际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并解决问题;从单纯地关注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学生模仿和再现书本知识的能力,到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反思和运用能力;从仅仅追求语言文字的“符号目的”,转向重视含人文精神在内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14](180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可以语词品读为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情感的提升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归纳与总结,将支离琐碎的知识和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一个合作性的小组意味着每一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8],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创造中领略成功的体验,在研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合作中颖悟语文的自由。

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传统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以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学术权威的形象出现,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职责应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或是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他将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明确指向学科体系的现有结论;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恰恰相反,教师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按照合作学习的实际需要,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某些已有结论进行质疑,探究不同的结论,大胆创新。因此,合作教学中教师角色转变的深层问题是:课程的实践者不仅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课程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所要做的,仅仅是通过阅读,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感图式,获得作为人类文明与民族生存的基本信念,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自己去阅读与表达”[15]。

2.教法与学法的取舍标准

事实上,“最难打开的内核是学习的内核———教学实践的变革和教学精神的变革,即在学生、教师和其他可能的合作伙伴之间更大范围的协作关系”[2] (64页)。因此,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应该首先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形象性和情感性。语文的课程特征、内容、性质和规律不同于其他学科,因此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和操作策略都应该体现出“语文”的品格和“阅读”的特色:有益的启迪,有趣的引发,有用的指导。合作学习不仅使言语交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需。合作学习不仅造就了学生自觉运用母语、关心母语,而且唤醒了他们参与理解母语、生成母语,呼唤和维持学生自觉的母语学习意识和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交际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语文学习的结果,因为单纯的听与说的行为并不能有效促进学生高度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以“合作”为外在支撑点和直接推动力,根据“兴趣相近、特长互补”的原则,鼓励协同合作,落实责任到人,真正突出语文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实践性。

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和信息互动的过程。以往的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关系的注重,而忽略学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的存在。当代的教学认识关注的是:“教学对话往往从共同的主题开始,通过话题的有效转换和认同持续,以双方经验的增长和精神变化结束,在对话的每一环节上都需要合作”

[16]。例如:合作学习中进行研究性阅读,“强调的是将阅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思想和已有的经验加以综合,从而加深感悟,并内化为个体生命体验的一部分。它要求的不只是背诵、理解和复述能力,还有获取和运用信息、语言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实践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它强调培养的是个体生命的探索激情,好奇心和责任心,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一句话,是生命创造力的释放”[17]。无庸置疑,合作学习把人际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阅读教

12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阅读教学建立在了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

3.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定位

进入20世纪之后,哲学经历了“语言学—解释学—修辞学”的三次转向,这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必然是一次深刻觉醒。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阅读教学应转变学生以接受知识传授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研究中主动发展。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学生建构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种“语言情境—文本解释—言语修辞”转向的交际平台。这样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现代学习方式,而且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有助于教师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钥匙。合作学习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以改革教学内部的人际关系为突破口,着力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会变得容易解决。其优点显而易见:它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等,而且,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社会责任感的积极发展促进了学业成就的发展,这一方面归功于协同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则应归功于伴随着合作活动产生的积极的个人影响”[13](142页)。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显得更为主要和重要。

具有超越性意义的是,“范文是学生接触母语、感受语言最直接、最丰富的窗口,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对母语、对文化的感悟和直觉,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人性觉醒和对美的朦胧意识与永恒追求”[18],小学生的思维洋溢更多的是诗意和天真,对语文充满浪漫和想像,他们的思维更能呈现出成年人所缺乏的非逻辑性和混沌性。语文是最具情感性、趣味性与形象性的一门人文课程,阅读教学更是学生的人性启蒙和智慧铸炼的天堂,能较之其他课程资源更容易唤起学生的感性,启迪学生的灵性,发掘学生的悟性,提升学生的人性,“多念一些好诗,孩子们逐渐会感觉到语言的美,感觉到书有念头,有学头,从而培养了他们爱好语言的感情,促进了他们求知的愿望,增长了他们思考、想象的能力”[19](99页)。在这个意义上说,一方面,对合作学习的结果,语文教师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进行真诚的赞扬和模糊的评价;另一方面,这种评价要着眼于整个集体,不宜过分渲染,流于形式,让小学生真正感受到评价的质量和价值。特别是应该通过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集体合作,由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学习过程,“由于合作学习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并藉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而这种教学理论较之传统的教学理论更具情感色彩”[20]。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吴育忠.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2,(10).

[6]施少迎.浅谈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中的几个问题[EB OL].https://www.360docs.net/doc/7b14582897.html,/xiaozhong/29.htm.

[7]蔡建红.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研究[EB OL].https://www.360docs.net/doc/7b14582897.html,/xtzzx/jyky/FCJY.htm.

[8]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5).

[9]吴登良,林倩.建立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的新机制[N].教育导报,2003-05-20.

[10]李维鼎.语文言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1]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2]谢贤扬.语文教学优化基本规律初探[J].重庆师院学报,2001,(3).

[13]乔伊斯等.教学模式[M].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

123 张 华 谢祥琼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余昱.“有用”与“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

[16]曹正善.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特征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17]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8]张华.语文教材中范文编选策略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19]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20]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Attempt at Selection Strategy of Modal Essay

for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ZHANG Hua1,XIE Xiang-qiong2

(Chinese Institute,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Experiment School,Sichuan Normal N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8,China)

Abstract: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is one of the keys of Chinese course refor m,while modal essays ar e the main body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core of the compilation.The selection of essays must follow the guidance of Chinese course standard and the strategy of material selection.The strategy is model,acceptance and humanism.

Key words: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model essay;model;acceptance;humanism

[责任编辑:王永政] 124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电子教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阳邑乡石象学校田丽萍 文章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语文教学反思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在第一次与新教材接触的过程中,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曾经迷茫过、徘徊过,也曾经步入了误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有了些许的心得和体会。以下是我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案例及反思。 1.探究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请学生围绕问题“文章中让你最感动的是哪里?为什么?”展开讨论。 这个探究过程需要各组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就问题展开讨论,所以小组成员需要适当搭配,否则有些学生会被冷落。因此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小组全

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组员各尽其职,完成探究。在整个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起指导作用,否则学生小组合作效果不明显。教师也可适当地激励学生:看看哪组配合得最好、发表得最有见解。经过讨论,由汇报员汇报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晶,其他各组补充或纠正。 反思: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同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整个课堂人人参与学习、个个互动补充。合作促进了互动,互动升华了兴趣。 2.表演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内容: 《两小儿辩日》教学片段 教学过程: 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文时,选择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两人扮小孩,一人扮裁判孔子,用文言文进行辩论,由朗读到脱离课本。经过演练,从中推选出三组在全班进行辩论赛。一小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字正腔圆,语气强烈。一小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次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节奏明快,针锋相对。孔子曰:“吾不能决也。双方斗为平局,不分胜负。”“哦!”全班发出热烈的喝彩声。我接着说:“孔子当年判平局反映了孔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态度。假如孔子现在还活着,他老人家会怎么样裁判呢?”学生抢着答:“仍然是平局。”“为什么?”“因为两个小儿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两个小儿观察事物光凭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改革已提了多年,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改变了语文教学观念,改革了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而作为教师,最实在的变化应是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把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向40分钟要质量,更应该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采用扶放结合式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扶放结合式是语文课堂中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扶”,采用引导和指点的方式,如提示重点、提供范例、提出问题、点明规律、指导方法、帮助总结等。放”是指增强独立性,放手让学生阅读实践,读懂课文。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课,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待不同的类型的课文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①采用“筛选精彩段落—品读”式。新课标强调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方法正是建立在信任、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筛选精彩段落—品读”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写景或某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语感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核心与牛鼻子,语文教学才能走出“少慢差费”这一令人尴尬的困境。叶圣陶早就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的能力。”这两位我国当代语文教育家言明了语感培养对发展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新课标指出:语言内化要多读书,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呢?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生活积累,是积累语感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从叶老的这段话中,我们也感知到:生活经验与语感积累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为每一天的生活都留下美好、愉快的回忆。热爱生活,才会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小学生的眼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各种活动,更能积累语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组织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低学段重在词语的积累,简单内容事件的描述。中高学段重在对事件过程的描述,且能抓住要点。在大量的活动中,建立词语与生活的联系。如:只要说到公鸡,学生会说出不同颜色、不同性情的公鸡的特点,好斗的鸡、生活中带着一群母鸡的公鸡,其特点各不相同。春天里欣赏的美丽景色,是那样的美丽;夏天里看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 导语: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以下XX为大家介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1 一、方案的提出 《语文课程规范》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同学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同学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同学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们课题组教师通过自学、听讲座、集中培训等方式,积累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有较高的课改热情和主动意识,都能积极参与语文课改活动,自觉地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去努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在近年来的语文课改中,我们对新课程的运用浮于外表。最突出的一个现象是同学的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不得法。特别是阅读教学中限于保守的做法,没能灵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往往使“教”与“学”的行为单一而死板。 大家认为提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结合运用现

代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以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进一步深入进行课改,不时提高教学质量。 二、方案的理论依据 所谓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即有效的阅读教学。一般来说,有效的教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内部的心理活动意识,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的行为表示。从实际意义上来说,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或者研究有效的教学最终是从研究课堂教学行为表示来获得的。在我国保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人们习惯于将有效教学研究的视点只放在教师教的行为上而忽视同学学的行为表示,现代教学论研究主张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需既研究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要研究同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语文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内容,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理论依据有: 1、《国家课程规范》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一起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基本理念说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和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语文课程应培育同学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同学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追求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追求 发表时间:2011-05-23T10:17:16.98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李洪杰[导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李洪杰(大名县黄金堤乡王乍村小学河北大名 056900) 1.和谐教育 和谐课堂是“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氛围,即教师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亲切和蔼的表情、崇高的人格魅力创设出的一种充满人文关怀、人性化感知、富有人情化的课堂环境,从而达到师生之间沟通无碍、轻松活泼的和谐的互动交流场景。和谐课堂下既能充分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又能达到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教学目标”。 2.追求和谐的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坚持以人为本,它适应于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使课堂中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①和谐使每一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和谐的阅读教学课堂中,一改以往教师的“喧宾夺主”,教师承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自己掌控,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拥有了主人翁意识之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强,才会敢说、敢做,爱说、爱做,学习起来才会更带劲,更有效。②和谐使每一位学生尽显个性风采。和谐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对于课堂中的新知识,甚至是课堂中的各个因素,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观点,同学间、师生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彼此交流作为个体独有的见解,展示了自我,发展了群体。③和谐使每一位学生吸收均衡的“营养”。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深藏作家真情的文本,和谐的阅读教学,除了吃“白米饭”——掌握语言文字之外,更需要让他们在“菜肴”——情理中吸收营论文格式养,达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真正的统一。④和谐使每一位学生深受美的熏陶。教育家于漪说:“哪一门学科能有语文那样的灵动蕴藉;哪一片天地能有语文世界的斑斓多彩。”的确,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其中有着语言美、结构美、情节美、意境美、思想美……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自身要善于发现美,在此基础上还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去欣赏美、感悟美。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思,深邃的哲理,使我们的学生启心智,长见识。 3.追求和谐的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那么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必须是:①平等对话———互动的课堂。在以前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为了使同学们正确、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往往习惯于运用“讲授法”,采用“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将知识硬塞给学生;为了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会不由分说地替学生安排各种练习,逼着学生去完成。新课改之后,我们追求自由、开放、有活力的课堂,追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知情合——充实的课堂。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这样的“统一”并没有客观的标准可供参考,从而使得一些老师很难把握统一的“度”,很容易顾此失彼,将极富情感的语文课上成枯燥的练习课;更有甚者上成了思想品德课、科学课。在现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语言优美的散文,精练和韵的诗歌以及蕴意深刻的小说等等。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可运用“讲读法”,通过让学生用各种形式的“读”来读出感情,训练语感。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不仅要让孩子学好语文知识,更应使我们的孩子悟出“情”,做到有“心”,有“情”,有“爱”。③整体把握——完整的课堂。课堂中我们追求的是完整、和美的阅读课堂,其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一气呵成。和谐的课堂阅读教学,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教师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其中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微观的艺术。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开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总览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通过自身的努力,尽量缩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提出自己想解决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此时老师则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等,筛选出有价值的、全班学生须掌握的问题,然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品读课文,在“读”中品味语言,增强语感,理解文章,感悟情理,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使得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达到我中有书,书中有我,书我合一的境界。④和而不同——个性的课堂。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框定在一个固定牢笼中,学生该说的,能说的只能是标准答案,否则换来的只能是“×”。然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个性气质、兴趣爱好、能力水平都不一样,在面对同一文本的时候就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⑤注重生成——发展的课堂。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在课前认论文格式真深入地钻研透教材,尽可能全面地备好学生,但在明确教学目标,保证课堂的正确方向的前提下,教师应随时迎候学生的“一鸣惊人”,不光如此,教师还应努力提倡创新求异,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倡导问题解决的多样化策略,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及时地为生成“变换着节奏”。过程中老师、学生的思想与所探究的问题本身不断地磨击碰撞,创新的火花不断冒出迸发,新的学习需求、认识和体验也不断地加深,使得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更赋予了课堂生命的活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谐的课堂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除了轻松、快乐地学好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情的体验、融合与发展。每位学生都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如何将其内在隐藏的光芒释放出来,这是一门艺术,更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职责。课堂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让他们的智慧得以显露,行为得到认同。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和谐课堂里,美不胜收的文本中尽情遨游,欣赏语文的美!

小学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之案例及反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之案例及反分析 尹庄实验小学张姗姗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通过认真仔细地揣摩人物心里活动,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感悟人物美好的心灵和崇高的人格。 教学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后小组合作探究质疑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等。 《太阳》一课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 1、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是赞美太阳的,人们爱太阳,歌唱家唱太阳,画家画太阳,诗人写太阳,今天我们这一课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研究研究太阳。(板书:太阳)《太阳》!(齐读课题)1、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出问题。(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学生提问。(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及现象均会提出有关问题。) 教师鼓励: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很有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预习检测 出示:我会读词语和句子。 过渡:大家预习的真好!预习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长期坚持,必有好处。我们一起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请大家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老师相信,通过咱们的合作、努力,一定能达到目标。有信心吗? 四、出示自主学习、(5分)合作探究(时间:8分钟) 学习话题: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的知识和太阳与人的关系。:阅读指南: 1、默读课文1—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太阳特点的句子,批注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有效对话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日常教学的观察,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发现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对话的形式并不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固定的模式,而是多种对话形式并存的多维模式。 在阅读课堂中,要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学生能动情,教师首先要能动情。因此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陶醉在文学大师们丰富多彩的作品中,解读文本,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自己要沉下心来,反复阅读,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就是课程”,师本对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只是对照教参,大致浏览一下课文,然后在备课本上把教案抄一遍,就算备好了。以为这样就能驾驭课堂,就不会出现知识性错误。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文本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凭借,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对话。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愿意读、喜欢读、相信自己能读好的积极情感,敞开心扉,主动接纳每一篇课文。激活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在阅读中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指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时,以“你看见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体会到了什么”等话题进行提问,唤起学生各种感官参与阅读,观其形,听其音,闻其香,尝其味。让学生凭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经验积累,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参加文本的意义建构。这种阅读不再是教师强加的分析,真正实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与学生之间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应该将师生关系定位为一种对话交往关系,两者在对话中相互碰撞、相互回应、相互融合、相互创生,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阅读对话的价值得以凸现出来。 4、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正如肖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因此,我们应积极搭建学生之间的对话载体,使多方面的信息得以沟通,阅读的经验得以交流,学生的知识得以互补。在有效对话中,鼓励学生彼此对话、相互交流。在对话的氛围中,学生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从而打破自己的封闭状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通过学生个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 (二)有效对话的实施途径 1.营造对话氛围,使学生想说 在教师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居高临下的发问甚至责问,学生会产生畏惧紧张的心理,学生的思维、语言、表情等都会呈现出一种僵化的状态。这时与学生的交流就难以开展。因此,要开展师生对话,教师首先要积极地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对话的氛围,使主体沉浸于积极的对话状态中。 (1)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希腊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助产”式教学即是以提问为核心,通过问答的方式艺术地引导谈话者逐步反思所探讨的问题,让自以为知者知其所不知。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仍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能够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轻轻推动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想象,不但让学生体会到表达自己的成功感,也对自己的思维予以反思。 小学语文中阅读时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之后,阅读所占的比例和比重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水平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阅读教学这个环节中我们教师如何去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能够根据你所提的问题去实行阅读。 在教学中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会用到提问这种教学方法。即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略加思考后回答这中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提得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是否拔高了或者简单了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发挥。也就是问题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课堂效果,同时这还是一个老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所以,对于问题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怎样才能使有效的提问呢?那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一设置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设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方向,绝绝绝大部分情况下,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些低水平的、连珠式的记忆性问题,学生通常只需要一两句话便能回答。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都想探讨的问题,而且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沟通不同主体之间的知识建构。教师应该以促成有意义的对话教学为目标,从广阔的问题视阈出发设置开放式的、有逻辑性的系列问题。提问是否有效要根据所提问题的价值来判断。如果一个问题设置的时候就没有价值那它有没有效就没有再讨论的意义了。 1、设问要具有超越性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够回答出让老师满意的答案来,而且还是异口同声的。是不是真的是学生已经学好了呢?肯定不是。我们注意听,仔细去看就知道老实所设的问题仅仅让学生复述课本上的内容,只要是有书的学生他们都能够从书上找到老师所想要的答案,所以说这跟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知识的拓展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真正有效的提问时提出来之后,需要我们的学生实行思考之后才能回答出来的。当然也不是说学生思考几十分钟甚至几天,而是“跳一跳,够得着”这个种情况。 2、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是否具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以及是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分解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其次课标还要求小学阶段背诵背诵优秀诗文总计160篇(段)。并在后面附上了小学阶段必背的古诗70首。我们制定这一方案就是要使学生的阅读、背诵量达到这一要求的底线。 另外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在班级甚至是学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4、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5、能熟练背诵新课标要求背诵的70首古诗。 三、活动构想: 1、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低年级的阅读量为5万字,分解到各 个学期每学期应达到1250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分解到每个学期应达到10万字,也就是相当于两本语文书的字数。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 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各班级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 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各班级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不能一两个月都不变一次)、墙壁等,营造书香氛围。 (2)征集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一来的名言抄在黑板报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 (3)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小学生阅读报》等报刊杂志上都有介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龙福顺 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成败,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正因为如此,我们许多的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下足了功夫,进行了不懈地大胆的探索,老师们的研究课,示范课,往往都以阅读教学作为主要内容。但是当今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有些担忧:一是部分教师们在上课时过于陈式化,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把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归纳了,学会分段,会归纳段意就行了,课堂太注重板刻的训练,把原本趣味盎然的文本内容上得枯燥无味。二是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我们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没有领悟到位,过度地追求标新立异,使得阅读教学华而不实,丧失了本味:如经常我们会看见画蛇添足的多媒体教学,毫无意义的小组合作,牵强附会的学科整合,教学过程重主体失主导,重表演,轻感悟,重对话轻朗读,阅读课堂虽热闹但缺乏实在。 那么阅读教学究竟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实现高效?结合我本人的教学,谈点自己的体会: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必须有以下几个新的突破: 1、注重个性体验。 2、突出阅读兴趣。 3、加强阅读积累。 4、重视能力培养。 5、尊重个体差异。 6、鼓励合作交流。 7、重视习惯培养。 8、强调联系生活。 针对《课标》的发展方向,教师要采取大胆地探索: 一、更新教学观念 1、首先教师要明确的是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

现,许多老师经常根据教学参考解读文本,然后再向学生灌输,以为这是最权威的解读,也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捷径。其实,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这只是老师的阅读,而不是学生的阅读,更不是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 2、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权威。教师应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体味”、“品味”、“感悟”留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 3、在阅读过程中应伴随着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如果阅读教学让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没有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的过程,那么,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面对优秀的文章只能是无动于衷,最终我们培养的不是有血有肉,富有创造力的新一代,而是冷漠,没有朝气的新一代,那后果该有多么可怕。因此,阅读过程应该是探索与创新的过程,提倡多角度阅读,比较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多元解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发挥联想与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培养阅读能力 1、加强朗读和诵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朗读和诵读训练。因为朗读和诵读能促进学生对作品的领悟,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吸收、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被广泛的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散乱,问题设置小、碎、细,且缺乏探索价值,参与欠平衡(少数学生唱主角),小组活动次数频繁且时间失控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怎样才能更好的在语文课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一、利用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预习时合作,调动预习积极性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学习起来感到吃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既能收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语文教学中需要的课外知识资料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时经常会叫学生课下查找一些资料,并且每次都可以比比谁查到的多,哪个小组查到的又多又好,这样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去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个人查找的多,小组一交流,小组的资料当然也就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充分扩展,很多时候,学生获得的资料比教师预想的还多还丰富。但教师也应该注意到,学生查到的资料有时很多,有的还很长,如果要交流完就得占用很长的课上时间,影响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不交流又会影响学生的热情。为了既不影响学生的热情,又不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布置查找资料时,要让同学们把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那样课上就会有时间找更多的同学发言了。有时鉴于小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的特点,预习前,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地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练习时合作,兴趣和效益双提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如生字生词、古诗积累、重点篇目的重点段落等,要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掌握,提高正确率。这时就可以开展练习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低年级的生字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组员之间轮流当小老师,把自己的记字词方法教给同组的其他人,看谁的方法好,推举到全班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合作练习中掌握了生字生词。记得那是我教三年级语文时,一次生字教学中,在教学“播”这个字时,我只说了“播种”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可是我班一名同学却说她的方法比我的好,我立刻请她给大家讲讲,她说:“我们小组在练习时是这样记忆这个字的,播种当然要用手,所以肯定要用提手旁,但把种子也就是‘米’播到‘田’里后,还要盖上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一定要教学生必要的阅读技能,语文练习,重要内容之一是语文技能的练习。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把握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读” 首先,教师与学生应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群英会”。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

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教师应把机会让给每一位学生,使他们通过朗读来尽情地诉说自己的心声,表达内心的情怀。教师要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一起进入“角色”和“状态”,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中去感受语言美。特别是对“双差生”更应倾注以爱心和关注,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关系。这样同学们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积极地美化课堂。 其次,要允许学生阅读“出错”。这是学生敢于阅读的前提。学生阅读出错是很常见的现象,教师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励。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表现自己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展示自己。 最后,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精心设计阅读导入环节。我们可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 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学生要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需要学习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是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教?W实践中,我们归纳了几种较 易把握的比较阅读的方法。 一、深入语言,细细推敲词语 (一)替换比较中领略词语运用的适切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感受在同一个语境中不同词语所具有的不同表达效果,让学生通过替换比较,体会作者在用词上的独具匠心。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比较“一根”与“一把”的表达效果。学生经过讨论很快明白作者的用意:小女孩之所以擦燃一整把火柴,是极度渴望留住这世上唯一疼她的奶奶,反映了她多次失望后孤注一掷的心情,是表现绝望的绝佳描写。 (二)增减比较中知晓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同一语句在去掉某一词语前和去掉某一词语后的比较阅读来品味语言运用的准 确性。如有学生在读《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将“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读成了“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去掉“似乎”一词后意思有什么区别,让学生明白这只是作者的错觉,如果去掉这个词语,就变成真的了。 (三)褒贬比较中品味词语运用的独创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词语的褒贬等感情色彩上领会作者在课文语言运用中的妙处,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课文《珍珠鸟》中,“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神气十足”本身是个贬义词,但用在这里却刚好表现出小鸟的生气勃勃。 (四)词义比较中理解词语运用的情景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语句中词语的本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引申、比喻等相关联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运用语言的技巧能力,感受语言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如《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寒”就要从句子中去体会,不能照本意去理解。 二、由内而外,潜心品读句子 (一)从修辞比较中感受语句的意境 指导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体会和感悟作者在语句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概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举办各种读书活动,保证学生有书读、有时间读,并获得读书的真正效益,这对于新时期教育发展、核心素养教育落实有着重要意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激发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为基础前提,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文化知识拓展提供有效路径。 小学阅读活动的创设需要小学联合全校全体师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创设阅读循环氛围,进而激发师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热情,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提升师生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水平,强化阅读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使师生共同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基于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展阅读活动,已经成为了当前时期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必然途径。 一、小学阅读活动创设的必要性 阅读作为教学形式的一种,传统阅读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无法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必须对传统阅读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以活动作为阅读教学开展的主要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参与积极性,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语文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阅读自主性,以活动参与的形式,对自身的语文知识进行拓展,加深自身的知识储备,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学习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并在阅读活动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拓宽知识视野,对于学生文学赏析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阅读活动之中,经过教师的引导逐渐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自我阅读需求,在阅读活动中,以阅读知识丰满课程教学知识,以课程教学知识,引导阅读活动,进而全面提升其语文学习质量。阅读活动的创设与开展使学校形成积极、稳定的学习氛围。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到深度阅读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通过阅读活动有效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完善学生的品格,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学校形成师生爱阅读的氛围,是阅读成为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为学校创造安静、安定的学校文化环境。 二、小学阅读活动存在问题及原因

更新理念 追求实效——浅谈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更新理念追求实效——浅谈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12-05-17T09:48:26.3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7月总第103期供稿作者:张娟[导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张娟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西固城第二小学73006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维度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作为教师,要搞好阅读课的教学,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自身学习,勇于不断创新,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搞好语文阅读教学。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阅读在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阅读性质的定位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搞好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针对如何才能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维度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并在不同学年段提出了不同的阅读目标,这受制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受制于他们参与认识了解社会的深入程度。 二、转变教学观念 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教学,也必须和新的教学理念相适应。这样,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就必须摒弃与新理念不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 1.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课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顺着设计的问题理解课文。这种异化了的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而且泯灭了学生的个性。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综合素养。为此,我们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标准导向的关系。 2.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 应试教育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犹如“尸体解剖”,人为地将一篇完整的课文肢解成字、词、句、段,以应付考试。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确立新的语文教学方式观,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就教学方法来而言,“整体把握”的方法不仅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而且是丰富多彩的。例如有的课文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品位美妙的语言文字;有的课文可以采用思路教学的方法,先理清课文的思路,再沿着思路逐步展开教学。这样,既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僵化模式,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材料,然后写教案,教案的主要内容都是事先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显然,这种主体观已不适应现在的教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确立新的阅读教学过程观,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包含“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阅读对话”是讲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对话”是讲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呢?我认为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前提;其次要师生共同走进文本,这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基础;最后要抓生成性教学,这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关键。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作为教师,要搞好阅读课的教学,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勇于不断创新,这样我们就一定能真正搞好语文阅读教学。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年7月。 2.《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