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基层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问题和建议

基层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问题和建议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推进的机关效能建设到“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从到深化“放管服”改革到“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一直在探索优化政府管理方式改革。今年,发韧于我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式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国推广的重大改革举措。“最多跑一次”改革,不仅极大地便利了基层和群众办事,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也倒逼政府部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方式,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着眼于问题导向,为进一步深化完善“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咨询意见,进修二班3组确定本调研课题,重点是调研收集基层在“最多跑一次”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3月26-27日,调研组11人集中赴海宁市、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上虞区实地调研行政服务中心,与办事群众交流,并分别召开3场座谈会,面对面听取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办事企业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随后,调研组发挥各学员所在部门和系统的优势,分头调研、收集、整理了法院、检察、工商、国土、教

育、旅游等领域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现将调研和分析情况整理如下。

一、基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发现,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县级政府都建立了以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为载体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许多地方还启用了网上办事大厅,政务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总体上获得了群众和企业的好评。

通过访谈以及相关调查研究,我们也发现基层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实际从事“最多跑一次”审批工作的人员缺少主体资格。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目的就是让群众“少进一所门、少跑一次路”,所以必须把相关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集中受理、协同办理,即在服务窗口就要完成相关事项的审办工作。但是,在基层,各部门向行政服务中心往往只交事项、不交人员,以致“最多跑一次”成为各部门向行政服务中心转移审批和服务工作的一种途径。如海宁市行政服务中心,虽然是独立的市政府直属正科级单位,但其200余名工作人员中,公务员编制的不到

20%,大部分是临时聘用人员在承担“最多跑一次”的审批和服务工作。虽然也有一些部门在窗口的“后台”安排了专职审核人员,但大量的行政事务仍然是由临聘人员做出的决定、履行的程序。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浙江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针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作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检查、行政征收、行政给付等影响其权益的活动,必须由“行政执法机关在编工作人员”经考试取得行政执法证后,才能实施。故目前大部分行政服务中心从事行政审批和服务的人员,不具备行政审批的主体资格。但“最多跑一次”要求一窗受理、限时办结,基层的行政服务中心又没有获得原审批部门编制的划转,由临时聘用人员承担这一执法工作,实际上存在主体资格不符的问题。

(二)实际承担“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网无法实现“一网办理”功能。省政府提出了“一窗受理、全城通办”的要求,目的是实现数据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互通。但实际操作中,当年因推行“电子政务”而由各个系统自建开发的办公系统,由于系统不兼容,相互之间信息很难实现共享互通,反而成为当前统一政务服务网的重要障碍。即使如高频事项,如人力社保、市场监管、不动产交易等,省级部门都有自上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