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山东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山东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2013年初试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怀沙》

2、宫体诗

3、韩孟诗派

4、荆刘拜杀

5、《东山词》

6、《已亥杂诗》

7、第四种剧本

8、《放声歌唱》

9、《倾城之恋》

10、战国策派

二、简答

1、《韩非子外储说》中宋人酤酒的梗概和意义

2、初盛唐时期唐传奇的特点

3、《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4、新写实小说的局限

5、刘凤仙形象分析

三、论述

1、江城子密州出猎默写并赏析

2、屈原《离骚》的艺术特点

3、《琵琶记》赵五娘形象分析

2013初试综合考试(文)

一、名词解释

1、四分法

2、语流音变

3、文字

4、自然主义

二、简答

1、简述五种语法范畴的特点

2、词义的性质

3、文本解读在文学阅读中的地位及作用

4、结构主义的特点和缺陷

三、论述

1、语言的变化多种多样,变化有无规律

2、灵感的现象的看法

四、写作

“求與古人合不若求與古人異求與古人異不若求與古人合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

2012年初试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

一·名词解释(10×5)

1、《国殇》

2、永明体

3、《李凭箜篌引》

4、诚斋体

5、元曲四大家

6、南朱北王

7、《一致》

8、左翼作家联盟

9、《关汉卿》

10、《台北人》

二、简答(5×10)

1、宋玉《九辩》的思想主旨

2、庾信《哀江南赋》的写作背景和思想内涵

3、元杂剧前后期创作有哪些不同之处

4、《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思想内容

5、第三代诗的后现代特征有哪些

三、论述(三选二2×25)

1、默写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并赏析

2、分析杜甫的叙事诗

3、谈谈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2012年初试综合考试(文)

一、名词解释(4×5)

1、共同语

2、语法形式

3、无我之境

4、文学思潮

二、简答(4×10)

1、语言符号的特点

2、语言的基础

3、艺术家为他的情感设置形象的三种途径

4、戏剧类文学作品的特性

三、论述(2×20)

1、当代社会语言的发展趋势是统一还是分化

2、怎样理解文学作品中形式和内容的融合关系

四、文学评论(1×50)

答客诮鲁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2011年初试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

一、名词解释:

1、神羿射日

2、《悲愤诗》

3、《修竹篇序》

4、铁崖体

5、七宝楼台

6、谴责小说

7、南国社

8、《狂人日记》

9、新编历史剧

10、《棋王》

二、简答;

1、阐释东方朔《答客难》的艺术特征。

2、简述刘琨诗歌对曹操诗歌的继承。

3、简述《儿女英雄传》泛情化的倾向。

4、九叶诗派的艺术成就。

5、简述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三选二):

1、默写陆游《书愤》并赏析。

2、论述韩愈的散文风格。

3、论述辛弃疾对词的贡献。

2011年初试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共时语言学

2、社会变体

3、素材

4、有我之境

二、简答

1、语言的本质

2、语音作用和性质

3、文学进步和科学进步的不同

4、后现代主义创作特点

三、论述

1、英语汉语语法手段对比(至少说四个)

2、如何正确看待认识文学起源问题

四、文学评论

刘禹锡《乌衣巷》

2011年复试笔试题

1、.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主体性及其创作特点

2、沈从文小说美学特质及其价值

3、朦胧诗启蒙主义诗学倾向及其价值

一、结合自己学习经历,谈谈读过几种中国现当代文学著作的优缺点,或者谈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源流与分期看法。(40分)

二、鲁迅《故事新编》有哪些篇目?谈谈对《故事新编》的认识。(30分)

三、冯至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30分)

2010年初试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

一、名词解释:(50分)

1、赋比兴

2、文心雕龙·时序

3、《永州八记》

4、《清真词》

5、台阁体

6、南洪北孔

7、战国策派

8、《倾城之恋》

9、《创业史》

10、《陈毅市长》

二、简答(50分)

1、曹植对乐府诗的贡献

2、李商隐无题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徐渭的《四声猿》

4、刘凤仙形象简析

5、举例说明新写实小说创作特征

三、论述(三选二)

1、《史记》是如何在“实录”基础上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的

2、欣赏杜甫《秋兴八首》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明代公安派和清代性灵派的关系

2010年初试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共同语

2、语法形式

3、典型形象

4、新古典主义

二、简述:(40分)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2、为何说语言具有全民性

3、语言艺术的特点

4、文学创作的客观性质有何表现

三、论述:(40分)

1、我国古代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从文字的产生和文字的作用两方面谈谈对这种传说的认识

2、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四、评论写作(50分)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浩然)学力下韩退之(愈)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严语《沧浪诗话》)

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不限于诗歌),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10年复试笔试题

1、谈谈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

2、施蛰存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3、80年代中期前后的中国当代小说有什么变化。并评价。

2009年初试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

一.名词解释

1、风雅颂

2、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3、四大南戏

4、《乐章集》

5、《受戒》

6、新乐府

7、“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8、甲寅派

9、《原野》

10、《茶馆》

二.简答

1、《世说新语》对后世的影响

2、高适与岑参的诗风的异同

3、《长生殿》的题材流变(渊源)

4、《潘先生在难中》的结尾点睛之笔

5、分析新时期小说的发展阶段

三.论述

1、为什么《庄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2、分析《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形象

3、赏析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009年初试综合考试

一.名词解释

1、语言的社会变异

2、语素

3、怪诞

4、典型性(化)

二.简答

1、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

2、分析词义的演变

3、分析形式意味的审美内涵

4、文学批评的思维程序

三.论述

1、根据“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原理,论述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2、如何正确认识文学(文艺)的起源?

四、文学评论

王冕的《墨梅》

2009年复试笔试题

1、《雷雨》的结构特点

2、《呐喊》《彷徨》在艺术上的异同

3、“左翼文学”和“延安文学”的异同

4、郭小川新辞赋体的特点

5、以《受戒》为例谈论汪曾祺小说的特征

6、《活动变人形》的倪吾诚形象分析

2008年初试

一、名词解释

1、左思风力

2、《惘川集》

3、南施北宋

4、《红岩》

5、《红高粱》

6、《新青年》

7、《寒夜》

8、《论语》.

9、玉茗堂四梦

10、永嘉四灵

二、简答

1、简述"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的精神内涵和文学价值

2、简述元杂剧的体例

3、苏轼评价孟浩然“韵高而才短”,你怎么看?

4、简述《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5、先锋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论述(3选2)

1、为什么说建安诗风不同于正始诗风?

2、赏析<黄鹤楼> 昔人~~~~~~一诗

3、说明<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对科举制度的不同态度

2008年初试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普遍特征

2、基本词汇(语言的基础)

3.、题材

4、艺术形象

二、简答

1、什么是语言?

2、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3、文学理论形态的三个层次

4、幽默与讽刺的不同

三、论述

1、简述义素在语义研究的重要作用(论述义素分析法)

2、简述文学创作的几个理论特征(整体特征)

四、评论写作

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有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学评论,不少于800字。[按:此段话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序》

2008年复试笔试题

1、举例分析周作人、冰心、朱自清、郁达夫的散文风格特点

2、延安文学的性质以及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2007年初试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古诗十九首

2、陶谢

3、骈文

4、三苏

5、元曲四大家

6、乾隆三大家

7、汉园三诗人

8、《故事新编》

9、《透明的红萝卜》

10、伤痕文学

二、简答

1、《论语》一书的语言特色。

2、陆机《文赋》的理论贡献。

3、《聊斋志异》对后世文言小说的影响。

4、《家》中觉新的形象及意义。

5、新时期挽悼散文的特点。

三、论述

1、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试分析其主要表现。

2、试述“三言”“二拍”所表现出来的新的思想内容。

3、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附原诗:)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07年初试综合试题

一、名词术语解释:

1、语法意义

2、书面语

3、心理批评

4、作品

二、简述:

1、语言符号的特点。

2、简述划分音位的基本准则。

3、文学再现从哪几个方面来把握?

4、什么是滑稽?

三、论述:

1、语言学把语言义和言语义区别开来,请分别论述语言义和言语义的性质。

2、论述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四、评论写作:

有一种观点认为:八十年代的中国大陆是理想主义的时代,现在是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的时代,大部分知识分子和作家、艺术家已被小康生活招安或成为名利之徒,你同意这种判断吗?商业可以消解一切。你是否认为商业社会对文学艺术的腐蚀性超过营养和培育?(《八十年代——访谈录》北岛访谈)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学史知识,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2006年初试中国文学史(文史哲研究院)

一、名词解释

1、毛诗

2、刘向

3、乐府

4、玉台新咏

5、大历十才子

6、《花间集》

7、诗话

8、山谷体

9、《清平山堂话本》

10、《鸥北诗话》

二、简答

1、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分析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3、简述唐传奇发展的三个阶段。

4、分析散曲的体制与创作特点。

5、简述林译小说的贡献。

三、论述

1、默写刘禹锡的《乌衣巷》并鉴赏。

2、浅论谢灵运的山水诗特点。

3、如何理解汤显祖“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2006年初试中国文学史(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一、名词解释

1、《论语》

2、汉乐府或新格律诗派

3、变文

4、初唐四杰

4、苏梅

5、桐城派三祖

6、语丝派

7、新词赋体或辞赋体

9、《北方的河》

10、七体

二、简答

1、如何理解“点铁成金”?

2、分析建安风骨的内涵。

3、简述张衡《归田赋》抒情特色。

4、简述老舍戏剧的创作特色。

5、分析沈从文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三、论述

1、论述杜甫“诗史”性质及特征。

2、论述《儒林外史》的叙事创新特色(艺术成就)。

四、赏析

鉴赏《诗经?郑风》中的《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2006年初试综合试题(文学院与文史哲研究院通用)

语言学

一、名词解释与举例

1、描写语言学

2、语法

3、禁忌语

二、简答与举例

1、语言符号的特点。

2、词义(语义)的内容。

三、论述

有人说语言不能够人为地改变,因此文字也不能够人为改变,请用语言学理论加以分析。文艺学

一、名词解释

1、题材

2、文学四要素

二、简答

1、什么是文学的文化学视角和社会学视角。

2、简述形象思维的特点。

二、论述

试分析,文学语言符号的功能与特点。

三、评论写作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005年初试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赋比兴

2、两潘一左

3、志怪小说

4、临川四梦

5、沈宋

6、《漱玉集》

7、《随想录》

8、《财主的儿女们》或新写实小说

9、东北流亡作家群

10、寻根文学

二、简答

1、如何理解“嵇志清峻”?

2、杜牧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3、《女神》的艺术价值。

4、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三、论述

1、《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2、《史记》作为中国史传文学的代表,分析其对前代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3、如何理解《桃花扇》“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

四、赏析

鉴赏欧阳修的《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2005年初试综合试题(两院通用)

语言学

一、名词解释与举例

1、言语

2、词义的扩大

3、共同语

二、简答与举例

1、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2、语言符号的特点。

三、论述

地理环境是产生语音差别的原因,请用语言学理论加以分析。

文艺学

一、名词解释

1、艺术象征

2、视野融合

二、简答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

2、文学创作的三个阶段及每一个阶段的中心任务。

二、论述

试分析,文学作品的特定存在方式。

评论写作

战士与苍蝇(节选)

鲁迅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阅读材料,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结合所学文学史知识,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04年初试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尚书》

2、建安七子

3、四大南戏

4、诚斋集

5、元白

6、临川四梦

7、《清平山堂话本》

8、九叶诗派

9、《你别无选择》

10、全景式报告文学

二、简答

1、《孟子》的艺术特点。

2、简述左思风力。

3、比较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

4、白居易的现实主义。

5、《陈毅市长》的结构特点。

三、论述

1、鉴赏《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词的起源。

3、论述《红楼梦》的人物形象。

2004综合考试(文)

一、名词解释

1、情感表现

2、文学进步

3、创作个性

4、文学风格

5、词

6、音节

7、屈折语

8、语法手段

二、简答

1、如何理解形式化过程?

2、什么叫造型能力?

3、列举5种常见的语法范畴。

三、论述

1、谈谈你对劳动起源论的看法(文学起源与劳动)。

2、分析语言的社会性。

四、文学评论

请对一下材料进行评论:

珍珠与泥土

鲁藜“如果你把自己当成珍珠,就会时时感到被埋没得痛苦;如果当成沙子,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小路”。

*答案:

语言学

一、名词解释与举例

1、内部屈折:指用词内部词根的语音变换构成语法形式的一种语法手段。又称“音位交替”。如:feel-felt。

2、音节:是说话时自然发出、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如汉语“革命”[kγmi η]。

3、词:是语言中音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造句单位。如“今天阳光灿烂”,就是由“今天”、“阳光”、“灿烂”三个词组成的句子。(词内容P173)

4、语法手段:语言中构成语法形式的方式。比如,英语中在可数名词后加-s构成表示复数的语法形式,附加就是这里所采用的语法手段。也可以说,语法手段就是语法形式的概括。

二、简答与举例

列举五个以上的语法范畴并简要分析。

答: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常见的主要通过词的形态化所表现出来的语法范畴:①数,数的语法范畴表示事物的数量。如名词单复数的对立,即“一”对“多”,如英语中gate(门,单数)~gates(门,复数)。

②人称,人称范畴表示动作、行为及其主体与说话者的关系。一般分为第一人称(说话者一方)、第二人称(听话者一方)、第三人称(说话者与听话者之外的第三方)。

③格,格范畴表示词在句子中的作用,与其他词的关系。最普通的是主格、属格、宾格。

④性,性别范畴表示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性别。性范畴多见于名词,多数语言成分成阴性、阳性、中性三种,如汉语中的“他、她、它”。

⑤时,时的范畴是较常见的语法范畴之一,它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时间与说话时间的关系。一般分为现在、过去、将来三种时。

⑥体,体范畴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情况。体主要是动词所具有的。常见的有:①完成体和未完成体。②进行体和非进行体等。

⑦态,又称语态,这个范畴表示动作与句子中主语的关系。常见的是主动态和被动态。

⑧式,式范畴表示说话人对动作行为同现实关系的态度。由一定的形态变化来表示。动词的式种类较多,常见的有陈述式、祈使式、虚拟式等。

⑨级,级范畴表示状态形容词的程度等级。级一般有三级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三、论述分析语言的社会性。

答: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存在都与社会有着不容分割的关系,因此,语言具有社会性。对于语言的社会性,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认识:

①语言和社会相互依存。

从语言、社会和人的产业看,应该说,这三者是互为条件、同时产生的。首先,语言依附于社会,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灭亡而灭亡。其次,社会也离不开语言。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语言。

②语言为社会服务。

语言属于社会现象,它为了适应社会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它出现之后,就以其特有的交际功能积极地为社会服务。

③语言为社会约定俗成。

语言随社会而产生,并存在于社会之中,为社会全体成员所共同使用。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是由使用它的社会成员共同约定俗成的。

④个人语言要受社会制约。

人类掌握语言的能力是先天的,然而能否掌握语言、怎样掌握语言、掌握什么样的语言,却要受到社会的制约。换句话说,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转化为掌握语言的现实,完全是由社会决定的。

⑤语言交际是集体性的社会活动。

语言交际活动是为了满足社会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没有人类的社会活动,就没有语言的交际活动。因此,语言的交际活动具有社会性。语言交际活动必须在说者和听者之间进行,因此这种活动又具有集体性。所以说,语言交际活动的本质是一种集体性的社会活动。

文艺学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进步:从总体比较上看是后代超过前代的文学发展趋势。文学进步不是直线型的,而是螺旋式的上升。文学进步不同于科学进步,后代的文学成果不会取代前代的文学成果,前代的文学成果仍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对后代人显出长久的艺术魅力。

2、情感表现:指文学表现作者情感的性能,是文学的基本性能之一。文学表现作者的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的发泄,而是情感的对象化和物化的过程。所谓情感的对象化就是把情感重新展示在意识面前,对其进行观照和反思。所谓情感的物化就是把情感对象化的结果通过语言形式传达出来,成为别人可以观照和反思的对象。

3、创作个性:作者在创作中体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个人风貌和特色。具体表现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独特的取材范围和角度、独特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语言风格等等。创作个性是作家生活的个性反映,但又与生活中的个性不尽相同。

4、文学风格:从文学整体上,即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呈现出来的品貌。从创作主体的角度讲,它是作家的个性气质在其全部作品中的展露。作家的学识、才情、气魄和媒介传达能力等构成文学风格的形成机制。

二、简答

1、如何理解形式化过程。

答:文学创作活动就是给材料赋予一定的形式。形式的创造也就是材料内容的形式化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内在形式化阶段,一是外在形式化阶段。因而文学创作的整个形式化过程就是由内在形式化向外在形式化的转变。

①内在的形式化。内在形式化就是在作者内心展开的形式创造。这种形式创造起始于作者脑子积蓄起来的材料被某个意念、意向或观念所激活,于是这些材料就逐渐在这个意念、意向或观念的周围聚拢起来,要求由原先的无序状态转为有序状态,由原先的散乱状态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外在的形式化。外在的形式化就是为内在形式再创造出一个形式,也就是创造出一个形式的形式。是运用语言媒介使艺术形象具有外在的形体。

外在形式化以内在形式化为基础,内在形式化必然导向外在形式化。总之,形式化过程就是材料内容由无序到有序、由不成型到成型、由隐到显、由内到外的过程。

2、什么叫造型能力。

答:指运用记忆中的表象、情感、观念等材料造成艺术形象,造成艺术形象的物化形态——文学作品的能力。造型能力是一种整合能力,它整合了全部的创作能力,并把全部的创作材料和内容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造型能力一方面充分体现着作家的创作天性和个性,另一方面也要遵循客观的外在尺度,是在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的统一中得以实现的。

三、论述

谈谈你对劳动起源论的看法。(试分析文学起源于劳动。)

答:关于文学起源问题是研究文学发展的最初形态。我们先看在文学起源的研究历史上有影响的三种理论。

一、模仿说

古希腊流行的艺术起源论,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摹仿,而摹仿又被看作是人的一种天性,这样,艺术的最初根源就被归结为人的摹仿的天性。这一艺术起源论的主要片面性就来自对人类摹仿的这种唯心主义的错误解释。

二、游戏说

近代关于艺术起源的一种有很大影响的说法。18世纪由席勒提出,后由斯宾塞等人加以继承和发展。席勒认为艺术产生于“游戏冲动”,而游戏冲动是人的一种脱离了物质束缚的、不计较利害关系的自由的活动,它以人在满足物质需要之后仍然有剩余精力为前提。斯宾塞

接受和发展了席勒的这一观点,并进一步对过剩精力的产生作了生理学的探讨。但是,在原始艺术中有许多作品显示出明显的功利目的,这是游戏说难以解释的。

三、巫术说

是19世纪末直至现代在西方最占优势的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最早由人类学家泰勒提出。这个理论认为,原始艺术最初是为了巫术的目的而被创造出来的。原始人在巫术观念和幻想的推动下,通过艺术品的创造来实施某种巫术的作用。巫术说把原始艺术同巫术联系起来,为艺术起源的探讨开辟了一条新径。但由于巫术说脱离了原始人的生产实践,没有深入研究导致巫术产生的原始心理与物质劳动的关系,因而仍然不能科学地揭示原始艺术产生的真正根源。

综上三种理论,我们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把劳动看作文学发生的起因,以劳动为中心,并结合其它因素来说明文学起源的过程。这一理论是对模仿说、游戏说和巫术说三种文学起源理论的综合,因而包含着更多的合理性。

劳动综合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观点,一个方面把劳动看作文学产生的起因,而且是唯一的起因,因而劳动就成为文学产生的深刻根源。这方面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①劳动是人的最重要的活动,是人的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②人们所强调的文学起源的其他因素,如模仿、巫术、游戏等等,它们的萌芽形态最初也是孕育在劳动之中的,因而这些因素本身也都需要通过劳动才能得到科学地说明。③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了能够从事文艺活动的主体本身。

劳动综合论还有另一方面的观点,这就是在承认劳动是文学发生的唯一起因的前提下,也对其他因素的作用给以充分的重视。

总之,劳动综合论既反对把文学起源简单的归结为单一的劳动,也反对把劳动降低和混同于一般的因素,他的要点就是在承认劳动起因论的前提下坚持多因素论,在承认劳动根本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坚持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2003年初试综合试题(两院通用)(含答案)

语言学

一、名词解释与举例

1、符号:就是记号。是一种物质的、可感知的对象,它在认识和交际的过程中充当另一对象的代表,其作用是被用来获得、储存和传达关于它所代表的对象的信息。其特点是客观性、物质性、具有意义内容和约定性。如,红绿灯、旗语、信号树、帽徽等。

2、基础方言:在一个存在着方言和共同语的社会里,如果社会发生了变化,要求一个更大范围内通用的共同语的时候,这个共同语就要在方言的基础上形成。这时的共同语在哪种方言基础上形成,哪种方言就是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如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3、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常见的主要通过词的形态化所表现出来的语法范畴。如英语中gate(门,单数)~gates(门,复数),这是数的形态变化。此外还有人称、性、格、时、态、级等形态变化。

4、句子:是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并具有一定语音特征的基本交际单位。例如:我们每天晚饭后去公园散步。

二、简答与举例

1、语言发展的原因。

答: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原因。语言的发展也是如此,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是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通过语言内部矛盾运动来促成语言的发展的,也就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一、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①社会的进步可以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可以表现在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等等各个方面。可以说,社会各方面的进步,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②社会之间的互相接触,推动了语言的发展。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社会与社会之间接触的情况。这里所说的“社会接触”,确切地说,是指操不同语言的社会群体之间的接触。这种接触的结果必然促进语言的发展。

③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可以影响语言的发展。一般说来,社会的分化会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统一也将带来语言的统一。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的方言和民族共同语,如果追溯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都可以发现该语言社会历史所发生的分化与统一的史实。

④社会的变动影响语言的发展。一个社会内部由于某种原因发生的某些变动,如人口迁徙、封建割据等,都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其对于语言的影响大小,决定于社会变动程度的大小。

⑤社会发展可以推动人们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人的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因为语言与思维具有密切联系,所以,这种深入的认识必然反映到语言上,必然影响到语言的发展。

二、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

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也就是语言内部矛盾运动。我们认为,语言发展的内部矛盾,就是语言的交际职能与交际能力的矛盾。语言的交际能力基本上适应交际职能的需要。二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发生矛盾,例如社会的发展对语言的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语言的交际能力尚可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就不能完成交际任务。这时,语言就要进行内部调整。调整的结果是提高语言能力,使其功能与能力走到新的平衡。这样,从平衡到不平衡又到新的平衡,就构成了语言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

总之,交际能力与交际职能构成了语言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这对矛盾运动的结果决定了语言发展变化的进程。语言的发展与消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2、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你对文字改革的看法。

答: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任何一种文字都要受到它记录的具体语言的制约。文字必须能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特点,才能存在并且得以发展。有声语言都是以发出的声音为其表现形式的。文字记录语言,自然就是要用一定的书写符号来记录语言的语音。因此,文字要适应语言的特点,主要就是适应具体语言的语音结构系统的特点。

文字改革就是对文字符号系统进行局部或整体的改变,使其能更有利于发挥记录语言的作用。文字改革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对文字符号系统之内的一些成分加以改变,而不改变它的总体系统。再一种情况就是使整个文字系统改变。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必须适应它所记录的语言的特点,才能很好地完成记录语言并且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任务。然而语言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发展变化的。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就会发生变化。按说,语言变化了,记录它的文字也就跟着改变。但是相对于语言来说,文字往往带有很大的保守性,人们一旦经过社会约定而创制出书写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来,它就不大轻易发生变化。这样,就往往出现文字形式和实际语言不相一致的情况。对于拼音文字来说,就会表现为某些文字符号和它所记录的语言的语音不相适应的现象。这就需要对文字加以改革。文字是能够改革的,根本的理论依据就是文字具有假定性。所谓假定性,就是说记录一种语言使用什么样的符号是假定的,使用的符号与这种语言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改革文字不等于改革语言。之所以要改革文字,是因为文字在记录语言的时候,或者是有了与语言不相适应的情况,或者是记录语言不简便、不得力。同时,由于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具有假定性,所以它是可以改革的,而语言是全民约定俗成的,为全民所共同使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