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竹子

儿童画竹子

儿童画—翠绿的竹子

教学目的:

1. 简单了解竹子的功用,感知竹子用处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掌握竹子的基本画法。

3.通过介绍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竹子的特殊特征以及竹子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竹子的画法。

教学准备:

准备一张竹子、竹笋的范画、铅笔、油画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竹子的特征和生长过程

1.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小时青青腹中空,长大头发蓬蓬松,姐姐撑船不离它,哥哥钓鱼拿手中。”。(打一植物)

2. 竹子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奉新也是竹子的故乡。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学生说说竹子还可以做什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竹制品,培养幼儿观察的习惯。

如竹竿、竹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因此,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访家乡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竹。

3.让学生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

考考你们,谁知道竹子是哪儿来的,(从泥土里冒出来的竹笋长大来的)再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 竹笋是竹子的幼苗,把竹笋切开会发现里面有许多小格子,数一数有几个小格子,就知道这根竹子有几节了。瞧,这些竹子上的短横线就叫节。一根长大的竹子有好多节呢! 由于竹子的中间是空的,减少了养分的消耗。所以竹杆生长速度很快,有些竹子一天可以长高几十厘米,相当于我们小朋友几年长的个子呢。当竹杆长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再长高了,开始由杆芽长出枝叶来。这时候,它就算是一棵成年的竹子了,就等于我们小朋友从孩子长成了大人。今天我们发现了竹子的许多秘密。

二、欣赏范画并进行创作

1.欣赏作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画竹子吧,先看看小朋友的作品,想一想竹子排列有什么规律?竹节是怎样的?竹叶是什么形状的?竹子是什么颜色的?

2.画竹的步骤。

①.画的时候先把竹子的外形特点画出来,注意是一节一节的有续延伸。(先画竹干、再画竹枝、最后画竹叶)

②.再用草绿和柠檬黄涂色,注意竹节中间色比两边要黄

一些。边缘色要深一些。这样竹子看起来就会有立体感了。

③学生练习,作品评价。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大班美术教案:儿童画的创作

一、教材的分析与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该课是一节绘画课,它通过对儿童画这一特殊绘画艺术语言的讲解与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儿童画的表现技法,同时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并通过儿童画创作,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儿童画这一特殊绘画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 情感目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儿童画的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儿童画创作构思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主要采用了欣赏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积极的身心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本节我利用大量儿童画、资料、电脑、音乐等教学手段,使其脑、眼、耳、手协同利用,把这节课的重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中得到解决。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本课我采用“激发情趣式”导入,通过教师边讲故事边绘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 通过让学生欣赏大量的儿童画资料,学会儿童画的创作方法,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完全地了解儿童画创作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为创作练习作铺垫。 3、练习反馈 学生通过欣赏多幅儿童画资料,增强了创作的信心,可任意设计一幅有意义的儿童画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的目的。 4、作品讲解(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 5、本课小结 通过4名同学表演幽默小品,为下节课创作儿童画提供素材(留作业) 总之,本课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有所尝试。但还望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赠送知识: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什么 在思想方面: 首先应注意建立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因为以“幼儿为本”改变了以往的师生关系。 1、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正确判断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程度; 2、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正确对待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

儿童美术:儿童画的标准

儿童美术:儿童画的标准 我们碰到过一个四岁的孩子,那个四岁的孩子,几乎每一次都会跟我 们说,我们跟他说,今天我们做手工吧,他会说我不会,然后我们画 一幅画吧,不会,然后我们今天做一些比较有趣的,比方说一个装置 的时候,他说我不会,他所有的内容都会告诉你我不会。其实后来我 们慢慢发现,其实不是他不会,当我们给他较长的时间和较宽松的环 境的时候,他是会做这些所有的东西的。而且做的非常的棒,但是一 开始的时候,是孩子没有自信心,去做这件事情。所以他说我不会, 所以在我们日常碰到的时候是说当孩子跟我们说,我不会,妈妈来画 的时候,我们重要的并不是当下的马上拿起那只笔去帮孩子去完成那 幅画作,而是我们能够去探究一下画作背后的那些事情,他不愿意来 画的原因,一个是前期是否给过孩子一定的评判。第二个是孩子对自 己的要求是否很高。第三个是说自信心是否受挫,这是首先孩子说我 不会妈妈画,第一个问题。 其实后面的背景是我们让一个两岁的孩子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下,让他 去做的涂鸦,这个是他的涂鸦。我们能够回想一下,孩子画画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你这个画的什么东西乱七八糟一点都不像……”。 我想问一问,今天在座的各位你们都是来自同一个小学吗?同一个初中,同一个高中?大学?同一个单位还是?很奇怪的是我们来自不同 的学校,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然后我们每天接触的人群也不一样, 但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是说,为什么我们的树画起来会比较像?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画的树:第一幅是早期梵高画的一棵树,你能 够感觉到这个树是从左边往右边有一阵很强的风在吹着它,整个基调 是黄色的,可能还有一点点冷的感觉;第二幅画是梵高画的星空,这 个黑黑的,我原来一直以为是他画里面的一个塔,或者什么古怪的房子,或者诸如此类的东西,直到有一天,我认真地去读了一下书,他 跟我说其实这是梵高在这幅画里面画的是一棵柏树;蒙德里安很好玩

画竹子的各种画法

画竹子的各种画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中国画竹子的各种画法 画竹先画竿。画竿时注意中间部分的竹节较长,上下两端的竹节较短。点节时笔墨较重,行笔如写书法,不要完全地重复,注意浓淡干湿变化。在主要的竹竿上加分枝时,不要只加一边,以免画面重心不平衡。小枝的形态如鹊爪。而画风,雨竹时,会有相应的变化,请留心观察。画竹的用笔如同写书法的用笔。画竹根及主干时如“楷书”笔法,稳健而力透纸背;画小枝杈时则用“草书”笔法,行笔流畅,一一气呵成。初学画竹,还是要求笔笔送到,不求速度,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追求更高要求。一幅画面中如出现几根或几十根竹,要注意各根竹和竹节处,不要在一条水平线上。画竹竿时应有笔墨变化,通过竹竿的粗细,用墨的浓淡干湿等来营造出虚实关系和空间感。画竹叶,前人总结了许多方法,最基本的组叶形式有“个”字,“介”字和“分”字。这些组叶形式多以字取名,如“女”字,“人”字,两个人字为“重人”,还有三笔并排下垂,一笔横提画出的为“一川”等等。也有以象形命名的,如“鱼尾”,“落雁”等。不同的组叶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状态的竹叶特点。例如,“一川”的形式适合表现风竹,“重人”形式则适合表现晴竹,“分”字形式比较适合表现雨竹等。画一根竹子和竹叶时,可选择一两种相近的组叶形式,相互叠加,既有变化又较统

一。选择的形式太多,会使画面混乱,不好收拾。掌握了这些基本组叶形式后,在实际绘画中还要灵活运用。组叶的相叠相破,会使画中的叶子富有生命力。画竹的顶端或枝梢称为“结顶”,可以说是亮相的地方。如何“亮相”没有一定之规,还是要把基本组叶形式画好,以生动为原则。多到大自然中写生,多观察,多体会。仔细观察竹子,会发现许多生动有趣的地方。所谓“平尖”与“尖尖”是指在竹枝梢端,有生长成熟的叶子,表现整体外形较平,称为“平尖”;而刚刚长出的小叶芽,尖尖的,直直的,则称为“尖尖”。 竹叶的组合,要有主次,虚实,前后,多少等变化。主体部分叶子较多,通常用重墨画出,机时次要部分,与主体呼应起辅助作用的叶子,通常画时会在重墨中加些水分,把它们处理略虚一些,有加紧主体。这样还可以使画面富有变化并和谐统一。画竹讲究构图,讲究聚散关系。一幅画中竹叶的布局有聚有散,不可均匀对待。哪里为聚,哪里要散,哪里留白,都应在作画之前有所考虑,有所计划,正所谓“胸有成竹”。“二蚕抵首”的组叶画法“二蚕抵首”的组叶形式能较清晰地表现出叶子与枝的生长结构。其画法是从叶柄、叶根部位起笔,需有藏锋的动作,而后按笔、行笔、提笔、虚收笔。起笔的样子很象蚕的头部,而叶相对,很具张力。“分”字的组叶画法运用“分”字组叶形式画竹叶,较多是表现雨竹。画时注意在叠加“分”字时,每组

儿童绘画技法大全

1.什么是儿童画? 所谓儿童画,是指儿童按照本人的想象,利用笼统、色彩进行创做的绘画。它是儿童对客不雅观事物的感应感染和表示自我认识的创制性行为。虽然儿童的绘画技巧笨巧粗朴,思维简单,认识全面,缺乏理性,但儿童正在绘画别传达了他们对夸姣想象的逃乞降对斑斓天然的感应感染,表示出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画充实地表示了儿童的本性和创制力。(图1) 3.儿童绘画创做有哪些特点? 儿童绘画属于一类想象绘画,它以表达儿童的客观感应感染为主,不受客观形态和手艺规范的束缚,是儿童天然、实正在感情的透露,因此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1)儿童绘画的形式往往具有平面化,笼统化、色彩夸张的特点。例如:画面外人的身体和四肢可以或许自正在弯曲,肆意加长或缩短。可以或许正在人的面部画出两个庞大鼻孔,也可正在侧面脸上看到一双眼睛。可以或许把秋千吊到月亮上去,还可制出五颜六色、外观奇特的建筑物。儿童画外的那类笼统言语,是笼统和感情的统一。那些奇思遥想,往往会令成年人另眼相看。 (2)儿童画具有丰硕的想象力。儿童把不应时空里的事物同时呈现,把喜爱的物象拟人化。他们画地球与月亮握手,画蓝天白云间的彩虹上有寡多的朋朋正在逛戏,画太阳公公向月亮婆婆问候…他们能把想象取现实联系正在一路,把有生命和有生命的工具组合正在一起,表示了丰硕的想象力。(3)儿童绘画做品构图的随便性。儿童画的构图没有成年人那样多的法则和限制性。正在画面放置上,既不考虑画面外的平衡对称,也不考虑画面的对比和协调。有时他们会边画边挪动视点,有时会动弹画纸反反连系表示,有时正在画纸上尽情地画,曲到有处可画为行。那类自正在随便的画面,表现出画面构图的多样化。 (4)勤恳逃求成人审美趋向。儿童随春秋的删加,学问和经验逐渐丰硕,审美程度也不竭提高,起头逃求成年人的审美标准,进修用成人绘画技法和表示形式来进行本人的绘画,那一期间,需要对他们当令地加以指点,使他们的绘画随本身的成长而逐渐成熟起来。(图2) (1)涂鸦期(1~3岁):少儿拿起画笔画画,取其说是画,不如说是玩。有目标地乱涂乱画,是少儿基于对笔的乐趣,也是少儿对自我的发觉。少儿的涂画是有法则和不受客观影响的,那是人绘画能力的最迟表示。那一期间是儿童绘画的萌芽形态,需要老师细心地察看和耐心培育。老师当积极参与儿童的绘画逛戏,多与儿童进行交换,与儿童配合正在“涂鸦”外做绘画游戏,使儿童创做的有意义图形成为有内容的符号图形,及时改换少儿利用的色笔,激发少儿对色彩的乐趣。(图3) (2)趣味期(3~6岁):那一期间的儿童试图用图形来表达思维外感知的具体事物,儿童正在幼儿园接管了初期绘画教育或是受同龄伙伴的影响,起头可以或许利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思惟狡计。但那一期间孩子的脑和手还不能协调,所画出的物象颇为夸张,表示出儿童强烈的客观感应感染和表示愿望。儿童趣味期做品的特点是:单纯,简单,线条不流利,笼统近似于符号。正在那类情况下,老师要给孩子创造绘画情景,给他们准备好绘画工具,并教给他们利用各类工具、材料的体例。为了成少儿童的察看力,理当让孩子多参与各类活动并多接触大自然然。寄望培育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时地对儿童进行表彰和激励,让儿童连结对绘画的浓密乐趣。(图4) (3)制制期(6~8岁):线条变得较为流利,表达认识的能力有所提高,以自我为焦点的表示愈加表现正在画面上,喜好鲜艳的对比用色。

水彩笔画技法

??我来系统和大家说说水彩笔好了,水彩笔是把调好的色彩灌在尼龙笔芯里,用木头做的笔头画出来的一种工具,它的特点是每一笔的笔触几乎都是一样的,而且面积也很小,不如油画棒浓烈、方便,也因为他笔触的面积小,可以应付很小的细节,这是油画棒所不及的。 ??涂的方式有3种:1、涂一块面; ??2、画线;3、点点。 ??这3种方法要数涂面比较难掌握了,我画出几种对付面的方法,要是面是比较整的,像这个方形一样,就排小短线,我最后一次月亮的头发就是这么涂的。要是像下面的星星一样,形很复杂,就用“边角涂法”,从小角开始涂,最后剩下中间的大面积再排线。 ??水彩笔的颜色因为是水性的,相对来说比较透明,每个笔触只有在下笔和提笔的点上会留有较深的点点,所以要是涂得不整齐、留了白点,再回头补是很难看的。水彩笔还可以过度和重复,像下面的小树,只用了两种颜色(不算红色),就画出了三种感觉,这是因为淡绿色和深绿色衔接的地方又用淡绿色重复了。

下面是水彩笔的欣赏咯! ??? 这张画真的很美很好看,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人的作品,在新华书店顶楼有看到过她的一套书,但是在网上怎么也找不到她的图片,就只有这一张,很强吧,她属于不勾线的,其实不勾线的作品能更好的表现空间,更接近于绘画作品,有很好的审美价值!! 水彩笔技法有哪些? 导语: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有一些生活设备的改善,正是处于这种状况下,家长们有的时候光顾着挣钱养家,往往会把孩子给忽略掉,也因此给孩子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很少关注孩子的德智体美全面健康的发展,幼小的孩子在初期,家长应学会多与孩子交流,比如教孩子画画,可能会应用

水彩笔的涂色方法【水彩笔的用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水彩笔的涂色方法【水彩笔的用法】 水彩笔色泽丰富,画出的画儿十分的鲜艳醒目,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画笔。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水彩笔的用法,来看看吧。 水彩笔的用法 1.红貂毛(黄鼠狼)水彩画笔。 笔杆较细,容易握笔,多用于绘制细线。

2.圆头笔 松鼠毛制成。颜料吸收量大,笔毫容易聚拢。由于笔杆比较短,适合快速作画。更重要的是多运用于干笔技法。 3.榛形笔 是油画及丙烯画常用的笔。其笔腰弹性大,较为适合细节处理。猪毛制作的榛形笔硬度较大,画纸表面容易受损,所以购置这类画笔要谨慎。其实画笔中间使用了尼龙毛,却能表现出紫貂毛(黑色的黄鼠狼毛)画笔的作画效果。 4.水彩画圆头笔 画笔的笔尖较为整齐,能充分吸收颜料,运笔也较为容易。

水彩画笔的保养方法 水彩颜料用水就能充分洗净。在水中上下晃动画笔,就可以冲洗掉粘在笔毛根部的颜料。水彩画笔应充分晾晒干燥后保存,否则有可能生霉。 此外,尼龙毛制的画笔,虽然笔腰弹力大,适合画出锋利的线条,但如果保存不好,笔尖容易卷曲。卷曲了的笔毛用热水冲洗后会有好转。保存画笔时要特别注意减轻笔尖的负担。 水彩笔的种类 1.平头水彩画笔 混合了山羊毛和尼龙毛。用于纸上涂抹水赋予湿气,也用于绘制宽阔\拖扫式的笔触。可用平头侧边画出粗糙的细

线。 2.椭圆形水彩画笔 画笔的毛是松鼠毛。浸水后几乎膨胀两倍左右,笔尖也容易聚拢,可以绘制细碎而尖锐的紧张感细线。还可以把画笔横卧,用画笔的腹部在画面鼓擦,此外,4号笔也适合擦的技法。笔毛较短的还叫做猫舌笔。 3.彩色平头水彩画笔 笔毛是尼龙做的,内部是软毛,外层则卷了一层硬毛,腰部比较强有力。可用平头侧边画出锋利的直线,还可以用来表现西式建筑的壁板填充效果。 4.平头水彩画笔

中国画竹子的各种画法

中国画竹子的各种画法 画竹先画竿。画竿时注意中间部分的竹节较长,上下两端的竹节较短。点节时笔墨较重,行笔如写书法,不要完全地重复,注意浓淡干湿变化。 在主要的竹竿上加分枝时,不要只加一边,以免画面重心不平衡。小枝的形态如鹊爪。而画风,雨竹时,会有相应的变化,请留心观察。 画竹的用笔如同写书法的用笔。画竹根及主干时如“楷书”笔法,稳健而力透纸背;画小枝杈时则用“草书”笔法,行笔流畅,一一气呵成。初学画竹,还是要求笔笔送到,不求速度,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追求更高要求。

一幅画面中如出现几根或几十根竹,要注意各根竹和竹节处,不要在一条水平线上。画竹竿时应有笔墨变化,通过竹竿的粗细,用墨的浓淡干湿等来营造出虚实关系和空间感。 画竹叶,前人总结了许多方法,最基本的组叶形式有“个”字,“介”字和“分”字。这些组叶形式多以字取名,如“女”字,“人”字,两个人字为“重人”,还有三笔并排下垂,一笔横提画出的为“一川”等等。也有以象形命名的,如“鱼尾”,“落雁”等。

不同的组叶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状态的竹叶特点。例如,“一川”的形式适合表现风竹,“重人”形式则适合表现晴竹,“分”字形式比较适合表现雨竹等。画一根竹子和竹叶时,可选择一两种相近的组叶形式,相互叠加,既有变化又较统一。选择的形式太多,会使画面混乱,不好收拾。 掌握了这些基本组叶形式后,在实际绘画中还要灵活运用。组叶的相叠相破,会使画中的叶子富有生命力。 画竹的顶端或枝梢称为“结顶”,可以说是亮相的地方。如何“亮相”?没有一定之规,还是要把基本组叶形式画好,以生动为原则。多到大自

然中写生,多观察,多体会。 仔细观察竹子,会发现许多生动有趣的地方。所谓“平尖”与“尖尖”是指在竹枝梢端,有生长成熟的叶子,表现整体外形较平,称为“平尖”;而刚刚长出的小叶芽,尖尖的,直直的,则称为“尖尖”。 竹叶的组合,要有主次,虚实,前后,多少等变化。主体部分叶子较多,通常用重墨画出,机时次要部分,与主体呼应起辅助作用的叶子,通常画时会在重墨中加些水分,把它们处理略虚一些,有加紧主体。这样还可以使画面富有变化并和谐统一。

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竹》教学设计浙美版〔精品篇〕

第十课竹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水墨画竹及简单的竹制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了解传统的竹文化。 2.欣赏与竹相关的名作、竹制工艺品,探索竹文化,在临摹、制作与竹相关的作品中感受竹文化的魅力。 3.领会传统文化中将植物人格化的内涵,激发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品格的象征之一,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它与松、梅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又与兰花、菊花、梅花一起被称作“四君子”,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墨竹更成为花鸟画的基础画种之一,中国画画家几乎都会画竹子,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诗句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课本通过对北宋文同的《墨竹图》、清代郑板桥的《兰石图》及现代石增泉的《中国精神》等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竹子是中国文人画家借画言志的重要表现题材。学生从竹子的图片、描写竹的摩崖石刻及竹的画法示意图中了解竹子的品种及结构,自主探究有关竹子的诗句、成语、谚语以及描写竹子的文章,了解竹子的象征意义和水墨竹子的画法,掌握竹的形态、构图要点、疏密 关系等要素。课本还选取了竹皮的制作过程、民间艺人编织竹制品的图片以及竹制生活用品和竹制工艺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动手制作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感受愉快、美好的情绪。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传统的竹文化,认识竹所具有的优秀品格。 难点:在用水墨的方式表现竹时,能较好地掌握画墨竹时用笔用墨的方法,能合理利用技法制作竹子工艺品。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避免让儿童使用着色画本,也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这样,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罗恩菲德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涂鸦阶段(2~4岁):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 样式化前阶段(4~7岁):儿童作首次的表现尝试; 样式化阶段(7~9岁):有形体概念的形式; 党群年龄(9~11):理智萌芽的阶段; 推理阶段(11~13):拟写实的阶段; 青春危机期(13~17):儿童美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 一) 涂鸦期(scribbling stage) 2~4岁 幼儿的涂鸦是其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罗恩费尔认为幼儿刚开始涂鸦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射动作,也无创作的意图。仅仅是享受肌肉运动的满足感,与笔涂在纸上的快感。但渐渐地,幼儿能发

现纸上线条与自己动作存着某种关联,于是继续涂鸦,便渐渐发展出手眼协调、大小肌肉控制等与身心发展有关的涂鸦过程。涂鸦其可分三阶段: 1. 随意涂鸦(disordedscribbling) 年龄:2岁左右。 特征:(1)用整只手握笔,摇动手臂画线,尚无法控制动作。(2)眼睛未必看着画面,眼与手的动作无关。 2. 纵横线涂鸦或称有控制涂鸦(longitudinal or controlled scribbling) 年龄:2岁半左右。 特征: (1)以重复的动作涂鸦,具有手眼协调的控制能力,常出现反复的纵横线。 (2)已能控制手肘关节。 3. 命名涂鸦(naming ofscribbling) 年龄:3~4岁左右。 特征: (1)从单纯涂鸦的动作转为具有想象思考的涂鸦,会赋予涂鸦意义,但形象仍难以辨识。 (2)会发现图与背景的关系,但仍未能表现空间。 (3)会为涂鸦命名及用不同色彩来区别不同意义的涂鸦。 (二) 前图式期(preschematic stage)4~7岁 对环境的接触渐扩大,对世界的探索大于自身身体的操控,儿童开始有意识的作具象表现,能发现现实、思想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因不断的接受新概念,故

学前儿童美术测试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6、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7、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状况、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16、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 17、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 1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黄色。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美术也称 C 、 D 或 F 。 A、形体艺术 B、影像艺术 C、造型艺术 D、视觉艺术 E、民间艺术 F、空间艺术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 C 、 D 和 F 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 素描、 B 设计、 C 绘画、 D 手工、 E 色彩、 F 欣赏 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 : A.弗兰兹·西泽克B.福禄倍尔C.皮亚杰D.冈仓觉 4、1923年幼儿教育家 B 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蔡元培 5、《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B 。 A.加登纳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C.里德D.阿恩海姆 6、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 A 三个阶段。 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 B.“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 7、 A 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B.零乱式C.并列式D.多层并列式 8、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 。

看儿童画,一定要有的少儿美术教育理念

看儿童画,一定要有的少儿美术教育理念 ●好多学画儿童的家长,都被一个“病毒”感染着,那就是“画得要像”。 ●孩子的画是:画出所有的内容,不是画像所有的内容。 ●孩子的画,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只是一个表面,好的教师能穿透表面看到后面的最精彩的部分或隐藏很深还没闪光的“闪光点”。不好的教师看到的只是一幅平常的画,其他的什么也看不见。 ●科学的理论是讲道理,艺术的理论是不讲道理。 ●艺术最怕“套路”,最喜欢“花花点子”,孩子画画也是如此。 ●儿童画是个性的展现,创造的体现,是不同凡响,是独一无二。儿童画的画有了这几条,即便是画面“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也是最优秀之作。 ●有好多画画的孩子胆很小,无论老师怎么启发就是画不大。研究表明,胆小的孩子一般意志也薄弱,办事缺乏主动,爱依赖别人,更缺少创新精神。这一现象的形成跟孩子缺乏父爱和母亲过于亲密、依恋及长期生活在“母性群”周围(幼儿园或亲戚阿姨)有密切联系。父亲带给孩子的坚强、勇敢、大度、承受力和阳刚之气是其他人很难替代的,父亲多给孩子玩,多带孩子在“男人圈”里玩,就能解决“依恋”问题。 ●孩子的画是:画出所有的内容,不是画像所有的内容。 ●三岁半的孩子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有了很大发展,同时获得发展的还有注意力、独立能力、探索精神、语言交际能力等。但这个能力还是很有限,缺少学习知识所具备的精神准备和基本技能,热情高于实际能力。情绪的稳定性,做事的秩序性,自控能力都比较弱。如在上水粉画课时,除了几个平常“听话”的孩子能听完老师的讲课,大部分孩子都等不及老师说完就“慌忙应战”,乱涂乱抹起来。虽画得一团糟,但个个精神十足,信心百倍,虽然弄得手上、脸上、衣服上都是颜色也全然不顾,连平常上课20分钟就喊累的学生这时也听不到动静了。直到下课了还个个满面春风、意犹未尽。好奇心、新鲜感和画画的热情远远的超过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实际能力。 ●画画不求结果,只求过程;画法不作“统一”,只求“个性”,这就是儿童画。

国画竹子的画法及步骤教学设计 (2)

国画竹子的画法及步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学习,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学习竹子、梅花及花鸟的画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竹子、梅花及鸟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的情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花鸟画作品及相关诗词,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竹子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的画法。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竹子实物、颜料、笔等示范用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手拿竹子实物)问同学们,看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什么啊?(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 (1)、我们首先来观察下,老师手上的竹子长什么样,分析

了解竹子的造型特点。 (2)、邀请学生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3)、展示、欣赏优秀的画竹的作品,请学生谈谈感受,说说有关竹子的诗词。 (4)、教师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以及诗、画作品,指出竹子的象征意义,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 (5)、学习中国画中表现竹子(竹干、竹叶)的方法。三、实践体验: (1)、鼓励学生在宣纸上尝试运用中国画材料画竹。 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所画竹子作品,互评作品。 四、教师小结

低年级美术课着色通常用水彩笔

低年级美术课着色通常用水彩笔、蜡笔等不可调和颜色的材料,这样可以使学生较快认识颜色,并降低作业难度,但生活中色彩是千变万化的。进入中年级,教学大纲要求使学生掌握调色方法,选用颜料着色,可以说颜料着色的要求比低年级上了一个台阶。学生一方面对用颜料充满新奇感,一方面在具体操作时,觉得相当困难,教学中在学生刚接触颜料作画时的几课是相当重要的,搞不好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兴趣,到高年级又不可能专门讲述着色方法,所以教学中对此应有足够重视。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对以后的教学是相当有利的,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具体材料性能介绍。 在教学中要详细介绍工具材料性能,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颜料作画首先要对工具材料性能有所了解,才能在使用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通常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根据学生特点,作画时往往不能一笔画到位,有些色块要反复涂改,还有作业画出格,这些都要用较厚稠的颜料把它覆盖掉重来,所以不易选择透明的水彩颜料,宜选择水粉颜料为好。 ⑵要准备大小两支毛笔,大的以羊毫为好,可以蘸很多颜料,适宜平涂画大的色块;小的以硬毫为好,适宜勾勒出光滑、细挺的线条。 ⑶调色盘要保持整洁,勿使脏的颜料混入,影响调色效果。⑷统一颜料色相称谓。现在市场上颜料品牌较多,同一名称的颜料挤出的色相并不一致,这样便利教学。 二.配色方法是相当繁琐的,在学生刚接触颜料时,也没必要讲得太复杂,只须讲清类似色的色性变化。如玫瑰色在红色系统中有偏紫的倾向,朱红色有偏橙的倾向等,这样既使学生知道色彩调配方法,又使学生在以后自己调色中能灵活运用色彩倾向的变化来调色。 三.教学中要注意示范操作,讲解条理清晰。 ⑴把颜料挤在调色盘中,要分格挤,不要把几种颜料挤在同一格中相混,用多少蘸多少,不致浪费颜料。 ⑵在作画前,把要用的颜料都挤好,学生在画画时如调色盘中只挤了两种颜料,他们往往只有这两种颜色画整幅作业,而且全部挤好颜料,还能使着色有节奏,不致上一会儿色又要停下来挤颜料。 ⑶毛笔蘸水时要控制水份,可先只蘸一个笔尖,根据颜料浓稠再适当多蘸几次,调到适合作画浓度。学生作画调色往往大刀阔斧式的蘸很多水去调色,这样很容易使颜料变薄,学生上色时又不会调节笔头上的水

儿童美术画画中常见的一些专业术语

儿童美术画画中常见的一些专业术语 【美术】 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展开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个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 始普遍应用这个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 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 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构图】 造型艺术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 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造型表现手段】 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 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持续 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持 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色彩】 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各种物体不同水准地吸收和反射光量, 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因为物体质地不同,和对 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水准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相】

色彩可表现出来的质的面貌。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 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度】 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 黄色色度最明亮。 【色调】 亦称调子。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 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性】 色彩的没属性。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 两类。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色,给人以寒冷、沉静、内缩的感觉。 【黄金分割】 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在一条线段上,按照长短比例,将此线 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的长边 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 【二度空间】 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 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 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 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三度空间】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

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它反映着幼儿智力的发展情况。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绘画特征,探讨其变化发展规律,有利于实施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幼儿在绘画上表现出三个明显的阶段特征,那就是:涂鸦期、象征期和形象期。严格来说,幼儿真正意义上的绘画是从形象期开始的,涂鸦期是一个萌芽时期,象征期是前后两个阶段之间的一个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三个阶段的特点。 幼儿的涂鸦没有表现的意图,只是一种画线活动,而且涂鸦线条是凌乱的,不成形的,也不代表任何事物。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从生理方面讲,由于发育不完善和充分,这时的幼儿不能画出准确的线条和图形,因此形成涂鸦。涂鸦增强幼儿手的力量,锻炼了手的灵活准确性,为以后真正绘画打下基础。从心里方面看幼儿涂鸦与他们的直觉行动思维的心理水平有关,不能脱离行动,因此他们画出的东西及不成形也不代表任何事物。一般认为涂鸦线条可分为四种水平: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和命名线。 杂乱线是幼儿最初画出的线条,杂乱线中很少有重复画出的线条,一次画出的线条中包含了多种线条参杂在一起,线条长短不一,也几不流畅,手的动作显得毫无把握。 单一线是幼儿经过一段时间后能重复画出长短不一的倾斜线后螺旋线。表明幼儿对手有所控制。所以外国有些作家吧这种线称作“控制线”。 圆形线是幼儿在图画中对自己的动作和结果逐渐加深了解,他们尝试并重复画出各种各样的园。从作品中科看出幼儿了努力控制动作的方向、力度和幅度。 命名线是幼儿将图形与线条结合起来,发现与他们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相似,于是给他们起名字。命名画与成熟的绘画有本质的区别:一时命名线先画线再想到联系,而真正的绘画一开始就有目的;二是命名画离开语言的解释就失去表现的意义。 其实涂鸦的实质是幼儿没有绘画的构思和目的,是他们感知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协调之后对环境做出的新探索,是一种新的动作练习。从结果看涂鸦不代表任何事物。 对于幼儿为什么会涂鸦,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其中有些较著名的理论,我们来看一下。心理学派的解释是幼儿涂鸦是一种报复和反抗的行为,借此来引起母亲的注意和关怀。有些学者认为儿童涂鸦的起因是模仿。他们认为当幼儿的智力和肌肉发展到一定程度,外来刺激使他们开始模仿他人用笔在纸上涂抹。柏特和罗文菲尔德等认为肌肉运动所产生的满足于快感是幼儿涂鸦的原因。 象征期是一个过渡时期,发生于学前初期,大约在三岁左右。幼儿开始产生表现的意图,能用极简单的图形和线条将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

简单的中国画竹子的图片

简单的中国画竹子的图片 简单的中国画竹子的图片1 简单的中国画竹子的图片2 简单的中国画竹子的图片3 简单的中国画竹子的图片4 简单的中国画竹子的图片5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 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 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 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 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 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 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 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 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 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曾 有很高的品评:“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 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

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 与追求。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 情意。 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而且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 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 在画法上,花鸟画因对象较山水画具体而微,又比人物画丰富,所以工笔设色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而写意花鸟画 则笔墨更加简练,更具有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

6-9岁 儿童绘画创想主题 美术

一、可爱的大象 1、猜谜语导入大象这个动物,着重对大象形的教学,练习平涂法(象幼年和成年的区别:幼年大象不长牙齿,成年大象有牙齿),用拟人的方法给大象设计不同的衣服,设计衣服的款式和花纹。让孩子准确地画出大象的形态,设计款式和花纹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画面表达能力; 2、大象手工折纸,剪纸、贴画,着重对大象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教学以及相关场景的装饰。让孩子; 3、以快乐大象为主体,大象的副产品设计制作,杯子变成的圆大象,盒子变成的方大象等着重对孩子思维的开发及引导,练习孩子的动手能力。 二、美丽的海底世界 1、提问的方式导入课题,着重对鱼、水母、螃蟹等行和花纹的教学,水油分离法,水泡扣扣法教学; 2、手工折纸小鱼、海螺、螃蟹等,着重对这些小动物上色、光影关系的教学,结合绘画相关场景; 3、海底的故事,美人鱼的教学,着重对美人鱼比例、动作的教学,美人鱼的首饰、鱼鳞选用不同的材料,可做一些闪耀的装饰使画面更绚丽多彩。 三、夏日的美食 1、情景导入课题夏日的美食—冰淇淋,着重对冰淇淋不同形状的教学,开拓孩子思维,可用水油分离,冰淇淋的奶油扣扣法教学,冰淇淋的质感和木棒、碗、甜筒、玻璃杯的质感表现的教学; 2、拟人的方法绘画冰淇淋娃娃,着重表情、动作的教学,不同的表情夸张表现法; 3、做出立体的冰淇淋橡皮泥小模型及游戏小场景,让同班的孩子们合作完成一组场景。着重对孩子思维的开发及引导,练习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兴趣。 四、好帮手机器人 1、带一个机器人小模型聊天导入课题,线描我的好帮手机器人,进一步了解机器人的构造着重,用不同线条对机器人身体细节刻画的教学; 2、机器人模型的教学,设计自己喜欢的一个机器人形象,着重对机器人动态的制作, 3、完善机器人模型,同班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手工造型的能力。 五、我的餐桌上 1、提问的方式导入课题,设计自己餐桌上的食物,肉类、蛋糕、水果等,着重对食物形态的教学,练习平涂法、渐变法; 2、以我的餐桌上为题,运用彩砂纸,着重对事物光影的教学,突显立体感; 3、设计故事情节—我们的聚会,人物坐在餐桌上用餐的情景,着重对于视角的教学,如俯视的餐桌,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及绘画表达能力。 六、快乐的树 1、视频导入课题,用不同的树的图片讲解画树的要领,着重对不同种类大树形象的教学,如白杨树、松树、椰子树等的教学,以拟人的方法大胆想象设计大树的表情,练习油画棒的表现技巧,小面积重叠,大面积背景表达法等等;

大班美术 儿童画的创作

儿童画的创作 一、教材的分析与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该课是一节绘画课,它通过对儿童画这一特殊绘画艺术语言的讲解与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儿童画的表现技法,同时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并通过儿童画创作,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儿童画这一特殊绘画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 情感目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儿童画的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儿童画创作构思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主要采用了欣赏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积极的身心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本节我利用大量儿童画、资料、电脑、音乐等教学手段,使其脑、眼、耳、手协同利用,把这节课的重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中得到解决。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本课我采用“激发情趣式”导入,通过教师边讲故事边绘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 通过让学生欣赏大量的儿童画资料,学会儿童画的创作方法,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完全地了解儿童画创作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为创作练习作铺垫。 3、练习反馈 学生通过欣赏多幅儿童画资料,增强了创作的信心,可任意设计一幅有意义的儿童画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的目的。 4、作品讲解(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 5、本课小结 通过4名同学表演幽默小品,为下节课创作儿童画提供素材(留作业) 总之,本课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有所尝试。但还望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中国画竹子鉴赏

周四9、10节 中国画竹子鉴赏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辅导老师:

中国画竹子鉴赏 摘要:我国的画竹艺术,历史悠久,自三国、晋开始,及至南北朝隋唐五代逐渐发展,经两宋的提倡,在画竹的艺术创作技法和理论探讨上,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唐以前多着重对竹的生机形态自然美的表现,形式上多钩勒着色。两宋以后还盛行墨竹,文苏提倡“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是以景促情,借景抒情,重作者的感受和表现。在表现形式上,形成为工笔,写意或兼工带写,不过南宋以后更偏重墨竹艺术的发展。以下就其艺术特点略述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画竹子苏轼郑板桥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它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越不同的时空,经历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它与西方的油画形成了两座并峙的艺术高峰。 一、我对国画竹子的认识 说到中国画,不仅让我联想到了国画竹子,竹子虚心有节、不畏霜雪、风韵独具,使它成为我国传统美德的物质载体,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它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它高风亮节的品性,我亦独爱竹子的这种品性。 很荣幸选到了《中国画》这门课程,让我有了一个走进中国

画的机会,也给了我一个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机会。通过学习《中国画》,我学到了很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对中国文化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画的分类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可以从表现手法上分,可以从画科内容上分,亦可以从用色上分。从表现手法上可分为写意、工笔和兼工带写,而从画科上又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等。而从其小类又可再分下去,真是繁之又繁。中国画笔端的表现手法不是一般人短时间内可以学会并熟练运用的,主要有钩、皴、点、染等多达十七种,对于我这样很少接触艺术的工科学生来说,即使发扬那种刻苦钻研、不怕累、不怕烦的精神也难以搞清楚这十几个字的意思,更别说去动手了。不过,虽然我对中国画了解的很少,对于中国画的形式我倒是知道一点,听到老师讲起那节课是感觉听温暖的,因为我家里的堂屋就有一张中堂,所以对其还是有一点点了解的。中国画的形式主要有中堂、条幅、小品、镜框、卷轴、扇面、屏风、长卷等。对于中堂,我们村几乎每一家都有,不过最近几年以为装修,很多人选择了大大的玻璃来代替中堂,不过,个人感觉还是中堂比较好,因为毕竟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更有韵味。对于扇面,我们也不是很陌生,因为生活中,电视上随处可见,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唐伯虎的那把扇子,电视上不知道出现多少遍了。 二、苏轼“画竹必先成竹于胸” “心中之竹不是手上之竹,手上之竹不是纸上之竹,纸上之竹不是心中原有之竹”。对于画竹的理论,最为精辟的见解莫过于“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了。这是东坡画竹心得的高度概括。东坡戏墨,突出其“神”,“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即是最好的佐证。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顾形了,“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山石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