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原理

成像原理
成像原理

超光谱成像仪工作原理

时间:2008年08月27日

HJ-1-A卫星超光谱成像仪由光学系统、探测器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其中光学系统由前置镜、Sagnac干涉仪、富里叶变换镜和柱面镜组成。来自地物目标的光线经摆镜进入前置镜,在位于其焦平面的狭缝上形成一次像。在干涉仪主截面的平面内,干涉仪、富里叶变换镜与柱面镜构成了干涉仪系统。一次狭缝像经干涉仪横向剪切,再经富里叶变换镜与柱面镜聚焦,在CCD探测器的列方向得到了干涉图。在垂至于干涉仪主截面的平面内,富里叶变换镜与柱面镜构成了成像仪,在CCD探测器的行方向得到了与一次狭缝像共轭的空间像。这样一来,在CCD探测器上就得到了一维光谱图像和一维空间图像。再通过推扫(沿飞行方向)得到另一维空间图像。

所得到的干涉图经数据处理就可得到地物目标的黑白快视图、单色图和超光谱图像。

宽覆盖多光谱CCD相机工作原理

时间:2008年08月27日

HJ-1- A、B卫星每颗卫星上安装两台CCD相机,分别为CCD相机1和CCD相机2。两台相机的光机电热设计原理及结构形式完全相同,每台CCD相机各自独立工作。

CCD相机是实时传输型光学数字遥感器。CCD相机的主光学系统采用像方远心光路型式;经过相机镜头和分光棱镜后,入射光分成兰(B1谱段)、绿(B2谱段)、红(B3谱段)及近红外(B4谱段)4个谱段分别成像在4片CCD探测器上,在积分时间内,CCD 探测器完成光电转换、信号放大、A/D变换和数据处理后输出图像数据。探测器采用线阵CCD探测器,CCD相机推扫成像。

红外相机工作原理

时间:2008年08月28日

来自地球表面物体的辐射信号,由双面旋转扫描镜引入光学系统,并由分色片将其分成不同的波段,经会聚镜成像到线列探测器上,完成光电信号的转换。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经模拟放大、直流恢复、低通滤波、A/D转换后形成数字信号。由发射前确定的校正系数对数字信号进行均匀性校正,然后存入存储器。在CPU的控制下,同时将与系统工作有关的参数码信息与图像一起进行格式编排,送数传系统,传至地面接收站。

红外相机头部有经过地面标定的星上校正黑体,用于中长波红外通道图像数据的星

上辐射校正。

红外相机探测原理

时间:2008年08月28日

HJ-1-B红外相机光路结构总图

近红外反射来自植物内部结构,包括一些土壤和矿物岩石等,不同构造会形成不同的反射,以此来有效的参与植被、土壤、岩石等的分类以及特性研究。对植物分类、健康状况、水情监测具有很好的作用。

短波红外可以很好的对植被等特性进行检测,用于观测植被密度木质素以及植被中的水份,增强对植物的分类识别能力,对于植物探测和估产最为有用,并可绘制水体略图,判断土壤含水量;有助于冰雪探测,使卫星实现土壤干旱和洪涝区的动态监测。

中波红外波段对森林火灾及走势、秸杆焚烧环境监测等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具有夜间观测的能力。

长波红外对热特性敏感,可用来记录地球表面的发热特性。此波段可提供植被热应力数据,测量植物热状态;提供有关地质构成的热数据,绘制热图;利用红外异常,进行地震预报;进行城市热岛效应监测;监测水体热污染;具有夜间观测能力。

超光谱成像仪探测原理

时间:2008年08月28日

超光谱成像仪具有“图谱合一”的宽谱段(0.45~0.95mm)和精细光谱(5nm)的

探测能力,其在轨获取的干涉图经滤波、相位修正、辐射度修正、光谱反演、光谱修正后,得到每一个像元的超光谱图(曲线)。把每一个像元复原光谱图中具有同一波长的相对应的光谱强度值(光谱辐射功率密度)集合在一起,并以二维空间排序,即可重构超光谱图像序列,即每个谱段的准单色图。再进一步可以合成色彩非常丰富的真彩色图像。

每个像元的超光谱图(光谱曲线)、每一个谱段的准单色图像与最终合成的真彩色图像可以对地物外形相似而质地不同的目标、个体极小而集群的目标以及有明显特征光谱的目标进行精细分辩,在科学研究与应用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宽覆盖多光谱CCD相机探测原理

时间:2008年08月28日

宽覆盖多光谱CCD相机依据探测目标的光谱特性,设置了3个可见光谱段和1个近红外谱段。

B1谱段对于林地具有特征吸收谱段,而土壤具有低反射率,因此是区分林地和其它植被、土壤的重要谱段,主要用于观测污染、植被、水色

(叶绿素等)、冰和水下地形等;

B2谱段对于植被具有弱反射峰,是叶绿素的绿色强反射区,是区分植被与非植被的重要谱段;

B3谱段对于绿色植被具有强吸收谷,吸收深度与植被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是监测不同植被类型和植被长势的重要谱段,该谱段光谱反射率

与水体的浑浊度等级呈线性相关关系,可用于水质监测、识别地质边界和

矿床分布等;

B4谱段对于绿色植被波状起伏光谱曲线具有高反射率的特点,是区分不同耕地类型、林地、园地、草地的重要谱段,对水质变化反应敏感,

可用于水质监测、区分森林、农作物和草原等。

遥感原理试题及其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 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 (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 (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 1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 2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 3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 4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 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 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 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 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 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 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 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光场成像原理教学内容

光场成像原理

光场成像理论 目录 1. 光场概念 (2) 1.1 七维全光函数 (2) 1.2 全光函数的降维 (3) 2. 光场采集设备的发展与典型结构 (4) 2.1 多相机光场采集 (4) 2.2 单相机光场采集 (9) 3. 微透镜阵列的光场采集 (15) 3.1 基于针孔阵列的光场采集 (16) 3.2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场采集 (18) 1. 光场概念 1.1 七维全光函数 光场(Light field)的概念最早于1936年由A.Gershun 提出,用以描述光在三维空间中的辐射传输特性。1991年,E.adelson 和J.Bergen 根据人眼对外部光线的视觉感知,提出全光函数(Plenoptic function),利用七维函数表征场景中物体表面发出(或反射)的光线。 在全光函数可以表示为: 7(,,,,,,)P P x y z t θ?λ= 其中,,,x y z —表征光纤中任意一点的三维坐标; ,θ?—表征光纤传输方向 λ—表征光线波长

t —表示时间 此时,全光函数7(,,,,,,)P P x y z t θ?λ=表示了波长为λ的光线t 时刻经过三维空间中坐标为(,,)x y z 的点,且传播方向为(,)θ?的一条光线。与只包含位置信息的光场不同,全光函数的七维表示增加了光线的色彩信息及动态变化。 1.2 全光函数的降维 根据全光函数7(,,,,,,)P P x y z t θ?λ=的意义,当光线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时,其频率(即波长λ)不发生变化,对于静态场,此时全光函数可由七维降至五维,即 5(,,,,)P P x y z θ?= 由于观察者往往受限于目标的成像范围,此时五维光场出现一位冗余,当给定光线在自由空间的辐射不发生变化,因此在限光器的空间范围内,五维光场可以表示为四维光场。 四维光场的参数化表征可有一下三种方式: 1) 方向-点参数化表政法。 利用光线与平面的交点(,)x y 和光线方向(,)θ?作为四维参数来描述光场中的光 线。 2) 球面光场参数表征法。 利用紧紧包围三维物体的球面上两点,可以表征球面封闭范围内任意一条光线的 传播。尽管该参数表征方式采样均匀,但无法表征与球面相切的光线。 3) 双平面参数化表征法。 双平面参数化表征法是采用光线与两个平行平面的焦点坐标来对光场 中光线进行参数化表征。其表达形式为(,,,)L s t u v ,其中(,)s t 和(,)u v 分表是光纤盒两平面的坐标交点。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 1.X 线摄影(radiography):是X 线通过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结构的衰减 作用,产生人体医疗情报信息传递给屏-片系统,再通过显定影处理,最终以X 线平片影像方式表现出来的技术。 2.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经过准直器的X 线束穿透人体被检测层面;经人体薄层内组织、器官衰减后射出的带有人体信息的X 线束到达检测器,检测器将含有被检体层面信息X 线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通过对电信号放大,A/D 转换器变为数字信号,送给计算机系统处理;计算机按 照设计好的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和处理,得到人体被检测层面上组织、器官衰减系数(|)分布,并以灰度方式显示人体这一层面上组织、器官的图像。 3.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通过对静磁场(B0)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电磁波,使人体组织中的氢质子(1H)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RF 脉冲中止后,1H 在弛豫过程中发射出射频信号 (MR 信号),被接收线圈接收,利用梯度磁场进行空间定位,最后进行图像重建而成像的。 4.计算机X 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 线影像信息的成像板(IP)作为载体,经X 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 5.数字X 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指在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控制下,采用一维或二维的X 线探测器直接把X 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6.影像板(imaging plate,IP):是CR 系统中作为采集(记录)影像信息 的接收器(代替传统X 线胶片),可以重复使用,但没有显示影像的功能。7.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数字X 线摄影中用来代替屏- 片系统作为X 线信息接收器(探测器)。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计算机与常规X 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能减去骨骼、肌肉等背景影像,突出显示血管图像的技术。 9.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 aided diagnosis,CAD):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医学影像作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和定量分析等增加诊断信息,用以辅助医生对各种医学影像进行诊断的技术。 第二章 1.X 线强度(X-ray intensity):指在垂直于X 线传播方向单位面积上、单 位时间内通过光子数量(N)与能量(hν)(hv)乘积的总和。常用X 线强度表 示X 线的量与质。 2.光学密度(density,D):又称黑化度。指X 线胶片经过曝光后,通过 显影等处理在照片上形成的黑化程度。

凸凹透镜成像光路图规律总结(精.选)

凸凹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总结 实像可用承接物接收到,虚像承接不到,只能眼睛看到。 一、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焦点:平行光线(太阳光)通过透镜后会聚的点,或通过透镜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焦点一般有两个,并且一般关于透镜对称)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光心:透镜的几何中心 *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通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会聚于焦点。 2.通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正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 通过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3.通过光心的光线通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u>2f 2、u=2f f u2 v , = 2= >,f < v f 2< f f u2 在异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异侧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2f>u>f 4、u=f f v f u f 2,2><< 5、u<< 在异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f u = 不成像

双目视觉成像原理

双目视觉成像原理 1.引言 双目立体视觉(Binocular Stereo Vision)是机器视觉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基于视差原理并利用成像设备从不同的位置获取被测物体的两幅图像,通过计算图像对应点间的位置偏差,来获取物体三维几何信息的方法。融合两只眼睛获得的图像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别,使我们可以获得明显的深度感,建立特征间的对应关系,将同一空间物理点在不同图像中的映像点对应起来,这个差别,我们称作视差(Disparity)图。 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方法具有效率高、精度合适、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制造现场的在线、非接触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对运动物体(包括动物和人体形体)测量中,由于图像获取是在瞬间完成的,因此立体视觉方法是一种更有效的测量方法。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是计算机视觉的关键技术之一,获取空间三维场景的距离信息也是计算机视觉研究中最基础的内容。 2.双目立体视觉系统 立体视觉系统由左右两部摄像机组成。如图一所示,图中分别以下标L和r标注左、 右摄像机的相应参数。世界空间中一点A(X,Y,Z)在左右摄像机的成像面C L 和C R 上的像点 分别为al(ul,vl)和ar(ur,vr)。这两个像点是世界空间中同一个对象点A的像,称为“共轭点”。知道了这两个共轭像点,分别作它们与各自相机的光心Ol和Or的连线,即投影线alOl和arOr,它们的交点即为世界空间中的对象点A(X,Y,Z)。这就是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 图1:立体视觉系统 3.双目立体视觉相关基本理论说明

3.1 双目立体视觉原理 双目立体视觉三维测量是基于视差原理,图2所示为简单的平视双目立体成像原 理图,两摄像机的投影中心的连线的距离,即基线距为b 。摄像机坐标系的原点在摄像机镜头的光心处,坐标系如图2所示。事实上摄像机的成像平面在镜头的光心后,图2中将左右成像平面绘制在镜头的光心前f 处,这个虚拟的图像平面坐标系O1uv 的u 轴和v 轴与和摄像机坐标系的x 轴和y 轴方向一致,这样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左右图像坐标系的原点在摄像机光轴与平面的交点O1和O2。空间中某点P 在左图像和右图像中相应的坐标分别为P1(u1,v1)和P2(u2,v2)。假定两摄像机的图像在同一个平面上,则点P 图像坐标的Y 坐标相同,即v1=v2。由三角几何关系得到: c c 1z x f u = c c 2z )b -x (f u = v 1 c c 21z y f v v == 上式中(x c ,y c ,z c )为点P 在左摄像机坐标系中的坐标,b 为基线距,f 为两个摄 像机的焦距,(u1,v1)和(u2,v2)分别为点P 在左图像和右图像中的坐标。 视差定义为某一点在两幅图像中相应点的位置差: 图2:双目立体成像原理图 由此可计算出空间中某点P 在左摄像机坐标系中的坐标为: 因此,只要能够找到空间中某点在左右两个摄像机像面上的相应点,并且通过摄像机标定获得摄像机的内外参数,就可以确定这个点的三维坐标。 双目立体视觉的系统结构以及精度分析 由上述双目视觉系统的基本原理可知,为了获得三维空间中某点的三维坐标,需要在

Raytrix公司光场相机

Raytrix公司光场相机-R系列 概述: Raytrix GmbH公司创建于2008年,其光场相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全球唯一的工业级光场相机。现凌云与Raytrix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成为Raytrix全线产品的代理商,并可进行从五百万到七千万像素的产品定制。 光场相机在结构原理和成像结果与普通相机有很大的不同,一次拍摄即可捕获视场范围内所有光矢量信息(如灰度、颜色、空间位置、尺寸等)。通过后期的重聚焦可获得不同景深的图像信息,以及景物的深度信息。 而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Raytrix在主镜头与图像传感器间加了独特的微透镜阵列,如下图所示,光场相机则是物体透过主镜头后由微透镜重新聚焦成像,从而不同位置的微透镜可采集到像素点完整的图像信息和位置信息。 技术原理:

光线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是可以用两个平面、四个坐标(四维量,学术上称为光场)来唯一表示的,而成像过程是对这个四维光场进行了一个二维积分,从而得到了二维图像。光场相机可采集空间中任意点发出的任意方向的光,相当于直接记录了四维光场,不同焦深的图像再做不同情况下的二维积分,得到不同物距的图像信息。 Raytrix的核心技术优势在于:1、利用在相机的主镜头和传感器之间加入三种不同焦距的微透镜组成的阵列获取光场信息,从而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景深; 2、通过专业的软件算法对获取的图像信息进行重聚焦,从而得到高分辨率的四维光场信息。一次取景即可获得3D影像和3D景深信息,从而实现:a.具有立体视差的多视角影像;b.软件自由对焦;c.全幅对焦;d.立体深度信息。 3、专业的相机矫正与图像重建技术:Raytrix光场相机在成像过程中不仅从硬件上对光路进行了矫正,还从软件上对图像的畸变进行了矫正,它通过对标定板的两次拍摄(如图1)建立起物体的图像坐标系与物理坐标系中像素点的坐标对应关系,从而还原了物体的真实数据信息,如下图所示,矫正前图像的深度以及弧度都是有畸变的,经过矫正后能还原物体的真实信息,再经过对图像的拼接后可获得物体完整3D图像结构。

光场成像原理

光场成像理论 目录 1. 光场概念 (1) 1.1 七维全光函数 (1) 1.2 全光函数的降维 (1) 2. 光场采集设备的发展与典型结构 (2) 2.1 多相机光场采集 (3) 2.2 单相机光场采集 (6) 3. 微透镜阵列的光场采集 (11) 3.1 基于针孔阵列的光场采集 (11) 3.2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场采集 (13) 1. 光场概念 1.1七维全光函数 光场(Light field)的概念最早于1936年由A.Gershun 提出,用以描述光在三维空间中的辐射传输特性。1991年,E.adelson 和J.Bergen 根据人眼对外部光线的视觉感知,提出全光函数(Plenoptic function),利用七维函数表征场景中物体表面发出(或反射)的光线。 在全光函数可以表示为: 7(,,,,,,)P P x y z t θ?λ= 其中,,,x y z —表征光纤中任意一点的三维坐标; ,θ?—表征光纤传输方向 λ—表征光线波长 t —表示时间 此时,全光函数7(,,,,,,)P P x y z t θ?λ=表示了波长为 λ的光线t 时刻经过三维空间中坐标为(,,)x y z 的点,且传播方向为(,)θ?的一条光线。与只包含位置信息的光场不同,全光函数的七维表示增加了光线的色彩信息及动态变化。 1.2 全光函数的降维

根据全光函数7(,,,,,,)P P x y z t θ?λ=的意义, 当光线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时,其频率(即波长λ)不发生变化,对于静态场,此时全光函数可由七维降至五维,即 5(,,,,)P P x y z θ?= 由于观察者往往受限于目标的成像范围,此时五维光场出现一位冗余,当给定光线在自由空间的辐射不发生变化,因此在限光器的空间范围内,五维光场可以表示为四维光场。 四维光场的参数化表征可有一下三种方式: 1) 方向-点参数化表政法。 利用光线与平面的交点(,)x y 和光线方向(,)θ?作为四维参数来描述光场中的光线。 2) 球面光场参数表征法。 利用紧紧包围三维物体的球面上两点,可以表征球面封闭范围内任意一条光线的传播。尽管该参数表征方式采样均匀,但无法表征与球面相切的光线。 3) 双平面参数化表征法。 双平面参数化表征法是采用光线与两个平行平面的焦点坐标来对光场中光线进行参数化表征。其表达形式为(,,,)L s t u v ,其中(,)s t 和(,)u v 分表是光纤盒两平面的坐标交点。 由于实际中大部分成像系统都可以简化成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如传统光学系统中的光瞳面和探测器像面,因此双平面参数化表征法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图1.1 三种光场参数化模型 2. 光场采集设备的发展与典型结构 区别于传统成像方式,光场成像是一种计算成像技术,对捕获光场信息进行相应的数字处理才能得到相应的图像信息。从目前光场相机的结构组成上区分,可分为多相机阵列和单相机改造两种方式。 多相机阵列采集光场信息是通过相机阵列对同一目标进行成像,因为每一个相机分别处于不同视角,因此对应光场的一个方向采样。 单相机改造结构是利用在单个相机中引入光学调制元件,改变成像结构进行如何光场的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复习题汇编

㈠名词解释 ⒈CT值:CT影像中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物质对X线线性平均衰减量大小的表示。CT值定义为 将人体被测组织的吸收系数与水的吸收系数的相对值 ⒉TR(重复时间):从90°脉冲开始至下一次90°脉冲开始的时间间隔。 ⒊SNR(信噪比):图像中的信号能量与噪声能量之比。 ⒋PACS(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适应医学影像领域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势的要求,一数字成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全面解决医学影像获取、显示、处理、储存、 传输和经管为目的的综合性规划方案及系统。 ⒌螺距:(pitch,P)有关螺旋CT的一个概念。对单层螺旋CT,各厂家对此定义是统一的, 即螺距=球管旋转360度的进床距离/准直宽度。也即扫描时床进速度与扫描层厚之比。 ⒍阳极效应:又称足跟效应,是指在通过X线管长轴且垂直于有效焦点平面内,近阳极端X线 强度弱,近阴极端强,最大值约在10°处,其分布是非对称性的,这种现象称为阳极效应。阳极倾角越小,阳极效应越明显。 ⒎自旋-晶格弛豫:又称纵向弛豫(longitudinal relaxation)或T1弛豫。指平行于外磁场Bo方向的磁化矢量的指数性恢复的过程。 ⒏灵敏度:(Sensitivity)也称敏感度,在MR范畴内,是反映磁性核的MR信号可检测程 度的指标。 ㈡简答与分析论述题 ⒈分析CR成像基本原理 答:X射线入射基于光激励荧光粉(PSP)的成像板(IP)产生一帧潜影(latent image),潜影存储于成像板中。用激光激励成像板,成像板会发射出和潜影能量分布一致的光,这些光 被捕捉后被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潜影被转换成可以传输和存储的数字图像。 ⒉分析MRI空间分辨力优化的方法与作用 答:⑴调整扫描矩阵、FOV 扫描矩阵的大小决定序列中相位编码梯度的步数及频率编码步数,即数据的采样点数。FOV一定时,相位编码步数越多,体素的尺寸就越小,图像分辨力就越高。 ⑵调整层面厚度为了尽量减小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一般应该选择较薄的层面进行扫描。 ⑶增加NEX ⒊简述MRI成像过程 答:通过对静磁场(Bo)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RF)电磁波,使人体组织中的 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RF脉冲中止后,氢质子在弛豫过程中发射出射频信号,被接收线圈接收,再利用梯度磁场进行空间定位,最后进行图像重建而成像。 ⒋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组成。 ⑴磁铁系统 ①静磁场:又称主磁场。 ②梯度场:用来产生并控制磁场中的梯度,以实现NMR信号的空间编码。这个系统有三组线圈,产生x、y、z三个方向的梯度场,线圈组的磁场叠加起来,可得到任意方向的梯度场。 ⑵射频系统 ①射频(RF)发生器:产生短而强的射频场,以脉冲方式加到样品上,使样品中的氢核产生NMR现象。 ②射频(RF)接收器:接收NMR信号,放大后进入图像处理系统。 ⑶计算机图像重建系统 由射频接收器送来的信号经A/D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学信号,根据与观察层面各体 素的对应关系,经计算机处理,得出层面图像数据,再经D/A转换器,加到图像显示器上, 按NMR的大小,用不同的灰度等级显示出欲观察层面的图像。 ⒌何为薄层扫描,其优点是什么?

光路图解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光路图解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设计理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是光学部分重点和难点,此部分内容的同样是八年级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了成像规律,学生就能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进一步了解,达到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及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一般是通过实验得出相应规律的。有不少同学对这一规律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同学以背的方式强记住了成像规律,时间长了容易遗忘。其实只要同学们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正向(反向)相交而形成的,那么通过从物体的某一点发出的两条特殊光线的光路图,就可以很容易找到这一点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本课通过运用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的方法来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练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所成像性质与物距的关系,能应用光路图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 通过作图,加深对成像大小、倒正、虚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科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过程★ 本节微课我们学习用光路图来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这里要运用到三条特殊的光线,它们是: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 ②过焦点的入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③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下面我们将应用这三条光线中的任意两条来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物体上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经过另一侧的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这两条光线的交点就是物体所对应的像点。这个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实像。可以发现此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所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减小物距,可以看出像距增大但仍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所成像变大但仍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以看出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

光场相机工作原理

光场相机Lytro 的运作原理和运算方法 A Light Field Camera “ Lytro ” , the Principle and Algorithms 概略Lytro 以在照片拍摄后,照片的对焦点可以自由变换的相机而被知晓 .Lytro 称其为光场相 机.成像部分是由图像感应器和微型镜头所构成 ,并得到入射光束集中的光场?然后从光场再处理 成最终的画面,光线集中相当于计算镜头的运作.本文就Lytro 的动作原理和画面生成的运算方法进 行解释. 1 .前言 数码相机是在摄像像素点上形成鲜亮的光 像,并把此光像忠实的反应成数码影像的装 置。但是光场相机则是采用与数码相机完全不 同的原理所被认知。此相机是采用光场(光线 空间)得到多条光线,再将光线集合并经过一 种图像处理得到最终成像的相机。其代表机能 为利用摄影后的后处理,变更相机焦点距离的 再对焦机能。 初期的光场相机是用多台相机纵横排列成 的相机矩阵的实配.相机矩阵对机能有验证作 用,但是没有实用性?另一方面, Ng 式做了在 成像像素的前面配置微镜头,通过致密的框体 集中光线的光场相机.之后, Ng 为了将此技术 商品化而成立了公司,在2012年开发了 Lytro . 本文是根据Ng 的论文及实际的分析解析为基 础解释 Lytro 的运作原理,机能,运算方法 图1为Lytro 的影像感应器的扩大照片影像感应器是数 码相机用的CMOS 感应器,内间距为1.4卩m ,影像 感应器上覆盖蜂巢结构的微镜头,微镜头的内间距 为14卩m 。影像感应器3280*3280像素的面积上覆盖 330*380个微镜头,一个微镜头的直径大约是 10个 像素点的长度。 2. Lytro 的影像感应器 図]测廿一豁e 扭;大写卓 豊迪工iz 夕卜口二夕乂 卜十一)

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目的与要求:掌握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和SAR成像机理,遥感器的类型及其特性对遥感影像的影响,评价遥感影像的主要指标等。 重点及难点:遥感器与遥感成像特性,评价遥感影像的主要指标;遥感成像机理。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传感器 一、传感器的定义和功能 传感器是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的工具。 它的性能决定遥感的能力,即传感器对电磁波段的响应能力、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及图像的几何特征、传感器获取地物信息量的大小和可靠程度。 二、传感器的分类 按工作方式分为: 主动方式传感器:侧视雷达、激光雷达、微波辐射计。 被动方式传感器:航空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MSS)、TM、ETM、HRV、红外扫描仪等。 三、传感器的组成 收集器:收集地物的辐射能量。 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变成化学能或电能。 处理器:将探测后的化学能或电能等信号进行处理。 输出器:将获取的数据输出。 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收集、量测和记录来自地面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的核心部分。 ?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 主动式:人工辐射源向目标物发射辐射能量,然后接收目标物反射回来的能量,如雷达。 被动式:接收地物反射的太阳辐射或地物本身的热辐射能量,如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MSS、TM、ETM、HRV)。 ?传感器按照记录方式 1)非成像方式:探测到地物辐射强度,以数字或者曲线图形表示。 如:辐射计、雷达高度计、散射计、激光高度计等。 2)成像方式:地物辐射(反射、发射或两个兼有)能量的强度用图象方式表示。如:摄影机、扫描仪、成像雷达。 五、摄影型传感器 1、航空摄影机:是空中对地面拍摄像片的仪 器,它通过光学系统采用感光材料记录地物 的反射光谱能量。记录的波长范围以可见光~ 近红外为主。 2、成像原理:由于地物各部分反射的光线强 度不同,使感光材料上感光程度不同,形成 各部分的色调不同所致。 涉及的概念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中无电离辐射的是(c) A、CT和PET B、超声和CT C、超声和MRI D、CT和MRI E、PET和MRI 2.X线信息影像传递过程中,作为信息源的是(b) A、X线 B、被照体 C、增感屏 D、胶片 E、照片 3.X线胶片特性曲线组成,不包括(d) A、趾部 B、直线部 C、肩部 D、顶部 E、反转部 4.摄影时,可以人为控制的运动模糊是(a) A、呼吸 B、痉挛 C、胃蠕动 D、肠蠕动 E、心脏搏动 5.与散射线量产生无关的因素是(c) A、被照体厚度 B、被照体密度 C、被照体姿势 D、照射野面积 E、被照体体积 6.影响散射线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A、物体越厚,产生散射线越少 B、管电压越高,产生散射线越多 C、物体受照面越大,产生散射线越多 D、X线波长越短,产生散射线越多 7.X线照片上相邻两点之间的密度差是(b) A、密度 B、对比度 C、清晰度 D、锐利度 E、失真度 8.减小运动模糊的叙述,错误的是(c) A、需固定肢体 B、缩短曝光时间 C、尽量缩短焦-片距 D、将肢体尽量移近胶片

E、选择运动小的机会曝光 9.使用增感屏摄影的论述,错误的是(b) A、影像颗粒性变差 B、增加影像的清晰度 C、增加影像的对比度 D、减少X线照射量 E、降低影像的清晰度 10.X线影像的转换介质,不包括(e) A、屏-片系统 B、影像增强器 C、成像板(IP) D、荧光屏 E、滤线栅 11.构成照片影像的几何因素是(a) A、失真度 B、对比度 C、颗粒度 D、锐利度 E、密度 12.胶片密度与曝光量成正比关系的是(c) A、足部 B、肩部 C、直线部 D、反转部 E、全部 13.屏-片系统X线信息影像传递过程中,作为信息载体的是(a) A、X线 B、胶片 C、被照体 D、增感屏 E、显影液 14.下到哪个不是影响X线照片对比度的因素(c) A、胶片γ值 B、X线质和量 C、被照体形态 D、增感屏的使用 E、冲洗技术 15.X线检查程序可以简化为(a) A、X线→被照物→信号→检测→图像形成 B、被照物→X线→信号→检测→图像形成 C、X线→被照物→检测→图箱像成→信号 D、被照物→X线→检测→信号→图像形成 E、X线→被照物→检测→信号→图像形成 16.增感屏的核心结构是(b)

光场相机原理

光场相机Lytro的运作原理和运算方法 概略Lytro以在照片拍摄后,照片的对焦点可以自由变换的相机而被知晓.Lytro称其为光场相机.成像部分是由图像感应器和微型镜头所构成,并得到入射光束集中的光场.然后从光场再处理成最终的画面,光线集中相当于计算镜头的运作.本文就Lytro的动作原理和画面生成的运算方法进行解释. 1.前言数码相机是在摄像像素点上形成鲜亮的光像,并把此光像忠实的反应成数码影像的装置。但是光场相机则是采用与数码相机完全不同的原理所被认知。此相机是采用光场(光线空间)得到多条光线,再将光线集合并经过一种图像处理得到最终成像的相机。其代表机能为利用摄影后的后处理,变更相机焦点距离的再对焦机能。初期的光场相机是用多台相机纵横排列成的相机矩阵的实配.相机矩阵对机能有验证作用,但是没有实用性.另一方面,Ng试做了在成像像素的前面配置微镜头,通过致密的框体集中光线的光场相机.之后,Ng 为了将此技术商品化而成立了公司,在2012年开发了Lytro.本文是根据Ng的论文及实际的分析解析为基础解释Lytro的运作原理,机能,运算方法等. 2. Lytro的影像感应器图1为Lytro的影像感应器的扩大照片影像感应器是数码相机用的CMOS感应器,内间距为1.4μm,影像感应器上覆盖蜂巢结构的微镜头,微镜头的内间距为14μm。影像感应器3280*3280像素的面积上覆盖330*380个微镜头,一个微镜头的直 径大约是10个像素点的长度。 微镜头和保护用玻璃一体成型,CMOS感应器上面有少量空间,保护玻璃上面平坦,底面排列微镜头。保护玻璃和微镜头的厚度约为430μm,另外CMOS表面设置了拜尔型彩色滤膜。

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练习与整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复习旧知: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光路图和以下问题: 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3).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2:实像和虚像 (1).实像:而形成的。 (2).虚像:而形成的。 3:概念 (1).物距: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表示。(2).像距:的距离,叫像距,用字母表示。(3).焦距: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表示。(1) 物距满足u>2f,像距满足f

物距满足,像距满足,像的特点,,,像物侧。 1 2 (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3)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练习: 1.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虚像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2.发光体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动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得到的像,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A像距变大、像变大B像距不变、像变小C像距变小、像变小D像距变大、像变小。 3.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必须把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 A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B像距的2倍焦距处 C透镜的焦点与2倍焦距点之间D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 凸透镜成像规律(用作图方式理解) 注意: 1、画两条特殊光线: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折射经过焦点;一条经过光心,过凸透镜 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两光线的交点就是所成的像,不相交则不成像。 2、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一般由反射光线(平面成的虚像)或折射光线(凸 透镜成的虚像)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遥感原理与应用名词解释

1.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 2.干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频率、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电磁波在空间叠加时,合成波振幅为各个波的振幅的矢量和。因此会出现交叠区某些地方振动加强,某些地方振动减弱或完全抵消的现象。 3.衍射:光通过有限大小的障碍物时偏离直线路径的现象。 4偏振:指电磁波传播的方向性。 5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 6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绝对白体则能反射所有的入射光。与温度无关。 7等效温度:为了便于分析,常常用一个最接近灰体辐射曲线的黑体辐射曲线作为参照,这时的黑体辐射温度称为等效黑体辐射温度(或称等效辐射温度)。 8大气窗口: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的电磁辐射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而透过率很小甚至完全无法透过的电磁波称为“大气屏障”。 9遥感:即遥远的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 10光谱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 1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它是波长的函数。12波谱特性:指各种地物各自所具有的电磁波特性(发射辐射或反射辐射)。13反射波谱特性:物体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而改变的特性。 14方向反射:具有明显方向性的反射。 15漫反射:入射能量在所有方向均匀反射。 16镜面反射:当入射能量全部或几乎全部按相反方向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7波谱特性曲线: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18散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 1近极地轨道:卫星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通过两极运行。 2太阳同步轨道:指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3.赤道轨道:i=0度,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 4.地球静止轨道:i=0度且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运行周期相等。 5重复周期:指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行后,回到该地上空时所需要的时间。 6星下点:卫星质心与地心连线同地球表面的交点。 7春分点:黄道面与赤道面在天球上的交点。 8升交点:卫星由南向北运行时与赤道面的交点。

研究生《数字图像成像原理》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成像原理》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Digital Imaging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 2. 课程性质:专业非学位课 3. 学时/学分:20/2 4. 课程目标:《数字图像成像原理》课程旨在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专业研究生对于图像成像原理的理解,本课程将以医学图像成像为例,介绍X线机、CT、磁共振、超声和核医学等相关医学成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成像原理,使得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医学图像成像方式和原理,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和将来从事相关图像处理课题研究准备必要的知识。 5.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6. 考核方式:考查 7. 先修课程: (一)教材: 《医学图像配准技术与应用》科学出版社主编吕晓琪 (二)教学参考资料: [1]《医学影像设备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徐跃 [2]《医学影像成像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黄泉荣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医学成像设备综述 教学内容: 1.1 医学影像发展简史 1.2 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概述

1.3医学成像设备简介 教学要求: 了解相关医学成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同时对于计算机和医学相关交叉领域最新的发展和成果进行基本介绍,熟悉现代医学影像学建立的过程。掌握X线的发现、X线产生的原理、CT的发明、磁共振现象的发现;掌握各种成像设备的成像特点及临床应用;了解其它成像设备的应用及影像治疗设备的发展应用。 第二章X射线成像和CT成像 教学内容: 2.1 X射线成像 2.2 X射线的医学应用 2.3 CT成像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X射线产生原理,了解X射线的强度和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不同密度组织与成像的关系,了解其在医学领域应用的类型,掌握X-CT成像原理及几种投影重建算法,了解CT硬件组成及各代的特点,了解质量评价方式和新的进展与应用。 第三章磁共振设备成像 教学内容: 3.1 磁共振的发展简史 3.2 MRI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 3.3 MRI的成像原理 3.4 MRI新技术进展与应用 教学要求: 熟悉磁共振现象的发现及MRI的发展史,了解磁共振成像的原理,了解磁体的类型及优缺点,熟悉梯度磁场的类型和作用,熟悉射频系统的组成及作用,熟悉磁共振成像序列及图像特点,了解fMRI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 第四章视觉假体 教学内容: 4.1视觉产生的原理和视知觉 4.2 视觉假体的基本原理和硬件组成 4.3 仿真假体视觉研究中的最小信息需求研究 教学要求: 掌握视觉产生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视知觉现象,了解视觉假体的研究背景,掌握现有假体的分类和基本组成情况,了解不同研究方面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现有研究工作有基本认识。 第五章其他成像设备成像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附答案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考试(附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 分) (D)1.X线由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于 A.1800年 B.1840年 C.1890年 D.1895年 (C)2.在产生通常诊断条件下的X线时,大部分的能量都转化为热能,产生X线的能量只占 A.1% B.5% C.0 .2% D.0.1% (A)2.透视主要利用了X线的 A. 荧光作用 B. 感光作用 C.生物作用 D.电离作用 (C)3.孕妇需避免X线检查,是因为X线的 A.光化学效应 B.荧光作用 C.生物作用 D.感光效应 (A)4.X线吸收量主要取决于 A.密度 B.厚度 C.形状 D.靶片距 (C)5.吸收X线能力最强的组织结构是 A.肌肉 B.脂肪 C.骨骼 D.肺组织 (D)6.增感屏的作用是: A.增加X线用量 B.延长曝光时间 C.提高图像清晰度 D..提高胶片感光量 (A)7.影响X线强度的因素,正确的是X线强度与: A.管电压成正比 B.管电压成反比 C.靶物质原子序数成反比 D. X线波长成正比 (D)8.下列成像方法中,哪一种较少用于胸部? A.平片 B.CT C.MR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6114840.html, (D)9.与平片相比,哪一项不是CT的优势 A.横断面成像 B.解剖分辨率高 C.密度分辨率高 D.空间分辨率高(A)10.相对CT而言,哪一项不是MRI的特点 A.对钙化和骨质结构敏感 B.无射线损伤 C.造影剂安全系数较大 D.直接多轴面成像 (C)11.磁场强度单位是 A.伦琴 B.戈瑞 C.特斯拉 D.居里 (A)12.人体 MRI最常用的成像原子核是 A.氢核 B.钠核 C.钙核 D. 碘核 (A)13.下列哪一组放射性核素需加速器生产: A .11C、13N、18F B .3H、12C、16O C .12C、13N、16O D .11C、16O、18F (C)14.PET探测原理是基于 A.光电效应 B.康普顿效应 C.湮没辐射 D.电子对生成效应 (C)15.若2MHz声波用于检查人体软组织,则其波长接近 A.0.01mm B.0.5mm C.0.75mm D.10mm (B)16. Doppler超声在诊断中居有重要地位,其原因是: A.可用于各个区域的检查 B.能发现组织界面的运动 C.不引起生物效应 D.用于小器官的检查 (A)17.低频探头的特点是 A.波较长和穿透力较大 B.波较短和穿透力较大 C.波较短和穿透力较弱 D.波较短和穿透力较弱

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1、物距(u)大于2倍焦距时 规律:物距(u)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v)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照相机、眼睛、摄像机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 2、物距(u)等于2倍焦距时 规律:物距(u)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v)等于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应用: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测焦距f=u/2=v/2

3、物距(u)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 规律:像距(v)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

5、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 规律: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实虚像。 应用:放大镜,利用放大镜看物体,若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物体靠近焦点位置。

凸透镜成像规律 1.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二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实像 ;一 倍焦距到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 一倍焦距处,不成像;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蜡烛,凸透镜,光屏应尽量保持在等高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只作了解) 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异侧时要带上正负号) 物体靠近凸透镜过程中[2F外→F),像距越来越远,像越来越大,最后靠到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物体远离凸透镜过程中(O→2F外],像距越来越小,像越来越大。 凹透镜成像规律 当物体为实物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为虚物,很复杂,故在此不介绍。 凹透镜与凸透镜的区别 一.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三.成像性质 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正、倒;虚、实;放、缩,起聚光作用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缩小的正立像,起散光作用 凸透镜是折射成像 面镜是反射成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