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练习题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

第一:导论

一、选择题

1.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 )。

A.欲望的无限性

B.欲望的相对有限性

C.资源的相对有限性D.资源的绝对稀缺性

2.稀缺性问题( )。

A. 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

B.只存在于依靠中央计划机制的经济中

C.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

D. 存在于所有经济中

3.当资源有限而欲望无限时.人们必须( ):

A.做出选择

B.节制欲望

C.使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

D.自给自足

4.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

A.通货膨胀和失业 B.一国的经济增长

C. 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经济行为D.国际贸易

5.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

A. 作为总体经济组成部分的个体的行为

B. 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规律,如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C.市场经济

D.单个消费者和企业的相互作用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资源的稀缺性?

2.如何理解经济学中的“选择”?

3.经济学要解决哪三个基本问题?

4.如何理解经济人假定?

第二:供求理论

一、选择题

1.需求是指消费者()。

A.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B.在市场上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C.实现最大程度满足所需要购买的商品量

D.在一定价格水平愿意出售的商品量

二.经济学卜的需求是指人们的( )。

A..购买欲望

B.购买能力

C.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D.根据其购买欲望所决定的购买量3.需求曲线是表示( )。

A.需求量与供给之间关系的曲线

B. 需求量与货币之间关系的曲线

C.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D.需求量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DVD的价格上升时,对碟片的需求将( )。

A.减少B.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

5.假定咖啡与茶叶互为替代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咖啡的价格急剧升高

时,对茶叶的需求( )。

A.减少B.不变C.增加D.没有影响

6. 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的价格将来会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 )。

A.减少B.增加C.不变D.难以确定

7.需求规律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 随着汽车价格上升,汽车的需求量将增加

B.随着汽车价格上升,汽车的需求量将减少

C.随着汽车价格上升,汽车的需求量仍保持不变

D.随着汽车价格上升,汽车的需求量可能增加,可能减少,也可能不变

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减少D.需求量增加

9.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当一种商品价格时,需求量( )。

A.上升,增加B.下降,减少

C.上升,不变D.上升,减少

10.需求价格弹性是指( )。

A.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B.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C.价格变动对需求变动的反应程度

D.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11.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10%,需求量变动20%,则它的弹性系数为()。

A.L0% B.30% C.50% D.2

12.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5%,需求量因此变动2%,那么该商品的需求()。

A.富有弹性B.缺乏弹性C.完全有弹性D.完全无弹性

13.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商品价格上升5%,将导致( )。

A.需求量的增加超过5% B.需求量的增加小于5%

C.需求量的减少超过5% D.需求量的减少小于5%

14.若某商品的需求量下降的百分比大于该商品价格上升百分比时,则需求价格弹性()。

A.大于1 B.小于1大于0 C.等于1

15.下列商品的需隶价格弹性最小的是(o)。

A.小汽车B.时装C.食盐

16.下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大的是(C)。

A.面粉B.大白菜C.高档化妆品

二、思考题

1.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行业的相应发展,为什么?

2. 天气炎热、收入增加和价格下降可使冰箱的销量增加。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三种造成销售量增加的因素有什么不同?

3.简要说明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4. 为什么化妆品可以薄利多销而药品不行?

5.如何判断~种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还是需求缺乏弹性?

三、计算题

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供给曲线分别为:Qd =200-2P, Qs =40+2P,如果政府将该产品的价格定为5元,则此时该商品在市场上是供不应求还是供大于求,该产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应该是多少?

第三: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选择题

1.“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体现了效用的( )。

A.相对性B.同一性C.客观性、、加,主观性

2.“书到用时方恨少”体现了效用的( )。

.相对性 B.同一性C.客观性D.主观性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中,( )使得“甲之砒霜,乙之佳肴”成为可能。

A.欲望B.偏好C.预算约束I).价格

4.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数量的增加会引起消费者需求的降低,企业为了克服商品销售量的下降,最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多做广告B.降低成本 C.产品不断创新D.促销

5.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一般来说,消费者获得的( )。

A一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递减

C.边际效用递增D.边际效用不变

6.如果消费者消费10块巧克力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1块巧克力获得的总效用是105个效用单位,则第11块巧克力的边际效用是( )个效用单位。

A. 112 B.100 C.105 D.5

7.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

A.满足程度

B.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出的价格部分

C.边际效用

D.满足程度小于他实际支出的价格部分

8.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正值,且不断减少

C.为负值,且不断增加

D.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9.当你消费到第三个某商品时,它给你带来的边际效用为0,作为理性人的你()。

A.应该继续消费这种商品 B.后悔消费这种商品

C.停止对这种商品的消费 D. 以上都不对

10.预算线反映了()。

A.消费者的收入约束B.消费者的偏好

C.消费者的人数D.货币的购买力

11.已知娜娜的预算约束是100元,一条巧克力的价格是10元,一包方便面的价格是3元,假定她打算购买7条巧克力和10包方便面,这时巧克力和方便面给她带来的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果要获得最大效用,她应该()。

A.停止购买B.增加购买巧克力,减少购买方便面

C.减少购买巧克力,增加购买方便面D.同时增加巧克力和方便面的购买量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企业决策有何启示?

三、案例分析题

(一)

┏━━━━━━━━━┳━━━━━━┳━━━━━━━┓

┃衣服的购买量┃总效用┃边际效用┃

┣━━━━━━━━━╋━━━━━━╋━━━━━━━┫

┃0 ┃O ┃┃

┣━━━━━━━━━╋━━━━━━╋━━━━━━━┫

┃ 1 ┃15 ┃15 ┃

┣━━━━━━━━━╋━━━━━━╋━━━━━━━┫

┃ 2 ┃┃10 ┃

┣━━━━━━━━━╋━━━━━━╋━━━━━━━┫

┃ 3 ┃33 ┃┃

┣━━━━━━━━━╋━━━━━━╋━━━━━━━┫

┃ 4 ┃40 ┃┃

┣━━━━━━━━━╋━━━━━━╋━━━━━━━┫

┃ 5 ┃┃ 5 ┃

┣━━━━━━━━━╋━━━━━━╋━━━━━━━┫

┃ 6 ┃48 ┃┃

┗━━━━━━━━━┻━━━━━━┻━━━━━━━┛

(二)要求

1.请把上表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2.“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购买以上衣服时,只会购买一件,因为这一件衣服的边际效用最大。”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加以解释。

第四: 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选择题

1.企业追求的目标是()。

A.收入最大化B.效用最大化

C.利润最大化D.社会收益最大化

2.以下属于不变生产要素的是( )

A.由于生意较好,甲餐馆多雇用了5个临时工

B.经济形势好转了,乙单位决定为每位职工发3000元奖金

C.丙公司的一辆离报废还有两年的小货车

D.丁先生大量收购棉花用来做冬衣

3.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时,随着对某种生产要素的续投入,产量会( )。

A.连续增加B.连续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

4.学校里一块新的停车场地的机会成本是( )。

A.由此引发的所有费用

B.用于建造停车场的机器设备的折旧大小

C.建造停车场的劳动薪水支付

D.用于其他用途产生的最大价值决定

5.下列说法中,哪个选项直接涉及机会成本?()

A. 小张花5元钱买了一块巧克力

B.小李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到西部山区当了一名小学教师

C.小王中午吃太饱导致肚子不舒服

D.小赵的妈妈来学校看他

6.下列说法中,属于隐性成本的是( )。

A.小张以200元的月租租了一问民房当做仓库

B.心李用借来的30000元钱买了个面包车搞货运

C.小王把家里的客厅整理出来经营网吧生意

D.小赵工作努力,老板称赞他能干

7.小麦市场属于( )。

A.完全垄断市场B.垄断竞争市场

C.完全竞争市场D.寡头垄断市场

8.手机市场属于(9)。

A.完全垄断市场B.垄断竞争市场

C.完全竞争市场D.寡头垄断市场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生产要素?

2.什么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3.什么是规模经济?

4.某公司准备扩大生产,可供其筹资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利率为10%的银行存款贷款,二是利用企业利润。该企业经理认为应该选择后者,理由是不用付利息因而比较便宜,你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5.歌星影星市场竞争激烈,可是每位歌星影星都有自己的粉丝群体,你认为歌星影`星市场属于什么类型的市场结构?根据这一市场特点,你认为他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模式?

第五: 微观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

1.公共物品具有( )特征.

A. 外部行

B.非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以上都是

2. 老王在自己的庭院中种了一个玉兰树,每到花开的时候,花香可以飘到很远,这对于喜欢玉兰花香的人来说,属于();这对于花粉过敏的人来说,属于( ).

A.正外部性;正外部性

B.正外部性;负外部性

C.负外部性;负外部性

C.负外部性;正外部性

3.在公共场合吸烟会让很多人感到难受,由此产生了( )。

A.正外部性B.负外部性

C.道德约束D.外部性的内在化

4.公路上的路灯具有( )。

A.非排他性B.非竞争性

C.排他性D.竞争性

5.下列哪种情况下不会出现市场失灵?( )。

A.存在公共物品B.存在外部性

C.卡特尔勾结起来限制产量D.市场.E竞争非常激烈

6.我国政府为了发展经济,设立了若干经济特区,这样的行为( )。

A.既公平又有效率B.既不公平又没有效率

C.有效率但不公平D.公平但缺乏效率

7.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 )。

A.居民富裕程度的B.收入分配差距的

C.家庭富裕程度的D.国家富裕程度的

二、筒答题

1.市场失灵包括哪些内容?

2. 我国的公路、桥梁及大学等是不是纯公共物品?

3.什么是外部性?

4 .什么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如何得出的?

5.如何看待我国的收人差距问题?

三、案例分析题

(一)资料:政府对“皮革奶”的处理

继“三聚氰胺奶”之后,我国的部分地区又发现了“皮革奶”。有媒体报道称,在内地竟然有不法企业把皮革下脚料溶解之后制成蛋白粉混到牛奶里,以提高奶粉的蛋白含量。由于这些物质是一些有毒的物质,所以长期食用的话可能会致癌。

据悉,为了打击此种行为,农业部已经下发“2011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皮革奶被列入农业部监测“黑名单”。其实早在2005年,就有企业开始生产“皮革奶",之后被整治, “三聚氰胺”事件后,一些不法厂商为了提高牛奶中的蛋白含量,“皮革奶”又死灰复燃。2009年,我国就开始检测生鲜乳制品中是否存在“皮革奶”,浙江金华市晨园乳业曾被检测出“皮革奶”,遭查封。

(资料来源:皮革奶列入监控黑名单,新浪网,2011年2月18日)。

(二)要求

l. “皮革奶”属于哪种形式的市场失灵?

2.请站在政府的角度谈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处理“皮革奶”问题?

曼昆版 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

二十三章 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E.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F.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 2.GDP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6.考虑以下美国GDP的数据: A.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分比的变动。 答: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86%。 B.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答: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8%。 C.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5亿元。 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72419.7亿元。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经济学原理_试题(B)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本科2010级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B 卷) 专业: 姓名 学号 成绩 任课教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 1、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下不正确的是:( ) A 、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个国家利用资源所能生产出的最大商品集合的边界。 B 、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代表了增加某种商品产出的机会成本。 C 、 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 D 、 生产可能性边界随着技术进步而向右移动。 2、对一种奢侈品征税,很可能使税收负担( ) A 、 更多的落在买者身上 B 、 、 C 、 更多的落在卖者身上 D 、 在买者和卖者之间平等的分摊 E 、 完全落在买者身上 3、假设可以购买三个一样的鼠标。买者1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60元钱,买者2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50元钱,买者3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40元钱。如果鼠标的市场价格是50元钱,将卖出多少鼠标,这个市场的消费者剩余值是多少( ) A 、 将卖出一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60元钱 B 、 将卖出三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0元 C 、 将卖出三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10元 D 、 将卖出两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10元 ; 4、如果一个竞争企业的产量翻了一番,它的总收益( ) A 、 翻一番 B 、 翻了一番还多 C 、 翻了不到一番 D 、 不能确定,因为物品价格可能上升或下降。 5、在能供给整个市场的产量时,其平均总成本一直下降到最小的企业称为( ) A 、 完全竞争者 B 、 自然垄断 C 、 政府垄断

E、受管制的垄断 6、垄断竞争企业在长期内经济利润为零,是因为:() A、市场上存在许多卖者。 B、虽然产品有差异,但产品之间的差异不够大。 C、企业可以无成本的自由进入与退出市场。 D、以上都是。 7、在以下商品中,提高价格最有可能使生产者的收入提高的商品是:() A、粮食。 B、》 C、高档服装。 D、汽车。 E、手机。 8、下列哪个事件影响了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A、2010年中国人的家庭劳动 B、2010年中国公司在海外承包的大型建设工程 C、2010年在中国的一家钢铁公司为另一家在中国的造船厂生产的特种钢材。 D、2010年在中国的一家汽车公司把生产出来的汽车封入库存,以便明年旺季销售。 . 9、X与Y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由去年的10元与2元上涨至今年的11元与元,如果一个篮子是由4个X和10个Y组成的,那么以去年为基期,今年的通货膨胀率是() A、10% B、15% C、20% D、25% 10、下列情况中可能会降低社会的失业率的是() A、政府组织公共培训计划 B、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水平 C、工会为其会员争取更高的工资待遇 D、| E、企业实行效率工资 11、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A、公开市场操作 B、法定准备金 C、贴现率 D、发行或回购国债 12、假定货币供应量是万亿,真实GDP是5万亿,物价水平是2,货币流通速度则是()

经济学原理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 A.各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 B.存在市场 C.政府宏观调控 D.市场竞争的完全性。 2.下例哪项不是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A.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 B.商品本生用途的广泛性 C.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D.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程度 3.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那么()。 A.存在过度需求 B.存在过度供给 C.消费者愿意提高价格 D.厂商愿意降低价格 4.下列哪项是国家干预价格机制作用的政策?() A.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B.支持价格和平均价格 C.限制价格和强压价格 D.平均价格和强压价格 5.假设某商品需求量变动50%,价格变动20%时,则这种商品需求弹性的 弹性系数为() A.0.1 B.0.15 C.0.25 D.0.4 6.下列说法中哪项是正确的?() A.使用时间短的非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大 B.使用时间长的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大 C需求弹性与商品使用时间不存在关系 D.以上都不正确 7.限制价格政策的不利后果没有下列哪项?() A.价格水平低不利于刺激生产,从而会使产品存在短缺现象。 B.消费水平降低导致国家税收大幅减少。 C.价格水平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从而会在资源缺乏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浪费。 D.限制价格之下所实行的配给制会引起社会风气败坏。

8.需求富有弹性时的弹性系数所在区间是() A.Ed<0 B.Ed=0 C.01 9.当价格上升时,在市场需求曲线上需求数量相应下降,这是因为() A.个人采用其他商品或劳务来代替 B.一些消费者退出了市场 C.一些消费者进入了市场 D.A和B 10.假设需求的价格弹性是1.5,如果价格下降,总收入会() A.保持不变 B下降 C.上升 D.下降1.5倍 二:判断题 1)需求是指居民户(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购买的某 种商品量。 2)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 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牛肉与羊肉是互补关系,汽车和汽油也是互补关系。 4)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 变动,多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 5)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是由需求与供给决定的。所以,供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 的变动。 6)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 和均衡数量的正方向变动。 7)居民户消费的唯一目的是满足程度最大化,企业生产的唯一目的是利润最大 化。 8)价格机制是十全十美的,它可以调节供求也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但充分发挥作用是以完全竞争和信息对称为前提。 9)PQ图中,线越平坦弹性则越大;线越陡弹性越小。 10)如果某种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呈同方向的变动,即价格上升, 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 三:填空题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 导论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研究的出发点 1、 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1、劳动过程--生产力 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构成 2、 社会过程 --生产关系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它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对社会生产中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上所结成的关系的制度规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四)横向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叫生产力。 1.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 1.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2.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3. 要求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特点:1.经济规律是不会长久不变的。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2科学的抽象法 3.数学和统计方法 4.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 、什么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五种不同经济制度的依次变革。 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它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它是封闭型经济 3.它是保守性经济 4.它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其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的利益主体所有 2.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3.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4.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三、市场经济 1.资源配制市场化 2.企业行为自主化 3.企业产权商品化 4.宏观经济间接化 5.市场体系完善化 6.交易关系平等化 7.市场管理法制化8.经济生产国际化 特点: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 范畴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2.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特征。 1、概念: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2、特点: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久性 1、概念: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

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1.由于世界资源是有限的,当两个国家发生贸易时,一个国家的消费如果增加,另一个国家的消费必定减少。()2.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当苹果的价格升高时,苹果的供给就会增加。()3.无论是完全竞争还是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内只能得到正常利润。()4.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的总满意度会随着所吃糖块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5. 当苹果的价格处于均衡价格时,每个想得到苹果的人都可以得到。() 6.通货膨胀期间的所有价格都上涨。()7.财政政策的作用,是通过政府的税收和支出的力量而移动总供给曲线。()8.对经济学家来说,投资这个词表示购买股票。()9.当你把50美元存入你的支票账户的时候,M1仍然不变。()10.自动稳定器存在一个潜在执行上的滞后,因为萧条开始时,国会需讨论所面临的问题。()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以下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A.电脑B.用于创办新公司的100万美元C.工厂的工人D.在达拉斯的一块空地皮 2.我计划去看一场5美元的电影而不是复习准备考试,这场电影的总机会成本是() A.是我用这5美元所能买到的东西以及我所放弃的学习时间。 B.是5美元。 C.取决于电影好看与否。 D.是我在相同时间里所能学到的东西。 3.市场机制是() A.依靠销售和价格来向生

产者传递信息。 B.消除由于政府干预而导致的市场失灵。 C.通过政府的中央计划得以实现。 D.是非常无效率的,因为无法通过直接的方式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进行沟通。 4.一个社会必须关注生产什么这一问题,因为()A.政府失灵。 B.一个经济体内部的资金是有限的。 C.生产可能性曲线。D.它不能生产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务。 5.下面哪种情况能够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A.经济体中资金量的增加。 B.雇佣工人数量的减少。 C.技术的提高。 D.美国移民数量的减少。6.某消费者消费一个单位的某商品获得的效用为50,消费两单位该商品的效用为90,消费三单位的效用为121,则该消费者消费第三单位的该商品获得的效用边际效用为()A.87 B. 40 C.31 D.71 7.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则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将( )。 A. 大大增加 B. 稍有增加 C. 不变D. 8.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从3元上升到5元,其需求量从11单位下降到9单位,该厂商的收益将( )。 A. 增加B. C. 不变 D.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下降10%能够引起消费者在该商品上的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是( )。 A. 富有弹性的 B. 缺乏弹性的C. 单元弹性的 D. 10.总产量曲线的斜率是() A.总产量 B.平均产量 C.边际产量

经济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D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B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5.下列问题( C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7.下列各项中( C )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8.下列命题中( C )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30 000美元 9.下列( B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5年 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赚不少钱 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B )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机制实现的 C、政府能够决定谁获得多少消费品 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 11.西方学者认为现代美国经济是一种( C ) A、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制度 B、严格的计划经济制度 C、混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D、自给自足制度 二、判断正误

经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A卷) 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称为() A、费用 B、成本 C、机会成本 D、支出 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既定资源的配置 B、资源总量的决定 C、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D、国民收入的决定 3、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4、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随着对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 A、商品价格越来越高 B、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C、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越来越小 D、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支付的意愿减少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 A、MC以上的AVC曲线 B、MC以上的AC曲线 C、AVC以上的MC曲线 D、AC以上的MC曲线 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A、与数量轴平行 B、与边际收益曲线重合 C、向右下方倾斜 D、位于边际收益曲线的下方 7、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是因为它们具有() A、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排他性 D、有用性 8、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9、失业率是指()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城镇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D、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数的百分比 10、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必然导致() A、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总水平下降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总目录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导论 第二篇微观经济理论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五章产品市场理论 第六章生产要素理论 第七章微观经济政策 第三篇宏观经济理论 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决定理论 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二章开放经济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 1、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A.互相对立的B.没有任何联系的C.相互补充的D.部分联系的 2、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是指()A.技术B.信息C.价格D.行政命令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什么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是4、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D.由于存在资源浪费而产生的稀缺 5、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市场出清D.完全理性6、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失业理论B.通货膨胀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经济增长理论 7、关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而应当是相互补充的。 B.规范经济学是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则是以规范经济学作为指导的。 C.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的、决策性的问题,就越具有规范性。 D.以上说法都对 二、多项选择 1、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A.体格决定理论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D.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等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 A.宏观经济政策B.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3、下列关于资源稀缺性的正确的说法有() A.资源稀缺性是相对于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的 B.地球上的资源本来就少 C.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世界各地 D.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 三、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名词解释: (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2)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进行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和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这种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 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4)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 (5)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 (6)基本经济规律:在一个社会形态里,会有许多个特有经济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和 共有经济规律一起构成该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律体系。在这些规律里,有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经济规律,即基本经济规律。 (7)抽象法: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抽象的思维能力。即首先收集和 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抽象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 (8)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 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外部条件的矛盾关系,通过这些矛盾的分析,能揭示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化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因此,生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只有首先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后才能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在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阶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而物质资料的生产又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这一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是这四个环节的辩证统一过程。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这一整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所谓生产,是指以一定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人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的关系构成生产关系,这一生产关系既包括劳动者在分工协作基础上互相交换其活动与能力的关系,也包括社会生产各部门、企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协作关系以及人们对生产进行组织管理方面的关系。首先,生产决定分配,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关系,就有与其相适应的分配形式,分配的结构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它体现人们对产品的所有权关系。其次,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前者属于直接的生产过程,后者则是联结生产、分配、消费的中间环节。没有生产发展和社会分

经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称为() A、费用 B、成本 C、机会成本 D、支出 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既定资源的配置 B、资源总量的决定 C、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D、国民收入的决定 3、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4、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随着对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 A、商品价格越来越高 B、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C、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越来越小 D、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支付的意愿减少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 A、MC以上的AVC曲线 B、MC以上的AC曲线 C、AVC以上的MC曲线 D、AC以上的MC曲线 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A、与数量轴平行 B、与边际收益曲线重合 C、向右下方倾斜 D、位于边际收益曲线的下方 7、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是因为它们具有() A、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排他性 D、有用性 8、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9、失业率是指()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城镇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D、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数的百分比 10、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必然导致() A、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总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总水平下降

经济学原理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是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答卷纸上。本大题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 B )。 A.成正方向变化 B.成反方向变化 C.不相关 D.完全等价 2、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该商品的(C )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减少 3、亨利花了一个小时购物并买了一件价值30美元的衣服,购买该衣服的机会成本是()。 A.一个小时 B.30美元 C.一个小时加30美元 D.一个小时加30美元的次优用途 4、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是()。 A.完全垄断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5、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其弹性不能确定 6、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之所以是价格接受者,是因为()。 A.它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B.它生产了所在行业绝大部分产品 C.它的产量只占行业的全部产量的一个很小的份额 D.该行业只有很少数量的企业 7、假如某教授的年薪是20万元,若他从事其他的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他所获得的经济租金为()。 A. 20万元 B. 17万元 C. 3万元 D.不确定 8、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9、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10、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1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12、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则该商品属于()。 A.高档品 B.必需品 C.低档物 D.生活用品 13、已知某消费者的收入是200元,商品X的价格是20元,商品Y的价格是6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取最大效用,他应该()。 A.停止购买 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 C.增购Y,减少X的购买量 D.同时增购X、Y 14、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 A.折旧 B.间接税 C.所得税 D.政府的转移支付 15、一般认为,只有在()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A.寡头垄断 B.垄断竞争 C.完全竞争 D.不完全竞争 16、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国富论》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济学原理》 D.《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 17、如果其他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18、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这是()假设。 A.社会人 B.经济人 C.复杂人 D.自我实现人

政治经济学原理计算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 1.某国年内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为2800亿元,赊销商品价格总额为70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800亿元,相互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50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平均流通速度为8次,假定当年发行纸币为400亿元。运用上述资料计算: 年内商品流通所需货币量是多少? 货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1.解: (1)年商品流通所需货币量? 公式: 年商品流通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抵销支付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次数) =(2800-700+800-500)/8=300(亿元) (2)货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元? 300亿元/400亿元=0.75元 2.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为10元,今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货币币值不变,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这种商品为100件,而社会需求15000件。计算: (1)该商品单位价值今年为多少? (2)在供求关系变化的条件下,该商品单位价格为多少? (3)商品单位价格背离价值多少?

2.解: 去年: 单位商品价格10元;今年: 提高劳动生产率25%,货币价值不变;供:100件,求:15000件。 在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当今年劳动生产率提高25%的条件下,设每件社会价值为x元 则:1:10 =(1 + 25%): x 每件商品社会价值= 10元/(1+25%)= 8元 供求变化下的每件商品的价格=(15000×8元/件)/100元 = 12元/件 商品单位价格背离价值= 12元-8元= 4元/件 1936年天津东亚毛纺厂工人的工资每人每天为0.4元。一个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可生产毛线12磅,每磅毛线售价为2元,生产12磅毛线需消耗劳动资料和原材料的价值为21.6元。计算: 一个工人在12小时内创造新价值是多少? 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多少? 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在一个工作日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是多少? 解: (1)2元×12磅=24元

《经济学原理》模拟试题

《经济学原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1分) 1、下列哪项不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A、生产什么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何处生产 2、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界整体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投入要素的增加 B、某种产品的技术进步 C、某种产品的价格上升 D、所有产品的价格同比例上升 3、下列表述属于规范分析的是() A、流动性陷阱下,货币政策无效 B、中央银行应该提高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 C、利率上升会引起投资下降 D、需求等于供给决定均衡的价格和产量 4、下列选项属于宏观经济学分析对象的是() A、家庭如何选择不同产品的消费需求 B、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如何制定价格 C、通货膨胀与货币量之间的关系 D、税收政策如何影响某种商品的市场均衡 5、小李毕业时面临三个选择,可以选择去银行工作,收入20万;可以选择去证券公司工作,收入25万;还可以选择出国学习,学费10万。问小李选择出国的机会成本是() A、20万 B、25万 C、10万 D、35万 6、下列因素会导致对商品A的需求量发生变化的是() A、收入上升 B、商品A的价格上升 C、商品A的替代品B的价格下降 D、人们变得更加喜欢商品A 7、下列因素不会导致商品A的供给变化的是() A、商品A的价格上升 B、投入品价格上升 C、生产商品A的技术进步 D、人们预期A 的价格将上升 8、政府对商品价格进行限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政府最高限价一定会降低产量 B、政府最低限价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时,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C、政府最低限价政策只有在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D、政府的最高限价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会出现社会无谓损失 9、一个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如下:当价格为4时,购买12个单位;当价格为6时,购买8个单位。那么该消费者对X的需求价格的弧弹性是() A、1 B、2/3 C、1.5 C、2 10、下列因素会引起商品价格上升的是()

《经济学原理》(A卷)试卷及答案

广州广通校区函授班 2014-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经济学原理》(A卷答案) 级别: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称为( C ) A、费用 B、成本 C、机会成本 D、支出 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 ) A、既定资源的配置 B、资源总量的决定 C、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D、国民收入的决定 3、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 B )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4、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随着对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 D ) A、商品价格越来越高 B、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C、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越来越小 D、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支付的意愿减少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 C ) A、MC以上的AVC曲线 B、MC以上的AC曲线 C、AVC以上的MC曲线 D、AC以上的MC曲线 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C ) A、与数量轴平行 B、与边际收益曲线重合 C、向右下方倾斜 D、位于边际收益曲线的下方 7、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是因为它们具有( B ) A、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排他性 D、有用性 8、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 A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9、失业率是指( A )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城镇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D、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数的百分比 10、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必然导致( D ) A、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总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总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11、假定某国2006年按1980年测算的物价指数为120,而2007年的物价指数为150,则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B ) A、20% B、25% C、50% D、125% 12、消费者预算线反映了( C ) A、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消费者的偏好 C、消费者的需求 D、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状态 13、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集中在( B )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B、无差异曲线上 C、预算约束线上 D、需求曲线上 14、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A ) A、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不能调整的时期 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调整的时期 C、一年之内 D、只能调整一年生产要素的时期 15、假如厂商生产的产量从1000单位增加到1002单位,总成本从2000美元上升到2020美元,那么它的边际成本等于( A ) A、10美元 B、20美元 C、2020美元 D、2美元 16、下列行为中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的一项是( C ) A、飞机制造业 B、烟草业 C、日用小商品制造业 D、汽车制造业 17、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D ) A、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B、两种产品的边际转化率递减 C、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增 D、两种产品的边际转化率递增 18、净出口是指( B ) A、出口加进口 B、出口减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 D、进口减出口 19、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 A )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 D、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

经济学原理课后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1、什么是经济学? 如何理解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答:(1)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2)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表现在: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种类总是不足的。统一性表现在: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同时存在,要求人们在有限的资源的多种用途中进行权衡比较,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欲望。 2、试举例说明学习经济学和现实生活的意义。 答:(1)学习经济学能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例如,今年的苹果、香蕉等外来水果价格出现了显著上涨,并且持续到现在。水果价格上涨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它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学习了经济学就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由于西南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导致外来水果供应量骤减,使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2)理解和评价政府的经济政策。例如,2008年底国家决定投资4万亿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多大?2009年号召全国搞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将如何展开?(3)指导企业经济决策。例如,企业在不同时期会面临不同决定。当市场不景气,企业遭受亏损,是停止生产还是继续生产?是否要做广告?做什么样的

广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现代管理决策工具,而经济学是现代决策工具的理论基础。(4)能避免运用经济理论是常见的错误倾向。例如,合成谬误的例子,只有一个家庭购买轿车会大大方便出行,而当所有的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之后,道路、停车场可能车满为患,反而不如大家都乘坐公交方便。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表现在:(1)从研究对象上看,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元,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2)从解决问题上看,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3)从中心理论上看,微观经济学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从研究方法上看,微观经济学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是总量分析。 联系表现在:(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理性人假定就是主自私自利。”和“理性人既然是一个 假定,也就没有什么意义。”这两个命题对不对,为什么? 答:(1)“理性人假定就是主自私自利”这一命题是不对的。理性人假定是指人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而且还会主动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自私自立的体现。(2)“理性人既然是一个假定,也就没有什么意义”这一命题是不对的。假设虽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

《政治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 本文档为2011年4月出版,张莹、李海峰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978-7-115-24306-5)一书的课后单元测试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异议,可请教授课老师或来邮件质询(;)。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B C A A A B A C B C B A C A C D B A D B B D C A C D 二、多项选择题 ABCD ABCD BCD ABCD AB ABCD CD ABCD ABCD ABCD 三、名词解释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按照自己设想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被加工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 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属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 四、辨析题 1. 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错误。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可以影响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变革后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不适应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2.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是完全相同的。 答:错误。经济规律除了有和自然规律相同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具体表现为(1)

经济规律不能离开人的经济活动;(2)经济规律一般不是长久不变的;(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五、问答题 1. 简述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劳动过程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中: (1)人的劳动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为了获得满足自身或他人需要的有用产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强调的是人类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即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未经人类加工过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 (3)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通过劳动资料,人的劳动被传导到了劳动对象上。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包括机器设备)、土地、建筑物(厂房、库房)、道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的能动因素;而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客观物质条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的过程,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2. 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两者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机统一,共同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要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超前或是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与要求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由于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形式必须与内容相适应,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规律。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代表,其经济地位和阶级利益的要求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无产阶级在认识和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方面,既不同于以往的剥削阶级受狭隘的阶级私利的局限,又没有阶级的偏见妨碍自己如实地揭示客观真理,因而无产阶级能够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认识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