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书典籍一览表

我国古书典籍一览表
我国古书典籍一览表

二十四史:

《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四书五经: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诸子百家:

《论语》、《孟子》、《荀子》、《道德经》、《庄子》、《列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吕氏春秋》、《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先秦:《穆天子传》、《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山海经》、《楚辞》、《国语》、《战国策》、《考工记》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针灸甲乙经》、《本草纲目》、《濒湖脉》、《奇经八脉考》、《金丹》、《仙药》、《黄白》、《肘后救卒方》、《玉函煎方》、《千金方》、《神农本草经》、《四部医典》

天文历法:《夏小正》、《甘石星经》、《三统历》、《乾象历》、《皇极历》、《大衍历》、《授时历》、《崇祯历书》、《周髀算经》、《步天歌》、《灵台秘苑》

数学:《九章算术》、《缉古算经》、《缀术》、《割圆密率解法》、《海岛算经》、《黄帝九章算法细草》、《议古根源》、《数书九章》、《测圆海镜》、《日用算法》、《杨辉算法》、《算学启蒙》、《四元玉鉴》、《图解》、《梅氏丛书辑要》

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镜花缘》、《聊斋志异》、《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警世通言》、《老残游记》、《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封神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金瓶梅》、《北宋志传》、《皇明英烈传》、《醒世姻缘传》、《雷峰塔传奇》、《女仙外史》、《七侠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残唐五代史演义》

诗词歌赋:《诗经》、《楚辞》、《汉乐府》、《文选》、《全唐诗》、《花间集》、《全宋词》

农学:《齐民要术》、《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农书》、《农桑辑要》

地理学:《水经注》、《徐霞客游记》

字典:《尔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还有:《梦溪笔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菜根谭》《天工开物》《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八)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八) 嘉靖十九年(1540)魏希明刻本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01415 金石韵府五卷(明)朱云撰明嘉靖十年(1531)俞显谟刻朱印 本郑州大学图书馆 01416 金石韵府五卷(明)朱云撰明嘉靖十年(1531)俞显谟刻朱印 本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01417 广金石韵府五卷字略一卷(清)林尚葵辑清康熙九年(1670) 周亮工赖古堂朱墨套印本大连图书馆 01418 广金石韵府五卷字略一卷(清)林尚葵辑清康熙九年(1670) 周亮工赖古堂朱墨套印本青海省图书馆 01419 集钟鼎古文韵选五卷(明)释道泰撰明抄本大连图书馆 01420 六书古训二十四卷(清)王棻撰稿本台州市黄岩区图书馆 01421 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总目一卷检字一卷辨似一卷等

韵一卷补遗一卷备考一卷(清)张玉书凌绍雯等撰康熙内 府朱墨抄本故宫博物院 01422 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总目一卷检字一卷辨似一卷等 韵一卷补遗一卷备考一卷(清)张玉书凌绍雯等撰清康熙 五十五年(1716)内府刻本大连图书馆 01423 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总目一卷检字一卷辨似一卷等 韵一卷补遗一卷备考一卷(清)张玉书凌绍雯等撰清康熙 五十五年(1716)内府刻本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01424 同文备考八卷首三卷声韵会通一卷韵要粗释四卷(明)王 应电撰明嘉靖刻本河南省图书馆 01425 重编广韵五卷(宋)陈彭年等撰(明)朱祐槟编明嘉靖刻本中 136 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01426 集韵十卷(宋)丁度等撰明末毛氏汲古阁影宋抄

本宁波市天一 阁博物馆 01427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 昭撰明成化七年(1471)金台大隆福寺刻本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01428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 昭撰明成化七年(1471)金台大隆福寺刻本湖南图书馆01429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 昭撰明成化七年(1471)刻正德十四年(1519)重修本青海大学医 学院图书馆 01430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 昭撰明成化七年(1471)刻本张掖甘州图书馆 存十二卷(一至九、十三至十五) 01431 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 昭撰明正德十五年(1520)刻本湖南图书馆 01432 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

大六壬精义讲解——伍剑虹

伍剑虹 第一节大六壬算法讲解 六壬之学、在古代是一门占卜的学问,从它产生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的产生是根源于道家的学说,但又把古代关于天文、地理、星象、历算、吕律、气功、中医等等自然科学和关于人体的认识容纳于内;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描述自然界周期运动变化规律的系统模型,并且融汇于阴阳八卦,干支五行,以及各种各样的法术或者叫技术,以寻求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人类自身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六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精华的内容,并把抽象的哲学具体化,实用化。这在后面我们将一一介绍。 六壬在古代数术中是一种高层次的占卜之学,一般人是很难接触到和掌握它的。除开它神秘莫测的原因之外,还有一条,就是它包含的内容大广泛,学识太渊博,如果没有名师和得道之人传授,它是很难掌握的。 正因为如此,倍受儒家推崇的《易经》,才被逐渐改造得通俗化、大众化而广泛地走向民间,被一般的平民所接受。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过去那些被称为非常神秘的东西,已经并不那么神秘了。比如象天文、地理、历算等等,中学生都可以学会,如果有心于研究中国古代数术学的人,自然是易如反掌了。 现在研究《易经》的人很多,《易经》可以说只是数术学的一部分。我们把中国古代所有关于占卜和法术方术之类的学问统称为数术学,至于什么叫数术学,请参见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和《中国数术学原理》。数术学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六壬、奇门、太乙、易经、铁板算、诸葛算等等,在《通志》—书中就介绍了几千种占卜预测之法, 它是相当庞大的。 我们认为,学习数术学的人手工夫应该是六壬,而把《易经》作为一个辅助的工具。《易经》在它的演算过程中不需要天文、地理、历算知识,其经文也过于隐晦,难以捕捉到准确的信息。况且它全部的预测信息也只有64卦×6爻=384爻;所以它的思想领域和判断范围是有限的。 六壬从理论上说,是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从技术上说,它在干支学中只用一个天于;并用地支遁干化为地支。用五行、干支、八卦等模型融合以达到和谐完美的运筹。六壬是一种全方位的时空体系,它以天地人三才相合,以寻求自然界与人的各种关系;用天人之际的整体性,法于阴阳,合于术数;以和谐性、系统性、整体性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它堪称东方文明哲学思想的智慧结晶。 那么,什么叫做六壬呢? 所谓六壬,就是在天于地支的60花甲中,有六个天干为壬的干支组合,因此.叫六壬。壬为北方属水,在河图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就是说,水为万物之母,其生数为一,一加中数五变为六,六才成为水。所以,万物从一开始生成。 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壬为阳水,主生。所以壬水为万物生成之始,也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前提根源。 在太极学说中,一为太极。所以,六壬之学又为太极之学,这与道家的天地生成观是一脉相承的。 六壬的演算,完全是按照道家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程序进行。它以天(天盘)、地(地盘)、太阳(日躔)、月亮、二十八宿、年月日时、四季等等自然界的周期变化为运筹的依据,用一套完整的模型,把所有的时空关系纳于其中,和自然界合拍共振,生克为正,制化为变,以求得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所以说,学好了六壬,全部数术学的基本思想,便可一通百通,其它的各种东西,也都包括在这个道理之中,就象站在高山顶上、远处的景象便可一目了然了。 六壬推算有较大的难度,主要是因为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模型。它虽然有—定的课体,但课式却有上万种。细算起来,其课体有60花甲×12支=720种。再加上其它的因素,如12神、12将、阴阳两类、地支正反转得:

官板金口诀整理之神课金口诀卷一

官板金口诀整理之神课金口诀卷一 官板金口诀整理之神课金口诀卷一 论十二神将法第一 十二将神所属 亥为癸明,正月将,诹訾,阴水;戌为河魁,二月将,降娄,阳土;酉为从魁,三月将,大梁,阴金; 申为传送,四月将,实沈,阳金;未为小吉,五月将,鹑首,阴土;午为胜光,六月将,鹑火,阳火 巳为太乙,七月将,鹑尾,阴火;辰为天罡,八月将,寿星,阳土;卯为太冲,九月将,大火,阴木; 寅为功曹,十月将,析木,阳木;丑为大吉,十一月将,星纪,阴土子为神后,十二月将,玄枵,阳水; 论十二贵神法第二 天乙贵人,己丑阴土;前一螣蛇,丁巳阴火;前二朱雀,丙午阳火;前三六合,乙卯阴木;前四勾陈,戊辰阳土; 前五青龙,甲寅阳木;后一天后,癸亥阴水;后二太阴,辛酉阴金;后三玄武,壬子阳水;后四太常,己未阴土; 后五白虎,庚申阳金;后六天空,戊戌阳土。 论十二贵神旺相法第三 六合青龙木为主,绝在申酉并子午, 腾蛇朱雀火之精,卯酉亥上无气处。

太阴白虎是金神,祸败须防子午寅,玄武天后藏于水,卯酉巳上不堪论。便有天空及勾陈,太常贵神相为邻,四神是土同水断,天官休旺得其真。论十二神将吉凶法第四 胜光发用忧惊恐,神后奸淫失望求传送有人奔走出,公曹官事欲追收小吉酒食来和会,大吉咒咀作冤雠太乙言事凶怪动,登明无足莫追求天罡战斗争文状,河魁狱讼畜亡游太冲劫财伤人物,从魁夫妇索离休论十二位贵神法吉凶法第五 十二天官知者希,贵神阳人得重威螣蛇朱雀轻薄妇,六合男为工力儿勾陈丑妇更贫薄,青龙官吏薄书司天后太阴法重妇,玄武阳人斜眼窥太常妇人携酒少,白虎阳凶道路宜天空僧道式好善,妙法须详不用疑论十二位神将所主法第六 寅为猫犬外来家,口愿重重树影花。有克必伤尊长死,马亡子死鬼颠邪。太冲受克损门窗,怪见虚惊贼盗伤。

安徽省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总结汇报

安徽省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总结汇报 安徽省图书馆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以来,安徽省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中心职能的履行、工作机制建立、名录申报和入选、人员培训、宣传与推广等多项工作稳步而有序地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履行职责 2007年9月17日,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安徽省图书馆举行揭牌仪式。2008年3月17日,省编制办正式发文,同意成立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设在安徽省图书馆,具体承担和负责安徽古籍保护各项日常业务工作。中心成立以来,按照国办发[2007]6号和皖政办[2007]9号文件精神,充分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 配合文化厅建立安徽省古籍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 成立安徽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草拟《安徽省古籍保护试点工作方案》和《安徽省古籍普查实施方案》。二、对安徽古籍存藏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安徽历史悠久,人文渊薮,典籍藏量丰富。但是,跟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情况一样,我省古籍保管条件堪忧,许多古籍还处于自然状况保存之下。绝大部分图书馆没有特藏书库,没有古籍修复人员。不少图书馆做不起专用书柜,许多古籍目前仍躺在纸盒或木箱里,甚至堆放在图书馆某一个拐角里。古籍整理和研究力量不足,省内一些藏书单位还没有进行完全细致的清点与编目整理,数量不清,版本不清。为摸清安徽所藏古籍的家底,掌握安徽古籍存藏与保护的实际情况,2008年上半年,省中心组织专人对安徽古籍的存藏与保护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调查范围涵盖全省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文物管理局(所)、博物馆和寺庙等收藏单位及民间个人收藏。调查主要是采用发放调查表的形式,辅之以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当面咨询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调查表的主要内容是3份表格:《安徽省古籍收藏情况调查表》、《安徽省古籍收藏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表》、《安徽省古籍保存情况调查表》。共向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馆等发放纸质调查表200多份,同时将调查

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入选的五部重要蒙古文文献

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入选的五部重要蒙古文文献 李金花 2008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颁布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从全国参加申报的200余家单位及个人的5000余部古籍中遴选出来2392种古籍精品,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古籍110部,包括焉耆—龟兹文、于阗文、藏文、回鹘文、西夏文、白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等14种文字。入选的蒙古文文献来自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等5个收藏单位的11种文献。在2008年6月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中展出了7种蒙古文文献。 此次名录入选的蒙古文文献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儒家经典文献《孝经》;大藏经,包括《甘珠尔》、《丹珠尔》;历史文献《阿勒坦汗传》、《蒙古源流》、《必用之全义经》、《金轮千辐》、《十福善白史》;蒙古民俗文献《成吉思汗祭祀经》;军事法律文献《军律》等。其中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文献,简单介绍如下: 1.《孝经》,儒家经典,回鹘式蒙古文文献。此次特展中由于藏书单位没有提供展品而未能展出。但该书最值得介绍。回鹘式蒙古文是蒙古族最早使用的文字,元版回鹘式蒙古文文献留存下来的甚少,仅有20余种,包括手抄本、刻本、碑刻、官印等。其中流传下来的典籍仅有《孝经》和《入菩提行注释》(残,现存12叶,原件藏于德国柏林)两种。《孝经》是国内收藏的唯一一部元代汉蒙合璧刻本。遗憾的是,书的封面及第一页残缺。据《元史》第二十二章记载,本书为元大德十一年(1307)八月中书右丞孛罗铁木儿编译。书内附有“民国三十七年(1948)一月二十六日苏联使馆秘书潘克福赠”的说明。回鹘式蒙古文《孝经》是研究十三世纪蒙古语言发展史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蒙古文翻译史的重要文献。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2.《大藏经?甘珠尔》,印度大乘佛教经典,是大藏经的佛说部,亦称正藏,系佛祖圆寂后经弟子们六次结集而记录下来。《名录》收录了蒙古文《甘珠尔》两个不同版本。最早的蒙古文佛教典籍是元代依据藏文、梵文、汉文佛典译出,以写本形式流传。元朝灭亡后,蒙古地区的佛教也趋于衰落。十六世纪末,随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传入,蒙古地区的佛教得到复兴,佛典的翻译事业也再次兴盛起来,并于十七世纪前期,完成蒙古文《甘珠尔》的翻译与结集,于1628-1629年完成著名《金字甘珠尔》。《金字甘珠尔》,共一百一十三函,磁青纸泥金写本,现存19函,梵夹装,为蒙古文《甘珠尔》最早的版本。此版本由蒙古大汗林丹汗召集蒙古右翼三万户以班智达贡葛厄斯尔、固什萨木丹僧格为首的33位译师翻译,后被列为“镇国至宝”收藏供奉。据《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目录》,1957年有位名叫照达巴的先生把此经请进原内蒙古历史语言文学所(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前身),现收藏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另一种为北京版朱印《甘珠尔》,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刻本,存一百零九函,梵夹装。康熙五十六年(1717)三月十九日,奉清圣祖玄烨旨意,在内蒙古多伦县汇宗寺开始经书的校勘工作,经众喇嘛在原《金字甘珠尔》的基础上,依据1683年北京版藏文《甘珠尔》重新校订和翻译,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北京嵩竹寺刊毕。它是蒙古文仅有的刻本《甘珠尔》,世界上仅存八套,国内存六套。《名录》入选的两套藏品分别收藏于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和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目前国内收藏蒙古文《甘珠尔》有五种版本,分别为明代竹笔泥金写本(19卷),清代竹笔写本(108卷),清初竹笔朱墨套写本(22卷),清代朱印本(109卷)清中期竹笔写本(109卷)。 3.《大藏经?丹珠尔》,印度大乘佛教经典,是大藏经的论部,亦称副藏。包括经律的阐明和注疏、密教仪轨和杂著。蒙古文《丹珠尔》共225函,梵夹装,由赞颂统会、本续解、契经解等三大部分内容组成,共3861

(完整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后记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后记 冀淑英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是一部当今国家现藏古籍善本书的总目录,本书的编辑出版,实现了周恩来总理生前的一项遗愿。1975年周总理在病中发出了“要尽快地把全国善本书总目录编出来”的指示。由于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参与单位的大力协作,参加工作同志的积极努力,在编委会的领导下,这项工作从1978年3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在南京召开编辑会议,到1995年3月《书目》全部完成。《书目》的出版将从一个重要方面体现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珍贵的典籍,将在古为今用,为四化服务,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了解古籍善本庋藏概貌和流传情况,对今后鉴别和整理古籍善本,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975年国务院有关负责同志向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图书馆负责同志传达了周总理的指示。1977年1月文物局在北京召开善本书目筹备会,听取北京地区部分同志的看法和意见,同年4月文物局在北京召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同志座谈,讨论研究有关书目的著录条例、分类法和收书范围等项问题。6月份文物局再次召集座谈会,讨论了分类法等事项。后由文物局王冶秋局长作出决定,书目分类用“四库分类法”,可酌加修订,收录各书下限至清末1911年。在此基础上,制定“古籍善本书目”的收录范围、著录条例和分类法三个文件初稿,其中收录范围提出从古籍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等方面考察,并提出9项具体条件。1978年3月国家文物局在南京召开会议,会上着重讨论这3个文件。这次会议全国各省市图书馆、博物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藏书单位

120余人出席,除讨论3个文件之外,并开始研究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方案和工作步骤。会后即着手对全国各地(除台湾省外)收藏的古籍善本进行普查。这次开会决定成立由国家文物局领导的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工作领导小组,〔注〕具体工作进行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准备工作。以两年时间,一方面在各地进行普查工作,同时各省、市、县图书馆及其它藏书单位抓紧古籍善本书的整理编目,并查核校对原有的编目卡片,准备于1980年卡片集中。另一方面于1978年11月在成都开会,着重讨论古籍善本书目的分类法,并对著录条例再加讨论。1979年3月在广州开会,重点研究版本问题,由几个藏书较多的图书馆,分别将宋、元、明、清刻本、抄本、稿本、批校题跋本,选取若干种书为实例,在会上介绍怎样鉴别版本的经验。两次会议是为了使各馆从事古籍善本编目工作人员,在编目分类工作中,对条目著录版本认定是否够善本条件等项问题,能有比较趋向一致的认识。1979年8月下旬至9月,又组织人员分赴华北、东北、西北、华东、西南6大区的省市图书馆和重点藏书单位,巡回了解编目工作进行情况,具体察看目录卡片,协助解答工作中的问题。同年年底在南昌召开会议,会上听取各大区巡回小组工作汇报,讨论了存在问题。这次会议决定组成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以刘季平任主任委员,顾廷龙为“书目”主编,冀淑英、潘天祯为副主编。 第二阶段进行汇编工作。1980年第一季度全国各藏书单位将目录卡片报送至北京,5月参加汇编工作人员集中北京,开始工作。汇编工作人员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共40人。集中目录卡片138471种(卡片张数不止此数,丛书和其它许多书都有子目片)。报送卡片的单位有全国各图书馆、博物馆、文管会、文献馆、科学院系统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共781单位。《书目》是一部

手绘《山海经》

手绘《山海经》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古籍担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据青海省图书馆地方文献中心主任王建福介绍,青海省古籍存量约30万册,其中有67部古籍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珍藏于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的《山海经全图》就是其中之一。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具有神话传说性质的最古老的地理书,被人们誉为“千古奇书”。 民大收藏的古籍善本 因为是国家珍贵古籍,为了更好地保护它,这部《山海经全图》如今已不向读者开放。“珍藏这些古籍的保险柜上有两把钥匙,由我和另一位同事保管,只有我们两人都在场的情况下,才能打开保险柜,取出古籍。”青海省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那成英说。 虽然无缘得见《山海经全图》的原书,但是在那成英的电脑上,我们看到了《山海经全图》的照片。从发黄的封面可以看出,它历史悠久。“这部《山海经全图》是清初的手绘本,它的封面是木制的,共十册。从它的制作工艺可以看出,这部书是画在宣纸上的,后来人们再将它装裱,形成了现在经折装的《山海经全图》。”那成英说。 目前流传的《山海经》有许多版本,《山海经全图》相较于其他版本,最为特别的是全书基本上都是手绘图片,只有极少的文字说明。

这也是它的珍贵所在。据了解,根据“版本学”分类,古籍一般被分为孤本、善本和珍本,孤本就是指只此一本的古籍。善本是那些版刻古籍中的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珍本指的是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的书籍或文学资料。在《国家珍贵名录》中,《山海经全图》属于善本。 古籍中的动物与传说中的不同 在那成英向我们展示的《山海经全图》的一张内页中,有这样一幅画像,一条盘旋而上的蛇,长着两个脑袋,从旁边注释的文字中可以看出,这个奇怪的动物是共工的臣子,它的名字叫相繇,也叫相柳。據说它喷出来的水比洪水还厉害,又苦又辣,吃了就会送命。禹见相柳如此猖獗,就运用神力杀了相柳,为民除害。相柳身上流出的血,一沾土地就五谷不生,把大片土地污染了。禹尝试用泥土陉塞,但三陉三陷,禹只好把这片地劈为池子,各方天神在池畔筑起一座高台,镇压相柳。 在另一张内页中,是一只像龙又不像龙,像蛇又不像蛇的动物。它身上有明显的鳞片,长着两个头,两条尾巴,四只爪子,两对翅膀。旁边的文字这样记载:“有神蛇,二身,同首,六足,四翼,见则不雨,名曰(同肥遗)蛇”。《山海经》中记载,这种蛇生活在华山,一出现就会天下大旱。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文字中写肥遗是“同首”,也就是一个头,《山海经》中也记载肥遗是一个头,可是在《山海经全图》的绘制图片中,却可以明显看出这只肥遗却有两个头。

[版本一]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推荐名单(共1516部)

[版本一]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推荐名单(共1516 部)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推荐名单(共1516部)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 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 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一、汉文珍贵古籍(一)先秦两汉时期

09860殷墟甲骨文商代后期龟甲兽骨 国家图书馆 34783片 上海博物馆 4911片 北京大学 2929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1961片 天津博物馆 1769片 清华大学图书馆 1495片 09861殷墟小屯南地甲骨文商代后期龟甲兽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5335片 09862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商代后期龟甲兽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689片 09863 尹至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64 尹诰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65 程寤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66 保训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67 夜战国竹简

清华大学 09868 周武王又疾周公所自以弋王之志(金縢)战国竹简清华大学 09869 皇门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70 (祭)公之(顾)命(祭公)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71 楚居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72 系年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73 为吏治官及黔首秦代 竹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09874 占梦书秦代 竹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第一节大六壬算法讲解

第一节大六壬算法讲解 第一章大六壬算法讲解 第一节大六壬算法讲解 六壬之学、在古代是一门占卜的学问,从它产生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的产生是根源于道家的学说,但又把古代关于天文、地理、星象、历算、吕律、气功、中医等等自然科学和关于人体的认识容纳于内;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描述自然界周期运动变化规律的系统模型,并且融汇于阴阳八封,于支五行,以及各种各样的法术或者叫技术,以寻求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人类自身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六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精华的内容,并把抽象的哲学具体化,实用化。这在后面我们将一一介绍。 六壬在古代数术中是一种高层次的占卜之学,一般人是很难接触到和掌握它的。除开它神秘莫测的原因之外,还有一条,就是它包含的内容大

广泛,学识太渊博,如果没有名师和得道之人传授,它是很难掌握的。 正因为如此,倍受儒家推崇的《易经》,才被逐渐改造得通俗化、大众化而广泛地走向民间,被一般的平民所接受。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过去那些被称为非常神秘的东西,已经并不那么神秘了。比如象天文、地理、历算等等,中学生都可以学会,如果有心于研究中国古代数术学的人,自然是易如反掌了。 现在研究《易经》的人很多,《易经》可以说只是数术学的一部分。我们把中国古代所有关于占卜和法术方术之类的学问统称为数术学,至于什么叫数术学,请参见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和《中国数术学原理》。数术学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六壬、奇门、太乙、易经、铁板算、诸葛算等等,在《通志》-书中就介绍了几千种占卜预测之法。它是相当庞大的。 我们认为,学习数术学的人手工夫应该是六壬,而把《易经》作为一个辅助的工具。《易经》在它的演算过程中不需要天文、地理、历算知识,其经文也过于隐晦,难以捕捉到准确的信息。况且它全部的预测信息也只有64卦×6爻=384爻;所以它的思想领域和判断范围是有限的。 六壬从理论上说,是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从技术上说,它在干支学中

古典文学知识:中国古籍之最

古典文学知识:中国古籍之最 1、最早的类书——皇览 2、现存最早的类书——北堂书钞 3、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4、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5、最早的政书——政典 6、现在最早的政书——通典 7、现存编纂最早的断代政书——唐会要 8、最早的丛书——儒学警悟 9、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10、最早有内容提要的书目——别录 11、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12、现存最早的书目——汉书·艺文志 13、最早的四部分类法目录——中经新簿 14、第一部正式作用“经、史、子、集”名称区分部属的书目——隋书·经籍志 15、现存最早的私家书目——郡斋读书志 16、现存最早着录版本的书目——遂初堂书目 17、现存第一部详记版本的书目——读书敏求记 18、最早的丛书目录——汇刻书目 19、最早的专录佛教译经的书目——汉录 20、现存最早的佛经书目——出三藏记集 21、现存最翔实的佛典目录——开元释教录 22、第一部道经总目录——灵宝经目 23、现在最大的一部经籍目录——经义考 24、最大的一部史籍目录——医藏目录 25、最大的一部史籍目录——史籍考 26、最大的书目——四库全书总目 27、最早的书后索引——本草万方针线 28、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 29、第一部有体系的学术思想史专着——明儒学案

30、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 31、现存最早的佛学论文集——弘明集 32、第一部刻印的佛经总集——开宝藏 33、现存最早的道教总集——太平经 34、现存最早的道教经书总辑——正统道藏 35、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春秋 36、现存最早的编年体通史——竹书纪年 37、最早的国别史——国语 38、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39、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40、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41、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 42、第一部历史学评论专着——史通 43、第一部科学家传记汇编——畴人传 44、第一部最大的藏书家传记汇编——藏书纪事诗 45、现存最早研究金石文字的专着——集古录 46、现存最早古器物图录专书——考古图 47、现存最早集古器物大成的专书——宣和博古图 48、现存最早钱币学专着——泉志 49、最早的地理专着——禹贡 50、第一部河道水系专着——水经 51、第一部潮汐学史专着——海潮辑说 52、现存最早的完整古地方志——华阳国志 53、现存最早的全国总地方志专书——元和郡县志 54、最早的地名辞典——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 55、现存最早的纸写书——(晋抄)三国志 56、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书——(唐刻)金刚经 57、国内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品——(唐刻)陀罗尼经咒 58、现存最早的雕版历书——(唐乾符四年)历书 59、现存最早泥活字印书——泥版试印初编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暂行办法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珍贵古籍的保护工作,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目的是建立完备的珍贵古籍档案,确保珍贵古籍的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提高公民的古籍保护意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 第三条文化部负责组织《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工作。文化部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评审工作。 第四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主要收录范围是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放宽。 第五条国家珍贵古籍的评选标准,原则上与《古籍定级标准》所规定的一、二级古籍的评定标准相同,即国家珍贵古籍原则上从一、二级古籍内选定。 第六条申报及评审程序: (一)由古籍收藏单位和个人按照文化部制定的统一格式,向所属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提交《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书。

(二)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申报古籍进行汇总、初审,向文化部提出申报。中央直属单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向文化部提出申报。 (三)文化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合格的申报材料提交专家委员会。 (四)专家委员会根据评审标准进行评审,提出国家珍贵古籍推荐名录,提交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五)文化部根据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意见,拟定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经部际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第七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评审工作根据情况不定期开展。每次申报评审时间由文化部确定并印发相关通知。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参照本暂行办法进行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的评定。 第九条本暂行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辽宁省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概况

辽宁省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概况 辽宁省图书馆 2009年全国古籍普查工作进入第三年,也是古籍普查和古籍保护工作取得很多阶段性成果的一年,辽宁省图书馆在辽宁省文化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直接指导下,各方面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借此机会向各位同仁汇报如下。 一、积极履行省古籍保护中心职能,协助省文化厅全面启动辽宁古籍保护工作 1.协助省文化厅组织全省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 除了做好本馆的申报工作外,2009年底我们还积极组织省内各古籍收藏单位进行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组织专家对省内五家单位提出申报的992部古籍进行初审,确定我省815部古籍基本符合《名录》条件,向文化部统一申报;对省内三家单位提出申报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向文化部统一申报;二批《名录》公布后,我们向省文化厅提交我省入选的227部古籍的目录,并进行入选情况的汇总分析等。 2.协助省文化厅开展全省古籍普查工作。 2009年,我们协助省文化厅起草了《辽宁省古籍普查实施方案》、《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暂行办法》、《辽宁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并召开了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我们还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古籍收藏状况的摸底调查,最大限度地收集古籍收藏机构的信息,与39家古籍收藏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协助省文化厅开办全省古籍普查培训班,对来自全省市县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宗教系统的39家单位的近60位古籍保护从业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古籍普查培训;协助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大连开办古籍编目培训班,招收省内学员等;及时向各古籍收藏单位传达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下发的各项工作任务与业务信息,随时解答省内各古籍收藏单位提出的有关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的相关咨询;编制古籍保护简报;完成全国古籍普查软件平台的招标、软件调试和服务器配发工作等。 3.协助省文化厅进行第一批《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和“辽宁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我省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评 工作从2008年10月开始,由于前期准备和宣传工作比较到位,各古籍收藏单位都认识到申报工作的重要性,把“双申”工作作为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中的古籍书影拍摄相关规范与样例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中的 古籍书影拍摄相关规范与样例 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扫描的古籍书影效果最好,没有扫描设备的单位使用相机拍摄书影。 ※古籍书影拍摄与一般摄影原理相同,但由于古籍本身的特殊形制和特点,需要注意一些项目。 ※为了各馆在今后的古籍申报中拍出更好的书影,现根据第一、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过程中各单位书影拍摄情况,草拟此样例。 一、相机本身 ※拍摄古籍书影所需相机一般来说是分辨率(像素)越高越好,当然,普通相机也能拍出较为合适的书影。推荐使用单反相机。单反数码相机指的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即Digital数码、Single单独、Lens镜头、Reflex反光的英文缩写DSLR。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单反数码相机品牌有:佳能、尼康、宾得、富士等。 ※拍摄前请将相机的图片设置为最大尺寸,书影用原始格式的保存。 关于书影保存,请注意: (一)如用扫描仪扫描,扫描时,请将分辨率设置为300dpi以上,图像保存为TIFF格式。 (二)如用数码相机拍摄: 1.拍照时,请设置为最大尺寸。 2.如果相机支持拍摄RAW(原始)格式,请使用RAW格式。如果无法拍摄RAW格式,可使用TIFF格式。如果无法拍摄TIFF格式,可使用JPG格式。 ※分辨率是用于度量位图图像内数据量多少的一个参数。通常表示成ppi(每英寸像素Pixel per inch)和dpi(每英寸点)。Ppi和dpi(每英寸点数)经常都会出现混用现象。从技术角度说,“像素”(P)只存在于计算机显示领域,而“点”(d)只出现于打印或印刷领域。

※拍摄前请取消时间日期设置,不要在书影上显示时间日期。 (此书影由于留下时间日期,如果做图录就不能使用,需要重新拍摄)二、书影拍摄 书影拍摄最为关键。以下为古籍书影拍摄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书叶选择 ※尽量选择卷端、牌记、序跋、圈点批校、钤印等最能说明此书的特点、可以帮助判断古籍版本、古籍定级的书页。 ※需要拍摄首卷卷端书影,如无首卷卷端,可顺延至下卷卷端。 ※由于申报名录的特殊性,在选择卷端时,应尽量多选择几个卷端拍摄,因为很多古籍可能存在抄配、修板等各种复杂情况,为了相互比对,更好地断定是否为同一版本需要多几幅卷端书影。 ※拍摄的书叶一般用单页即可。

大六壬算法讲解

六壬之學、在古代是一門占蔔的學問,從它產生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的產生是根源於道家的學說,但又把古代關於天文、地理、星像、歷算、呂律、氣功、中醫等等自然科學和關於人體的認識容納於內;形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描述自然界周期運動變化規律的系統模型,並且融彙於陰陽八封,於支五行,以及各種各樣的法術或者叫技術,以尋求天地人三者之間的關系,達到人類自身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六壬的思想,反映了中國古代哲學精華的內容,並把抽像的哲學具體化,實用化。這在後面我們將一一介紹。 六壬在古代數術中是一種高層次的占蔔之學,一般人是很難接觸到和掌握它的。除開它神秘莫測的原因之外,還有一條,就是它包含的內容大廣泛,學識太淵博,如果沒有名師和得道之人傳授,它是很難掌握的。 正因為如此,倍受儒家推崇的《易經》,才被逐漸改造得通俗化、大眾化而廣泛地走向民間,被一般的平民所接受。 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過去那些被稱為非常神秘的東西,已經並不那麼神秘了。比如像天文、地理、歷算等等,中學生都可以學會,如果有心於研究中國古代數術學的人,自然是易如反掌了。 現在研究《易經》的人很多,《易經》可以說只是數術學的一部分。我們把中國古代所有關於占蔔和法術方術之類的學問統稱為數術學,至於什麼叫數術學,請參見陳維輝《中國數術學綱要》和《中國數術學原理》。數術學包括的內容非常廣泛,有六壬、奇門、太乙、易經、鐵板算、諸葛算等等,在《通志》—書中就介紹了幾千種占蔔預測之法。它是相當龐大的。 我們認為,學習數術學的人手工夫應該是六壬,而把《易經》作為一個輔助的工具。《易經》在它的演算過程中不需要天文、地理、歷算知識,其經文也過於隱晦,難以捕捉到准確的信息。況且它全部的預測信息也只有64卦×6爻=384爻;所以它的思想領域和判斷範圍是有限的。 六壬從理論上說,是個龐大的思想體系。從技術上說,它在干支學中只用一個天於;並用地支遁干化為地支。用五行、干支、八卦等模型融合以達到和諧完美的運籌。六壬是一種全方位的時空體系,它以天地人三才相合,以尋求自然界與人的各種關系;用天人之際的整體性,法於陰陽,合於術數;以和諧性、系統性、整體性為最基本的指導思想,它堪稱東方文明哲學思想的智慧結晶。 那麼,什麼叫做六壬呢? 所謂六壬,就是在天於地支的60花甲中,有六個天干為壬的干支組合,因此.叫六壬。壬為北方屬水,在河圖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說法。就是說,水為萬物之母,其生數為一,一加中數五變為六,六才成為水。所以,萬物從一開始生成。 道家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壬為陽水,主生。所以壬水為萬物生成之始,也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前提根源。 在太極學說中,一為太極。所以,六壬之學又為太極之學,這與邁道家的天地生成觀是一脈相承的。 六壬的演算,完全是按照道家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像、四像生八封”的程序進行。它以天(天盤)、地(地盤、太陽(日纏、月亮、二十八宿、年月日時、四季等等自然界的周期變化為運籌的依據,用一套完整的模型,把所有的時空關系納於其中,和自然界合拍共振,生克為正,制化為變,以求得矛盾的相對統一和平衡,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所以說,學好了六壬,全部數術學的基本思想,便可一通百通,其它的各種東西,也都包括在這個道理之中,就像站在高山頂上、遠處的景像便可一目了然了。 六王推算有較大的難度,主要是因為它是一個全方位的立體模型。它雖然有—定的課體,但課式卻有上萬種。細算起來,其課體有60花甲×12支=720種。再加上其它的因素,如12神、12將、陰陽兩類、地支正反轉得:

中国经典古籍《山海经》

中国经典古籍《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相关的信息,一起来看看。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

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内容介绍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32650字。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大的部分,是一部富有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

(北海闲人)大六壬学习心路

(北海闲人)大六壬學習心路 (北海闲人)大六壬學習心路 大六壬學習心路(系列)之一 前言 大六壬是高深的学术,独学、无师、无友、凭书的人,要走无数的弯路。虽然机缘巧合,幸蒙师授,得窥大六壬门径。但回首学壬之路,也是曲折迂回,山重水复。很想把十几年学壬走过的道路写下来,既为总结心路历程,以便找到更便捷的提高法门;又是揭自己的丑,展示曾经走过的“弯路“,为有志于壬的朋友作个向导,使之走上学壬的康庄大道。 计划有时间就写一点,写成一系列的文章,长短不拘。 大六壬學習心路(系列)之二 《大六壬大全》 翻开《大全》,真是篇篇让人着迷,段段让人钦敬,句句催人记诵,口诵心唯,神而明之,爱不释手。 少年时代,机缘巧合,学上了金口诀,因为年龄阶段的整体思维水准问题,一直不能登堂入室,偶然的机会,在书摊上发现了一部《秘藏大六壬大全》,属盗版,盗得惨不能睹,籍着一点金口诀月将加时、干神将方、登明神后、贵蛇朱六的基础,愣是学会了起课,那是翻遍全书,东拉西扯,

上拼下凑,反复失败的结果。金口用地分,大六壬不用地分;大六壬以日辰之阴神阳神为基础起课,金口则是干神将方上下排列;金口的贵人顺逆看天盘,大六壬看地盘;金口的贵蛇朱六叫神,大六壬叫将,金口的登明神后叫将,大六壬叫神,金口是神将同用论生克,大六壬则将主事神主吉凶,金口的玄武本家子天后本家亥,大六壬的玄武本家子天后本家亥,这些搅不清的粥,都是在多个不眠之夜里弄清的,现在看起来实在是简单得可笑,但作为一段心路历程,还是要羡慕现在有这么多壬书可读,有这么些文章可参考的初学者,他们处在了一个全国的整体大六壬认识水准比十几年前不 知高多少倍的时段啊。 实话实说,初学大六壬,确确实实认识不到《大全》的价值,实际就是“没有读懂”,等到壬海边上摸爬滚打了多年之后,等到把壬学的针头线脑都缕齐以后,在整体的阴阳五行、理气象数认识提高之后,在数不清的实占之后,回头再看《大全》,就有点想“纳头就拜”的冲动,读到精彩处,不禁手为之舞,足为之蹈了。 《大全》这本书价值大不大?大,大得很!概括一下,就是“底蕴深厚”、“字字珠玑”,需要反反复复地研究,只要读得得法,学壬定会事半功倍! 初学者看这本书,可是很头疼,但初学者又离不了这本书,再高段的高手,也得从这本书里汲取营养,而且是极有

如何找到一本古籍的各种版本

如何找到一本古籍的各种版本? 看过不少古籍前言中写的选择了某某版本,有的还列出了不少用以校勘的本子,想求教各位,这些版本是如何找到、找全的?如何知道哪些版本是最好的而作为校勘的底本来使用? 答复 《中國叢書綜錄》 可以试着先看一下《四库全书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之类的书,它们选的版本一般都是最好的,有些次点的版本也会介绍。至少您能知道贰拾世纪前的书籍情况。然后可以看看古籍目录之类。 buaisuitang 2007-4-18 12:11 论坛“文献研究”专栏中大部分书籍都可以提供参考,是读书做学问的必由门径。smtg 2007-4-18 13:29 楼主的问题真是问到点上去了,校正一部古书,除了具备版本检索能力、见到珍善孤本的机缘,鉴定版本的真伪最是具有功力的事,也就是章学诚最为激赏的“史识”,章氏认为对于一位史家来说,识见是超乎史学、史德、史才之上的,这个观点其实适合于任何学术。识见的形成除了占有资料之外,更有一分超越别人的悟性和见识,对于古籍校正来说,也是如此。 《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广录》(侧重晚清和近代),《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丛书集成新编》,《丛书集成续编》,《中國叢書綜錄補正》、《中國叢書綜錄續編》《中國善本書提要》《中國善本書提要補編》中國叢書知見錄(六冊) 楼主要找哪个时代的?张舜徽、余嘉锡、黄永年等人都有有关版本学、目录学的著作。近人如杨守敬、缪荃荪等人都是版本目录专家。《书目答问》、《贩书偶记》等书都有有关善本的记载。 查找一本古籍的版本,作爲一般程度的了解或收集的指南,最簡便的方法當然是查詢相關工具書。《中國叢書綜錄》、《廣錄》是綜合類的首選。也可以根據具體書籍查詢《中國小説總目提要》、《唐集敍錄》等分門別類的工具書。爲了盡量避免遺漏,要盡可能查詢多種工具書以相互對照。另外,一些重要古籍的版本流傳情況在其出版説明、前言、序跋等処一般會有專門論述,甚至有專門論述其版本流傳的論文。 簡單的說,就是善於利用各種工具書和相關資料。 當然,若希望對一部古籍版本流傳進行深入研究,除了利用現有的研究成果,更需要親自去翻閲原始文獻,進行獨自的梳理工作。所需閲讀的範圍就大多了,至少歷代史志、官私書目的著錄情況都是必須掌握的。 西方汉学:先秦及汉朝部分 这有许多工具书可查,但是得分朝代, 在此推荐一本书 Loewe, Michael-Early Chinese Texts A Biographical Guide 此书记载了先秦和汉代各种古籍的版本历史,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這書有中文版,李學勤先生序,遼寧教育出版社刊行。 中國古代典籍導讀/ 魯惟一著 ;李學勤等譯,遼宁教育出版社, 1997。 此書列「當代漢學家論著譯叢」,編寫者包含夏含夷等在國也知名的歐美學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