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白草治糖尿病

翻白草对糖尿病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INTERNET 作者:颜艳2005-8-3

摘要: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慢性、多发性常见病,多伴有并发症,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它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同样被视为世界性三大疾病。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ge)又名鸡腿儿、天藕儿、湖鸡腿、鸡脚草等,蔷薇科植物翻白草的带根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东北、华北等地区有以其同属植物委陵菜......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慢性、发性常见病,多伴有并发症,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它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同样被视世界性三疾病

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ge)又名鸡腿儿、天藕儿、湖鸡腿、鸡脚草等,蔷薇科植物翻白草的带根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东北、华北等地区有以其同属植物委陵菜的全草做翻白草使用的。根含鞣质及黄酮类,味甘、苦,性平,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治痢疾、疟疾、咳血、吐血等症[1]。邵长平[2]等观察翻白草合剂治疗气阴两虚证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翻白草合剂由翻白草、黄芪、山药、地骨皮、何首乌等药物组成。采用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组口服翻白草合剂和迪沙片,对照组口服迪沙片。治疗组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68岁,平均55.4岁;糖尿病病史1~5年34例,6~10年33例,10年以上13例,平均病程为6.4年。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67岁,平均54.3岁;糖尿病病史1~5年15例,6~10年17例,10年以上的4例,平均6.3年。两组病例均无严重肝、肾、心、脑疾患和糖尿病并发症,且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尿糖定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等。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4h尿糖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TG、TC无明显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翻白草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马瑛、温少珍[3]用翻白草对有一定胰岛素分泌功能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对比其血糖变化。治疗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5~68(58.0±7.1)岁,病程1.5~14(7.6±3.6)年,体重指(BMI)>25者19例,其中合并轻度高血压病12例,高脂血症20例。FBG(11.82±1.35)mmol/L。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69(58.5±7.1)岁,病程2~15(7.7±4.1)年,BMI>25者12例,其中合并轻度高血压9例,高脂血症5例。FBG(11.58±1.30)mmol/L。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年龄构成、BMI、FBG等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适量运动,严格控制饮食,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翻白草30g/d,代茶饮。30天为1疗程,2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翻白草治疗组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王振卿[4]用含翻白草的糖尿宁治疗10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5例,女50例;年龄30~63岁;病程6~24年;血糖12~26mmol/L,血胰岛素水平(7.5±4)mU/L;并发糖尿病肾病36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1例,糖尿病足4例,糖尿病末稍神经病变19例,脑梗塞3例,冠心病6例,高血脂10例,高胆固醇11例。每20天测定空腹血糖,采用真糖法;胆固醇、甘油三酯,采用酶学法;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采用酶学法;每10天1次晨测尿糖定性,采用常规法。结果治愈者71例,占67.6%;显效者30例,占28.6%;有效者2例,占1.9%;无效者2例,占1.9%。有效率98.1%。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全血比粘、全血还原比粘度与治疗前比较P<0.01,血浆比粘、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

姜长玲[5]等对37例2型DM脂代谢异常者用翻白草治疗,其中男20例,女17例,平均年龄(60.05±11.58)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3.7±2.5。治疗前至少停用其他降脂药物1个月,其中32例应用双胍类、磺脲类及阿卡波糖药物治疗,5例应用胰岛素治疗。所有对象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6.5mmol/L,餐后2h血糖≤10.1mmol/L。用翻白草30g/d,水煎,晨起及饭后口服。服药前和服药后4、8周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测。血脂测定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血液流变学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治疗观察期间监测肝肾功能。统计学分析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查。结果甘油三酯、胆固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载脂蛋白B(ApoB)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中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全血粘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胆固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6]首次从翻白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6个化合物,分别为黄酮苷和三萜类化合物。陈可冀等认为[7],黄酮类物质可影响胰岛B细胞功能,三萜类物质可影响糖代谢。

近年来,许多中外学者从植物中提取、分离多种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其中对黄酮类颇为重视并从多个角度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及非酶糖化损害;影响β细胞功能;促进周围细胞、组织及靶器官对糖的利用;抗炎、增强免疫功能;抑制醛糖还原酶;改善微循环等。诸如槲皮素[8~10]、水飞蓟素[11]、橙皮苷[12]在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及纠正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方面已有报道。槲皮素能显著地降低STZ糖尿病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质过氧化物含量,而对正常大鼠血糖无影响。对肾脏组织上过氧化脂质(LPO)及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GEs)、pentosiˉdine及脂质过氧化物加合荧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肾小球基底膜和基质增生均有改善。李家富等[10]报道槲皮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降低胆固醇等生物活性有关。在探讨QU治疗糖尿病肾病机制方面发现,水飞蓟素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和肾脏组织非酶糖化及氧化从而控制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肾病。橙皮苷在抑制蛋白酶糖基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具有与氨基胍相似的作用。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药理作用研究大多数为动物实验阶段,临床实验报道仅仅是少部分。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天然药物及中药研究十分重视。黄酮类化合物药源开发、提取新的有效成分及药理药效,使之临床应用范围得到扩展,其作用机制及药理研究等方面仍是今后研究重点。翻白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毒副作用小,不仅降低了血糖,清热解毒作用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治DM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其价格低廉,很有开发价值。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做深入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其应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和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705.

2 邵长平,尹旭斌,武德会,等.翻白草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0):588-589.

3 马瑛,温少珍.翻白草治疗Ⅱ型糖尿病50例疗效观察.中草药,2002,3(7):644.

4 王振卿.活血益气法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河南中医,2001,21(5):33-34.

5 姜长玲,胡晓晨,赵晓刚.翻白草对Ⅱ型糖尿病脂代谢和血液流变的影响.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8):41.

6 钟海军.翻白草的化学成分.中草药,2000,31(70):488.

7 陈可冀,钱自奋,袁钟,等.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88,56.

8 曾云先,刘尚勤.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观察.华夏医学,1999,12(1):34.

9 徐向进,张家庆,黄庆玲.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非酶糖化及氧化的抑制作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4):34-35.

10 李家富,李红辉,何涛.槲皮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泸州医学院学报,1999,22(2):102-104.

11 徐向进,张家庆,黄庆玲.水飞蓟素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非酶糖化及氧化的抑制作用.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7,18(1):59-62.

12 王新嘉,何国芬,张辉.橙皮苷对STZ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和形态的影响.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2(1):34-36.

作者单位:300193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翻白草对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首席医学网 2004年12月26日 09:26:52 Sunday

1527

作者:潘春芬孙海燕苗传玉

【关键词】翻白草

【摘要】目的观察翻白草对生理及病理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用葡萄糖造成大鼠生理性高血糖模型,用四氧嘧啶造成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翻白草对上述模型动物血糖的作用。结果翻白草对正常大鼠空腹血糖无明显降低作用,但对葡萄糖所致高血糖大鼠的血糖水平有降低作用,能改善大鼠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能降低四氧嘧啶造成的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结论翻白草能改善生理及病理性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状态。

关键词翻白草糖尿病血糖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4)07-0589-02

糠尿病(DM)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21%,是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对DM的治疗主要采取以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为基础,根据不同病情予以降糖药治疗的综合治疗措施。目前广泛采用的胰岛素、磺酰脲类、双胍类药物,虽降糖作用明显,但也存在诸多的副作用。我们对近几年民间流行的降糖草药―――翻白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发现翻白草具有较好的降血糖效果,现将有关内容报告如下。

1 材料

1.1 动物 SD大鼠,雄性,体重220~250g,由山东大学动物室提供,健康活泼,毛色洁白光润,尿糖定性阴性。

1.2 药物与试剂翻白草由我院药剂科提供,50℃水浴浸泡过夜,四层纱布过滤,重复以上实验3次,滤液合并后浓缩至1g/ml备用。四氧嘧啶为Sigma

产品,批号426090/151502。血糖试剂盒(保定长城临床试剂有限公司),优降糖(山东博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30303),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ˉ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正常大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2ml/只)、翻白草高剂量(10g/kg)组、翻白草低剂量(5g/kg)组、翻

白草低剂量组(2.5g/kg)和优降糖(0.05g/kg)组。每天上午灌胃1次,连续10d。末次给药后禁食10h,眼眶静脉窦采血,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大鼠空腹血清血糖浓度,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翻白草三剂量组对正常大鼠空腹血浆血糖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表1 翻白草对正常大鼠空腹血糖的影响略

2.2 对葡萄糖所致高血糖大鼠的影响分组、给药剂量与给药途径同2.1。治疗10d后,禁食10h,眼眶静脉窦采血测空腹血糖,各组大鼠再分别给药,1h 后腹腔注射葡萄糖溶液(2g/kg),眼眶采血测定给葡萄糖后1h的血糖值,血糖含量测定同2.1。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翻白草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生理性高血糖大鼠的空腹血糖,低剂量组对该模型的血糖值无影响。

表2 翻白草对生理性高血糖大鼠空腹血糖的影响略

2.3 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的影响大鼠100只,随机分出1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90只禁食24h后以四氧嘧啶45mg/kg1次尾静脉注射,诱发大鼠糖尿病。注射四氧嘧啶3d后禁食12h,测定血糖值,选择空腹血清血糖值在12mmol/L以上的大鼠确定为糖尿病模型大鼠,挑选50只。按血糖值均匀分为五组:糖尿模型组、翻白草高、中、低剂量组,降糖灵组,给药方式及血糖测定同前。结果见表3。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翻白草高、中、低剂量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均显著性降低。治疗后空腹血糖下降率分别为46%、37%和36%,但弱于降糖灵组。治疗后血糖值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表3 翻白草对病理性高血糖大鼠空腹血糖的影响略

3 讨论

实验表明,翻白草能使葡萄糖所致高血糖大鼠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改善大鼠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而对正常大鼠的血糖水平无影响;能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翻白草高、低剂量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动物高血糖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和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其作用强于玉泉丸,但弱于优降糖,且高剂量的作用略优于低剂量;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可能系其主要药理机制。

作者单位:1 255200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

2 264000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

(收稿日期:2004-05-08)(编辑维兰)

翻白草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对胰岛的病理学影响

首席医学网 2007年12月28日 10:10:51 Friday 139

作者:朴丽花,洪花,金政,蔡英兰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吉林延吉 133000) 【摘要】目的探讨翻白草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动物灌胃给药,用四氧嘧啶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胰岛B 细胞形态学改变,比色分析法检测血糖、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结果翻白草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的胰岛B细胞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并可以降低血糖、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结论翻白草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作用。

【关键词】翻白草;降血糖;胰岛B细胞;大鼠

The Effects of 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 on Blood Sugar and Pathology of Pancreas Islet in Diabetic Rats Induced by Alloxan

PIAO Li hua,HONG Hua, JIN Zheng, CAI Ying lan

(Yanbian University,Yanji 13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hypoglycemic effects of extract of 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 on experimental diabetes in rats. MethodsExperimental diabetic rats model was induced by alloxan. The pancreas islet B cell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contents of blood sugar and TG, cholesterol were investigated by colorimetric method.ResultsPDB had repair effect on pancreas islet B cells, and it decreased the contents of blood sugar and TG. ConclusionThe 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 has the effect of decreasing blood sugar in diabetic rats.

Key words: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 Decrease blood

sugar; Pancreas islet B cell; Rats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糖尿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中国在近20年内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3倍多[1]。虽然糖尿病的病因尚未被阐明,但目前认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吸收血液内的葡萄糖作为细胞代谢的主要能量来源,同时也促进肝细胞将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胰岛素的这种作用受阻、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缺陷,可导致血糖增高。目前,尚缺乏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因此,糖尿病的治疗中最关键的环节还是降血糖。目前,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大部分为西药。西药的降糖作用是肯定的,但其不良反应也是有目共睹。而中药在

这方面有相对的优势,它不良反应少,能有效防治并发症且疗效肯定。在民间用翻白草泡水口服降糖的偏方,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2]。

1 材料

1.1 翻白草由延边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天然药物教研室分离提取。

1.2 美吡达海南金晓制药有限公司。

1.3 试剂四氧嘧啶为HONG KONG FARCO Chemical Supplies公司产品;小鼠抗大鼠胰岛素血清为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血糖试剂盒为北京北化康临床试剂有限公司提供;甘油三酯试剂盒为浙江东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总胆固醇试剂盒为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4 动物实验动物采用实验用Wistar雄性大鼠,体重为190~230 g,由延边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提供。

2 方法

2.1 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备采取两次给药法[3],将四氧嘧啶用生理盐水配成2%注射液(四氧嘧啶现配现用)。第1次禁食不禁水12 h后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20 mg/kg,15 min后腹腔注射胰岛素0.1 ml,并分别于给四氧嘧啶后2.5 h和5 h灌胃给予25%葡萄糖1 ml/100 g。第2次禁食不禁水12 h后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00 mg/kg。15 min后腹腔注射胰岛素0.1 ml,并分别于给四氧嘧啶后2.5 h和5 h灌胃给予25%葡萄糖1 ml/100 g。实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取眼眶后静脉丛血测末次给药后72h的空腹血糖值,以空腹血

糖 >11.1 mmol/L作为糖尿病大鼠。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正常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实验(大、中、小3个剂量)组。实验期间各组大鼠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实验组每日分别灌胃翻白草9,4.5,2.25 g/kg;药物对照组每日灌胃美吡达5 mg/kg;糖尿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日灌胃相应体积的蒸馏水,实验周期为4周。

2.3 生化检测实验前后实验动物禁食12 h,分别取眼眶后静脉丛血,分离血清,分别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测定各采用CHOD-PAP法和酶偶联比色法。

2.4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实验4周后大鼠脱颈处死,迅速剖取胰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显示胰岛B细胞。

2.5 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配对t检验及方差分析。

3 结果

3.1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胰岛多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SABC法染色后胰岛B细胞为棕褐色的免疫反应阳性,多位于胰岛中央,占据胰岛的绝大部分,排列紧密,细胞界限较清楚,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分布于细胞质内,胰岛素分泌颗粒呈颗粒状,细胞质内分泌颗粒丰富,界限较清楚,着色深,未经染色的核呈空泡状,呈圆形或椭圆形,居中。B细胞群中存在的少量空白区为胰岛其他细胞所在位置。胰腺外分泌部的腺泡细胞间偶见单个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糖尿病对照组胰岛形状多不规则,边缘不整齐。胰岛内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每个胰岛内仅见数个散在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细胞之间出现较大的不规则空白区域,细胞质内分泌颗粒明显减少甚至缺失,颗粒着色浅,界限模糊,分布不均匀,空泡状的核界限不清甚至固缩。外分泌部腺泡细胞间很难见到单个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实验大剂量组胰岛B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胰岛形状不规则,胰岛内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亦明显减少,界限不清,但部分细胞胞质内分泌颗粒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数量较多,着色深,界限较清楚,分布较均匀。少数细胞核界限清楚。实验中剂量组与药物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胰岛内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相对较多,但细胞间仍有较大的空白区域,细胞轮廓较清楚,胞质内分泌颗粒较多,着色深,界限较清楚,分布较均匀。少数细胞核界限清楚。实验组小剂量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免疫组织化学改变相近。实验组及药物对照组外分泌部腺泡细胞间亦可见到单个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3.2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实验前后血糖、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结果见表1~3。

表1 实验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较(略)

与实验前比较,*P< 0.05,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P< 0.05,与正常组比较,※P<0.05

表2 实验前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比较(略)

与实验前比较,*P<0.05,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P<0.05;n=10

表3 实验前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比较(略)

与实验前比较,*P< 0.05,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翻白草[2]始载于《救荒本草》,其味甘、微苦,性平,无毒,归肝、胃、大肠经,有清热润燥、凉血解毒、止血消肿、止痢之功效,多用于治疗痢疾、疟疾、肿痛、各种出血。而近年来翻白草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实验生化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大、中剂量组)经翻白草治疗4周后,与实验前相比各组空腹血糖均显著降低(P<0.05);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大、中、

小剂量组空腹血糖亦显著降低(P<0.05)。在翻白草的3个剂量组与药物对照组(美吡达:与实验前相比P<0.05,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P<0.05)的降糖效果比较中,翻白草大、中剂量组的降血糖疗效比药物对照组好,接近正常对照组的血糖水平。比较翻白草三个剂量组之间的降糖效果,小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大、中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无差异(P>0.05),表明高剂量组降糖效果与中剂量组差不多,所以可用中剂量代替高剂量使用,可减少用药量。姜长玲等[4]在临床研究中证明翻白草能明显降低II型DM患者的TG,TC,LDL-C,ApoB,也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粘附聚集而全面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差异。同年韩永明等[5]的在体实验也证实翻白草组体重明显增加(给药前后比较P<0.05,给药前后体重差值与造模对照组比较(P<0.01),翻白草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实验生化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大、中剂量组)经翻白草治疗4周后,与实验前相比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减少(P <0.05),而小剂量组实验前后血脂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翻白草在降低糖尿病动物血糖的同时可纠正其脂类代谢异常,翻白草对糖尿病动物降血脂疗效与所含黄酮类有关[5]。

四氧嘧啶是一种特异性胰岛B细胞毒剂,可选择性破坏实验动物的胰岛B 细胞引起实验性糖尿病。众多实验性研究表明,有些中药复方或单味药有刺激实验动物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及促使受损的胰岛B细胞修复和再生等功能,从而降低血糖。本实验观察了经翻白草治疗4周后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免疫组化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翻白草治疗组及药物对照组胰岛B细胞免疫组化显示结果相似,没有明显区别,B细胞数量减少,部分胞质内分泌颗粒明显减少甚至缺失,颗粒着色浅,但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及药物对照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部分B细胞胞质内分泌颗粒相对较多,着色较深,其中以实验大、中剂量组这种阳性细胞较多,翻白草治疗组及药物对照组外分泌部腺泡细胞间见到单个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提示翻白草不仅对糖尿病大鼠受损的胰岛B细胞形态结构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还可以使胰岛再生,而且大、中剂量组这种作用相等。

【参考文献】

[1]胡绍文,郭瑞林.实用糖尿病学,第1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8.

[2]刘金环,阮维国.翻白草水煎剂中微量元素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37.

[3]艾静,郭键,张永春,等.四氧嘧啶致大鼠高血糖模型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1,35(2):94.

[4]姜长玲,胡晓晨,赵晓刚.翻白草对2型糖尿病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8):41.

[5]韩永明,张业辉,熊迎春. 中药翻白草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2,4(1):23.

翻白草不同方法提取物对小鼠降血糖作

[日期:2008-06-09] 来源:作者:王琦,周玲仙,罗晓东

[字体:大中

小]

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为蔷薇科委陵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或干燥全草均可入药。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为我国传统中药〔1〕。近年来,民间流行用翻白草治疗糖尿病并取得一定的疗效。为了解翻白草降血糖作用机制,开发糖尿病新药或保健品,本研究对翻白草进行提取,按极性不同的3

个部分,利用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进行活性筛选,以确定具有较强降血糖活性的部分。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雄性)100只(昆明动物所)(合格证编号:滇实验动物证第2002106号)。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四氧嘧啶(美国Sigma公司);葡萄糖测定试剂盒(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030101):消渴丸(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批号:E01895);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总厂)。

1.3 方法

1.3.1 样品提取并初步分离利用乙醇浸提,乙酸乙酯萃取,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将翻白草分为I~Ⅲ部分,分别对应D101大孔树脂水洗脱部分、D 101大孔树脂甲醇洗脱部分、乙酸乙酯萃取物。

1.3.2 实验动物糖尿病模型的建立〔2,3〕实验动物体重(26±2)g,禁食16h,准备给予四氧嘧啶造模。四氧嘧啶溶液临用前配制,浓度为12mg/m l。给药方式为腹腔注射,剂量120mg/(kg·bw),一周后,于第8d断食3h后,眼眶内眦采血,离心取上层血清在24h内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取血糖值> 12mmol/L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分组进行翻白草降血糖实验。

1.3.3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取血糖值>12mmol/L的糖尿病模型小鼠5 4只,正常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共计64只,分为6组,分为糖尿病模型组(1 1只)、阳性对照组(10只)和3个实验组(各11只)。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剂量为每天450mg/(kg·bw);阳性对照组给予降血糖药物消渴丸,剂量为3.75g(kg·bw);3个实验组I~Ⅲ分别给予D101大孔树脂水洗脱物、D 101大孔树脂甲醇洗脱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剂量均为每天450mg/(kg·bw)。给药方式为灌胃,每天1次,时间30d。30d后,测血糖值,条件和方法同前。30 d内每周称各组小鼠空腹体重,观察体重变化。

1.3.4 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Ⅰ、Ⅱ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血糖值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不明显。而消渴丸组与实验组Ⅲ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血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实验组Ⅲ即乙酸乙酯部分对糖尿病小鼠有降血糖作用,其降血糖效果与降糖药物消渴丸类似。因此,可认为翻白草降血糖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部分,将该部分进一步研究,见表1。实验期间,通过对动物体重的观察可知,糖尿病模型组动物体重增长缓慢,其余各组动物体重均稳定增长,但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翻白草各部分对糖尿病小鼠的体重没有影响。

表1 翻白草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略)

注: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a P<0.05:与实验前比较,c 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b P<0.01;与其余各组比较,d P<0.01

正常小鼠的血糖、体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翻白草的乙酸乙酯部分对正常小鼠的体重、血糖均无影响。

3 讨论

翻白草的根主要含鞣质及黄酮类化合物〔1〕。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也具有降血糖的活性,其降血糖机制是多方面的〔4,5〕。提示其降血糖活性成分可能是其中的黄酮类物质。本实验结果表明,翻白草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并且对正常小鼠的体重、血糖均无影响。其降血糖活性成分可能是其中的黄酮类物质,其降血糖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其余2个部分未显示降血糖作用,原因可能是提取分离过程中一些成分发生损失,或在该剂量下未能显示降血糖活性。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M].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 986:2705.

〔2〕张均田. 现代药理实验方法[M].上册.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981-986.

〔3〕郑建仙.功能性食品[M].3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484-489.

〔4〕陈勇,张晴.五羟基黄酮的药理学研究近况[J].中草药,1998,29 (8):569-570.

〔5〕王玮,王琳.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2, 4(2):115-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