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整体城市设计设计导则

烟台市整体城市设计设计导则
烟台市整体城市设计设计导则

烟台市整体城市设计设计导则

1 总则

1.1 为塑造鲜明的城市特色,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文化品味,特制订本规划。

1.2规划范围是烟台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芝罘区、莱山区、开发区、福山区、牟平区,总面积240平方公里。

1.3 烟台市整体城市设计是对城市总体风貌进行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深化和完善。通过本次规划,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空间形态和环境景观体系,塑造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并为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依据。

1.4烟台市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一切活动,均应严格按照本规划执行。因某种原因需要对本规划内容进行局部更改时,必须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经审批后,方可修改。本导则的解释权属于烟台市规划局。

2 规划依据、目标、期限

2.1 规划依据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

2.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2.1.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文发布)

2.1.4《山东省城市设计指引(试行》)鲁建发[2002]46号

2.1.5《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烟台市规划局

2.1.6《烟台市城市规划管理若干规定》烟台市规划局

2.1.7《烟台市总体城市设计规划设计要求》

2.1.8其他有关技术标准、规范。

2.2 主要参考依据

2.2.1烟台市城市与建筑特色研讨会文集

2.2.2烟台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2.3烟台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2.4烟台市中心街区城市更新规划设计

2.2.5烟台市滨海景区及中心商务区规划设计

2.2.6莱山区总体规划修编

2.2.7烟台市黄务分区规划

2.2.8福山区总体规划修编

2.2.9牟平区总体规划修编

2.2.10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2.2.11莱山区滨海新城概念性控规及城市设计

2.3 规划目标

塑造鲜明的城市特色,建设魅力名城,促进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4 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

3 现状城市形态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烟台是滨海组团式带形城市。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山、海、城、岛等景观特质;名胜古迹荟萃,文化底蕴浓厚。

3.1.2烟台城市形态的发生和演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海洋文化的引力

促发城市形态的巨变,由沿海的内陆性逐渐发展为开放的海滨城市,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3.1.3烟台市古城的空间布局巧妙利用了古代城市设计理念。在现代城市整体设计中,应该借鉴其对环境的处理手法,创造青山环抱、碧水有情的生态景观体系。

3.2弱势分析

3.2.1组团式带形城市发展不均衡,城市要素之间距离过大,不利于商业中心和商务中心的形成。

3.2.2人工要素与山水环境出现脱节。

3.2.3产业园区较为分散。

3.2.4各区之间的规划建设缺乏协调。

3.2.5海岸线的腹地不够深远。

3.2.6通视走廊被侵占。

3.2.7高层建筑较为分散,不利于形成有序的城市竖向空间。

3.2.8“海上烟台”彰显不足。

3.2.9旅游环境的打造没有发挥出烟台特色。

4 城市特色的定位

4.1 机遇与挑战

4.1.1作为中心城市,随着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崛起,烟台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4.1.2烟台市的整体定位应立足于山东半岛,综合考虑环渤海、东北亚地区的发展态势,强化城市品牌,促进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4.1.3“同中求异,同中求新”,在北方滨海城市中,蕴续城市特色,打造魅力名城,是烟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关键。

4.2特色景观要素评析

4.2.1城市品牌

(1)山、海、城、岛有机融合的海滨城市;

(2)国际葡萄·葡萄酒城;

(3)深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仙文化。

4.2.2城市品牌的载体

4.3城市总体特色

4.3.1烟台市具有优越的山海自然景观环境,山、海、城、岛有机融合;既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海防重镇和近代商埠名城,又是充满开放活力的现代海滨城

市,具有鲜明的海滨城市形象,堪称“山海风情·人间仙境”。

4.3.2烟台特色风貌的培育,要突出“山、海、城、岛”有机融合的景观特质,保护自然山体和滨海岸线,打造“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特色和仙文化特色,尽显城市个性,以“精”取胜,以“情”动人,塑造21世纪平和、温情的魅力名城。

5 整体城市设计的框架构成

5.1本次整体城市设计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5. 1. 1 城市整体风貌和分区风貌规划;

5.1.2主要功能区的景观塑造(居住区、工业区、CBD与RBD);

5.1.3城市街廓空间与道路景观规划;

5.1.4网络化开放空间设计;

5.1.5历史风貌的规划引导;

5.1.6城市天际线综合研究;

5.1.7视觉景观系统规划;

5.1.8城市竖向空间与建筑高度分区;

5.1.9游览观光系统规划;

5.1.10城市色彩规划。

6 整体风貌规划

6.1方向指认系统

6.1.1自然要素

(1)山体:塔山(三合塔)、南山(栖云阁)、岱王山、昆嵛山等;

(2)岛屿:芝罘岛、崆峒岛(包括灯塔)、养马岛;

(3)河流:黄金河、柳林河、夹河、鱼鸟河、辛安河、沁水河等。

6.1.2人工要素

(1)城市出入口:包括火车站、汽车客运站、飞机场、海港、游船码头、各轻轨站点等交通枢纽。

(2)立交桥

(3)主要隧道:包括塔山隧道、南山公园隧道、环山路东口隧道等。

(4)标志性建筑:城市CBD、滨海广场、新行政中心、世贸大楼、滨海城市轮廓线、火车站等。

(5)景观性道路:滨海路、南大街。

6.1.3人文要素

(1)历史遗迹:东炮台、西炮台、毓璜顶、烟台山—朝阳街—所城、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福建会馆等;

(2)文化氛围:葡萄酒、仙文化特征。

6.1.4对以上城市重要标志性自然、人文和人工方向指认要素应进行系统组织,以形成鲜明的城市意象。

6.2城市整体风貌规划

在滨海组团式带形城市的基础上,烟台市整体风貌形成轴带结合、梯度推进的结构布局。烟台市特色功能片区为“一核、二港、三岛、五城”,城市主要轴线为“一条文脉轴、二条发展轴、三条景观轴、六条生态轴”。详见下表。

烟台市整体风貌规划

6.3城市分区风貌规划

6.3.1各分区特色景观要素评析:详见附表。

6.3.2芝罘区整体风貌

芝罘区是全市的商贸、金融、旅游、信息、科技中心,突出特色是山、海、城、岛的有机融合,是展示烟台历史文化和现代海滨都市风貌的核心区。

规划主要采取以下原则和控制措施:

(1)重点打造三条产业带,即城南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带,城中商贸带,城北滨海旅游风景带。

(2)高标准建设滨海中央商务区(CBD),打造竖向空间核,构建烟台市竖向空间的高潮。

(3)建设层次分明、虚实有序的海滨城市轮廓线。

(4)保护老城空间格局,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环境的保护。

(5)保护与开发张裕葡萄酒、近代通商口岸等人文景观资源。

(6)建设“海上烟台”。

6.3.3莱山区整体风貌

莱山区是市级行政中心、高等教育、高新技术产业与旅游度假相结合的景观区域,是集中体现烟台山、海、城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规划主要采取以下原则和控制措施:

(1)加快工业园区的整合,形成横贯东西、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2)高标准规划建设新行政中心和世贸大厦等标志性建筑。

(3)建设滨海风光带,加强山体保护,做好北部山海之间视觉景观走廊及主要道路观山、观海视廊的控制和建设,实现山、海、城的有机融合。

(4)在体育公园与通海河之间打造竖向空间核,构建烟台市竖向空间的次高潮。

(5)建设“海上烟台”。

6.3.4开发区整体风貌

开发区城市形态的突出特色是山、海、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为主要功能的生态文化新城。

总体形象是青山碧海之间;一核两翼联展;山体余脉、河流绿带等自然割断;

山海相连的带形滨海城市。

规划主要采取以下原则和控制措施:

(1)保护和建设滨海生态林带,保护沙滩、海岸线,对沿海滨新建建筑严格控制,加强景区环境的综合整治,打造金沙滩黄金海岸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加强高层建筑布局的规划控制,避免分散建设,形成层次分明、虚实有序的海滨城市轮廓线。

(3)建设花园式厂区和产业园区,进一步树立生态化、高科技的新区形象。高标准进行八角港区的起步建设,使其成为延续烟台海滨城市魅力的海滨新港。

(4)加强长江路、滨海路的景观建设,控制好道路通海走廊,加强通向海边道路的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路网格局。

6.3.5福山区整体风貌

福山区是胶东民俗与现代化工业景观的集中区域,是山城相依,城随河转,融山、河、城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规划主要采取以下原则和控制措施:

(1)以园区建设带动工业化,进而推进城市化,形成高技术产业新区形象。

(2)建设标志性建筑,提高福山区的整体形象。

(3)加强门楼水库水源地生态保护和夹河两侧环境绿化建设,突出内外夹河区域及夹河岛生态公园的建设,塑造滨河城市形象。

(4)保护老城空间格局,加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环境的保护。

(5)保护与开发胶东民俗、鲁菜发源地等人文景观资源。

6.3.6牟平区整体风貌

牟平区是工业、商贸、旅游全面发展的综合区,是现代化城市景观与河流、海岛相结合的景观区域。

规划主要采取以下原则和控制措施:

(1)城市向北扩展,成为山、海、城、岛有机融合的城市综合区。

(2)严格控制岛上建设规模,挖掘地域旅游和文化资源,做好养马岛旅游区开发控制规划,形成有特色的海岛旅游度假区。

(3)加速沁水河河滨公园的建设,保护和建设辛安河、鱼鸟河生态绿化景观带,塑造滨河城市形象。

(4)保护老城空间格局,加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环境的保护。

(5)保护与开发胶东民俗、全真教起源等人文资源。

7 特性功能区的景观塑造

7.1规划原则

7.1.1多元化

城市风貌应反映所在地区的历史特征和时代特征,不同功能片区的景观风貌按组团环境特点和片区功能确定,体现风貌的多元化。

7.1.2协调性

强调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与人工景观的协调,突出烟台市山、海、城、岛、河有机融合的景观特质。

7.1.3晕轮效应

以点带面,以标志性建筑促进重点地段城市风貌的形成。

7.2居住区景观的形成

7.2.1居住景观的形成模式

(1)康居之城

构筑集聚人口的大型居住平台,在黄务组团、幸福区片、只楚区片、莱山滨海新城、福山夹河区片、牟平开发建设融现代化城区、生态式娱乐区与精品住宅区为一体的大型康居之城,促进居住环境的全面提高,形成有鲜明滨海城市特色的城市形象。

(2)旅游地产

适应经济国际化要求,发挥烟台市的环境优势和外向型经济优势,在依山临海、环境优美的区域发展旅游地产,促使城市旅游和房地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形成一定数量具有外向型特征的、高质量特色城市景观。

7.2.2居住区建筑景观

(1)以多层为主,适当发展小高层、高层住宅。采用红色坡屋顶。

(2)山体、河流、海滨附近应以低多层为主,高度、体量等要充分考虑与

自然环境的协调。高层住宅以塔式为主,限制高层板式住宅,避免对遮挡山海景观。

(3)结合自然地形进行竖向设计,随坡就势,创造高低错落的特色山地景观。

(4)体现地域特征,在建筑细部要表现出胶东特色。

(5)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及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其规划布局、建筑风格、建筑色彩等要充分体现历史文化的延续,与历史文化环境相协调。

(6)风景点周围、旅游接待区和依山傍海处新建住宅,以点式为主,多层条式建筑不应超过三个单元。

7.3工业景观的形成

7.3.1组团式产业带

(1)以五区连接线为主轴,机场路为副轴,构筑产业发展带,促进簇群经济。

(2)通过现有产业园区的对接融合,逐步形成以五区连接路串联的产业组团。在机场路产业副轴线上,应逐步限制产业园区向纵深扩展;在五区连接路产业主轴线上,应限制向城市内侧拓展。

(3)加强各产业组团间的绿化隔离带建设,打造现代产业组团。

7.3.2工业建筑景观

工业建筑以低层为主,形式可以有一定的变化,建筑风格体现整洁、有序的特征。采用大跨度、大空间的现代工业建筑形式,以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向。加强工业区内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建设,创造优美的园区环境。

7.4商务办公景观的形成

商务办公景观应体现现代化和时代感,突出滨海城市特色,体现现代城市风貌。

7.4.1市行政中心景观区

新行政中心既要突出庄重和威严,又要体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建成烟台市标志性建筑。

行政中心前广场兼具城市公园与广场的功能,形成融集会、休闲、文化等为一体的城市开放空间;必须保持对周围建筑的视线控制作用,保持山海之间的视线通透。

7.4.2商务办公(CBD)、商业旅游(RBD)景观区

(1)位于烟台山与东炮台之间的滨海区片,毗邻南大街商业中心区,周围名胜古迹荟萃,应以朝阳街历史街区整治和虹口宾馆区片改造建设为重点,加强区域内商务办公、商业、旅游等功能相互渗透,使该区域成为城市人文风貌的重要展示地段和烟台市最具活力的区域。

(2)结合CBD建设,提升近代欧式建筑群的旅游和商业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游人和CBD商务人员的休闲需求。

(3)提升南大街及周边区域的商业品质,加强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分布于CBD边缘的RBD,共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拓展流量经济。

(4)CBD内建筑以高层或超高层为主,形成烟台市的标志和视觉焦点;建筑形式应体现现代化和时代性,减少对自然景观的阻挡,并与低层的近代欧式建筑群形成对比,丰富视觉层次。

8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

8.1道路景观轴线

8.1.1烟台市道路景观轴线呈“一环四横六纵”格局。

8.1.2规划措施

快速景观以展示烟台山、海、城、岛特色景观的整体意向为主,既要强调运动中欣赏,又要创造在不同视点下静态观察的视觉效果,因此应以机动车的尺度为主,同时兼顾人的尺度。

(1)机动车尺度

要求视线开阔,从宏观上展示城市景观与风貌特色;街廓内既要有连续快速的意向,又有适当的开放空间。

(2)人的尺度

以连续的立面塑造完整的街道空间,注意各街道元素的连续性和节奏韵律感。

增加人行通道面积和地下过街通道。

创造观景平台,在活动量密集或特色路段,创造人与环境、人与人交流的场所。

8.1.3特色路段

在五区连接路等低密度区或开放空间边缘,以绿化为主体,以山体的视线控制强调其个性。

在南大街、中心街区等商业设施密集的区域,增加人行步道,实现快速交通与步行系统的“人车分离”。

8.2人行步道系统

8.2.1现代商业步行区:结合中心街区更新改造,加强南大街、北马路步行环境建设,建设地下过街通道等过街设施,形成连续的市中心商业步行区系统。

8.2.2传统风貌步行街:建设朝阳街、所城、广仁路、十字街传统风貌步行街,以展示历史文化为主,构筑人文景观轴线,两侧建筑及空间形态应按历史文化区的要求进行控制。

8.2.3景观性步行道:加大看山观海步行道、滨海步行道、南山风景区步行道等景观性步行道的建设,使之成为沟通山海、回归自然的有机载体,彰显城市个性。

8.3街廓空间

8.3.1街廓设施的分类

街廓设施包括街廓内功能性、娱乐性、观赏性等全部物质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①功能性较强的街廓设施;②艺术欣赏性的街廓设施;③视觉信息性的街廓设施;④空间限定性的街廓设施。

8.3.2街廓空间的限定

(1)垂直界定:主要依靠建筑物、树木、路灯的高度,来进行竖向空间的限定。

(2)水平界定:外部空间采用20——25米的模数,用各种手法带来节奏感。

(3)高宽比界定:即两侧建筑物的高度与街道宽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8.3.3烟台市沿街建筑的高度控制

(1)城市道路两侧建筑物高度限制按城市规划设计确定。

(2)城市主次干道两侧高宽比一般应按1/3<H/ D<1控制,城市支路两侧高宽比一般应按1/3<H/ D<1.5控制。

(3)在市、区级中心的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城市重要道路两侧,可按H/ D <1.5控制,但街道两侧应加强城市设计,避免出现“城墙式”街廓空间。

(4)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道路两侧H/ D远远小于1/3,在街廓空间内加大绿化,强调树、路灯等竖向线条的塑造。

(5)重视距地面10米高度以下的街廓设计。

城市道路两侧建筑高度控制建议一览表(单位:米)

注:以上图表供烟台市主要道路两侧的城市设计参考,以塑造宜人尺度的街廓空间。

9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9.1开放空间的结构

9.1.1规划原则

(1)整体性:城市开放空间由主廊道、次廊道和嵌块构成,三者共同构成网络化开放空间结构。

(2)连续性:城市自然景观通过楔形穿插,保持与城市嵌块之间的有机联系。

9.1.2规划结构

烟台市开放空间的结构为“一核三轴,六带贯通;公园匀布,绿脉纵横”。

烟台市开放空间的结构体系

9.2绿地系统

突出道路两侧、绿地广场、裸露山体、滨水岸线、居住小区等五大重点,增加街头绿地和游园数量,建设大树成廊,绿茵成片,广场成形,城中有林,林中有城的生态城市和风景园林城市。

9.2.1公园绿地(G1)

全市公园绿地分为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头绿地等。以开放形式为主,多类型均衡发展,在半径500—800米范围内,应规划有成规模的公园绿地。

9.2.2生产绿地(G2)

发展指标为2.5%。

9.2.3防护绿地(G3)

(1)组团间隔离带:严格保护和建设六条组团间隔离绿带,按烟台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各组团间绿化隔离带宽度,进一步明确绿线,严禁侵占和破坏。

(2)河滨绿化

除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河道绿带宽度外,沿其它主要河道蓝线外侧绿带宽度不少于100米,两侧建设工程退让河道绿带外边线不少于20米。

沿一般河道规划蓝线外侧绿带宽度不少于10米,两侧建设工程退让河道绿带外边线不少于10米。

(3)海滨绿化

按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海滨绿带宽度加强沿海生态绿化林带的保护和建设,形成沿海生态绿化走廊。

滨海路道路景观绿带控制宽度:滨海北路道路红线外侧绿带不少于25米,滨海中路道路红线外侧绿带不少于50米,其它滨海路道路红线外侧绿带不少于100米。

沿海岸线500米范围内的建设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40%。

(4)道路防护绿地

城市道路红线外侧,实行道路绿线管理制度。按规划建设道路绿带,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其中主要道路景观轴线的绿地率不得少于30%;滨海路、河滨路等景观性道路绿地率不得少于40%。

9.2.4附属绿地(G4)

(1)加强居住区、居住小区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环境绿化的整体质量。

(2)其它附属绿地规划

拆除各单位现有围墙,或用围栏代替,开放单位附属绿地,与城市绿地连为一体,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9.2.5其他绿地(G5)

主要指对城市生态环境、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林地、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地等。

(1)山体绿线

山体是体现城市风貌的重要资源,要严格控制山体保护范围,保持山体轮廓,不得占山伐木,开山取土;控制山体周围地区的开发强度;建设有特色的山地建筑景观。

山体绿线控制需同时满足以下要求:①坡度大于250的山体,为不可建设用地,必须进行绿化,禁止兴建任何建筑物、构筑物。②市区南山、岱王山海拔75米以上的山体,均规划为风景林地,山体绿线以上的区域实行封山育林,禁止兴建非公共休憩性建筑物、构筑物。③其他地势较低的山体,其绿线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绿线范围严格控制。

9.3城市广场

9.3.1城市景观点、观景点

广场的设计必须结合山、海、城、岛,保持视线通透,营造观景平台。

9.3.2人性化设计

重视广场的尺度和内涵,通过植物景观、人文景观等,强化广场的亲和力建设。

9.3.3主要广场的综合整治

烟台市代表性广场总体设计

注:1、幸福片区开放空间较少,应加强绿地、广场建设。

2、福山区开放空间多集中于城市两侧,中心城区开放空间较少,宜在福海路两侧加强集中绿地和广场的建设。

10 历史风貌的规划引导

10.1规划原则

10.1.1整合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10.1.2全面控制、突出重点、逐步改造、适当恢复、协调发展。

10.1.3对历史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开展文化旅游。

10.1.4保护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

10.2总体保护框架

总体保护的重点为:一线、三区、三岛、八十四点。

“一线”:沿海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线;

“三区”:所城——朝阳街——烟台山——近代港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南部自然山林风景区;昆嵛山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林保护区;

“三岛”:芝罘岛、崆峒岛、养马岛;

“八十四点”:烟台市区范围内国家级、省级、市级八十四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3文物保护单位

烟台市区范围内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十四个,其保护范围分为重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个层次。对文物古迹点的保护措施如下:

10.3.1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必须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10.3.2重视对文物环境的保护,避免城市化、园林化对文物环境的破坏。

10.4历史文化保护区

烟台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主要有烟台山、朝阳街、所城、毓璜顶、近代港口,其保护措施如下:

10.4.1避免城市化、园林化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破坏。

10.4.2除物质空间的保护外,还必须延续历史文化,展现历史街区的精神内涵。

10.4.3“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开展文化旅游。

11 滨海景观的塑造

11.1规划原则

11.1.1塑造标志性的城市风貌

以滨海路所串联的线性空间为依托,塑造完整的景观序列,重点加强高潮区域、高潮点的景观建设,以形成张弛有序的结构布局。

11.1.2山、海、城、岛有机融合

11.1.3活力烟台

加强海上运动和滨海带开放空间规划建设,以人的活动点缀海平面与竖向轮廓线所构成的静态空间,形成动静结合的城市景观。

11.2滨海景观序列的组织

烟台市主要景观要素沿海岸线并置,自八角港至沁水河入海口,由滨海路串联,形成完整地景观序列,构成烟台市主要的景观轴线。

11.2.1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

烟台市滨海风光带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胶东半岛海滨的重要片断。应强化滨海风光带的辐射力,向城市进深扩展,使进深方向的各景区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分序列,进入各分序列的游览路线由滨海路联系,变单一的串联序列为组团序列。

规划特色旅游路线,贯通南北山海,将磁山、夹河、城市CBD、南大街、崆峒岛、塔山、沁水河等作为滨海景观的扩展,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序列,增大游览

城市设计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英文叫“Urban design”,日文叫“都市设计”。其含义说法很多。 (1)《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卷)》“城市设计”条目称:“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2)《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城市设计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3)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对城市设计的解释是:“城市设计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4)英国城市设计家弗·吉伯特(F.Gibberd)在《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一书中指出:“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5)芬兰著名建筑师沙里宁(E.Saarinen)在《论城市》一书中对城市设计含义归纳为:“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的含义可归纳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三维空间的合理设计”。它既包含了物质空间的设计,也包含了人们社会生活以及精神文明方面的设计。 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可以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城市设计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之间的桥梁,它可以表述为:建筑设计—地段规划(Site Planning)—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2)城市设计有自己独立的领域。 (3)城市设计创造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新的价值。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空间上,还表现在时间上,即历史概念,不仅表现在静态上,还表现在动态上。 (4)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掌握相互关系中的秩序观点。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共同之处是“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不同之处,一是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二是城市规划是各种专家(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家、地理学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而城市设计主要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专家承担。 还有人认为,城市设计主要是解决详细规划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误解。不可否认,详细规划中有不少城市设计的内容,但总体规划阶段也同样有城市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详细规划是一个规划阶段,而城市设计则是另一个范畴,两者不能划等号。二、内容和任务 城市设计既然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是空间环境的设计,那末首先要了解城市空间的内容和分类。日本《新建筑学大系17——都市设计》,认为城市空间构成可以用下列图解来表示。 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空间和目的空间,使之协调发展。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概念。具体来讲城市设计内容包括如下: 城市总体空间设计; 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 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

城市设计构思说明

某市居住區城市设计 某市居住區的开发建设,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而对于规划设计来说,则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将成为居住區规划建设的关键,也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规划应通过何种“结构方式”来处理社区与城市的关系? 如何通过环境和建筑的塑造来表现基地的特色?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方式、开发规模、开发内容、形态组合如何? 如何将其打造成为这一地区乃至更大区域的宜居典范? 社区邻里空间与景观特色如何体现,如何满足多样化的居住生活需求? 愿景与目标 运用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与方法, 塑造带有都市水环境特色的、城市街区式的资源型景观社区 以及具有高品质居住环境和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理想之城 我们期望把某市居住區建设成为: 一个融合当代新城开发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的经验 具有高品质社区环境与理想城市结构的宜居之城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其设计成为: 1.特色鲜明、可记忆的城市意象 2.充满活力、混合使用的公共中心 3.适宜步行与交往的街道与广场 4.多样化、资源型的居住环境 5.连接山水的开放空间与景观网络 6.完善、便利的公共设施与服务 7.高质量、多元化的水环境 8.生态友善的绿色之城 9.可持续的宜居之所、低碳之城 设计理念 景观都市主义:景观以更积极的姿态介入城市结构的形成与城市空间的营造,与规划、建筑相互整合而形成的城市综合环境,更能决定城市的物质形态与城市体验。 景观在这里不是一个独立的环境要素,而是开放的、组织城市形态和功能的空间结构和触媒(催化剂)。

设计构思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本案的整体设计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整合连接——整体城市结构与系统的衔接、补充与完善 带状公园——顺应基地脉络,强化基地生态 复合中心——营造特征鲜明的城市中心与邻里生活中心 水景网络——用水环境连接各个中心,并形成路径的特色 重塑记忆——经典要素与场所的塑造 整合连接——整体城市结构与系统的衔接、补充与完善 我们的设计致力于对某市居住區整体结构的完善以及社区与城市关系的统筹。强调其与新城功能的整合互补和路网的相互衔接。 基地被城市道路分成上、中、下三个片区,每个片区均相对独立和完整。由此,我们在基地中部设计了一条纵向的社区生活主干道,在将三个功能片区相连接的同时,也将北部的姚江公园、中部的中央公园以及西南角的滨水绿地公园串联起来,成为整个基地中富有特色的一条花园生活街道 带状公园——顺应基地脉络,强化城市生态 规划保留并改造贯穿基地中部的河流,并以此为主脉,形成整个区域的中央公园,将其打造成居住區的自然生态核心和公共活动中心,以其作为功能分区的潜在边界,由此决定了居住區的景观生态特质。 复合中心——创造特征鲜明的城市中心与邻里生活中心 规划沿中央公园(中部水系和中央绿化景观带),通过建筑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相关功能集聚并适度混合,创造明确的、且具有强烈的空间质感和情境的城市中心,并在三个功能片区中结合现状水系,形成各自片的邻里中心,由此构建一种开放的网络化结构,从而产生自然的引力来诱发城市生活的交叠和互动,形成丰富多元的生活图景。 水景网络——以水环境连接各个中心,并形成路径的特色 规划将原纵向穿越基地的两天条水系保留和连接,由此将基地三个功能片区和三个公共中心,以及三个公园通过环境连接在一起,由此形成各具特色的环境和网络。 重塑记忆——经典要素与场所的塑造 规划通过建筑间的关联整合,使城市环境回归人性尺度,营造一个连续变化的开放空间系统,并力求在其间重塑和再现经典的传统居住的空间和意象。中央街道,城市中央公园、邻里公园这些美好的场所,将成为这里生活美好记忆的地方。从而使其具有传统居中空间中生动而细腻的品质,真正融入并激发充满活力的新城生活。

烟台市滨海套子湾城市设计任务书

烟台市滨海套子湾城市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烟台市滨海套子湾城市设计 二、项目概况 1、规划范围:东起滨海景观道,西至夹河入海口,南至沈海高速,北至海边,用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涉及幸福、只楚、芝罘岛等3个办事处及芝罘林场用地。 2、基地现状:道路周边现状主要为林地、沙滩和违章建筑。林地以黑松林为主,穿插分布槐树、杨树等其它林地资源,植被覆盖良好。沙滩位于用地东段,自然条件优异,但现状部分沙滩被建筑垃圾、海产养殖垃圾和违章建筑占用,污染严重。违章建筑以居住、海产养殖棚、小作坊为主。 三、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5、《烟台市整体城市设计》

6、《烟台市海岸带规划》 7、《烟台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8、《烟台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4年—2020年)》 9、《烟台市中心城区海岸带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 10、《烟台市芝罘区北部新城区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 11、《烟台外夹河东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 12、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 四、设计目标 打通烟台市区的滨海旅游线路,对道路交通系统、海滨广场、防护林景观、照明系统等内容进行深化设计,塑造滨海地区整体空间特色;丰富滨海旅游项目类别,营造宜人、舒适、丰富多彩的滨海旅游环境;进行充分的技术和经济论证,强化可实施性,保证各项规划内容顺利实施,为烟台市民及游客打造新的滨海休闲娱乐场地,进一步提升烟台滨海旅游城市形象。 五、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应着重突出对人的关注,服务设施、空间景观等都应以人的生活、活动为根本,注重人的感受和要求。 2、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既要对沙滩、防护林制定改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2.1 城市设计部分理论简介 2.2 城市社会学等学科对城市空间的研究 2.3 场所 2.4 生态城市的理念和绿色城市的设计 《城市设计概论》 2.1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简介 2.1.1卡米诺·西特2.1.2 凯文.林奇 2.1.3 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2.1.4 波纳 2.1.5 诺伯格.舒尔兹2.1.6 芦原义信 2.1.7 罗杰.特南西克2.1.8 比尔.西列尔 2.1.9 稹文彦2.1.10阿尔多.罗西 2.1.11 黑川纪章 2.1.1卡米诺·西特 卡米诺·西特(Camillo Sitte,1889)在《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运用艺术原则对城市空间的实体(主要是教堂等)与空间(主要是广场空间)的相互关系及形式美的规律进行的深入的探讨,并通过于19世纪末欧洲工业化城市空间的比较分析,对当时欧洲工业化城市空间的平淡,缺乏艺术感染力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工业化城市空间主要有三个体系和若干他们的变体,即矩形体系,放射体系,三角形体系,变体是这三者混合的产物.从艺术的眼光来看,所有这些都是毫无价值的,没有艺术气息.这些体系除了标准化的街道模式之外一无所成,它们在概念上是纯粹机械性的.在这些体系中道路系统仅仅是交通设施,从来不是服务于艺术目的的工具,它们不具有任何感染力,因为只能从地图上才能看出它们的特征. 卡米诺·西特主要是从视觉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感受等角度来探讨城市空间和艺术组织原则.卡米诺·西特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的骄傲是圆形广场,没有比这更能说明艺术感情的完全缺乏以及对于传统的蔑视的了,而这现代城市规划的特征.当围绕这样一个广场步行时,眼前的景象持续不变,使得人们不能知道自己正确的确切位置.转一个弯就足以使一个陌生人在这种旋转木马的广场上无所适从,迷失方向. 卡米诺·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是基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中,各实体要素之间功能关联及组合关系而得出的,其艺术原则的核心表现在注重整体性,注重关系,注重关联的内在性. 卡米诺·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正如亚瑟·霍尔登(Arthur C.Holden,1945)所言,西特从未体验过摩天大楼.他未必曾经想到过我们的城市有朝一日会为高层的巨大体量所充塞. 2.1.2 凯文·林奇 凯文·林奇是从探求城市的形念,结构和组织开始的,《关于对城市满意情况的记录》(Notes on City Satisfaction,1953)是1952~1953年间他在欧洲考察对于有关城市的理论基础的回答.在《城市的形式》(The Forms of Cites,1954)一文中,他从历史和形态的角度对城市形式的不同属性进行了探讨,例如城市的大小,密度,特征和模式等. 凯文·林奇的城市美不仅指构图与形式,而是将之分解为人类可感受的城市特征,如易识别,易记忆,有秩序,有特色等.他对于人们对环境的感知与体认有着格外的重视,并认为,好的城市形式也就是这种感知和体认比较强烈的城市形式.林奇1959年发表《城市的意象》一书,从视觉心理和场所的关系出发,利用居民调查和实地体验的方法,研究使用者认知图式(cognitive map)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从而确定了一种全新的城市分析与设计方法. 人对环境的感知,也就是一种格式塔.人总是将感知对象加以组织和秩序化,从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和理解.林奇从市民的认知地图入手,探求城市内在关系的秩序.他调查了美国的三个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说明资料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简要说明项目概况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北接宁波、绍兴,西南连温州,西邻金华、丽水,东邻东海,辖三区两市四县,陆域面积9411平方公里,人口约546万。台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6.6℃-17.7℃,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夏季影响本市的台风风力10-12级。 台州市城市空间形态特色为环绿心组团式城市,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绿心)六脉(六条生态廊道)四组团(椒江组团、黄岩组团、路桥组团、滨海工业组团)”,总面积1536平方公里,现状市区人口149万,城镇人口约70万。台州市市政府驻地为椒江,椒江组团是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研中心,邻港工业基地,椒江组团包括椒江老城区、台州经济开发区、洪家、章安-前所等,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 椒江区商业中心规划用地位于椒江老城区核心地段,东起解放北路(现状红线宽度36米),南至中山西路(现状红线宽度28米),西到轮渡路(现状道路红线26米),北以工人路(现状红线28米)为界,总用地面积约为32.2公顷。规划用地现状较为混杂,内有大量的民房,还有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学校等公共设施,也有部分企业用地。规划用地内现状居民约1600户,住宅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另有商业建筑约5万平方米。 项目工作流程 我们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商业地块和具体建筑设计阶段,我们需要通过研究地域文脉、商业业态、消费行为,技术和理念、实施策略来更理智更科学地建设城市面貌,整合城市要素,复兴商业空间。 1、区位条件 椒江区商业中心位于椒江旧城商业最繁华的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是椒江老城区的核心地段的公共活动空间,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从自然景观区位条件来看,本片区南依凤凰山,北与椒江相距仅400米之遥。拥有靠山面江的良好景观区位条件。

烟台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实施细则

烟台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大中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审查管理,规范审批、审查程序,提高工程质量,节约建设投资,根据《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实施细则》,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及其相关活动的部门和单位,均须遵守本细则。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初步设计是指有关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进一步认证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编制设计文件以便取得最大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的基本建设活动过程。 第四条凡是中型及以上的建设工程,均应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技术复杂、政府投资或者备案立项的小型建设项目和利用世行贷款、亚行贷款、国债资金的小型建设项目应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分期建设的按立项核准及规划审批等相关文件确定;技术简单的小型建设项目可以方案设计代替初步设计文件。 建设工程项目具体划分标准按照现行国家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标准执行(附件1)。 第五条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全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组织下列项目初步设计审查: (一)单体建筑面积大于2万㎡或建筑高度大于50m(含)的公共建筑;

(二)20层以上居住建筑或12层以上且建筑面积大于10万㎡的住宅小区和工厂生活区; (三)跨度大于30m且建筑面积超过3万㎡的工业厂房; (四)总建筑面积大于1万㎡的地下工程或防护等级四级及以上的附建式人防工程; (五)大型市政建设项目; (六)市政府投资的中型建设项目。 其它中型规模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管理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委托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单体面积超过8万㎡、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民用建筑工程和省发改委立项的大中型市政项目等需报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的项目,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统一上报。 第七条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原则 (一)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划、用地、环保、消防、人防、抗震、卫生、绿化和节能等要求和批复。 (二)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颁布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美观耐久、资源综合利用。 (三)积极采用经过法定部门鉴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四)合理编制工程总概算。 第八条建设单位申请初步设计审查,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申请表(附件2)。 (二)当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审查请示,需加盖单位公章。

《城市设计新理论》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新理论》读书笔记 第一页读书笔记与读后感,第二页此书简要介绍。。。 作者:[美]亚历山大等著,陈治业,童丽萍译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05月 第一章城市发展的思路 i. 强调整体性 新的生长是由原有的具体的、特殊的结构属性产生的。 ii. 整体性的特征: 1. 整体性是渐近的:一步一步开始 2. 是不可预测的 3. 是连贯的 4. 是富于感情的。因为和我们密不可分—可能是说,我们本身就是这个整体化系统的一部分,我们在形成他并且被他形成,一种互形成的关系。 iii. 整体性是由过程得来的: 过程必须保证每一种新的建设行为在深层意义上都与过去发生的一切相联系。 第二章总法则 壹大杂烩的思想:城市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似乎毫不相关各执一端的动机。这种大杂烩仍然是应该进行组织的,而不是完全的放任的伪民主。“总之,没有整体的意识,这种著名的大杂烩只能引起思想上的混乱。” 貳“每一个新的建设行为必须有一种基本职责:它必须创建一种连续的自身完整的结构。”參认为产生整体性的过程“是通过逐渐产生出一种在空间上被定义为…中心区域?(the field of centers)的机构而呈增长趋势进行的“。这个东西,应该就是东南大学的那篇相关论文中所谓的自适应系统的系统的”基核“吧。 其实,作者在后边的补充说明中点出,总法则其实就是要求或者说追求一件事情:“建设的每一个行为,即城市发展的每一次飞跃都是朝着创造整体性的方向进行的。”这个事情我总是以为,他似乎还是在以一个欧洲的中世界小城为模版和榜样来认定一个城市,但是大都市还能够那么的机械的要求整体性吗?或者大都市的所谓的“整体性”是一种更加隐含或者说 更加民主的东西?大都市中的法则是什么呢? 肆但是,他提供了将一条法则付诸实施的一种可以借鉴的手段:将一条不容易被实施的法则作为一种基本的上层导则,而根据它制定出一系列的是指具体化、可实施的“过渡法则”,这些法则具体而清楚,能够指导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 并且作者强调了法则的重要,这个非常的类似于希望在斋堂付诸实施的东西,就是说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具体的、可实施的法则来使一个城市产生一种整体性。 从亚历山大的两本书中可以看出:他似乎总是希望建立一套模块菜单,他非常擅长的一种优点就是能够将某一些非常理论化的构想通过某种转换使之非常的具备可实施性,当然这种转换是否成功、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成功,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伍总之,这条总法则可以归纳为:追求整体性。 起码,这是亚历山大对于好的城市的定义,尽管他还非常的含糊。 第三章城市发展的七条细则 壹细则1:渐进发展 将大的发展化作不断的小的增长。“发展规模必须相当小,以便有空间和时间进行整体化发展。”

城市设计说明

城市设计说明 一、背景 随着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逐渐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新热点,内生与外资双轮驱动效应日益增强。而禹州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圈层,临近郑州、空港经济区等两大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良好。同时禹州市是著名的夏都、药都、钧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根据许昌总体规划,禹州定位为许昌市域副中心,是夏文化、钧瓷文化传承中心、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及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域重要节点,描绘了禹州作为中心城市职能的宏伟目标与蓝图。 随着郑万高铁与禹州站点的规划建设,禹州将全面进入高铁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并积极融入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铁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内。郑万高铁将对禹州交通、旅游、对外开放、拉动产业升级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的动力,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长期以来,禹州市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资源型经济扩张的路子,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及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城市面临极大的城市转型压力。另一方面,现状禹州人口密集,城市拥挤,城市综合服务能力薄弱,既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也与日益增长的市民生活服务需求和许昌市域副中心的总体发展定位不相匹配。禹州亟待进行城市空间外延拓展,培育城市综合服务职能。 而颍北新区位于颍河以北,与老城区隔河相望,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资源储备丰富。是禹州未来城市发的城市核心区域,也是未来支撑禹州城市功能升级的核心区域。因此,在此背景下,禹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禹州市颍北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以应对新区发展形势的变化,切实指引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本次城市设计全面分析了颍北新区发展态势、系统评价了区域及场地现状资源、详细解读了已有规划指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颍北新区建设

居住建筑绿建设计说明

附件1-2 烟台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J/T14-082-2012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4.《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J14-037-2012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02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T50118-2010 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10.《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1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 13.《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4.《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1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16.《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 17.《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 18.《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 1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2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1.《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22.《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23.《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4.《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 25.《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 26.《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2021.3-2000 27.《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 28.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二、工程概况 1. 项目建设地点:,用地面积:㎡ 2.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地下:㎡ 3. 其它指标: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 建设目标一星□二星□三星□ 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 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 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避让措施; 3. 应说明确保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达标的措施,包括控制户均住宅面积,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 设比例等,此处应有具体数据说明; 4. 应说明本项目绿地的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 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 5. 应说明本项目住区建筑布局在保证室内外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本项目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情况,包括设施种类、500m范围内幼儿园和会所的布置情况; 2. 说明住区声环境的测评结果(数据应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声 值; 3. 说明改善小区室外热环境的设计措施,包括建筑布局设计、小区通透设计、室外下垫面和建筑立面的 热物性改性设计以及室外绿化设计、生态修复设计等方面的措施; 4. 说明改善小区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小区通透设计、建筑朝向设计、建筑间距控制、建筑高 度排列等方面的措施; 5. 说明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住区出入口数量、出入 口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 6.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 7.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8. 说明对停车指标的控制。 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简要描述建筑的体型系数、窗墙面积比的控制、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措施、 外遮阳设置以及玻璃的种类选择; 2. 应说明装饰性构件和功能性构件的设置情况; 3. 应说明外墙、内墙、楼板和外窗的构造做法及隔声措施; 4. 应说明住宅功能房间的布局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效果、外窗开启面积和开启方式、室内穿堂风组织 的设计措施; 5. 12层及以下住宅建筑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 自选说明内容 1. 如有旧建筑的利用,说明旧建筑的改造和加固措施; 2. 说明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尽可能考虑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材 料的使用情况; 3. 说明不同住宅楼之间的防视线干扰措施和所有卫生间的外窗设置情况;

安阳市彰德路城市设计说明书

安阳市彰德路(南段)城市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Planning Background 安阳,作为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京珠高速公路、安林高速公路的开通,安阳市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中心东迁,给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2006年安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更给安阳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根据安阳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角度确立了安阳的区域定位和空间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安阳市的建设与发展。 彰德路(南段)的城市设计就是在这样良好的规划背景下呼之欲出。 第二章项目区位与规划范围Location And Boundary 一.宏观区位Macro-Location 安阳市地处河南省城市空间体系的北部顶点位置,在河南的北部发展轴线上与核心城市郑州的相对距离最为合适,有利于培养新的增长极。同时,又地处晋冀鲁豫的四省交汇处,是四省交流的重要平台城市。 二.微观区位Micro-Location 彰德路(南段)位于安阳市区的中南部,是联系城市南北区域的主要干道之一。 基地西侧是国家铁路运输大动脉——京广铁路线; 基地北部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保护区; 东南方向为安阳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季节性河流——洪水河在文昌大道附近横穿基地范围。 三.规划范围 Boundary 本次安阳市彰德路(南段)城市设计的设计范围北起校场路,南至安林高速,同时还包括彰德路两侧纵深方向各进一个街坊的用地。规划总长度5850米,规划用地面积4.8平方公里。 第三章基地现状分析 Field Survey 本次城市设计主要通过现场踏勘的方法对基地现状进行了解,内容涉及用地性质、道路交通、建筑、绿化、城市家具等方面。通过现场踏勘,掌握与彰德路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彰德路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现状用地性质分析 Present Land Use 在规划范围内,现状用地性质主要包括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教育科研用地、道路用地、市政设施用地、耕地等。 现状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主要分布在文昌大道以北的用地上。 教育科研用地(安阳大学)位于文昌大道和黄河大道之间。 纺织工业用地位于黄河大道和弦歌大道的之间,彰德路以西的地块上。 其余用地均为村镇用地和耕地。 根据甲方意向,除纺织工业园外,其它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全部置换为居住用地。同时,可一并考虑与居住功能相配套的其它功能项目。 二.现状建筑分析Present Architecture 根据甲方意向,现状居住用地中建筑质量较好、层数在6层以上的住宅可以保留。即:华府教师小区、世纪花园、恒基花园等为保留的住宅小区。 现状行政办公建筑,如安阳地税局和安阳交通局,全部保留。 安阳大学的部分校舍已经建成。校园的总体规划亦编制完成。 纺织工业园的部分厂房已经建成。 另外,甲方还提供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已有详规的方案。 三.现状道路交通分析 Present Road And Transportation 彰德路是自安林高速进安阳城的主要通道,它承但着较繁忙的过境交通运输功能。但随着安阳

烟台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WorldArchitecture

烟台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016-2020年)设计任务书 (初稿) 为保障“十三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各项建设任务的及时有效落实,分阶段推进和贯彻城市总体规划意图,我局决定开展烟台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一、规划范围 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烟台市六区范围(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福山区、开发区、高新区)和栖霞市桃村镇,总面积约3002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为2016—2020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5.《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6.《山东省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技术规定》 7.《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8.《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

纲要》 9. 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 四、总体要求 1.规划应在《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2016—2020年)》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规划应充分研究上一版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与效果,在规划编制方法、技术手段及编制内容上有所创新。 3.规划应结合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统筹考虑近期城市发展目标与对策,促进新时期烟台社会、经济、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规划应以《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为基础,确定中心城区近期重点发展地区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同时统筹考虑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之外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求,使政府公共投资形成合力,确保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政策空间效应的最优。 5. 规划面临烟台新一轮城市建设与发展,要综合考量烟台在产业转型、公共设施、民生改善、有机更新、城市文化振兴等方面内容,着力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加强政府对城市发展的综合调控,提升城市竞争力。

城市设计复习

城市设计 1、城市设计概念: 定义:以人为中心的,从总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整体形象和环境景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的环境设计。 2、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全过程。 3、城市设计的目标:一般意义上的目标,乃指人类活动的动机意志、目的或对象。也指人们活动计划所争取的将来状 况。现代城市设计的目标是为人们创造舒适、方便、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 5、古罗马城市设计的特征: (1)享乐主义特征;(2)实用主义特征;(3)炫耀主义特征。 6、中世纪的城市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1)要塞型;(2)城堡型;(3)商业交通型。 7、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了解) 8、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空间形式理论: (1)卡米洛·西特的“视觉有序”理论: 主张将城市设计建立在对于城市空间感知的严格分析上,并通过大量的典型空间实例考察与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列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规律; 批评了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的刻板模式,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特点; 倡导了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基本原则,揭示了城镇建设的内在艺术构成规律。 (2)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城市建设的原则:a、表现的原则;b、相互协调的原则;c、有机秩序的原则。 艺术创造问题;a、界定了形式的起源、意义、性质、重要性及牵涉范围,对自然界的形式表现进行了类比分析,提出大自然的“有机秩序”规律。b、强调了艺术的创造本质,认为创造的倾向是一种本能,而理智仅在创造过程中起着辅助的作用;c、形式探索中的特殊领域,按其特定的性质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靠推理就可以领会的问题,第二类是靠直觉感受的问题。 (3)芦原义信: 减法空间和加法空间:前者先确定内部,再向外建立秩序;后者先确定外部再向内建立秩序; 十分之一理论:要获得与室内相似意义的空间,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8~10倍的尺度; 外部模数理论:外部空间设计可以采用20~25m为模数。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 (1)勒·柯布西耶的城市集中主义: a、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中心部分的商业地区内交通负担越来越大,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他的集聚功能。 b、关于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 c、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d、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这种系统由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结合起来,布置在地面以上。 城市设计原则: a、以几何为基础去创造洁净、简单的外形; b、崇尚秩序、功能和朴实; c、理性与效率至上; d、现代的建筑要使用现代的建材; e、摒弃装饰,尤其是仿古; f、追求标准化、重复化。 田园城市与新城设计理论: (1)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a、对土地所有权和城市形态的描述; b、对田园城市管理机构的组成以及其权限范围的构想; c、对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探讨。 场所文脉理论: (1)凯文·林奇: 提出城市形态是受不同价值标准影响的观点,认为一般城市形态理论应以人为目的,以具体物质形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并且应当具有动态、参与决策和公众可参与的特征。 空间价值评判标准:活力、感受、适宜、可及性及管理。此外还有两个额外指标:效率与公平。 人文社会设计理论: (1)简·雅各布斯 城市设计四个基本条件: a、街区中应混合不同的土地使用性质,并考虑不同时间、不同使用要求的共用; b、大部分街道要短,街道拐弯抹角的机会要多; c、街区中必须混有不同年代、不同条件的建筑,老房子应占相当的比例; d、人流往返频繁,密度和拥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自然生态设计理论: (1)伊安·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 a、自然过程规划; b、生态因子调查; c、生态因子的分析综合;

城市设计设计说明

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 2、建设地点: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附近。 3、建设性质:本项目是一个集商业文化住宅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属于市中心城区北侧的一个职工生活区,功能齐全,绿色低碳,智能化先进。综合体东侧的港华路为红线宽度40米城市干通,其他三侧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交通十分便利。基地东侧有一宽度为20米的规划河道,东侧绿线控制为10米宽,视野开阔而风景迷人。基地地势平坦,有小河穿过。要求打造符合城市居民、精英白领和进城务工者等不同人群生活需求,求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活社区。 二、设计依据 规划区域为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法规、标准、规范等。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生活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生活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市民乐居其中。四1. 组传线2. 布合中以3. 系汽通为4. 间建间

5. 公建布局 生活区的公建采用集中布置的模式。这样既可让各个组团的居民方便快捷的使用,又可在生活区中形成一种聚心力。公建层数主要为两到三层,局部高出,中央公建以商业和社区服务为主,风格统一,采用较稳重的暖色调,以简洁、热情的方式为居民营造出一个安全、轻松、方便的休闲场所。 6. 绿化景观规划 本设计在绿化设计中力图通过绿化带的形式营造出不论身在何处都有绿色相伴的氛围。能绿化的地方尽量设置绿化,位于生活区中心的主绿地为各组团的市民提供了休闲、聚会的好地点。力求 使每个组团市民在拥有一处相对封闭的绿地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大面积的完全开放的共享空间。 总的来说,在宏观上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在具体设计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设计在结合地形及围边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特色的尊重,力图实现健康、愉悦、时尚的主题,构建成为一个现代开放、成熟的人文生态区,成为一个散发着朴实气息的、使人们乐居其中的田园社区。 五、住宅设计 1.布局 为了使用户充分享用通风采光,规划以一梯两户的多层住宅为主,还有小高层和高层的点缀。各类住宅设计考虑到高层次的居住质量标准以及需要层次的多样化,基本户为四室二厅。 2.户型 我们在设计中注重自然规律,首先考虑住宅的朝向、通风,采用南厅,北厨模式,有穿堂风的布局,使冬季能享受阳光、夏季能避开骄阳,又充分引活卧分观 布 朝 玻 厅量的 供 屋集 每序

烟台市规划局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

烟台市规划局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 烟台市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批准 项目名称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批准 审批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烟台市总体规划》《烟台市城市规划若干管理规定》 提交材料 (1)工业项目需要工艺流程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消防、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意见。 (2)该位置1:1000航测地形图一份。 (3)该位置所在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4)规划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审批流程 (1)建设项目申请。应写明申请建设理由、建设项目性质及规模、拟建位置、用地面积及计划投资额等。 (2)填写的《山东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 审批时限 资料备齐后二十个工作日内发放《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收费说明 本事项不收费 烟台市规划局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准 项目名称 〈〈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准 审批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烟台市总体规划》《烟台市城市规划若干管理规定》 提交材料 (1)〈〈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复印件一份 (2)经过批准的详细规划 (3)该位置1:1000航测地形图六份 (4)土地出让转让合同 (5)建设项目当年投资计划批文(原件一份) (6)土地证 (7)规划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审批流程 (1)建设项目申请。应写明申请建设用地的理由、性质、规模、位置等。 (2)填写的〈〈烟台市建设用地申请审批综合表〉〉。 审批时限 资料备齐后二十个工作日内发放〈〈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 收费说明 根据山东省物价局鲁价费发[2003]34号文“关于同意继续收取城市规划技术服务费的函”。用地面积1.8元/平方米。收费许可证号码:37060093001-1 烟台市规划局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 项目名称 《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 审批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烟台市总体规划》《烟台市城市规划若干管理规定》 提交材料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 摘要:按时间顺序,本文把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分为六个各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核心特质,抽取并剖析精华思想,以为中国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经验借鉴。1.前言 在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构成了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必要背景和物质驱动后,现代城市规划就进到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阶段。从英国政府改善城市卫生条件和工人居住环境的实践开始,越来越多的先驱(建筑师、艺术家、规划师、社会家、政府官员等)关注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他们或思考理想城市的模型,或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或支持追随,或批判指正……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精华思想洗尽铅华,一些理论被遭贬弃。但是,曾经某一时代的经典,依然值得我们研究。探索历史,可以为我们正视历史、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本文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演变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力求清晰系统地阐述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 2.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 2.1初期实践探索 2.1.1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运动 人类居住模式的转变,导致传染疾病在西方世界迅速蔓延。14世纪“黑死病”和后来几次传染病的爆发,促使欧洲各国关注城市环境整治和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作为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的情况毫无疑问是最严重的。为此,英国于1875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强制性规定了城市里的卫生设施和住宅的最低建设水准。为了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1890年,英国颁布了《工人阶级住宅法》,提出了旧住宅改造的标准,如对给排水、道路、房屋日照、室内日照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城市规划的雏形开始形成。 2.1.2 城市美化运动 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和连续的并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道中只有点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在此情形下,有园艺师亨弗利.雷普顿倡导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导城市之中,强调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要创造健康的环境和展现优美的美学特征。在奥姆斯特德带领下,纽约1859年建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敞空间——纽约中央公园,这改善了城市机能,也开创了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新纪元。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许多城市不断郊区化,为恢复市中心良好的环境和吸引力,美化运动运行开来。美国城市美化运动起源于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以伯恩海姆所做的“芝加哥规划(1909)”为开端。之后,一些先驱们开始自然主义的探索,渴望城市与自然相融。 英国公园运动和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以建筑学和园艺学的思维方式引导着对城市布局问题的思考,探索了城市绿化系统和城市整体环境规划的手法,而且还传递了“人类有组织的规划设计可以创造全新的城市环境,它远远优美于城市无序、自发的发展”的概念,奠定了“城市需要规划”的思想基础。 2.1.3空想社会主义与公司城建设 托马斯.莫尔提出了“乌托邦”的概念,他借“乌托邦”之名,阐述了进行社会改革的立场,并描述了理理想中的建筑、社区和城市。英国工业家罗伯特.欧文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城市,并建立了名叫“新协和村”的社会主义城镇,但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严峻条件下,实验失败。法国傅里叶也阐述了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社区思想,提出建立称为“法郎吉”的社会公共生活单位,但后来在美国建立的28个类似的“傅里叶殖民地”,均在建成后不久就失败了。 美国设计家汉密尔顿提出了建设公司城的基本概念,有意识地将工厂和工人居住区结合在一起建设,并于1792年由朗方赫然哈伯德在新泽西州规划了帕特森城。19世纪后,这类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概念——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建筑城市设计规划的关系 城规现代城市设计建筑设计 目的对城市宏观发展进行战略 决策,总体区域 促进环境变化,提高环境质量直接为房屋修建服务设计 工作对象以二维为主,平面规划社 会,环境相结合土地利用 以三维的城市空间为主要对象, 总体—局部宏观—微观 形体环境 physical environment 建筑物和它的外部环境,以它 的内部空间为主 立足于城市的总体 成果规划方案、报告、分析、 论证、研究 设计方案、设计导引有关的政 策 guideline 修建设计文件、以图纸为主 实施时间跨度长、体现动态的 发展过程 比较长、时间不确定、具体的 较短的 确定的时间内进行 委 托 人 政府机构政府机构、开发的业主业主 参与人规划师、(经济学家、社会 学家) 城市设计师、规划师、建筑师、 风景、环境设计师 建筑师 ·评价标准 1.定性标准:特色、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 达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 2.定量标准:容积率、覆盖率、日照、通风、视觉艺术、功能组织单元要求 ·我国城市设计的发展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了规模乃至质量上的更高要求。城市设计在中国城市建设实践和管理中日益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相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设计发展和主流趋势,中国城市设计整体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发展的由来 现代的城市设计是在传统的设计上发展的。 1.传统城市设计发展 城市设计由来已久,有城市就有设计,civic design 。早期的有工匠,以古代开始,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复兴(公元前8世纪——本世纪初)。 2.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 二次大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伴随城市运动产生城市设计,60年代以来到现在,城市设计变成了重要学科,重要事件,40年代中,沙里宁提出:“要恢复城市设计,开始培养人才。” ·古代城市设计特点 1.把自然引进城市 2.重视城市视觉形象和视觉感受 3.以有机秩序原则追求城市的整体统一协调 4.重视人的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