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结课作业

民族理论结课作业
民族理论结课作业

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实施过程及历史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一、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

《宪法》第四条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1.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很大的优越性:

(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2.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政治形式和一般原则。

3.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国情依据:中国选择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1.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1935年土地革命战争前期,是党开始探索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道路和模式的时期

党的二大,曾提出用联邦制形式中国的民族问题,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

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和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以承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自由权为目的”。并提出建立“自治区域”的主张,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了区域自治思想的萌芽。

2.从1936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这是民族自决原则和自治政策并提时期

1938年9月至10月,我党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科学地总结了我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等文件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的自治区。”

3. 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第一届新政协会议,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全国确立时期

1947年5月1日正式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这是在中华大地上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区域自治上的里程碑,为进一步完善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建国后在全国各地民族地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可贵的实践经验。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原则。

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49年至1956年)时期,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推行的重要时期

5.从1957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是民族区域自治曲折、萎缩发展时期和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

6.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民族区域自治恢复和发展时期

1984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005年5月18日,《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正式颁布,这是国务院第一个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行政法规。

三、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制度。在统一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既能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能

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障整个国家的独立和繁荣。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把党和国家的总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把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繁荣结合起来。

总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使祖国所有民族既各得其所、又和衷共济。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统一的感情和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2015年春《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

2015年春《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 1.第1题 课堂人种志研究是从()建立一定的联系开始的。 A.学校研究与教学 B.研究者与课堂 C.研究者与学校 D.研究者与教育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哲学教育人类学主要以()的学者为代表。 A.欧美 B.太平洋地区 C.德语系等欧洲国家 D.东亚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哲学教育人类学关注() A.人的存在 B.人性是什么 C.文化的发展 D.文化的意义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强调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原理。 A.文化学模式 B.进化论模式 C.社会发展模式 D.工具主义模式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教育进化具有() A.固体性 B.倒退性 C.文化性 D.物质性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是教育文化功能的本质表现。 A.测量智力 B.塑造人格 C.锻炼体力 D.培养审美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A.道德建设 B.教育创新 C.政体稳定 D.经济增长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文化适应是文化延续和()的基本过程。 A.社会个性化 B.个体人性化 C.个体文化化 D.经济现代化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课堂人种志强调研究者尽可能实现() A.研究对象参与 B.观察和访谈 C.研究对象的确定 D.参与观察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不属于人的生成特征。 A.文化演进之历程 B.文化适应性成长之过程 C.教育化之进程 D.只求温饱之过程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1.第11题 哲学教育人类学的本质生成理论分析模式认为研究()是认识教育的基础。 A.人的形成 B.家庭的形成 C.经济发展 D.道德问题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2.第12题 ()是创新文化的关键。 A.培养官场人员 B.培养教书匠 C.培养管理人员 D.培养创造性人才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民族理论结课论文定稿版

民族理论结课论文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民族问题都是世界上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它影响着各国政府和人民,世界的安宁和稳定。世界上许多的多民族国家采用不同的民族政治制度来处理民族问题,像联邦制、民族自治等,中国则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其前提是国家的集中统一,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根本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激发了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它可以充分适应我国民族分布上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使人口多的和人口少的、大杂居的和小聚居的少数民族,都能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使各少数民族都能充分享受自治权利,实现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充分调动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的主人翁责任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为建设好民族区域地方,促进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胜利发展发挥作用。 (二)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经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基础。这种民族关系是迄今为止人类发展史上最进步的民族关系。它保证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和经济权益,消除了民族压迫、歧

人类学史复习提纲

人类学史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人类学-是自然史的分支,是研究人类和人类种族的学问"。更简明地说,人类学可以称为"人的科学"。它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自然人,第二部分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换句话来说,是研究社会人的科学。 人类学可以划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人类学的观点一般以英、美两国和其他英语国家的学者为代表,他们认为人类学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其研究领域应包括人类的体质、心理、文化、社会、语言、民族、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庞杂。在他们那里,传统上习惯于将人类学划分为两大部分,即研究人类自身体质特征的体质人类学和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特征的文化人类学。狭义人类学是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和俄国,人类学一词传统上却仅指体质人类学,日本的一些人类学研究机构也仅限于研究人类的体质。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他们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人类学"这一概念,认为人类学是专门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同时也包括对人类的近亲---灵长类动物的研究。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生于公元前384年,死于公元前322年。他不仅是用"人类学"这个名词的第一个权威,而且在上古时期,对于人的研究在亚里斯多德那里达到了顶点。他奠定了动物学的基础,创立了"生物阶梯"的思想。按照他的这一思想,一系列生物体的地位逐渐升高,呈阶梯状排列。亚里斯多德是绝对没有进化论思想的,但是他提出的生物以阶梯形式排列的原则对于后来18世纪进化论学说的发展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亚里斯多德在确定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问题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他的著作中存在着许多涉及人与动物之间形态特征差异方面的论点。但是在对人手作用的评价上,他认为人之所以有手是由于智慧所致,从而明显地表现出其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3、"地方性的知识"-这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格尔兹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写了一本叫做《地方性知识》的书。这种"地方性知识",以区别于其它知识形态,特别是实证论者假定的"普遍性"知识形态。在格尔兹看来,知识的性质是地方性的、多元的,因为人们生活所凭借的符号系统是特定的、地方化的、分殊性的,借助这些符号系统的作用,意义结构才得以形成、沟通、设定、共享、修正和再生。这个系统的作用,是甄别日常行为的意义和类别,地方性知识力图维持这些特定的意义系统,并根据它去组织行动。 4、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体质变化的一门科学,包括研究过去和现代人体的一切发展和变异 5、赫胥黎-达尔文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是一位杰出的英国博物学家,他在动物学、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学的许多领域都具有很深的造诣。他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达尔文关于类人猿接近于人类的正确判断,并且重点探讨了人类在动物界中的位置问题,在实践中发展了达尔文主义。赫胥黎在人类起源认识史上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的观点,向宗教神学提出勇敢的挑战。 6、新达尔文主义学派-以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和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等人为代表的学派。该学派的学者提出了种质选择论,强调对遗传变异的选择作用,因而是对达尔文选择原理的一个重要的说明。达尔文主张生物的渐变进化,而新达尔文主义者在广泛的实验中发现了自然界中的另一种进化方式---骤变进化。这一概念的引入,对达尔文进化论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另外,该学派还创立了基因论,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生物遗传变异的机制,使进化论研究有可能深入到细胞实验的层次。但是,由于新达尔文主义是在个体水平上研究生物进化的,而实际上进化是群体范畴的问题,因此,该学派在解释生物进化时,在总体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军事理论课论文

军事理论课 —开启心灵军事大门的钥匙学习这门课后让我对中国的军事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国的军事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地方,但是也确实存在着不足,这些不足有待我们去完善去创新。 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让我们改变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国防观念。那么,对于依法参加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将从知识结构的改变、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增强国防观念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 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们,对于历史知识了解的比较少。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旧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我们的人民在近代历史中的一百多年里一直生活在一场接一场的侵略战争的深重灾难之中。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与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而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使中国人民战胜了一切敌人,最终从屈辱中站立起来,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使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成千上万的先烈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理想得到了实现。通过这些历史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

精神。所以我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是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到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 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则是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中。80末90后的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爱的浇灌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所有的好东西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也很少有机会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免不了会自私,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但是,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如果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人民军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是人民的子弟兵,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抗灾抢险的境地,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军队总是会冲在最前面,为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始终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体现了高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以调动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以维护我们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因而就不但要求我们的人民军队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而且要求我们全体人民都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都应当自觉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所以,作为国家未来栋梁之材的大学生的我们就必须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要具有一种对国家、人民的强烈

18春西南大学《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

单项选择题1、根据埃里克森的看法,青少年期的任务是。() A. 勤奋感与自卑感 B. 主动性与内疚感 C. 自我同一感与角色混乱 D. 信任与不信任 单项选择题2、将社会化分为初级社会化和次级社会化的学者是。() A. 彼得﹒伯格和吉登斯 B. 彼得﹒伯格和玛格丽特﹒米德 C. 玛格丽特﹒米德和齐美尔 D. 吉登斯和齐美尔 单项选择题3、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人是。() A. 佩恩 B. 涂尔干 C. 米切尔 D. 米朗 单项选择题4、下列属于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韦伯 B. 卢密斯 C. 沃勒 D. 伍德沃德 单项选择题5、最早将教育社会学予以制度化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单项选择题6、我国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著作是。() A. 《教育社会学导论》 B. 《教育社会学》 C. 《社会与教育》 D. 《学校与社会》 单项选择题7、当代研究学校组织社会学的奠基性著作是。() A. 《教学社会学》 B. 《教育社会学》 C. 《课程社会学》 D. 《学校社会学》 单项选择题8、强调“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说是。()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现代性说 D. 社会功能说 单项选择题9、埃里克森在一书中,把个体心理发展历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A.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 B. 《童年与社会》 C. 《老年人的重大事件》 D. 《人类发展》 单项选择题10、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不平衡反映的是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类型。() A. 城乡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B. 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C. 阶层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D. 学校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单项选择题11、教育社会学在学科制度化阶段确立的主要研究范式是。() A. 验证性研究范式

民族理论论文(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本文讲述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必要性,还叙述了什么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以及举例说明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繁荣发展。 关键词: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精神 正文: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民资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崇高目标。坚持这一立场,实现这个目标,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和光荣职责。 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的把握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党的十七大,站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对民族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推动民族工作新发展,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不断得到发展,自身素质都得到提高,并且各民族的特点和优点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共同走向民主、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共同享受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所取得成果。因此,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它既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包括汉族和其他地区的繁荣发展;既包括少数民族族体的繁

人类学10大理论

杜尔克姆 尔干 杜尔凯姆 文化人类学10大理论流派 ●第一节古典进化论 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成熟标志是泰勒的《原始社会》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问世。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一、产生背景 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成立 2、殖民贸易的促进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蓬勃发展,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 除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官员的需要这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之外,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当地所见所闻报导给国内,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因此,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转向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的人类学研究。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达尔文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建立社会进化理论的是斯宾塞。在一切进化理论中,斯宾塞最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将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视为本质相同的事物。 二、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 1、生平与著述 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自学成才,1871年出版《原始文化》而驰名世界。 泰勒是第一个从科学意义上给文化下定义的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2、泰勒的进化论观点 所有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论各有特点,但在以下三个问题 上基本持相同看法,这就是: 第一,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 第二,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 第三,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泰勒主张,一方面,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整个自然

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

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 本学期,我们经历了军训的磨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没有经理过战火的洗礼,没有见识过,什么叫真正的军人,但是,军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军人的威武。让我知道了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才能锻造威武之师,经历过岁月的考验,才知道,什么是军人。 军训,让我们磨练了意志品质,而军事理论课让我们知道了现代科技对国防的帮助,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军事理论课由周边国防环境、信息战争、核武器、国防历史、毛泽东军事思想等课程构成。 我对老师讲的现代科技背景下的国防军事(信息战争)更感兴趣,因为如今在人类的科学技术日益提高的环境下,国防军事与战争的形式也在不断的革新。在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的国防科技、武器及战争手段的出现,使得了解新时代的国防与战争成为我们每一个大学上应该掌握的知识。 提起战争,相信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机枪飞机大炮,战斗英雄们的冲锋陷阵。而如今,战争的形式正在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复杂,而现实中的战场在缩小,背后的战场越来越左右着战局的发展。 首先是武器的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新概念武器的出现大大改变了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传统战争中的机枪飞机大炮依然存在,却依靠着现代科技有了越来越多的功能。新概念武器包括气象武器、微型武器、基因武器、网络化武器等。气象武器可能没有具体的形态,而是通过一个完整的观测、预报、气象干预部分构成的系统,用于给敌方造成干旱、洪水、冰雹等恶劣自然条件,影响敌方的行动指挥以及人民生活。气象武器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可以在和平时期使用。 微型武器指那些体积非常小的武器,用于情报获取、破坏敌方武器装备中的电子器件,甚至可以钻入人体直接进行杀伤作用。 基因武器,一直以来都被各种否认,实际上一旦具备成熟的技术,那将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例如在敌国散播特定的疾病。 网络化武器是指借助国际互联网施展功效的武器,包括各种病毒木马、DOS攻击器等,和平时期可以用于情报获取、监视、干扰对方生产生活、隐藏病毒用于定时发作等。这类武器同样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和平时期就可以实施。 新世纪以来,新概念武器的出现模糊了战争的概念,可能每时每刻激烈的战争都在进行,双方比拼的更是科学技术,而不是实体概念上的坦克、军舰等。 与此同时,先进的信息化定位、导航、指挥系统的出现使得现代战场上的胜利越来越取决于参战双方的军事科技水平。如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备的一种新型军用头盔——模块化集成通信头盔(MICH)。据称,这种头盔是数字化单兵的重要标志,可以成倍地提高单兵乃至整个战斗分队的作战效能,以及指挥与控制能力、战场生存能力、野战机动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等。 而且,新时期信息化战争的出现,使得现代战争有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作战双方往往会通过信息战等作战方式决胜于千里之外。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信息化战争的相关知识。 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点有: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非接触式作

民族理论论文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期中作业 题目: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年级:2010 级 姓名:明月 学号:00918084 指导教师:赵丽华 日期:2011年6月2日 分数:

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内容摘要: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的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我们更要团结各族人民,坚持民族团结意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关键词: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一、民族平等是一切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根本 说到民族平等,就不得不联系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在民族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中华各民族人民平等联合的原则,并且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周恩来把民族平等、团结与共同发展联系起来,提出:“我们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就是要使所有的民族得到发展,得到繁荣。”[2]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的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基本保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各个民族一律平等。一律平等的含义是:1、反对任何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2、既反对大民族主义,又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3、国家尊重少数的风俗习惯。 4、少数民族有使用本民族文字、语言的权利和自由。 5、对于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实行民族自治政策。 6、民族自治的行政单位有,民族自治乡、自治县(旗)、自治州(盟)、自治区。 7、各民族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8、国家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 9、要求各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建立社会主义的民族大家庭。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稳定事关祖国边防巩固,社会长治久安;少数民族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不但需要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也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是对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的真实反映和高度概括。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不仅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同时也包

民大民族学人类学2001-2009年试题人类学理论

民大民族学人类学2001年试题人类学理论 01年 人类学理论 简答: 1简述莫斯的交换理论 2.简述结构主义人类学产生的政治背景和学术背景 论述: 1试述功能学派的理论要点、并分析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林诺斯基和布朗学术观点的异同。2试述米德萨摩亚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及有关问题的争论。 3.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你的看法。 人类学概论 名词解释和简单填空 1.整体论 2. 文化相对主义 3. 意义(meanings ) 4. 濡化 5. 人类学包括-- 分支A._B._C._D._ 6. 写出家庭术语的下分类别(3 种为限)A._B._C._ 简答 1.解说人类学如何研究文化的变迁(原因、过程、结果) 2.人类学宗教研究涉及宗教的起源、宗教的仪式及其功能的象征理论等,试说明之。 3.举出1940 年代几位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出版的田野工作代表作(3 本为限),并说明每本书主要依据的理论和作品大意。 04年 人类学概论 一填空 1 弗思(RaymondFirth)是____国人类学家,他六十多年前发表的______,1944年由中国学者____先生翻译成中文.

2 _____是美国人类学奠基人之一,他的_____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实生活中意义. 3 在英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是_____和______.,这一学派通常被称为_____ 4 ____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其代表作_____叙述了文化的不同选择之路,明确了人类学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他 人文化. 二名词解释 <西太平洋航海者> 亲属称谓核心家庭成丁礼"船货运动"摩尔根 语言的谱系分类图腾信仰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古典进化论? 2 功能学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 什么是生态人类学? 4 马林诺夫斯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四论述题 人类学包括哪些分支,其内容如何?你认为研究人类学对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原始文化> 莫斯(marcel Mauss)许琅(火字旁的)光多线进化论<文化的解释> 二简答题 1传播学派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各自提出了什么主要理论? 2人类学实地调查(田野工作)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三论述题 1 试论摩尔根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和理论缺陷. 2 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得克里夫-布朗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 3 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 05年试题

军事理论课论文4000字

军事理论课论文4000字 《浅谈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 摘要:课程建设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全面提升高校国防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结合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实践现状,从学科发展的视角,对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规划、内容以及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找到明确的方向。 关键词: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学科建设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从1985年开始重新试点以来,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但从近几年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开展的实践来看,国防教育课程实施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如教材编写质量的良莠不齐;课程内容陈旧过时;教育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学科归属感等。以上种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实施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国防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质量的培养。 吉首大学地处革命老区,多年来,发扬拥军优属、热爱军队、热爱国防的优良传统,重视国防教育,把国防教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教学工作体系,积极扶持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大大提升了国防教育质量。 一、以学科建设为支撑,推动课程建设发展 高校国防与军事理论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的相关性很强,二者相互支撑,互为作用,学科建设为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课程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教学实践推力。因此,吉首大学非常重视军事学科对军事教育课程的促进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学科建设。 (一)重视军事学术研究 高校国防教育的基础是课程建设,发展前景是学科建设,而科研水平是学科发展的根本保障。科研是支持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科

建设的支撑。吉首大学军事教研室在加强课程建设的同时,下大力 进行军事学术研究。专兼职教师科研氛围逐渐形成,2011年专职教 师申报的《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师队伍研究》等课题全部获得了湖南 省教育规划课题,3人申报获得立项,全面展示了专职教师的科研 实力。近5年来,老师们加强教学科研,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和省级 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9部。军事科研成果 丰硕,有力的支撑了学科发展,同时也为课程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理 论支撑。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事教师队伍,是搞好高校国防与军事教育工作和军事学科建设的关键。军事教学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内容 丰富,涉及政治、外交、军事、历史等多学科知识体系,对教师综 合素养要求高。吉首大学为了提高专兼职教师教学水平,军事教研 室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互相评”“专家评”和“以老带新”等措施,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同时,教研室每年选派一些教师 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教师业务培训,更新专兼职教师知识结构,提高专兼职老师的教学艺术和水平。 学校军事研究室自2005年成立以来,按规定和需要配备了4名 专职军事教员,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学校高度 重视军事课队伍建设,确定了“保证质量,优化结构,注重素质” 的建设思路。目前,吉首大学军事学科带头人同时担任国家国防教 育办公室专家、教育部普通高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省教育 厅军事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他的带领下,吉首大学已经 培养一批具有热爱专业、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的国防和 军事教育师资队伍,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学校根据军 事理论课教学的需要,还特聘了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军区和吉首 军分区专家学者及机关干部7人为兼职军事教员。 (三)加强学科基地建设 基地是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平台,基地建设效果影响着学科发展是否具有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由于吉首大学国防和军事课程 建设成绩显著,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2013年7月,湖南省高校军

民族理论作业1答案

新疆历史与民族理论宗教政策第1次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A D C C C B C A C A 二、多项选择题 ABC ABD ABCD ACD ABCD AC BCD ABCD ACD ABCD 三.简答题 1.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中国”的国民是由多民族构成,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也是多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二,历史上中国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和发展的;第三,历史上有汉民族建立的政权中,有许多少数民族参与任职,而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大量吸收汉族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进入其政权机构;第四,国家主权是国家要素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2.学习《教程》的目的和意义? 答:通过对《教程》的学习,要求大家逐步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历史观和文化馆,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 3.简述中国民族分部的特点。 答第一,汉族人口遍布全国,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等内地各省市;第二,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虽然不到10%,但是分布广泛,约占全国面积的60%左右;第三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第四,我国民族分部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的态势。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答: 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都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公元前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唐朝在新疆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在别失八里设置行尚书省;清朝1762年在伊犁设伊犁将军府,并与1884年建省。因此,自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无论在祖国统一时期,还是在分裂时期,新疆始终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一直设立有军事机构并派驻军队。如汉朝的西域都护建有行政和军事只能,当时派驻的将士还要进行屯田,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有效的形式赋税征收权和最高司法权。关于赋税征收权的行使,如唐朝将在内地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也推行到西域,清朝统一新疆后,在新疆征收天赋等;关于最高立法权的行使,如唐代的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中的法曹参军即执掌司法实务。在清朝新疆的地方司法由行政长官兼理。 在长期的统一国家内,新疆各族人民都形成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朴素认同。如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仍保留着汉朝政府颁发的信物。喀喇汉王朝的可汗常常在其头衔上冠以“桃花石汗”,意即“中国汗”等。

2015春华师网络教育《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及答案

2015春华师网络教育《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及答案 1.第1题 现代教育发展需以()为准则 A.技术提高 B.法制法规 C.社会功效 D.政治制度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课堂人种志研究是从()建立一定的联系开始的。 A.学校研究与教学 B.研究者与课堂 C.研究者与学校 D.研究者与教育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哲学教育人类学关注() A.人的存在 B.人性是什么 C.文化的发展 D.文化的意义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人的未特定化使人具有人的()与可教育性。 A.群体性 B.可塑性 C.民族性 D.求生性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是分组实践的基础和保证。 A.独立探讨 B.合作学习 C.课外实践 D.课内学习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文化适应是文化延续和()的基本过程。 A.社会个性化 B.个体人性化 C.个体文化化 D.经济现代化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础是文化之间的() A.相互歧视 B.相互排斥 C.相互承认和尊重 D.相互对抗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是衡量教育人类学家研究水平的标尺。

A.教育社会学研究 B.教育人种志研究 C.家庭教育研究 D.学科教学研究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主体生成教育的要求教师发挥() A.独裁作用 B.主导作用 C.统治作用 D.惩罚作用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中华民族维系社会中形成的传统精神是() A.人本位 B.社会本位 C.官本位 D.价值本位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1.第11题 教育是通过()间接地促进文化变迁的。 A.培养人 B.培养官员 C.培养学究 D.培养天才 答案:A

军事理论论文字

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使我们改变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之于知识结构的改变,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就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中国在近代领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杀,财富被掠夺,民族尊严被肆意践踏.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挫折、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从而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才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过对这些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精神。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会使任何国家都不敢侵略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所以,我们的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就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国,热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 我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也就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到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 综合素质的提高则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中。90后的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爱的浇灌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很少有机会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免,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而人民军队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化身,集体主义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的思想。所以,如果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人民军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抗灾抢险的时候,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军队总是会冲在最前面,为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人民军队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以调动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以维护我们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因而要求我们全体人民都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都应当自觉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要敢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要具有一种对国家、人民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增强自己的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祖国在今后能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关于国防意识,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力为先导。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这个极端的较量形式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现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作业1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1.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民族发展有无影响?有哪些影响? 2.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 3.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形式:从以上题目任选一题,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个人的讨论提纲。 2.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个人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无论自己是什么观点,都要结合本课程所学内容,联系你最了解的民族的历史或现实予以说明。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的照顾民族权利的保障和民族发展的促进问题。 民族利益-----民族关系的焦点,民族利益是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民族利益是民族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关系是各民族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的利益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和享受上的不合理或差别,有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 我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上是完全一致的.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间出现了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具体利益上的差别.这些经济方面的问题,将是民族关系发展上的焦点.对合理的民族利益给予满足或照顾,将有利于民族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反之,民族间矛盾和摩擦将增多.

民族权利-------民族关系的测量表。民族权利是各民族应有的各方面的平等权利、民主权利。民族权利也是民族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平等、自治、发展的民主权利的享有和行使的程度作为民族关系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民族人民的注意力开始向政治上能不能充分实现和行使民放平等自治权利的问题转移,各民族人民的民主素质将会不断提高。自治权的行使程度,一方面表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程度,另一方面也会影响自治民族和汉族、自治民族与该自治地方内少数民族的关系。民族关系,本质上是涉及民族这个利益群体的权利和利益的社会关系问题。 民族发展-------民族关系的主题。发展,永远是历史和社会的主题。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的目标。民族关系既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各民族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民族关系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为民族发展服务的。民族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民族发展的权利和利益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民族间的关系和民族的发展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中实现同步发展。 总之,在我国民族关系中,尽可能采取特殊、灵活和优惠的政策,创造有利于民族发展和有利于协调民族关系的环境和条件,尽可能满足或照顾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发展利益。

幼儿社会教育学在线作业(答案)

第1题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生态心理学家()于1979年出版了《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布朗芬布伦纳 第2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个层次水平,分别是()、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 第3题()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 第4题“表现性目标”是由美国课程论专家()提出来的。艾斯纳 第5题总的来说,社会领域的学习内容大体可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人际关系、()和民族文化。社会环境,行为规范 第6题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指儿童已经建立了自己内部的行为准则,当儿童的行为符合这个准则时就奖励自己;当其行为违反了这个规则时就惩罚自己。这种自我调节的模式无需依靠外界的强化。从结果看自我强化对示范行为的实施具有最强的诱因,同时也是最稳定。 第7题社交测量法 社交测量法指研究者通过某种特定方法以了解某一特定团体的社交结构以及该团体内人际交往模式的方法。 第8题表现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的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 第9题社会教育 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第10题情景测验法 是指在教育实际中,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景中,由教师观察在该特定情景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方法。 第11题(15) 分幼儿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包括哪些方面? 幼儿园一日活动即教育活动,幼儿园文化即环境陶冶,幼儿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教育。(1)现时课程;通过对社会学习应以儿童此时此刻的生活为基础,设计单元应从家庭开始时,随着儿童经验的扩展,学习邻居和社区。(2)社会生活课程。此课程坚持认为幼儿的发展已经做好了学习社会生活所需要技能的准备。主要目标是支持和促进幼儿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3)节假日课程。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家庭、社区、国家;获取个民族庆祝节日的不同的风俗习惯,增进对其他文化的欣赏。通过故事、电影、角色游戏、音乐、宣传板以及讨论等形式,让幼儿区分和理解忠诚、勇敢、和善良,以帮助幼儿发展历史理解力。 第12题(15) 分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论述我国社会领域目标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领域教育地位边缘化社会领域教育地位的边缘化主要表现在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很少有甚至没有专门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只是将其附带地加入到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中,作为副产品出现,或者是在想到时随机进行。(二)社会领域教育目标大而空,不易操作实际上,一个人要真正爱他人,需要从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和周围的人做起,要了解所爱的人和自己的关系,知道为什么要爱他人,还要有一个切身感受的机会,而这正是我们目前教育中所缺乏的。(三)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窄化就现有的社会领域教育内容来看,各部分比例分配不均,所占比重较多的是社会认知部分,而涉及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内容较少,对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品质和适宜的社会行为的关注程度不够。 (四)社会领域教育方法重说教、轻体验和实践社会领域教育从更多意义上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怎么能够期待以简单化、外在性、说教式的方法来实现教育目标呢?又怎能逼迫它在短时间内有外显的效果呢? (五)社会领域教育的随机性、整体性、持久性体现不够 第13题(15) 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看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范围有哪些 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范围1、爱老师、爱朋友2、爱集体,遵守幼儿园各种学习、生活、游戏规则3、爱幼儿园、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4、爱人民5、良好个性的培养在人类知识范畴中,由于知识组织和分类的需要及知识自身的特性,形成了一定的学科或领域。人类所创造和积累的这些学科或领域知识,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全都具有某种意义与价值,因此,或多或少地具有掌握的价值。但其范围极大,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学校教育的时限都决定了这些知识不可能都进入课程之中。因此,教给儿童的知识必须是在广泛的知识中加以选择的。同一学科或领域的课程可在不同的年龄段教育中开设,但不同的年龄段课程的内容是有差别的。幼儿教育阶段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不同于小学及其它年龄段课程内容的选择。这种不同主要在于幼儿园课程内容应是具有启蒙性的、最基础的、最具体的及可直观化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知识: 1.社会学的知识:如社会机构、社会角色、人际关系,社区、社会变迁,民族、社会制度等。 2.伦理学的知识:如基本的伦理关系,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等。 3.地理学的知识:如行政区划、国家、世界等。 4.经济学的知识:如商品、货币,价格、买卖,劳动与利益等。 5.文化学的知识:如风俗习惯、民间文化、艺术样式等。 6.心理学的知识:如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各种态度及情感、人的行为等。7.历史学的知识:如人类生活的演进,民族、国家的发展,社区的发展等。除了以上几个学科的知识外,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还涉及不少其它学科的知识,在此不一一罗列。这些学科的知识是以一种变化了的方式进入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中的。所谓变化了的方式,是指这些学科中最粗浅、最基本的知识是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重点,并且这些知识是以一种综合的、与现实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出现在社会领域课程之中的,它们的学术性、学科性及理论性已基本隐去,形成一种科学性和启蒙性相结合的体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范围除了相关的学科外,还有广泛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相互作用,它们对幼儿情感——社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社会生活当然地成了社会教育内容的重要源泉。 第14题(8) 分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终期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第15题(8) 分节假日课程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