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波与相对论考点通关(选修3-4)

第十三章波与相对论[选修3-4]

[学习目标定位]

第1单元机_械_振_动

[想一想]

(1)简谐运动的图象和简谐运动的轨迹相同吗?为什么? (2)简谐运动的位移与必修1中所学的直线运动的位移有何区别? (3)在一个周期T 内,质点的路程与振幅有何关系?12T 、1

4

T 呢?

提示:(1)不同。简谐运动的图象描述的是振动质点的位移(一个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简谐运动的轨迹是质点运动的径迹。

(2)简谐运动的位移是以平衡位置为参考点,与位置对应,是时刻的函数,总是从平衡位置指向质点所在的位置;直线运动的位移是以物体的初始位置为参考点,与过程对应,是时间的函数,是从初始位置指向物体所在的位置。

(3)一个周期T 内,路程等于4个振幅,12T 内路程等于2个振幅,但1

4T 内路程可能等于

1个振幅,也可能小于一个振幅,也可能大于一个振幅。

[记一记] 1.概念

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象(x -t 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

2.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1)动力学表达式:F =-kx ,其中“-”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2)运动学表达式:x =A sin(ωt +φ),其中A 代表振幅,ω=2πf 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ωt +φ)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φ叫做初相位。

3.回复力

(1)定义:使物体返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2)方向:时刻指向平衡位置。

(3)来源:振动物体所受的沿振动方向的合力。 4.简谐运动的图象

(1)振动图象表示的是简谐运动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如图13-1-1所示。

图13-1-1

(2)由振动图象可以确定质点振动的振幅和周期,以及任意时刻质点的位移、振动方向和

加速度的方向。如图13-1-1所示,t1时刻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x轴负方向。

[试一试]

1.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如图13-1-2所示,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的时间段是( )

图13-1-2

A.0~0.3 s

B.0.3~0.6 s

C.0.6~0.9 s

D.0.9~1.2 s

解析:选BD 质点做简谐运动时加速度方向与回复力方向相同,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是指向平衡位置;位移增加时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同,位移减小时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

[想一想]

蜘蛛虽有8只眼睛,但视力很差,完全靠感觉来捕食和生活,它的腿能敏捷地感觉到丝网的振动,当丝网的振动频率为f=200 Hz左右时,网的振幅最大。对于落在网上的昆虫,当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多少时,蜘蛛能立即感知到它。

提示:200 Hz

[记一记]

1.受迫振动

(1)概念:系统在周期性的外力(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2)振动特征: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2.共振

(1)概念: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的现象。

(2)共振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

(3)特征:共振时振幅最大。

(4)共振曲线:如图13-1-3所示。

图13-1-3

[试一试]

2.某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0,在周期性驱动力的作用下做受迫振动,驱动力的频率为f。若驱动力的振幅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f<f0时,该振动系统的振幅随f增大而减小

B.当f>f0时,该振动系统的振幅随f减小而增大

C.该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f0

D.该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f

解析:选BD 受迫振动的频率总等于驱动力的频率,D正确;驱动力的频率越接近固有频率,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B正确。

[想一想]

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由哪些力来提供?摆球在平衡位置时所受合外力和回复力是否为零?

提示: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是由重力沿轨迹切线方向的分力提供的。

摆球在平衡位置时所受合外力等于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不为零,而回复力恰好等于零。

[记一记]

(1)单摆的振动可视为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小于10°。

(2)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T=2πl

g

。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或频率)跟振幅

及摆球质量无关,摆长l指悬点到摆球重心的距离,g为单摆所在处的重力加速率。

(3)秒摆的周期为2 s,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可算得秒摆的摆长约为1 m。

[试一试]

3.发生下述哪一种情况时,单摆周期会增大( )

A.增大摆球质量B.缩短摆长

C.减小单摆振幅D.将单摆由山下移到山顶

解析:选D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

g

可知,g减小时周期会变大,正确选项为D。

简谐运动的五个特征

1.动力学特征

F=-kx,“-”表示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k是比例系数,不一定是弹簧的劲

度系数。

2.运动学特征

简谐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而方向相反,为变加速运动,远离平衡位置时,x 、F 、a 、E p 均增大,v 、E k 均减小,靠近平衡位置时则相反。

3.运动的周期性特征

相隔T 或nT 的两个时刻振子处于同一位置且振动状态相同。 4.对称性特征 (1)相隔T 2

2n +1 T

2

(n 为正整数)的两个时刻,振子位置关于平衡位置对称,位移、

速度、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如图13-1-4所示,振子经过关于平衡位置O 对称的两点P 、P ′(OP =OP ′)时,速度的大小、动能、势能相等,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

图13-1-4

(3)振子由P 到O 所用时间等于由O 到P ′所用时间,即t PO =t OP ′

(4)振子往复过程中通过同一段路程(如OP 段)所用时间相等,即t OP =t PO 。 5.能量特征

振动的能量包括动能E k 和势能E p ,简谐运动过程中,系统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例1] 一简谐振子沿x 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t =0时刻振子的位移x =-0.1 m ;t =4

3

s 时刻x =0.1 m ;t =4 s 时刻x =0.1 m 。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为( )

A .0.1 m ,8

3 s

B .0.1 m,8 s

C .0.2 m ,8

3 s

D .0.2 m,8 s

[审题指导]

(1)简谐振子运动的对称性和周期性;

(2)当两时刻振子的位移相同,则两时刻的差可能为周期的整数倍,也可能不是周期的整数倍。

[解析] 若振子的振幅为0.1 m ,43(s)=(n +12)T ,则周期最大值为83 s ,A 项正确,B 项

错;若振子的振幅为0.2 m ,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当振子由x =-0.1 m 处运动到负向最大位移处再反向运动到x =0.1 m 处,再经n 个周期时所用时间为43 s ,则(12+n )T =4

3

(s),

所以周期的最大值为8

3 s ,且t =

4 s 时刻 x =0.1 m ,故C 项正确;当振子由x =-0.1 m 经

平衡位置运动到x =0.1 m 处,再经n 个周期时所用时间为43 s ,则(16+n )T =4

3(s),所以此时

周期的最大值为8 s ,且t =4 s 时,x =0.1 m ,故D 项正确。

[答案] ACD

1.图象特征

(1)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是正弦曲线还是余弦曲线取决于质点初始时刻的位置。

图13-1-5

(2)图象反映的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随时间的增加而延伸,图象不代表质点运动的轨迹。

(3)任一时刻图线上过该点切线的斜率数值表示该时刻振子的速度大小。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正时沿x 轴正方向,负时沿x 轴负方向。

2.图象信息

(1)由图象可以看出质点振动的振幅、周期。 (2)可以确定某时刻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3)可以确定某时刻质点的回复力、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

①回复力和加速度的方向:因回复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故回复力和加速度的方向在图象上总是指向t 轴。

②速度的方向:速度的方向可以通过下一时刻位移的变化来判定,若下一时刻位移增加,速度方向就是远离t 轴;若下一时刻位移减小,速度方向就是指向t 轴。

[例2] (2012·北京高考)一个弹簧振子沿x 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 为x 轴坐标原点。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四分之一周期,振子具有沿x 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能正确反映振子位移x 与时间t 关系的图象是( )

图13-1-6

[解析] 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由回复力公式F =-kx ,结合牛顿第二定律F =ma 可知,经四分之一的周期有沿x 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则其位移为负的最大值。t =0时刻振子应

该自平衡位置向x 轴负向运动,故选项A 正确。

[答案] A

[例3] 为k 。设地球的半径为R 。假定地球的密度均匀。已知质量均匀分布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求矿井的深度d 。

[审题指导] 第一步:抓关键点

第二步:找突破口

重力加速度是联系单摆的振动周期和地球对物体引力的桥梁。 [解析] 单摆在地面处的摆动周期

T =2π

L g ,又由在地面处mg =G Mm R

2。 其中M =ρ·43

πR 3

在某矿井底部摆动周期T ′=2π

L g ′

, 又由mg ′=G M ′m

R -d

2。

其中M ′=ρ·43

π(R -d )3

T =kT ′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d =(1-k 2

)R [答案] (1-k 2

)R

(1)在地球表面上方,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增大而减小。

(2)在地球表面下方,重力加速度也随深度增大而减小,但所遵从的规律不同。

[随堂巩固落实]

1.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做简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子在平衡位置,动能最大,势能最小

B.振子在最大位移处,势能最大,动能最小

C.振子在向平衡位置振动时,由于振子振幅减小,故总机械能减小

D.在任意时刻,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解析:选ABD 振子在平衡位置两侧往复振动,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动能为零,此时弹簧的形变最大,势能最大,所以B正确;在任意时刻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D正确;到平衡位置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势能最小,所以A正确;根据振幅的大小与振子的位置无关,所以选项C错误。

2.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13-1-7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3-1-7

A.质点振动频率是4 Hz

B.在10 s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 cm

C.第4 s末质点的速度为零

D.在t=1 s和t=3 s两时刻,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解析:选B 由振动图象可知,质点振动的周期是4 s,频率为0.25 Hz,故A错误;振幅为2 cm。一个周期质点经过的路程为4A,10 s为2.5个周期,经过的路程为2.5×4A=10A =20 cm,B正确;4 s末质点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故C错误;在t=1 s和t=3 s两时刻,质点分别在正最大位移和负最大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

3.(2012·银川模拟)在飞机的发展史中有一个阶段,飞机上天后不久,飞机的机翼很快就抖动起来,而且越抖越厉害,后来人们经过了艰苦的探索,利用在飞机机翼前缘处装置一个配重杆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在飞机机翼前装置配重杆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大飞机的惯性B.使机体更加平衡

C.使机翼更加牢固D.改变机翼的固有频率

解析:选D 当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较大,因此要减弱机翼的振动,必须改变机翼的固有频率,选D。

4.(2013·青岛模拟)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13-1-8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13-1-8

A .在第5秒末,振子的速度最大且沿+x 方向

B .在第5秒末,振子的位移最大且沿+x 方向

C .在第5秒末,振子的加速度最大且沿-x 方向

D .在0到5秒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10 cm

解析:选A 由题图可知第5秒末时,振子处于正的最大位移处,此时有负方向的最大加速度,速度为零,故B 、C 正确,A 不正确;在0到5 s 内,振子经过5

4个全振动,路程为

5A =10 cm ,故D 正确。

5.(2012·浙江宁波八校联考)用沙摆可以粗略地描绘简谐运动图象。如图13-1-9所示,木板在水平面内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沙摆在竖直平面内做简谐运动,则沙摆中漏下的细沙在木板上形成振动图线。现只给一把刻度尺,要求测出木板的速度(漏斗大小忽略不计),则:

图13-1-9

(1)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和________(用文字和相应字母表示)。 (2)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用测出的量表示木板速度的表达式为v =________。 解析:设单摆的周期为T ,则v =x T ,而T =2π L g ,联立得,v =x 2π g L

。 答案:(1)摆长L AC 之间的距离x (2)x

g L

[课时跟踪检测]

高考常考题型:选择题+计算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表记录了某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频率变化的关系,若该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f 固,则( )

A .f 固=60 Hz

B .60 Hz <f 固<70 Hz

C .50 Hz <f 固<60 Hz

D .以上三个都不对

解析:选C 从如图所示的共振曲线,可判断出f

驱与f 固相差越大,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小;f 驱与f 固越接近,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并从中看出f 驱越接近f 固,振幅的变化越慢。比较各组数据知f 驱在50~60 Hz 范围内时,振幅变化最小,因此,50 Hz <f 固<60 Hz ,即C 正确。

2.一个在y 方向上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下列关于图2(1)~(4)的判断正确的是(选项中v 、F 、a 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受到的回复力和加速度)( )

图1

图2

A .图(1)可作为该物体的v -t 图象

B .图(2)可作为该物体的F -t 图象

C .图(3)可作为该物体的F -t 图象

D .图(4)可作为该物体的a -t 图象

解析:选C 因为F =-kx ,a =-kx m

,故图(3)可作为F -t 、a -t 图象;而v 随x 增大而减小,故v -t 图象应为图(2)。

3.摆长为L 的单摆做简谐运动,若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取t =0),当运动至t =3π2

L g

时,摆球具有负向最大速度,则单摆的振动图象为下图中的( )

图3

解析:选D t =3π

2

L g 为3

4

T ,说明此时摆球在平衡位置,且具有负向最大速度,故选项D 正确。

4.如图4所示,物体A 和B 用轻绳相连,挂在轻弹簧下静止不动,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当连接A 、B 的绳突然断开后,物体A 将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则A 振动的振幅为( )

图4

A.Mg k

B.

mg k

C.

M +m g

k

D. M +m g 2k

解析:选A 在物体A 振动的平衡位置处,弹簧弹力和A 物体重力相等。物体B 将A 拉至平衡位置以下最大位移Δx =Mg k 处,故物体A 振动的振幅为Mg k

,A 正确。

5.如图5所示是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由此图象可得,该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公式是

( )

图5

A .x =2sin(2.5πt +π

2)

B .x =2sin(2.5πt -π

2)

C .x =2sin(2.5πt -π

2)

D .x =2sin 2.5πt

解析:选D 由图象可知:A =2 cm ,ω=2πT =2π

0.8=2.5π,φ=0。所以x =2sin2.5πt ,

D 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6.(2012·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如图6所示。曲轴上挂一个弹簧振子,转动摇把,曲轴可带动弹簧振子上下振动。开始时不转动摇把,让振子自由振动,测得其频率为2 Hz 。现匀速转动摇把,转速为240 r/min 。则( )

图6

A .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周期是0.5 s

B .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频率是4 Hz

C .当转速增大时,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

D .当转速减小时,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

解析:选BD 现匀速转动摇把,转速为240 r/min ,驱动力频率为4 Hz ,周期是0.25 s 。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周期是0.25 s ,振动频率是4 Hz ,选项A 错误B 正确;当转速减小时,驱动力频率减小,接近固有频率2 Hz ,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选项C 错误D 正确。

7.(2012·北京西城期末)如图7所示,长度为l 的轻绳上端固定在O 点,下端系一小球(小球可以看成质点)。在O 点正下方,距O 点3l

4处的P 点固定一颗小钉子。现将小球拉到点A

处,轻绳被拉直,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点B 是小球运动的最低位置,点C (图中未标出)是小球能够到达的左方最高位置。已知点A 与点B 之间的高度差为h ,h ?L 。A 、B 、P 、O 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 .点C 与点

B 高度差小于h B .点

C 与点B 高度差等于h C .小球摆动的周期等于3π

2

l g D .小球摆动的周期等于3π

4

l g

解析:选BC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点C 与点B 高度差等于h ,选项A 错误,B 正确;

由单摆周期公式可知,小球摆动的周期等于πl

g

+π 14

l g =3π2 l

g

,选项D 错误,C 正确。

8.(2012·山西太原期末)某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x =A sin ωt ,振动图象如图8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8

A .弹簧在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长度相同

B .简谐运动的圆频率是π

4 rad/s

C .第3 s 末振子的位移大小为

22

A D .从第3 s 末到第5 s 末,振子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解析:选ABC 由振动图象可知,弹簧在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位移相同,弹簧长度相同,选项A 正确;由振动图象可知,振动周期为8 s ,简谐运动的圆频率是ω=2πT =π

4 rad/s ,

选项B 正确;第3 s 末振子的位移大小为x =A sin ωt =A sin(π4·3)=2

2A ,选项C 正确;

从第3 s 末到第5 s 末,振子的速度方向不发生变化,选项D 错误

三、计算题

9.一物体沿x 轴做简谐运动,振幅为8 cm ,频率为0.5 Hz ,在t =0时,位移是4 cm ,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试写出用正弦函数表示振动方程并画出相应的振动图象。

解析:简谐运动振动方程的一般表示式为

x =A sin(ωt +φ0),

根据题给条件有:A =0.08 m ,ω=2πf =π, 所以x =0.08 sin(πt +φ0)m ,

将t =0时x 0=0.04 m 代入得0.04=0.08sin φ0, 解得初相φ0=π6或φ0=5

6

π,

因为t =0时,速度方向沿x 轴负方向,即位移在减小, 所以取φ0=5

6π,

所求的振动方程为

x =0.08sin(πt +56

π)m ,

对应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

答案:x =0.08sin(πt +5

6

π)m 图象见解析

10.弹簧振子以O 点为平衡位置,在B 、C 两点间做简谐运动,在t =0时刻,振子从O 、

B 间的P 点以速度v 向B 点运动;在t =0.2 s 时,振子速度第一次变为-v ;在t =0.5 s

时,振子速度第二次变为-v 。

(1)求弹簧振子振动周期T 。

(2)若B 、C 之间的距离为25 cm ,求振子在4.0 s 内通过的路程。

(3)若B 、C 之间的距离为25 cm 。从振子处在平衡位置且向正方向振动开始计时,写出弹簧振子位移表达式,并画出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

解析:(1)弹簧振子简谐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对称性可得:T =0.5×2 s=1.0 s

(2)若B 、C 之间距离为25 cm , 则振幅A =1

2×25 cm=12.5 cm

振子4.0 s 内通过的路程

s =4×4×12.5 cm=200 cm

(3)根据x =A sin ωt ,A =12.5 cm ,ω=2π

T

=2π。

得x =12.5 sin 2πt cm 。 振动图象为

答案:(1)1.0 s (2)200 cm (3)x =12.5sin 2πt cm 图象见解析

第2单元机_械_波

[记一记]

1.机械波的产生条件 (1)振源; (2)介质。 2.机械波的分类

机械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前者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后者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3.机械波的传播

(1)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机械波的传播是匀速的。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之间满足公式:

v =λf =λ

T

(2)介质质点的运动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是变加速运动,介质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3)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4)机械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而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 [试一试]

1.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振动是波的成因,波是振动的传播

B .振动是单个质点呈现的运动现象,波是许多质点联合起来呈现的运动现象

C .波的传播速度就是质点振动的速度

D .波源停止振动时,波立即停止传播

解析:选AB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是有波源和介质。由于介质中的质点依次带动由近及远传播而形成波,所以选项A 和B 正确。

波的传播速度是波形由波源向外伸展的速度,在均匀介质中其速度大小不变;而质点振动的速度和方向都随时间周期性地发生变化。选项C 错误。

波源一旦将振动传给了介质,振动就会在介质中向远处传播;当波源停止振动时,介质仍然继续传播波源振动的运动形式,不会随波源停止振动而停止传播,即波不会停止传播。选项D 错误。

[记一记] 1.坐标轴

x 轴:各质点平衡位置的连线。

y 轴:沿质点振动方向,表示质点的位移。

2.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

表示介质中各质点在某一时刻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 3.波的图象的形状

简谐波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如图13-2-1所示。

图13-2-1

[试一试]

2.如图13-2-2是一列简谐波的图象,那么这列波的波长为________,各质点的振幅为________,x =1.0 m 处的质点此时刻的位移是________。

图13-2-2

解析:由图中可直接读出其波长为λ=6.0 m ,各质点的振幅都一样,均为10.0 cm 。根据图象的几何特征,可写出它的数学表达式为y =10sin ? ????π3·x ,当x =1.0 m 时,y =10sin

π3=10×

3

2

=5 3 cm 。 答案:6.0 m 10.0 cm 5 3 cm

[想一想]

如图13-2-3所示为声波干涉演示仪的原理图。两个U 形管A 和B 套在一起,A 管两侧各有一小孔。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被分成两列波。当声波分别通过A 、B 传播到右侧小孔时,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如何变化?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如何变化?

图13-2-3

提示:由同一波源分成的两列波频率相同,符合两列机械波干涉的条件。当两列波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振动减弱;当路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振动加强。

[记一记]

(1)一切波都能发生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其中衍射、干涉是波特有的性质。 ①衍射: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 ②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在稳定的干涉区域内,振动加强点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点始终减弱。

波峰和波峰叠加得到振动加强点,波谷和波谷叠加也得到振动加强点,波峰和波谷叠加得到振动减弱点。

(2)多普勒效应:

波源相对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观察到的频率高于或低于波的实际频率的现象。

[试一试]

3.关于两列波的稳定干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意两列波都能产生稳定干涉现象

B.发生稳定干涉现象的两列波,它们的频率一定相同

C.在振动减弱的区域,各质点都处于波谷

D.在振动加强的区域,质点的位移总是很大

解析:选B 两列波叠加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故A 错,B正确;在振动减弱的区域里,只是两列波引起质点振动始终是减弱的,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如果两列波的振幅相同,质点振动的振幅就为零,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在振动加强的区域里,两列波引起质点振动始终是加强的,质点振动得最剧烈,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但这些点始终是振动着的,因而有时质点的位移等于零,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

(1)

(2)波传到任意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3)介质中每个质点做的都是受迫振动,所以任一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和波源相同。因此可以断定: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由于介质的情况不同,它的波长和波速可以改变,但频率和周期都不会改变。

(4)振源经过一个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以有v=λ

=λf。

T

(5)质点振动nT(波传播nλ)时,波形不变。

(6)相隔波长整数倍的两质点,振动状态总相同,相隔半波长奇数倍的两质点,振动状态总相反。

[例1] (2012·浙江高考)用手握住较长软绳的一端连续上下抖动,形成一列简谐横波。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13-2-4所示。绳上a、b两质点均处于波峰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3-2-4

A.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B.a、b两点振动开始时刻相差半个周期

C.b点完成全振动次数比a点多一次

D.b点完成全振动次数比a点少一次

[解析] 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选项A错误;a、b两点振动开始时刻相差一个周期,选项B错误;波动先传播到a点,b点完成全振动次数比a点少一次,选项C错误D 正确。

[答案] D

(1)周期性:

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

②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

(2)双向性:

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

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

如:a.质点达到最大位移处,则有正向和负向最大位移两种可能。

b.质点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则起振方向有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两种可能。

c.只告诉波速不指明波的传播方向,应考虑沿两个方向传播的可能,即沿x轴正方向或沿x轴负方向传播。

d.只给出两时刻的波形,则有多次重复出现的可能。

解决此类问题时,往往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找到一个周期内满足条件的特例,在此基础上,如知时间关系,则加nT;如知空间关系,则加nλ。

(3)波形的隐含性形成多解:

在波动问题中,往往只给出完整波形的一部分,或给出几个特殊点,而其余信息均处于隐含状态。这样,波形就有多种情况,形成波动问题的多解性。

[例2] (2013·南昌模拟)如图13-2-5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虚线是这列波在t2=0.5 s时刻的波形,这列波的周期T符合:3T<t2-t1<4T,问:

图13-2-5

(1)若波速向右,波速多大?

(2)若波速向左,波速多大?

(3)若波速大小为74 m/s,波速方向如何?

[解析] (1)波向右传播时,传播距离Δx满足

Δx =k λ+38λ(k =0,1,2,3…),由Δt =Δx

v 知

传播时间满足Δt =kT +3

8T (k =0,1,2,3…)

由于3T <t 2-t 1<4T 因此k 取3,故Δt =3T +3

8T

由波形图知λ=8 m ,波速v =λ

T

解得v =54 m/s

(2)波向左传播时,传播距离Δx 满足 Δx =k λ+5

8

λ(k =0,1,2,3,…)

传播时间满足Δt =kT +5

8T (k =0,1,2,3…)

由3T <t 2-t 1<4T 可知k 取3 故Δt =3T +58T ,波速v =λ

T

解得v =58 m/s

(3)波速大小为74 m/s 时,波在Δt 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为Δx =v Δt =74×0.5 m=37 m =(4λ+5) m

所以波向左传播

[答案] (1)54 m/s (2)58 m/s (3)波向左传播

求解波的多解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根据初末两时刻的波形图确定传播距离与波长的关系通式。 (2)根据题设条件判断是唯一解还是多解。 (3)根据波速公式v =Δx Δt 或v =λ

T

=λf 求波速。

1.

已知质点振动方向可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或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和某时刻的图象可判断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常用的方法如下:

2016年高考物理(全国卷Ⅱ)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 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 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 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 15.如图,P为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P为圆心的两个圆。带电粒子Q在P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为轨迹上的三个点。若Q仅受P的电场力作用,其在a、b、c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a b、a c,速度大小分别为v a、v b、v c,则 A. a a>a b>a c,v a>v c>v b B.a a>a b>a c,v b>v c> v a C. a b>a c>a a,v b>v c> v a D.a b>a c>a a,v a>v c>v b

16.小球P 和Q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 球的质量大于Q 球的质量,悬挂P 球的绳比悬挂Q 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 A.P 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 球的速度 B.P 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 球的动能 C.P 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 球所受绳的拉力 D.P 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 球的向心加速度 17.阻值相等的四个电阻、电容器C 及电池E (内阻可忽略)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 断开且电流稳定时,C 所带的电荷量为Q1,;闭合开关S ,电流再次稳定后,C 所带的电荷量为Q2。Q1与Q2的比值为 A. 25 B. 12 C. 35 D.23 18.一圆筒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筒的轴平行,筒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图中直径MN 的两端分别开有小孔,筒绕其中心轴以角速度ω顺时针转动。在该截面内,一带电粒子从小孔M 射入筒内,射入时的运动方向与MN 成30°角。当筒转过90°时,该粒子恰好从小孔N 飞出圆筒。不计重力。若粒子在筒内未与筒壁发生碰撞,则带电粒子的比荷为 A .3 B ω B .2B ω C .B ω D .2B ω 19.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质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A.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 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 C.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 D.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20.法拉第圆盘发电机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铜圆盘安装在竖直的铜轴上,两铜片P 、Q 分别于圆盘的边缘和铜轴接触,关于流过电阻R 的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8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 物理学史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卷上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实验题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分值在6分以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偏难怪的,毕竟这不是考纲里的重点。复习建议:以现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为主,稍加了解就可以。现总结如下:1、伽利略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 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5、爱因斯坦 (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提出质能方程2 E ,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MC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 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 8、奥斯特 发现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是这样的,实际不是有一定历史原因,以教材为主!)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这个也比较冷门)。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 (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 16、普朗克 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即量子理论

电磁波和相对论

电磁波和相对论 1.一艘太空飞船静止时的长度为30 m ,他以0.6c (c 为光速)的速度沿长度方向飞行越过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船上的观测者测得该飞船的长度小于30 m B .地球上的观测者测得该飞船的长度小于30 m C .飞船上的观测者测得地球上发来的光信号速度小于c D .地球上的观测者测得飞船上发来的光信号速度小于c 答案 B 解析 飞船上的观测者测得飞船的长度不变,仍为30 m ,由l =l 01-(v c )2

2014年高考上海卷物理试题 全解全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理科综合(上海卷) 物理试题解析 1.下列电磁波中,波长最长的是 (A)无线电波 (B)红外线 (C)紫外线 (D)γ射线 1.【答案】A 【考点】电磁波谱 【解析】题中电磁波按照波长由长到短的顺序,依次是: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γ射线,故选A 。 2.核反应方程X C He Be 12 64 29 4+→+中的X 表示 (A)质子 (B)电子 (C)光子 (D)中子 2.【答案】D 【考点】核反应 【解析】核反应同时遵循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根据质量数守恒,可知X 的质量数是1,电荷数是0,所以该粒子是中子,D 项正确。 3.不能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3.【答案】B 【考点】α散射实验、核式结构模型 【解析】卢瑟福通过α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粒子发生了偏转,少数发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反向运动,说明原子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核内;且和α粒子具有斥力,所以正电荷集中在核内;因为只有极少数反向运动,说明原子核很小;并不能说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 项正确。 4.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 (A)引力增加,斥力减小 (B)引力增加,斥力增加 (C)引力减小,斥力减小 (D)引力减小.斥力增加 4.【答案】C 【考点】分子动理论 【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斥力和引力均变小,只是斥力变化的更快一些,C 项正确。 5.链式反应中,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 (A)质子(B)中子(C)β粒子(D)α粒子 5.【答案】B 【考点】核反应、裂变

2018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

2018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 关于这篇2013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好好感受,勤于思考,多读多练,从中吸取精华。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电磁波与机械波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都是横波(B)都能传输能量 (C)都能在真空中传播(D)都具有恒定的波速 2.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时,产生了光电效应,这时 (A)锌板带负电(B)有正离子从锌板逸出 (C)有电子从锌板逸出(D)锌板会吸附空气中的正离子 3.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

(A)传播速度不同(B)强度不同(C)振动方向不同(D)频率不同 4.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当它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可能不同的物理量是 (A)位移(B)速度(C)加速度(D)回复力 5.液体与固体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A)都具有确定的形状(B)体积都不易被压缩 (C)物质分子的位置都确定(D)物质分子都在固定位置附近振动 6.秋千的吊绳有些磨损。在摆动过程中,吊绳最容易断裂的时候是秋千 (A)在下摆过程中(B)在上摆过程中 (C)摆到最高点时(D)摆到最低点时

7.在一个原子核衰变为一个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衰变的次数为 (A)6次(B)10次(C)22次(D)32次 8.如图,质量mAm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 的受力示意图是 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9.小行星绕恒星运动,恒星均匀地向四周辐射能量,质量缓慢减小,可认为小行星在绕恒星运动一周的过程中近似做圆周运动。则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小行星运动的 (A)半径变大(B)速率变大(C)角速度变大(D)加速度变大 10.两异种点电荷电场中的部分等势面如图所示,已知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若位于a、b处点电荷的电荷量大小分别为qa和qb,则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物理含详细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 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A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B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C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D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2、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倍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A 、11 B 、12 C 、121 D 、144 3、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12R R 、和3R 的阻值分别是31ΩΩ、和4Ω,○A 为理想交流电 流表,U 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当S 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 。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A 、2 B 、3 C 、4 D 、5 4、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A 、1h B 、4h C 、8h D 、16h 5、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A 、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 、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完整版)人教版物理学史归纳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作用力即合外力;F=ma)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F=kx);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的,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轨道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1、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电磁学:(选修3-1、3-2)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2、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3、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4、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5、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或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

专题十六 电磁波 相对论 高考真题集锦

专题十六 电磁波 相对论 12.(2013·高考江苏卷)(2)如图所示,两艘飞船A 、B 沿同一直线同向飞行,相对地面的速度均为v (v 接近光速c ).地面上测得它们相距为L ,则A 测得两飞船间的距离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L .当B 向A 发出一光信号,A 测得该信号的速度为________. 解析:(2)根据长度的相对性得L =L 0 1-????v c 2 所以A 测得两飞船间的距离L 0=L 1-??? ?v c 2 >L . 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光信号的速度为光速c . 答案:(2)大于 c (或光速) 14.(2013·高考浙江卷)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 .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 C .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 超”中的超声波传播速度相同 D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和医院“CT”中的X 射线波长相同 解析:选B.声波、电磁波都能传递能量和信息,A 项错误;在手机通话过程中,既涉及电磁波又涉及声波,B 项正确;可见光属于电磁波,B 超中的超声波是声波,波速不同,C 项错误;红外线波长较X 射线波长长,故D 项错误. 1.(2013·高考四川卷)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B .电场随时间变化时一定产生电磁波 C .做变速运动的电荷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D .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解析:选C.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空气以及其他介质都能传播电磁波,选项A 错误;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只有不均匀变化的电场或不均匀变化的磁场才能产生电磁波,选项B 错误;做变速运动的电荷会产生变化的电场,故选项C 正确;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D 错误.

2014年高考真题——物理(上海卷)Word版含答案

物理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下列电磁波中,波长最长的是 (A )无线电波(B )红外线(C )紫外线(D )γ射线 2.核反应方程式9 4Be+42He →126C+X 中的X 表示 (A )质子 (B )电子 (C )光子 (D )中子 3.不能.. 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 )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D )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4.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 (A )引力增加,斥力减小(B )引力增加,斥力增加 (C )引力减小,斥力减小(D )引力减小,斥力增加 5.链式反应中,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 (A )质子 (B )中子(C ) β粒子 (D )α粒子 6.在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 的是 (A )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 (B )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 (C )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D )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7.质点做简谐运动,其t x -关系如图,以x 轴正向为速度υ的正方向,该质点的t -υ关系 是 8.在离地高h 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她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υ,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A )g υ2(B )g υ(C )υh 2(D )υh 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9.如图,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 端与水平面相切,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 的作用下,缓慢地由A 向B 运动,F 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N .在运动过程中 (A )F 增大,N 减小(B )F 减小,N 减小(C )F 增大,N 增大(D )F 减小,N 增大 10.如图,竖直放置、开口向下的试管内用水银封闭一段气体,若试管自由下落,管内气体

2016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6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内部存在()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 2.(2分)一束单色光由空气进入水中,则该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时()A.速度相同,波长相同B.速度不同,波长相同 C.速度相同,频率相同D.速度不同,频率相同 3.(2分)各种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波按频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γ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B.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 C.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γ射线 D.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γ射线 4.(2分)如图,顶端固定着小球的直杆固定在小车上,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沿图中的() A.OA方向 B.OB方向 C.OC方向 D.OD方向 5.(2分)磁铁在线圈中心上方开始运动时,线圈中产生如图方向的感应电流,则磁铁() A.向上运动B.向下运动C.向左运动D.向右运动 6.(2分)放射性元素A经过2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后生成一新元素B,则元素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较元素A的位置向前移动了() A.1位 B.2位 C.3位 D.4位

7.(2分)在今年上海的某活动中引入了全国首个户外风洞飞行体验装置,体验者在风力作用下漂浮在半空.若减小风力,体验者在加速下落过程中()A.失重且机械能增加B.失重且机械能减少 C.超重且机械能增加D.超重且机械能减少 8.(2分)如图,一束电子沿z轴正向流动,则在图中y轴上A点的磁场方向是() A.+x方向B.﹣x方向C.+y方向D.﹣y方向 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9.(3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出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则()A.中间条纹间距较两侧更宽 B.不同色光形成的条纹完全重合 C.双缝间距离越大条纹间距离也越大 D.遮住一条缝后屏上仍有明暗相间的条纹 10.(3分)研究放射性元素射线性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两块平行放置的金属板A、B分别于电源的两极a、b连接,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从其上方小孔向外射出.则() A.a为电源正极,到达A板的为α射线 B.a为电源正极,到达A板的为β射线

2016高考全国卷理综试卷(物理部分及详解)

2016年高考理综试卷 一、选择题 1.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2.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倍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A.11 B.12 C.121 D.144 3.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别为3Ω、1Ω和4Ω,○A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A.2 B.3 C.4 D.5 4.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A.1h B.4h C.8h D.16h 5.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6.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物理学史6.3 狭义相对论被人们接受的经过

6.3狭义相对论被人们接受的经过 由于人们的思想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一时难于接受崭新的时空观,爱因斯坦的论文发表后,相当一段时间受到冷遇,被人们怀疑甚至遭到反对。在法国,直到1910年几乎没有人提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实用主义盛行的美国,最初十几年中也没有得到认真对待。迈克耳孙至死(1931年)还念念不忘“可爱的以太”,认为相对论是一个怪物。英国也不例外,在人们的头脑里以太的观念太深了,相对论彻底否定以太的必要性,被人们看成是不可思议的事。当时甚至掀起了一场“保卫以太”的运动。J.J.汤姆生在1909年宣称:“以太并不是思辨哲学家异想天开的创造,对我们来说,就象我们呼吸空气一样不可缺少”①。1911年美国科学协会主席马吉(M.F.Magie)说:“我相信,现在没有任何一个活着的人真的会断言,他能够想象出时间是速度的函数。”被爱因斯坦誉为相对论先驱的马赫,竟声明自己与相对论没有关系,“不承认相对论”。有一位科学史家叫惠特克(S.E.Whittaker)在写相对论的历史时,竟把相对论的创始人归于彭加勒和洛仑兹,认为爱因斯坦只是对彭加勒和洛仑兹的相对论加了一些补充。 爱因斯坦是1922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不过不是由于他建立了相对论,而是“为了他的理论物理学研究,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诺贝尔物理奖委员会主席奥利维亚(Aurivillus)为此专门写信给爱因斯坦,指明他获奖的原因不是基于相对论,并在授奖典礼上解释说:因为有些结论目前还正在经受严格的验证。 普朗克和闵可夫斯基(H.Minkowski)可以说是支持相对论的代表。正是普朗克,当时作为《物理学年鉴》的主编,认识到爱因斯坦所投论文的价值,及时地予以发表。所以人们常说,普朗克有两大发现,一是发现了作用量子,二是发现了爱因斯坦。他的学生劳厄在1911年就致力于宣传相对论,大概也是受了他的影响。闵可夫斯基本是爱因斯坦的老师,1908年发表《空间与时间》一文,把空时-时间合并成四维空间,重新处理了相对论的基本方程,把洛仑兹变换看成是空间-时间四维坐标的变换。这样就可以使相对论的规律以更加简洁的形式表达出来。 关于狭义相对论受人们怀疑和反对的情况,可以举电磁质量的实验检验来作些说明(注)。狭义相对论有一重要结果,就是预言电子质量会随运动速度增长。从经典电磁理论出发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因为运动电荷会产生磁场,电磁场的能量增大,相当于质量也增大。经典电磁理论家阿伯拉罕(M.Abraham)假设电子是一个有确定半径的钢性带电小球,它在运动中产生的磁场引起电磁质量,由此推出了电子的质量公式。1901年,实验物理学家考夫曼用β射线的高速电子流进行实验,证实电子的质量确实是随速度变化的。洛仑兹到1904年则根据收缩假说也推出了电子质量公式。后来证明洛仑兹公式与狭义相对论的结果一致。1906年,考夫曼宣布,他的量度结果证实了阿伯拉罕的理论公式,而“与洛仑兹-爱因斯坦的基本假定不相容”。这件事一度竟成了否定相对论的重要依

光学 电磁波 相对论 练习题

光学 电磁波 相对论 练习题 1.两束单色光A 、B 的波长分别为A λ、B λ,且A λ>B λ,则______(选填“A”或“B”)在水中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较大.用同一装置进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时,可以观察到______(选填“A”或“B”)产生的条纹间距较大. 【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 【答案】 A A 2.如图,某同学在一张水平放置的白纸上画了一个小标记“·”(图中O 点),然后用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 ABC 的三棱镜压在这个标记上,小标记位于AC 边上。D 位于AB 边上,过D 点做AC 边的垂线交AC 于F 。该 同学在D 点正上方向下顺着直线DF 的方向观察。恰好可以看到小标记的像;过O 点做AB 边的垂线交直线 DF 于E ;DE =2 cm ,EF =1 cm 。求三棱镜的折射率。(不考虑光线在三棱镜中的反射) 【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I 卷)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折射定律、光在三棱镜中传播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析过D 点作AB 边的发现 ,连接OD ,则 为O 点发出的光纤在D 点的入射角;设该光线在D 点的折射角为β,如图所示。根据折射定律有 考点定位】光的折射,全反射,几何光学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光的折射、全反射、光电效应方程、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横波和纵波的概念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通过光路图判断出两种光的折射率的关系,并能熟练利用几何关系。 4.【2017·新课标Ⅱ卷】(10分)一直桶状容器的高为2l ,底面是边长为l 的正方形;容器内装满某种透明液体,过容器中心轴DD ′、垂直于左右两侧面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容器右侧内壁涂有反光材料,其他内壁涂有吸光材料。在剖面的左下角处有一点光源,已知由液体上表面的D 点射出的两束光线相互垂直,

2014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详细解析

2014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详细解析

2014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电磁波中,波长最长的是( ) (A ) 无线电波 (B ) 红外线 (C ) 紫外线 (D ) γ射线 2.核反应方程 9412426Be He C+X +→中的X 表示 ( ) (A )质子 (B )电子 (C ) 光子 (D ) 中子 3.不能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 结论是( ) (A )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B )原子核是有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D )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4.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 距增加时,分子间的( ) (A )引力增加,斥力减小 (B ) 引力增加,斥力增加 (C )引力减小,斥力减小 (D ) 引力减小,斥力增加 5.链式反应中,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以使裂

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 (A)质子(B)中子(C)β粒子(D)α粒子 6.在光电效应的实验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的是() (A)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B)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 (C)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D)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7.质点做简谐运动,其x t-关系如图以x轴正向为速度v的正方向,该质点的v t-关系是() 第7题图(A)(B) (C)(D) 8.在离地高为h处,沿竖直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A)2v g (B)v g (C)2h v (D)

关系是( ) (A ) (B ) (C ) (D ) 12.如图,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 面积为S 的矩形刚性导线框abcd 可绕ad 边的固 定' oo 转动,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在线框中通以电流强度为I 的稳恒电流,并使线框与竖直平 面成θ角,此时bc 边受到相对于' oo 轴的安培力力矩大小为( ) (A )sin ISB θ (B )cos ISB θ (C )sin ISB θ (D )cos ISB θ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带有一白点的黑色圆盘,可绕过其中心、垂直于盘面的轴匀速转动,每秒沿顺时 针方向旋转30圈在暗室中用每秒闪光31次的频

物理学史总结

物理学史总结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6、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7、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8、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9、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0、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11、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二、电磁学 12、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3、16世纪末,英国人吉伯第一个研究了摩擦是物体带电的现象。 18世纪中叶,美国人富兰克林提出了正、负电荷的概念。 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4、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5、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16、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7、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专题14光电磁波相对论

专题14 光电磁波相对论 (2012 浙江)20、为了测量储罐中不导电液体的高度,将与储罐外面壳绝缘的两块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C置于储罐中,电容器可通过开关S与线圈L或电源相连,如图所示。当开关从a拨到b时,由L与C构成的回路中产生周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振荡电流。当罐中的液面上升时 A.电容器的电容减小 B. 电容器的电容增大 C. LC回路的振荡频率减小 D. LC回路的振荡频率增大 20【答案】BC 【考点】电容器

【解析】根据平行板电容的电容公式 4S C kd επ= ,知道液面上升,则板间的平均电介质ε 增大,得C 增大,B 项对;LC 振荡电路周期 ,在C 增大时,T 增大,所 以频率减小,C 项对。 (2012新课标)34.(2)(9分) 一玻璃立方体中心有一点状光源。今在立方体的部分表面镀上不透明薄膜,以致从光源发出的光线只经过一次折射不能透出立方体。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2,求镀膜的面积与立方体表面积之比的最小值。 (2)【考点】全反射 解:如图,考虑从玻璃立方体中心O 点发出的一条光线,假设它斜射到玻璃立方体上表面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有sin sin n θα= ① 式中,n 是玻璃的折射率,入射角等于θ,α是折射角。 现假设A 点是上表面面积最小的不透明薄膜边缘上的一点。由题意,在A 点刚好发生全反射,故2 A π α= ② 设线段OA 在立方体上表面的投影长为R A ,由几何关系有A 22 sin ()2 A A a R θ+③ 式中a 为玻璃立方体的边长,有①②③式得2 21 A R n = - 由题给数据得2 A a R = ⑤ 由题意,上表面所镀的面积最小的不透明薄膜应是半径为R A 的圆。所求的镀膜面积S ′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二卷)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 5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分)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 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 2.(6分)如图,P为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P为圆心的两个圆.带电粒子Q 在P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为轨迹上的三个点.若Q仅受P的电场力作用,其在a、b、c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a b、 a c,速度大小分别为v a、v b、v c,则() A.a a>a b>a c,v a>v c>v b B.a a>a b>a c,v b>v c>v a C.a b>a c>a a,v b>v c>v a D.a b>a c>a a,v a>v c>v b 3.(6分)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

A.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 B.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 C.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 D.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 4.(6分)阻值相等的四个电阻、电容器C及电池E(内阻可忽略)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断开且电流稳定时,C所带的电荷量为Q1,闭合开关S,电流再次稳定后,C所带的电荷量为Q2.Q1与Q2的比值为() A.B.C.D. 5.(6分)一圆筒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筒的轴平行,筒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图中直径MN的两端分别开有小孔,筒绕其中心轴以角速度ω顺时针转动.在该截面内,一带电粒子从小孔M射入筒内,射入时的运动方向与MN成30°角.当筒转过90°时,该粒子恰好从小孔N飞出圆筒.不计重力.若粒子在筒内未与筒壁发生碰撞,则带电粒子的比荷为() A.B.C.D. 6.(6分)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质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A.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

专题十七 光学、电磁波与相对论初步(试题部分)

专题十七光学、电磁波与相对论初步 考点一光的折射与全反射 1.[2018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17(2)]如图所示,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是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BC面沿竖直方向,O点为BC的中点,现用一束宽为a的单色平行光束水平射向AB及AC面,若玻璃三棱镜对此平 行光束的折射率为√3。 ①求射向AB中点P的光线经折射后直接到达BC边的位置; a处放置一平行BC面的光屏,光屏上被照亮的竖直长度为多少? ②若距O点距离为√3 3 答案①BC边的中点②2a 2.(2019山西百日冲刺)同一材料制成的透明体由半径为R的半球体和长度为L、半径为R的圆柱体组成,截面图如图所示,O为半球体的球心。某细束单色光沿PO方向射向半球面,在BC边恰好发生全反射,最后沿与DC夹角为θ的方向从CD边射出,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小为c。求 ①透明体对该光的折射率n; ②该光在透明体中传播的时间t。 答案①该光在透明体中的光路如图所示,该光在BC边恰好发生全反射,α为临界角,则有: sinα=1 n 又:n=sin(90°?θ) sin(90°?α) 解得:n=√1+cos2θ ②由光的折射规律有:n=c v

该光沿AD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 v x=v sinα,且sinα=1 2 该光在透明体中传播时间为:t=Rsinα+L v x 解得:t=R√1+cos2θ+L(1+cos2θ) c 3.(2019安徽A10联盟2月联考)如图是某种玻璃材料制成的空心圆柱体的截面图,玻璃圆柱体的半径为2R,空心部分是半径为R的圆,两圆同心。一束单色光(平行于截面)从圆柱体外表面上的A点以入射角i射入玻璃材料中,光束经折射后恰好与内圆面相切于B点,已知该玻璃材料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为√2。 (Ⅰ)求入射角i; (Ⅱ)欲使该光束从A点入射后,恰好在内圆面上发生全反射,则入射角i'是多少? 答案(Ⅰ)45°(Ⅱ)30° 4.直角等腰玻璃三棱镜ABC的截面如图所示,∠ABC=∠ACB=45°,一条单色光从腰AB上的D点射入三棱镜,在玻璃内部折射光线为DE,折射角r=30°,折射光线传播到BC边上的E点。已知该玻璃三棱镜的折射率n=√2。 (ⅰ)求光线的入射角i(图中未标出); (ⅱ)判断光线能否在E点发生全反射。 答案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和全反射,体现了科学思维中科学推理要素。 (ⅰ)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有 n=sini sinr 解得i=45° (ⅱ)根据几何关系有∠DEB=15° 光线在BC边的入射角为α=75° 设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则 sin C=1 n 可得C=45°

2019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

2019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 有一个正确答案. ) 1. (3分)(2019?上海)以下运动中加速度保持不变的是( B .匀速圆周运动 C ?竖直上抛运动 D ?加速直线运动 2. (3分)(2019?上海)原子核内部有() A .质子 B . a粒子 C .电子 D .光电子 4. (3分)(2019?上海)泊松亮斑是光的( A .干涉现象,说明光有波动性 B .衍射现象,说明光有波动性 C.干涉现象,说明光有粒子性 D .衍射现象,说明光有粒子性 5. (3分)(2019?上海)将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理想气体放入相同容器,体积不同,则这 两部分气体() A .简谐振动 3. (3 分)(2019 ?上 海) 间变化的图象应为( 一个做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 t=0时位于平衡位置,其机械能随时

A ?平均动能相同,压强相同 B?平均动能不同,压强相同 C?平均动能相同,压强不同 D?平均动能不同,压强不同 6 ? (3分)(2019?上海)以A、B为轴的圆盘,A以线速度v转动,并带动B转动,A、B之 间没有相对滑动则() A ? A、B转动方向相同,周期不同 B ? A、B转动方向不同,周期不同 C ? A、B转动方向相同,周期相同 D ? A、B转动方向不同,周期相同 7? (3分)(2019?上海)一只甲虫沿着树枝缓慢地从A点爬到B点,此过程中树枝对甲虫 作用力大小() A .变大 B .变小 C .保持不变 D ? ? & (3分)(2019?上海)两波源I、n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