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直播观念发展初探

电视新闻直播观念发展初探
电视新闻直播观念发展初探

对电视新闻未来发展之路的探索——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

对电视新闻未来发展之路的探索——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 摘要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素质的不断提升,时政类电视新闻陷入传播困境,此类节目必须以新的转变来重塑自身的传播形象。央视《新闻联播》是时政类电视新闻的“第一栏目”。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新闻联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版,以“亲民化”为导向,力求打造成为贴近性强、综合性强、可视性强的高端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已经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类型之一。通过它的改版我们可以看出,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亲民化”是时政新闻节目改革的重要策略。节目通过各个环节的“亲民化”改革提升同受众的亲和力与亲切感,受众通过获取信息和视听享受增强同节目的良性互动。二者由“信息共享”上升为“认知共识”,最终达成“愉悦共鸣”。从2 0 0 9 年7月开始, 《新闻联播》从内容到形式始终处于变动之中, 如减少会议播出比例, 增加舆论监督内容, 推出本台评论等。2 0 1 1 年9 月2 5 日, 《新闻联播》引人欧阳夏丹和郎永淳, 一改往日的沉闷拘谨, 两个新面孔带来一股清新气息。2 0 1 3 年元旦前后, 《新闻联播》继续推进改版, 向着努力为观众服务的方向改进。本文从叙事内容、叙事策略视角出发, 探析新年前后《新闻联播》改版如何从传者本位走向受众本位, 在叙事文本内部实现与外部观众的交流。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联播,新闻改革,方向与趋势

随着传播的数字化,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改变着媒体格局。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技术取得了快速进步和提高。电视新闻的发展更丰富了新闻媒体的形式,提高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率。新型新闻媒体形式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电视新闻事业面临巨大挑战。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作为媒体霸主的电视该怎样接招新媒体,电视新闻在变化莫测的媒介风云中该如何生存与发展下去,在激烈的新闻媒体中保持竞争优势,保持和提高受众总量是电视新闻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现状、特点、问题 1.1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现状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曾对新媒体做过这样的解释:“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的定位是伴随着媒体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广播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于电视是新媒体。”新媒体的“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反映出了媒体的更新。从20世纪20年代广播业的兴盛到80年代以后电视的称霸,直至今日网络媒体的崛起,每一种新媒体的到来都影响甚至打破了原有的媒体格局,中国的媒介环境正经历着动态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认为:“在我国以互联网的出现为标志和契机的传媒变革不仅引发了传媒业自身结构的调整,也带来了舆论态势和整个舆论格局的变化。关注和研究媒体格局的变化.不仅是新闻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毋庸置疑,新媒体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媒介格局。 1.2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特点 另外新媒体的“新”也表现在其受众的年轻化,调查显示,网络受众大多为青少年和青年群体,他们更加偏好快速的生活节奏以及片段式的信息接收,这就为新媒体注入了更多的新生力量,打下良好的市场基础。而与网络受众群体的平均年龄越来越低龄化的现实相反,传统媒体的受众尤其是电视观众的主体则多为中老年,这种分化趋势的发展导致电视新闻观众群呈现出“一高两低”(高龄化、低学历化、低收入化)的“夕阳特征”。不可否认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受众老龄化的问题,对此新闻频道想要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势必要花一番心思。

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历程分析

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历程分析 2011-5-29 14:55 提问者: 奔二的胖子 写作要求: 1、以传媒技术发展进程为主线,适当结合政治、经济、社会历史背景,展开论述与分析; 2、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内容充实; 3、内容构思、语言表达、结构格式符合论文写作规范; 我来帮他解答 2011-6-7 11:06 满意回答 信息的传播,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不断延伸着人类的感觉。简单回顾现代新闻传播之前的传播史,对于现代新闻传播业史来说,在历史与观念的衔接上都是必要的。 一,远古时代的信息传播 从猿到人,经历了数百万年。语言仅出现于约10万年前。此前人类的祖先能够用于传播信息的符号,不过以下几种: 1,触觉和嗅觉。2,视觉符号。3,听觉符号。 二,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 要了解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就要了解语言的发生和发展,语言中所蕴含的声形实体以外的丰富信息。这里有个线索,便是世界语言的谱系。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可以被编排到十大语系中,“语系”之下是“语族”,语族之下是“语支”,语支下才是具体的语言。从具体的语言往上推,语言→语支→语族→语系,可以看到现在各种具体语言之间在远古时代关系的远近,当然这也相当程度涉及到讲各种语言的民族(种族)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交往的疏密程度。 当今世界上分布的十大语系,实际上表达着人类社会流动和语言传播的轨迹。其中分布较广大的六大语系,反映了公元以来人们传播的信息流动和分布。特别是印欧语系从欧洲向世界的传播,则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 1,分布最广的印欧语系 2,拥有最多讲话人口的汉藏语系。3,阿尔泰语系。4,闪含语系。5,班图语系。6,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三,传播的文字媒介 文字与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上,即使时过境迁,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历史上的文字种类很多,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交融、创新和衰退,现在世界上跨国使用的文字体系,只有七种,除汉文外,均是字母文字。 1,遍及全球的拉丁文字体系。2,使用人口最多的汉文字体系。3,阿拉伯文字体系。4,斯拉夫文字体系。5,梵文字体系。6,希腊文字体系。7,回鹘文字体系。

动画产业四大发展趋势.

动画产业四大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近年来,动画产业的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本文通过对我国动画产业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动画产业将呈现出政策法制化、市场主体和资本多元化、产业化以及高科技化的发展趋势。【摘要题】文化与市场【关键词】动画产业/文化政策/发展趋势【正文】动画产业具有无语言障碍消费群体广大、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无高能耗、不污染环境等特点,被认为是21世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核心产业。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动画片及其衍生产品的出口产值就超过了传统工业,动画产品及其服务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到第六位。日本、韩国的动画片及衍生产品目前也正在超过传统工业,成为其出口创汇的支柱产品。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动画片及衍生产品的产值每年大约在5000亿美元左右(注:赵实:《解放思想,创新体制,加快发展影视动画产业》,载《中国电视》2004年第5期,第13页。)。众所周知,我国曾经是最早开发动画片的国家之一,曾经一度也是动画大国。我国动画片由于种类繁多、民族风格独特以及制作精良而被国际动画艺术界誉为“中国动画学派”。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动画片逐渐与发达国家拉开差距。由于缺少有影响力的国产作品,国外动画片趁机大量涌入,国内动画市场80%以上被美国、日本等国的动画片所占据。洋卡通形象、洋动画品牌更是大肆抢占相关行业的市场份额,赚走了巨额的商业利润。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包括动画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国动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动画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动画产业的春天已经到了。动画产业是一个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产业,目前我国整个动画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产业成熟至少需要三至五年时间。通过对世界动画产业的发展规律以及我国动画产业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我国动画产业在未来的三至五年中,将呈现出下列四大发展趋势:一、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出台,动画产业呈现政策法制化趋势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战略,为推动动画产业的理论、观念、体制创新,解放文化生产力指明了方向,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因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政府管理部门先后制定了动画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把动画产业发展作为新的增长点纳入发展规划中。李长春同志2003年8月20日在《光明日报》刊登的《中国动画:何时走向振兴》一文上批示:要从体制、政策、市场管理上支持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注:徐光春:《在全国影视动画工作暨动画片题材规划会上的讲话》,载《中国电视》2004年第5期,第6页,第5页。)。2004年2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拍摄、制作和播出,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动画片系列”;“各级电台、电视台都要开设和办好少儿专栏或专题节目。中央电视台要进一步办好少儿频道,各地要切实抓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落地、覆盖工作。省(区、市)和副省级城市电视台要创造条件逐步开设少儿频道。少儿节目要符合少年儿童的欣赏情趣,适应不同年龄层次少年儿童的欣赏需求,做到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统一”。 2004年4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摘要:社会舆论,林林总总。既有正确、进步的舆论,也有错误、反动的舆论。这样,要求进行舆论引导之前,对诸多舆论,进行鉴别和筛选。对错误、反动的舆论进行驳击和引导,并向正确的方向转变;同时,对正确、进步的舆论予以积极有力的支持。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担负着舆论监督的神圣使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社会利益大于经济利益。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我们坚持的影响是政治方面的保证,而不是市场或者商业行为的保证;应该是公众利益的维护,而不是公众利益的损害。人民利益原则,要求新闻评论旗帜鲜明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人民群众发言,发出强有力的声音。一是要求新闻评论紧紧跟随新闻事实,而不是成为“马后炮”;同时还强调评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将引导的对象和需要向公众传播的内容和观众有机联系起来。 关键词:电视新闻形象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并与新闻报道一起形成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媒介内容不可缺少的部分。与传统媒体一样,网络新闻媒体除了发布新闻、提供信息服务外,同样应该及时对重要新闻事件发表意见和看法,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1、依托于新闻事件真实可信的形象基础之上 使理性抽象与直观具象相结合,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与报纸和广播的评论相比,在提供论据、展示论据并使之为说理服务的环节上,电视具有很大的优势。报纸评论在提供论据时,要靠作者的文字叙述来表现现场情景、当事人的对话和事件的进展等等。文字语言再现事物具有间接性,同时它的真实性又受制于记者的主观意识和运用文字反映事物的能力。广播是借助声音来提供论据的,其中有声语言同文字语言一样,在再现事物上具有很强的间接性,现场实况音响虽然直接再现现实,但毕竟只是现实的一部分,不能做到完整地、全方位地提供客观事态的原貌。只有电视,才能发挥现场采访报道、纪实拍摄和形声一体的独特优势,以真实可信的视觉形象和声音形象,再现事物原貌。使新闻评论从论据到论证均建立在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之上,发挥出“眼见为实”的强大说服力。 2、评论和报道同步进行 在动态中开展采访和评论,边展示、调查、讲述事件的经过,边进行分析与评论。这种调查性新闻评论,强调记者的主动参与,对新闻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开掘,实录调查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抓住症结,推导结论。这种电视新闻评论手法,强调过程和直观展示,是发挥电视传媒优势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向观众直观展示事实的真相,而且这种展示往往有事件、情节、冲突甚至悬念,可把观众带入不可预知的过程之中,步步引导观众的关注、介入、参与思考乃至引起思想和感情的共鸣。在这种调查性的电视新闻评论中,所展示的事实和调查活动的过程是流动的、鲜活的、随机应变的,符合电视传播与时间同步的线性特点的表达方式,记者应力争通过自己的采访让过程说话。这一过程可以是历史性的事件变化过程的顺叙,如《焦点访谈》节目《收棉时节再访黄梅》中,记者采访到棉纺厂违规收棉,村里欺骗记者

广播电视新闻发展现状和趋势-正文

1引言 1.1 广播电视新闻的简介 广播电视新闻,分为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两个部分。其中广播新闻是指利用广播手段对某些新近发生、发现、变动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传播,而同样的,电视新闻则是利用电视手段对某些新近发生、发现、变动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传播。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只是传播新闻的媒介不同而已。 1.2 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与功能 1.2.1 广播新闻的传播特点和传播特性 广播是一种电声结合的传播方式,包括三个要素:声音、无线电波或导线、发射和接收装置,声音是表现内容的符号,而内容又是以广播节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无线电波和导线是广播节目的载体,起运载作用;发射和接收装置是转换器,将电信号还原成声音。[13] 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广播的传播方式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1)信息符号不同 报纸、杂志是印刷媒介,其信息符号是文字和图片;电视是电子媒介,其信息符号除了声音还有图像符号;而广播的信息符号仅仅是声音,这其中包括有声语言、音响、音乐等。 (2)运载手段不同 报纸、杂志运载信息符号的手段是纸张,广播和电视运载信息符号的手段是无线电波或导线。 (3)传输方式不同 报纸、杂志的传输方式是通过发行系统,主要依靠邮政部门或其它发行系统投送,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是通过电子发射和接收装置,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广播的传播特点,导致它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优点包括: (1)时效性强;(2)传播范围广,不受空间限制;(3)声情并茂,感染力强; (4)受众面广,渗透力强;(5)非独占性;(6)抗自然灾害能力强。 缺点包括:(1)稍纵即逝,不留痕迹,信息的保存性较差;(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3)广播受众较难做确切的统计。 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包括: (1)传播的快捷性;(2)内容的简洁性;(3)传递通道的单一性;(4)传播过程中的排它性;(5)传播范围的渗透性。 1.2.2 电视新闻的传播特点和传播特性 所谓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具体地讲,它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它可以系统地、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过

关于市级电视台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关于市级电视台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广电事业的不断发展,广电业面临自身行业激烈竞争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多重挤压,市级电视台由于受到条件限制,事实上难以逾越在人员、资金、规模、覆盖范围等各方面的劣势;同时,在节目题材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借力上,也完全处于下风。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推进和逐渐深化,原来由地方财政供养的市级电视台,经历了体制整改以后逐步面临着患“贫血症”,甚至是“失血症”的危机。如何摆脱这个危机,以自己的特有功能和价值去求得生存与发展,是 21 世纪摆在每个市级电视机构面前的紧迫课题。 (一)尽管此前我们做了种种尝试,试图用自身特有的优势去吸引观众以提高收视率,但是我台在发展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人力资源短缺、资金资源不足、活动空间狭窄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台的发展。 自制节目能力不足,栏目策划缺少创意,很少有脱颖而出的节目;又无足够的财力去购买优秀的外来节目,导致我台节目收视率偏低。在这个“收视率为王”的年代,低收视率直接导致我台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收视率提高不了,广告效益就差;广告效益差,资金投入不到位,收视率就提高不了。 解决之道:(1)倾全台之力打造几个品牌栏目,用贴近观众生活的优势去打造关注民生的品牌。如:省台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都市

110》、《小郭跑腿》报道的往往就是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因此就比外地发生的事情更加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2)节目题材中的地域特色也是很多电视台努力发展的方向,非常好的体现了鲜明的个性。如:河南卫视的品牌栏目《梨园春》等。经营前景好的地方台往往是重视塑造节目的地方特色,并善于打好地域文化这张牌,牢牢抓住本地观众的地域文化情结和地域归属感,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在这里,地方牌应该被理解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一种事物为了适应当前所处的环境而做出的变化,通俗的说就是叫入乡随俗。本土化这一概念广泛的用于不同的行业,它本身应该是营销方式上的一种,但是现在也被用来指向各个领域。但是它反映的还是现代营销观念,它的核心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以消费者为核心,而不是以商家的喜好、习惯为准绳,企业规范必须随地区性变化引起的顾客变化而改变。地方牌的实质是任何企业或是事业单位要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全方位融入本地区的过程,有利于企事业单位降低人员和经营的费用、与当地社会文化融合有利于管理变革与创新继承共同发展,加速其发展的速度。 (二)今后我台的改革发展之路; 地方电视媒体在节目生产播出、广告运营等方面努力适应所传播区域的经济、文化环境和受众文化消费习惯、偏好的经营理念和战略。本地化的三贴近方针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证明对与市级电视台的发展仍然有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在地方电视中的细化和

电视节目发展史

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至今已有46年又5个月17天。对于这46年5个月17天,新闻史学家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归纳性的理解。可以说,有多少电视史学派,就有多少种理解的角度和方法。在各自不同的理解中,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史学家们习惯于将这46年5个月17天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早期(1958~1966), “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 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58年至1983年:

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电台和两个无线台的直辖市),还有属下各地区(市)和县(市)级政府也自办电视台。 1958年 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电视节目。6月1日,首次播放本台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 1979年 8月,中央电视台设立《为您服务》专栏,介绍电视节目,回答观众

我国电视新闻直播的发展浅析

摘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新兴媒体技术不断对传统的电视传媒业造成巨大的强烈冲击,新媒体传播平台凭借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广泛的传播方式、较大的覆盖面积和较强的互动性在人群中迅速推广。因此,努力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推动电视新闻传播的创新与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电视新闻;直播;发展浅辨 1 我国电视新闻直播的发展历程 1.1 初期创办阶段 1.2 飞速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新兴观念与科学技术被引入到中国,电视新闻直播技术开始有所发展。1985年,中央电视台以“新闻正在进行时”的方式对第六次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开幕式进行了现场的直播报道,这开启了新闻现场直播历史的发展新篇章。此后,每逢两会的开幕式,中央电视台便对此进行现场直播报道,此形式一直延续到今天。 2 我国电视新闻直播的现状 2.1 成本太高,资金不足 资金是决定直播节目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一个电视新闻直播节目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拥有强大雄厚的资金支持。然而,由于缺乏资金,过高的新闻直播成本使一些电视节目无法承受。例如,购买一辆讯道sng新闻卫星车就需要花费数百万元,再加上每次进行直播报道时所需要的人工花费和卫星租用费等,这些高昂的花销使节目难以承担。不能筹到足够的运作资金,这使直播节目面临突发事件时不能进行很好的处理,从而导致了直播效果和直播内容质量的下降。 2.2 直播模式缺少创新 虽然目前我国各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基本都实现了直播的要求,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播报员端正地坐在电视画面上对当天的新闻进行报道,还是以演播室的模式为主,观众不能在节目中参与互动,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传达给演播室,这减少了观众的参与感。因此,新闻直播应开放思路,大胆创新,利用一些新兴技术手段,并通过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使观众感受到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与现场感,实现直播效果的最大化。 2.3 直播中缺少人文关怀 在发生重大的危机事件时,电视新闻直播会把没有经过后期处理和编辑的新闻信息直接地报道给观众。所以直播采访时,在保证信息能被及时有效地传达,满足观众的知情权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受访者的权利和利益,避免对受访者的心灵造成二次伤害,这是每个电视媒体人都要遵循的人文关怀的准则,也是报道记者的本职责任。 3 对电视新闻直播发展的建议 3.1 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 3.2 选择观众需要的新闻题材 直播节目是为人民大众准备的,观众才是电视新闻直播的目标群体。想要切实提高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收视率,首要条件便是要选择那些能够引起观众兴趣与关注的报道题材。因此,新闻直播节目应将注意力放在加强对日常生活新闻题材的直播上。它更容易受到观众的高度关注,并有弘扬社会道德、加强社会凝聚力的巨大作用。 3.3 提高电视媒体人的素养 电视新闻直播之所以有着极高的准确性和极低的错误率,都与新闻报道者的职业水平不可分。因此,在进行新闻直播时,除了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还要有较高素质的新闻媒体人。一个好的主播或出镜记者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新闻直播的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

浅谈中国动画未来发展前景

浅谈中国动画未来发展前景 作者:王启航卢贵曦刘和华 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10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科技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社会的目光也逐渐向国家文化开始转移,动画产业作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重要分支,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国家也开始大肆的投入中国动画产业,希望能够在不远的未来取得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左右,我国的动画已经取得过较高的艺术成就。但直到80年代,由于众多问题,市场遭到冲击,对应的技术不断下滑,中国动画逐渐落后。面对不断下滑的低谷,中国动画始终保持坚定的发展理念,以逐步走向复兴的时代,并力求能够再创辉煌。本文将针对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在深度剖析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前景,侧重强调中国的3D、科普动画两大类。 关键词:中国动画;发展前景;科普动画;3D动画 引言: 动画创作是一种艺术的结合产物,通过影视的媒介方式,将作品展示给大众的一个艺术形态,属于影视艺术的范围。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早在第一步《《大闹画室》》到现在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伴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普及到每家每户。因此,中国动漫在家喻户晓的情况下,也需要着重创新,面对国外优秀动画的冲击,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动画质量以满足当下社会人们的精神需要。针对当下国内动画的3D动画和科普动画两大类,本文将结合动画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动画现代现状进行分析,阐述未来的发展前景,促进中国动画大放光彩。 一、中国动画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的动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可简要分为早期黄金时期,衰退时期,复兴时期四大板块。 早期的发展以《大闹画室》为开端,并通过《铁扇公主》等动画,使中国的动画在国际上产生巨大的轰动,并影响着国际动画产业。然而处于萌芽阶段的中国动画仍以艺术性质为主,而美国却开始走向商业化道路,将动画艺术以商业为主进行发展。黄金时期的中国动画创造出众多的著名文学作品,例如《大闹天宫》、《骄傲的将军》等等。当时的动画不仅具有文艺艺术性,而且质量极高,获得国际上的一致广泛好评。而衰退时期则是在80年代,国内动画缺乏市场操作,进而遭受大量的国际动画的冲击。导致市场落后,资金下滑,使得动画技术落后,产量低,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无法赶上国际的脚步。富兴时代则是近些年,国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的几点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6907461.html,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的几点原则 作者:王静娱 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04期 【摘要】随着电视直播平台的常态化,越来越多的主播、记者需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模 式,从心理和业务层面上全面适应“大直播”时代的要求。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为例,从尊重现场、处理意外、个人形象、直播语体、相互配合等几个方面,结合相关实例阐述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的原则性要求。 【关键词】现场直播《新闻直播间》出镜记者 现场直播,重在“现场”二字。随着电视的普及以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电视直播已经越来越常态化。连线、访谈、实时信号……多种手段的应用也让电视新闻将时效性特点发挥到了极致。1940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爱德华·默罗,以一句“这里是伦敦”打开了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先河。1997年,以香港回归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为契机,以央视为代表的中国电视 开始了现场直播报道这种立体化直播的新尝试。“而在不断创新电视新闻报道手段和形式的今天,现场直播报道无疑是最具时效性和竞争力的电视新闻表现手段。它由于传播方式上的贴近感和亲和力而备受观众欢迎。”① 在2003年央视新闻频道开播后,现场直播报道被逐渐应用到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当中,2009年8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推出之后,现场直播报道逐渐成为常态化的新闻报道方式。现场直播报道,对出镜记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文化修养、专业技能、政治敏感性、应变能力等等。因此,现场直播报道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性要求。 一、学会尊重现场 新闻现场是指新闻事件正在发生时的现场,它是新闻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新闻现场内蕴含着很多细节,是现场直播报道前应着重了解和挖掘的地方。因此,现场直播报道中要尊重现场,发现现场,捕捉现场的细节。一些负责现场报道的记者,很早就到了现场,却始终站在摄像机前,拿着写好的稿子,一边化妆一边背,并没有发现现场和探究细节的准备。 2010年4月19日央视的《新闻直播间》节目中,记者张泉灵在玉树地震灾区格萨尔广场与主播进行现场连线报道,她在短短两分钟的报道里先是用具体数据说话,介绍了事先了解到的帐篷区的情况信息,随后又通过一个被解放军救助的小婴儿“金珠拉毛”的故事来告诉大家救助站的工作细节,内容紧凑,信息量大,情节感人。如果没有前期在现场进行的细致的观察采访,报道当中的很多闪光点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呈现。 二、学会处理意外

新闻联播发展史

七、《新闻联播》发展史 创办之初的《新闻联播》和播音员李娟 1958年5月1日19时整,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中国自己的电视播出信号第一次出现在首都北京的天空上,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由此开始了。 电视是20世纪科学技术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自1936年英国正式播放电视节目起,电视便成为了20世纪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传播媒介。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着手发展电视。1954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国要办电视。1955年2月5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向国务院报告,提出于1957年在北京建立一座中等规模的电视台的计划。周恩来总理2月12日批示将此事列入文教五年计划讨论。

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外办电视的经验,中央广播事业局派罗东和孟启予组成电视代表团,于1957年12月赴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考察,1958年3月返回北京,为建立电视台进行了业务上的准备。 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原广播大楼西侧四层楼上的一个60多平方米的排练厅改建成为简陋的导演控制室,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 当晚,在北京仅有的几十台电视接收机的屏幕上,出现了一幅以广播大楼模型作为背景图案,上书“北京电视台”字样的电视画面。新华通讯社为此发出电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已在5月1日开始实验广播。”中国的电视事业诞生了。 创办之初北京电视台自办节目的能力很低,主要依靠电影厂和文艺演出单位的支持。当时,除纪录、科教影片以外,其他节目全是直播。

试验广播期间,每周播出两次节目,每次二至三小时。包括新闻性节目、社会教育节目和文艺节目等。 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正式播出的电视节目由每周两次增至每周 四次(星期二、四、六、日各播一次),同时试办了五期《电视广播节目报》周刊。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后,事业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并获得了相应的发展。从1960年1月1日起,北京电视台试行新的固定节目时间表,每周播出八次,星期日上午增加一次节目。设置了十几个固定栏目,既有面对广大观众的栏目,又有特定对象栏目;既有新闻性栏目,又有知识性、娱乐性栏目。电视的媒体功能有了进一步体现。到1960年5月,在广播大楼院内设计建设的北京电视台 “新楼”落成。建设有面积分别为600平方米、150平方米和40平方米的大、中、小三个演播室,有一个电影机房和两个导演控制室。此外还有电影审看间、道具制作间、化

浅谈动画的发展以及对未来期望

现在动画行业对比过去几十年有了很大的发展,那么大家了解我们的动画发展吗,我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些什么是动画,它的原理是什么,他发展多久。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动画的进本原理以及制作流程,希望大家感兴趣。 动画是通过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解后画成许多动作瞬间的画幅,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暂留原理。医学证明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0.34秒内不会消失。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 接下来就是动画的发展史。 首先了解一下动画行业,大家敢相信动画已经出现近一百年了吗,没错,动画的产生到现在已经一百年了,从1920年的《禁止钓鱼》开始动画行业,已经发展了一百年,那么中国动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发展起来的呢,我国动画真正盛行开始是在60-80年代,相信大家小时候一定看过这几部动画吧,《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黑猫警长》、《葫芦娃》、《天书奇谭》这些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这些作品在你们小时候一定给你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吧。 这些作品也证明着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 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中国的动画片在此后的发展中便自觉开始了民族风格的道路的探寻,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特伟任厂长,此时中国动画人已发展到两百多人。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骄傲的将军》是中国第一部具有民族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这部电影和《神笔马良》是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不管是人物造型,还是背景设计等方面都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和戏曲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饱含浓厚的中国风。 人们对《西游记》里面那个憨厚、有点好色的猪八戒记忆深刻,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就是《猪八戒吃西瓜》,看着影片中肚子大大的猪八戒吃着西瓜是不是很有喜感呢?此外,他在打滚的时候好像一个大皮球,看着就很逗。 现代的中国动画风格有些偏向于模仿欧美和日本,以这种形势发展下去迟早会步入绝境。虽然欧美和日本在动画创作上都名列世界前茅,但是一味模仿终究不是办法,失去了独特和创新。艺点动画就做的不错所以,中国在动画发展上应该走自己的道路,突出自己的民族特色。虽然过程会很艰难,但是这段过程挺过去就会迎来一片光明。既然曾经这么辉煌,所以在我个人看来,动画行业真的需要结合时代特色进行创新发展,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中国的动画能够真正走出世界超过其他国家。

未来企业电视新闻发展探析.doc

未来企业电视新闻发展探析 一、企业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作用 新闻报道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新闻报道是企业电视台的重要使命之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新闻报道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有序发展的“无形资产”。 一条有关企业的新闻报道一经推出,在客观上就起着宣传企业形象的作用,发挥“喉舌”与“窗口”的功能。诚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而新闻报道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及时有效的新闻报道不仅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能以企业的实际需要作为出发点,在企业与政府、社会之间构筑起沟通的“桥梁”,督促政府和社会帮助企业及时解决问题。 (2)企业文建设的重要载体。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

的由广大员工普遍遵守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它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技术的各个方面,而新闻报道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新闻报道通过长时间地宣传弘扬企业宗旨、企业精神和企业战略,逐渐在员工心中达成共识,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事实证明,只有被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是企业加快战略性调整的催化剂。 虽然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走过30多年的岁月,但是我国仍有不少企业存在着粗放型发展的弊端,企业盲目投资,盲目扩大规模,没有找准企业经济行为的立足点,势必会导致企业进入发展瓶颈期。只有加快战略调整,升级产业结构,走科学发展之路,方能使企业创造佳绩。企业新闻报道恰恰可以在这个方面发力,其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基点,组织主题系列报道,全方位地宣传新生事物,帮助企业更新思想,汲取经验,从而加快企业战略性挑战的脚步。 二、未来企业电视新闻报道的突出特点 企业电视新闻报道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新

电视新闻述评类节目的特点

电视新闻述评类节目的特点、节目内容的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 电视新闻述评类节目的含义是:最终以传播新近发生的意见性信息为目的一种电视传播手段。因此,以这种传播手段为核心的电视节目都属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传统意义上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定为一种节目形态有本质的区别。 电视新闻述评类节目的特点: (1)传播迅速,时效性强 (2)传真性强,信息量大 (3)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以《今日说法》为例,《今日说法》采取以案说法、大众参与、专家评说的节目样式。栏目宗旨:重在普法,监督执法,推动立法,为百姓办实事。其特点是 (1)叙事内容丰富详实《今日说法》的内容一般分为两个层次,第 一个层次是新闻事件的基本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经 过。第二个层次是特色内容,包括新闻事件的起因和结果 如《迷途》、《不速之客》等节目都是按照这种叙事模式来设计的。 《迷途》的记者调查部分是用一段解说开篇的:“2008年6月2日,儿童节的第二天,这一天的下午2:30,湖南省娄底市五中的 学生文文和丽丽结伴外出,莫名其妙地被四个差不多年纪的女孩给 拦住了。” 这段解说交代了发生的时间、地点、新闻事件的人物及基本特征,随后,节目编导又用了近一般的篇幅,逐渐告诉观众整个事 件的发生和发生的经过。待原因叙述完之后,便是结果的叙述,编 导首先用一段解说告诉观众,目前16岁的程程以抢劫罪被逮捕, 14岁的瓜瓜被刑事拘留后因病取保候审,其余5人因不满14岁,

警方责令其家长进行管教。节目编导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结果告知这 一层面,而是采用丰富的视听语言形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向观众 传递丰富的新闻事件的内容。于是编导选用肇事女孩程程仔高墙之 内对父亲说的一段话:“爸爸,我想回去,我不想呆在这个地方。 当初自己没听话,我现在好后悔。”这段声音语言配的是程程和父 亲潸然泪下的近景画面,观众情不自禁地被节目丰富详实的视听内 容所感动。 (2)叙事内容真实生动,《今日说法》是贴近生活,实实在在的好节目以不同的形式感动观众 (3)《今日说法》包括劳动纠纷、人身伤害、婚姻家庭、医疗纠纷、消费者权益等、信息量很大 (4)波及范围广、普及率高。 电视新闻述评类节目内容的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新闻述评,新闻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闻述评灵活、全面,能够融合各种新闻体裁的优势,克服单一新闻体裁的不足,非常适应新闻工作的现实需要。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闻述评是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会造成新闻稿件的先入为主倾向,影响作品的真实性。综合上述两种观点,在新闻述评的写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新闻述评的真实性。新闻述评应该是建立在真实新闻事实上的 边叙边议,因此,对新闻事实叙述的真实性是新闻述评的基础。在新闻述评的写作中,一定要保持新闻事实陈述的真实、全面,切忌以偏概全,或以观点先行,然后根据观点去剪裁新闻素材。我们必须要清楚,新闻述评的形成,只能是先有新闻事实,观点形成在后。 切不可先有新闻观点,主题先行,然后围绕观点去取舍新闻事件,这样往往会影响新闻事实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2新闻述评往往评述的是一些比较复杂的新闻事件,对于这些新闻事件,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因此在新闻述评的写作中,不能厚此薄彼,给读者造成信息的误导。新闻述评应对这些不同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力求以完整的面貌把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也只有存在不同观点的交锋,才能增加新闻述评的深刻性和公正性。 3.新闻述评的写作,要求新闻从业者有较高的素质。新闻述评有别于 单一的评议和消息,往往是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报道,篇幅较长,体裁灵活,这就要求作者要有驾驭这种体裁的能力。同时作者还应加大知识储备,要勤于思考,力求提出合理、有力的观点。如果对一些问题的评述存在困难,要借助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的力量,力争新闻信

高清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毕业论文

高清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目录 摘要....................................................................... II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高清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概述 (2) 2.1高清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应用研究背景及意义 (2) 2.2技术发展使得高清电视节目低成本、高质量制作影视节目成为可能 (2) 2.3高清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应用研究的目的 (3) 第三章高清技术在电视节目发展中的理论研究 (4) 3.1什么是高清 (4) 3.2高清格式的标准和技术参数 (4) 3.2.1高清的格式标准 (4) 3.2.2高清的技术参数 (4) 3.3高清电视的规范 (5) 第四章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特点 (6) 4.1高清电视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应用情况 (6) 4.2高清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状况 (6) 4.3高清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特点及模式 (6) 4.4高清技术发展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 (7) 第五章高清技术的创新对电视行业的发展 (8) 5.1我国电视台运用高清技术制作新闻节目的情况 (8) 5.2高清技术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8) 5.3高清电视新闻节目的实际运用 (9) 第六章高清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摘要 本文首先使用高清电视新闻节目的相关理论分析高清电视新闻节目内涵,以高清电视新闻节目与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异同及高清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和影响为基础,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清电视技术对电视及相关产业带来的影响,了解我国高清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状况、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清电视新闻节目科技产业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using high-definition TV news programs of relevant theoretical analysis high-definition TV news programs connotation to high-definition TV news programs and traditional TV news program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high-definition TV news programs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influence as the foundation, analyzed th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n combining with 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technology on TV and industries related to impact, understanding our country or any other country high-definition TV news program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influence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Key Words】:High-definition TV news programs technology industry

电视台现场直播设计方案

电视台移动视频现场直播 回传系统 投标人名称:成都康特数字广播电视设备有限公司签署日期:2010年03月21日

目录 一、需求分析 (3) 二、设计依据 (3) 三、系统特点和优势 (5) 四、设计原理和技术指标 (7) 4、1设计要求 (7) 4、2系统功能 (7) 4、2、1无线电视直播系统: (7) 4、2、2 COFDM数字移动声音图像传输直播系统接收机功能 (8) 4、3 COFDM数字移动声音图像传输直播系统组成 (8) 4、3、1 图像传输设备; (8) 4、3、2 接收设备 (8) 五、系统结构 (8) 6、1.人到车应用 (9) 6、2.车到车应用 (10) 6、3.车(中继)到指挥中心应用 (11) 六、系统主要设备配置与报价 (13)

一、需求分析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对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提出更快、更广、更活、更深、更近的要求;同时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电视画面的传输由于受卫星带宽、视频压缩技术等因素制约,各级电视台对突发事件、越野项目、边远偏僻地区等重大活动的跟踪报道通常采用录播方式,这种方法的最大缺陷是缺乏时效性,为了满足电视转播对视频即时回传的需求,我公司研发出占用较少带宽、视频图像传输稳定的视频编解码压缩系统,并结合先进的移动数字电视传输技术集成开发出全新的电视移动采访车方案,即:电视移动采访车方案(以下简称电视移动采访车)。 以COFDM 为平台集成的电视移动采访车的最大特点是占用带宽少、图像质量稳定、机动性强、操作简单、投资和运营成本低。 电视移动采访车方案可采用所有支持移动性能的输技术。提供无线音视频传输功能,用户可在运动或静止状态下传输数据或双向收发视频,可实现Full HD 高清(720×576)视频传输。结合短程万向微波设备,可提供全方位的音视频转播功能。 电视台便携式转播设备进行实时的电视转播。 1、前端三路视频信号通过无线便携式发射机传送给移动转播车 2、移动转播车将视频信号进行重点切换之后传送给中继车(台)。 3、中继中继车(台)再能传回给电视台。 4、电视台面向全市直播。 二、设计依据 本设计主要依据: GY/T 155—2000《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GY/T 157—2000 《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等效于SMPTE 292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