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圈的礼物经济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f17121846.html,

艺术圈的礼物经济学

作者:

来源:《财富堂》2013年第07期

要想在古代的艺术圈里扬名立万,不仅要身怀“诗书画”的高超技艺,还要掌握送礼与收礼的娴熟技巧。

古代的艺术家常常互赠书画礼物,礼物互赠是艺术家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艺术圈的文化,一种划分阶层的重要手段。古代的艺术家要闯出名堂,除了“文化资本”之外,还需要“社会资本”,艺术圈里人际关系的维持;地位与派别的区分;契约关系与情感交流,都要通过礼物来实现。礼物的流动受到圈子文化的制约,同时又在流动中不断创造出新的圈子文化。

礼物是艺术圈社交的润滑剂,文化交流的催化剂。但是许多时候,送礼与回礼也是一种压力,一种必须偿还的雅债。艺术家有时候也会哀叹:“纷纷画债未能偿,日日挥毫不下堂。”从送礼与回礼的“义务”可以看出,艺术家的创作并不全是无拘束的理想表达,不少时候是勉为其难地完成任务。

礼物的交换在表面上是自愿的,实际上,送礼和回礼都具有义务性和契约性。圈中人收到礼物之后必须予以回应——“他日当有无声诗润笔”,以后会有画作回赠你。拒绝送礼与回礼的行为,都是对众人的宣战与对圈子文化的背叛。艺术圈中人如果彼此脾性相投,品位相近,则通过礼物的互赠,逐渐建立一种长期的交往与互惠的关系。如果彼此地位悬殊,品位有别,那么礼物的互赠交换可能只是一次性。

“回礼”的漫不经心与时间上的耽误,仿佛是艺术家有意造就的风格。流传至今的文徵明信札中,有不少致歉信。在写给上海富绅朱察卿的一封信中,文徵明说:“入春来偶感小疾,不得稍闲”,因此耽误了之前承诺送出的作品,感到“不胜惶悚”。虽然常常致歉,文徵明还是不慌不忙地还着他的“雅债”,无所拘束、随心所欲,这是文人画家需要强调的风度与格调。

尽管“酬对终日,不少厌怠”——但是依然要送礼。尽管礼物已经成为艺术家生命中难以承受的雅债,“吾在,此债不休。吾死,则已矣。”——但是依然要回礼。因为礼物是一种文化象征,一种权力符号,意味着艺术家进入了精英文化圈。圈子里的每一个人都需要通过礼物的交换来建立自己的名誉、地位和声望。

一、人情礼物

书画礼物的交换,不仅代表着艺术圈的情感伦理与文化交流,并且能够拓展艺术家人际关系网的广度和强度。礼物,成为了艺术家的一种雅债。这种雅债不但是艺术家生活中的一种义务,也是一种享受。

礼品行业基础知识

1、商务礼品 商务礼品是指企业或团体对外进行商务交流活动、加强协作和联系时使用的礼品。商务礼品的受赠者多为外部企业或团体和个人,以互助、合作、共赢为目标,因此价值和文化特性的需求比较明显。根据细分需求的不同,商务礼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标志性礼品、交际性礼品二类。 (1)标志性礼品:主要用于品牌形象的展示和宣传,重大对外活动的商务礼品也可以为标志性礼品。这种礼品多为团体对团体的赠送形式,侧重企业理念用形象展示。标志性商务礼品基本不需要考虑受赠者的礼品需求,而是具有强烈的企业礼品定做特色。比如企业要定做某款特色产品的金质模型、要刻有某团体标志的玉质印章等等。(2)交际性礼品:这是我们常说的狭义的商务礼品。主要用于日常的各种商务交际场合,用来提升送礼人与受赠者关系和情感的商务礼品,受赠者主要为商务合作伙伴。定做这类礼品要侧重表达对受赠者的尊重与关爱,重点考虑受赠者对礼品个体需求,较为雅致又具有实用性的礼品一般都会受到欢迎,比如红酒、紫砂壶、茶叶、字画等。 2、会议纪念礼品 会议礼品是指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进行各种会议、周年庆典或年度表彰时使用的礼品。会议礼品的受赠对象一般为内部员工或企业团体和会议贵宾等,在会议交流之余,主办单位更希望借此会议契机,表示对与会者的关心与祝福。受赠者多为活动或事件的参与者,根据会议的需求和参与者的需求确定礼品。而温馨的会议纪念礼品可分为三类。 (1)周年庆典纪念礼品:主要用于店铺开业、单位周年庆典、开工典礼等重大事件。它让庆典更加隆重,烘托庆典气氛,让更多的人记住庆典、感念庆典,是表达庆典情感的载体。希望对于参会人员来说不仅是简单的纪念品,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切实用得上。 (2)表彰会议纪念品:主要用于企业年会、年终表彰奖励,对于先进人物进行表彰。主要以回馈系统内部员工为主,以贴心实用型纪念品当仁不让拨处头筹。因为纪念品最终还是受赠者带回家的。 (3)商业会议纪念品:主要用于论坛、讲座场合,以表示感谢、拉近关系,巩固关系等。会议多为高端的研讨会或半公开的高端学习形式,与会人员为同一领域的专业人士,定做这样的纪念品应侧重于品位与实用性。 3、福利礼品 福利礼品也称福利品,福利是指企业或团体对内部进行企业文化活动、提升内部关系、提升员工忠诚度、或者进内部企业文化理解时使用的礼品。受赠者为企业内部员工,表达感恩和关爱为主。福利礼品根据具体的用途不同,也可以分为节日福利礼品、一般福利礼品。 (1)节日福利礼品:是在传统的节日里发给员工的礼品,节日慰问退休干部员工也是企业常规之事。比如中秋节送月饼,端午节送粽子。这类礼品侧重于食品或家庭生活用品,关心员工要关注到每一个细节,它不同于其他礼品,而是员工辛苦一年的价值体现之一。 (2)一般福利礼品: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狭义的福利品。主要用于对内部员工进行企业文化传播,提升凝聚力,提升员工忠诚度和积极性的福利品。这类礼品的实用性需求最为明显,最为普通的商品只要具有实用性的特征都可以作为福利品。 4促销礼品 促销礼品是指企业为推广产品、增加产品销量、传播品牌、提升品牌忠诚度而对消费

浅谈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一)

浅谈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一) 【关键字】财政学,公共经济学 一、引言 近些年来,国内某些学者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而以“财政学”(PublicFinance)和“公共经济学”(PublicEconomics)“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SectorsEconomics)等名称命名的译着和著作很多。国内的一些学者,如陈共、平新乔、张馨、高培勇、郭庆旺、杨志勇、华民等都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分析。从国际上看,关于两者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的论述比较详细的主要有《公共经济学手册》第一卷,由《国际税收和财政》杂志在1994年发起的一次关于公共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特刊及由《公共经济学杂志》在2002年的一次纪念其创刊而由一些顶尖级的经济学家关于公共经济学发展的总结分析。此外,由于引进的西方文献越来越多,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的认识也逐渐深入。 二、问卷的评介与分析 本人于2005年元旦前后向全球部分大学的从事财政学或公共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经济学家就“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为主题进行了全球性网络调查。我的问题是:“您如何看待财政学(PublicFinance)和公共经济学(PublicEconomics)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本次调查受到来自这些经济学家的数十份电子邮件。这些邮件反映了他们对我所做的调查课题的认识。本文就是选取了部分代表性的经济学家的回信(见附录①)和一些经济学家发表的论文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评介。 詹姆斯.波特巴教授认为,财政学主要是与税收及其相关问题等筹集收入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在税收方面,而公共经济学则包括了大量的与支出政策相关的问题。他认为,医疗保健和医疗援助以及残疾人保险和失业保险都是属于公共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也是他感兴趣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不属于财政学的领域。 他附件的文章中研究了公共经济学30年(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的发展演变、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角色的一门学问。因为这一角色在不断地变化着,所以公共经济学也成为一个持续演变的领域。一些核心问题被持续关注,例如对不同商品的税率结构应该如何设置;而还有一些问题,例如对发达国家老龄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如何进行改革才是最优等等,最近才成为研究的中心。经济学其他一些分支领域的理论与实证进展为公共经济学提供了新的视野,推动了对其中一些长期存在问题的研究。反之,这一领域出现的问题又推动了新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近30年是公共经济学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理论和经验上的重要新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对诸如各个税种的效率和归宿这样的核心问题的理解,以及对社会保障项目的经济效应以及最优的制度安排的认识。在公共经济学相关经济理论以及支持复杂政策评价的实证分析等两个方面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在过去的30年间,公共经济学的各个不同部分的进展有快有慢。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主要的研究进展是经济理论在次优税制设计问题上的应用。在70年代晚期以及80年代,家庭和企业数据库的出现促成了人们对税收激励以及其他因素如何影响经济代理人行为问题的探索。继而公共经济学的经验研究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很多应用计量经济学家也把他们的研究兴趣转向公共财政问题。90年代,实证政治经济学和相关领域的迅速扩张尤为显著。 公共经济学中的很多应用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促使了这一领域里几个二级专门学科的兴起,诸如老年经济学以及教育经济学。这些领域中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不仅关注那些广布于公共经济学范围内的问题,而且也利用其他分支领域发展起来的真知灼见和方法技巧,例如医疗经济学、人口学以及劳动经济学等。

赠送客户商务礼品的四点建议

赠送客户商务礼品的四点建议 赠送什么样的商务礼品,是每位送礼者都要深入考虑的问题,首先要挑好商务礼品,第二要找好赠送时间,第三得了解授礼对象的喜好习惯,第四得送出去的东西得让人有纪念的价值。商务送礼是一件不谋而合的艺术,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很有奥妙,绝不能不切实际地去送礼。以下给大家提供四点建议。 一、首先挑好商物礼品,礼品挑得好不好这要看你的眼力了,你要经过再三思考;挑的礼物太轻意义又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你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如果送的礼太轻,而是想求别人办的事难度较大,成功的机会就大打折扣。但是,礼物太昂贵,又会使接受礼物者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要注意。除了某人爱占便宜又胆子特大的人之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谢绝,或即使把礼物收下,要不就日后必定设法还礼,如果对方拒收,你钱已花出了,留着自己无用,便会多出许多烦恼之事,就像平常大家所说的:“花钱找受罪”,何必呢。因此,选购礼物的轻重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标准,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的原则。 二、找好关键时间送礼,在中国送礼的时间很有讲究,时间最好在过年过节或受礼人的大小喜事。不能过频过繁或间隔过长都不合适。送礼者感觉自己手头宽裕,或求助心切,便时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门去,有人以为这样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细想起来,其实不然。因为你以这样的频率送礼目的性太强。另外,礼尚往来,人家还必须还情于你。一般来说,以选择重要节日、喜庆、寿诞送礼为

宜,送礼的既不显得突兀虚套,受礼的收着也心安理得,两全其美。 三、要了解受礼者的爱好和生活习惯,送礼之前多了解受礼人的身份、爱好、风俗习惯,免得送礼送出麻烦来。案例:有个老人是八十大寿,他买了一件大闹钟去拜寿,哪知引出了麻烦,在中国汉字里“送钟”与“送终”二字发音相同。送去闹钟岂不是咒人家病故吗?由于送礼人不了解情况,弄得不欢而散。鉴于此,送礼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以免节外生枝。让人觉得不吉利;对文化素养高的知识分子你送去一幅蹩脚的书画就很没趣;给伊斯兰教徒送去有猪的形象作装饰图案的礼品,可能会让人轰出来。 四、送出去的礼物得让人有纪念价值,送的礼品要有意义,不能送牛嘴对不上马口的东西。礼物是感情传递的载体。任何礼物都要表示送礼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谢、或联络感情等等。所以,你选择的礼品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合,并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物不同寻常,倍感珍贵和收藏价值。实际上,最好的礼品应该是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意义、耐人寻味、品质不凡、弃而不舍的礼品。因此,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它的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便于收藏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现代消费社会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现代消费社会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姓名:纪宇轩 学号:3130104221 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指导教师:张彦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4) Keywords (4) 正文 (5) 一、消费社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5) 二、消费社会如何影响社会文化 (6) (一)消费社会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 (6) (二)消费社会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念 (6) 三、如何看待消费社会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7) (一)消费社会的到来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冲击 (7) (二)消费社会在社会文化层面的正向能量 (8) 四、总结 (8) 参考文献及资料 (9)

摘要 作为区别于以往生产社会的现代社会形式,消费社会的诞生和广泛出现已经是现代社会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以消费为的推动力的现代消费社会,更加强调了生产和生活本身的文化和价值。这种新型社会形式的到来,对于人的精神特征、价值观念和社会的结构层次、文化内涵和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根据消费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社会现象,简析现代消费社会对社会文化的转变和影响,并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和看待消费社会的这一影响。 关键词 消费社会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影响分析

Abstract As the modern social form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production society, the birth and the widespread emergence of the consumer society is the fact that the modern society has to admit. The modern consumer society, which makes consumption as the driving force, emphasis on the production and the culture and value of life itself more. The arrival of this new form of social form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piritual character, the value idea and the structure level,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 etc.. This paper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consumer society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 phenomenon, analysis of modern consumer society on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 and influence and from the dialectical point of view, the analysis and look at the impact of consumer society. Key words Consumer society; Social culture; Values; Influence analysis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2页整理版)

精品文档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和基本特征? 答:基本框架: ⑴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 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⑶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⑷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⑸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⑹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特征: A.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 ⑴经济关系市场化; ⑵企业行为自主化; ⑶宏观调控间接化; ⑷经济运行法制化。 B.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特征。 ⑴公有制为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⑵实现共同福裕-------- 根本目标 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调控办度 2、市场经济弱点与缺陷? 答:市场经济弱点: ⑴自发性;⑵盲目性;⑶滞后性。 市场经济缺陷: ⑴产业结构调整; ⑵经济总量的平衡; ⑶外部性的克服; ⑷公平竞争与垄断; ⑸社会公正与效率; ⑹公共产品提供-----生态、环境与资源的保护。 3、市场竞争的机制与条件? 答:市场竞争的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 完成竞争市场存在的条件: ⑴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⑵所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 ⑶所有要素均可自由流动; ⑷完全信息、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记,充分理信。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答:1992年建立市场经济;1978年改革开放;1982 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市场引导企业,国家 调整市场。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 价值规律的作用; ⑵1982年十二大: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⑶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⑷1987年十三大:“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⑸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资本主义有计划, 社会主义有市场”; ⑹1992年十四大:中国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从“浅水(表层、微观)改革进入”“深水(经济体 制、企业制度、产权制度)改革”(1993年-----) ⑺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⑻1997年十五大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调整国有 经济布局,“有所为有所不为”“公有制实现形式多 样化”; ⑼2002年十六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 ⑽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⑴1949年—1977年以阶级斗争为纲 ⑵1978年—2002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GDP 崇拜 ⑶2002年—至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建设和谐社会。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特点?(渐进性) 答:⑴调整发展; 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⑶对外开放带动对内改革; ⑷体制外向体制内; ⑸先试验,后推广。 6、经济形式、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机制分别 是? 答:经济形式:生产与交换。 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生产过程中人们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劳动产 品的分配形式。 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 经济机制:决策机制、信息机制,激励约束机制。 7、政府失灵的表现、原因及矫正? 答:“政府失灵”:政府干预所引起的经济运行效 率的下降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政府失灵的表现: ⑴政府行为目标决定偏离社会公共利益; ⑵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 ⑶政府机构膨胀,效率低下; ⑷政府行为派生的外在负效应。 政府失灵的原因: ⑴经济人;⑵信息不充分; ⑶收入主要源于税收; ⑷供给垄断。 政府失灵的矫正: ⑴合理划分; ⑵竞争机制; ⑶激励机制; ⑷监督与约束。 第二讲 8、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与任务? 答: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三个阶段): 30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曲折 的过程,它反映了改革战略指导思想的演变和发 展。 1978-1984年,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扩 大企业自主权。 1985-1993年,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实 行两权(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1994年至今,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9、现代企业制度内涵及特征? 答:现代企业制度内涵(包括现代企业产权制 度、有限责任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产权制度: ⑴投资者-----拥有财产的最终所有权。 ⑵企业-------拥有法人产权。

商务见面礼仪常识大全及商务见面送礼的礼仪常识

商务见面礼仪常识大全及商务见面送礼的礼仪 常识 商务见面礼仦帯识大全及商务见面送礼的礼仪常识商务见面礼仦包括掊握称呼、商务介绍、握手、致意和其他礼节的礼仦帯识及名片的用途、制作和使用帯识。 商务见面礼仪常识大全第一节称呼礼仦称呼指的是人仧在日帯交往应酬乀中,所采用的彼此乀间的称谓诧。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収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的风尚,因此对它丌能疏忽大意,随便乱用。在商务会面中,恰当地使用称谓,是商务交往顺利迚行的第一步。 一、称呼礼仦觃范在商务活劢中,称呼要庄重、正弅、觃范。一句得体的称呼,既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也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依照商务惯例,在商务会面中,最正弅的称呼有三种,即应当称呼交往对象的行政职务、技术职称,戒是其泛尊称。泛尊称,指的是先生、小姐、夫人、女士一类可以广泛使用的尊称。 在商务活劢中,以对方的行政职务相称,以示身仹有别、敬意有佳,是最帯见的一种称呼方法。可以仅称职务,如“局

长”、“处长”、“经理”、“主管”等 ;也可以在职务前面加上姓氏,如“李市长”、“张董亊长”等。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等有职称和学位的人士,均可单独称“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博士”等。同时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李教授”、“法官先生”、“律师先生”、“张博士先生”等。这样可以表示你对他职称的认可和尊敬。 对二那些初次打交道的,戒者既没有具体的职务也没有具体的职称的人,可以直接称呼他仧为“先生”、“小姐”戒者“夫人”,如果知道他仧的姓氏,就最好在这些泛尊称的前面带上对方的姓,如“张先生”、“李小姐”等。在使用泛尊称的时候,对二男士,丌管多大年纨,都可以称呼对方为“先生”,但是对二女士来说,“夫人”这个称呼可丌能乱用的,必须在知道对方已经结婚的前提下才可以用。 除此之外,称呼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初次见面更要注意称呼。初次不人见面戒谈业务时,要称呼姓加职务,要一字一字地说得特别清楚,比如:“王总经理,你说得真对.”如果对方是个副总经理,可删去那个“副”字 ;但若对方是总经理,丌要为了方便把“总”字去掉,而发为经理。

公共经济学论述题

公共经济学论述题论述题: (1)公共财政具有哪些职能? (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3)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4)矫正性税收和矫正性财政补贴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5)什么是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什么是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二者有哪些区别? (6)什么是混合物品或服务?混合物品或服务是怎样供给的? (7)简要分析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的投票者、政治家(政党)、政府部门(官员)以及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特点。 (8)消耗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和分配领域的影响是怎样的? (9)转移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和分配领域的影响是怎样的? (10)什么是机会成本分析?试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11)什么是成本—效益分析?试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12)什么是税收?为什么说税收是最佳的公共收入形式? (13)什么是公债?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14)试述不同历史时期税收原则的主要思想。 (15)税制结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具体应该怎样进行安排? (16)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具体各有什么影响? (17)试以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对商品课税的税负归宿进行分析。 (18)试述负债有害论和公债新哲学论的基本观点。 (19)简要说明银行系统和非银行系统认购公债的经济影响。 (20)阐述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和利息率效应。 (21)分析公债管理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协调配合运用中应遵循什么原则?(22)简述年度预算平衡论、周期预算平衡论和功能财政论的主要论点。 (23)什么是财政乘数?它由哪几个方面的乘数组成?分别对GDP的均衡水平有什么影响?(24)自动变化的政府支出包括哪些项目?简述它们的作用机制。 (25)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职能划分的经济学基础是什么? (26)论述税收收入划分的方式。 答案: (1)公共财政具有哪些职能? 答: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首先,公共财政之所以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公共物品具有效用的非可分割性,即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企业或个人享用;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个人、企业对某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并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的数量或质量;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任何个人或企业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正因为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上述三个特性,市场的生产或提供才成为失效的方式,出现了“免费搭车者”这类“公共悲剧”,不能指望追求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的个人会保证公

“镜像”与现实――广告与中国社会消费文化的变迁以及有关现象与问题

“镜像”与现实――广告与中国社会消费文化的变迁以及有关现象与问题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7-02 11:49 共4人浏览[大] [中] [小] 作者:何辉 [内容摘要]本研究在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内容分析基础之上,分析了“广告镜像”中的中国社会消费文化的变迁,揭示了“广告镜像功能”日益呈现出的形象化特征以及原因,最后阐述了“广告镜像”与现实互动中的“广告机器神效应”等广告社会问题。 [关键词]镜像;广告;消费文化;广告机器神效应 早在1926年,我国著名报学史专家戈公振先生在研究中国报学史的过程中,提出了“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⑵,一语道出了广告的商业本质和文化负载功能。诺曼·道格拉斯则说:“从广告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理想。”⑶广告在现代社会中就像一面大镜子,其中呈现出现实的镜像,我们不妨称之为“广告镜像功能”。 近两年来,笔者对中国近十多年来的报纸广告作了一番研究⑷。在研究刚开始的时候,广告这面特别的“大镜子”中的“镜像”是凌乱和琐碎的,随着研究的进展,那些凌乱和琐碎的“镜像”慢慢交织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图景,将中国社会文 化近15年来的变化奇迹般地重现于我的眼前。 一、“镜像”中社会消费文化的变迁 广告是通过文字符号和视觉符号⑸来传播信息的,其“镜像功能”也必然通过文字符号和视觉符号来实现。“广告镜像功能”集中表现在广告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其他一些典型事物/现象(包括文字符号和视觉符号)。 大约在1988——1991年间,广告作品显示中国社会消费文化受到日本文化的有力冲击。稍后,广告显示欧美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从着装习惯、休闲方式、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多方面对中国人产生影响,时间大约是在1989——1992年之间。之后,中国文化和外来的欧美文化、日本文化等异文化在广告中出现共生局面,似乎可以说明中国文化正逐渐吸收各方面的影响,时间大约是1993——1997年之间。这一过程仍在继续。从1994年开始,广告显示港台的影视文化对中国大陆的影响形成一定的规模,明星现象一度

浅谈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字】财政学,公共经济学 一、引言近些年来,国内某些学者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而以财政学(Public Finance)和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s Economics)等名称命名的译著和著作很多。国内的一些学者,如陈共、平新乔、张馨、高培勇、郭庆旺、杨志勇、华民等都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分析。从国际上看,关于两者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的论述比较详细的主要有《公共经济学手册》第一卷,由《国际税收和财政》杂志在 1994年发起的一次关于公共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特刊及由《公共经济学杂志》在2002年的一次纪念其创刊而由一些顶尖级的经济学家关于公共经济学发展的总结分析。此外,由于引进的西方文献越来越多,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二、问卷的评介与分析本人于2005年元旦前后向全球部分大学的从事财政学或公共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经济学家就财政学和公共

经济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为主题进行了全球性网络调查。我的问题是:您如何看待财政学(Public Finance)和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本次调查受到来自这些经济学家的数十份电子邮件。这些邮件反映了他们对我所做的调查课题的认识。本文就是选取了部分代表性的经济学家的回信(见附录①)和一些经济学家发表的论文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评介。詹姆斯波特巴教授认为,财政学主要是与税收及其相关问题等筹集收入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在税收方面,而公共经济学则包括了大量的与支出政策相关的问题。他认为,医疗保健和医疗援助以及残疾人保险和失业保险都是属于公共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也是他感兴趣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不属于财政学的领域。他附件的文章中研究了公共经济学30年(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的发展演变、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角色的一门学问。因为这一角色在不断地变化着,所以公共经济学也成为一个持续演变的领域。一些核心问题被持续关注,例如对不同商品的税率结构应该如何设置;而还有一些问题,例如对发达国家老龄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如何进行改革才是最优等等,最近才成为研究的中心。经济学其他一些分支领域的理论与实证进展为公共经济学提供了新的视野,推动了对其中一些长期存在问题的研

本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前言 一、本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本课题以我国国情为基础,结合西方经济学理论成果。努力使之与国情相 适应,从而产生真正扎根于中国土壤的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在西方地方公共品理论中,提博特(Tiebout)1956年所写的富有开创性的文章刺激了后续研究论文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理论成果。然而这些理论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济政治现实的基础之上的。他们更多的是强调地方政府的收入支出对于人口流动、地方投资、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即地方财政的外部性问题(提博特1956,奥茨Oates)。而我国的情况则正好相反。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从西而东的人口流动对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上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本课题在论证上在采用西方地方公共品的理论时根据我国情况作了修正。 2.本课题在考察西部人力资本的形成问题时,虽然只强调了“地方政府作为 人力资本投资主体激励不足”这个核心问题。但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本文却没有拘泥于就这个问题提出解法的传统模式。相反,本文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探讨了如何有效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这更本质的问题。并从中得出了“市场化”的人力资本存量增加模式:一是在通过教育形成人力资本的传统机制中,地方政府如何通过投资结构的调整—普及富含人力资本的高科技产品来增加人力资本的存量,二是在人力资本形成的传统机制以外,通过市场化手段—人口流动来增加人力资本的存量。本文深入地讨论了这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实施的具体办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正文 第一章: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大作用人力资本开发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取得经济成就的重要标志和过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得到共识。各国政府和学者越来越认识到,经济进步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特别是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人,亦即要依赖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尤其是在人类社会正在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将成为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知识最终将归结于有智慧的人脑和积淀于知识劳动者的才能,而这正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 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相对缓慢的地区,西部在谋求经济发展和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好人力资本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问题较之其他地区显得更为关键和迫切。本章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证两方面的分析,从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入手,引出在西部开发中,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之于经济增长,之于社会进步的特殊意义,并通过阐述西部现存的人力资本问题,为后文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奠定理论的和事实的基础。 【一】理论分析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范围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复习范围 一、简答题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相比,研究的重点发生了那些转向? 答:1、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收支问题转向更加注重研究这种收支活动的经济影响。 2、转向分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 3、转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价。 2、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答:1、市场存在着垄断或不完全竞争,使其并不总是产生最有效的结果。2、市场行为的外部性可能产生负面的外溢效果。3、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4、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或不对称性所导致的经济中的不确定性。5、市场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后果在政治上或道义上无法接受。 3、简述外部效应的含义、如何纠正外部效应? 答:外部效应指的是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效益。外部效应可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的纠正措施: (1)外部效应的私人对策。合并(组织重构);科斯定理(明确界定产权)。 (2)外部效应的公共对策。矫正性税收;矫正性财政补贴。 4、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纯公共产品的特征: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并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 5、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是什么? 答:1.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则恰好相反,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政府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软。 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的预算约束较软。综上所述,在公共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公共支出所配臵的资源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政府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资源配臵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6、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必要性和原则 答:政府投资具有以下特点:1、公共性、基础性特点。2、开发性、战略性特点。3、社会效益特点。 政府投资的必要性表现为:

商务礼仪知识基本测试题

商务礼仪知识基本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务礼仪的首要问题是( ) A.尊重为本 B.规范为本 C.友善为本 D.招待为本 2.按商务礼仪,引导者应在客人的( ) A.左前方引路 B.左后方指路 C.右前方引路 D.右后方指路 3.进行商务正式宴请时,首先考虑的是( ) A.座次 B.菜肴 C.餐费 D.时间 4.公务场合应着( ) A.制服 B.时装 C.礼服 D.民族服装 5.自我介绍时要避免( ) A.先递名片,再做介绍 B.先做介绍,后递名片 C.长话短说 D.内容完整 6.陌生场合不可谈( ) A.个人问题 B.哲学 C.文学 D.天气 7.( )座次排列不是商务交往中的基本规则。 A.面门为上 B.以左为上 C.居中为上 D.离远为上 8.商务礼仪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 A.针对性 B.规范性 C.制度性 D.强制性 9.“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是商务礼仪( )特征的喻意。 A.规范性 B.对象性 C.制度性 D.针对性

10.休闲场合可穿( ) A.制服 B.运动装 C.礼服 D.套装 11.职场可以交谈的内容( ) A.国家秘密 B.私人问题 C.议论同事 D.合同问题 12.商务交往中可送的礼品有( ) A.价格昂贵的礼品 B.涉及国家安全的礼品 C.药品营养品 D.纪念品 13.送礼品时应避免( ) A.赠送者的身份不确定 B.由身份高的人送 C.对礼品加以适当说明 D.说明礼品的寓意 14.商务交往中礼品的特征不包括( ) A.纪念性 B.宣传性 C.便携性 D.昂贵性 15.选择礼品的原则不包括( ) A.礼品价值 B.送什么 C.什么时间送 D.如何送 16.圆桌单主人宴请时,错误的是( ) A.主人应面对门 B.主人应面背对门 C.主人在左 D.主宾在右 17.对座位的排列我国的传统是( ) A.以左为尊 B.以右为尊 C.左右地位相等 D.以上都不正确 18.进行商务便宴,首先考虑的是( ) A.座次 B.菜肴 C.餐费 D.时间 19.不属于商务礼仪3A原则的是( ) A.接受对方 B.重视对方 C.记住对方 D.赞美对方

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 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报告题目《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院系美术学院 专业艺术设计 年级班级 2 0 1 2 级( 1 )班 姓名吕彪 学号12151140111

《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前言 消费既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行为,又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领域。提高消费文化需要的满足程度,既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归宿。中国30年改革开放,带来了城乡居民消费领域最为深刻的消费变革,它显著地提升了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改变了消费结构状况,催生了消费生活方式的更新。中国居民消费文化的变化,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消费文化的加速演进。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为人类历史活动的基石。因此,人们消费生活需要及需要发展演变的进程,就成为制约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消费文化首先是一种经济文化。消费过程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它以“消耗或享用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生活服务)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这种特殊规定性,鲜明地表现着经济文化的基本属性,集中表现了人们在生活领域的各种文化现象—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行为方式等构成消费文化的基本内涵。剖析消费文化,揭示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演变的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根源、人文历史传统、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特征,就是展现人们生活方式的形态,回答“如何生活”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生活”的问题。同时,消费文化又是社会不同主体之间通过生活消费过程相互交往的规则和情感联系方式,从而表现出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实质,进而反映了支配社会、

商务送礼常识

商务送礼常识(绝招) 商业礼品,美国人称之为特种广告,是广告促销、传播品牌、树立企业形象的最直接的广告。合适的礼品既表达了心意,又让对方不自学地接受了广告,达到宣传或促销效果,确实令不少商家青睐。一般来说,商业礼品分为四类:会议礼品、公关礼品、促销礼品、与庆典礼品。这样的划分,几乎涵盖了所有礼品的目的与形式,对企业在商业运作过程中大有裨益。 有“礼”走遍天下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礼”的环境里,如果你不讲“礼”,简直就是寸步难行,被人唾弃。求人要送礼,联络关系要送礼,“以礼服人”、“礼多人不怪”,这是古老的中国格言,它在今天仍十分实用。 调查研究指出,日本产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美国市场,其中最秘密的武器是日本人的小礼品。换句话说,日本人是用小礼品打开美国市场的,小礼品在商务交际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今商品社会,“利”和“礼”是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在这方面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操作上,你送礼的功夫是否到家,能否做到既不显山露水,又能够打动人心。这是商务送礼的关键。 商业礼品为何存在 现在,很多大公司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主要关系公司、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爱好、生日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是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的专门送礼。 为什么公司要送商务礼品?根据一项调查,最主要的原因是表示对他人的赞赏(61%),处于第二位的原因是通过良好的祝愿以发展业务关系(34%)。被调查者中有一半在圣诞节送礼,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在特殊的场合。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商务活动中送礼不仅是做广告,也是相互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很多人认为,赠送礼品主要是向客户表示感谢,使已有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精明的公司经常在客户定期购货后,与客户共进午餐或晚餐,或者是在其它活动结束后,给客户赠送礼品。商业礼品能起到广告宣传作用,达到感谢目的,同时又巩固、加强了公司与客户之间已有良好关系。用于促销的礼品,既可促进商品的销售,同时加深了品牌印象,起到了广告的作用。 带来成功的商务送礼 商务活动中互赠礼品本身就是一笔大生意。礼品的选择传递着权势、世故知识和兴趣等信息。它既可改善公司的形象,也可损害公司的形象。从赠送给董事会主席礼品到广告用礼品,这类商业礼品的选择和赠送可不是件轻松的事,美国的公司每年花在商务往来上送礼的费用高达四十亿美元。

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文化

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文化 消费主义文化是20世纪伴随西方消费社会到来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和生活方式,是一种以推销商品为动力,以消费至上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现象。消费主义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五六十年代开始向西欧、日本等国扩散,随之,对消费主义文化特征的研究也日趋盛行。当今流行文化研究,越来越重视对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文化符号的学解读。其实,“流行文化实质上是消费的导师。”([美] 里斯曼:《孤独的人群》,王昆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97页。) 在中国,虽然消费社会尚在形成之中,消费主义文化也并未成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但现代消费观念正在逐步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行为之中。专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学者确指为1997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分水岭,其突出特征是从短缺经济发展到饱和经济,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所具有的主导和拉动作用越发突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速了消费社会的形成。特别是在2006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突破2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为消费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此背景下,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也鲜明地显示出消费主义倾向。 1、需要、需求和欲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人的需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的需要、社会心理的需要和意义的需要。当代流行文化就是一种不断制造需求、诱发欲望的文化形态,它以其特有的市场召唤力,使人永远处在一种不满足的渴望之中。 2、消费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现代消费是一种发生在消费社会的、跨越温饱型的、富含精神意义的和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文化行为。现代消费不仅具有经济和营销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是消费者进行“意义”建构、趣味区分、文化分类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消费是一面“镜子”,它不但从一个侧面映出了经济体系某个部分的运行机制,而且也照出了文化过程和社会生活的许多“秘密”。(参阅王宁:《消费社会学》,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绪论第2页。) 根据消费研究文献,人的消费目的首先是满足物质上的需要(material welfare);其次是满足心理(精神)上的基本需要(psychic welfare);再次是满足炫耀(display)的需要。前两种消费主要是指为保持生理和心理健康进行的消费,也就是对所谓必需品的消费,最后一种消费则属于社会性的——为炫耀而进行的消费,主要是满足社会的要求。 ?现代消费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从消费的物的层面延伸到精神文化层面,从消费技术转向消费文化。现代意义上的消费,不仅仅是对于物品的实物消费,而且还包含着符号消费等更多的内容。消费正日益生发出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含义,它已经超越

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区域的概念和类型 一、区域的概念:即抽象又客观的空间概念 1、地理学上 2、政治学上 3、社会学上 4、区域经济学上: 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分为三个层次: 二、区域的类型 (一) (二)按照区域组成部分在特征上的相关性划分 1、均质区 贫困去与富裕区:以人均收入为标准 2、结节区 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 从空间结构上看,结节区一般由节点、网络、运动、等级体系和表面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节点即经济中心,如大城市、大企业,它是结节区的核心,在各要素中起着主导性的支配作用。 网络是各节点相互联系的载体和通道,如交通运输网络、通讯网络; 运动是各组成部分之间能量、信息和物质的相互交流; 等级体系则反映了区内各经济活动规模上的差异,如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所组成的城镇等级体系。 表面是人口和经济活动分布密度从市中心区向外的梯度变化,则在城市区域范围内形成一个立体的经济面 3、规划区 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区域经济运行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性学科,亦称“空间经济学”。它既是一门相对独立存在的、有其特殊研究领域的学科,又是正在发展的新兴学科。但由于中外许多学者各自研究的角度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观点: 总的来说分为: 第一种观点是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定义区域经济

学,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以胡佛为代表。 第二种观点是把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区际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杜恩为代表。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以陈栋生为代表。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对象构成了本学科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区域经济学的客观基础 一、自然禀赋的差异性(首要因素) 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客观上存在资源禀赋的差异性 经济活动的地域差异 生产要素具有不完全流动性生产要素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性 不完全流动包括:完全固定和局部固定 设想一下:假如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将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二、经济活动的极化性(根本因素) 定义 理解为主观能动性对否? 表现 规模经济极化点或经济增长极, 集聚经济 不断壮大、强化,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 原因经济本身的趋利性和节约性 三、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有空间就有距离 距离因子是区位论的重要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学的客观基础: 自然禀赋的差异性 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第四节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任何一种理论的诞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形成过程: 萌芽阶段、 形成阶段、 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 1、概念: 用实物的形式来表示,意味着更多的产出 用货币的形式来表示,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