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组织与信用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征信与数据库管理期末论文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征信通常是指以了解企业资信和消费者个人信用为目的的调查,包括一些对交易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核实和依法传播的操作全过程。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得以安全运行的有效保障,也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我国征信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目前业务活跃的征信机构已达300多家,征信市场已初具规模,征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但是,由于征信立法滞后,监管缺位,市场秩序混乱,征信服务不规范,我国征信业依然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性征信机构。我国亟需借鉴国外经验,使我国征信业规范发展。 一、征信体系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 就征信制度而言,世界上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市场主导型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和会员制模式 (一)、市场主导型征信体系模式 市场主导型征信体系模式以美国、英国、加拿大及北欧部分国家为代表。在该体系模式下,征信机构采用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政府只负责对征信业进行必要、有限的监管。 (二)、政府主导型征信体系模式 政府主导型模式是以中央银行建立的中央信贷登记系统为主体,兼有私营征信机构的社会征信体系,该体系以德国和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为代表。中央银行信贷登记系统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公共征信机构,具有基础性地位,但并不排斥民营征信机构的发展。 (三)、会员制模式 日本采用的是以行业协会为主建立信用信息中心的会员制模式,为协会会员提供个人和企业的信息互换平台,通过内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征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目的。征信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依靠法律和行规运作,只有会员才能享受到信息机构提供的信息。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内容 (1)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2)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实践能力;二是职业素质;三是创业能力;四是职业资格证书。 (3)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 调整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构建。

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同时考虑职业素质教育,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籍管理制度。 3.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学目标,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 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既可让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又可避免重复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需要,调整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多层次目标。 4. 制定专业技能规范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系统的技能训练要求并规定必须完成或选择完成的内容。 5. 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

6第六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是在信用制度的发展中产生和发展的,对经济特别是对现代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信用及其功能 一、信用的产生及形式 信用是定期的以偿还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转让运动。 1.信用的产生 原始形态的信用大多是实物的借贷。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信用活动愈来愈多地表现为货币借贷。信用渗透到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2.信用的形式 在信用体系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基本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在信用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 (1)商业信用(最早出现) 商业信用是指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具有如下特点:a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b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c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2)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具有如下特点:a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b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c银行信用可能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3)国家信用和企业信用(信用度最高)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借助于举债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4)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二、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1.信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功能 (1)信用可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从而改变对资源的分配结构,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信用可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促进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大企业得以迅速建立和发展。 (3)信用可以加快商品流转的速度、节省流通费用,并使非现金结算得到发展,大批交易可以不使用现金支付,大大地节省了流通中的现实货币量,从而加快商品流通速度。 (4)信用可以给居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的持有方式,可以使每个家庭把他们的消费按时间序列进行适当的安排,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 (5)信用有效地调节着国民经济运行. 2.信用加深市场经济矛盾的消极功能 (1)信用可能造成虚假繁荣,加深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触发生产过剩的危机。 (2)信用还会引发货币信用危机。 (3)信用刺激投机,引起流通秩序混乱,市场信号失真,生产盲目发展,加剧经济危机。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

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这一新的教育概念。教科文组织指出:从广义上说,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创造性思维的个体。创业教育对于培养个人的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与技能以及组织管理的能力非常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把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业创新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也就是说创业创新教育注重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和目前的学科性以及职业性教育的同等地位,通过培养具有开创意识的人,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核心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品格、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开发和提高的教育,目的是实现毕业生能够成功走向社会,培养其形成更强的独立生存与发展的本领以及更强的社会适应力。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延伸和深入,大会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指明了当代大学生要成为岗位创造者,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还为其他人提供就业机会。我们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M ichael Portor)提出的,是关于国家竞争发展的理论)。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求,大学生作为最具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社会群体,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力度,借鉴欧美诸国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确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 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创业教育的繁荣不同,中国创业教育最主要的源动力来自于社会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就业问题,这种功利化的目标使创业教育被简单地理解为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如何通过创业教育来造就一批又一批企业家,从而减轻来自就业方面的压力;各高校也将创业教育视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中也普遍存在着“创业主要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的片面认识。而美国百森商学院(Babsoneollege)蒂蒙斯(JeffeyA.Timmons)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也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应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并不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去创业,培养创新性人才、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在未来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具备独立发展与抗击风险的能力才是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创业意识的激发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动力。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能动地掌握创业知识并具有创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就应该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和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高校要以开展创业教育为切入点,不断推进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把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内化到学生人格中去,着重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业教育中,还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缜密性、外向性等心理品质,鼓励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环境及社会生活、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 王贤芳,孟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摘要: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开展创业教育,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并不健全。为促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用发展的眼光,从确立科学的理念、完善保障机制、加快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推进实施体验式教学、加强创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重新审视和构建我国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创业教育;体系;重构;创业意识;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18-03 【教改创新】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摘要:个人信用具有担保、理财、放大个人投资和消费的作用。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刚起步,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需从明确政府职能、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入手,加快我国信用制度设。 关键词:个人信用制度;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征信;失信惩罚机制;联合征信数据库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个人信用制度是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表现。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是从2007年7月1日全国首个关于个人信用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个人征信管理试行办法(颁布开始实施,为有效地防范和规避信用风险和稳定金融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目前的信用观念以及信用关系的发展还基本上停留于社会道德的范畴,信用基础仍十分薄弱,信用制度发育程度低,信用缺失的事件屡见不鲜,如企业信用的缺失!非法传销的泛滥都是因为个人信用状况的恶化,同时也导致了个人消费信贷!助学贷款!银行卡的发放等个人金融业务难以展开的主要原因。因此,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不仅可以规范金融秩序,而且能够更好地激活个人消费信用!拉动我国消费市场,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现状。 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虽然起步晚,但短短几年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有比较好的政策环境。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个人消费贷款信用中介制度”,“信用制度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条件”等建议。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确定了“建立法人对支付个人收人的申报制、个人收入申报制和储蓄存款实名制”等个人收入管理制度、2000年4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实行了《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该制度的推行成为建立我国个人基本账户和个人信用资料库的基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信息办于2()00年2月联合印发了《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办法》,这是国内 第一部联合征信的政策性管理办法,为联合征信 拟定了初步的法律框架。这一系列文件规定的 颁布对促进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和发展起 到了重要作用。 2、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个人联合征信开始起步。我国已有一些信用中介机构从事个人信用调查、评估业务,如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诚信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华安信用风险管理有限公司等。2000年7月1日,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业性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并正式开通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首批110万上海市民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已进入服务系统的数据库。所谓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是指由第三方信用中介机构将分散在各商业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个人信用和信誉信息汇集起来,进行加工和存储,形成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为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系统了解个人的信用和信誉状况提供服务。同年10月,大连、广州等市也相继建立了当地的个人信用服务中介机构。这些资信公司通过有偿采集个人资信信息、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自收自支模式的运作,基本形成了联合征信的框架如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目前实现了银

关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意见

关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意见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体系反映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教学的相互配合、相互依托,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实施依据。为贯彻落实我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及原则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背景,紧紧围绕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锻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队伍和实践教学管理四部分构成,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则:①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尤其是不能脱离能力培养目标;②系统化原则。遵循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结合各专业特点,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互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③整体优化原则。做到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注意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和互相渗透,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④规范化管理原则。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要规范实践教学的管理与实施流程,创新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形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核标准和要求。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总体。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高起点,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充分体现我校的地方性特征和办学特色。以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关系确定层次,以能力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环节确定模块,以项目驱动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途径更加清晰,目标指向性更加明确,环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内容与实际结合更加密切,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层次的基本内涵 层次主要是指:基础技能层次,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职业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专业技能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面向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综合实践层次,以综合性、设计性项目、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为主,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结合第二课堂内容,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能力培养。 2.模块设置及作用 模块主要包括:基础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创新实践模块。 ①基础技能模块:包括计算机应用、外语听说、两课实践、社会实践、军训、素质拓展项目等项目,以提高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品德修养、团队精神、人文素养为主。 ②专业技能模块:包括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训课程、认识实习、专业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

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

浅谈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逐渐有着良好的政策环境,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个人资信评估工作也已开始逐步显现一定成效,但离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目标还很远,个人信用制度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用;个人信用制度建设 0.引言 “信用”在拉丁文中翻译为“Credio”,也就是说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相互的信任和信誉。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在经济学领域,信用是经济主体之间在主观上建立诚实守信的心理承诺和客观上约期实践相统一的意志和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交易规则。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个人信用是个人经营活动中与外界发生的一种经济关系,它包括履约承诺和履约能力。履约承诺是主观愿望。它和个人的道德取向有直接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用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 随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逐渐有着良好的政策环境,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个人资信评估工作也已开始逐步显现一定成效,但离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目标还很远,个人信用制度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1.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全社会并没有普及信用意识,失信行为十分普遍 目前牵涉到个人不良信用记录的现象已经深入到我国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恶意购房贷款、助学贷款违约不还、信用卡恶意透支、手机恶意欠费等,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经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在中国的求职者中,有45%的个人简历存在实际工作经历、学习、培训,甚至学历造假。我国有关信用制度的法律规定很少,各行业内的行业惩戒机制也不完备,导致了背信者无法可管、无法能管、任意背信、不计后果的混乱局面。 1.2缺乏专门系统规范个人信用制度的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制度 我国已经出台的有关信用制度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国信用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信用管理师师资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以及部分省市出台的地方法规,但我国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调整个人信用制度的专门法律。我国目前仍不存在个人破产制度,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也尚未建立,也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当前颇为紧要的任务。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1)实践基地建设问题。由于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使得目前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2)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3)实践教学的考核问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4)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5)实验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首先是实验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其次是实验教学时间安排的随意性。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1)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我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遵循的原则。 (2)实用型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可分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实践平台三大步进行构建。 (3)混合型原则

混合型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三、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化建设 (1)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 从多方面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补充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如实验实训教学考核、实验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实验实训耗材的管理、实验室环保工作、信息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方法。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不同实验管理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量。 (2)因“室”施“法”定条例 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实训室,建立对应的实验设备管理条例。机电信息实验实训室类型较多,主要有计算机类实验室、机电类实验室、现代先进制造实训中心等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设备的状况和实验的性质,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实训管理条例。 (3)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和归档制度,对实验实训室的各种信息及时进行记录,并做好统计、分析和归档工作,及时向学院和上级有关部门提供实验实训室的准确数据。 (4)加强安全教育 制订安全教育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实验实训前,对参加实践教育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签定安全教育责任书,最大程度上避免产生安全事故。 四、全面实施实践教学体系 (1)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 在高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我院构建了开放式实验室。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技能,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技能,分院设立了计算机项目工作室、机械设计创新实验室、开放机械加工实验室、现代制造实训中心,为学生在课外实训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在各个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等。在近几年计算机类和机电类的竞赛中我院取得较好的成绩。 (2)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制度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制度 一、填空题 1、信用的基本特征是和。 2、短期的信用工具主要有支票、本票、_________________和信用证等。 3、是人类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进行交易、支付和借贷活动的基础。 4、信用是以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5、商业票据流通转让时当事人在票据背面签名盖章的行为称为。 6、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与货币的_____ 职能密切相关。 7、现代信用体系的主导和核心是__ ____。 8、信用工具的特征包括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___ ____。 9、信用的四个特征包括契约性、财产性、风险和收益性及。 10、信用工具的实际收益率,指实际收益与的比率。 11、金融学意义上的信用是以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转移。 12、现代信用的基础是,而其主体是。 13、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被称为。 二、单项选择题 1、商业票据的债权人为转让票据而在上所作的签字被称为 A、承兑 B、贴现 C、担保 D、背书 2、直接证券包括证券、股票、商业票据() A、借款合约 B、保险单 C、银行本票 D、基金股份 3、与信用的产生密切相关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 4、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普通企业的信用形式是() A、银行信用 B、商业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5、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主导和核心是()。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6、以金融机构为媒介的信用是()。 A、银行信用 B、消费信用 C、商业信用 D、国家信用 7、下列不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 A、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B、公司债券

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发表时间:2018-04-27T13:59:43.31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期作者:马嘉优 [导读]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也逐渐实施的越来越好,但是在教学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缺点。 马嘉优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也逐渐实施的越来越好,但是在教学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缺点。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现在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高效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是关键,。改革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多增加高校的事件教学,发现实践教学实施后的积极效应,实践教学在很多方面都有帮助,对于舞蹈专业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事件教学能从创新精神和实践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告诉铁道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与研究 课题编号:GG170115 前言: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系统是以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为基础,结合高校教学的实际结合各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估。实践教学体系是将事件教学的目标、内容、管理等方面的条件整合成一个整体,构建一个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为学生在竞争市场上提高竞争实力,减少失业率。 1.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1基础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和传统教学不同,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直观性等特点,是与传统教学观念很不同的,实践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创新性和实践性能力强的人才。基础实践性教学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单门实验所安排的课程,具体内容就是三种,课程中的实验和单独开设的实验,单独开设的实验一般是安排在课堂上的内容结束后的课后。还有一种就是根据实际需求,根据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安排实验,多进行实践练习,增强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也不要忘了理论学习,老师在教授实践课程的时候,将理论渗透在实践中,强调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不能只是学习实践而忘了理论。在实践的基础教学中,很多都是基本课程上所学的,有一些是需要课后实践积累的,基础实践教学还是占大部分的。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也是基础实践教学应该教授的问题,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艺术活动、青年志愿者等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也为以后社会实践积累经验。 1.2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在高效中多举办有关创新创业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多搞一些科研课题,科研作业等。让学生自己充分利用学校里丰富的科研资料、科研成果和老师们的科研经验,经过老师指导后学生自己开始实验。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多进行科研创新,将创新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的效果。多接触科学实验的前沿,才能了解最新的科研情况,最快的掌握新出的科研资料,了解科学发展的动态,才能拓宽自己的眼界,增强自己在科研方面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精神,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 1.3综合性的实践教学 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就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的环节综合在一起,做出最适合学生的事件教学方案,将实践教学的作用放大,促进学生在实践上的进步。综合性的事件教学需要将前段时间学习的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知识的整合,将前期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种系统的训练。主要就是想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事件教学的概念,不要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偏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2.1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 要想建立一个好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做好,就要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在制度上做好管理,才能让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系统化,有规矩。实践教学应该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都提前做一个策划,然后实践教学过后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找出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之后再改正。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能只针对老师或者只针对学生,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应该是针对师生的,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课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为学生实践学习和教师实践教学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大力监督学生的事件学习情况。 2.2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 已经实施了很好的实践教学计划,自然就要对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防止教师出现懒惰懈怠教学的情况,也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有序高效的进行。监督应该定期的进行,而且应该设置一些奖励和惩罚制度,激励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上的努力意识,促进高效实践教学的构建和实施。在做好管理与评价制度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加强并落实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与监督,注意收集、整理和督促检查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质量监控文件,做好质量的把关。 2.3创造个性化的实践教学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高的话,那学生很难学好,所以创造个性化的事件教学课堂是重要任务。学生需要的是有激情的课堂,应该在课堂上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少保证学生的基础实践知识的学习,还要努力为学生创建社会实践的课堂,学生在课后可以自己进行很好的社会实践,发挥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发散思维,创造新型的社会实践内容,达到高质量的实践学习效果。学校应该发挥主体作用,多为学生举办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实践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3.结语 高效的实践教学的构建和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需要将实践教学长期的实践在学生的学习中,加强实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

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是创新创业思维的基础,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原料和支持。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包括在创新创业素质模型中,而且这些素质方面是一

虚拟经营

虚拟经营 [] 虚拟经营的形式 虚拟经营,在这里不是指从事有价证券交易的虚拟资本的经营,也不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的网络虚拟经营,而是指以下三种企业组织虚拟化的形式: 1.业务外包 企业按扬长避短、“留强去弱”的原则精简组织结构,仅建立或保留关键的职能机构,集中力量开展属于自身强项的业务,而把非强项业务外包出去,让国内外相对条件好、能力强的专业单位去经营,也就是将那些对应的非关键的职能机构虚拟化,借用外力即社会优质资源来弥补、整合企业资源,“借鸡生蛋、借船出海”,以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组织的应变力,争取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例如耐克公司就是最早、最典型的“虚拟生产”、“没有工厂的工业企业”,它专管产品的设计和营销,充分发挥其知识密集、掌握市场擅长创新和管理的优势,至于产品的生产则全部虚拟化,通过定牌生产、委托加工等形式,组织一大批分布在各国各地的,人工成本或原材料成本、场地使用成本较低的小企业严格按其计划和要求进行。又如可口可乐公司,它把除原液生产以外的大部分灌装生产业务加以虚拟,外包给世界各地的众多饮料厂就地取材、加工、销售,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外部资源,确立了全球头号“饮料王国”的地位。近年来,波音、通用汽车、IBM、思科、爱立信等公司也把部分零部件制造业务和部分产品装配业务转移给其他企业,即使自身“减了肥”,又使技术开发、产品总体设计方面的专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特许连锁 拥有品牌、技术等优势的企业实行“强项扩散”,在保留自身全部经营业务的同时,和经过严格的选择与人员培训的国内外其他企业订立特许经营合同,有偿地授予它们在一定期限、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使用该企业的品牌或技术开展经营活动的特权,从而使它们在业务上加盟连锁经营,成为该企业“虚拟营销网络”的成员(尽管它们可以继续保持原来的独立企业的地位)。输出品牌或技术的该企业无需投入大量物质、货币资本,无需承担被许可方经营失败的直接损失,既能凭知识产权取得可观的许可使用费收入,又能迅速扩大企业影响,参加连锁经营的单位越多、经营规模越大,企业的市场地位、市场价值就越高。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家乐福等公司举世瞩目的发展正是成功地应用这种方式的范例。 3.战略联盟 若干企业(包括不同国家的企业)为实现一定时期内某一共同的战略目标,在平等、相互信任、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达成彼此交换关键资源、强项互补、共同开发产品和国内外市场的协议而形成的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网络型企业联合体。它比主要靠资本纽带联结起来的企业集团松散、灵活;联盟对其成员并无合作项目以外的统一要求,所有成员始终保持各自的高度独立性;一个企业可同时参加几个联盟,故企业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利用、支配外部优质资源;共同目标完成后,联盟可很方便地解散,各企业可为新的目标重组新的联盟。这种在协同组合、协议合作等传统形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形式,已赢得了愈来愈多企业的青睐。例如2000年,通用

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的现状

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的现状 近年来,在资本市场、商业交易、个人消费等层面出现的失信行为,以及商业欺诈、逃税、骗税、毁约、拖欠账款、抢占字号、虛假投资、虛假广告、虛假新闻报道、互联网虛假信息等现象屡见不鲜,信用缺失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为:一、生产领域里假冒伪劣商品泛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年均假冒伪劣产品的产值有13000亿元之多,相当于一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国家每年因此损失税收250亿元。而我国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充其量只查处了1/10甚至1/20。正如原全国打假办主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传卿所言:"十年打假,声势浩大,收获甚微"。制假售假不仅表现数量大、品种多、范围广的特点,而且已经呈现明显集团化、区域化的发展趋势,甚至出现产供销一条龙的现象。此外,近几年来,全国每年因建筑工程倒塌事故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在1000亿元左右,而且至今仍有20%的工程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二、流通领域里贷款和债务拖欠、信用方式退化与合同失信严重并存。 一方面,贷款和债务拖欠日趋严重。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贸易

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5%以上,而且这一比例被远远低估。在国企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改制企业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0年底,在四家国有商行开户的改制企业有62656户,贷款本息5792亿元,其中经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有逃避债务行为的改制企业有32140户,占51.29%,逃避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贷款本息的31.96%。此外,企业间的"三角债"严重,而且拖欠势头正在向银行利息、国家税收方向发展,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生活的一种瘟疫。另一方面,信用方式退化。据统计,我国目前的现汇支付仍高达80%。中国城市居民中只有5%向银行借过钱,信贷消费只占国家信贷总额的1%,而在美国,信贷消费占GDP的比重高达55%。此外,我国合同失信现象严重。据有的学者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左右,但合同的履约率仅有60%。合同失效率高达40%。而据最新统计,近几年来合同交易只占整个经济交易量的30%,合同履约率只有50%左右。换言之,在中国签署的贸易合同中,有一半没有履行。 三、分配领域里偷税漏税现象严重。 偷税漏税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经济秩序混乱的重要表现。其中"汕头现象"最为典型。近几年来,由于一度偏差的工作指导思想,广东汕头的逃税骗税、逃汇骗汇等"不讲信用"的现象十分猖獗。在过去几年里,当地1000多户出口企业,98%以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第22卷 第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2 No.2 2013年2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Feb. 2013 151 文章编号:1008-8717(2013)02-0151-03 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钱宗霞 卢 兵 (南通大学, 江苏 南通 226007) 摘 要:目前,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尝试总体上还没有走出传统培养模式的框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薄弱,不能满足学生共性和个性需求。因此,高校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立足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从课程的目标体系、课程的内容体系和课程教育教学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入手,系统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使其成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多方面才能的一种目标明确的综合性教育。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意识、品质、行为、能力教育的主阵地,其创业教育课程则是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更是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基础和核心。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作为职业辅导课程的一个章节或是作为专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其课程比较零散。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清晰,简单地将创业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补充,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仍在走形式主义道路,要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应改变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高校自身办学特色,从课程目标体系建构、课程内容体系建构和教育教学保障体系建构三方面来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效保证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目标体系建构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就业难的困境下,高校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高校在创业教育上普遍存在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一是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掌握一 些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在读期间或者毕业后创办企业,在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二是揭示创业的规律,通过传授学生进行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使他们尽早适应社会的发展。[1]由此可见,前者以企业家速成为目标,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来促进就业,以学校创业者的数量来衡量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这明显带有急功近利的色彩,片面夸大了创业教育的功能。后者是更高层次的创业教育,但是显得有些虚无缥缈,创业教育的可操作性低。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应注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将创业整合到大学的其他课程之中,是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一种目标明确的综合性教育,使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从创业的过程来看,创业教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于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第二阶段注重创业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创业实务培训指导,包括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流程等,协助学生顺利实现创业起步;第三阶段是跟踪服 收稿日期:2012-11-27 作者简介:钱宗霞(1980—),女,江苏如东人,南通大学理学院讲师,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就业创业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