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作品赏析

中国音乐作品赏析
中国音乐作品赏析

?

?

?

?

?

?

?

?

?

?

?

?

?

?(1)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1、作者简介:

?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是他的小名。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阿炳二十多岁时,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贫病交加,眼疾恶化,双眼相继失明,从此,人家便叫他瞎子阿炳。阿炳从童年起就同他父亲华雪梅学习音乐。华雪梅是一位道士,是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的技艺杰出的人材,阿炳的音乐修养最初主要的基础出于道家音乐,而且是出于家传。阿炳双目失明后得不到有钱的斋主的欢迎,只能离开道门,开始以卖唱为生。

?在无锡市里,一位戴着墨镜,胸前背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在街头上行走的,这人便是阿炳。私生子的社会地位,使他自幼遭人冷眼和歧视,但也形成了他倔强和敢于反抗的性格。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与欺凌。

?阿炳纯粹靠奏唱来维持生活,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乞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乐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阿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在解放后,当人民政府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乐作品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2、一系列的因素造就了他超人的毅力与卓越的才华:1)能够演奏多种民族乐器;2)受

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熏陶;3)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4)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

3、流传于世的作品:

?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4、曲名的来历:乐曲本来是没有标题的,而是即兴商定的,因此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不应

完全借助于标题,把它看作是一首以描绘景色为主的作品,而应从乐曲本身的音乐表现进行恰当的、合乎情理的分析。

二泉映月:无锡惠山二泉享有天下第二泉的美称,是阿炳常去游玩的地方。他双目失明后,才奏出《二泉映月》一曲,用音乐形象来描绘他想象中的旧时曾目睹的美丽风景,而他当时所感到的却是漆黑一片,这就使得他在婉转优美的旋律中,时时流露出伤感苍凉的情调。

5、二泉映月曲式:变奏曲式结构(引子+主题+主题的五次变化发展)。

?引子:从头便是断肠声

?上乐句:倾诉性的、令人沉思的。

?下乐句:富于起伏变化,如海潮般的感情在奔腾。

6、小结:

?由这样两组美妙的乐句构成的音乐主题以及后来的一系列交替出现和变奏,把阿炳由沉思而忧伤,由忧伤而悲愤,由悲愤而怒号,由怒号而憧憬的种种复杂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在经过了几个段落的情绪、力度诸种因素的聚集和发展之后,终于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推向了全曲的高潮。激愤而辉煌的音调,是阿炳特有的气质、魄力的流露,鲜明地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不妥协的斗争和反抗,使闻者莫不深受感动。

(2)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

?作者:聂耳。他在1934年创作了四首民乐合奏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蛇狂舞》和《翠湖春晓》

《金蛇狂舞》

?1、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

?2、是根据我国古老的民间乐曲《倒八板》改编的。是在喜庆节日里演奏的乐曲,欢腾、热烈。

?3、《金蛇狂舞》的特点:

?1)旋律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

?2)大量运用了民族打击乐器,加强了乐曲的节奏,烘托了热烈的气氛,使乐曲的民族特色更加鲜明。

4、《翠湖春晓》

?曲式结构:三部曲式。

?表现内容:乐曲描绘了作者故乡云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第一段:速度缓慢,曲调带有叙事的色彩。仿佛大地正在苏醒,人们期待已久的春天即将来临。

?第二段:过渡性的段落,比较短小。由弱到强,描绘了春风悄悄来到人间,终于吹遍大地的动人景象。

?第三段:乐曲的中心段落。抒发了人们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3)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春江花月夜》

?由民族乐器组成的乐队称为民族乐队,也叫民族管弦乐队,通常由以下几组乐器组成:

?1)吹管乐器组:笛、箫

?2)弓弦乐器组:高胡、二胡

?3)弹拨乐器组:柳琴、琵琶、阮

?4、打击乐器组:板、鼓、锣

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1、作者:彭修文,指挥家。指挥、创作并改编过大量的民族管弦乐曲。如:《瑶族舞曲》、《彩云追月》、《步步高》、《月儿高》、《春江花月夜》等。

?2、表现内容:生动地描写了瑶族的青年男女在节日的夜晚,身着盛装聚集在月光下边歌边舞的欢乐场面,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3、结构:复三部曲式(带再现A+B+A,)。

?引子:舞蹈性的:表现青年男女拍击着长鼓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

?第一大部分:

?1、高胡主奏主题:“少女独舞”。

?主题出现第二遍时,运用了功能分组的手法:(吹管组齐奏旋律,组齐奏旋律华彩)“姑娘加入”。

?2、中音芦笙主题:“小伙加入”,粗犷、热烈。

?第二遍出现:加强浓度、舞性高涨,第三遍:奔放热烈。

?第二大部分:音乐转入另一个抒情、安宁的境地,“静中有动”。

?第三大部分是第一大部分的再现。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1、这只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是由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来的。

?箫鼓:我国古代排箫,笳和鼓作为主奏乐器的一种音乐组合形式。

?2、重点、难点:“换头合尾”。

?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器出现。

?它听起来十分和谐,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3、演奏形式灵活,演奏人数可多可少。大规模乐队:三四十人;小型:用琵琶、二胡、洞箫三件乐器也可以演奏。

4、多段体曲式结构。

?全曲一共分为十段。标题依次是:

?1)、一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叠;5)、水深云际;6)、渔歌晚唱;7)、回澜拍岸;8)、棹鸣远濑;9)、欸乃归舟;10)、尾声。

5、分段赏析:

?第一乐章:具有引子的性质:“鼓声、回响、水波”。

?第二乐段:全曲的主题段落。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开起,在云层中游移出没的美丽景致。

?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在渐渐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显示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第九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段落。旋律节奏由慢而快,力度由弱而强,乐器由少到多,逐一加入,使得曲调紧凑有力,激动人心。

?这段音乐描绘小船向归途划去时欢乐的声浪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的顶峰。

?随后音乐在快速中陡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转入“尾声”。

?尾声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使人沉缅于迷人的诗情画意之中。

(4)管弦乐曲:《春节序曲》、《北京喜讯传边寨》

?由西洋管弦乐器组成的乐队称为管弦乐队,也叫“交响乐队”。近代大型的交响乐队通常由下列几组乐器组成:

?1)弦乐器组:包括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低音提琴等;

?2)木管乐器组:包括短笛、长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大管等;

?3)铜管乐器组:包括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等;

?4)打击乐器组:包括定音鼓、三角铁、大鼓、锣、排钟等。

?注:有时根据作品需要对上述乐器可进行增减,如加用钢琴、竖琴、木琴等或是加入民族乐器。

?人数:由数十人到百余人不等。

管弦乐曲《春节序曲》

?1、作者:李焕之

?2、《春节序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以及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它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和特色,节奏鲜明热烈,因为作品是根据延安过春节时的情景而来,所以非常富有节日的喜庆气氛。

?它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3、曲式结构: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4、分段赏析:

?第一大部分的音乐,通过多种音乐表现手段,使人联想到节日期间热烈、欢腾的群众性集会场面。

?第二大部分音乐,主题采用陕北秧歌调《二月里来打过春》,抒情优美,亲切动人。

?这段旋律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好前程的憧憬。由双簧管、大提琴、小提琴分别主奏,三次出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三大部分是第一大部分的缩减再现,乐曲在欢乐沸腾的情绪中结束。

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1、作者:郑路、马洪业。

?2、背景: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热情地庆祝。郑路创作了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共同改编为管弦乐合奏曲。

?3、表现内容:乐曲表现了当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边寨时,万民欢腾,热烈庆祝的情景。

?4、主题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5、多段体曲式结构

?引子:小提琴微弱的震音仿佛是传来了北京喜讯的电波,圆号优美辽阔的旋律,象征着小伙子激动地吹起了“牛角号”,号声在山谷中回荡,喜讯传遍了千家万户,山寨顿时沸腾起来,人们愉快地跳起了欢庆胜利的舞蹈。

?主题一: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曲调。展现出一个只热的群舞场面。重复出现,舞兴更加高涨。

?主题二:曲调活泼、诙谐。可以想象:这是姑娘们在纵情欢跳,脚脖上一串串小铃铛在哗哗作响。音乐力度忽弱忽强,犹如人们的歌声笑语忽高忽低,此起彼伏。

?主题三:旋律抑扬流畅,灼热的情绪进一步高涨。

主题四:

?突然乐曲的力度减弱,双簧管吹出了苗族民间音乐中独有的,包含降3的优美、轻飘而富有

色彩的音调,好象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

?小伙子与姑娘们的对舞开始了:小号在B调上吹出的曲调粗犷豪放,象征着动作的健美、豪壮;小提琴则在降B调上用跳弓演奏出了姑娘们对以的轻快活泼的舞蹈。

?对舞越跳越起劲,乐曲向高潮发展。

?最后,鼓乐齐鸣,以宏伟的音响再现了主题一,乐声辉煌灿烂,把万民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结尾时,圆号再次吹响,象征着人们决心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胜利前进。

乐曲在高潮中结束。

(5)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1、作者简介:何占豪、陈钢。

?2、作品创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

?3、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

4、曲式结构:奏鸣曲式结构。

?呈示部:引子写景。

?主部是单三部曲式,表现的内容分别是:爱情主题,草桥结拜和主题再现。

?连接部是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

?副部是回旋曲式结构,表现了梁祝二人三载同窗、共读共玩的情景。

?结束部: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

?再现部:(再现爱情主题)化蝶。

(6)大合唱:《黄河大合唱》

?1、曲作者:冼星海,作曲家(抗日救亡运动先驱)

?作品有《黄河》、《生产》等四部大合唱,歌曲《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数百首,交响乐《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

?他坚持继承和发展聂耳的战斗传统,为人民的音乐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词作者:光未然,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赴延安。作品有《五月的鲜花》、《三门峡大合唱》、诗集《五月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2、作品简介:

?黄河大合唱》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的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现黄河两岸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起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3、特点:气势磅礴,强烈地反映了时代精神,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4、全曲共有八个乐章:每章曲首有配乐诗朗诵。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整个乐章有两个音乐形象:一个是黄河船夫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博斗的形象。另一个表现出船夫对斗争前途充满胜利的信心。

?

?第二乐章:黄河颂(男声独唱)

?整个乐章分为两大段。

?第一段:歌唱黄河的雄姿。

?第二段,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略)

?第四乐章:黄水谣(混声合唱)

?这是一首叙事性的抒情合唱曲,用歌谣式的三段体写成。音调朴素,平易动人。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与混声合唱)

?是一首朴素的叙事对唱歌曲,采用山西民间音调,用对形式写成。表现了在黄河边上,两个不期而遇,背景离乡的老乡,互诉衷肠,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第六乐章:黄河怨(女声独唱)

?歌曲表现了一个失去丈夫和孩子,并遭受敌人蹂躏的妇女,对敌人的残暴兽行,发出的强烈控诉。通过强烈的控诉来激发全国人民奋起战斗的豪情。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齐唱、轮唱)

?此段生动地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雄形象。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这是大合唱的终曲,也是整个合唱的高潮。它概括了全中国人民为取得最后胜利发出的战斗呼喊。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大型声乐作品的典范,也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创作史上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外国音乐作品赏析

外国音乐作品赏析 音乐剧《猫》赏析 通过本学期的外国音乐作品赏析课学习,我了解到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采用高科技的舞美技术,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这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一起,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舞蹈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我们。《猫》可以说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新伦敦剧院。音乐剧《猫》是百老汇历史上上演时间最长的作品之一,被授予“世纪音乐剧”称号。它的作者是安德鲁·洛伊德·韦伯。这部作品在1983年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项托尼奖。剧中一曲《回

忆》,已经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我就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领略《猫》的魅力,走近音乐剧,了解音乐剧。 光怪陆离的舞台,满眼堆放着各式废弃物,在明亮的灯束下,一只只猫或坐或立,或舞或歌,《猫》的故事就这样上演了: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得以获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来取得这唯一的机会。其中“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她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经变成一只蓬头垢面、丑陋无比的老猫了。猫儿们起初不愿接受这个背叛猫族的流浪者,然而她以一曲《回忆》最终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天的猫。此外还有“领袖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 “超人猫”“魔术猫”等,这群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儿们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它们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猫》的剧情很简单,猫与猫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那么明细,我想这也正使作者更专注于对音乐,舞美的高质量追求。作品中高质量的音乐,新颖的舞台布景,演员的精湛技艺和服装的精妙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对《猫》这部音乐剧的艺术特征的赏析。 一、令人震撼的舞美 设计者用猫的眼光看世界,在舞台上建造了一个供猫表演的巨型游乐场,逼真的情境给音乐剧的表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我想在现场欣赏的观众一定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再说《猫》的服装与化妆,设计者极大的发挥想象力,将几十种猫的形象惟妙惟肖的展现给我们,每一只猫身上的条纹都十分逼真,服装和道具也与它们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密切相关。例如,“领袖猫”的皮毛很长,而且没有花纹,身材高大魁梧,显得有威严有气势。而其中最重要的角色“魅力猫”格里泽贝拉,为了显示无情的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的痕迹,她的皮毛选用了很暗淡的颜色,并且看起来像布满尘垢,很久没有梳理,脸色也很灰暗,眼角向下拉,满眼沧桑,是一位光华已尽的中年妇人写照。

中外音乐名作赏析

浅析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的魅力 从以前开始我就非常喜欢Vitas,喜欢他的唱功,喜欢他的帅气,最喜欢的还是他的海豚音。在这学期的中外音乐名作赏析课上,张老师给我们看了Vitas 的演唱会CD,我终于有机会全面地听了他的歌,我对他更加喜爱,更加崇拜了,后来我查了很多资料,知道了Vitas的歌融合了现代与古典的双重元素,所以就决定以他来写这篇论文。 从艺术史上来看,自“古典”一词出现,迄今已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期间几经起落,内涵也几经变迁,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个人,往往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行文之前,有必要对这个概念做一个小小的定义。 “古典”特指这样一种艺术风格:形成于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在艺术作品中,具有深邃的思想、朴素的形式、理性的内涵等特征,借用德国著名美学家温克尔曼的评价,就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曾有人说,艺术创作中惟有“变化”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回顾Vitas历年的作品,风格多样也是不争的事实,令他在喧嚣的流行音乐界卓尔不群。在此基础上,观察其艺术中的“古典因素”,则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风韵越来越明显,然而又并不是一味复古,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个性的发挥。 在某些场合,“古典音乐”概念另有一层含义,可视为“严肃音乐”、“高雅音乐”的代名词,并以此区别于纯粹消闲娱乐的“流行音乐”。 在此意义上,必须承认,Vitas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流行歌手,即使在乍出道时,虽不乏时尚另类的包装、性感妩媚的身段、迷离魅惑的眼神、诡谲奇幻的舞台,然而这一切之外,古典艺术严谨理性的风范依然处处闪现。 同样地,目前,他显而易见地日趋成熟稳重,然而,并没有直接演绎古典歌剧的倾向。 假如以如此眼光审视Vitas的艺术,则可发现,他既具有古典艺术强调的扎实底蕴:声乐功底、舞蹈基础等,又不一味拘泥于程式化的规范。而是将“古典因素”拿来为自己所用,进而扩大与丰富已有的艺术语言,令具有悠久传统的艺术形式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在他作品中的“古典因素”,是几百甚至上千年积淀的艺术形式,在一位现代艺术家那里映射出的“印象”。 以“古典”而论,Vitas的假声技巧,无疑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因素。几年来,代表作品数不胜数:《歌剧2》中的经典华彩、《奉献》中的极限高音、

中外钢琴名曲鉴赏论文(贝多芬)

中外钢琴名曲鉴赏课论文 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比较 论文摘要: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均衡地反映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体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本文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做了详细的描述和对比,从而找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其价值和魅力。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点 对于很多外行人来说,谈到钢琴音乐,首先想到的音乐家一定是贝多芬。这不仅是因为他精湛的艺术手法与骄人的艺术成就,更因为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重要艺术成就之一就是他的35首钢琴奏鸣曲。他的钢琴奏鸣曲创作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他的人生虽然充满坎坷和磨难,但在他的音乐里却始终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斗争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集中了前辈大师的创作成果,站在他所处的时代前列,以新的素质体现了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群众性和巴赫的深邃性、哲理性、宏伟性气魄,发展了海顿的人民性、风俗性艺术风格,借鉴了莫扎特深刻入微的心理刻画和热烈的抒情性,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其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既有古典主义的音乐美感,又有浪漫主义的真切情感,因此他是由古典主义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跨进的一座桥梁,是屹立在18、19世纪之交的一座音乐丰碑,对200世纪欧洲音乐的创作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广泛的影响。 贝多芬从青年时代开始创作钢琴奏鸣曲直到晚年,他的创作风格也总是在变化,其中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的乐章数目也是十分自由的,二、三、四乐章的都有(32首奏鸣曲中三乐章的有14首、四乐章的有12首、二乐章的有6首)。下面按作品产生年代的先后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以此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征进行初步的比较: 一、早期(1792—1800年) 社会背景及历史文化的变迁,使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们的境遇、社会地位、思想,以及创作音乐风格也经历了一个从海顿没有深刻精神内涵的闲适,到莫扎特个人思想情感初步个性化表达的优美、秀丽和热情,再到贝多芬充满个人主观意志和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崇高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同时,贝多芬又探索了发展钢琴奏鸣曲的新道路和新形式。在早期奏鸣曲中,特别是在第8首奏鸣曲《悲怆》中,可以举出许多进行探索的例子。例如,《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前面,贝多芬加了一段很大的引子,在展开部的开始及尾声前又出现了这段引子的素材。《悲怆》各乐章的主题是很相似的:引子的主题和快板部分的第一乐章是相似的。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和第三乐章(回旋曲)的第一

第二章 中国器乐作品欣赏

第二章中国器乐欣赏 第一节中国乐器简介 一、中国乐器的发展历史 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世界的东方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古代音乐文化,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乐器文化,它是祖辈们智慧的结晶,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文化瑰宝。 任何文化的表现形式,都不可能脱离时代而单独存在。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如此。例如隋唐时期,我国乐器种类空前丰富,这与当时开放、开明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因此中国乐器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史。中国乐器发展简史见下表2-1。

表2-1 中国乐器发展简史 二、中国乐器分类简介 近现代参照欧洲管弦乐队分类方法,结合我国的乐器的传统分类方法,并根据乐器的发声原理和演奏方式,将其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见下表2-2。

式演奏方式中都不可或缺。云锣、梆子、木鱼 等。 表2-2 中国乐器分类 图2-1 中国乐器组图 第二节乐器及作品欣赏 一、古琴 古琴原称“琴”、“七弦琴”,唐宋以来逐渐称呼为“古琴”,这是一种古老的乐 器。中国古汉字“”,从字形上看,就是将丝绑在木头上,古琴的历史就可见一斑 了。有关古琴的最早记载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如《尚书》中已有“搏拊 琴瑟以咏”的记载。早在周代的宫廷音乐活动中,古琴就被用来伴奏歌唱,称为“弦 歌”。古琴,作为中国流传至今并仍在广泛使用的最古老乐器,从音色到形制都高度 体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精华,庄子就得出“古琴足以自娱”的观点,现今流传的很 多曲子都有直接取自道家思想印记,如《庄周梦蝶》、《逍遥游》等。演奏古琴,强 调自我心境的修炼,而非追求技巧,因而古代有“一人一琴”的说法。古琴乐史著 名的乐曲《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均又再现。 作品欣赏 《流水》是我国传统古琴曲,其记载早见于先秦《列子》一书。现存琴谱最早 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关于《流水》的表现意境,川派琴家张孔山的弟子欧阳书 唐在《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有这样的记述:“起首两、三段叠弹,俨然潺潺滴 沥,响彻空山。四、五两段,幽泉出山,风发水涌,时闻波涛,已有蛟龙怒吼之象。 息以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身在群山奔赴、万壑争 流之际。七、八段,轻舟已过,势就淌洋,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悬浮微沤,洋洋乎! 诚古调之希声者乎!”由上描述可见,该曲所表现的是淙淙小溪汇成浩荡江河,继而 汇成汪洋大海的自然界壮丽的景象和意境。 整首乐曲从开始的“点点滴滴”到后来的“浩浩荡荡”,经历了由静而动、由缓 而急,由婉转抒情到汹涌澎湃,充满着生命的韵律。乐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 描绘了大自然的客观画景,又使人充分体验到音乐中所蕴涵的深邃意境,体现出古 老的东方美学所追求的以“神似”而生“意境”,是一首典型的具有古代东方审美趣 味的佳作。该曲不仅为世代炎黄子孙所传诵,也被世界各国人民视为中国古典的代 表作。1977年8月20日,美国的“航行者”号太空飞船就将这首乐曲的唱片作为

电大考试-中外音乐赏析试题(答案)

电大中外音乐赏析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弦乐家族中音最高的乐器是(小提琴)。 2.肖邦的许多作品带有充满(浪漫性)。 3.《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肖邦)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品。4.肖邦是钢琴诗人(浪漫主义乐派)作曲家。 5.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代表人。 6.肖邦是波兰民族乐派的伟大(开拓)者。 7.李斯特一生所创作的13首(标题)交响诗。 8.李斯特的标题交响诗的代表作品(前奏曲)。 9.李斯特的前奏曲采用传统(奏鸣曲式)写成。 10· 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又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1.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结晶)。 2.民歌用朴实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3 4.民歌的体裁形式一般以为(山歌和小调)为主。 5.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称(劳动号子)。 6.号子的歌词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即兴编写出来的)。 7.号子歌真实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 8.山歌是人们在(山野、田间)抒发思想感情。 9.《脚夫调》属于山歌类的(“信天游”)。 10.山歌的唱法一般分为(高腔和平腔)两种。 1.音乐是一种(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2.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3.对音乐音响的(辨别力)。 4.欣赏音乐通常可分为(三个) 阶段。

5.音乐是一种善于 (激发感情) 的艺术。 6.音乐是(表情)的艺术。 7.音乐的艺术表现主要是通过(旋律)进行。 8.音乐的实践活动是(创作)基本环节。 9.音乐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 10· 音乐实践活动中没有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就不会有(音乐实践活动)。 1.施特劳斯是(世纪末)的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 2.交响诗《唐. 璜》是(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品。 3.李斯特开创的标题交响诗是(印象乐派)继承和发展。 4.德彪西是(八十年代)音乐的代表者。 5.德沃夏克创作上的高峰时期是在19世纪的(十二部)。 6.德沃夏克有(十一部)歌剧。 7.德沃夏克是(捷克)的作曲家。 8.《水仙女》作品的作者是(德沃夏克)。 9.格里格的全部作品中,(钢琴曲)和(歌曲)有特殊的魅力。 二、单选题 1.格里格从5岁在钢琴上发现( A ) A.九和弦 B.12岁 C.30岁 2.交响曲在创作上越来越( A ) A.自由化 B.表现风格 C.情绪化 3.奥大利作曲家莫扎特一生创作多少音乐作品( A ) A.40多部 B.80多部 C.60多部 4.音乐的表现上有浪漫主义乐派音乐形式比较( B ) A.表现 B.自由性 C. D.感觉 5.舒曼在18世纪是30年代音乐创作的( A ) A.3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郑紫 外国语学院 英语4班 (共6页)

一、1.音乐:Just like fire(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2》) 歌曲充满着积极向上,表现了爱丽丝在拯救疯帽子父母过程中的艰辛,但不放弃,坚定的信念像熊熊的火焰燃烧着,以及与伙伴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这是一首很有节奏感的歌曲,P!NK生动的演唱把一个女孩的勇敢和毫无畏惧的心态诠释的淋漓尽致,合唱呐喊 的”run it”让歌曲走向高潮。正如歌曲所写”We can do it better.You and me together.Forever and ever”,与影片结尾众仙境伙伴成功完成他们 的愿望。 2、菩萨蛮(电视剧《甄嬛传》) 《菩萨蛮》是我国著名音乐歌手、音乐人刘欢为大型古装连续剧《甄嬛传》所做的一首插曲。它是这样一首脱俗的作品。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菩萨蛮》带有"拟古"风格的现代音乐作品。作品调式调性的游移,有着传统民族音乐转调手法。 3、黄金甲(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 大量的人声、交响乐、打击乐与影片情节相联系,构成该剧的音乐艺术特色。实际上,音乐的魅力也为这部国产大片增色不少,《黄金甲》则是周董独树一格的中国摇滚风加饶舌,这首算是周董出道以来最摇滚的单曲,呈现出电影里千军万马的磅礡气势。音乐整体风格以低缓沉重的旋律为主,欲望与命运,去肌刮骨也脱不去的欲望,螳螂捕蝉的寓言一般令人不安的命运。有深渊,就有希冀、折堕和挣扎。

即便在幸福团聚和爱情场面中也没有惯常的欢快片段。周杰伦撇开擅长的R&B曲风,首度将重摇滚、街头饶舌与中国风三合一。 二、肖邦的夜曲风格 肖邦夜曲的创作孕育于波兰民族音乐的沃土之中。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深刻的表现出大自然夜晚的宁静。降E大调夜曲这是肖邦夜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开始即兴特点强,诉说着内心的甜蜜和辛酸。后来形成临近结束的气氛,富于热情的华彩段落。最后,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它的节奏组合、和声色彩和作品形式、体裁方面都散发出波兰民族音乐的浓郁风格。 肖邦的夜曲可以分为三类:早期的夜曲很明显的展示的个人的内心世界,比后期的夜曲稍显得平淡。肖邦夜曲是肖邦在创作生涯中突破传统音乐形式,独立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能够带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肖邦夜曲在曲式结构上,肖邦多采用三部曲式,常有一个对比性的中段。以主调音乐为主,也贯穿着复调音乐的特点。肖邦在遵守古典主义和声进行的基础上,他善于运用以大调结束小调乐曲的手法,通过音响效果的转变及功能进行来加强乐曲的感情色彩。 4、对电影《莫扎特》中莫扎特人物的探讨。 电影以宫廷作曲家萨列里的叙述为线索,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描绘莫扎特的一生。莫扎特用音乐来诠释生命,这是一种很和谐的表现,很容易让听者感受到生命的真谛。影片中莫扎特的第一次出场就是不同寻常的,与未婚妻在公共场合打闹表现了他的不羁,而故意倒着讲话则表现出了他的聪慧。莫扎特是一个天分极高的艺术家,在西

中国当代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2009—2010(下)全校公共选修课期末考核论文课程名称:中国当代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题目:《二泉映月》——赏析 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20071014021 姓名:李金德 任课教师:刘锋 成绩:

《二泉映月》——赏析 摘要:中国当代音乐具有独特体系、独特思维和独特风格,对世界音乐是具有独特贡献的一个组成分部分, 它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而且有一些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可以列入世界音乐的经典宝库,阿炳的《二泉映月》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二泉映月》作简要的赏析。 关键词:阿炳《二泉映月》赏析 正文:阿炳在中国音乐史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他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然而留存只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作品。《二泉映月》是阿炳最具代表的作品,下面就对《二泉映月》作简要的赏析。 在对《二泉映月》赏析之前首先要认识阿炳本人及其生活状况。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是他的小名。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阿炳二十多岁时,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贫病交加,眼疾恶化,双眼相继失明,从此,人家便叫他瞎子阿炳。阿炳从童年起就同他父亲华雪梅学习音乐。华雪梅是一位道士,是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的技艺杰出的人材,阿炳的音乐修养最初主要的基础出于道家音乐,而且是出于家传。道家音乐,大部分是非宗教性的民间音乐,其中有许多是毫未改动的民歌曲调。阿炳双目换明后得不到有钱的斋主的欢迎,只能离开道门,开始以卖唱为生。在无锡市里,一位戴着墨镜,胸前背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在街头上行走的,这人便是阿炳。阿炳纯粹靠演唱来维持生活,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乞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乐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建康而深沉的气息。阿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在解放后,当人民政府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乐作品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 《二泉映月》是华彦钧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这首乐曲原为道教的唢

浅谈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1]

西方古典音乐发展与赏析论文 土木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 201001020204 董硕 浅谈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 摘要:在音乐中,有魔鬼的诱惑,有上帝的昭示,有人类的挣扎。音乐是一个宇宙,音乐中有一切。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优美、秀丽、典雅、热情,听后是使人能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贝多芬的音乐作品重视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气质,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肖邦的音乐风格处处透露着优雅、细腻、精致,色彩性的和声处理的很有独特性,使人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浪漫。 关键词:西方古典音乐大学生影响 音乐,始于词尽之处。——圣桑 音乐,是人生的艺术。——施特劳斯 音乐,是思维者的声音。——雨果 古典音乐虽然被称为高雅音乐,离我们这个时代较为遥远,但是它能流传下来,就说明它是经典的,有意义的。古典音乐常常陪伴在我们身边:世界杯开幕式演出郎朗的演奏、F1颁奖仪式的背景音乐《卡门》、北京残奥会盲人演奏的《c 小调幻想即兴曲》,甚至是《猫和老鼠》中的《匈牙利狂想曲》、根据尼采作品创作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被运用于《2001太空漫游》……还有流行歌曲借用古典旋律:SHE的《不想长大》、Hayley Westminster的《never say goodbye》等等。其实古典音乐并不晦涩难懂,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在古典音乐的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 一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时期 欧洲古典音乐伴随着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与当时社会氛围相适应的各类音乐艺术形式和各种风格流派。它的创作背景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所包括的内容与形式广泛多样,作品与史料丰富详实。它所承载的异域的人文风情,给听者以启发、震撼、感动。了解和欣赏欧洲古典音乐会使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更上一层楼。 欧典古典音乐的创作背景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代表人物有德国巴赫也称音乐之父,亨德尔也称清唱剧大师,意大利的维瓦尔第等,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旋律优美,柔和。第二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这个时期的音乐特征主题特点鲜明,有一定的冲突性。第三时期是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有得彪西、舒曼、舒伯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复习提纲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复习提纲 一、元杂剧四大代表人物简介及其代表作品 关汉卿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马致远 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详。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约略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宠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

音乐鉴赏 --贝多芬 论文

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时期代 表作品的风格比较 摘要: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均衡地反映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体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本文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做了详细的描述和对比,从而找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其价值和魅力。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点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城,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他的钢琴奏鸣曲创作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他的人生虽然充满坎坷和磨难,但在他的音乐里却始终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斗争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集中了前辈大师的创作成果,站在他所处的时代前列,以新的素质体现了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群众性和巴赫的深邃性、哲理性、宏伟性气魄,发展了海顿的人民性、风俗性艺术风格,借鉴了莫扎特深刻入微的心理刻画和热烈的抒情性,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其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既有古典主义的音乐美感,又有浪漫主义的真切情感,因此他是由古典主义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跨进的一座桥梁,是屹立在18、19世纪之交的一座音乐丰碑,对200世纪欧洲音乐的创作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广泛的影响。 贝多芬从青年时代开始创作钢琴奏鸣曲直到晚年,他的创作风格也总是在变化,其中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的乐章数目也是十分自由的,二、三、四乐章的都有(32首奏鸣曲中三乐章的有14首、四乐章的有12首、二乐章的有6首)。下面按作品产生年代的先后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以此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征进行初步的比较: 一、早期(1792—1800年) 社会背景及历史文化的变迁,使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们的境遇、社会地位、思想,以及创作音乐风格也经历了一个从海顿没有深刻精神内涵的闲适,到莫扎特个人思想情感初步个性化表达的优美、秀丽和热情,再到贝多芬充满个人主观意志和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崇高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 同时,贝多芬又探索了发展钢琴奏鸣曲的新道路和新形式。在早期奏鸣曲中,特别是在第8首奏鸣曲《悲怆》中,可以举出许多进行探索的例子。例如,《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

中国音乐作品赏析(完

《中国音乐作品赏析》 一、填空: 1.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年成立于(地方)。 2. 20世纪30、40年代我国作曲家创作的钢琴曲主要有和等 3.《春游》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首歌曲,它的作者是。 4. 黄自的代表作主要有和(不同体裁)等。 5. 《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曲作者是,《吊吴淞》的曲作者是。 6. 《黄河大合唱》中包括、(乐章名称)等八个乐章。 7.《牧童短笛》是的钢琴曲,他的代表作还包括艺术歌曲。 8.小提琴曲《内蒙组曲》中最著名的是其第二乐章,其中心音调来源于绥远民歌。 9. 钢琴协奏曲《黄河》产生于20世纪年代,主要根据创作而成。 10.《牧歌》改编自东蒙民歌,其音乐体裁形式为,编曲者为。 11. 《彝族舞曲》是(乐器)独奏曲,《Mong Dong》的体裁是。 12.刘文金重要的二胡作品包括他学生时代创作的独奏曲和80年代创作的协奏曲。 13.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曲作者有等,是根据音调创作而成的。 14. 施光南的代表作有、等。 15. 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主要唱段有等,《江姐》的主要唱段有等。 16.学堂乐歌发生于时期,其采用的记谱法是。 17.歌曲《松花江上》和《长城谣》的作者分别是、。 18.《海韵》的音乐体裁是,曲作者是。 19. 小提琴曲《思乡曲》是组曲中的第二首乐曲,曲作者是。 20. 《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中的主题歌,聂耳创作于年。 21.《大江东去》的音乐体裁是,由作曲。 22.《康定情歌》是(地方)民歌,四十年代为其编配了钢琴伴奏,成为艺术歌曲化民歌。 23.《嘉陵江上》的曲作者是,其创作的著名钢琴曲的名字是。 24. 《白毛女》中喜儿的主导主题是建立在河北民歌,主要唱段有等。25.《长征组曲》产生于年代,主要唱段有。 26.《赞歌》的作者是,《祝酒歌》的作者是等。 27. 作曲家陈钢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有,小提琴协奏曲有。 28. 《游击队歌》的曲作者是,《在太行山上》的曲作者是。 29. 朱践耳是家,王西麟是家。 30. 建国十七年期间我国产生的著名歌剧有、等。 31.《中国男儿》的演唱形式是,属于题材。 二、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论文

《音乐名作选讲》课程论文 电影《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姓名: 系(院): 专业: 学号: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电话: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摘要]现在的电影已经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其间通过音乐的加入使影视作品变得充盈丰满。当今很多电影中在各个情节穿插音乐,它在加强影片的感情、突出情节的戏剧性和渲染故事气氛等方面具有功不可没的意义。电影中音乐的加入使得电影趋于完美和完整,甚至音乐成为电影中最值得记忆和评价的特殊部分。本文以电影《海上钢琴师》剧情为线索,分析其中音乐带给这部影片及观众的感知能力和中心渲染作用,从而更好地电影与音乐的共生关系。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电影,音乐,作用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艺术性和特殊性,它在电影艺术的动态构成中,将故事内在的含义同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哲理合二为一,呈现出审美情趣和视听上的美感。而电影在当代艺术范围内作为一项综合门类,体现的是声画艺术的结合,表现出整体的意象和感觉。音乐在电影中可以通过节奏、音律、声部的变化来表达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使电影结构更加鲜明灵活和充满趣味性。因此,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被艺术创作者们视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新体裁形式,在影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位置,甚至可以说电影与音乐是共生的,它们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这部电影里音乐就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正是那无处不在的音乐完美的展示 1900 那个诗意自由而又充满奇幻的世界。当那空灵而玄妙的音乐声在每一个喧嚣或是寂寞的场景深处响起,就仿佛是 Tim Roth 那纯净安详的目光在尘世间闪烁,仿佛是 1900 那飞扬而静谧的灵魂在低低地诉说。 《海上钢琴师》处处离不开音乐,正是由于音乐带动着故事的发展。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全船的人,1900 也因此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接着在船上初识 Max,他用自己的音乐给他缓解晕船的痛苦。在狂风暴雨中,1900 和钢琴随着海浪的颠簸在船上四处滑行,宛如生出双翼,可以自由地飞翔。你可以想象,一架钢琴在船上滑来滑去,琴师坐在钢琴前望着被自己撞碎的屏风笑得像个孩子,忽远忽近的琴音响起在每一个未知的角落里,灵动的乐声仿佛是风雨中的精灵在纵声欢笑,又好象是来自大海深处的回响,歌咏着曾经的辉煌。而这一切只是一个大孩子心血来潮的游戏。1900对这个世界的欣喜和充满诗意的想象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激起了纵情驰骋的愿望。不仅如此,1900 真的是个音乐天才。他能用自己的音乐来描述舞会里不同人物的心态,谋杀亲夫的老女人、妓女、偷礼服的 3 等舱乘客等等。在他轻巧飞舞的手指下一切都变得充满生命力,那真实的人生场景也变成了一幕幕音乐短剧。 如果说前面那一切只是铺垫的话,那和“爵士乐祖师”Jelly 的巅峰对决则无疑是火花四溢的高潮。1900弹奏的第一首乐曲(“平安夜”)让Jelly 感到了羞辱;第二首乐曲(“The Crave”)则是完全照搬Jelly的演奏曲目;第三首(“Enduring Movement”)行云流水般的音符,华丽的演奏技巧,直接震惊了全场观众(假发而不自知的女人、让咖啡溢出的侍者、呆住无法反应的Jelly,以及音符停止时那全场的鸦雀无声)。但接着剧情突转,从紧张中舒缓过来。结束了和谢利的比赛,便有唱片公司来找他做专辑。在这一段剧情中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整部电影中最重要的一首音乐“柔情似水”(Playing Love)。在这首歌曲的演奏是我觉得最富有感性的一幕,如果说钢琴“火拼”的情节是一次震撼的汹涌波涛的洗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古希腊的音乐是以诗与乐,或诗、乐、舞三位一体为主的音乐艺术,其中诗的地位在乐之上,曲调和节奏都受歌词抑扬顿挫的影响。 古希腊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弦乐的代表是里拉琴,管乐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 四音音列 古希腊音阶的基础是四音音阶(Tetrachord)。它自上而下排列,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的音程可以变化,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四音音阶: 完整音列体系 两个四音音列便可以构成七音体系或是八度体系。构成的方法有两种:联合四音音列(前一个四音音列的最后一个音作为下一个四音音列的第一个音)和非联合四音音列(前一个四音音列的最后一个音与后一个四音音列的开头的音相隔一个全音)。 调式 四音音列可根据全音和半音的不同位置,排列成7种不同的音阶。古希腊的调式体系以古希腊的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混合利第亚及其各种变体,排列方式自上而下。古希腊人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多里亚调式富有男子气质,能使人安静、坚强;弗里几亚调式狂野而具有酒神精神,能激发人的热情;利第亚调式使人柔弱;混合利第亚调式易使人悲伤 音乐社会功能学说 在古希腊人心中,音乐有一种神秘的魔力,认为音乐可以除邪防病,也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非常重视音乐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利士多德等人都对这一问题有过著述。 罗马音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朝向实用化、典仪化方面发展,军乐以及仪式、游行音乐非常普及。军队中配有军乐队、乐师和歌手,以炫耀军威,鼓舞士气。音乐在古罗马统治阶级的手中,成为炫耀权势或纯粹娱乐的工具。在古罗马文化生活中,有深刻伦理道德意义的古希腊悲剧也被豪华的马戏演出或血腥的角斗士格斗场面所取代。 与古希腊音乐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音乐的职业化。职业音乐家到处巡回演出,待遇优厚,被人们奉为偶像。 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 情绪:情绪肃穆、超脱,采用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排斥人世激情。 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三度进行为主,是歌唱性(或吟诵性)的,和语言的抑扬顿挫有着密切的关系。节奏:自由而无固定节拍,依照歌词韵律长短抑扬而定。 织体:和希腊音乐一样,单声部音乐。 歌词:以拉丁文为歌词,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 演唱方式:大致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 较固定的音乐形式:诗篇歌调、交替圣歌、应答圣歌、赞美诗。 调式体系:教会调式。 中世纪的常用乐器有弦乐(拨弦、击弦、弓弦)和管乐两类。 英国音乐的风格特点: 1、和声方面 a、使用不省略三音的完全三和弦; b、常用相同节奏的和弦进行; c、运用协和的和声,避免强拍上的不协和音程。 2、织体方面 a、多采用和声式的织体; b、常将两个声部的旋律和节奏组合在一起,并创造出“福布尔东”的复调音乐手法。 福布尔东 从乐谱上看,是一种二声部音乐,高声部与低声部构成以平行六度为主的进行,偶尔出现八度,每个乐句总结束在八度上。 演唱时在高声部下方四度再即兴加入一个声部,该声部在谱面上往往未写明。

钢琴音乐赏析论文

《钢琴音乐赏析》课程感想 这个学期的钢琴音乐赏析课,老师介绍了各种乐器,也介绍了数位钢琴音乐家,贝多芬,李斯特,肖邦,莫扎特,舒曼,巴赫,也让我们欣赏了他们的经典钢琴音乐作品。期间我们还欣赏了一个节课的小提琴协奏曲,只记得是一个女音乐家在演奏,具体忘了是谁了。印象最深的是观看2013维也纳中国音乐节。 作为一个工科男,说实话自己本身对音乐只停留在粗浅的听音乐上,只能在个人感觉上说一首音乐是否好听,更不要提对钢琴音乐的了解,那真的是知之甚少。 这学期选修这门课纯粹是抱着玩玩的思想,但是在课堂上老师讲了好多的著名钢琴音乐家,也让我们欣赏了好多他们的经典作品,使得自己对钢琴音乐也有了那么一点点了解,老是讲的特别棒,在这里给老师点个赞。 下来说一下自己对上课一些内容的的了解: 莫扎特,他是一个天分极高的艺术家,在西方音乐史中,他被毫无疑问地公认为是音乐界的旷世奇才。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

所有的音乐类型。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在公众的尊重和爱慕方面,莫扎特的地位在其他作曲家中无出其右;他是西方音乐史上公认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与海顿、贝多芬一起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成就推向顶峰,他以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进行创作,而且五一不是出类拔萃;他的趣味、他对形式的驾驭自如。虽然他只在人世间停留了短暂的35年,但却为人类留下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李斯特,他是当之无愧的音乐神童,9岁时就举行第一场钢琴独奏会。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决心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他的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钢琴音乐传统,发展了一种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种令人眩晕的、具有炫技特技的钢琴演奏风格: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令当时的人们为之陶醉。这种辉煌浪漫。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确立起欧洲钢琴演奏艺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巴赫,出生在德国的一个音乐世家,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但是他的音乐生涯却十分坎坷,从小失去自己的父母亲,抚养他的亲人却不允许他接触音乐,这对于他来说是很残酷的。他只能偷偷地把心爱的曲谱一笔一划地抄下来,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因而大大损坏了他的

音乐赏析期末论文

海南大学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 题目: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赏析学院:经济与管理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11级一班 学号:20110602310021 姓名:刘泽君 分数: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摘要:《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凝聚了门德尔松多年的心血,该作品是门德尔松音乐创作风格的集中体。本文从对作品《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各个乐章的赏析入手探究其变化的情感和音乐内涵,并对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课做出一个心得体会。 关键词: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赏析、心得体会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时门德尔松最为著名的作品,优美抒情的旋律使它与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协奏曲并不深奥,但温柔纯净,也少有浓情,却刻骨铭心,它就像在洒满阳光的蓝色天空中缓缓掠过的白色云朵,明朗美丽而又带着淡淡愁绪。 一、创作的时代背景 门德尔松的在 1838年开始写作这首曲子,但一直到 1844年才完成。它集中了作者最典型的创作特征——如歌的抒情诗,对大自然的浪漫主义态度,幻想的形象,以及光采焕发的戏谑气氛等;其中所有细节的表达具有非凡的美和表现力,乐队色彩精细多姿,而所有这些又都汇合在古典协奏曲的严格的形式之中。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产生,是贝多芬之后的器乐创作的一件大事,它在丰富现代小提琴演奏的辉煌灿烂的技巧手段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有种神奇的美丽,能令人对它一见钟情,并永不厌倦。它是一部非常又创意的精美,其结构安排巧夺天工,其真切情感呼之欲出。 二、乐章赏析 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是热情的快板,它的基本主题充满动力,其高昂激越的情绪在乐章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一乐章没有像通常的那样以乐队为序,而是让独奏小提琴直接唱出轻柔但热情的主题,急速演奏的旋律扶摇直上,乐队的加入引出感情的激流。有时乐队演奏这个主题,独奏小提琴则在它的音域范围之内疾驰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在这学期的西方经典音乐剧课程里,我们学习观看了很多部世界世界名剧。有《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在老师对这些戏剧的讲解后,使我对西方戏剧产生了兴趣,我们在不知觉间已经与音乐剧亲密接触了整整一个学期。从一开始的仅仅听过《猫》和《歌剧魅影》的懵懂无知,到现在对于音乐剧有了些更深入的了解,越是了解越发喜爱,西方音乐剧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以前从未深入涉猎,基本不曾了解的美妙世界。 《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人物性格鲜明,剧中不同人物的演唱曲调总有不同的音乐主题性,来突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各自的命运。唱段刚开始,是芳汀的主题。芳婷的“我曾有梦”,她的梦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而当芳婷即将死去,向冉阿让托孤时两人的对唱也让人不禁心痛。她不愿死去,更不愿让珂塞特孤苦伶仃。当她唱到“告诉珂塞特我爱她,我会在醒来后看见她”时带着哭腔,仅这一句,就将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临终前的不舍和恳求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心碎都难!芳汀主题概括而言,就是被爱遗弃、渴望爱、为爱牺牲、将爱交讬。 在《悲惨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冉阿让经过苦难磨练而对上帝的深沉敬仰,芳婷的纯洁与软弱,沙威的威严与冷酷。这些性格分别用不同的主题旋律表现出来以后,显得格外鲜明。 以前有朋友曾经讨论过音乐与语言的问题,实际上,我认为,音乐不是不可言说,像音乐剧《悲惨世界》这样,把音乐语言化,不仅使语言的魅力大增,也使音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毕竟,音乐并非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其表达的内容。单单旋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旋律打动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义所在。在音乐的国度里,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民族的差异,更没有语言的障碍,这是一种心灵的融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体现吧。一部好的作品,必定有其出色的艺术功底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而《悲惨世界》则同时兼备了这两点。不可否认,《悲惨世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剧。 我最喜欢的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歌剧魅影》,不仅给我以视觉的冲击,而且结构和音乐也给我记到的震撼和感动! 《歌剧魅影》的结尾处给我留有一个疑问,刚开始看到魅影从镜子中走后,我觉得魅影应该是死了,因为他不曾接触过这个世界,他除了歌剧院哪里都没去过,无法生活,可最后回到现实,墓碑前的花,那是克莉斯汀和魅影“信物”除了魅影不会是别人,真的挺让人迷惑的;再就是克莉斯汀到底爱没爱过魅影,劳尔把音乐盒放到克莉斯汀墓碑前,说明这对她很重要,但同时那又是魅影心爱的东西,给人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让大家有不同的感受。天生的丑陋和残酷的现实使得魅影变得冷漠无情,用暴力来反抗这个世界,但其实他也渴望被大家接受、认可,在最后克莉斯汀对魅影说“你不是孤单一人”就是很好的说明了魅影内心的恐惧,其实也就是说当时人们以貌取人,歧视他人的一种社会风气,不论他是否才华出众,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悲观,要积极面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要事事激进,学会安慰、鼓励自己。对于我这样学音乐表

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期末复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音乐与名作欣赏 ●远古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歌、舞、乐相互结合的特点。比较大型的乐舞有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韶》等。其中以《韶》的艺术水平最高。 ●夏商时期的《大夏》歌颂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首领夏禹治水的事迹,而《大濩[hù]》则歌颂了商汤伐桀[jié]的功绩。这些音乐已变成为帝王歌功颂德、“以昭其功”的工具。 ●商朝巫风盛行,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xí](男巫),他们不仅参与神权统治,还充当职业音乐舞蹈家。 ●西周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王家音乐机构——大司乐,负责全国的音乐行政、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三方面的工作。周代的宫廷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转变,在思想、学术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雅乐逐渐退居到仪式乐的地位,俗乐在音乐生活中渐渐地占据重要地位。民间的歌唱艺术盛行起来,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还出现了独特的说唱形式“成相篇”。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在乐律和音乐理论方面,出现了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十二个半音的音律结构已经形成,管仲的“三分损益法”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十二平均律的理论。 ●“乐府”是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在汉武帝时期最为兴盛。由音乐家李延年担任协律都尉,司马相如等十八位文学家担任歌词编写工作,乐府促进了汉代民间音乐的繁荣。 ●“相和歌”是乐府中最主要的音乐形式,始于汉初,是我国北方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音乐。相和歌的最高形式是相和大曲。 ●以相和歌为代表的汉族音乐与南方民歌“吴声”、“西曲”相结合,形成了“清商乐”。 ●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一般称为“燕乐”。 ●宫廷乐队的演奏分为“坐部伎”“立部伎”。坐部伎的演奏员水平高于立部伎。 ●曹柔创立了减字谱的古琴曲记谱法。 ●曲子(词)是宋代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歌曲,它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曲调被称为“曲子”。歌词被称为“曲子词”,简称“词”。 ●鼓子词是宋代比较流行的说唱形式。 ●鼓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 ●弹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 ●说唱音乐,又叫曲艺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具有以叙述性为主,兼有抒情性,并有语言密切结合的有说有唱的音乐特征。说唱音乐包括唱腔和器乐两部分。唱腔的结构基本上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五大类:民歌、曲艺、戏曲、民间乐器、民族歌舞。 ●明末清初,北方以陕西秦腔为代表的“梆子腔”得到很快发展。 ●中国戏曲经历了:元杂剧——昆曲——京剧三大高峰。元杂剧是第一个戏曲高峰,昆曲是第二个戏曲高峰,京剧是第三个戏曲高峰。 ●晚清,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曲调构成的皮黄腔,在北京开始形成,尔后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