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外科学笔记

北京大学医学部——外科学笔记
北京大学医学部——外科学笔记

普外科

颈部疾病

颈部肿块的诊断处理原则

慢性淋巴结炎

转移性肿瘤

恶性淋巴瘤

甲状腺舌管囊肿

性质、来源

继发于头颈部炎性病灶

鼻咽部和甲状腺癌转移瘤多见,或virchow淋巴结转移瘤考虑消化系统肿瘤Hodgkin、非hodgkin。见于男性青壮年

先天畸形,15岁以下儿童,男童多见

肿块特点

蚕豆大小,质地稍硬,表面光滑,可以推动,轻度压痛或不适

单发、质地较硬、可以推动、无痛。以后增多呈结节状、固定、痛。

颈侧区、散在、稍硬、可活动、无压痛。以后粘连成团生长迅速。

颈前区中线舌骨下方圆形肿块。边界清楚,有囊性感,随吞咽活动

处理

处理原发病灶,本身不必治疗

病理检查

手术切除

甲状腺疾病

1 解剖生理概要,略

2 单纯性甲状腺肿simple goiter

i. 病因

1. 碘缺乏

2. 甲状腺素需要量增加,如怀孕

3. 甲状腺素合成分泌障碍

ii. 病理:一开始呈弥漫性甲状腺肿,没有结节。随病情发展成结节性甲状腺肿,具有大小不等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可以继发甲亢,也可以恶变。

iii. 治疗原则

1. 补充碘,20岁以下可以给甲状腺素

2. 手术治疗:见以下手术指征

3 甲状腺功能亢进

i. 需要外科治疗的

1. 原发性甲亢:GD,乃TSAb所致自身免疫病

2. 继发性甲亢:单纯甲状腺肿演变而来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所继发的甲亢

3. 自主性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单发结节,周围萎缩。

ii. 诊断

1. 病史体征

2. 基础代谢率测定:BMR=脉率+脉压-111。正常值为正负10%,升高20-30%

为轻度甲亢、30-60%中度、>60%重度

3. 摄碘率、甲功五项

iii. 外科治疗(掌握)

1. 手术指征

甲、继发甲亢或高功能腺瘤

乙、中度以上原发甲亢GD

丙、腺体较大伴有压迫症状或者胸骨后甲状腺肿

丁、药物治疗复发或坚持用药有困难者

2. 手术前准备

甲、降低心率、做好术前检查

乙、药物准备

i. 先用硫脲类控制症状,观察脉率和BMR。然后改用碘剂2周。(硫脲类可致甲状腺充血)

ii. 开始即用碘剂1-2周。使甲状腺缩小变硬。碘剂只抑制甲状腺素释放不抑制合成故不行手术者禁服。

iii. 普萘洛尔+碘剂。禁用阿托品。

3. 手术并发症

i. 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由于出血压迫气管、喉头水肿、气管塌陷引起

ii. 喉返神经损伤,单侧引起声嘶,双侧损伤引起呼吸困难神志窒息,需要气管切开。

iii. 手足抽搐,因为损伤甲状旁腺所致。切除时保留背叶可以避免

iv. 甲状腺危象,与术前准备不足及手术应激有关。甲状腺素加强肾上腺素导致高热、脉快、大汗、谵妄等。治疗:

1. 碘剂

2. 氢化可的松

3. 丙硫氧嘧啶

4. 镇静剂

5. 降温

6. 静脉输入葡萄糖补充能量

7. 洋地黄用于心衰者

4 甲状腺癌:除了髓样癌(滤泡旁细胞)其他都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

乳头状癌

滤泡状癌

髓样癌

未分化癌

发病率

60%

20%

7%

15%

好发

30-45女

50

-

70

恶性程度

颈淋巴结

转移早

10%

可有,转移远

早,50%

远处转移

10%

可有

迅速

预后

较好

较差

极差1-3月

治疗*

患侧全切+峡部+对侧大部切除。

有颈淋巴结转移行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无则否

同乳头状癌。

如有远处转移,行甲状腺全切+颈淋巴结清扫+放射碘治疗。甲状腺全切+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清扫

姑息性外放射治疗

甲状腺肿物鉴别:

单纯甲状腺肿

甲状腺瘤

甲状腺癌

甲亢

肿块特点

肿大,弥漫,对称,无痛,质软光滑

肿块,单发,稍硬,无痛,光滑,活动

肿块,单个,硬,不活动,不平

弥漫性、对称肿大,无痛、质软光滑,上下活动

乳腺疾病

解剖

1 乳房淋巴引流

i. 上:尖淋巴结

ii. 下:隔上淋巴结

iii. 内:胸骨旁淋巴结

iv. 外:胸肌淋巴结,主要

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

1 病因:哺乳期妇女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乳头导管管口侵入引起急性炎症

2 诊断:

i. 局部红肿热痛

ii. 白细胞计数

iii. 与炎性乳腺癌鉴别

3 治疗

i. 停止哺乳、吸奶器吸出乳汁、热敷抗炎

ii. 有脓肿时切开引流

囊性增生病Fibrocystic hyperplasia

1 病因:在性激素活动期(40岁)乳腺出现多发的囊肿改变及上皮细胞增生

2 临床表现:

i. 具有周期性,疼痛与月经有关

ii. 双侧乳房腺体增厚,疼痛

iii. 乳头溢液,浆液型,少有血性

iv. 触诊双侧乳房有结节感但没有清楚分界的肿块,与皮肤无粘连,轻度压痛3 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可以中医治疗

纤维腺瘤adenofibroma

1 病因:雌激素水平过高或对于雌激素过于敏感,20岁

2 临床表现:20余岁,多单发,好发于外上象限,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以移动、无压痛、无其他自觉症状。

3 治疗:手术切除。

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

1 病因:内衣污染等

2 特点:乳头血性分泌物

3 诊断: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见良性上皮细胞

4 治疗:需要手术切除,注入美兰行乳腺区段切除

5 预后:罕有癌变,预后良好

乳腺病

纤维腺瘤

乳头状瘤

乳癌

年龄

40

20

40

40-60

病程

疼痛

周期性

肿块数目

多个

单个

不易触及

单个

肿块边界

不清

清楚

不易触及

不清

活动度

不受限

不受限

不受限

受限

乳头溢液

少数血性、棕黄色

血性溢液

血性、黄色、绿色

转移病灶

不易触及

局部LN

脓肿形成

乳腺癌Breast Cancer

1 病因:雌激素、BRCA1、BRCA2有关

2 病理类型: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

3 转移途径

i. 局部扩展

1. 使cooper韧带缩短出现酒窝征;阻塞皮下淋巴管形成橘皮样改变

2. 侵犯皮肤形成溃破

3. 皮肤卫星状结节

4. 乳头受累,产生乳头派杰病

ii. 淋巴道转移:3条途径

1. 向外侧侵入同侧腋窝淋巴结,再到锁骨上淋巴结

2. 向内侧侵入胸骨旁淋巴结,再到锁骨上淋巴结

3. 向后侵入胸大、小肌间淋巴结

iii. 血行转移:肺>骨>肝

4 临床表现

i. 肿块:外上象限好发,无痛、单发、边界不清、活动受限、硬、不光滑

ii. 局部侵犯所致的表现:橘皮样改变、酒窝征、皮肤炎症表现、乳头派杰病、卫星状结节。

iii. 淋巴转移所致表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最多,质硬、无痛、可以推动,以后数目增多融合成团,并且粘连。

5 辅助检查:

i. 钼靶X线

ii. B超

iii. 针吸细胞学与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

6 TNM分期:

i. 根据TNM分期又可以分为I、II、III、IV期。

ii. T为原发肿瘤的情况,其大小

iii. N为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有没有LN转移、活动性、有无融合

iv. M为远处转移的情况,有或无

7 治疗

i. 手术

1. 根治术:III期

2. 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改良根治术:II期

3. 大小胸小肌都保留改良根治术:I期

4. 保留乳房的术式:I期和IIA期

ii. 化疗:主要用于配合手术的辅助治疗和晚期治疗

iii. 放疗:保乳术后全乳治疗杀灭残余病灶

iv. 内分泌治疗:ER、PR阳性者

腹外疝Abdominal hernia

临床病理类型

i. 易复性疝reducible hernia: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腹腔,内容物无病理变化ii. 难复性疝irreducible h:常因粘连导致不能或只能部分回纳者,不引起严重症状,内容物无重要变化。滑动性疝是难复性疝一种,其滑出的内脏部分没有腹膜覆盖。

iii. 嵌顿性疝incarcerated hernia: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疝囊颈弹性收缩导致不能回纳。此时静脉回流受阻,如能及时解除嵌顿病变可以恢复

iv. 绞窄性疝strangulated hernia:嵌顿性疝没有及时解除,血流完全阻断,肠管变成黑色。Maydl疝,逆行性嵌顿疝,包括数个肠袢。绞窄性疝时,不仅疝

囊内肠管坏死,腹腔内的肠管也能坏死,必须拖出检查。

腹股沟疝

1 腹股沟区外科解剖:腹股沟三角由腹直肌外缘、腹壁下动脉、腹股沟韧带组成。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儿童青壮年

老年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

直疝三角突出,决不进入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形或梨形、基底窄

半球形、基底宽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不在突出

仍可突出

疝囊的位置

精索前方

精索内后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关系

腹壁下动脉外测

内侧

嵌顿机会

2 鉴别诊断

i. 睾丸鞘膜积液:完全局限阴囊内,不能回纳,透光试验阳性,睾丸在积液之中不能扪及

ii. 交通性鞘膜积液:站立后缓慢增大,平卧后渐渐消失,透光阳性

iii. 精索鞘膜积液:牵拉同侧睾丸可见肿块移动

iv. 隐睾:挤压时有睾丸胀痛感,阴囊内睾丸缺如

3 治疗

i. 非手术治疗:1岁以下婴儿不手术;年老体弱者用腹带,但可能增加嵌顿机会ii. 传统手术治疗:腹压增高为相对禁忌症

1. 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或绞窄性疝可能感染时

2. 内环修补术

3. Ferguson法修补前壁:在精索前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肌腱膜弓缝至腹股沟韧带上。适用于腹横筋膜无缺损、后壁尚健全的小型斜疝。

4. Bassini修补后壁: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肌腱膜弓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5. Halsted法:把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肌腱膜弓在精索后方缝至

腹股沟韧带上。这样精索将位于腹壁皮下层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6. McVay法: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肌腱膜弓在精索后方缝至耻骨梳韧带上。用于后壁严重薄弱病人如大斜疝、复发性山、直疝病人

7. Shouldice法:强调加强腹横筋膜。适用于腹横筋膜未损毁者。

iii. 无张力疝修补术

iv. 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1. 应该紧急手术治疗

2. 嵌顿时间短、局部没有红肿压痛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年老体弱不适宜手术者先试行手法复位。

股疝

容易嵌顿绞窄,常用McVay修补法

脐疝

婴儿疝较多,至2岁多能自行闭锁,采取非手术治疗:用一东西顶住脐环固定。成人脐疝多发于中年经产妇,无自愈可能,容易嵌顿绞窄,尽早手术

白线疝

疝块较小的不必治疗,症状明显行手术修补

腹部外伤

概论

1 分类

i. 开放性,多为锐性暴力所致

1. 穿透伤,穿透腹膜,有贯通伤、盲管伤

2. 非穿透伤,

ii. 闭合性,多为顿性暴力所致

2 临床表现—腹腔内出血和腹膜刺激征、休克

i. 单纯血性腹膜炎腹膜刺激征不明显,其他如胃液、胆汁刺激则可以导致强烈的腹膜刺激征

ii. 肾脏损伤可有血尿

3 辅助检查

i. 诊断性腹腔穿刺:胰脏损伤可有淀粉酶;实质器官损伤所致出血因为经过腹膜的脱纤维作用为不凝血;凝固血液多为误抽。还应该测定红白细胞分类、涂片培养、测淀粉酶、尿素氮。

ii. 诊断性腹腔灌洗,对少量出血者更有效。其中发现RBC100x109/L、WBC>0.5x109/L、淀粉酶>100Somogyi单位、发现细菌者为阳性

iii. X线检查:

1. 腹腔(隔下)游离气体:胃肠道破裂

2. 腹膜后积气:腹膜后十二指肠穿孔

3. 肠间隙增大:大量积血

4. 脾破裂:胃右移、胃大弯有锯齿形压积

5. 右隔升高、肝正常外形消失及右下胸肋骨骨折:肝破裂

6. 腹膜外脂肪线模糊提示腹膜有炎症

4 观察期间注意事项(不能确定有没有内脏损伤者)--普外科6大处理

i. 不移动

ii. 禁用镇痛剂

iii. 禁止饮食

iv. 要补充血容量防休克

v. 要预防用抗生素

vi. 要胃肠减压

5 观察什么:

i. 生命体征

ii. 局部症状体征

iii. 血常规

iv. 反复诊断性腹腔穿刺

6 开腹探查指征

i. 腹痛、腹膜刺激征加重

ii. 肠蠕动肠鸣音减弱

iii. 全身状态恶化

iv. 隔下游离气体

v. 诊断性穿刺阳性

脾脏外伤

1 分为中央型、被膜下、真性破裂

2 表浅者可以非手术治疗,若48小时内输血>1200ml需要手术

3 脾全切后可以形成OPSI,故确需要全切者可以做自体移植,埋入大网膜

肝破裂

1 胆汁流出可以引起较重的腹膜刺激征,出血流入肠道可致黑便

2 小血肿可以不予处理,若需要>2000ml输液才能维持血压者应该手术

3 无条件进行大手术者应该用纱条填入裂口止血

胰损伤

1 胰头损伤合并十二指肠破裂者最重

2 手术后应该放置引流物

3 抑制胰腺功能,给予SS等,并行全胃肠外营养

胃外伤

1 于充盈时才破裂

2 全层破裂腹膜刺激征明显

3 肝浊音界消失,隔下游离气体,胃管引流血性物

十二指肠损伤

1 死亡率高,合并胰头损伤更高

2 特征:右上腹或腰部持续性疼痛且进行性加重、向右侧、右睾丸放射;明显压疼

3 检查:血清淀粉酶升高、X片腹膜后积气

小肠破裂

1 一经确诊马上手术

结肠破裂

1 腹膜炎晚但严重

腹膜后血肿

1 多为高出坠落、挤压、车祸所致腹膜后脏器(胰脏、肾、十二指肠)损伤腹膜和腹腔感染

继发性急性化脓性弥漫性腹膜炎

1 定义:急性化脓性弥漫性腹膜炎是腹膜收到生物、化学、机械性刺激后产生

的全服急性炎症。原发性腹膜炎指炎症是因为腹外感染灶导致的;继发性指腹膜炎是由腹腔内的原发感染引起的

2 辅助检查

i. 血常规: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为主。有血液浓缩及代酸等。

ii. 平片、B超、CT

iii. 诊断性腹腔穿刺及诊断性腹腔灌洗

3 治疗

i. 非手术治疗:发病早症状轻、不能明确诊断时

1. 休克体位

2. 其它:如上,禁食、不镇痛、不移动、输液维持营养及水电平衡、胃肠减压、抗感染治疗

ii. 手术治疗指征

1. 经非手术治疗6-8小时腹膜炎症状、体征不消失;或引起腹膜炎的症状明显iii. 手术治疗

1. 采用腹直肌探查切口,该切口是可以任意上下延伸的

2. 手术方式根据原发灶类型而定

3. 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清理腹腔污染

4. 术后需要放置引流;拔管指征:引流量<10ml/日、非脓性、无发热腹胀

5. 术后持续腹腔灌洗:可以选择

6. 术后继续前面的非手术治疗

原发性急性化脓性腹膜炎primary acute pyogenic peritonitis

1 定义:没有腹腔内原发灶,多为血行感染(如肝硬化)所致。与继发性不同的是常有全身感染症状,而腹部症状较轻。一般为单一细菌的感染。

2 治疗:一般采取非手术用抗生素、腹腔灌洗治疗。也可以用腹腔镜。

腹腔脓肿

1 概述:常继发于腹腔内脏穿孔、外伤手术后形成的局限性感染。如阑尾穿孔导致的阑尾周围脓肿

2 膈下脓肿subphrenic abcess

i. 最常见继发于内脏穿孔,致病菌以大肠杆菌最多。

ii. 临床表现:外伤后长期发热、呼吸时气短、感到胸背痛应该考虑此病。查血可见白细胞增多。

iii. BUS、CT可见隔下暗区

iv. 治疗:抗生素、穿刺引流

3 盆腔脓肿

i. 原因:任何原因的腹膜炎都容易引起盆腔脓肿。

ii. 特征:直肠指诊触及直肠前壁有向内突入的有压痛的肿物

iii. 治疗:灌肠、直肠穿刺引流

4 肠间隙脓肿

i. 诊断较困难

胃十二指肠疾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

1 手术适应症

i. 溃疡病加重影响正常生活

ii. 至少接受一次正规内科治疗,症状未减轻

iii. 怀疑恶变

iv. 急性穿孔

v. 急性大出血

vi. 急性瘢痕性幽门梗阻

vii. 胰源性溃疡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

2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acute perforation

i. 诊断

1. 病史:较长溃疡史

2. 症状:急性刀割样剧烈腹痛,迅速波及全腹

3. 体征:腹膜刺激征、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移动性浊音(积液超过500ml)

4. 辅检:

甲、平片显示隔下半月形游离气体

乙、白细胞升高

丙、诊断性腹腔穿刺,pH低

ii. 鉴别诊断

1. 急性胰腺炎,突发上腹部剧痛,向腰背部放射,腹膜刺激征不明显,血清淀粉酶>500Somogyi单位。

2. 急性阑尾炎,转移性腹痛,但较轻,不伴有休克表现

3. 胆石症、急性胆囊炎,突发右上腹疼痛,向背部、右肩放射,murphy征阳性iii. 非手术治疗指征

1. 症状轻

2. 空腹穿孔

3. 无手术条件

4. 经过输液、胃肠减压后病情局限

iv. 治疗原则:先终止胃肠内容物漏入腹腔以挽救生命、清理腹腔内大量消化液、最后才考虑根治溃疡问题

3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

i. 病因病理:胃十二指肠溃疡在愈合的过程中形成瘢痕阻塞幽门,幽门乃消化道最狭窄的部位,阻碍食物胃液,导致水电紊乱。与十二指肠有关的幽门梗阻有3种:幽门括约肌痉挛型、水肿型、瘢痕性,前两者属于暂时的,不需要外科治疗。

ii. 诊断:

1. 病史:有PU史

2. 症状,为典型胃潴留症状:腹胀难忍、反酸嗳气、呕吐数小时前进食的食物,不含胆汁

3. 体征:上腹部隆起、振水音、胃蠕动波

4. 辅检:胃镜、钡餐

5. 治疗原则:瘢痕性幽门梗阻是手术的绝对适应症,以解除梗阻。但手术前先要注意矫正因长期不能进食所导致的电解质紊乱、贫血、低蛋白血症。

4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方法

i. 目标是控制胃酸的分泌以消除症状。有胃大部切除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术。全胃切除术只是用于zonllinger-ellison 综合症严重高酸的情况下。

ii. 胃大部切除术

1. 切除胃远端2/3以消除溃疡

2. Bancroft手术: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形成严重瘢痕时,把残留的胃窦粘膜剥离,消除胃酸的作用因素。

Billroth I式

Billroth II

方式

残胃与十二指肠直接吻合

残胃与空场上段吻合,十二指肠残段封闭

优点

手术简单、接近生理

胃肠功能紊乱少

切除足够胃体而不至吻合口张力过大

复发率低

缺点

球部疤痕粘连时不能采用

容易复发

对胃酸高的DU不实用

操作复杂

改变生理关系

并发症多

适应症

GU

GU+DU,尤其DU

3. 迷走神经切断术:迷走神经干切断术TV、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SV、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

iii. PU术式的选择

1. 胃溃疡:Billroth I型胃大部切除术

2. 十二指肠溃疡:HSV、SV

3. 十二指肠溃疡并发急性穿孔:穿孔修补+HSV

iv. 胃大部切除并发症

1. 周围脏器损伤:胆总管、胰腺损伤

2. 出血:24小时内多,应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止血药物、输血

3. 十二指肠残端破裂:4-5天,毕II式的严重并发症,为死亡的主要原因

4. 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5-7天,一般引流、胃肠减压、TPN后可自愈

5. 胃排空障碍(胃瘫gastroparesis):7-10天,于胃肠减压和促进为动力药物。

6. 术后梗阻*:

甲、输入段梗阻:腹痛、呕吐大量不含食物的胆汁,后症状消失

乙、吻合口梗阻,呕吐所进食物,含或不含胆汁

丙、输出段梗阻,呕吐食物和胆汁

7. 倾倒综合症dumping syndrome,为远期并发症,是幽门括约肌功能丧失,食物从胃迅速排入空肠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胃癌

1 与HP感染有关

2 诊断

i. 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体重减轻是进展期症状、晚期液恶质。

ii. 辅检:

1. 胃镜,可做病理检查

2. Ⅹ线钡餐,但不能进行活检

3 外科治疗原则:

i. 彻底清除原发灶、转移淋巴结、浸润组织,做到D>N,即切除的范围>淋巴结浸润的站数。

ii. IIIb及IVa期仅行姑息性治疗

4 化疗:对化疗不敏感,但仍然需要术后辅助化疗

肠道疾病

肠梗阻

1 病因与分类

i. 机械性

ii. 动力性

iii. 血运性

iv. 单纯或缺血、绞窄

v. 高位、低位

vi. 完全、不完全

vii. 急性、慢性

viii. 例子:急性单纯性高位完全机械性肠梗阻

2 诊断

甲、临床表现

i. 痛:阵发性绞痛,如持续性则考虑绞窄

ii. 吐:高位肠梗阻时明显,吐胃内容物;若低位晚期可吐出粪样物质

iii. 胀:低位时明显

iv. 痹:停止排气排便

乙、体格检查

i. 视:不对称、胃肠型蠕动波

ii. 触:绞窄性时有压痛包块(肠袢)

iii. 叩:移动性浊音

iv. 听:可以听到高调金属或气过水音

丙、X线检查

i. 阶梯状液平及充气的小肠肠袢

ii. 高位梗阻空肠粘膜显示鱼肋骨刺状表现

丁、诊断包括:

3 治疗

i. 基本治疗

1. 禁食

2. 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3. 胃肠减压

ii. 手术治疗

1. 指征:凡是绞窄性、肿瘤、先天性、或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 判断肠管已经失去生命的标准:黑色塌陷、失去蠕动能力并对刺激无收缩反

应、相应的肠系膜终末小动脉没有搏动

4 粘连性肠梗阻

i. 于手术后出现

ii. 单纯性采用非手术治疗—中药

iii. 绞窄性进行开腹探查治疗

5 肠扭转

i. 小肠扭转:青壮年饱食后剧烈腹痛,腹胀不对称,高位肠梗阻表现

ii. 乙状结肠扭转:便秘老年人,腹胀重而呕吐不明显,钡灌肠呈鸟嘴样改变

6 肠套叠

i. 多发生在2岁一下婴幼儿

ii. 典型三联征:阵发性腹痛、果酱样大便、腹部肿块

iii. X线可见杯口状阴影

iv. 可用气灌肠压力复位

结肠癌

1 病理表现:

甲、早期:息肉隆起型,多为粘膜内癌;扁平隆起型,多为粘膜下层癌;扁平隆起伴溃疡型,只见于粘膜下癌

乙、中晚期:

i. 肿块型,右侧结肠多发

ii. 浸润型,左侧结肠

iii. 溃疡型,结肠癌常见类型

丙、组织学分类:多数为腺癌,还有粘液癌跟未分化癌

丁、DUKES分期:

i. A期:未穿出肌层、无淋巴转移

ii. B:穿出肌层但无淋巴转移

iii. C:有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是结肠癌最主要转移途径

iv. D:有远处转移

2 诊断

i. 病史:40岁以上,高危人群

ii. 临床表现

1. 排便习惯形状改变:次数增多、便稀带血,腹部隐痛。

甲、右半结肠大便较稀,肠梗阻症状不明显。

乙、左半结肠大便偏干,肠梗阻症状明显。

2. 便中带血

3. 腹部包块

4. 腹痛,多为隐痛

5. 肠梗阻症状,低位慢性肠梗阻

iii. 辅助检查

1. 便潜血

2. CEA,与DUKES分期相关

3. B超、钡灌肠、CT。结肠镜+病理明确诊断。

3 手术治疗

i. 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DUKEs B期以上需要术后化疗提高生存率。

ii. 右半结肠切除术

iii. 左半结肠切除术

iv. 横结肠切除术

v. 乙状结肠切除术

阑尾炎

1 基本解剖:阑尾以盲肠后位和盆位最为多见。阑尾容易发生炎症的原因是因为其官腔狭窄,且淋巴组织容易增生,阻碍静脉回流导致的。因为静脉回流到肝门静脉,阑尾炎细菌栓子脱落容易形成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

2 病理

i.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局限粘膜与粘膜下层

ii.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可达肌层浆膜

iii.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及穿孔型:已经坏死

iv. 阑尾周围脓肿: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病变迁延导致大网膜粘连包裹的炎性包快

v. 转归:消退、局限、扩散

3 诊断

i. 症状

1. 典型转移性腹痛:开始在上腹或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因为累及腹膜引起的固定体壁痛)。

2. 其他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便秘、明显乏力。

ii. 体征:

1. 右下腹压痛:固定,于早期上腹痛时便可以存在

2. 腹膜刺激征:反跳痛比压痛更为明显、腹壁紧张、肠鸣音消失

3. 右下腹包块:阑尾周围脓肿时

4. 辅助试验

甲、直肠充气试验:阳性提示有阑尾炎

乙、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置深,在腰大肌前方

丙、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有阑尾炎

丁、直肠指诊:触痛

iii. 辅检:B超、CT;白细胞增高

4 鉴别诊断

疾病

PU穿孔

可有类似转移性腹痛

1有溃疡史

2腹痛剧烈,呈板状腹,压痛以上腹部为主,肝浊音界缩小

3X片隔下游离气体

4诊断性腹腔穿刺见胃内容物

异位妊娠破裂

腹痛

1停经,阴道流血

2宫颈举痛阳性、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

右侧尿路结石

右下腹阵发剧烈绞痛

1向会阴、外生殖器放射

2右下腹无明显压痛

3尿中红细胞

4B超见结石

5 治疗

i. 非手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有可能

ii. 手术治疗

1.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麦氏切口,一期缝合

2. 化脓性或坏疽性:麦氏切口或腹直肌切口,引流浓汁,一期缝合。

3. 穿孔性阑尾炎:右下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冲洗腹腔、引流,一期缝合。

6 并发症

i. 急性阑尾炎并发症:

1. 腹腔脓肿:阑尾周围脓肿

2. 内外瘘形成

3. 门静脉炎:可进一步发展为细菌性肝脓肿

ii. 阑尾切除术并发症

1. 出血

2. 切口感染

3. 粘连性肠梗阻

4. 阑尾残株炎

5. 粪瘘

7 特殊类型阑尾炎

i. 新生儿阑尾炎:穿孔率高,应尽早手术

ii. 小儿急性阑尾炎:症状体征不典型,穿孔高,尽早手术

iii. 妊娠期阑尾炎:中期最多,症状体征不典型,穿孔后不易形成包裹局限。应该早期切除。尽量不放置引流。

iv.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病变严重,容易坏死穿孔,应该尽早手术。

急腹症

1 定义: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2 常见引起急腹症的疾病

出血

缺血

胃,十二

溃疡穿孔

溃疡,

急性胃扩张,

胃黏膜脱垂

溃疡

胃扭转

小肠

结核,伤寒,阿米巴穿孔蛔虫,meckel,crohn

肿瘤,粘连,

扭转,套叠

Meckel,crohn,

瘤破,肠系膜动脉

血栓

大肠

阑尾,uc,meckel

肿瘤,扭转

Uc, 瘤破,肠系膜动脉肠脂垂扭转,

缺血性结肠炎

胆石,化脓胆管炎

胆结石,蛔虫

实质

胰腺,脓肿破裂,

囊肿破裂,

血管瘤破裂,肝破,

脾破,转移癌破

脾梗死脾血栓

脾扭转.大网膜扭

泌尿

逆行性感染

结石

直肠肛管疾病

解剖生理概要

齿状线上

被覆

粘膜

皮肤

神经支配

自主神经无痛觉

阴部内神经,疼痛敏感

动脉供应

直肠上下动脉+骶正中动脉

肛管动脉

静脉回流

直肠上v从--门静脉

直肠下v从--下腔静脉

所患疾病

内痔

外痔

淋巴回流

腹主动脉旁、髂内LN

腹股沟、髂外LN

1 直肠肛管的四个间隙:

i. 肛提肌上:直肠后间隙、骨盆直肠间隙

ii. 肛提肌下:肛门周围间隙、坐骨肛管间隙

肛裂anal fissure

1 定义: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缺血性溃疡。

2 病因:

i. 排便时肛管后壁承受压力最大,故后正中线容易受损伤

ii. 外伤,主要原因,拉屎用力过猛

iii. 感染

3 病理:肛裂三联征

i. 肛乳头肥大:肛裂上方乳头水肿

ii. 肛裂

iii. 前哨痔:下端皮肤淋巴回流受阻形成皮垂突出肛门外

4 诊断

i. 临床表现:疼痛、便秘、便血,谈便色变

ii. 体检:肛裂三联征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anorectal abscess

1 治疗:切开引流

肛瘘

1 治疗

i. 瘘管切开术:切开靠肉芽组织愈合创面

ii. 挂线疗法:

iii. 肛瘘切除术:

iv. 瘘管切开联合挂线疗法

痔hemorrhoid

1 定义:齿状线附近直肠上下静脉丛曲张的经脉团。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2 内痔的分期:

i. 一期:主要表现为便时出血,无痔块脱出。

ii. 二期:出血较少,排便时痔块脱出,可自行还纳

iii. 三期:便后痔块脱出,不能自行还纳,需要手法协助还纳

iv. 四期:不能复位、肛门瘙痒明显

3 临床表现

i. 单纯外痔常无症状

ii. 便血、痔块脱出为主要表现。

iii. 可有肛门瘙痒、疼痛。

4 治疗

i. 原则:无症状无需治疗、有症状无需根治、保守为主

ii. 一般治疗:热水坐浴、保持清洁、多吃纤维、消炎药物

iii. 注射疗法:注射硬化剂

iv. 胶圈套扎疗法:二三期最合适,不适于有并发症者

v. 红外线照射

vi. 手术:保守治疗不满意者。

直肠癌

1 定义:乙状结肠至齿状线

2 病理

i. 进展期大体类型

1. 肿块型,又称菜花型,预后较好

2. 溃疡型,最多,预后较差

3. 浸润型,预后最差

ii. 病理类型

1. 腺癌

2. 粘液腺癌,恶性较高

3. 未分化癌,预后极差

3 诊断

i. 临床表现

1. 直肠刺激症状:排便习惯改变;肛门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下腹疼痛

2. 便血:为最常见症状,血与大便相混合

3. 梗阻症状:腹痛腹胀等不完全肠梗阻表现

4. 其他晚期全身症状

ii. 体检

1. 直肠指诊

2. 内镜

3. CT最有效

iii. 辅检:CEA

4 治疗:手术治疗为最有效方法,就算不能根治也要做姑息手术以缓解症状

i. 根治性手术,切除包括肿瘤加两侧足够的肠段及其系膜(瘤上15cm,瘤下2cm)

1. Dixon直肠低位前切除,可保肛,但因肿瘤下要切除2cm,加上要用4cm做吻合,所以适用于距肛缘6cm以上的肿瘤

2. Miles经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永久性造瘘,不够位置做Dixon者皆要做这个

ii. 姑息性手术,用于已浸润无法根治者

1. Hartmann手术,用于腹膜反折以上肿瘤,近端封闭远端造瘘

2. 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仅解除梗阻

iii. 放疗、化疗、放化疗

肝脏疾病

肝脓肿

1 细菌性肝脓肿是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后局部形成小感染灶,多个小感染灶再融合成大的脓肿

2 诊断

i. 症状:

1. 寒战高热,全身中毒症状

2. 肝区痛

ii. 体征

1. 肝区压痛、叩击痛、表面皮肤红肿

2. 黄疸

iii. 辅检

1. 白细胞增多、减低

2. X线、B超

细菌性肝脓肿

阿米巴肝脓肿

病因

继发于胆道感染或其他化脓性疾病

继发于阿米巴痢疾后(脓血便、腹泻史)

症状

急骤严重,寒战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起病慢长,弛张热

化验

WBC、中粒上升,细菌培养阳性

WBC上升,细菌培养阴性,阿米巴抗体阳性

粪便

无特殊

发现阿米巴滋养体

脓液

白色,培养可发现细菌

典型棕褐色,无臭味,培养无细菌

脓肿

较小,多发

较大,单发,右叶

试验治疗

抗阿米巴治疗(灭滴灵)

有效

原发性肝癌

1 病因: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

2 病理:

i. 根据形态:结节型、巨块型、弥漫型。弥漫型预后极差

ii. 组织学类型:肝细胞型最多见、胆管型、混合型

外科学考试全部知识点总结

colles 骨折为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致伤。跌倒时腕关节处于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手掌着地,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人骨折端因嵌压而短缩。有典型的餐叉状和枪刺样畸形。伸直型骨折,非粉碎性未累及关节面者 , 常采用牵抖复位法;老年患者、粉碎骨折、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提按复位法。 Smith 骨折为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骨折发生原因及伸直型骨折相反。跌倒时手背着地,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治疗时纵向牵引后复位。 孟氏骨折为尺骨上 1/3 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多发生于青壮年及小儿,直接或间接暴力皆可引起。临床上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内收型三类。外伤后肘部疼痛、活动障碍。治疗上包括手法复位和开放复位,应注意桡神经有否损伤。 盖氏骨折又称反孟氏骨折,是桡骨下 1/3 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间接暴力较常见,外伤后前臂及腕部肿痛、活动障碍。治疗上因手法复位后多不稳定,常需手术复位、固定桡骨骨折。 脊髓半侧损伤综合症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对侧痛温觉消失,同侧的运动功能、位置觉、运动觉和两点辨觉丧失反常呼吸运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骨折部位骨性支架作用丧失,造成胸壁软化,形成连枷胸。吸气时胸廓扩张,胸内负压增加,软化部位胸壁内陷。呼气时胸廓缩小,胸内负压减小甚至形成正压,软化胸壁恢复原位或微向外凸。反常呼吸运动后果可造成a. 有效通气量和气体交换率减少,通气和弥散功能下降。B. 两侧胸内压失去平衡,引起纵隔摆动和静脉回心血流减少,加重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其程度及连枷胸和肺挫伤程度,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以及小气道阻力升高密切相关。呼吸作功愈大,反常呼吸运动愈严重胸廓成形术是将不同数目的肋骨节段行骨膜下切除,使部分胸壁下陷后靠近纵隔,使其下面肺得到萎陷,因而是一种萎陷疗法疖:是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痈: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常和创伤相关连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一般有潜伏期,通常是6-12月,个别病人可在伤后1-2日发病。 休克的监测包括一般监测和特殊监测。一般监测项目包括精神状态、肢体皮肤温度色泽、动脉血压、脉率和尿量;特殊监测项目包括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盐测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检测、胃肠黏膜pH 值测定等,在抢救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和心肺功能不全病人的休克时,特殊监测显得特别重要。简述感染性休克常见原因和治疗原则感染性休克常见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大面积烧伤、尿路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等。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比较困难。在休克未纠正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在休克纠正后,应着重治疗感染。具体的治疗包括:①补充血容量②控制感染,主要措施是:处理原发感染灶;应用抗菌药物;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增强抵抗力。③纠正酸中毒。④应用心血管药物。⑤应用糖皮质激素。 休克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灌注不良,不能满足代谢的需要所产生的复杂的病理生理

中医外科学---笔记

中医外科学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 疮疡 疮疡的致病因素分外感(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等)和内伤(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等)两大类。外邪引发的疮疡,尤以热毒、火毒表现为最常见。疮疡外治法可根据疮疡的初期、中期、后期分别辨证施治。初期宜箍毒消肿,阳证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金黄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掺红灵丹、阳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加掺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冲和油膏。中期脓熟时宜切开排脓,注意切开时机、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等的选择。如颜面疔疮忌早期切开,而蛇头疔应及早切开;如手指疔宜从侧方切开以免影响屈伸功能等。 一、疖(清热解毒为主,疖病多虚实夹杂,必须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 ①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②暑热浸淫证: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减。 ③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 ④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2、外治: 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剪开,如遇出血,可用棉垫加多头带缚扎以压迫止血。若有死骨,待松动时用镊子钳出。可配合垫棉法,使皮肉粘连而愈合。 二、 疔疮(清热解毒) 内治以清热解毒为**,火毒炽盛证宜凉血清热解毒。如发于下肢者应注重清热利湿。 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尽可能循经直开。蛇眼疔宜沿甲旁0.2cm挑开引流。蛇头疔宜在指掌面一侧作纵形切口,务必引流通畅,必要时可对口引流,不可在 指掌面正中切开;蛇肚疔宜在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托盘疔应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手掌处显有白点者应先剪去厚皮,再挑破脓头。注意不要因手背肿胀较手掌为甚而误认为脓腔在手背部而妄行切开。甲下溃空者需拔甲,拔甲后敷以红油膏纱布包扎。 2、红丝疔 ①若红丝细的宜用砭镰法,局部皮肤消毒后以刀针沿红丝行走途径寸寸挑断,并用拇指和食指轻捏针孔周围皮肤,微令出血,或在红丝尽头挑断,挑破处均盖贴太乙膏掺红灵丹。 ②初期可外敷金黄膏、玉露散,若结块成脓则宜切开排脓,外敷红油膏;脓

外科学总论重点

外科学总论重点 一、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管理制度 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有: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等 应用最普遍的灭菌方法为:高压蒸气法。121~126℃,维持30分钟,可杀灭芽胞 病人手术区的消毒范围及无菌区:①涂擦消毒药液时,应由手术区中心部向四周涂擦。如为感染伤口。或肛门区手术,则应自手术区外周涂向感染伤口或会阴肛门处。已经解除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清洁处②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 cm的区域。如有手术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则应事先相应扩大皮肤消毒范围。 手术人员的有菌区:背部、腰部以下、肩部以上。 手术人员的无菌区:上肢、腰部以上的前胸、侧胸 无菌包的保存时间为:2周 二、体液失调 正常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mol/L。 ★等渗性缺水:(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最常见)①水钠成比例的丧失,血清钠仍正常,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保持正常;[病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肠外瘘、大量呕吐);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治疗]治疗原发病;静注含电解质的等渗溶液,补充血容量;不及日需水量2000ml、NaCl4.5g;尿量达40ml后开始补钾。 ★低渗性缺水:(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钠同时丢失,失钠大于失水,血清钠低于正常,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病因]消化液的慢性丢失;大创面的慢性渗液补钠量不足;应用排钠利尿剂未补给适量的钠盐;等渗缺水治疗时补水过多。[分类]轻度缺钠者血钠浓度<135mmol/L;中度130<mmol/L;重度<120mmol/L。[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休克处理脑水肿;纠正体液低渗状和补充血容量,晶胶结合;选用含钠高渗溶液,轻中度可选用等渗或50%GNS,重度5%氯化钠200~300ml。 ★低渗性缺水分度与临表:①轻度缺钠,血钠浓度135mmol/L以下,病人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尿中钠减少.②中度浓度130以下,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恶心呕吐均速血压不稳或下降,脉压变小,浅静脉萎缩,视力模糊,站立性晕倒,尿量少,尿中几乎不含钠.③重度120以下,病人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搐,腱反射浅弱或消失.出现木讷甚至昏迷,常发生休克. 低渗性脱水最易引起外周循环衰竭:水钠同时缺失,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一方面水分从细胞外液转移至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总量减少,另一方面机体调节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多从而提高渗透压,但这样使细胞外液总量更为减少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 ★高渗性缺水:(原发性缺水)①水钠同时丢失,失水大于失钠,血清钠高于正常,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病因]摄入水分不够;水分丢失过多(大面积烧伤)。[治疗]解除病因;静注5%葡萄糖或低渗的0.45%氯化钠溶液;输液总量=每天正常需要量(2000ml)+每丧失体重的1%补液400~500ml计算。 ★高渗脱水代偿机制①高渗状态刺激位于丘脑下部口渴中枢,病人感到口渴而饮水,使体内水分增加,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②细胞外液的高渗状态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增多使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③缺水加重致循环血量显著减少,又会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加强对钠和水的再吸收以维持血容量. 钾代谢 ★低钾血症:①[定义]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而引起的一些列代谢紊乱的疾病。②[病因]①长期进食不足②应用呋噻米,依他尼酸等利尿剂③补液病人长期接受不含钾盐的液体或静

外科学重要知识点(精心整理)

外科学 无菌术 一.无菌术的基本概念与常用方法 1.基本概念 外科疾病大致分为: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性质的疾病五类。 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1)灭菌法: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高温--常用;紫外线---用于空气的灭菌;电离辐射----用于药品、抗生素等的灭菌 化学方法:应用甲醛、环氧乙烷、戊二醛等溶液进行灭菌,课杀灭一切微生物 (2)消毒法:又称抗菌法,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的微生物。 是灭菌法(20-30min可杀死所有微生物) 高压蒸汽灭菌物品可保留2周。 3.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一般准备,手臂的消毒和穿无菌衣及戴无菌帽的方法。 A.手臂消毒包括清洁和消毒两个步骤:先是用蘸有肥皂液的消毒刷对手及手臂作刷洗,清除皮肤上的各种污渍;然后用消毒剂做皮肤消毒(最经典的皮肤消毒剂是:70%的酒精)B.刷手方法、穿无菌手术衣、带无菌手套

(3)戴手套的原则尚未戴无菌手套的手,只允许接触手套套口的向外翻折部分,不能碰到手套外面。 (4)接台手术怎样洗手穿衣? 1.应先做相对无菌手术,再做相对有菌手术。 2.如前一次为污染手术,则连接施行手术时,应重新洗手。 3.如前一台为无菌手术,手术完毕时手套已破,则需重新洗手。 4.如无菌手术完毕,手套未破,连续施行另一手术时,可不重新刷手,仅需用酒精或新洁尔灭菌溶液浸泡5min;或灭菌王涂擦手及前臂,再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手术区域皮肤消毒方法 1.对婴儿、面部皮肤、口腔、肛门、外生殖器等部位,不能用碘酊消毒,应选用刺激性小的0.75%吡咯烷酮碘。 2.在植皮时,供皮区的消毒可用70%酒精摩擦2-3次。 3.涂擦皮肤时消毒剂时,一般由手术中心部向外周涂擦。如为感染性伤口、肛门部、结肠造瘘口等部位手术,则应自手术区外周向切口部涂擦。、 4.已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擦清洁处。(手术去皮肤手术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 铺巾的方法:* 通常先铺操作者的对面或相对不洁区(如下腹部、会阴部)最后铺靠近操作者的一侧,并用布巾钳将交角出夹住,以防止移动。无菌巾铺下后不可随意移动,如果位置不正确,只能由手术区向外移,而不应向内移动。大单布的头端应盖过麻醉架,两侧和足部应垂下超过手术台边30CM。上下肢手术在皮肤消毒后,应先在肢体下铺双层无菌中单布。肢体近端手术常用双层无菌巾将手足部包裹。 二.无菌操作原则 1.无菌操作原则 (1)手术人员无菌区的规定:手术人员肩以下、腰以上、腋中线以前的区域属于无菌区域。 (2)手术无菌区的规定:手术台缘以上、麻醉架及托盘以内的区域。 (3)同侧手术人员的换位:一人退后一步,背对背转身达另一位置,以防触及对方不洁区。(4)器械的传递不准从手术人员背后传递器械及用品。 (5)手术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的地方,应立即更换无菌手套:前臂或肘部碰到有菌的地方,应加戴无菌袖套。如无菌巾、布单如已湿透,应加盖干的无菌单 (6)手术开始时要清点器械,敷料;手术结束时,检查胸`腹等体腔;核对器械后才可关闭切口。 (7)切口边缘应以无菌大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用巾钳或缝线固定,尽显露手术切口。(8)做切开皮肤或缝合皮肤前,用70%酒精再涂擦枪消毒皮肤一次。 (9)切开空腔脏器钱,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感染。 (10)参观手术的人员不可太靠近手术人员或站得太高,也不可在室内走动。 (11)手术中不可通风或用电扇等,以免扬起尘埃,形成污染。 (手术室也要定期消毒:常用乳酸消毒法) 2.几个常考数据 刷手至肘上10cm ;泡手至肘上6cm; 皮肤消毒的范围至少达切口周围15cm;手术时大单应超过手术台缘下30cm; 泡手液1/1000苯扎溴铵使用40次后要更换; 物品灭菌后可保留2周;手术室每周应彻底消毒1次

中医外科学笔记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一)起源: 原始社会——周代 1、最初的外科治疗方法: 植物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 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 3、专科形成: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4、春秋时期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提高 (1)《五十二病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2)《黄帝内经》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 “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诸痛疡疮,皆属于心.” 5、汉代中医外科有了较大发展 (1)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外科的贡献较大。 (2)汉末华佗就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她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外科鼻祖。 (3)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瘈疭方》 (三)发展:(两晋——金元时期) (1) 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2)《肘后备急方》海藻治瘿,就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7、唐代:《千金方》: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的记载, 脏器疗法:食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经验被后世医家证实了其科学性及有效性 (四)成熟: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进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 1、形成学术流派 二、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1、“正宗派”:就是中医外科学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学术流派。 代表人物:明·陈实功代表著作:《外科正宗》。学术思想:重视脾胃。学术成就:外治法与手术方面比较突出。 2、“全生派”代表人物:清·王维德代表著作:《外科全生集》学术思想: 阴虚阳实”论。(阴疽的治疗,以“阳与通腠,温补气血”为法则。并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 学术贡献:创立了以阴阳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法则,(公开了阳与汤、阳与解凝膏、犀黄丸与小金丹等治疗阴疽名方。) 3、“心得派”代表人物:清·高锦庭代表著作:《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 “外疡实从内出论”,(指出:“夫外疡之发,… 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也。”)注重外证与内证的关系。 学术成就;创立外科三焦辨证善于应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疔疮走黄。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 第三节基本术语 疡:又称外疡,就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 广义:上就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 狭义:就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溃疡: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的疮面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西医学的痈:相当于中医的有头疽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有头疽: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无头疽:就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根脚收束为阳证。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她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就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除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痔:痔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古代均称为痔。由于痔的发病以肛门部最多见,故归属于肛门疾病类。

外科学 总论 总结 重点

外科学(总论) 1.无菌术是指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其中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消毒是指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常用灭菌法包括①高压蒸汽灭菌法,这是手术用品灭菌最常用最可靠是方法;②煮沸灭菌法,用于金属器械、玻璃、橡胶类物品;③火烧法,用于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器械。消毒法包括药液浸泡消毒法和甲醛蒸汽熏蒸法。正确进行无菌操作的原则(十要点)要求一般了解即可。 2.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1)各型缺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钾(低血钾、高钾血症)、钙、镁异常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2)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体内的[HCO3-]减少所致;临床突出表现为深快呼吸,呼气时有时带有酮味。面色潮红,心率增快,脉搏增快,CO2—CP<40%,尿液呈酸性。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及深快呼吸,血PH值及[HCO3-]明显下降等特征。治疗方法一是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二是根据[HCO3-]浓度来决定是否补碱,三是防止低钾血症,及时补K+。 (3)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和防治原则。呼酸是指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CO2,以致血液P 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呼碱是由于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CO2排出过多,以致P CO2降低,最终引起低碳酸血症,血PH 值升高。 3.输血的适应证包括出血、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严重感染和凝血异常。注意事项是①严密查对,②关于保密时间,③血液预热,④不加药物,⑤加强观察,尤其是T、P、BP及尿色。要注意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等并发症。 4.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及病理生理变化(微循环改变、内脏器官继发损害)、临床表现(休克前期、休克期)、诊断要点及各型休克的治疗原则(一般治疗、扩容补充血容量、应用心血管药物、应用强心剂、纠正酸中毒、应用激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处理无尿者)。 5.疼痛的分类、病理生理变化和治疗。 6.围手术期处理: (1)手术前准备的目的和内容(心理准备、生理准备、特殊处理)。 (2)手术后护理的要点及各种并发症(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不张、尿路感染)的防治。 7.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人体基本营养代谢的概念,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选择及并发症(深静脉插管的并发症、感染、高渗性非酮性昏迷、溶质性利尿、血磷过低)的防治。 8.外科感染 (1)疖、痈、软组织蜂窝织炎、丹毒、淋巴管和淋巴结炎及脓肿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甲沟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热敷,理疗,应用抗生素。有脓液形成,及时切开引流。如甲床下积脓,应将指甲拔除。 (3) 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肿胀不明显者可保守治疗,一旦出现跳痛、指头压力增高应立即切开引流。 (4)败血症和脓血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菌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①骤起高热,可到40-41度,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可有意识障碍;③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④肝脾可肿大,重者可黄疸,皮下出血斑等。菌血症可分为三大类,①革兰染色阳性细菌脓毒症;②革兰染色阴性细菌脓毒症;③真菌脓毒症。治疗一般是:①处理原发感染灶;②应用抗菌药物;③支持疗法;④对症治疗。 (5)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肌肉的强烈收缩,任何刺激均可诱发痉挛和抽搐)和预防(正确处理伤口,彻底清创,敞开引流,不缝合,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治疗(清创去除毒素来源,大量给予破伤风抗毒素,对症治疗控制痉挛,防止并发症)。 (6)抗菌药物在控制感染中的应用及选择:①无局限化倾向的感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②选择应根据临床诊断、致病菌种类和药物的抗菌谱③同样治疗效果时尽量使用单一、窄谱的抗菌素④全身情况不良的患者尽量使用杀菌性抗生素⑤较严重感染,优先从静脉途径给抗生素。 9.创伤 (1)创伤修复过程(炎症期、增生期、塑形期)及影响因素:感染,血液循环障碍,低蛋白血症等身体一般情况欠佳,抗炎药物,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变等疾病。 (2)创伤的处理和治疗:伤口分为清洁伤口、污染伤口、感染伤口。 10.烧伤 (1)烧伤面积的计算(九分法)和深度估计的方法:烧伤深度分为Ⅰ°,浅Ⅱ°,深Ⅱ°Ⅲ°;烧伤严重性分度:轻度,中度,重度,特重。

医学考研外科学笔记

外科学 严仲瑜 chapter1 无菌术 灭菌(物理)——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消毒(化学)——抗菌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 不要求杀灭所有微生物 操作规则 灭菌有毒法(手术器械/物品) 高压蒸气法 煮沸法 火烧法 药物浸泡法 甲醛蒸气重熏法 刷手、臂上10cm 手术区消毒、切口周围15cm、清洁中心外,感染伤口,外内。chapter2 水电平衡 一、体液-水分+溶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体液平衡-合量分布组成处于相对恒定状态(动态平衡) 体液的合量:成年男占体重60%,女性50%,儿童80%。 体液:C内液(40%) C外液(20%)——血浆5%,组织间液(15%(功能性C外液,无功能性C外液)

Na+142 Cl-103 K+ 5 H2g-27 Ca+ 5 HPO4g2-2 Mg+ 2 SO42- 1 二、体液平衡的调节(https://www.360docs.net/doc/7217575254.html,) (一)水的平衡:肾脏调节 (二)电解质的平衡调节 1、钠正常值142-145mmo1/L 摄入量(ml)排出量(ml) 饮水1000~1500 尿1000~1500 食物中含水700 粪150 食物氧化生水300 皮肤蒸发500 呼吸350 总计:2000~2500 总计:2000~2500 2、钾(1)98%在cell内(2)cell外液中量少但重要3.5~5.5mmo1/L (3)肾对K+的调节能力很低 3、Cl-、HCO3-(1)相互增减、代偿作用 (2)[HCO3-]为储碱,调节酸碱平衡 三、水、电的质代谢失调 (一)脱水(https://www.360docs.net/doc/7217575254.html,) 1、高渗性脱水(原发性脱水) (1)缺水>缺钠血清Na+cell外液是高渗 (2)病因,大量出汗水分摄入不足

外科学总论知识点大全

1外科学的范畴:①损伤:各种致伤因子引起的人体组织破坏及功能障碍②感染:炎症、感染、外科感染③肿瘤④畸形⑤需要外科治疗的某些功能障碍性疾病。2.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3.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4.灭菌: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5.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者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6.伤口沾染的来源:①皮肤②鼻咽腔③感染病灶和有腔器官④空气中的带菌微粒⑤器械、用品、药物等7.清除细菌的方法:①机械的除菌方法②物理灭菌法: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③化学消毒法:醇类、氧化剂、表面活性剂、酚类、烷化剂8.物品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7日,在寒冷干燥的条件可延长到14日,逾期应重新处理。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这种在外科病人最易发生。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烧伤等。 临表:恶心厌食少尿,但不口渴,眼窝凹陷皮肤松弛等,若短期内体液丧失细胞外液的25%则有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等血容量不足症状,丧失30~35%有更严重的休克表现。休克伴发代酸,若丧失的体液为胃液则伴发代碱。诊断:实验室检查有血液浓缩,RBC、HB、血细胞比容均明显升高,尿比重增高,钠氯一般无明显降低。治疗:静滴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乳酸钠、复方氯化钠溶液),纠正缺水后,排钾量会有所增加,血清钾因细胞外液量增加而被稀释故在尿量达到40ml/h后,补钾即应开始。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失钠,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低渗性脱水的主要病因及治疗原则。主要病因有: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引流或慢性肠梗阻,以至于大量钠随消化液排出。②大创面的慢性渗液。③肾排出水和钠过多,如应用排销利尿剂未注意补给适量钠盐,使体内缺钠程度多于缺水。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临表:恶心呕吐视觉模糊软弱无力,一般均无口渴感,当循环血量明显下降时,肾滤过量相应减少,一直代谢产物潴留,神志淡漠、肌痉挛性疼痛、腱反射减弱。①轻度缺钠,<135mmol/h疲乏头晕手足麻木。②中度缺钠,<130除有上诉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脉压减小、站立性晕倒尿少。③重度缺钠<120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痛、腱反射减弱木僵甚至昏迷,常伴休克。诊断:尿比重在以下,钠和氯明显减少血钠低,RBC、Hb、血细胞比容、血尿素氮均升高。治疗:①积极处理致病原因。 ②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输注,以纠正低渗状态和补充血容量。速度先快后慢,总输入量分次完成。③重度缺钠出现休克者应先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晶体液(复方乳酸氯化钠和等渗盐水)胶体液(羟乙基淀粉和右旋糖酐、血浆)都可应用,然后静滴高渗盐水。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丢失,缺水更多,血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主要病因有:①摄入水分不足②水分丧失过多,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糖尿病未控制致大量排尿 等。临表:轻度缺水时口渴尤其他症状,缺 水约为体重2%~4%,中度缺水有极度口渴乏 力、尿少、眼窝下陷烦躁,缺水量为体重4%~ 6%;重度者可出现幻觉甚至昏迷,缺水超过体 重6%。诊断:尿比重增高、红细胞计数、血 红蛋白量、白细胞比重升高,血钠大于 150mmol/L。治疗:①病因治疗②无法口服者, 静滴5%葡萄糖或低渗的%氯化钠,补充已丧 失的液体。③尿量超过40ml/h后补钾。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指机体摄 入水总量超过排水量,以致水在体内储留, 引起血液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病因: ①各种原因致ADH分泌过多②肾功能不全, 排尿能力下降③机体摄入水分过多或接受过 多静脉输液。临表:急性水中毒(颅内压增 高,脑疝)慢性水中毒(软弱无力、恶心呕 吐嗜睡、体重明显增加、皮肤苍白湿润)。诊 断:RBC、Hb、血细胞比容、血浆蛋白、血浆 渗透压降低。治疗:①禁水②利尿剂20%甘 露醇或25%山梨醇200ml静脉快速滴注。 低钾血症:血清钾</L,引起以肌细胞 功能障碍为主的病症。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 有①钾的摄入过少。②应用利尿剂、盐皮质 激素过多,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衰多尿 期,使钾从肾排出过多。③钾从肾外途径丧 失,如呕吐、持续胃肠减压等。④钾向组织 内转移,如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或代 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⑤补液病人长期接 受不含钾的液体。临表:最早出现肌无力(先 四肢以后延及躯干和呼吸肌),还可有软瘫、 腱反射减退,腹胀肠麻痹,心电图早期T波 降低变平或倒置,随后ST段降低、QT延长 和U波。低钾血症可致代碱、反常性酸性尿。 (低钾三联征:①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② 胃肠肌力减退③心脏张力减低)。诊断:病史 +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清钾测定。治疗:(1) 补钾方法:能口服者尽量口服,不能口服者 应静脉补给。补钾的量可参考血清钾降低程 度,每天补钾40~80mmol(约相当于每天补 氯化钾3~6g)。少数严重缺钾者,补钾量需 递增,每天可能高达100~200mmol。(2)注 意事项:①严禁静脉推注补钾。②补钾的浓 度为每升液体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l(相 当于氯化钾3g)。③补钾的速度一般不宜超 过20mmol/h,每日补钾量不宜超过100~ 200mmol。④如病人伴有休克,应先输结晶体 液及胶体液,待尿量超过40ml/l后,再静 脉补充钾。 高钾血症:血清钾超过/L称高钾血症, 是一种短时间内可危及生命的体液失调。原 因:①摄入太多,如口服或静脉补充氯化钾, 大量输入保存期久的库存血②肾排钾障碍如 急慢性肾衰,应用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氨 苯蝶啶,盐皮质激素不足③胞内钾移出如溶 血组织损伤酸中毒等。临表:神志模糊、感 觉异常、肢体软弱无力,严重高钾有微循环 障碍(皮肤苍白发冷青紫低血压);心动过缓 或心律不齐,严重者心搏骤停。大于L有心 电图改变,早期T波高尖,P波波幅下降, 随后QRS增宽。治疗:停用一切含有钾的药物 或溶液。①使K+暂时转入细胞内,静脉滴注 5%碳酸氢钠100-200rnl②输入葡萄糖和胰 岛素:用25%GS100~200ml,每5g糖加入 胰岛素1U静脉滴注等;肾功能不全者可用 10%葡萄糖酸钙100ml,%乳酸钠溶液 50ml,25%葡萄糖溶液400ml,加入胰岛素 20U,作24小时缓慢静脉滴入。③应用阳离 子交换树脂:每日口服4次,每次15g,可 从消化道携带走较多的钾离子。④透析疗法: 有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用于上述疗法仍不 能降低血清钾浓度时。以对抗心律失常:静 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钙与钾有 对抗作用,能缓解 K+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血钙正常,其中45%为离子化合物,维持 神经肌肉稳定的作用。正常血镁对神经活动 的控制、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传递、肌收缩、 心脏激动性均有重要作用。 低钙血症:病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坏死 性筋膜炎、肾衰、消化道瘘、甲状旁腺受损 害的病人。临表: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引 起,口周及指尖麻木针刺感、手足抽搐、肌 肉绞痛、腱反射亢进。诊断:Trousseau、 Chvostek征阳性,血清钙测定低于L治疗: 10%葡萄糖酸钙20ml或5%氯化钙10ml静注, 如有碱中毒应同时纠正。 镁缺乏:病因:长时间胃肠消化液丧失, 如肠瘘或大部小肠切除术后、加上进食少、 长期应用无镁溶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等。诊 断:记忆减退,精神紧张,易激动,烦躁不 安,手足徐动,严重缺镁可有癫痫发作。镁 负荷试验有助诊断。治疗:氯化镁或硫酸镁 溶液静滴。 代谢性酸中毒:是临床最常见的酸碱失调, 由于体内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 HCO3﹣丢失过多。主要病因:①碱性物质丢 失过多,如腹泻、消化道疾等使HCO3﹣丧失 过多,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可使肾小管排H+ 减少。②肾功能不全,造成HCO3﹣吸收减少 和(或)内生性H+不能排出体外。③酸性物 质过多,如失血性及感染性休克,组织缺氧, 脂肪分解等使有机酸生成过多,糖尿病或长 期不能进食,体内脂肪分解过多可形成大量 酮体,引起酮体酸中毒。临表:轻度可无明 显症状,重症疲乏、眩晕、是谁,迟钝或烦 躁,最明显表现是呼吸深快,呼吸肌收缩明 显。面颊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常偏低。代 酸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周围血管对儿茶酚胺的 敏感性,病人易心律不齐,急性肾功能不全 和休克。诊断:有严重腹泻、常楼或休克病 史,又有深快呼吸,血气分析HCO3﹣、BE、 PaCO2均降低。治疗:①病因治疗放首位: 只要能消除病因,再辅以补液,较轻代酸 (HCO3﹣为16~18mmol/L)常可纠正不必用 碱性药物;低血容量休克伴代酸经补充血容 量之后也可纠正;对这类病人不宜过早用碱 剂②低于15mmol/L者应在输液同时用碱剂 碳酸氢钠溶液,首次补给5%碳酸氢钠 100-250ml不等,用后2-4h复查动脉血气分 析及血浆电解质浓度,根据测定结果再决定 是否继续输给以及输给用量,边治疗边观察, 逐步纠酸是治疗原则。 代谢性碱中毒:体内H+丢失或HCO3﹣增 多引起。病因:①胃液丧失过多是外科病人 最常见原因:酸性胃液大量丢失丧失大量 H+、CI﹣。肠液中HCO3﹣未能被胃液的H+ 中和,HCO3﹣被重吸收入血。另外胃液中CL 丢失使肾近曲小管CL减少,代偿性重吸收 HCO3﹣增加,导致碱中毒。大量胃液丧失也 丢失钠,钾钠交换、氢钠交换增加,即保留 了钠,但排出钾和氢,造成低钾血症和碱中 毒。②碱性物质摄入过多:长期服用碱性药 物,大量输入库存血③缺钾:低钾血症时。 钾从胞内移出,每3个钾从胞内移出,有2 钠1氢进入胞内,引起胞内酸中毒和胞外碱 中毒。④利尿剂作用:呋塞米、依他尼酸抑 制近曲小管对钠、氯再吸收,而并不影响远 曲小管钠和氢交换。因此,随尿排出CL比

中医外科学常考重点内容参考模板

●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育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疽: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常见的有有头疽无头疽两类。有头疽是发生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无头疽是指多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 ●外感六淫的特点:1)六淫邪毒能直接或间接地侵害人体2)在人体抵抗力能力低下时发病3)六淫邪毒致病有季节性4)六淫邪毒可单独致病,也可混合致病5)六淫邪毒可以无脏腑致病6)六淫邪毒致病有一定的部位,上部:风温风热;中部:气郁、火郁;下部:湿热、寒湿。 ●上部辩证:病因特点:风邪易袭,温热多侵。风邪易袭阳位,温热其性趋上,故病因多为风温,风热。发病特点:上部疾病的上升一般来势迅猛。因风邪侵袭长发于突然之间,而起病缓慢者风邪为患则较少。常见症状:发热恶风,头痛头晕,面红赤目,口干咽痛,舌尖红而苔薄黄,脉浮而数。局部红肿宣浮,忽起忽消,根脚收束,肿势高

突,疼痛剧烈,溃疡则脓稠而黄。 ●中部辩证的:病因特点:七情内伤,五志不畅可致气机郁滞,过极则化热生火,或由于饮食不节,劳伤虚损,气血郁阻,痰湿凝滞而致脏腑功能失和。多为气郁,火郁。发病特点:中部疾病的发生,常于发病前有情志不畅的刺激史,或素有性格郁闷。一般发病时常不易察觉,一旦发病,情志变化可影响病情。常见症状:中部症状比较复杂,由于影响脏腑功能,症状表现轻重不一。概括之主要有:呕恶上逆,胸肋胀痛,脏腑痞满,纳食不化,大便秘结或而不爽,腹痛肠鸣,小便短赤,舌红,脉弦数。 ●下部辩证:病因特点:寒湿,湿热多见,由于湿性趋下,鼓下部疾病者多夹湿邪。发病特点:起病缓慢,缠绵男愈,反复发作。常见症状:患部沉重不爽,二便不利,或肿胀如绵,或红肿流滋,或疮面紫暗,腐肉不脱,新肉不生。 ●辨肿: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火欣热疼痛,肿势急剧。常见于阳证疮疡,如疖疔初期。丹毒等。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常见于冻疮,脱疽等。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件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包块等。而较小触之可及的称之为结节,主要见于皮肤或皮下组织。 ●辨痛:热痛:皮色火欣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见于脱疽,寒痹等。●以原因来辨痒:风胜: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

助成医学考研外科学乳腺疾病笔记精华

乳房疾病 【解剖生理概要】 乳房的整体位置:胸大肌的浅面,2~6肋间的深浅筋膜层之间; 乳房的组织学构成: 乳腺由15~20个乳腺腺叶构成,每个腺叶有其单独的乳管,乳管和腺叶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排列; 每个腺叶分成很多腺小叶,腺小叶由小乳管和腺泡构成,是乳房的基本结构单位; 小乳管汇聚至乳管,乳管开口于乳头;乳管近乳头端的1/3,略膨大,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 Cooper韧带:腺叶间与皮肤相垂直的纤维束,上至-筋膜浅层,下至-筋膜深层; 〖乳房的淋巴回流〗 ①外侧→胸大肌外侧淋巴管→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 ②上部→胸大小肌间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 ③内侧→肋间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1/2/3肋间多见,沿胸廓内血管分布); ④双侧→通过皮下交通淋巴管→对侧乳房; ⑤深部→淋巴网→腹直肌鞘、肝镰状韧带→肝; ①+②最终回流到锁骨上淋巴结;①是乳房淋巴回流的主要途径; 〖乳房淋巴结的分组〗分组标志:胸小肌; Ⅰ组-胸小肌外侧组、腋下组-乳腺外侧组、中央组、肩胛下组、腋静脉淋巴结、胸大小肌间淋巴结也归入本组; Ⅱ组-胸小肌后组淋巴结、腋中组-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 Ⅲ组-锁骨下组、腋上组-胸小肌内侧的锁骨下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的检查顺序】 ①自腋顶部从上而下检查中央组淋巴结; ②在腋窝前臂,胸大肌深面扪查胸肌组的淋巴结; ③检查肩胛下组淋巴结,应站在病人的背后,扪查背阔肌的前内侧; ④最后检查-锁骨下组、锁骨上淋巴结; 【乳房的活组织病理检查】 对于疑为乳腺癌的患者,可以将肿块连同周围乳腺组织一并切除,作快速病理检查,而不宜切取活检; 【乳头溢液的总结】

外科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外科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1水电解质是体液的主要成分,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细胞内液:男性占体重40%;女性占35% 3细胞外液:男、女各占20%,可分为血浆液5%,组织间液占15% 4有一小部分组织间液仅有缓慢地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它们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 小,故可称为无功能性细胞外液。如结缔组织液和所谓的 透细胞液如:脑脊液、关节腔液、和消化液 5细胞外液最主要的阳离子:Na+;阴离子Cl-、HCO3 –细胞内液最主要的阳离子:K+和Mg2+,阴离子:HPO42-和蛋白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正常的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mol/L人体正常的酸碱度环境为pH=(7.40± 0.05);人体通过体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和肾的排 泄来完成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血液缓冲系统主要为 HCO3-/H2CO3最为重要 6体液正常渗透压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 血容量的恢复和维持:肾素-醛固酮系统 7体液失衡的三种类型:容量失调、浓度失调、成分失调 8低渗性脱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指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 呈低渗状态。机体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水在肾小管 内的再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多,以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主要病因:1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反复呕吐、慢性肠梗阻)2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3.等渗性缺水补水过多 9等渗性脱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外科病人最易发生这种缺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 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它造成细胞外液量(包

中医外科学复习笔记

中医外科学复习笔记 2003-8-31 Rex 总论 1.现存第一部外科学专著:南北朝,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2.我国第一部外科学专著(遗失):《金疮瘛疭方》。 3.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瘿、狂犬脑组织外敷治疗狂犬病。 4.孙思邈《千金方》提出:葱管导尿、动物肝脏治疗夜盲。 5.宋《太平圣惠方》提出:“五善七恶”学说、砒剂治疗痔核。 6.金元时期外科学代表作:陈自明《外科精要》、朱震亨《外科精要发挥》、齐德之《外科精义》、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7.★明清时期,外科三大主要学术流派: 陈实功《外科正宗》代表的“正宗派”,八纲辩证,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 王维德《外科全生集》代表的“全生派”,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法则,反对滥用针刀。提出对阴疽的治疗,创立了阳和汤、犀黄丸、小金丹、阳和解凝膏等治疗阴疽的名方; 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代表的“心得派”,“外疡实从内出论”,注重外证与内证的关系,将温病学说思想引入外科病证治,创立了外科三焦辩证,治疗上善于应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疔疮走黄。 8.中医外科学的范围:主要是疮疡及骨伤,包括肿疡、溃疡、皮肤病、骨折、创伤等。其学科界限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指发于人体体表及窍道,一般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及需要以外治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 9.疾病的命名原则: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疾病特征、范围大小、病程长短、传染性。 10.疡:外疡,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11.疮疡:广义上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12.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13.溃疡:一切外科疾病破溃的疮面。 14.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露于疮口之外的腐肉。 15.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的硬区,边缘清楚。根盘收束者多为阳证,平塌者多为阴证。16.根脚:肿疡的基底根部。 17.护场: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致于深陷或扩散形成局部作肿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 18.毒:凡是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19.五善:病程中出现的好的征象,表示预后良好。包括心善(精神爽快,言语清凉,舌润不渴,寝寐安宁)、肝善(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脾善(唇色滋润,饮食知味,脓黄而稠,大便和润)、肺善(声音响亮,不咳不喘,呼吸均匀,皮肤润泽)、肾善(身无潮热,口和齿润,小便清长,夜卧安静)。 20.七恶:病程过程中不好的征象,预后较差。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

外科学总论+部分各论笔记

外科学 anmyah chapter1 无菌术 灭菌(物理)——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消毒(化学)——抗菌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 不要求杀灭所有微生物 操作规则 灭菌消毒法(手术器械/物品) 高压蒸气法 煮沸法 火烧法 药物浸泡法 甲醛蒸气重熏法 刷手、臂上10cm 手术区消毒、切口周围15cm、清洁中心外,感染伤口,外内(如肚脐)。 chapter2 水电平衡 一、体液-水分+溶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体液平衡-合量分布组成处于相对恒定状态(动态平衡) 体液的合量:成年男占体重60%,女性50%,儿童80%。 体液:C内液(40%) C外液(20%)——血浆5%,组织间液(15%(功能性

C外液,无功能性C外液) 阳离子毫克当量/升阴离子毫克当量/升 Na+142 Cl-103 K+ 5 H2g-27 Ca+ 5 HPO4g2-2 Mg+ 2 SO42- 1 二、体液平衡的调节 (一)水的平衡:肾脏调节 (二)电解质的平衡调节 1、钠正常值142-145mmo1/L 摄入量(ml)排出量(ml) 饮水1000~1500 尿1000~1500 食物中含水700 粪150 食物氧化生水300 皮肤蒸发500 呼吸350 总计:2000~2500 总计:2000~2500 2、钾(1)98%在cell内(2)cell外液中量少但重要3.5~5.5mmo1/L (3)肾对K+的调节能力很低 3、Cl-、HCO3-(1)相互增减、代偿作用 (2)[HCO3-]为储碱,调节酸碱平衡 三、水、电的质代谢失调 (一)脱水 1、高渗性脱水(原发性脱水) (1)缺水>缺钠血清Na+cell外液是高渗

外科学知识点复习重点

1.无菌术是指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其中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消毒是指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常用灭菌法包括①高压蒸汽灭菌法,这是手术用品灭菌最常用最可靠是方法;②煮沸灭菌法,用于金属器械、玻璃、橡胶类物品;③火烧法,用于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器械。消毒法包括药液浸泡消毒法和甲醛蒸汽熏蒸法。正确进行无菌操作的原则(十要点)要求一般了解即可。 2.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1)各型缺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钾(低血钾、高钾血症)、钙、镁异常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2)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体内的[HCO3-]减少所致;临床突出表现为深快呼吸,呼气时有时带有酮味。面色潮红,心率增快,脉搏增快,CO2—CP<40%,尿液呈酸性。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及深快呼吸,血PH值及[HCO3-]明显下降等特征。治疗方法一是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二是根据[HCO3-]浓度来决定是否补碱,三是防止低钾血症,及时补K+。 (3)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和防治原则。呼酸是指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CO2,以致血液P 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呼碱是由于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CO2排出过多,以致P CO2降低,最终引起低碳酸血症,血PH值升高。 3.输血的适应证包括出血、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严重感染和凝血异常。注意事项是①严密查对,②关于保密时间,③血液预热,④不加药物,⑤加强观察,尤其是T、P、BP及尿色。要注意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等并发症。 4.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及病理生理变化(微循环改变、内脏器官继发损害)、临床表现(休克前期、休克期)、诊断要点及各型休克的治疗原则(一般治疗、扩容补充血容量、应用心血管药物、应用强心剂、纠正酸中毒、应用激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处理无尿者)。 5.疼痛的分类、病理生理变化和治疗。 6.围手术期处理: (1)手术前准备的目的和内容(心理准备、生理准备、特殊处理)。 (2)手术后护理的要点及各种并发症(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不张、尿路感染)的防治。 7.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人体基本营养代谢的概念,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选择及并发症(深静脉插管的并发症、感染、高渗性非酮性昏迷、溶质性利尿、血磷过低)的防治。 8.外科感染 (1)疖、痈、软组织蜂窝织炎、丹毒、淋巴管和淋巴结炎及脓肿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甲沟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热敷,理疗,应用抗生素。有脓液形成,及时切开引流。如甲床下积脓,应将指甲拔除。 (3) 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肿胀不明显者可保守治疗,一旦出现跳痛、指头压力增高应立即切开引流。 (4)败血症和脓血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菌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①骤起高热,可到40-41度,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