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物理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物理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21分)

1.把手掌摊开,将我们使用的物理课本放在手上,手掌平托着课本所用的力大约为( )

A、300N

B、30N

C、3N

D、0.3N

2.如图是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图标,其中图片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游泳时人没有受到水的推力B.拉弓过程中弓发生了弹性形变

C.人对杠铃的力大于杠铃所受的重力D.曲棍球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3.篮球是大家喜爱的运动,有关篮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抛出去的球,上升时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B.拍球时手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球出手后,继续运动,是由于球获得了惯性

D.飞行中的球会落向地面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4.在家里的浴室中,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

A、浴室地面应铺上带有凹凸花纹的地砖

B、人沐浴时穿的拖鞋底带有凹凸花纹

C、脚底下放一条毛巾

D、穿上平底的塑料拖鞋

5.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的四种动物器官中,具有增大压强功能的是

()

A.

狗头

B.

啄木鸟嘴

C.

鸭足

D.

牛蹄

6.在五一游艺晚会上,陈思同学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排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碗,中间碗内放一

个乒乓球,当用小管向球斜上方吹气,乒乓球将()

A.仍静止B.运动到左碗

C.运动到右碗D.无法确定

7.少林功夫名扬天下,“二指禅”功夫令人叫绝.表演时,人体倒立,只用中指和

食指支撑全身的重量,如图所示,这时两手指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A.3×103Pa B.3×104Pa C.3×105Pa D.3×106Pa

广大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级期中考试

物理试卷

(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二、填空题。(21分,每空1分)

8.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指针所示被测物重力是_____N

9.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向前行驶一段路程,是因为汽车具有的缘故,但最后还是会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受到的缘故.静止后受到力与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力。

10.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面几幅图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有

(1)图1所示,脚穿溜冰鞋的小华用力推墙壁,人反而会后退,

说明

(2)图2所示,用细线可以切熟鸡蛋,说明

(3)图3所示,从两张纸条中间吹气,纸条反而会合起来,说明

11.用手握住重5N的酱油瓶子静止悬在空中,瓶口竖直向上,此时手的握力为30N,瓶子受到手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 N;若使手的握力增加为35N,则瓶子受到手的摩擦力大小将(填“变大”或“变小”“不变”)。

图(4)图(5)图(6)

12.如图(4)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水,.水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关系分别是:F甲______F乙,p甲______p乙.(填“>”、“<”

”)

13.如图5所示,在装有适量水的盘子中央,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然后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蜡烛火焰很快熄灭,盘中的水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进入杯中.这一过程中,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将________.14.船闸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船上的人看到船闸向后运动是以为参照物.

15.撑一把伞行走在雨中,如图(6)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会翻起(向上/向下),因为伞上方的空气流速_______(大于/小于)下方的空气流速,上方的压强_______(大于/小于)下方的压强。

三、作图题(共9分)

见答题卡

四、实验题(共15分)

18.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3)保持F 1与F 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

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19.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一块海绵、一张小桌子和一个砝码,做了如图7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注意观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 程度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乙图中小桌子上加砝码的目的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力大小;可以得出结论:当 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分析比较图乙、丙的实验现象,丙图中小桌子倒放的目的是为了)受力面积大小;可以得出结论:当 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五、计算题(共14分)

20.星期天,小强同学参加社区举办的“体验日”活动中,体验了一回送水工的工作,将一桶20L

的饮用桶装水搬到五楼的张爷爷家.求:(g=10N/kg ,1L=1×10-3m 3

) (1)桶中水的质量是多少?

(2)小强同学质量为40kg ,桶重不计,每只脚与地面接触面积约0.025m 2,当他扛起这桶水站立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1.我国自主制造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某次试潜顺利完成下潜5km 深度,

(1)求“蛟龙号”本次下潜

5km 受的压强?(海水的密度1.03×103kg/m 3 ,g=10N/kg )

(2)如果“蛟龙号”潜水器一个观测窗的面积约为0.03 m 2

,则潜到最深处时海水对该观测窗的压力约为多大?

六、综合能力题(共20分)

22.请同学们阅读自学下列文章:牛顿第三定律

我们知道,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常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把互相作用的两个力分成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图7

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图8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_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8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__相同.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___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____(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作图题(9分)

16(1)如图甲所示,重10N 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上,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8N ,请你画出木块对斜面压力和木块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所示,茶壶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请画出茶壶的受力示意图. (

3)被踢出的足球在地面运动,如图丙所示,作出足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图丙

四、实验题(15分)

17、过程 结论 18、(1) (2) (3) 19、(1) (2)

(3)

广大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级期中考试

物 理 答 题 卡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订 线 以 内 答 题 无 效

五、计算题。(14分) 20、

21、

六、综合能力题(20分)

22、(1) (2) (3) 23、(1) (2)

(3) (4) 24、(1) (2)

(3) (4)

. 装 订 线 以 内 答 无 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8、 0.2N 1.6 9、 惯性 摩擦力 重 支持 平衡 10、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11、 5 不变 12、 = 〉 13、 大气压 增大 14、 连通器 船 15、 向上 大于 小于 三、作图题(9分) 每题3分

四、实验题(15分,每空一分)

17、过程 木板 速度 结论 越小 越远 力 匀速直线运动

18、(1)乙 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 钩码数量 (3) 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19、(1) 凹陷 (2) 增大 受力面积

(3) 增大 压力

五、计算题。(14分,20题6分,21题8分) 20、 (1)20kg (2)1.2×104pa 21、

(1)5.15×107pa (2)1.545×106N

六、综合能力题(20分,每空一分)

22、(1) 大小 相反 两个物体 (2) 等于 (3) C 23、(1) 水平 匀速直线 (2) 甲乙 粗糙程度 粗糙

(3) 摩擦力 拉力 (4) 接触面粗糙程度 24、(1) 小 相平 (2) 深度

(3) 大 大 (4) 不变 相等

广大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初二期中考试答案

初二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知识点要点

第二章知识点 一、机械运动 1、含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2、位置≠距离 3、关于参照物的题目 *思考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选择参照物。3、判断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变化→运动;不变化→静止) 例如:一列客车正在驶离车站,车内的乘客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车站是______的。 你可以这样思考: 脑袋中按照步骤确立好:研究对象、参照物、位置变化与否 研究对象 参照物 判断位置 车内的乘客 ? 静止 车内的乘客 车站 ? 第一个空,车内的乘客静止说明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参照物是车厢 第二个空,车内的乘客对于车站位置发生变化,变化→运动,因此是运动的 以此方法推类为其他的题目,即可解决。 4、关于旗子、火焰等题目 *思考步骤: 1、确立静止参照物。 题目参照寒假作业P9,第2题和第6题 5、关于加油机和受油机的题目 加油机与受油机是相对静止的。因此在空中加油过程中,加油机速度=受油机速度 加油机与地面、受油机与地面是相对运动的。 二、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1、常见单位换算 1km=103 m=103 mm=103 μm=103 nm 2、刻度尺需要掌握的几个概念: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 *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误差越小。但仍要考虑实际情况 3、刻度尺使用的原则: A 、“选”:根据实际选择分度值、量程的合适的刻度尺 B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准确值+估计值) F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不要忘记单位) *例题: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 ,乙测得结果为12.8cm 。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 2、与参照物方向相同 3、与参照物方向相反 →相反 静止 相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知识归纳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②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必有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③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一)、弹性和塑性 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施力物体:地球。 产生条件:①物体间有直接接触。②接触处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大小:与物体发生的形变量(形变大小)有关。(还跟物体的材料有关) 方向: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如果一个物体发生形变,对另一个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那么作用点就在另一个物体上(受力物体上)。 (三)、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伸长得就越长.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明确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前必须校零,检查指针和弹簧是否与外壳有摩擦。 (2)在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3)读数时,眼睛观察指针的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线齐平。 (4)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Summary of knowledge points in the second c hapter of physics in junior high school

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 (1)实验室用温度计; (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 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 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 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 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 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 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 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 的汽化现象。 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 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最新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节知识点 1、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m lμm=1 000nm 2.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 3.长度测量的方法: ①使用前要三看,看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 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 最小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的距离。 ②使用中要五会: 会选,按被测物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会放(包含三点),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侧对齐,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带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会看,视线要正对刻度尺。 会读,估读到到最小分度值得下一位。 会记,记录结果时一定要带单位。 重点是会读,估读到到最小分度值得下一位。 (※)若最小分度是1mm,测量值以厘米为单位,小数点后有俩位;以毫米为单位,小数点后有一位。 若最小分度是1cm,测量值以厘米为单位,小数点后有一位;以毫米为单位,无小数。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测量值(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和单位。 5、误差的概念: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6.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7.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8、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机械停表(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 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9.机械停表的读法。 第二节知识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改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知识识记单 一、长度测量 ㈠、长度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 尺。 2、长度单位: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3km 1m=10dm 1dm=10-1m 1dm=10cm 1cm=10-1dm 1cm=10mm 1mm=10-1cm 1mm=103μm 1μm=10-3m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1nm=10-3μm 1nm=10-9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 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 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 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 线长度)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 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 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㈡、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 够避免的。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 g 、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初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doc

初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第八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

跟质量成正比。.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第八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

上海市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上海市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6八上·双城期中) 小刚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30cm,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A . 0.05mm B . 0.005 cm C . 0.1 cm D . 0.1mm 2. (2分)假若没有摩擦,下列情形不可能出现的是() A . 绳子打不成结实的结 B . 人不能在马路上行走 C . 人将在空中飘 D . 胡琴拉不出声音 3. (2分)我国运动员刘翔,多次在世界大赛上打破110m栏的世界记录,他的跨栏可以说是跑得非常快.我们在看电视转播时,虽然他总没有离开小小的电视屏幕,但总能感觉他如同飞人,这是因为我们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 . 电视屏幕 B . 电视屏幕上的一条边 C . 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 D . 我们自己 4. (2分) (2016八·丰城月考) 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A . “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 . “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 . “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 . “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5. (2分)以下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 春天到了,冰雪消融 B . 初夏,林中白雾弥漫 C . 清晨,草叶上露珠晶莹 D . 深秋,果实上挂满了白霜

6. (2分)在实验室里常用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 A . 升华来获得高温 B . 凝华来获得高温 C . 凝华来获得低温 D . 升华来获得低温 7. (2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的关系图象,由此可知() A . ρa>ρb>ρc且ρb=ρ水 B . ρa>ρb>ρc且ρc=ρ水 C . ρa<ρb<ρc且ρc=ρ水 D . ρa<ρb<ρc且ρb=ρ水 8. (2分)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9. (2分)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 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 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 一、光的传播

初二物理第二章考试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必记 姓名:完成情况: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人、动物——声带振动 打击乐器——鼓面、锣面振动 弦乐器——琴弦振动 管乐器笛子等——空气柱振动 炮仗、气球爆炸——空气振动 水流声、煮开水水声——水振动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不能传声,及真空中速度为0m/s 【除了地球以外的环境,都是真空环境,都不能传播声音】 知识点三:声音的速度——声速 1、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 ①介质的种类 ②介质的温度 2、两个规律: ▲不同介质,声速不同,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相同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也不同,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15°C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知识点四:回声及回声测距 ?声音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可以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如果小于0.1s,无法区分,此时回声能加强原声 s声=v声t 声音走过的距离 s距离=1/2 s声=1/2v声t

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必记 姓名:完成情况:知识点一:特性①——音色 ▲影响因素: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 ▲关键词:辨别声音(分辨不同的人、动物或乐器) 闻其声而知其人 模仿秀者模仿的就是音色 清脆悦耳、声音嘈杂 ▲波形图:波的形状不同 知识点二:特性②——音调 ▲影响因素:频率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 ◎定义: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听到回声时s回=1/2 (s声- s船) 发出声音时s发=1/2 (s声+ s船)

初二物理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物块从左侧光滑曲面上的P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后冲上右侧的光滑曲面,最远能到达A点。现在启动传送带,使皮带沿逆时针方向运动,让该物块仍从P点自由滑下,则物块最远能到达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 2.如图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最低点B点,摆向另一侧的最高点C,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剪断悬线,小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C.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D.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做匀速圆周运动 3.下列关于运动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C.若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将逐渐停下来 D.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但其运动方向可能保持不变 4.小强重力为G,乘坐竖直电梯上楼的过程中,电梯对小强的支持力F随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在电梯中受重力、支持力、绳子拉力3个力的作用 B.在1t到2t时间段,电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2t到3t时间段,小强所受合力为零 D.在整个过程中,小强相对电梯一直静止,所以小强所受合力一直为零

5.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乙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乙对甲的支持力和甲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6.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鸡蛋会受到来自水的各个方向的压力,如果画出这些力的合力,则这个合力的方向是图中的 A.F1 B.F2 C.F3 D.F4 7.下列情况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静止在桌面上的书,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和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 C.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 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重力。 8.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0N,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0N B.B物体受到的重力与A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A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拉力F增大,B与A之间的摩擦力增大,A与地面的摩擦力也随着增大 9.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置着A、B两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物体对A物体的支持力与A物体对B物体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上海初二物理上学期 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及例题精讲

知识要点 知识点1匀速直线运动 第八讲直线运动 1. 2. 路程(s):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的长度。在国际单位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知识点2速度 3. 4. 5.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 ①比较物体通过相等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②比较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较长的运动得快。 ③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时,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 值大的运动得快。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 计算公式:v = s t 7. 国际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1米/秒=3.6千米/时。 知识点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8.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s=vt,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函数图像是正比例函数的图 像,即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该直线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倾斜角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大。 y S/米 v/米 ?秒 1 O x O t/秒 O t/秒 知识点4变速直线运动与平均速度 9. 在哪段时间或哪些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本节学习要求 根据公式:v = s t ,完成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学会画路程-时间 图像;通过观察、测量、网上查询,关注自然界、生活、生产中“速度值的阶梯”。 例题精讲 匀速直线运动 【例题1】一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第一秒内通过路程3米,第二秒内通过路程3米, 第三秒内通过路程3米,则这3秒内物体做的运动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一定是减速运动 () 【分析】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时间都是1秒,但这三个相等的时间不是任意 的,虽然路程都是3米,但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运动, 所以选C。 【答案】 C 比较运动快慢 【例题2】如图A和图B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A表明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观察图 A ,可看到图右侧三个时钟的指针在同一位置,由于比赛时,参赛者总是同时开始运动,所以可以确定三运动员所用的时间相同,在游泳池中 我们可以看到中间那位运动员在最前面,即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那位运动 员通过的路程最多,所以他游得最快。 观察图B,可看到三运动员都在中点,可见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图右侧三 个时钟的指针指在不同位置,且中间那个时钟所指示时间最少,即通过相 同的路程中间那位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最少,所以他游得最快。 【答案】时间相等时,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 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018-06-05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上海初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物理试卷+答案

图1 图4 上海初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共32分) 1.苍蝇和蚊子飞过耳边时,看不到它们也能把它们区分开,这是因为苍蝇和蚊子翅翼振动发声的 _______大小不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如图1是动圈式麦克风的结构示意图。当你对着它说话或唱歌时,人声带由于_____ 而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 传播到膜片的。 3.鼓手敲鼓时,加大力度使振幅增大,响度也增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离鼓远近不同的学生对响度感觉不一样,这说明响度还跟 有关。 4.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一期工程已完成通车。从上海南站站到江湾镇站,全长25千米,合 米。 5.排球运动员用手扣球时, 是受力物体, 是施力物体。 6.学生a 和b 面对面地坐在相同的椅子上,如图2所示。一会儿,学生a 用双脚推b ,这时两张椅子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起来。这现象表明: 。 7.图3A 、B 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3—A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 ;图3—B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 。 8.物理学上通常把力的 叫做力的三要素。 9.在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10米/秒的物理意义是 。 1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轻舟是________的;以轻舟为参照物,船篷是_________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11.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选填“实”或“虚”)像,当小鸟距水面3m 时,该“倒影”距小鸟 m 。 12.甲、乙两辆小车运动的s-t 图像如图4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处于 ;乙 图2 图3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doc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XX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XX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2017-07-02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

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XX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XX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2017-07-02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的物体一定产生振动,但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因为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小于0.1s;而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音乐厅就利用了此原理);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2、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

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及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 填写在下面的答题卡内. 1.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人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 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人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 A.桥洞两端开口,不反射声音 B.桥洞窄小,反射的回声跟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C.桥洞反射的声音都从洞口跑掉了 D.桥洞两侧反射回来的声音正好抵消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 波 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 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上海初二物理上学期 凸透镜成像 知识点及例题精讲

第五讲透镜成像 知识要点 知识点1几个基本概念 1.凸透镜:中央比边缘厚的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称会聚透镜 2.凹透镜:中央比边缘薄的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称发散透镜 3.主光轴:通过透镜球面的球心的直线 4.光心:透镜的中心O点 5.焦点:平行光线射入凸透镜后所会聚的一点,通常用F来表示 6.焦距:光心到焦点的距离,通常用f来表示 7.物距: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物距(u)。 8.像距: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像距(v)。 9.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眼睛观察到,又可以显现在光屏上。 10.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由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 不能在光屏上显现出来 知识点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主要器材:光具座、凸透镜(焦距已知)、蜡烛、光屏等。 2.注意事项: (1)在调整实验装置时,要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在移动光屏找像时,要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为止。

(3)在归纳实验结果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一倍焦 距和两倍焦距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 凸透镜 光屏 蜡烛 知识点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物体处于 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例子:照相机) (2)物体处于 2倍焦距和 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例子:幻灯机、投影仪) (4)光源在焦点上,在光屏上接收不到像,而是形成一个光斑。 (5)物体放在 2倍焦距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本节学习要求 1.知道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