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党代会回顾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回顾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召开了十五次代表大会。下个月8日,即将召开十六大。建国前召开了七次代表大会,建国后召开了8次代表大会。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83年的历史上曾经召开过的代表大会,对于深入了解党史,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有特别的意义。

建国前,革命战争年代往往是在革命的重大关头召开的,建国后党的代表大会的召开制度化、规范化。每五年召开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是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准备时期(五四运动时期1919—1921)

1、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1915年,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创刊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的出版为标志,逐渐星期了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封建传统的思想、到的和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中国前途和命运苦苦求索。就在这时,俄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十月革命的启示和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危机中,考虑选择中国革命新的道路。

最早在文章中对资本主义制度提出怀疑而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是李大钊。他在1913年—1916年留学日本期间,就注意对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回国后参加新文化运动的同时,关注十月革命的发展。1918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2、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并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在中国先进思想界中居于主导地位。以五四运动为转折点,中国革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无产阶级开始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五四运动以后的一两年,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思想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经过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群众初步结合的实践,有更多的人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逐步否定过去信仰的资产阶级民主,开始转向社会主义,并参加工人运动。毛泽东也是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向马克思主义者的。此外,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董必武、陈潭秋、周恩来、向警予、恽代英、李达、李维汉等一大批先进青年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3、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日益向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准备到正式成立的过程。

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他们逐步认识到,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就必须像俄国那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充当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20年初,陈独秀(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聘任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从北京迁居上海。其后,他和李大钊分别在南方和北方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

1920年3月,李大钊、邓中夏、罗章龙等在北京大学秘密建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团结教育了一批赞成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为建党作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5月,陈独秀、李维汉、陈望道等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稍后,蔡和森、毛泽东等人也开始

讨论建党问题。毛泽东还同李大钊、陈独秀取得联系,秘密地进行建党准备。

中国建立共产党的准备工作,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1920年4月,竟共产国际批准俄共远东局符拉迪沃斯拖克分局排派出维经斯基、杨明斋等人组成的俄共党员小组到达中国,先后会见李大钊和陈独秀,介绍共产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和经验。他们认为中国已经具备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并对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建党准备工作给予了帮助。

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有陈独秀、俞秀松、李达、李汉俊等),成为创建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心。10月,李大钊领导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有张国焘、邓中夏等)。从1920年秋到921年春,武汉、长少、济南和广州,也先后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春,旅法共产主义小组(赵世炎、周恩来等),旅日共产主义小组(施存统、周佛海)。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有组织有计划地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译本出版),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开展工人工作,努力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了团结教育革命青年,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首先在外国语学社的学生中进行)。上海建团后发展的第一批团员有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后来武汉、长沙、广州登第也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921年7月23日—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召开。出席大会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正式代表12人。13人说(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曾)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处代表尼柯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并致辞。大会进行到7月30日,会场突早暗探的侦察,被迫休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当时全党党员50多人。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成立并命名“中国共产党”问题。(主要议程是:一听取各地小组的活动极其他情况的报告,二讨论党的基本任务,三制定党的纲领,四是建立党的领导机构。)大会通过决议:一中国共产党纲领,二关于党的任务的决议,三选举中央领导成员,选举产生了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共中央局。中共中央局委员3人:陈独秀(书记)、张国焘(组织部主任)、李达(宣传部主任)。1941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以七月一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关于陈独秀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书记问题。陈独秀的威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历史将由它写出全新的篇章。

成立大会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除了一度遭到打躬作揖的暗滩和巡捕的骚扰外,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任何注意,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怔。但是,就在这时,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却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中古共产党成立时,还知识一个很小的党,她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为根本改变中国各族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状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开始了坚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历程。

三、一大后中国共产党工作的中心

一大以后,在中央局的领导下,党的组织、宣传、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等个方面的工作逐步开展起来。

党首先以主要力量领导工人运动。这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所决定的。1921粘月,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即中国工会办事处),由张国焘任主任;随后又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设立分部,作为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劳动组合书记处出版了指导工人运动的刊物《劳动周刊》。1922年月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逐渐形成高潮,

到923年2月,前后持续了13个月之久。(香港海员大罢工,是这次罢工高潮的起点。国民党领导的广东政府在经济上给予香港罢工工人以很大的帮助,罢工坚持了56天,终于取得了胜利。有利地打击了帝国主义者的气焰。)在此期间,爆发罢工斗争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锻炼了无产阶级队伍,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和无产阶级在全国的政治影响。

党成立的一段时间里,还没有注意农村工作,只在个别地方发动过农民运动。如组建农民协会,但是,刚刚出现的农民协会很快被封建势力和反动军警镇压下去。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二大召开前的形势

一年的斗争实践,中国共产党对于国际国内的形势,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开始有了进一步了解。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主要特点是,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企图进一步宰割中国。华盛顿会议(1921年11月——1922年2月)通过的《九国公约》确认了美国提出的“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和”“中国门户开放”的原则。此次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都极力扩大在华的势力范围,加强在经济上、政治上对中国的掠夺和控制。帝国主义列强相互只矛盾的家具,使他们分别操纵的中国各派军阀之间的争夺更加猛烈。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分析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军阀相互勾结、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政治是中古内忧外患的根源,也是人民受痛苦的根源,解决时局问题的关键是,必须用革命手段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建立民主政治。这表明党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任务和策略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正式指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历史任务提到议事议程。

二、二大的召开

1922年7月6日—23日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成都路7弄30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张国焘、李达、蔡和森、施存统、王尽美等12人,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也出席了大会。全党党员195人,主要议程是制定党的纲领。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宣言。二大宣言中,分析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中国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基础上,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国帝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制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大会通过了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和《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

《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同时,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并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商具体办法。这表明党在策略方针上的一大进步。(一大规定党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

《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必要的选择。

大会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5人: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邓中夏,候补委员3人,李汉俊、李大钊、向警予(女)。中共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组织部长张国焘,宣传部长蔡和森,妇女部长向警予大会决定出版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周报,蔡和森任主编。

三、工人运动的继续高涨和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

二大上还通过了《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决议案》,决定党应该集中力量组织产业工人工会,如铁路、海员、五金、纺织工会等。工会工作必须把工人阶级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应该为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而努力,但还必须领导工人开展政治斗争。二大后,工人运动继续高涨。1922年下半年,罢工高潮在全国各地普遍兴起。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惨案,林祥谦牺牲,施洋遭杀害。2月4日—9日。为保存革命力量,京汉铁路总工会和湖北省工团联合会下令复工。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三大召开前的形势

二大确定了国共合作的原则,但是没有解决国共合作采取什么形式的问题会后,先后派李大钊、陈独秀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人会晤,商谈国共合作问题。经过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认识到,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仅仅靠工人阶级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党应该采取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工人阶级和其他民主力量的统一战线。西湖会议(1922年8月)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情况下,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认识不统一,会后只有李大钊和陈独秀加入了国民党。

二、三大的召开

1923年6月12日—20日在广州东山恤孤后院街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出席代表人数30多,全党党员420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出席了会议。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即国共合作问题。大会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大会确立现阶段应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任务,国民党“应该建立在过名革命之领袖地位”,“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组织于全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大会明确指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目的:“第一,改组国民党为左翼的政党,第二,在中国共产党不能公开活动的地方,扩大国民党;第三,把优秀的国民党员吸收到我们党内来。大会选举中央执行委员会9人: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毛泽东等,候补委员5人,中共中央局委员5人,委员长陈独秀,毛泽东秘书,会计罗章龙。

三、三大以后

三大以后,国共合作大大加快了。党的各级组织作了许多思想工作,动员党员加入国民党,积极推进国民革命运动。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青年团员也都加入国民党,并在加入后,仍保持团的独立性,同共产党的言论行动保持一致行。

1924年1月20日—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中国共产党又0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主要原则方面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践民主革命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胜利,也是孙中山推进中国革命的巨大历史功绩。

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的创立。1921年马林建议。1924年1月24日国民党一大正式决议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军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人们称它为“黄埔军校。1924拈月,黄埔军校开学。孙中山人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先后请加仑将军等苏联军官为军事顾问。苏联政府支持,200万开办费,8000支步枪和200万子弹。第一期学生有徐象谦(向前)、陈庚、蒋先云、左权、许继续慎等,中国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56人,占10%。同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对建立军校的政治工作秩序和制度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黄埔军校的最大特点是把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

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同一切就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黄埔军校是一所公共合作的学校,为革命军队培养了大批军官。从1924年5月成立到1926年春,共招收学生5期7400多人。

国共合作促进工农运动的高涨。广东革命政府统辖的地区内,工农运动取得合法存在和发展的权利,有了蓬勃的发展。1927年7月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学。

《弹劾共产党员案》的破产。41924年6月,国民党内的右派分子邓泽如、张继、谢持,以中央监察委员名义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提出。“违反党义,破坏党德”,要求“从速严重处分”。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四大前的国内形势

南方平定广州商团武装叛乱。北方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北京政变,段祺瑞为临时政府的北京政府。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共商各国事,主张召开国民议会,争取国家的和平统一。各阶层、社会团体纷纷响应。这样,二七惨案以后处于低落状态的群众革命运动开始复兴,预示着一场革命大风暴即将来临。

二、四大的召开

为了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1925年1月11日—22日在上海闸北区横滨路6号举行。出席代表人数20人,全党党员994人。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也出席了大会。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代表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确定党在新形势下的任务。大会总结了一年来国共合作的经验,批评了“左”和右的错误,着重讨论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领导,促进革命高潮到来的问题。大会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突出地从理论上说明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大会明确提出了农民同盟军问题,提出联合中农、佃农、贫农、雇农以反对大地主,反对土豪劣绅,取消苛捐杂税等主张,提出了普遍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以保护农民利益的方针和政策。四大突出的历史功绩是,明确地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是党系统总结二大以来的革命经验,探索中国革命规律进程中的重大进步。

三、四大后的工作

四大以后,全国的工农运动继续高涨。

1925年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两次东征、南征,使原来四分五裂的广东省,在国共合作的新条件下,迅速地获得统一,成为当时唯一的革命根据地,这就为举行北伐战争准备了比较巩固的后方基地。)

北伐战争(1924年—1927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27年1月—1926年6月)为北伐战争的准备阶段,1926年7月——1927年7月为北伐战争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五大前的形势

1、国共工作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戴季陶主义,政治上歪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攻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组织上反对国共合作,表明资产阶级企图大计无产阶级政党,争夺领导权。中国共产党人瞿秋白、陈独秀、恽代英等发表文章,对戴季陶的各种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2、西山会议(1925年11月23 日)国民党右派分子,以反苏、反共、分裂国民党为中心议题。会后在上海另立伪中央,与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相对抗。1926年1月日国民党二大在广州举行。坚持和发展了国名单哪个一大的革命原则,打击了国民党右派反共分裂活动,

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担由于受到陈独秀左倾思想的影响,大会在选举问题上对国民党右派作了让步,特别是让当时地位还不高的蒋介石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常务委员,不久又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监。这就给日后革命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3、中山舰事件(26年3月8日共产党阴谋暴动,逮捕李之龙,扣捕黄埔军校作当代表和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毛泽东主张反击,未被陈独秀和苏联顾问团同意。)和整理党务案。26年5月15日国民党中央在广州召开二届二中全会,推举蒋介石、谭平山等为会议主体团,会上蒋介石、孙科等9人联名提出《整理党务案》。主要内容: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册交“本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管,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省部及特别市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各该党部执行委员的1/3;凡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不得任本党中央机关之部长”;共产党发给参加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指示必须交国共两党联系会议通过。此后共产党任谭平山、林祖涵、毛泽东被迫分别辞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农民部长、代理宣传部长和常务委员秘书等职。国民党中央党部已经五共产党任。蒋介石通过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篡夺了国民党的军权和党权,使北伐战争一开始就埋伏这严重的危机。

4、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广州发生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南京政府成立,“清党”即大屠杀,代表帝国主义和豪绅买办阶级利益的反革命政府。

5、武汉政府成立和反动实力对武汉政府的保卫和封锁,使国民革命进入了紧急阶段。

二、五大的召开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在武汉市武昌高等师范第一附属小学(都府堤10号)举行。代表80人,全党党员57 967人。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也出席了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和决定党在革命的紧急关头的任务。会议上,陈独秀作政治报告,极力为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作辩护。大会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的精神,批评了陈独秀犯了忽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右倾错误,否决了陈独秀的错误主张。,提出了无产阶级要争夺领导权问题。但大会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革命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政府和武汉国民党,特别使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等问题,都没有根据当时革命发展的危急局势,提出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同时,在右倾错误还未纠正又出现了“左”倾错误。这样,大会没有能担负起在紧急关头挽救革命的历史任务。

三、五大后的中国形势

1、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

2、八七会议和工农武装起义

3、红色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春马褡子总结几个月赖从事群众工作的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稻草;三说话要和气;四买卖要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后来六项注意又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从而发展了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

4、农村土地革命的开展

5、李立山“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6、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7月11在莫斯科郊区的滋维尼果罗德镇举行。主要任务是第一次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制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出席大会的有142人,其中正式代表84人共产国际负责人布哈林和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米夫也出席了会议。党员40 000人,向忠发主持并致开幕辞词,瞿秋白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报告,周恩来作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

的报告,刘伯承作军事问题的补充报告。大会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农民问题决议案》、《军事工作决议案》(草案)、《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等。大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等文件,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现在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前的政治形势是出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中国共产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团结积聚革命力量,准备武装起义,“驱逐帝国主义者,达到中国的真正统一”,“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的政权”。大会严肃地批评了“左”右倾机会主义,指出了盲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七大是载德意法西斯面临彻底覆灭和中国抗日战争竭尽胜利的前夜举行的。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未彻底带百日本帝国主义者、建设新中国作准备。大会经过充分准备。毛泽东载革命的各个时期,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撰写的大量论文和中共中央发布的许多文件,已经对党的历史经验从各个方面进行过总结。从1942年开始的全党整风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并在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分清了党的历史上的路线是非,加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的团结。所有这一切,都为七大在思想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后中国共产党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个条件有利于彻底破除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有利于根据中国具体国情独立自主第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1945年4月23日—6月11在延安召开。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党员1 211 126人(121万)。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和两种革命的斗争,党的任务是要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黑暗的前途和命运。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和政治报告,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修改党章报告,周恩来作了《论统一战线》的发言。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案》、《关于军事报告的决议案》和新的党章。大会制定了新党章和党的路线。大会指出党的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深刻论述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以及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大会在新党章中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对历史上的党内的错误,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耐心帮助教育,团结他们一道工作。是建党以后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这次代表大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民主革命时期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了中国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人事,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是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的。它未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七大后,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发动内战,打破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和向全国进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胜利。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最终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27日在北京召开。代表1026人,党员10 734 384人,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大会分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关于经济问换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对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针;确定要继续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大会着重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关系。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58—1962)建议》,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的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的挫折。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69年4月日—24日在北京召开。代表1512人,党员22 00万人,毛泽东主持,林彪作政治报告。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和重新起草的党章。政治报告以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核心,对党的历史作了全面歪曲。大会重新制定了党章,在错误理论指导下,在林彪、江青、康生等人的干扰下,包含了许多极其错误的内容,如规定林彪为党的领袖当然接班人等。大会选举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日—28日在北京召开,代表1249人,代表28 00万党员。毛泽东主持,周恩来作政治报告,王洪文作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揭发和批判了林彪反党集团的反革命罪行,指出林彪是一个“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的反革命阴谋集团,要求搞好批林整风。但大会仍然肯定九大路线。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修改党章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8年8月12日—18日在北京召开。代表1510人,代表35 00万党员。华国锋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大会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布“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大会未能从理论上和党的指导方针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开始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党对历史是非作了认真的清理。十三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同时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维护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在拨乱反正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召开了十二大。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确定分两步走在本世纪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我们党举起了一面引导全国各族人民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伟大旗帜。1982年9月1日在北京召开。代表1545人,党员40 000 000。邓小平致开幕词。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接见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提出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今后一个时期至少是到本世纪末的近二十年内的四件大事:进行结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胡耀邦作政治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促李先念致闭幕词。

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领导机构成员。

二中全会(1983年10月11日12日北京)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政党的决定》,中共全国代表会议(1985年9月18日23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992人。胡耀邦致开幕词,赵紫阳作关于制订“七五”计划的说明,邓小平、陈云作了重要讲话,李先念致闭幕词。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会议讨论了中央领导成员新老交替问题,同意叶剑英、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乌兰夫、

王震、韦国清、李德生、宋任穷、张廷发等64人不再担任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等。

中央军委扩大会议1985年5月23日—6月6日在北京召开,讨论贯彻我国政府关于军队减少员额100万的战略决策,并研究制订了落实这一决策的措施和步骤。

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年,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为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接着党相继决定对科技体制、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进一步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五中全会(1985年9月24日)增选委员等事宜。

六中全会(1986年9月28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对精神文明建设专门作出决议,指出我们的精神文件建设必须是推动和实行对开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还通过了1987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三大的决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87年1月16日在北京召开了。会上胡耀邦检讨了任中央总书记期间,违反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错误,并请求中央批准他辞去总书记职务。会议对胡耀邦进行了严肃的同志式的批评,同时也如实地肯定了他工作中的成绩。会议决定,一直同意接受胡耀邦辞去党中央总书记;一致推选赵紫阳代理党中央总书记;以上两项决定将提请党的狭义次中央全会的追认;继续保留胡耀邦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职务。

十二届七中全会(1987年10月20日),决定1987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十三大。全会确认1987年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接受胡耀邦辞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的请求的决定和推选赵紫阳代理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决定,确认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撤消沈图中共中央委员职务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936,特邀代表61人,代表46 00多万党员。赵紫阳作政治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政治报告指出,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我们要总结经验经验,坚持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进一步确定今后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大会高度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强调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的过程中,继续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十三届四中全会(1989碾月23—24日),审议并通过了李鹏代表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关于赵紫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决定撤消他的中央委员会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的职务。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增选江泽民、宋平、李瑞环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决定增补李瑞环、丁关根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免去胡启立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职务,免去芮杏文、阎明复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职务。

十三届五中全会1989年11月6—9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五中全会关于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杨尚昆为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刘华清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杨白冰为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决定增补杨白冰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十三届六中全会1990年3月9日—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从七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江泽民、李鹏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地团结起来,加强同各族人民的血肉联系,振奋精神,同心同德,为实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战略目标而奋斗。

十三届七中全会1990年2月25日—30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1991年9月23日—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采取12条措施,为搞好国营大中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李鹏作《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的讲话。27日,江泽民发表讲话,强调要把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作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件大事摆到突出位置。

十三届八中全会1991年11月25日—29日。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确定党的十四大于1992年第四季度在北京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代表2035人,党员51 000 000。通过了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江泽民作政治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年伟大实践,提出了我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九个方面),基本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十四届二中全会(1993年3月5 日—7 日),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调整“八五”计划若干指标的建议》,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由原定的平均每年6%调整到8—9%。全会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日—14日)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50条10个部分)。

中共中央全国宣传工作会议(1994年1月24日—29日)江泽民在会上讲话,指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今年全党工作的大局。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十四届四中全会(1994年9月25日—28日)全会集中讨论党的建设的问题,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四个部分: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全会指出,培养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全新事业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会议增选黄菊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决定增补吴邦国、姜春云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十四届五中全会(1995年9月25日—28日)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陈希同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作出了对陈希同同志问题的处理决定。

十四届六中全会(1996年10月7—10日)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十四届七中全会(1997年9月6—9日)决定党的十五大于9月12日在北京召开,讨论并通过了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一致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18日在北京召开。通过关于14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江泽民作政治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