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_成就_特点与问题_孙绵涛

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_成就_特点与问题_孙绵涛
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_成就_特点与问题_孙绵涛

2009年第2期(总第349期

)EDUCATIONAL RES EARC H

N o.2,2009 Ge nera l,No.349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成就、特点与问题

孙绵涛

[摘 要] 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建立了教育管理学科研究的组织,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研究队伍;创办了专门的学术期刊;研究成果丰硕;学科体系初步形成。主要特点有:在研究目的上,既注重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又注重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服务;在研究方法上,由开始比较关注一般研究方法,到后来更关注研究范式和方法论的探讨和运用;在研究内容上,在对一般研究领域进行拓展的同时,重视对中国教育改革中的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的研究;在学科体系上,既注重探讨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也注重研究作为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关系要进一步理顺;学科研究成果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学科研究的专业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改革开放;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

[作者简介] 孙绵涛,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沈阳 110034)

一、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的主要成就

从20世纪50年代至60、70年代,我国高等院校包括师范院校未真正开设过独立的教育管理学方面的课程,只是在教育学课程中编写了一些教育管理(主要是学校管理)方面的有关内容。

60、70年代,由于政治与社会动荡等原因,我国的教育管理学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更谈不上有什么研究与发展。70年代中后期,仅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几所院校的研究者翻译了日本、英国以及苏联等国外的教育管理学方面的论著,同时在师范院校开设了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等课程,也编写了一些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方面的讲义。尽管如此,却始终没有对教育管理学的理论问题和教育管理的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经过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起步与重建和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的教育管理学才蓬勃发展起来。30年来,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了教育管理学科研究的组织,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研究队伍。同时,创建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分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其中,教育管理研究分会下设普通教育评价、学校管理体制、学校后勤、教育策划、教育管理学科、教育行政和教育效能等七个专业委员会。设立了教育管理专业,确立了教育管理学科在高等院校中的地位。不少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单位设立了教育管理学系和教育管理学院,以及教育管理研究所和教育管理研究院,形成了教育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教育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

第二,创办了专门的学术期刊。自改革开放以来,共创办了《中小学管理》、《教育管理研究》、

《教学与管理》、《中国教育管理评论》、《中国教育政策评论》、《中国教育法制评论》、《高校发展与评估》和《高校教育管理》等25份学术期刊。

第三,研究成果丰硕。据统计,改革开放30年共发表教育管理方面的论文68355篇,论著516部,其中,学校管理学论著就有165部;从“六五”到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的“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教育管理方面的国家级课题31项;在1989年、1999年和2006年组织的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有关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共获得32个奖项。

第四,学科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的第一层次是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学科,包括教育管理哲学、教育管理发展史、比较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心理学、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教育经济学、教育效能与教育领导等;第二层次是教育管理的专业基础学科,包括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和学校管理学;第三层次是教育管理的专业学科,包括建立在教育行政学基础之上的教育政策学、教育法学、教育财政学、教育人事行政、教育预测与规划、教育督导等宏观方面的教育管理学科;建立在学校管理学基础上的各级学校教育管理学,如学前教育管理学、中小学管理学、高等学校管理学;各类学校教育管理学中的普通学校教育管理学、职业学校教育管理学、特殊学校教育管理学等;各类工作领域中的教育管理学,如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科研管理、体育卫生管理等微观方面的教育管理学科。

二、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的主要特点

(一)在研究目的上,既注重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又注重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服务

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方面,学者们在对教育管理学的研究中普遍认识到,由于中国的教育管理学起步比较晚,研究的理论水平还不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管理学研究有比较大的差距,理论研究还不适应中国教育教育改革的需要,作为一门学科在学科的丛林中不被人们所重视。改变教育管理学科的这种状况是摆在每一位教育管理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最为关键的是要提升教育管理学研究的理论品位,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理论。可以说,从改革开放初期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的急需编著一些学校管理学和教育行政学的教材,翻译一些国外教育管理学方面的著述起,学者们就开始对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学的理论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讨。在30年的探索历程中,学者们通过多种途径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学理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总的来说,主要是通过构建教育管理学的理论范畴和理论逻辑的形式,采取如下三种方式进行的。

第一种方式是从我国的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工作实际经验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如有一些当过校长和学校管理工作出身的研究人员对自己过去的管理经验进行理论概括,编写出了一些中小学校管理学和高等学校管理学的论著;一些理论工作者虽然自己没有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为了能编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学,深入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调查了解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自身为主或与一些教育管理实践工作者合作编写出了一些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和教育管理学方面的论著。教育行政学的论著一般是从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法规、教育预测规划、教育体制、教育人事行政、教育财务行政、教育督导等这些宏观教育行政工作的实际范畴来展开论述的;学校管理学的论著一般是以学校教学、科研、德育、后勤、人事、经费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管理工作的实际范畴为主,从中抽象出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从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原则、学校管理过程和学校管理方法等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的;而教育管理学论著一般是以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为基础来加以论述的。[1]

第二种方式是将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学理论。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与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据初步统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共翻译西方教育管理的论著有51部之多。学者们不仅翻译了一些西方教育管理的理

论,还对这些理论进行研究,从西方的企业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政策理论、一般的法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控制理论和教育管理哲学理论的研究中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理论。如有学者建构的教育管理学中的决策、计划、协调、指挥、沟通、控制和激励等范畴,就是从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的理论借鉴来的;有学者运用系统理论撰写了有关学校系统与控制的著作;有学者研究了西方学者的范式理论后,撰写了有关教育组织范式论方面的著作;有学者对西方当代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自然连贯主义的教育管理观进行研究以后,撰写了有关西方当代教育管理理论流派方面的著作等。[2]

第三种方式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的方法论对教育管理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理论。如有学者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实践活动为第一性的观点对教育管理现象进行研究考察后发现:教育管理现象就是由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和教育管理观念这四个范畴所组成的一个统一体。然而,教育管理活动的开展,教育管理体制的构建,教育管理机制的运行,以及教育管理观念的产生是离不开人这个范畴的,对教育管理学进行研究,也需要对教育管理学科进行研究而形成教育管理学科论这一个范畴。因此,教育管理学就可以用教育管理学科论、教育管理活动论、教育管理体制论、教育管理机制论、教育管理观念论和教育管理人论这六个理论范畴建立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3]此外,还有学者专门以教育管理的学科理论为研究对象,对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教育管理学科论方面的论著。[4]一批博士研究生结合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对一些教育管理的专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些教育管理研究的专题论著。[5]在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实践服务上,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是通过参与国家教育改革的决策,参与指导学校的教育改革实践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关于参与决策。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教育管理学界的一些学者多次应邀参加国家重大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调研、起草和修订工作。这些学者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国家重大教育政策法规的调研、起草和修订工作,为国家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为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关于指导学校改革实践。教育管理学领域的许多学者积极参与和指导学校教育改革的实践。学者们认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成效主要在于校长素质的提升,而提高校长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校长进行培训。因此这些学者长期热衷于校长的培训与提高工作,不仅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研究,而且还具体参与和领导校长的培训和提高工作。这些学者的研究和工作,为有关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校长培训,为我国百万中小学校长实现持证上岗和全员提高培训做出了贡献。还有的学者运用自己创立的理论,深入一些省、市、县区和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一起从事教育行政改革,与校长和教师们一起从事学校的教学、德育和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实验。这些改革与实验为建设教育强省、教育强市和教育强县,为改变这些学校的面貌和提高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在研究方法上,由开始比较关注一般研究方法,到后来更关注研究范式和方法论的探讨和运用

教育管理学在恢复重建时,学者们对其研究方法论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大多数学者对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只是在论著中对文献法、调查法中的访谈法和问卷法、比较研究法和实验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对这些研究方法在教育管理学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一些一般性的说明,还谈不上是对这些具体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教育管理学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仅仅说明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的运用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方法本身进行研究。于是,学者们开始注重对国内和西方的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6]关注研究方法的全面运用,以及把这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分门别类后抽象出其背后更高层次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试图构建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从研究范式来看,研究范式是对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抽象,它对具体的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有着直接的影响。有学者认为,我国的教育管理学有两种研究范式: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实证范式是西方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主导范式,而思辨范式是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主导范式。[7]有学者认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式有三种基本类型: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和实地研究。[8]有学者对西方的范式方法论进行研究后认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式包括现象学范式、解释学范式、批判主义范式、建构主义范式和符号互动范式。[9]

从方法论体系来看,有学者认为,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应分为方法论、研究方式和方法技术三个层次;[10]也有学者在对西方元范式方法论、一般范式方法论和方法范式方法论评析的基础上重构了新范式方法论,把这种新范式方法论分为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三个层次,分析了这种方法论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并对这种方法论的运用进行了研究。[11]

(三)在研究内容上,对一般研究领域进行拓展的同时,重视对中国教育改革中的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的研究

在对一般领域的拓展方面,教育管理学由开始比较关注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到后来扩展到以大教育管理学的视野,关注教育管理基本理论领域,如教育管理哲学、比较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史(包括教育管理学史)、教育管理心理、教育评价、教育效能和教育领导等领域的研究;深化宏观教育管理领域的教育政策、教育法、教育规划、教育人事、教育财政及教育督导的研究;深化微观学校管理领域,即学前教育管理、中小学教育管理,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各级学校管理、普通学校教育管理、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特殊学校教育管理各类学校管理的研究,以及各种学校管理工作,如教学、德育、科研、后勤等方面的研究。这些领域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出版了一批著作或教材,为教育管理学理论及实践问题研究的深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教育管理学科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奠定了较好的基础。[12]

30年来,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者们始终关注中国教育改革中的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如在教育本质的大讨论中,一些学者对教育管理的本质进行了探讨;[13]不少学者对20世50年代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方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新时期教育方针的科学表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14]关于素质教育,不少学者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应试教育”的弊端,高考制度的改革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15]在主体教育观的讨论中,有学者提出了教育观和教育管理观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主体教育管理观的思想;[16]在关于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研究中,对我国教育法的体系,学校法人地位、我国教育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不少学者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7]在对就近入学政策、高校收费政策、大学生自主择业政策、大学扩招政策等国家重大政策的改革中,学者们对这些政策的一些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为这些政策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8]在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中,学者们对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治理结构进行了新的探讨;[19]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制度和机制创新的改革中,有学者对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理论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构建了教育体制理论和教育机制理论,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制度及教育机制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20]

(四)在学科体系上,既注重探讨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也注重研究作为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对于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有学者对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归纳,认为有要素体系说、经验体系说、板块体系说、职能体系说、工作体系说、系统体系说和综合体系说,并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应包括教育管理基础、教育组织发展、教育管理过程、教育资源管理和教育管理环境这几个部分,作为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应由基础理论类、应用理论类和技术方法类三类学科组成。[21]有学者从著作体系和教材体系两个方面,对作为一门学科和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和教育教材体系进行了探讨,并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是由研究者的认识逻辑而展开所形成的具有严密逻辑范畴的知识体系;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是由教者和学者的认识逻辑而展开所形成的具有严密逻辑范畴的知识体系。作为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著作体系是由教育

管理现象学、教育管理元学和教育管理方法学几个学科范畴所组成的体系;作为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是由教育管理学的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所组成的体系。[22]对于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体系,还有学者认为,应该包括教育管理学的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23]对于学科群体系,有学者认为,教育管理学出现了以权力分配为中心的行政学、法学教育管理学体系,以研究人的特点为中心的行为科学的教育管理学体系,以组织理论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学体系,以科学方法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学体系和以系统理论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学体系。[24]

也有学者在对教育管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具体编撰过程中,对教育管理学某一分支学科的体系和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群体系进行了探讨。如有学者撰写的教育行政学,其体系由教育行政主体、教育行政客体和教育行政手段与职能这几个部分组成;[25]有的由教育行政目的论、教育行政法制论、教育行政组织论(组织原理、组织系统和组织管理体制等)和教育行政活动论(以教育行政的因素和职能两方面为视角论述教育行政的基本活动)等几部分组成;[26]有的则由总论、组织与运作论、领导与效能论等三部分组成。[27]也有学者以编撰教育管理科学丛书的方式,从哲学、心理学、历史、比较的角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教育管理学学科群的体系进行了探讨。[28]上述这些对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的不同认识和研究都直接促进了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三、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教育管理学与教育经济学合并成为一个学科后出现的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教育管理学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而90年代中期之后,教育管理学与教育经济学合并为教育经济与管理一个学科。笔者认为,把教育管理学和教育经济学合并为一个学科,在学理上和实际操作上存在诸多问题,既不利于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也不利于教育管理学和教育经济学这两个学科各自的建设与发展。这是因为,教育管理学和教育经济学虽然在研究内容上确有共同之处,但它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是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法制、教育预测与规划、教育体制、教育机制、教育人事管理、教育经费管理、教育业务管理和教育督导评价及教育管理方法等。教育管理学研究中当然要研究经济问题,但这里的经济问题主要涉及的是教育经费的筹措、分配及使用问题,如教育管理学和学校管理学中研究的经费管理问题,教育管理学科中的教育财政学研究的教育经费的问题基本上就是这些问题;而教育经济学不仅要研究教育经费的筹措、分配及使用问题,更主要的它要研究教育的供求关系、教育投入与产出,教育人力资本及教育的产权等问题。从从属的一级学科来看,教育管理学的一级学科归属为教育学和管理学,而教育经济学的一级学科归属为教育学和经济学。虽然两个学科都可以归属到教育学一级学科,但它们所归属的另一个一级学科却是不同的两个一级学科。把这两个学科合并到一起后,由于教育管理学和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同,从属的一级学科不同,当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学者在一起评审课题和奖项时,往往出现两个学科的学者不太熟悉对方学科的情况,而最后又不得不将两个学科分开加以评审的现象。在学科的具体活动中,这两个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学会等的活动事实上还是各搞各的。考虑到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中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管理学科所作的研究涉及的只是教育管理学科而并未涉及教育经济学科。

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工作的归属问题。1998年以前,教育管理学一直是从属教育学一级学科的。那时教育管理学科学位授予、课题申报、科研成果的评审等学科建设方面的工作都是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中进行的。1998年教育部的专业目录重新调整以后,将教育管理学与教育经济学合并成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就划为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硕士与博士学位授权的评审活动只能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里进行,学位既可以授教育学的学位也可

以授管理学的学位。然而,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成果的评审还是在教育学一级学科里进行的。同一个学科的学科建设工作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一级学科,这样就使得教育管理学科的学科建设工作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困难,不利于这个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因此笔者建议,教育管理学科的学位授予、课题申报、科研成果的评审等学科建设方面的工作要么统一放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中进行,要么放到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中进行。这样会更有利于教育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二)学科研究成果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改革开放30年来,学者们通过参与教育决策和指导教育改革的方式,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国家、地方和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与教育管理学科丰富的研究成果相比,教育管理学科研究成果在教育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是很不够的。这主要是因为,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推进教育改革,依据的主要是国家的方针政策,而不太看重教育理论;对于学校来说,需要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来提高教育质量,而对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都比较谨慎;对于教育研究工作者来说,大多数研究的目的并不是将自己的成果运用于教育改革实践,而主要是为了职称的评审和聘用等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教育管理研究成果本身来说,这些成果一般体现在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法、教育体制、教育机制等的改革方面,而这些改革对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学校来说都是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因此都不敢轻易采用学者们在上述这些方面提出的理论和观点来进行改革。因而,要进一步发挥教育管理的研究成果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对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来说,要提高对于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作用的认识。教育改革固然要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但既然是教育的改革,应主要按教育改革的规律办事,教育改革的规律既可以反映在方针政策之中,也可以反映在教育的理论之中,教育改革既要按反映教育改革规律的方针政策办事,也要按反映教育改革规律的教育理论办事。对于学校来说,应该认识到,教育质量的提高依靠稳定的教学秩序是需要的,但更需要教育改革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对于研究者来说,要提高参与教育改革的认识,教育科学研究,不仅要有利于研究者自身的发展,还要有助于社会的发展,要把有助于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因为只有社会发展了,个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教育管理研究成果所表现出的这种特殊性,一方面要认识到,正是因为教育管理的研究成果具有这样的特殊性,所以这些研究成果才对教育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为积极而又审慎地推进教育改革,避免教育管理研究成果的这种特殊性可能会给教育改革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影响,可以以区域改革试验区和学校改革实验点的形式运用这些研究成果,待被实践证明这些成果行之有效时,再来推广应用这些理论成果。

(三)学科研究的专业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虽然30年来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者们致力于提高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水准,并对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反思,但教育管理学科研究的专业化水平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首先表现在学科研究水平发展不平衡。在学科体系上,在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群中,相对来说,作为教育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和学校管理学的学科体系要成熟一些,而其他分支学科的体系如教育管理基本理论的学科、教育宏观管理的学科和学校微观管理的一些学科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学科内容上,由于大多数学者都对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比较关注,教育管理学科论的理论内容相对来说研究得要集中一些、深入一些,而一些教育管理具体领域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分散一些、薄弱一些;在学科理论的范畴上,虽然教育管理学和有些分支学科建立了一些理论范畴,但有些学科还未建立自身的学科理论范畴,还停留在一般教育管理现象的描述和一般经验的总结上,以及对国外管理理论范畴的直接借用上。可以说,要提高教育管理学学科的整体理论水准,还需要学者们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教育管理学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研究队伍,但就整个研究队伍来说,其学科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谓研究队伍的学科专业化,是指从事这门学科研究的人员要经过这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具备这门学科的知识基础理论并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才能从

事这门学科领域的研究。如自然科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从事这些学科的研究,一般都需要有这些学科的专业基础,否则就会有困难。而事实上,教育管理学科研究领域的人员不仅有学习过教育管理学科专业知识并经过训练的专业化的人员,而且大量的是一些没有经过这方面的训练,从事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工作的一线实践工作人员。应该说,这些人员参与教育管理研究,对丰富和发展教育管理学科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有些人员经过自学或实践的锻炼,已经成长为比较优秀的研究工作者。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而否认经过教育管理专业训练而从事教育管理研究的必要性。这是因为,教育管理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育管理研究虽然有共同的地方,如教育管理学科领域的研究也要研究教育管理问题,教育管理的研究要以教育管理的学科理论为基础,并且也要为教育管理学科的建设服务,但教育管理学科领域的研究不仅仅要研究教育管理问题,而且还要研究教育管理学科理论的问题。从事教育管理学科领域问题的研究,如果不熟悉这些理论问题,恐怕就难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就是单纯从事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如果对教育管理学科的理论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恐怕对教育管理的研究也难以达到一定的理论水准。另外,学科理论体系的成熟与研究方法的专业化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研究者如果不经过专业训练,不掌握研究方法,不懂得怎样去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对教育管理的研究只满足于对教育管理的一些现象或问题发表一些感想,谈一些看法,这样的研究对教育管理本身的探讨和对教育管理学科的建设所起的作用恐怕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强调教育管理研究队伍学科的专业化不仅仅对教育管理学科领域的研究,就是对教育管理的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3;张济正,等.学校管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齐亮祖.普通学校管理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5;刘文修,王恩民.学校管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肖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孙绵涛.教育行政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张济正,等.教育行政学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肖宗六,贺乐凡.中国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96;吴志宏.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高洪源.庙算之道:教育管理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孙绵涛.教育管理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吴志宏,等.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黄崴.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李诚忠,王序荪.教育控制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安文铸.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黄志成,程晋宽.教育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张萍芳.学校管理与系统控制[M].福州:福建出版社,1986;张新平.教育组织范式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孙绵涛,罗建河.西方当代教育管理理论流派[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孙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张新平.教育管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孙绵涛,康翠萍.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3);杨天平.论教育管理学的性质[J].教育研究,2005,(1).

[5]祁型雨.利益的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孙玉丽.教育管理审美价值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李春玲.政府主导型学校变革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张天雪.校长权力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6]贺乐凡.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 2001,(2);孙绵涛.西方范式方法论的反思与重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

[7][10]汤林春.我国十七年来普通教育管理研究之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1999,(4).

[8][11]张新平.教育管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64、75.

[9]孙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79—82.

[12]熊贤君.中国教育管理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李才栋,等.中国教育管理制度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孙培青.中国教育管理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曾天山.外国教育管理发展史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陈孝彬.外国教育管理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王炳照.中外教育管理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黄兆龙.现代教育管理哲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孙绵涛.教育管理哲学———现代教育管理观引论[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孙绵涛,罗建河.教育效能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孙绵涛.教育政策学[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孙绵涛.教育政策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劳凯声.教育法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张维平.教育法学基础[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褚宏启.学校法律

问题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李晓燕.教育法学[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杨颖秀.教育法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13][24]孙绵涛.关于教育管理本质的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5);康翠萍.关于教育管理本质的再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

[14]肖宗六.现行教育方针应该修改[J].中小学管理,2002, (10).

[15]肖宗六.推进素质教育应澄清的几个认识问题[J].中小学管理,1998,(5).

[16]孙绵涛.关于教育观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 (1);孙绵涛.试论教育管理观[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2);孙绵涛.主体教育管理观初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1).

[17]劳凯声.高校体制改革中如何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1,(2).

[18]袁振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教育政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1).

[19]褚宏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学校制度[J].教育研究,2004,(12).

[20]孙绵涛.教育体制理论的新诠释[J].教育研究,2004,(12);孙绵涛,康翠萍.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J].教育研究, 2006,(12).

[21]黄崴.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6—100.

[22]孙绵涛.论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 1999,(1).

[23]安文铸.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7.

[25]肖宗六,贺乐凡.中国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

[26]张济正,等.教育行政学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

[27]孙绵涛.教育行政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5.

[28]孙绵涛.当代教育管理科学丛书[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张维平.教育管理研究系列丛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陈永明.教育经济与管理丛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陈如平.教育管理新概念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0Years of Chines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chievement,C 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S un M iantao

A bstract:T he main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educatio nal manag ement in the past30y ear s are as follo ws:the or gani-zatio n o f educatio nal management disciplina ry research have been established;the specialized research team ha s been formed;the special academic jour nal has bee n established;abundant research accomplishments have been achieved,and disciplinary sy stem ha s been primarily fo rmed.T he main cha racteristics a re as follow s:paying attentio n to not o nly set-ting up the theo ry o f educational manag ement w 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but also ser ving the practice o f Chinese educa-tional refor m in te rms o f research objective;from paying clo se attentio n to g ener al re search methods to paying mor e close attention to the ex plora tion a nd application of re search par adigm and methodolog y in te rms of re search me tho ds;w hile e x-panding the ge nera l research fields,emphasizing the resea rch o n the major issues o f theo ry and practice in the Chinese ed-ucatio nal refo rm in ter ms of research co ntents;and paying attention to ex plo ring not only the disciplina ry system o 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s a discipline,but also the disciplinary sy stem o 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s a discipline g ro up in terms of disciplinar y sy stem.T he main pr oblems are that the disciplinary relatio nship sho uld be further ratio na lized;the ro le of disciplinar y r esear ch accomplishments has ye t to be fur the r developed;and the specializatio n level in disciplinary research needs to be fur the r impro ved.

Key words:refo rm and opening up,educatio nal manag ement,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Author:Sun M iantao,distinguished profe sso r and doctor al supervisor at Shenyang N o rmal U nive rsity,Directo r at Educa tional Economy and M anage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 f Shenyang No rmal U niver sity(Shenyang110034)

[责任编辑:金东贤]

《管理学》多选题答案

多项选择题及答案 《管理学》专升本 1.管理学的特点有(①②③④)。 ①一般性②综合性③模糊性④实践性 答案讲解:管理学的特点有①一般性②综合性③模糊性④实践性 2.管理的基本特征有(①②③④)。 ①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②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④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答案讲解: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意义 3.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承担的职能是(①②③④)。 ①计划②组织③控制④领导 答案讲解: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管理工作所包括的几种基本活动的内容,其中有四项基本职能是多数专家所公认的,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4.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①②④)。 ①泰勒②韦伯③德鲁克④法约尔 答案讲解:古典的管理理论其代表性的理论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以及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 5.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其主要内容包括(①②③④)。 ①动作研究②时间研究 ③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④按标准操作方法对工人进行培训 答案讲解: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主要内容有:①操作方法标准化,即动作研究。②劳动工时的合理运用,即时间研究。③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④按标准操作方法对工人进行培训。⑤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的明确分工。 6.计划的性质一般包括(②③④)。 ①综合性②首要性和目的性③普遍性④效率性、创造性 答案讲解:计划的性质。作为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计划具有首要性、目的性、普遍性、效率性、创造性 7.根据计划的表现形式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层次,可以分为(①②③④)。

①宗旨、目标②战略和策略、政策③程序、规则④规划、预算 答案讲解:根据计划的表现形式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层次,可以分为宗旨、目标、战略和策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 8.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①②③④)。 ①限制因素②许诺③灵活性④导向变化 答案讲解: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应遵循的主要原理有:限制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和导向变化原理。 9.目标管理的本质是(②③④)。 ①为全体成员规定了目标②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 ③强调系统性④强调人的因素 答案讲解:目标管理的本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a.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b.目标管理强调系统性c.目标管理强调人的因素 10.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①②③)。 ①统一指挥原则②责权对等原则 ③目标至上、职能领先原则④限定因素原则 答案讲解:组织结构设计基本原则。1.目标至上、职能领先原则 2.统一指挥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4.均衡性原则5.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6.机构精简原则7.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11.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①④)。 ①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②管理人员的人数 ③组织结构的类型④计划的完善程度 答案讲解:有效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有:工作内容和性质。 ①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②下属工作的相似性。③计划的完善程度。④非管理性事务的多少。 12.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是(①②④)。 ①决策的重要性和管理者的素质②组织的历史和领导者个性的影响 ③监控权的确认④经营环境条件和业务活动性质 答案讲解: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1)经营环境条件和业务活动性质。(2)组织的规模和空间分布广度。(3)决策的重要性和管理者的素质。(4)方针政策一致性的要求和现代控制手段的使用情况。(5)组织的历史和领导者个性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论教育管理学的性质 来源:《新华文摘》2005年第9期作者:杨天平 [字体:大中小 ] 一、教育管理学的科学性 长期以来,英美等国没有明确教育管理学的科学性,而是习惯于以school(education)administration(management)等概指之,并未在其前后加上science和discipline之类的词汇。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们一直固守狭义的自然科学观,认为只有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实证方法为研究手段的实证研究活动及其知识体系才是科学的,而将包括教育管理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排斥在外。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教育管理学只是企业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套用,是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社会基础科学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一门以解决现实的教育组织中的管理问题为主的应用学科,而不是理论学科。 显然,这种对教育管理学的认识,已落后于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不能反映教育管理学发展的实际水平。19世纪中叶以后,人文社会科学异军突起,打破了自然科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这极大地丰富了科学的概念,把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显示了现代科学所应具有的广博胸襟和恢弘气度。如果以这种广义的科学概念来认识教育管理学,则它早就进了科学的行列。从教育管理学自身发展的角度考察,它也早就跻身于科学之列了。自19世纪末开始,一方面,它以教育为出发点,沿着传统的经验管理及其研究之路向前发展,至20世纪50年代,逐步建构起教育管理学的经验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它又以管理为始发点,沿着科学管理及其研究之路向前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它也达到了简单的应用研究水平,其后则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两条道路分别代表了现代教育管理学演进的两大源流,又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管理学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说教育管理学是一本书的话,那么写这本书的是经验研究和移植研究两支笔。前者将教育管理的经验归纳成书,荟萃成教育管理学的经验知识体系;后者将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演绎成书,汇集成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现代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当然,上述这两条道路都还是以实证主义的理论框架作为其思想基础的,在以自然科学研究规则为内核的科学主义的旗帜之下,特别是经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教育管理学发展史上那场“理论运动”,它们殊途同归,致力于教育管理本质的追问和教育管理科学化的探求。此后的教育管理学虽未完全突破传统科学的界域,但却在尝试。自19世纪人文社会科学诞生以来的另类研究传统,并高扬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标帜,以现象学、解释学、

管理学简答题和论述题要点

管理学简答题和论述题要点

1.管理的基本职能并简要说明各个职能的含义 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职能指管理者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谋划和安排。包括选取合适的组织目标,制订战略方案以及实现这些目标。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任何管理都是从计划开始的。 组织职能指管理者有效地组织和调配资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实施计划任务。管理者建立组织结构来协调激励组织成员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职能指管理者建立有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指导、激励和协调组织成员。 控制职能指管理者按目标计划制定管理标准,对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及时纠偏,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2.怎样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管理的科学性在于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丰富,可复制学习,可知道人们实现有效的管理。管理的科学性强调人们必须按照管理科学规律进行管理,强调学习管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和创新性。要有效地实现管理,管理者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管理者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证其成功的,还要灵活运用管理知识,讲究管理技巧。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管理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与基础,管理的艺术性是科学性的补充与提高。 3.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管理者的基本技巧是指管理者将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用于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技术、知识、方法和程序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又称“人事技能”,是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主要包括理解、激励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 4.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和内容 古代管理理论包括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行政组织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 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生产效率。 ②工作定额原理。为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就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作量定额。他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的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 ③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④标准化原理。工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手法,而且工人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和所在工作现场环境等等都应该都标准化以提高劳动生产力。

管理学 组织篇(第六~七章)综合练习

管理学组织篇(第六~七章)综合练习 单选题 1.既有按管理职能设置的纵向组织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任务等划分的横向组织系统,这是哪种组织结构形式?( C ) A. 直线职能制 B. 事业部制 C. 矩阵制 D. 委员会 2.由一群人组成,成员权力平等,并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问题,这是哪种组织结构形式?( D ) A. 直线职能制 B. 事业部制 C. 项目组 D. 委员会 3. 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什么因素来划分?( C )。 A.职能 B.产品 C.地区 D.矩阵结构 4.为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而把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和来自不同部门的人组织在一起,这是哪种组织结构形式?( C ) A. 直线职能制 B. 事业部制 C. 项目组 D. 委员会 5.某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中经常接到来自上边的两个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命令,以下那种说法指出了导致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 D ) A.该公司在组织设计上采取了职能结构 B.该公司在组织运作中出现了越权指挥的问题 C.该公司的组织层次设计过多 D.该公司组织运行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统一指挥的原则 6. 前景公司是一家设计工程公司。目前,公司总经理安排他的助理去洽谈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这个项目对于公司发展有很大影响。但是由于助理年轻、经验不足导致考虑欠周到,最终合同被别的公司中途截走。对于这件事,公司董事会开会讨论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在会议上大家看法不一。你认为哪个更为合理? ( D ) A.助理既然承担了这项任务,就应该对失败承担完全的责任 B.总经理已将此项任务委托给助理,因此对失败不应承担责任 C.总经理应该承担全部的责任 D.总经理至少应该承担领导用人不当与督促检查失职的责任 7.对内部具有独立的产品和市场、独立的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这是哪种组织结构形式?( B ) A. 直线职能制 B. 事业部制 C. 项目组 D. 委员会 8.某一岗位或部门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而拥有的对其他部门或岗位直接指挥的权力,属于哪种性质的权力类型?( B )

2011.7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答案

2010年7月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答案 1.“管理是一种艺术”,这个命题强调的是() B.管理的实践性 2.“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只有权力,才能变混乱为秩序。”反映这一观点的理论是 () C.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3.“人际关系学说”创建的基础是() A.霍桑试验 4.组织外部环境中,不确定性最高、对组织管理者挑战最大的环境是() C.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5.计划工作程序的第一步是() A.确定目标 6.某服装厂兼并一家纺织厂,此种战略形式属于() C.后向一体化 7.传统的程序化决策制定中最普遍和最为盛行的技术是() A.管理信息系统 B.组织结构 C.结构分析 D.惯例 8.汽车、家电的生产所采用的生产技术形式是() B.大批量或集中生产技术 9.被称为“斯隆模型”的组织结构是() 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10.下列不属于 ...分权制组织特点的是() B.上级的控制较多 11.管理者所能进行的组织变革领域是() C.结构、技术、人员 12.人员配备指的是() B.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 13.法约尔认为对小型工业企业的领导人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 A.管理能力 B.技术能力 C.商业能力 D.财务能力 14.管理方格图中“管理者极少关心人或生产”属于()A.1.1型管理

15.在团队发展的震荡阶段,团队成员表现为() B.协作未形成规范 16.下列沟通联络的障碍中属于客观障碍的是() C.组织机构过于庞大,中间层次多,信息从高层到基层产生失真 17.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人的三种基本需要是() D.成就、权力、社会需要 18.能够衡量企业营业成本、各项费用获利水平的指标是() D.成本费用利润率 19.下面指标中属于经营比率的是() C.市场占有率 20.面向资本市场的管理信息系统是() A.价值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管理的二重性包括() B.管理的社会属性 D.管理的自然属性 22.战略管理的特点有() A.系统性 B.长远预见性 C.对外抗争性 D.灵活应变性 E.内部控制性 23.下列关于管理层次与管理宽度关系表述中正确的有() A.高耸式组织结构的管理宽度窄,管理层次多 C.扁平式组织结构的管理宽度宽,管理层次少 24.集权程度高的特征包括() A.基层决策数目很少 D.决策前,必须请示上级 E.决策后,必须呈报上级领导作出审批 25.下列关于控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一般控制与控制工作同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 D.一般控制的目的是维持系统活动在某一平衡点上

管理学多选

多项选择题及答案 《管理学》专升本 ①②③④ )。 ②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④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答案讲解 : 管理的概念、管理的作用 2. 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承担的职能是( ①②③④ ) ① 计划 ②组织 ③控制 ④领导 答案讲解 :管理的职能 2. 管理者的技能要求是( ①②④ )。 ①技术技能 ②人际技能 ③决策技能 ④概念技能 答案讲解:罗伯特?卡茨(Robert Kaz )指出:任何管理者都需要具备三种基本技能,即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3. 西方国家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是指( ①②③④ )。 ①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②现代管理理论 ③ 古典管理理论 ④中期管理理论 答案讲解 : 西方国家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 4. 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①②④ )。 ①泰勒 ②韦伯 ③德鲁克 ④法约尔 答案讲解 : 古典的管理理论其代表性的理论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 论以及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 5. 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②③④ )。 ①操作方法标准化 ②时间研究 ③计件奖励工资制 ④按标准操作方法对工人进行培 训 答案讲解: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主要内容有:①操作方法标准化,即动作研究。 ② 劳动工时的合理运用,即时间研究。③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④按标准操作方法对 工人进行培训。⑤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的明确分工。 1. 管理的基本特征有( ①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③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6. 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应包含(①③④ )基本条件。 ①协作意愿②权威③共同目标④信息沟通 答案讲解:巴纳德还提出了组织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①明确的目标②协作的意愿③信息沟通。 7. 按决策问题的可控程度来划分决策方法有(①③④ )。 ①确定型决策②周密型决策③风险型决策④非确定型决策 答案讲解:按决策问题的可控程度来划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三种。 8. 决策的过程一般包括(①②③④ )。 ①确定决策目标②拟订备选方案 ③评价备选方案④抉择方案和实施决策方案 答案讲解:决策的过程一般包括①确定决策目标②拟订备选方案③评价备选方案④抉择方案和实施决策方案⑤评价执行结果 9. 风险型决策的方法一般包括(②④ )。 ①盈亏平衡分析②决策树③悲观准则④损益表 答案讲解:风险性决策问题也叫统计型决策问题,或称随机型决策问题。有决策树和损益表两种方法 10. 计划的性质一般包括(②③④ )。 ①综合性②首要性和目的性③普遍性④效率性、创造性 答案讲解:计划的性质。作为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计划具有首要性、目的性、普遍性、效率性、创造性 11. 根据计划的表现形式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层次,可以分为(①②③④ )。 ①宗旨、目标②战略和策略、政策③程序、规则④规划、预算 答案讲解:根据计划的表现形式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层次,可以分为宗旨、目标、战略和策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 12.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应遵循的主要原理有(①②③④ )。 ①限制因素②许诺③灵活性④导向变化 答案讲解: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应遵循的主要原理有:限制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和导向变化原理。 13. 目标管理的本质是(②③④)。 ①为组织的全体成员规定了目标②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

教育管理学(完整版)

教育管理学(完整版) 第一编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2、为何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积极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法教育中的激励因素,改变制约因素,此外,在评价教育管理的质量时也是以其社会效益的大小为准蝇的。 3、为何社会科学也是科学? ①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存在于开放系统中的教育,常常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确定性因素,一类是不确定因素。②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人是主体,人又是按照利益不划分为若干个群体。③社会科学的整体性。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因此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4、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之一呢? 因为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如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等等。当这些教育因素各自处于孤立的状态时,它们形成不了教育过程,更达不到教育的预期目标。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5、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呢? 因为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存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这种活动适合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但是教育管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6、教育管理学的性质: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③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7、教育管理学的特点: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8、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是受着三种因素的影响: 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③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9、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 10、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教育管理就要从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入手。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需要关注的问题:①学校管理者的影响力场。为了不断地扩大自己在组织和群体中的影响力,就必须从自己是否善于正确的使用权力、自己的智能结构完善程度和本人的品德修养等方面来研究和改进。②学管理者的类型。③学校管理者智能结构。大致有五个方面:概念的能力、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 11、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用处?为何要学教育管理学? ①丰富和充实智能结构。②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者。③通过学习可以获得一种学历证书、文凭,以改变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地位。 所谓有用,一种是职业技能性的知识如教育调查、教育统计等,另一种属于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因为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知识可以应用到自己需要的时候,如当你被委任一个新的领导职务时,当你接受一项新任务时,当你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当你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当你工作中遇到麻烦感苦恼时。虽然教育管理学在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思路。 12、怎样才能教好教育管理学? ①教育管理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是通过教学活动唤起学习者对本学科有较高的期待。 ②教育管理学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习者传授系统的教育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更为重要是使学习者学会思考。 ③教育管理学教学的难点不在于内容是否深奥,而在于如何把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学习者的信仰和追求。 ④教育管理学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⑤教育管理学教学中容易发生的错误:关于教育管理的标准环境与非标准环境问题、关于教育的常规管理和例外管理问题、关系教育管理中人与事的关系、关系权力在教育管理中如何应用的问题、教育管理学的教学起点问题。 13、为什么会产生:“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又往往是办不到的”看法? 任何教育管理都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教育管理的实践是在非标准备环境下,而讲教育管理学的人无法针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只能构想

管理学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概述 1.为什么管理者对于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十分重要? 组织的活动有两类———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组织是直接通过作业活动来达成组织目标的,但组织为了确保这一基本过程顺利而有效地进行,还需要开展管理活动,管理是促进作业活动顺利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和保证。 2.为什么说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了解管理的这种属性对管理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管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管理规律,总结出了许多管理原则。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在管理实践中,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只强调管理工作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将会表现为随意性;不注重管理工作的艺术性,管理科学将会是僵硬的教条。 管理的科学性来自于管理实践,管理的艺术性要结合具体情况并在管理实践中体现出来,二者是统一的。 3.在分析企业的市场环境时,应主要考虑哪些要素? ●现有竞争者 ●潜在竞争者 ●替代品生产者 ●供应商 ●用户 4.为什么SWOT分析方法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受到广泛重视和普遍应用? 将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复杂的非结构问题结构化,为群体决策过程中的有效沟通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明确地识别自身的优势、劣势,把握外部机会和威胁;给决策者提供更多的方案。 5.概念技能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履行其职责的意义是什么? 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而言,概念技能决定了其能否为组织。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战略。概念技能也是高层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基础。 6.一个组织中,管理者的工作是如何随着其所处层级的变化而改变的? 首先,管理职能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其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完成不同管理职能的重点有所不同,相对而言,高层管理者在计划、组织和控制上所花的时间要多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在领导职能上所花的时间要少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管理学作业组织

第三篇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组织产生的必要条件 (D) A 有一定数量额人 B 人们都有自己的目标 C 有一个领导 D 为共同目标 协调 2、所谓高耸型组织是指其 (C) A 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多 B 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少 C 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多 D 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少 3、所谓参谋职权下列哪种解释最为准确 (B) A 拥有参谋职能的人 B 参谋人员拥有的权力 C 参谋部门拥有的 D 都错 4、所谓集权是指 (D) A 将所有权利集中在基层 B 将决策权集中在基层 C 全部权利集中在高层 D 绝大多数的决策权集中在高层 5、所谓授权就是 (C) A 就是临时分权 B按照规定分权于下属 C将自己的部分权力委派下属 D 多错 6、职能职权是一种 (C)

A 只授予直线人员的职权 B 只授予参谋人员的职权 C 可以授予直线或参谋人员的职权 D 不能授予直线或参谋人员的职权 7、企业制定、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属于下列哪种企业文化的范畴 (D) A 物质文化 B 精神文化 C 由精神文化转变为物质文化 D 制 度文化 8、所谓统一指挥原则是希望达到下列哪个目标 (B) A 所有成员由一人指挥 B 所有成员都有一个自己的领导 C 所有成员只对一人负责 D 上述答案都对 9、管理跨度与下列哪一因素的变化成反比 (C) A 组织员工人数 B 员工素质素质高低 C 工作难度大小 D 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大小 10、在指挥链原则中,统一指挥与阶梯原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C) A 相反 B 互补 C 更加详尽、完整 D 没有任何 关系 11、所谓部门化原则是规定 (A) A 同一部门员工完成相似的工作 B 同一部门员工完成各自不同的 工作 C 同一部门员工完成相关的工作 D 同一部门员工共同完成一项工 作

管理学选择试题库

管理与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的学者是(C ) A. 赫伯特?A?西蒙 B. 托尼?布洛克特 C. 弗里蒙特?E?卡斯特 D. 小詹姆斯?H?唐纳利 2.管理的主体是(D ) A. 工作 B. 组织 C. 被管理者 D. 管理者 3.管理者的责任有三个层次,不包括(D ) A. 管理一个组织 B. 管理管理者 C. 管理工作和员工 D. 管理设备和技术 4.从管理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管理的核心是(B )

A. 决策 B. 处理好人际关系 C. 组织 D. 控制 5.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是(A ) A.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B.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决策、控制 C.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沟通、领导 D.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决策 6.管理是一门艺术,这里强调管理的(D ) A. 复杂性 B. 多科性 C. 一般性 D. 实践性 7.“管理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这句话体现了管理的(D ) A. 技术属性 B. 人文属性 C. 自然属性 D. 社会属性

8.管理是生产过程中固有的属性,是指管理的(B ) A. 民主性 B. 必要性 C. 科学性 D. 目的性 9.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这说明管理学具有(C ) A. 一般性 B. 多科性 C. 历史性 D. 实践性 10.“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1+1>2’的效果”指的是系统的(C ) A. 控制性 B. 目的性 C. 整体性 D. 开放性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或者管理活动的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E ) A. 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B. 三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管理学》书评 姓名:姜佩文 学号:1016301006

《教育管理学》书评 摘要: 如果说西方国家把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管理“理论运动”(Theory Movement)的话,而我国把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则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在此期间涌现出大量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也出版了许多相关方面的书籍。本文以陈孝彬所著《教育管理学》为例,来评论和分析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陈孝彬评论 我国教育管理的研究从80年代起步,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十几年来出版了100余部有关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的著作和教材,但大都是以教育行政和学校部门任务管理为线索的工作体系,对教育管理活动尚缺乏规律性的揭示和深入的理论探讨。陈孝彬教授的《教育管理学》可以说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部教材。作者力图对教育管理学学科进行理论层面和体系结构的探讨。 本书共分为九章三编。三编分别是:教育管理的一般原理、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在第一编中包括第一至五章。着重从学科的纵向与横向的结合角度,介绍本学科产生、发展的历史;研究本学科同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同时分析了教育管理的本质,教育管理与环境、组织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按照三维空间理论建立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的初步设想。第二编是从宏观的角度,探索影响教育管理诸因素的特点及其内在关系。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对教育立法、教育制度、教育规划和计划、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教育经费、教育督导制以及教育行政组织和人员等问题,从概念的界定、分类、各国教育制度的比较,都作了一些研究,并对如何加强行政管理的建设与改革提出一些有益的设想;包括第六、七章。第三编包括最后两章,是从微观的角度,介绍与分析了学校中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以及公共关系的管理的意义、作用和工作程序。我们在吸收

管理学选择题

1.管理的核心是处理(C) A、人和物的关系 B、财和物的关系 C、各种人际关系 D、隶属关系 2.构成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分别是(D ) A、科学和技术 B、先进的科学和先进的技术 C、技术和人才 D、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3.管理者的管理目标是(B) A、组织资源 B、提高效益 C、正确决策 D、有效领导 4.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C) A、领导 B、协调 C、决策 D、控制 5.与基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相比,高层管理者更需要具备的技能是(D) A、人际技能 B、领导技能 C、技术技能 D、决策技能 6.沟通、了解、激励下属的管理技能是( C ) A、技术技能 B、诊断技能 C、人际关系技能 D、分析技能 7.虽然组织中所有管理者都要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项基本职能,但处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这四项基本职能上耗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更多的时间耗费是在(B)职能上。 A、计划 B、领导 C、控制 D、组织 8.对基层管理人员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B) A、谈判技能 B、技术技能 C、人际关系技能 D、财务技能 9.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是(C) A、战略管理 B、现场管理 C、组织协调 D、技术管理 10.在公司制企业中,公司总经理与部门经理的考核有不同的标准,以下哪种标准更能体现二者的区别(D )。 A、总经理比部门经理掌握公司经营方面的信息更全面; B、总经理比部门经理参加公司的会议更多; C、总经理比部门经理掌握的资金更多; D、总经理比部门经理对环境的洞察力更强。 11.关于公司总经理与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区别,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法。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说法最为贴切?(D) A、总经理工作的复杂程度比中层管理人员更小; B、总经理在智力特征上更突出有效性; C、总经理的信息来源更突出组织内部; D、总经理需要比中层管理人员具有更长远的眼光。 12.某公司新近从基层选拔了一批管理人员担任中层管理职务。上岗之前,公司委托你对他们进行培训,你认为,这种培训的重点应当放在:(D) A、总结他们在基层工作的经验教训; B、熟悉公司有关中层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 C、促进他们重新认识管理职能的重点所在; D、帮助他们完成管理角色的转变。 13.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其含义是(B) A、决策的正确就意味着管理的成功; B、决策能力对于管理的成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管理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D、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 14.管理的对象中,(C)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A、财 B、信息 C、人 D、时间 15.(D)是管理最稀缺的资源。 A、财 B、信息 C、人 D、时间 16.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A) A、计划 B、领导 C、控制 D、组织

管理学原理多选题大全及答案解析

1: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1.工作环境 2.工作特征 3.工作能力 4.工作条件 5.工作时间 答案为:1 2 3 4 2:下列表述中,哪些是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1.人是管理的主体 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 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4.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5.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答案为:1 2 3 5 3:管理的法律方法的特点是()。 1.概括性 2.规范性 3.强制性 4.稳定性 5.针对性 答案为:1 2 3 4 4:管理的基本问题包括()。

1.人 2.财 3.物 4.计划 5.组织 答案为:1 5 5:目标管理法是对管理人员和专门职业人员进行绩效评估的首选方法。那你认为企业采用目标管理的优点在于: ( ) 1.有利于组织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2.有利于改善组织结构 3.有利于诱发人们的责任感 4.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 5.只有A+C 答案为:1 2 3 4 6:按照职能空间的分类标准,计划的类型有:() 1.业务计划 2.非程序性计划 3.财务计划 4.人事计划 5.战略计划 答案为:1 3 4 7: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1.管理的科学性 2.管理的社会属性 3.管理的应用性 4.管理的自然属性 5.管理的艺术性 答案为:2 4 8:下列哪些特征属于结构性问题 ( ) 1.发生的频率很少 2.结果可以预测 3.具备以往的经验 4.B+C 5.信息不够完备 答案为:2 3 4 9:()是组织中参谋人员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 1.协商权 2.建议权 3.指挥权 4.传递权 5.职能权 答案为:1 2 4 5 10: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以把决策分为() 1.确定型决策

管理学多选题6

管理学基础(6) 1.组织的总体战略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A规模型战略B稳定性战略C收缩型战略D发展型战略 2.密集型发展战略的优点表现在() A经营目标集中B管理简单方便C能够取得规模经济效益D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3.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一种扩展组织经营范围的战略,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 A前向一体化战略B后向一体化战略C多维一体化战略D多元一体化战略 4.关联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新业务与原有业务之间在()等方面,有一定的关联性。 A生产系统B产品的核心技术C顾客基础D销售渠道 5.新希望集团从生产饲料起家,后来又进入了房地产、旅游等行业。这种发展战略属于() A关联多元化B同心多元化C无关联多元化D复合多元化 6.波特教授在产业竞争结构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一般性竞争战略,他们是() A成本领先战略B多元化战略C差异化战略D集中化战略 7.为了执行和实施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决策,如财务决策、销售计划决策等,属于() A战术性决策B策略性决策C战略性决策D业务性决策 8.密集型发展战略的优点表现在() A经营目标集中B管理简单方便C能够取得规模经济效益D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9.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 A 职能性决策B业务性决策C战术性决策D日常管理决策 10.按照决策所给出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A确定型决策B程序化决策C风险型决策D不确定型决策 11.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较而言,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群体决策中责任模糊B群体决策方案更容易被接受C群体决策效率高D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的精确性强 12. 目标分解过程中应该注意() A目标体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B鼓励员工积极参与 C 要突出重点目标 D 目标分解后要进行严格的审批 13.组织的战略远景包括以下内容()A经营目标B经营理念C企业宗旨D企业资源 14.确定组织的宗旨应避免()A语言脢涩B表述过长C狭窄D空泛 15.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战略远景,还必须设定一套中短期的定性和定量的指标,这就是() A目标B宗旨C计划D目的 16.公司在为是否进入某一产业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A改产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B该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C该产业是否拥有优势资源D该产业的盈利能力 17. 目标管理注重结果,所以,对部门个人的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进行() A 自我评定B领导审评 C 小组考核D群众评议 18. 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 ) A管理效率提高了B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C 员工主动参与目标设立D有效地监督与控制 19.组织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目的是() A发现组织具有的优势B寻找组织的发展机会C避开存在的威胁D发现组织现有的劣势 20.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一种扩展组织经营范围的战略,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 A前向一体化战略B后向一体化战略C多维一体化战略D多元一体化战略

第二章教育管理的特点

第一章 ●管理:就是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协调各种关系和各项工作,高效益 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包括领导、指挥活动和协调、组织、运筹的活动。 ●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更重要组织部分。教育管理包括国家教育的行政管理,即宏观管 理,和学校内部的管理,即学校管理,亦称微观管理。 ●教育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的作 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地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教育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教育管理学包括(教育行政学)和学校管理两大分支。 ●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运动及其在教育行政中的运用,推动了教育管理学科的发 展。 ●现代教育管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1、主张研究教育管理现象,以 教育管理现象为其研究对象;2、以教育管理过程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对象;3、以教育管理既不是研究对象,也不是研究规律,而是研究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争论虽多,但大家比较认同的是,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 ●教育管理学的学习方法:首先要认真读一点书;其次,要认真研究问题;再次要认真总 结教育管理实践的经验。 第二章教育管理的特点 ●什么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呢?学术办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些专家认为,管理的特点就是 安排;有些专家认为,管理的特点就是处理关系;有些专家认为,管理的特点就是确立目标;有些专家认为,管理的特点就是讲效率;此外,还有一些认识,如认为管理就是一种系统工程,就是信息的输入、存贮和输出,就是一种信息的控制,等等。 ●管理包括三层意思:正确的目标(核心);有合理的组织措施(主体);要讲效率(生命 力所在) ●教育管理的特点:管理内容的教育性;管理对象和“产品”的主体性;管理过程的复杂 性 ●教育管理的主要矛盾: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是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培养目标都 是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是教育管理的主要矛盾。 ●教育管理的基本范畴:(1)主体与客体;(2)共性和个性;(3)质量与数量;(4)有效 与无效;(5)集权与分权;(6)权威与服从。 ●共性:即事物共同具有的性质,它反映了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矛盾的普遍性;个性:即事 物的特性,它反映了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矛盾的特殊性。 ●有效管理(放大效应):科学的教育管理,能使教育的人、财、物形成合理的结构,能 发挥人的潜能,能提高物的使用效率,能使时、空、信息得到充分运用….这就是管理的系统功能和放大效应。 ●无效管理: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付出辛勤劳动而达不到预期管理效果的管理, 叫无效管理。 ●集权:就是大权独揽,统一管理,集中指挥;分权:就是小权分散,向下级科室授权, 充分发挥下级和基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育权威:指教育管理过程中使全体教育人员信服的力量和威望。服从:指教育管理中 遵照和听从教育权威意见的行力。 第三章教育管理目标 ●目标:是人们的行力想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由于目标是在人们行动之前确定的,具有

自考本科管理学原理题库-简答题

简述题 1.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 和职能层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活动存在具备的条件: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一致认可的目标。 3.管理活动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 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掌握管理的两重性的重要意义: 认真总既然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和运用。 5.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 6.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生产力方面:合理配置和使用组织中的财物;生产关系方面:处理组织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层建筑方面:组织内部黄精与组织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 7.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赖性、控制性。 8.系统的观点:整体观点、“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消亡的观点、模糊分界的观点、 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信息反馈的观点、分级的观点、等效的观点、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9.结合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 要性;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如何在管理活动中运用学习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管理理论来源于管理实践,并指 导实践,同时管理实践中不断修正、丰富和完善管理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具体说可以是案例的调查和分析、边学习边实践,以及带着问题学习等多种方式、通过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运用管理的基本理论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往往能够提高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效果。 11.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代表人物(泰罗、卡尔乔治巴思、亨利甘特、杰尔布雷斯夫妇、 哈林顿) 12.管理的十四原则: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报酬、集中化、 等级链、秩序、公正、任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13.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明确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人员教育和考评、职业 管理人员、遵守纪律和规则、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14.霍桑实验的结论:主要有四点: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 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15.大质量和小质量的对比:(看书) 16.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 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7.卓越绩效标准的7各类目:领导、战略计划、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测量、分析和知识 管理;对人员配备的注重、过程管理、经营结果。 18.传统管理模式与学习型组织模式的比较:(看书) 19.学习型组织的特点:要有领导远见、要讲求战略、组织结构应该是扁平或水平化、信息 在组织内分享、有强的组织文化。

管理学基础多项选择题

管理学基础多项选择题 1.任何组织的经营目标都是多元化的,比如(BCD)。 A.高学历者的比例B.提高员工福利待遇C.高利润D.提高市场占有率2.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ABCD)。 A.预测时间长短B.信息的准确度C.预测人员的知识技能D.预测方法3.目标是组织制订计划的基础,确定合理的组织目标必遵守正确的原则,它们是(ABCD)。 A.现实性原则B.权变原则C.协调性原则D.定量化原则 4.目标管理注重结果,所以,对部门、个人的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进行(ACD)。 A.自我评定B.小组考核C.领导评审D.群众评议 5.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ABCD)。 A.管理效率提高了B.员工主动参与目标的设立C.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D.有效的监督与控制6.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ACD)三个部分组成。 A.精神文化B.传统文化C.制度文化D.物质文化 7.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他的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下列选项中(ABCD)是其主要内容。 A.系统思考B.超越自我C.改变心智模式D.建立共同愿景 8.按预测的属性不同,可以将预测划分为(AD)。 A.定性预测B.市场预测C.财务预测D.定量预测 9.管理者之所以要编制计划,是因为(ABD)。

A.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B.计划能使组织更加完善 C.通过计划可以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D.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 10.规划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它的(BC)等而制订的综合计划。 A.策略B.发展C.目标D.政策 11.管理作为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ABC)。 A.管理具有二重性B.管理具有艺术性C.管理具有科学性D.管理具有时效性12.根据管理二重性的原理,管理具有同(AD)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社会制度D.社会化大生产 13.关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ABD)。 A.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 B.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 C.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花在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少 14.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ABCD)。 A.人力资源B.物力资源C.财力资源D.技术资源 15.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C.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D.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 1.目标建立过程中应该(A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