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长期治疗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对QTc间期的影响

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长期治疗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对QTc间期的影响
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长期治疗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对QTc间期的影响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研究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评估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将入组的100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按照用药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50例,观察和比较两种药物治疗效果。结果奥氮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利培酮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奥氮平组患者不良反应少且轻,其中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和利培酮组相比明显要少(P <0.05)。结论在老年精神分裂症中使用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疗效确切,其中较利培酮而言,奥氮平不良反应少且轻,更为安全可靠,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用药,以保证疗效。 标签:老年精神分裂症;奥氮平;利培酮 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常并各种器质性疾病,由于老年体弱和受多种基础疾病的影响,药物耐受性下降,不能及时将血药浓度调整到有效范围。对此,在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应选择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小,血药浓度可短时间内发挥的抗精神病药物[1]。奥氮平和利培酮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目前关于这两种药物的疗效报道研究有很多[2]。为进一步分析两种药物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本文选择了10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本院在2014年2月~2016年7月期间接收的10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第三版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经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调查评分≥60分。所有患者均在知情下签署同意书,能够配合完成整个研究。排除并严重躯体疾病患者、有药物滥用史和药物过敏史患者、缺失完整资料患者、有酒依赖患者、中途因自身原因退出研究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采取随机方式将100例患者分成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奥氮平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在(7 2.12±1.23)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为(6.4±2.1)年。利培酮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60~84岁,平均年龄(72.14±1.26)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1±2.5)年。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平均病程和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有可比性。 1.2方法奥氮平组使用奥氮平进行治疗(奥氮平片,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2688),开始使用剂量为 2.5~5 mg/d,2 w内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逐渐增加药物剂量至10~20 mg/d,持续治疗2个月。利培酮组使用利培酮治疗(利培酮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160),开始使用剂量为0.5~1 mg/d,结合患者病情变化逐渐增加至2~4 mg/d,持续治疗2个月。在整个治疗期间若有必要可酌情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者苯二氮革类药物,另外两组患者均未用其他抗精神疾病药物。

第7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妄想性障碍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妄想性障碍 练习题 【多选题】 (一)A型题 1.以下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定义哪项不正确 A.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B.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C.慢性病人可有意识障碍 D.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且病程迁延 E.一般智能无明显损害 2.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视幻觉 B.听幻觉 C.触幻觉 D.嗅幻觉 E.本体幻觉3.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的是 A.单基因遗传 B.双基因遗传 C.多基因遗传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E.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下列何种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最有诊断意义 A.被害妄想 B.嫉妒妄想 C.牵连观念 D.思维散漫 E.夸大妄想 5.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 A.情绪低落 B.情绪不稳 C.情绪高涨 D.情感不协调 E.欣快6.听幻觉最常见于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7.下列何种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A.思维破裂 B.被控制体验 C.幻觉 D.怪异行为 E.注意不集中 8.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思维联想散漫 B.片断的幻觉妄想 C.幼稚愚蠢行为 D.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E.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9.关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常急性发病 B.可表现精神运动型兴奋 C.可出现木僵

D.对电抽搐治疗反应较好 E.发病多在中老年期 10.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特征,以下哪项错误 A.起病年龄较晚,常在40岁左右 B.以妄想为主要表现 C.缓慢发病者多 D.幻觉少见 E.及时治疗效果较好 11.关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多在青少年期发病 B.病程进展缓慢 C.社会退縮行为 D.幻觉妄想较为明显 E.预后较差 12.下列何种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A.思维贫乏 B.假性幻觉 C.动力缺乏 D.情感平淡 E.孤僻离群 13.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研究中,目前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生化因素 D.脑萎縮 E.精神因素 14.一青年病人,三个月前急性起病,意识清晰,表现说话难以理解,行为幼稚怪异,本能意向亢进,有片断的耳闻远方亲友声音的幻觉,觉有人跟踪。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C.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病毒性脑炎 E.分裂样精神病 15.30岁的男性病人。近半年来觉得有人跟踪自己,有人在屋里放了窃听器而不敢大声讲话,常听见有人在议论如何对付他。因而表现闷闷不乐,闭门不出,写信到公安局请求保护。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青春型分裂症 B.偏执型分裂症 C.单纯型分裂症 D.偏执性精神病 E.紧张型分裂症 16.青年女性,家人诉其近2年来逐渐变得少语少动,不与人交往,孤僻离群,对亲友冷淡,不讲究个人卫生,有时发呆。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 品性障碍 C.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 偏执性精神病 E. 人格障碍 17.以下疾病那一种预后最好 A.偏执狂 B.偏执状态 C.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发表时间:2014-08-06T14:26:14.4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汪海燕 [导读]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老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汪海燕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 810007)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性精神分裂症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来本院就诊的160例有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喹硫平的治疗,观察其对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结果:喹硫平治疗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显效率%,无效率为%,总有效率为%,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喹硫平治疗老年性精神分裂症具有效果显著,治愈率高,副作用少等的优点,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性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喹硫平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132-02 老年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性障碍,致残率高,全世界患病率约为l%,1993年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我国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0.655%。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很好地接受教育,不能照顾自己[1],给生活和社会功能带来严重影响, 给患者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并可能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并且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导致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药物治疗是对于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目前第二代药物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探讨其治疗效果,我们采用喹硫平的药物治疗方法,以及选用我院2011 年11月~2013年11月来本院就诊的160例有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来本院就诊的160例有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疾病的诊断参照《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ICD-10》进行诊断。所有研究对象均资料完整。并确定无无其他器质性疾病及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史。其中男性患者95例,女性患者65例年龄,比例为19:13;最小年龄为55岁,最大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67.65±7.41)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喹硫平(生产单位: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10117,规格:100mg)进行治疗,具体用法为:前4天治疗期的日总剂量为50毫克(第一日),100毫克(第二日),200毫克(第三日)和300毫克(第四日)。从第四日以后,将剂量逐渐增加到400-600毫克/日。或者用药用量也可以为:一次50毫克,一日两次。最大量为200-700毫克。用法用量两种应根据患者临床病症选择性给药,目的是达到最佳效果。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进行PANSS评定, 治疗后4周和8周TESS评定[2] , 每次评定均由两位精神科医生进行。 1.3 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评定 治疗效果的评定使用PANSS[3],减分率>50%为显效,25%-50%为有效, <25%为无效。不良反应的评定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 统计分析软件包,本次研究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方差分析对计量资料的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一喹硫平的治疗效果 项目人数(人)显效[人(%)]有效[人(%)]无效[人(%)]总有效率[人(%)] 喹硫平 160 80(50.00) 60(37.50) 20(12.50) 140(87.50) 注:治疗效果显著(p<0.01) 从表中可以看出喹硫平治疗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50.00%,显效率37.50%,无效率为12.50%,总有效率为87.50%,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讨论喹硫平治疗老年性精神分裂症具有效果显著,治愈率高,等的优点,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用。 3 讨论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老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给生活和社会功能带来严重影响, 给患者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并可能引发许多社会问题。我们不得不关注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的发展,目前针对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第一代针对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也称为传统的抗精神分裂药物,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作用中脑一大脑皮质和中脑一边缘系统发挥药理作用,但同时也作用到黑质一纹状体通路和下丘脑通路的DA受体,因此产生的锥体外系反应(EPS),内分泌、代谢改变的副反应也较多。所以逐渐发展抗精神分裂的第二代药物,大多实验证明第二代药物与第一代药物的治疗效果相似,但是第二代药物对于人体的副作用明显少于第一代,喹硫平就是第二代康精神分裂症的典型药物,1998年在英国最早上市,到2002年才在中国上市,并使用。它的作用机制主要为喹硫平在体内可以转化为去甲喹硫平,他可以通过拮抗NET、5-HT2C 受体及部分激动5-HT1A 受体起到对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也有人认为它可以拮抗α2肾上腺素受体、5-HT2A 受体及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来完成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奎硫平该药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均有效, 在整个治疗量范围内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高于安慰剂。Tandon对1106 位患者进行为期六周的RCT试验,研究显示,奎硫平组较安慰剂组能显著并直接地改善阴性症状,其次能改善阳性症状。喹硫平的锥体外系副反应少,一般不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和催乳素升高,效果显著。从本次研究中我们得到喹硫平治疗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50.00%,显效率37.50%,无效率为12.50%,总有效率为87.50%,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讨论喹硫平治疗老年性精神分裂症具有效果显著,治愈率高,等的优点,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用。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那么,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在通常的治疗剂量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意识,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异常行为等精神症状。那么,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一、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1、舒必利: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轻。因为口服后吸收不十分可靠、因人而异,故疗效较不不乱。治疗剂量为600到1400毫克。女性服用后,往往泛起月经异常。 2、氟哌啶醇: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往往被认作是尺度的抗精神病药。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重。泛起TD的可能性好像也比氯丙嗪较多。治疗剂量为6到20毫克。 3、奋乃静:疗效不见得比氯丙嗪更好,只是嗜睡较轻。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重。泛起肝功能异常较少。治疗剂量20到60毫克。 4、氯丙嗪:是最老牌的抗精神病药。作用机理很广泛,所以副反应比较多。嗜睡较多,锥外副反应不太严峻。治疗剂量是天天400到600毫克。服药久了,有的会泛起肝功能异常。 以上这些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因为有泛起各种副反应的可能,所以在临床应用时,往往逐步增加剂量,以期逐步适应。 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1、齐拉西酮:治疗剂量为80到160毫克。疗效不理想,锥外副反应不少。对心脏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必需予以留意。长处是体重增加较少。 2、阿立哌唑:疗效不理想,副反应较少。治疗剂量10到30毫克。加大剂量后可否增加疗效,没有研究可以作此证实,所以谁也不敢超过30毫克。

三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分析

三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13T15:45:33.8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作者:吴宇杰李晨虎饶顺曾[导读] 虽然相对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不良反应较轻,但仍存在。这三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各不相同。 吴宇杰李晨虎饶顺曾 (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 200232)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阿立哌唑组38例,奥氮平组42例,利培酮组37例,观察疗效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2周PANSS评分明显下降,治疗8周三组PAN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显 示三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效果。三种药物均有椎体外系不良反应,阿立哌唑不良反应还集中体现在兴奋激越、失眠等处。奥氮平体现在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及嗜睡、体重增加等处。利培酮体现在月经紊乱、体重增加等处。结论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 其中奥氮平起效较快, 三种药物不良反应总体较轻。【关键词】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精神分裂症【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112-02 近年来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5-HT2A和D2受体有阻断作用,与传统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比较具有椎外系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对精神分裂症阳性及阴性症状均有治疗效果。本研究对奥氮平(商品名欧兰宁)、利培酮(商品名维思通)与阿立哌唑(商品名博思清)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2.6-2013.12)。入组标准:(1)年龄在18-65岁。(2)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治疗前PANSS总分>60分。(4)排除器质性疾病、痴呆、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排除药物滥用、酒依赖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有入组前4月内注射过长效抗精神病药;对系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者;入组前3月内接受过电休克治疗者。入组共117例,随机分为三组。阿立哌唑组38例,男17例,女21例。平均年龄(29.49±9.26)岁,病程平均(5.2±3.9)年,PANSS总分(81.32±5.78)。利培酮组37例,男17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46±11.86)岁,病程平均(5.9±3.8)年,PANSS总分(82.58±6.53)分。奥氮平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30.16±9.78)岁,病程平均(6.1±4.3)年,PANSS总分(84.56±8.94)。三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首发病例直接入组,既往曾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经1周清洗期直接入组。利培酮组服用维思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mg/片),起始剂量1mg/d,2周内根据病情和对药物的耐受情况,逐渐加至3~6mg/d;奥氮平组服用欧兰宁(江苏豪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mg/片),起始剂量5mg/d,2周内增加至10~20mg/d;阿立哌唑组服用博思清(成都大西南),起始剂量5mg/d,2周内加到20-30mg/d。允许合并苯二氮卓类或抗胆碱类药物。 1.3 评定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8周末,进行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研究开始前对参加人员进行量表一致性测试。 1.4 疗效评定用PANSS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减分率计算方法(%)=(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30)×100%。PANSS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脱落阿立哌唑组有效病例38例,脱落3例,1例因明显兴奋激越脱落,2粒系中断脱落。奥氮平组有效病例42例,脱落2例,1例因严重嗜睡脱落,1例系中断脱落。利培酮组有效病例37例,脱落2例,1例因闭经脱落,1例因TD(口颊舌不自主运动)脱落。 2.2 三组治疗中PANSS评分比较三组间在治疗前PANSS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周末的PANS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奥氮平组治疗后2周PANSS总分显著下降(P<0.05)。阿立哌唑组、奥氮平组及利培酮组各组内不同时段的PANS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4周、8周三组PAN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在4周末及8周末,三组间的PAN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PANSS评分比较

《药物化学》经典作业最新版本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药物化学》课程作业答案(必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绪论、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 一、名词解释: 1. 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一门化学学科,由生物学、医学和化学等学科所形成的交叉性综合学科,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构效关系,解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创制并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 2.先导化合物: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特定药理活性,明确的化学结构并可望治疗某些疾病的新化合物。 3.脂水分配系数:即分配系数,是药物在生物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水相中物质量浓度之比,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 4.受体:使体内的复杂的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可以识别活性物质,生成复合物产生生物效应。 5.生物电子等排体:是指一组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原子、基团或片断的价电子的数目和排布,可产生相似或相反的生物活性。 6.药效团:某种特征化的三维结构要素的组合,具有高度结构特异性。 7.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识别生成药物受体复合物的能力。 8.药物代谢:又称药物生物转化,是指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转变成极性分子,再通过人体的正常系统排出体外。 9.第Ⅰ相生物转化:是指药物代谢中的官能团反应,包括药物分子的氧化、还原、水解和羟化等。 10. 第Ⅱ相生物转化:又称轭合反应,指药物经第Ⅰ相生物转化产生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经共价键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和易排除体外的轭合物。 11. 前药:是指生物活性的原药与某种化学基团、片断或分子经共价键形成暂时的键合后的新化学实体,本身无活性,到达体内经代谢,裂解掉暂时的运转基团,生成原药,发挥生物活性。 12. 内在活性:是表明药物受体复合物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的能力,激动剂

抗精神类药物

常见药品、常见的抗精神病药:泰尔登、高抗素(氯噻吨)、氯丙嗪、甲硫达嗪(利达新,硫利达嗪)、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哌啶醇、五氟利多、氟哌啶醇癸酸酯(安度利可)、氟奋乃静癸酸酯、安乐嗪棕榈酸酯、舒必利、洛沙平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维思通(利培酮)、再普乐(奥氮平)、思瑞康(奎硫平)、氯氮平 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不良反应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还可以用于其他具有精神症状的非器质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以及有严重的全身感染时禁用,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重症肌无力、闭角型青光眼、既往同种药物过敏史也禁用。白细胞过低、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慎用。 1.锥体外系反应 (1)急性肌张力障碍 呈现不自主的奇特的表现,包括眼上翻、斜颈、颈后倾、面部怪相和扭曲、吐舌、张口困难、角弓反张和脊柱侧弯等。 (2)静坐不能 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 (3)类帕金森症 运动不能、肌张力高、震颤和神经功能紊乱。 (4)迟发性运动障碍 以不由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为主要特征。 2.其他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1)恶性综合征 意识波动、肌肉强直、高热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 (2)癫痫发作 3.自主神经的副作用口干、视力模糊、排尿困难和便秘。 4.代谢内分泌的副作用 (1)催乳素分泌增加 (2)体重增加 5.精神方面的副作用过度镇静 6.其他:肝损伤 7.过量中毒

抗躁狂症药(antimania drug)又称心境稳定剂(mood stabilizer),不是简单的抗躁狂,而有调整情绪稳定作用,防止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是对躁狂症具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发作的药物,专属性强,对精神分裂症往往无效。 目前所指的抗躁狂症药,实际上只有锂盐一类,最常用的是碳酸锂。氯丙嗪、氟奋乃静、氟哌丁醇和氯氮平等,虽然也常用来治疗躁狂状态,但按其主要用途划分,应归于抗精神病药。卡马西平、硫酸镁及某些钙通道阻滞剂,有时也用作躁狂症的治疗,但他们分属于抗癫痫及心血管药物。近年来发现,碳酸锂不仅可以治疗躁狂症,还可以预防躁狂抑郁的复发,因而成为十分重要的精神药物之一。 具有抗躁狂作用的其他药物 1.抗精神病药:其中以氯丙嗪、氟哌啶醇的疗效最好,三氟噻吨癸酸酯(flupenthixol da-canoate)兼有抗躁狂和抗抑郁作用。氯氮平的镇静作用可使许多患者的兴奋、攻击冲动行为等症状得以迅速控制,并很少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也用于治疗急性躁狂症患者。 2.抗癫痫药:卡马西平(xarbamazepine,Tegretol)的抗躁狂作用及预防郁症复发的效果和锂盐相仿,对锂盐疗效差的频发循环也有效,锂盐治疗失败的病例,改用卡马西平后获效。治疗剂量为400~800mg/d,需分次服用。副作用较少,如出现嗜睡、步态不稳、眼球震颤和复视时,提示剂量过高。偶见皮疹。 近年来,有用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报告。 抗抑郁药是众多精神药物的一个大类,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各种抑郁状态。常见的第一代抗抑郁药物有两种,即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常用药物有丙咪嗪(imipramine)、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多虑平(doxepine),氯丙咪嗪(Chlorimipramine)等,治疗剂量为50~200mg/d。主要适用于内因性抑郁症及其它疾病中出现的抑郁症状。还可用于治疗症及惊恐发作。严重心、肝、肾疾患和青光眼患者禁用,老年、孕妇、前列腺肥大及癫痫患者慎用。 (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MAOI)是最早出现的抗抑郁药,主要通过抑郁制单胺氧化酶(MAO),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内单胺类递质的破坏,增加突触间隙内的浓度,起到提高情绪的作用。由于MAOI的副作用较多,抗抑郁效果不及TCA,近20年来已逐渐被TCA取代。 三)四环类抗抑郁药(tetracyclica)代表药物是麦普替林(maprotiline)疗效与TCA 相似,但具有奏效快、副作用少、抗抑郁作用谱广等优点。因其对心脏毒性较小,病人对该药的耐受性较好,更适用于老年或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抑郁症患者。 用药方法同TCA,最高日量为200mg。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2010-05-29 08:21:10) 在我国,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临床一线用药,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五大品种的销售额已占国内抗精神病处方药物市场的95% 目前,抗精神病用药的“非典型化”日趋明显,截至2008年,全球共有13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上市,其中有7只已在中国上市,分别是已上市多年的氯氮平和新近上市的帕潘立酮,以及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后5大品种在2008年均跨入“重磅炸弹”级别,2008年全球年销售额分别达46.9亿、34.4亿、44.5亿、 21.5亿和10.1亿美元。在国内,5大品种样本医院销售总额也达到2.876亿元,占抗精神病药市场的96.6%,而5大品种2008年73.6%的年增长率也成为抗精神病药物高速增长的首要因素。 不过,尽管药物的安全性已大幅提高,但现有的非典型精神病药物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很难根治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对于重度精神疾病药物效果欠佳、停药容易复发等等,因此,业界期待精神病药物新剂型、新靶点等的研究能有更大的突破。 利培酮:最具影响力的药物 如果评选20世纪最后10年十大影响人类生活的创新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绝对在候选品种之列。理由是由于利培酮的上市,使抗精神病药与严重不良反应划等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利培酮与传统药物相比,抗精神病作用更强,尤其是治疗阴性症状效果优越。更为关键的是,利培酮在常规剂量下出现EPS和催乳素增高的几率大幅降低,且几乎没有传统药物常见的抗胆碱能的不良反应。 利培酮是美国强生公司研制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商品名为“维斯通”,1993年在加拿大和英国上市,1994年获得FDA批准。与典型精神病药物单纯拮抗多巴胺D2受体不同,利培酮具有强大的对5-HT2A和多巴胺D2受体的中枢阻滞作用,并且对前者的拮抗作用强于后者,这是利培酮EPS和催乳素增高较少的关键原因,此外,利培酮对a1也有较强的作用。国外研究表明,利培酮是一只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在不良反应和疗效上均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严重副反应的发生率大幅降低。 利培酮在全球市场一直处于领导地位,2001年即成为“重磅炸弹”级品种,当年销售额达18.45亿美元,2007年更达到46.97亿美元。不过随着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陆续上市及利培酮专利到期,2008年,利培酮销量下降到34.35亿美元,位居抗精神病药物的第3位。 在国内,利培酮于1997年由西安杨森公司引进上市,上市后长期位居国内抗精神病药用药金额排名前两位,2008年国内样本医院销售额达到7075万元,其中原研药合计销售额达6218万元。 2005年国产利培酮上市销售,目前国内已有山东齐鲁、天津药物研究院等6家企业生产的利培酮上市销售,但销量远低于原研厂家。

吴春华:老年人为何患上精神分裂症

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是什么?一般来说,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存在多样性、复杂性。明确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诱发因素,对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和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是什么呢?南昌军民医院的专家给我们做出了详细的介绍。 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是什么? (1)病前个性特征 许多学者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即存在一些特殊的个性特征,如孤僻、内向、怕羞、敏感、思维缺乏逻辑性、好幻想等。大多数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年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人格相对完整。 (2)躯体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脑神经细胞开始萎缩和减少,同时常患躯体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塞等,致使大脑功能发生变化,可引起脑内神经递质代谢障碍,从而引起精神分裂症症状。 (3)遗传因素 半个多世纪以来系统的家系调查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得多,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但是,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这种遗传倾向没有年轻患者明显。 (4)社会心理因素 老年人的身心往往是脆弱的,同时老年精神分裂症病前存在许多社会心理问题,如离退休、丧偶、子女分离等。老年人对精神挫折的耐受力日趋减退,遭遇各式各样的心理应激的机会越来越多,对疾病的发生过程有着明显的影响。 (5)大脑形态和解剖学改变 许多学者对精神分裂症的脑形态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异常较正常对照组更为常见。主要的改变为脑皮质萎缩、脑室扩大。脑结构异常与病程、年龄间的关系尚有争论,但绝大多数研究认为病程长、年龄大,脑萎缩的发生率就高。 因此,脑结构异常是脑内某些病理过程的反映,并不说明病因。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可见脑细胞硬化、脂肪变性、空泡形成,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皮质下、基底节均可有变化,尤以额叶、顶下叶、颈叶损害较明显。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谭红阳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主管药师。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见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的、通常是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疾病里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所公布的资料,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为0.07‰~0.14‰。各国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也有很大差异。例如,来自欧洲的资料表明,丹麦发病率较低,而英国发病率则较高。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地区患病率为7.11‰,农村为4.26‰。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症状复杂、至今未明确其病理基础的精神障碍,多起病于青年或成年早期,具有知觉、思维、情感、认知、行为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没有意识障碍。自然病程多迁延,导致衰退和残疾。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受到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异常、神经生化异常、环境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脑部影像学等研究资料显示,该病的多数患者脑发育还存在缺陷。生物化学和精神药理学的一些研究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脑内神经递质异常有关,如脑内多巴胺活动过强、5-羟色胺功能紊乱,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系统也可能参与其生理病理过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不同个体、不同疾病类型、疾病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异。不过,这类患者均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及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神经松弛药,是指能够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针对一些临床精神病症状具有有效治疗作用的一类药物。随着临床精神药理学研究的深入,而提出按主要药

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 药物的治疗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1)抗精神病作用,即抗幻觉、妄想作用和激活作用;(2)非特异性的镇静作用;(3)预防疾病复发作用。 目录 1药物的治疗作用 2分类 3常见药品 4适应症与禁忌症 5不良反应 6作用机制 药物的治疗作用 包括三个方面:(1)抗精神病作用,即抗幻觉、妄想作用和激活作用;(2)非特异性的镇静作用;(3)预防疾病复发作用。 分类 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按药理作用可分为两类: 1、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又称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代表药物有氯丙嗪、氟哌啶醇等。按其临床作用特点又分为低效价和高效价两类。前者以氯丙嗪为代表,镇静作用强,副作用明显,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较大,用药剂量较大;后者以氟哌啶醇为代表,抗幻觉妄想作用突出、镇静作用较弱、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小、治疗剂量较小。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又称非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剂量较小,出现某些副作用的情况较少,对精神分裂症单纯型疗效较传统抗精神病药好。但大多价格昂贵。代表药物有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地平等。 按化学结构分为四类:吩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及其他。 常见药品 常见的抗精神病药:泰尔登、高抗素(氯噻吨)、氯丙嗪、甲硫达嗪(利达新,硫利达嗪)、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哌啶醇、五氟利多、氟哌啶醇癸酸酯(安度利可)、氟奋乃静癸酸酯、安乐嗪棕榈酸酯、舒必利、洛沙平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维思通(利培酮)、再普乐(奥氮平)、思瑞康(奎硫平)、氯氮平 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适应症与禁忌症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还可以用于其他具有精神症状的非器质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以及有严重的全身感染时禁用,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重症肌无力、闭角型青光眼、既往同种药物过敏史也禁用。白细胞过低、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慎用。 不良反应

药物化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2)

1.环丙沙星的临床用途是治疗呼吸道感染。 2.环磷酰胺属于氮芥类烷化剂,甲氨蝶呤是叶酸类拮抗剂。 3、当分子结构中引入极性大的羧基、羟基、氨基时,则药物的水溶性增大,脂水分配系数减小。 4.在磺胺类药物分子中芳伯氨基与磺酰胺基在苯环上必须处于对位,在喹诺酮类药物分子中的6位引入氟原子可大大增加抗菌活性。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抗溃疡 16、青蒿素是我国学者子黄花蒿中分离出的具有强效抗疟作用的药物,其分子 中的过氧键是必要的药效团。 1.通过I相代谢可使药物分子引入或暴露出(B) A.羟基、卤素、巯基 B.巯基、羟基、羧基 C.羟基、硝基、氰基 D.烃基、氨基、巯基

2.具有二氢吡啶衍生物结构的抗心绞痛药是(A) A.硝苯地平 B.硝酸异山梨酯 C.吉非罗齐 D.利血平 3.下列关于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B) A.体内代谢较快 B.易溶于水 C.抗疟活性比蒿甲醚低 D.对脑疟有效 4.下列对脂水分配系数的叙述正确的是(C) A. C. 5. A. C. 6 A. C. 7 A. C. 8 A. 9 A.硬药 B.前药 C.原药 D.软药 10、从植物中发现的先导物的是(B) A.二氢青蒿素 B.紫杉醇 C.红霉素 D.链霉素 11、硫酸沙丁胺醇临床用于(D) A.支气管哮喘性心搏骤停 B.抗心律失常 C.降血压 D.防治支气管哮喘和哮喘型支气管炎 12、血管紧张素(ACE)转化酶抑制剂可以(A) A.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B.阻断钙离子通道 C.抑制体内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D.阻断肾上腺素受体 13.下列药物中为局麻药的是(E) A.氟烷 B.乙醚 C.盐酸氯胺酮 D.地西泮 E.盐酸普鲁卡因

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译文)

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部分激动还是受体功能选择性? Richard B. Mailman ;Vishakantha Murthy 摘要 描述药物通过单个受体引起显著不同的信号传递被称为功能选择性(例如完全激动剂作用于一条通路,而拮抗剂作用于第二条通路)。最近已经得到普遍认识,这一现象影响到对某些药物作用机制的解释,并且与开发药物有关。这一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临床领域之一是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是根据临床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进行分类的。起初的抗精神病药物例如氯丙嗪和氟哌啶醇被称为典型或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它们具有抗精神病作用和引起许多副作用(锥体外系和内分泌的),由于其对多巴胺D2 的高度亲和力。后来开发的药物例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及其它药物避免了神经学副作用,被称为非典型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这些化合物从作用机制上被分为D2 与 5-HT2A 高度亲和力拮抗剂;D2 、5-HT2A 和其他神经递质中度亲和力拮抗剂。目前已经得到批准的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被认为其有选择性D2 部分激动作用或D2 功能选择性。虽然部分激动作用是得到广泛接受的机制,但是现有的资料与这一机制不相一致。相反,D2 功能选择性的假说能够解释阿立哌唑所有当前的资料,而且对于发现非完全性D2拮抗作用的化合物有作用。 关键词:功能选择性,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受体机制,G 蛋白偶联受体,多巴胺受体,5-羟色按受体,药物作用 A.第一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偶然观察到氯丙嗪的抗精神病作用最终导致发现这些药物的抗精神病作用是由于抗多巴胺作用。随后,开发了许多抗精神病药物,像氯丙嗪一样,主要作用为多巴胺D2 受体拮抗剂。这一类型的药物(最初称做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现在叫做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各种不同的化学结构。根据每日平均剂量,可以将这些典型药物分类为高效价、中效价或低效价药物,其临床效能通常与D2 受体的亲和力高度相关。因此,

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 法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进行临床实践治疗。结论利培酮、奥氮平、奋乃静、氟哌啶醇、氯丙嗪、舒必利等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 性高,依从性好。 【关键词】老年精神分裂症治疗 老年(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是否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其分类学地位如何,也一直存在 分歧。Roth(1955)认为可作为一个独立疾病,且DSM-Ⅲ-R及我国的CCMD-Ⅲ均在精神分裂症 的分类中有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分类代码。Feste(1988)随访观察36例起病于61~74岁的晚 发性精神分裂症,发现其阳性精神症状高于年轻组,且思维松弛、情感不协调较少见,认为 应视为独立疾病。史鸿璋(1965)随访观察了33例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结果表明,晚发性精神 分裂症不论从病源角度还是从临床特征看,与年轻病人均有显著不同,且治疗所需的精神药 物平均剂量较年轻者低,因此,认为应该作为独立疾病单元看待。BleulerE(1911)、 BeulerM(1972)则认为在精神分裂症范畴内不必再设新名。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是否是一个独立 疾病单元,是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的问题,有待于遗传、生化、免疫、临床和长期的随访等 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来阐明。 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国内外文献报道差别较大,是由于调查方法、时间、人数、地区不同。 一、病因、病理 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因素的、复杂的,许多病人可存在素质上的问题、躯体疾病问题、性格问题、环境问题、精神挫折问题、生活问题等等,究竟哪个问题是 重要的或主要的因素,哪个因素与症状的发生有关,尚难以肯定。目前普遍认为各个因素在 时间上和能动性方面相互结合起来而发挥作用,是精神分裂症的可能的病源学因素。 二、临床表现 长期以来,欧美和日本精神病学临床文献一致强调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很多典型的早发症状,而一些作者发现,在症状和病程方面晚发与早发精神分裂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M.Bleuler指出,40岁以后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障碍、情感淡漠较早发精神分裂症 少见。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某些改变以及特定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存在是造成这种差 异的主要原因。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精神病学界的主要研究内容。18世纪末之前,一般认为所有 精神障碍都是一种单一病理学实体的表现,这种病理学实体被德国精神病学家 ZeIIer和Griesinger称之为“单一精神病”(einheitspsyehose),Pind对这种情况做了痴呆、白痴、躁狂和 忧郁的区分。 当前,精神分裂症诊断主要采用的诊断标准,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是OCD-10(WHO制定的国 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DSW-Ⅳ(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我国的精神疾病分类 与诊断标准在国内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ICD-10和DSM-Ⅳ均无晚发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描述,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第二、三版中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内容中取消了年龄限制,因此,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应采用一般标准,即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仍适合40岁以后发病的晚发性精神分裂症。 有些老年精神分裂症早期可能症状不典型,或者伴有一些其他精神障碍常见的症状,需要进 一步观察。 四、治疗 1.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患者因肾脏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肝脏解毒功能降低而造成药物排泄 缓慢,易导致体内药物蓄积。同时,老年人多伴有躯体方面的疾病,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 相比之下更容易发生严重的药物毒副反应。因此,治疗剂量应尽可能地采取个别化的原则, 即针对不同病人、不同的症状选用不同药物和不同剂量。一般来说,老年人使用精神药物的 剂量为青年人的30%~50%,老年人常用的精神药物有利培酮、奥氮平、奋乃静、氟哌啶醇、

介绍几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_翟金国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typical antipsychotics)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相比,对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相对较低,而对5-羟色胺(5-HT)和α1、α2肾上腺素受体的亲和力相对较高,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缺陷症状和情感症状均有效,并产生较少的锥体外系综合征(extrapyramidal syndrome,EPS)和泌乳素升高相关不良反应,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1]。目前大部分国家的治疗指南都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推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氯氮平(clozapine)除外]。利司哌酮(risperidone)、奥氮平(olanzapine)、喹硫平(quetiapine)、齐拉西酮(ziprasidone)、阿立哌唑(aripiprazole)等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最近又有几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上市或即将上市。本文对帕利哌酮(paliperidone)、伊洛哌酮(iloperidone)和阿塞那平(asenapine)作简要介绍。 帕利哌酮帕利哌酮,又名9-羟利司哌酮(9-hyd-roxy-risperidone),是利司哌酮的主要血浆代谢产物,属于苯并异恶唑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药理作用与利司哌酮相似[3]。帕利哌酮缓释片(商品名:Invega,芮达)2007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治疗和维持治疗[4]。帕利哌酮的化学名为(±)-3-[2-[4-(6-氟-1,2-苯并异恶唑- [文章编号]1007-7669(2009)11-0873-06 介绍几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翟金国1,王中刚2,赵靖平3 (1.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山东济宁272013;2.济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山东济宁272051;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11)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临床试验;帕利哌酮;伊洛哌酮;阿塞那平 [摘要]对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帕利哌酮、伊洛哌酮和阿塞那平的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应用、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简要介绍。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志码]A Several novel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ZHAI Jin-guo1,WANG Zhong-gang2,ZHAO Jing-ping3 (1.The School of Mental Health,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Jining SHANDONG272013,China;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Jining SHANDONG272051,China;3.Mental Health Institute,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410011,China) [KEY WOEDS]schizophrenia;antipsychotics;clinical trials;paliperidone;iloperidone;asenapine [ABSTRACT]The mechanism of action,pharmacokinetics,clinical application,drug interactions,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new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paliperidone,iloperidone,and asenapine were reviewed. [收稿日期]2009-03-10[接受日期]2009-09-28 [作者简介]翟金国(1966—),男,山东济宁人,副教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精神医学教育和临床精神药理学研究。Phn:86-731-316-5634 [通讯作者]赵靖平。Phn:86-731-536-0921。E-mail:zhaojingpinghunan@yahoo.com.c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