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

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
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

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诞生。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中采用的是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并存,并对权益结合法的适用范围严格控制的二元格局。

一、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会计后果

不同会计政策的运用将导致对外报告业绩的差异,并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对于一项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或权益结合法反映,往往导致对外报告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反过来又决定着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取舍。

(一)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合并后资产负债表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差异主要在于确认合并交易市价和被并企业资产、负债的公允市价,影响了有关财务比率。购买法下,会导致较高的流动比例和较低的长期负债对股东权益比例。由于净资产公允市价一般情况下大于其账面价值,再加上商誉的确认,总资产和股东权益都较权益结合法高。

权益结合法下,由于维持相比市价而较低的账面价值,相对购买法其摊销资产和折旧费用较低,合并后各期的盈利指标均较高,隐藏了真实的合并成本。尽管合并成本与购买法下相同,以所获净资产账面价值计量,这样合并后可以立即出售账面价值大大低于市价的资产,获得“即时收益”,通过合并提高每股收益。

(二)对利润表的影响。购买法下,对被并购企业资产、负债按公允价值入账并确认商誉,如果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对于这一差额的摊销会减少以后各期的利润。购买法在利润表中只包括被并企业在合并日之后实现的利润,而合并后各年却包含了全年的利润,因此分析合并前后各年报表会发现销售收入以及毛利率呈迅速增长态势,产生一种增长幻觉。

权益结合法下,对合并前利润表进行追溯调整,通过并入合并企业全年利润,可以迅速提高合并方当年利润,使得合并前后利润表具有可比性。当高市盈率企业兼并低市盈率企业时,发出较少的股份就可以并入对方企业全年净利润,从而提高合并方的每股收益,可以消除购买法下出现的一种资产增长感觉。但这种可比性有虚构成分,即假设在调整之日已经进行了合并,但事实上,两家企业是处于不同管理模式下的独立经济实体。

(三)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无偿划转子公司的账务处理doc资料

税务点评《财务与会计》:无偿划转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对正常支付对价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做了详尽的说明和讲解,但实际情况中,集团企业内部(尤其是国有集团企业内部)各全资子(孙)企业之间的合并经常是无对价的,即根据集团企业统一规划,集团企业总部将集团内的某一全资子(孙)企业以无对价的方式划转给另一全资子(孙)企业,集团总部根据划出企业对被划转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对划出企业、划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例如A公司和B公司是甲集团所属的两家全资子公司,C公司是A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根据甲集团总部统一规划,A公司以无对价方式将所持C公司股权划转给B公司,这种合并形式就属于无偿划转。其中,A公司是划出企业,B公司是划入企业,C公司是被划转企业。那么,这种无对价形式的企业合并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呢?笔者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中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静的核算原则,对无偿划转情况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进行解析。 一、会计准则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原则 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最终控制方在企业合并前及合并后最终能够控制的资产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通过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

权投资,其成本为合并方享有的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具体来说: 1.对于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合并方应按享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对于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合并方应按享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二、无偿划转情况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无偿划转仍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划入企业对被划转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仍为其所享有的被划转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具体账务处理时,划入方按所享有的被划转企业划转日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集团总部对其增加的投资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按其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在现实情况中,由于被划转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有为正数的

案例分析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

案例分析: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 引言 1999年6月,经中国证监会(以下简称证监会)批准,清华同方与鲁颖电子采纳股权交换的方式正式合并,证监会的批准表明它对换股合并方式及所采纳会计方法的确信。这是我国首起以股权交换方式完成的合并,在证券市场上产生了专门大阻碍,对证券监管部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等也提出了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本文拟对清华同方换股汲取合并鲁颖电子这一案例从会计角度加以研究,包括:1、合并采纳的会计方法;2、合并业务所选择合计方法的合理性;3、合并涉及的信息披露等。 一、案例概况 依照1998年10月30日清华同方与鲁颖电子公司董事会共同发表的《关于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汲取合并山东鲁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预案的讲明》,以及此后公布的各种信息,双方约定的合并基准日为1998年6月30日。 清华同方自1997年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要紧经营计算机产品及销售、网络软件集成与信息服务、人工环境工程及设备。鲁颖电子则属于电子元件行业,要紧生产瓷界电容器、螺旋滤波器和网络电容器,其社会流通股权证在山东省企业产权交易所上市。 清华同方向鲁颖电子股东定向发行人民币一般股(下同),按照1:1.8的换股比例(即1股清华同方一般股换取1.8股鲁颖电子股份),换取鲁颖电子股东所持有的全部股份,鲁颖电子的法人地位消逝。合并后,清华同方原有股东占存续公司(即合并后的清华同方,下同)的91.63%,鲁颖电子占8.37%。清华同方将以鲁颖电子经评估后的净资产出资、与其它企业共同投资设立新注册的山东清华同方鲁颖电子有限公司,仍在原地(即山东沂南县)注册,新注册的公司成为清华同方控股的子公司。 换股比例的确定采纳每股净资产加成法①,即以双方在合并基准日(1998年6月30日)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为基础,适当考虑合并双方的以后成长性及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等其它反映企业价值的因素,计算预期的增长加成系数,最终确定换股比例。1998年6月30日清华同方与鲁颖电子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分不为3.32元和2.49元,清华同方的预期增长加成系数为35%,换股比例等于[3.22×(35%+1)]÷2.49=1.8。 二、合并的会计选择 依照1999年6月12日《汲取合并公告书》中的模拟合并资产负债表和模拟合并利润表,可推断出合并的会计分录。依照表4所列的分录,可推断合并采纳的会计处理方法。 从世界范围看,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要紧有两种,即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具体到会计处理上,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要紧有两个不同点:1)购买法要求购买方按公允价值记录购入的净资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汇总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企业合并的定义及其作用 1.1企业合并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Committee)第22号准则《企业合并》指出:企业合并是一家企业取得对另一家或多家企业控制,或者联合两家或更多企业的结果。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颁布的1970年11月起生效的第16号意见书《企业合并》第一段对企业合并所下定义为:企业合并指一家公司与一家或几家公司或非公司组织的企业合成一个会计主体。这一会计主体继续从事以前彼此分离、相互独立的企业的经营活动。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第37条规定:企业合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对另一个企业直接或间接发生支配性影响的联合方式。欧盟1990年9月21日生效的合并条例规定:企业合并是指一家或多家企业,或者控制一家企业的个人,收购一家或多家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的直接控制权或间接控制权;其形式可以是购买企业的资产、股票,或是采用合同形式及其他形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 并》(CAS20 P2) 中规定,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由此可见,各国法律对企业合并的表述虽有差异,但概括而言,企业合并的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通过取得财产和股份,合并为一个企业的法律行为;广义上的企业合并是指一企业通过控制一个或多个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控制权而对他企业行为有决定性影响的行为。 1.2企业合并的作用

企业合并具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首先,企业合并的积极作用表现为:企业外部扩展既可以便企业得到迅速扩展而不加剧竞争,提高企业的长期获利能力,大幅度地节约企业扩展的成本,又可以迅速提高企业的短期借款能力,而且,企业合并可能给有关方面带来税收上的好处,对合并企业的所有者来说,以其在原有企业的权益交换一家大公司的股份,而不是出售企业得到现金,可以免除税收上的负担。在被吸收合并的企业以前年度发生累计亏损的情况下,如果税法允许将这种亏损抵消合并企业以前年度或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则企业合并会给合并企业带来税收上的好处,如果被合并企业长期亏损,将来不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则该企业不可能独自获得这种税收上的利益。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可以通过企业合并扩大企业规模,从而提高他们的地位。其次,其消极作用也十分明显:企业合并如果超出了必要的限度就容易形成垄断,而形成的垄断企业必然会排斥其他竞争企业进入市场,从而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公平竞争,从而会使经营者抬高物价,导致物价上涨,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要合理利用企业合并来达到经营者的目的,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也能够维护市场和谐发展,需要合并企业经营者正确选择企业合并方法。这也需要企业经营者能够对企业合并方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 2.1企业合并按法法律形式分类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精品资料推荐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一、股票期权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 当前有关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归纳起来,主要有费用观与利润分配观。费用观的主要观点是把股票期权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费用,作为企业的成本计入利润表。而其具体操作又分为内在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利润分配观则认为股票期权的实质是经理人员对企业剩余价值的分享,应将其确认为利润分配。在这两种观点支撑下,其三种处理方法的过程如下: 1972 年APB 发布第25 号意见书,规定经理人股票期权采用内在价值法进行计量并确认报酬成本。所谓内在价值,就是赠与日的股价与行权价的差额。而赠与日的股价应以赠与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基础,一般采用当天股票市价。在计量日,以当日的股价与行权价的差额计入待摊费用,并确认股票期权。如果行权价等于或高于赠与日股票市价,则不需要确认报酬成本。如果在会计期末,股价发生变动,则因其会引起期权的内在价值的变动而需要调整所确认的待摊费用和股票期权。这样,每一会计期末就需要对以前期间的费用进行调整。 1995 年FASB 发布第123 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要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经理人股票期权。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一般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计算确定。公允价值 一经确定,在以后的期间除行权价变化之外,不得对公允价值进行调整。因此,一般情况下会计期末不必对股票期权进行调整。其会计处理方法与内在价值法相似,以公允价值与行权价的差额计入待摊费用与股票期权。 利润分配观认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是经理人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而不是费用。因此,股票期权应该作为利润分配处理,在会计确认日及日后各会计年度按照计量出来的该期间应确认的利润分配数计入未分配利润账户与拟新增资本准备一经理人股票期权账户。 二、经济后果与会计处理方法 Stephen.A.Zeff 在1978 年发表的《“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一文中阐述,经济后果指的是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这些个人或团体行为的后果被认为可能影响其他团体的利益。自此有关经济后果的各种观点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William R.Scott 于1997 在《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指出,经济后果表明,尽管存在有效市场假设理论,但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公司价值。他认为尽管在有效的资本市场,只要公司对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作充分的披露,市场便会识破由于会计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盈余变化,并对之做出价格反应。但问题的关键是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会导致不同的净利润,而净利润往往作为各种契约(如管理者的报酬契约、公司的债务契约)最常用的依据,这就可能影响管理者的决策行为和公司的经营活动,从而影响公司的价值。如果这些影响是负面的,并且使许多投资者受到影响,这些投资者就会向其政治代表施加压力,结果政治家也会对会计政策及其制定机构产生兴趣,使准则制定走向政治化。 精品资料推荐

企业合并中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及其产生的影响

企业合并中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及其产生的影响 企业合并中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及其产生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合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 企业合并中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使企业合并所产生的经济后 果却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从会计处理方法的角度阐述不同的反映方法给企业合并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及经济后果。 关键词:企业合并购买法权益结合法 为了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企业合并一直做为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被市场反复运用,企业合并是企业发展,做强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方式、手段,横向联合,纵向整合能产生规模效益,降低企业的生产销售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合并已经成为影响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将对企业合并的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因此也一直是国内外最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将就对企业进行企业合并时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探讨。 一、企业合并中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 目前,企业合并在会计上的处理,有购买法、权益结合法和新起点法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中,购买法最为流行且争议少,权益结合法在某些国家被使用但争议较大,新起点法在实务中几乎没有被使用过。以下将分别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进行介绍。 (一)购买法 购买法是指将并购企业取得被购企业的净资产这一行为视为一项购买行为,如同购买机器设备,存货一样。要求按公允价值反映被购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并将公允价值体现在购买企业的账户和合并后的资产负债表中,所取得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购买成本的差额表现为购买企业购买时所发生的商誉或者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新会计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统一使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

企业合并报表主要会计分录

(一)做调整分录1、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净利润(亏损做反向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2、调成本法下分回的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定要与权益法在同一个年度冲回的,如果不在同一年度冲回的,不能做冲回) 3、子公司的资本公积的变动(其他损益)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 贷或借:资本公积 (二)做合并抵消分录 1、借:股本(借方四个数字为已知数,文字描述、报表)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年末 商誉(借、贷方比较得出) 贷:长期股权投资(经过调整后的数据,母公司本身的数字+ 刚刚的做分录借方–刚刚做分录的贷方) 少数股东权益(借方四个数字相加* 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营业外收入(借、贷方比较得出) 2、内部债权债券抵消(内部债权债务全部都是借负债贷债权) 借: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应付股利/ 预收账款 / 其他应付款 贷: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 应收股利/ 预付账款/ 其他应收款 内部应收应付账款一定要记两年: 当年2 套: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坏帐准备(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帐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跨年3 套: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坏帐准备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抵消分录跨年度遇到损益项目 一律换成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应收账款——坏帐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内部应付债券与持有至到期2年 当年可能3 套:借:应付债券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 借:应付利息(只有分次付息才有第三套) 贷:应收利息 跨年可能有4 套:借:应付债券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如果一方是投资收益、一方是财务费用则免做第2套分录) 贷: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原价)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 借:应付利息(只有分次付息才有第三套) 贷:应收利息 (三)内部商品交易 1、本期内部交易本期实现对外销售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交易价格) 2、当期未实现对外销售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实际成本) 存货(毛利) 3、前期内部交易,本期实现对外销售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成本(交易毛利) 4、前期内部交易,本期仍未实现销售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存货(毛利) 考试时组合出现,2个本期合并,2个前期合并 (四)内部交易存货计提坏帐准备的抵消(举例) 例1:交易价1W,成本6K,购货方期末减值测试可收回7K,(当期内部交易当期未售)借:营业收入1W 贷:营业成本6K 存货4K 购货方提了3K 减值准备,集团不认可 借:存货——跌价准备 3K 贷:资产减值损失3K 例2:交易价1W,成本6K,购货方期末减值测试可收回5K,(当期内部交易当期未售)借:营业收入1W 贷:营业成本6K 存货4K 购货方提了5K 减值准备,集团成本为6K,减值1K 借:存货——跌价准备 4K 贷:资产减值损失4K 隔年的将“资产减值损失”换成“未分配利润——年初” (五)内部固定资产交易 一方是固定资产,另一方购入仍然做固定资产: 1、当年 借:营业外收入 贷:固定资产——原价

企业合并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企业合并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 易或事项,或者是一个企业获得对另一个或几个企业控股权的行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了企业合并。企业合并,必然带来合并企业及被合并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问题。 一、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涵义及特点 目前,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由于这两种方法均有其存在的理论依据,国际会计界对这两种方法的争论一直在持续着。我国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CAS No.20)保留了两种方法并存的格局。但企业合并不能任意选择这两种方法,它们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 (一)购买法的涵义及特点 国际上不同的权威会计组织对购买法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表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定义是“由一个企业(购买企业)通过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来获得对另一个企业(被购企业)的净资产的控制权和经营权。”APB在其1970年发表的Opinion No.16中指出购买法是“核算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的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收购公司按照收购成本记录收购的资产减负债。收购成本与被收购公司的有形资产和可辨认无形资产减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商誉记录。收购公司的报告收益包括被收购公司在收购后的经营业务,以收购公司的成本为基础。” 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购买法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主

一桩买卖,这一交易与企业直接从外界购入资产并无区别,因此应采用传统会计处理方法,即对所收到的资产与承担的负债用与之交换的资产或权益的价值量来衡量。合并后,经济资源流出方获得了对经济资源的控制权,而被合并方则丧失了对经济资源的控制权。 购买法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实施合并的企业,应按其成本进行核算,其成本为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交易发生日购买方为了取得对其他企业净资产的控制权而放弃的其他资产和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加上其他任何可直接归属于该项购买的费用。 2、如果被合并企业丧失法人地位,购买企业收到被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应按公允价值入账,合并成本超过取得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如 3、收益包括合并企业当年实现的收益和合并以后被合并企业所实现的收益,因此企业合并留存收益可能因合并而减少但不会增加,被合并企业的留存收益不得转入实施合并的企业。 (二)权益结合法的涵义及特点 权益结合法又称联营法、股权合并法。IASC的定义为:“参与合并的股东联合控制它们的全部或实际上是全部的净资产和经营活动,以便继续对合并后的实体分享利益和分担风险的企业合并。而且,参与合并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认定是购买者。”APB在其Opinion No.16中也指出:这种联合(指权益法)从形式上看是一个企业获得另一个企业的控股权,但实质上是两个企业股东权益的结合;联合企业集团内难以分辨谁是取得者、谁是被取得者;联合前后的管理

_企业合并概述,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第二十六章企业合并 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了企业合并内容及会计处理,属于重点内容。历年考试中均会结合合并财务报表考核主观题。本章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希望各位考生一定要坚持下来。需要说的是本章部分内容将结合第二十七章一并讲解。 第一节企业合并概述 一、企业合并的界定 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手写板】 是否能够按照企业合并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被购买方是否构成业务; 业务是指企业内部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产负债的组合,该组合具有投入、加工处理过程和产出能力,能够独立计算其成本费用或所产生的收入。 2.交易发生前后是否涉及对标的业务控制权的转移。 二、企业合并的方式 1.控股合并 合并方(或购买方,下同)通过企业合并交易或事项取得对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下同)的控制权,企业合并后能够通过所取得的股权等主导被合并方的生产经营决策并自被合并方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获益,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后仍维持其独立法人资格继续经营的,为控股合并。 2.吸收合并

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被合并方的全部净资产,并将有关资产、负债并入合并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合并完成后,注销被合并方的法人资格,由合并方持有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在新的基础上继续经营,该类合并为吸收合并。 3.新设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方在企业合并后法人资格均被注销,重新注册成立一家新的企业,由新注册成立的企业持有参与合并各企业的资产、负债在新的基础上经营,为新设合并。 三、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 非同一控制:

会计处理办法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作为一项有效及有序的管理活动,需要会计核算系统不断提供正确的财会信息数据、企业日常发生的大量经济业务,包容着大量的经济信息。将经济信息按照会计的规则与方法加工成会计信息,提供给有关使用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首先,大量经济业务只有输人会计核算系统才能进行加工,但是不可能直接将经济业务包容的全部经济信息都记录下来,只有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确认之后,才允许其进人会计核算系统。其次,已经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要作为有用的信息输出,输出的信息又必须再一次经过确认才能够保证其有效性。再次,经过确认、计量的经济信息还必须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记录,才能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处理。通常所说的会计核算系统是指会计记录、处理的过程。因此,确认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而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就是会计计量。会计自形成之日起就与会计计量有着血缘关系,将经济信息按一定的规则量化为会计信息,才能够进行确认,不能够进行会计计量的信息自然也不能进行确认。会计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的结果通过必要的会计载体来反映。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目的,是为管理活动提供有用的、正确的财会信息。要实现此目的,就需要借助于会计报告。所以,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学习会计学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会计处理方法亦称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会计确认方法、会计计

量方法、会计记录方法和会计报告方法。其中,会计确认是会计处理的第一步,是会计处理的门槛,主要解决经济业务和事项是否应该、能不能够在会计中反映,以及应该在什么项目中反映;会计计量是第二步。去要解决经济业务和事项用什么计量属性来计量,从而决定会计反映的金额;会计记录是第三步,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具体体现,也即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将经济业务和事项具体记录在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中;会计报告是最后一步,即在前面几步的基础上,对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整理,通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方式将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对会计处理方法做出法律规定,是一贯性会计原则的要求。一贯性原则主要是为了使同一单位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会计报告具有可比性,即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经济业务事项时所采用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前后期间应当保持一致。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同一项经济业务事项,由于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计算出的会计资料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经济结果。。如果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必然导致会计资料缺乏可比性,、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

换股合并及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换股合并及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摘要]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创新手段不断,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兼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一步凸现,实际上中国的并购额在过去五年里每年都以70%的速度增长,已有越来越多地企业采用合并来实现自身战略发展的目标,本文在结合我国当前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对我国换股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金收购换股合并购买法权益结合法 一、企业合并的支付方式 1.金收购方式:现金收购是一种单纯的收购行为,它是由收购者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从而取得被收购企业的所有权,在决定是否采用现金收购的方式时,收购企业主要考虑资金短期的流动性,有无足够的付现能力,及现金回收率或回收年限,现金收购的优点在于不必承担证券交易所带来的风险,但是由于整个并购过程涉及很大一笔现金,所以主并企业面临较重的现金负担。 2.换股合并方式:收购企业通过增加发行本公司的股票,以新发行的股本替换被收购企业的股票,称为股票(或称换股合并)换股合并区别于现金收购的主要特点是,不需要支付大量现金。不仅可以支撑交易金额较大的并购,减少大量现金支付结合企业带来的压力,同时不同类型的股权支付使得企业合并。分立。回购等公司屋面的结构调整很容易发生,既可实现企业自身合理的产业和战略布局,也可改善公司自身的财务结构。2002年9月中国证临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投资者可以采用现金。依法可以转让的证券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合法支付方式进行上市公司收购”,这是对我国近期不断出现的换股并购在法律上给予的明确支持。 二、企业合并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内容和优缺点 在企业合并的会计实务中,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两种会计处理方法。 1购买法:购买法是以被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购买法支付的购买成本与被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感,被并企业合并前的留存收益及利润构成购买方的购买成本。购买法的优点有:其采用公允许价值核算,更能反映企业合并是讨价还价的公平交易的结果。其缺点在于:

集团企业合并会计分录

求助:? 甲、乙公司属非同一控制的两家公司,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3200000元银行存款购入了乙公司发行在外的全部股份,发生咨询费20000元,法律费30000元,股票登记费40000元。两公司合并前的单独资产负债表和公允价值情况如下表所示: 2006年12月31日单位:元 项目 甲公司乙公司(账面价值)乙公司(公允价值) 银行存款250000100000100000 存货450000540000 固定资产(净值)70000002000000 无形资产(净值)500000200000210000 资产合计2750000 流动负债410000410000 长期应付款640000540000 负债合计 股本810000 资本公积800000600000 盈余公积110000150000 未分配利润140000 股东权益合计3910000

权益合计 二、要求 1.为甲公司编制企业合并的会计分录。 2.为编制合并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编制相关的抵销和调整分录。 解答: 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320+2+3+4=329 借:长期股权投资329 贷:银行存款329 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75+(280-200)+(21-20)+(54-64)=346,合并报表的时候确认营业外收入=346-329=17 举例说明:企业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 一、无条件抵消分录 母子公司合并报表,不论它们之间有否内部交易,首先应当无条件地编制以下三项抵消分录: 1、把母公司对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进行调整(只调整到合并报表,为后面的两项合并抵消分录打下基础。合并会计报表中的

企业合并会计练习题

企业合并会计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企业合并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企业合并必然形成长期股权投资 B.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就是吸收合并 C.控股合并的结果是形成母子公司关系 D.企业合并的结果是取得被合并方净资产 2、下列各项企业合并示例中,无疑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是() A.合并双方合并前分属于不同的主管单位 B.合并双方合并前分属于不同的母公司 C.合并双方合并后不形成母子公司关系 D.合并双方合并后仍同属于原企业集团 3、假定甲公司与乙公司合并,则下列有关此项合并的阐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合并,甲公司有可能取得了乙公司的有关资产和负债 B.通过合并,甲公司有可能取得了乙公司的大部分股权 C.通过合并,甲公司有可能需要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D.通过合并,甲公司必然成为乙公司的母公司 4、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所称的“控制非暂时性”是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较长的时 间内受同一方或多方控制的时间通常在() A.3个月以上 B. 6个月以上 C.12 个月以上 D. 12个月以上(含12个月) 5、下列有关合并商誉的各种阐述中,正确的是() A.只要采用购买法实施合并,就一定要确认合并商誉 B.确认合并商誉的前提是采用购买法实施企业合并 C.合并商誉完全是被并购企业自创商誉的市场外化 D.合并商誉与被并企业的净资产毫无关联 6、对于吸收合并,合并方对合并商誉的下列财务处理方法当中,符合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是 () A.单独确认为商誉,不予以摊销

B.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并分期摊销 C.记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D.调整减少吸收合并当期的股东权益 二、多项选择题 1.按照企业合并后主体的法律形式不同,企业合并的方式包括() A.吸收合并 B.新设合并 C.控股合并 D.同一控制下的合并 E.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 2.以下关于购买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购买法将一企业合并另一企业的行为视作一项交易 B.购买方合并当年净收益仅指其自身当年实现净收益 C.购买法下购买方必然确认合并商誉 D.购买法仅适用于对控股合并的情形 E.与购买法相对应的是权益结合法 3.将合并商誉确认为资产并且不予以摊销,但要进行减值测试。这种处理方法() A.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B.与自创商誉的处理原则有相同之处 C.符合商誉不能脱离会计主体而独立存在的这一特性 D.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提倡的关于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 E.是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确定的合并商誉的处理方法 4.企业合并与长期股权投资两者之间的关系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甲企业控股合并丙企业,导致甲拥有对丙的长期股权投资 B.甲企业吸收合并丙企业,不会形成甲对丙的长期股权投资 C.甲企业与乙企业合营丙企业,则甲对丙形成长期股权投资 D.甲企业是丙企业的联营方之一,则甲对丙形成长期股权投资 E.甲企业取得丙企业15%的股权,则甲需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5.甲企业与乙企业合并前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企业集团。甲企业在与乙企业的吸收合并交

企业并购会计处理

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兼并,一个企业兼并后只涉及一个会计主体,所以兼并企业在进行兼并会计处理时,一般将被兼并企业的资产、负债等按评估价并入兼并企业原有的账簿体系中,兼并价格与所获得的净资产价值之间的差额计作商誉或负商誉。兼并结束后,被兼并企业就不存在,由兼并企业统一编制会计报表。 企业收购,由于参与收购企业双方在收购后仍维持原有的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并各自独立的从事经营活动,所以收购公司不能将被收购公司的资产和负债简单的加总到收购公司有关资产、负债帐户,只能将收购所付价款直接计作“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但为反映整个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必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通过支付现金收购一般用购买法编制合并报表,但在有些并购业务中并不是通过支付现金而是通过增发股票换取被并购企业原有的股权达到并购的目的,这种方式的并购就难以辨认谁是购买者谁是被购买者所以采用权益集合法较为合理。 一.兼并企业会计处理 1.采用有偿方式兼并,兼并企业以被兼并企业提供的评估后的科目余额表登记入帐,进行帐务处理时,按资产评估后的价值,借记所有资产科目;按成交价高于评估确认的净资产的差额,借记“无形资产——商誉”科目,按负债的评估后的帐面价值,贷记所有负债科目;按确定的成交价,贷记“专项应付款——应付兼并企业款”科目(被兼并的净资产+无形资产=专项应付款)或“长期投资”科目。 2.采取无偿划转方式兼并,按各项资产、负债评估确认的价值,借记所有资产科目,贷记所有负债科目。两者之间如有差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3.合并中产生商誉和负商誉会计处理方法,在合并中产生商誉可将并购商誉确认为一项费用或者将商誉作为一项资产,在预计的年限内进行摊销,或者冲销留存收益。负商誉可作为递延收益处理,并在确定期限内确认为收益或将净资产公允价值超过合并成本的差额作为购买方权益的增加。 4.支付产权转让价款的核算,兼并企业支付产权转让价款时借记“专项应付款——应付兼并企业款”科目,(或长期投资)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购买法在收购活动中会计处理 从收购日起,购买方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以被收购公司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并入收购成本,超过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并购商誉,并在以后期间进行摊销。在合并损益表中,由于购买引起原有股东的权益发生变化,所以合并利润仅包括被收购公司在被收购日后取得的经营成果。收购所支付的价款直接记作“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三.权益集合法在收购活动中会计处理将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帐面价值记作“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将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按其帐面价值入帐,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但应按收购企业发行的股票价值入帐,收购时编制损益表,以反映截至收购日止已实现损益以及以前年度累计的留存收益。收购费用一般作为管理费用冲减资本公积。 四.企业兼并及收购的会计处理举例 例1.甲公司与乙公司达成兼并议,在2006年6月1日由甲公司支付现金兼并乙公司。至兼并日止,由会计事务所对乙公司的账簿进行清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清理后的资产负债表和评估结果如表1。经双方协商同意甲公司以1000000元,并承担乙公司原欠债务的办法兼并乙公司。兼并发生的直接费用10000元已由银行存款支付。 表1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1)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字数:2515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论坛2013年8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全球市场环境更加激烈。现阶段世界的各个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政策倾向的不同,区域性政治以及行业之间的不同。在税收政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为企业的纳税筹划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如何合理的纳税、纳税的最佳时间等纳税筹划已经成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途径。企业的纳税筹划是建立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制定的与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对企业的筹资方式、运营方式、投资项目、理财管理等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先筹划,以最大限度的减轻企业的说收负担,最终实现企业的成本地、效益高的发展目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会计,纳税筹划 一、内蒙古伊利乳业纳税筹划的研究背景 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关心自身成本的高低,越来越重视税收支出和纳税成本,于是纳税筹划由此产生并逐步发展。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一项义务,但不需要交纳比税法规定的更多的税收也是企业作为纳税人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因此,在一个健全和透明的法制环境下,企业通过精心筹划,从而达到减轻负税的目的,是无可指责的。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高速增长的企业,近年来,乳制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同粮油、肉制品、水产等产业一样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因而我国乳制品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供求关系失衡、市场无序竞争、技术水平低下等原因,导致在整体行业发展良好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普及,这些高速增长的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战略。 二、纳税筹划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税制不断完善的今天,税收是不可避免的,而要合理降低税收成本,就必须进行纳税筹划。纳税筹划的普及和应用,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同时促使税务机关的征税走向更加成熟的法制轨道。 纳税筹划的成功能直接给纳税人带来资金上的收益,推动相关项目的成功,所以说纳税筹划是一项产生附加值的经济行为。一项好的纳税筹划方案应该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纳税筹划所具有的科学性和艺术特征也使其和偷逃抗骗税截然分

增减持股票账务处理及合并会计报表

在《企业会计合并报表》中 转让内部股权收益抵销的处理 在《企业会计合并报表》的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关于集团内长期股权内部交易产生的利得或收益的问题。由于目前会计界上尚未有这方面的理论研究,面对此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来进行处理?笔者的观点如下,供各位会计同仁共同探讨:企业集团内各成员企业或母公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的为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或为了获取一定巨额的现金,使企业多余的现金获取比银行存款利率更高的收益率,或增加企业的实力,为了企业发展与资质的需要,或为了减少对外投资的风险等等原因。因此,在集团内进行相互增持、减持股份的交易情况,即所谓的转让内部股权交易事项。在实际中,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发生的股权转让的情况有以下三种: ⒈平价转让,即集团内股权拥有方进行股权转让交易的价格与原股权的购入成本(投资成本)一致转让给集团内另一方。这时,此转让交易事项不产生收益或亏损。实质上,这只是股权在集团内部的一种重新分布情况,不存在虚增资产的情况。但此种情况不符合常理,除特定情况外一般较少发生。 ⒉溢价转让。溢价,即股权转让的交易价格高于股权投资成本价格的部分,即产生的增值差额。溢价转让,即集团内股权持有方以高出原股权投资成本的价格转让给集团内另一方的一种股权交易。在此种交易中,转让方因转让股权而取得了转让利得,即产生了收益(高出成本的价格),受让方确认的股权成本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投资成本,其包含了转让方取得的“收益”部分在内。如某集团内A公司以1:1.5的比例转让所持B公司5%的股份给集团内另一公司C,A公

司当期获得的利得为0.50元/股,C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为1.50元/股。 ⒊折价转让。折价,即股权转让的交易价格低于股权投资成本价格的部分,即产生的一种跌价差额。折价转让,即集团内股权持有方以低于原股权投资成本的价格转让给集团内另一方的一种股权交易。在此种交易中,转让方因转让股权而发生了亏损(低于成本的价格),受让方确认的股权成本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投资成本,其包含了转让方发生的“亏损”部分在内。如某集团内D公司以1:0.9的比例转让所持H公司10%的股份给集团内另一公司G,这种转让交易,使得D公司发生亏损0.10元/股,G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为0.90元/股。此种转让情况除特定外,也较少发生。 上述第二、三种交易情况下,作为单个企业报表来说,一方面,转让方在确认其转让股权的收益或亏损时,记列“投资收益”等项目;另一方面,受让方在确认受让股权成本时,把其高于或低于投资成本的差额(“溢价”或“折价”),记列“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就集团各子公司本身来说是实现的一种收益或亏损,并以此反映在单个的会计报表上。但从企业集团整体来说,这种收益或亏损并未真正实现,其实质只属于集团内股权的一种重新归属组合;如果不对此种交易情况发生的收益或亏损进行合并抵销,则会使整个企业集团的资产和权益(留存收益)虚增或虚减一块,对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会产生一种误导。 接上所述,现就对产生的收益进行分析。由于目前在理论和实务操作中,无此方面的情况说明,因此,在具体进行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笔者以为此收益应予抵销,其理由是:作为此交易的双方,对其单独的个别会计报表来说,此收益是已经实现了的,即收益的现金或经济利益已经流入转让方单位,该单位也已单独把此项收益作为当期收益给予了反映;但针对整个企业集团来说,一方面它只是从所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在纳税筹划中的运用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在纳税筹划中的运用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减轻企业税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 个重要手段,如何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合理筹划企业的各种税金,使企业税负最轻,成为目前企业面临的最为关键问题之一,这便产生了企业如何筹划纳税问题。文中从企业内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出发,来研究其在企业纳税筹划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纳税筹划、节税、税收挡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我国 加入WTO后,状况显得尤为显著,我们的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形成按照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主要靠降低成本和细分市场来获得,各种税金作为企业成本费用的一项主要,对企业的会计收益和企业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同时,当前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上存有不同的政策倾向性,以及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存在很大的税收政策差异性,这些都为纳税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条件。这样就产生了如何纳税,何时纳税对企业有利的问题;即纳税筹划问题。 纳税筹划(taxPlanning)主要是指在国家政策的许可下,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立法导向,通过对筹资、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进行合

理的事前筹划和安排,取得"节税"(taxsaving)效益,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经济活动。 纳税筹划在国外已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国际企业中也得到广泛地应用,而在我国,纳税筹划还是个新事物,虽然已有很多学者专家写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专著等,但大多是从企业外部的角度出发,如纳税地点的选择、税收优惠条件的利用等方面来研究,下面笔者将主要从企业内部着手,就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来谈其在纳税筹划中的运用。 我国的各种税种的筹划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对所得税进行筹划时,受其影响最为明显。纳税筹划的途径有多种,如缩小税基、采用低税率、延期纳税、税收优惠以及涉税零风险等,在缩小税基中又可以分为缩小绝对额和缩小相对额。其中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相关的纳税筹划主要是缩小税基和延期纳税,下面通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几个有代表性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来讨论 企业如何筹划纳税,以期取得"节税"的效益。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存货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目录 1 企业合并的含义与分类 (5) 1.1企业合并的定义 (5) 1.2企业合并的分类 (5) 2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常用的两种方法 (6) 2.1购买法的含义及特点 (6) 2.2权益结合法的含义及特点 (6) 3 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影响的比较分析 (7) 3.1对财务状况影响的比较分析 (7) 3.2对经营成果影响的比较分析 (8) 3.3对经济后果影响的比较分析 (9) 4 西方国家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10) 4.1美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10) 4.2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观点 (10) 4.3其他各国企业合并中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11) 5 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11) 5.1购买法在我国的局限性分析 (11) 5.2权益结合法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12) 6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合并越来越成为企业增强自身实力、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在会计实务中记录企业合并的主要会计方法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权益结合法以账面价值作为计价基础,易于操作和掌握,但可能会给企业利润操纵留下空间。而购买法则使用公允价值作为计价基础,反映了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符合资产的重置成本原则,在国际会计界普遍应用,但这种方法存在公允价值与商誉价值难以确定的缺陷。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合并后的企业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经济后果上产生的影响不同,所以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就显得特别重要。运用单一的购买法虽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但由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尚难于取得被并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不高。因此,新会计准则中保留权益结合法是合理且必需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取消权益结合法,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购买法作为企业合并唯一的会计处理方法才是可行的。 关键词:企业合并;购买法;权益结合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