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程表(全年完整版自制)

薛兆丰:我理解的经济学原理

薛兆丰:我理解的经济学原理 这个秋天我在北大教《经济学原理》,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教学大纲开门见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学科。普适的经济学原理,不仅被用来分析包罗万有的社会现象,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本课程向从未接触经济学的本科学生演示和传授这种分析技能。” 临开课那晚,翻出由阿尔钦(Armen A. Alchian)和艾伦(William R. Allen)所著、由阿尔钦12年前签名赠送的老课本《交易与生产:竞争、合作和控制(Exchange & Pro-duction: Competition, Coordination, & Control)》。扉页上是老人家85岁时的笔迹:“给兆丰:感谢你向独特的人群——中国人——传播经济分析原理;尽管它与我们从中国人那里所学到的所有知识相比,只占微不足道的分量。” 阿尔钦1950年的《不确定性、进化和经济理论》,为求索经济规律的事业,找到了坚实的理性基础;此后,他为“成本”、“租”、“产权”等主题所作的叙述,开辟了透过经济学理解世界的独特视野。不仅如此,他还致力于传授经济分析原理。阿尔钦的女儿告诉我,他当年还用磁带录音机来分析自己授课的效果。他的学生不仅有经济系学生和教师,还有大量的联邦法官,不仅影响了经济学的研究方向,还增进了美国司法界对产权和企业行为的理解。 老人家送我《交易与生产》一书时,正在修订该书的新版,而我则在并行做中译。我有空闲就翻译,有问题就电邮,而他往往当天就回信。如此良辰美景,持续了两三年,译稿达数十万字。遗憾的是,老人家八年前起记忆力衰退,出版计划被迫搁置。今天他仍健在,记得往事,只是不再写书了。 今天我上教坛,临门一脚,应该怎样踢?我想过好一阵,还是从阿尔钦开始。在他看来,不论各人怀有何种愿望,人类只有直面种种约束、选择这样或那样的竞争规则,才能存活和发展;而研究竞争规则的选择及其结果,就是经济学的目的。 显而易见,人类至少面临四项普遍约束:(1)东西不够;(2)生命有限;(3)人际依赖; (4)需要协调。人类种种制度安排,一概是为了应付这些约束而衍生的。它们对应着三套规律:(1)需求定律;(2)利息理论;(3)产业理论;(4)宏观理论,而这就是通过经济学看社会万象的视角。 第一项约束是“东西不够”。人类如何选择竞争的规则,如何解决资源争用的冲突?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先让同学们读法国巴斯夏在1850年发表的名文“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Seen”)。人类一切活动都事关选择,而经济学者的特长,是去看见那些一般人所看不见的代价,否则就无法合理地评估选择所引致的得与失。 接着是介绍斯密(Adam Smith)眼中的人性。许多人以为,斯密将市场与道德对立起来,说他先写了《国富论》,后来又补充了《道德情操论》。其实,斯密先出版了《道德情操论》,

网红教授薛兆丰辞职知识付费到底怎么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8903841.html, 网红教授薛兆丰辞职知识付费到底怎么了 作者: 来源:《科学大观园》2018年第07期 当前订阅人数超过25万,付费专栏课程卖出近5000万元。北大网红教授薛兆丰近期從北大辞职。去掉“北大教授”光环,薛兆丰的知识付费这条路或许更通畅了。 当前订阅人数超过25万,199元一年,付费专栏课程卖出近5000万元。这是去年9月份以来,北大网红教授薛兆丰在某知识付费平台上取得的成绩。在半年多的时间内,薛兆丰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现象级的案例。 近日,网红教授再度成为舆论的焦点,据报道,网红教授薛兆丰已确认将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院离职,目前正在办理离职手续,但是国发院官网尚未撤下其相关介绍。去掉“北大教授”光环,薛兆丰的知识付费这条路或许更通畅了。 据国发院官网资料显示,薛兆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法律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他对法律、管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独特见解。 舆论呈现两极化网红教授何去何从 伴随着薛兆丰课程销量的火爆和离职消息的扩散,舆论四起。网络评论两极化,有网友表示靠知识赚钱合情合理,但也有专家公开质疑薛兆丰学术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年底,薛兆丰同事北京大学国发院教授唐方方指出,薛兆丰不是 北大教授,但是却在授课平台用北京大学经济学课程的名义售卖,明显在利用北京大学品牌进行背书,属于误导用户。 对于薛兆丰这一现象级的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表示:大学教授的薪水本来就低,为什么不可以通过知识增值而使其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马亮认为,我们不应因为薛兆丰用其“北大教授”的身份去推销课程,而对其横加指责。如果大学教授因为兼职授课而影响本职工作,那么的确应该对其加以处罚。如果大学教授因为违规收费或偷漏税而违反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也理应予以惩处。但是,如果大学教授没有违反这些规则和原则,而是通过自己的学问和口才赢得市场,其行为就是无可厚非,甚至是值得鼓励的。 那么,倘若褪去“北大教授”光环后,薛兆丰又能否在知识付费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呢? 马亮表示,如果“北大教授”是如此富有吸引力的招牌,那么也不是每个北大教授都可以取得薛兆丰这样的成就和影响。

(完整word版)《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1500字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1500字 导读:读书笔记《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1500字: 1、粉上呆萌的薛教授 从今年的第五季《奇葩说》认识了薛兆丰教授,《奇葩说》的导师除了大紧和康永哥,一季换一拨,在各自领域长袖善舞的名人到了《奇葩说》当导师却总差了点意思,而薛教授却意外地给了我们惊喜,让康永哥在这一季都撇下“挚爱”大紧,忍不住一直要“招惹”他。 别的不说,就冲薛教授辩论带PPT这一拨666的操作,我也要被他吸粉了。 2、我眼中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薛教授在《奇葩说》中的辩论很精彩,带给我们一个与康永哥心灵鸡汤和大紧博古通今不同的另外一个视角——经济学,来解释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他的书《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与他在《奇葩说》上的表达内容一脉相承。我一点也不奇怪薛教授在《奇葩说》上会对辩论上瘾,因为我看完他的这本书也有想和人去辩论的冲动,感觉一下子可以说明白好多事儿,当然,是用经济学。 我看豆瓣上也有不少抨击这本书的观点偏颇,也许这就是经济学著作的宿命。几百年来,经济学门派林立,谁都说服不了谁,也许是

历史给我们能研究和验证的经济学案例还不足够庞大。 但是能够让一个从来都不懂、从来都不碰经济学的人觉得经济学有意思,我觉得这本身就很厉害了。初中时我们学习牛顿第一定律,高中时物理老师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并不绝对正确”,我们有变得愚蠢吗,没有,我们变得更聪明了。在我看来,兴趣是求学的第一步。 总的来说,这本书适合非经济学专业的初学者读,重在培养经济学思维。我不敢妄论书中的理论都是真理,也不敢说它一定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但是在我们面对生活中的选择时,经济学给了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带你最快地剥开干扰因素,直击问题的核心,我想这点经济学是有所作为的。 03、“反道德”的经济学 《奇葩说》上薛教授提到的很多内容也都在他的这本《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中,不要被书名吓倒,其实书中的表述方式和《奇葩说》上一样,以致我在读书的时候,仿佛有种薛教授在我耳边讲给我听的错觉,我都能想象出薛教授在讲书中某段话时的语气和表情。 还有——“结婚钻戒真的是男方买的吗?”“工作收入是你要来的吗?”“当我们讨论公正的问题时,背后的含义往往是:这是符合效率标准的。” 为什么说“商业是最大的慈善”?“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产品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吗?不是,供需关系决定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决定资源成本。”知道了这一点,某些演员的天价片酬是不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在很多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看来,经济学是门“不明觉厉”的学科,就像外行人看IT和码农一样。为什么要学点经济学呢,或者说,经济学能给我带来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更能看到很多用本能看不到的精彩。专栏里有个例子,受过经济学训练和毫无经济学基础的两群人,对这个世界看法的差异,远远超过他们的种族、信仰、职业、身份等等差异。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悖论在于,只有学会了新的知识,才能体会到因此带来的新视野和快感,很多时候,正因为我们对新事物的不了解导致我们没有兴趣去了解它。 开篇,薛教授即讲述了经济学家的视角及研究对象: “好经济学家与坏经济学家的区别只有一点,坏经济学家只能看见可以看得见的后果,而好经济学家却能同时权衡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和通过推测得到的后果。” “经济学要研究的,不是‘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的问题,而是研究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它要问的是,为什么有时候好心会办坏事”之后,薛教授以经济学家的视角,讲解了稀缺、成本、需求、价格、供应、信息不对称、合作等方面的经济学核心概念,语言简单易懂,思想新奇独特,案例丰富有趣,一气读完,丝毫不觉乏味。

我们怎么看待社会上流行的破窗理论 从经济学家的视角,我们要思考那些看不到的损失。“如果窗户没有被打破,这户主人所拥有的资源,就可以用来从事其他生产,可以产生更多的财富。这些由于创伤而消失的其他生产和财富,是我们不容易看见的。” 沉没成本是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就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当我们没办法再收回、没办法再放弃时,就不存在成本。凡是提到成本,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的。所以,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存款为什么有利率 “任何一宗现货跟期货的交易之所以存在利率,关键是人们都有时间偏好,人们都愿意早一点消费,而不愿意晚一点消费。而那些想要换取现货的人为了说服别人,让他们推迟消费、接受期货,就只有一个办法,对他们进行补偿。补偿就是利率的基础。” 关于我交易的期货市场,薛教授也有精彩论述: “期货市场不是赌博,它只是重新分配了本来就不可避免的风险。而赌博是制造了本来并不存在的风险。期货市场是一个正和游戏——人们经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重新分配风险以后,每个人的幸福感都得到了提高。”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在很多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看来,经济学是门“不明觉厉”的学科,就像外行人看IT和码农一样。为什么要学点经济学呢,或者说,经济学能给我带来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更能看到很多用本能看不到的精彩。专栏里有个例子,受过经济学训练和毫无经济学基础的两群人,对这个世界看法的差异,远远超过他们的种族、信仰、职业、身份等等差异。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悖论在于,只有学会了新的知识,才能体会到因此带来的新视野和快感,很多时候,正因为我们对新事物的不了解导致我们没有兴趣去了解它。 开篇,薛教授即讲述了经济学家的视角及研究对象: “好经济学家与坏经济学家的区别只有一点,坏经济学家只能看见可以看得见的后果,而好经济学家却能同时权衡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和通过推测得到的后果。” “经济学要研究的,不是‘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的问题,而是研究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它要问的是,为什么有时候好心会办坏事?”之后,薛教授以经济学家的视角,讲解了稀缺、成本、需求、价格、供应、信息不对称、合作等方面的经济学核心概念,语言简单易懂,思想新奇独特,案例丰富有趣,一气读完,丝毫不觉乏味。 我们怎么看待社会上流行的破窗理论?

从经济学家的视角,我们要思考那些看不到的损失。“如果窗户没有被打破,这户主人所拥有的资源,就可以用来从事其他生产,可以产生更多的财富。这些由于创伤而消失的其他生产和财富,是我们不容易看见的。” 沉没成本是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就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当我们没办法再收回、没办法再放弃时,就不存在成本。凡是提到成本,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的。所以,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存款为什么有利率? “任何一宗现货跟期货的交易之所以存在利率,关键是人们都有时间偏好,人们都愿意早一点消费,而不愿意晚一点消费。而那些想要换取现货的人为了说服别人,让他们推迟消费、接受期货,就只有一个办法,对他们进行补偿。补偿就是利率的基础。” 关于我交易的期货市场,薛教授也有精彩论述: “期货市场不是赌博,它只是重新分配了本来就不可避免的风险。而赌博是制造了本来并不存在的风险。期货市场是一个正和游戏——人们经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重新分配风险以后,每个人的幸福感都得到了提高。” 书中还有很多精彩观点,限于篇幅,不在此赘述了。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正如书中前言所说,它助我变得更理性、悦纳和进取。

对网络辩论类综艺节目《奇葩说》与演艺活动《云南印象》经营与管理的认识

对网络辩论类综艺节目《奇葩说》经营与管理的认识 一、节目背景 《奇葩说》是一档由爱奇艺、米未制作,融入辩论元素的网络自制真人秀节目。节目主体以娱乐化的辩论形式呈现,两方辩手每期围绕一个辩题进行辩论,节目融合了选秀的元素,具有淘汰晋级的赛制,节目形态和环节设计独特,是一档名副其实的现象级网络自制综艺节目。 二、节目内容策划 (一)重视内容为王 《奇葩说》是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这与当今社会上对个人表达能力要求不谋而合,《奇葩说》是一档重视知识文化,重视个性,重视表达,重视个体心声的节目。奇葩说在辩论话题选择上从国家到个人、过去到当下、现实到想象、物质到精神,话题类型较为丰富,选手不仅对时下受到关注的争议话题和观点进行激烈辩论,更重要的是节目能够展示、覆盖小众年轻人所持有的亚文化价值观念,通过辩论对传统价值观提出质疑,产生碰撞。 (二)辩题类型结合实用性与娱乐性 不同于其他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在话题的选择上,区别于传统议题倾向于专注社会的事件、发展、哲学思考,具有严肃、道德性强等特点,《奇葩说》在话题的选择上注重娱乐性和实用性,打破了传统思维的束缚。《奇葩说》辩题涵盖范围广,涉及面丰富,即有社会热点类、职场类也有恋爱情感类、婚姻家庭类、脑

洞类等。辩题即贴近生活,对人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如“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这对当下年轻人来说是都应该是值得去思考的问题,到底年纪轻轻的年轻人,精致穷有没有错,利用了“年纪轻轻”、“精致穷”等对年轻人具有吸引力的题目,也用了“我错了吗?”这样一个疑问句引人深思,让每个看到这个题目的人都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这样一个辩题本身具有一定的娱乐性,“精致穷”是一个流行于年轻人中的词语,再加上辩论时,辩手们对题目趣味性的解读,使辩题更具有娱乐性质。 (三)话题具有很强争议性、思辨性 《奇葩说》的话题具有很强的争议性和思辨性,如“奇葩星球设立颜值税,你支持吗?”这道辩题把人们分成需要交税和不需要交税的两类人,让辩题更加具有争议性;同时,这道辩题也具有思辨性,它赤裸裸地揭露了当今看脸的社会现象,有的人更是信奉“颜值即正义”的信条。长得好看的人在社会上机会更多一些,有的人可能有一个女团梦、或者是男团的梦想,但是由于长相的问题,不论他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像其他长相好的人那样受欢迎,具有高颜值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天生的优势,作为一个明星可能他们需要颜值和实力兼具,但是天生长相不太如意的人,可能他们想要成功就必须要在实力上多下功夫。这对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具有思考价值的,我们到底应不应该成为以貌取人当中的一员?对于那一些长相不如意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我们的社会面对颜值

北大经双详细介绍和问题分析

北大经双详细介绍和问题分析 言归正传,小苏今天是来告诉大家如何使用经双的幌子进入隔壁的。先让我们来看看该如何科学看待隔壁经双吧! 1北大经双能吃么简介1996年国发院(原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开始为北京大学校内非经管专业本科生设立经济学双学位和辅修项目,2003年秋季双学位开始对外招生。据老师说开放校外名额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清华,清华出了那么多国家领导人,想让这些治国的工程师有一些经济学素养。 到目前为止,国发院的经济学双学位是惟一一个教育部承认的双学士学位,其他学校、专业的双学位都只是校内自办的教学项目,没有教育部认证。国发院的经济学双学位也是市场上惟一一个面向校外招生的双学位。 (注:国家发展研究院简称“国发院”)国发院的前身是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由几位海外学成的经济学家于1994年回国建立。国发院汇聚了那一代中国最好的经济学家,如林毅夫、张维迎、周其仁、汪丁丁,他们至今都还在为双学位讲课。国发院是中国学经济学最好的地方。 在北大,和经济学相关的院系有三个: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国发院,普遍认为师资最强的是国发院。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以经济学为第一专业的学生都来旁听国发院的双学位课程。 教学计划与费用招生规模:北京大学校内:700人/学年校外:200人/学年教学计划:经济学双学位采用学分制,共要求48个学分。所需课程由本学院或北京大学其他院系的老师开设,并聘请部分校外专家任教。 必修数学课程为:微积分C(4学分)、概率统计C(4学分)。必修经济学课程为:经济学原理(4学分)、中级微观经济学(4学分)、中级宏观经济学(4学分)、计量经济学(4学分)。 选修课程从国家发展研究院所开设的选修课程中任选。费用校外双学位学费标准: 1500元/学分,总计48学分,共72000元。 此费用不含书费、材料费等。2北大经双好吃吗Q学长的食评很多学校都有开经济双学位的课程,我个人认为北大这个项目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课程师资非常好,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会来讲课,很多真的想学点知识的同学会很有兴趣。 另外一点是它相对其他学校比较正规,是教育部唯一认可的双学位项目,也是唯一能招收校外学生的双学位项目,所以在管理和课程设置都很专业,它颁发的证书也更有说服力。我也和很多选这个双学位的同学交流过为什么要选这个,有些是本专业是文科或者理工科,想让自己的未来多一条路,多一种选择,或者想往金融方向发展的同学,有这样一个基础还有挺有用的。还有就是对经济学感兴趣,想接受专业训练的同学。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在很多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看来,经济学是门“不明觉厉”的学科,就像外行人看IT和码农一样。为什么要学点经济学呢,或者说,经济学能给我带来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更能看到很多用本能看不到的精彩。专栏里有个例子,受过经济学训练和毫无经济学基础的两群人,对这个世界看法的差异,远远超过他们的种族、信仰、职业、身份等等差异。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悖论在于,只有学会了新的知识,才能体会到因此带来的新视野和快感,很多时候,正因为我们对新事物的不了解导致我们没有兴趣去了解它。 开篇,薛教授即讲述了经济学家的视角及研究对象: “好经济学家与坏经济学家的区别只有一点,坏经济学家只能看见可以看得见的后果,而好经济学家却能同时权衡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和通过推测得到的后果。” “经济学要研究的,不是‘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的问题,而是研究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它要问的是,为什么有时候好心会办坏事?”之后,薛教授以经济学家的视角,讲解了稀缺、成本、需求、价格、供应、信息不对称、合作等方面的经济学核心概念,语言简单易懂,思想新奇独特,案例丰富有趣,一气读完,丝毫不觉乏味。 我们怎么看待社会上流行的破窗理论?

从经济学家的视角,我们要思考那些看不到的损失。“如果窗户没有被打破,这户主人所拥有的资源,就可以用来从事其他生产,可以产生更多的财富。这些由于创伤而消失的其他生产和财富,是我们不容易看见的。” 沉没成本是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就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当我们没办法再收回、没办法再放弃时,就不存在成本。凡是提到成本,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的。所以,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存款为什么有利率? “任何一宗现货跟期货的交易之所以存在利率,关键是人们都有时间偏好,人们都愿意早一点消费,而不愿意晚一点消费。而那些想要换取现货的人为了说服别人,让他们推迟消费、接受期货,就只有一个办法,对他们进行补偿。补偿就是利率的基础。” 关于我交易的期货市场,薛教授也有精彩论述: “期货市场不是赌博,它只是重新分配了本来就不可避免的风险。而赌博是制造了本来并不存在的风险。期货市场是一个正和游戏——人们经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重新分配风险以后,每个人的幸福感都得到了提高。” 书中还有很多精彩观点,限于篇幅,不在此赘述了。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正如书中前言所说,它助我变得更理性、悦纳和进取。 当然,书中也有一些观点让我难以认同,比如春运火车票问题。 薛教授认为垄断商品不是反对市场定价的理由,并支持用价格调节需求端。而我觉得,价格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是完全竞争市场。在垄断市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7-8

第007讲铅笔的故事 1.神奇的铅笔 你看他挺简单,木杆里面有个笔芯,上面一个铁圈,捆着一块橡皮。但他的故事可多,可神奇了。首先,原料非常复杂;其次,他的产地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再有就是他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成千上万的人参与其中。 2.市场力量造就铅笔神话 一支铅笔如此神奇,他到底有几个意思? (1)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掌握了制造一支铅笔所需要的全部知识。 但是这支铅笔却做出来了。这是他神奇的第一个地方。 (2)每一个参与生产铅笔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导致一支铅笔 的产生,每个人只是做他手头上的事情。 (3)生产铅笔的这些人,生活在世界各个不同的角落,他们互相不认 识,说着不同的语言,信仰不同的宗教,互相不理解,有时候互相看不起,有时候互相敌视,甚至可能有时互相打过仗。但这没关系,他们能够共同合作,把一支铅笔造出来。 (4)更神奇的是,虽然他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努力,积聚着一代一代 人的知识,但是我们购买一支铅笔,所要付出的代价微乎其微。 到底是什么力量,能够让这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那就是市场。 3.猎人与老虎的故事 山里的师傅,会做肥皂,子弹等等,手十分巧,但是缺生活的非常穷。城里人比山里师傅差多了,缺过的很好。老虎在动物界很吊,

人比老虎的本事差多了,但是人比老虎富裕。这些是为什么呢?这是分工合作造成的,这是市场的结果。市场机制在协调人们分工与合作。 第008讲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今天我们继续讲市场与慈善之间的关系。前面讲了亚当斯密的人性论,讲人虽然是自私的,但是也有爱心,但仅靠爱心不够,所以需要市场的补充。 1.世界银行的失败扶贫史 推荐一本书威廉伊斯特里《白人的负担》,书里说,过去50年西方对非洲的援助达到2.3兆美元,却见成效 2.哈利波特的商业奇迹 2005年7月16日,英美两国却能够设法把900万册《哈利波特》送到读者手里。就这么一件为了娱乐的事情,西方世界做的这么有效率,而为了救助非洲的儿童,这么严肃的事情,效率却这么低,这是为什么? 3.四大原因让行善扶贫难见成效 (1)缺乏反馈机制。最重要的一点,是市场有很好的反馈机制,而扶 贫行善,则缺乏适当的反馈机制。比方说,10块一碗的小面和免费的小面;给10人每人2万元做生意和行善,一个有标准,一个则没明确的标准。 (2)委托代理问题。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做事的认真程度就要打折扣。 类似于公款接待与个人接待。 (3)所托非人问题。很多地区的贫困,恰恰是政府造成的,而国际扶

薛兆丰 需求第三定律

你好,今天我给你讲一个应用非常广泛,非常有趣的需求定律,需求第三定律。 我们说过,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教科书,只有两个需求定律:需求第一定律、需求第二定律,咱们这有第三个需求定律。 发现这个定律的是两位经济学家,一位是我们熟悉的阿尔钦(ArmenAlchian),另外一位是威廉·艾伦(William Allen )。这个定律是在他们合写的教科书《大学经济学》(University Economics )里面提出来的。 需求第三定律要回答的问题 我先问你,薛老师写过两本书,一本叫《经济学通识》在罗辑思维卖,另外一本叫《商业无边界》讲反垄断的。亚当·斯密也写过两本书,一本叫《国富论》,一本叫《道德情操论》。我们俩都写过两本书,哪两本书更有价值? 当然,你如果为了让我开心,你会说薛老师的两本书要比亚当·斯密的两本书更有价值。在北大我也喜欢问这个问题,因为同学们怕我给他不及格嘛。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当然是亚当·斯密的两本书更有价值。问题是,为什么? 那我再问你,假设我手头上有两段文字,一段是从某块石碑上面抄下来的;一段是随机从我的Email里面抄出来的。这两段文字哪一段的质量更高? 我再问你,我手头有两张音乐会的门票,一张是咱们北京朝阳区群众组织的乐团演出的节目;另一个是来自美国的国家交响乐团演出的音乐会。哪一个音乐会的欣赏价值更高? 我再问你,在哈佛大学,如果我们算同学的平均成绩,那么是所有哈佛大学同学的平均成绩更高呢?还是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中国留学生的平均成绩更高? 我还要问你,每年有许多人跑到美国的拉斯维加斯赌博,那么是美国当地人下的赌注大,还是不远万里,从中国跑到拉斯维加斯去的中国游客下的赌注更大? 我再问你,咱们超市里面卖肉,其中有一盒肉,上面写着是澳大利亚进口的,那么这一盒肉,更可能是含骨头的,还是去了骨头的? 我再问你,在美国规定,儿童是不能单独呆着的。假设有一对夫妇他们要外出去庆祝结婚纪念日,他们就得请人来照看小孩。那么,这对夫妇付完给保姆的钱以后,在外面,他们更可能吃一顿麦当劳,还是吃一顿牛排烛光晚餐? 所有刚才问的问题,他们都有共同的特征,这就是需求第三定律所要回答的问题。需求第三定律是什么意思呢? 精选苹果价格何以下降 你先看看下图里面的表格。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在很多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看来,经济学是门“不明觉厉”的学科,就像外行人看IT和码农一样。为什么要学点经济学呢,或者说,经济学能给我带来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更能看到很多用本能看不到的精彩。专栏里有个例子,受过经济学训练和毫无经济学基础的两群人,对这个世界看法的差异,远远超过他们的种族、信仰、职业、身份等等差异。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悖论在于,只有学会了新的知识,才能体会到因此带来的新视野和快感,很多时候,正因为我们对新事物的不了解导致我们没有兴趣去了解它。 开篇,薛教授即讲述了经济学家的视角及研究对象: “好经济学家与坏经济学家的区别只有一点,坏经济学家只能看见可以看得见的后果,而好经济学家却能同时权衡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和通过推测得到的后果。” “经济学要研究的,不是‘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的问题,而是研究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它要问的是,为什么有时候好心会办坏事”之后,薛教授以经济学家的视角,讲解了稀缺、成本、需求、价格、供应、信息不对称、合作等方面的经济学核心概念,语言简单易懂,思想新奇独特,案例丰富有趣,一气读完,丝毫不觉乏味。 我们怎么看待社会上流行的破窗理论

从经济学家的视角,我们要思考那些看不到的损失。“如果窗户没有被打破,这户主人所拥有的资源,就可以用来从事其他生产,可以产生更多的财富。这些由于创伤而消失的其他生产和财富,是我们不容易看见的。” 沉没成本是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就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当我们没办法再收回、没办法再放弃时,就不存在成本。凡是提到成本,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的。所以,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存款为什么有利率 “任何一宗现货跟期货的交易之所以存在利率,关键是人们都有时间偏好,人们都愿意早一点消费,而不愿意晚一点消费。而那些想要换取现货的人为了说服别人,让他们推迟消费、接受期货,就只有一个办法,对他们进行补偿。补偿就是利率的基础。” 关于我交易的期货市场,薛教授也有精彩论述: “期货市场不是赌博,它只是重新分配了本来就不可避免的风险。而赌博是制造了本来并不存在的风险。期货市场是一个正和游戏——人们经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重新分配风险以后,每个人的幸福感都得到了提高。”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在很多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看来,经济学是门“不明觉厉”的学科,就像外行人看IT和码农一样。为什么要学点经济学呢,或者说,经济学能给我带来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更能看到很多用本能看不到的精彩。专栏里有个例子,受过经济学训练和毫无经济学基础的两群人,对这个世界看法的差异,远远超过他们的种族、信仰、职业、身份等等差异。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悖论在于,只有学会了新的知识,才能体会到因此带来的新视野和快感,很多时候,正因为我们对新事物的不了解导致我们没有兴趣去了解它。 开篇,薛教授即讲述了经济学家的视角及研究对象: “好经济学家与坏经济学家的区别只有一点,坏经济学家只能看见可以看得见的后果,而好经济学家却能同时权衡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和通过推测得到的后果。” “经济学要研究的,不是‘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的问题,而是研究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它要问的是,为什么有时候好心会办坏事”之后,薛教授以经济学家的视角,讲解了稀缺、成本、需求、价格、供应、信息不对称、合作等方面的经济学核心概念,语言简单易懂,思想新奇独特,案例丰富有趣,一气读完,丝毫不觉乏味。 我们怎么看待社会上流行的破窗理论 从经济学家的视角,我们要思考那些看不到的损失。“如果窗户没有被打破,这户主人所拥有的资源,就可以用来从事其他生产,可

以产生更多的财富。这些由于创伤而消失的其他生产和财富,是我们不容易看见的。” 沉没成本是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就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当我们没办法再收回、没办法再放弃时,就不存在成本。凡是提到成本,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的。所以,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存款为什么有利率 “任何一宗现货跟期货的交易之所以存在利率,关键是人们都有时间偏好,人们都愿意早一点消费,而不愿意晚一点消费。而那些想要换取现货的人为了说服别人,让他们推迟消费、接受期货,就只有一个办法,对他们进行补偿。补偿就是利率的基础。” 关于我交易的期货市场,薛教授也有精彩论述: “期货市场不是赌博,它只是重新分配了本来就不可避免的风险。而赌博是制造了本来并不存在的风险。期货市场是一个正和游戏——人们经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重新分配风险以后,每个人的幸福感都得到了提高。” 书中还有很多精彩观点,限于篇幅,不在此赘述了。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正如书中前言所说,它助我变得更理性、悦纳和进取。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网络约车 ——《论经济学与经济学家》读书笔记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网络约车 ——《论经济学与经济学家》读书笔记 《经济学家该如何选择》这一章提到,“弗里德曼通过坚持理论的价值不应该由她们的假设是否真实来判断,从而发展他的理论”,科斯还举了叶子的例子,并提出问题,“在考虑叶子没有大脑的情况下,该怎样解释叶子逐渐在一棵树上所形成的分布。”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交通局要管制网络约车的事件”,如果交通局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中国的交通更加拥堵,出行更加不方便,我们就可以预测到接下来管制政策的实施。但是,我更希望有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不想招致这些结果的交通局会采取损害中国消费者利益的政策?我在读了《经济学家和公共政策》这一章之后便有了大致的答案。 文章中提到“那些重要而真实的东西往往很简单,以至于几乎根本不需要经济学家阐释就能得到理解,令人沮丧的事,在对公共政策的讨论中,这些简单真理却往往被忽视。”薛兆丰老师在《共享经济不可挡》一文中提出,“根据罗兰贝格队估计,我国全国日均轿车出行需求约6000万次,其中有一半可由出租车满足,400万次由注册租赁车满足,而2600万次的缺口则只能由各种黑车、专车、不明不白的车或者我们称之为法外的车来满足。”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人也知道这是明显的供不应求。想要解决机动车出行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种解决办法,一是增加出租车的供应量,但这个方法却是不可行的,如果供应量增加,出租车司机就赚不到钱了,也正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才会有北京出租车牌照“一照难求”的现象。那么第二个办法来了,就是开辟新的市场,使供给者的范围扩大到出租车司机以外的人。网络约车就应运而生,不仅解决了供应量的问题,还以新的、更加透明的方式减少打车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而且“拼车”这项服务不仅使消费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课后118题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118个思考题回答汇总 第001讲 Q:这一讲的主题是经济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哪怕是在战俘营里面都起作用。现在倒过来,请举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里面,经济学规律是不起作用的,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A:不符合经济学规律的例子有:战俘间的需求不一致,没有交换需求;战俘营里没有生产原材料能力,所以战俘不能生产物品,故战俘营里的生产力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 第002讲 Q:你能不能在生活中找一个例子,看上去是个公正的规则,但它背后其实是有效率的考量的? A:看上去是个公正的规则,其实是有效率的考量的例子:高考,几乎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规则,背后考量的则是大学选拔学生的效率;如果高考不公平,存在着各种投机行为,那么每个大学都将在几千万的学生中找到合适水平的学生,需要花费的成本,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第003讲 Q:请举出一个例子,有什么东西,是我们看不见的,但实际上又非常重要,在我们做决策时不容忽视的? A:有什么东西,是我们看不见,但实际上非常重要,在我们做决策时不容忽视的:比如,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这部分风险损失会不会出现,没人能够预测,但当下做决策的我们,应该将这部分的风险纳入考虑范围之内,以保证我们的决策更加合理。 第004讲 Q:请举出一个例子,人们出于美好的愿望,却产生了事与愿违的结果呢? A:高速公路在节假日免费通行,原本是为了方便大家出行,同时降低大家的出行成本,

可免费后的高速公路上车满为患,不仅时常堵车,浪费了时间成本,更是产生不方便出行的顾虑,而原本的通过收取通行费,即利用价格来调控人们需求的手段,在免费时则完全失效。 第005讲 Q:识时务随大流和特立独行,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哪一种成功的机会更大? A:根据经济学的研究基础可知,谁更容易在实际环境中存活下来,谁就更容易成功。 第006讲 Q:你认为,市场经济会不会让人变得淡薄? A:由于人性两面性的存在,在小圈子里靠爱心、讲同情,而大世界靠市场,讲规则。所以,在极端情况的设想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世界里的人们只会越来越讲规则,缺少人情味;但是,当人们回到小圈子里,则会越发同情,充满着人情气息;而一个个小圈子,共同组成大世界,所以大世界缺少的人情味与小圈子的充满人情气息二者相加,正负抵消,人们依然还是人们,并没有变得淡薄。 第007讲 Q:现在社会的分工和合作达到了如此精细和复杂的程度,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穷人? A: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的是贫富差距和市场化下的细化分工合作,究竟有没有关系?细化分工的确产生了很多的工作机会,但这并不表示所有人都可以找到工作,中国人自古以勤劳自居,要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一人干了两人的工作量,再加上有限的需求量,另一个人自然找不到工作,势必要成为穷人。 第008讲 Q:如果你有一笔钱可以资助一个学生,一个又穷又笨,一个又穷又聪明,你应该把钱给谁?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3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3:赚差价的中间商真的可恶吗?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我们还是继续来讲这本书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昨天说到了成本,钱并不是成本的唯一表现形式,比如时间也是成本,节假日走高速,节省了高速费,但很可能要堵上整整一天你的时间。还有在老齐这里读书,虽然付出了200多块钱,但是看书的效率要明显比以前提高了,以前你一年也看不了2本书,现在几乎每月都能看3-4本书,所以其实大家读书的成本是大幅下降了。但很多人,却仍然算不过来账。节省下来的时间,和提高了的头脑,可以帮大家很快赚回这笔投入。 有一句广告词叫做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但是我们跟厂家直接沟通真的好吗?显然未必能够降低成本,想想我们要买个电脑要跑到厂商那里沟通,买个土豆也要跑到农田里直接找农民,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忙的不可开交,生活质量会严重下降,相反通过中间商帮我们整合资源,筛选品种,我们多付出一点金钱,支付服务费,但是可以节省掉大把的时间,让我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赚到更多的钱回来。所以在大多数时候,中间商是在帮我们提供服务,减少总成本的,只有通过技术的进步,去中介化,才能真正的消灭掉中间商的成本。换句话说,我们既要享受中间商的服务,又要消灭费用上的成本,只有技术进步才可以做到。 所以成本简单来说,就是你放弃了什么,放弃的多,代价就高,放弃的少,就代价小。不存在放弃,就不存在成本。更新请加微信9014774 比如一瓶茅台,我买来的时候是1000块钱,但是存了10年,价格已经涨到了5000,那么我此时喝掉他,成本是1000还是5000?当然是5000,因为我放弃了一个变现5000块钱的机会。反过来,我花1000块钱买的茅台,回来一看是瓶假酒,装的是二锅头,大概只值20块钱,那么我喝掉这瓶酒的成本也就是20块钱。尽管蒙受了1000元的损失。这种事在古董市场很常见,买回来一看是个假的,新的,他的成本就会大幅下降。 在经济生活中,什么决定价格?有人说是成本,成本贵了,价格就会高,特别是开发商经常这么说,我拿地都2万一平米,卖给你们肯定得3万一平,但是真是这样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天下就没有亏本的生意了。所有人在成本上叠加劳动,都能构成利润。所以这显然不靠谱,决定产品价格的只有供需关系,也就是有多少人需要他。如果供不应求,低成本的东西,都可以卖出很高的价格。比如茅台,毛利率超过90%,换句话说一瓶酒的成本只有100块钱不到,剩下的900多都是利润。 所以根据这个我们就应该能识破开发商的伎俩,政府高价卖地推高房价的说法并不正确,事实上,作者也说,不是政府想高价卖地,就能把土地价格推高的,之所以能够高价卖地,是因为市场高需求导致的。买房的太多,房屋供给太少,所以造成了高房价,如果这背后有人捣鬼,那就是国土部门,之前的土地供给出现了严重问题。所以,如果供给还是那么多,即便政府不赚钱,免费把土地送给开发商,结果一样是房价很高,开发商会把拍卖土地的钱,直接去行贿相关的官员。 对于房子,我们习惯买房和租房,大家都觉得买来的是资产,那租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对于资产的付费,但是经济学上的租,却跟现实中有所不一样,作者说,他在北大教书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如果北大降薪,他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北大降1000,他还是会选择在这里,降5000,甚至降1万,他也不会离开。但是北大并没有因为他别无选择就降低他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课后118题

第001讲 Q:这一讲的主题是经济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哪怕是在战俘营里面都起作用。现在倒过来,请举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里面,经济学规律是不起作用的,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A:不符合经济学规律的例子有:战俘间的需求不一致,没有交换需求;战俘营里没有生产原材料能力,所以战俘不能生产物品,故战俘营里的生产力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 第002讲 Q:你能不能在生活中找一个例子,看上去是个公正的规则,但它背后其实是有效率的考量的? A:看上去是个公正的规则,其实是有效率的考量的例子:高考,几乎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规则,背后考量的则是大学选拔学生的效率;如果高考不公平,存在着各种投机行为,那么每个大学都将在几千万的学生中找到合适水平的学生,需要花费的成本,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第003讲 Q:请举出一个例子,有什么东西,是我们看不见的,但实际上又非常重要,在我们做决策时不容忽视的? A:有什么东西,是我们看不见,但实际上非常重要,在我们做决策时不容忽视的:比如,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这部分风险损失会不会出现,没人能够预测,但当下做决策的我们,应该将这部分的风险纳入考虑范围之内,以保证我们的决策更加合理。 第004讲 Q:请举出一个例子,人们出于美好的愿望,却产生了事与愿违的结果呢? A:高速公路在节假日免费通行,原本是为了方便大家出行,同时降低大家的出行成本,可免费后的高速公路上车满为患,不仅时常堵车,浪费了时间成本,更是产生不方便出行的顾虑,而原本的通过收取通行费,即利用价格来调控人们需求的手段,在免费时则完全失效。 第005讲 Q:识时务随大流和特立独行,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哪一种成功的机会更大? A:根据经济学的研究基础可知,谁更容易在实际环境中存活下来,谁就更容易成功。 第006讲 Q:你认为,市场经济会不会让人变得淡薄? A:由于人性两面性的存在,在小圈子里靠爱心、讲同情,而大世界靠市场,讲规则。所以,在极端情况的设想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世界里的人们只会越来越讲规则,缺少人情味;但是,当人们回到小圈子里,则会越发同情,充满着人情气息;而一个个小圈子,共同组成大世界,所以大世界缺少的人情味与小圈子的充满人情气息二者相加,正负抵消,人们依然还是人们,并没有变得淡薄。 第007讲 Q:现在社会的分工和合作达到了如此精细和复杂的程度,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穷人? A: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的是贫富差距和市场化下的细化分工合作,究竟有没有关系?细化分工的确产生了很多的工作机会,但这并不表示所有人都可以找到工作,中国人自古以勤劳自居,要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一人干了两人的工作量,再加上有限的需求量,另一个人自然找不到工作,势必要成为穷人。 第008讲 Q:如果你有一笔钱可以资助一个学生,一个又穷又笨,一个又穷又聪明,你应该把钱给谁? A:钱是来帮助学生的,谁的资质更加优秀不应该成为评选标准,但如果真的要挑选一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2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2:稀缺状态下永远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这本书,昨天你说到了人本自私,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基础,那就是这一章的主题,稀缺,他是一个基本事实,如果所有的东西,都是敞开供应,用也用不完,那就没有经济学什么事了,正是因为资源不够,时间不够,所以才有了选择的学问,这才是经济学的基础。 有的时候我们看起来很富裕的东西,但实质上也是稀缺的,比如土地,看起来很多,但是地理位置却稀缺,新疆西藏有中国四分之一的土地,但是却很少有人会搬去居住,而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却涌入了1个省的人口。那么是什么创造了稀缺呢,原因有两个,1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2是人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和升级,第一很好理解,第二是什么意思?比如饿肚子的时候我们总想有吃的,有吃的了,就想吃点细粮,有细粮了还最好加点肉,有肉了,又想要点酒和海鲜,所以需求无限,总是得不到满足,这就造成了好东西始终是稀缺的。虽然我平常喝二锅头也挺好,但是却始终有一颗喝茅台的心。那么这些需求是必要的吗?一开始你可能觉得是不必要的,但随着社会发展,你会觉得越来越必要,比如在家里洗澡上厕所,30年前,可能就是不必要的需求,但现在已经成了生活必需品。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也是得寸进尺的,所以这注定了,社会上永远会有很多的奢侈品,不可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即便能满足,他也会故意营销出差异,还比如茅台和二锅头,差了200倍的价格,能差200倍的品质吗?显然不可能。茅台的稀缺就是人的欲望制造出来的效果。 有稀缺,就会有区别对待,而这种选择,就会发生歧视,比如资源有限,一块木材能用来造船,就不能造房子,时间有限,要看电视,就不能看书。金钱有限,买了一个包,就得饿两个月肚子,我们结婚也是做了选择,选择了伴侣,也就相当于歧视了其他的异性。 在稀缺的状态下,其实根本做不到公平,比如一个学校,就200个入学名额,但是周边要上学的孩子有500个,你要照顾老居民就要歧视新居民,你要照顾高档小区,就得歧视穷人。所以不可能一碗水端平,总得有偏有向。所以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既然好东西有限,歧视也是必然存在的,那么我们就不要总去想着如何规避歧视,而是要更多想,如何去歧视,才能影响最小。对我们本身最有利。比如就只一个总监的职位,3个人都在竞争,那么肯定我选择能力最强,能够给我带来更多业绩的人来上位,从而歧视另外两个人。 所谓歧视就是区别对待,他有2个维度,一个是所谓偏好,另一个是信息不对称,偏好就是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比如喜欢詹姆斯不喜欢科比,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你以一般的态度,对待某一未知的情况,举个例子,比如买二手车,你上当受骗一次之后,就会觉得里面骗子很多。那人家自然有意见了,你这就是歧视,二手车商也有好人啊。所以就会骂你以偏概全。 但是歧视也是有代价的,你对别人的歧视越多,代价也就越大。马云早年间到处找投资,结果国内没人把钱给他,认为他长得样子就很古怪太不靠谱,现在这些人恐怕肠子都悔青了,比如俞敏洪就经常说,阿里巴巴的大股东本来应该是他。他错过了一个巨大的机会。还有历史上,元朝统治者歧视汉人和长江以南的南人,结果就是朱元璋就是他们最看不起的那个南人,结束了蒙古铁骑的统治。当然有的时候,歧视的代价你也感受不到,所以也就肆无忌惮的歧视别人,直到你感受到了代价的时候,就会有所收敛。比如上学时候你们班里原来的落后生,最后混成了大款,那么我们就有可能突然感悟,不再敢用偏见看人了。三十年河东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