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报告

地质勘探报告
地质勘探报告

1、概述

1.1 拟建工程概况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在芜湖裕溪口煤炭港区建设芜湖港煤炭储配中心工程,配煤能力为2000万吨/年,静态储煤200万吨及相关配套设施。装卸货种为煤炭。

因场地内部分建筑物未拆迁等因素,勘察工程只能采取分步实施。本次勘察建筑物主要有T1-T12转运站、1-8号转运间栈桥、1-5号取料机、配电室、机修车间、雨水沉淀池、维修配件保管室、油脂库存室、挡风抑尘墙、精配仓、车库等。主要建(构)筑物结构特征及基础形式见表1。

表1 主要建(构)筑物结构特征及基础型式表

建(构)筑物名称结构类型基础型式基础埋深号

m

1T1-T12转运站钢框架筏基 3.5 21-8号转运间栈桥简易钢桁架筏板 3.5 31-5号取料机钢筋混凝土条基桩基

4配电室钢筋混凝土筏板 2.0

5机修车间钢筋混凝土框架筏板 3.5

6雨水沉淀池轻钢门架筋砼条10.0

7维修配件保管室砖混筏板 2.0

8油脂库存室砖混筏板 3.5

9挡风抑尘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筏板 3.5 10精配仓钢筋砼箱体桩基 3.5 11车库钢筋砼箱体筏板 3.5

12 码头钢筋砼箱体桩基

13 职工文化中心钢筋砼箱体筏板

1.2 勘察阶段、目的、任务和要求

勘察阶段: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为拟建工程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层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如下:

1、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层结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及各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和各地层承载能力作出评价。

2、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如有则查明其具体位置、深度、范围及对建筑物的危害程度,提供防治措施及必要资料。

3、提供天然地基的各项设计参数:

4、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推荐地基处理方法或适宜的桩基类型。

5、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判定其对建筑物基础有否腐蚀性。

6、提供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2、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2.1 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属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二级工程,场地等级属二级场地,地基等级属二级地基,本次勘察等级为乙级。

作业依据有: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7)、《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8)、勘察合同

2.2 勘察工作概况

本次勘察的外业工作于2009年10月22日进场施工,受场地限

制,先后共进场4次,共调进XY—150型工程钻机14台、NTS202全站

仪一台进行施工,于2010年6月24日完成外业工作。实际完成工作

量见表2。

表2 实际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备注

钻探m/孔7216.00/228

标贯试验次640

扰动土样组387

原状土样组97

工程测量点228

波速测试m/孔81/2

2.3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以钻探为主要手段,并进行孔内原位测试和室内土样测

试工作。勘探点间距重要构件物(1-5号堆取料机、精配仓等)间距

<30m,1-8号转运间栈桥、堆场间距<50m,沿建筑物的周边布置勘

察点,控制孔占勘察点总数的1/3。由于受场地条件的限制,原设计

静探孔不适宜场地条件,改为钻探孔,个别孔位有所调整。现将各项

工作分述如下:

1、钻孔孔位的定位

勘探点的定位是根据业主提供的规划平面图,采用NTS202南方全站仪进行放样,同时测定其高程。本次勘察采用坐标系和高程系均由业主提供,与业主提供的规划平面图一致。由于业主未提供控制点,故选取了拟建场地明显建筑物为测量基点(见图1),来布置所有勘探点的位置;所有勘探点的位置、坐标及高程见附图1和附表1。

2、钻探

钻孔定位、安装、钻进、地质编录等各项工作均按有关规程执行,钻探孔采用全孔取芯回转钻进,回次进尺<2m。一般孔孔深满足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控制孔孔深超过地基变形验算深度的要求。

3、原位测试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原位测试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试验;试验间距2-3m,标准贯入试验满足每一场地每一主要受力层测试数据不少于6次。

4、土样测试

在粘性土中采取了原状样,每一主要受力层的样品都在6组以上。室内土工试验项目对粘性土样品进行了常规项目,试验由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实验室承担。

5、室内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及部颁有关规范执行,各项作业按相关质量标准执行。原始资料均进行初查、互查和审查,确保数据真实、齐全、完整。成果资料由主任工程师和总工程师审核和审定。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 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为长江中下游江边冲积平原,地貌形态为长江

河漫滩。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地表水系发育,沟塘遍布。地面标高在10.0m左右。

3.2 地层

根据区域资料和本次勘察资料,拟建场地在60m以内,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物:粉质粘土、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砂、细砂、砂砾石等。

3.3 地质构造

本次勘察在拟建场地未发现活动断裂。

3.4 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以蒸发、地下迳流排泄为主,动态变化较大,勘察期间统一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 1.3m~7.3m。含水岩组由粘土、粉细砂、细砂及砂砾石组成,含水岩组厚大于50m,富水性好,据邻近供水资料,单井涌水量大于1000m3/d,水质为HCO3-Ca型,矿化度0.7g/升。

地下水排泄畅通,和长江水位关系密切,枯水期地下水补给长江,汛期江水补给地下水。

据我院《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配电房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的水质分析资料,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水质分析结果见附表4。

3.5 不良地质作用

本次勘察在拟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岩溶、土洞、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芜湖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拟建场地内存在分布广泛,厚度较大的⑤、⑥、⑦、⑧层粉砂和细砂,可不进行砂土液化判别,但在拟建场地普遍分布有厚度不等的④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底埋深最大达18.5m。该层为软弱土,强度低,具高压缩性,宜产生侧向塑性挤出,引起不均匀沉陷,影响拟建工程的稳定性。

4、岩土层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

4.1 岩土层的划分及分布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依据各岩土层物理力学特征,拟建场地可划分为9个岩土层,其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①层杂填土:杂色、灰褐色,松散,稍湿。成份主要为粘土、碎石及建筑垃圾。层底埋深0.60~7.60m,层底高程2.98~9.75m,层厚0.60~7.60m。实测标贯平均值为5.5击。仅分布在拟建场地东部。

①-1层冲填土:灰色,松散,稍湿。成份主要为粉砂,局部夹有粉土。层底埋深0.30~8.50m,层底高程1.97~8.11m,层厚0.30~8.50m。该层实测标贯平均值为5.7击,该层主要为近期吹填而成,分布在两大渔塘范围内。

②粉细砂:灰色、灰黄色,松散,湿,含云母碎屑,具微层理,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层底埋深4.00~8.50m,层底高程2.05~5.26m,层厚1.00~6.20m。该层实测标贯平均值为7.8击,该层局部分布。

③层粘土:灰黄色,可塑,局部软塑,稍湿,含铁锰结核,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中等压缩性,局部夹薄层粉砂。层底埋深 3.30~12.50m,层底高程-1.88~7.02m,层厚

0.50~5.90m,实测标贯平均值为8.5击,本层在场地内分布广泛。

④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软塑,含有机质,有异臭味,

局部夹薄层粉砂。高压缩性,层底埋深0.50~18.50m,层底高程-7.55~6.10m,层厚0.50~11.90m。该层实测标贯平均值为 3.3击,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

⑤层粉砂:灰、青灰,松散,很湿,含少量云母碎片,含腐植物,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层底埋深1.50~18.50m,层底高程—7.65~2.87m,层厚0.10~10.90m。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实测标贯击数平均值为9.3击。

⑥层粉砂:青灰色、灰色,稍密,很湿,含云母碎屑,含腐植物,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具微层理。层底埋深 4.30~22.20m,层底高程-13.25~3.20m,层厚0.50~13.50m。该层实测标贯平均值为

13.2击,本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

⑦层粉砂:青灰色、灰色,中密,很湿,含云母碎屑,含腐植物,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具微层理。层底埋深17.00~35.50m,层底高程-25.10~-8.26m,层厚 2.20~19.50m。该层实测标贯平均值为

22.0击,本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

⑧层粉砂:灰色、青灰色,密实,很湿。含云母碎屑,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该层未揭穿,实测标贯平均值为36.0击。本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

4.2 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本次勘察各岩土层中均采取了原状土样或扰动土样,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获取了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要求进行统计,实测标准贯入试验击数统计见表4,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数理统计见表3;各岩土层标准贯入试验结果见附表2,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见附表3。

表4 实测标准贯入试验击数统计一览表

层号岩土名称统计

个数

最大值

(击)

最小值

(击)

平均值

(击)

变异

系数

标准值

(击)

①杂填土68.0 3.0 5.50.2 5.1

①-1冲填土36 9.0 3.0 5.7 0.3 5.2

②粉细砂 5 9.0 7.0 7.8

③粘土2712 3.08.50.47.6

④淤泥质粉质粘土18 6.0 2.0 3.30.2 3.1

⑤粉砂3010.0 4.09.30.38.4

⑥粉砂12715.0 10.0 13.20.312.7

⑦粉砂28330.015.022.00.221.4

⑧粉砂12656.030.036.00.235.0

5、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5.1 各岩土层的分析评价

根据本次勘察钻孔资料,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经综合分析,拟建

场地地层结构较复杂,各岩土层的工程特征评价如下:①层杂填土,

松散,力学强度低;①-1层冲填土,松散,力学强度低;②层粉砂,

松散,力学强度低;③层粘土,可塑,局部软塑,厚度变化大,在区内

分布不均,中等压缩性,力学强度中等;④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

软塑,高压缩性,力学强度低;⑤层粉砂,松散,力学强度低,场地

内局部分布;⑥层粉砂,稍密,强度低,场地内局部分布;⑦层粉砂,

中密,有一定厚度,层位较稳定,在区内分布广泛,力学强度较高;

⑧粉砂,密实,厚度较大,在区内分布广泛,力学强度高。

5.2 场地与地基

本次对场地2个钻孔进行了波速测试,波速测试结果见附图

7-1~图7-2。各钻孔的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数据见表5。根据土层剪切

波速测试结果,20m深度范围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平均值为

187.5m/s,并且场地覆盖层厚度>50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的有关规定,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05g,特征周期为0.35s。土的类型①、①-1、②、④、⑤层为软弱土,③、⑥、⑦、⑧层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Ⅲ类,为抗震不利地段。

5.3 天然地基

对于三级建(构)筑物和沉降敏感较差的二级建(构)筑物可选用天然地基,如T1-T12转运站、1-8号转运间栈桥、机修车间、职工文化中心、车库、雨水沉淀池,油脂库存室、食堂等位于堆场西侧,可选用经过压实处理的①-1层作持力层,位于堆场东侧的建(构)筑物可选①层杂填土及③层粘土作持力层,①层杂填土应进行地基处理。根据各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结果,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经综合分析,提供各岩土层天然地基设计参数见表6。

5.4 桩基工程

表5 钻孔剪切波速平均值一览表

孔号地层

编号

岩性孔深(m)Vs平均值(m/s)

等效剪

切波速

平均值

(m/s)

J50 ①杂填土0-4.2 141

191 ③粘土 4.2-8.6 165

⑤粉砂8.6-9.1 147

⑥粉砂9.1-15.0 233

⑦粉砂15.0-27.0 249

⑧粉砂27.0-38.0 325

ZK20 ①杂填土0-5.8 161

184

③粘土 5.8-9.8 169

④淤泥质粉质粘土9.8-12.7 135

⑦粉砂12.7-25.5 212

⑧粉砂25.5-43.0 295

表6 天然地基设计参数

岩土层编号岩土层名称

承载力特征值

fak(kPa)

压缩模量

平均值Es(MPa)

①杂填土80

①-1 冲填土60

②粉细砂100

③粘土130 5.1

④淤泥质粉质粘土70 3.7

⑤粉砂100

⑥粉砂150 E。=18.93

⑦粉砂200E。=27.33

⑧粉砂260E。=39.93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拟建工程等级,精配仓,堆场取料机、码头宜选用桩基础,以⑦、⑧层粉砂作为桩端持力层,可首选用砼预制桩,施工速度快,可监控,且质量可靠。若选用钻孔灌注桩,应配制泥浆,固定孔壁,防止淤泥质土、粉细砂缩径。应严格控制孔底沉渣,确保桩基质量。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提供桩的侧阻力特征值和桩的端阻力特征值,见表7。

表7桩基础设计参数表

层号岩土名

预制钢筋砼桩钻孔灌注桩

q pa(kPa)q sa(kPa)q pa(kPa)q sa(kPa)

①杂填土

①-1 冲填土

②粉细砂12 10

③粘土30 28

④淤泥质粉质粘土12 11

⑤粉砂12 10

⑥粉砂17 16

⑦粉砂16<h≤30

1500 26

16<h≤30

500 23

⑧粉砂16<h≤30

2000

h>30

2500

35

16<h≤30

550

h>30

600

34

5.5 地震工程

拟建场地处于华北地震区长江中下游地震带内,该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中强地震,对对其影响较大的有10次,其中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8.5级地震,波及芜湖市地震强度达7度,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6级地震,影响芜湖烈度

为6级。拟建区50公里范围内历史上曾记载到4-5级地震8次,其中3次发生在芜湖市东南火龙岗一带。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芜湖市有震感。上述反映出芜湖市主要受其远离市区的强震影响。

场地内20m以浅广泛分布⑤、⑥层粉砂的饱和砂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6度时,可不进行判别和处理。5.6 场地稳定性、均匀性评价

场地为6度设防区,动力地质作用微弱,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地下水对拟建工程的影响较大,岩土层结构复杂,④层为软弱土,宜产生侧向塑性挤出,引起不均匀沉陷,场地内各岩土层层位不稳定,厚度变化大,场地稳定性较差,属不均匀地基。单体建筑分析场地稳定性、均匀性评价见表8。

6、结论

6.1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0.35s,场地类别为Ⅲ类,

为抗震不利地段,不均匀地基。

6.2拟建场地内分布较广的①-1层冲填土,属新近填土,松散,

力学强度低,应进行地基处理,建议采用强夯法处理,若配合真空预压排水,效果更好。强夯法应先进行试验,与夯前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此外,应对②层粉细砂、④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⑤层粉砂进行地基处理,可选择深层搅拌法和压密注浆法进行地基处理。根据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拟建工程安全等级,各拟建建(构)筑物持力层的选择及基础形式建议如表9:

6.3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

中的钢筋微

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6.4拟建场地内及附近不宜采用深井取水,预防降水引起地面

沉降。

6.5拟建工程采用桩基,可选用砼预制桩,以⑦、⑧层粉砂作为

桩端持力层;

预制桩施工时,应先进行试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进行载荷

试验确定。

表8 单体建筑场地稳定性、均匀性评价

建(构)筑物名称场地稳定性地基均匀性号

主要受力层为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1冲填土,厚度变

不均匀

1T1-T12转运站

化大,力学强度低,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差。

21-8号转运间栈桥

主要受力层为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1冲填土,厚度变

化大,力学强度低,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差。

不均匀21-8号转运间栈桥

主要受力层为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1冲填土,厚度变

化大,力学强度低,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差。

不均匀31-5号取料机

主要受力层为⑦、⑧层粉砂,厚度变化较大,力学强度

较高,无软弱夹层,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差。

不均匀4配电室

主要受力层为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1冲填土,厚度变

化大,力学强度低,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差。

不均匀5机修车间

主要受力层为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1冲填土,厚度变

化大,力学强度低,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差。

不均匀6雨水沉淀池

主要受力层为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层杂填土,厚度变

化大,力学强度低,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差。

不均匀

7维修配件保管室主要受力层为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1冲填土,厚度变

化大,力学强度低,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差。

不均匀

8油脂库存室

主要受力层为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层杂填土,厚度变

化大,力学强度低,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差。

不均匀9挡风抑尘墙

主要受力层为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1冲填土,厚度变

化大,力学强度低,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差。

不均匀10精配仓

主要受力层为⑦、⑧层粉砂,厚度变化较大,力学强度

较高,无软弱夹层,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差。

不均匀11车库

主要受力层为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1冲填土,厚度变

化大,力学强度低,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差。

不均匀12 码头

主要受力层为⑦、⑧层粉砂,厚度变化较大,力学强度

较高,无软弱夹层,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差。

不均匀13 职工文化中心

主要受力层为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层杂填土,厚度变

化大,力学强度低,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差。

不均匀

表9 持力层及基础形式

建(构)筑物名称基础型式持力层

1T1-T12转运站筏基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1层冲填土21-8号转运间栈桥筏板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1层冲填土31-5号取料机桩基⑦、⑧层粉砂

4配电室筏板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1层冲填土5机修车间筏板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1层冲填土6雨水沉淀池筋砼条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层杂填土7维修配件保管室筏板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1层冲填土8油脂库存室筏板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层杂填土9挡风抑尘墙筏板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1层冲填土10精配仓桩基⑦、⑧层粉砂

11车库筏板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1层冲填土

12 码头桩基⑦、⑧层粉砂

13 职工文化中心筏板③层粘土或处理后的①层杂填土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内容 要依据。在保证外业和实验资料准确可靠的基础上,文字报告和有关图表应按合理的程序编制。要重视现场编、原测试和实验资料检查校核,使之相互吻合,相互印证。地基岩土分层是一个重要环节,要根据岩土地质时代、土的成因类型、岩土性质、状态、岩石风化程度和物理力学特征合理划分。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是根据原测试和实验资料的数理统计值综合判定。报告要充分搜集利用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做到内容齐全,论据充足,重点突出,正确评价建筑场地条件、地基岩土条件和特殊问题,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适用的建议。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图表编制程序岩土分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且侧重于详细勘察阶段。 1、报告的编制程序 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测试、现场地质编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

前后照应,顺当进行。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与实验资料的盾、图表间的盾、文图间的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 通常的编制程序是: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置图。 (2)对照原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盾。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17;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资料为中砂,其0.25~0.5mm颗粒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野外定为可塑状态粘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0;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击;野外定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实验出的孔隙比却1;野外定为硬塑粘性土的,标贯击数却18击……产生诸如此类的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准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4)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

地质勘察报告

一、前言 1.1拟建工程概况 我院受********村委会的委托,承担其拟建********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拟建场地位于******境内,沿海大通道的西南侧,其西北侧为古浮村居民区和其他规划建设用地,东北侧为后期规划用地及泉州加顺彩印有限公司用地,东南侧为石狮市源兴金圣服装有限公司用地。该********工程总占地面积约8200m2,总建筑面积56000m2,共包括A5~A10、A12、A14和B1~B4安置楼等12个单体项目,该工程由武夷山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拟设计采用桩基础。建筑物的性质和特点如下表1-1: 建筑物设计参数表 表1-1 1.2.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条与条文说明第3.1.1条的相关规定,对本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如下: 勘察等级划分表 表1-2 1.3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勘察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 ⑴查明场地及附近范围内有无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 ⑵查明场地地基土层结构特征、分布规律; ⑶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与赋存条件,分析与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建筑物 基础施工影响以及对建筑材料腐蚀性情况; ⑷划分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分析; ⑸分析并评价场地地基稳定性与适宜性,对拟建物基础方案选择提出 合理建议,并提供满足基础设计方案的岩土参数。 1.4 勘察依据 本工程勘察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现行规范进行: ⑴业主提供的拟建物总平面图、合同书、勘察任务委托书; ⑵准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⑶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条文; ⑷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 ⑸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⑹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⑺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⑻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⑼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文件(闽建设[2002]37及[2003]10号)。 1.4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根据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并结合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首次共布设66个勘探孔,原则上沿拟建物的周边及各角点布设,钻孔编号ZK1~ZK66;野外地质勘探自2010年03月09日开始,至2010年03月25日结束,采用两台GXY-1工程钻机泥浆循环护壁工艺钻进,对于上部土层采用回转钻进,无泵投球取芯工艺;对于强风化花岗岩层采用双动双管取芯工艺,对于中等风化花岗岩采用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回次进尺≤2.00m,岩芯采取率满足规范要求。并进行现场标准贯入试验,采取岩、土、水试样,孔口标高测量及量测地下水位等工作(具体工艺方法详见第5节)。所有钻孔在钻探取芯、观测结束后,均按要求采用原土或干的粘土球分层回填击实处理。

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

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

附件一: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 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 一、适用范围 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 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5、第一次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编制性质,再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修编性质。 三、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 (一)封面

(1)报告名称统一为:四川省+煤田名称+矿山名称+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需在名称后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二)封二 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负责人、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正式报告的封二必须加盖编制单位和提交单位的印章;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的总工程师、双方参编人员应在打印的名字后亲自签名(盖章),不得只打印或复印代之。 (三)正文目录 第一章绪论………………………………………………………………页码第一节目的、任务及依据……………………………………………页码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页码第三节自然地理………………………………………………………页码第四节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页码第五节周边矿井开采情况…………………………………………页码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页码第一节以往地质勘探工作…………………………………………页码第二节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页码第三节对原矿井地质报告的评价……………………………………页码第三章矿井地质…………………………………………………………页码第一节地层……………………………………………………………页码第二节含煤地

2021年浅析矿产地质勘查技术

2021年浅析矿产地质勘查技术 1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主要应用 (1)针对于地壳运动特点进行探究。从目前的形式上看,我国已经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蓄矿产159种,金属矿产54种,能源矿产8种……虽然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分配不均匀,在东高西低的分布中,很多地方的矿产资源还存在很强的勘查和开发潜能。这样就需要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地壳运动的规律进行分析,对勘查的的环境进行探究,在提升矿产勘查精确度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科学依据指导。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成矿时间分配,细致分析矿与地壳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大数据、现代化设备等,精确的把握成矿构造与地质特征等内容。 (2)沿着成矿区带找矿。从另外一种层次上看,矿产地质看产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成矿地区带的分析进行找矿,并在此基础上,还是能保证矿产勘查的精确性。不仅如此,还需要针对区域的断裂构造特点进行探究。 (3)对矿产勘查工作进行合理部署。首先,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求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需要对整个工程进行合理性规划。对需求目标进行细致分析,锁定更小的勘查区域。从本质上看,地质勘查可以分为中央地质勘查、地方地质勘查、公益地质勘查、商业地质勘查、国内地质勘查、对外开放地质勘查等类型。一般在统筹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适度超前,大约提前10d~15d左右,进行地质勘查工作部署。

2矿产地质工程中常用的勘查技术方法 (1)物探和化探勘查方法。从成矿、矿床类型以及矿床的空间分布探究中,只有对成矿分布进行研究,这样快速的寻找出深部矿产,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其中,物探技术主要展现到矿产能源、非金属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的开发上。并且工作原理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泛,包含了重力、磁效应、地震、放射等多种知识。使用物探技术,分析各种测量数据,并根据结果进行分析与把握。化探技术,主要展现的是水系沉积物测量、原生晕、土壤测量等主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了更好的实施勘查工作,就引进了一些高精度的化学分析设备,这样就提升了矿产地质勘查的精细度与灵敏度。其中,深部矿的地质勘查方式上,不仅需要在深度上进行延伸,还需要由浅部向深部进行转变,设置不一样的勘查目标,制度对应的勘查手段与思想。这样才能利用科学的方式,寻找出集成化更强、综合性更高的原位测量技术。例如:土壤测量法、水系沉积物测量等就属于集中勘查法。 (2)地磁测量勘查方法。此种方式展现了较强的区域性与地域性。可以根据矿产资源的位置,判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并根据磁场的变化,对空间进行规划与测量。其中,海洋磁测主要是针对海洋地磁测量进行勘查,并在在此基础上构建辅助工作,获取海底信息,探究海底性质。接着,陆地磁测应用主要使用的工具是质子旋转磁力仪,并为地质勘查强度提供了数据支持。其中,区域航空磁测主要是针对航空磁测资料进行研究,并使用适当的方式,对断裂以及磁性地层进

地质勘查报告

西宁2014年 XXX工程岩土工程详勘报告 工程编号:2014-01 某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0一四年九月

报告名称:XXX工程 勘察阶段:详勘 工程编号:2014-01 勘察单位:某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勘察日期:二0—四年九月 经理: 工程负责人: 总工程师:

目录 1. 拟建工程概况 (1)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 3.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指标评价及地基土承载力 (4)

4.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 (5) 5.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5) 6. 场地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5) 7.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6) 8. 地基土的冻胀性评价 (7) 9. 结论与建议 (7) 10. 附图、附表 (8) 毕业设计项目岩土工程详勘报告 1. 拟建工程概况 我公司受青海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委托,为青海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拟建XXX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独立基础。 1.1勘察的目的及技术要求 1.1.1勘察目的

勘察目的主要是为XXX X程建设项目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和不良地质作用提出建议。 1.1.2技术要求 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滨、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并对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进行评价。 2)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在抗震设防区,应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5)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6)详勘报告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 1.2勘察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勘察报告编写参考格式

《一般工民建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参考格式初稿》 目录 文字部分1、................................................... 概述1 1.1拟建工程概况 (1) 1.2目的任务、依据及主要技术标准 (x) 1.3主要完成工作量 (x) 1.4相关说明 (x)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x) 2.1地形、地貌 (x) 2.2地层岩性 (x) 2.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x) 2.4水文地质条件 (x) 2.5不良地质作用 (x) 2.6地震效应 (x) 3、........................................... 岩土工程条件分析评价 x 3.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x) 3.2岩土工程特性评价 (x) 3.3地基均匀性评价 (x)

3.4地基方案 (x) 4、................................................. 基坑工程x 5、....................................... 基础施工注意事项x 6、结论与建议 图表部分(只例出了主要的,编排格式应根据实际灵活处理) 附表:主要有:钻孔一览表、原位及室内试验成果表 附图:勘察钻孔平面布置图、剖面图、柱状图及其他所附图件,如: 1、XXX(工程名称)勘察钻孔平面布置图(1:500 或1000 等) 2、工程地质剖面图(1-1 '?XX) 3、钻孔柱状图(ZK1?XX) 附件:勘察任务委托书及工程设计平面图、(有测时)波速测试报告、现场见证报告等 1 、勘察任务委托书 2、 报告正文部分格式如下: XXX(指建设单位)XXX(指工程名称)建设场地(或地基)岩 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1、概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如下: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路计路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2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 1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 2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延伸1~4km。缓状 6纵 台角 无 冷天大 为最

浅析当前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法

浅析当前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法 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增长,对矿产的需求量也是在不断的增加,为了缓解人类对矿产的供需矛盾,我们就不得不对矿产的地质勘查加大力度,同时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勘探的技术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本文将对矿产地质勘查的技术方法进行分析,从地质勘查的技术原则和相关技术方法进行探讨。 标签:矿产地质勘查原则技术方法 1地质找矿方法 1.1地质填图法 利用地质理论的方法对地质矿产进行综合全面的研究,将工作区内的岩石、地层、研究成找矿信息和矿规律。 1.2砾石找矿法 利用矿体露在地表外面被风化之后会产生矿砾或者是矿化相关的岩石砾,在本身的重力和自然条件如,水流、冰川的移动下,构成了有效的矿产范围。利用这种现象,在水系、山坡、冰川地带对矿砾进行研究,从而找到矿床。 1.3重砂找矿方法 重砂找矿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疏松沉积物中蕴含的重砂矿物,以这种方法来达到寻找原生态矿和砂矿的目的 2礦产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 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是对矿产地质勘查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也是各种规范的一个总称,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也是在勘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贯彻落实的一个准则,我们将这些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种: (1)着眼全局统筹规划,为了将勘查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限度,就要在勘查工作开展之前,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对矿产地址的勘查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统筹的规划。在勘查过程中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不能只考虑到经济上的利益,多各种规划区域开展的工作也要安排妥当。 (2)遵循规律合理布局。矿产资源一般分布非常的广泛,为了保证勘查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和顺利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全面的考虑都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规划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方便发挥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

地质勘察报告doc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拟建丰沃·悦湖城项目位于太原市金胜镇西寨村,东临新晋祠路,南接健康北街。该项目分东区场地和西区场地两部分,此次勘察由西区1#~6#住宅楼、14#、15#商业楼、幼儿园及地下车库和东区2#~4#住宅楼、12#、13#、15#商业楼组成(详见丰沃·悦湖城项目建筑规划总平图);各拟建建筑概况详见表1. 注:基底压力为预估值; 设计单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设单位:山西丰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拟建场地进行工程地质一次详勘。 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于二O一三年八月二十八日至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进行,室内土工试验由我单位土工试验室(于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一日完成),内业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于二O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完成。 1.2 勘察目的及要求 根据甲方所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1:1000)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50021-2001)(2009年版),其勘察目的与要求如下: 1.2.1 查明建筑场地范围内地基土的类型、分布范围、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 1.2.2 查明场区地下水埋藏条件,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及地下水位以上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出经济、合理的降水方案。 1.2.3 查明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评价与整治的方案建议。 1.2.4 判定饱和砂土与粉土的地震液化情况,对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判定,并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1.2.5 论证天然地基方案的可行性,对持力层的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合理建议。 1.2.6 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有关变形计算的参数;对可供采用的其他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对各种地基处理方案的可行性、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地基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1.2.7 提供基坑开挖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结构设计所需岩土参数,建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1.2.8 提供场地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1.2.9 建议合理的桩基类型,选择合理的桩端持力层,查明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分布,分层提出各地层的桩侧阻力特征值(极限值)及桩端持力层的端阻力特征值(极限值)。 1.3 岩土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50021-2001)(2009年版)第3.1节及山西丰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规划总图,确定拟建场地西区1#~6#、东区2#~4#楼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西区14#、15#、幼儿园及地下车和东区12#、13#、15#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结合场地的地形、地貌与场地土的组成及其对地震的反应特征、场地地 .

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 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4.2 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其编写的基础是: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有关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已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并经过了综合研究。 4.3 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4 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资源/储量的估算应采用计算机技术,提倡针对勘查工作的实际和适用条件,采用成熟的并经审定的新估算方法。提倡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写报告。 4.5 地质勘查工作应按照有关地质勘查规范对各勘查阶段的要求(或勘查合同的约定)部署工作,并取得相应阶段的各项勘查数据资料。本标准所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适用于勘探阶段,在勘查程度达不到勘探阶段的情况下使用该编写提纲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所列项目进行增减、取舍,但所取得的勘查数据资料及有关文件必须全部进入报告,不应遗漏。 5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 5.1 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前,应按照有关规范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勘查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责成勘查单位在报告编写前解决。未经野外验收,不应进行报告编写。 5.2 在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矿种特点、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投资人的具体要求(供矿山建设设计的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意见),以本标准附录A为基础进行增减、

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探讨

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7-10-13T17:15:15.2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邓江瑶1 曾肖婷2 [导读] 摘要:地质勘探是地质找矿工作中一门重要的勘探技术,它的技术高低将直接影响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 1.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桂林 541000 2.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广西贵港 537120 摘要:地质勘探是地质找矿工作中一门重要的勘探技术,它的技术高低将直接影响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因此,必须在地质勘探工作的地质勘探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好的提高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本文从矿产地质勘查的主要原则入手,分析了矿产地质勘查的方法和主要技术,希望能够为矿产地质勘查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技术研究 一、矿产地质勘查的理论基础 由于地壳的运动,在地质矿产的形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重要的巨型成矿区,而且这些矿床往往都是超大型的,构成同位成矿的特征,这在地质学中被称为同位成矿理论。同位成矿具体是指,在同一个空间范围内,会出现同时代或不同时代,同类型或不同类型,同矿种或不同矿种,而且其规模是非常大的,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同位成矿规律。在实际的矿产地质勘查中,可以发现国内外许多大型有色矿产都集中分布在重要的成矿区,或矿床中,证明了同位成矿理论的科学性。 同位成矿在具体的形成中是有一定要求的,其要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成矿热活动中心,同位成矿的热活动中心具有稳定性,其发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在不同时期成矿热活动中心都不会发生位移的情况,这是其前提条件。而在成矿活动中,要有丰富的成矿物质,还必须有相当规模的成矿流体活动,这样能够使大量成矿物质向同一个部位位移,在地壳演化运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成岩、成矿通道;同时还需要有相对稳定封闭的矿质淀积条件,保证矿质在地壳中的沉积,也为成矿后的保存提供条件。只有在有利的成矿条件、淀积条件下才能形成同位成矿,并将同位成矿沉积下来成为重要的矿床。 二、地质勘查方法 1、根据地质条件变化情况推断地质环境 在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前,应根据勘查地的历史地质变化情况,编制有参考价值的地质事件表。根据地质事件表中描述的地质变化情况,分析这段时期内该区域的地质构造类型、地壳运动情况、基岩成分等特征,并进而分析出该区域可能的成矿年代,并运用高科技地质勘查仪器做好相应的辅助验证工作,探明勘查区域真实的地质构造情况,为后期的地质勘查工作节约时间,提高勘查效率。 2、沿着矿区发育明显的地带进行地质勘查 在进行地质勘查时,要首先确定那些地质变化情况相对明显或相对复杂的断裂构造,并对其周围容易产生影响的断裂构造进行仔细观察,分析了解这些断裂构造的变化对周围地质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等掌握该区域整体地质的变化情况以后,再结合矿田及矿床的展布形式对这些断裂构造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一般情况下,矿田及矿床的断裂构造范围会与矿带的断裂构造地质会有较大的夹角,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横向排列规律。此外,在构造应力差异大的区域,还可能形成类似于平行断裂或次级断裂的区域大断裂控制下的矿田及矿床。因此,沿着矿区发育明显的地带进行地质勘查,并在这过程中参照成矿的地质条件,往往可以找到矿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各类找矿数据辅助地质勘查 在勘查地表矿、半潜藏矿时,要注意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数据资料,可以为地质勘查提供详实的数据基础,并结合其他相关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快速达到好的找矿效果。找潜藏矿,进行深度矿产评价时,要以相关的找矿信息为依据,根据已有的找矿信息来反映剥蚀程度,有些矿区上部露出的矿种类型剥蚀程度较深,但是在其地表下方,有可能出现相同矿种的不同类型、或不同期次、不同矿种、不同类型的矿产,认真研究各类找矿数据、矿产展布规律,对于地质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三、矿产地质勘查技术 1、遥感地质调查 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是指综合运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勘查和资源勘查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着眼于从空中得到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组成对电磁辐射的不同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及遥感资料,并对其综合应用,以分析和判断某一区域内的地质构造情况。遥感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地面及航空遥感试验,发挥适用于地质找矿、地质环境的遥感系统,进行图像、数字数据的处理和地质判释。遥感技术对其所取得的地面图像及相应的数据进行应用,进而判断相应的地质构造和地形特征。在矿产地质勘查中,遥感地质调查技术通过对岩性和地层解译,研究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和分布规律;通过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判别原生矿露头和采矿遗迹,或者通过多波段遥感图像,来解译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地层构造。在对矿产解译的基础上,将解译结果与地球物理勘探、化学勘探资料综合运用,划定成矿远景区,为进一步的矿产开发提供参考。 2、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是运用物理学的方法和原理,利用地壳中岩石、矿石在物理方面的差异来研究地质构造、探测地下矿产的一种方法和理论。地下赋存的岩石、矿石等地质体及地质构造,由于其物理性质、规模大小和所处位置的不同,都有不同的物理现象能够反映到地表或地表附近,而地球物理勘探根据物理现象对地质体或地质构造作出解释推断,这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方法。岩石和矿石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指其导电性、磁性、密度以及地震波等传递特性,一般地下岩石或矿石的组成不同,其物理性质便会存在差异,而物理性质存在差异就会使物理现象不同,不同导电性能的岩石在相同电压作用下,会形成不同的电流分布;不同磁性性能的岩石,对同一磁铁的作用力反应不同;具有不同密度的岩石,在重力方面的表现会有所差异;而地震波在不同岩石、矿石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反射波也会不同。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于这些物理现象的测量完全可以准确记录,进而了解地下岩石和矿石的分布规律,达到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 3、地球化学勘查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通过研究地球化学分散模式,并根据这些分散模式所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去跟踪和发现矿床。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发现的100个大型矿床中,地球化学方法的贡献达到74%,而对金矿床,其贡献率达到80.6%。国内发现的各大大型矿床中,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贡献也远远超过其他矿产地质勘查技术。地球化学勘查的基本程序是在广大区域内运用高效率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进行全面的勘查,并逐步舍弃大片没有希望的地区,缩小找矿靶区,然后用效率较低,但能较精确的圈定矿化范围的方法在已经缩小的靶区范围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 ●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

地质勘察报告

无锡恒隆广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编号:2007-8-38 一、工程概况 (一)前言 受无锡恒隆地产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无锡恒隆广场工程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为设计提供依据。 拟建工程位于无锡市人民中路、后西溪路之间和健康路东侧,拟建物包括一座购物广场和二座塔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4.3万m2,设计正负零为3.5m(黄海高程),购物广场共有7层,楼高32m,另设3层地下室及1层地下夹层,地下室深度21.65m;西塔楼41层,高度216m,东塔楼47层,高度245m,另设3层地下室及1层地下夹层,地下室深度21.65m,以上深度参照正负零,塔楼结构体系筒体结构,其它为剪力墙结构。 接受任务后,我公司于2007年9月12日开始现场野外施工,因拆迁原因,中间几次进场施工,到2008年12月15日结束,2008年12月25日提供土工试验成果报告,2009年1月5日提供正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本工程设计单位为:无锡市城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建筑顾问为凯达环球有限公司、结构顾问为迈进公司。 (二)勘察的目的与要求 本次勘察主要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作出结论;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地基处理、基坑工程支护等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根据本工程建筑类型,需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如下: (三)勘察工作依据及完成工作量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本次勘察的目的与要求,按规范要求确定本次勘察的工 作依据与工作量。 1.工作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2008版) (6)《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 (8)《土的分类标准》 GB 145-90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10)《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92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2003年6月版 ()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 2.地基设计等级、抗震等级、勘察等级 (1)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拟建工程主体工程地基基础 设计等级为甲级。 (2).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防等级为重点设防类(乙类); (3).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以及地基复杂程度,按照《岩土工程勘 察规范》第3.1条划分: 工程重要性等级:拟建工程为一级;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 发表时间:2015-03-12T14:42:11.34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4期供稿作者:贾艳蓉[导读] 在进行矿产勘查之前,需要对现有的地质数据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前人的工作成果和工作经验。贾艳蓉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零六队阿勒泰836500 摘要:矿产地质勘查是一个风险较高、投入较高的专业领域,为缓解人类矿产资源供需矛盾,需要对其理论和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本文将针对矿产地质勘查的理论及其技术方法进行简要论述,在描述个人认知和看法的同时,供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和学者探讨。 关键字:矿产;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方法 引言 矿产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已深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就使得目前发现的矿产资源不可能一直供应人们的需求,因而寻找新的矿产资源就显得越发重要起来。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矿产地质勘查逐渐被划为商业行为,随着矿产勘查行业开始崛起,并逐步发展起来。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相应的技术方法的研究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矿产地质勘查理论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是以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资料整理总结为基础,并依靠大量的实际观察和勘查工作,运用各种地质勘查技术手段,获得较精确的矿产信息的理论系统。其中最具代表性且最主要的就是等位矿理论。其基本特点是天然形成大型的成矿区带,就是形成规模较大的矿床,特别是超大型的矿床。该理论还提出成矿具有集中产出的特点,改造后的成矿中心和原先的成矿中心具有鲜明的统一性,还可能相对稳定在同一空间中,但又因为矿化的类型有所区别,也会出现矿产共伴生矿种的特征。岩脉也存在演化分异的特点,和其他特点共同在非平衡的自然界中维持着某些局部的平衡,帮助等位矿的形成。等位矿理论还认为,岩体可能构成地壳中的岩浆房,还是陈岩和成矿流体深部演化分异中心和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和热源等。 二、矿产地质勘查的技术方法研究 矿产资源的不断使用和使用后的回收率都使得矿产资源在不停的减少,这给寻找新的矿源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右图为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情况统计图。面对这些压力,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方法,才能延长矿物资源的使用年限。目前现有的技术方法有很多,部分论述如下所示: 2.1充分发挥地质数据的作用 在进行矿产勘查之前,需要对现有的地质数据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前人的工作成果和工作经验。杜绝简单重复、程序评价机械化的地质勘查工作,提倡综合考虑,综合分析。(1)将之前不同时期的学者或工作人员的遥感、物化探和地质资料进行叠加,并以书面形式表现;(2)对前人的勘查工作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将现有的资料充分运用到现有的实际情况中去,去除不合时宜的,保留具有参考意义和使用价值的内容。 2.2根据地壳运动规律了解地质状况 铁矿和煤矿等类型的矿山都与沉积作用有很强的关联,而沉积作用又与地壳的运动有着较紧密的关联,如抬升和下沉,而且一些如铝土矿类的矿层的形成也与地壳活动有密切关联。据目前的资料和研究显示,大西洋和大裂谷周围的矿藏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导致其被分离,而分为了两个相距较远的矿藏。由此可知,了解地壳运动的规律,掌握矿床分离、移动的规律对矿产地质勘查的作用可见一斑。在分析地壳运动规律时,还需分析矿产形成的时间和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和条件,并研究成矿的特点和环境的关系等。 2.3沿成矿区寻矿 绝大多数矿产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机理和规律,例如,煤矿是由植物组织长时间沉积产生的,一般存在于沼泽相沉积的地层中;石油和天然气是湖相沉积形成的,一般情况存在于湖相沉积的地层中;钻石、黄金、白银等矿产一般情况是产生于岩浆之中,在寻找这类矿产时,可以沿着岩浆的岩脉。而金属矿产常常和断裂相关,因此在找寻金属矿产时,需要弄清楚断裂构造发育的规律特点和成矿之间的关联。矿带横向规律表明:同时期、不同压力的情况下以温度差异形成的矿带,都以平行的方式产出。通过不同层次的矿床,并将形成矿产的不同地质条件加以比较,在研究矿产地质分布规律方面可得出较好的效果。 2.4仔细安排勘查工作 在研究资料充足的条件下,要结合现场的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勘查技术方法的组合使用,并按照勘查工作的不同阶段进行安排,提高找矿的效率和准确率。在矿山及其外围地段进行勘查时,要注意施工的准则:以点为主体,点与面相结合。综合来说,勘查工作的事实主要分为三个层面:(1)矿山和其内部的寻矿;(2)在矿山外围附近及其开拓系统可以延伸到的部位寻矿;(3)在矿山外围附近或是矿山之间可能出现矿藏的位置进行寻矿。此时需要做好地、物、化、遥相互匹配的大比例寻矿勘查工作的分配,同时还需有针对性的部署物探和地下物化的相关勘查工作。在成矿区带进行寻矿勘查工作时,可分为两个层面进行工作:(1)成矿区带的多信息数据综合分析,对存矿可能性较大的异常点着重勘查;(2)在寻矿远景地段,按照1:50000上下的比例进行化探、遥感等工作,进一步选择存矿可能性较大的区域,并圈出靶区,做好评价和检查工作。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场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 三、试验井的布置及施工 四、水文地质试验 五、结论与建议 附录: 1、井(孔)标高明细表 2、勘探试验生产井竣工图 3、勘探试验生产井大样图 4、抽水试验综合图 5、回灌试验综合图 6、水质分析成果表 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概况 本文勘测主要目的是: 1、解和掌握厂区地层、颗粒特性,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地下水流向; 2、测试地下水温度; 3、分析场区内地下水质; 4、评价该场区能否满足该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 能力; 5、确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温度场间控距离; 6、推荐取、回水构筑物型式; 7、确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设方案(取、回水井数量和各水井间距离、位置等)。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 本次勘察功罪执行的技术规范为: 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2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DB21/1643-200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本次勘测工作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自然地理 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润凉爽。据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为7.9℃,最高为35.7℃,最低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

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场区地质、地貌 场区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上属于浑河冲积阶地。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较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及碎石土等地层组成。 (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1、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 该场地内拟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勘察期间,在2#井的东侧80米处有1眼施工临时取水井,最大取水量为10m3/h。 据勘察规范要求(距项目500M以内)进行调查得知,距离本场地东侧边线约400米左右,最大取水量约为100m3/h。 2、地质条件 根据勘探资料,场区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1耕土:杂色,主要由碎砖,石块及各种残土等组成,结构松散,厚度1.0m。○2粉质粘土:黄褐或灰黑色,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呈星点状分布,局部混有粉细沙颗粒。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厚度7.0m。 ○3粉土:灰色,灰黑色,灰褐色,含沙粒及少量有机质,刀切面略见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可见摇振反应,多与粉质粘土互层分布,湿,一般为中密状态,中压缩性。厚层1.5~3.0米。 ○4中粗砂:黄褐色、浅灰色、石英、长石质,含较多粘性土及少量砾石,局部相变为粗砂,稍湿,中密状态,该层厚度较薄,变化较大,分布不连续。层厚0.0~2.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