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石泽兰圆治妇人劳冷虚损

小五石泽兰圆治妇人劳冷虚损

小五石泽兰圆治妇人劳冷虚损,饮食减少,面无光色,腹中冷痛,经候不调,吸吸少气无力,补益温中方。

锺乳、紫石英、矾石(各壹两半)、白石英、赤石脂当归、甘草(各肆拾贰铢)、

石膏、阳起石乾姜(各贰两)、泽兰(贰两陆铢)、苁蓉、龙骨、

桂心(各贰两半)白术、芍药、厚朴、人叁、蜀椒山茱萸(各叁拾铢)、柏子人、

? 说]各壹两)、芜荑(拾捌铢)。

右二十三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三。

妇人三篇原文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1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此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癓不去故也。当下其癓,桂枝茯苓丸主之。2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3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4 妇人怀娠,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5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6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7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则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8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9 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10 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11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1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2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宜大承气汤主之。3 产后腹中绞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4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5 师曰:产后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6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更倍发热,日晡所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7 产后风,续续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8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9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10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11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1.血痹病如何辨证论治。 血痹的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感受外邪,血行凝滞,痹于肌肤。临床以肌肤麻木不仁或轻微疼痛为主症。血痹轻证仅见肌肤轻微麻木不仁,治以针刺引动阳气。重者除肌肤麻木不仁外,甚则可见轻微疼痛,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阳,和营行痹。 2.酸枣仁汤证与《伤寒论》栀子豉汤证均有“虚烦不得眠”,如何区别对待? 酸枣仁汤证由肝阴不足,虚热内生,上扰神明,心神不安而致“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养阴清热,宁心安神。方中重用酸枣仁养肝阴,安神明;知母养阴清热;川芎理血疏肝;茯苓宁心宁神;甘草清热缓急,调和诸药。栀子豉汤证为伤寒汗、吐、下后,余热未尽,内扰胸中而致,其症状亦为虚烦不得眠。栀子豉汤中栀子苦寒泻火,泄热除烦;豆豉透邪散表。二药合用清热透邪而除烦,使余邪尽而虚烦自除。 3.何谓“缓中补虚”? “缓中补虚”即缓消淤血,淤血去,新血生,寓有补虚之意。是虚劳干血的治法。原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

虫丸主之。”虚劳日久不愈,营卫气血运行损伤,淤血内停,日久而成“干血”淤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故证见“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此证由虚致瘀,治当攻补兼施,方用大黄蛰虫丸祛瘀生新,峻药丸服,扶正而不留瘀,祛瘀而不伤正,即“缓中补虚”之意。 4.简述虚劳失精的证治。 虚劳失精病机是阴阳两虚,阳虚失其固摄,阴虚不能内守。主证可见梦遗,滑精,目眩发落,阴头寒冷,少腹弦急,梦交等症。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潜镇摄纳,桂枝汤调和阴阳,加龙骨牡蛎潜镇摄纳,阳能固摄,阴能内守,则精不致外泄。 5.试述薯蓣丸的适应证和组方意义。 薯蓣丸主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之证。即由于气血阴阳俱虚,抵抗力弱,外邪容易侵犯人体致病。治疗时既不能单纯地补虚,亦不能单纯祛邪,而应扶正祛邪。薯蓣丸调补脾胃,则气血生化有源。方中重用薯蓣补脾胃;辅以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干姜、大枣益气温中,当归、川芎、芍药、地黄、麦冬、阿胶养血滋阴,再以桂枝、防风、柴胡疏散外邪,桔梗、杏仁、白敛调理气机,豆卷、神曲化湿调中,诸药合用,扶正祛邪,补中寓散。 6.大黄蛰虫丸与薯蓣丸同治虚劳,二者在治法上有何特色? 大黄庶虫丸是治疗虚劳干血的主方。治以缓中补虚,即缓消瘀血,瘀血去,新血生,寓有补虚之意。治以祛瘀生新,峻药丸服,以防伤

《金匮要略》考试重点之妇人病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妊娠腹痛 1.妇人妊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 2.也,当以附子汤(阳虚失煦,寒盛腹痛,温阳散寒,暖宫安胎)温其脏。 3.妇人妊娠,腹中疒亏痛,当归芍药散(肝脾不和所致腹痛,养血舒肝,健脾利湿)主之。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泄 4.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 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癥病证治,消瘀化癥)主之。 桂枝茯苓牡丹桃仁等分 5.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者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 为胞阴,胶艾汤(冲任虚寒下血,调补冲经,固经养血)主之。 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 6.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血虚湿热,脾失健运,胎证不安,养血健脾,清化湿热)主 之 当归黄芩川芎白术 7.妊娠养胎,白术散(脾虚寒湿所致胎动不安,健脾除湿,温中安胎)主之 白术川芎蜀椒牡蛎 妇人病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1.产后腹中疒亏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产后血虚里寒腹痛,补虚养血,散寒止痛)主之; 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2.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产后气血郁滞成实腹痛,行气和血止痛)主之 枳实芍药 3.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 汤(产后瘀血内结肢,破血逐瘀)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大黄桃仁庶虫虫 4.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银,头微痛,恶寒,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量 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产后表虚中风,调和营卫,解表和里)。 5.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中风兼阳虚,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主 之、 竹叶葛根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附子大枣生姜 6.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下利,产后热利伤阴,清热解表,凉血止利, 养血缓中)主之 白头翁甘草阿胶秦皮黄连黄柏 妇人杂病脉证并汉第二十二 总论 1.妇人之病,因虚,积准予,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 络凝坚。 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木然。 2.妇人咽中有炙脔,半夏厚朴汤(咽中痰凝气滞,开结化痰,顺气降逆)主之。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干苏叶 3.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脏躁补君心脾,宁心安 神)主之。

06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一、单项选择题 1.血痹的成因是:() A.营卫不足,感受风邪,血行不畅B.肝肾不足,血行不畅 C.肝肾不足,感受风邪,血行不畅D.气血虚弱,血行不畅 E.感受风邪 2.《血痹虚劳篇》中在调补阴阳两虚方面,多侧重于:()A.甘寒养阴B.辛温通阳C.苦寒坚阴D.甘温扶阳E.温补肾阳 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证属:() 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阳两虚D.气血两虚E.阴虚内热 4.酸枣仁汤证的病机是:() A.虚热上扰神明B.心肾不交C.肝阴不足,血不养心 D.气血不足E.痰热内扰. 5.《血痹虚劳篇》治疗上特别重视何脏:() A.心肝B.心脾C.心肾D.脾肾E.脾肝 6.薯蓣丸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其功效特点是:()A.扶正为主兼祛邪B.扶正C.祛邪为主兼扶正D.祛邪E.缓中补虚 7.《血痹虚劳篇》言:“脉大为劳”,其机理是:() A.阴虚阳浮B.阴虚火旺C.阴竭阳脱 D.饮盛格阳E.精气内损 二、多项选择题 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治的症状有:() A.男子失精,女子梦交B.腹中疼C.少腹弦急,阴头寒 D.里急E.目眩发落 2.血痹的发病原因,主要是:() A.气血不足B.阳气不足C.阴血不足 D.感受风邪E.感受湿邪 3.酸枣仁汤主治虚劳失眠,其病机是:() A.气血不足B.肝阴不足C.心血亏虚

D.阴虚火旺E.心脾两虚 4.下列方剂中,具有扶正与祛邪双重作用的是:() A.薯蓣丸B.大黄虫丸C.小建中汤 D.黄芪建中汤E.酸枣仁汤 5.下列属于甘温扶阳法的方剂有:() A.小建中汤B.八味肾气丸C.酸枣仁汤D.黄芪建中汤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6.酸枣仁汤的药物组成包括:() A.酸枣仁、知母B.甘草、茯苓C.知母、石膏D.茯苓、丹皮E.川芎 7.小建中汤的药物组成包括:() A.桂枝、芍药B.黄芪、大枣C.饴糖、大枣D.甘草、白术E.甘草、生姜 8.大黄虫丸证的临床表现有:() A.虚极羸瘦B.肌肤甲错C.腹满不能食D.两目黯黑E.梦失精 9.小建中汤在《金匮》中治疗的病证有:() A.虚劳腹中痛B.妇人产后腹痛C.妇人妊娠腹痛 D.中虚萎黄E.妇人中虚腹痛 10.虚劳病的主脉是:() A.大而无力B.极虚C.沉迟 D.滑数E.浮缓 11.《金匮》一书用肾气丸治疗的病证有:() A.虚劳腰痛B.男子消渴C.脚气上入 D.妇人转胞E.短气微饮 三、名词解释 1.血痹2.虚劳3.缓中补虚4.风气5.肌肤甲错 四、填空题 1.夫男子平人,_______为劳,_______亦为劳。 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_______,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虚劳里急,悸,衄,_______,梦失精,四肢酸疼,_______,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4.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_______主之。 5.虚劳_______,酸枣仁汤主之。 6.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_______主之。 7.虚劳里急,诸不足,_______主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131】【132】【133】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131】【132】 【133】 展开全文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一。 大黄半斤葶苈子半升,熬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

药法。 陈修园:今试言结胸之因,并详其状而及其治。病发于太阳,太阳主外,宜从汗解,而反下之,则热邪乘虚而入,结语胸膈有形之间,因作结胸;病发于少阴,少阴主里,当救其里,而反下之,邪若结于下,则为脏结矣。今不结于脏,而结于心下,因而作痞。痞证发于阴,原无法下,不以下之迟早论也,其证治另详于后。而阳证之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试再由其因而更详其状。太阳之脉上循头项。今结胸者,气结于内,遂不外行于经脉,以致经输不利,其项亦拘紧而强,犹如柔痓反张之状。下之,令内之结气一通,则外之经输自和,宜大陷胸丸方。 张钱塘云:此言结胸、结脏之所因,而欲脏结之中,复又推言痞结,以见痞之同发于阴,而不与脏结同者,脏结结于下,而痞结结于上也。结于下者,感下焦阴寒之气;结于上者,感上焦君火化也。 黄元御:承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来。(在太阳首篇)。 病发于阳,风伤卫也。风伤卫气,遏逼营血,而生内热,藏阴衰者,先作,以阳盛于上也。热未入腑,下之若早,中气受伤,升降倒置。胃土上逆,胆木不得下行,君相合邪,刑克肺金,肺热愈隆。而皮毛不泄,经络之热,遂内入胸膈。经腑之气,两相拒格,硬满作痛,是为结胸。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者,此为不传也。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

为阳明病也。 伤寒转属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脉浮而缓,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不利,犬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然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小则愈。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其人本虚,胃中冷故也。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若咳者,其人必咽痛;不咳者,咽不痛。

仲景辨治血分证

仲景辨治血分证 阴血证 ①蓄血 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 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虻虫三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右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再服。 此两条为蓄血重症,由于其为瘀血为主而表现出阴血阻滞营气运行,故分于 阴血病中。太阳病表证仍在,但是脉出现微而且沉、神志发狂、少腹硬满、小便 自利说明郁滞不在外之津液,而在脉内之血分。陈念祖《伤寒论浅注》云“其人 发狂者,邪热内盛,逼乱神明也。此证以热在下焦,少腹当

硬满,然小便与血, 皆居少腹,蓄而不行,皆作硬满,若小便自利者,知不在膀胱之气分,而在冲任 之血分,必用药以下其血乃愈。”所以神志异常、少腹硬满、脉微而沉,更说 明血分郁阻之严重,正气之不足,此时当驱邪即使扶正,当用散血之品,配合凉 血之药。用水蛭、虻虫、桃仁活血散瘀,大黄凉血而泄热。此条针对的是血分有热之重症。按后世所划分,波及到不仅是营分,而且使阴血瘀滞。借用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总结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126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 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抵当丸方 水蛭二十个(味苦寒)虻虫二十五个(味苦,微寒)桃仁二十个(去 皮尖)大黄三两右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此条介于介于蓄血重症和轻症之间,但是偏于血瘀,则改汤为丸,取原方之四分之一煮服以缓图攻瘀,此为仲景治病之变法。阳明病中相关血分证之条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183、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184、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185、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186、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188、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190、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191、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192、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193、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194、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195、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196、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197、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198、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199、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200、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201、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202、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精讲一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精讲一     概述 同学们,我们现在上课,《妇科三篇》可以说在中国医学史上,是比较早的篇章,比方在它之先,有《五十二病方》,或者说有一些方书,包括《内经》,也有一个治疗妇科病活血化瘀的方子,但是,作为象仲景把有关妇人特殊的,生理、病理情况,按照经、带、胎、产分为三篇,有方有论,可以说脉、因、证、治全备的篇章,是较早的。首先,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它涉及到了妊娠的诊断,对早孕的情况描述得非常切合实际,而且,对于出现的恶阻有治法,它还对于妊娠与癥病的鉴别,特别是所提出来的桂枝茯苓丸,已经超过了它原文的本义,这要结合目前临床和科研,比较成熟的成果,介绍给大家,比方说,在妊娠期间容易发生的疾病,涉及到的是腹痛下血,有胞[bao]阻,而且,它要和其他类型的下血,也进行鉴别,提出了有效方剂胶艾汤,这是一个情况,再一个,就是比方说,他为什么对于妊娠期的腹痛下血,非常重视呢?到目前来看,就是对于先兆流产,包括习惯性流产,即滑胎的情况,本方是很有意义的。再有就是,在妊娠期的阶段,容易出现有胎动不安,也是容易诱发流产的一个因素,所以,他提出了养胎、安胎的方药,再就是妊娠末期,或者中末期的时候,

出现的小便难,水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方药,所以我觉得,它不仅在分科上有科学性,而且在所描述的疾病的选择上,抓主病,抓常见病,到目前妇产科的临床上仍然是这样,所以,他给提供了很好的科研资料,或者是临床上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首先,来看第1条,妊娠诊断与调治的范围,它实际上讲到了早期怎么鉴别妊娠,然后再说和癥病的鉴别,先来看第1条:“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二类)首先说,这个“平脉”是什么脉?应该说,在妇人,正常的脉,就应该是一种正常的,来去缓和,有神气,有胃气,有根,这样平和无病的脉。那么,现在得是什么脉呢?“阴脉小弱”,阴脉是指的尺脉,尺脉小弱,为什么说是妊娠早期的脉象呢?大概大家都记住了,“阴阳相搏”,那脉得怎么样才会是得子啊?滑数的脉,是妊娠的典型脉象。现在,他首先说“阴脉小弱”,就是因为作为怀胎的早期,胎元初结,经血归胞养胎,胎气未盛的时候,阴血相对不足,所以,表现在尺脉的小弱,这是正常生理表现,尺主肾与命门,在妇女来说,她以血为本,和肝、脾相关,作为本篇的内容,它侧重点放在脾、肾上,因为肝藏血,脾统血,肝和脾为重,同时涉及到肾,那么,肝和脾从藏血和统血的角度看,当胎元初结的时候,经血归于胞宫养胎,胎气未盛的时

2018秋《道德与法治:共圆中国梦》

第八课第2课时 共圆中国梦 知识目标 (1)知道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 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布 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了解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展示一个又一个自信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 业绩,增强坚持走中国道路的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升学生把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相结合的责任 感和自信心。 重点: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难点: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采访身边的人(父母、老师或邻居等),记录他们的“中国梦”。 2.想一想:他们实现梦想需要哪些条件?还有哪些不利因素阻碍着他们梦想更好地实现? 3.教师用《共圆中国梦》歌词导入:有一个声音穿越历史天空/这就是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共追求/有一个愿景化作奋斗行动/这就是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共奔腾/中国梦国家的梦/中国梦民族的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圆梦大舞台 1.中国的腾飞为实现__中国梦__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 2.怎样实现中国梦? 3.中国道路就是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道路。 4.中国精神就是以__爱国主义__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__改革创新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__大团结__的力量。 知识点二自信的中国人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_,形成了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_,建立了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__,发展了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__,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7.自信的中国人有哪些表现? 8.自信的中国人应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自信? (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探究一:圆梦大舞台 1.展示材料:追梦人的故事。(见教材P116探究与分享) 2.请你选取身边的人,采访他们“圆梦”的故事。 (提示:突出他们的成就和业绩。) 3.探究:他们能够“圆梦”的原因。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一)A型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30 分) 1.大黄蟅虫丸治疗虚劳干血的作用是() A.祛瘀兼补虚 B.峻逐瘀血 C.补虚扶正 D.补虚兼祛瘀 E.化痰消瘀 2.仲景对虚劳病阴阳两虚的复杂病证,治疗重点是() A.补脾胃,建中气 B.温肾阳,固根本 C.滋肾阴,填精髓 D.补脾气,祛邪气 E.气血双补,阴阳兼顾 3.《金匮要略》条文中用肾气丸治疗的疾病共有几种()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E.六种 4.仲景对虚劳病的治疗大法是() A.益气养血 B.滋补肝肾 C.补益脾肾 D.补益脾肺 E.益气养阴 5.虚劳所致的发黄,为何“小便自利”? () A.病因与湿无关 B.肾阳虚 C.肾阴虚 D.肾气虚,气化无力 E.肾阴阳两虚 6.体现缓中补虚治法的方剂是() A.薯蓣丸 B.小建中汤 C.大黄蟅虫丸 D.黄芪建中汤 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7.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治疗虚劳病最重视哪些脏腑() A.心、肝 B.脾、肾 C.脾、胃 D.肝、肾 E.五脏六腑皆相关 8.酸枣仁汤中含有的药物是() A. 茯苓桂枝 B.川芎知母 C.芍药甘草 D.杏仁石膏 E.厚朴大黄 9.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小建中汤证、黄芪建中汤证的共同病机是() A.气虚 B.血虚 C.阴虚 D.阳虚 E.阴阳两虚 10.虚劳虚烦不得眠,治宜() A.栀子豉汤 B.酸枣仁汤 C.百合地黄汤 D.甘麦大枣汤 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11.虚劳干血的症状有() A.梦失精 B.腹中痛 C.肌肤不仁 D.半身不遂 E.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12.体现缓中补虚治法的方剂是() A.薯蓣丸 B.小建中汤 C.大黄蟅虫丸 D.黄芪建中汤 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13.黄芪桂枝五物汤中没有的药物是() A.芍药 B.生姜 C.黄芪 D. 甘草 E.桂枝 14.仲景对虚劳的治疗大法是() A.益气养血 B.滋补肝肾 C.补益脾肾 D.补益脾肺 E.益气养阴 15.仲景治疗虚劳干血,以什么方剂为主() A.桂枝茯苓丸 B.当归芍药散 C.鳖甲煎丸 D.大黄蛰虫丸 E.下瘀血汤 16.《血痹虚劳病》篇中,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的用方是() A.薯蓣丸 B.大黄蛰虫丸 C.八味肾气丸 D. 黄芪建中汤 E.薯蓣丸 17.某女,57岁,八年高血糖病史,手足麻木一月余,诊见:口渴喜饮但量不多,疲乏, 手足麻木,时有刺痛,下肢发凉,舌淡红,苔薄黄少津,脉缓细。治宜选什么方?()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芍药知母汤 C.小建中汤 D.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E.大建中汤(二)【B型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每题1 分,共10 分) A.肾气丸 B.酸枣仁汤 C.甘草泻心汤 D.小建中汤 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1.治疗虚劳失精的方子是() 2.治疗虚劳腰痛的方子是() A.燥结发黄 B.湿热发黄 C.火劫发黄 D.脾虚萎黄 E.血瘀发黄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妇人杂病的三大病因是() A.虚、冷、血瘀B.虚、冷、积食C.痰、瘀、结气 D.寒、湿、血虚E.虚、积冷、结气 2.温经汤证出现“唇口干燥”的机制是() A.水饮内停,津不上承B.下血日久,阴血受伤C.肾气虚弱,气不化津D.瘀血内阻,津不上濡E.脾失运化,清气不升。 3.水与血结于血室的治疗当选用() A.五苓散B.甘遂半夏汤C.抵当汤 D.土瓜根散E.大黄甘遂汤 4.妇人转胞不得溺,证属() A.水热互结B.水热互结,郁热伤阴C.肾阳不足,气化不行 D.肾阳不足,下寒上燥E.脾肾两虚,水湿内停5.半夏厚朴汤证的病机是() A.气血郁滞B.痰饮阻滞C.肝气郁结D.痰凝气滞E.阴虚火旺 6.狼牙汤是治疗妇人杂病中() A.湿热带下B.寒热带下C.阴吹D.阴疮E.转胞 7.下列方证中,病机与肝郁无关的是() A.甘麦大枣汤证B.半夏厚朴汤证C.枳实薤白桂枝汤证 D.酸枣仁汤证E.奔豚汤证 8.甘麦大枣汤的药物组成是() A.甘草、小麦、大枣B.甘草、麦冬、大枣C.干姜、麦冬、大枣 D.甘草、小麦、怀山药、大枣E.甘草、小麦、麦冬、怀山药、大枣9.小建中汤所治妇人腹中痛的病机是() A.气滞血凝B.血滞湿阻C.脾胃虚寒D.肝郁脾虚E.寒湿中阻 10.脏躁病的见证是() A.如寒无寒,如热无热B.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C.口苦,小便赤,脉微数D.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

E.意欲食,复不能食,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 11.妇人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行而致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此证称()A.胞阻B.阴吹C.转胞D.陷经E.正喧 12.梅核气治用() A.半夏厚朴汤B.甘麦大枣汤C.小柴胡汤 D.旋覆代赭汤E.百合地黄汤 13.半夏厚朴汤的治法是() A.解郁化痰,顺气降逆B.活血通瘀C.破气散结 D.祛瘀逐痰E.化痰利咽 二、多项选择题 1.温经汤所主治的症候是() A.手掌烦热,唇口干燥B.崩漏数十日不止C.少腹里急,腹满 D.暮即发热E.数欠伸 2.《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治疗带下的方剂有() A.白术散B.矾石丸C.当归贝母苦参丸D.蛇床子散E.狼牙汤 3.温经汤的治疗作用为() A.温经暖宫B.和营祛瘀C.润燥降逆D.补益中气E.调肝理脾 4.《金匮要略》将妇人杂病的病因概括为() A.虚B.积冷C.结气D.湿浊E.风气 5.妇人脏躁病的主要症状是() A.喜悲伤欲哭B.常默默C.数欠伸D.如寒无寒,如热无热E.口苦、小便赤 6.半夏厚朴汤的功效特点是() A.顺气降逆B.宣气解郁C.和胃降逆D.开结化痰E.顺气化痰 7.半夏厚朴汤的药物组成是() A.香附、茯苓、生姜B.茯苓、干姜、苏梗C.半夏、厚朴 D.茯苓、生姜、苏叶E.茯苓、生姜、竹茹 8.当归芍药散的组成() A.当归、芍药、川芎B.当归、芍药、生地C.泽泻、怀山、白术 D.泽泻、猪苓、白术E.泽泻、茯苓、白术

平脉辨证治疗胃胀满气上冲的体会(附医案)

平脉辨证治疗胃胀满气上冲的体会(附医 案)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廖华君黄仕营余洁英 切诊虽为中医四诊之末(望、闻、问、切),然而,切诊若运用的好,对临床的辨证施治具有极大的帮助,因此,中医有句名言说道:“切脉而知之谓之巧”。《难经》云:“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通过诊察脉象,可以“司外揣内”,从而知悉人体内部脏腑的病变。 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开首2篇便是《辨脉法》《平脉法》,且后文皆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的模式,皆是将“脉”置于“证”之前,可见其对脉诊的重要程度。除了处方用药须重视脉诊,针灸医生亦当更是如此,诚如《黄帝内经》云:“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针灸医生在行针刺、艾灸之前,必须先诊脉,非如是,何以知患者经气之盛衰、血脉之通堵、形体之刚柔、脏腑之坚脆等等? 临床诊病纷繁复杂,有些患者无症可辨,医者只能从脉象上求其微异;有些患者的症状表现具有迷惑性,往往误导医生,令医者处方失当,此时当从脉理处求解;有些患者经过常规诊治,疗效不显,此时医者应当重视诊察患者的脉象,以推求更为准确的病机,从而修正处方方向。诸如此类,皆是脉诊起关键作用的地方,若临床医生不重视脉诊,抑或脉诊不过关,面对临床更为复杂的问题,往往无二法门,束手无策。 现就近期诊治一患者曲折之经过,与诸同仁共同探讨脉诊之重要性,不揣蒙陃,望方家斧正。 医案举隅: 杨某女66岁 一诊:2020.6.30 五月初十夏至后9天 胃脘部胀满4月余,伴气上冲,致胸膺部、双肩疼痛以及咽喉不适,无腹痛胸痛,无噫气,偶有反酸,胸骨后无烧灼感,口干口苦,喜热饮,纳可,眠差,冬季怕冷,易腰痛,小便频数,大便干结,舌淡红苔中度白腻,脉左沉缓,左寸浮劲,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一、概述 妇人杂病,是指胎产以外的经、带、前阴诸疾。 本篇论述了妇人杂病的发病原因,讨论病证内容有:热入血室、月经病、带下病、前阴疾患、梅核气、脏躁、转胞等病。 本篇在治疗方法上灵活多样,既有内治法,也有外治法。 内治法中有汤、散、丸、酒等剂型。 外治法有洗剂、坐药及针刺等。 二、成因、证候与治则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8)“因虚、积冷、结气”为妇人杂病产生的三大主要原因。 因虚—指气血衰虚; 积冷—指寒冷瘀积; 结气—指气机郁结。 妇人杂病的治疗原则:补虚、温阳、行气、消瘀。 三、证治 (一)热入血室证治 1.经期中风,邪入血结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1) 病因病机:患太阳中风,邪热乘经期血虚侵入血室,出现热与血结。 治法:和解少阳,兼以活血。 方药:小柴胡汤。 2.经期伤寒,血分热盛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2) 病因病机:患太阳伤寒,邪热乘经期血室空虚侵入血室。 治法: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3.经期中风,肝脉瘀滞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3) 病因病机:太阳中风,表热已罢,邪热内陷血室与血相结。 治法:针刺期门,清泄瘀热。 4.阳明邪热,迫血下行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4)病因病机:为阳明里热过盛,深入血室,迫血下行。 治法:清泄邪热。针刺期门,以泻实热。 以上4条原文,皆论热入血室之证,其病情虽各不相同,但邪热内陷血室的病机则是一致的,故在治疗上不论针刺或用药,都必须以清透邪热为主。 临床还应辨其经行是否闭结,以区别治疗,血未结者兼以清热凉血,血已结者兼以清热行瘀。具体治疗以小柴胡汤为主随证加减,也可用针刺期门穴。 (二)梅核气病证治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5)

从冲任损伤探析《金匮要略》妇人杂病之病因病机

从冲任损伤探析《金匮要略》妇人杂病之病因病机“冲任学说”是中医妇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由于女性特有的”经带胎产孕乳” 等无不依赖于任脉通、太冲脉盛、脏腑功能正常方可保证各生理功能的正常。故而冲任二脉气血充盈为妇人生理生殖正常之根本,脏腑功能正常为人健康之基础。笔者从冲任损伤的角度解读《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篇中一段的病因病机,从而体现了冲任二脉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妇人病的重要性。 标签:”冲任学说”;”《金匮要略》”“病因病机” 从冲任二脉的循行路线上看,冲任二脉皆起于胞宫,循行涵盖三焦。从冲任二脉的功能上看,冲脉”渗诸阳”、”渗三阴”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所,是全身气血的要冲,因而冲脉为五脏六腑阴血之主,任脉主一身之阴经,总任一身精气为”阴脉之海”,故冲任为女子之本。《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一段对妇人杂病之病因病机的阐述--”因虚、积冷、结气”等,然各致病因素无不通过冲任二脉为病。只有脏腑功能正常,其中又以肝肾二脏最为重要,则气血充盈,冲任二脉相资,血海按时满盈,方能保证妇人各项生理功能正常。可见冲任二脉在妇人杂病中之重要性。下面笔者从冲任损伤的角度来解读《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的一段内容。 1 疾病病因与冲任损伤的联系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妇人之病。(所以异于男子者。以其有月经也。其因月经而致病。则有三大纲。曰)因虚(曰)积冷(曰)结气。”“全从经起也,病变不一。” 《金匮要略要义》:”盖此条以血寒积结下焦为主。” 从此可以看出导致妇科杂病的直接病因有三点:一个是虚,就是虚损,气血亏虚,气血亏虚是导致冲任二脉生理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妇人为病主要病机之一。二是积冷,积冷也说明不是一时受寒而是内有久寒,寒邪久积在任脉所主的少腹胞宫伤及冲脉所主的血分,导致妇人诸杂疾;第三是结气,就是忧郁气滞,气结不散。肝主冲任,肝气条达,藏血充足,疏泄有度,方可任通冲盛,经水自调[1]。 这三种原因都能导致月经不利甚至经水断绝。简单的说就是气滞、血瘀、寒凝、气血亏虚等因素影响了冲任二脉的生理功能导致了经血不利。”至有历年”说明这个病时间不短。因此妇科杂病的一个主要病机是寒即”血寒积结胞门”,血寒凝结在任脉所主之胞门伤及冲脉所主之血分,血寒者凝,寒则生胀,血寒积结胞门的时间长了会导致出现各种妇科问题,如月经不调、寒淤痛经,腹满胀痛等。这些都是血寒积结胞门所导致的妇科问题。然而根据病变的上中下三焦,亦有不

倪海厦讲伤寒论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高级教育)

倪海厦讲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2) 二二三:「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舆「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是阳明病最浅的第一方,如果病人不吐,代表病人没有少阳证,不下,大便没有,又心烦,胃里面难过,情绪不稳定,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可以给他「调胃承气汤」看看,大便可能堵在小肠,就是十二指肠下来,近小肠这一段。所以「调胃承气汤」就是堵在肠子,「调胃承气汤」里面有炙甘草、大黄、芒硝,芒硝攻坚破瘀,大黄去实,炙甘草让药停在肠胃里面,芒硝把它打散掉,大黄把它清出来。没有潮热、发汗、恶心、燥热,什么症状都没有,只是大便不下,就给「调胃承气汤」。 二二四:「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大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脉迟,就是病邪往里面跑了,代表肠胃寒冷掉了,虽汗出, 不恶寒,代表没有表证了,其身必重,脉迟、身重都是代表病邪往里面走了,病邪往里面走才会有脉迟的现象,短气,腹满而喘,

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这就是要攻里以前,要先确定病人有没有外证,如果病人有汗出,可是不恶寒,桂枝汤是有汗但怕冷,阳明热也是有汗,麻黄汤无汗怕冷有喘,这喘和腹满而喘的喘不一样,这几项讲的就是病人没有表证,且病人有潮热;病人有一、潮热,二、不恶寒,三、燥渴,四、腹满,这腹满是大便堵到的腹满,这四项就是阳明证的主证,为确定腹满要做腹诊,如果是实则拒按,譬如在胃的地方,喜按就是虚的,这虚证的腹满是脾脏的关系,属于太阴证。 手足濈然而汗出,如果手脚汗已经出来了,就是胃的津液已经快完了,阳明证如果全身都有汗,就没有关系,但如果是胃的津液快没了的时候,剩一点点津液,只看到四肢手脚上出汗,然后病人有潮热,又没有恶寒,肚子又胀满,张仲景说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大便已经干掉硬掉了,从这些症状可以判断出来,大肠里面被燥屎堵到了,这时候就是「大承气汤证」。 阳明证本来应该全身有汗,到后来只有手脚有汗,这时候胃已经燥化了,肠胃里面极燥,张仲景在用大承气汤的时候,一定是要等到肠胃里面的津液完全没了,造成大便干燥在里面,才会用到「大承气汤」,如果只是大便不通不会用到「大承气汤」,因为「大承气汤」很峻很强,如果「大承气汤」吃了还不大便,就是得到大肠癌,除非是寒实,否则没有不下的。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大承气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一一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 痹) 圣诞快乐 圣诞节到了,仲景伤寒论公众平台向支持我们的朋友和我们所爱的朋友说声感谢,感谢你走进我的世界,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给你更便捷的体验,祝大家圣诞快乐!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这个血痹病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 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这几句话啊,就说血痹得病的原因,尊荣之人尽吃好的,养尊处优,他不是体力劳动,所以他是外表看着很丰肥,人挺肥的,但内里头却是弱的,所以他一小有劳,稍稍一干点活什么的,就疲劳汗出,他不任劳嘛,所以这个问题说的还是蛮好的。那么由于他太虚,在床上睡觉躺卧不时的翻身,谁睡觉还不有个翻身动摇,这样的微风,他也要得血痹病。加被微风遂得之,不是说受了大风了,不是的,就是这个人,他不任劳,就是不能担任重体力劳动,一般轻体力劳动也不行,所以稍稍有点劳动他就汗出。汗出不被微风呢,他不至于得痹证,而很小的微风,就是睡觉的时候,不时的有个翻身动摇,就是这样

个微风,他受了也得这个病,这一段是这个意思。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这是说血痹证的脉,但以脉自微涩,脉既微又涩,气虚则微,咱们在《伤寒论》讲很多,阳气不足就是津液不足,这个微就是津液不足,在《伤寒论》上说嘛,脉微者不可发汗,古人管津液叫阳气。涩就是血不足,涩就是血管里的血液行动不滑利谓之涩,这就是血液 虚。就是脉外的津液也虚,血液也虚,就是津液血液俱虚,虚在哪儿呢?虚在外。仲景这个诊脉的方法啊,关以上,以候表,关以下,以候里。诊脉有很多方法,咱们以浮沉,浮候表,沉候里,那么在关前呢?古人也是候表,事实也是这样,关以下的候里。比如说脉浮吧,在寸口,就是关以上,这可以说得外感了,外有表 证;关以下就不是了,大概都是肾有热的时候多。他说微涩之脉,现于寸口,就是寸部脉,这寸口是指的寸部说的,那 么这个是表,他的津液血液不足于外。关上小紧,关以下候 里,由于气血不充于外,那么这个风寒才客于内,关上小紧,紧得不太厉害,受的是微风嘛。那么血痹证脉应该是这样子,就是表虚,什么虚呢?津液虚,血液虚,不足于表,那么寒邪由于外虚,它才能侵蚀往内,也就是寒邪把血液闭住了,它出不来了,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怎么治疗呢?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这是讲针灸了,针引阳气者,他阳气不足于表,让它足于表,这是针灸是一个针法了。那么阳气出来,表就和了,表和脉也就和了,表和脉和,风寒在那待不住了,所以古人有句话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表虚邪才能在那待得着,表实它就待不住了,所以针引阳气,阳气充斥于外的话,风邪就不能够待了,风邪去了,血痹这个病也就好了。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汤主之。这个还是接着前节说的,前节只是说出脉,没说出证,什么叫血痹啊?他这儿说了。阴阳俱微者,就是轻取脉也微,使紧按脉也微,就是内外俱微,阴阳有多种指法,在这个书里头,有的指上下的,寸关尺嘛,寸脉是常指是阳,在部位上说,尺脉常指是阴,也有时候看浮沉,浮取这叫阳,使紧按看里头,这叫做阴。 这句话,阴阳俱微不是指的上下,因为什么?因为底下有个寸口跟着呢,他指的是浮沉,你轻手按脉也微,重手按脉也微,这是津液不足了。但这个虚在寸口,寸口关上微,寸口这个脉啊,是浮沉脉都微,跟上面是一样了,也是津液不足哪儿呢?不足于表。尺中小紧,跟那个关上一样的,那么尺以候里了,这个风寒进入里头去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一、胎癥鉴别及癥病的治疗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胚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2) 1.妊娠:“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2.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下血者,后断三月胚也。” 3.癥病漏下的辨证要点 (1)素有癥病史,少腹胀满疼痛,或有癥块。 (2)经行异常,如闭经数月又出现漏下不止。 (3)有瘀血症,下血色暗有血块,舌质紫暗。 4.癥病漏下的治疗 病机:瘀血阻滞。 治疗:祛瘀化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 桂枝通利血脉,茯苓淡渗利水安正气,芍药和营养血,桃仁、丹皮消瘀化癥。 二、恶阻 1.恶阻轻证的证治 问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1) 提要:论述妊娠的诊断及恶阻轻者的证治。 平脉:平和无病之脉。 阴脉小弱:尺脉较关脉稍弱。胎元初结,经血归胞养胎,胎气未盛,阴血相对不足。 恶阻病机:胚胎初植胞宫,阴阳气血暂时失调,胎气上冲,胃失和降。 治疗: 轻者:无需治疗,饮食调养; 重者:调和阴阳,安中和胃,用桂枝汤。 2.恶阻重证的证治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6) 病机:脾胃虚寒,饮邪上逆。 主症:呕吐不止(吐清稀涎水)、不渴、头晕、心悸、舌淡苔白滑,脉弦滑等。 治疗:温中补虚、涤饮降逆。 方药:干姜人参半夏丸。 干姜——温中散寒 人参——补益中气 半夏、生姜——蠲饮降逆 三、腹痛 1.阳虚寒盛证治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3) 病机:阳虚寒盛。 治疗:温阳散寒,暖宫安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