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

如何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
如何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

如何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古以来受人爱戴和尊敬。然而,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着一个个集宠爱于一身的小皇帝小公主们,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并不是那么容易了。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的教育已经不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社会与家庭对于学生的成长越来越重要了。但是,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并不通畅,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在沟通的思想认识上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倾向双方往往把沟通简单化、泛化,主要表现为沟通前准备不足,沟通后追踪不到位。有效的沟通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在沟通前充分准备,沟通双方

互动,就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共同切磋,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以便建构较为稳定的人文道德规范,沟通后对沟通效果进行追踪,从而去影响、引导学生,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最终促进其全面健康地发展。

2.对孩子教育的观念、态度与教育方法的分歧不同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的教育方法是迥然不同的。有的是严厉专制的态度,方法简单,信奉“棍棒”教育,不理解孩子的需要,常用命令强迫孩子服从,不允许任何的不满,倾向于专制教育。而教师讲究的是耐心说服的民主教育态度方法。而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家庭支柱”,生怕孩子累着,孩子的事情样样包办,对孩子采取溺爱放纵的态度。不但自己溺爱孩子,还把这种溺爱带到学校里来,特别是要求老师也要“溺爱”他的孩子。而老师认为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应有恰当的认识,要求学生热爱劳动,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引导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这些显然是与部分家长的教育存在矛盾,这些分歧也妨碍对学生的教育。

3.老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在长期的社会现实中,人们在认识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即在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

学校及其老师在学校教育方面具有绝对的权威,扮演“权威者”的角色,家长常常要服从老师的要求,配合学校的工作,扮演“接受者”的角色,且这种角色定位一直影响老师与家长的每次互动。这种双方单一角色定位,这种单一的“要求与接受”的互动关系,必然会对积极的互动效果产生影响。

4.家长与老师缺少沟通的机会家长与学校的工作时间基本上是同步的。早上家长忙于赶点上班,很难有尽心交流的机会。而且家长很少主动和老师联系,一般是学生有什么情况,老师主动联系他们。虽然大多数家长都很关心自己孩子,但是通过老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还是极少数。加上自己忙于工作,基本无暇顾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在老师主动联系前,不少家长基本从不和老师联系,对于孩子在校情况知之甚少。老师与家长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沟通起来确实会出现一些障碍。所以必须寻找有效的策略,架设老师与家长顺利沟通的桥梁。

5.尊重家长,增进理解,与家长保持平等的关系,是保证与家长顺利交谈的必要条件家长出于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将孩子送进学校,双方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如果老师了解家长,以一种平等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意见,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乐意与家长交谈,那么老师与家长就会比较融洽。如对爱挑剔的家长,老师不能简单地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应尽量满足家长的要求,主动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教师是专业人员,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真诚与家长交流,尊重家长,平等对待家长,家长都能积极支持老师的工作。

6.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与家长交谈中,老师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巧妙地使用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会感到老师是了解和重视自己孩子的,家长就会愿意与老师交流来解决问题,而不会对老师不服气、不信任。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主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在引出主题。再次,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老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态度。因此,老师关键就在于表达一种愿望,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并不是不喜欢或是讨厌这孩子,而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寻找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7.“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以免使家长因老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安。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老师在家访中要有诚信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老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老师的朋友。可以说,老师和家长是人际关系中协调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家长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观念也不同,学校与家长要做到“步调一致”并非易事,双方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彼此接纳,才能更好地配合。

邹平县好生小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