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阿德勒、NLP相关读书报告

荣格、阿德勒、NLP相关读书报告
荣格、阿德勒、NLP相关读书报告

《人格心理学》读书报告

班级:********班

学号:********

姓名:王*___*

日期:20 年12月28日

这一次读书收获颇丰,因为在了解人格理论的过程中,我看了不同种类的四本书,有近代的,也有现代的,有理论的,也有治疗的,有理论描述,也有人物传记。

《荣格自传》

选它既是希望了解心理学家的成长过程,因为心理学家的思想是在他与众不同的成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又是希望得到长者关于认识人生的启示,因为一个饱经沧桑的人必定有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虽然后来在看到塔楼这章时感到恐怖使我无法继续读下去,但这本书的确给了我很多启示。

荣格之所以是个思想家,是个了不起的心理学家,起决定性的根本原因是上帝选了他来充当这个角色,给了他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还是儿童的荣格就会问很多问题,他当然也问了自己从何而来的问题,也毫无例外的得到一个家长编制的谎言,荣格的父亲告诉他,他是被一种鸟衔来的,荣格问其它的动物是如何来的,也得到同样的答案,都是被鸟衔来的。这个时候荣格的独特性表露出来,他怀疑鸟可以衔起小鸡那样的动物,但是像小牛那样的动物,父亲说的那种鸟是无论如何也衔不起来的,小牛的重量远远超过那种鸟的重量。虽然很多孩子都会问自己是从何而来,但很少有孩子对得到的答案报有怀疑的态度,显然同是孩子的荣格那时候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思考让合理的怀疑产生。

虽然上帝赋予荣格某种天赋,但是,荣格的成功跟后来的努力有更直接的关系。荣格阅读了大量书籍,宗教的、自然科学的、哲学的还有东方古老文明之国中国和印度的大量思想哲学著作。他还游历非洲,了解了非洲近乎原始的神性信仰,还到印地安聚居的新墨西哥洲了解印地安人对于太阳执着的信仰。印地安人认为只有初升的太阳才是主宰世界的神,而其它时刻的神并不具有这样的象征意义,而且印地安人的信仰是根本无法动摇的,因为他们相信太阳的存在是整个世界存在的前提,而正是他们默默的坚持自己的信仰来帮助太阳每天升落交替,他们认为,没有他们的信仰,太阳很快就会不再升起,所以在他们的心理,整个世界都应该崇拜他们。

而且,荣格一生的发展都与他的梦关系紧密,从引领他关注自己心灵的“男性生殖器”的梦到预言他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的梦,每一个梦都给了他不同的启

示,而他在这些梦中找到了自己,最终抛弃弗洛伊德“继承人”的身份,独立发展了自己的理论。而且这本自传还讲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很值得我们学习。

《意象对话技术解梦》

选它主要是受荣格的影响,导致那几天我连续做些奇怪的梦,所以希望通过现代的解梦技术了解更多梦的知识,但是很遗憾,图书馆中没有朱建军老师的书,只找到这本他的学生们解梦的记录。

意象对话技术是主要由我国心理学家朱建军先生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它是从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这一技术创造性地吸取了梦的心理分析技术、催眠技术、人本心理学、东方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等。它通过诱导来访者做想象,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对其潜意识的意象进行修改,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他们认为,梦是心理上某种应对模式,即一种属于潜意识活动范围的心理调节,他们强调在解梦最重要的一点是:梦的情节也许曲折复杂但主题和基调却简单鲜明,所以一定要抓住主要的基调,比如重复出现的意象,而且是通过“感觉”抓住主题,而不是“想”,因为“想”是意识层面上的“思考与思维”活动,最后,人们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释梦者,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因为人最了解自己发生的事,而且意象对话技术既简单易学,又深邃开放,既见效快,又疗效持久,所以只要坚持不断学习,每个人都会成为自己成功的释梦者。

《阿德勒人格哲学》

这是这学期真正为老师布置的任务而读的书,开始读时有些抗拒,可自从老师讲了阿德勒关于六个案例的分析后,就深深的被他的理论吸引,一鼓作气把“自卑与超越”那章读完了。总的来说,阿德勒的理论描述很符合我们现在的语言要求,不像弗洛伊德,荣格的书那么艰涩难懂,而且他研究的方面与我们的生活很接近。

他有几个基本的观点我很认同:

阿德勒认为,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超越,但我们是尝试通过各种不同的确切行为达到目标。我们每一个人表达奋斗的方式都是不同的,从而每个人都发展一种

独特的特性,行为和习惯,这些被阿德勒称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而人们最初都或多或少具有自卑感,具有自卑感的未成年人很痛苦,这些情绪驱使他们因为无助和依赖而做出补偿。在这些补偿的多次尝试中,他们获得了一套行为规则,最终实现对于自卑感的超越。

阿德勒相信生活方式是由个人创造的,我们创造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格,我们的角色。阿德勒认为那既不是遗传也不是由环境提供的,相反,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并创造了我们自己,但是一旦创造,生活方式在一生中都不会改变。其中阿德勒强调了童年经验对人的影响。

阿德勒认为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在三种纬度之内:“居住于地球之上”,“不是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和“性别”,所以每个问题都可以归纳为职业,社会和性,而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从而提出了“社会兴趣”的概念。他定义它为个人的潜在的与他人一起合作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目标。

我们虽然受到了社会和生物压力的强烈影响,在阿德勒的观点中,社会兴趣的潜在性是唯一的,在限制的范围内,阿德勒的方法有生物的因素,但是,我们唯一的潜在社会兴趣的范围被认为依赖于我们早期的社会经验。

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的逃避他人或者他们的义务,从早期开始,人们就被聚集在家庭,部落和民族里。对于人类的保护与幸存,交流是必需的。而且,人们有必要合作,和表达自己的社会兴趣。个人必须合作和对社会做出贡献以实现个人的和社会的目标。

一个环境中的新生儿需要与人合作,最初来自与母亲和私人照看者,然后是其他家庭成员和学校中的照顾者,阿德勒注意到妈妈作为婴儿接触到的第一个人是很重要的。

妈妈必须教会孩子与人合作,交往和勇气。只有孩子们感受到与他人的家庭关系,他才有勇气尝试应付生活中的需要。有戒心和敌意的看不起他人的孩子会以相同的态度对待生活,那些没有社会兴趣的孩子们也许会变得神经质或者具有攻击性。

由于每个人“社会兴趣”不同,阿德勒提出了我们可以采用来处理问题的四种基本的风格:统治型,索取型,逃避型和社会有益型。前三种生活方式,没有做好面对日常生活问题的准备,他们不能与其他人合作,这两种生活风格和真实

世界的冲突导致像精神病和恐惧症的异常行为。阿德勒认为他们缺乏的是社会兴趣。而社会有益型,与他人合作,行为与他人的需要一致,这样的人对待问题会在社会兴趣的好的发展框架下。

但是阿德勒通常反对严格的将人们以某种风格分类陈述,他提出四种类型的风格是单纯为了教学的目的,他告诫治疗学家要避免指定某人为共同的唯一种类。

阿德勒的观点让我想到对孩子的教育,因为儿童时期的教育往往会影响到成人的发展,很多在成年时期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往往都可以追溯到他幼年时期受到的伤害,所以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就有着关键的作用,但是这对于家长及教师的要求很高,每位家长和每位老师都具有独有的特点,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对孩子的伤害是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发生了,甚至在他们知道的情况下依然不能克制,而且很多伤害与否以及受伤害程度也依赖于孩子自身的反应机制。这也促使我去看下一本书。

《NLP简快心理疗法》

NLP是英文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缩写,中文名是“神经语言程式学”,它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心理学,通过现阶段最有效的三门实用心理学(催眠、家族治疗、完形疗法,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三个流派)对卓越人士成功原因进行研究,再把研究结果转化为一套一套的程序,使得其他人也可以成就卓越。

NLP的基础是模仿,既模仿他人也模仿自己。NLP的焦点放在解决而不是问题,而不在“why”而在“what”和“how”,它注重对未来的看法,假设每个人都有美好生活的愿望。它假设人的潜意识有很多部分,各有用途及分工,而NLP的治疗目的就是将这些不同的部分自我整合,达到整体平衡。它认为情绪是生命里不可分割的部分,而绝对诚实可靠,它的产生是教我们在事情中该有所学习,所以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情绪,敢于面对自己的情绪。

我认为光讨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不够的,虽然它可以了解人的反应模式,对于心理学自身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于一个仅仅有着几十年寿命的人,特别是只有十多年青春的人,对于原因等这样需要深厚心理学才能探讨的问题就会显得有些“马后炮”。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问题的解决似乎更适

合于现在的快节奏生活,所以NLP技术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这也是它受到现代人欢迎的原因。

但是NLP技术的理论基础单薄,它主要依赖于改造人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拓宽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胸怀,将不良的情绪放下使人满足开心。它改造的是主观感受,里面引用了很多宗教的思想,它带领大家将不良情绪交给另外一个自己,然后让这个自己成为过去,使自己活的心安,这也类似于以前人们在佛前许愿祈福一样,只是把不良情绪坦然面对然后抛之脑后,最终达到心安。但是它并没有真正的把这些真实情绪的产生的原因弄明白,只是告诉大家,你的情绪有问题是由于你看世界的角度有问题,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并不是由于谁的角度有问题,主要是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造成的,所以NLP的态度中有种明显的屈服意象,也就是所谓的知足常乐。但是对于心理学这样的一门科学来说,它的理论不能适用于对人的研究,但是它的方法仍能利用于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而且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的确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不是很重要的问题,也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无意间,四本书读完了,虽然有些仓促,但基本都是在好奇心的促使下读完的,而每本书的收获不是可以用这几页纸可以说完的,更多的是对心理学的进一步了解,以及将这些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感觉呼应。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沉淀,我会感悟更多。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美丽心灵》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 解读《美丽心灵》中纳什的心理历程 1. 影片简介 《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剧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Nash)。此片2001 年上映,2002 年几乎包揽了电影类全球最高奖项。影片的前半部分展现的是一位天才在竞争、自身重荷下的逃避与崩溃。而对亚当?斯密的经典理论的重新阐释,使他一鸣惊人。工作期间,纳什两次进出五角大楼成功破译了苏联密码。然而,渴望巨大成就的迫切感与性格的薄弱交织,彻底分裂了纳什的性格,令他沉溺在幻境中不可自拔,直到最后被送入精神病院进行治疗。几经反复,在医生的治疗和妻子爱的鼓励下,他摆脱了幻象世界的纠缠,回到现实世界中。1994 年诺贝尔奖之夜,纳什向全世界表达了对妻子的敬意。 2.荣格原型理论 荣格是著名的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把整体人格称为“心灵”,认为心灵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有机整体,又是一个层次分明的人格结构,其有三个层次: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意识以自我为核心,是能被个体感知的部分;个体潜意识是被压抑的、被遗忘的知觉、思想和情感;在心灵的最底层是集体潜意识,它是荣格理论体系的核心。集体潜意识是通过遗传存在于心理机能和人脑结构中,是由所有的本能及其相关的所有原型构成,本能是一种行为模式,原型是本能行为的无意识意象。原型是“产生同样想象和观念的倾向”。它可以把个人经验引向某个方向,使个体以期祖先面临类似情境中所表现的方式行动。原型是人类共有的、普遍的、反复发生的心理结构内容。作为“一种典型的理解模式”,生活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但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原型与相应个体的结合,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某一特定文化的意象。荣格一生中识别了不计其数的原型,有人格面具原型、阴影原型、阿尼玛或阿尼姆斯原型、自性原型、上帝原型、英雄原型、魔鬼原型、智慧老人原型、水原型、火原型、死亡原型、再生原型等。其中人格面具、阴影和自性是荣格学说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型,它们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人格理论的延续及不同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学说 (一)、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1、作为意识,弗认为是人格最表层部分,是由人能够注意提到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 特点: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限时性; 2、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被回忆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有关经验组成。 3、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深层部分,主要指不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经是意识领域却被压抑起来的心理活动。具体包括原始的冲动、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还有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特点: (1)、无矛盾性:互不干扰,各人独立(存在内容); (2)、无时间性:不因时间而消失或减弱,不存在时间先后顺序影响; (3)、不存在彼此的否定、怀疑或不信任的成分; (4)、非现实性:―快乐原则‖ (5)、无意识观念里面的能量是最大的,较活跃,易变形; 三者关系:无意识是原动力,意识、前意识是检查官。 (二)、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一些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形成,它同人的内体过程相联系,本我中储存的能量为力比多,主要向躯体提供能量并储存能量同时为自我和超我输送能源。 生本能具备的能量叫eros,创造的力量;死本能具备的能量叫Thanatos 自我:比较理智的、符合现实的一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中是文明、最有道德的一部分,遵循道德原则,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三)、自我防御机制:自我为了协调人格内部产生的冲突而形成的防御方式。 比较常见的: 压抑:最基本防御机制 否认:消极的解释问题是的方式 投射:拿加别人做替罪羊 合理化;替代;升华 设计:性别与防御机制的有关影响、性格与防御机制的有关影响。 弗洛伊德关于性心理发展即人格发展理论 凡是能带来愉快的满足的体验都叫性快乐; 口腔期(0~1岁),快感区:唇、舌;前口腔期(0-8个月)、后口腔期(8-1岁) 停止和倒退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在从低向高发展时,由于没顺利解决好前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导致低阶段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下来,从而出现任何发展阶段的停滞和延缓。由于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停止和倒退,导致的性格特点如下: (1)、口腔型特征 在工作中追求一种安全感,扮演一种被动和依赖的角色,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和猜忌,对别人过分苛求,遇到挫折易怒,比较悲观,仇视别人。 (2)、肛门型特征 肛门便泌型:过分吝啬或节约,强时间观念,过分讲究秩序、整洁。

心理学著名人物简介(时间顺序)..

(最后一页为顺序排列) 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德国 Gustav Theodor Fechner 1801---1887 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费希纳借用物理学的方式,创立了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三种研究方法,第一次对感觉能力进行了划分,并发现了韦伯—费希纳定律。费希纳的研究为心理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著有《心理物理学纲要》、《论心理物理学》等。

赫尔曼·赫尔姆霍茨德国 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 德国生理学家、物理学家,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是19世纪大科学家之一。赫尔姆霍兹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上,首创反应时法对神经传导速率进行了测量,提出三色色觉理论形成了著名的杨 - 赫三色论和听觉共鸣说。他在生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著有《生理光学手册》、《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等。

威廉·冯特德国 Wilhelm Wundt 1832---1920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冯特主张运用实验内省法研究个体的直接经验,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并且提出了感情三度说。他一生培养了众多的著名心理学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巨擘。著有《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等。

赫尔曼·艾宾浩斯德国 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虽然没有建立正式的理论体系,但他在心理学上却拥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和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他对记忆的研究突破了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障碍,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著有《记忆》、《心理学原理》等。

九型人格简介

九型人格 一、人格分类的背景 人们通常会从很多方面来分析不同人的人格。星座、属相、血型、面相、掌纹。而这些基于遗传和迷信的判断方法,使得分析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九型人格,是基于弗洛伊德和他的学生荣格的思想理论上提出来的。 弗洛伊德提出两种关于意识的概念。一为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一种本能,代表人最深的欲望,比如食欲触摸欲性欲。形成无意识的时期大概是0~5岁。在这段时期内,周围的环境把人的注意力引向不同的方向,从而形成内心不同的性格特点。根据弗洛伊德的儿童创伤理论,刺激比较容易在幼儿的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无意识。二为前意识,是后天受环境影响产生的意识习惯。而一个人的核心性格,是由他的潜意识来决定的。 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他提出了人格可以根据几个关注点来进行分类。他认为,人格分为两种。一是外倾。而是内倾。但是后来发现这两种分法太过概括,于是提出了人的四种倾向:感觉、理智、情感、直觉,并且四种倾向有各自的外倾型和内倾型,即分成了八种人格。这种分法的缺点是太过绝对化的去区分人格,但是把人格分成多种类型,是如今分析人格的趋势。 因此可以总结出,弗洛伊德告诉我们人的性格是由潜意识所形成的。荣格告诉我们,人格可以根据几个关注点来进行分类。之后所有人格分类都是在这两人的理论基调上进行扩展和修改的。 二、何为九型人格 九型人格的说法,起源于斯坦福大学的某一课程。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婴儿身上具有九种气质,进而根据荣格的人格分类基础,提出了九型人格。前面说到,一个人的核心性格,是由他的潜意识决定的,而大多时候,人往往受到强大的意识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人格。因此九型人格的图示,用圆来表示。 该圆与颜色图谱相似,特点是可分为各自单独的一部分,也可重合形成新的类型。所以九型人格不单指九种性格,而是在九型的基础上,又详细加以分类为不同层次以及各种类型的组合。下面就简单对九型人格做一下介绍。

荣格简介

荣格简介 历史上,唯有极少数的灵魂拥有宁静的心灵,以洞悉自己的黑暗。而开创分析心理学的大师-荣格,便是这少数之一。他是佛洛伊德最具争议性的弟子,并将神话、宗教、哲学与灵魂等佛洛伊德忽略的问题,引入了分析心理学派中。他,是现代思潮中重要的变革者和推动者之一。忽略了他,便忽略了与现代社会紧密攸关的整个思想。 宗教世家出生的荣格 荣格1857年出生於瑞士的康斯维尔,一个对宗教相当热衷的家族,他八个叔叔及外祖母都是担任神职人员,父亲则是一位虔诚的牧师,几乎把信仰当成他生命的全部。自小他便具有特别的个性,是个奇怪而忧郁的小孩,他大都是和自己作伴,常常以一些幻想游戏自娱。到了6岁之後,除了父亲开始教他拉丁语课外,也开始他上学的生涯,藉著和同学们的相处,荣格慢慢发现家庭之外的另一面。多年之後回想起来,他将自己分成了两个人格-一号和二号。一号性格是表现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此时的他就如同一般的小孩,上学念书、专心、认真学习;另一人格犹如大人一般,多疑、不轻易相信别人,并远离人群,靠近大自然。 十二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确实改变命运的事情。一个初夏的中午他等待同学时,一个男孩猛然推倒了他,脑部受到了重击。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似乎有种神秘的咒语萦绕在荣格的脑中,每当必须回到学校或

者面对功课时,便陷入了昏厥的状态。这种状况的持续使其父母忧心不已,从各处请来的医生亦无法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甚而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癫痫的状态。但慢慢的,他用意志力来面对这个问题:一开始,在认真十分钟後,晕眩的感觉袭上心头,但荣格未放弃,持续地强迫自己继续看著父亲的拉丁文书,经过了几个星期的努力後,一切又回复了原状,彷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日後回忆起这件事,他视其为经历一次「精神官能症」。这个精神官能症对他而言是个秘密,一个可耻的秘密。但它却诱发了荣格一种非同寻常的勤奋,每天五点准时起床,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并非做做样子罢了。 同一时期内,荣格还有一段重要的经历。这段经历就如同刚从浓密的云层探出头来一般,他找到了他自己,开始摆脱了以别人的意志来过生活,对自己有绝对的权威,过著自己想过的生活,学校和都市生活则是占去了他的大部分时间。渐渐地,他越来越认同一号人格以及所发现的新自我,二号人格的世界则慢慢地消逝,二号人格容易让他感到沮丧,他从二号人格的先入之见中解脱出来。他亦开始接触西方哲学史,系统性的探讨自己所拟定的问题,深深为柏拉图、毕达歌拉斯、恩培多克勒所吸引。对荣格而言,他们的思想很美,富有学术气息,不像亚里斯多德式的唯智论令人生烦。在其中,最令荣格兴趣的莫过於叔本华(Schopenhauer)的著作,他对世界阴暗面的描述相当的符合荣格的看法:对於上帝,他们皆认为上帝乐於唤起人们的阴暗面更胜於光明且积极的一面,这对自幼便开始怀疑上帝是否为完美的荣格而言,无疑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夥伴。

[有关塔罗的非塔罗]-6-简介荣格心理学中的集体潜意识和共时性和其他

[有关塔罗的非塔罗]-6-简介荣格心理学中的集体潜意识和共时性和其他 禁止商业性引用,转载请注明作者:tony8525。 事先声明,这篇短文的目的仅止于一般性介绍,不会对其中的某个观点进行论证或深入性分析,那种事对我等知道主义分子而言除了麻烦还是麻烦,我又不是荣格的门徒。如果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别来找我,途径多得是——只要你认真想学。 A-【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掌控日常生活中认知和感觉,并从中创造出观念——也就是思考。同时意识是本人能够自觉自控的。【潜意识】则堆积着意识所“遗忘”或“忽略”的记忆和知觉,甚至是没有直接接触过的记忆和知觉。两者在各自保有独立性的同时还彼此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内心世界。 潜意识中这些记忆和知觉有可能在某些契机下受到驱动而在意识中发挥作用,表现为梦境、想象等,相对于我们自觉自控的意识,梦境和想象发散性较强,但并非完全不受意识控制。然而当这种驱动能力过强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是受到了强烈得意识无法处理的刺激),就会造成幻觉、妄想等传统意义上的【心理疾病】。由此,荣格认为,不但心理疾病的病患其实和健康人没两样拥有正常的人格,而且心理疾病的幻觉、妄想既然来源于无意识,它们就必然有某种【意义】——只不过病患的意识没能将这些来自潜意识的记忆和知觉妥善处理好。 【荣格的举例】 一位青年在梦境中看到,他的父亲是位驾驶技术很差、而且酗酒的司机,开车撞上了墙壁。这青年生气的指责他父亲,父亲却只是一味的傻笑。然而在现实中,这位父亲是个事业有成的人,这青年也非常尊敬他的父亲。 荣格认为,这青年确实尊敬他的父亲,却由此造成了在【意识】上过分的依赖,于是【潜意识】受驱动在梦境中表现其父亲的无能,以告诫其必须摆脱依赖、自立自强。潜意识在此的【意义】在于补足意识的不足,而非与意识作对。 B-【集体潜意识】 荣格认为,人的潜意识里存在着超越本人体验的“全人类共通的内心世界”,也就是上面说过的“没有直接接触过的记忆和知觉”,即是【集体潜意识】。 荣格说过,“有如人类祖先第一代的记忆,透过遗传基因代代相传。”(注:这里的遗传基因并非现代医学上的含义)。这种记忆——或曰集体潜意识——在人出生的一刹那甚或出生以前,便由父母处继承而来。(说句题外话,看到这里,熟悉天使学的同学们有没想到加百列阿姨的某个职能?)再进一步的说,荣格把人的内心分为三个层面:【意识】表现于外,隐藏于其下的是【潜意识】,而潜意识又分为由个人体验和回忆所积累的【个体潜意识】和出生时已拥有的【集体潜意识】。所以集体潜意识又要比个体潜意识隐藏在更深的层次。 【荣格的举例】 荣格看到一个病患凝视着窗外,还左右摇晃着脑袋。当问他做什么时,病患回答道:“你看,太阳中间悬挂着一个[哔——],只要我一摇头它就会跟着摇,然后就会起风喔!”(注:消音的关键字自己去搜索,不劳烦度熊和谐了) 荣格对此也是不知所云,直到后来他看到某段希腊语关于古代密斯拉教(太阳教,起源于古波斯,属于被后来犹太系三教兴起时灭掉的土著宗教之一)的祈祷文的记载:“太阳中间垂挂着一个筒子,当

荣格梦理论简介

荣格梦理论简介 前言 荣格是现代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他的理论为丰富和加深人们对于心灵世界的认识做出了卓越贡献。荣格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他从比较神话学、宗教、人类学、考古学、文学艺术等不同的视角出发,运用梦、主动想象法、词语联想法等技术对潜意识深入研究,从而扩大并深化了对潜意识的研究。至2003年,一系列关于荣格心理学的译著在我国相继出版。但这些工作都是起步性质的。目前国内只有很少学者对分析心理学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其梦的理论以及一系列的临床方法由于缺少接受过正规的训练的心理分析家,因此分析心理学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方面非常有限。作为一名出色的心理治疗专家,荣格一生治愈了无数心灵困扰痛苦的现代人,他极具特色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对于寻求精神提升的当代国人而言,极具现实意义。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介绍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梦的理论,从而对荣格整个的思想体系的精髓部分有个概况性的了解,期待随着心理咨询业的正规化,能有一批专业的心理分析家运用荣格的理论致力于中国人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对于梦的各种问题,诸如释梦的方法、梦材料的来源、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梦与睡眠等等,各个文化,以及各文化的不同时期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对于原始人而言,他们公认梦与他们所相信的神的世界有着联系,梦来自神灵的启示,是具有意义并十分重要的。在我国的殷商时代的巫觋文化中,卜卦占梦对于在位者甚为重要,在圣经里也有关于约瑟为埃及法老解梦的故事,这都说明了古代人对梦的重视。由于梦体验的独特性与古代人对梦知识的局限性(现代人亦如此),对梦很容易形成迷信的观点,认为梦是灵魂的外游和神灵通引,但同时,对梦的科学探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我国对梦的探索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哲学家、科学家以及一些文学艺术家,从人们的生活体验及自我体验出发,在梦的本质、特征、原因和机制等问题上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1]。在西方,早至亚里士多德时,梦已成了科学的研究对象,在亚里士多德两部关于梦的著作中谈道,梦并非超自然的表现,而是遵循人类的精神规律。到了近代,在自然科学的思维模式兴起后,在科学界,梦就被贬低为一种躯体过程,不过是白天记忆的残留物在夜晚的重现,没有什么意义。直到1900年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的出版,这是一部跨时代的作品,同时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梦作为探索潜意识的手段之一,弗洛伊德给予梦以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批判了过去将梦视为无意义的理论,认为梦是个人潜意识梦念(dream-thought)为了避开稽查作用而伪装的结果,因此追寻梦对于了解个体的潜意识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后,不论是弗洛伊德的大批追随者,还是弗洛伊德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者,都将释梦作为临床实践的一部分。但在这些人中,对梦的研究走的最远,扩展最深的就非荣格莫属了,荣格在有关梦的本质和功能、释梦的技术,梦的材料来源等问题上与弗洛伊德的梦理论有很大的差别。下面先介绍下荣格梦理论的理论背景,在清楚一些基本概念后,将具体介绍荣格对于梦的本质、梦的功能和释梦技术的看法,最后将荣格的梦理论与弗洛伊德的梦理论差异做比较,以期对荣格梦理论得到更清晰的理解。 2 荣格梦理论的理论背景

荣格理论

沙盘游戏的理论背景:荣格的基本理论 尽管在普通的心理学历史教科书中,荣格学派仍然是精神分析的一个分支或发展,但是荣格学派也早已自成体系。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一样,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也是独具匠心的创造。1950年,波林在其《实验心理学史》中评价弗洛伊德的时候曾做了这样的表达:如果弗洛伊德不幸窒死于摇篮之中,时代是否将可能产生出另一个弗洛伊德呢?对此波林十分犹豫地说:“这很难回答,因为历史的动力说还缺乏控制的实验。”但是时间能够对所有的理论做最好的解说。若是波林能够再晚12年修订他的《实验心理学史》的话,那么或许他会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做一个肯定的回答。因为在那十几年中,荣格的理论及其贡献,已经足以让心理学史家们充满信心。 (一)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既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的发展,也是荣格的一种创造。荣格用它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或者说,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人类进化过程中整个精神性的遗传,注入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荣格自己在给集体无意识做定义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集体无意识是精神的一部分,它与个人无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可以归结为个人的经验,因此不能为个人所获得。构成个人无意识的主要是一些我们曾经意识到,但以后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所获得过,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个人无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2] 荣格在其自传中说,他关于集体无意识的思想,得自于1909年与弗洛伊德一起访美归来的途中所做的一个梦。荣格曾这样陈述他的梦: (在梦中)我的身处在一所我不认识的两层楼的屋子里。但它是“我的房子”。我发现自己是在楼上,有点像是客厅的感觉,做工精致的老式家具,以及墙上悬挂着一些古老的珍贵名画。我奇怪这陌生的房屋怎么会是我的家。不过我想,“还不错。”于是我更想知道一楼是怎样的,便沿着楼梯走到了楼下。在这里,一切东西都显得更加古老,我意识到房子的这一部分大概可以追溯到15或16世纪。家具陈设似乎是中世纪式的,地面铺的是红砖。这里的光线不足,显得阴暗一些。我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房间,心里想道,“唔,我实在得探究

沙盘游戏和荣格分析心理学

沙盘游戏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卡尔夫开创的沙盘游戏,融合了劳恩菲尔德世界技法的理念,也深受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的影响。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涉及心理学、人类学、文学、宗教、艺术等多个方面,就其对沙盘游戏的影响而言,主要体现在原型理论、个性化理论和心理动力学理论三个方面,也可以将这三个方面看成是理解沙盘游戏的又一把钥匙。通过它们,人们才会真正走进神秘的沙盘游戏世界,感受沙盘游戏世界的魅力,体会人的内心世界的另一种真实。 一、荣格的原型理论与沙盘游戏 (一)荣格的原型理论简介 1.原型的内涵 原型一词并非荣格的创造,早在犹太人斐洛(Philo Judaeus)谈到人身上的“上帝形象”时便已出现。荣格之前的一些哲学家也使用过这一术语,如柏拉图(Plato)认为原型是形式,认为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观念世界。例如世间有许多类别的事物,当判断它是否为美时,心中必然已有了一个美的原型,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来源观念世界中存在的那个绝对的美。任何美的事物都无法与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过是对后者的一种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万万,而美的原型或观念却只有一个。 荣格用原型来表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他认为,只有当可以意识到的心理内容确实存在时,人们才具备了认识心理存在的条件。因此,只有当我们能够展示其内容时,才能够对其进行探讨。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由“带感情色彩的情结”所组成,它们构成心理生活中个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是所谓的原型。他还认为,我们在无意识中发现了那些不是个人后天获得而是经由遗传具有的先天固有的直觉形式,也就是知觉与顿悟的原型。它们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必不可少的先天要素。正如一个人的本能迫使他进入一种特定的存在模式一样,原型也迫使知觉与顿悟进入某些特定的人类范式。和本能一样,原型构成了集体无意识。 集无意识内容之大成的荣格原型理论,一般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各种误解。荣格为了说明无意识的构造,假定了其中心存在着原型,他时而将其说成为“由脑的构造而传达的精神内容”,时而又将其喻为“由黑暗时代积累下来的所有人类经验的沉淀物”。他的理论给人一种“无意识似乎是由遗传而来,或者似乎有一种传达它的特殊的脑组织”的印象,由于这一切无法得到证实,因而否定荣格的人甚多。 2.原型的类型 正像荣格所说的,人的一生中有多少典型的情境就有多少种原型,这些经验由于不断重复而被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心理结构之中。这种铭刻,并不是以充满内容的心象形式,而是最初作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它所代表的不过是某种类型的知觉和行为的可能性而已。 作为原型的主要内容,荣格列举了阿尼玛(anima)、阿尼姆斯(animus)、阴影(shadow)、人格面具(persona)、“太母”(grandmother)、“老圣人”(old wiseman)等。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存在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力量原型、英雄原型、儿童原型、上帝原型、魔鬼原型、智慧老人原型、大地母亲原型、太阳原型、月亮原型、动物原型、曼荼罗原型等。 荣格试图通过古今中外这一普遍性情感的源泉,来说明他的无意识理论。其理论的正确与否,另当别论,而这种普遍情感的存在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从日常经验来考虑的话,谁都可能接受这样

精神分析四大流派(终审稿)

精神分析四大流派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精神分析各个流派主要心理学思想 12心本班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约在1897年开始创立了精神分析这个理论,1902 年发展成心理分析学。他的学生阿德勒、荣格等发展了它,后又与他分道扬镳,现在它被称为经典精神分析。他是精神病医师,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主要着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理论贡献: 1.对人类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揭示 2.人格结构理论: a,本我-性欲望驱动,按照快乐原则行动。 b,自我-社会经验积累的理性或正确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 c,超我-理想道德,是最上面一层,即能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理想化了的自我。 3.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例如投射,压抑,合理化,升华等。 4. 精神层次理论,它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潜意识却

对人的情绪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面里发生和进行。 5.性本能驱动理论(后被继承者修正为更全面的生物本能驱动理论)。 6.焦虑的描述: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7.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儿童早期性器官发育前的三个阶段——口头阶段、肛门阶段、生殖器阶段; (2)某种延长了的“潜伏期”(大约从6岁到青春期,个体慢慢地成熟,性欲逐渐消失) (3)“青少年时期” (4)成熟期的“生殖器阶段” 弗洛伊德提出,个体的人格由三个系统组成: (1)本我——由生而有之的某种心理本性——诸如本能——的所有东西构成。由人的人格的生物成分构成的本我,借助于作为减少紧张的手段的快乐原则来发挥作用。对于本我来说,不存在善和恶;它不知道道德。 (2)自我——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

荣格-现代美学流派

人格的发展——荣格 人物简介: 荣格(Carl G. Jung,1875年7月26日~1961年6月6日)瑞士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不仅对精神分析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产生了影响,而且深深波及宗教、历史和文化领域,著名学者汤因比、伟利和马姆福德等都把荣格看作一种产生灵感的源泉。 书目介绍: 国际上权威的《荣格文集》为21卷本,国内精选其中的代表作,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分9卷出版,卷名如下: 第一卷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第二卷转化的象征 第三卷心理类型 第四卷心理结构与心理动力学 第五卷原型与集体无意识 第六卷文明的变迁 第七卷人、艺术与文学中的精神 第八卷人格的发展 第九卷象征生活 目录: 第一部分一个儿童的心理冲突 第二部分威克斯《童年的心灵世界》导论 第三部分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第四部分分析心理学和教育 第五部分天才儿童 第六部分无意识在个体教育中的意义 第七部分人格的发展 第八部分作为心理关系的婚姻 前言: 本文采取的是心理-生物学的视角。(中间道路) 避开其他视角: 1.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所主导的心理活动,即快乐主义。其主要动机就是渴望并努力使幻想以最快乐,同时也是最令人满意的方式来实现。 2.阿德勒的观点,从权力原则看待问题。 3.逻辑方法。 4.宗教心理学角度 强调思维和概念建构(concept-building)对于解决心理冲突的意义和重要性。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第一部分:一个儿童的心理冲突 举例子“安娜”小女孩,健康、活泼、感情细腻的孩子,并且聪慧、敏捷。 人死了去哪里?婴儿从哪里来?鹳鸟带到人间 转世说:当一个人死了,他就会变成一个天使,然后呢,他就又成了一个小孩。 母亲生下弟弟,两张说法遭到否定 反抗情绪,认为母亲欺骗了她 依赖另一种补偿方式:婴儿期的办法强制地得到关爱 最终,父母向其解释。 小结 因地震而害怕,翻阅、查找资料,将恐惧升华为对知识的渴望。 小孩子们对发生在他们周围能感知的事物怀有强烈的兴趣。如果你想真正理解儿童的心理,你就必须暂时摘下那灰暗的、带着成人文化的眼镜。 我们应该看到儿童真实的状况,而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在对其进行教育时,我们应该遵循发展的自然道路,避免死板的规定。 第二部分威克斯《童年的心灵世界》导论 榜样是最好的老师! 儿童的心理状态与父母的无意识是一致的。 父母根据自己的问题和矛盾来看待他们小孩的症状是极其重要的。真正重要的不是言语,而是行为。父母应该认识到他们自己才是导致小孩患神经症的主要原因。

荣格分析心理学解读

一、荣格简介 荣格于1875年出生于瑞士,家庭中浓厚的宗教气氛很大程度上培养助长了荣格的神秘主义倾向 1907年,荣格和弗洛伊德第一次见面,彼此一见如故,相见恨晚。1911年,弗洛伊德不顾其他人的反对,推荐荣格担任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主席。 1912年,他发表了《力比多的象征》一文,公开了他与弗洛伊德之间的分歧。1913年10月,荣格辞去《国际精神分析年鉴》主编职务;1914年又辞去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主席职务,然后又退出了学会。荣格和弗洛伊德之间的友谊、合作和往来至此结束,但是荣格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对弗洛伊德真诚的敬意。 二、荣格理论介绍 (一)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背景 当时,西方社会普遍问题就是失去灵魂的现代人,世界大战导致人们的信念丧失,科学发展之前形成了扭曲的时代精神——惟有立于事实才是有价值的,在物质基础上解释一切。痛苦和绝望,无意义感,起源于与人格的无意识基础失去联系。荣格认为“这个时代的普遍性神经症是丧失了与我们历史的精神联系的直接结果。只教育对外界的适应,没有考虑还得适应自己,适应内心的力量。所以需要寻找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人之本能。 荣格提出两个理论:第一是集体潜意识理论,第二是心理类型理论,包括两个基本态度:内向与外向。四个独立的功能:思维、情感、感觉以及直觉。 (一)集体潜意识理论 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自祖先的集体经验广泛地影响着个体的生活。他认为人格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即“自我(ego)”意识水平,整合心理机能(感觉、思维、感受、知觉)“个人无意识” 表层的无意识。不重要的个体经历,或被压抑的构成威胁的情结“集体无意识”深层的无意识,即本能。 个体潜意识:被特定个体压抑的幼时记忆和冲动,被遗忘的事件等。其内容叫做情结。情结是一种具情绪色彩的关连意念的聚集,大部分是个人的,也有部分是来自人类集体的经验。 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反映了人类在以往历史进化过程中的集体经验。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有演化和遗传的经验。(文化中的习俗象征、精神生活寄托和幻想追求)。从心理学角度谈本能,提出集体无意识由原始意象(原型)构成。原型并非遗传的观念,而是心理显现的本能,是一种形式而非内容”。每一个人都潜存着无数的原型,且当我们的经验与原始的潜在意象接近时,原型就会被激发,影响个人的生活。 1、几个主要原型 (1)人格面具是荣格提出的重要原型之一。所谓人格面具,即指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好的印象,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保证能够与人,甚至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实现个人的目的。 人格面具可看作是个体展现于社会或他人的那一面,简单说是人格的“外貌”。用荣格本人的话说人格面具就是“人们据以来和世界进行交流的适应体系及方式体系。”其目的在于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的好的形象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可。从一定角度来看,个体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之时,人格面具的存在是完全必要的。一方面,它能够保证个体与其他人,包括令自己厌烦的人友好相处。这样就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它能够换来物质方面的报酬。而这也是一个人生活于社会之中所必需的。但正如荣格所说,人格面具“是个体和社会关于一个人应以什么面目出现的折衷产物。……在某种意义上说所有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但是,相对于这个人的基本个性化而言,它只不过是一个次要的现实,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在形成这种人格面具时,其他人常常享有比他更大的份额。”于是这在使个体完成

讲师介绍

讲师介绍:庄伟教授 人力资源及管理心理学专家,余世维讲师团高级领导力测评顾问。广东最受欢迎十大心理培训督导。曾任国内著名IT上市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主导多项组织目标绩效考核系统建设、绩效辅导系统咨询、领导力与目标管理企业教练式管理、人才胜任素质模型建构项目、企业商学院建设、以及等企业人力资源系统改造项目。 主要擅长结合领导力的目标绩效管理系统建构与发展、胜任素质模型量化与领导能力发展系统建设与测评系统研发、企业中高层领导力和组织心理测评工具开发和结合人格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以其直觉性和创造性为客户提供培训和辅导。 辅导企业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 ?马士基物流(中国)公司 ?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 ?IBM(中国)有限公司 ?深圳华为技术控股有限公司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 ?美的企业集团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 ?美国通用磨坊食品公司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上海乐购购物中心

核心十二项胜任能力素质的应用-测评方案 管理者核心十二项胜任管理能力测评 发展系统简介 胜任管理能力测评发展系统是美国管理协会公司为因应企业在培养管理人才方面的需要,投入巨资开发的评量系统。是一套最先进、高度客观且能有效评量管理才能的工具,能为组织与个人的管理能力发展提供最明确的指标。 管理能力测评发展系统除了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本身管理能力的现况,作为学习成长的指标。对管理者而言,这项评鉴还可以对组织人力的优、弱势提供精确的分析,并指出确切的训练发展需求。未来更可据此展开管理绩效评估制度的规划或管理训练体系的建构。

管理能力测评发展系统特色 管理能力测评发展系统具有以下特色: 1.管理能力测评发展系统为国内首次引进之客观的管理才能测评工 具。 2.透过影带的管理仿真情境、精心设计的问题,以及电脑化的计分方 式,克服了传统人为评鉴的主观与专业性的质疑。 3.藉由两天的测评及个人评鉴报告,有效提供组织与个人多项效益。 4.协助企业落实培训成果,以前瞻性的“管理才能发展五步骤”观念 为基,并提供具体个人发展计划与企业生涯发展结合。

人性理论-弗洛伊德+华生+荣格

心理学常考题目 (1)分析比较弗洛伊德、斯金纳与罗杰斯的人性理论。(见杨晓磊,2012)答:在心理学发展史上,人性问题是一直争论不休的心理学基本问题。 ①弗洛伊德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弗洛伊德在不同时期对人性的见解不尽相同,在早期他提出了性本能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认为攻击和敌意也是人类行为有力的动机和内在本性。弗洛伊德最初的性欲本能说在他于布劳尔合著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1985)中有所体现。他在临床中发现,那些病人被压抑的经验常与性爱有关,这就是他主义到性爱与精神病的关系,并认识到性欲在神经官能症中起支配作用。二十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生殖性欲本能说逐渐演变为心理性欲说,这时他认为性爱不仅仅是生殖方面的,范式能使身体得到快感的都包括在内,如乳儿吮吸母乳等。 之前他认为心理的主导原则是快乐——痛苦的原则,快乐的追求是个体发展的动力所在。但在晚年他则更多的论述人性的攻击性,并最终将本能归结为两大类,即爱的本能和破坏的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弗洛伊德还认为这两种基本本能既相互冲突,又相互结合,比如性行为是一种侵犯行为,但其目的是最亲密的结合。总而言之,弗洛伊德所提出的这些本能都是非理性的,直接与当时社会道德规范相对立的,也是一种典型的性恶论。 ②马斯洛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马斯洛的人性观的形成受当时流行的存在主义、人文主义哲学的影响。马斯洛反对行为主义把人混同于动物,也不赞成精神分析把注意力集中于病人的精神状态,他认为这都漠视的人本身具有的巨大潜力。马斯洛决心研究如何改善人性,他主张发现人类固有的善良价值,并认为人类自身是伟大的,人所具有的一切都是非恶的,都是值得尊重的。马斯洛一人自身的内在价值为人性的标准,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人性,当然不会有“恶的”。马斯洛认为人性的某些方面被认为是恶的,是因为人没有很好的受到尊重的结果。马斯洛的潜能论,自我实现理论都翻译了他的人性观。 ③比较弗洛伊德和马斯洛的人性观 马斯洛是一个典型的性善论这,而弗洛伊德是一个典型的性恶论者。原因有三点。第一,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维多利亚时代压抑。二战以后,法西斯战争给人们内心带来的殇痛。第二,思想渊源和自身经历不同。弗洛伊德是布伦塔诺的学生,间接地接受了德国哲学家康德和莱布尼茨的影响。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思想便是来自于此。马斯洛则受西欧强调精神价值的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方法论的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固有的善良价值,建立其自我实现人的健康人格理论研究。第三,研究对象、方法及目的的不同。

荣格的情结

荣格心理情结 情结(complex)这个词常被使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在心理学领域里,最广为人知的可能是二十世纪初期,作为弗洛伊德的早期合作人,阿德勒所发现的“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而在此之前,弗洛伊德就已发现了一种情结,他深信这是一种在儿童早期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尤其是男性的情结,那就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与之相应,还有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后来来自不同文化的报告显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就像荣格后来所发现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并且情结的范畴也得到不断的扩展,如荣格分析心理学中除了提到母亲情结、父亲情结之外,还更多地涉及兄弟情结、姐妹情结、英雄情结、童年情结、阿尼玛情结和阿尼姆斯情结等[1]。 情结,作为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或重要理论之一。就其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如何形成、怎样运作,对人的心理健康起什么样的作用等,在国内还是一个鲜有人论及的话题。 弗洛伊德说“梦是通往无意识的忠实道路”。荣格则表示“情结是通往无意识的忠实道路”。1904-1911年间,荣格通过其词语联想的研究,提出了他关于情结的心理学理论。他发现其词语联想测验中的情结指标,不仅仅提供了心灵中无意识层面的直接证据,而且提供了有关无意识的潜在内容及其所具备的情感能量。于是,荣格据此“挑战”弗洛伊德。在荣格正式定名其“分析心理学”之前,曾用“情结心理学”来标示他的理论体系及其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区别[2]。 荣格有这样一句名言:“今天,人们似乎都知道人是有情结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情结也会拥有我们[3]。”这一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拥有情结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结,这就要求我们会关照和协调我们的情结。因此,了解情结及其结构也就成为必需。同时它与目前正在悄然兴起的积极心理学的宗旨不谋而合,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增加自我积极的能量、加深人们对人类心灵本质的理解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情结及其结构 什么是情结?情结对于荣格来说属于第一个研究领域。通过字词联想,荣格注意到对某些词,被试发生了延迟反应,并且这种现象在实验中不断重复出现。荣格还观察到引起这种延迟反应的原因往往与某些特殊的“扳机”式的字词所唤起的强烈情绪有关。他就使用了“情结”这个术语来表达这种现象。事实上,这是荣格在字词测验和情结理论方面所做的前期工作,正是这些工作,使得荣格与弗洛伊德有了接触。现在这个术语在一般意义上用来指一个个体对某一个地方、某一个人或某件事情所具有的特殊的感觉,是其个人心理的一个部分[4]。在荣格分析心理学中,这个概念主要指的是:个人无意识中,对造成意识干扰负责任的那部分无意识内容。或者换句话说,指带有个人无意识色彩的自发内容,通常是因为心灵伤害或巨痛造成[5]。此外,与弗洛伊德不同的一点,荣格认为:人的心灵有三个层面,表层是意识,最深层是集体无意识,在这两个层面之间的是个人无意识。 荣格曾用一个十分形象的例子来对情结加以说明。他说我们可以暂时把心灵想象成一个类似于太阳系的三维空间体。自我意识就是地球,大地和天空;这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至少我们醒着的时候如此。地球周围的空间布满了星星和陨星,有的大,有的小。这一空间就是荣格所称的无意识,而那些行星和陨星就是当我们冒险出来想进入那一空间时首先会遇到的对象,荣格称之为情结。荣格认为,个体无意识里主要是情结。集体无意识里则主要是原型[6]。 笔者认为,对荣格集体无意识的理解离不开对“原型”这一概念的理解。简单地讲,原型是先天的、遗传的心灵倾向性。荣格曾把这个术语描述成“一种本能的自性模型”,这种模型就是指那些被个体出生后带到所有那些被提供给他的情境中去的要素,无论是内部情境还是外部情境。人们很少有人能看到那些未曾被深深嵌入在某种历史或文化的模式中的原型经验[7]。 在荣格分析心理学体系中,心灵(psyche)是涵盖了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在内的一个概念[8]。因此,不难理解,就人格的意义而言,它远比自我更完整,因为它包含了超出意识之外的无意识范畴,所以说它是更为完整的人格整体。而情结,事实上是“人格碎片”(personality fragments),因为,它从完整、和谐的人格内部分离了出来,失去了与人格整体活动的一致性。当然它也可被视为“人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的异同

弗洛伊德,荣格人格理论的异同 11应用心理学程树颖学号111543120133 ?引言 本论文纯属摘要除肤浅的归纳外均不属于个人创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关键字 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荣格 ?正文 一、人格理论简述 1.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那些有意识的过程和内容叫做意识 包括感觉、知觉、各种经验、记忆等那些可由注意变为意识的叫做前意识包括人们能够努 力回忆起来的经验等那些被意识所排斥的内容和过程叫做潜意识包括先天本能、被意识压 制到无意识中的心理活动以及被压制的情感和欲望等。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进一步修正新“三部人格结构” 本我id: 是原始的潜意识的本能以非理性的方式工作发动冲动寻求表达和直接满足而不考虑愿望是 否有现实可能性、社会接受性和道德性。遵循快乐原则为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 自我ego: 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是人格中有组织的、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遵循现实原则是本我与 外界关系的调节者也是人格的执行者。 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的最高层道德化了的自我。代表着人的心理结构中的道德和伦理的一面作为一种外 在规范和权威严格控制着人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期望的要求是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理想内化 的结果。遵循道德原则。 三种力量相互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人格动力关系。 ?弗洛伊德的人性观

第一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如潜意识动机与本能驱力。第二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一处能消耗多其他能量消耗就会减少一处能量释放受阻它就会从其他途径中释放。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的本能所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 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本能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是基本的普遍的存在而且原则上也解决不了 这种矛盾。 2. 简述荣格的人格理论 荣格认为人生来就有一个完整的人格具有原始统一性和先天整体性又称为心灵。认为心灵 包括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感情和以及行为。心灵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有机整体又 是一个层次分明、相互作用的人格结构。其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它 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荣格人格理论的三个层次: ?意识 是心灵中唯一能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其目的的旨在最大限度地认识自己或意识到自我。意识的核心是自我由各种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情感组成它对进入心灵的各种材料进行筛 选和淘汰使个体的人格结构保持平衡。同时它也在不断地充实、完善和塑造着新的自我。 ?个体潜意识 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含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由于 他它是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和个体的经验相联系的心理内容因此被称为个体潜意识。个体 潜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情结”的形式表现出来情节决定着个体人格的许多方面起源 于个体的童年经验。 ?集体潜意识 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事件做出特点反 应的先天遗传倾向。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如主要原型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和自信它深深地埋藏在心灵之中当它们不能在意识中表现时就会在梦、幻想、幻觉和 神经症中以原型和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是荣格最伟大的发现。 荣格虽然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但它们并不是各自独自立、毫无联系 的它们在“自性”原型的统一指挥下把人格的所有的成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代表着 人类精神的整体需要即自我实现。 二、人格理论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