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观点看能源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从社会学观点看能源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从社会学观点看能源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第35卷第6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35,No .6008年11月Journal of Sichuan Nor 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Nove mber,2008

从社会学观点看能源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朱 渌 涛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都610031;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处,成都610068)

摘要:能源作为资源中的基础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能源研究尤为受到重视。从能源社会学的角度看,客观物质世界皆由能量构成。把社会整体看作由能量构成,具体由社会维持能、新增能和社会进步能等几项构成,所耗能源正是为把资能(除能源外的资源)转换成这些“社会能”而“作功”的源动力、源能。可以据此对能源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从宏观、抽象的角度进行思考。

关键词:能量;社会能;资源;能源;社会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5315(2008)0620055205

收稿日期:2008210208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课题“四川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XHJJ0522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朱渌涛(1967—),女,四川自贡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研究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然离不开对能源的研究。对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大都是从技术、应用、理论的层面来进行的[1]

。能源科学不仅

研究能源的开发、利用等,还研究与环境、社会等方

面的相互关系

[2]

。本文从宏观抽象的层次上,从社

会学的观点出发论证能源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循环经济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能量特征是一切运动着的物质的共同特征。如果把整个社会比作一个“人”,那么他也同一般人一

样,需要不断从其环境中吸取有用的能量(包括用于支付生活、活动的基本消耗能和用于成长发育的高级能),同时要排出自身多余的能量,从这一意义

讲,社会“人”亦如一般人一样,是个双曲系统(既具

有进入功能又具有排出功能的系统)。不过这里的能量概念需要广义化。社会的进步归结为一类高层次能量(社会能)的增长,这样的能量也是由所谓

“基本能”转换和升华而成的[3]

。这里“基本能”即我们所说的能源。

何谓能量?一百年前,物理学(具体如其动力学)中关于功与能之间的转换规律研究,可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地步,虽然也知道能量在转换的时候,必定作功,而这种“功”是可见的、可度量的,因此仅仅在这时才能间接地“看”到能量的存在,可就是不知道物质本身也是能量构成的。爱因斯坦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其相对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一个质量为的物质的“质—能公式”。这样一来,即可说物质世界都是能量构成的了,仅仅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统称为物理能。

现代科学已普遍承认信息的能量实质,但这时的能量不是物质的,或说不属于物理能,信息能只能

5

5

直接通过或间接通过精神的作用(具体说是选择和转换)才能产生物质能的效应,叫做信息能的物化[4]62-64。显然,信息能只能说是物质能概念的推广,因此可把信息能叫做广义能。广义能必须(直接或间接)借助人的精神才能实现信息能与物质能的沟通与转换。作为巨复杂系统的社会莫不是物理能与广义能及其相互沟通、转换而成的现实。我们把以上观察社会的观点叫做广义能量观。

从广义能量观出发,可进一步将社会系统 S表作一个“二象”结构:即社会是由物理能与广义能(在这里即可简单地对应于信息能)经各种方式“映射”成的能量构成,这种能量的增加是物理能(“二象”中的实)与信息能(“二象”中的虚)共同产生的效果,离开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社会现有的物理能和广义能总量,我们称之为社会能。

自然资源一般指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和条件①。显然,资源都是能量。它们共同形成和增长着社会的能量。本文即在此资源级能量定义下作论述。

定义一:资源。取自大自然而最终被转换、提升成社会“组织能”、“结构能”的物质能和信息能的(广义)能量源,以及用于促成这些能量转换的能量源,统称形成社会能的原始资源,简称资源。

总之,一句话,社会能的存续和增长所需的来自社会系统外的一切能量(包括物理能、信息能)之源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量都叫做社会能的资源。显然,从长远的发展的意义讲,可以说整个客观世界就是人类社会的资源“库”。

定义二:能源。指资源能量中那种用于促成另一些能量转换为社会能,以作“功”的形式显示出来的能量,其原能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量叫做社会的能源。

特别地,比如在原始社会的早期,人们是直接利用自已的体力劳动从自然界获得生命成长和生命延续的能量的,那时所需要的劳动———作的功所对应的是来自自身的能量,这还属不属于自然能呢?其实由于这一能量来自他所吃的食物,即前一轮向自然界获取的资源能,所以最终还是来自自然的资源能。不过这样一来他的资源与能源似乎没多大区别了是吗?可以说,的确如此,但这只是人类的初始阶段,甚至可说是动物阶段的基本特征。

真正的人类社会是后来这几千年,这时主要表现为人的能力得到了延拓,逐步使之体能外化了,变成以自然能及其逐步升级或多级开发后的能量作为他作功的原能了。这时的资源表现出的一个总的特征是,为使其它资源转换、升级成为社会能,必须对它作“功”,而这种“功”对应着能量的“消耗”。那么在这一供“消耗”的能量(包括人的体能和替代体能的外来能)中,特别把那种替代“体能”的外来原能叫做社会的能源。

因此,这一来即说,能源也是资源中的一部分。

定义三:资能。把资源中除了能源以外的所有资源,从能量的角度叫它做资能。

显然,资能就是真正成为社会能的初始能或叫原态能。

换个角度说,比如社会能的增量即是由资能转换成的,而促成资能转换成社会能的“作功者”即为能源。当然能源中的能在作功时被分解成了有效能和剩余能两部分,前者通过作功的表现转换到社会的“结构能”或“组织能”中去了。后者———剩余能则被排放或转作它种形式的能量了。

根据以上分析,可有如下两个分解公式:

公式一:资源为Z,能源为N,资能为Z3。

则有:Z=N+Z3

其中N和Z3(从而Z)皆存在有效成分和无效(或叫剩余)成分。因据热力学定律,能源不可能有100%的利用率。科技和人为的努力只能使其有效

利用率尽量提高一些罢了。

公式二:设某时期内社会能总耗量为ΔS;设其维持社会生存活动的能为ΔS

1

,叫做社会的基本能;

设其社会新增能为ΔS

2

则有:ΔS=ΔS

1

+ΔS2

其中,ΔS

2

是社会的新增能,比如此期内新的建筑、新的科技成果、新的经济增长量等新的具有可延续性、可存留性的物质成份,以及新的文化、文明“增量”、新的理论建树等具有存续性的非物质的社会能增量皆属于新增能。

ΔS

1

是社会的基本能,比如人类生存享受耗用的物品(如衣食住行)和为旅游、结交等所耗用的能

量以及为生产、创建、构建ΔS

2

所耗用的能量等等即是。

6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结合公式一、公式二可知,Z不可能全部转化为ΔS,只能努力使其转化的有效成分多一些而已,将看到也必须这样。

物理知识告诉我们,油灯照明原理是给予初始热使之沿灯蕊陆续上升的油变热至成为“油汽”,进而燃烧放出高热以发光产生照明效果。可是为了照明继续下去,初始“油汽”燃烧放出的热能不能全部用于发光,而必须有一部分“反馈”为下一步沿灯蕊(经毛细管原理)升上来的油提供汽化的能量,方能使照明具有可持续性。那么这种提供给油料汽化的“后勤”能与上述能源概念不谋而合。

以上过程可叫做油灯可持续性原理,简称“油灯原理”。

油灯原理的一大特征就是产生“循环”,所以也叫它“循环原理”。正是循环中的“反馈”能(能源)使油灯的照明过程得以继续,我们知道周期可达无穷,而周期循环正是客观事物得以任意延续的最为常见的机制。

原来,如此平凡古典的油灯持续现象也符合“周期”持续机理。

整个人类社会的存续、发展不也是一个油灯的循环原理吗?只是来得更为深刻复杂罢了。总体说来油灯所用“能源”也来自它的资源部分,具体说来更拟似原始时期人类社会的能量可持续机制。但在当今社会中,能源所起到的作用仍然只是这种“做功”,在社会延续过程中,它的地位就是产生“循环”,用于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

周期是“实现”无穷的最基本、最简便、最省力的方式。这也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原理。周期从另一意义(省去时空意义、单从相空间)来看叫做循环。换句话说如果事物能产生循环,则也是可以省力地任意延续下去的保证。那么这时有:

命题一:如果一个事物的运行中存在周期,或说是循环的,那么该事物一定是可持续的。这时的持续将是自然的、轻松的,勿须更多投入即可实现。

当然,命题一是典型的情形,或说是理想的情形,当实践中没有如此典型情形时,则也可以退一步地寻求非典型的情形如下。

命题二:如果一个事物在运行中存在周期性或说存在循环机制,则该事物也具有可持续性,需要一定的努力方可实现持续。

这里注意到“周期性”与“周期”的差异(“性”字)即在于广义与狭义,典型与非典型的差异。换句话说,只在该事物运行过程中能部分地存在周期或循环。抑或说若存在接近于周期或循环情形(如数学上的概周期、或物理学上的拟周期等),即可说该事物具有可持续“性”。这也是一种非典型的、广义的可持续含义。意即这时该事物虽能实现“持续”,但不如典型的“持续”那样自然、省力,而是要经过努力,投入更大成本才行。

命题三:如果一项事物的运行过程中不存在周期性或循环机制,却要要求该事物实现可持续性,则困难更大,必然投入也更大。

总之,为了实现或说保持一项事物的可持续发展,其投入量或说困难度,将决定于该事物中是否存在周期性(或循环性)抑或存在周期(或循环)机制的大小。换句话说,我们有命题四。

命题四:对于一项事物,为要使之可持续,首先必须发掘其周期或循环机制,即使不是全面的,部分的也行。若实在发掘,开创不出周期(或循环)机制,即会要求加大投入,克服更大困难。

这是因为有了周期(循环)就有了规律。这时只要掌握了一个周期内的规律,就掌握了任意时期内的规律。却如果没有周期(循环)就面临着它的任何状态都是新的,都必须去探索它,岂有不困难,岂有不投入大之理?

根据上述各命题,用之于能源事业,不难发现人类社会在能源开发事业上的探索途径正好体现了这一规律,只是周期性、循环性在能源业中被叫做可再生性,且已成流行说法罢了。以下则沿用“可再生”说法。

显然,当把可再生资源的“无穷”性特征视为周期性、循环性特征时,则可再生性与周期性、循环性说法即是等义的了。

关于能源的可再生性讨论,可具体地归为以下几点。

典型的可再生(循环)能源。循环能源在能源事业中的循环性已被流行地叫做可再生性。典型的

75

朱渌涛 从社会学观点看能源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可再生能源比如已开始利用的风、水、日能等,它们典型地具有上述“命题一”中自然、省事,勿须更多投入的特征,因此古人能够最先利用起来,而且至今未息,皆因它省事、省力。但是今天它远远是不是能源业的主流和水平的代表了。那是因为这些典型的可再生能源直接的可取量及其“能级”太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不得不寻觅更多、更深的更高“能级”的能源,哪怕需要更多资金和技术投入也在所不惜。

次典型可再生能源。此即对典型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开发”。比如现代技术下的风力发电、水利发电、太阳能发电等,虽然其能源仍是古已有之的风、水、日,但为了获得更多、更有效的能量,不得不更加深入,因而技术设备和资金的投入必须很大。并且这时它已不再完全具备典型可再生能源的特征了。

此外,作为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当前逐步兴起的生物型、种植型能源如粮食酿造,油料作物炼制能源等等事业,就其特征来说,亦属次典型类型。

。所谓“可再生性能源”即具有“命题二”特征的可再生能源,它仅具有一定的“可再生”特征,这是因为典型的和次典型的可再生能源太少,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其它的能源中尽量去探寻其可再生性的结果。

任一种能源,秉有可再生“性”总比没有可再生“性”的好,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省力、省投入的优点,所以人们会千方百计地探寻可再生性。

可喜的是,经过人类科技的始终不渝的探寻,可以说当今所有现代能源都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意义下具备了“可再生性”,具体可归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种是可叫做“短期再生”型的,比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矿物型能源,虽然从长远看是不可持续的能源,但在一定年限内,并(比如)以一年为单位可看到,上一年开发的量今年用完了,今年开发的又可供明年用,于是就有了一种周期特征,也是一种“再生”特征。但这种“再生”不能任意延续,所以叫做短期再生型。

另一种可叫做人为可再生型能源。比如核能开发中的铀235或重水、氘氚之类核原料不是天然存在的,需要作科技投入,需要人工提取、制备才能供核电站之类长期(可持续地)运行,所以如果说这种核能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那么这种可持续性具有人为特征,可叫它做人为的可持续型能源。

显然,在能源开辟和开发事业中,不管是开辟新能源种类还是就原有能源类型作继续深化开发,都是在致力于寻找它的周期性特征和可持续性。因为一旦发现了一种可持续性,就意味着成本更省。当然,这里还仅是就能源本身来谈的可持续性。

以上初步分析了能源的可持续性问题,着重讨论了它的“周期”机制,可持续性及其能源开发和利用上的“循环”(周期)机制和“部分循环”机制以及“尽量创造循环机制”等等特征。下面将看到,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能源在利用中不可能100%转化为有效能。首先说初步需求能源由于其中绝大部是非清洁能源,在利用中将产生大量“剩余能”,通常叫做“废弃物”,以汽、液、渣的形式被排放到环境中来,其中含大量有害物质,将给环境带来污染,所以在提倡环境保护的现代必须消除这部分“剩余能”②。亦即须对这部分“剩余能”再加工、再处理。利用上述的“循环”(周期)机制,将“剩余能”,再加工、再处理,获得有效的社会能,这在理论上是一个无穷的过程,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是取适度的多个阶段。对于社会的最终(多次处理“剩余能”后的)能源需求是由“有效能”、“剩余有用能”和“排放物”构成。

因此,在能源利用中,我们一方面增强节约能力,节约能源资源;一方面需要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增加有效能;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尽可能的使用剩余有用能,减少排放物。这恰好与循环经济模式“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和循环经济中“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基本特征是完全吻合的[5]81-86,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

注释:

①《辞海》把自然资源解释为“资财之源,一般指天然的财富,未经人类改造加工过的财富”;《大英百科全书》则把自然资源定

8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朱渌涛 从社会学观点看能源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义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及生成这些成分的源泉的环境和功能。”

②从理论上完全的消除污染是不可能的,只要给一个限度,不至于造成环境污染,保证环境指标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

[1]刘立力.中国石油发展战略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2004,(1).

[2]吴承康,徐建中,金红光.能源科学发展战略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4).

[3]路正南,田立新.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选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9).

[4]高隆昌.系统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Sust a i n able Develop ment of Energy Resources

and Recycli n g Econo my i n Soc i ologi cal Vi ewpoi n t

ZHU Lu2tao

(Econom ics and Manage ment I nstitute,South west J iaot ong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31;

Graduate Office,Sichuan Nor m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8,China)

Abstract:I n the light of energy res ources s oci ol ogy the objective material world consists of energy, and theref ore the s ocial entirety consists of energy,or t o be s pecific,of s ocial maintenance energy,ne w2 ly2increased energy and s ocial p r ogress energy.Energy consumed is s ource dyna m is m,or s ource energy that works on transfor m ing res ources other than energy res ources int o“s ocial energy”.

Key words:energy;s ocial energy;res ources;energy res ources;sustainable s ocial devel opment;

recycling

[责任编辑:李大明]

9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考纲要求】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能源,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说出不同能源的特点; 5、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能源 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要点诠释: 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1)钻木取火是人类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2)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从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利用化石燃料的各种新型热机的问世,使化石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 (3)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为二次能源。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常见的化石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 考点二、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者重新组合是极困难的。但是,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新能源,它有两种主要形式: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 要点诠释: 1、核裂变:快速的裂变反应可以引起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利用快速裂变制成的,我们还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把核能用于和平建设事业。“核反应堆”就是控制裂变反应的装置。 2、核聚变:除了裂变外,如果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例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 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有时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3、核能的利用:我国是核能资源丰富的国家,现已具备了建造核电站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现已在 浙江和广东建设了核电站,分别是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站的建立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了希望,在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珍贵之时,适度发展核电是人类的一种选择,全世界已经建成几百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 考点三、太阳能 1、太阳能是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如化石能源、 地球上的风能、生物质能都来源于太阳。 2、太阳能的利用 (1)间接利用太阳能:化石能源(光能----化学能) 生物质能(光能----化学能) (2)直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型集热器、聚光式集热器)(光能----内能) 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一般应用在航空、航天、通讯、计算器、手表等方面。 (3)太阳能来源丰富,不需要运输,无污染,但由于能量比较分散且受季节、气候和昼夜变化的影响很大,给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带来一些新的技术课题。 考点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所以我们应节约能源。 2、能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大量的粉末污染了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还会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剧温室效应,核能的使用也可造成辐射污染。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而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人类生活中,还广泛利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这类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2)21世纪能源消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世界化石能源的使用年限存在严重危机,人们期待未来的理想能源的开发。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典型例题】 类型一、能源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的考试-87分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 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 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 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 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 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 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6 小题,总分: 40 分) 1. (),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2.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 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 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1989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3. 2003年,我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的()左右。 A.0.03 B.0.04 C.0.05 D.0.06 4. ()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A.水污染 B.大气 C.能源 D.环境 5. 九十年代以来,德国针对循环经济制定了()。 A.《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B.《废弃物管理法》 C.《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 D.《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6. 治淮的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召开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的会议。 A.合肥 B.蚌埠 C.六安 D.阜阳 二、多选( 共3 小题,总分: 20 分) 1. 清洁生产应用于()。 A.治理污染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案)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泉州一中李春阳【学习任务分析】 1、本节第一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热 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的是有一定方向的”,让学生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接着引入热机效率问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结合实例理解为什么热机具有效率,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体会物理学与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 2、第二部分“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有能源带来 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 3、通过本节的学习,第一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我国发展能源的方针和对策。 第二要求学生要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校处于市区中心,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优越,对于能源的地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如何节 约能源以及能源对环境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 地位。 3、本节课为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课程,重点为物理规律与实际问题的辩证关系,课堂 教学要大量引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地里,历史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4、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 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 (2)知道能量转化的效率 (3)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4)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5)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习题(含答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或等.5米的颗粒物,被人吸入会对人健康成危害它是气量的重要污染源.荆州是国113个气质量监测市之.以下措施中会使空气P25污染增的是() A. 禁止焚烧秸秆 B. 提倡使用太阳能设备 C. 发展核电代替部分煤发电 D. 提倡城市居民开车出行 2. 为配合济市“城同创”动,梦提出下列保建议:开发新能源减化石的使手帕,减餐巾纸的使用;市内出行乘公交或自行车,少开家车使用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分类回收垃圾.你认为可行的()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 ②③④⑤ 3.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而不平面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是由于温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暖.下列获取电能径会加剧效是() A. 火力发电 B. 水力发电 C. 风力发电 D. 核能发电 4. 2013月以来,全国中部地区陷入严重和污染天气中,如 图所示.中央气象台大雾蓝预升级至黄色预警德州市局也提 出要进一步改市空气质量,创更加适人居环境.以下措施善 空气量无关的) A. 加大煤改电、煤改气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 源 B. 加大老旧机动车更新力度,提高尾气排放标椎 C. 减少学生户外运动时间,避免呼吸道疾病 D. 限制节日爆竹燃放,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5. 下列能符合“碳生活环理念的是() A. 太阳能 B. 煤 C. 石油 D. 柴薪 6. 下列源中,有于保护境的是() A. 煤 B. 汽油 C. 秸秆 D. 太阳能 7. 环境污染是人们越来越关注题,下能中,广泛使用容易造成空气() A. 太阳能 B. 风能 C. 水能 D. 煤 8. 倡导“低碳活”的时代以下源在开发和利中环境污染和破坏作最小的是) A. 太阳能 B. 煤炭 C. 石油 D. 天然气 9. 2016湖南新能源汽车专展于2016年4月28日~5月2日在青竹湖国际会展中心内隆重举行.新能源汽车专展将为湖南人民提供一个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窗口.下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优点中,说法错误的是() A. 不需要消耗能量 B. 节约燃油能源 C. 减少废气排放,保护环境 D. 效率高、噪声低 10. 以下属于相对清洁、又取之不尽的能源是() A. 煤 B. 核能 C. 太阳能 D. 天然气 11. 柴静录制的纪录片《苍穹之下》使人们对雾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空中而形成的空气混浊现象,它和“雾”一起称为“雾霾”.下列有关“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霾”是液化现象引起的 B. “霾”是扩散现象引起的 C. 电动汽车的开发利用将有效减少“霾”的产生 D. 汽油燃烧将内能转化成化学能,燃烧不充分排出的尾气是形成

(完整版)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1、可持续发展 (1)、化石能源: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3)、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得到的能源。如:电能(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如:食物中的化学能(5)、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7)、人类家族中现在常用的能源是化石、电能能源,注:在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电能中:A、属于一次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B、属于二次能源的是:电能C、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D、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核能 (1)、核能: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2)、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3)、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4)、聚变: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聚变目前是不可以控制的(5)、今后开发理想的能源应该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A、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B、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C、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D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对我们解决能源问题将有重大的意义。(7)、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一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个途径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家族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课程88分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十五计划中应建的污水处理厂共()座。 A.387 B.487 C.587 D.687 2. 治淮的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召开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的会议。 A.合肥 B.蚌埠 C.六安 D.阜阳 3. ()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A.水污染 B.大气 C.能源 D.环境 4. (),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5. 九十年代以来,德国针对循环经济制定了()。 A.《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B.《废弃物管理法》 C.《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 D.《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6. “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边,把资源、能源和其他物质的效率提高十倍。”是()提出的。 A.钱易 B.蕾切尔?卡逊 C.卡诺勒斯 D.奥巴马 7. ()最早发现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 A.伦敦 B.纽约 C.德兰 D.巴黎 8. 中国大气中的汞的含量是日本含量的()倍。 A.3 B.5 C.8 D.11 9. 2003年,我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的()左右。 A.0.03 B.0.04

C.0.05 D.0.06 10.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1989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循环经济的原则是() A.清洁生产 B.减量化 C.循环再用 D.再利用 2. 光化学的污染主要来源是()。 A.化工厂 B.人类垃圾 C.汽车 D.环境污染 3. 清洁生产的预期效益是()。 A.? 环境效益 B.生产效益 C.? 经济效益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描述各种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能通过具体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5.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6.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能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能量”一词,学生对这个词本身比较熟悉,但对作为物理概念(物理量)还是比较陌生的,教材从八年级上学期开始渗透光能、热能,到电学板块时直接提出了电能的概念,将词义变成物理量,从而有了单位及计算的方法,同时粗略地渗透动能的概念,九年级又形成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等概念.“能量”作为主线之一,也贯穿在整套教材当中.本章在前面学过的各种能的知识基础之上,对能源知识做了常识性的介绍,对“能量”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本章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最后一章,起着至关重要的压轴作用.它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在此达到高潮,物理教育教学的意义得以充分的体现.从知识方面看,对能量、能源及转化有全面的认识,从价值观方面看,培养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对能源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他的目标都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又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从学习物理开始就接触光能、热能,到学习电能时就涉及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问题,后来又逐渐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与能量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对各种能量的了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优教教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理解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了解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优点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在我们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工作时间较长的机械的外壳会很烫手;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成为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汽车行驶过程中要用大量的水吸收多余的热。这些消散掉的内能能否在次被收集起来提供机械做功,继续为我们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一下能源利用中的物理知识。 探究点一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活动1: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真情为,来年再用吗?显然不能。一般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再如,冰箱里的热量不会自动转移到外部,而必须消耗其他的能量(电能)才能把热量转移出来使冰箱内部变交冷。可见,涉及热现象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方向睡,不可逆的,消散掉的内能不能被收集起来再利用。同学们可以讨论、交流一下,看看哪些能量可以被利用,哪些不能? 归纳总结:前面学习过的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可以被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也能被利用。机械摩擦产生的内能不能被利用,空气摩擦产生的内能也不能被利用。

探究点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1: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部分,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我们来看下影像,了解一下它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同学们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2: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P179“想想议议”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探究点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活动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讨论交流后回答:能源按是否可以再生利用的方式怎么分类? 学生回答: 1.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电能、沼气等 未来的理想能源 活动2: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留给子孙后代的越来越少,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学过的有关能源的知识,以及课本上提出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84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1989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2. (),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3. “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边,把资源、能源和其他物质的效率提高十倍。”是()提出的。 A.钱易 B.蕾切尔?卡逊 C.卡诺勒斯

D.奥巴马 4. ()最早发现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 A.伦敦 B.纽约 C.德兰 D.巴黎 5. ()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A.水污染 B.大气 C.能源 D.环境 6. 中国大气中的汞的含量是日本含量的()倍。 A.3 B.5 C.8 D.11 7. 十五计划中应建的污水处理厂共()座。 A.387 B.487 C.587 D.687 8. 九十年代以来,德国针对循环经济制定了()。

A.《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B.《废弃物管理法》 C.《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 D.《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9. 2003年,我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的()左右。 A.0.03 B.0.04 C.0.05 D.0.06 10. 治淮的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召开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的会议。 A.合肥 B.蚌埠 C.六安 D.阜阳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可持续发展呼唤新型工业化道路是()。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B.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C.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不断的创造财富 D.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 充分发挥 2. 对工业企业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施产品生态设计及生命周期分析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企业课后题答案

1.【单选题】可通过下面()方法,判定出现了环境问题 A生态效率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B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质量标准 C大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负荷小于环境承载力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2.【单选题】网上学员该课程成绩中不包括以下哪项() A观看视频 B单元测试 C作业 D期末测试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A 3.【单选题】人类总环境负荷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产业分布 B人口规模 C社会关系 D资源储量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4.【单选题】 IPAT 方程中的 A 可以表示成以下哪个方式()。 A GDP B C O2 排放量 C室内温度

D人均住房面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5.【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出现环境问题 A生态效率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B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生态效率增长速度 C人口增长速度高于社会福利增长速度 D生态效率增长速度低于服务总量增长速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6.【单选题】人类与环境间存在着以下关系()的辩证关系 A既对立又统一 B既独立又相互制约 C既矛盾又相互联系 D既破坏又保护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7.【单选题】以下哪一指标可能反映IPAT 中的 T A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 B能源消耗量 C能源储量 D产品产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8.【单选题】以下哪一指标可用作某系统的环境负荷

A单位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B温室气体排放量 C单位产品的矿产资源消耗量 D产品产量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9.【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污染物人为排放速率高于自然循环速率 B污染物人为排放速率低于自然循环速率 C污染物人为排放量高于资源储量 D污染物人为排放量高于生态效率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10. 【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 B环境负荷类型较多的地区 C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 D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11. 【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生态效率较发展速度提高更快的地区 B生态效率较发展速度提高更慢的地区 C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 D产业结构调整较快的地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公开课教案】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在我们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工作时间较长的机械的外壳会很烫手;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成为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汽车行驶过程中要用大量的水吸收多余的热。这些消散掉的内能能否在次被收集起来提供机械做功,继续为我们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一下能源利用中的物理知识。 探究点一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活动1: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真情为,来年再用吗?显然不能。一般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再如,冰箱里的热量不会自动转移到外部,而必须消耗其他的能量(电能)才能把热量转移出来使冰箱内部变交冷。可见,涉及热现象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方向睡,不可逆的,消散掉的内能不能被收集起来再利用。同学们可以讨论、交流一下,看看哪些能量可以被利用,哪些不能? 归纳总结:前面学习过的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可以被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也能被利用。机械摩擦产生的内能不能被利用,空气摩擦产生的内能也不能被利用。 探究点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1: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部分,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我们来看下影像,了解一下它对环境

有哪些影响呢? 同学们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2: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P179“想想议议”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探究点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活动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讨论交流后回答:能源按是否可以再生利用的方式怎么分类?学生回答:1.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电能、沼气等 未来的理想能源 活动2: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留给子孙后代的越来越少,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学过的有关能源的知识,以及课本上提出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板书设计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反思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 1.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历史:火的利用→化石能源的利用→电能的利用→核能的发现。 2.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 常规能源:水能、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 (3)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 非清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 二、核能 1.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 2.核能的应用:(1)重核的裂变:原子弹和核电站;(2)轻核的聚变:氢弹。 3.核电站 (1)主要组成部分: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2)核能发电与火力发电的工作原理比较: 核能发电的工作原理: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火力发电的工作原理: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三、太阳能 1.太阳能的优点: (1)储量十分巨大;(2)供应时间长久;(3)分布广阔,获取方便;(4)安全、清洁、无污染。 2.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几乎所有能源都来自太阳。 3.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 (1)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2)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3)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4.广泛利用太阳能存在的主要困难: (1)受天气影响;(2)转换效率低;(3)技术不够成熟。 四、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经转化后,可利用的能量只会减少。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量转化的效率:00100?=总有用 W W η 核能发电原理图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考试题及答案——72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1989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2.()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A.水污染 B.大气 C.能源 D.环境 3.“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边,把资源、能源和其他物质的效率提高十倍。”是()提出的。 A.钱易 B.蕾切尔?卡逊 C.卡诺勒斯 D.奥巴马 4.中国大气中的汞的含量是日本含量的()倍。 A.3 B.5 C.8 D.11 5.(),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6.()最早发现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 A.伦敦 B.纽约 C.德兰 D.巴黎 7.九十年代以来,德国针对循环经济制定了()。 A.《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B.《废弃物管理法》 C.《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 D.《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8.十五计划中应建的污水处理厂共()座。 A.387 B.487 C.587 D.687 9.治淮的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召开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的会议。 A.合肥 B.蚌埠 C.六安 D.阜阳 10. 2003年,我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的()左右。 A.0.03 B.0.04 C.0.05 D.0.06 二、多选(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对工业企业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施产品生态设计及生命周期分析 B.? 加强研究开发,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C.? 执行国家及地方法规,向公众定期报告企业环境行为 D.? 对社会公众负责,与社会公众合作 2.清洁生产的预期效益是()。 A.? 环境效益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国际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传统发展道路导致了全球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这在二战后工业高速发展时期表现的尤为突出。这迫使人类开始审视自己走过的发展之路,高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持下的高速发展愈来愈与时代进步格格不入,人类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联合国授权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此作为指导方针,制定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议程》,在这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能力造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同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世界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都在寻找解决这一危机的办法,种种解决方案都被提到了各国领导人,各大企业老总的手中,在这其中,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是被各个著名的经济学家皆认为是最佳答案。因此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又为越来越多的世人所重视和关注,被誉为是解决金融危机的最佳办法。世界各国都开始把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提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始了一系列的促进活动。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源、衣食之母、道德之父。没有自然的存在、自然的恩泽和自然的完美,人类的一切都无从谈起。人类不仅要在自己的欲求和自然的资源和环境之间建立起建设性的伙伴关系;而且还要富有远见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与社会的关系。我们需要环境文明,需要环境道德和环境伦理,需要伙伴关系,需要友爱和责任。既然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我们就应该去保护它、去回馈它、去帮助它。这是环境伦理最基本的内涵了。遗憾的是,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崛起、欲求的增加使得我们越来越离开了文明的本质。人类大大小小的苦恼都来自文明的异化,我们所看到的文明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是将自然的演变命运排斥在外的文明,时代在呼唤新的文明形态,这种文明观,在我看来,就是将人类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紧紧相连的发展观,就是将人类如何对待自然、自然就如何回应人类的理念作为对一切问题考虑出发点的发展观,因此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要互相协调,然后才谈得上实现社会总体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一、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在古代。在很久以前,人们便发现了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80分考卷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80分考卷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十五计划中应建的污水处理厂共()座。 A.387 B.487 C.587 D.687 2.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1989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3. (),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4. 2003年,我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的()左右。 A.0.03 B.0.04 C.0.05 D.0.06

5. “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边,把资源、能源和其他物质的效率提高十倍。”是()提出的。 A.钱易 B.蕾切尔?卡逊 C.卡诺勒斯 D.奥巴马 6. ()最早发现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 A.伦敦 B.纽约 C.德兰 D.巴黎 7. 中国大气中的汞的含量是日本含量的()倍。 A.3 B.5 C.8 D.11 8. 九十年代以来,德国针对循环经济制定了()。 A.《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B.《废弃物管理法》 C.《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 D.《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9. 治淮的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召开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的会议。 A.合肥

B.蚌埠 C.六安 D.阜阳 10. ()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A.水污染 B.大气 C.能源 D.环境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清洁生产的预期效益是()。 A.? 环境效益 B.生产效益 C.? 经济效益 D.? 总效益 2. 光化学的污染主要来源是()。 A.化工厂 B.人类垃圾 C.汽车 D.环境污染 3. 新型超级汽车的特点是()。 A.? 超轻 B.? 超低摩擦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 发展知识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 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1、可持续发展 (1)、化石能源: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3)、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得到的能源。如:电能(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如:食物中的化学能(5)、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7)、人类家族中现在常用的能源是化石、电能能源,注:在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2.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3.了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一)能的转移和转化 1.教室列举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 (1)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机械能(2)风能转化为电能 (3)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4)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5)电能转化为内能(6)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7)光能转化为化学能(8)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练习】 指出下列现象中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情况: (1)人在跑步时,身体发热()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风吹动帆船前进() 风的机械能转移到帆船上 (3)放在火炉旁的冷水变热() 内能由火炉转移给水 (4)电流通过灯泡,灯泡发光() 电能转化为光能 (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二)能量守恒定律 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总结得出: (1)能量转移:能量的形式没改变 (2)能量转化:能量的形式发生变化 无论能量发生转移还是转化,总能量保持不变。 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 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能量的

总量保持不变。 在历史的长河里,物理规律从来都是经过不断的试错和摸索得来的,在此之前人们认为有永动机存在,它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人们把这种不消耗能量的永动机叫第一类永动机。 在这个过程中,还设计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永动机。 2.事实和理论都证明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永动不可能制成的原因: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任何一部机器,只能使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不能无中生有地制造能量,因此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17~18世纪许多机械专家就已经论证了永动机是不可能的法国科学院在1775年就 正式决定,不再研究和试验任何永动机。 3.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1)能量守恒定律同生物进化论、细胞的发现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的三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 (2)能量守恒定律是在无数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自然科学的普遍规 律之一。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1、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2、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循环经济是以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为出发点, 要求社会生产力应遵循客观规律, 包括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首先它应遵循生态规律, 服从自然, 传统的生产力定义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循环经济的建立对社会生产力的认识提出新的质的转变, 即社会生产力是适应和协调自然的能力, 而不再是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循环经济系统通过自身变化和使用技术手段向生态系统投入物质和能量, 改变生态系统组合结构, 并依据生态规律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使经济系统朝向取得综合社会经济效益方向发展。 3、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型经济,其模式为“资源一产品一排污”,在这种经济活动中,人们无节制地使用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通过粗放型生产活动,求得经济数量增长。然而大量的污染物排入了自然环境中,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构成一个“自然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式流动, 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三大原则。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循环体系中得到持久和合理的利用, 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实现“增产、减污、节能、增效”的目标。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