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目录

1 实验一水稻病害(一)

2 实验二水稻病害(二)

3 实验三水稻病害(三)

4 实验四麦类病害(一)

5 实验五麦类病害(二)

6 实验六旱粮作物病害

7 实验七棉花病害(一)

8 实验八棉花病害(二)

9 实验九油料作物病害(一)

10 实验十油料作物病害(二)

11 实验十一经济作物病害

12 实验十二果树病害(一)

13 实验十三果树病害(二)

14 实验十四果树病害(三)

15 实验十五果树病害(四)

16 实验十六蔬菜病害(一)

17 实验十七蔬菜病害(二)

18 实验十八蔬菜病害(三)

19 实验十九蔬菜病害(四)

实验一水稻病害(一)

一、目的要求

熟悉水稻叶部真菌性病害的症状及其病原物的形态特点,重点掌握叶瘟与胡麻斑病,褐色叶枯病以及叶黑粉病的区别。

二、实验内容

(一)稻瘟病(Rice blast)

1、症状

(1)观察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症状的特点,注意区别急性叶瘟、慢性叶瘟和马鞍形的节稻瘟。

(2)叶瘟有4种症状类型,即急性型、慢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在一定的条件下,这4种类型的症状可以相互转变,应掌握它们相互转化的条件。

(3)用典型的慢性型叶瘟新鲜标本做徒手切片镜检,注意其层次发展、色泽、病理过程和坏死线的有无。

2、病原物

稻瘟病病菌为Pyricuiaria grisea Sacc,用挑针挑取少量霉体或培养菌制片镜检,观察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观察时注意分生孢子基部的足胞和曲膝状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3—5根成束或单生,不分枝,有2—3个隔膜,顶端曲膝状,分生孢子梨形,通常具2个隔膜,基部有足胞,单个孢子无色,密集时呈灰绿色。(二)稻胡麻斑病(Rice brown spot)

1、症状

(1)观察叶片、穗颈、枝梗和谷粒上的症状,注意叶片、穗颈、枝梗和谷粒上的病斑与稻瘟病的区别。

(2)比较普通型病斑与大型病斑的形状、大小和色泽。

2、病原物

稻胡麻斑病菌为Bipolaris oryzae(Nisik. Miyake)Shoem。用挑针挑取谷粒上的黑色绒毛状霉体或培养菌制片镜检,观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注意蠕虫状的分生孢子在不同条件下隔膜形状变化。

(三)稻条叶枯病(Cercospora leaf spot of rice ; Narrow brown leaf spot of rice)

受害叶片上的病斑为短条状的窄条斑,大小约为1—5cm×0.1—0.2cm,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霉层不明显。

2、病原物

稻条叶枯病菌为Cercospora oryzae Miyake.

挑取培养菌株观察病菌的形态特征,分生孢子梗褐色或黄褐色,成束或单独从病斑正反面的表皮或气孔抽出,有2—5个隔膜。分生孢子无色,棍棒状,有2—6个隔膜。

(三)稻云形病

1、症状

初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斑点,后向下向内扩展,呈灰褐色或褐色的波浪纹,有时产生椭圆形淡褐色大斑,并有暗褐色环状晕圈排成云纹状。

2、病原物

病原物有性世态为Monogra albescens (Thumen) park siv&Booth.无性世态为Gerlachia oryzae (Hash.&Yok.)Gams。

自制片或玻片标本。分生孢子梗极短,无色,分生孢子无色大多短新月形,少数纺锤形或梭形,两端弯曲,多数双胞或单胞,少数三胞或四胞,病菌的有性时期常见。

(四)稻褐色叶枯病(Rice brown leaf blight)

1、症状

注意椭圆形病斑与窄条形病斑的区别。

2、病原物

稻褐色叶枯病菌为Fusarium nivale(Fr.) Ces.var.oryzae Saccardo.

稻褐色叶枯病菌无性时期与云形病菌很相似,仅分生孢子稍宽,病菌的有性时期在自然界尚未发现。

(五)稻叶黑粉病(Rice leaf smut)

1、症状

病叶的两面叶脉间产生黑色小点或短条斑,稍微肿起,此为生在叶肉组织内病菌的冬孢子堆。

稻叶黑粉病菌为Entyloma oryzae (H.et p.)Sydow.

取病叶切片镜检观察病菌的冬孢子,冬孢子近圆形或多角形,有二层壁、暗褐色。

三、思考题

1、稻瘟病、稻胡麻斑病和稻褐色叶枯病的症状有何区别?

2、稻瘟病与稻胡麻斑病在穗颈上的症状有何区别?

四、作业

1、绘稻瘟病(慢性型病斑)、胡麻斑病(大型病斑)、褐色叶枯病(初期病斑)何条叶枯病病斑分析图。

2、指出稻瘟病的下列3种情况病斑类型在什么条件下从一个症状转化成另一个症状类型。

(1)急性型→慢性型

(2)白点型→急性型

(3)慢性型→急性型

实验二水稻病害(二)

一、目的要求

熟悉水稻4种细菌性病害的症状和细菌溢的检查方法;掌握水稻纹枯病、菌核秆腐病、稻恶苗病、稻叶鞘腐败病与水稻叶鞘网病斑的症状及其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

(一)稻白叶枯病(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

1、症状

观察普通型(叶枯型)、急性型、凋萎型(枯心型)等症状。注意:A、病健交界是否明显:B、在病斑前端有无灰绿色或灰黄色的断续短条斑。

2、病原物

稻白叶枯病菌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 (Ishinama)Dye.。

切取病叶病健交界处组织一小块(约0.3—0.5cm)放在有水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立即在低倍镜下镜检,观察切口处,细菌呈云雾状从切口喷出,此为“细菌溢”。

(二)细菌性条斑病(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

1、症状

病斑褐色,细窄短条状,对光半透明状,叶面任何部位都可发生,菌浓多而少。

2、病原物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 zicola(Fang et al)Dye.

镜检方法同稻白叶枯病。

(三)稻细菌性褐条病(Rice bacterial leaf stripe)

1、症状

叶片上病斑多从叶枕处开始发生,然后沿叶脉向上、向下发展成为深褐色长条斑。

2、病原物

稻细菌性褐条病菌为Pseudomonas panici (Ellioitt)stapp镜检方法同稻白叶枯

病。

(四)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 bacterial foot rot)

1、症状

危害水稻茎基及根部;茎基呈褐色至灰黑色,渐腐烂有恶臭,茎节上有倒生根,重病株心叶青卷,后枯黄,似螟虫危害造成的“枯心”、“枯孕穗”或“白穗”。挤压病株基部有乳白色菌溢。

2、病原物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为Erwinia chrysanthemi pv. zeas(sabet) victoria, Arboleda et Munoz镜检方法同稻白叶枯病。

(五)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

1、症状

观察叶鞘、叶片、茎秆上的症状,注意病部菌丝、菌核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病原物

水稻纹枯病菌的无性态为立枯丝菌Rhizocitonia solani K

从病部或培养菌株上挑取少许菌丝体制片。观察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菌丝体除为无色,后变淡褐色,主枝或分枝近似于直角,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菌核扁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外颜色一致,褐色,表面粗糙。担子无色倒棍棒状,顶端有4个小梗,各产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卵圆形或椭圆形。(六)稻菌核秆腐病(Rice sclerotium stem rot)

1、症状

稻菌核秆腐病包括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球状菌核病、褐色菌核病、灰色菌核病等。这些病害的发病部位和症状很相似,主要危害稻株基部,致使茎秆腐烂。其中以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最常见。

小球菌菌核病与小黑菌核病的症状相似,合称为稻小粒菌核病,侵染稻株下部叶鞘合茎秆,造成茎秆腐烂倒伏,后期茎基部和叶鞘内可见许多细小的黑色菌核。

2、病原物

稻小黑菌核病菌为Helminthosporium sigmoideum Cavara var.irregulare

Crakkey et Tullis.稻小球菌核病菌为Helminthosporium sigmoideum Cavara。

挑取病部的菌核于低倍镜下观察,注意两种菌核病的形状、大小和光泽区别。(七)稻恶苗病

1、症状

病株徒长,茎秆淡黄绿色,茎基部节上倒生许多不定根,枯死茎秆表面可产生淡红色或白色霉层。

2、病原物

倒恶苗病菌无形态为Fusarium monilifome sheld . 有性态为Gibberlla fujikuroi(Saw) Wo.

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无色单胞或双胞。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基部有足胞,有3-5个隔膜。

(八)叶鞘腐败病(Rice sheath rot)

1、症状

观察叶鞘上产生的虎斑状大型斑纹,病斑四周深褐色,中央浅褐色,严重时病斑遍及整个叶鞘,形成包穗或半包穗。

2、病原物

稻叶鞘腐败病菌为Acrocylindrium oryzae Sawada.

分生孢子梗主轴圆柱形或椭圆形,分枝1-2次,每次分枝3-4根,顶枝细长呈轮生状,分生孢子单生于顶端枝端部,单胞,无色,圆柱形或椭圆形,很细小。

(九)稻叶鞘网斑病(Rice sheath net-blotch)

1、症状

观察稻株基部近水面叶鞘上产生的黄褐色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边缘不明显,在近中心部有褐色或深褐色网纹。剥开叶鞘,可见病组织内生有白色菌丝块、后变淡褐色圆形小颗粒即病菌菌核。

2、病原物

稻叶鞘网斑病菌为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 Morgan。

三、思考题

稻纹枯病菌无性时期的形态有何特征?

四、作业

1、绘稻纹枯病菌菌丝图,稻恶苗病菌大小分生孢子图。

2、稻纹枯病、叶鞘腐败病何稻小粒菌核病在症状上有何区别?

3、在田间如何诊断稻白叶枯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条病和细菌性

基腐病?

4、稻普通型白叶枯病与生理性枯黄有何区别?

实验三水稻病害(三)

一、目的要求:

识别稻普通矮缩病,稻黄矮病和稻赤枯病的病状,熟悉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稻谷枯病、稻棉腐病的症状及病原菌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

(一)稻普通矮缩病(Rice dwarf)

1、症状

病株矮缩,叶色浓绿,叶片僵硬,分蘖增多,叶片和叶鞘的叶脉间有排列成虚线状的黄白色条点。

2、病原物

水稻普通矮缩病毒为Rice dwarf virus(RDV)

(二)稻黄矮病(Rice yellow stunt)

1、症状

发病初期,病株顶叶或其下1、2叶叶尖褪色,出现碎绿斑,后自叶尖渐向叶基变橙黄色,叶脉保持绿色,叶肉变黄,病叶平摆,株形松散,分蘖减少,最后病叶枯卷,此病有“隐症现象”和“恢复现象”。

2、病原物

稻黄矮病毒为Riee yollow stunt virus (RYSV).

(三)稻赤枯病(Rice akagare disease)

1、病状

此病多发生在排水不良或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料的田块中,移栽后2-3周出现病状。植株下部叶尖产生铁锈状斑点,或不产生斑点而全叶呈红褐色,并逐渐向心叶扩展,最后病株生长停滞,严重时全株枯死。观察标本的病状,注意病叶斑点的颜色。

(四)稻生理性条斑病(Rice white stripe)

1、病状

此病自秧苗到大田的植株均可感病。主要病状是在叶片上形成1至数条黄白色的长条斑。病害由遗传因素引起,防治此病的最好办法是换种。

(五)稻曲病(Rice false smut)

1、症状

病粒内形成菌丝块,菌丝块逐渐增大,从内外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块状孢子座,后包裹颖壳,同时色泽转为墨绿色,表面龟裂,布满墨绿色粉状的厚垣孢子。孢子座中的黄色部分常形成菌核。落入土中的菌核,越冬后,其上可长出1至数枚锣锤状子座。

2、病原物

稻曲病菌有性态为Claviceps orzae –sativae Has.无形态为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ashi.

用挑针挑取病粒表面的黑绿色粉末,制片镜检,厚垣孢子墨绿色,球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状突起。

(六)稻粒黑粉病(Rice kernel smut)

1、症状

病粒外表污绿色或污黄色,内部隐约为黑色,成熟时内处颖壳缝开裂露出黑粉或在裂缝处伸出白色或黑色的舌状物。

2、病原物

稻粒黑粉病菌为Tilletia barclayana(Bret.)Sacc.&Syd.

挑取颖壳内的黑粉制片镜检,冬孢子球形,暗褐色,表面密生无色或淡色齿状突起,外围常有一透明的尾状残余物。

(七)稻谷枯病(颖枯病)(Glume blight of rice)

1、症状

发病初期,在谷粒尖端侧面产生褐色圆形小斑点,后逐渐扩大至谷粒的大半部或全部,病斑边缘不清晰,后期病斑中央变成灰白色,上生许多黑色小点。

2、病原物

稻谷枯病菌为Phoma glumarum Ell.et Tracy.

切取病斑中的黑色小点制片镜检,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卵圆形。

(八)稻棉腐病(Seed and seeling rot of rice plant)

1、症状

观察谷牙和胚根部破口处长出的放射状或棉絮状菌丝体。

2、病原物

稻棉腐病菌主要为Achlya spp.

用镊子镊取少许棉絮状病原物镜检,观察病菌的游动孢子囊和多卵球的藏卵器。

在观察时,也可以看到水霉菌,注意棉霉菌与水霉菌在形态上的区别。三、思考题

稻粒黑粉病的“舌状物”与病菌的“尾状物”是怎样形成的?

四、作业:

1、稻普通矮缩病、黄矮病、赤枯病的病状有何区别?

2、绘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和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图。

3、绘稻棉腐病菌游动孢子囊或藏卵器图。

实验四麦类病害(一)

一、目的要求:

识别三种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粒线虫病等病害症状及病原物特征,掌握小麦条锈病菌、叶锈病菌夏孢子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麦类锈病:

小麦条锈病(wheat strip rust)

小麦叶锈病(wheat leaf rust)

小麦秆锈病(wheat stem rust)

1、症状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具体的症状比较,见附表1

2、病原物

小麦条锈病菌为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条形柄锈菌)

小麦叶锈病菌为P.recondita Rob.ex Desm.f.sp.tritici Erikss et Henn(隐匿柄锈菌)。

小麦秆锈病菌为P.graminis pers.f.sp.tritici Erikss et Henn.(禾柄锈菌小麦专化型)

(1)制片镜检三种锈菌的冬孢子,比较其顶壁厚薄,形状、颜色、柄的长短,其特征见附表2。

(2)镜检3种锈菌的夏孢子。

①秆锈菌的夏孢子长椭圆形,褐色,表面有微刺。

②条锈菌和叶锈菌的夏孢子均为近圆形,芽孔都是散生,难于判别,可用盐酸等法处理鉴定,见附表3

(二)小麦赤霉病(wheat head blight )

1、症状

初在小穗颖壳上产生褐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展到整个小穗,病穗呈枯黄色,在病部初期产生粉红色霉层,后期出现黑色小点,病粒皱缩干瘪。

2、病原物

小麦赤霉病菌有性态为Gibberella zeae (Schw.)Petch (玉蜀黍赤霉):无性态为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禾谷镰孢)

(1)取病穗上的粉红色胶粘状物镜检,注意大型时分生孢子的形状色泽和分隔数目。

(2)切取病穗或稻桩上的黑色小点制片镜检。注意子囊壳的形状和色泽、子囊内子囊孢子的排列、子囊孢子的形状、色泽和分隔数。

(三)小麦白粉病菌(wheat powdery mildew)

1、症状

叶片表面初生白色霉点,后扩大呈近圆形或长椭圆形的白色霉斑。霉斑表面的白粉即为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最后白粉霉层渐变淡褐色,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闭囊壳。

2、病原物

小麦白粉病菌有性态为Blumeria graminis(Dc.)Speer(禾本科布氏白粉菌);无性态为Oidium monilioides Ness(串珠粉状孢)。

病菌的菌丝体生于叶表正面,吸器椭圆形,两端呈灰褐色;子囊长圆形,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分生孢子梗直立,从菌丝体垂直长出,其顶端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挑取黑色小点镜检,注意闭囊壳、附属丝,子囊及子囊孢子形态特征。刮去白粉,再撕下寄主表皮镜检,观察吸器的形态。(四)小麦叶斑病菌(Leaf blight of wheat)

1、症状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也可受害,病斑椭圆形或梭形,边缘黄褐色,中央黄白色。在叶鞘上形成大型黄色病斑,使叶片或叶鞘枯死,天气潮湿时病班上可形成粉红色霉层,后期在病斑上形成黑色小粒点(子囊壳)。

2、病原物

小麦叶斑病菌为Fusarium nivale(Fr.)Ces

分生孢子镰刀形,一端钝,一端稍尖,无色,刚形成的孢子无隔膜,成熟后可产生1-3个隔膜,不产生厚垣孢子及小型分生孢子。子囊壳球形,黄褐色,有孔口,子囊筒形,稍弯曲,双壁,内含8个子囊孢子,排成两行;子囊孢子无色,梭形,多数有一个隔膜。

(五)小麦粒线虫病(wheat nematode disease)

1、症状

病株叶片皱缩,扭曲成畸形,节间短,节部青肿,茎秆弯曲,植株矮小,病穗的子房变成虫瘿,病穗比健穗短。

虫瘿比健粒短而圆,小而硬,顶部有小钧,挤开颖壳外露,深绿色,后变栗褐色。

2、病原物

小麦粒线虫病病原线虫为Anguina tritici (steinb)Fillip.et stekn.

线虫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卵长椭圆形,雌雄虫体均为长圆筒形。

三、作业:

1、田间如何诊断小麦三种锈病?

2、绘小麦秆锈病菌夏孢子、冬孢子及经盐酸处理后的小麦条锈病菌、小麦叶锈病菌夏孢子形态图。

3、绘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壳、子囊、小囊孢子及大、小型分生孢子图。

附:

1、结晶紫配法

(1)、取结晶紫2克,溶于20毫升95%酒精中,即成结晶紫饱和酒精溶液。

(2)、加入1%草酸铵水溶液80毫升于上液中,混合即成。

2、注意事项:

盐酸腐蚀性很强,镜检时必须加盖玻片,切勿把盐酸沾在皮肤和衣物上。

实验五麦类病害(二)

一、目的要求:

识别四种黑穗病的症状及病原物形态特征。熟悉小麦颖枯病,大麦网斑病,小麦全蚀病的症状。

二、实验内容:

(一)麦类黑穗病

1、症状

(1)小麦秆黑粉病(Wheat flag smut)

叶片、叶鞘和秆上产生黑粉状的冬孢子团。

(2)大、小麦散黑穗病(Wheat and Barley loose smut)

全穗被破坏,成为黑粉,外膜易破,散出黑粉。

(3)大麦坚黑穗病(Barley covered smut)

全穗被破坏,变为黑粉,外膜难破裂,不易散出黑粉。

(4)小麦腥黑穗病(Wheat common smut)

穗部颖正常,籽粒变为黑粉,并有鱼腥味。

2、病原物

(1)小麦秆黑粉病菌为Urocystis tritici korn (小麦条黑粉菌)冬孢子团由1-4个单胞、球形、深褐色有光泽的冬孢子及其外围若干个无色的不孕细胞组成。

(2)大麦散黑穗病菌Ustilago ruda .(Jens)Roster

冬孢子青褐色,球形,表面具细刺,大小为6-8*4.5-5um.

(3)小麦散黑穗病菌为Ustilago tritici(Pers)Jens.

冬孢子青褐色,球形,表面具细刺,大小为5-6*5-7um

(4)大麦坚黑穗病菌为Ustilago hordei(Pers.)Lagerh.

冬孢子绿褐色,球形,表面光滑,大小为6-7*6-8um

(5)小麦光腥黑穗病菌为Tilletia foetida (Wallr.)Lindr.

冬孢子表面光滑,淡褐色,球形或近球形。

(6)小麦网腥黑穗病菌为Tilletia caries (Dc.)Tul (小麦网腥黑粉菌)冬孢子表面具有网纹,淡褐色至褐色,近球形。

(7)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为Tilletia controversa.k

冬孢子淡黄色至浅棕色,呈球形,表面也具有网纹,但网脊要高些,网目要阔些。

(二)小麦颖枯病(Glume boltch of wheat)

1、症状

颖枯病主要危害颖壳,大多数在颖壳尖端先发病,初产生深褐色斑点,后变枯白色病斑,其上散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2、病原物

小麦颖枯病菌为Septoria nodorum Berk

分生孢子器扁球形,暗褐色,顶端有孔口,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至圆筒形,直或略弯,初为单胞,成熟时有3个隔膜。

(三)大麦网斑病(Barley net blotch)

1、症状

叶片上初生淡褐色斑点,后呈黑褐色,因病斑上有纵横交织的深褐色细线,而色泽深浅不一,略呈网状,故称网斑病,病斑上霉层不明显。

2、病原物

大麦网斑病菌为Drechslera teres(Sacc) Shoom.

分生孢子梗褐色,直或弯曲,基部较膨大,大多数是单生,也有2-3枝丛生的,分生孢子圆筒形,无色或淡黄褐色,有2-10个横隔。

(四)小麦全蚀病(Wheat take-all)

1、症状

叶片、茎、穗褪色,根部及茎基部干腐变黑,叶鞘内侧有褐色菌丝层(俗称黑膏药)内生有突起的小黑点(子囊壳)

2、病原物

小麦全蚀病菌为Gaeumannomyees graminis var.tritici J.walker.(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子囊壳褐色梨形,具须、四周有栗褐色的毛茸状物,子囊棍棒状,无色透明,子囊孢子丝状稍弯,无色透明,有3-7个分隔。

三、作业

1、绘小麦秆黑粉病菌冬孢子团图。

2、绘小麦光腥、网腥、散黑穗病菌冬孢子图

3、田间如何诊断小麦散黑穗病与腥黑穗病?

实验六旱粮作物病害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甘薯黑斑病、根腐病、甘薯瘟、软腐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症状及病原物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

(一)甘薯黑斑病

1、症状

薯块病斑浅黑褐色,稍凹陷,坚实,薯肉黑褐色,周缘略带绿色,味苦,有刺鼻的臭味。薯苗受害,多在幼苗茎基的白嫩部分产生黑色病斑,潮湿时在病斑上可产生黑色刺毛状物(病菌子囊壳的长喙部分),病重的种薯和幼茎变黑,腐烂,造成烂床死苗。观察时注意病斑的形态,颜色和气味。

2、病原物

甘薯黑斑病菌为Ceratocystis fimbriata(甘薯长喙壳)。子囊壳烧瓶状,具长颈,基部膨大呈球形,子囊壁在子囊成熟时溶解;子囊孢子无色单胞,钢盔状,圆形。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杆状,厚垣孢子黑褐色,圆形。

(二)甘薯根腐病

1、症状

根、茎、叶、薯都可受害,但根是主要的受害部分,须根受害,产生褐色的病斑,严重的整个须根变褐枯死。根茎受害,产生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病斑表皮疏松,病株节间缩短,叶腋处可现蕾开花,薯块呈柴根状,形似腊肠。

2、病原物

甘薯根腐病菌无性态为Fusarium solani f. sp. batatas(腐皮镰孢甘薯专化型)。有性态为Nectria haematococca(血红丛赤壳菌)。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杆状,多数单胞,少数有一分隔;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纺锤形,有3-7个分隔,多数5个隔膜;厚垣孢子近球形,无色或淡黄色。

(三)甘薯瘟

1、症状

苗期感病,全株迅速萎蔫。茎基感病,呈黄褐色水渍状,茎剖面维管束变黄

褐色,有细菌溢出。薯块感病,横断面维管束呈褐色分散小点,纵剖薯块有黄褐色条纹,乳汁少,有恶臭味,多数不能抽芽。

观察病株和病薯块的症状特点,主要茎基部剖面维管束和病薯横断面维管束的颜色。

2、病原物

甘薯瘟病菌为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青枯假单胞杆菌)。菌体杆状,两端钝圆,极生双鞭毛。

(四)甘薯紫纹羽病(Violet root of sweet potato)

1、症状

此病只发生于大田,主要为害薯块和地下蔓。在薯块表面缠绕着白色的线状物(根状菌索),根状菌索后期变成红褐色或紫褐色,薯肉变褐色腐烂。

2、病原物

甘薯紫纹羽病菌为Helicobasidium mompa,担子筒状,无色;担孢子无色、单胞,卵圆形至肾形。

(五)玉米大病斑

1、症状

病斑大而少,长纺锤形,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病斑大小5-10?1.2-1.5cm。潮湿时病部可产生黑色绒毛状物。

2、病原物

玉米大斑病菌无性态Exserohilum turcicum(大斑病凸脐蠕孢),有性态Trichometasphaeria turcica(玉米刺梭孢假壳)。分生孢子梗青褐色,单生或丛生,不分枝,直立或顶部有膝状弯曲,2-8个隔膜;分生孢子圆筒形,直或向一侧弯曲,淡浅褐色,2-8个分隔。

(六)玉米小斑病

!、症状

病斑小而多,椭圆形,边缘紫色或红色,中央色淡,病斑大小10-15?3-3mcm。病斑相互愈合后使叶片枯死,潮湿时病部可见黑褐色霉层。

2、病原物

玉米小斑病菌无性态Bipolaris maydis(玉蜀黍平脐蠕孢),有性态

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异旋孢腔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褐色至黄褐色,有3-12个隔膜,直或膝状弯曲,不分枝;分生孢子椭圆形,向一侧弯曲,浅褐色至深褐色,2-15个分隔。

三、作业:

1、绘甘薯黑斑病菌子囊壳、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图。

2、绘甘薯根腐病菌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以及厚垣孢子图。

3、如何快速诊断甘薯黑斑病?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植物版)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不同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一般形态结构的观测[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巩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学习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显微测量及显微摄影的操作方法,增强对细胞的形态和真实大小的感性认识。 通过本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形态结构的基本观测方法与技术,为进一步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好基础。 [实验原理] 应用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详见翟中和等主编《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第一节),同时借助显微镜的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两尺配合使用,进行测量和运算,观察细胞形态,得出细胞的大小。 该实验完成需时6学时。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一、仪器 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显微拍摄系统、37℃温箱、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等。 二、材料 洋葱根尖切片标本,念珠藻永久装片,兔肝细胞标本,夹竹桃花丝毛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等。 三、试剂 生理盐水,10μg/mL罗丹明123染液(溶于甲醇,避光于4℃保存) [实验步骤] 一、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 1、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轻轻夹下一根夹竹桃花丝,置生理盐水中,盖上盖玻片,略微压片,用滤纸条吸去盖玻片四周多余的水分。 2、将上述装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在10×物镜下找到夹竹桃花丝毛细胞清晰的图像。 3、换上暗视野聚光器,调节至最佳位置,通过聚光器上的调中螺旋调节聚光器的中心位置,得到最好的暗视野图像效果。 4、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内部的显微结构和细胞质环流现象,并拍照。 5、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要换用与高倍镜相匹配的暗视野聚光器,重复以上调节步骤。 二、相差显微镜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 1、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轻轻夹下一根夹竹桃花丝,置生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软膏剂(乳剂型基质)的一般制备方法。 二、实验指导 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量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常用的软膏基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为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三类。 软膏剂主要用于局部疾病的治疗,如抗感染、消毒、止痒、止痛和麻醉等。这些作用要求混合在基质中的药物须以适当的速度和足够的量释放至表皮或经表皮渗入表皮下组织,一般并不期望产生全身性作用。不同类型软膏剂基质的作用特点:(1)油脂性基质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软膏剂。此类基质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表皮增厚、角化、皲裂有软化保护作用。由于水合作用能引起角质层的肿胀疏松,减低组织的致密性,形成孔隙,增加了药物在角质层的扩散系数,故油脂性基质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但多数情况下,烃类基质中药物释放最差。(2)乳剂型基质不阻止皮肤表面分泌物的分泌和水分蒸发,故其引起的水合作用较油脂性基质弱。但由于乳剂型基质中加有表面活性剂,一般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穿透,故此类基质特别是O/W型基质中药物的释放和透皮吸收是三类基质中最快的。由于基质中水分的存在,使其增强了润滑性,易于涂布。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此类基质制备软膏。值得注意的是O/W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在应用于分泌物较高的皮肤病、如湿疹时,其吸收的分泌物可重新透入皮肤(反向吸收)而使炎症恶化,故需正确选择适应证。(3)水溶性基质易溶于水,能与渗出液混合且易洗除,能耐高温不易霉败。多数情况下此类基质中药物的释放也较快。但由于其较强的吸水性且没有阻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故用于皮肤常有刺激感,且久用可引起皮肤脱水干燥感。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此类基质制备软膏。 制备软膏剂的方法主要有研磨法、熔融法和乳化法,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选用适宜方法。 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可通过测定软膏中药物穿过无屏

细胞生物学常用研究方法

Southern杂交: 是体外分析特异DNA序列的方法,操作时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核DNA或线粒体DNA切成DNA片段,经凝胶电泳分离后,转移到醋酸纤维薄膜上,再用探针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即可辨认出与探针互补的特殊核苷序列。 将RNA转移到薄膜上,用探针杂交,则称为Northern杂交。 RNAi技术: 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可以利用siRNA或siRNA表达载体快速、经济、简便的以序列特异方式剔除目的基因表达,所以现在已经成为探索基因功能的重要研究手段。 Southern杂交一般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胶上的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尼龙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或者紫外线照射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标记探针进行杂交,用放射自显影或酶反应显色,从而检测特定DNA分子的含量]。 扫描电镜技术:是用一束极细的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激发出次级电子,次级电子的多少与样品表面结构有关,次级电子由探测器收集,信号经放大用来调制荧光屏上电子束的强度,显示出与电子束同步的扫描图像。 细胞显微分光光度计:用来描述薄膜、涂层厚度超过1微米的物件的光学性能的显微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电镜超薄切片技术:超薄切片是为电镜观察提供极薄的切片样品的专门技术。用当代较好的超薄切片机,大多数生物材料,如果固定、包埋处理得合适,可以切成50-100微米的超薄切片。 Nor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这是一种将R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方法。 放射自显影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radioautography;autoradiography)用于研究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定位、排出以及合成、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等。其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如14C和3H)标记的化合物导入生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标本制成切片或涂片,涂上卤化银乳胶,经一定时间的放射性曝光,组织中的放射性即可使乳胶感光。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直接研究溶液和活细胞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20,000 道尔顿以下)的蛋白质、核酸以及其它分子的结构,而不损伤细胞。 DNA序列分析:在获得一个基因序列后,需要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中尽量发掘信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精)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总是依赖于技术和实验手段的进步,所以学习细胞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至关重要。 实验一普通显微镜及其使用(装片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油浸系的原理、使用方法、保护要点。 2、参观了解其他各类显微镜。 二、材料:普通光学显微镜及其他显微镜、细菌标本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三、方法和步骤: 1、介绍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转换器、载物台、调焦螺旋。 光学部分:接目镜、物镜、反光镜、聚光器。 2、油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原理:油镜头的晶片细小,进入镜中的光线亦少,光线经聚光器,通过载玻片进油镜时,由于空气介质和玻璃介质的折射率不一样,光线因折射而损失,使视野更暗。在载玻片和油镜之间加上和玻璃折光系数相同的香柏油,光线直接进入镜头,不发生折射,视野明亮,便于观察。 3、如何维护显微镜:机械部分的维护,光学部分的维护。 4、注意事项: (1)观察油镜载片时,先在载片上有菌影的地方滴1-2滴香柏油,然后放载物台中央,眼侧面看,慢慢降低油镜浸入香柏油中,镜头几乎接触标本。再用左眼在接目镜观察,同时慢慢旋动粗螺旋提起镜筒至能模糊看到物象时,再转动微调螺旋,直至看清晰为止。注意镜头离开油,就不能看清,重新按刚才的步骤进行。 (2)油镜使用过后,立即用擦镜纸擦拭镜头,如油渍已干,则可用香柏油粘二甲苯擦拭镜

头,再用干净擦镜纸擦去二甲苯。 5、观察几种细菌标本片。 6、示教看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 四、作业及思考题: 1、油镜的原理是什么? 2、光线强弱如何调节?与哪些部件有关? 实验二、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不能渗入,渗入的溶质能够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由于溶质透入速度互不相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相同。 实验用品 一、器材 50ml烧杯, 试管(1~10cm), 10ml移液管, 试管架。 二、材料 羊血。 三、试剂0.17mol/L氯化钠,0.17mol/L氯化胺,0.17mol/L醋酸胺,0.17mol/L硝酸钠,0.12mol/草酸胺,0.12mol/硫酸钠,0.32mol/葡萄糖,0.32mol/甘油,0.32mol/乙醇,0.32mol/丙酮。 实验方法 一、羊血细胞悬液 取50ml小烧杯一个,加1份羊血和10份0.17mol/L氯化钠,形成一种不透 明的红色液体,此即稀释的羊血。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

药剂学实验指导 药剂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具有工艺学性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验课占总学时数的二分之一。实验教学以突出药剂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应用性为原则,把掌握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放在首位,通过实验应使学生掌握药物配制的基本操作,会使用常见的衡器、量器及制剂设备,能制备常用的药物制剂,通过实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力工作的能力。 实验内容选编了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剂型的制备及质量评定、质量检查方法,介绍了药剂学实验中常用仪器和设备的应用。实验内容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适当调整增删。 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各项: 1.实验前充分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操作要点。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好实验服,准备好实验仪器药品,并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安静,以利实验进行。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特别是称取或量取药品,在拿取、称量、放回时应进行三次认真核对,以免发生差错。称量任何药品,在操作完毕后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凡已取出的药品不能任意倒回原瓶。 4.要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操作,如实验失败时,先要找出失败的原因,考虑如何改正,再征询指导老师意见,是否重做。 5.实验中要认真观察,联系所学理论,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6.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包括:报损制度、赔偿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安全操作规则以及课堂纪律等。 7.要重视制品质量实验成品须按规定检查合格后,再由指导老师验收。 8.注意节约,爱护公物,尽力避免破损。实验室的药品、器材、用具以及实验成品,一律不准擅自携出室外。 9.实验结束后, 须将所用器材洗涤清洁,妥善安放保存。值日生负责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安全检查工作,将水、电、门、窗关好,经指导老师允许后,方得离开实验室。 ?实验1学习查阅中国药典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室的要求。 2.熟悉和管理好基本实验仪器。 3.通过查阅《中国药典》中有关项目和内容的练习,熟悉药典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听讲实验室要求后,认真阅读。 2.清点、洗刷基本仪器,熟悉排放秩序。 [附注] 每次实验前必须阅读实验要求,直到每条均已习惯为止。 3.按照下列各项要求,查阅药典,记录查阅结果并写出所在页数。 顺序查阅项目药典页数查阅结果 1 2345 6 7 甘油栓贮存法 甘油的相对密度 注射用水质量检查项目 滴眼剂质量检查项目 葡萄糖注射液规格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青霉素V钾片溶出度检查方法 部页 部页 部页 部页 部页 部页 部页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目录 一.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一、几种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二、参观电子显微镜及生物超薄切片标本制备 二.细胞形态结构 实验三、细胞大小的形态观察——测微尺的使用 实验四、细胞活体染色技术 实验五、植物细胞骨架光学显微观察 实验六、胞间连丝观察 三.细胞化学 实验七、鉴定RNA的细胞化学方法——Branchet反应 实验八、DNA显色的观察——Feulgen反应 实验九、固绿染色法鉴定细胞内酸性蛋白与碱性蛋白 实验十、多糖及过氧化酶的显示 实验十一、核仁组成区的银染显示与观察 四.细胞生理 实验十二、细胞膜的通透性 实验十三、细胞电泳 五.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实验十四、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融合 实验十五、植物细胞的培养与观察 实验十六、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十七、动物细胞的培养与观察 六.细胞化学成分的分离 实验十八、细胞器的分离、纯化——细胞分级分离 实验十九、荧光的细胞化学测定 实验二十、细胞活力的鉴别 实验一几种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了解几种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普通显微镜提高分辨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基本原理 一般实验室经常使用的光学显微镜都是由物镜、目镜、聚光器和光阑组成,普通显微镜它们的放大原理及光路图如下: AB物体.A1B l第一次成像,A2B2第二次成像,O l目镜.O2物镜, F1为O l的前焦点,F2为O2的前焦点 各种光学显微镜的光学放大原理基本相同,各种特殊用途的光镜不过只是在光源、物镜、聚光器等方面作了改动,或在其它方面增设了某些特殊的设备。 (二)几种光学显微镜 l、普通光学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也叫复式显微镜,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显微镜。它适于观察一般固定的,有色的透明度较高的标本。其最大分辨力一般为0.2微米,从构造上可分光学、机械和电子三大系统。 2、暗视野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是以丁达尔现象(Tyndall phenomenon)(即光的微粒散射现象)为基础设计的,它使用了特殊的聚光器进行斜射照明,因光源中心束不直入物镜,所以视野黑暗,而被检细胞器因斜射照明发生衍射和反射,所以发亮可见。暗视野显微镜可用增加光照方法增加物体与背景的反差,因而可观察到0.2—0.004微米直径的微小粒子,但它分不清被检物的细微构造,它常用于观察物体的存在与运动。而暗视野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区别,主要在于聚光器的不同,致使照明方法有别。确切地说,称暗视野显微镜为暗视野照明更为贴切。它是照明光线仅照亮被检样品而不进入物镜。使视野背景暗黑,样品明亮的照明方法。 3、相差显微镜: 相差是指同一光线经过折射率不同的介质其相位发生变化并产生的差异。相位是指在某一时间上,光的波动所达到的位置。

精编(医疗药品)药剂学实验讲义

(医疗药品)药剂学实验讲 义

药剂学实验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2011年3月

前言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制备工艺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药剂学实验是药剂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实验的方法,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在药剂学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且掌握药剂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本教材安排了传统剂型的制备、普通制剂技术的训练、物理药剂学基本知识的应用以及处方中药物稳定性考察和基本参数的测定等内容。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药剂学中各种基本剂型的制备方法,以及影响这些剂型中药物质量和稳定性的因素及考察方法、测定方法,为学生将来进一步从事药物制剂方面的生产、工艺改进、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实践基础。 本教材是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药剂学》第5版为理论课教材内容为指导,参考国内知名医药院校药剂学实验课程的部分内容,谨表谢意。 本教材适用于药学专业学生的药剂实验教学。 限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错误及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1年3月

目录 实验一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方法··1 实验二乳剂的制备和评价··5 实验三片剂的制备 (7) 实验四片剂的质量检查和评价··10 实验五胶囊剂的制备 (12) 实验六片剂溶出度检查··14 实验七栓剂的制备··16 实验八软膏剂的制备··19 实验九缓释胶囊的制备及释放度的测定··21 实验十纳米粒的制备··23 实验十一脂质体的制备 (25) 参考书籍·27

实验一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方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沉降容积比的概念且熟悉测定方法; 3.了解根据药物的性质选用适宜的稳定剂,用以制备稳定混悬剂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混悬剂(又称混悬液,悬浊液)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0。5μm)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一个优良的混悬剂应具备下列特征:其药物微粒细小,粒径分布范围小,在液体分散介质中能均匀分散,微粒沉降速度慢,沉降微粒不结块,沉降物再分散性好。 混悬剂的沉降速度和多种因素有关,可用Stoke 定律表示: V= 式中V-沉降速度,r-粒子半径,ρ1-粒子密度,ρ2-介质密度,η-混悬剂的黏度,g-重 力加速度。 混悬剂微粒的沉降速度和微粒半径,混悬剂黏度的关系最大。通常用减小微粒半径,且加入助悬剂如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半合成纤维素衍生物等,以增加介质黏度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高,具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故体系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微粒有聚集的趋势,可加入表面活性剂等用以降低固液之间介面张力,使体系稳定。表面活性剂又可作润湿剂,改善疏水性药物的润湿性。从而克服疏水微粒(质轻)因吸附空气而造成上浮现象。 向混悬液中加入絮凝剂,使微粒的ζ电位降低至一定值,微粒间发生絮凝,形成网状疏2r 2(ρ1—ρ2)g 9η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书09年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作原理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光学部分: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3.油镜的使用原理 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三、器材 1.永久切片 2. 溶液或试剂:香柏油、二甲苯。 3. 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等。 四、操作步骤 1.观察前的准备 (1)显微镜的安置,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源 2.显微镜观察

(1)低倍镜观察 (2)高倍镜观察 (3)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提升聚光镜,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3.显微镜用毕后的处理 观察完毕,上升镜筒,用擦镜纸和二甲苯清洗镜头,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五、思考题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滴加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误操作? 实验二胞间连丝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加深对胞间连丝功能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上有许多原生质的细丝,称胞间连丝。相邻细胞的胞间连丝相互联接,在细胞间的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中起桥粱作用,并使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协调一致,使植物体成为统一的有机体。用合适的植物细胞为材料,经简单处理,即能方便地看到胞间连丝。 三、实验材料 红辣椒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柿胚乳细胞间胞间连丝切片 四、实验步骤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王海光)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农学专业用) 王海光编 二零一一年

前言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 2011年8月

实验课注意事项 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 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 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遇到仪器 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图形中各部分名称一律用虚线引出标注在图形右侧,图名写在图形下方,并在图名下面注明放大倍数。 6.实验结束后,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将所用仪器或材料整理好放在适当的位置,如有需要, 应做好使用情况登记。 7.轮流值日,保持实验室整洁。

黑龙江大学2011级药剂学实验思考题及处方分析

药剂学实验二思考题 1、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几种?实验室常用哪种方法?优点是什么?鱼肝油乳剂制备属于哪 类制备方法? 解: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干胶法、湿胶法和机械法。实验室常用干胶法和湿胶法。优点是适宜小剂量制备。干胶法系先将胶粉与油混合,应注意容器的干燥。湿胶法则是胶粉先与水进行混合。鱼肝油乳剂属于干胶法。 2、为什么制备乳剂是经常要将阿拉伯胶和西黄蓍胶合用?为什么含有阿拉伯胶的乳剂不 宜作外用制剂? 解:阿拉伯胶单独使用往往会使形成的乳剂分层,所以常与西黄蓍胶等合用,有利于乳剂的稳定。因为阿拉伯胶黏度较大,附着在皮肤上会形成一层膜而导致不适感,所以不宜作外用制剂。 3、石灰搽剂的制备类型及形成乳剂的类型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解:石油搽剂的制备类型是新生皂法,形成乳剂的类型是油包水型乳剂。原因是氢氧化钙与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等反应生成钙肥皂,由于是二价皂,所以形成的是油包水乳剂。 4、测定植物油乳化时所需HLB值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解:对于评价和选择恰当适合的乳化剂和稳定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也可以指导生产实践。 5、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解: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体系,由于分散体系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常常导致乳剂分层、絮凝、转相、破裂或酸败。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1.乳化剂的性质 2.乳化剂的用量3.分散相的浓度4.分散介质的黏度5.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6.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7.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等 6、有哪些方法可判断乳剂类型? 解:稀释法和染色法。 药剂学实验一思考题 1、通过本实验总结制备比较稳定的混悬型液体药剂所需条件及可采取的措施。 解:1.尽量减少微粒半径,将药物粉碎得愈细愈好。2.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减少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子助悬剂。 2、分析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解:炉甘石(主药)氧化锌(主药)甘油(润湿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助悬剂)三氯化铝(絮凝剂)吐温-80(稳定剂,形成电性保护膜)枸橼酸钠(反絮凝剂)水(溶媒) 药剂学实验六思考题 1、乙酰水杨酸片处方中为何要加入酒石酸? 解:因为乙酰水杨酸遇湿热不稳定,湿法制粒可加入酒石酸,以防乙酰水杨酸水解。 2、湿法制粒历史悠久,为什么至今还在应用? 解:湿法制成的颗粒经过表面润湿,具有颗粒质量好,外形美观、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型性好等优点,故虽历史悠久仍在应用。 3、制备中药浸膏片与制备化学药片有什么不同? 解:一般中药的剂量比较大,所以中药片的大小比化学药片大。中药通常容易吸潮,压片时会粘冲,所以加的辅料中需要增加一些改善流动性的辅料。中药由于成片后不容易崩解,所以辅料还有增加崩解剂。中药外观不好看,或味苦,需要包衣。主要是成分上不一样,中药片剂多是复方,成分复杂,不像一般化学药品成分明确且单一。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 解: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1、原材料特性的符合性 2、药用赋形剂的使用比例,辅料的不一致性 3、不合理的配方关系4、不合理的混合工艺,制粒工艺 5、压片时使用的模具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实验目的] (一)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件性能。 (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了解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实验原理] 虽然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结构很复杂,但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和光路图如图1所示,被检物体AB放在物镜(O1)下方的1—2倍焦距之间,则在物镜(O1)后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实像A1B1,这个实像正好位于目镜(O2)的下焦点之内,通过目镜后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A2B2,这个虚像通过调焦装置使其落在眼睛的明视距离处,即25cm,使所看到的物体最清晰,也就是说虚像A2B2是在眼球晶状体的两倍焦距之外,通过眼球后在视网膜形成一个倒立的A2B2缩小像A3B3。 [实验器材]擦镜纸字母装片羊毛交叉擦片普通光学显微镜二甲苯香柏油 三内容与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Microscope)的外形和结构因类型不同略有差异,但基本结构和功能是相似的。(图2) (一)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光学显微镜由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构成。1.机械部分: (1)镜座:位于底部的金属座。一般为马蹄形,用以支持和稳定整个镜体。 (2)镜柱:镜座与镜臂相连的短柱。 (3)镜臂:镜柱上方弯曲部分,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位。 (4)镜筒:在镜臂的上方倾斜的金属园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转折处装有棱镜,使光线转折450。其上有一固定螺钉将镜筒连接于镜臂上方。 (5)调节器:在镜柱两侧有大小两个螺旋,大螺旋为粗调节器,转动时能使载物台快速升降。调节范围较大,适于低倍镜调焦用。小螺旋为细调节器,转动是载物台仅缓慢升降,调节范围较小,适于调节物象的清晰度。此外,在右侧粗调节器内侧有一窄环,称粗调松紧调节轮,用以调节粗调节器的松紧度。向外转时偏紧,向内转时偏松。左侧粗调节器内侧有一粗调限位调节环凸柄,向上推紧时,镜台上的最高点被固定(这两个环一般不需调节)。(6)旋转盘:又称物镜转换器,安装在镜筒下端,为一可旋转的圆盘,上有4个圆孔,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实验二、真菌一般形态观察和临时玻片制备 【字号:大中小】【打印此页】【关闭窗口】一、目的和要求 熟悉不同临时玻片制作方法;通过观察,认识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变态,认识真菌 的子实体、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产生的各种类型孢子。 二、实验用具 挑针、刀片、木板、酒精灯、火柴、载玻片、盖玻片、纱布、(棉蓝)乳酚油、二甲苯、显微镜、擦镜纸、吸水纸等。 三、内容与方法 1.临时玻片的制作 临时玻片制作方法很多,如涂、撕、粘、挑和切片等,可以根据病原物的类型选择使用。 (1)涂抹法:细菌和酵母菌的培养物常用涂抹法制片。将细菌或酵母菌的悬浮液均匀地 涂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烘干、固定,再加盖玻片封固。加盖玻片前还可进行染色处理,使菌体或鞭毛着色而易于观察。 (2)撕取法:用小金属镊子仔细撕下病部表皮或表皮毛制成临时玻片。 (3)粘贴法:将塑料胶带纸剪成边长5mm左右的小块(注意胶带上不要印有指印), 使胶面朝下贴在病部,轻按一下后揭下制成玻片。 (4)挑取法:用挑针从病组织或基物(如培养基)上挑取表面的霉状物、粉状物或孢子 团制成玻片。 (5)组织透明法:将少量病组织材料切成细丝后放在载玻片上,滴加乳酚油后在酒精灯 上徐徐加热至蒸气出现。如此处理数次使组织透明,冷却后加盖玻片进行镜检。此法可以观察到病原物在寄主内的原有状态。 (6)徒手切片:徒手切片时选取病状典型、病征明显的病组织材料,先在病征明显处切 取病组织小块(边长5-8mm),放在小木块上,用食指轻轻压住,随着手指慢慢地后退,用刀片的刀尖将压住的病组织小块切成很薄的丝或片,用沾有浮载剂的挑针或接种针挑取薄而合适的材料放在一干净载玻片上的浮载剂液滴中央,盖上盖玻片,仔细擦去多余的浮载剂(注意浮载剂过多会使观察物出现晃动不稳定现象),即制成一张临时玻片。 浮载剂: 水:溢菌、线虫活动、真菌孢子萌发、大小测量 –优点:方便 –缺点:产生气泡;易干燥 乳酚油:除上述外均可用。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样本

《药剂学》 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课程代码: 7303889 学时: 64 学分: 4 编写单位:生物工程学院 编写人:李玲 审核人:何宇新 审批人:何宇新

目录 实验一( 实验代码1) (1) 实验二( 实验代码2) (4) 实验三( 实验代码3) (6) 实验四(实验代码4) (9) 注 释 (11) 主要参考文献 (12)

实验一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代码1)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中的各项基本操作 3、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及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仪器、设备: 烧杯, 磨塞试剂瓶, 量筒, 乳钵、普通天平等。 材料: 碘, 碘化钾, 液状石蜡, 阿拉伯胶, 羟苯乙酯, 植物油, 氢氧化钙, 蒸馏水。 三、实验原理 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制成的澄明的液体制剂。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乳剂是指一种( 或一种以上) 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与之不相混溶的液体连续相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乳剂因内、外相不同, 可分为水包油( O/W) 和油包水( W/O) 型等类型。在制备乳剂时, 小量制备可在研钵中或在瓶中振摇制得, 如以阿拉伯胶作乳化剂, 常采用干胶法和湿胶法; 大量制备时可用机械法, 即使用搅拌器、乳匀机、胶体磨或超声波乳化器等器械。 四、实验步骤 1、复方碘溶液的制备 ( 1) 处方

碘 2.5g 碘化钾 5g 蒸馏水加至50ml ( 2) 制法 取碘化钾[1]置容器内, 加蒸馏水5ml, 搅拌使溶解, 再将碘加入溶解, 加蒸馏水至全量, 混匀, 即得。 ( 3) 用途 本品可调节甲状腺机能, 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 如甲状腺肿、甲亢等辅助治疗。 2、液状石蜡乳的制备 ( 1) 处方 液状石蜡 12ml 阿拉伯胶 4g 羟苯乙酯醇溶液( 50g/L) 0.1ml 蒸馏水加至30ml ( 2) 制法 ①干胶法[2] 将阿拉伯胶分次加入液状石蜡中, 研匀, 加水8ml, 研磨至发出噼啪声, 即成初乳。再加蒸馏水适量研磨后, 加入羟苯乙酯醇溶液, 补加蒸馏水至全量, 研匀即得。 ②湿胶法[3] 取8ml蒸馏水置烧杯中, 加4g阿拉伯胶粉配成胶浆, 置乳钵中, 作为水相, 再将12ml液状石蜡分次加入水相中, 边加边研磨, 成初

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doc

药学综合实验教学指导书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Medical 课程编号:142015 学时/学分:一周/ 3.0 一、指导书说明 本指导书根据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版生物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制定.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天然药物提取分离与开发利用、药剂学二、教学对象 生物工程专业学生 三、课程性质与总体要求 1、课程性质:必修课 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实验的学习,检验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得更加牢固,通过实验训练学习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天然药物及药剂学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天然药物经典提取与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制剂研制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熟悉运用化学方法、色谱方法来鉴定化合物以及原料药与制剂的分析测定方法等内容。 四、教学方式、重点 1、教学方式:实验课 2、重点内容:天然药物提取分离基本理论与技术,提取分离及分析方法; 五、考核方式 考查: 实验报告和出勤情况。

一、前言 药学综合实验是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试验,检验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得更加牢固。通过试验,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天然药物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 在实验中,重点是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以下技能: 要求掌握常用的经典方法的原理及操作:其中包括液-固提取法:超临界提取、超声提取、回流提取等)、掌握柱色谱--吸附柱等的原理和基本操作和掌握常用的经典分析方法的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须知 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挥发性、易燃、有毒、有腐蚀性、刺激性、甚至爆炸性药品,试验操作又常在加温加压等情况下进行,需要各种热源、电器或其他仪器,操作不慎易造成火灾、爆炸、中毒、触电等事故。但只要加强爱护国家财产和保障人民生民安全的责任心,提高警惕,消除隐患,注意实验规则,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一)实验规则 1.试验前必须先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原理和操作规程。试验前应清点并检查仪器是否完整,装置是否正确,合格后方可进行试验。 2.试验时不准做与本实验无关的事情,严禁吸烟,不得擅自离开,并应随时注意反应情况,仪器有否漏气,破裂等。随时记录试验应记的项目,以作正式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 班级:生科142 姓名:旷江 学号:10143131 组号: 2 小组成员:旷江、韦立尧、莫霞指导老师:范立强、李鹏飞 华东理工大学 应用生物学系

摘要 本次细胞生物学实验通过细胞形态与结构的观察技术,细胞化学,细胞生理,细胞培养与分析,细胞周期分析,细胞成分分离与分析,细胞增殖与染色等技术对动植物细胞进行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细胞生理过程的研究、细胞培养与细胞分析、细胞冻存与复苏等,以此来研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规律。 关键词:细胞增殖、细胞染色、冻存复苏、生理过程、形态结构

Abstract The cell biology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by cell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bservation technique, cytochemistry, cell physiology, cell culture and analysis, cell cycle analysis, cell fractionation and analysi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staining. Observation of cell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cell culture and cell analysis, cell cryopreservation and resuscita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structure of animals and plants, functions and a variety of laws of life. Key words: cell proliferation, cell staining, cryopreservation,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morphological structur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课程代码: 7303889 学时: 64 学分: 4 编写单位:生物工程学院 编写人:李玲 审核人:何宇新 审批人:何宇新

目录 实验一(实验代码1) (1) 实验二(实验代码2) (4) 实验三(实验代码3) (6) 实验四 (实验代码4) (9) 注释 (11) 主要参考文献 (12)

实验一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代码1)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中的各项基本操作 3、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及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仪器、设备:烧杯,磨塞试剂瓶,量筒,乳钵、普通天平等。 材料:碘,碘化钾,液状石蜡,阿拉伯胶,羟苯乙酯,植物油,氢氧化钙,蒸馏水。 三、实验原理 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制成的澄明的液体制剂。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乳剂是指一种(或一种以上)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与之不相混溶的液体连续相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乳剂因内、外相不同,可分为水包油(O/W)和油包水(W/O)型等类型。在制备乳剂时,小量制备可在研钵中或在瓶中振摇制得,如以阿拉伯胶作乳化剂,常采用干胶法和湿胶法;大量制备时可用机械法,即使用搅拌器、乳匀机、胶体磨或超声波乳化器等器械。 四、实验步骤 1、复方碘溶液的制备 (1)处方 碘 2.5g 碘化钾5g 蒸馏水加至50ml (2)制法 取碘化钾[1]置容器内,加蒸馏水5ml,搅拌使溶解,再将碘加入溶解,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3)用途 本品可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辅助治疗。 2、液状石蜡乳的制备 (1)处方 液状石蜡12ml 阿拉伯胶4g 羟苯乙酯醇溶液(50g/L)0.1ml 蒸馏水加至30ml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学习心得

细胞生物学学习体会 通过网络课程学习,有幸聆听到王金发教授对《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讲授,使我不仅学到了细胞生物学专业新的知识与研究技术、方法,而且在教学方面也受益非浅。下面就我的学习谈一些体会。 一、全面学习了细胞生物学的专业知识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包容量大、发展迅速的学科。内容涉及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内膜系统区室化形成及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信号转导;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细胞骨架体系;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细胞分化、癌变及其调控;细胞的衰老与程序性死亡;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细胞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 (一)对细胞生物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 1、细胞通讯方面 记得第一次听王老师的课就是讲授细胞的通讯,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活在细胞社会中,它们必须协调一致,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它们的协调是通过细胞通讯来完成的。细胞通讯是通过信号分子与受体的识别,从而在靶细胞内产生一系列反应的过程。信号分子有第一信使和第二信使之分,第二信使位于细胞内,由第一信使与受体识别后最先在胞内产生的,它主要与细胞内受体作用,所以受体也可分为表面受体和胞内受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的识别作用具有特异性。细胞信号传递所发生的反应有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快速反应是信号分子与受体作用后直接引起细胞内的一系列代谢反应;慢速反应则需要引起基因表达,再表现出各种代谢反应。细胞通讯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一个细胞的周围有上百种不同的信号分子,细胞要对这些信号分子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反应。信号转换的研究在近年很热门,但进展缓慢,主要是因为信号转换的复杂性,不同信号的组合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 2、蛋白质的合成和分选机理 蛋白质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有两种合成体系,一种是在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另一种是在膜旁核糖体上合成,它们合成的蛋白质将分布到不同的部

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作业—植物病害调查与诊断报告

实验二植物病害的调查与诊断 姓名:班级: 小组成员:** ** ** *** 一、实验目的 1、为了解植物病害的种类、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危害及为预测预报提供 科学依据; 2、通过病害调查,掌握栽培和环境条件对植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品种在生产中的抗感性表现,药剂防治效果等; 3、学会病害调查的一般方法,熟悉调查资料的整理、计算和分析等 4、掌握一般的病害诊断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内容 1.马蔺锈病 寄主植物:马蔺 诊断依据:夏孢子堆生在叶的两面,初埋生在马蔺表皮下,后露出,肉 桂色。经询问,学校马蔺长期得锈病。 镜检病原: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夏孢子球形,黄褐色。 2.白菜软腐病 寄主植物:白菜 诊断依据:叶柄发病部位呈水渍状,叶片半 透明,呈油纸状,整株软化、腐烂,散发出 特殊的恶臭 病原:病原菌为欧文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革兰染色阴性。夏孢子

3.枣疯病 寄主植物:枣树 诊断依据:花变成叶,花器退化,花柄延长,萼片、花瓣、雄蕊均变成小叶,雌蕊转化为小枝,病枝纤细,节间缩短,呈从状。 病原:植原体 4.白菜黑斑病 寄主植物:白菜 诊断依据:病斑圆形,灰褐色或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上生黑 色霉状物,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叶上病斑发生很多时,很易变黄早枯。 镜检病原孢子:链格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形态相似,长条形至倒棍棒形,棕褐色。 5.黄栌白粉病 寄主植物:黄栌 诊断依据:白色圆形斑,病斑周围呈放射状,至后期病斑连成片,严重 时整叶布满厚厚一层白粉,多数叶片为白粉覆盖。 镜检病原特征:属球针壳属,闭囊壳球形,黑褐色,附属丝顶端卷曲如 钩状。

6.柑橘青霉病 寄主植物:柑橘 诊断依据:初期果皮软化,水渍状褪色,形成一层厚的白色霉状物。接着又从霉斑中部长出青色或绿色粉状物,外围通常留有一圈白色的菌丝环。 镜检病原特征:青霉菌,病菌分生孢子梗无色,具隔膜,尖端数次分枝,呈帚状,孢子小梗无色,单胞,尖端渐趋尖细,呈瓶状,小梗上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 7.葡萄黑腐病 寄主植物:葡萄 诊断依据:果实发病后首先在果面上产生紫褐色 小斑点,逐渐扩大后病斑呈灰白色,边缘褐色, 稍凹陷。随病斑的继续发展,果实软腐。失水后 干缩,变成蓝灰色僵果,在树体上不易脱落。 病原:有性世代为称葡萄球座菌,属子囊菌 亚门真菌 8.葡萄霜霉病 寄主植物:葡萄

细胞生物学实验及研究方法 (2)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适用于课程论文、提交报告)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及研究方法教师:宋关斌姓名:学号: 专业:生物学类别:学硕上课时间:年月至年月 考生成绩: 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14级硕士生 《细胞生物学实验及研究方法》课程考核 1.试结合你感兴趣的领域,以某种细胞为研究对象,依据本学院的实验条件设计一个1年期的小课题。请简述立题依据和拟选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0分) 答:目前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肺癌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因而以人肺癌细胞A549为研究对象。立题依据: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种作用十分广泛的真核细胞转录因子。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活化能够调节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由肿瘤细胞分泌,能够分解细胞外基质中的Ⅳ型胶原。肿瘤细胞在侵袭的过程中必须穿过富含Ⅳ型胶原的细胞外基质,才能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因此MMPs 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NF-κ B 活性的改变对肺癌细胞株A549 细胞侵袭能力是否也有影响,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研究内容:用表达IκBα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κBα转染体外培养的A549 细胞,以抑制A549 细胞的NF-κ B 活性,观察NF-κB活性降低A549 细胞侵袭能力以及对MMPs 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①构建表达NF-κ B 抑制物α同分异构体(inhibitor of NF-κB,αisoform,IκBα)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IκB α。②体外培养A549 细胞,分为未转染组(不转染质粒)、转染pcDNA3.1(+)组、转染pcDNA3.1(+)/IκBα组,分别转染相应的质粒。③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IκBα的表达情况,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lectrophoretic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各组细胞NF-κ B 的活性,应用Transwell 侵袭小室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应用RT-PCR 方法检测各组细胞MMP-2、MMP-9 的mRNA 水平,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各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