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书法字体的分类和鉴赏

浅谈中国古代书法字体的分类和鉴赏
浅谈中国古代书法字体的分类和鉴赏

摘要: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中国书法字体有篆书体、楷书体、隶书体、行书体、草书体。中国书法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最初的甲骨文是历史上最早的文字,其中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了自古以来伟大的人民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

关键字:书法、字体、历史、代表人物、特征。

中国书法的发展史换句话可以说是人类历史发展最好的诠释,自古以来通过对汉字的研究也给我国考古学带来了巨大的科考价值,是研究人类历史不可或缺的工具。

不同的书法字体给人带来了不一样的历史顿悟,一些书法字体慷慨有力,一些字体婉转优雅,不同的字体给人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艺术遐想。从中也可可以看出伟大书法家的一些性格特征。其中蕴含的信息是很多的。所以说书法不仅仅给我们传达的是表面的文字信息,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对历史的感悟和复现带来了很大的价值。

古代书法往往是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它具在很大的实用价值,它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简练的线条造型可以表达复杂的思想情趣。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吸引成千上万的观赏者,能够使观赏者象欣赏优秀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诗歌等一样,联想起美好的生活,得到各种美的的享受。这也是中国汉字和其他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其中蕴含的文学价值也是其他语言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的传统字体有哪些和他们的特点。

篆书体,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只

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标谁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

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这两种特征。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仁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明代承元之风。步趋持平。清朝篆书百花斗艳。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

大篆,先有大篆后有小篆。早在六十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小篆,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2)代表人物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存世的原石

仅两块

代表人物,李斯,生年不详,卒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二○八年)。秦政治家、书法家。楚国上蔡《今河南省汝南县北》人。曾跟战国名儒荀卿学帝王术,后上《谏逐客书》,为秦始皇重用。始皇统一天下后,李斯为丞相助秦始皇定郡县制,又作《仓颉篇》七章,变大篆为小篆,统一文字,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字异形,为今天的方块汉字奠定了发展基础。

楷书体,郑道昭(?~516)北朝魏诗人、书法家。字僖伯。荥阳开封(今属河南)人。北魏大臣郑羲幼子。孝文帝时,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太和十九年(495)随孝文帝南征,在悬瓠君臣联句作歌,传为佳话。宣武帝初,迁秘书监,因从弟郑思和事株连,出为光州刺史,转青州刺史。后复入为秘书监。死后追赠镇北将军、相州刺史,谥文恭。

在北朝文学开始兴起之际,郑道昭是较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其诗长于写景,略具清拔之气,风格与南朝的谢灵运和鲍照相近,跟其他北朝诗人模仿齐梁不同。

郑道昭喜欢修身养性,炼气化丹,曾于延昌元年(512年)在莱州大基山依车、西、南、北、中虚设"青烟寺"、"白云堂"、"宋阳台"、"玄灵宫"、"中明坛"等炼气之处,并刻字志之,还做了一首《置仙坛诗》题刻于壁。从此,莱州云峰山、大基山光彩大增,名扬四海。熠熠生辉的石刻,使海内外游人墨客向往。

隶书体,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纵227.2厘米,横102.4厘米。藏山东曲阜孔庙。无额。四面刻,均为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及两侧皆题名。

此碑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经典之作。

行书体,《兰亭序》是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51岁时的得意之笔,记述了他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雅集兰亭、修稧事也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他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边,乘带酒意,挥毫泼墨,为众人诗赋草成序文,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健飘逸。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王羲之因此也被后世尊为“书圣”。后人在研究其书法艺术时赞誉颇多:“点画秀美,行气流畅”,“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确实如此,传说王羲之以后也曾再书《兰亭序》,但均逊色于原作,所以《兰亭序》原稿一直为王羲之视为传家之宝,为王氏后代收藏,传至王羲之第七代时被唐太宗李世民“骗”入朝廷,唐太宗得《兰亭序》后,曾诏名手赵模、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钩摹数个乱真副本,分赐亲贵近臣,之后民间也广为临摹,但无一胜过王的原作,所以《兰亭序》真迹被唐太宗视为稀世珍品而最终殉葬,这更让后世对《兰亭序》原作崇敬不已,冠以中国书法第一帖的美名实在无可争议。

草书体,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王公名流也都爱结交这个狂僧。鲁公(颜真卿)亦为之心折,与师旦夕切磋笔法,获益良多。他性情疏放,好饮酒,酒酣兴发,于寺壁里墙,衣裳器具,无不书之,自言“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与张旭时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怀素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传世书迹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诸帖。其中《食鱼帖》极为瘦削,骨力强健,谨严沉着。而《自叙帖》其书由于与书《食鱼帖》

时心情不同,风韵荡漾。真是各尽其妙。米芾《海岳书评》:“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唐代诗人多有赞颂,如李白有《草书歌行》,曼冀有《怀素上人草书歌》。所谓正字,就是使汉字形体标准化,使用规范化。

根据正字要求,我们还应该正确地使用简化字。但在书法作品创作中要注意:一是使字体保证统一。使用简体字创作书法作品时要始终使用简体字,使用繁体字创作书法作品时要始终使用繁体字。二是不可任意简化。不能任意减笔;滥用同音替代;滥用声符;更不能半简化,半简半繁,制造了新的异体字。三是要防止出错别字。错字不是异体字,它完全不符合文字学的规律,是不为社会所承认的。要使书法学习者到达正字要求,就必须在理论上懂得文字学知识,在日常实践中养成严格的习惯。

书法的实践性技巧性很强,同绘画相比,它的表现对象并不复杂,只是几根简单的线条。正因为如此,它对这几根简单的线条的要求就特别高。而且,它不象绘画那样可以打草稿,可以略加涂抹,而是要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一笔下去,便无可更改。欣赏书法艺术的能力,主要应在欣赏实践中提高。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变化很多。“篆、隶、正、行、草”是书体的五个大类,各类之中又有不少小类。例如属于篆书范围的就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隶书则有古隶和八分书的区别;正楷有魏晋真书、北朝碑书和唐楷;草书有章草、今草和狂草;行书有行草和行楷。

欣赏书法当然首先要有书法作品,但书法作品的欣赏内容很多,我把它归纳为四个层次:作品的外表形式;作品的作者和时代;作品的观照形象;作品的内在质量。对这四个层次的欣赏,实际上是一个对书法作品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欣赏活动过程。

书法作品所依附的外表形式是多样的。有立轴、横披、扇形、斗方,有写在纸上、绢上、竹简上,有刻在甲骨、碑石、山崖上,还有浇铸在青铜器上的,等等。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书法的艺术表现,至少在布局上就各具面貌。例如同样是隶书,竹简

上的布局只有字距而无行距,而且受材料太小的局限,只能写得小些、扁些,从而显得气势不大。纸上的不但字距行距能精心按排,以显出散会布局的精美,而且能发挥书写者的“控墨”本领。在不同时间、地点欣赏书法,甚至欣赏同一件书法作品,也能使欣赏结果产生变化。再加上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地点上心态也不一定相同,就使得其变化更加明显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赵孟頫欣赏《兰亭序》,他多次欣赏后写下了十三段跋语,记录了自己不同的感受。

书法的学习与书法作品的欣赏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书法的学习也会提高欣赏水平的提高,书法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的提高,也能使书法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效果更显著。因此要在欣赏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更要注重欣赏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么不仅要对传统书法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要敢于对其进行发展和创作,亦可穿做出自己的特色,体现出属于自己的书法艺术和特色。这样才能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书法艺术。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王羲之的书法美学思想》、《中国书法艺术》、《中国毛笔历史》

汉字的演变过程小故事

汉字的演变过程小故事 导读:对于汉字的演变过程大家有没有了解过呢?这其中有一个小故事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汉字的演变过程小故事吧! 篇【1】:汉字的演变过程小故事 相传,上古时期有一条河名为繁水河(今南乐县梁村乡吴村北),依河定居着一个部族,他们靠种植农业和打鱼捉虾繁衍生息。部族首领仓颉,二目重瞳,且是睁目降世,众人皆称奇事。少年时代的仓颉聪明过人,且擅于描摹绘画。有一天,仓颉与同伴在繁水河旁打闹玩耍,忽然从河水中游出一巨龟,同伴见状惊慌而去,独仓颉于沙地上画巨龟形状。这巨龟受天地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已成灵物。它睁目细看,见仓颉生得虎头燕颔,日月角起,伏犀贯顶,大耳垂肩,二目重瞳犹似电闪,心中大悦,说道:“天生你大贵之相,必委以重任。今天下有一圣贤之君,以土为德,名为黄帝,你将来可投奔于他,定成大器。”说罢,那龟飘然而去。 后来繁水河泛滥,部落之民无法栖身,四散逃亡。仓颉投奔了黄帝。黄帝知其擅长描摹绘画,而且聪明过人,就封他为史官,负责结绳记事。仓颉就把大事在绳上打一个大结,小事打个一小结,特别的事情则打一个特别的结,凡事相连就打一个连环之结,甚是细致。 有一年,蚩尤请出风伯和雨师,纵起狂风暴雨,困住黄帝,抢走了大批的牛羊和人民。黄帝不服,让仓颉带上结绳前去评理。那蚩尤为人狡诈,否认抢走了牛羊和人,仓颉拿出结绳上前理论,蚩尤却说

如果能叫出人的名字和牛羊的颜色,就立即送回。由于结绳记事简单,无法记得那样详细,结果黄帝与仓颉失败而归。此后,仓颉决心研究出能详细记事的办法。 有一次,仓颉到阳虚山,只见河水涛涛,滚滚东去,忽见一只大龟背负一丹书前来,仓颉上前相拜,认出是曾经点化他投奔黄帝的那只灵龟。仓颉便说,为创制详细记事的办法而苦恼。灵龟就把背负丹书赐给了仓颉。丹书全用红色写成,故称丹书,文字深奥,凡人不能认读。得丹书后仓颉废寝忘食,朝夕研读,常仰观天上奎星圆曲之势,俯视山川脉络之象,又旁观鸟兽鱼虫之迹,草木器具之形,描摹绘写,造出各种不同的形势。历经九千九百九十九日,方成文字。成字那夜,狂风呼啸天下粟雨,神鬼乱号。 后来,黄帝得知文字造成,召见仓颉问道:“听说你借灵龟神书,方成文字,可否一观神书?”仓颉把丹书呈上。黄帝观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写些什么,就让仓颉解说其中的原故。仓颉说:“此乃六体六字之式。一是象形,是用摹拟事物形状方得一种造字法。如日像一轮红日,月像一弯新月。二是假借。是用借字表音的办法造字。三是指事,是用符号标出事物的特征。四是形声,是用意符和音符组成新字的一种方法。如:“赏”字,“贝”是意符,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钱财有关,“尚”是音符,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五是会意,是合字表义的造字方法。如:明,由“日”“月”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借日月之强光,来表示“明亮”的意思。六是转注,是部首相同,音相同或

汉字的种类word.doc

汉字的分类 汉字按照内部结构即造字法分类,包括六种,即通常所说的六书: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假借字。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中国甲骨文的象形字“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繁体的[门]更像)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酒”字去掉三点水就像一个酒瓶里面有酒所以酒去掉三点水也读jiu。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值得一说的是,中国最初的文字就属于象形文字,甲骨文和金文亦算是象形文字。汉字虽然还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征,但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不属于象形文字,而属于表意文字。此外,玛雅文字的“头字体”和“几何体”亦是。 征性符号构成的,例如:一、二、三、四、上、下等,这类指事字很少;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提示性符号构成的,如

“刃”在“刀”加一点,表示刀口;“甘”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物。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例如「上」、「下」、「凶」……等等。「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一」为界,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置,写成「二」,也就是「上」字;而在横线下面画符号为「」,则是「下」字。「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ㄩ」代表深坑,中间的「×」符号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种惊吓的感觉和危险的情形。 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会意字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来示意的造字方法。会意字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合体的,二是必须由合体的几个字组成新的意义。否则,不能看作会意字。会意字与象形字、指事字的区别。会意字是“合文”为字,是以象形或指事为构件的复合体,所以会意字可以拆形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独立表意的文。独体的象形字不可拆开自不待言,就是合体的象形拆开之后其中也有一部分不能成文。 成会意字的文与象形、指事单独使用的文是有本质不同的。单独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7体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七体 汉字的七体是指汉字经过6000 多年的变化,发展成七种不同的结体方式——"甲金篆隶草楷行"称为" 汉字七体"。中国汉字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金→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草书 商)(周)(秦)(汉)(魏晋)(唐) 整体趋向是简化,然则简化后少了汉字的文化内在 汉字的演变重要履历以下几个进程: 甲骨文甲骨文首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朝前期(前14—前11 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期最早、系统较为完好的笔墨。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现代文字,被以为是当代汉字的初

期情势,有时刻也被以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 最古的一种成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一种很主要 的古汉字资料。尽大部门甲骨文发明于殷墟。这些甲骨根基 上皆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记载。占卜所用的质料主如果黑 龟的背甲、背甲战牛的肩胛骨。凡是先在筹办用来占卜的甲 骨的后背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类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 钻凿 " 。占卜的时辰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概况发生裂 汉字已开展成为可以或许完全及在汉语的文字系统了。在已 收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呈现的单字数目已达 4000 摆布 中既有年夜量指事字、象形字、会心字,也有许多形声字。 这些文字和我们此刻利用的文字,在形状上有庞大的区分。 可是从构字办法来看,两者根本上是分歧的。甲骨文献的内 容触及那时天文、历法、景象形象、天文、方国、世系、家 属、人物、职民、挞伐、刑狱、农业、畜牧、野猎、交通、 宗教、祭奠、徐病、生养、灾难等,是研讨中国古代出格是 商朝社会汗青、文明、说话文字的极为贵重的第一脚材料。 缝。这类裂缝叫做 " 兆" 。 文里占卜的 "卜" 字,就像 模样。处置占卜的人就按 兆的各类外形去判定休 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其 甲骨 兆的 照卜 咎。 时的 此

汉字 六个分类

汉字六个分类 中国有“六书说”:指示、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没有对"六书"详细的名称,也没有对六书的解释。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对六书最早的解释,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东汉许慎受刘歆的启示,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编成《说文解字》一书,在这本书的"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应该是),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这六种造字方法的特点,可以简介如下: 1.象形 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比如:人(甲骨文)月(金文) 2.指事 用一种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这种标记符号或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比如:

上(甲骨文) "上"字下面的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的一短横是指示性符号,表示位置在水平线以上这样一个概念。本(小篆) "本"字是在象形的"木"字之下加一个指示性的小横,表示树根。 3.会意 把意义可以相互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或指事字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比如:从(甲骨文)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后面,表示跟从。相(甲骨文)左边是一棵树的象形,右边是一只眼睛的象形,二者组合后,表示用眼睛观察树木。因此"相"的本义是"仔细察看"。 4.形声 用一个字作形旁,表示意义类别,用另一个字作声旁,表示读音。两者结合成为一个形声字。比如:河。左边是" (水)",作形旁,表示与水有关;右边是"可",作声旁,表示读音。谋。左边是" (言)",作形旁,表示与语言有关;右边是"某",作声旁,表示读音。 5.转注 指同一部首的字可以互训(互相解释)。比如《说文解字》:"老,考也。" 6.假借 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不同义的字。比如,借当小麦讲的"来"作来往的"来",借当毛皮讲的"求"作请求的"求"。 许多文字学者认为,只有前面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后面的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之法。

谈谈汉字从古到今字体演变的大致过程

谈谈汉字从古到今字体演变的大致过程。[align=left][b]谈谈汉字从古到今字体演变的大致过程。[/b]答:(1)甲骨文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 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故其文字带有坚硬的笔法。这种如刀刻的笔法,亦有被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 (2)大篆 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而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3)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4)隶书 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角变成有角。一般人认为隶书是指有波磔的、一横一捺都拖着像刻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八分"是在秦隶之后,渐生波磔。隶书发展到八分,已经是姿致成熟。隶书因其字较方正、厚实,故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英文字母,但其有菱有角的字体,有隶书的味道。 (5)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与宋徽宗的瘦金体同样是以细线条勾勒出文字,但因转折处以圆滑的方式表现,呈现出与瘦金体截然不同的视觉感。 (6)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7)草书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

中国书法字体的分类有哪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国书法字体的分类有哪些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中国书法字体的分类,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书法字体的分类内容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 年商朝的甲骨文。再由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雕刻刀、雕刻机、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质地比较坚硬的,能用来书写的五金、生活工具)等。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 从书体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传统书派以外,在中国又出现了

书法汉字字体演变

书法专项复习 《汉字字体演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汉字的演变过程 2.能力目标:能够欣赏分析各种汉字字体的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对书法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名家书法名作 [三]教学过程 一、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二:汉字造字法——六书 象形: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描绘出来,所谓画其成物。如日、月、山、马。 指事: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如上、下等。 会意:由多个字根组成,衍生出新的含义。如明、休、信、歪、旦等。 形声:由形、声旁组成,分为上形下声、左形右声、内形外声等。如清、围等。 转注:用于两字互译,彼此同义而不同形。如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 假借:借用一个字来表达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如闻指听说,但后来被假借为嗅觉。 三:唐代四大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诸遂良) ①颜体书法特点: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楷书名作:《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大麻姑仙坛记》等。 行书名作:《祭侄文稿》(祭奠从侄季明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②柳体书法特点:结构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 楷书名作:《金刚经刻石》、《李晟碑》、《冯宿碑》、《神策军碑》。 行书名作:《伏审》、《十六日》、《辱向帖》。 ③欧体书法特点:结构独异,法度严谨,笔力险峻。 楷书名作:《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兰亭记》。 行书名作:《行书千字文》、《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 ④诸遂良书法特点:线条瘦劲,结字谨严,用笔富于节奏,华丽而不失刚劲。 楷书名作:《雁塔圣教序碑》、《大字阴符经》、《孟法师碑》。 四:王羲之 ①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又称王右军,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②代表作:《兰亭集序》(该著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书法特点:刚健娟秀,朴素精巧,真率蕴藉,飘逸端庄,炉火纯青,尽善尽美。 五:草书 ①创始人:汉代张芝,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②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从东晋开始,草书便发展到高潮。 ③唐代再次掀起草书的热潮,涌现出孙过庭,张旭,怀素等书法家。 1.孙过庭 ①书法特点:笔法多劲力而少柔媚,有力透纸背之感。 ②代表作:《书谱》等。 2.张旭(狂草的创始人,也被称为“草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之《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答案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内容包括()条。(3.0分) A.9 B.12 C.7 D.1 2.《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使用频度最高的常用字字集是()。( 3.0分) A.一级字表 B.二级字表 C.三级字表 D.四级字表 3.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异表》存在一些不够科学甚至明显讹误的现象,其中最大的问题是()。(3.0分) A.没有坚持严格的异体字标准 B.没有坚持严格的读音标准 C.没有坚持严格的书写标准 D.没有坚持字体的历史渊源 4.“咏”与“詠”所体现的异体字表现形式是()。(3.0分) A.构形方式不同 B.选用部件不同 C.部件位置不同 D.读音方式不同 5.1986年,《简化字总表》调整()字。(3.0分) A.9 B.10

C.11 D.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施行日期是()。(3.0分) A.2000年1月1日 B.2000年10月31日 C.2001年1月1日 D.2001年10月31日 7.《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地名用字共()字。(3.0分) A.654 B.404 C.278 D.356 8.“豆”和“荳”的解释,表现的“异体字”分类是()。(3.0分) A.等同关系 B.包孕关系 C.交叉关系 D.音义无关 9.《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在()正式发布。(3.0分) 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13年

10.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的法律是()。(3.0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B.《通用规范汉字表》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1.异体字是汉字系统中的一种冗余现象,其表现形式包括()。(4.0分)) A.构形方式不同 B.选用部件不同 C.部件位置不同 D.读音方式不同 2.《一异表》所收“异体字”分类包括()。(4.0分)) A.等同关系 B.包孕关系 C.交叉关系 D.音义无关 3.下列汉字中,功能完全相同,表示“等同关系”的有()。( 4.0分)) A.册与冊 B.污与汚 C.峰与峯 D.够与夠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包括()。(4.0分)) A.总则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C.管理和监督

汉字常见分类法及汉字特殊分类法.

汉字常见分类法及汉字特殊分类法 作者:四川南充李光强 微信公众号:强拼汉字学习与研究 不同的规定,具有不同的分类。也具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 1.按音分类: 汉字有425个音。4个主音调(1,2,3,4声)。少数字有轻声(第5声)。所有同音字分为一类。即为425类。主要用于拼音查字法。 在《新华字典》11版中,有8300余汉字,分为26种声(含零声母)。35种韵。425个音节。平均计算的话:每种声约有320字。每种韵约有237字,每个音节约20个“同音节”字。多者有上百个“同音节”字。汉字细分为1000多个同音族,除去约150个独音字(零声母),约有1000个“同音族”含有同音字,每一同音族平均含8个同音字,同音字是最基本、最具体的字音单元。汉字的音不是平均分配的。多者有好几十个同音字。 汉字的拼音从声母到韵母的拼读过程中,“口形”不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一种平稳过渡(滑过的感觉)。在由慢到快的过程中,多音节变成一个音节。即单音。因此,有些声母,韵母之间不能达到这种

要求。音节个数不能达到最大数。汉字是单音的。如“w+ao”就不能合成一个单音。 2.按起笔分类: 汉字由5种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折)。28种具体形状。在一定的空间(这里限定为平面空间),按一定方式分布构成。起笔有5种,即分5类。 3.按笔画数分类: 同笔画数的汉字归为一类,8300个[通用汉字]字集可分为26类。20902个汉字字集分为40类。可用于汉字按笔数的分类研究。 4.按形态分类: 分为“独体字,合体字”。 A.“独体字”的定义:笔画之间为相连或相交。再分不成字,再分无名,再分有单笔。这类汉字称为“独体字”。如:事,垂,禾,千……“独体字”约400个。 B.“合体字”的定义:汉字由“独立的几块”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称为“合体字”。“合体字”约7900个。它具有下列特征: ①.块与块之间有明显分界(空隙)。 ②.每块有相对的独立性。

汉字的产生、特点及演变过程

一、汉字的产生及特点 (一)汉字的产生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远古人民不满足于口头交际,于是开始画画、结绳记事,后来在画画、结绳记事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文字。 (二)汉字的特点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例如英文、俄文;另一类是表意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就是说汉字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由不同笔画构成)来记录汉语的。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的特点。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被称为“汉字七体”。甲骨文是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主要是指通行于西周,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篆书有大篆、小篆的区别。小篆又名“秦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隶书有秦隶、汉隶两种。秦隶是产生于秦代的隶书。汉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楷书是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的一种字体。草书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今草产生于东汉末。狂草产生于唐代。行书产生于东汉末,一直运用至今。 汉字七体: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草书行书 (商)(周)(秦)(汉)(汉末) 七种字体对照及演变过程示意图: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现行汉字经常运用的是楷书、行书,在文物古迹、印章、对联、匾额及文章的标题等特殊场合,有时也运用草书、隶书、篆书或金文、甲骨文,至于书法艺术作品,各种形体都可能运用。 从形成的手段来看,现行汉字有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区别。 1.印刷体,其常用的有下列几种变体: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 2.手写体,指用手执笔直接写成的汉字。根据运用的工具的不同,手写体可以分成软笔字和硬笔字两类。软笔字指传统的毛笔字,硬笔字指钢笔字、铅笔字、圆珠笔字、中性笔字等。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国汉字字体分类

中国汉字字体分类 1字体的演变和分类 2图画文字、象形文 3甲骨文 4钟鼎文 5石鼓文 6古文 7篆 8大篆 9小篆 10隶书 11碑 12楷书 13草书 14行书 15宋体 16仿宋体 17黑体 18圆黑体 19现代美术字 字体的演变和分类 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字体结构经过数千年不断创造、改进而成,有较强的规律性。它的演进过程大致是:图文—象形—甲骨—钟鼎—石鼓—古文—系—隶书—楷书—碑—草书—行书—宋体—仿宋体—黑体—圆黑体…… 图画文字、象形文 年代稍晚于半坡的一些器上所刻象形符号 距今六千年至殷周时代,同图画差不多,非常容易识别的文字。 甲骨文

甲骨文 是我国最早的可识文字,是书写或隽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亦有少许的记事文。然而,它的发现却是近代史上的事,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89)由王懿荣发现的。据统计,已发现的甲骨文有十五万片以上,不重复的字约有四千五百多个,可识的约有一千五百字。这些字用尖利的工具契刻,也有用类似毛笔所写的墨书或朱书文字。笔画瘦硬方直,线条无论粗细都显得遒劲而有立体感,表现出契刻者运刀如笔的娴熟技巧。书法风格也随着时期的不同而迥异,或纤细谨密,或草率粗放。董作宾曾就甲骨文书法的时代特征作了划分:第一期(武丁),雄伟;第二期(祖庚、祖甲),谨饬;第三期(廪辛、康丁),颓靡;第四期(武乙、文丁),劲峭;第五期(帝一、帝辛),严整。以时代来分,大致前期的字大,中期的字小,较质朴,晚期的字带有一些金文的特点,有的字很小,但很严谨。 甲骨文绝大多数是刀刻的有的刻好后填朱,也有少数甲骨以朱墨所写而未刻。说明甲骨文一般是直接刻字,也有的是先写后刻。从这里知道甲骨文的线条不仅有刀法而且还包含笔意,对于笔意是不容忽视的。因工具材料的限制,其线条瘦劲犀利,有直线也有曲线;有单刀也有双刀。往往是中间较粗两头尖,而点画起止仍有一些方圆之法;有的直画微带曲意,线条点画显得丰富而有变化。字的结构一般呈扁长方,方圆曲线、直线组合的很有意味。甲骨文均以竖行排列,由上到下,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依次排开。 甲骨文已具备“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假借、转注、形声)的汉字构造法则。甲骨文已包含着书法艺术的诸多因素,从其点画、结字、行气、章法来看,浑然一体又富于变化,体现了商代人的艺术技巧和艺术素养。 钟鼎文

常用汉字的分类识字法

8300常用汉字的新分类快速识字法 作者:四川南充李光强 微信公众号:汉字教学与学习及强拼汉字研究 一、分散识字法: 在学习文章的同时,学习其中的生字,这种方法称为“分散识字法”。 随文阅读识字法:是一种随文识字法: 举两个例子: 1。一段熟悉的,通顺的文字,以繁体字给出。让没有学习过繁体字的人,把它随意地读出来,不要求很高的准确度。繁体字读音的准确度仍然应该是不低的。 如果他利用了:一段文字的“整体意义,估计,分析,猜想,联想和汉字本身的形状”,不要求百分之百的正确。而给出这些没有见过的汉字的读音。繁体字读音的准确度,与前一种相比,应该是有所提高的。 2。一段通顺的文字,以简体字给出,里面有一定量的生字。用上面同样的方法,应该达到相似的效果。达到了认识生字的目的。 如果我们对第二种读法中,读音错误的字进行较正,肯定比第一种读法中,较正所用的时间少。 如果把这个过程有意识的用到识字教学中,无疑是可以提高速度的。它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达到发展,还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常用汉字和基本汉字”后,加上“形音字”占半数以上。这样大多数的汉字就认识了。我们把重心放在除“形音字”外的其他字上。“难认和难记的字”应该说不是很多了。 这就是说,用几百个基本块,去掌控几千个字,是肯定要节省时间的。 另一方面,汉字的写法也得到了训练。 注意:A.上面的分类中有些字是以繁体字而言的,请注意区别。 B.列出的字以音序排列的,可以作为查询的提示。 C.同一“形符”的字,并非都以这个“形符”为“义”。例如:“饰”与食物无关,而是以“饣”“形符”为声。[引用]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

标准字体的设计分类

标准字体的设计分类 标准字体的设计可划分为书法标准字体、装饰标准字体和英文标准字体的设计。 书法 书法是中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汉字表现艺术的主要形式,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中国一些企业主用政坛要人、社会名流及书法家的题字,作为企业名称或品牌标准的字体,比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健力宝等。 有些设计师尝试设计书法字体作为品牌名称,有特定的视觉效果,活泼、新颖、画面富有变化。但是,书法字体也会给视觉系统设计带来一定困难。首先是与商标图案相配的协调性问题,其次是是否便于迅速识别。 书法字体设计,是相对标准印刷字体而言,设计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名人题字进行调整编排,如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标准率体。另一种是设计书法体或者说是装饰性的书法体,是为了突出视觉个性,特意描绘的字体,这种字体是以书法技巧为基础而设计的,介于书法和描绘之间。 装饰 装饰字体在视觉识别系统中,具有美观大方,便于阅读和识别,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海尔,科龙的中文标准字体即属于这类装饰字体设计。 装饰字体是在基本字形的基础进行装饰、变化加工而成的。它的特征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印刷字体的字形和笔划的约束,根据品牌或企业经营性质的需要进行设计,达到加强文字的精神含义和富于感染力的目的。 装饰字体表达的含意丰富多彩。如:细线构成的字体,容易使人联想到香水、化妆品之类的产品,园厚柔滑的字体,常用于表现食品、饮料、洗涤用品等;而浑厚粗实的字体则常用于表现企业的实力强劲;而有棱角的字体,则易展示企业个性等等。 总之,装饰字体设计离不开产品属性和企业经营性质,所有的设计手段都必须为企业形象的核心——标志服务。它运用夸张、明暗、增减笔划形象、装饰等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重新构成字形,既加强文字的特征,又丰富了标准字体的内涵。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求单个字形美观,还要使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理念内涵和易读性,以便于信息传播。 英文 企业名称和品牌标准字体的设计,一般均采用中英两种文字,以便于同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英文字体(包括汉语拼音)的设计,与中文汉字设计一样,也可分为两种基本字体,即书法体和装饰体。书法体的设计虽然很有个性、很美观,但识别性差,用于标识设计时的不常见,常见的情况是用于人名,或非常简短的商品名称。装饰字体的设计,应用范围非常广

整理中国汉字大全_有趣的中国汉字

文件编号________ 中 国 汉 字 大 全 20 年月日

有趣的中国汉字 刚学中文时,我们会问:“为什么中文没有字母呢?”汉字是世界上独特的表意文字,它有形有声,变化多样,更有深刻含义,很有趣。下面我给你们举几个例子:第一,独体字:如“人”字是一撇一捺两笔画,表示人两腿分开,相互支撑才能站定。意思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依靠,社会才能和谐前进。“大”和“天”两个字,人为“大”,世界上万事万物“人”第一,但是人再大,也大不过天,所以“大”字上加一个横就是“天”。 第二,合体字:如“哭、笑、拿”三个字都是上下结构,“哭”字表示两只眼睛流下泪水,很伤心。“笑”字是写眉毛展开,仰天大笑,开心的样子。“拿”字是指手合在一起拿东西更有力。而左中右的“掰”字是指用两手把东西分开。全包围结构的“困”,表示树木在没有阳光、没有空气、没有水的环境中生长很困难。所以人们常说“困难,困难,困在家中就难;出路,出路,出去才有路”。再如上中下结构的“茶”字,它的组成是草字头、人和木,表示茶是生长在土里的植物,人人都爱喝它。而茶的笔画是二十加八十八,为一百零八岁,所以它是长寿字,因此我们常祝福人“茶”寿。 夏宇轩 二零一一年三月十二日

优美的汉字 “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香港著名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女儿说: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 外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汉字才是我们的根。 ----------余光中 第一课时(预学案) 汉字基本常识 一、我们平常看书、读报、习作、交流都离不开汉字。大家对汉字了解多少呢?请说说你对汉字的了解。 汉字大约产生于四千多年前,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日本、韩国等国的文字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现在,国外学习汉字、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是艺术中的珍品。 二、汉字起源有两种说法,是哪两种?你较赞成哪一种? (1)仓颉造字说先秦典籍中记载,汉字是黄帝史官仓颉创造的。如《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淮南子·本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2)劳动创造说 关于汉字的起源,古代文献上有多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 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哪几种?请各举例说明。 1象形 摩其状,象其形,可谓象形。亦有表实物相关的概念。人山 2、指事字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末上 3、会意字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或会意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用“会意”造字的方法时,还有一种“叠罗汉”的方式,就是把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形重叠起来。苗囚 4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材管 5、假借法

中国汉字字体分类大全

中国汉字字体分类 ?1字体的演变和分类 ?2图画文字、象形文 ?3甲骨文 ?4钟鼎文 ?5石鼓文 ?6古文 ?7秦篆 ?8大篆 ?9小篆 ?10隶书 ?11魏碑 ?12楷书 ?13草书 ?14行书 ?15宋体 ?16仿宋体 ?17黑体 ?18圆黑体 ?19现代美术字 字体的演变和分类 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字体结构经过数千年不断创造、改进而成,有较强的规律性。它的演进过程大致是:图文—象形—甲骨—钟鼎—石鼓—古文—秦系—隶书—楷书—魏碑—草书—行书—宋体—仿宋体—黑体—圆黑体…… 图画文字、象形文

年代稍晚于半坡的一些陶器上所刻象形符号 距今六千年至殷周时代,同图画差不多,非常容易识别的文字。 甲骨文 甲骨文 是我国最早的可识文字,是书写或隽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亦有少许的记事文。然而,它的发现却是近代史上的事,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89)由王懿荣发现的。据统计,已发现的甲骨文有十五万片以上,不重复的字约有四千五百多个,可识的约有一千五百字。这些字用尖利的工具契刻,也有用类似毛笔所写的墨书或朱书文字。笔画瘦硬方直,线条无论粗细都显得遒劲而有立体感,表现出契刻者运刀如笔的娴熟技巧。书法风格也随着时期的不同而迥异,或纤细谨密,或草率粗放。董作宾曾就甲骨文书法的时代特征作了划分:第一

期(武丁),雄伟;第二期(祖庚、祖甲),谨饬;第三期(廪辛、康丁),颓靡;第四期(武乙、文丁),劲峭;第五期(帝一、帝辛),严整。以时代来分,大致前期的字大,中期的字小,较质朴,晚期的字带有一些金文的特点,有的字很小,但很严谨。 甲骨文绝大多数是刀刻的有的刻好后填朱,也有少数甲骨以朱墨所写而未刻。说明甲骨文一般是直接刻字,也有的是先写后刻。从这里知道甲骨文的线条不仅有刀法而且还包含笔意,对于笔意是不容忽视的。因工具材料的限制,其线条瘦劲犀利,有直线也有曲线;有单刀也有双刀。往往是中间较粗两头尖,而点画起止仍有一些方圆之法;有的直画微带曲意,线条点画显得丰富而有变化。字的结构一般呈扁长方,方圆曲线、直线组合的很有意味。甲骨文均以竖行排列,由上到下,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依次排开。 甲骨文已具备“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假借、转注、形声)的汉字构造法则。甲骨文已包含着书法艺术的诸多因素,从其点画、结字、行气、章法来看,浑然一体又富于变化,体现了商代人的艺术技巧和艺术素养。 钟鼎文 钟鼎文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一、文字起源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契刻记事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图画文字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

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甲骨文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甲骨文字(男):这个字是“男”,左为“田”,右为“力”。“力”是表示古代的一种农具“犁”的一种形状。在田里劳动是古代男子的主要职责,因此用“男”这个符号来表示男人。 甲骨文字,帚(妇):这个字是“帚”像一把用植物做的笤帚,上部为帚苗,下部为帚把,有的中间还有绳索捆扎的样子,如图(二)甲骨文中,有时帚苗方向朝左,有时帚苗方向朝右。至今中国北方还在用高粱,黍子杆做笤帚,与字形很为想象。“妇”的繁体字为(婦),因为过去的女 人在家里主要是做家务的。 这是甲骨文的“车,”你们看看,像不像一辆你们在博物馆或历史书里看见的古时候的车。

字体设计的七种常见类型

1)字体的形象化设计 ●根据字或词的含义添加具体形象。这种形象化的设计手法增加了直观性、趣味性,给人印象深刻。它包括笔画形象化、整体形象化、添加形象和标记形象。 ●形象设计是中国汉字最主要的特征。人类早期的图画文字就是形象化文字。运用这种手法将字图结合,形象地表达字意,有着很好的视觉效果。 ●形象化设计要注意具体形象在文字中的位置及图形与文字之间的关系。以不影响文字的完整性、可识性为前提,起到加强字体表现力的作用。形象的应用要避免生搬硬套,或简单图解化造成的字体格调平庸。(2)字体的意象化设计 ●意象化设计又可称为寓意变化的字体设计。它以强调典型特征或提示的方法对文字加以艺术处理,给人以想像,回味无穷。意象化设计一般不以具体形象穿插配合,而是以文字笔画横、竖、点、撇、捺、挑、钩等偏旁与结构做巧妙变化。这需要对文字设计有独特的理解与创意,于平淡之中见神奇,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和谐统一。 (3) 字体的装饰化设计 字体的装饰化设计是通过修饰和增加附加纹样,对汉字的本体或背景进行装饰的一种表现方法。它用装饰手法来美化文字,加强文字的内涵,更好地突出主题,使字体效果变得绚丽多彩而富有情趣。字体装饰性设计表现手法很多,有连接、折带、重叠、断笔、扭曲、空心、内线等。(4) 字体的立体设计 ●在平面的字体上, 应用绘画透视的原理来表现文字的立体效果。一般可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本体透视等。这些手法有很强的表现力,但在绘制上比较复杂。 (5)字体的投影设计 ●利用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产生阴影的原理,使文字受光线照射产生光影,或把平面字形通过透明物体的遮盖而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可以用光线的方向及投影的角度来设计,能产生多种形式的投影美术字。包括阴影、倒影等形式。 (6)电脑创意字体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普及,电脑字体也被大量应用到平面设计之中,它既减少了设计制作的时间,又使设计者的创意得到了海阔天空的自由发挥。 ●电脑软件的字库中有几百种字体可供选择应用,如:圆头体、水柱体、综艺体、琥珀体等,将它们直接应用到设计作品中会显得没有个性。需要在电脑中进一步根据不同需要,加工出各种不同的特殊效果,

汉字字体的演变

汉字字体的演变 (一)汉字字体的演变 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从比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甲骨文产生至今,汉字字体发展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可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四个阶段。今文字阶段可以分为隶书、草书、楷书等几个阶段。 1、甲骨文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甲骨文主要记录商代王室贵族有关占卜活动的内容,因为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所以人们称之为甲骨文。甲骨文的主要特点是:图画特征明显,由于是用刀在龟甲兽骨上刻写的,因此笔画比较细瘦,字形大小不一。 2、金文金文又叫钟鼎文,它是西周及春秋时代浇铸在青铜器——钟鼎、生活用品、武器等上面的文字。古代称青铜叫金,所以后世称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金文主要记录的是统治者祭祀、分封诸侯、征伐及器主的功绩等内容。金文的主要特点是:笔画肥大厚实,结构、行款趋向整齐,图画特征明显减少,文字符号特征有所加强。 3、大篆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流行的汉字字体。大篆这种字体是从西周金文直接发展而来,其形体及结构特点与金文大体相同,变化小而规范,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出汉字字体发展的痕迹。大篆的主要特点:字形整齐匀称,笔画粗细一致,趋于线条化,比金文前进了一大步。 4、小篆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以秦国流行的大篆作为整理汉字的基础,省改大篆的笔划和结构,使之更加简易、规范,从而使原来纷繁复杂的汉字字体统一起来,有了共同的标准,这种统一的字体就是小篆。小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的产物,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篆的通行,结束了从甲骨文以来一千余年汉字形体纷繁、写法多样的混乱局面。小篆的主要特点:笔画、结构简易规范,字体、字形高度统一。 5、隶书隶书是出现于战国,形成于秦代,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字体。秦代的一些下层办事人员,为了省时、快速,在抄写东西时不完全按照小篆的笔画、结构书写汉字,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字体。因为这种字体多为下层官吏、徒隶等使用,所以被称为隶书。在秦代,隶书只对小篆起辅助作用,正式场合仍然要用小篆。到了汉代,隶书终于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汉字字体,并取代了小篆成为通用字体。隶书的主要特点:完全打破了小篆的结构,形成了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笔画讲究波势挑法;结构匀称、棱角分明,字形扁方,整齐美观;图画性完全消失,字体完全符号化。所以说,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6、草书草书是汉代为提高书写速度在隶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字体。据说草书得名于打草稿,“草”有“草率”、“潦草”之意。草书主要运用于日常书写,正式场合,如公文、布告等,仍然要用隶书。草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章草形成于东汉初年,其特点是:笔画相连,但字字独立,辨认容易。今草产生于东汉末年,其特点是笔画相连,而且字字相连,书写十分潦草,有时一个字只保留一点轮廓,许多不同的偏旁,如竹字头、心字底、四点底,都写成一个形状,辨认十分困难。狂草产生于唐代,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